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互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互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互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互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

1.1 水泥

1.1.1在一般情况下,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硅酸盐水泥(P.Ⅰ型、P.Ⅱ型)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型),不得使用P.SA、P.SB、P.P、P.F、P.C等种类的水泥。选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且其比表面积应小于380m2/kg。

1.l.2配制C80及其以上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5

2.5MPa的水泥。

1.1.3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1996),对混凝土所处环境水中SO42-浓度高于20250mg/L或环境土中SO42-浓度高于30000mg/L的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形式或直接使用)中硫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2006)的方式解决,其他情况下建议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方法解决。具体配合比需满足本文

2.4条的规定。

1.1.4 根据《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对于水化热或绝热温升要求很低的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可以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1.1.5 由于骨料资源条件所限,不得已使用高碱活性骨料(即《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碱-骨料反应实验中,当52周的测试龄期内,膨胀率超过0.04%时,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碱活性试验快速法中,当14天膨胀率大于0.20%,引起AAR)时,可选用低碱水泥。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1.2 骨料

1.2.1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细骨料应选择质地坚硬、级配良好的中、粗河砂或人工砂。其性能指标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的规定。

1.2.2粗骨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3)的规定。

1.2.3 配制C60以下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选用卵石。

1.2.4配制C60以上强度等级高性能混凝土的粗骨料可选用碎卵石或碎石。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宜采用5-10mm和10-20mm两级配合。

1.2.5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结构混凝土,其所使用的粗细骨料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进行碱活性检验时,首先应采用岩相法检验碱活性骨料的品质、类型和数量。当检验出骨料中含有活性二氧化硅时,应采用混凝土棱柱体试验方法,也可用快速砂浆棒法进行碱活性检验;当采用岩相法检验出骨料中含有活性碳酸盐时,应采用岩石柱法进行碱活性检验。

1.3 辅助胶凝材料

1.3.1高性能混凝土中的辅助胶凝材料是指超细矿物质掺合料,如硅灰、磨细矿渣粉、Ⅰ级和Ⅱ级粉煤灰、磨细锂渣粉(乌市独有)以及上述两种或多种复合而成的微细粉等。

1.3.2 辅助胶凝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能够起到微集料填充、二次水化以及改善混凝土水泥石-骨界面过渡区的作用,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匀质性、耐久性、强度、适用性等性能。是不可缺少的功能性材料。

1.3.3辅助胶凝材料的品质是高性能混凝土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超细矿物掺合料的重要前提条件。因此,高性能混凝土中所选

用的辅助胶凝材料应符合下列标准质量要求:

1、选用粉煤灰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标准的Ⅰ级、Ⅱ级粉煤灰技术要求或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标准中Ⅰ级、Ⅱ级磨细粉煤灰技术要求;粉煤灰的细度根据乌鲁木齐材料的特点,选取比表面积≥450m2/kg。

2、选用的矿渣粉应符合《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标准中S105和S95技术要求或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376-2002)标准中Ⅰ级和Ⅱ级磨细矿渣的技术要求;矿渣粉的细度根据乌鲁木齐材料的特点,选取比表面积≥450m2/kg。

3、选用的硅灰应符合《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标准中硅灰的技术要求。

4、选用的锂渣粉应参照《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2002)标准中Ⅱ级磨细矿渣的技术要求;锂渣粉的细度根据乌鲁木齐材料的特点,选取比表面积≥450m2/kg。

1.3.4 由上述矿渣粉、粉煤灰、硅灰、沸石粉、锂渣粉等掺合料按适当组合比例,经加工而成的复合型辅助胶凝材料,优势互补,改善混凝土性能效果更佳。但此类产品仍须通过专家论证和产品备案,形成企标后方可应用于高性能混凝土中。

1.3.5辅助胶凝材料在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适宜掺量也是科学合理地利用超细矿物质掺合料、改善与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等性能的必要条件。因此,辅助胶凝材料的适当掺量应依据实际工程项目要求,在进行全面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研究的基础上确定。1.3.6工程中选用的辅助胶凝材料的放射性应满足《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10)的要求,内、外照射指数均必须≤1.0。

1.4 外加剂

1.4.1高性能混凝土必须掺加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并应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技术要求,这是实现采用低水胶比,减少用水量、降低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又能较多掺加辅助胶凝材料而改善和提高混凝土密实度的有效配制技术措施。

1.4.2所选用的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的品种与掺量,应该用工程所选用的水泥和辅助胶凝材料,通过减水剂与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相容性实验确定。水胶比≤0.30或强度≥C60高强混凝土宜选用高性能减水剂。当使用高性能减水剂时,应采用混凝土拌合物的方法来选择确定减水剂的品种与掺量。

1.4.3根据需要高性能混凝土也可选用缓凝剂、引气剂、膨胀剂等化学外加剂。一般应通过混凝土拌合物或相应试件进行试验选择确定。

1.4.4 高性能混凝土中所选用的化学外加剂必须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标准要求。应用时应遵循《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规定。

1.5 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

1.5.1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合和养护用水,必须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拌合用水标准》(JGJ63-2006)的规定。

二、配合比设计

2. 1 一般规定

2.1.1高性能混凝土和传统的混凝土一样,都是属于典型实验学科。其配合比应根据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设计使用年限和工程要求,进行设计和试验研究,以确保其符合工程施工要求的工作性、结构混凝土设计使用年限的强度和耐久性要求,从而择优选择确定推荐配合比。

2.1.2耐久性设计应考虑混凝土结构所处外部环境中劣化因素

的作用,并使结构在设计使用年限内不超过允许劣化状态。

2.2 高性能混凝土强度设计

2.2.1当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低于C60时,其试配强度应

按下式确定:

f cu,o≥f cu,k+l. 645σ

(2.2.1)

式中f cu,o——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f cu,k ——混凝土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当无统计数据时,混凝土

强度

小于C20时取4,混凝土强度在C25-C45之间

时取5,混凝土强度在C50-C55之间时取6。

2.2.2 当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C60时,其试验强度按下

式确定:

f cu,o≥ 1.15f cu,k

(2.2.2)

式中f cu,o——混凝土试配强度(MPa);

f cu,k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 (MPa);

2.2.3高性能混凝土的单方用水量不宜大于150kg/m3;胶凝材

料总量不宜大于550kg/m3,其中辅助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大于胶凝

材料总量的70%;水胶比不宜超过0.40;砂率(中砂、粗砂时)

