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内蒙古马铃薯滴灌灌溉技术研究

内蒙古马铃薯滴灌灌溉技术研究

内蒙古马铃薯滴灌灌溉技术研究
内蒙古马铃薯滴灌灌溉技术研究

马铃薯种植可行性研究报告

遵义市凤冈县年产750吨脱毒马铃薯种薯 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建设单位:凤冈县清强胜种植专业合作社 建设地点:遵义市凤冈县永和永华社区斑竹园组 单位法人:赵清天 编制时间:二0一七年四月二十八日

目录 第一章总论 (4)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4) 1.2项目建设方案 (4) 1.3投资结构及资金筹措 (5) 1.4项目效益 (6) 1.5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6) 1.6综合评价 (6) 第二章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8) 2.1项目建设背景 (8)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0) 第三章建设条件 (12) 3.1 项目区概况 (12)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14) 第四章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15) 4.1 市场分析 (15)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和进度 (17) 4.3市场风险分析 (17) 第五章建设方案 (20)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 5.2建设规划和布局 (20) 5.3建设标准 (20) 5.4生产工艺技术方案 (21) 5.5设备方案 (22) 5.6 建筑方案 (23) 5.7节能减排措施 (24) 5.8实施进度安排 (25)

第六章环境影响评价 (27) 6.1环境影响 (27) 6.2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28) 6.3评价与审批 (29) 第七章项目组织与管理 (30) 7.1 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 (30) 7.2 经营管理措施 (31) 7.3技术培训 (31) 7.4劳动安全、卫生与消防 (32)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 (33) 8.1 投资估算依据 (33) 8.2 投资估算 (33) 8.3 资金来源 (35) 8.4 资金使用和管理 (35) 第九章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36) 9.1经济效益分析依据 (36) 9.2销售收入估算 (36) 9.3总成本及经营成本分析 (36) 9.4财务盈利能力分析 (37) 9.5不确定性分析 (37) 9.6财务评价结论 (38) 第十章社会效益分析 (58) 10.1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58) 10.2农业产业化经营 (58) 10.3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60) 10.4新增就业岗位、助推脱贫 (60)

冬早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冬早马铃薯膜下滴灌栽培技术 作者:黎国荣 来源:《云南农业》 2018年第11期 摘要:马铃薯膜下滴灌节水栽培技术的推广与应用, 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节约种植成本、提高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对马铃薯的品种选择、地膜覆盖、滴灌系统的铺设、水肥管理、病 虫害综合防治、产品收获等技术进行了阐述, 为师宗县冬早马铃薯产业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理 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关键词:冬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水肥管理;虫害防治 师宗县五龙乡低热河谷槽区,终年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春暖干旱,秋凉湿润,雨热 同期,干湿分明。年平均气温20 ℃,最高气温29.9 ℃,平均最低气温9.7 ℃,年平均降雨量1204.6 mm,气温、日照、水、土壤都适合冬马铃薯的生长。目前, 师宗县马铃薯灌水绝大多数 用大水漫灌的形式,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木是指把滴水器铺于地表, 农膜覆盖其上,将地膜覆盖种植技术与滴灌技术相结合的一种高效节水灌溉栽培技木, 滴灌带利用管道系统供水, 让马铃薯根部供水成滴状、缓慢、均匀, 定时、定量地浸润马铃薯根系发育区, 使马铃薯主要根系区的土壤始终保持在最优含水状态, 地膜覆盖则进一步减少了马铃薯根部水 分的蒸发, 比漫灌节水20% ~ 60%以上、节肥40%以上,增产20%以上,同时改善了马铃薯的品质, 提高了商品率。 1 品种选择与催芽 1.1 品种选择 选择高产、优质、抗性强、适应性广的脱毒马铃薯优良品种, 如合作88 号、会-2 号、宣 薯3 号、威芋3 号等。 1.2 种薯催芽 目前马铃薯催芽主要有3 种方式: 一是先把种薯切块, 再覆土催大芽, 然后播种;二是先 整薯直接催大芽, 再带芽切块播种。三是前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先整薯催小芽, 并切块, 再覆土 催大芽, 播种。第一种方法催芽过程中常常出现烂芽现象, 发芽一般只有 90% 左右,但芽质量 较好, 有须根系长出, 田间出苗率较好。第三种方法催芽效果最好, 粗壮芽率可达100%, 须根 系发育较多, 并且一些匍匐茎也已长出, 田间出苗率整齐度好, 增产和早熟效果明显。 2 膜下滴灌技术 2.1 整地与基肥施用 马铃薯靠地下茎膨大形成经济产量, 因此应选择土层深厚、肥力好、结构疏松的轻砂壤土。深耕犁耙, 要求达到地面平整, 土壤细碎,做到深、松、平、净待用。由于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 高产地块亩施腐熟有机肥2000 ~ 3000 kg, 有机肥包括圈粪、堆肥、土杂肥、厩肥等, 施 肥前应使肥料充分腐熟。 2.2 滴灌带选择 滴灌带上的滴头流量、间距以及滴灌带布设间距是影响滴灌效果的主要因素,应根据土壤质地、马铃薯栽培方式、支管间距等因素合理选取。砂土地应选择流量为2.1 ~ 3.2 L/h、滴孔

