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

谈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

谈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
谈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观点,然而她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及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命哲学的理论加以阐述和发挥。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她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提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哈佛大学教授霍姆斯(e·g·holmes)于1913年2月4日给《时代教育增刊》的信中写道:“蒙台梭利理论体系的精华是她对下面这个真理的有力论断(或再论断):除非在自由的气氛中,儿童既不可能发展自己,也不可能受到有益的研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较少(或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或自发性)活动的基础上的。她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

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中系统地阐述了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进程,揭示了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与联系,为她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感觉训练、运动训练和智力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她指出,儿童的“心理胚胎”的发展必须在它的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犹如“生理胚胎”在母体内一样。两者不同的是儿童的生理器官在母体内已开始形成;“心理胚胎”则是婴儿出生时才开始发育,这时儿童的大脑空无所有,但它有一种积极的能动的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事物的印象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设置一种适合儿童内在需要和兴趣的、能够诱发儿童自发学习、自动作业的环境。蒙台梭利特别强调儿童的学习室(教室)的设置,包括系统的刺激物——按照物体属性的类别设计各种系列的分等级、层次的程序教学教具材料,以便儿童自由选择、独立操作与自动练习和自我教育。这样,可以使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各种能力。蒙台梭利也十分重视家庭环境(蒙台梭利《家庭中的儿童》、《蒙台梭利手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要求父母、成人改变对待儿童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呼吁社会关心儿童、保护儿童的权利。废除一切压制儿童个性和情感、摧残和折磨儿童身心的种种方法和手段,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以充分地展现和发展。

蒙台梭利把儿童看作是发展着的个体,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儿童内在生命力的驱使或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从而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而获得经验,积累经验,促进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的充分发展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的发展是以前各个阶段充分发展的积累和延续。这种发展随着儿童生命岁月的增长,从无意识逐步进行到有意识,从自发活动进行到自由选择活动;但是,儿童(包括成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自发活动在发展进程中都始终存在着,只是生命的本能冲动在逐步减少,而心理的内在需要在逐步增加。蒙台梭利特别在《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第一卷《教育中的自发活动》中详细地阐述了“自发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早期的环境经验对于以后阶段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特别重视丰富儿童的早期经验,重视儿童早期教育”,是她在罗马圣罗伦佐“儿童之家”试

图解决贫民儿童受“文化剥夺”问题的教育改革实验研究中得到的重要结论。这一论断的正确性已为当代心理学所肯定。

蒙台梭利不仅重视儿童发展的连续性,也十分注意发展的阶段性。她分别论述了各年龄阶段儿童心理、生理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的任务、内容和方法。感觉训练和智力发展是蒙台梭利研究的重点,她从生物学在动物实验中发现“敏感期”得到启示,促使她观察和研究儿童各年龄阶段的感觉活动及其心理特征,从而发现儿童心理发展和学习过程中也存在着“敏感期”,并指出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敏感期”的涵义是:在不同发展阶段儿童表现出对于某种事物或活动特别敏感或产生一种特殊兴趣和爱好,学习也特别容易而迅速,是教育的最好时机。但是,这种现象经过一定时间便随之消失。因此,教师和父母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发现和把握儿童在各个阶段出现的这种心理现象,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和鼓励,否则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因而埋没了他的某些特殊才能而终身遗憾。正如福禄培尔所指出的:我们对于儿童的帮助不宜过多、过早、过快,也不宜过少、过迟、过慢;应不失时机和恰如其分。蒙台梭利提出的“敏感期”,或称为儿童发展和学习的“关键期”“心理预备状态”,并通过他们的实验研究的验证而予以肯定。然而,蒙台梭利在她的一些着作中描绘这一心理特征时,说成是“上帝的恩赐”“自然赋予儿童的灵感。”

蒙台梭利的儿童发展观,既不是固定智力论,也不是环境决定论。她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其动力是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的活动。这一论断已为当代实验心理学所肯定。然而,她又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提出儿童的发展是与生俱来的“内在潜力”的展现或释放,其动力是生命本能的冲动;并认为其发展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规律”进行的,这又使她的理论陷入了“预成说”和自相矛盾。本来“生命力”或“内在潜力”,以及“人类的潜能”确实客观存在,但是,蒙台梭利却用宗教神秘主义的观点加以解释和描述,不仅使人们难以捉摸,而且也是不科学的。这显然反映了蒙台梭利的资产阶段世界观的局限性。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的介绍(一)

蒙台梭利教育教育课程方案介绍(一) 思想背景 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是继福禄倍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她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而其教育思想的形成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1)方法论:她受法国特殊教育专家及医学家依塔德及其弟子塞贡的影响尤深。蒙台梭利在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时曾说:她的方法的成功是她10年研究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对依塔德及塞贡40年所做工作做总结。 (2)生物学及其他自然科学:蒙台梭利成年之际正处于19世纪末自然科学的长足发展时期,加之其本人曾学医,故除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与孟德尔的遗传学说外,法国昆虫家法布尔,生物学家喀需尔及荷兰生物学家德弗里对她的影响很大。法布尔主从自然环境中观察所研究对象的行为,德弗里提出有机进化的突变理论及昆虫生长的敏感期理论;喀需尔则从生理学角度大声疾呼要重视幼儿教育,这些主在蒙式理论都留下了痕迹。 (3)近代西方哲学与心理学:法国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格森宣传“生命的冲动”具唯一的实在,其向上的运动创造精神,也创造生命的形式,在社会历史的问题上,柏格森主用“个性自由”的“开放社会”来代替“暴力统治”的“封闭社会”。这些思想都对蒙台梭利产生了影响。在心理学上,蒙台梭利接受了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的同的心理学思想,认为控制人类行为的本能是冲动,强调幼儿来自天生的自发的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此外,他们感官教育思想具有不同的心理官能,且可以分开加以训练的官能心理学思想的影响。 (4)教育思想:蒙台梭利早年正置身于新教育运动风起云涌的年代。她和新教育许多代表人物一样,接受了夸美纽斯(https://www.doczj.com/doc/6717218374.html,enius),卢梭(J.J.Rousseau),裴斯塔洛齐(J.H. Pestalozzi),福禄倍尔(F.W.A.Froebel)等人的儿童本位及发论思想。 (5)社会思想:一方面,都灵大学犯罪人类学教授赛塞洛.隆布洛索(Cesaro Lombr oso)对她的影响很大,他认为通过适宜的幼儿教育可以减少社会上的犯罪现象。另一方面,受她的老师罗马大学人类学教授吉斯佩.塞吉(Giuseppe Sergi)的影响,她注意研究幼儿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特征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儿园特征 蒙台梭利教育法是以科学的方法为根本的教育,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主要特点如下: 1 、以儿童为中心 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视儿童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 2 、"不教的教育" 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育,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 、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0- 6 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 、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 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 、完全人格的培养 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 、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 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 、混龄教育 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 、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 、屏除单一奖惩制度 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 、爆发式的教学成果 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浅谈蒙台梭利思想对幼儿的影响