宜采用38%~55%;高效或高性能减水剂的适宜掺量应根据其与

胶凝材料的适应性和坍落度要求确定。

2.3 抗冻耐久性设计

2.3.1新疆地处西北属严寒气候,根据国内专家对近50年的温

度气象条件统计分析,西北地区年平均冻融循环118次,冻融循

环易导致混凝土破坏。因此,冻融循环是本地区室外混凝土结构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应用而暴露在大气自然环境下的结构混凝土进行抗冻耐久性设计是必不可少的。

按照《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中严寒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新疆地区应用的高性能混凝土应依据混凝土结构设计使用年限,水饱和程度及环境水含盐和腐蚀介质不同,在经受300次快速冻融后,其抗冻耐久性指数不低于表2-1的规定值。

表2-1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指数DF (%)

注:1、全年中最冷月平均气温在-8℃以下的地域为严寒地区;

1、 高度饱水指冰冻前长期或频繁接触水或湿润土体,混凝土内高度水饱和;中度饱水

指冰冻前偶受水或受潮,混凝土内饱水程度不高。

2、 盐或化学腐蚀下冻融指混凝土受水或受潮后所含水中有盐或化学腐蚀物质时的冻融

条件。

2.3.2 混凝土抗冻耐久性指数DF 计算公式如下: DF=300PN 式(2-1)

式中 DF—混凝土的抗冻耐久性指数;

N—混凝土试件冻融试验进行至相对弹性模量等于60%时的

冻融循环次数;

P—取0.6。(见后文黑体部分)

式(2-1)中P值,即混凝土试件N次冻融循环的相对动弹模量的计算公式如下:

P=f N2/f02×100% 式

(2-2)

式中:f N—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自振频率,Hz;

f0—冻融循环前试件自振频率,Hz;

在混凝土进行快速冻融试验时,如果出现下列两种情况,应分别计算DF值:

(1)当经300次冻融循环试验,P>60%时,将此时的P实测值和N=300次带入式式(2-1)中计算DF值。

(2)当冻融循环试验不到300次,P≤60%或质量损失达到5%时,将P=60%和P达到60%的实测冻融循环次数N代入式(2-1)中计算DF值。

2.3.3 水胶比大小是影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的决定性因素,新疆地区不同抗冻耐久性指数混凝土水胶比最大值可参照表2-2选择。

当抗冻混凝土的水胶比≥0.30时,应掺加优质引气剂,引气剂混凝土的含气量和平均气泡间隔系数应符合表2-3的规定。含气量从运至施工现场的新拌混凝土中取样用含气量测定仪测量,允许绝对误差为±1%。测定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气泡间隔系数为从硬化混凝土中取芯样测得的数值,可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L352-2006)中直线导线法测定。

当抗冻混凝土选择的水胶比<0.30,且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时,可不掺加引气剂。

2.4 抗硫酸盐腐蚀耐久性设计

2.4.1 新疆是典型的干旱区,自然环境中的土体和地下水富含硫酸盐。硫酸盐对硅酸盐水泥熟料中硅酸三钙(C3S)和铝酸三钙(C3A)两种矿物成分水化产物Ca(OH)2、CAH会产生侵蚀;而我国水泥主要生产和混凝土中普通使用的又都是以硅酸盐水泥熟料为主的通用硅酸盐水泥。因此,新疆地区土体和地下水中的硫酸盐对混凝土的侵蚀破坏是另一大危害。尤其是地下工程、高层建筑基础工程的混凝土结构。为了保证工程质量安全,此类混

凝土工程应满足抗硫酸盐侵蚀耐久性的要求。

首先,根据地质选择土体、环境水或地下水中含硫酸根离子浓度(SO42-),按表2-4划分标准,正确判定作用因素-硫酸盐对混凝土侵蚀的环境作用等级,即抗硫酸盐侵蚀耐久性的目标。表2-4 干旱区硫酸盐环境作用等级

2.4.2 水胶比和辅助胶凝材料的掺量是决定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大小的主要因素。进行配合比设计时依据硫酸盐对混凝土侵蚀环境作用等级就,即设防目标,可参照表2-5。

表2-5 不同抗硫酸盐侵蚀性高性能混凝土允许最大水胶比和

最小辅助胶凝材料掺量参照表

注:该表中辅助胶凝材料掺量适用于普通硅酸盐水泥,且为外掺掺量,不包括普通硅酸盐水泥中的混合材。

2.4.3抗硫酸盐水泥的抗侵蚀性高于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硅酸盐

水泥,但其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大小有局限性,因为这类水泥仍属硅酸类水泥。其实际抗硫酸盐侵蚀能力应按照GB/T 749规范进行硫酸盐侵蚀试验测试。

2.4.4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掺加适量的引气剂,既能大大提高混凝土抗渗和抗冻耐久性,又能提高抗侵蚀性。

2.4.5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抗硫酸盐侵蚀性验证采用《水泥抗硫酸盐侵蚀试验方法》(GB/T749-2008)中“浸泡抗侵蚀性能试验方法(K法)”,试件采用胶砂试件;

2.5 抑制碱骨料反应耐久性设计

2.5.1混凝土发生碱骨料反应的必要条件是存在碱活性骨料、混凝土中碱含量超出安全范围、有水分,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根据新疆大量工程,对骨料的快速法检测,天然砂石料普遍或多或少含有潜在的碱-硅酸反应的活性骨料;另外,新疆各地生产的水泥大多属高碱水泥(R2O>0.6%);因此,在混凝土工程中,只是接触环境水或潮湿的混凝土,应进行抑制碱-骨料反应耐久性设计。

2.5.2当高性能混凝土所采用骨料中存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碱含量不应大于

3.0kg/m3。混凝土碱含量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混凝土碱含量应为配合比中水泥、辅助胶凝材料、外加剂的碱含量之和;

(2)水泥和外加剂中碱含量可用实测值计算;辅助胶凝材料为粉煤灰时,碱含量可用1/6实测值计算,硅灰或矿渣粉碱含量可用1/2实测值计算;复合辅助胶凝材料碱含量按上述分别计算的值再乘以各自配合比例后求其和。

(3)骨料碱含量可不计入混凝土碱含量。

以上混凝土碱含量计算方法可参考《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中附录D。

2.5.3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加大量辅助胶凝材料是预防碱-硅酸碱骨料反应的有效措施。当混凝土采用水胶比≤0.40时,高性能混凝土辅助胶凝材料的适宜掺量为:粉煤灰≥40%;矿渣粉≥

50%;复合胶凝材料≥50%;硅灰≤10%

2.5.4抑制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试验方法应优先采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的“混凝土棱柱体法”,这种试验方法与工程实际最为接近,且易科学评价其效果,唯一不足是试验周期长;如因工期限制时,可参照采用《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2011)中附录A“抑制骨料碱-硅酸反应活性有效试验方法”。