滴灌马铃薯施肥方案

滴灌马铃薯施肥方案 一、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最近几年,通过种植商的共同努力,我国滴灌马铃薯的生产水平获得了长足进步,平均单产都达到了2.5吨,最高的能达到3吨甚至更高。管理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但是这两年在生产中也出现了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 1、结薯晚、结薯少。 有部分基地的马铃薯结薯晚(有的甚至到8月初才开始结薯),结薯数在3个左右。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多方面,气温、水分含量的差异及养分管理的差异都可能造成结薯少,结薯期(出苗后25-45天)如果遇高温或干旱等不良环境条件,会导致结薯数量少并且匍匐茎容易徒长形成二次生长;另外,如果土壤里可利用的磷缺乏,也会造成单株结薯数量减少。 2、成熟度不够。 主要表现在中后期营养生长过盛,枝叶徒长,影响了地下部分的生长,最后不仅降低了产量,还造成干物质含量降低,影响了品质和销售价格。原因是氮肥施用量过多,而其他元素如钾和磷的施用量偏小。 3、品质差。 表现为:薯块畸形,内部品质、耐储藏性差,烂薯率高。主要原因是水分供应的不均匀及营养元素如钾、钙等缺乏。

4、微量元素缺素症普遍出现。 这几年田间表现的微量元素缺素症有缺硼、缺锌、缺锰、缺铁等。 二、调整思路: 以上出现的这些问题从原因上来分析,大多数都是与养分不平衡有关系,都可以通过改善马铃薯的营养管理措施也就是施肥方案来解决。 根据上述问题的形成原因,结合SQM在世界各地多年的作物营养管理实践,给出以下几点施肥方面的调整意见: ●在追肥中增施利用率高的可溶性磷肥。 磷是一种很重要的大量元素,在马铃薯生长前期施用可以促进生根结薯、增加结薯数量,在生长中后期施用磷肥,能控制植株的长势,促进植株自然衰老(与氮的作用正好相反)促进养分向地下部分转移。 建议在现蕾期(一般在6月底)每亩施用水溶性的磷肥古米磷(12-61-0)5kg,以保证结薯期对磷的需求,保证结薯数量; 在后期最后一次追施钾肥时,选用含磷的水溶肥战甲(12-6-40)4Kg,以降低氮对营养生长的促进作用,平衡地上地下部分生长; 在8月中旬追施3公斤磷酸二氢钾,进一步控制植株长势,促进植株自然老化和加速干物质的积累,保证马铃薯的品质指标。 ●减少氮肥的总施用量,增加钾的用量。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尤其是对钾的需求很大,据荷兰马铃薯顾问基金会数据,每生产一吨薯块,需要的养分是N 5 kg,P2O5 2 kg,K2O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马铃薯深加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总论 1.1项目概述 本项目属农副产品深加工领域。主要生产销售以马铃薯为原料的油炸薯片(条)。立足XX地区马铃薯产量大,质量好的优势,开发马铃薯深加工产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有助于解决“三农”问题并可为财政开辟新的税源,促进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 本项目总投资2100万元,建成投产后,年可转化9000吨马铃薯,年产2000吨炸薯片,可实现年销售收入6090万元,销售税金及附加950万元,企业所得税410万元,年利润可达710万元。 该项目市场广阔,技术依托可靠,原料充足,效益看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1.2项目实施的意义及必要性 1.2.1项目的社会经济意义 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始于明朝万历年间(1573-1620年),距今已 有四百余年历史。现今种植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甘 肃,陕西,宁夏,四川,贵州,云南,新疆,青海等广大中西部地区。我国马铃薯种植面积467万公顷,年产量约6000万吨,两者均居世界第一。与50年代相比,种植面积增加了8倍,总产量增加了26-28倍。 我国虽然是马铃薯生产的大国,但不是加工的强国。马铃薯的经济价值在我国远远没有体现出来,马铃薯市场开发潜力巨大。我国当前马铃薯深加工开发利用率极低,年产量的78%用以鲜食,用于精深加工的仅有10%,由此可见我国的马铃薯深加工产品市场空间之大。马铃薯可以加工成薯片、薯条、马铃薯脯、

