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微生物实验总结心得

微生物实验总结心得

微生物实验总结心得
微生物实验总结心得

微生物实验总结心得

微生物实验总结心得微生物实验总结

微生物实验总结

姓名:赵叶锋班级:食品科学113

学号:2011013522

大三的第二学期块结束了,这个学期操作了四个微生物实验,以及一个自主设计性实验。通过前阶段对四个实验的操作和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第五个实验的自主设计。实验分别是菌落总数测定,霉菌和酵母的检查和计数,乳酸菌的检验,微生物药敏试验以及探讨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这学期的微生物实验是在上学期微生物实验的基础上的累积和扩展延伸:以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微生物接种技术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为技术基础进行的,以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目的。

下面我来谈谈我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个实验是菌落总数测定。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下这个名词:菌落形成单位,我现在的理解就是:1ml或者1g待测样品中菌落的个数,一定要注意的是单位是CFU/ml或CFU/g。还有就是要掌握好对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实验之前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实验的进行。由于是测定微生物实验,就要尤其小心其他杂菌的混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做好实验仪器和各种试剂的灭菌,有培养皿,试管,移液枪头(装在盒子中),按要求配置好的琼脂培养基和生理盐水,按各自要求用纱布和报纸包扎好,送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玻璃仪器在包扎前要进行清洗,并烘干,以免水分沾湿报纸。灭完菌后取出物品进入超净工作台,超近工作台的紫外灯在进入20分钟前开启,并在进入时关闭,以免影响人体。要对台面进行消毒处理,用酒精擦拭。可以在等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到50摄氏度左右前对待测样品进行

10倍系列稀释至需要的浓度。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标记好浓度或者按顺序排列在试管架上以免弄混,同一个试管里吸取样品才能用同一个枪头进行移液。再进行平板接种。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好后,用右手打开纱布并将锥形瓶拿住,将瓶口靠近酒精灯再进行灭菌,左手拿培养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打开培养皿盖,将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心内,不用倒很多,使琼脂

培养基没过培养皿表面即可。培养皿一定是平拿在手上的,倒好后轻轻盖上培养皿盖,缓慢地平方在超净工作台台面边缘处,再推至中间。再用移液枪取1ml样品快速打入培养皿中央,盖上培养皿盖,然后用手轻轻摇晃,千外不要太大力。然后贴上标签记号,静置。如此依次操作下去。静置一段时间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再取出进行观察计数。

我们组的实验结果不甚理想,培养皿中的微生物都是连成一片的,或者是培养皿壁上也都长着,主要是由于待测样品打入培养皿后,摇晃不均匀或者太大力了,以至于菌液没分散开来或是跑到培养皿壁上去了。

第五个实验是自主设计实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选取3个环境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均可进行设计。根据前四个实验的基础,通过小组探讨和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加以验证。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可以结合小组的智慧,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增加感性认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使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通过这次的实验,我明白了任何事情丢不是一蹴而就的,而

是一个慢慢积累的过程。虽然实验结果不是很理想,但是我参与了过程,通过小组讨论我们也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解决的方法,避免了下一次失误。并且从中理解了团队讨论和合作的重要性。以上即是我的全部感想。

篇二:微生物实验心得

微生物实验心得体会

这学期的微生物实验已经结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微生物的世界中,以前也只是在书本中学习,但是真正走进它们的世界中是通过这个课程开始的。在开始微生物实验之前我是以为这个实验不会很难,但是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发现这个课程真的很难。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铺垫,你还需要有严谨的实验精神。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我们本学期微生物实验的几个实验和报告的要求,也让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实验和以往其他实验的不同。实验步骤虽然很简单,但是往往一个微小的细节处理不当也会导致你整个实验结果的失败。这个我真的深有体会,我们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很不理想。实验步骤说难也不难,其实无非是先对配置培养液,然后对清洗干净的试管、培养皿以及配置好的培养液进行灭菌,等灭菌完了就放入无

菌室进行细菌的接种,最后将接种好细菌和培养液的培养皿放进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看似很简单的操作过程我却状况百出。我总结了几点导致这么多次实验失败的地方。第一是操作不够规范,在培养皿中倒入培养液后没有摇匀导致培养基边缘开裂,未等琼脂培养液凝固就倒置导致培养基分布不均匀。第二是理论知识欠缺,没有等培养液冷却至40到50摄氏度就倒入培养基然后马上就接种了细菌,导致细菌已经被烫死。