2.6 降低水化热与较大体积混凝土温升的配合比设计

2.6.1 体积较大的混凝土桥墩、柱、梁、墙体和基础混凝土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升、以及冷却过程继而连续引发的温度应力往往导致结构开裂,对混凝土结构耐久性造成严重危害。这类混凝土防范开裂的主要技术措施是降低胶凝材料的水化热。2.6.2 尽可能利用高性能混凝土在低水胶比下(水胶比小于

0.40),允许掺加大掺量辅助胶凝材料的配制技术。减少水化热、降低混凝土温升。此处的辅助胶凝材料指粉煤灰、矿渣粉、锂渣或以上几种材料复合后的粉细材料。

有试验研究证明:使用42.5R普通水泥时,单掺粉煤灰≥30%或矿渣粉≥40%,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的水化热可达中低热水泥标准;复合型辅助胶凝材料掺量≥40%,胶凝材料水化热可达低热矿渣水泥标准。(周美茹磨细矿粉在商品混凝土中的应用〔J〕混凝

土,2005,(3))

2.6.3施工期间允许,混凝土强度技术性能设计龄期采用60d 或90d,在配合比设计时,可尽可能减少胶凝材料总量或加大辅助胶凝材料掺量。

2.6.4 混凝土周围环境温度较高时,宜掺加适宜的缓凝剂,以延缓或降低混凝土胶凝材料水化热的释放峰值。

2.6.5 施工时,宜采用大体积混凝土相应的温度措施,如降低控制混凝土浇筑入仓温度、保温保湿、埋设冷却循环水管,减小混凝土与基底磨阻力等。

三、质量控制

3.1 原材料管理

3.1.1原材料应按第1章的质量要求采用。宜在相对固定的、具有一定规模的供应网点采购。进场材料应经材料管理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取样检验合格,并办理交验手续后方可使用。

3.1.2各种原材料应在固定的堆放地点存放、并有明确的标志,标明材料名称、品种、生产厂家和生产(或进场)日期,避免误用。粗、细骨料应堆放在具有排水功能的硬质地面上,存放时间不宜超过半年。

3.1.3使用砂、粗骨料时,应准确测定因天气变化引起砂、粗骨料含水量的变化。对袋装粉状材料(水泥、微细粉和粉状高效减水剂)应注意防潮;对液体外加剂应注意防止沉淀和分层。

3.2 高性能混凝土拌制

3.2.1 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拌制。

3.2.2 原材料计量应准确,应严格按设计配合比称量,其允许偏差应符合下列规定(按重量计):

1 胶凝材料(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等)±l%;

2 化学外加剂(高效或高性能减水剂或其他化学外加剂±1%);

3 粗、细骨料±2%;

4 拌合用水±1%。

3.2.3应严格测定粗、细骨料的含水率,宜每班抽测2次。使用露天堆放骨料时,应随时根据其含水量变化调整施工配合比。

3.2.4化学外加剂可采用粉剂和液体外加剂。当采用液体外加剂时,应从混凝土用水量中扣除溶液中的水量;当采用粉剂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

3.2.5拌制第一盘混凝土时,可增加水泥、辅助胶凝材料和细骨料用量10%,但保持水胶比不变。

3.2.6原材料的投料顺序宜为:粗骨料、细骨科、水泥、辅助胶凝材料投入(搅拌约0.5min)→加入拌合水(搅拌约1min)→加入减水剂(搅拌约0.5min)→出料。当采用其他投料顺序

时,应经试验确定其搅拌时间,保证搅拌均匀。

搅拌的最短时间应符合设备说明书的规定。从全部材料投完算起的搅拌时间不得少于1min。搅拌C50以上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或采用引气剂、膨胀剂、防水剂和其他外加剂时,应相应延长搅拌时间。

3.2.7 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在搅拌地点每一工作班搅拌抽检不应少于一次,抽检拌合物稠度、搅拌时间及原材料计量偏差。《预拌混凝土搅拌称量误差分析记录》的内容应有日期、工程名称和部位、施工单位、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编号、原材料名称、品种、规格、每盘混凝土用原材料称量的目标值、实际值、搅拌时间、出厂坍落度实测值等。

3.2.8搅拌操作人员应随时观察减半设备的工作状况和坍落度的变化情况,发现异常及时向主管负责人反映,严禁随意更改配合比。

3.3工作性和水胶比检验

3.3.1搅拌成的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应立即检验其工作性,包括测定坍落度、扩展度、坍落度损失;观察有无分层、离析、泌水,评定均质性;有抗冻性要求的混凝土还应测定拌合物含气量。

3.3.2 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出厂前,除检查上述工作性外还应检测水胶比的准确性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出厂。

3.3.3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运送到现场后,应在工程项目有关三方见证取样的条件下,测定其工作性和水胶比,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3.4 高性能混凝土运输

3.4.1高性能混凝土从搅拌结束到施工现场使用不应超过

120min。在运输过程中严禁添加计量外用水。当高性能混凝土运输到施工现场时,应抽检坍落度和水胶比,每100m3混凝土应随机抽检1-2次,检测结果应作为施工现场混凝土拌合物质量评定的依据。

3.4.2高性能混凝土应使用搅拌运输车运送,运输车装料前应

将筒内的积水排净。

3.4.3混凝土的运送时间应满足合同规定,合同未作规定时,不应超过120min。(当最高气温低于25℃时,运送时间可延长30min)。当需延长运送时间时,应采取经过试验验证的技术措施。

3.4.4当确有必要调整混凝土的坍落度时,严禁向运输车内添加计量外用水,而必须在专职技术人员指导下,在卸料前加入外加剂,且加入后采用快速转动料筒搅拌。外加剂的数量和搅拌时间应经试验确定。

3.5 高性能混凝土浇注

3.5.1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应满足泵送施工,使用高频振捣器振动成型。

3.5.2混凝土泵送施工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lO-2011)的下列规定:

1 混凝土浇注时应加强施工组织和调度,混凝土的供应必须确保在规定的施工区段内连续浇注的需求量;

2 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宜超过2m;在不出现分层离析的情况下,最大落料高度应控制在4m以内;

3 泵送混凝土应根据现场情况合理布管。在夏季高温时应采用湿草帘或湿麻袋覆盖降温,冬季施工时应采用保温材料覆盖;

