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课题研究)创设问题情境-初中化学-问题意识

(课题研究)创设问题情境-初中化学-问题意识

(课题研究)创设问题情境-初中化学-问题意识
(课题研究)创设问题情境-初中化学-问题意识

课题摘要:新课程极力推广创设问题情的境教学模式,实施的关键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通过创设问题情境

使整个教学以培养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为出发点,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在学

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课题想着重研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符合教

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问题情境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

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课题的研究背景

新课程改革的亮点之一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即学生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式学习的转变,而这种转变就是建立在学生对化学问题探究解决的过程之中,但是受到中考的限制,初中化学又只在初三开设,所以日常的课堂教学依然重视的是知识的传授,轻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得学生很少提问题、不善于提问题、很难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从而抹杀了学生的个性和特长的发展。面对这种严峻的挑战,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方式适应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同时也为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化学打下必备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是帮助实现这一目标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2、课题的界定

现代认知心理学认为,问题情境是指个人自己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不知如何达到的心理困境”,[1]问题情境就是一种心理状态,一种当学生接触到的学习内容与其原有认知水平的不和谐、不平衡时,学生对疑难问题继续解决的心理状态。学生要摆脱这种处境,就必须进行创造性的活动,运用各种能用的方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的问题性思维获得富有成效的发展,继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所以对于教师而言问题情境的创设是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初中化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类传承化学科学知识的第一步,要从21世纪公民的科学素养和社会需要出发,提供给学生最基本的化学知识、技能、方法和必要的教学资源,本课题着重研究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的问题情境的原则和方法,从而激发学生进入学习、活动状态,以促进知识的建构,以及知识、技能和体验的连接。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脑科学发展依据:脑科学的研究表明,人的大脑的功能,左右两个半球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大脑左半球是掌管逻辑、理性和分析的思维,包括言语的活动;而右半球则负责直觉、创造力和想象力,包括情感的活动。传统意义上的知识学习主要是大脑左半球的活动,而在问题情境中的学习,是让学生先感受后用语言表达,或边体验边促使内部语言的积极活动。感受时,大脑右半球兴奋、接受,表达时左半球兴奋。这样大脑交替兴奋、抑制或同时兴奋协同工作,大大挖掘了大脑的潜在能力,因此,在问题情境中的学习比传统的注入式学习有明显的效果[2]。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去解决客观世界中的一些问题而获得,因此学习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更为有效。学生的学习环境由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构成,情境是意义建构的基本条件,师生、生生之间的协作与会话是意义建构的核心环节,意义建构则是学习的目的。这样,教师就应该重视个人与情境之间的相互依赖性,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背景中,通过目标定向的活动来学习知识与获得技能。

(3)奥苏贝尔的认知一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D.P.Ausubel)是意义学习论的创始人。他认为,在学校情境中,学生学习的书本知识绝大多数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在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头脑中己有的知识,采用恰当的教学原则和教学策略,通过创设一些与当前所学知识有关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对学习新知识的心向,使学生的学习尽量为有意义学习,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改造和重组,完成对新知识的同化过程。并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能在类似的情境中应用新知识,实现认知结构的有效迁移。

(4)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和情境学习理论是一种能提供有意义学习并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境

转化的学习理论。情境认知强调,知识必须在真实的情境中呈现,以激发学习者的认知需要;同时,学习还需要社会性的交互作用与合作。情境学习观点的支持者并不反对教授一般的技能,并使之迁移到多种情境中去。但更强调在具体情境中教授知识和技能,强调知识必须在一定的背景中学习。

2、课题研究的意义

(1)积极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不是单纯的形成知识,而是形成认知策略。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形成自信及对紧张智慧活动感到喜悦和满足等的情绪、感情。

(3)通过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牢固的知识,并且教会学生逻辑的、科学的、创造性的思维。(4)为教师教学教研能力的发展提供平台。

(5)研究过程中创设的大量问题情境素材为教师日常教学提供方便。

综上所述,教师在化学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对所要教给学生的知识,运用多种教具、媒体,采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创设合理的问题教学情境,使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教师的教学活动都在一定的情境中完成,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1、研究过程

研究课题申报后,在西安市基础教育科研领导小组的悉心指导和铁一中校领导庆书记、杜全来主任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由沙靖为负责人的课题研究小组。本课题实验研究从批准立项到2011年11月结束。研究的时间半年,中途无间断,研究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2011.5—2011.6)

①学习理论,统一认识②形成课题研究方案

从课题立项书下达后,课题组内老师学习研究相关理论,主要包括研究了国内外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研究的现状,并从CNKI的检索中,搜寻有关中学化学教学中与创设问题情境相关的文章,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经验,大大提高了理论素养,以及进行教育科研的基本功,为更好的进行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2)实施阶段(2011.7—2010.10)

全体课题组成员分工,沙靖老师认真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和管理工作,保证课题研究工作到位,不拖延,课题组成员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工作,努力实现研究目标。

①7、8月暑假期间,制定调查问卷,8月底对学生实施问卷调查、数据统计等工作,保证资料充分齐全。

②9月和10月是我们的实践研究阶段,这一阶段我们根据教学内容将整理的问题情境运用于教学,进行教育实验。在此期间,我们在西安铁一中学做研究性实验,选择化学学习水平相当的2012级3班和4班学生,3班学生(62人)作为实验班,4班学生(61人)作为对照班,所用教材均为科粤版初中化学教材且教学内容一致,对照班按常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实验班运用本研究中的教学理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设计教学活动,然后对两个班的化学学习成绩进行前测和后测,对实验班的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行前测和后测。

③召开了学生座谈会。通过座谈了解了他们学习化学的收获、感受和对上课教师的教学建议,做到师生互动。这样做不仅能及时改进教学,而且也是本研究效果评价的需要。

④阶段性及时作好资料收集、教育心得、实践经验的归纳整理工作。

(3)总结阶段(2011.11-2011.12)

①全面总结创设问题情境在日常教学中的运用情况,撰写课题工作总结。

②对实验结果进行全面总结,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收集完善各种与课题有关的资料,将其分类归档,编辑课题成果集。

