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大【心理学】考试小抄期末考试复习小抄【精篇完整版,word版本可直接打印哦!!!】

电大【心理学】考试小抄期末考试复习小抄【精篇完整版,word版本可直接打印哦!!!】

电大【心理学】考试小抄期末考试复习小抄【精篇完整版,word版本可直接打印哦!!!】
电大【心理学】考试小抄期末考试复习小抄【精篇完整版,word版本可直接打印哦!!!】

一、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选择题(含单选题和多选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 C )。

(A)一种交叉关系 (B)一种线性关系 (C)倒U形曲线关系 (D)一种直线关系 2.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 ACD )。 (A)巴甫洛夫 (B)乔姆斯基 (C)班杜拉 (D)斯金纳(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2.5分)。编码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2.5分)。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2.5分)。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2.5分)。 2.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①能力的类型差异。(3分)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分)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分)(四)论述题(20分,从2个题中任选1个完成。)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①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分)②接受他人,善与人处。(2分)③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2分)④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和改造现实。(2分)⑤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2分)⑥人格和谐完整。(2分)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分)对以上要点,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合理恰当的,另加6分。二、课程考核的重点内容提示

终结性考试按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80%,掌握的内容约占15%,了解的内容约占5%。

第一章绪论

重点掌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般认为属于中间科学。①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是脑的机能,因此心理学要研究脑的机制、脑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脑伤害与心理疾病的关系等,这些研究的目标和手段等都与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②人又是社会的实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语言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能力也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这样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心理学的功能:①描述和测量: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②解释和说明:心理学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③预测和控制:预测和控制是心理学功能最显著的表现,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及个案法。①观察法:分为自然观

察法和控制观察法。②心理测量法:这种测量有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测量的信度,即是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③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有控制的观察。它是在控制条件下,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它变量所产生的影响。实验者操作的变量称之为自变量,由自变量所引起的相应变化的变量称之为因变量。其它变量为无关变量,实验法就是要控制无关变量对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影响,使实验所需的心理现象得以产生并重复出现,从而研究一定条件与某种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实验法分为两种,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④个案法。

掌握

20世纪主要心理学流派:(一)构造主义心理学派:冯特、铁钦纳用研究化学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想找出构成人的心理的基本元素,人们称其为构造心理学派。采用的方法称之为内省法。(二)机能主义心理学派:是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和杜威于20世纪初创立的。他们不关心心理的结构,而注重个体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心理机能。“适应”和“实用”是该学派的核心思想。机能主义强调的是意识的作用和功能,它的这一特点,促使美国心理学面向实际生活,比较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和其它领域的应用。(三)格式塔心理学:1912年在德国法兰克福大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学派,称为格式塔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它是由德国心理学家魏特墨、考夫卡和苛勒等创立的。他们认为,每一种心理现象都是一个“被分离的整体”。并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之和,也不是由若干元素所组合而成的。相反,整体先于部分的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构成知觉的基本成分。“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是完形主义者的口号。(四)行为主义心理学:行为主义的研究兴趣是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其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宣称,如果给我12个健康并发育正常的婴儿,允许我按我的方式把他们抚养成人,我保证可以把其中选出的任何一个孩子培养成我想要的任何一种人,不论是医生、艺术家、百万富翁,还是乞丐或小偷。行为主义后期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他发展了行为主义的思想,因此,人们称其为新行为主义。他提出行为的形成和保持是由行为本身的结果而定的,并认为没有必要用心理内部发生的事来解释行为。(五)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认为,人的行为源于本能和原始的冲动,他认为,所有的能量都源于体内寻求发泄和降低紧张的兴奋状态。这些兴奋状态称为本能或驱力。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构成。

了解

心理学的应用领域:①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②医学心理学:主要研究心理与疾病的关系,即探讨引起疾病的心理因素,疾病对心理带来哪些影响等。③咨询心理学:研究对象主要是正常人。心理咨询是通过人际沟通,运用心理学方法,帮助来访者自强自立的过程。④工业心理学:现代工业学把人机系统扩展为人-机-环境-社会更全面的系统。⑤管理心理学。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重点掌握

意识:是一种觉知;是一种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一种心理状态。

意识的状态:睡眠与梦;催眠;白日梦和幻想;特殊药物下的意识状态。

意识的作用:①意识对人所觉察的和注意的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②意识使人们依据知觉的组织规律,把连续不断的经验划分为客体和事件,③意识使人们能利用过去的记忆对现时输入信息作出最佳的判断和行为。④意识的能动性使人们可以有限度地超越外部的信息内容,在其范围之外建构它们的意识内容。

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两个特点是指向性和集中性。注意的特点:指向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外部表现:注意是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可以通过人的外部行为表现出来。①适应性运动。②生理变化。③无关动作停止。注意作为一种内部心理状态,它和外部行为表现之间,并不总是一一对应的。

注意的种类:根据注意产生有无目的性及所需意志努力程度的不同,可以把注意分为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意后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催眠:由催眠师诱导而出现的一种介于清醒与睡眠之间的、类似睡眠又非睡眠的意识恍惚状态。

掌握

睡眠的阶段: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脑电波多b波。在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b波则由a波取代。在睡眠状态时,脑电则主要是D波。一个睡眠周期,包括睡眠的四个阶段加上快速眼动睡眠阶段。每个周期约90分钟。每晚重复多次睡眠周期。深度睡眠(第四阶段睡眠)的时间在前半夜要远多于后半夜。大多数快速眼动睡眠发生于睡眠的后期,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约10分钟,而最后一次可以长达1小时。梦的解释:①精神分析的观点:梦是潜意识过程的显现,是通向潜意识的最可靠的途径。或者说,是被压抑的潜意识冲动或愿望以改变的形式出现在意识中,这些冲动和愿望主要是人的性本能和攻击本能的反映。②生理学观点:梦是个体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③认知观点:梦只是对个体的知觉和行为经验加以重新整合,使之转化为可意识到的知识。

了解

催眠的基本过程:首先,催眠师是要了解被催眠者是否愿意接受催眠,并询问被催眠者所面临的问题。同时,催眠师要对被催眠者表示基本的关心,以建立良好的关系。第二步,催眠师要为被催眠者做暗示性测查。第三步,催眠师要将被催眠者从正常的清醒状态诱导到催眠状态之中,也叫导入。这时催眠师可根据具体情况向被催眠者提问。第四步,当催眠过程结束以后,催眠师必须解除被催眠者的催眠状态,使其恢复到原来的清醒状态之中。催眠的原理:①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的观点:催眠的作用只是反映了催眠师和被催眠者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关系。被催眠者将无条件地接受催眠者的指挥,顺从催眠师的指示,做出特定的行为或产生特定的感受。②意识功能分离的观点:人的意识有两种基本功能:执行功能和监督功能。催眠可以使两种功能之间的联系断开,使其执行功能正常,并接受催眠师的指令,而监督功能不起作用或被弱化。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重点掌握

感觉:是人们认识和理解外部世界的最初阶段。外部的物理刺激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人的头脑接受和加工了这些刺激的属性,进而认识了这些属性的过程,这就是感觉。知觉:人们通过感官获得外部世界的信息,这些信息经过头脑的分析与解释后,产生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就是知觉。

感觉阈限:人的感官和神经系统只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做出反应,这个刺激范围我们称之为感觉阈限。

感觉的绝对阈限: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感觉的绝对阈限。绝对感受性:人的感官能够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

差别阈限:刚刚能够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别,也叫最小可觉差。

韦伯定律:德国生理学家韦伯曾系统研究了人类的差别阈限,并提出了心理学史上的第一个“自然定律”——韦伯定律,该定律的的核心观点是:引起最小可觉差的刺激变化量和原刺激强度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一关系可以用公式来表示:知觉的特征,

知觉的特征:(1)知觉的恒常性:常见的知觉恒常性包括:大小恒常性,形状恒常性和颜色恒常性。(2)知觉的组织性:格式塔学派的心理学学家对图形的组织问题进行过系统的研究,总结出如下一些图形的组织原则:①邻近原则。②相似性原则。③连续性原则。④闭合原则。

