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现代广告与传统审美

中国现代广告与传统审美

中国现代广告与传统审美
中国现代广告与传统审美

中国现代广告与传统审美

靳敏平,男,1981年5月17日出生,甘肃天水人,汉,本科,西北师范大学敦煌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毕业,现任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助教

摘要

在这个信息横流的新型社会,广告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广告主和广告商“勾结”起来,为了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而不择手段,中国现代广告,受外来文化影响巨大,许多广告人只是一味的抄袭和模仿西方广告,而忽略了长期以来受到中国传统审美影响的广大消费者对广告有着自己独特的品味。中国现代广告要赢得消费者,应更注重人文关怀,应更加贴近生活,应以“和谐”为本,结合国情,从中国式的审美观出发。

关键词

传统审美、人文关怀、和谐

“我们生活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是可用各种说法来概括的一个新型社会——后工业社会、消费社会、信息社会等等”

[1]。新媒介、新技术的不断出现和应用,使广告进入了前所未有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大量的广告信息如洪水猛兽般,昼夜不停的冲击着早已审美疲劳的消费者,为了自己的广告在信息的洪流中脱颖而出,广告主和广告商“勾结”起来,绞尽脑汁进行着各式各样的广告创意,为了能引起消费者的注意而不择手段,其中不乏使用终极武器——性广告。

中国现代广告,受外来文化影响巨大,建国后的五六十年代,我

国的广告艺术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苏联、捷克特别是波兰的影响。近三十年来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广告又受美国、日本、欧洲等西方国家的广告文化影响。中西方广告文化结合造就了中国现代广告,其中产生了许多优秀广告、广告人、广告商。但还有许多广告人只是一味的抄袭和模仿西方广告,或追求视觉刺激,或假装深不可测,而忽略了长期以来受到中国传统审美影响的广大消费者对广告有着自己独特的品味。他们洋洋得意的绝顶创意,骂声却不绝于耳,销售业绩少之愈少,殊不知,真正优秀的广告不是让消费者觉得这是一则好广告,而是不惜钱囊,为你买单。中国现代广告要赢得消费者,必须结合国情,从中国式的审美观出发。

一、中国现代广告应更注重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是中国传统美学的表现。中国传统美学的生生不息,是因为其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它以人为中心,将人与自然,人与审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2]

广告的人文关怀,就是要以消费者为根本、为中心,即广告的作用和目的是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及实现消费者的价值、社会的进步,广告的一切主要方面都是围绕消费者而进行的[3]。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已由原来的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即消费者是广告活动的支配者,广告活动是为消费者服务的,广告活动的最终目的是使消费者得到全面发展。

广告作为一种营销手段,首先要引起消费者的注意,然后让消费者产生兴趣和购买欲望,但最终是以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为最终目的,

所以广告不能只为引起消费者注意而一味的加大视觉刺激,更应该培养消费者的兴趣和欲望,这就需要以消费者为中心,从消费者出发,广告信息符合消费者的审美品味。从宏观上讲,广告使社会发展,广告是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承载着社会文化传播的使命,所以广告更应该以消费者为中心,从中国传统的美学观出发。

二、中国现代广告应更加贴近生活

人生之乐、世俗人情作为审美的世俗感性特征,是中国传统美学的现代意义,只有贴近消费者和源自生活的才是广告的好创意、大创意。夸夸其谈,貌似创意精良,深不可测,非要冠以各种主义与思想,消费者精疲力尽,审美极度疲劳,广告到头来只能是以失败收场。

美国著名广告学家丹?舒尔茨:广告的作用就像是一团雾,慢慢渗透入消费者的内心,在消费者心目中留下恒久的深刻的印象。这种印象可能不是时时浮现在心里表层的,但是一旦消费者在面对该产品时,却会生长出似曾相识的亲切感,一种类似与多年不见的老朋友相会的欣喜。不管是谁,人都天生的有不同程度的不安全感。成功的广告就在于能够消除这种不安全感,打破陌生与隔阂,令消费者与产品接触时一下子就很亲和。这是一种非常奇妙的力量,好象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哪怕他们从未见过面,偶然相遇,仍然会有某种感应将他们吸引到一起,彼此渴望。

中国广告就应该贴近中国消费者的生活,这就要从中国式的审美出发,许过欧美经典广告,往往费尽脑汁却不知所云,勉强懂了,也只是模棱两可,不是这些获奖广告不好,而只是文化观念的不同,根

本贴近不了消费者,也就形不成消费者内心的那团“雾”。中国现代年轻广告人李蔚然,仅仅出道两年就获得了世界授予广告人的最高奖项“oneshow”金奖,成为获得该奖的第一个中国人,寻其原因,就因为他能从生活中,以最普通的老百姓为创作原型。他的耐克“anytime”系列作品,更是源自生活,寻求市井小民原始的运动本能,使消费者产生一种自己就是主角的亲切感,从而培养了消费者的产品好感和购买欲望。

三、中国现代广告应以“和谐”为本

“和谐”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思想。讲求和谐是一种至大的气度。和谐意味着诚信,和谐意味着宽容,和谐意味着谦让,和谐意味着友善,和谐意味看尊重,和谐是一种至美的德性,也就是一种君子风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5]和谐社会需要净化和去除一切不诚信的心和行为,和谐社会是建基于诚信社会之上的人与人之间充分信任的社会。企图用欺骗或耍小聪明来谋得一时之利实属鼠目寸光之举。现代广告之父,被全世界广告人视为教皇的大卫?奥格威说过:“当你对客户的销售成果负责时,你也要对那些深入消费者家中的广告负责。你的目标应该是努力创造有品味的广告。对华而不实,索然无味,自欺欺人的广告,我深恶痛绝。违背这一原则倒行逆施的广告公司,势必无法广受尊崇。我们寻求的客户要能够制造出很好的产品,不但使我们觉得帮它作广告是件引以为傲的事,同时也会毫不迟疑地推荐给我们的家人使用。”可见广告人应成

为诚信的楷模,社会的和谐首先考验的是人的良知。

目前,泛滥于国的虚假广告欺骗受众,损人利己的竞争广告混淆视听,使受众利益受损,直接影响社会的安定和谐。许多肿瘤治疗药品广告,改善、治疗性功能障碍药品的广告,全部是非法发布的药品广告,没有经过药品监管部门审批,要不就是把保健品当药品卖。假药害死人,给假药做虚假广告就是助纣为虐、伙同犯罪,正是有了虚假广告,假药才有了生存的基础,害死人的不仅仅是假药,更是培养假药的虚假广告。