粉丝、食醋、蛋白肠、果蔬豆皮等高附加值的产品。以1公斤马铃薯为例,加工成薯条可增值15倍,转化成环糊精则可增值19倍。在西方发达国家, 70%~80%的马铃薯是靠精深加工实现增值的。所以马铃薯在我国还是具有亟待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的产业。 马铃薯在中国的主要产区都集中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开发中西 部地区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自然资源丰富的中西部地区,马铃薯作为一个可以开发利用的重要资源,已经被中西部地区的领导和企业家所重视。马铃薯的深加工已经被列入重要的开发项目之一。 122 XX市的马铃薯生产和加工利用现状 XX市是中国马铃薯三大主产区之一,享有中国马铃薯之乡之称。这一地区因具有独特的日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风速大传毒介体少的自然优势,种薯质量享誉全国,是我国重要的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生产的马铃薯具有块大、整齐、干物质含量高、品质好、无污染、病烂薯少等特点,深受国内外消费市场的欢迎,每年大量调运到全国各地。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顺应天时、顺应市场,积极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马铃薯产业,逐步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科研一体化的发展格局,XX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生产、加工、销售基地。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总产量达500 多万吨,并形成了新大坪系列、渭薯系列、陇薯系列、专用薯系列等30多个品种和精淀粉、粉皮、薯格、薯丸、薯条、薯泥等十多种产品,产品远销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国内市场及新加坡、日本、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目前,XX市正努力发展马铃薯加工产业,变从前加工粉皮、粉条为加工淀粉、薯条、薯片。 123 xx地区发展马铃薯片的建设条件与优势 1、原料供应能力 xx地区是“中国马铃薯之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350万亩, 总产量达500多万吨,在xx地区发展马铃薯加工产业可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马铃薯资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评价 近年来,随着科技投入的加大、市场的开拓和加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内蒙古马铃薯生产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为具有地区经济特色的重要产业。 1、马铃薯生产稳步发展,产品市场逐年拓展 内蒙古是我国主要的马铃薯生产省区之一。八十年代前,全区马铃薯历年总播种面积约360万亩,变动在300~405万亩之间,约占全区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6%。八十年代以后,由于国内市场的拉动、经济利益的驱使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近十年来,随着脱毒种薯的大面积推广、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开发和区内加工能力的提高,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逐年增加。2003年全区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展到795.8万亩,占粮食总播种面积的10%以上,鲜薯总产量达到865.3万吨(折粮173.1万吨),占全国马铃薯鲜薯总产量的12%,播种面积、总产量均居全国之首,已成为我区仅次于玉米、大豆的主栽作物。单产由九十年代初的746.7公斤增加到1087.3公斤(见附表2)。作为食用鲜薯、种薯和加工原料薯的马铃薯产品远销国内20多个省市自治区,部分优质商品薯直销东南亚各国,获得了极其显著的经济效益。 2、种薯生产繁育体系建设初步形成,推广网络逐步完善 经过多年探索与实践,在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已初步形成了基础脱毒种(基础脱毒苗、微型薯、原原种)繁育、原种生产及一、二、三级脱毒种薯生产繁育模式,即以技术优良、装备先进的科研院所、大中型集团公司为技术依托,采用快速繁育等高新技术生产基础脱毒种;以自然条件优越、适宜繁种的山区旗县为基础,建立可监控原种繁育基地,生产优质脱毒种薯;以乡镇农技推广部门和种薯生产专业户为主体,生产一、二、三级脱毒种薯的繁育推广体系,并形成了较为有效的种薯辐射推广网络。 3、马铃薯加工业开始起步,产业化进程加快 近年来,随着国际、国内马铃薯市场的拉动和马铃薯生产的发展,我区马铃薯加工业逐步兴起且发展迅猛。目前,境内已建成大型马铃薯加工企业呼和浩特华欧淀粉有限公司、集宁富广食品公司、海拉尔麦福劳公司、包头海德公司、呼和浩特奈伦农科公司等46家大中型马铃薯加工企业(附表3.1),产品主要有精淀粉、全粉及薯条薯片等。2003年全区加工马铃薯(鲜薯)35万吨,占当年鲜薯总产量的4%,企业销售收入近5亿元。2004 年全区大中企业将加工鲜薯达80多万吨,占总产量的8.6%。 随着新品种的引进、推广,马铃薯淀粉含量由过去的12%提高到15-19%,个别品种淀粉含量高达20%,为淀粉加工提供了极好条件,加工薯增值率逐步提升,企业加工能力逐步扩大。如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现已选育成高产、早熟、高淀粉、油炸加工等四大系列20多个品种,其中高淀粉品种内薯七号淀粉含量达20.03%,蒙薯九号18.7%,高原七号18.3%,底西芮17%,为适应企业多样性需求、推动内蒙古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4、市场培育与农民经纪人队伍建设 在马铃薯产业发展过程中,各地注重对市场的培育,一手抓生产,一手抓订单销售,大力推进产贮加销一体化的产业化经营。同时,充分发挥内蒙古地区资源优势,大力培育推广优质专、特用马铃薯品种,适应市场多元化需要。围绕市场培育和销售,在政府的积极引导下,由社会投资,巩固和新建了一大批产地批发市场,进一步完善了贮藏设施,不断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在组织化程度上基本形成了贮藏加基地、产地批发市场加基地、营销组织加基地、公司加基地、经纪人(农民经营大户)加基地等不同模式的产业化雏形。各类营销协会、专业协会、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目前,全区有年交易额500万元以上的流通企业10个(附表3.2),各类协会、专业经营马铃薯的公司与个体民营组织已达200余个,营销队伍(包括农民经纪人)超过10万人。

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与思考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1引言 (1) 2关于内蒙古土豆滞销原因的几析 (1) 2.1游资炒作导致去年土豆价格偏高,农民跟风种豆 (1) 2.2产销不平衡 (2) 2.3农产品信息不对称 (2) 2.4内蒙古位于我国北部边疆,销往南方运费偏高 (2) 2.5中间商从中谋取利益,导致卖难买贵 (2) 3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带给我们的思考 (3) 3.1由政府对农民进行组织化管理,加强市场监测,做好信息引导,防止盲目跟 风 (3) 3.2加强农超对接和农批对接,扩大农产品销路 (4) 3.3加强农产品产业经济规模化 (4) 3.4由政府开展土豆储加工,做长做强产业链 (5) 3.5由政府管理销售中间环节,解决“卖难买贵”问题 (5) 4结论 (6) 5参考文献 (6)