⑤同域性原则。(3)知觉适应和知觉定势:知觉定势经常是通过暗示形成的,知觉者的需要、情绪、态度和动机都会对暗示造成影响。

知觉类型: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错觉。(1)空间知觉: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等。心理学家尤其关注深度知觉。人们对深度和距离的知觉主要来自肌肉线索和单眼线索。单眼线索包括:①线条透视。②相对大小。③阴影。④遮挡。⑤纹理梯度。(2)时间知觉:有四种形式:①时间辨认。②时间确认。③对延续时间的估计。④对时间的预测。衡量时间的媒介有外在标尺和内在标尺两种。外在标尺包括自然界的周期现象和其他客观标志。内在标尺主要来自人体本身的节律性活动。影响时间知觉因素包括:①感觉通道的特性。

②一定时间内发生事件的数量和性质。③人们的兴趣和动机。(3)运动知觉:分为真实运动知觉和似动知觉。①真实运动知觉:对真实运动的知觉依赖于运动物体与背景间的相对位置变化,而不是视网膜上物体的位置变化。②似动知觉:似动的主要形式有:动景运动(动景运动的最佳实例就是电影);诱发运动(例如,夜空中的月亮是相对静止的,而浮云是运动的。可是,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看到是月亮在动,而浮云是静止的);自主运动。(4)错觉。

掌握

刺激与感觉的关系:①感觉阈限:感觉的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这是衡量感觉敏感性的两个指标。②阈下感觉:不能被有意识的觉察到的刺激被称为阈下刺激,个体对这种刺激的感觉被称为阈下感觉。阈下刺激仍然会对人的情绪或行为产生一定影响。

了解感觉的种类:根据不同刺激及其所作用的感受器的不同性质,可以将感觉区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触觉、温度觉)等。内部感觉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觉等。

第四章记忆重点掌握

记忆: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过程:编码,存储和提取三个阶段。编码是人们获得个体经验的过程,或者说是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是记忆过程的最后一个阶段。

记忆的三个系统:①感觉记忆系统:感觉记忆是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也叫感觉登记。感觉记忆保持的时间虽然十分短暂②短时记忆系统:被看作是记忆系统中的一个工作系统(因此短时记忆也被称作是工作记忆)。③长时记忆系统:是学习材料经多次复习后长久保持在头脑中的记忆。容量大和保存时间长是长时记忆的两个最主要的特点。

遗忘的进程: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可以看出,遗忘在识记后的最初阶段速度最快,以后逐步变慢。

遗忘的原因:编码和提取失败;消退说;干扰说;压抑说。复习策略:及时复习;复习形式应该多样化;合理的分配复习时间。

精加工策略:①只有精细加工(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应用己有的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合理化。)才能改善长时记忆。精细加工越深入越细致,回忆就越容易。②自我参照性加工(以自我相联系的方式对词汇进行编码)能够获得更好的记忆效果。我们在记忆各类材料时,如果能够通过联想将需要记忆的材料与自己建立起联系,就会获得很好的记忆效果。

掌握

记忆的分类:①根据信息保存时间的长短,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在电话簿中查到某人的电话号后不断默念并拨出去的过程,就用到了短时记忆。②根据记忆的形式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如人们关于家庭住址的记忆,关于历史地理知识的记忆,关于参加某次聚会的记忆等,就是陈述性记忆。如关于如何系鞋带和骑自行车的记忆都是程序性记忆。程序性记忆很难通过语言进行描述或表达,一般只能通过动作表达。③根据记忆的内容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比如回想起昨晚看过的电影,回忆儿时经历过的事情等等,就是情境记忆。情境记忆是与个人的亲身经历分不开的,因此也被称为自传体记忆。如对单词的意义、交通规则、物理定律等内容的记忆,就是语义记忆。④根据是否有意识参与,可以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内隐记忆的发现源于对某些遗忘症患者的研究。

了解

记忆术:专门的记忆方法或技术被称为记忆术。记忆术中的一些基本原则包括形成图片记忆;赋予信息意义;利用已有的知识;建立特殊联系。

第五章思维

重点掌握

思维:以人已有的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表象:事物不在主体面前呈现时,大脑中出现的关于事物形象的认知过程。想象: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表象在思维中的主要作用:表象能够促进问题解决和决策;表象为概念的形成提供了感性基础,并有利于对事物进行概括的认识。

想象的功能:①预测和计划的功能。人们从事某些活动时,可以通过想象预测活动的结果,从而指导活动进行的方向。②补充知识经验的功能。实际生活中,有许多事物是无法直接感知的,但是可以通过想象来补充这种知识经验的不足。③代替的功能。当人们的某些需要无法得到实际的满足时,可以通过想象的方式得到满足或实现。④生理调节的功能。想象可以调节机体的生理活动,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生物反馈技术就是基于想象与生理活动变化关系开发出来的一种新的疾病治疗方法。

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问题解决过程就是克服各种障碍,由初始状态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1)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问题广泛的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有的问题比较明显,只需要人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很多问题是比较隐蔽的,不易被人们发现。能否正确的提出问题会直接影响人们能否正确的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2)分析问题:提出问题后,就要对问题进行分析。分析问题就是找到问题的初始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从而确定问题解决的方向。分析问题的核心是把握住问题的实质,这将有助于提出更高效的解决方法。(3)选择策略:通过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实质,还要进一步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策略。能否提出合理的策略,一方面依赖于个体在该领域的知识经验,知识经验越丰富,就越容易提出合理的策略;另一方面,依赖于个体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越灵活,能够提出的策略就越多。(4)检验策略:选择的策略是否可行,还必须通过执行策略加以检验,如果执行的结果达到了原来的要求和目标,说明解决方案是正确的,问题得到解决;如果执行的结果没有达到要求和目标,就说明原来的策略是错误的或有缺陷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这时,就需要解决者提出新的策略,再进行验证,直至达到目标状态。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只是问题解决的一般步骤,在实际的问题解决过程中,人们可能并不会有意识的一步步的思考问题解决的过程,而是将整个的解题过程知觉为一个整体。问题解决的策略:(1)算法策略:算法是指解题的一套规则,它精确的指出解题的步骤。如果一个问题有算法,那么只要按照其规则进行操作,就能获得问题的解。算法策略的优点是它能够保证问题最终得到解决,但

是在解决某些问题时,采用算法策略需要进行大量的尝试,因此效率低下。(2)启发式策略:启发式策略是凭借经验的解题方法,也可称为经验规则。启发式策略有多种,最常见的是手段-目的分析法。所谓手段-目的分析,就是将需要达到的问题的目标状态分成若干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它的基本步骤包括:①确定事件当前状态和目标状态间的差距,并找到能够缩小差距的步骤;②如果不能直接达到最终目标,就尝试找到子目标;③寻找达到子目标的方法,实现子目标;④尝试新的子目标。如此循环往复,直至问题解决。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问题的表征。问题表征是问题解决的起始阶段,在该阶段,问题解决者会将任务转化为问题空间,实现对问题的表征和理解。问题的表征依赖于人的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也受到注意、记忆等心理过程的制约。(2)定势。思维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如果先前曾采取某种方法解决某类问题并多次获得成功,以后再次遇到同类问题时还会重复采用同样的方法,这就是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定势。(3)功能固着。所谓功能固着,是指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只看到事物的某种典型功能,而看不到该事物其他方面作用的现象。

创造性思维的特征:(1)新颖性。创造性思维贵在创新,它或者在思路的选择上,或者在思考的技巧上,或者在思维的结论上,具有不同于常规思维的独到之处,在一定范围内具有首创性和开拓性。吉尔福特在测量创造性思维的新颖性时经常用到“一物多用”的方法。(2)流畅性。流畅性就是观念的自由发挥。创造性高的人,能在短时间内生成并表达出尽可能多的思维观念。(3)灵活性。灵活性是指创造性思维的方式、方法、程序和途径等都没有固定的框架。(4)精致性。精致性指思维的精细程度。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准备阶段、酝酿阶段、顿悟阶段和验证阶段。