好在值得欣慰的是最后一个自主实验还是比较成功的。试验以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为题设计实验,我们小组通过PH值,温度,紫外线照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很满意,很明显。大肠杆菌在PH值为7时生长最适,在温度为37?时生长最佳,紫外线会抑制其生长。

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有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只有自己参与了,操作了,才会知道。也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照顾。

篇三:微生物实验总结2015

微生物实验总结

本学期的微生物实验包括七个基础实验和一个综合性实验。在基础实验中,我学习掌握了培养基的配制、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技术、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不同菌种的形态观察、微生物大小数量的检测、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试验和氧气影响微生物生长的试验等。综合性实验选择了糯米甜酒的酿制,它很好地考察了我在基础实验中学到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下面结合几个我印象较深的实验说说我的心得体会。

我遇到的第一个微生物实验是细菌的革兰氏染色。在做实验之前,负责实验课的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实验的基本规范,比如要提前预习、进实验室要穿实验服、爱护仪器等,重点强调做实验勤思考、勤动手。革兰氏染色法大致思路是先将细菌标本用结晶紫染色,再加媒染剂碘液,使它和结晶紫在菌体细胞中形成较大的紫碘复合物,而后用酒精脱色。最后用番红复染。假使细菌细胞不被脱色而保留初染紫色,称为革兰氏阳性菌;若被脱色,而染上复染的红色,则称为革兰氏阴性菌。本实验所用的材料是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体的操作步骤(1)先取一片干净的载玻片,用无菌操作方法挑一环菌,在载玻片上做一薄而均匀的菌膜;(2)于空气中自然干燥;(3)加热法固定细菌,防止菌体烧焦变形,准备染色;(4)用结晶紫染色1分钟,加碘液1分钟,用乙醇脱色约20秒,最后番红复染1分钟:(5)置于显微镜下

观察,革兰氏阳性菌染成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染成淡红色。实验过程中,涂片要均匀,不能太厚;脱色时间很重要,过长则脱色过度,会使阳性菌被染成假阴性菌,过短则脱色不够,会使阴性菌被染成假阳性菌。我在观察时发现多数被染为淡红色,很少是蓝紫色的。猜想乙醇脱色环节处理不到位,阳性菌被染成假阴性菌。经过重复实验,终于得到较为理想的实验结果。另一个实验是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及技术。这是一个把成群的菌体分离并得到单菌体的技术。整个实验分两部分,其一是适合菌体生长的培养基平板制作,其二是微生物的接种于培养。制作培养基平

板之前,要配制一定量的培养基,注意称量准确,因为是制作固体平板,所以要加入1.5%—2%的琼脂,然后对培养基和空平板进行灭菌。待培养基稍冷却开始倒平板,等待培养基冷却即制成固体平板。土壤菌悬液需要进行101~106倍,然后在酒精灯火焰附近取105、106倍稀释液各0.1ml分别接入不同培养基平板,涂布均匀。涂布完后,把平板倒置在30度下培养,一定时间后,观察生长菌落。分离纯化操作全过程要有无菌意识划线时,接种环要圆滑,避免划破培养基。

不过最有趣的实验就是糯米甜酒的酿制这一综合性实验。它的原理是淀粉在米根霉等微生物的糖化酶作用下分解成葡萄糖,再被酵母菌的发酵转化为乙醇,在这两类微生物共同

作用下就产生了米酒。糯米甜酒的配置步骤如下(1)取一定量的糯米,用水洗净后,加水量为米水比1:1加热煮熟成饭,即为甜酒培养基;

(2)糯米冷却至350C以下,加入适量酒曲并喷一些清水拌匀,然后装入干净的容器中,装饭量为容器1/3~2/3,中央挖洞,饭面上再撒一些酒曲,扎好口袋置25~30下培养发酵;(3)发酵2d开始渗出清液,3d~4d后渗出液越来越多,将洞填平继续发酵;(4)培养发酵至7d取出,汁液即为甜酒原液。之后我们利用甜酒原液分离纯化其中的酵母和根霉等微生物,经过多天的培养,我们成功获得酵母菌,但根霉菌生长不理想,可能是供其生长的培养受污染或组分浓度改变抑制其生长。

实验是培养我们学生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等的最好途径,

它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相应的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高度的责任心,同时还要与老师积极沟通。在每一次实验中,不仅要提前预习,认真做实验,还要写好实验报告和做好总结。通过微生物实验,我们对微生物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并且培养了我们的实验技能,特别是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