摘要 目前,我国农民还处在一种弱势状态,没有充足的市场和生产信息来指导农业生产,在种植作物时只能以上一年的价格、行情来指导农业生产,这样就容易产生盲目跟风,大批量生产却没有更多的销路,造成产销不平衡,这也是这次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要解决农产品滞销这一问题,就要对农业生产进行改革,将小农经济整合成市场化的产业经济,在各项政府的组织下建立起良好,及时,准确的信息通道来指导农业生产;并与一定的批发商,超市建立长期的供销关系,确保销售渠道,以防产销不平衡;政府也应大力支持我国的农业发展,对地方农作物销往外地,给予农户或者进货商一定的运费补贴;支持农产品贸易市场,对农贸市场进行合理化管理与控制,降低租金的同时便可以降低农作物市场售价,刺激消费者对农作物的消费。 关键词:信息不对称,产销不平衡,农超对接,经济规模化

马铃薯的快速繁殖的研究

目录 一立题依据---------------------------------------2 二主要研究内容-----------------------------------2 三技术路线---------------------------------------5 四要达到的技术或经济指标-------------------------6 五经济效益分析-----------------------------------9 六研究进度--------------------------------------10 七风险分析--------------------------------------10 八项目组成员------------------------------------11

一立题依据 (1)马铃薯是高度杂合的,因此它们的种子后代不可能与原种完全相同。只有由无性繁殖产生的植株,在遗传上才能与其亲本植物完全相同,从而使品种的特性代代相传。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对外植体进行离体培养,使其短期内获得遗传性一致的大量再生植株的方法称为植物离体无性繁殖。马铃薯试管苗在光照条件下进行自养的程度大于异养。相反,在高浓度的糖类存在的情况下,以及在无光照的限制条件下,马铃薯向着诱导生成试管薯的过程。这样生长出来的试管薯称之为原种种薯。 (2)短枝发生型是指外植体携带的带叶茎段,在适宜的培养环境中萌发,形成完整植株,再将其剪成带叶茎段,继代再成苗的繁殖方法。该方法与田间枝条的扦插繁殖方法类似,故又称为微型扦插。能一次成苗,遗传性状稳定,培养过程简单,移栽成活率高。许多花卉、葡萄、马铃薯等试管苗的繁殖常用此方法。 (3)在黑暗环境的诱导下,马铃薯试管苗可以在试管薯诱导培养基中结出种薯,且悬于茎秆上。马铃薯试管薯是利用茎尖分生组织脱毒技术,在组织培养条件下高倍扩繁脱毒试苗,进而诱导试管苗所形成的块茎。试管薯具有无病原、体积小、贮藏运输方便、能工厂化周年生产,从而为马铃薯优良种质的保全提供了一条理想的途径。 二主要研究内容 1研究方法:作为植物营养繁殖的一个新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现正日益普及。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无菌条件下对外植体进

马铃薯研究进展

粮食专家把脉中国马铃薯产业生产利用诸多瓶颈有待突破、北京农业、2009/04 据专家介绍,马铃薯产量高、适应性强,用途十分广泛,是很好的加工原料,也是世界上最有发展前景的高产经济作物之一。发达国家对马铃薯的种植和加工利用都很重视,其产量和效益也很可观。近年来,中国马铃薯生产发展较快,栽培面积和总产量均有较大幅度提高,已跃居世界第1位,在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和发展民族工业等方面已发挥了一定作用。 优质马铃薯栽培技术、现代农业、2009/01 马铃薯为茄科茄属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及其附近沿海一带、秘鲁和智利的温带、亚热带地区1570年从南美洲引进西班牙,逐渐传播到亚洲、北美、欧洲、非洲南部和澳大利亚,现在分布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马铃薯引进我国仅有400多年的历史,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内蒙古、华北、云贵高原气候冷凉地区。种植面积位居世界第一位,2005年全国种植面积达到7851万亩,总产量3.25亿吨,总产值2739亿元。平均亩产1.06吨,产值87元,远低于荷兰亩产3吨的单位面积产量水平,有很大的增产潜力。 马铃薯主要收获物为地下膨大的块茎,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粗纤维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营养丰富,用途广泛,主要供食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此外,马铃薯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用于发展生物能源、工业淀粉和食品加工业。加工马铃薯产品,包括食品,可增值1~60多倍,是提高马铃薯种植效益的有效途径。 马铃薯是世界上主要作物之一,继小麦、玉米和水稻之后排在第4位.它粮菜兼用、生育期短、单位面积产量高,而且适应性强、营养丰富。又由于马铃薯组织、细胞培养再生植株较容易,其外源基因转化的研究进展也较快,生物技术在马铃薯育种中也已开始得到了实际应用。目前,用来进行马铃薯基因工程的有用外源基因有抗病毒、抗细菌、抗昆虫的抗性基因;用来改良马铃薯品质的淀粉合成基因以及蛋白质合成基因;还有给马铃薯品种以抗除草剂能力的抗除草剂基因和其它一些基因。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优点及系统设计应用常见问题