掌握

思维的过程:①分析与综合: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部分,从概念形成到创造性思维,都离不开大脑的分析与综合。②比较与分类:分类是在比较的基础上完成的。③抽象与概括。想象的种类:根据想象活动是否具有目的性,可以区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1)无意想象:幻觉也是一种在异常精神状态下产生的无意想象。(2)有意想象:根据创造水平和新颖程度的不同,有意想象又可以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①再造想象:比如演员在看完剧本以后,在头脑中想象出关于角色的生动形象,建筑工人在看完图纸以后,想象出楼房建起来以后的形象。②创造想象:作家在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艺术家在创作艺术品时都需要创造想象。比如“美人鱼”的形象就是将人的形象和鱼的形象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形成的。③幻想:幻想如果符合现实的发展规律,并且通过不断努力有付诸实现的可能的话,就可算作是理想。那些根本就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则是空想。

了解

思维的种类:①根据思维依赖的内容和抽象水平不同,可将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人类早期的思维和婴幼儿个体的思维几乎完全属于这种类型。②根据思维运作方式的不同,可将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如“一题多解”、“一事多写”、“一物多用”是发散思维。③根据思维成果的独创性,可以将思维分为常规思维和创造思维。

第六章语言重点掌握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在漫长的社会生产和文化建设过程中,通过高度结构化的声音组合,或通过书写符号、手势等元素构成的一种符号系统,同时又是一种运用这种符号系统来交流思想的行为。

语言的特征:(1)语言的结构性。每一种语言都是受规则支配的,说同一种语言的人都是以相同的语言规则而不是随机的方式来说话的。语言是由音位、语素、词和句子等按照一定规则组成的系统。(2)语言的产生性。语言的产生性包含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是指人类具有

无限的、创造性的产生语言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同样的观点或思想可以用各种语言来表达。(3)语言的意义性。一种语言中的每一个词都具有某种意义,词通过各种不同组合所产生的句子可以表达更为复杂的意义。词和意义的结合是约定俗成的,这使得用同一种语言的人都知道哪些词指的是世界上的哪些事物、事件和情境。(4)语言的社会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它是作为人们交际、交流思想的工具而服务于社会的。此外,语言还会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变化。

语言的功能:保存和传授社会历史经验的功能;交流和表达的功能;思维功能。

语言产生的过程:语言的理解是从句子的表层结构到深层结构的过程,语言的产生则相反,是从深层结构到表层结构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构建阶段。确定要表达的思想,并从记忆和环境中选择信息,准备构建想要说的话。(2)转换阶段。运用规则将思想转换成句法、词汇和语音等不同层次的语言结构。(3)执行阶段。大脑要支配发音器官的肌肉,把音位表征转换为实际要说的声音。

语言获得的理论:分为两类:一类理论强调后天的学习是儿童习得语言的决定因素,另一类则强调个体具有获得语言的先天因素。(1)后天学习论。强调后天学习的作用,认为语言获得是后天模仿、学习强化和纠正的结果。①以巴甫洛夫提出的条件反射学说为基础的语言获得理论认为,儿童语言的形成和发展,归根结底是条件联系系统的形成和发展。②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认为,语言的发展是可以采用常见的学习原理来解释的,婴儿学习说话的方式,与鸽子学习啄键和老鼠学习按压杠杆没有本质的不同。通过这种强化方式,儿童就能逐渐掌握成人世界的通用语言。③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社会学习理论从观察学习的角度阐述了语言获得的过程。按照该理论,婴儿的语言行为是以父母(或其他亲人)为楷模,向他们模仿学习而来的。婴儿模仿父母,父母适时的给予奖励,从而产生社会强化作用,最终学到成人使用的语言。(2)先天因素说。①心理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认为,个体语言的获得,主要是由个体的先天因素决定的。他提出了一个语言能力获得的公式:最初的语言材料——语言获得装置——语法能力。乔姆斯基提出,人类生来具有一种能够对语言符号进行加工的装置,叫做“语言获得装置”(LAD)。LAD存储于人类的认知结构中,就如同眼睛能看见事物和耳朵能听见声音一样,LAD对语言的获得不需要刻意的教导,就能自动吸收。有了这样一个装置,当个体发育到某种程度的时候,只需要少量的语言刺激,个体就能充分利用、自行变通,说出各种最基本的语句。②对先天因素说的支持证据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不同种族的儿童的语言学习几乎都经过相同的历程,儿童在没有刻意指导的情况下就能掌握复杂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二是认知神经科学研究发现,大脑某些部位的损伤或病变会导致语言能力的丧失,这说明在我们学习语言之前,某些与语言密切相关的脑结构就已经存在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语言与人类的很多其他特征一样,是先天和后天共同作用的结果。语言获得的阶段:儿童语言的获得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的建构过程,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①咿呀学语阶段(6个月-1周岁):开始发出一些人类语言中存在的音节。②单词语阶段(1-1.5周岁):开始使用只有一个音节的单词语。③电报语阶段(1.5 -2周岁):开始由两个或更多词语组成的电报体语言。④语言胜任阶段(2周岁后):开始学习掌握语法规则,并逐渐学会使用符合语法规则的完整句子。

掌握

语言的理解:①词汇的理解也称为词汇识别,是指人们通过听觉或视觉,接受输入的词形或语音信息,并在头脑中揭示词义的过程。影响词汇识别的因素:词频;词长;语境和语义。

②句子的理解是在字词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对组成句子的各成分的句法分析和语义分析,获得句子语义的过程。影响句子理解的因素有:句子的类型;词序;语境和语义。③语篇的理解是语言理解的最高水平。它是在理解字词、句子等基础上,运用推理、整合等方式揭示话语意义的过程。影响语篇的理解的因素:推理;图式。

了解

语言的结构:语言的基本语音单元被称为音位,音位之上可分为语素、单词、短语和句子。音位是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一个音位表示了语言中被知觉为相同的一类声音;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义构成单位,是词的构成要素,因此也称词素;词是语言中可以独运用的最小单位;句子是独立表达比较完整语义的语言结构单位。开展以“科学发展挖穷根”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做好本职、奋力向前的活动,是在新的历史时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发展思想、明确**发展方向、实现**科学发展的具体举措。立足县情,结合分管工作,我认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因素是城镇基础设施不完善、功能不齐全、城镇化水平低,对工商业发展的承载和集聚能力较弱,城市经济对区域经济的辐射、示范、带动效应发挥不够。为此,我们必须加快城市开发建设步伐,夯实发展基础,集聚发展要素,增强发展后劲,以此促进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一、全县城镇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按照高点定位、建管并举、提质扩容的思路,在扩张县城规模上向北扩展、向西延伸、向南开发,在提升建设品位上注重自然、人文,高起点规划,大力度实施,城市功能进一步完善。县城建成区面积达7.83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11.5万人,城镇化水平达到28%,城区绿地覆盖面积达到66万平方米,2008年顺利通过了省级卫生县城验收。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衡量,仍然存在着城市规模小、基础设施配套和管理不到位、城乡建设不协调等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必须切实加以整改完善,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的体制机制,推动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

二、科学推进城市建设管理

科学推进城市建设,规划是龙头,建设是基础,管理是核心。按照“持续、完善、巩固、提升”的要求,在具体实践中处理好四个方面的关系。一是统筹规划与建设的关系。在城市开发建设中,要首先保证规划的龙头地位,统筹协调城市人口、产业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和资源等城市化要素,以规划的科学性、完整性、严肃性保证城市建设的高品位、多功能。二是统筹县城开发与乡村发展的关系。城镇对农村的影响最直接,增强小城镇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是统筹城乡发展成本最低、效果最明显、操作最简便的途径,把促进农村城镇化、城乡一体化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城乡发展良性互动。三是统筹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必须把保护环境放在首位,注意克服破坏生态、浪费资源等各种问题,不能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来换取城镇一时的快速扩展。四是统筹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的关系。把城市管理放在突出位置,坚持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投入,把管理工作渗透到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各个环节,推动城市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在处理好四个方面关系的基础上,按照“丰富文化内涵、提高城市品位、完善基础设施、增强服务功能”的思路,坚持速度、质量相统一,把握关键环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

1、加快完善城乡规划编制。一是注重规划的完整性。按照“土地集约、人口聚集、功能完善、产业集中、城乡协调”的总体要求,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发挥土地的最大效益,加快完成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进一步完善规划体系。二是体现规划的科学性。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外出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邀请专家、教授出谋划策搞规划,切实提高我县城镇建设规划设计水平。三是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坚持不符合城市规划的项目不得批准立项,未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不得供地,保证任何建设项目都不突破规划控制范围。