再者,低俗广告泛滥,那种宣扬不健康的生活理念,淫秽的广告内容,使社会消极因素增长,社会矛盾增加。尤其是近几年,低俗广告大有突飞猛进之势,淫秽广告俯首皆是。南京河西的街道两旁,一个楼盘销售广告堂而皇之的打出了“想艳遇吗”的诱惑字样,整整44个广告牌子,地处闹市,举首可见,真是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另一则美容广告,广告语公然写着:你想做吗?我等你!再加一行标有房间号的小字……让人看了瞠目结舌。

和谐是一种至美的境界。无论从社会还是道德的角度判断,和谐都是一种至高、至大、至善的境界,即使从审美的角度来看,和谐也是一种至美的境界。“乐极和,礼极顺”,其乐融融,有礼彬彬,难道不美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样体己及人的善心,难道不美吗?“致中和”,不偏不倚,恰到好处,难道不美吗?[5]和谐是要排斥低速。广告作为媒介传播信息的平台,更应该在品质上做足文章。从广告的目的角度讲,广告的最终目的是促成营销。如上述两则广告,

本来有心购买楼盘,可怕背上“出轨”的骂名,只好做罢。本来有心去美容,可担心“有悖妇道,淫荡不堪”,只好止步。如此广告,一味的注重视觉刺激,只为引起注意,刺激是大了,但并没有形成最终营销,招来的却是一片叫骂声。其实,利用健康而多样的艺术形式,创作符合大众传统审美的优秀广告,不仅能引起全社会的道德与情感共鸣,更能加深人们对该品牌的良好印象,有助于“大品牌”的营造。和谐需要双赢,优质的广告对受众而言是享受、是启迪,对企业而言是形象、是商机。

中国现代广告以人为本,贴近生活,创造和谐,以中国传统审美为标准,其实是和广告的原始出发点一致的;是和广告受众、广告主、广告商、广告人的利益一致的;是和广告的品牌营造目的一致的。中国现代广告只有,也只有结合中国国情,以中国式的审美观出发,才能更好的符合消费者的口味,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创作出更有生命力的经典广告。

参考文献

[1] 汤志耘.中国广告中的西方广告影响因素[M].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9-6-1

[2] 袁济喜.中国传统美学的人文底蕴[N].光明日报. https://www.doczj.com/doc/6715291034.html, 2003年07月29日08:31/ https://www.doczj.com/doc/6715291034.html,/c/2003-07-29/0831462306s.shtml

[3] 孙文清.论现代广告的人文品格[J].《当代传播》.2005年第6期

[4] 叶茂中、顾小君. 广告效应长效短效谈[J].《销售与市场》1995年第十二期

[5] 欧阳安.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美学意蕴[N].云南日报.2009-06-05.花潮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pdf

中国民俗艺术的审美特征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纵贯古今,汪洋恣肆,灿烂辉煌,照耀在世界文明的天空。在民族文化的沃野上,中国民俗艺术宛如一朵绚丽多彩的奇葩含苞怒放,以其特有的民族风格,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坚韧不拔的艺术追求,在人类艺术史上谱写了雄奇壮美的篇章。尤其是在二十世纪的今天,在各式各样的现代文化的冲击下,它不但没有凋谢飘零,反而更加艳丽芬芳,吸引着人们去探索它的奥秘和真谛。 民俗艺术是指在民间广为流传并相袭成俗的各式各样的艺术形式,也就是在民俗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艺术形式的总称,其中包括民俗音乐、歌舞、戏曲、曲艺、杂技、绘画、剪纸、雕塑、建筑以及其他各种民间工艺美术等。 民俗艺术和民间艺术是两个含义十分近似的概念,有时甚至可以通用,但二者还是有明显的区别。民俗艺术是民间艺术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民间艺术除了包括民俗活动中的各种艺术形式之外,还应该包括来自民间艺术家的单独而非共同的创作,并不在民间广为流传和不为大众所接受的艺术作品和形式。民俗艺术和民族艺术也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民俗艺术必定是民族艺术,但民族艺术主要是针对其他民族而言的,所包含的内容自然要广泛得多。 在民俗美学的范畴中,衣食往行、婚丧嫁娶、信仰崇拜、节日习俗等文化现象均属于现实美,其美学的原始表达无不与其实用功利和象征性联系在一起,而民俗艺术则逐渐脱离了现实的世界,进入了纯粹的审美精神领域,其审美本质也日益显露和丰富。虽然民俗艺术仍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并以此作为创作素材和表现对象,但它却是对现实生活提炼加工后的产物,比现实世界更具有审美价值。 在艺术美的世界中,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得到了最充分、最集中、最完美的表现。 中国民俗艺术的本质特征,归根到底就在于它的审美性。如果我们从历史、文化与美学的角度,对中国民俗艺术进行全方位、多视角的研究与探讨,我们就会清楚地看到这种典型而鲜明的艺术特征: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

浅谈中国古建筑之特征及其审美 —以一个美学分析的角度建筑是凝固的艺术。古罗马建筑家维特鲁威在其经典名作《建筑十书》中提出建筑的三个标准:坚固、实用、美观。由此可以看出,建筑本身除了具有作为最原始意义的供人生活居住的实用功能外,建筑还是一种重要的美学符号,美的载体,有着重要的审美价值和功能。纵览中国古建筑,其中之审美意趣可谓别具一格,极富特色,楼阁宫殿之设计既求实用,且不失其高雅品位,其背后更是深蕴中华文化之精义,昭显古人之高尚个性情操,是集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于一身的特殊艺术形式。 中国有着古老而灿烂的历史文明,中国古建筑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中国古建筑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和发展,具体来看,商周至秦汉时期,为其萌芽与成长时期,从魏晋南北朝至唐宋时期为其发展的成熟与高峰时期,而明清时期则是中国古建筑营造程式化、定型化时期。在这一过程中,曾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卓越的建筑人才,营造了许许多多令人惊叹的宫殿、陵墓、庙宇、园林、民宅等等。欣赏中国古建筑,其实就好比翻阅一部沉甸甸的历史巨著。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霸业、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这一切的一切皆可从每一面历史的城墙上寻索到关于那个时代的痕迹和回忆,是那些古建筑让历史更为生动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中国古建筑是谓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之存在,无论其营造规制、实效价值还是其审美意趣,皆得中华几千年文化之精义,宜合地理之气候特征。与风水之