课程报告 课程名称早期教育研究现状与趋势 报告题目早期教育中的家庭教育 院系学前教育系 专业学前教育 姓名吴紫玲 学号2013010830101 二〇一五年六月

浅谈蒙台梭利思想对幼儿的影响 (13301班,吴紫玲,2013010830101,2015/6/28) [摘要]蒙台梭利的思想在20世纪初就传入中国,期间经过了高潮了低落期,到现在的重新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家长对幼儿的教育也尤为重视。选择蒙台梭利幼儿园的也不占少数。可是许多家长对这些外来物并不了解。本文试图从蒙台梭利的教育思想以及对幼儿的影响来介绍给家长。当中会结合自己实习的幼儿园做解释并提出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幼儿;蒙台梭利思想;影响; 早在20世纪初,随着《蒙台梭利教育法》中文译本的出现,蒙台梭利教育即传入我国。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同时接触了蒙台梭利教育,蒙台梭利教育一经引入,即受到国内幼教届的好评与欢迎。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的教育部长蒋梦麟先生评价蒙台梭利教育:“教具颇多,但不甚经济,中国多采用设计教学法,教材取自生活,不需购置教具。”1949年,我国“全面学习苏联”,对蒙台梭利教育批判否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境外的幼儿教育交流日益迅速,自此拉开了蒙台梭利在我国幼儿园应用的序幕。[1]由沿海至内地,从大城市到中小城市,目前已遍及全国。但是,目前的蒙台梭利班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更有一些蒙台梭利培训机构由于师资欠缺或为经济利益所驱动,对蒙台梭利教育理念的领悟尤为甚浅,成效不佳。他们大多数注重形式主义,忽视了最重要的思想内涵。因此,影响到幼儿的工作的侧重点。早期教育对幼儿是影响深远的,俗语说:“3岁看大,7岁看老。”幼儿的性格、对待工作的态度在早年就已形成了,并且会影响着幼儿日后的学习与生活。我会结合前段时间的游戏实习来谈谈蒙台梭利思想对幼儿的影响。 一、蒙台梭利思想原则 (一)准备一个自由的环境 在蒙台梭利思想中自由是最基础的概念,也是教育的最终目的。认可幼儿有与生俱来的任务,有自己成长的规律,幼儿只有在能够自由选择满足他本能的活动中才能得到成长,这种自由选择也只有在为他们准备的环境中才能实现。蒙台梭利曾说:“不是将幼儿弃之