2、强力推进“三区一带两支撑”建设。把“三区一带两支撑”建设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重点在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引进、产业培育等方面下功夫,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农业产业园区要建立高效灵活的管理开发机制,制定有利于园区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企业提供便利服务。北河坪新城区要在城区总体规划框架内,编制详细建设性规划,为有序开发提供依据;坚持基础先行,报批储备土地,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稳妥推进开发进程,努力建设集行政、文化、人居、商贸等为一体的功能完善的新城区。郭城工业集中区要按照规划,组建管理运行机构;制定管理办法和优惠政策,以良好的服务环境吸引投资;依托现有企业布局,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实施道路、供排水、绿化亮化等工程;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加强行政推动,扩大现有企业规模,引进一批新的企业入驻,为集中区发展积聚人气、商气和财气。

3、突出抓好城区综合管理。一是尽快组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构,整合执法资源,探索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力争城市管理早日步入正常转道。二是细化责任。进一步完善城市市场管理、交通管理、社会治安管理等方面的规章,将城市管理职责细化、量化到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做到管理无缺位,落实无死角,杜绝相互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三是创新方式。坚持走群众路线,把组织和发动群众作为城镇管理的关键环节,强化市民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市民维护市容市貌的责任感和自觉性,教育居民热爱环境、保护环境,努力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四是严格执法。加强综合执法,加大建设、公安、交警、工商等部门的执法力度,着力解决垃圾乱丢乱倒、车辆乱停乱放、临时摊棚乱搭乱占、广告标语乱贴乱挂等突出问题。

4、大力实施小城镇建设。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迫切需要。针对当前小城镇建设存在的水平不高、进展缓慢的问题,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做到规划有深度。将小城镇和村庄规划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农村经济结构和乡镇企业发展相结合、与培育农村市场相结合、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结合、与环境保护相结合,科学确定小城镇的功能、性质、规模和发展方向,凸显小城镇特色和个性,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二是做到建设有速度。按照既量力而行,又尽力而为的原则,高标准实施重点小城镇、市场改扩建、街路延伸、道路硬化(来自快文网https://www.doczj.com/doc/6716126014.html,)、绿化亮化等工程,增强中心镇、重点镇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使更多农村人口向小城镇聚集务工经商。三是做到管理有制度。强化环境监管,完善村规民约,建立管理制度,健全农村环境管理办法,加快完善村镇管理的长效机制。

5、努力加快项目建设。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加快城市建设的有效抓手,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强化工作措施,精心组织实施,保证按时限、按要求完成污水处理厂、天然气入户工程、农村危旧房改造和廉租住房建设项目等建设任务,力争早日发挥效益。

三、切实完善城市建设保障机制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红色城、绿色城、人文城,关键在于完善机制,狠抓落实,形成紧密配合、相互协调的科学运行机制,确保城市建设持续快速发展。

一是加强领导。进一步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坚持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逐项目督查督办,及时研究解决影响城市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坚持深入调查研究,集思广益,群策群力,推进城市建设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二是加大投入。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国有资产,经营土地是筹措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搞好城市土地资产经营,严格执行土地招拍挂制度,确保国有土地资产收益,为城市开发建设提供资金保障,确保开发建设有序推进。鼓励和吸引多种经济成分参与城镇建设,拓宽投融资渠道,实现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探索对城镇开发权、广告权等无形资产的市场经营,充分发挥其经济效益。

三是抓好经营。市场运作是城市建设的出路。必须创新城市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城市发展模式。一是要继续加快储备城市土地,牢牢把握城市发展主动权,为实施城市经营战略、筹措城市建设资金奠定基础。二是要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把城市土地、

楼房建筑、客运公路、出租车经营权和城市道路、桥梁、广场场所等的广告权、冠名权推向市场进行拍卖转让,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三是要通过招商引资方式改造旧城、开发新城,掀起城市建设高潮。

以上,是我个人的几点粗浅认识,如有不妥,请领导和同志们批评、指正!

电大心理学考试小抄

一、终结性考试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 (一)选择题(含单选题和多选题,每个3分,共30分,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序号填入括号中) 1.动机与工作效率的关系是( C )。 (A)一种交叉关系 (B)一种线性关系 (C)倒U形曲线关系 (D)一种直线关系 2.支持语言获得的后天学习论的研究者是( ACD )。 (A)巴甫洛夫 (B)乔姆斯基 (C)班杜拉 (D)斯金纳(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并保证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2.社会刻板印象:指人们对某一类人产生的概括而固定的看法。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导致人际交往中出现“先入为主”、“以偏概全”的错误,阻碍人与人之间的正常认识和交往。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信息加工的观点是如何阐述记忆过程的? 信息加工的观点认为,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记忆就像是一台电脑(2.5分)。编码是人们对外界信息进行形式转换的过程(2.5分)。存储是将感知过的事物、体验过的情感、做过的动作和思考过的问题等,以一定的形式保持在人们的头脑中(2.5分)。提取是指从记忆中查找已有的信息的过程(2.5分)。 2.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分):①能力的类型差异。(3分)②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3分)③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3分)(四)论述题(20分,从2个题中任选1个完成。) 1.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心理健康的描述性标准的理解。 ①了解自我,悦纳自我。(2分)②接受他人,善与人处。(2分)③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2分)④能够面对现实、接受现实,并能够主动地去适应和改造现实。(2分)⑤能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2分)⑥人格和谐完整。(2分)⑦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2分)对以上要点,结合生活实际来分析合理恰当的,另加6分。二、课程考核的重点内容提示 终结性考试按重点掌握、掌握、了解三个不同层次的要求出题。其中重点掌握的内容约占80%,掌握的内容约占15%,了解的内容约占5%。 第一章绪论 重点掌握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现象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一般认为属于中间科学。①心理现象的本质特征是脑的机能,因此心理学要研究脑的机制、脑发育对心理发展的影响,遗传在人类行为中的作用,脑伤害与心理疾病的关系等,这些研究的目标和手段等都与自然科学一样,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性质。②人又是社会的实体,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心理的发生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语言能力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人的各种能力也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心理学又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这样心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心理学的功能:①描述和测量:心理学能对这些质和量的特点进行描述和测量,就能帮助人们理解和控制这些行为。②解释和说明:心理学还要找出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并进行解释和说明。③预测和控制:预测和控制是心理学功能最显著的表现,这依赖于测量工具和相关的理论。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心理测量法、实验法及个案法。①观察法:分为自然观

2018年电大-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谁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A ) A.莱维特 B.马斯洛 C.闵斯特伯格 D.泰勒 2.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什么理论?( B ) A.群体动力B.人际关系C.需要层次 D.科学管理 3.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 D.实验法 4.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D ) A.冯特 B.马斯洛 C.闵斯特伯格 D.勒温 5.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C )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 D.实验法 6.被称作“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 C ) A.莱维持 B.马斯洛 C.闵斯特伯格 D.泰勒 7.“鸡尾酒会效应”说明知觉具有( A )。 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8.“一俊遮百丑”属于社会知觉中的什么效应?( C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9.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D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 D.社会刻板印象 10.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属于哪种自我认知方式?( A ) A.他人评价B.社会比较C.内省 D.自我显示 11.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C )A.知觉者B.知觉对象C.知觉情境 D.知觉态度 12.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 B ) 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 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 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13.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 D )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 D.抑郁质 14.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 C )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 D.抑制型 15.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是( D ) A.艾森克B.荣格C.霍兰德 D.卡特尔 16.热情、正直、诚实、认真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 A ) A.态度B.意志C.情绪 D.理智 17.独立、果断、勇敢、优柔寡断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 B )