调和,与人居之生息,与自然之融通,无不恰到好处地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之说。中国古建筑总体上而言,是以木架结构为主,以茅草、木材、砖瓦为常用建筑材料,具有朴素淡雅的风格。整个建筑按照结构需要的实际大小、形状和间距组合在一起,构成一个规范、完善的统一体。而这恰恰也反映了古代宗法社会结构的清晰严谨、有序和稳定。由于木质材质制作的梁柱不易形成巨大的内部空间,古代建筑便巧妙地利用外埠自然空间,组成庭院,从而使整个建筑看上去更具空间感和层次感。庭院是我国古建筑的基本单位,它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放的;既是人工的,又是自然的。于庭院中,可俯植花草树木,仰观风云日月,是为古代“天人合一”观念的又一表现,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人的含蓄内向,开拓进取的民族性格。一般来说,古代稍大一些的建筑都是由若干个庭院组成的建筑群,单个建筑物和庭院沿一定走向布置,有主有次,有重点有过渡,成为有层次、有纵深的空间,呈现出一种中国人所追求的整体美和深邃美。而至于宫殿、寺庙一类比较庄严的建筑,往往沿着中轴线一个接一个地纵向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对称的布置次要建筑物,布局平衡舒展,引人入胜。从建筑风格上来说,南北风格各异,北方大气磅礴、规整庄严,将帝都之气象风貌展露无遗,与之相比,江南的古建筑则来得小巧玲珑,布局活泼,在景致的设置上,追求诗情画意般的文人风味,有意打破形式布局上的对称规整,与人一种灵动之感。 中国古建筑样式可谓千姿百态,类型各种,但在风格上总体可归为四类:一是庄重严肃的纪念型风格。这种风格多体现在礼制祭祀建筑、陵墓建筑和有特殊涵义的宗教建筑之中。其特点是群体组合比较简单,主体形象突出,富有较强的

最新整理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教学文稿

化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1、下列有关说法判断错误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明朝的《本草纲目》记载“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糟入甑(指蒸锅),蒸令气上,用器承滴露。”该段文字记载了白酒(烧酒)的制造过程中采用了蒸馏的方法来分离和提纯。 (2)汉朝的《淮南万毕术》、《神农本草经》记载“白青(碱式碳酸铜)得铁化为铜”,“石胆能化铁为铜”都是指铜可以采用湿法冶炼。 (3)清初《泉州府志》物产条载:“初,人不知盖泥法,元时南安有黄长者为宅煮糖,宅垣忽坏,去土而糖白,后人遂效之。”该段文字记载了蔗糖的分离提纯采用了黄泥来吸附红糖中的色素。 (4)晋代葛洪的《抱朴子》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成丹砂”,是指加热时丹砂(HgS)熔融成液态,冷却时重新结晶为HgS晶体。 (5)《抱朴子》中“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两个反应互为可逆反应。 (6)《抱朴子· 金丹篇》中记载:“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该过程未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7)“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屠呦呦对青蒿素的提取属于化学变化。 (8)《肘后备急方》载:“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如此提取青蒿素纯属萃取。 (9)浸出《肘后备急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提取青蒿素中的纤维素。 (10)“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有丁达尔效应。 (11)“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该过程发生了置换反应。 (12)《天工开物》载:“凡研消(KNO3)不以铁碾入石臼,相激火生,祸不可测”,说明KNO3能自燃。 (13)《开宝本草》载:“(KNO3)所在山泽,冬月地上有霜,扫取以水淋汁后,乃煎炼而成”。涉及了溶解、蒸发、结晶提纯过程。 (14)古剑“沈卢”“以剂钢为刃,柔铁为茎干,不尔则多断折”,剂钢指的是铁的合金。 (15)《本草纲目》中记载“(火药)乃焰消(KNO3)、硫磺、杉木炭所合,以烽燧铳机诸药者”,这是利用了“KNO3的氧化性”。 (16)《本草经集注》中关于鉴别硝石(KNO3)和朴硝(Na2SO4)的记载:“以火烧之,紫青烟起,乃真硝石也”,该方法应用了焰色反应。 (17)“落汤螃蟹着红袍”肯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18)《梦溪笔谈》载:“高奴县出脂水,燃之如麻,但烟甚浓”,所述“脂水”属于石油。 (19)李自诗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紫烟”指“香炉”中碘升华的现象。 (20)刘禹锡诗句“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金性质稳定,可通过物理方法得到。 (21)王安石诗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爆竹的燃放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22)曹植诗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这里的能量变化主要是化学能转化为热能。 (23)明代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对“膏液”的描述为“草木之实,其中蕴藏膏液,而不能自流、假媒水火,凭藉木石,而后倾注而出焉。”这里的“膏液”的主要成分为油脂。 (24)《汉书》中“高奴县有洧水可燃”,这里的“洧水”指的是石油。 (25)《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涉及的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26)《吕氏春秋?别类编》中“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体现了合金硬度方面的特性。 (27)《天工开物》记载:“凡埏泥造瓦,掘地二尺余,择取无沙粘土而为之”。“瓦”,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成分为硅酸盐。 (28)苏轼《石炭行》中“投泥泼水愈光明”包含的化学知识:在高温下,把水滴到炭火上,得到两种可燃性气体。 (29)使用《周礼》:“煤饼烧蛎房(牡蛎壳)成灰”,蔡伦造纸用此“灰”溶于水沤浸树皮脱胶。“灰”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30)《黄白第十六》中“曾青涂铁,铁赤如铜”,其“曾青”是铜盐。 (31)《天工开物》中“凡石灰,经火焚炼为用”里的“石灰”指的是Ca(OH)2。 (32)《新修本草》中“绛矾,本来绿色,新出窟未见风者,正如瑠璃烧之赤色”,据此推测“绛矾”的主要成分为FeSO4·7H2O。 (33)精制砒霜过程如下:“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干馏。 (34)“水乳交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包含化学变化。 (35)“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包含化学变化。 (36)“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海市蜃楼是一种自然现象,与胶体知识有关。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2009年1月第11卷第1期宁夏党校学报 Journal of Ningxia C 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N ov.,2009V ol.11 N o.1 【哲学与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 周 薇 (西安体育学院人文学系,陕西西安 710068) 摘要: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传统文化为现代广告文化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现代广告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寻求与消费者产生感情交流的共鸣点。关键词:传统文化;现代广告;儒家文化 中图分类号:G 206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09)01-0060-03 收稿日期:2008-11-23 作者简介:周 薇(1982-),女,陕西西安人,西安体育学院人文学系教师,主要从事新闻学研究1 当今社会,广告与文化的融合已经形成了一种 冲击力,冲击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影响着我们的消费观念;广告与文化的融合更形成了一种时尚观。 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性决定中国现代广告不可能割断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联系,文化本身就展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理想人格、道德情感、礼仪风俗、文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而广告的策划者、社会消费者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深受熏陶。从广告的策划者来说,创作时受中国文化观念的制约,播出后,受传统习俗、时尚元素、消费观念、语言环境和社会氛围的影响,对于广告产生的效应起到放大或缩小的作用;从广告的接收者来说,广告要能被受众理解、接受,要能贴近受众生活和心理,从而打动受众。因此决定了广告也要深深地植根于民族传统文化,从民族优秀文化中汲取营养,发掘能够引起受众情感共鸣的内容,寻求能够为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诉求内容。 一、中国广告体现出的主要传统文化形式1.儒家“孝亲”观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孝亲是中国伦理道德的本位。中国家庭与社会的建立是以对父母家长的亲与孝为起点的。社会成员之间重视感情的交流与联络,孝亲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种挥之不去的情愫。这种能赢得消费者共鸣的情 感自然在广告中屡见不鲜,“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广告中情感化策略的运用本身就是对人性的充分挖掘。以情动人的广告定位策略的核心在于迎合消费者的心理,但它所体现的是与人间永恒话题有关的创意。 “情”中源于血缘关系的亲情更是人类永远无法割舍的伟大感情,是其他任何情感无法替代的。在广告作品中形象地展示出人类亲情或涉及祝福有亲情意义的画面文字,往往能深深地打动受众的心。美国康贝利罐头蔬菜汤,打破食品广告一贯使用味觉宣传手法,首次采用从亲情入手取得了成功。 广告中,康贝利罐头蔬菜汤是传递母子之间沟通与交流的媒介物,片中选用的“犹如温暖的拥抱”歌曲也不时在传达着产品的情感内涵,整个广告渗透了温暖人心的真情、人性与人文关怀,富于情感冲击力,令不少母亲产生共鸣。 我们常说:万般皆下品,唯有孝当先。中央电视台为配合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曾推出一系列思想道德公益广告,其中有这样一则,就是在宣扬“尊老爱幼”这中华美德最基本的,也是当今社会最易被人们忽视的“孝道”观念。 房间中,一位母亲给五六岁的儿子洗脚,讲故事。母亲说:“你先自己玩,我一会儿过来。”母亲进入另一个房间,年迈的老奶奶坐在轮椅上,母亲蹲下给老奶奶洗脚,老奶奶用手亲抚着母亲的额头, 6