2、研究方法

①文献分析法:通过查阅《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网站,教育类期刊杂志学习研究相关理论,主要包括研究了国内外对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研究的现状,搜寻有关中学化学教学中与创设问题情境相关的文章,为更好的进行本课题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②教育实验法:本课题应用教育实验法跟踪实验班和对比班的成绩变化,通过行动研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准确度,通过对照实验研究该课题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性。

③问卷调查法:本课题采用本方法评价实验班和对比班学生学习化学积极性的变化和学生问题意识的变化,从而了解学生在传统教学方式和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下学习状态的变化情况,为课题研究的成效提供数据参考。

④访谈法:本课题在实验后期,采用访谈法了解学生在化学学习过程中的感受。

⑤案例研究法:对研究过程出现的得失及时进行分析、总结,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对研究过程不断改进。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1、总结出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

问题情境的创设首先得考虑三个因素,即课堂教学的内容、思维动机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问题情境的创设必须以它们为基础。

(1)指向性原则

一个好的情境创设,应该有明确的意图,学生应该能够从情境创设中明确地感觉到一种意境,这种意境可以把学生从纷繁的思绪中带入课堂需要的情景中来,使学生明明白白地知道自己要干什么,让情境创设为教学服务。它也是衡量一个情境创设好坏的基本指标。

【案例1】在学习物质的变化时,老师首先做这样一个实验:“喷雾写字”,即请一个同学在老师事先准备好的一张白纸上,用装有某种无色溶液的喷雾器向纸上喷雾,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现象是纸上出现红色的字。学生们对这一现象感到非常神奇,老师乘势引导提问:同学们,由这个实验你们可以联想到哪些问题?学生提问(1)白纸上是否用什么化学药品写下了隐形字?喷壶里装有什么化学药品?(2)两种化学药品接触后发生了什么变化?大家迫切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吧,那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物质变化。此情景是有关物质的变化,在感官上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激起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并引出了物质变化的知识,有一定的指向性和激发性。(2)诱发性原则

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新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启发学生的积极思考。因此创设问题情境时,最好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使他们产生积极思考的欲望。

【案例2】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一节时,老师没有从课本知识引入,而是运用flash动画的形式,介绍了一个关于“死狗洞”的故事,意大利有个那布勒斯山谷,狗只要进入山洞中就会突然死亡,而人却安然无恙.人们长期不得其解,认为洞中住着一个“屠狗妖”,后来科学家波曼尔来到山谷中并用燃着的火把接近地面,火把很快熄灭,他高兴地说,这“屠狗妖”不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气体吗?它不仅可以杀狗,还可以杀人呢。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呢?此时学生迫切想找到答案,思维处于高度集中状态,这样进入本节的学习,可以起到很好的学习效果。

(3)建构式原则

教师要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问题情境,发现学生未知与已知,浅知与深知的结合点,将学生在学科学习与生活实际碰撞中形成的矛盾问题带到一定的场景中,以寻求解决问题。这样的生活情境,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便于营造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学习氛围。

【案例3】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教师并不按部就班逐一讲解,而是让学生先回忆氧气实验室制法的装置及收集方法的异同,然后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对比思考:制二氧化碳的装置应该怎样装配仪器?进而根

据其性质又应该怎样收集、验证等。这一系列问题的提出,是在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具有连贯性,学生通过讨论能逐一得出结论,然后上台说出他们的实验设计方案,并亲自动手操作整个实验过程,让其余学生观察、补充,并鼓励创新设计。整节课,学习气氛十分活跃,学生既要动脑又要动手,在此教学情境中,学生带着问题去讨论,学习积极性高涨,思维活跃,最终学生运用旧知自主获得新知,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

(4)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没有固定的正确答案。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和回答问题,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案例4】在学习空气的成分一节时,老师播放一段山川秀美的视频,引出我们的大自然山山水水如此秀美,在这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中还有一种我们看不见,也摸不着的物质,它就是空气。空气看不见也摸不着,你能用你能利用老师所提供的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吗?(老师提供的材料有:注射器、塑料袋、扇子、打火机、盛有水的烧杯等等)学生通过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物理化学知识能用多种方法完成。这一问题不仅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而且对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发散性要求比较高。回答该题,学生运用了很多的方法,例如将注射器插入水中推柱塞看到水中有气泡出现;将塑料袋口朝下拉,塑料袋鼓起来;有同学突然说老师我能听到你说话,也能说明空气的存在(利用了物理上的声音的传播)等等,充分体现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5)科学性原则

要求教师通过情境要把问题问到“关节眼”上。即所提问题要反映“为什么这样提”。问题情景设计要充分暴露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和关键及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框架结构。问题提出必须科学、正确、清晰,不能含糊其辞、模棱两可。

2、总结出初中化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1)通过化学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千变万化的实验现象,不仅能充分唤起学生的好奇心,还能开拓学生的创造思维和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我们可以通过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实验习题以及实验过程中的“意外”创设问题情境,挖掘实验的内涵与外延,创设有效问题情境,使得实验不单纯是实验,而是成为学生建构知识和发展能力的桥梁。例如:在学习氧气的性质一节内容时,可通过创设如下情境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探究氧气的性质。

情境一:收集有氧气的集气瓶和氧气钢瓶。

情境二:身背氧气瓶,头戴呼吸面罩的潜水员,宇航员或登山运动员。

情境三:鱼在水中安稳地咂嘴、游动。

情境四:鱼塘或鱼缸正在用增氧的图片或录像。

情境五:木炭、硫、铁丝、石蜡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

在学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取三去试管分装少许石蕊试液,用一支作比较,向第二支试管中滴入稀硫酸,向第三支试管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注意观察颜色变化,将第二支、第三支试管内所得溶液再加热,注意观察颜色变化。