电大学前教育心理学

《心理学》(《实用心理学》)(专科)综合练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反射 错觉 道德感 心境 心理防御机制 无意识 有意后注意 趋避式冲突 退化 遗忘 感觉阈限 动作记忆 功能固着 应激 升华 表象 原型启发 合理化 晕轮效应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 A. 1789 B. 1897 C. 1879 D. 1987 2.第一位科学心理学家是: A. 弗洛伊德 B. 冯特 C. 艾宾浩斯 D. 马斯洛 3、有目的地创设、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主动引起或改变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从而对其进行分析的方法是()。 A.观察法 B.实验法C.测量法 D.谈话法 4.强调心理现象是一个整体,是一种有组织的完整结构,反对把意识、心理分解成元素的心理学派是()。 A.构造主义 B.格式塔心理学 C.机能主义 D.行为主义 5.主张心理学研究应以正常人为对象,研究那些真正属于正常人心理活动层面问题的心理学派是()。

A.行为主义 B.精神分析 C.人本主义 D.认知心理学 6.()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活动往往被视为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 A.条件刺激 B.无条件刺激 C.强化 D.操作活动 7.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特性: A. 理解性 B. 规律性 C. 整体性 D.恒常性 8.记忆的首要环节是: A. 保持 B. 再认 C. 回忆 D. 识记 9.短时记忆的容量为: A. 9±2 B. 8±2 C.7±2 D. 6±2 10.华生于1913年发表了()一文,宣告了行为主义学派的诞生。 A. 《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 B. 《行为主义的心理学》 C. 《行为主义的方法》 D. 《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的心理学》11.1834年,韦伯提出了著名的韦伯定律,他认为()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A.绝对感觉阈限 B.感觉阈限 C.最小可觉差 D.中等强度刺激量 12.“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 A.感觉适应 B.感觉对比 C.感觉后像 D.联觉 13.感觉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是,()能提高另一种感觉的感受性。 A.强刺激 B.弱刺激 C.适宜刺激 D.阈下刺激 14.学生上课时将老师的讲课作为知觉对象,而将其它无关事物作为知觉背景。这种现象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5.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知觉映像仍然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是()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16.观察力是构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知觉能力。 A.知觉能力 B.智力 C.认知技能 D.思维能力 17.对学过的知识、概念、原理、公式等的记忆属于下面哪一种记忆?() A 情绪记忆 B 语词逻辑记忆 C 动作记忆 D 形象记忆 18.“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现象属于() A.形象记忆 B.语词逻辑记忆 C.情绪记忆 D.动作记忆 19.记忆一篇文章,常常是首尾易记、中间易忘,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符合遗忘原因的()A.衰退理论 B.提取失败理论 C.压抑理论 D.干扰理论 20.遗忘的压抑理论是()首先创立的。 A 艾宾浩斯 B 费希纳 C 斯滕伯格 D 弗洛伊德 21.人脑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过程是()。 A.知觉 B.记忆 C.思维 D.想象

教育心理学电大复习资料[1]

名词解释 1、教育心理学:是在心理学与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心理学的一个独立分支。它是研究学校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活动及与之相关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它涉及学校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心理现象和规律。 2、叶克斯-多德森定律:动机过强时效率反而下降,只有保持中等强度的动机水平,学习效率才最高。 3、实验研究:它是在某种控制情境中探究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 4、相关研究:研究者并不创造某种情境,只是对自然界发生的一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从而得出两个变量理否相关的结论。 两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可分为三种情况:(1)正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也增大。 (2)负相关。当一个变量增大时,另一个变量反而减少。 (3)零相关。当一个变量发生变化时,另一个变量保持不变。 5、描述性研究:不涉及探导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的关系,而只是对一些有趣的事件或现象进行描述,这类研究就是描述性研究。 麦兹在1978年进行了一项观察与访谈相结合的描述性研究。 6、发展:指的是人类个体从诞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身心变化,即发展包括生理与心理两方面的发展。 7、生理发展:个体的生理发展,也叫生物因素的发展,指人类个体的生理结构与机能及其本能的变化。个体的生理发展过程是一种内发过程,即个

体按照自身预定的程序和节奏而自然成熟、成长的过程。 8、心理发展: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是狭义的个体心理发展,即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所发生的积极的心理变化。 心理发展包含两种过程:一种是“渐进论”的观点,即认为从婴儿到成人的心理发展是一个逐渐积累的连续量变过程。另一种是“阶段论”的观点,即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不是一个连续量变的过程,而是经历一系列有着质的不同的发展阶段的非连续过程。 9、先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时受之于父母的遗传素质。 后天因素:是指个体出生以后所接受的来自环境的各种影响。 10、自然成熟论:心理学家彪勒等人认为,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奏与生物因素的自然成熟相联系,个体的心理发展是按生物因素自身预定的程序及节奏自然成熟的,外部环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加速或减慢心理发展的速度,而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心理发展的内部节律。 11、环境决定论:心理学家华生等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是环境影响或塑造的结果。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心理和行为。 12、印刻:劳伦兹在对幼小动物的依恋行为进行研究时发现,刚刚会走的幼小动物倾向于追随它在出生后看到的第一个活动的客体并很快与之建立很难改变的依变关系,这种现象,劳伦兹称为“印刻”。 13、他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身以外的客观的价值标准支配。 自律:儿童的道德判断受他自己的主观价值标准的支配。 14、学习:学习是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获得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适应性变化。 15、反射学习:掌握一定的刺激和一定的反应的学习。

2020年电大考试《管理心理学》综合考试题及答案

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 1.谁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A ) A.莱维特 B .马斯洛 C .闵斯特伯格D.泰勒 2.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什么理论?(B ) A.群体动力B.人际关系C.需要层次D.科学管理 3.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D )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 4.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D ) A.冯特 B .马斯洛 C .闵斯特伯格D.勒温 5.能够提供对某一个体、某一团体或某一组织的详尽分析,能提供变化的动态方面的见解,对于组织内部问题的诊断和纠正极有帮助的方法是( C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D.实验法 6.被称作“工业心理学之父”的是(C ) A.莱维持 B .马斯洛 C .闵斯特伯格D.泰勒 7.“鸡尾酒会效应”说明知觉具有( A )。 A.选择性 B .理解性 C .整体性D.恒常性 8.“一俊遮百丑”属于社会知觉中的什么效应?(C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9.有人对女性的评价是“年轻时唧唧喳喳,结婚有了孩子拖拖拉拉,老了婆婆妈妈”,这属于社会知觉中的( D )。 A.首因效应B.近因效应C.晕轮效应D.社会刻板印象 10.库利的“镜中我”理论属于哪种自我认知方式?(A ) A.他人评价B.社会比较C.内省 D .自我显示 11.一个身穿游泳衣的人在海滨打水仗或游泳,不会有人注意他,但如果他这身打扮去商场购物就会被认为不成体统甚至被拒绝进入,这是因为人的知觉受到了以下哪种因素的影响?( C ) A.知觉者B.知觉对象C.知觉情境D.知觉态度 12.对“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原因分析中,得到的信息资料是一致性高,一贯性高,区别性高,这应该归因于( B ) A.王师傅善于阿谀奉承B.李厂长的所作所为确实值得称赞C.王师傅迫于情境的压力违心地称赞李厂长D.无法确定王师傅称赞李厂长的真正原因 13.具有不爱与人交往、孤僻、多愁善感、富于联想等特征的人属于(D ) A.胆汁质B.多血质C.粘液质 D .抑郁质 14.根据巴甫洛夫的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学说,强、平衡、不灵活的类型是(C ) A.兴奋型B.活泼型C.安静型 D .抑制型 15.编制16种个性因素问卷的是(D ) A.艾森克B.荣格C.霍兰德 D .卡特尔 16.热情、正直、诚实、认真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A )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 17. 独立、果断、勇敢、优柔寡断等属于性格的什么特征?(B ) A.态度B.意志C.情绪D.理智

2020教育心理学考试必考重点【最新整理版】

教育心理学考试小抄 (单选、判断部分) 1.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3.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4. 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5. 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只是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6. 中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7.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8.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 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 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的过度状 态 9. 埃里克森认为,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 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10. 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 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 化的行为方式 11.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 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 对持久的变化。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中的 一种特殊形式 12. 人的学习是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 行的 13. 我国心理学家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 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三类 14. 会区分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被动)和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主 动)P36—38 15. 所谓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 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或内部动力。它一般具有以下三种功能:激 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16. 学习动机是指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 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致使行为朝向一 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 状态。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 和学习期待,两者相互作用形成学习的动机 系统 17.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 接的 18.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 金森,他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以分成两 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 失败的动机 19. 美国心理学家维纳(B Weiner)把归 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 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 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 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 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 身心状态、外界坏境等成就动因的归因模 式表P62 20. 自我效能感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 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21. 学习迁移也称训练迁移,指一种学习对 另一种学习的影响,或习得的经验对完成其