审美视角中的传统文化之创意

审美视角中的传统文化之创意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当古老的传统艺术遭遇现代审美,激起了艺术界人士的思考,是完整继承,照搬模式,还是建立于现代审美观下的突破创新?此种创新会不会动摇传统元素的根基?诸如此类的讨论一直为百家所争鸣。有争论就有思考,各类技艺才会代代相传。有创新才有突破,打破旧的思想桎梏,才能接纳新的艺术思源,这里面有着本质的坚守和度的把握。本文尝试以梁平木版年画作为探讨的对象,浅谈一下此类艺术在现代保护传承中的审美取向和创新表现。“年画(newyearpaintings)是中国画的一种,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清光绪年间,正式称为年画,是中国特有的一种绘画体裁,也是中国农村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年画是中华民族祈福迎新的一种民间工艺品,是一种承载着人民大众对未来美好憧憬的民间艺术表现形式……”作为重庆市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梁平木版年画,是我国年画艺术的分支。它以木版套印为主,局部略施彩绘,与木版印刷的规整形成对比,机智幽默、妙趣横生,在中国民间年画

中独树一帜。据载,梁平木版年画起源于明,兴盛于清,至民国时达到鼎盛。是随社会风俗的演变而产生、随着印刷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民间美术技艺。在发展最鼎盛时期,有“家家雕木刻版,户户描绘丹青”的记载描述。据《梁平县志》记载:在清康熙年间就已在宜昌、沙市、汉口均设有分庄,产品销往陕西、西南各地及长江流域,盛极一时。当时的年画作坊在屏锦铺就有“元兴号”“信立号”“正兴号”“恒泰正”“德和泰”“凤祥云”“王幺门神”等。在梁平木版年画发展的鼎盛时期,年画由单色发展到多版彩色套印,并在此基础上施以手工彩绘,工艺由简单到复杂,品种不断丰富,梁平成为全国著名的年画产地之一。 如今,与大多数传统民间技艺相同,为年画分支的梁平木版年画也日渐式微:一些传承人先后去世,年画技艺后继乏人,濒临灭绝。年画是一种很传统、纯粹的绘画作品,自产生之日起,其表现手法就是镜框里的那幅画,最大的区别也许只关乎画框质量的好坏。长久以来,人们欣赏年画,就是将它贴于房门、灶壁,只作为一种纯欣赏类物件存在。但随着生活环境天翻地覆的改变,以及人们眼界不断的拓展,对美的欣赏和要求更加多元化。那墙上一幅幅题材保守的年画,还能勾起人们探究的欲望吗?怎样传承我国这

简析中国传统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简析中国传统美学的意义与价值 作为研习中国书画的一名学生,也许对中国的传统美学体会更多更深刻一些,兴趣也更浓。可以说中国传统美学植根于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而独特的土壤之中,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生的特有的领悟、体味、理解与展露。中国美学的实质,是为了探寻使人们的生活与生存如何成为艺术似的审美创造,它是从一个特殊的层面、特殊的角度来体现中国人对人生的思考和解决人生根本问题的努力,体现着中国人对于人的生存意义、存在价值与人生境界的思考和追寻。下面从以下几点试析:人生哲学,独特性,人生美艺术美,其价值。 人生哲学是中国古代美学的理论基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体现了中国人在究天人之际,于天与人之间关系的思考之中,确立人的地位,思考人与人的关系、人的理想、人格的确立、人性的美善等一系列问题,而这种哲学观念又影响到中国传统美学,使其在对于人于天地间的地位、人的道德精神、人的心灵世界、人的情感体验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探索的基础之上,形成独具特色的美学思想体系。以“仁学”为核心的原始儒家哲学,构成儒家美学的哲学基础。儒家美学所体现出的特征乃是以人为本,具有朴素人本主义特征的美学思想。 基于美根源于人、人心、人的义理、道德,因而,受儒家美学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思想极为重视审美主体心理结构中的人格因素。道家美学将“道”视为美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在道家看来,“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道是超越时空的、绝对的、无限的;另一方面道又是“无所不在”,因而中国道家的思想,体道、观道、游道,以便使人的现实生命获得安顿,转化为艺术化的人生。而道,则不过是人的安身立命的最终依据的设定而已。 中国传统美学的独特性体现在特别关注人生,重视生命,强调体验,它既是人生美学,又是生命美学,体验美学。这种美学思想是在体验、关注和思考人的存在价值与生命意义的过程中生成并建构起来的,强调由审美对象的外部形式的,深入到内部实质的领悟,并最终沉潜于深层生命意蕴的感悟,从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其认为审美体验活动是主体对心灵自由的追求,是心与物、情与景、神与形、意与象、生命与活力的融合,是生命意义的瞬间感悟。因而,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体验过程是最为重要的问题。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把审美体验概括成“味”,并发展出诸如“体味”、“玩味”、“寻味”、“品味”、“研味”等一系列丰富的范畴、理论,它们或表明审美体验的性质,或表明审美体验的深度与广度,或表明审美体验的不同方式。审美体验从根本上说是一种生命体验,是生命体验的最高存在方式,是生命意义的瞬间感悟。 中国传统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包括人生美与艺术美。如果说人生论是中国传统美学的哲学理论基础,是孕育和形成中国传统美学的文化土壤,那么,人生美则是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根与干,艺术美则是中国传统美学(人生美学)的花与果。中国传统美学发展出追求人的审美极境的审美境界论。认为美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境界,是一种理想的人生审美境界。人生境界反映着人在寻求自身安身立命之所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精神状态,而审美活动,则通过澄心静虑,通过直观感悟,顿悟人生真谛,获得审美极境。因而中国传统美学的审美境界论与中国传统人学的人生境界论趋于合一。最高的人生境界(审美境界)是心灵的超越与升华。在中国传统美学中,无论是儒、道美学,还是佛教禅宗美学,都把人生的自由境界作为最高的审美理想与最高的审美境界。在道家美学中,老子把“同于道”作为人生的最高追求与一种极高的人生境界。庄子美学更有着对“无所待”而“逍遥游”的理想人生境界与审美境界的向往。佛教禅宗美学追求超越人世的烦恼,摆脱与功名利禄相干的利害计较,使心与真如合一,来达到绝对自由的人生境界。中国传统美学对于人生审美境界的追求,也