(2)利用化学史实创设问题情境。

化学可以给人以知识, 化学史更给人以智慧。在化学教学过程中贯穿化学史,可以使教学不只局限于知识本身的静态结果,还可以追溯到它的来源和动态演变,揭示出反映在认识过程中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思想,我们可以通过生动有趣的小故事和科学家的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学到发展知识和运用知识的科学方法。例如:在学习“燃烧”时,可以介绍人类对火的发现和利用;在学习“置换反应”时,可以中国古代的“湿法炼铜”设计学习情境;在学习“金属的冶炼”时,可以介绍中国古代金属冶炼的成就和当代金属材料的开发利用。(3)利用社会、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

新课程特别强调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都涉及到相关的化学知识。根据生活和生产实际提出问题并创设实际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学习的现实意义、认识到化学知识的价值。这样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错误的生活概念、生产生活中需要解释的现象和问题创设问题情境,因此,我们要善于从实际生活中挖掘有关化学知识的素材,供创设情境使用。例如:在学习“溶液”时,可以联系日常生活,如“萝卜、马铃薯在水中洗”形成悬浊液,用肥皂洗油迹形成乳浊液,用汽油洗油渍形成溶液。在学习“物质组成的表示”时可以取许多日常生活中用到的药品,食品标签作为探究情景,并要求学生分析有关成分及其含量的意义。在学习“酸碱盐”时,可以结合生活中一些小窍门创设探究学习情景,如“如何除去鱼胆的苦味”、“为什么有的馒头松而多孔”等。

(4)通过直观教具和现代教育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进行新的化学知识教学前,可以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图表、幻灯片或看一段多媒体资料,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对直观材料的感知中,创设情境,引起注意。随着电脑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还可以形象地展示不可见的微观粒子、以动画的形式播放化学变化的全过程、模拟难以演示的化学实验、生动地介绍化工生产流程等等,给学生一种新奇、真切的感觉,使学生入情入境,同时也诱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以往在讲授微观粒子的特征时,学生总是很难与老师同步进入相同的想象,使这部分内容变成了教学难点,现在,我们利用多媒体技术,使那些曾经令人困惑的微粒近在眼前,再将镜头回到宏观世界……学生的思维在微观与宏观之间震荡,相关的问题很快就产生了。

(5)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创设问题情境

一切化学概念和化学规律仅就实质而言,都是化学思维的结果,它们的形成都离不开化学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常可利用学生意想不到的错误多方面创设问题情境。我们可以通过习题中出现的错误结果、也可以是在分析、讨论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的思维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在这种“错误”的问题情境中,学生的认识往往更深刻、更牢固,同时也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

有效的问题情境应是联系实际,注重实用和实效性。教学中,教师应该深入地分析教材,结合学生的认知心理特点,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优化课堂结构,以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欲望,激活学生的思维活动,从而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极大的发挥,使新课标理念得以有效地落实。

3、收集不同类型教学内容(①基本概念和原理;②元素与化合物;③化学实验;④化学计算;⑤CTS)教学时适宜的问题情境,并进行整理归纳,并在组内进行交流共享,可以作为日常教学中教师备课的参考资料,这样既不影响整体的教学、又省却了老师的许多辛劳,而且在使用的过程中老师们对创设问题情境有更多的切身体会,会引发更多的好想法,使“问题情境”真正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应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4、教师的教学教研能力提高

组内教师们运用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和方法应用于日常教学,并且在研究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针对不同教学内容的问题情境,并且根据自己的教学心得撰写了多篇教学设计和论文、反思随笔等,如沙靖老师的论文《初中化学教学情境的创设与研究》发表于2011年10月《中学生数理化》,另一篇论文《初中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已经通过中学生学习报的审核,将于12月份发表,沙靖老师还于2011年11月8日应广东科学出版社和渭南市教育局的邀请,赴渭南富平依据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上了一节公开课,受到参会老师的一致好评,刘清慧老师的论文《优化化学课堂教学-情境教学的探讨》发表于中学化学教学参考,陈围老师的教学设计《洁净的燃料—氢气》,姚远老师的教学设计《化学实验室之旅》、何华宁老师的教学设计《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等。

5、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兴趣以及问题意识都有了提高

(1)学习成绩:该研究从2011年8月底月至2011年11月在西安铁一中学进行了研究性实验,实验过程采用初三第一学期的第一章考试(此章实验班和对照班一样,采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第二章开始实验班运用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对照班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方式),以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成绩为依据,由于不同考试的试题难度不同,同一班不宜对不同考试作比较,只宜在不同班在同次考试的成绩作比较,结果见表一和表二:

的目光审视老师和权威。最为可贵的是,在发现问题之后,绝大多数学生不会再轻言放弃,学生一致认为,通过问题情境进行学习的过程为他们营造了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促进了他们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为他们的禀赋和潜能自由充分的发展创造了宽松的环境。另外,在通过问题情境进行学习的过程中,老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彼此的感情得到深化,学生渴望这样的学习更深入、更广泛地开展下去。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1、实验时间较短,不能跟踪调查本教学实验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是否有着长期的影响,特别是是否对学生的未来发展起到一定的作用,这也是我们课题组成员要继续研究的问题。

2、由于学生的自觉程度和认知水平各异,学生得到的收获不均衡,学习好的学生收获更多,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收获平平,少数学生不能积极投入到问题情境中来,或者对某些问题情境表现出短暂的热情,不能转化为学习的兴趣,所以后期测量的数据有影响。

3、同一位老师共同执教实验班和对照班,教学方式不能完全不同,所以实验数据可能会受到影响。

4、创设问题情境、营造民主氛围,这些无疑伴随着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如演示实验、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讨论、竞赛等形式,这些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带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尊重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当课堂氛围变得很活泼时,课堂秩序将会变得有些混乱,课堂纪律也变得不那么容易维持,正常的教学计划可能因此而被打乱。所以如何正确把握这个尺度,如何协调它们之间的种种关系,这些都需要今后做更进一步的探讨。

5、在课题研究过程中,组内各位老师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但是在研究过程中总觉得有些地方无法实施,经过省、市、区各位专家老师的指点,我们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希望专家、学者、同仁们对本课题多提宝贵建议,进一步完善本课题的研究,真正使创设问题情境进行教学得以深化和提高。