电大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管理心理学》期末复习) 11月(2011年一、考试题型分)1分,共151、单项选择题(15小题,每小题分)2分,共202、多项选择题(10小题,每小题,请在错误处下方划”“错分,如果判断为9小题,每小题2分,共183、名词辨析(线并改正)分)题,174、案例分析题(1 分)分,共30论述题(2小题,每小题155、 二、答题要求卷面整洁,书写工整。、1 多项选择题错选、多选、漏选都不得分。2、,对名词概念中的关键名词辨析要求对每个名词要理解,正确的划√,错误的划3、╳词进行纠错,在错误处底部划线。 4、案例分析题首先对案例所涉及的理论进行阐述,然后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5、论述题不能只回答要点,须按题目要求展开分析。 三、复习要求(主观题) (一)名词辨析(见综合练习) (二)案例分析题 1、公平理论的内涵 2、工作压力的来源 3、性格与职业的匹配 4、群体组合与群体活动效率的关系 5、个人压力管理的策略和组织压力管理的策略 (三)论述题 1、印象管理的策略 2、如何做到员工的能力与工作任务合理匹配 3、造成沟通障碍的主要因素 4、个人压力管理的策略 5、有效沟通的途径 6、组织压力管理的策略 综合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谁首次以“管理心理学”命名出版了自己的专著?( ) A.莱维特 B.马斯洛 C.闵斯特伯格 D.泰勒 2.梅奥在霍桑实验基础上提出的理论被称为什么理论?() A.群体动力B.人际关系C.需要层次 D.科学管理 3.研究者有目的地通过严格控制或创设条件,主动引起被试的行为变化,从而进行研究的)(方法是 A.测验法B.观察法C.个案法 D.实验法 4.群体动力理论的创始人是德国心理学家()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电大《教育心理学》2004.7-2015.1历届试题汇总 一、选择题 1. 教育心理学的开山鼻祖,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 A ) A.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 B.法国心理学家比纳 C.德国心理学冯特 D.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 2.行为主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CD ) A.维米斯基 B.皮亚杰 C.华生 D.斯金纳 3.知道“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属于( B ) A.策略性知识 B.陈述性知识 C.条件性知识 D.程序性知识 4.在维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B ) A.内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5.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包含的内容有( ABC ) A.认知领域的学习 B.悄感领域的学习 C.动作技能领域的学习 D.智力技能领域学习 6.教师威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是( D ) A.教师的社会地位 B.家长对教师的态度 C.学校领导对教师的态度 D.教师本身的素质 7.人们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句话反映出了人格的( C ) A.整体性 B.独特性 C.稳定性 D.社会性 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最具代表性的心理学家是( ABC ) A.桑代克 B.斯金纳 C.班杜拉 D.布鲁纳 9.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采用编制歌诀的办法来帮助学生记忆,这属于( D ) A.复述策略 C.精加工策略 B.理解一控制策略 D.联想策略 10.下列项目中叙述正确的是( BCD )。 A.复述主要是死记硬背 B.勾画、眉批和做笔记是一种认知策略 C.不同学科所要求的学习策略可能会不同 D.学习策略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就能教会的 11.羽毛球打得好的人,其网球也打得好,是因为二者之间有共同的成分,该观点属于(A )。 A.相同要素说 B.概括说 C.三维迁移理论 D.关系转换说

2020年最新电大《管理心理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2020年最新电大《管理心理学》考试(题目和答案) (管理学-人力资源) 1.[单选题]气质类型中多血质主要行为特征是() A.缓慢稳重 B.小心迟疑 C.活泼好动 D.胆量较大 2.[单选题]在社会知觉的偏差中,由获得某一个体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成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的心理效应称为()(3分) A.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B.第一印象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效应 3.[单选期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3分) A.梅奥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4. [单选题]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当被领导者群体已经表现出相当程度的工作成熟度时,最适宜的领导方式是()(3分) A.指令型领导 B.说服式领导 C.参与式领导 D.授权式领导 5.[单选题]取消正强化,对职工的某种行为不予理睬,以表示对该行为某种程度的否定,这种强化方式是:(3分) A.积极强化 B.负强化 C.自然消退 D.惩罚

6.[单选题]在管理心理学中,把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称为() A.气质 B.性格 C.能力 D.个性 7. [单选题]在领导方格模式中,(9.1)型领导又称()(3分) A.贫乏型领导 B.俱乐部型领导 C.任务第一型领导 D.中间型领导 8. [单选题]某人对完成某项任务的把握性很大,因此他对干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会 A.很高 B.很低 C.可能高也可能低 D.不高也不低 9. [单选题]由组织正式文件明文规定的、群体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有规定的权力和义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分工的群体属于()(3分) A.非正式群体 B.正式群体 C.小群体 D.参照群体 10.[单选题]如果职工A认为自己同职工B相比,所得的报酬偏低了,觉得很不合理,因为自己与B作出的贡献是一样大的。相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3分) A.增加自己的投入 B.减少自己的投入 C.努力增加B的报酬 D.使B减少投入 11. [多选题]希波克拉底划分的气质类型有()。

高校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重点小抄

第1章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 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个体心理是指个人具有的 或在个人身上发生的心理 现象。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动机的基础是人类的各种 需要,需要即个体在生理或心理上的某种缺失状态的 反映。 兴趣是一种对事物进行深 入认知的需要,是需要的具体体现。 世界观是信念的体系,对人的需要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并决定一个人对客观世界的总体看法和基本态度。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活动 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 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等。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开始于感觉与知觉。感觉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和特性,而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 其联系与关系。 意志过程:心理学把这种自学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面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 行为的心理过程。 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结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 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 特性,主要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 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 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 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 反应特征。 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 态度和习惯化行为方式。 意识指能为个体所清晰觉 察的心理活动。 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 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的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第二节心理学的过去和 现在 唯理论代表人物是法国的 哲学家和科学家笛卡儿。思想本质是唯心主义的,他相信理性的真实性,认为只有 理性才是真理的唯一来源。 是一个二元论者。 经验论代表人物是英国哲 学家洛克。认为一世知识和 观念都是后天经验中获得 的。 构造主义学派奠基人是德 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 创建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 验室,著名的代表人物为铁 欣纳。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 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强调 内省的方法。 机能主义的创始人美国 心理学家詹姆士,其代表人 物有杜威。主张研究意识。 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美国 心理学家华生,后期是斯金 纳。否认意识,主张心理学 只研究人的行为;反对内 省,主张采用客观的实验方 法。 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是韦 特海默、考夫卡和苛勒。主 张把心理学作为一个整体 组织来研究。 精神分析学派:代表人物是 弗洛伊德重视对异常心理 和异常行为进行分析,强调 心理学研究无意识现象。 认知心理学:1967年,美 国心理学家奈塞乐了表了 <认知心理学>,把人看成 信息加工者同,一种具有丰 富的资源、并能利用这些资 源与周围环境发生相互作 用的积极的有机休。 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 是马斯洛和罗杰斯,认为心 理学研究的任务在于了解 人,提示人性的本质。 第2章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 理学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 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 的交叉学科。 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 等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 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 的科学。 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 育心理的菱是由旁宗抽在 1908年的日本小蓍的《教 育实用心理学》。自编的教 育心理学是寥世承于1924 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 高等教育区别于普通教育 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1 教育任务不同2教育对象 不同3社会职能不同4地位 作用不同5培养方式不同。 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 用:1.有助于提高师资水 平;2.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 质量;3.有助于进行教育教 学改革。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 法论原则:1.客观性原则; 2.发展性原则; 3.理论联系 实际原则;4.教育性原则。 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 体方法:1.观察法;2.实验 法;3.调查法;4.个案法。 第3章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 校教师 角色:也称社会角色,它指 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 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 位同,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 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 行相应社会职能的行为。 教师是一种社会角色。 教师作为人类文化的传播 者,在人类文化的继承和发 展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 用。 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 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 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 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 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 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 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 人才的专业人员。 教师往往同时扮演着多重 角色:1知识传播者、学 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 2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 3榜样和模范公民4学生 灵魂的塑造者5教育科学 研究者。 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 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 断型、放任自流型、民主型。 两种典型的教育风格:学生 中心的教学风格和教师中 心的教学方法。学生中心的 教学风格强调学生的活动、 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 学生自己参与确定教学目 标,教学内容与评议教学效 果,教师自己则是一个不直 接出面的领导者。教师中心 教学风格的教师则是直接 出面指导学生。 罗森塔尔效应或教师期望 效应:教师对学生的期望、 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 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 个重要因素。每个学生都应 寄予合理的期望和要求,给 他们以公正和足够的支持 与鼓励。 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1)教师职业意识的形成过 程:1角色认知阶段2角色 认同阶段3角色信念阶段 (2)促进教师角色形成的主 要条件:1正确认识教师职 业2树立学习榜样3积极参 与教育实践 教学效能感的涵义:对自己 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 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 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 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主 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 能感。 教师的教学效能感分为:一 般教育效能感(指教师对教 育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等 问题的一般看法与判断,即 教师是否相信教育能够克 服社会、家庭及学生本身素 质对学生消极影响,有效地 促进学生的发展。)和个人 教学效能感(指教师认为自 己能够有交地指导学生,相 信自己具有教好学生的能 力。) 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 影响1影响教师在工作中 的努力程度2影响教师在 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 步的学习3影响教师在工 作中的情绪 教学反思的涵义:指教师以 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 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 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 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 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 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 发展的途径。 教学反思的过程:1具体经 验、2观察分析、3抽象的 重新概括、4积极的验证。 教学反思的成分:1认知成 分2批判成分3教师的陈述 教学反思的方法:1反思日 记2详细描述3实际讨论 4行动研究 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 了保证教学达到预期的目 的,在教学过程中将教学活 动本身作为意识对象,不断 地对其进行极积主动的计 划、检查、评价、反馈、控 1