2020年高考化学提升突破专题三 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专题03化学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立德树人形成核心价值观 教育部考试中心提出高考所有学科必须渗透“一点四面”的考查,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一点),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和创新精神(四面)的考查。中考、高考升学考试都应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的比重。通过加强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提高人文素养,传承民族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高考化学试题中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不是简简单单地考查死记硬背的知识,而是遵循继承、弘扬、创新的发展路径,注重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的创造性和创新性发展。试题起点和立意较高,题干内容多数以古代化学史、古文献中的优秀传统文化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文学功底和文本解读能力。但落点适中,侧重考查教材中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应用。 1.【2019新课标Ⅱ】“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著名诗句,下列关于该诗句中所涉及物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蚕丝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C.“蜡炬成灰”过程中发生了氧化反应 D.古代的蜡是高级脂肪酸酯,属于高分子聚合物 【答案】D 【解析】A.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A项正确;B.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蛋白质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B项正确;C.“蜡炬成灰”指的是蜡烛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C项正确;D.高级脂 肪酸酯不属于高分子聚合物,D项错误;答案选D。 【素养解读】“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十分熟悉的诗句,我们要从中挖掘出解题关键“春蚕”和“蜡炬”,进而进一步分析物质性质和发生的反应。这些古诗句写者无意,我们学者要有心,根据诗句中现象分析其蕴含的化学知识。

让传统诠释现代——中国传统广告之于广告创意

让传统诠释现代——中国传统文化之于广告创意 摘要: 在日益发展的经济浪潮中,我国的广告创意理念正在不断扩伸。如何把现代广告创意与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相结合,以文化传承和文化创新实现广告创意,已成为中国广告业提高核心竞争力,在国际广告业中争取一席之地的必要手段。中国传统文化丰富的内涵是广告创意的源泉。但是对传统文化在广告中随意拼接、简单复制则会影响广告的诉求效果并导致文化异化。寻找广告创意与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关键在于广告创意要把握好民族文化心理,要对传统文化有所扬弃和创新。本论文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和外延进行挖掘整理,探索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创意中的应用规律,使中国广告创意更显个性化,内涵更加丰富,应用更加广泛,因此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字:传统文化;广告创意;思维方式;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的历史演进中积淀而成的,它是一个民族的伦理道德、风俗习惯、文化教育、人生观、价值观与现代理念、现代科技的化合结果。现代意义上的广告不是民族文化本身所固有的一个部分,它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但是,广告传播属文化传播范畴,不同民族的广告文化都不自觉的带有那个民族的个性。广告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主导文化的一个亚种,时时要受到主导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主导文化像一只无形的手规定并制约着广告文化的发展轨迹。这表现在市场观念、消费心理研究、广告策划、广告创意、广告发布甚至制作手段方面都难以摆脱主体文化的深刻影响。因此,对于广告创意的研究,尤如研究一棵树的生长、发育等自然形态的种种规律时,不能忽视其森林环境给予它的土壤、水分、阳光等诸种因素的影响。 人类文明几千年,文化的沉淀实在是过于厚重。截断重流,探索五千年华夏文明所承载的创意元素,同样厚重的中国传统文化也是深不可探。其中儒家文化应当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导,它所倡导的重感情、讲实际、眼见为实、身体力行、较含蓄、求意境的思维和行为方式对广告创意有着巨大的影响。民族品牌李宁为例,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在广告创意中的应用。李宁“天羽”透气跑鞋的视频广告,采用了水墨画场景:路边的杨柳依依,空中的燕子翩翩,湖上的莲花清清,水里的鱼儿幽幽,穿着“天羽”的两人,身轻如燕,踏水无痕,只惊动了荷叶底的小鱼,生动而准确地突出了产品卖点——轻。整个广告画面淡雅恬静,音乐轻灵舒畅,充分体现了“天羽”透气跑鞋带给人们的清新感受。广告的最后,男女主人公穿着“天羽”奔跑在都市中,所经之处却变成了田园风光、荷塘春色,进一步贴合了当今社会人们亲近自然的心理。中国人崇尚自然,尤其是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向往远离喧嚣、回归自然,而李宁作为一个运动品牌,本身就代表着与喧嚣对立的自然天性——运动。李宁的这则广告,创新地将水墨画与跑鞋联系在一起,不仅将中国古典之美表现得淋漓紧致,更是触动消费者内心,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给消费者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广告创意中以含蓄的意境为诉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审美特征——以唐朝代的文化特征为例