4 混凝土搅拌后120min内应泵送完毕,如因运送时间不能满足要求或气候炎热,应采取经试验验证的技术措施,防止因坍落度损失影响泵送。

3.5.3冬期浇注混凝土时应遵照现行行业标准《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11)和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13)的有关规定,制定冬期施工措施。在施工环境的最低气温高于-5℃时,可采取混凝土正温入模,加盖塑料薄膜和保温材料,做好保湿蓄热养护。在寒冷地区和严寒地区冬期施工,应按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经试验确定掺加外加剂的品种和数量。

3.5.4浇注高性能混凝土应振捣密实,宜采用高频振捣器垂直点振。当混凝土较粘稠时,应加密振点分布。应特别注意二次

振捣和二次振捣的时机,确保有效地消除塑性阶段产生的沉缩和表面收缩裂缝。

3.6 高性能混凝土养护

3.6.1高性能混凝土必须加强保湿养护,特别是底板、楼面板等大面积混凝土浇注后,应立即用塑料薄膜严密覆盖。二次振捣和压抹表面时,可卷起覆盖物操作,然后及时覆盖,混凝土终凝后可用水养护。采用水养护时,水的温度应与混凝土的温度相适应,两者温差不宜大于20℃,避免因温差过大造成混凝土出现裂缝。保湿养护期不应少于7d。(有膨胀或抗裂、抗渗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保湿养护期不应少于14d)

3.6.2当高性能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较大时,应采取覆盖保温养护措施。保温养护期间应控制混凝土内部温度不超过75℃;应采取措施确保混凝土内外温差不超过25℃。可通过控制入模温度控制混凝土结构内部最高温度,可通过保湿蓄热养护控制结构内外温差;还应防止混凝土表面温度因环境影响(如暴晒、气温骤降等)而发生剧烈变化。

3.7 质量验收

3.7.1混凝土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的规定。

3.7.2 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质量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的规定。

3.7.3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2010)的规定。

3.7.4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2009)的规定。

3.8 质量责任

3.8.1 各方相关质量责任应按照《预拌混凝土生产技术规程》(XJJ055-2012)中7.5要求执行。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 1.1 水泥 1.1.1在一般情况下,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硅酸盐水泥(P.Ⅰ型、P.Ⅱ型)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型),不得使用P.SA、P.SB、P.P、P.F、P.C等种类的水泥。选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且其比表面积应小于380m2/kg。 1.l.2配制C80及其以上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5 2.5MPa的水泥。 1.1.3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1996),对混凝土所处环境水中SO42-浓度高于20250mg/L或环境土中SO42-浓度高于30000mg/L的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形式或直接使用)中硫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2006)的方式解决,其他情况下建议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方法解决。具体配合比需满足本文 2.4条的规定。 1.1.4 根据《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对于水化热或绝热温升要求很低的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可以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1.1.5 由于骨料资源条件所限,不得已使用高碱活性骨料(即《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2009碱-骨料反应实验中,当52周的测试龄期内,膨胀率超过0.04%时,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碱活性试验快速法中,当14天膨胀率大于0.20%,引起AAR)时,可选用低碱水泥。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近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某些性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工程;应用;设计 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的。除采用优质水泥、集料和水外,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 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设计优先而不以强度设计优先。片面强调混凝土的高强度有可能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提高。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等等技术措施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手段。要求混凝土具有全面的高性能是不科学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首先是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塑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其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的某个或某些特殊性能。如:用于水下浇注的混凝土需要的免振捣自密实不分散性能,用于地下车库的混凝土需要的表面耐磨性能等等。 2 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正在世界各地成功地用于很多离岸结构物和长大跨桥梁的建造,Langley等人叙述了几种加拿大一长大跨桥梁所用的拌合物。它们用于主梁、墩部和墩基,硅粉混合水泥用量为450 Kg/m3,水153L/ m3,引气剂160mL/ m3和高效减水剂3L/ m3。其坍落度大约在200mm;含气量6.1%;1d、3d、28d 抗压强度分别为35、52和82 MPa;基础和其他大块混凝土的混合水泥用量为307 Kg/m3,粉煤灰133 Kg/m3,用水量接近,但引气剂和高效减水剂掺量大幅度减小,坍落度约在185mm;含气量7%;1d、3d、28d和90d抗压强度分别为10、20、50和76 MPa。根据加拿大和美国的透水性与氯离子快速渗透标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部分混凝土都呈现非常低的渗透性。对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要非常强调加强现场实验室试验和质量验收。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另一领域是高性能轻混凝土,相对于钢材,普通混凝土的强度/自重比很低,掺有高效减水剂的高强混凝土则大大提高了该比例;用有大量微孔的轻骨料代替部分普通骨料,就能进一步提高这个比例。由于骨料的质量不同,密度为2000 Kg/m3、抗压强度在70~80 MPa的高性能轻混凝土在一些国家已经商品化并用于构件生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挪威和美国,高性能轻混凝土已用于固定式和漂浮式钻井平台;因为水泥浆和骨料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高,它可以不透水,所以在侵蚀环境中能够很耐久。 采用掺10~15%硅粉甚至更高的混合水泥配制的超塑化混凝土,具有优良的粘附力,因此适用于湿喷的喷射混凝土进行结构修补,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之一. 2.1 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40MPa)首先用于30层以上高层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总结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总结 摘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特点,技术性能,比普通混凝土的优越性,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 1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 混凝土科学属于工程材料研究范畴,是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 标的应用科学,混凝土以其原材料丰富,适应性强,耐久性,能源消耗与 成本较低,同时又能消化大量的工业废渣等特点,成为一种用途最广, 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 (1)现如今不少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 早年修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我国结构工程中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非常严重。建设部于20世纪90年代组织了对国内混凝土结构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工业建筑及露天构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有害介质中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维修或更新这些老化废旧工程,投资巨大,而且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 (2)随着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