大学《管理心理学》期末考试小抄笔记复习重点

管理心理学笔记 前言 1.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内容范围 个性心理、群体心理、领导行为、组织心理 2.学习其意义 1.有助于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2.有助于知人善任,合理的使用人才 3.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 4.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5.有助于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关系 3.学科基础 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 4.研究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心理测试法、个案法 关于人性的假设 1.管理者对人有不同的观念就会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2.1956年,雪恩、沙因在《组织心理学》一书中将人性假设归纳为四种: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 3.结合我国具体情况,运用几种对人性的假设来研究人性与组织管理的关系 1)尽管人们的需要时改善生活状况,但人们不仅仅是为谋生和金钱而工作 2)多数人对组织任务极其管理方式的最初态度,总是从能否满足自己需要而做出反应的,但,这个态度是可以通过组织和个人的相互作用采取适当措施和教育来改变 3)我国,各级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从长远来看是一致的,但近期也可能不完全一致,为此组织和个人双方都应该努力,使组织目标中能包含更多的个人利益,从而调动人们积极性,提高功效,增加满意度 4)管理方法因人而异,因任务而异,主管人员应努力创造条件,合理安排分工,使更多人在工作中充分发挥聪明才智以得到内在满足 5)管理人员和工人关系应当是平等的,相互信任相互协作的关系,不管使用哪种方式,都应该关心人、尊重人、爱护人,应说明教育、发扬民主、适当参与、启发自觉、提倡自治。

电大教育心理学小抄

教育心理 一、单选题 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B.17)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大人”?2.“一两遗传比一吨环境还重”的是(D.霍尔)的代表性观点。 二、填空题 1.成熟的性细胞作(减数)分裂。 2.少年往往强调友谊的(亲密无间)和(忠诚可靠)这两个特点。 三、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答: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显性基因压制隐性基因起作用。 2.依恋答:依恋是指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的显性效应:是指等位基因中的显示基因完全压制隐性基因发挥作用。 2、遗传:遗传不但造成亲子相似性,或者说造成亲子间和家庭成员间的生物性状的相似性,“种瓜得瓜,种豆的豆”。这表明人们看到了遗传造成相似性,而且也造成相异性。 3、环境:指能引起个体反映应的外部刺激之总称。 4、认知:是心理学的术语,指的就是我们日常说的……认识。 5、图式:指自身有结构,又用于组织其他不同对象的动作。 6、平衡:一是为适应环境,同化与适应一个也不能少,二是大部分的适应既包括同化又包括顺应。 7、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独立完成智力作业所及的水平与他(她)经过成人或教师的点拨而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区域。 8、通话与顺应:“同化”是指把一个新对象成功的纳入已有的某个图式中去。 当儿童改变行为方式而适应了一种新情境时,叫做顺应。 9、依恋:在心理学可以定义为个体为寻求更多的心理安全而靠近庇护人。 10、儿童的社会化:指成人社会要求儿童按人之为人,民族之为民族……的普通行为方式,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11、学习:指通过经验而造成持久的变化。 12、自发恢复:指在经典条件反应行为的消退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叫做“自发恢复”的现象。每后一天的第一次(甚至第二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总比前一天的最后一次消退试验的唾液分泌量多,跟“反弹”似的。这种反应现象就是自发恢复。 13、分化:对目标条件刺激加强保持,而对非目标条件刺激进行消退,亦即不重复非目标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的联结。 14、条件刺激的泛化:在特定的条件反映形成后,有机体对类似 于条件刺激的其他刺激也做出同样的条件反应,这就是条件刺激 的泛化。 15、效果律:如果在一个情境和一种反应之间建立了联结,并且 伴随着或跟随着一种令学习者满意的事态,那么这项联结会增 强;反之如果伴随着或跟随着的是一种令学习者烦恼的事态,那 么这项联结会消弱。 16、强化:这样的一种程序或过程或机制,即学习者的行为结局 提高了该行为的发生的可能性。 17、惩罚:是指比如老师在课堂上对行为失当的学生投以不满的 一眼,责令不完成作业的学生赶快补交作业,批评犯了错误的学 生,哪怕语气或措辞是严厉的,还包括按其行为失当的严重程度 而取消这名学生在一项重要活动中担任某个重要角色的资格、撤 消先前拟订的给予某学生一项荣誉的决定等等。 18、对象——对象期望 19、替代学习:模仿学习、观察学习可以称为替代学习,意思是 他人替代我付出代价而使我学到了怎样会成功、受奖,怎样将失 败、遭罚;如果没有他人就得我亲历这一学习过程,那就得我付 出代价,可有些代价是我付不起的。 20、行为——结局期望 21、命题网络的形成:表征着个体头脑里的知识结构。命题网络 的形成,当两个命题有一共享成分时,就形成命题网络。 22、视觉意象:指闭上眼睛时能够浮现出来的形象,仿佛“心里 的画”是心里的知识又一种基本的表征形成。 23、陈述性知识:可以用语词来表达或表达清楚的知识;一般所 说的“书本知识”都可以算在陈述性知识的范畴里。 24、精制:精制也称“精细加工”是指对有待学习并记住的信息做 增强意思的添加。 25、组织:就是把一个大的信息集即信息总集,划分成诸多的子 集,并且表明子集之间的关系,通俗的说,就是分门别类,甚至 是分层地分门别类。 26、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事或做成一事的知识,也是关于 如何解决问题的知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彼此区别,有相 互支持。 27、模式:模式宽泛地界定为一个刺激或反应的结构,其中含有 若干必要的元素或成分,它们之间有一定的组织方式,一个模式 的诸元素及其组织方式可以十分明晰,也可模糊朦胧,不过一经 比较回觉得差别很显著,一个模式即可以是完整的,也可以是空 缺的但不妨碍识别,此时这些不空缺的成分及其组织关系都是一 些关键特征。 28、概念:在以词语为中介的学习中,一个概念可以看作一个模 式,其实概念的真正价值在于我们可以利用他们对万物进行分类 和归组。一个概念就其最简单的语言形式而言,是一个词,用来 指一类或其中的一个成员。 29、序列行动:指一系列或一整套行动或行为或动作。一组奏效 的序列行动将有条不紊地麻利流畅地展开至结束。 30、合成:作为学习序列行动知识的第二个子过程,它的任务就 是把若干独立的小产生式组合成一个更大的产生式,乃至最后成 为一个独一无二的“大一统”产生式。 31、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的数学表达:个体差异离均差定义为个 体对群体平均值的距离,数学表达为:红皮书47页6个体差异 =Xi-`X。 32、测量:按照一定的规则对事物的属性指派数字。 33、标准分数:已平均值为起点,以标准差为单位的分数。 34、标准差:很多个体差异是呈正态分布的,“正态分布”又称“正 态曲线”。也叫“钟型曲线”;它左右对称,中间隆起成单峰;两 边从数学上说,可以无限延伸并下降,却绝不与基线(横轴)相 交。被确立的一个固定的比较点,就是平均值;正态分布的单位 称为标准差。 35、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陈 述。 36、行为指示子:行为指示子陈述可以“理解”、“欣赏”的种种可 观察行为。这些行为本身不是C类的教学目标,而是供我们判 断是否达成此类教学目标的线索或表征。 37、A——类教学内容的致命基础性:若不充分把握这些项目, 则后续学习无从谈起。比如不认识起码数量的字,则阅读从何谈 起?若不会乘法,则除法怎么学? 38、教学目标的陈述通则是指教学目标应该用学生的终端行为来 陈述。 39、行为-结局期望是指认识了自己的行为和结局的关系后而形 成的预料。 40、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的社会化就是要求儿童随着年龄的增 长而越来越像他(她)所在那个文化里的成人那样行为。 一、单选题 1.有资料表明西方直到( B )世纪还认为儿童就是“小 大人”?