摘要:盛唐时期,在经济、政治、文化、宗教的步步走高相适应下,审美文化也日趋繁盛,在崇尚进取、自由的盛唐精神影响下,一种蓬勃向上、雍容典雅的审美思潮被蕴育产生。而这种审美思潮一经与各种文化思想结合,产生出多元、丰富、兼收并蓄的盛唐美学思想。 关键词:唐朝;审美文化;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上的审美特征 ——以唐朝文化特征为例 一、盛唐的音乐 在唐朝初期,政治安定、经济繁荣、百姓安乐,没有战乱之苦,这也是音乐能在此时期得到飞速发展的重要条件。经过“贞观之治”至“开元盛世”,唐朝文化发展是无法比拟的。出现了一大批重要的,并对后世有影响的文人墨客,他们的创作不但对中国的文化,也对音乐的发展打下的深厚的基础。 唐朝的音乐,无论是宫廷的、还是民间的,都非常时兴配乐演唱,而配的诗就是当时盛行的唐诗。唐代 是一个诗词盛产的朝代,出现一大批对当时,对现在都有影响的文人,并且他们的著作流芳百世。在原始社会中,诗、 歌、舞是三者相结合的,到了唐代,虽然彼此分工的现象增多,诗以独立的形式出现,但诗人与音乐家的合作还是一定程 度上保存下去的。著名的诗人的大作,也都被人们广泛的歌唱。例如:

刘禹锡的《竹枝》,王维的《阳关三叠》等。这些 诗歌的流传,不仅有文学上的作用,而且,由于它广泛在民间、宫廷的流传,也一定程度上地融合了民间与宫廷音乐。 唐朝音乐机构也是相当的庞大。它以分工之精细、规模之宏大、艺术之高超,列历代 之冠。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为太常寺。太常寺分为八署,其中掌管音乐的为“大乐署”和“鼓吹署”。大乐署主管雅 乐、燕乐,对音乐艺人的培训。每年大乐署都要进行考核,每满十年进行大的考核;根据成绩的好坏,决定职位的升降。 在此学习音乐的“乐声人”,要学习十五年,要会奏难的曲调五十曲以上,能够演出,才算毕业。可以看出,当时政府对 音乐的要求已是何等的高。鼓吹署管理仪仗中间的鼓吹音乐和一部分宫廷礼仪活动。 “盛唐之音”的形成,综合了多方面的历史条件,及历代对音乐所积累的经验。唐代的音乐能够在全国上下 的流行,也是音乐发展到了很高的程度,并且整个社会达到了繁荣、鼎盛的时期,所促成的。这一切发展的结果,必然 会产生“盛唐之音”这一历史的盛况。 二、盛唐的舞蹈 五千年文化史孕育形成了中国舞蹈从感官娱乐到高度专业和分类

浅谈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在当代的传承

浅谈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在当代的传承 ——以电影《黄土地》为例 摘要:《黄土地》是导演陈凯歌的代表作之一,其思想深刻、意蕴深远,是中国不可多得的艺术片,通过对这部电影的镜头、场景、画面、造型、等一系列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中国古典美学中的“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和“意境说”的审美思想。从而揭示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在当代的价值。 关键词:审美文化黄土地天人合一意境说 诞生于 19 世纪末、崛起兴盛于 20 世纪的电影经过百年历史的发展,凭着现代科技和艺术的完美结合,以它生动逼真的视觉形象向我们展示着这个变幻多姿的世界,并在展现视觉形象的同时触动着我们的灵魂,给人带来强烈的震撼。 自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京剧老旦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的部份场面。由此拉开了中国电影史的大幕。中国电影在中国传统审美的背景和基础上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如今也基本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尤其在改革开放后,传统的审美文化在影视创作中显示着自身强大的生命力。 一、“天人合一”的审美思想在影视作品中的体现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儒家学派审美的最高境界。这种观点萌芽于西周时期的天命论。战国时期,孟子和庄子从不同的角度发展了这种观点。再经过各朝各代的发展,到了宋代以后,天人合一的观点几乎为各派哲学家所接受。 “天人合一”的境界是一种天人和谐的审美境界,在人与自然亲密的基础上形成了相关的文化心理。这是人们以诗意的情怀去体悟自然的结果。自然万物是怡情悦性的对象,人们可以从中获得身心的愉悦。中国美学正是从“天人合一”的生命情调中,即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中寻求美。用生命的意识去审美,正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审美思维方式。在审美的层面上,人既不是自然的主宰,也不是自然的奴隶,而是人即自然,自然即人。 1984年拍摄的电影《黄土地》,是著名导演陈凯歌的开山之作。同时,《黄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中国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传统文化”是指中华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为基线的、涵括其他各种不同思想文化内容的有机构成体系,而中国画是经过漫长的历史和文化演进而逐渐形成的,有其几千年的文明脉络和人文认知,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已成为中国人文化基因的一个组成部分,并深入到每个中国人的内心。 国画(宣画)是用颜料在宣纸、宣绢上的绘画,是东方艺术的主要形式,它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审美情趣,体现了古人对自然、社会及与之相关联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方面的认识。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由于书画同源,两者在达意抒情上都强调骨法用笔、因此绘画同书法、篆刻相互影响。 中国画有着完整审美体系并具独特的审美内涵,它的艺术特征除了有“视觉艺术”的共性外,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品格。只有坚持这种认识并指导艺术实践,我们的中国画创作才有可能提升到一个更高的艺术境界,文化精神是中国画的支柱,中国文化中有一条未形成理论文字的精神文脉,蕴含于大量存在的远古艺术,民间艺术等作品中, 中国画的墨,包涵着中国文化的特殊精神,体现了儒、释道、三家的哲学理念,以墨色为易象达到静境,这是儒、释、道皆倡导的境界。道家提倡恬淡的修养,由彩色的绚烂之极归于墨色的平淡,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儒家的阴阳交替为宇宙的根本规律,黑为阴,白为阳,墨色的两极正合自然之性。中国画由汉唐发展至宋元,文人画的形成使得笔墨达到极高之境界。文人画之高妙正在于此,笔墨的高妙全在善用画中之虚白处,画面空灵境界的营造,又全在于精湛的笔墨运用。 中国画是意象艺术,是用不是写实也不是抽象的“似与不似”、“不似之似”高度的内涵和丰富的笔墨结构塑造出来的。过去,对中国画笔墨传统的认识主要是从笔墨形态要服从表现对象的刻画,笔法用于体现对象的形廓、质感、定向感或笔墨的形态具有审美价值,而对强烈反映主体审美意识的笔墨结构缺乏深入的认识。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境”和“气韵”是主体审美意识的高级形态,它们的形成和创造有赖于笔墨结构和形态的运用和创造。唐代王昌龄首先提出“意境”的概念。其后“意境”成了中国艺术审美特征的高度概括,成了中国美学最重要的概念之一。 就人文精神而言,历史积淀形成的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其根源在于“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无论孔子、孟子、老子、庄子都强调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情于理,心与物,超越与内在的和谐统一,因而中国文化的核心理念是“敬天爱人”教育人们具有“悲悯之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而“天”又是“理”,是“道德”,是“心性”。所以崇尚“和谐”,“中庸”之道。 中国画在视觉艺术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而传统文化又是中国得以长存的精神支柱。