参考文献[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李森,于泽元.探究教学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J].教育研究,2002.2

[3]徐斌艳.抛锚式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发展研究.2001.3

[4] 王祖浩.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

[5] 周青主编.化学教育测量与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5

[6]李吉林.情境教学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6

[7]郑长龙.化学实验教学情景及其创设教学策略研究[J].化学教育,2004(12)17-20 [8]毕华林,亓英丽.化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化学教育,2000,(06):4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在新课标中强调“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教师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促使学生主动学习,逐步学会探究”。本课题着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了解化学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态度,使学生掌握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践中让学生获得探究的体验和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素质。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炼出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实施的指导策略; 2、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和教学行为;

化学学科小课题总结

明确目标,细化环节 --初中化学学科《“过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研究》的几点认识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本学期围绕教师进修学校“抓基础、重课堂、强校本、提素养”的工作主题,确立化学学科的校本研修主题《“过 程与方法目标”设计的研究》。旨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化学基础知识教 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现就备课、课堂教学几个方面总结如下: 一、教学目的、任务明确具体 教师组织一堂课,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的 和任务。教学目的任务是教学的纲,教学目的、任务一要具体明确,二要全面 恰当,在知识技能方面明确哪些应该理解,哪些应该掌握。在能力、品质方面,通过哪些内容、活动或练习,培养哪些能力和思想品质。一堂课,一方面有主 要的一两项目的。如学习新知识,或进行某种技能训练。同时,要全面考虑发 展双基和教育的各项任务以及能力的培养,如何贯穿在学习知识、技能的过程中。例如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这要求教师不仅做好实验,还 要教给学生如何观察实验过程和结果;要培养学生的技能,就要通过一定的练习,使学生掌握相当的技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学生的反馈信息,及 时调整教学过程和方法,以适应实际需要,防止出现教学上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二、知识教学优化 现行的化学教材只是根据课程标准提出一般的教学内容。如果教师照本宣 科地传授,是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的。每一位教师都应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钻研教材不仅是对教材的理解、领会、还包括对教材的加工处理。 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教学条件,(实验设备、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及自身的教 学经验驾驭教材。注意知识、技能、能力的相互联系和前后照应,并根据学习 迁移的原理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一方面从旧知识引出新知识,促进新知识的 学习。另一方面学习新知识时,还要注意为以后学习作好辅垫。课堂教学要突

初中化学课题开题报告

初中化学课题开题报告 题目: 《农村初中化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一、开题活动简况(开题时间、地点、评议专家、参与人员等) 时间:9月9日 地点:河头中学 评议专家:课题专家、研训中心教研员 参与人员:课题专家、教科室主任,及全体课题组成员 张俊仙、季秀梅、宋国美、徐凯 二、开题报告要点(题目、目标、内容、方法、组织、分工、进度、经费分配、预期成果等,限5000字,可加页) 1、题目:农村初中化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2、目标: (1)、提高教师认知水平,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加快专业成长。 (2)、引导初三阶段的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与个性独特发展。 (3)、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实验动手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 (4)、为小班化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可靠依据和借鉴。

(5)、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3、内容 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减少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组教学活动形式。可以说,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因为它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有利于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 (1)对小班化化学教学理念的理论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听取专家报告,与有经验的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心得,及时总结学习心得,记下学习疑问,共同讨论。 (2)对小班化化学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将所习得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相结合,从不同等的课型中设计适合课堂教学。 (3)对小班化化学教学理念的实践总结与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怎样保证关注每一位学生;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怎样感觉到被关注 (4)其他学科的小班化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本学科促进的研究。 4、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个案法等。在研究过程中,注意阶段性评价反思与连续性评价反思,

初三化学组微型课题开题报告 - 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物理组校本课题

*初三化学组微型课题: 2007--2008年 中考化学试题试题分类汇编及试题 分析 (开题报告) 单位:麓山国际实验学校初三化学组 课题负责人:明海 课题研究人员:廖俊宁明海何丽萍肖利辉曹建华刘斯仪

一、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课题研究背景: 现在我们学校处在一个特别时期,今年是四大名校撤销初中部以后的第一届学生的毕业时间,学校面临与外面同类学校激烈竞争的局面。社会,学校,家长给毕业班老师很大的压力。所以如何提高学生升学率以及如何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减轻学生的负担成为当前老师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意义: 1.可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和教师的教学负担,使学生在学习时和老师在教学时做到事 半功倍。 2.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使学生在今年的中考中取得更好的成绩。这样就可以学校满意,家长满意,学生满意。 二、研究的依据及内容 (一)研究的依据 1.课题提出的现实依据 学校的指标,家长的期望,学生的前途,社会的关注等几方面决定。 2.课题提出的理论依据 素质教育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上课、改作业辛苦,学生做作业辛苦,这样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对学生减负, 又要提高升学率。本课题的研究能使学生少做题少走弯路,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 时间学习课本以外的知识,有更多的时间去加强体育锻炼。 (二)研究的内容 1.中考考点的研究 2.本市过去几年已考题的研究 3.过去两年全国中考题的研究 4.今年中考题预测

三、研究的方法 1.分类研究法: 2.比较研究法 四、研究的实施方案 (一)人员组成: (1)课题负责人:明海初三化学备课组长中教一级 (2)课题组成员: 廖俊宁:初中部教务处主任初三教师高级教师 明海:初三教师中教一级 何丽萍:初三教师中教一级 肖莉辉:初三教师中教一级 曹建华:初三教师中教二级 刘思仪:初三教师中教二级 (二)课题具体分工: 廖俊宁:负责整个课题的指导工作,搜集、整理与教材第十、十一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部分的第二轮专 题复习内容 明海:负责分配工作及协调成员工作,收集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搜集、整理与教材第三、四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化学 实验与科学探究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何丽萍:搜集、整理与教材第五、十二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针对性疑难易错题训练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肖利辉:搜集、整理与教材第十、十一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化学简答题与推断题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曹建华:搜集、整理与教材第八、九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针对性疑难易错题训练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刘斯仪:搜集、整理与教材绪言及第一二单元内容相关的2008年中考试题;分析、整理与编写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的第二轮专题复习内容 (三)研究步骤及主要活动