验习惯。

篇四:微生物实训专业技能训练总结

微生物实训专业技能训练总结

本次实验主要是训练了我们对生物实验的操作进一步的掌握。本次实训我们总共做了6次实验包括: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食品接触面微生的实验,发酵乳实验,酒精发酵。

通过本次实验验我进一步掌握了自己以前不熟悉的实验操作以及对细节的注重性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下面就以上几方面来写一下通过该次实训的的心得体会。

首先在实验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认真听老师实验前的讲解,因为该过程中有许多操作技能以及注意事项。通过对微生物大小的测定我认识到显微镜使用的重要性,并不是说你会使用了就好了,而是要准确快速的使用。这就需要我们反复使用,在使用过程中掌握技巧。比如观看载玻片时要找到所要观察的微生物时就要熟悉熟悉操作步骤以及调焦等技能。如果我没有熟悉这些技巧那就会导致观察所需的时间比别的同学多甚至有可能找不到所要观察的目标。该次实验不但让我学会可镜台侧微尺的校正更重要的是让更进一步的掌握了显微镜的使用,已经能够快速准确的找到所要观察的目标。对于水中细菌总数的测定实训,我认识到微生物检测的重要性,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都知道水是生命之源,人们的生活环境离不开水,水质的好坏对人们的生活起重要作用而判断微生物在水中的数量,种类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该次实验要持着严谨认真的态度。假如因为自己的不谨慎认真导致检测错误有可能会让一些治病细菌超标从而危害到人类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固然通过本次实验我掌握了水中微生物菌群的测定,更重要的是它让我认识到生物技能操作的重要性,在实验过程中要做到严谨谨慎。首先在实验之前要确保所用的器具消毒灭菌。在操作过程中要避免杂菌的污染,假如被污染了就会导致测量数据不正确从而导致实验失败。通过第三次实验食品微生物的实

验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微生物实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对该次实验我不仅了解到了什么是食品接触面微生物实验,掌握了食品接触面微生物的检验方法。本次实验堆涂抹法要有更高的要求,需要正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掌握该技能还有救市平板暴露法也就是食品生产空气中微生物检测的方法。在放置平板的时候要注意一些问题如:平板的放置位置以及取样的时候要避开一些空气流通的入口以及在空气中暴露的时间要在5分钟左右。这些实验细节决定了实验的成

败。让我明白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不容忽视。

在土壤中微生物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实训中我学习了平板分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了其基本技能。了解到了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获得所需要的一种或某一类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对于该实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对综合技能的要求较高。首先要准确的掌握稀释菌液的方法以及倒平板还有涂布等操作。涂布要求均匀,这样培养后菌落在整个平板表面才能分布均匀。平板划线要求快速,接种环在平板上迅速划动。整个实验要获得成功的话不仅要求我们掌握有关操作技能还需要在实验过成中耐心,细心,操作过程要井井有条。实训5是发酵乳实验:通过该实验我掌握了发酵的原理及操作方法还就是进一步掌握了菌种的制备,灭菌,接种等操作。本次实验还让我知道微生物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因此对实验操作过程对于卫生的的要求更高,要获

得最佳乳酸,要严格控制操作各阶段所需要的温度尤其是发酵温度,还有在食品工业上对实验更需要确保所用的器具要清洁,使用原料要优良,保持制作环境清洁。因此要求我们在平时操作过程中就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在操作台里操作前要用酒精擦手,操作过程中不要中途把手拿出来。最后

一个实训是酒精的发酵,本次实验学习了玉米粉和固定化酵母菌发酵产酒精。通过实验掌握了酒精的生产过程和发强工艺并熟悉了操作方法。要使酒精发酵成功选择优良的玉米和采用符合生产要求的酵母菌中极为重要;制作固化酵母时一定要

使酵母沉淀物与生理盐水混合均匀,。严格控制实验阶段所要求的温度以及PH且实验过程的器具要清洁。

在这次实训期间自身的能力有了全面的提高。不仅对理论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重要的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同时也了解到了微生物实验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又是实验还会涉及到人们的安全性问题,这更要求我们在操作过程要持着严谨认真准确的态度来对待.。通过本次实验篇五: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体会

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的体会

摘要: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以科学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本文结合多年教学实践,仅就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内容的改进谈点个人体会。