中国建筑美学艺术

中国建筑美学艺术 简介: 中国建筑是世界唯一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基于深厚的文化传统,中国建筑艺术的重大特点是: 1、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皇权至上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 2、特别注重群体组合的美,或取中轴对称院落式布局,或为自由式,以前者为主; 3、注重与自然的高度协同,尊重自然; 4、艺术性格特别重视对中和、平易、合蓄而深沉的美的追求。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国人的伦理观、审美观、价值观和自然观的深刻体现。关键字:中国建筑艺术中国园林与自然高度协同群体组合木结构 世界文明古国、巍然屹立在东亚大陆的伟大国家——中国,拥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国土,占世界总数五分之一以上的人口,五十六个民族和超过三千年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中国建筑艺术是中华文明之树中特别美丽的一枝,作为世界三大建筑体系之一,与西方建筑和伊斯兰建筑并列,自豪地立足于世界文化之林。 中国最早的史前建筑,诞生于距今约10000年的旧、新石器时代之交,即原始农业开始出现,人们的定居要求开始增强的时候。而最早显现出初步的关于美的也即广义艺术要求的建筑,则出现于公元前4000年新石器时代中期。从一种结构体系而言,中国传统建筑终结于二十世纪初。 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建筑始终保持了自身的独特性格。从其全部历史,可分出三个大的阶段:商周到秦汉,是萌芽与成长阶段,秦和西汉是发展的第一个高潮;历魏晋经隋唐而宋,是成熟与高峰阶段,唐代的成就更为辉煌,是第二个高潮;元至明清是充实与总结阶段,明至清前期是第三个高潮。这三个阶段可分别以秦汉、隋唐、明清为代表。

中国传统建筑以汉族建筑为主流,主要包括如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衙署、民间公共建筑、景观楼阁、王府、民居,长城、桥梁大致十五种类型,以及如牌坊、碑碣、华表等建筑小品。它们除了有前述基本共通的发展历程以外,又有时代、地域和类型风格的不同。 基于中国长期的宗法社会土壤,中国建筑以宫殿和都城规划的成就最高,突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和严密的等级观念,体现了古代中国占统治地位的政治伦理观,而与欧洲、伊斯兰或古印度建筑以神庙、教堂和清真寺等宗教建筑成就更高明显不同。宫殿从夏代已经萌芽,隋唐达到高峰,明清更加精致。西周已形成了完整的都城规划观念,重视规整对称突出王宫的格局,在“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规整式格局有所破坏,汉代又开始向规整的复归,隋唐完成此一过程,元明清则更加丰富。隋唐长安、元大都和明清北京,是中国历史最负盛名的三大帝都。 中国的宗法伦理观念,也影响及于其他几乎所有建筑类型,如祭祀自然神和先贤圣哲的宗教建筑坛庙,以及在特别强调血缘亲缘的关系、特别重视“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等观念的文化背景下发展的帝王陵墓等,它们几乎是中国特有的建筑类型,以规模之隆重,气氛之肃穆而令人瞩目。 中国主要流行从印度传入的佛教,佛教建筑包括佛寺、佛塔和石窟,还有石幢、石灯等建筑小品。佛教建筑在初期受到印度的影响,很快就开始了中国化的 1 过程,体现了中国人的审美观和文化性格,充满了宁静、平和而内向的氛围,而与西方宗教建筑的外向暴露,气氛动荡不安完全不同。道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道观向佛寺学习,同样具有安详的风韵。如若分类,佛道寺观大致可分为敕建寺观和山林寺观两类,前者更接近宫殿,严谨壮丽;后者更接近民居,自由灵巧。佛塔在中国建筑艺术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类型多样,形式丰富,发展脉络历历可寻,时代特色和地域特色也体现得更加鲜明。

中考化学专题试题汇编:化学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答案)

1.(3分)(2019?岳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钻木取火D.掩耳盗铃 2.(18牡丹江)成语是中华民族语言的瑰宝,下列成语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火上浇油 C.量体裁衣 D.滴水成冰 3.(2018·郴州)下列成语涉及物质化学变化的是() A.大浪淘沙 B.花香四溢C.死灰复燃 D.水乳交融 4.(2018·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 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 ②④⑥⑦⑨ 5.(2019·锦州中考)(1分)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日照香炉生紫烟 6.(2018·南充)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7.(2018·广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8.(2018·宜宾)(2分)下列经典诗句所表达的意思中不涉及燃烧反应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9.(2019·荆州中考)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下列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千锤万凿出深山 B.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2分)(2019?潍坊)诗词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 是()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中国戏曲艺术与审美文化传统及其对中华总体美学的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715291034.html, 中国戏曲艺术与审美文化传统及其对中华总体美学的意义 作者:程宏宇 来源:《文教资料》2017年第35期 摘要:认识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必须对古典戏曲的原生态历史进行总结,论析中国戏曲与审美艺术传统的相关问题,从戏曲艺术学科自身发展着眼,扫描中国戏曲美学总体发展及其趋势,揭示其对中华总体美学的深远意义和多元化价值。本文是一篇专题研究中国戏曲艺术与审美文化传统的论文,笔者扫描了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对古典戏曲的原生态历史进行了小结,析论了中国戏曲与审美艺术传统的相关问题,进而从戏曲艺术学科自身发展来看,统观中国戏曲美学总体发展及其趋势。 关键词:中国戏曲审美传统传承创新 一、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中国戏曲的渊源可以一直上溯到原始时期。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戏曲经历了萌芽、滋长、发展、成熟等几个重要阶段。13世纪初步进入成熟时期。20世纪中叶,基于我国戏剧将曲词、说唱、舞蹈、音乐、表演甚至杂技、武术、美术等有机地融为一体的高度综合性的艺术特征,戏剧史研究者将宋元间流行的“戏曲”一语,作为我国传统戏剧的统称,包括宋金以来的杂剧、南戏、传承和各种地方戏曲在内。 关于戏曲的起源,学术界历来有巫优说、原始歌舞说、百戏说、傀儡说及外来说等多种观点,迄今尚无定论。一般说来。我国戏曲既然是一种不断积淀创新而成的综合性很强的艺术样式,其兴起因素就不应当是单一和孤立的,而应该是诗歌、音乐、舞蹈、表演、说唱等多种艺术成分长期交融聚合的结果。如果要发掘我国戏曲来源,则需从先秦歌舞、两汉百戏、六朝俗讲等一路寻索而来,同时也要兼顾诗词、歌赋、史传、说话等雅俗文艺样式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驱鬼驱灾的傩仪也与戏曲有密切的渊源关系。汉代民间流行的角抵戏《东海黄公》便是从傩仪中派生出来的。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祭神鬼活动之中的戏剧表演成分逐渐增加,其中的歌舞和技艺表演大有挣脱宗教仪式的外壳而风行于世的趋势。以科白、滑稽为主的参军戏源于后汉,至唐渐成格局。参军戏起源于后汉,至唐渐成格局。参军戏是与歌舞并行的一种滑稽表演。它与上古以来的优戏有内在的血缘关系。 北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晚唐五代以来将近百年的战乱分裂局面,开启了中国文化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作为宋代文化全面繁荣的重要标志,传统的雅文化与新兴的都市文化交相争辉,砥砺磨合,进而在广泛的艺术领域中并行突进。这种文化氛围,为结胎滋生于随唐之间的