初中化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初中化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初中化学课题开题报告范文 题目: 《农村初中化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一、开题活动简况 时间:9月9日 地点:河头中学 评议专家:课题专家、研训中心教研员 参与人员:课题专家、教科室主任,及全体课题组成员 张俊仙、季秀梅、宋国美、徐凯 二、开题报告要点 1、题目:农村初中化学小班化课堂教学研究 2、目标: 、提高教师认知水平,更新教育观念,转变教学行为,加快专业成长。 、引导初三阶段的学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充分调动学习学习的积极性,挖掘其内在的潜能,激发其主动学习的欲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和谐发展与个性独特发展。 、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科学素养和实验动手操作技能科学探究能力。 、为小班化教学提供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的可靠依据和借鉴。

、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小班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方法。 3、内容 所谓小班化教学,就是以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与全面发展为目的,在减少班级学生规模的基础上,通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模式以及教学评估等环节的改革,而形成的一种新型的班组教学活动形式。可以说,小班化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发展趋势,因为它更有利于培养21世纪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更有利于体现出“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的教学理念。 所以,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包括: 对小班化化学教学理念的理论研究 通过查阅资料,听取专家报告,与有经验的兄弟学校交流学习心得,及时总结学习心得,记下学习疑问,共同讨论。 对小班化化学教学理念的实践研究 将所习得的理论知识和教学相结合,从不同等的课型中设计适合课堂教学。 对小班化化学教学理念的实践总结与反思:反思教学过程中怎样保证关注每一位学生;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怎样感觉到被关注其他学科的小班化教学对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对本学科促进的研究。 4、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行动研究为主,辅之以文献法,调查法,比较法,个案法等。在研究过程中,注意阶段性评价反思与连续性评价反思,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结题报告

《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宁江区毛都站镇中学马池玉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普通初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研究》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2001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松原市从2003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去提出问题、发现问题或者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方案;当老师给学生设置了问题情景后,让他们能独立地设计实验去解决问题时,学生多半会到教材中找现成的实验方案,很少有学生能创造性地去设计新的实验方案。而大家知道,学生会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恰恰是探究性实验最重要的两个环节。随着新课程实施的不断深入以及我校实验室条件的不断改善,在汲取过去几年新课程实施中的经验和不足,我校化学组确立“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旨在进一步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同时也想为进一步提高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一个平台。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化学教学的内容或日常生活、生产中遇到的问题,对自然界及研究的现象提出问题,从问题或任务出发,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实验活动,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作用于研究对象,借助化学探究性实验,独自或与他人合作加以探索,来认识研究对象的未知性质、组成、变化特征,以及与其他对象或现象的联系等的一种教学方式。其教学过程中一般围绕八个要素展开,即:提出问题(或创设情境)、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借助该形式,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实验设计、现象观察,结果分析,从中发现科学概念或原理,达到获得知识,形成概念,掌握技能,优化思维,培养情感体验,提高综合能力的目的。

初中化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学校 课题组 成员课题的提出 山田中学化学小课题研究方案 山田中学负责人吴友好宋斌任课化学吴友好周伟然杨昌茂宋斌戴伏佑吉集贤郭欢欢 以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平台和结构成分来支持这场深刻的教育变革。教育部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 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 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 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 的学习工具。”鉴于此,我组把“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作为研究的课题。 确定研究的小课题 行动研究计 划 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初中化学教学的整合 研究对象:九年级学段学生 研究内容: 1.如何恰当使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打造高效、优质课堂。 2.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化学课堂创设有利于学生探究学习的情境。 3.通过调查研究,来确定多媒体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的关键因素。 4.通过实践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方案。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新课程强调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方式,建立自 主学习,合作学习,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可有效的改善学习态度、促进技 能和在新情境下概念的应用与创造性能力。 2.利用成功教育的理论作为研究的理论指导:多媒体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 了加深概念理解学习,再建认知结构的新途径;能够减少学生学习化学学科 中的挫折和困难,体会到学习的成功和喜悦感,会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喜欢化 学学,今后选择化学学作为职业。 3.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背景下的抛锚式教学作为理论指导:重视有效地设计 学习情境和学习途径来促进概念的学习与转化。借助多媒体手段开展有效 的实验教学,促进了学生的观察、实践和分析能力。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课题结题报告

《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做法》课题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在目前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下,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文章、著作、研究比比皆是,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和影响。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常说常新的课题,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为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提供了技术支持。但是,教师在实际教学中的课堂教学有效性仍存在参差不齐、不尽人意的地方,并且,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是永无止境的,还有待于发展和深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效率低下,是不争的事实。过去,以应试为出发点和归宿的课堂教学,教师教得无味,学生学得无趣,教师教得辛苦,学生学得痛苦。高耗低效,缺乏策略,成为教与学最突出的问题。尤其进入毕业年级满堂灌的倾向,注重知识讲授、接受学习、强化训练的倾向就越严重;课堂学习中只有老师的一言堂,学生被老师牵着鼻子走单一思维的现象依然严重。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动脑思考获取知识的多元思维、经历的学习体验、学习过程被取而代之,教师费尽心思、费尽精力,课堂教学收效甚微。这些问题根深蒂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突出的、制约着教学质量提高的大问题。在规范办学的今天,如何运用新的课程理念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因此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是十分必要,还需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总体来说一是在教师,二是在学生,三是在各种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的有效利用上。但关键在教师,只要我们广大教师参与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与落实,相信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一定能再上新台阶。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研究方法 1、课题研究的内容(1)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2020年化学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全文