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2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与性能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或含义,国际上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各个国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理解。 1990年5月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与美国?昆凝土协会(ACl)主办了第一届高性能混凝土的讨论会,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具有所需,陛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的,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大多数承认单纯高强不一定耐久,而提出高性能则希望既高强又耐久。可能是由于发现强调高强后的弊端,1998年美国ACI又发表了一个定义为:“高性能混凝土是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果采用传统的原材料组分和一般的拌和、浇筑与养护,未必总能大量地生产出这种混凝土。”ACI对该定义所作的解释是:“当混凝土的某些特性是为某一特定的用途和环境而制定时,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例如下面所举的这些特性对某一用途来说可能是非常关键的:易于浇筑,振捣时不离析,早强,长期的力学性能,抗渗性,密实性,水化热,韧性,体积稳定性,恶劣环境下的较长寿命。 我国著名的混凝土科学家吴中伟教授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 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研究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研究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长足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如此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来促进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我们一般会把强度等级达到C60以上的混凝土称之为高强混凝土[1]。这种混凝土的原材料以高强水泥和砂、石等为主,将这些材料混合加工就制成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很有必要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加强研究,这也是相关部门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介绍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深入地研究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同时也详细阐述了这技术,以期能够引发同行的探讨热潮,以便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将来我国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发展。 标签:建筑工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引言 伴随着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不断提升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如此,人们便开始重视自己的住宅条件,所以,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舒适度等综合性能所提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为了确保人们对建筑的新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就一定要对建筑工程中研究施工技术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以便于能够逐步提升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而事实上,建筑行业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速度。就目前建筑领域来看,不论是施工的技术和材料,还是施工设备都实现了大的跨越,不仅如此,还有一批先进的施工技术、材料以及设备大量涌现。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这些先进技术和材料和设备的应用,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现代建筑的质量水平,同时也对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就当前的一些高层重载和大跨度建筑工程来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是经常会应用到的,而这一混凝土技术的的广泛应用,也在实质上真正提升了高层重载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一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深受欢迎。我们一般会把强度等级达到C60以上的混凝土称之为高强混凝土[1]。这种混凝土的原材料以高强水泥和砂、石原材料等为主,将这些材料混合加工就制成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很有必要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加强研究,这也是相关部门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介绍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深入地研究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同时也详细阐述了这技术,以期能够引发同行的探讨热潮,以便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将来我国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发展。 1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构成成分 1.1 水泥 硅酸盐系水泥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选用最多的,但也可以使用普通水泥,亦或是矿渣水泥。通常选择的强度等级基本是在:C50-C80的混凝土适合使用的强度等级是52.5号水泥;在C80之上的混凝土适合使用的强度等级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应用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越性能,从低水灰比、坍落度、流动性等方面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标签: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科学书和工程材料研究范畴属于应用科学,其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较低的成本和能耗,较强的适应性以及丰富的原材料,能够消化很多工业废渣,上述优点使其成为一种用量最多且应用广泛的建材。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水泥年产量高于15亿t,折合成混凝土最少为45亿m3,我国就用了15亿m3。 目前,大跨度桥梁、海底隧道和高层建筑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往往不再局限于普通混凝土之上,发展工作性更佳、性能和耐久性更好、强度更高的混凝土是大势所趋。这里的高强度混凝土指的是标号超过C60(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fc=27.5MPa)的混凝土,且采用强度在42.5级以上、骨料级配优良的水泥,并和较低水灰比在强烈振捣密实作用下制取的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等都较高,这是其区别于普通混凝土的特点。 1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1.1 混凝土的耐久性 因为高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混凝土稳定性、抗渗透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抗碳化性)比一般的混凝土较高,在任何严酷环境中使用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如搞成建筑、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等,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能够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同时取得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1.2 混凝土的强度 高强度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强度,但不会出现过大的变形,这就提高了构件的刚度,而且在很大成度上使建筑物的变形性能得到改善。 1.3 混凝土的成本 在成本方面,即使高强混凝土略高于一般的混凝土,但因为其截面尺寸变小了,结构自重也减轻了,则钢筋用量及地基负荷也相应的减少了,在一些自重占荷载的大部分的建筑中,这一点意义重大。

相关高性能混凝土方面的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 简介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简称HPC)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重点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定义 1950年5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和美国混凝土协会(ACI)首次提出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止,各国对高性能混凝土提出的要求和涵义完全不同。 美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易于浇注、捣实、不离析,能长期保持高强、韧性与体积稳定性,在严酷环境下使用寿命长的混凝土。美国混凝土协会认为:此种混凝土并不一定需要很高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但仍需达到55MPa以上,需要具有很高的抗化学腐蚀性或其他一些性能。 日本工程技术人员则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填充能力的的混凝土,在新拌阶段不需要振捣就能完善浇注;在水化、硬化的早期阶段很少产生有水化热或干缩等因素而形成的裂缝;在硬化后具有足够的强度和耐久性。 加拿大的工程技术人员认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具有高弹性模量、高密度、低渗透性和高抗腐蚀能力的混凝土。 综合各国对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可以认为,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抗渗性(高耐久性的关键性能);高体积稳定性(低干缩、低徐变、低温度变形和高弹性模量);适当的高抗压强度;良好的施工性(高流动性、高粘聚性、自密实性)。 中国在《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ECS207-2006)对高性能混凝土定义为: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的技术路线 高性能混凝土是由高强混凝土发展而来的,但高性能混凝土对混凝土技术性能的要求比高强混凝土更多、更广乏,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20140513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指南编制组 2014年5月

目录 1 总则 (1) 2 名词解释 (10) 3 性能要求 (12) 3.1 拌合物性能要求 (12) 3.2 力学性能要求 (15) 3.3 耐久性能 (16) 4 结构设计要求 (41) 4.1 基本要求 (41) 4.2 主要设计参数取值 (41) 4.3 耐久性设计 (43) 4.4 设计计算及验算 (45) 4.5 配置高性能混凝土构构件的构造要求 (48) 5 原材料控制要求 (55) 5.1 水泥 (55) 5.2 矿物掺合料 (60) 5.3 细骨料 (80) 5.4 粗骨料 (91) 5.5 外加剂 (100) 5.6 水 (120) 5.7 纤维 (122) 6 配合比设计 (127) 6.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27) 6.2 特制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42) 7生产与施工技术措施 (157) 7.1 生产设备设施要求 (157) 7.2 绿色生产控制要求 (159) 7.3 原材料进场与贮存 (165) 7.4 计量 (167)

7.5 搅拌 (168) 7.6 运输 (169) 7.7浇筑 (170) 7.8养护 (173) 8 检验、评定与验收 (175) 8.1 检验 (175) 8.2评定 (181) 8.3验收 (182)