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

一个国家不同时代的艺术设计风格,总是从传统中汲取营养,与时代的需求发生共鸣,产生新的经得起历史的检验设计形态,同样也会成为未来的传统,并在这种循环中不断变化发展。我国自加入 WTO 以来,经济全球化、文化国际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各民族间的文化影响日益加大,科学技术发展,新旧文化观念的冲突,都影响着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变化发展,没有民族特色的艺术设计作品难以在世界立足。如何将现代文化观念与传统文化结合促进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发展,成为当代设计艺术家关注的焦点。 一、构建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环境艺术设 计风格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环境艺术设计风格是指设计艺术家在 创作上总体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通过艺术形式表现为对时代文化观念的理解,反映社会大众的审美理想和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除了受到设计艺术家个人的性格、气质等内在心理特征和独特的人生道路、生

活阅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受到深刻的客观社会因素影响。客观社会因素就包含了国家的民族文化特色、时代精神、民族特性等多方面,它们共同影响艺术家个体的性格、气质形成,进而影响艺术设计家设计风格的价值取向。环境艺术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反过来还积极或消极影响着人类文化进步,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相联系且相辅相成。 环境艺术设计是处理人、空间、环境 之间相互关系,最终为人类提供和谐环境的一门学科,从其产生发展都受到人类文化的影响。人类文化的发展总是在继承和创新中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经过上下五千多年历史的积淀,其蕴涵丰富的哲学思想、社会历史文化观念和底蕴,它影响着中国社会经济、政治、艺术等方面的发展,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养料为中华民族特色的艺术风格形成、变化、发展都发挥重要作用,推动中国环境艺术设计风格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包含物质要素(社会经济、生产技术)、精

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别及其审美特征

简述中国古建筑的主要类别及其审美特征。 答案要点: (1)古城建筑。对于现代人来讲,古城建筑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由于其实用功能完全消失,在现代人眼中外形高大、厚实的城墙,恢弘的布局,具有雄浑、磅礴之美。 (2)宫廷建筑。中国的宫殿建筑在形式上既体现出一种崇高、辉煌、雄伟的壮美,又象征着古代的封建礼仪制度,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3)陵园建筑。我国历代的陵园建筑,一般都是选址于风水地脉最佳的环境。不仅在外在形式上体现出一种幽静、幽深之美,而且,中国的陵园建筑还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 (4)寺庙建筑。寺庙是我国佛教建筑之一。我国古代的寺院大都远离城市的喧嚣,隐身山林,体现出一种恬静、淡雅与平和。寺庙建筑在审美上呈现出象征性、神秘性和崇高性的特征。 (5)石窟建筑。石窟建筑是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现今留下的石窟中保存有有大量精美的泥塑和壁画,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 (6)佛塔建筑。佛塔建筑也是佛教建筑的一个重要类型。我国佛塔建筑比例合度、结构精密、宏伟壮观、静穆安闲,给人以崇高的美感。 (7)桥梁建筑。我国桥梁建筑形式多样,但在总体造型风格上都体现出曲线柔和、韵律协调和雄伟壮观的形象。 简述中国古建筑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及其美学特征。 答案要点: (1)木结构框架。以土木为建筑原材料的中国古建筑在质感上体现出一种温和、平实、轻捷的审美特征。 (2)飞檐斗拱。斗拱不仅有承重作用,而且斗拱本身结构的叠加错综之美,又具有风采独具的装饰作用。为使出伸的大屋檐不至遮挡室内光线,斗拱撑持下的檐角上翘内翻,成为轻灵翔动的“飞檐”,具有优美的动感曲线美。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美所独具的一个民族标识。

化学与传统文化

微测1 化学与传统文化 1.(2017·全国卷Ⅰ)《本草衍义》中对精制砒霜过程有如下叙述:“取砒之法,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累然下垂如乳,尖长者为胜,平短者次之。”文中涉及的操作方法是( ) A.蒸馏B.升华 C.干馏D.萃取 答案 B 解析“将生砒就置火上,以器覆之,令砒烟上飞着覆器,遂凝结”,属于固体直接转化为气体,类似于碘的升华,因此涉及的操作方法是升华,答案选B。 2.(2017·海淀期末)我国酒文化源远流长。下列古法酿酒工艺中,以发生化学反应为主的过程是( ) 答案 B 解析酒曲捣碎主要是形状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酒曲发酵是化学变化,B项正确。高温蒸馏是利用沸点不同进行分离,属于物理变化,C项错误。泉水勾兑是溶液的稀释,属于物理变化,D项错误。 3.(2017·济南二模)春秋末期齐国的工艺官书《考工记》中载有

“涑帛”的方法,即利用“灰”(草木灰)和“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来洗涤丝帛。这种液体能洗涤丝帛主要是因为其中含有( ) A.氧化钙B.碳酸钠 C.氢氧化钾D.次氯酸钠 答案 C 解析草木灰的成分是K2CO3,蜃(贝壳灰)混合加水所得液体为Ca(OH)2溶液,两者反应生成CaCO3和KOH,由题意可知C项正确。 4.(2018·安徽十校联盟摸底)据《易经》记载:“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指“M气体”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这里“M气体”是指( ) A.甲烷 B.一氧化碳 C.乙烯 D.氢气 答案 A 解析最早发现石油的记录源于《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泽,指湖泊池沼。“泽中有火”,是石油蒸气在湖泊池沼水面上起火现象的描述。石油蒸气是指沼气,即甲烷气体,故选A 项。 5.(2018·河南名校联盟)《天工开物》中对“海水盐”有如下描述:“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其下列灶燃薪,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火燃釜底,滚沸延及成盐。”文中没有涉及的操作是( ) A.加热 B.结晶 C.蒸发 D.过滤 答案 D 解析列灶燃薪是加热,多者十二三眼,少者七八眼,共煎此盘是蒸发结晶,因此没有过滤,故选D项。 6.(2017·安徽六校联考)早在古代,我国人民就积累了不少对化学物质变化的认识。例如,晋代炼丹家、医学家葛洪所著《抱朴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