化学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全文 以下是费尽心机的收集与出来的化学小课题开题报告范文全文!希望能帮助到您!欢迎阅读参考!喜欢的朋友给个赞!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背景: 在西方科学教育的变革发展历程中,探究学习的思想由来已久。最早提出在学校科学教育中要用探究方法的是杜威。杜威认为科学教育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学习大量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科学研究的过程或方法。大量研究表明,探究学习的确在学科知识系统传授方面效率较低,但在培养学生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探究能力等方面是有较大优势的。在xx年3月正式出版的我国理科各科国家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国家标准促进探究式学习实施的问题,得到了普遍的重视。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内容中单独设立主题,明确地提出发展科学探究能力所包含的内容及要求,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主题中设置了“活动与探究建议”,旨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突出学生的实践活动,使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题研究的价值和重要性: 1.科学探究是化学新课程标准中五个一级主题之一,它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的重要内容,强调课程结构要增强学生探究的能

力和创新意识,提出教材要有利于学生探究,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探究”,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建立正确的物质观,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作用。 2.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口,而探究性活动与更是一个新事物。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做好探究性教学对于搞好化学新课堂程改革,落实新的教育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3.义务教育的化学教学应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的化学基本技能。乐于动手完成各种化学实验,继而愿意为化学研究努力奋斗,最终成长为一名出色的化学科研人才。 二、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课题的名称是:中学化学教学中“探究性”学习的研究 要研究探究性学习,首先要明确什么是探究。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探究的定义是:“探究是多层面的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什么是已经知道的结论,制定调查研究计划;根据实验证据对已有的结论作出评价;用工具收集、分析、解释数据;提出解答,解释和预测;以及交流结果。探究要求确定假设,进行批判的和逻辑的思考,并且考虑其他可以替代的解释。” 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主要指的是学生在科学课中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

初中化学实验项目及内容一览表

初中化学实验项目及内容一览表 上册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实验1-1水的沸腾 实验1-2胆矾的研碎 实验1-3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 实验1-4化学变化中伴随发生的一些现象 实验1-5闻气体时的正确操作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活动与探究] 观察和描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活动与探究] 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实验1-6 锌的取用 实验1-7 碳酸钠粉末的取用 实验1-8 观察――往碳酸钠粉末中加入盐酸 观察――锌粒中加入盐酸 实验1-9酒精灯的使用 实验1-10加热方法――用试管给液体加热 实验1-11试管和量筒的洗涤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课题1 空气 实验2-1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2-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燃烧 课题2 氧气 实验2-3硫在氧气里燃烧 实验2-4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课题3 制取氧气 实验2-5过氧化氢分解 实验2-6过氧化氢中加入二氧化锰 实验2-7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活动与探究] 1.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2.氧气的性质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什么 铁丝在氧气里燃烧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的组成 实验3-1水的电解实验 氧气的检验 氢气的检验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实验3-2 品红在水中扩散 [活动与探究] 烧杯1盛浓氨水、烧杯2盛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课题3 水的净化 [活动与探究] 过滤液体 实验3-3 用肥皂水区分软水和硬水 实验3-4 制取蒸馏水 课题4 爱护水资源 调查与研究水的污染 家庭用水情况调查 拓展性课题观察最轻的气体氢气流吹肥皂泡 实验3-6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集锦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合集 1、请你参与某学习小组研究性学习的过程,并协助完成相关任务。 【研究课题】探究水壶内部水垢的主要成分 【查阅资料】通过查阅资料知道,天然水和水垢所含的物质及其溶解性如下表: 物质Ca(HCO3) 2 Mg(HCO3)2 Ca(OH) 2 Mg(OH )2 CaCO3 MgCO 3 溶解 性可溶可溶微溶不溶 不 溶 微 溶 【提出猜想】水垢的主要成分一定含有Mg(OH)2和,可能含有Ca(OH)2和。 【设计方案】 (1)甲同学在烧杯中放入少量研碎的水垢,加入适量蒸馏水充分搅拌,静置。取上层清液滴入Na2CO3溶液,如果没有白色沉淀,说明水垢中 无 (填化学式)。 (2)乙同学设计了下列实验装置,进一步确定水垢中含有碳酸盐的成分。 其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组装仪器,将50g水垢试样放 入锥形瓶中,逐滴加入足量稀盐酸。若D瓶增重22g,则水垢全部是CaCO3。

②待锥形瓶中不再产生气泡时,打开活塞b,从导管a处缓缓鼓入一定量的空气; ③称量D瓶内物质增加的质量; ④重复②和③的操作,直至D瓶内物质质量不变。 测量滴加稀盐酸体积与D瓶内物质增加质量的关系如右 图曲线所示; 【评价】 (1)A瓶中的NaOH溶液起到作用。若A瓶中无NaOH溶液,D瓶中的质量将(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2)一般情况下,两种不同金属形成的碳酸盐与足量盐酸反应时,若两金属的化合价相同、两种盐的质量相同,则相对分子质量小者放出的气体多。分析曲线图可知:水垢中一定含有(化学式),理由 是 。 (3)装置图中“?”所指处有三根导管同时穿过橡胶塞,已知:导管的 直径为8mm,橡胶塞细段直径为3cm。从坚固和美观的角度考虑,请你在由图中标出应在哪三点打孔为好(用圆圈“○”表示打孔位 置)。 以上实验(填“能够”或“不能”)检测出水垢中含有Mg(OH)2。

最新化学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遵义县马蹄镇初级中学《初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的研究》 课 题 开 题 报 告 二零一四年四月

遵义县马蹄镇初级中学《初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 的研究》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在2014年2月,我校理化生组的化学老师在教研会上提出了《初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教学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这一课题的提出,得到了马蹄中学、马蹄镇中心学校、遵义县教育局教研室的肯定,并与2014年4月确定为县级教研课题。 一、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 化学学科的任务是在分子原子等微观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科学,尤其是物质发生的化学变化即化学反应。 化学方程式是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化学方程式能表示出化学反应的实质,反应物以及生成物,反应物与生成物量之间的关系,还有反应发生的条件,这些能帮助学生认识到化学反应的实质,化学反应中宏观与微观,定性与定量的关系。 化学学科的思维特征是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学科特色是化学实验。所以化学课堂要培养的学科能力是实验能力、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思维能力、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学好化学反应就要学好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的教学包括对化学方程式意义的理解和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以及依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这确实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从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中存在的问题就能知道学生对于化学反应的认识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比如,在书写过程中,学生的主要问题是化学式写错、不写条件、不配平、不标状态符号等,究其原因,化学式写错,说明元素符号、化学式的书写不过关;反应条件不写说明对化学反应的认识不到位,化学反应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状态符号不标说明对反应的外在现象认识不清,教学中可以增加一些小实验来说明,如生成气体和生成沉淀的实验。 化学方程式的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教学,以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化学是学生在初三时才接触的起始科目,面临毕业和升学,初三学生学业负担重,主动学习的热情降低,课堂教学如果没有有效创设,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难以保持学生长久的学习兴趣和动力。于是很多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创设各种情境,希望利用各种现实、生动、