1 总则 1.0.1 编制目的 本指南的编制目的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指导高性能混凝土的推广应用,提升混凝土行业技术水平,确保工程质量; (2)延长建筑物使用寿命,降低工程全寿命周期的综合成本; (3)促进资源科学合理化利用以及节能减排,发展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混凝土材料; (4)淘汰落后的混凝土生产方式及其产能,推动混凝土及建筑业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 1.0.1 讲解说明 吴中伟院士在《高性能混凝土》一书中阐述:―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对下列性能有重点地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经济型。‖―高性能混凝土不仅是对传统混凝土的重大突破,而且在节能、节料、工程经济、劳动保护以及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种环保型、集约型的新材料,可称为―绿色混凝土‖,它将为建筑自动化准备条件‖。 混凝土是当今最大宗的建筑材料,也是最大宗的结构材料,一直是支撑我国建设发展的关键性材料之一。目前我国混凝土年产量已经超过40亿m3,是世界上混凝土产量和用量最大的国家。但是,我国混凝土质量却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在原材料方面: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细骨料质量下降,主要是由于河砂已经不能支撑建设所需混凝土规模的需求,河砂逐步匮乏,供应混凝土用的河砂变细,含泥量、杂质和石子含量大,质量越来越差,虽然机制砂取代河砂是大势所趋,但是,由于机制砂生产装备落后,导致混凝土用机制砂的石粉含量高,粒型和级配差,质量很差,再者,我国混凝土用砂主要是个体生产,又都是小生产,并无人管理,基本处于失控状态,所以,混凝土用砂的质量不能保证,直接影响了混凝土质量;混凝土原材料中的矿物掺合料质量下降,主要也是由于优质的粉煤灰和矿渣粉等矿物掺合料供不应求,于是出现造假、掺假、以次充好、降低质量水平、乱掺等现象,应用者掺用矿物掺合料的目的主要是降低成本,很少考虑技术要求,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往往过掺价低质差的矿物掺合料,直接影响了混凝土质量。又如在混凝土施工方面:由于施工人员主要是农民工,缺乏专业技术知识及其相应的培训,不仅操作水平差,而且会违规操作:在浇筑混凝土时加水,浇筑混凝土后缺乏养护等等,导致混凝土发生事故或质量问题。上述方面只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部分问题,实际上还有许多其它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问题,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对解决混凝土质量的重要问题具有实际意义,也是是编制本指南的重要目的。 以往建筑重视混凝土强度,随着混凝土技术和科学理念的进步,混凝土耐久性逐步得到重视,尤其在西方发达国家。混凝土耐久性的提高,将延长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减少建筑物

建筑施工手册系列之混凝土工程10-8 高性能混凝土

10-8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备的混凝土。它是相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因而它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以广义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的组合。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条件是有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工作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水化硬化特点: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特点是低水胶比、掺用高效减水剂和矿物细掺料,因而改变了水泥石的亚微观结构,改变了水泥石与骨料间界面结构性质,提高了混凝土的致密性。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不应该仅是水泥石本身,还应包括骨料的性能,配比的设计,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以及质量控制,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有别于以强度为主要特征的普通混凝土技术的重要内容。 10-8-1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 1.水泥 并不是所有水泥都适合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除水泥的活性外,应考虑其化学成分、细度、粒径分布等的影响。在选择时应考虑下述原则: (1)宜选用优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无论是在水泥出厂前还是在混凝土制备中掺入的矿物掺合料,都需要比水泥熟料更大的细度和更好的颗粒级配。 (2)宜选用42.5级或更高等级的水泥。如果所配制的高性能混

凝土强度等级不太高,也可以选用32.5级水泥。 (3)应选用C3S含量高、而C3A含量低(少于8%)的水泥。C3A含量过高,不仅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往往会引起水泥与高效外加剂相互适应的问题,不仅会影响超塑化剂的减水率,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流动度的经时损失增大。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一般不宜选用C3A含量高、细度细的R型水泥。 (4)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与所配制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相匹配。在含碱活性骨料应用较集中的环境下,应限制水泥的总碱含量(Na2O+0.658K2O)不超过0.6%。 (5)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考虑其他高性能水泥。 2.外加剂 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主要是高效减水剂,其次还有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等。 (1)高效减水剂 高性能混凝土离不开高效减水剂。任何一种外加剂都有一个与水泥等胶凝材料适应性问题,应通过试验来确定。 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应该在20%以上,有时甚至高达25%以上;普通减水剂不仅减水率低(一般10%以下),而且掺量较低(如木钙不能超过0.3%),超过了反而有害,而高效减水剂则可高比例掺入水泥,除经济因素外,对混凝土并无不利影响。常用的高效减水剂主要是三聚氰胺系、萘系和胺基磺酸盐系。目前国内高效减水剂以萘系为主,产品型号有NF、UNF、FDN、NSZ、DH、SN及NNO等。三聚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介绍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介绍 中国混凝土网 [2006-4-20] 网络硬盘我要建站博客常用搜索 1、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混凝土裂缝已成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如何防治混凝土裂缝是工程技术人员迫切希望解决的技术难题。然而防治混凝土裂缝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材料、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环节。本技术主要是叙述防治裂缝的一些关键技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从而达到防治混凝土裂缝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的构造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对抗裂性能影响因数、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技术措施等。 (2)技术指标 对于如何评价混凝土厚材料及混凝土抗裂性能,本技术提供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具有较高抗裂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材料的选择、抗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评价。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已在试点工程中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并给出具体的工程实例。 2、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混凝土在自重的作用下,不采取任何密实成型措施,能充满整个模腔而不留下任何空隙的匀质的混凝土称之为自密实混凝土。本技术提供的主要技术内容: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自密实混凝土设计要点即流动性、充填性、抗离析性以及保塑性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 (2)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本技术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并给出如阿在工地控制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具体规定。 (3)使用范围 适用于难以用机械振捣的混凝土的浇筑。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细粉含量较大,更应重视混凝土抗裂性能。在采取抗裂措施的情况下,自密实混凝土抗裂性能相对较差。不适用于连续墙、大面积楼板的浇筑。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引言 (4) 第一章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4) 第一节背景 (4) 第二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5) 第二章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5) 第一节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5) 第二节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6) 第三节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6) 第三章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7) 第一节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7) 第二节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9) 第三节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10) 第四章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10) 第一节高耐久性能 (11) 第二节高工作性能 (11) 第三节其它 (11) 第五章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12)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知识讲解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要求 一、原材料 1.1 水泥 1.1.1在一般情况下,配制高性能混凝土必须选用硅酸盐水泥(P.Ⅰ型、P.Ⅱ型)或普通硅酸盐水泥(P.O型),不得使用P.SA、P.SB、P.P、P.F、P.C等种类的水泥。选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2007)的规定,且其比表面积应小于380m2/kg。 1.l.2配制C80及其以上强度的高性能混凝土,应选用强度等级不低于5 2.5MPa的水泥。 1.1.3根据《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GB748-1996),对混凝土所处环境水中SO42-浓度高于20250mg/L或环境土中SO42-浓度高于30000mg/L的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高抗硫酸盐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形式或直接使用)中硫铝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GB 20472-2006)的方式解决,其他情况下建议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辅助胶凝材料的方法解决。具体配合比需满足本文 2.4条的规定。 1.1.4 根据《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矿渣硅酸盐水泥》(GB200-2003),对于水化热或绝热温升要求很低的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可以选用中低热硅酸盐水泥。 1.1.5 由于骨料资源条件所限,不得已使用高碱活性骨料(即《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或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2-2009碱-骨料反应实验中,当52周的测试龄期内,膨胀率超过0.04%时,或《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碱活性试验快速法中,当14天膨胀率大于0.20%,引起AAR)时,可选用低碱水泥。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不大于0.60%或由买卖双方协商确定。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