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优点及系统设计应用常见问题 摘要:在对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的节水、节费、节省人工、改良土壤等诸多优势进行简单归纳总结后,对膜下滴灌系统技术设计应用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期为其他项目方案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提供借鉴,确保工程高效优质的建设发展。 标签:马铃薯;微灌;膜下滴灌;节水 引言 赤峰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属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境内水资源比较紧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38.89亿m3,人均仅有850m3,远低于联合国确认的我国人均1000m3警戒线,同时赤峰地区地下水每年正以0.5m的速度递减。水资源的严重贫乏和引水量的不断减少,节水已成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重要措施,而节水的关键在于农业节水。马铃薯喜凉、耐旱、耐贫瘠,作为赤峰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农作物,随着栽培技术的规范普及和规模化、产业化推广,其种植面积得到较大提高,但其产量依然受到种薯品质和灌溉情况等因素的影响。近几年,马铃薯膜下滴灌技术在赤峰等半干旱地区得到广泛推广,其节水、节肥、节省人工、改良土壤等诸多优势,成为推动马铃薯产业高产稳产、增效增收的重要技术措施。 1 马铃薯膜下滴灌的优点 (1)滴灌是一种可控的节水灌溉方式,可以根据马铃薯的生长周期,适时适量的进行供水灌溉。灌溉水通过滴灌系统渗透到马铃薯根系周围的土层中,直接保证马铃薯生长周期各阶段的生长用水需求。由于采用覆膜技术,可以大大降低马铃薯棵间的水蒸发,同时滴灌采用管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损。马铃薯全生育周期内,每年需膜下滴灌9次左右,平均灌溉用水约115m3/亩;而采用常规灌溉(管灌),每年需灌溉5次左右,平均灌溉用水约300m3/亩[1]。相比之下,膜下滴灌其节水率达48.2%,节水效果非常好。 (2)马铃薯生长过程中所需的肥料,溶解到灌溉水中经滴灌水流直接到达作物根系,有效提高肥料的综合利用效率,加上滴灌系统是一个按需供给的可控系统,可以适时、适量、可靠的确保向马铃薯供给生长所需的肥料。据一些统计数据资料表明:膜下滴灌技术同常规灌溉(管灌)技术相比,其在其他条件相同马铃薯达到相同产量的条件下,通常可以节肥达30%左右,节肥效果好。 (3)膜下滴灌可以根据马铃薯生长各阶段所需的水分要求,适时、适量、可靠提供的水分和肥料,有效改良作为周围的土壤条件,调节棵间的温度、湿度等生长环境;同时,利用地膜覆盖可以在作物周围形成一个微气候环境,克服昼夜巨大温差变化对作物生长的抑制,其增效、增产效果十分明显[2]。尤其是采用机械化滴灌技术进行马铃薯种植管理,其相比常规灌溉(漫灌)技术,平均亩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分析报告

2016年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分析报告 一、生产情况 (一)种植面积 “九五”到“十一五”是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时期。“八五”期间年平均种植面积只有408万亩,“九五”期间跃升到万亩,“十五”和“十一五”分别增加到万亩和万亩,其中“十一五”的2008年和2010年均突破了1000万亩,分别达到万亩和万亩。“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马铃薯种植面积万亩,创历史之最;随后的4年间,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科技含量低,产业与市场衔接滞后等问题的显现,马铃薯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导致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年平均下降幅度达到%,2015年降低到万亩,降回到“九五”期间的水平,年平均种植面积回落到万亩;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支撑的加强,以及农民种植经营理念的转变,2016年种植面积回升到万亩,比上年增幅%。 (二)产量形势 内蒙古马铃薯平均亩产波动上升,年均总产量刚性提高。“九五”期间内蒙古马铃薯平均亩产鲜薯842公斤,年均总产鲜薯万吨;“十五”平均亩产鲜薯953.2公斤,年均总产鲜薯万吨;“十一五”平均亩产鲜薯865公斤,年均总产鲜薯万吨;“十二五”平均亩产鲜薯969.3公斤,年均总产鲜薯万吨。2016年内蒙古东部马铃薯主产区遭受旱灾减产,但中部主产区降雨较好,产