蒙台梭利教育观

蒙台梭利教育观 一、蒙台梭利教育不是一个早期智力开发,是培养孩子一个身心素质的教育。先让孩子成为一个自立的人,能够生存的人,然后能够成为自主学习的人,这样的人应该具有良好的习惯、完善的性格、严谨的学习、严谨的学习态度的人。 二、蒙台梭利教育方法是一种全面提升儿童素质、发展儿童潜能的教育方法。在不损害儿童的自由与快乐的前提下,巧妙的利用孩子自身的成长要求,实现教育目的。 三、蒙台梭利的教学先从生活入手,让孩子在生活当中形成秩序感。同时,最大限度的开发孩子的感觉器官,让孩子有灵敏的洞察能力,为孩子学习抽象的学习及各种学科做准备。 四、蒙台梭利的教学方法培养的是人的生存能力和学习能力。 五、蒙台梭利培养的能力:自我服务能力、为他人服务的能力、其次是观察力、判断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自我操作。 六、蒙台梭利操作过程中注意:不要关注孩子的对与错,重要的是要孩子自己发现错误、自己判断、自己调整、最后自己找到答案,关注孩子的这个过程,而不要放在结果上。七、家庭建议:1-3岁的孩子特别喜欢重复,他们的学习大多以无意注意为主,记忆以瞬间记忆为主。 八、蒙氏教具让孩子在操作中获得经验的积累,看起来似乎很死板,但是孩子在操作的过程中他自身的尝试、思考、比较、推理、判断等的能力都获得发展。所以,孩子操作教具的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在操作的过程当中他的素质和能力的体现。 九、蒙氏教师研究的不是孩子学习的技能,而是研究孩子如何学、学什么,用什么材料能够帮助孩子学习,所以说蒙氏教具只是一个媒介,老师通过它帮助孩子获得全面发展。 十、蒙氏教育主张: 1、以自我教育部分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老师只是孩子学习中的引导者、提供帮助者。老师要随着孩子的学习不乏和学习风格,提供适宜的引领、启发和扶持、已在孩子原有的能力水平上获得发展。 2、从日常生活的训练入手,配合良好的学习环境,丰富的教具,让儿童自发地主动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成长。老师和家长只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这种老师不教,孩子自己探索的教育模式比灌输式教育,其效果好得多。这样孩子不但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阅读,计算的基本能力,还掌握了相当多的自然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蒙台梭利把儿童的学习活动成为“工作”,工作使儿童肌肉和肢体动作协调,手脑并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通过儿童自由选择作业,独立操作,专心致志,从而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制力,勇气和自信心,培养了独立自主的精神,并且受到了严格的纪律训练,同时满足了自己的心理需要。 5、不是以孩子的年龄而是以孩子的实际能力设定教学内容。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摘要:蒙台梭利的教育法的基础是她的儿童观,她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对待儿童,应当坚持挖掘他们潜力的方法,,不应盲目采取填鸭式的教育方法,而且应该遵循其发展的阶段性,把握其发展的敏感期,才能更好的进行儿童教育,培养出身心健康发展的优秀儿童。关键词:儿童观潜力阶段性敏感期 玛丽亚·蒙台梭利是二十世纪享誉全球的幼儿教育家,她所创立的、独特的幼儿教育法,风靡了整个西方世界,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特别是欧美先进国家的教育水平和社会发展。蒙特梭利教育法的特点在于十分重视儿童的早期教育,她为此从事了半个多世纪的教育实验与研究;她的教学方法从智力训练、感觉训练到运动训练,从尊重自由到建立意志,从平民教育到贵族教育,为西方工业化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几代优秀的人才基础。《西方教育史》称她是二十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与进步的教育家。在她的教育法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她的儿童观,这是构成其教育法的基础,经过一学期的学习,在此,我便将我的这些浅显的观点整理汇编于此。 首先,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独立的个体,对其的教育不应是填鸭式的,而应是发掘其自身潜力的教育。蒙台梭利首先指出,当时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是错误的。她认为,在大人们的干预下,几乎所有三岁儿童的发展都是“不正常”的,都从自己的正常发展中脱轨了,也就是说“儿童的自我发展未能实现其原来的计划”。而防止这一计划的实现的,正是在大人们的“爱情和援助的外衣下所隐藏着的一种微妙的东西”在起作用。这就是有意无意地轻视幼儿的能力,认为“幼儿是地知的,没有礼貌的,要由自己去向幼儿灌输好的内容。”这样就硬把成人的计划、思想强加给儿童,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将自己的价值理念灌输到儿童的身上不仅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没有益处,反而会对其成长产生不利的影响,蒙台梭利曾经这样说过“婴儿是成人之父”,“儿童是成人之父”。儿童是未知力量的拥有者,儿童中隐藏着未来的命运,隐藏着人性的秘密。只有儿童才能揭开人类发展之秘。蒙台梭利指出:孩子打从出生那一刻起,就开始受到成人的压制。这是一个在全世界都存在的社会问题。可怕的是——人们竟对其毫无察觉!幼儿时期,父母总是倾尽所有去给孩子“完美”的环境,却不曾想到这样反而压抑了他们天性的自由舒展,蒙台梭利认为,没有什么比自然给予儿童的更多更好,自然给予儿童的潜力是一座无比珍贵的宝藏,而宝藏的发掘却绝对不是成人可以代为完成的,儿童的潜力无穷,而潜力的发掘则需要儿童自己来完成,蒙台梭利经常在演讲中这样说:“help me to do it by myself”,意思就是代幼儿呼吁父母只可以起到协同作用而绝非主导作用,填鸭式的教育岁我国教育之危害仍在进行的当下,这一点需要引起所有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并且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儿童的心理发展也呈现出一定的阶段性,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水平之间存在着差异。这种差异不仅仅是量上的差异,更重要的是质上的差异。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都具有其特定的心理年龄特征,即儿童在一定年龄阶段所表现出的那些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心理特点。儿童身心成长发展的特征为:身心的发展与年龄成正比,是阶段性发展而不是直线型的,与蝴蝶——卵——幼虫——蛹——成虫的变化相似。当然,儿童的发育不如蝴蝶的变化那样明显可见,但也有像蝴蝶一样有改变面貌的时期,它不仅表现于外观,在人的内心世界也是如此,蒙特梭利博士对儿童发展4个阶段的划分:婴儿期Infancy 0-6岁(其中又分0-3,3-6),儿童期Childhood 6-12岁,青少年期Adolescence 12-18(又可分为12-15,15-18),成熟期Maturity,每个阶段都有其鲜明的特点,后面一个阶段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基础的。蒙特梭利除了认为0-6岁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之外,她也认为12-18这个阶段有着类似于0-6的特点,在她书中的图示中,0-6 和12-18都被标为红色,代表了这两个阶段中孩子在生理,心理上经历的巨大的,活跃的,不稳定的变动和发展,这种巨变甚至可以和化茧成蝶的蜕变