初中化学小课题论文

初中化学小课题论文 理化教研组小课题论文 化学作业的批改 研究背景: 初中化学教学是化学教育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要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矗化学与社会生活、生产有着广泛的联系~对于我国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具有重要的作用。而在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作业教学的改革却相对滞后。作业教学不能与课堂教学改革同步进行~成为薄弱环节~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越来越重视学生作业的设计与批改。事实上~作业批改辅导与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有着密切关系。因此~我们教师既要优化作业的设计与布置~也要适时地优化作业的批改辅导~以充分调动学生完成作业的主动性、自觉性~从而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我们在精细化管理中~该如何优化我们的作业批改~并通过作业批改强化教师的辅导意识与能力。目前~作业批改中多存在以下问题: ,1,反馈时间过长。 由于当前教师的工作量普遍偏重~如果对化学作业施行全批全改~造成每次作业批改的周期过长~反馈时间短则一两天~多为三四天。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不能及时解决~正确的得不到强化~错误的得不到及时改正~实际上已经失去了批改作业的信息价值~从而影响了教学质量。 ,2,反馈信息量过小。

由于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所谓全批全改~也只是“蜻蜓点水”一般~简单划上对、错号~不能做到全面分析~不能给每个学生的作业认真评论或改正。等作业发下~学生看到的只是对错号~却不明白错因~如此反馈~信息量过小~作业利用价值不大。 ,3,校正措施不力。 因为反馈时间过长~作业返回学生手中时~知识已学过几天~加上课业负担较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回头复习旧课以及校正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就开始做新作业~形成了问题遗留~违背了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所以怎样较高效的批改作业是发展学生智能~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 手段与措施: ,1,精批细改。 作业收齐后~找出成绩好、中、差三类学生的作业各5-8本~进行精批细改~了解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以便进行分类辅导~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这种方法能有效减轻教师批改作业的负担~使教师有更多时间钻研教材~改进教法。 ,2,自我批改。 作业做完后~教师公布解题过程和标准答案~写出各种解法~要求每个学生对照答案自己批改作业~对于不同的解法师生共同讨论解决~以完善答案。自我批改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分组批改。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教师要重视小组的集体学习~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互相检查~互相帮助。将作业按学习小组分开~指定一名学习较好的任组长~在作业后由组长主持进行互相检查、建议~共同讨论各习题的解法及答案~互相启发~取人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在初中化学进行探究性实验》课题研究 结题报告 篇一: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研究与实践》课题结题报告 执笔人:毕建祯 随着化学新课程的启动和推进,我校作为一所城乡结合部的一所普通完中,在实施化学新课程的 过程中,遇到了新的问题和困难。特别是对于新课程提倡的探究性实验,在学生学和老师教的过程中,困惑最大。针对此现状,我校化学组成立了《初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组,并被列为集美区级课题。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总结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实验是帮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掌握实验技能,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实验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初三化学教学中始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初三化学实验课改前以验证性实验为主,而把探究性实验作为初中化学的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次在XX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

学化学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中正式提出。大纲指出:教师应“适当引入一些探究性实验”,“应逐步加强学生的探究性实验”,“适时地安排一些学生自主探究的实验”,“探究性实验和综合实践活动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等等这些指导性的言语都在告诉我们探究性教学应该启程了。 (2)厦门市从XX年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面对新的教材和新的化学课程标准要求原 有的实验教学方式是统一的实验要求、实验教学模式,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利,单一的实验内容又脱离社会实际,已逐渐显示出不足之处。为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因此开展化学探究性实验的教学与研究,是化学教学走素质教育之路的有效途径。 (3)我校随着厦门市一起进入国家化学新课程标准实验区,在实践过程中,根据我校学生特点和学 校化学实验室仪器设备条件,把新人教版教材上的50多个实验按分类可分为学生探究实验、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家庭小实验等,而其中有以学生探究实验为主(上册13个,下册11个)。这次我们共选择了其中的19个进行探究教学,但学生在进行探究性实验时存在诸多的问题,如:刚开始大多学生只习惯于思考老师向他们提出的问题,而不会主动地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报告 “初中化学合作学习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泾县中学、泾县稼祥中学课题组 执笔人:汪润(课题组负责人) 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对合作学习展开了广泛的探讨,试图将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中小学教学实践,从而为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条件。合作学习理论认为:群体合作分组结构应该成为课堂教学组织形式的主要特征,只有这种结构才能在学生群体间产生相互作用的积极影响,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我课题组拟通过合作学习的研究,让学生积极参与化学学习,使化学教学过程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同时还是一个相互交流、团结协作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使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利用,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协调发展。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社会性活动为中介的学习,合作学习必须构建良好的社会性活动。学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有其特定的社会组织形式。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创立,其规则、关系和角色定位是合作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

合作学习通过思维的相互激发和共鸣而求发展,我们要研究通过小组活动,有效地利用思维的互动,从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合作学习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主体性、社会性素质。我们通过研究,用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形式,获得最佳的学习成果,探索初中化学教学中有效合理的合作学习模式。 本课题研究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第1阶段:(~) 确定课题组主要成员: 组长:汪润、董辉 组员:郭世东、付成焙、董晓莲、杨正旺、陈轶萍、施冬云、阚晓华 召开开题会,讨论制定课题实施方案,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合作学习理论,发放《初中化学合作学习调查表》,对调查情况分析、讨论,攥写调查报告。 第2阶段:(~) 全面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确定参与研究班级,分实验班和非实验对照班进行。通过对照、比较,以各种形式评价合作学习成果。 第3阶段:(~) 在各个班级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纵比效果。课题组成员