量增幅较大,总体属偏丰年景。全区平均亩产1019.8公斤,较2015年增产64.6公斤,增幅%;总产鲜薯达到万吨,较2015年增加万吨,增幅%。 (三)技术应用情况 1.节水栽培稳定推进 2016年内蒙古节水栽培(滴灌和喷灌)面积320万亩左右,约占水地种植面积的90%,平均亩产2500公斤,比上年度降低100公斤以上;其中:马铃薯滴灌栽培技术推广面积近180万亩,平均亩产2200公斤,比上年度降低200公斤左右。主产区乌兰察布市马铃薯喷灌40万亩,膜下滴灌68万亩,两项合计占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占全区节水栽培种植的%。 2.品种结构市场化加速 2016年,全区马铃薯主栽品种克新1号种植面积约490万亩左右,占总面积的60%,而市场优势明显,销售较好、价格较高的夏波蒂、荷兰系列、兴佳2号、冀张薯12号、冀张薯8号、青薯9号、后旗红、龙金、早大白等品种的种植面积占到40%,约328万亩,比2015年增加约78万亩,商品薯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特别是乌兰察布市克新1号的种植面积下降到270万亩,占总种植面积的%,较2015年降低5个百分点,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20万亩,占到总种植面积的%,较2015年提升5个百分点,其中夏波蒂35万亩、费乌瑞它25万亩、冀张薯系列22万亩、后旗红11万亩、兴佳2号3万亩、中薯系列1万亩,其他品种约23万亩。 3.脱毒种薯普及率稳步提升 内蒙古微型薯生产能力达到25亿粒左右。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实际生产微型薯在8亿粒以上,原种产量在25万吨以上,脱毒种薯总的生产量170

马铃薯全粉的研究综述

郑州科技学院 本科生年度论文 题目:马铃薯全粉的研究综述 院(系)农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班级食品科学与工程xxxx级x班 学生姓名 x x x 指导教师(职称) x x x 提交时间二零一三年十一月

马铃薯全粉的研究综述 摘要:马铃薯全粉具有高营养、方便食用、易于储存等优点。本文综述了马铃薯颗粒全粉和雪花全粉的生产工艺及生产过程中关键技术的研究进展,以及马铃薯全粉的品质指标要求和马铃薯全粉的应用。 关键词:马铃薯全粉;生产;品质;应用 马铃薯是一种低脂肪、低糖分,富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以及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有“地下苹果”之称。马铃薯不但营养价值高,而且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马铃薯有和胃、健脾、益气的疗效,可以预防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体虚便秘的功效[1]。因为马铃薯的优越特性,无论是发达国家或是发展中国家对马铃薯的生产、加工、研究都很重视。近年来,马铃薯全粉加工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发展很快。 鲜马铃薯由于水分含量高不易储存,易发芽而影响其营养价值。马铃薯全粉能最大程度保留马铃薯的各种营养成分,全粉虽经干燥脱水,但以适当比例复水,既可重新获得新鲜的马铃薯泥,仍保持了马铃薯天然的风味及固有的营养价值。马铃薯淀粉制品仅保留了淀粉,不再具有马铃薯的风味和其他的营养价值。因此马铃薯全粉是保存马铃薯营养的最好方法。 1 马铃薯全粉概述 1.1 马铃薯全粉的发展历程 1940年以前,脱水马铃薯产品只有马铃薯切片和马铃薯粉这两种,这种生产工艺对细胞壁的破坏极大,不能迅速复水,不能还原成类似鲜薯风味的马铃薯泥的问题。20世纪30年代后期,人们找到了避免细胞壁破裂的马铃薯全粉的加工工艺,一个名叫Chivers Company的企业,生产出了名为“pom”的产品,生产该产品的技术可以说是马铃薯颗粒粉加工工艺的前身。很快,在二战末期,美国取得了技术的突破,生产马铃薯颗粒粉的工艺日见成熟。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技术上的进一步发展使得人们只用滚筒干燥机就可以生产出满意的即食薯泥原料,生产出的产品被称为马铃薯雪花粉[2]。

滴灌马铃薯种植技术

三、滴灌马铃薯种植技术 (一)选地 1、要选择土层深厚(40公分以上),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有机质含量较丰富,地势较平坦,水源方便充足,无内涝的地块。 2、选择PH5.5~8.0的中性和微碱性的壤土或沙壤土。 3、马铃薯要尽量避免重茬,尽量避免与茄科作物(西红柿、茄子等)和根茎类作物(甜菜等)连作。豆科作物、禾本科作物是马铃薯的良好前茬。 (二)整地 选定的地块要进行深翻(以夏秋翻为最好),深度要达到30-35厘米左右。翻后施肥耙平(顺翻横耙或对角把),做到地平、土细、上实下虚,疏松保墒,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 (三)选种 1、根据种植目的,依据市场的需求、价格,选择种植不同的马铃薯品种。目前北方种植的主要马铃薯品种有大西洋、费乌瑞它、克新一号、夏波蒂、底西瑞。 2、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和生产条件,以及当地的种植习惯与种植方式,选择种植早熟、中熟或中晚熟品种。 3、选择真正脱毒的、符合质量标准的原种或一级种薯作种薯。(四)切种 播前10天左右种薯出窖。播前2-3天切种。切块40-50克,机播以近正方形为好。切刀用75%的酒精或0.4%的高锰酸钾液认真消