论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文章来源:河南教师考试网 论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论述蒙台梭利的学前教育思想 【答案要点】 (1)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内在潜力”)。 蒙台梭利认为,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 (2)儿童是发展着的个体,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 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的充分发展是后一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的发展是以前各个阶段充分发展的积累和延续。 (3)儿童发展的阶段性。 教师和父母必须随时留心观察儿童的实际生活及其表现,发现和把握儿童在各个阶段出现的这种心理现象,并及时地进行引导、帮助和鼓励,否则将对儿童的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缺陷,因而埋没其某些特殊才能。 (4)感觉教育。 感觉教育在蒙台梭利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成为她的教育实验的主要部分。(5)纪律教育。 蒙台梭利批评传统教育理论把纪律仅仅看作是“维持教育和教学的外部秩序的手段”,从而制定出一整套威胁、监视、惩罚、命令和禁止的方法,以压制儿童天生的“野蛮的顽皮性”。 (6)教师。 蒙台梭利学校则以自我教育为主,在教育活动中,儿童是主体,是中心,儿童全神贯注地从事各自的“工作”,独立操作、自我发现、自我教育和发展;教师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和指导员。 (7)课程组织结构。 蒙台梭利的课程组织结构是按照领域进行的。为3~6岁儿童设计的蒙台梭利学习环境分为四个基本领域:实际生活领域、感觉领域、语言领域、数学领域。此外,音乐、艺术、运动和戏剧等也包括在蒙台梭利课程中。 河南事业单位考试微信号:hesydw 发布河南最新的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备考资料并提供考试相关问题咨询答疑服务。 推荐河南教师资格网 发布河南最新的招教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招聘信息。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观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观: 有吸收力的心灵:蒙台梭利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一时期,特定经验的吸收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驱动的情况下 (1) 我国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包括:①进行保育教育活动,开展保育教育改革和实验的权利;②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 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的权利;③指导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幼儿成长发展的权利;④按时获取工资报酬, 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带薪休假的权利;⑤参与幼儿园民主管理的权利;⑥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的权利。 (2) 我国幼儿教师的义务是:①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②贯彻国家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幼儿园保教计 划,履行聘约,完成工作任务;③按国家规定的保教目标,组织、带领幼儿开展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④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 重幼儿人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⑤制止有害于幼儿的行为或其他侵犯幼儿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现象; ⑥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幼儿游戏的特点与功能 (1 )幼儿游戏的特点。①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的活动。幼儿从事游戏,是出于自己的兴趣和愿望,由于游戏形式、材料和过程符 合幼儿身心发展要求,使他们对游戏产生兴趣,主动去进行游戏。在游戏中,幼儿的各种活动几乎没有什么限制,他们可以自由地充分地 活动,从中得到快乐并得到发展。②幼儿游戏具有趣味性。趣味性是游戏自身固有的特征,每种游戏都含有趣味性,正是游戏的这一特点, 给幼儿的精神和身体带来舒适、愉快,使他们喜欢游戏。③幼儿游戏具有虚构性。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真实的活动,具有明显的虚 构性。④幼儿游戏具有社会性。幼儿并不是天生就会做游戏,游戏不是幼儿的本能活动,只有当他们的体力、智力发展到一定水平、积累 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才会做游戏。时代、文化、地区、习俗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会影响幼儿的游戏,幼儿的游戏归根到底是周围生活 的反映。 (2)游戏的功能体现在:游戏符合幼儿心理发展的需要;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发展;游戏可以巩固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其智力 和语言的发展;游戏是对幼儿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培养优良 J 生格的有效手段;游戏能促进幼儿美感和美的创造力的发展。 从以下两个方面,正确理解幼儿教育的全面发展观。 (1) 全面发展是针对片面发展而言的,偏重任何一个方面或忽视任何一个方面的发展都不是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个体在 体、智、德、美诸方面齐头并进地、平均地发展,也不意味着个体的各个发展侧面可以各自孤立地发展。因此,幼儿园的全面发展教育在 保证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可以允许幼儿个体在某方面突出一些。同时,应注重幼儿各方面发展的和谐与协调。 (2) 体、智、德、美诸方面统一于幼儿个体的身心结构之中,体、智、德、美任何一方面的发展都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互促进、相 互渗透、相互制约、不可分割。对幼儿的全面发展来说,不能偏废任何一方面,任何一方面的偏废都将影响其他方面的发展。体、智、德、 美四育融会在一起,形成一种整体教育力量,落实在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之中。 只有正确认识四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才能发挥教育的最大功效。 要保证教育目标的实现,幼儿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 (1 )幼儿教师是按照社会要求去促进幼儿发展的,是将教育目标真正落实为幼儿发展的总设计师。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必须正确、 清楚、全面地理解和把握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的内涵,并将这种 外在”的教育目标转化为 内在”的正确的教育观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动; 其次,教师必须掌握将教育目标转化为幼儿发展的技术;最后,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要依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选择相适应的教育目标、教 育模式、教育内容、活动方式、组织形式、指导方法等,促进幼儿的发展。没有教师的这种努力,教育目标的实现是不可能的。 (2)教师在明确了教育目标后,实施过程中也不一定是一帆风顺的,或多或少总要受到外来的干扰或影响。例如,来自家长的影响, 有的家长望子成龙心 切,希望幼儿园训练孩子某种技能,或要求教小学才学习的读、写、算技能。又如,来自社会的影响,社会上各种幼 儿技能大赛的宣传、偏重学历、追求升学率的风潮等,都可能干扰教师按教育目标组织教育活动,使教师的教育行为偏离教育目标。因此, 在实现教育目标的过程中,教师有责任排除一切干扰,坚定地按照教育目标来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以保证教育目标的真正实现。 试述家园合作对于幼儿园教育的意义。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 园合作是幼教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人园幼儿来说,家园合作的意义显得尤为重要。 (1)家园合作是人的发展的需要。人不可能脱离社会、脱离其生长的社会群体而独立成长。家庭、幼儿园是孩子最早接触的社会文 化环境,它对儿童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因此,幼儿教育必须从幼儿在家庭、 幼儿园特定的环境中所经历的活动、 承担 的角色及建立的人际关系出发,协调相关社会群体力量,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 (2) 家园合作有利于家长资源的充分利用。家庭是孩子成长发展的第一个环境,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与孩子之间特有的 血缘关系、亲情关系与经济关系,使这种教育具有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教育内容复杂丰富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同时,幼儿的家长 来自各行各业,可谓是人才济济,是幼儿园得天独厚的教育资源。让家长用各自的专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可以使他们深层次地了解幼儿 园、了解幼儿教育。 (3) 家园配合一致,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发展。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和方向上是一致的,都必须根据国家教育方针,为培养 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1) 进行的。 (2) (3) (4) 专门为小组设计的情境能提供恰当刺激。 恰当的环境能促进儿童的发展变化。 儿童有内部动机;儿童的学习、操作受内部动机的驱动,特别是当他们处于这种能力的边缘时。 强调感觉和儿童的经验,不强调测验。 支持者和指导者通过环境、短期的个体或小组教学;一日生活中大部分时间儿童可以自由选择活动。 忽视幼儿的社会化活动;其感觉教育教具脱离幼儿的实际生活, (5) (6) 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偏重智能而忽视幼儿情感的陶冶, 操 作法过于机械等。 我国幼儿教师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过于狭隘、呆板, 参加专 享受国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2)