高性能混凝土性能 讲授目录 HPC的性能相对于传统混凝土而言当然应当是优异的。我们分以下几个方面来讨论。 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体积稳定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问题 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温性能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 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良工作性,既包括传统混凝土拌和物工作性中的流动性、黏聚性(抗离析性)和泌水性等方面,又包括现代混凝土为适应泵送、免振等施工要求而要求的大流动性、坍落度保留好等方面。 为使硬化后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密实性,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高性能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可能增大,除水泥外,往往还要加入1-2种矿物外加剂,同时使用高效减水剂,在较低水胶比下获得高流动性,因此拌和物的黏性增大,变形需要一定的时间。 高性能混凝土的流变性仍近似于宾汉姆体。可以用屈服剪切应力和塑性黏度两个参数来表达其流变性能,而在实际工程中采用变形能力和变形速度来反映高性能混凝土的工作性更为合理。 新拌混凝土的流变学参数

用宾汉姆体描述新拌混凝土流变学特性时,屈服值(屈服应力)是最重要的参数。屈服值是使材料发生变形所需的最小应力。坍落度值越小,表明混凝土拌合物的屈服值越大,在较小的应力作用下越不易变形。 影响混凝土屈服值的主要因素有用水量和化学外加剂。 ②塑性黏度 是反映作用应力与流动速度之间关系的参数。坍落度大致相同,塑性黏度大,混凝土拌合物流动和变形速度慢。 胶凝材料用量多的混凝土,其塑性黏度有增大的趋向。特别是使用塑化剂减少单位体积用水量时,黏性较不掺塑化剂且坍落度相同的混凝土拌合物明显增大,造成泵压增大,可泵性变差。 高性能混凝土工作性的测定方法 坍落度与坍落流动度 V型漏斗试验 U形充填性试验装置 J-环试验 L形流动仪及测试指标试验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报告与发展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年级: 完稿时间: XX大学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不断向高层、大跨、地下、海洋方向发展。高 强混凝土由于具有耐久性好、强度高、变形小等优点,能适应现代工程结构向大 跨、重载、高耸发展和承受恶劣环境条件的需要,同时还能减小构件截面、增大使用 面积、降低工程造价,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发展应用前景 装 订 线

目录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1) 1.1轻混凝土 (1) 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1) 1.3超高性能混凝土 (1) 1.4智能混凝土 (1)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1) 2.1耐久性 (1) 2.2工作性 (1) 2.3力学性能 (1) 2.4体积稳定性 (1) 2.5经济性 (2)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2) 3.1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2) 3.2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3) 四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施工控制 (3) 4.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3) 4.2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4) 五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4)

5.1高耐久性能 (4) 5.2高工作性能 (5) 5.3高稳定性能 (5) 六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6)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1.1轻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三类。 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十分巨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大大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明显降低混凝土硬化阶段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强度特别是后期强度而且,节约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代表性材料。 1.3超高性能混凝土如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点是高强度,抗压强度高达300MPa,且具有高密实性,已在军事、核电站等特殊工程中成功应用。 1.4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对环境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的功能。随着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发展和智能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2.1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2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第四章混凝土施工工艺基本要求 本章包括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桩基混凝土施工、承墩台混凝土施工、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涵洞混凝土施工、无碴轨道混凝土施工、梁体混凝土施工、季节施工等。 第一节一般要求 一、施工前准备 1 针对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条件特点等因素,制定严密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2 对设计文件进行复核,保证施工中采用的相关标准和技术指标正确无误。 3 对参建人员的资格、施工设备的完好性、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适用性、工艺方法的可行性、试验检验手段的科学性等进行复查,保证混凝土工程顺利施工。 4 混凝土用原材料产地、质量等级、类型等应与试验配合比用原材料一致。应特别注重原材料的质量稳定。选料时,应充分考虑供货厂家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生产能力是否满足现场需要,并保持适度储备。 5 计量设备检查。对生产系统的各计量仪器设备进行计量监督和测试,确定合理的计量参数和计量精度,制定各项保证测量、试验以及施工工艺中各种测试数据准确性的计量措施。 6 承墩台、梁体等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试浇筑和试养护,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以及养护工艺的适应性进行检验。 二、拌合 混凝土拌合应在搅拌站集中进行。拌合站的基本设施和质量保障措施要求详见本章第二节。 三、运输 1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应仍保持均匀性和良好的拌和物性能。 2 混凝土宜采用内壁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渗漏的运输设备进行运输。当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搅拌车运输;近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混凝土泵、混凝土料斗或皮带运输。 3 用手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道路或车道板的纵坡不宜大于15%。用机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cm。用轻轨斗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轻轨应铺设平整,以免混凝土拌和物因斗车振动而发生离析。手推车、机动车以及轻轨斗车不宜运输流动度较大的泵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2.1 技术内容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是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强度等级不低于C60)且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四高”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HPC)的一个类别。其特点是不仅具有更高的强度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多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墙和大跨度梁,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超高强(抗压强度可达150MPa以上)、高韧性(抗折强度可达16MPa以上)、耐久性优异的新型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组成材料颗粒的级配达到最佳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用其制作的结构构件不仅截面尺寸小,而且单位强度消耗的水泥、砂、石等资源少,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 HS-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34,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480~600kg/m3,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其他优质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砂率宜为35%~42%,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U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22,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700~1000kg/m3。超高性能混凝土宜掺加高强微细钢纤维,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宜小于2000MPa,体积掺量不宜小于

1.0%,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2.2.2 技术指标 (1)工作性 新拌HS-HPC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为降低混凝土的粘性,宜掺入能够降低混凝土粘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负面影响的外加剂,如降粘型外加剂、降粘增强剂等。UHPC的水胶比更低,粘性更大,宜掺入能降低混凝土粘性的功能型外加剂,如降粘增强剂等。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等。对于HS-HPC,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220mm,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为5~20s,混凝土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2)HS-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5f cu,k计算; U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f cu,k计算; (3)HS-HPC及UHPC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通常具有更好的耐久性,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宜掺加优质的掺合料,或选择低C3A含量(<8%)的水泥。 (4)自收缩及其控制 1)自收缩与对策 当HS-HPC浇筑成型并处于绝湿条件下,由于水泥继续水化,消耗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