毒。切后及时拌种。方法是:10000公斤薯块用3公斤78%科博加5公斤70%甲基托布津(或5公斤50%多菌灵)加100公斤滑石粉均匀拌种。为预防早期低温冷害,促进根系发育,可用30毫升海绿素拌150公斤种薯。装网袋后小垜防雨通风。切种薯严把消毒关,防止细菌感染。 (五)播种 1、播种时间:土壤10公分深处温度6-8度(固阳地区4月28--5月10日)为最佳播期。 2、播种深度:种子播在地平面下8-10公分处为宜,覆土13-15公分为宜。土壤湿度大和膜下滴灌可适当浅播。 3、播种密度:根据品种和用途决定,商品薯每亩3200-3500珠左右,种薯5000珠左右。 4、播种方法:90公分大垄单行密植或90公分大垄双行小行距40公分地膜种植。 (六)施肥 1、施肥原则 按照农家肥和化肥相结合,底肥和追肥相结合,大、中量元素肥和微量元素肥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平衡施肥、全营养施肥。 2、施肥的根据 (1)实践及试验数据提供,生产一吨马铃薯需纯氮5公斤、纯磷2公斤、纯钾8公斤、纯镁2公斤、纯钙0.5公斤、纯硫0.5公斤、纯硼10克、纯锌50克、纯锰50克、纯铁10克、纯铜2克。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分析报告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分析 报告 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

2016年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分析报告 一、生产情况 (一)种植面积 “九五”到“十一五”是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快速发展时期。“八五”期间年平均种植面积只有408万亩,“九五”期间跃升到783.9万亩,“十五”和“十一五”分别增加到823.5万亩和968.1万亩,其中“十一五”的2008年和2010年均突破了1000万亩,分别达到1019.3万亩和1021.7万亩。“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马铃薯种植面积1069.1万亩,创历史之最;随后的4年间,由于国内经济形势的影响,以及产业内部结构不合理、发展不平衡、科技含量低,产业与市场衔接滞后等问题的显现,马铃薯市场出现大幅波动,导致种植面积逐年下降,年平均下降幅度达到7.9%,2015年降低到769.5万亩,降回到“九五”期间的水平,年平均种植面积回落到917.5万亩;随着国家扶持政策的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科技支撑的加强,以及农民种植经营理念的转变,2016年种植面积回升到818.6万亩,比上年增幅6.5%。 (二)产量形势 内蒙古马铃薯平均亩产波动上升,年均总产量刚性提高。“九五”期间内蒙古马铃薯平均亩产鲜薯842公斤,年均总产鲜薯660.2万吨;“十五”平均亩产鲜薯953.2公斤,年均总产鲜薯788.4万吨;“十一五”平均亩产鲜薯865公斤,年均总产鲜薯837.5万吨;“十二五”平均亩产鲜薯969.3公斤,年均总产鲜薯889.4万吨。2016年内蒙古东部马铃薯主产区遭受旱灾减产,但中部主产区降雨较好,产量增幅较大,总体属偏丰年景。全区平均亩产1019.8公斤,较2015年增产64.6公斤,增幅6.8%;总产鲜薯达到834.8万吨,较2015年增加99.8万吨,增幅13.6%。 (三)技术应用情况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现状与发展对策 [摘要]马铃薯种植业在乌兰察布市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其经济发展支柱之一。在马铃薯种植的发展过程中,既取得了成就,也呈现出了一系列问题。本文着重分析了乌兰察布市马铃薯种植现状之后,发现了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种植效率低,收益小,积极性低;马铃薯种植科学技术推广力度低;基础设施配套不力,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市场不稳定,政府引导能力不强;种薯储窖建设标准不高等问题。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发展马铃薯种植业,要加强政府扶持力度,积极实施惠农政策;加强设施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建立健全政府引导机制,稳定市场;提高马铃薯储藏能力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马铃薯种植,产业化,政府扶持 Potato planting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of wulanchabu city ABSTRACT:Potato planting in wulanchabu city occupies an important place i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one of the pillars. In the process of the development of potato planting, has had success, also presented a series of problems. This paper introduced in simple wulanchabu city after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potato planting, and analyzes the main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found, such as production material prices, low efficiency of planting, the return of small, enthusiasm low; Potato planting technology promotion slow; Lack of infrastructure and public facilities, cause unnecessary waste; The market is not stable, the government guidance ability is not strong; Kind of potato cellar construction standard is not high reservoir. And puts forward several Suggestions: such as policy support,

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

马铃薯产业发展研究 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能有效的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发展本地马铃薯加工业,可带动区域经济快速增长,种植一季马铃薯,亩收入可增加300元以上,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 一、大姚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 大姚马铃薯种植产业,一是种植规模不大,产业小、弱、散。全县12个乡镇现有种植面积仅两万亩,主要以一家一户零星种植为主;二是种植水平低,管理粗放。大姚马铃薯的主产区集中在山区和半山区乡镇,交通不便,农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加之多年来马铃薯生产技术推广投入经费较少,所以出现品种老化、种植粗放、密度偏低和病虫害防治不力等不良现象;三是产业发展能力弱,产业链不长。目前大姚县还没有一户马铃薯加工企业,多数马铃薯运往外县销售、加工,导致产业化程度较低。 尽管如此,大姚马铃薯产业发展还是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增收潜力。一是市场前景广阔。马铃薯是一种重要的粮菜兼用食品,也是食品工业的原料,市场需求量大,产业前景普遍看好;二是适宜种植范围广,增产潜力高。马铃薯具有耐旱、耐寒、耐瘠薄、适应性广等特点,全县大部分地区土壤及气候条件都可满足其生产条件;同时,增产潜力也高。2006年,县农业局在石羊镇清河试种冬早马铃薯,亩产高达2 700公斤。三是推进速度快,促农增收效果明显。从