充满智慧的情趣环境教育 蒙台梭利(Montessori)教学法是由意大利教育家玛莉亚?蒙特梭利博士倾其毕生经历所创造的。其教学法的精髓在于培养幼儿自觉主动的学习和探索精神。在蒙氏教室里,有丰富多彩的教具,它们都是根据儿童成长发展敏感期所创立的适宜儿童成长的“玩具”。蒙台梭利教学内容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官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科学文化教育等内容。孩子通过自我重复操作蒙氏教具创新建构完善的人格,在自由操作中得到了多方面的能力训练。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可概括如下: 1、使人成为人 蒙台梭利教育是使人成为人。第一个人是刚刚出生的生物性的人;第二个人是为人,为人就是受过教育,具备了教养、具备了人格的人。这就是蒙台梭利教育的意义,也就是人格形成才能成为真正的人。 2、自发性的智能 人之所以有学习的欲望,就是受到与生俱来的智能所驱使,也就是孩子内在有一种执着追求知识和求发展的冲动。如果这种内在冲动不通过教育去启动他,将会使幼儿本身存在着的巨大能量迟滞、消磨。 3、人的创造性 其实,这可以说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性,对人类而言,创造是自然而生的。蒙台梭利认为手的活动及语言在不断地保持调和,最后才能培养出孩子自己的人格,而人格在成长过程中发挥各种创造能力。 4、协助孩子自我发展 传统的教育则是成人在那里不断地教导儿童怎样怎样去做,儿童就遵命式地去服从。那么,蒙台梭利教育就是让儿童发挥他自身的生命潜能,通过自身的实际的这种活动来发展自己各个方面,这是教育的真谛。 5、有准备的环境 蒙台梭利认为环境是有生命的,是成人对儿童的使命清楚了解所准备的,这个环境包含儿童成长所需的一切事物的积极意义,同时也要将所有不利于儿童成长的事物加以排除。 靡世界,极具其特性—— 1.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要素 以前,人们认为教育的要素是教师与儿童。教师教,儿童学。蒙台梭利认为孩子会自己学,因此环境的提供成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要素,孩子要从环境中学习。因此蒙台梭利对环境的创设有基本的原则。成人要根据孩子发展的敏感期,为儿童创设适应其发展的环境。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 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1870~1952)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撰写了许多教育理论着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她的着作主要有:《蒙台梭利方法》、《蒙台梭利手册》、《童年的秘密》、《有吸收办的心理》等。 蒙台梭利曾经说过:“我所做的工作只不过是研究了儿童,表现了儿童所给予我的东西而已”。的确,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发展观的确立,正是建立在对儿童的尊重、细致观察和不断向儿童学习的基础上的;是出自对人类伟大精神的无限敬意,集当时的医学、生物学、实验心理学、人类学、教育学之大成才确立了的。 蒙台梭利首先指出,当时成人们对待儿童的态度是错误的。她认为,在大人们的干预下,几乎所有三岁儿童的发展都是“不正常”的,都从自己的正常发展中脱轨了,也就是说“儿童的自我发展未能实现其原来的计划”。而防止这一计划的实现的,正是在大人们的“爱情和援助的外衣下所隐藏着的一种微妙的东西”在起作用。这就是有意无意地轻视幼儿的能力,认为“幼儿是地知的,没有礼貌的,要由自己去向幼儿灌输好的内容。”这样就硬把成人的计划、思想强加给儿童,用自己的价值标准去要求儿童,用大人的尺度去评价儿童。正是在这样以成人为中心的社会里,使儿童们的正常发展受到了压抑的歪曲,极大地妨碍了儿童内在生命力的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人从出生时开始,精神生命就秘密地潜藏在人体内,只是被制约在尚未发达的肉体之中而已。她把精神和肉体看成两个不同的实体,认为肉体是精神的容器,精神是第一性的。她认为所有的正常儿童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的幼儿教育理论 摘自《学前教育信息与研究》意大利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创办了举世闻名的“儿童之家”。她撰写幼儿教育理论著作,开设国际训练班,对现代儿童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一)儿童观 从发展的观点出发,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是一个发育这的机体和发展着的心灵;儿童发展的时期是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幼儿处在不断生长和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而且主要是内部的自然发展。在这个连续的自然发展过程中,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在蒙台梭利看来,幼儿身体内含有生气勃勃的冲动力。正是这种本能的自发冲动,赋予他积极的生命力,促使他不断发展。一是主导本能,这种本能对于处在生命初创时期的婴儿提供指导和保护,甚至决定物种的生存。二是工作本能,这是人的基本特征。幼儿正是通过不断的工作在进行创造,使他自己得到充分的