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实施细则

实施细则 一、建设单位 建设单位严格遵照政府相关推广应用高性能混凝土有关规定,对属于应用范围内的工程项目使用高性能混凝土,并在相关程序中予以明确。同时,应向配合比设计单位提供地质环境勘察资料,设计文件等资料,方便配合比设计单位进行配合比设计。 二、设计单位 1、混凝土结构设计单位 建筑结构设计单位应按照地质勘察报告结果,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中的要求,在设计说明书中明确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耐久性能(抗渗等级、抗冻等级、电通量、氯离子扩散系数、抗侵蚀能力和抑制碱骨料反应能力等)、力学性能(强度等级)、体积稳定性等相关指标。同时,国家相关规范中关于外防水、外防腐等要求与高性能混凝土的自防水、自防腐性能并不矛盾,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内外双防效果更佳。 当混凝土结构处于多种劣化因素(如:冻融破坏、硫酸盐侵蚀、碱骨料反应等)共同作用下,应针对劣化因素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进行具体分析,采取适当措施解决其耐久性问题,所采取的耐久性技术措施应同时满足每种环境作用的要求,务必保证在多种劣化因素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安全稳定: 如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劣化因素的,以劣化因素作用等级最高的作为结构所处环境的作用等级。 如同时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劣化因素的作用等级相同时,一般应再提高一级作为结构所处环境的作用等级,以考虑多项作用共同发生时可能加重的后果。 结构构件的混凝土技术性能应同时满足耐久性和承载能力的要求。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位 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单位应具有丰富的混凝土耐久性试

验研究经验和案例(原则上研究时间不少于5年,取得相关研究成果,且成功运用的工程项目不少于8项)。针对具体工程进行配合比设计时,需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范进行设计,满足材料所需的力学性能、工作性能、耐久性能和体积稳定性能。当配合比与现行规范发生冲突时需进行实验论证,以实验论证的结果为准。 三、生产企业 1、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方面要求: (1)原材料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所使用的原材料必须符合现行的标准、规范。在胶凝材料中不得使用P.C32.5水泥,建议使用P.O42.5水泥和P.Ⅰ、P.Ⅱ型水泥。同时,对于掺入混凝土中的掺合料或辅助胶凝材料要求其必须是通过二次加工、质量稳定、符合规范标准要求的材料,且原材料必须通过自检和委托第三方检测无误后方可使用。 (2)配合比及技术要求: 用于生产的混凝土配合比应经乌鲁木齐市高性能混凝土专业委员会的审查通过。 (3)规模、设备、资质、实验室要求: 生产规模:预拌混凝土企业在市建委年度综合评审中评定为优秀,且生产能力不低于60万m3/年。 生产设备:全程机械化,配料计量采用微机控制;配有不小于2台180立方/小时以上的搅拌系统,混凝土运输车不得少于25辆,汽车泵不少于5台。 企业资质:企业注册地在乌鲁木齐市,注册资金不低于2000万元的企业。 专项实验室:预拌混凝土企业应设有混凝土专项实验室,实验室必备设备应有300KN压力试验机(水泥强度检验用)、2000KN压力试验机(混凝土强度检验用)、水泥抗折试验机、标准水泥抗压夹具、水泥及混凝土抗压和抗折试模、水泥净浆搅拌机、水泥胶砂搅拌机、水泥胶砂振动台、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仪、水泥恒温恒湿标

2015混凝土规范大全

索引号标准号标准名称 CCES01 CCES01-2004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指南.pdf CCGF305 CCGF305.4-2008 预应力混凝土用钢材.pdf CECS02 CECS02-1988 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pdf CECS03 CECS03-2007 钻芯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pdf CECS104 CECS104-1999 高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CECS13 CECS13-2009 纤维混凝土试验方法标准.pdf CECS146 CECS146-2003 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CECS159 CECS159-2004 矩形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CECS161 CECS161-2004 喷射混凝土加固技术规程.pdf CECS173 CECS173-2004 水泥聚苯模壳格构式混凝土墙体住宅技术规程.pdf CECS175 CECS175-2004 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技术规程.pdf CECS188 CECS188-2005 钢管混凝土叠合柱结构技术规程.pdf CECS19 CECS19-1990 混凝土排水管道工程闭气检验标准.pdf CECS194 CECS194-2006 聚苯模板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CECS203 CECS203-2006 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CECS207 CECS207-2006 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CECS21 CECS21-2000 超声法检测混凝土缺陷技术规程.pdf CECS220 CECS220-2007 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标准.pdf CECS230 CECS230-2008 高层建筑钢混凝土混合结构设计规程.pdf CECS242 CECS242-2008 水泥复合砂浆钢筋网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CECS25 CECS25-1990 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pdf CECS254 CECS254-2009 空心钢管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CECS257 CECS257-2009 混凝土砖建筑技术规范.pdf CECS26 CECS26-1990 双钢筋混凝土构件设计与施工规程.pdf CECS268 CECS268-2010 水工混凝土外保温聚苯板施工技术规范.pdf CECS278 CECS278-2010 剪压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pdf CECS28 CECS28-1990 钢管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pdf CECS289 CECS289-2011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结构技术规范.pdf CECS338 CECS338-2013 多层保温砌模混凝土网格墙建筑技术规程.pdf CECS356 CECS356-2013 高强箍筋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pdf CECS361 CECS361-2013 生态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pdf CECS365 CECS365-2014 夹模喷涂混凝土夹芯剪力墙建筑技术规程.pdf CECS378 CECS378-2014 聚苯模板混凝土楼盖技术规程.pdf CECS38 CECS38-1992 钢纤维混凝土结构设计与施工规程.pdf CECS40 CECS40-1992 混凝土及预制混凝土构件质量控制规程.pdf CECS51 CECS51-1993 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和框架考虑内力重分布设计规程.pdf CECS53 CECS53-1993 混凝土碱含量限值标准.pdf CECS58 CECS58-1994 混凝土电视塔施工技术规程.pdf CECS69 CECS69-2011 拔出法检测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pdf CECS88 CECS88-1997 钢筋混凝土承台设计规程.pdf GB10171 GB/T10171-2005 混凝土搅拌站(楼).pd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