(完整版)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改进与创新研究》 开题报告 榆中县第九中学周进鹏 一、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和意义 1、研究本课题的背景 近几年来的新课程改革,我在初中化学教学实践中前进,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经验。长期以来,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存在着教师“重讲授,轻实验”的偏向,演示实验“完任务”,分组实验“走过场”,教师在黑板上“画实验”,学生在教室里“背实验”,学生高分低能——笔试分数高,观察能力差、动手操作能力差、探究创新能力更差。如今,通过课改,这种现象慢慢的变少了,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困惑。课本的实验及课外的家庭小实验,部分学生在探究中不能真正的感受和体验探究的乐趣,觉得没有必要去探究,实验做起来乏味。这就需要教师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增强探究实验的乐趣,使学生更热衷于实验探究,有些实验按照书本的探究也只是停留在为了掌握书本知识的探究,化学实验局限于书本,缺乏与生活、生产、社会的联系,导致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抑制。尤其是在当前教育信息化迅猛发展、农村中小学教学仪器更新配备工程深入实施的历史时期,研究如何去改进实验和创新实验,充分发挥所配教学实验仪器的效益,让学生能更好的发展,将是新一轮课改的要求。 2、理论意义

新课程标准将为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多元化的平台,其注重学习的结果,重视学习过程和知识技能的掌握。在“课程标准”中倡导科学探究能力和实事求是科学精神的培养。实验教学是让学生探究学习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是实现新课改的有效途径。 二、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的历史和现状 尽管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活动较普遍地受到重视,但其科学态度和水平总的看来仍不够高,在研究的方法、观念、角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首先,中学化学实验研究,除了研究具体的化学实验外,还应包括对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的探索,即还需要研究实验教学的地位和作用、范围和体系、方法和组织等等。 三、本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 化学实验对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化学实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化学知识和技能,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因此,突出化学学科特征,加强实验教学,更好地发挥实验教学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发展意识,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高,是我们化学任课教师永恒的重要研究课题。 四、本课题研究的目标 1、化学实验教学功能的再认识; 2、探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方向; 3、研究初中化学实验内容的发展趋势。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各课题习题精选含问题详解

实用文档 5.下列关于绿色化学的描述,哪些不是其主要特点() 习题精选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课题1 A.提高原子 的利用率,力图使用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B.生产出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和人体健康的产品).下列各项内容中,属于化学研究的内容是(1C.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A.培育新品种,提高农作物产量D.加速化学反应的进程,为人类提供更多更好的物质B.利用指南针确定航海方向6.“绿色化学”是指()C.利用石油生产人造纤维A.无害化工产品.设计新程序,开发电脑新功能DB.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和发展化学科学的基础是()C.绝对不含任何化学元素的无害产品.实验AD.只能使用,不能再生的化学产品.测量B7.化学研究物质变化,能研究和创造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如:①新型的半导体C.推理②电阻几乎为零超导体③有记忆能力的新材料④能骤冷骤热又轻又透气的特殊衣料下D.理论列选项属于新型研究项目的是() A.①②.九年级化学课本中有一幅彩图,3其内容是一只可爱的小猫气定神闲地站在一放 在高温火焰上的高分子合成材料上,这一事实可说明此高分子合成材料一定具有的性B.③④)质是( C.②③.良好的绝热性AD.①②③④B.良好的导电性8.下面四个标志中,属于“中国节能标志”的是()C.隔水 D.熔点高.手放在一块被火烧烤的板上仍安然无恙,则制造这块板的材料和性质是(4 )A.无机材料透气.特殊钢板耐高温B C.纳米碳板熔点高).通过观察和使用食盐,得出以下不属于食盐性质的是(9 D.有机高分子材料绝热.白色固体A文案大全. 实用文档 B.调味品制开发超导材料⑧研制高效无磷洗衣粉。把有助于上述问题解决的课题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C.易溶于水(1)健康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空气中很容易变质D(2)环境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下列不属于化学工业的是((3)能源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农药(4)粮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印染B2.将淀粉浆糊各取2mL,注入到两支试管中,再向其中的一支试管加入2mL的.汽车C清水,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2mL的唾液。并同时将两支试管放在37℃的水中恒温加热,约10分

初中化学课题研究

初中“化学与生活”教改课题实验方案 一、课题的由来 为加强我校的化学教学与研究,针对我校化学学科的现状,以及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适应化学知识向应用方面的转化,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联系生产、生活知识,使学生能够学以至用,结束几年来化学学科无所创新的局面。在实施素质教育和大力开展创新课堂教学的前提下,组织研讨“化学与生活”实验课题,做到全校化学教师人人参与教改课题的研究,形成良好的教学、教研氛围,努力形成化学学科的特色教学模式。 二、指导思想 开展化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的教学要有一个坚定的信念,明确的目的,不能有赶时髦或应付局面的思想。要端正教学思想,要放弃化学的“纯学科”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真正从现实经济建设的需要出发,切实加强化学与生产、生活实际及社会的联系,全力造就有一定文化,善于吸收现代科技,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一代劳动者。从根本上实现化学教学的素质教育。 三、课题内容

化学教学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很关键的是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进一步认识周围的物质世界。在选择教学内容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思想性。指在对学生进行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教学的同时,要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2、科学性。教学内容科学性要强,要准确无误。要求教研内容选有依据,不能信手拈来。 3、简单性。为了使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减轻过重负担,要求所选内容尽可能简单、精练。对某些复杂的内容可以进行压缩处理。 4、实用性。所选教学内容要确有实用价值,能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确有用途,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提高学习化学的自觉性与主动性,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5、趣味性。要努力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感兴趣的事才能去努力探索和追求。 根据以上原则和各校实际情况,在教学时重点选择以下内容:⑴、教材中加热碱式碳酸铜,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白磷燃烧实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