2017年电大电大《管理心理学》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管理心理学》作业1 (第一章―――第四章)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 被西方管理界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B)。 A.法约尔 B.泰罗 C.韦伯 D.梅奥 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D)、群体心理与组织心理三个方面。 A.组织文化 B.领导心理 C.激励心理 D.个体心理 3. 按能力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B)。 A.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 B. 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C. 能力、才能和天才 D.模仿能力、再造能力和创造能力 4. 态度的参与改变理论的提出者是(C) A. 因斯科 B.费斯汀格 C. 勒温 D.凯尔曼 5. 美国心理学界公认的工业社会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 A.斯腾 B.梅奥 C.闵斯脱博格 D.勒温 6. 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是指(C) A.自我知觉 B.自我意识 C.自我管理 D.自我感觉 7.按某种或某种典型的性格特征,性格可以分为(D)。 A.理智型、情绪型和意志型 B.优越型和自卑型 C.外倾型和内倾型 D. A、B、C、D和E五种类型 8.凯尔曼于1958年提出态度的形成包括服从、( D)、和内化三个阶段。 A.接受 B.趋同 C.认同 D.同化 9. 具有直率、热情、精力旺盛行为特征的人的气质类型属于(A) A.胆汁质 B.抑郁质 C.多血质 D.粘液质

10. 英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认为,自我知觉不包括以下(C) A. 物质自我 B.社会自我 C.精神自我 D.现实自我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0分) 1.管理心理学: 所谓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 2. 价值观: 所谓价值观是个人关于事物、行为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 3. 能力: 所谓能力是指个人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或是指个人完成一定活动的本领。 4. 知觉: 所谓知觉是人脑对当前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 三、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 论述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 个性研究在管理领域的应用主要体现在通过个性的测量来预测个体未来的行为,从而更好地对员工的行为进行引导和管理。在管理心理学、管理学等领域,国际学术界都把个性作为研究的重点和工作绩效的核心预测指标之一。具体表现为 1.“适才适岗”的选拔程序、2.在工作实践中的人职匹配调整。3.为员工提供不同的职业发展阶梯。 2.述自我知觉的构成要素、形成与管理。 自我知觉:指一个人通过对自己行为的观察而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自我知觉并非与生俱有。它是在社会化进程和社会交往、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并经历了生理的自我、社会的自我、心理的自我这三个发展阶段。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人们往往通过以下途径来认识自己;即自我心理保健和自我心 四、案例分析题 (30分)

2013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小抄详尽版资料

填空 N.1能否发现问题,与个体的活动积极性、已有的知识经验等有关。P.2皮亚杰认为,他律道德阶段的儿童对对行为的判断主要根据客观结果,而不考虑主观动机。 D.3对多动症的行为疗法中,在强化程序上应多用连续强化,少用间歇强化。 Z.4只是作为教学目标,其所要求的心理过程是记忆。 Z.5最早研究群体动力的心理学家是勒温。T.6提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观察,教师也能够收集到大量的关于学业成就的信息。 Z.7专家型教师知道许多课堂规则是可以通过练习和反馈来习得的,是一种可以习得的技能。 C.8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经常思考的是“如何上好每一堂课”和“如何呈现教材资料”等问题。 D.9道德行为是道德观念和道德情感的外在表现,是衡量品德的重要标志。 B.10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F.11非组织化观摩要求观摩者有相当完备的理论知识和洞察力,否则难以达到观摩学习的目的。X.12选择题是由题干 和多个选项组成。 Z.13自述法是通过学 生的书面形式的自我 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 经历及内心世界的一 种方法。 A.14按照心理测量的 特征可以把心理测验 分为认知测验、人格测 验和精神心理测验。 C.15操作的熟练指形 成的动作方式对各种 变化的条件具有高度 的适应性,动作的执行 达到高度的完善化和 自动化。 L.16理性概括是通过 对感性知识经验进行 自觉的加工改造,来揭 示事物的一般的、本质 的特征与联系的过程。 A.17奥苏伯尔的认知 结构理论代表了从认 知观点来解释迁移的 一种主流倾向。 C.18成就动机理论认 为避免失败者倾向于 选择容易或者非常困 难的任务。 Z.19知识是客观事物 的特征和联系在人脑 中的主观映像,他来自 对反映的对象本身的 认知经验。 Y.20有些儿童倾向于 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 这种认知方式被称为 沉思型认知方式。另一 些倾向于很快检验假 设,且常常出错,其认 知方式被称为冲动型 认知方式。 F.21 20世纪40年代, 费罗伊德的理论广为 流传,有关儿童的个性 和社会适应性以及生 理问题也进入了教育 心理学领域。 X.22小学班主任的职 责是对全班学生在德、 智、体等方面的发展全 面负责。 Z.23智力超常儿童是 指智商超过140的儿 童,智商低于70的儿 童被称为弱智。 G.24关于遗忘产生原 因的解释有许多学说, 比如,痕迹衰退说、干 扰说、同化说和动机说 等。 B.25班杜拉认为,影响 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 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 行为的成败经验,同 时,归因方式也直接影 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 成。 C.26从迁移的角度看, 合理编排教材标准就 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 一体化、网络化。 Y.27运用联想的方法 对无意义的材料赋予 某些人为意义,以促进 知识保持的策略是记 忆术。 D.28道德情感从表现 形式上盾,主要包括直 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 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 德情感。 G.29各种发明创造都 可以看作创造性问题 解决的典型例证。 J.30交互式教学主要 是帮助成绩差的学生 阅读领会。 X.31下位学习包括两 种形式:派生类属学习 和相关类属学习。 D,32多动症可以在医 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 疗。此外,采用各种行 为疗法,如强化奖励 法、代币奖励法等也可 以大大减少儿童的多 动与冲动行为。 R.33如果教学目标侧 重知识或结果则宜于 选择接受学习,与之相 对应的教学策略是讲 授教学。 C.34促进功能是指教 师在课堂里创设对教 学起作用的,组织良好 的学习环境,满足课堂 内个人和集体的合理 需求,激励学生潜能的 释放.以促进学生的学 习。 Z.35在实际教育中,教 师除运用纸笔测验收 集资料外,还可使用许 多非测验的评价技术, 尤其是情感领域的教 学评价更需要采用非 纸笔测验。 E.36儿童自我意识包 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 和自我监控三个方面。 X.37学生对于知识的 概括存在两种不同的 类型,即感性概括和理 性概括。 C.38处于具体运算阶 段的儿童虽缺乏抽象 逻辑推理能力,但他们 能凭借具体形象的支 持进行逻辑推理。 S.39斯金纳是美国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