满足,并形成自己的人格。它既能使人类更新,又能完善人类的环境。 在心理方面,幼儿心理发展既有一定的进程,又有隐藏的特点。蒙台梭利认为,幼儿是一个“精神(心理)的胚胎”。因为每一婴儿都有一种创制本能,一种积极的潜力,能依靠他的环境,构筑一个精神世界,所以,幼儿不仅作为一种肉体的存在,更作为一种精神的存在。每个幼儿的精神也各不相同没,各有自己的创造性的精神。 在蒙台梭利看来,在幼儿的心理发展中会出现各种“敏感期”。她说:“正是这种敏感期,使儿童用一种特有的强烈程度去接触外部世界。在这时期,他们对每样事情都易学会,对一切充满了活力和激情。”而人的智力发展正是建立在幼儿敏感期所打下的基础上的。 1.秩序的敏感期从出生的第一年就出现一直持续到第二年。这是幼儿的一种内部的感觉,以区别各种物体之间的关系,而不是物体的本身。 2.细节的敏感期幼儿在1—2岁时会表现出对细节的敏感,他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最小的细节上。这表明幼儿的精神生活的存在,以及幼儿和成人具有两种不同的智力视野。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与儿童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接受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然教育与自由教育的观点,然而她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与实验研究以及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与生命哲学的理论加以阐述与发挥。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就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她说:“生长,就是由于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就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就是激发与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与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瞧作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就是成人与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就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就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就是父母与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就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与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与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在智力、精神、身体、个性上自然发展。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归纳起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说,人并不只在大学里才发展,而就是在出生之时就已经开始了心智的成长。在生命的头三年中,其发展的程度最为可观。

每个孩子都有自发的学习潜力,幼儿尽管缺乏经验,但她们所拥有的最丰富的潜力能使她自己适应外部世界,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力,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与文化模式,并且有一定选择的进行吸收,成为她心理的一部分,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理。“吸收性心智”就是一种内在的助力。 (2)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儿童不同阶段之间的变化就是非常明显的,当一个心理个性阶段结束时,另一个阶段随之而来,“成长就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 (3)儿童具有自然发展的生命力 蒙台梭利认为,从胎儿出生一直到生命结束的全过程,生命就是自然而然发展的。所有儿童都具有自我成长发展的生命力。这种成长不就是随意的,而就是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充满着秩序与规律,就是一种自然法则。她形象地比喻老母鸡生下蛋之后,它能做的也只就是供给蛋温暖。至于蛋壳里的胚胎如何变成小鸡就得靠蛋壳内的小生命自己去一步步长大与破壳而出的行动来完成了。老母鸡无论如何的着急也控制不了蛋壳里的小生命的成长。 (4)儿童具有敏感期 荷兰生物学家德费里从动物身上发现了敏感期,蒙台梭利受到很大的启发。她经过反复观察、了解、实验、研究,发现儿童也有敏感期。她说:“敏感期系指一个生物刚生下来,还在成长的时候,所获得的一种特别的感觉力。”在敏感期间,儿童受到一些不可抗拒的内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差异复习过程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差异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差异 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都是学前教育史上两位鼻祖式的人物,福禄贝尔创立了以“幼儿园”命名的学前教育机构,同时创立了一整套的幼儿教育理论,推动了德国以及世界学前教育的发展,被后世称之为“幼儿教育之父”。而蒙台梭利总结了卢梭、裴斯泰格齐、福禄贝尔等人自然主义的教育思想,集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医学、生物学、心理学、人类学和教育学等学科之大成,成为继福禄贝尔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幼儿教育家。福禄贝尔和蒙台梭利的幼教思想有一些相似之处,但也存在着很明显的不同之处,本文着重阐述二者的教育思想并分析两者的差异。 3 福禄贝尔的幼儿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3.1 顺应自然的教育原则 福禄贝尔认为人和万物总是处于不断变化发展之中的,幼儿的身心也总在变化发展,而且幼儿的身心发展是“自动的”,任何压抑和束缚对幼儿都是不利的。因此要求在对幼儿施教之前,要对幼儿有充分的观察和了解,要顺应幼儿的天性,否则对幼儿的发展是不利的。他以修剪葡萄为例,如果园丁违背植物的本性及其发展的正确道路,即使出于好心,也可能危害葡萄的生长,降低产量。因此,他说“:只有对人需人的本性的彻底的、充足的、透彻的认识,根据这种认识,加以勤恳地探索,自然地得出有关养护和教育人所必须的其他一切知识以后……才能使真正的教育开花结果。”①虽然他是从宗教神秘主义出发来论述人的发展和教育的,认为人的许多能力都是先天的本能,甚至宗教信仰都是与生俱来的,这无疑是唯心主义的观点,但是他反对压抑幼儿天性,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教育观点是可取的。 3.2 重视早期教育 福禄贝尔在从事教学实践过程中深深意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认为一个人一生中对个人、社会、父母、自然的认识都是在这一阶段奠定基础的,如果在人生初期受到不良影响,以后要以极大的努力去改变才能成长为强健的人。

卢梭与蒙台梭利儿童学习观之述评

卢梭与蒙台梭利儿童学习观之述评 季燕 (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江苏南通) 内容摘要: 卢梭与蒙台梭利是幼儿教育史上两位伟大的教育家,他们的思想形成、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儿童的看法、对儿童学习的理解各有鲜明的特点,但又异中有同,把两位教育家放在一起比较,把握历史脉络,重审历史价值,以更好地指导今天的儿童教育。 关键词: 卢梭;蒙台梭利;儿童;学习 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s,1712—1778),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1762年他发表了教育论著《爱弥儿》,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自然教育思想。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欧洲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19世纪、20世纪之交的意大利著名的幼儿教育家,著有一系列的有关幼儿教育的专著。这两位伟大的教育家分属两个世纪,纵跨三个世纪,他们的思想形成、发展于不同的历史时期,他们的儿童观、学习观各有鲜明的特点,同时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将两位教育家放在一起比较,希望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历史脉络,把握他们的实质与精华,以史为鉴,更好地指导现今的儿童教育。 一、对儿童概念的理解 (一)卢梭 一谈到“儿童的发现”,人们自然而然就想到卢梭,卢梭使淹没于成人之中的儿童得以凸现出来,站在儿童的角度重新认识儿童的价值。 1.儿童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儿童不是成人的隶属品,儿童有其独立存在的价值,儿童应被赋予人的根本特性———自由主动。 2.儿童期的存在是自然的客观规律。“在人生的秩序中,童年有它的地位,应当把成人看作成人,把孩子看作孩子”[1](p74),“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次序,…… ;我们将造就一些年纪轻轻的博士和老态龙钟的儿童”[1](p91)。 3.儿童是柔弱的,不成熟的。正是这种不成熟孕育了发展的可能性,儿童具有无限发展的潜能。 4.儿童是纯洁善良的。卢梭一反“原罪说”,在《爱弥儿》开篇就讲到:“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1](p5)儿童生来是善良、纯洁无瑕的,心中没有任何罪恶的种子。 5.儿童是发展变化的。儿童的发展变化体现在阶段性上,“每一个年龄,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它适当的完善的程度,都有它特有的成熟时期”[1](p202)。要用动态的眼光看待儿童。 (二)蒙台梭利 蒙台梭利在生物学、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的基础上,通过长期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探索,阐明了自己对儿童概念的见解。 1.儿童具有极强的天赋的潜能。儿童的身心是按自身发展的特殊规律完成的,这种发展