喜德县和冕宁县马铃薯产业发展情况来看,用二至三年的时间,其可快速发展为促农增收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制约大姚县马铃薯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 (一)总体种植规模偏小且种植分散,不利于形成马铃薯产业的规模化经营 一方面,由于这些年来投入减少,其他相关农业产业发展占用了有限的耕地、资金等资源,所以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受到影响。另一方面,许多耕地未被开发利用。整个大姚县2009年底耕地总资源45.5万亩,而常用耕地面积为31.5万亩,尚有14万亩耕地未被开发利用,致使总体规模偏小。另外,由于大姚地处山区,大部分马铃薯种植在山坡上,造成种植空间上的分散;同时中国一家一户的种植方式造成种植在家庭上的分散。 (二)缺少种薯的繁育体系 大姚县对脱毒种薯的引进和推广投入力度不足,多年没有引进良种,农民使用良种困难。现在大姚县的马铃薯主要以合作88为主,占马铃薯生产面积的90%。由于品种单一,多代种植,现在种质严重退化,病虫害严重,单产逐年下降,引入优良种薯势在必行。但从外部购买优质种薯,成本高昂,每亩预计投入要达375元,农民难以接受,所以若要做大做强大姚县马铃薯产业,种薯繁育体系必须健全。 (三)脱毒种薯的标准体系不健全

马铃薯抑芽技术研究进展

马铃薯抑芽技术研究进展 赵 双,傅茂润*,刘秀河 (齐鲁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353) 摘 要:马铃薯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作物,块茎休眠期结束后的发芽给马铃薯产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食用安全隐患,马铃薯发芽的调控技术研究一直备受关注。本文对目前常用的马铃薯抑芽技术进行简要的概述,包括低温贮藏、辐射、化学抑芽剂的使用等,对各技术的优劣和使用方法进行分析,另外,还对一些前沿抑芽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期为马铃薯抑芽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关键词:马铃薯;抑芽技术;外源乙烯;二甲基萘(DMN);香芹酮 Advances in Research on Sprouting Inhibition of Potatoes ZHAO Shuang ,FU Mao-run *,LIU Xiu-he (College of Food Science and Bioengineering, Qil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nan 250353, China) Abstract :Potato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rops worldwide. Sprouting after the termination of dormancy brings huge economic losses and food safety problems. Therefore, rising attention has been paid in sprouting inhibition technology in recent years. Some of the techniques currently applied in sprouting inhibition, such as cool storage, chemical sprout inhibitor and radiation, are summarized and compared briefly in this paper. In addition, development of some new sprouting inhibition technologies is discussed in hope of 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further research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potato sprouting inhibi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potato;sprouting inhibition technology;exogenous ethylene;dimethylnaphthalene (DMN);carvone 中图分类号:TS255.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6630(2013)17-0338-06 doi:10.7506/spkx1002-6630-201317071 收稿日期:2012-06-28 基金项目:国家青年科学基金项目(31201428) 作者简介:赵双(1988—),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果蔬采后生理学。E-mail:zs8885@https://www.doczj.com/doc/671495071.html, *通信作者:傅茂润(1981—),男,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果蔬采后生理学。E-mail:skyfmr@https://www.doczj.com/doc/671495071.html,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是世界上重要的粮、菜兼用高产作物,素有“地下苹果”和“第二面包”之美称,具有适应性强、产量高、用途广泛等特点,在我国种植业中的地位仅次于粮食产业,是我国具有竞争优势的重要产业[1]。收获之后的马铃薯块茎在经过2~3个月的休眠期之后就会发芽,发芽导致的品质劣变、质量损失是马铃薯贮藏期间存在的最大问题,引起的损耗占总产量的20%~25%[2],另外,马铃薯发芽之后就会产生龙葵素等毒性物质,给消费者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3-4],因此对货架期马铃薯块茎的发芽进行人为调控,是当今马铃薯研究领域和加工产业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马铃薯研究中的热点。目前为止,抑制马铃薯发芽的技术主要有低温贮藏、辐射技术、化学抑芽剂等,以及一些前沿的技术研究,本文对这些技术及研究进展进行简要的概述和分析比较,以期为马铃薯抑芽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及其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1 控制马铃薯发芽的常用技术1.1 低温贮藏 低温可以减弱生物体的新陈代谢、降低很多生化反 应速率,马铃薯的低温贮藏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将薯块分类贮藏在不同条件下:种薯大部分时间段在3~5℃条件下贮存,接近播种时间时提高温度;加工原料薯长期贮存于7~8℃条件下,加工时进行适当的回暖处理;而鲜食马铃薯则长期贮存在2~5℃条件下[5]。这种方法不会影响它的营养价值,本身不产生任何对人体有害的副产物,并且操作简单,管理方便,适合马铃薯大面积种植者及销售商应用。但是,因低温贮藏引起的低温糖化问题也不容忽视。据报道低温贮藏期间,块茎无氧呼吸代谢加强[6-7],淀粉通过葡萄糖磷酸化转化为己糖磷酸化物或者通过葡萄糖或麦芽糖转化酶变为游离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这些代谢物通过蔗糖磷酸合成酶转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