蒙台梭利与她的儿童教育观

蒙台梭利与她的儿童教育观 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最初研究智力缺陷儿童的心理和教育问题,后来创办“儿童之家”,致力于正常儿童的教育实验。她撰写幼儿教育著作,开办国际训练课程,对世界各国的幼儿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促进了现代幼儿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蒙台梭利是20世纪赢得欧洲和世界承认的最伟大的科学的和进步的教育家之一。”(J·鲍恩:《西方教育史》(三卷本),1981年英文版,第1卷,第394页。) 一 蒙台梭利1870年8月31日出生于意大利安科纳省的希亚拉瓦莱镇。父亲亚历山德罗·蒙台梭利(Alessadro Montessori)是个思想保守的贵族后裔,年轻时从过军,后来是文职人员。母亲雷尼尔·斯托佩尼(Renilde Stoppani)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心地善良,对蒙台梭利个人的志向一直给以支持和鼓励。蒙台梭利是个独生女,但其父母并不溺爱她,对她规定了严格的纪律。小时候,蒙台梭利每天要做的一项工作就是打扫一些场所,并使它们保持整洁。她对周围的穷人特别同情和关心。有时候,她还充当正在争吵的父母的调解人,使家庭保持和谐的气氛。 6岁时,蒙台梭利进入安科纳的圣尼克罗小学接受初等教育。当时意大利的学校教育状况是令人沮丧的。蒙台梭利在学校里的表现并不十分突出,据说,她被认为是一个温柔的但并不特别聪明的小女孩。但是,在早期的学校生活中,蒙台梭利已萌发了关心和照顾未来的儿童的思想,并表现出强烈的个人尊严感。应该看到,蒙台梭利的早期生活对她以后的幼儿教育实践及理论的形成也有一定的影响。 12岁时,蒙台梭利的父母为了使她受到更好的教育,把家搬到了罗马。有一个时期,蒙台梭利像其他女孩子一样想成为一位演员。后来可能受到当银行会计的父亲的影响,她又开始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在数学方面表现出卓越的才能。从那时起,蒙台梭利对自己的未来也有了一些考虑。因此,在中学毕业前夕,当其父母都希望她选择意大利妇女的传统职业当教师时,蒙台梭利毫不迟疑地说:“除了教师,任何一个职业都可以”,表现了她的独立精神。 1886年,蒙台梭利进入高等技术学院,学习现代语言和自然科学,但她喜欢的和学得最好的是数学。她父亲仍要她毕业后当一名教师,而她决心要像班上的男同学一样成为一名工程师。但是,当蒙台梭利快从技术学院毕业时,由于对生物学的强烈兴趣,使她产生了学习医学的想法。女子读医学院在意大利是前所未闻的,因此,亲戚和朋友都感到惊讶,不支持她的想法,尤其是她的父亲。

谈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观点,然而她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及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命哲学的理论加以阐述和发挥。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她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的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的和自由的发展。 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是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提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智力的、精神的和身体的、个性的自然发展。哈佛大学教授霍姆斯(e·g·holmes)于1913年2月4日给《时代教育增刊》的信中写道:“蒙台梭利理论体系的精华是她对下面这个真理的有力论断(或再论断):除非在自由的气氛中,儿童既不可能发展自己,也不可能受到有益的研究!”蒙台梭利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较少(或尽量减少)干预儿童主动(或自发性)活动的基础上的。她的培养目标是: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人类的潜能”的发展,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独立工作,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并能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工业发展的时代潮流,保持社会文明和科学进步,促进人类和平的强有力的新一代。 蒙台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理》(1949)中系统地阐述了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进程,揭示了身体活动与心理活动、生理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与联系,为她在教育过程中坚持感觉训练、运动训练和智力发展提供了心理学依据。她指出,儿童的“心理胚胎”的发展必须在它的周围环境中吸取营养,犹如“生理胚胎”在母体内一样。两者不同的是儿童的生理器官在母体内已开始形成;“心理胚胎”则是婴儿出生时才开始发育,这时儿童的大脑空无所有,但它有一种积极的能动的从周围环境中吸收各种事物的印象的能力。因此,我们必须设置一种适合儿童内在需要和兴趣的、能够诱发儿童自发学习、自动作业的环境。蒙台梭利特别强调儿童的学习室(教室)的设置,包括系统的刺激物——按照物体属性的类别设计各种系列的分等级、层次的程序教学教具材料,以便儿童自由选择、独立操作与自动练习和自我教育。这样,可以使儿童获得知识技能和发展各种能力。蒙台梭利也十分重视家庭环境(蒙台梭利《家庭中的儿童》、《蒙台梭利手册》)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要求父母、成人改变对待儿童的错误观念和行为,呼吁社会关心儿童、保护儿童的权利。废除一切压制儿童个性和情感、摧残和折磨儿童身心的种种方法和手段,让儿童的“内在潜力”得以充分地展现和发展。 蒙台梭利把儿童看作是发展着的个体,儿童的发展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由于儿童内在生命力的驱使或生理和心理的需要而产生一种自发性活动,从而不断地与环境交互作用而获得经验,积累经验,促进儿童生理和心理的发展。所以,儿童的发展是一个连续的不断前进的过程,前一个阶段的充分发展是后一个阶段的基础,后一阶段的发展是以前各个阶段充分发展的积累和延续。这种发展随着儿童生命岁月的增长,从无意识逐步进行到有意识,从自发活动进行到自由选择活动;但是,儿童(包括成人)的无意识(或下意识)的自发活动在发展进程中都始终存在着,只是生命的本能冲动在逐步减少,而心理的内在需要在逐步增加。蒙台梭利特别在《高级蒙台梭利方法》第一卷《教育中的自发活动》中详细地阐述了“自发活动”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蒙台梭利强调儿童早期的环境经验对于以后阶段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儿童智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特别重视丰富儿童的早期经验,重视儿童早期教育”,是她在罗马圣罗伦佐“儿童之家”试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教育理念 蒙台梭利是世界著名的幼儿教育专家。近百年来,她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一直对世界幼儿教育产生着积极的影响。蒙台梭利教育法是对幼儿实施素质教育及潜能开发的优秀教育模式。 一、蒙氏教育的十大特点 1、以儿童为中心。视儿童为有别于成人的独立个体,反对以成人为本位的教学观点。 2、“不教的教育”。蒙台梭利反对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主张由日常生活训练着手,配合以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教育内容,让儿童自发的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0- 6岁的幼儿在特定的时期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学习,该特性即可获得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导师的角色。一般称蒙氏教师为启导员。他必须对孩子的心灵世界有深刻的认识与了解,对于孩子的发展状况了如指掌,才能提供孩子适时、适性地协助与指导。 5、完全人格的培养。蒙氏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协助孩子正常化。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孩子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 6、尊重孩子的成长步调。蒙氏教育要求教师根据儿童发展的进程,对不同特点的儿童进行因材教,不搞一刀切式的教育。 7、混龄教育。让不同年龄的孩子在一起,可使较小的孩子有不同年龄层的模仿对象,而较大的孩子则可以从帮助年幼的儿童中增强自己的知识和能力。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非常丰富,但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孩子工作的材料。孩子透过这些工作,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9、屏除单一奖惩制度。蒙氏教学尊重儿童,培养孩子正在萌芽的尊严感。 10、爆发式的教学成果。蒙氏教育尊重孩子内在需求,让孩子适时、适性的成长,短期内不易察觉成果,但却会在某一时间以爆发的形式,彰显出孩子内在的心智发展水平。 二、自由—蒙氏教育法的基础 自由是蒙台梭利教育方法的基本原理。蒙台梭利称她的教育方法是“以自由为基础的教育法”,又被称为“自由研究的教育。”因此,把握“自由”的内涵,是了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 蒙台梭利的儿童和儿童发展观在很大程度上是接受了卢梭、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的自然教育和自由教育的观点,然而她根据自己的实际观察和实验研究以及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心理学和生命哲学的理论加以阐述和发挥。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存在着与生俱来的“内在的生命力”或称之为“内在潜力”;或把它总括为“人类的潜能”。这种生命力是一种积极的、活动的、发展着的存在,它具有无穷无尽的力量。她说:“生长,是由于内在生命潜力的发展,使生命力显现出来,它的生命力量是按照遗传确定的生物学的规律发展起来的。”教育的任务是激发和促进儿童的“内在潜力”的发现,并按其自身规律获得自然和自由的发展。她主张不应该把儿童看作物体来对待,而应作为人来对待,儿童不是成人和教师进行灌注的容器,也不是可以任意塑造的蜡或泥,也不是可以任意刻划的木块;不是父母和教师培植的花木或饲养的动物,而是一个具有生命力的、能动的、发展着的一个活生生的人。教育家、教师和父母应该仔细地观察儿童,研究儿童,了解儿童的内心世界,发现“童年的秘密”,揭示儿童的自然发展进程及规律性;热爱儿童,尊重儿童个性,在儿童自由和自发的活动中,帮助儿童在智力、精神、身体、个性上自然发展。 蒙台梭利的儿童观归纳起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儿童具有“吸收性心智” 蒙台梭利说,人并不只在大学里才发展,而是在出生之时就已经开始了心智的成长。在生命的头三年中,其发展的程度最为可观。每

个孩子都有自发的学习潜力,幼儿尽管缺乏经验,但他们所拥有的最丰富的潜力能使他自己适应外部世界,幼儿具有一种下意识的感受力,积极地从外部世界获取各种印象和文化模式,并且有一定选择的进行吸收,成为他心理的一部分,称为有吸收力的心理。“吸收性心智”是一种内在的助力。 (2)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讲,儿童不同阶段之间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当一个心理个性阶段结束时,另一个阶段随之而来,“成长是一个不断再生的过程”。 (3)儿童具有自然发展的生命力 蒙台梭利认为,从胎儿出生一直到生命结束的全过程,生命是自然而然发展的。所有儿童都具有自我成长发展的生命力。这种成长不是随意的,而是由小到大,由简单到复杂,充满着秩序和规律,是一种自然法则。她形象地比喻老母鸡生下蛋之后,它能做的也只是供给蛋温暖。至于蛋壳里的胚胎如何变成小鸡就得靠蛋壳内的小生命自己去一步步长大和破壳而出的行动来完成了。老母鸡无论如何的着急也控制不了蛋壳里的小生命的成长。 (4)儿童具有敏感期 荷兰生物学家德费里从动物身上发现了敏感期,蒙台梭利受到很大的启发。她经过反复观察、了解、实验、研究,发现儿童也有敏感期。她说:“敏感期系指一个生物刚生下来,还在成长的时候,所获得的一种特别的感觉力。”在敏感期间,儿童受到一些不可抗拒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