关键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r392 文献标志码:a ,摇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1-0228-02 医学微生物学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机制、机体的抗感染免疫、检测方法及相关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它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具有内容繁杂、逻辑性差,、知识面广、难以记忆、容易混淆、与临床应用较为紧密等特点,是基础医学中非常重要但又较为难教和难学的一门课程。然而,在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的今天,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整体水平却越来越落后于理论教学,更严重滞后于临床应用,所以,对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是大势所趋。通过对近几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实践的思考,我们认为,对实验内容进行必要的改进是进行一系列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此,仅就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内容的改进谈点个人体会。

一、改进实验内容,提高基本操作技能

实验课教学作为医学教育不可分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多数医学院校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内容的设置仍然以传统

的经典实

验居多,经典的基础实验是训练学生基本操作、基本技能所必须的。然而,大部分经典实验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虽然内容规范,逻辑性强,但缺乏一定的灵活性和系统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能全面掌握基本操作技术,从而直接影响其参与实验的积极性。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一次“医学微生物常用实验操作技术”实验,来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本实验包括以下内容。

1.油镜的使用及维护。通过讲述,使学生掌握油镜的使用方法及使用后的维护,为其在以后的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过程中,应用显微镜观察细菌奠定基础。

2.细菌观察及常见染色方法。让学生学习掌握悬滴法观察细菌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学会革兰氏染色、抗酸染色及其他特殊染色方法,为将来进行各种医学微生物学实验做好准备。

3.各种培养基的制备。通过训练学生制备各种常用培养基,确立学生的无菌观念,学会不同培养基的制备方法及其用途,为以后应用奠定基础。

二、整合实验内容,强化基本理论知识

实践—认识(理论)—再实践,这是人的认识规律,也是科研发展的规律。医学微生物学实验课是最基本的科研实践。通过实验课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可使学生对经典理论加以验证,加深其感性认识,帮助其理解和消化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及相关知识。一直以来,实验教学往往是先由教师讲原理、目的、步骤等,学生按照实验指导按部就班地、机械化地操作,这种近乎模式化的实验教学,只能使学生掌握实验内容,而不能使其将实验与理论联系起来,更不能让学生将所作实验应用于以后的实践。综合性实验是由3个以上相对独立的知识点完成实验项目的实验,有利于学生对该学科知识体系进行系统和整体地理解,是目前

高等院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为此,我们将原有的相关实验,按照医学微生物学的知识体系整合成三大综合性实验,使其与教学内容相衔接而系统化。这三大综合性实验分别是。

1.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包括常见肠道细菌的形态和培养特性,肠道菌的分离培养,伤寒及副伤寒的血清学鉴定等。

通过这一部分实验,不但使学生掌握相关实验内容,而且使其掌握了相关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的理论知识,同时为将来应用这些实验方法检测消化系统感染微生物奠定了基础。

2.呼吸系统感染微生物检测:包括血凝实验,血凝抑制实验,结核杆菌抗酸染色,肺炎支原体冷凝集实验等。通过这一部分实验,能够使学生掌握呼吸系统感染微生物的理论知识,使其掌握了相关实验技能。

3.创伤感染微生物检测:包括血浆凝固酶实验,链球菌溶血素“o”实验,临床标本厌氧菌分离实验等。通过这一部分实验,学生不但掌握了相关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应用,还能够掌握创伤感染微生物的相关理论。

三、新增实验内容,培养创新科研能力

医学微生物学以往开设的经典实验多为对现有理论的验证性实

验,仅仅是对书本知识的重复,缺乏开放性和探索性实验,这不利于学生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此外,这些实验往往落后于迅速发展的现代微生物学技术和方法,很多在实

际科研工作中已很少用到,不利于加强学生对医学微生物学科发展的认识和了解。因此,增加实验教学中创新性、设计性实验的比重,使之与科研工作实践紧密联系是改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严谨的科学态度的重要环节。为此,我们在医学微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引进设计性实验。

设计性实验就是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设计实验方案、准备实验、完成实验、结合理论分析实验结果。设计方案涉及对实验原理的认识和理解,包括选择合理的实验方法,配置合适的实验器材,安排正确的实验步骤,设计科学的数据处理方法,采用客观的误差分析方法,最后给予总结和评价。设计性实验主要考查学生是否理解实验原理,是否具有灵活运用实验知识的能力,是否具有在不同情况下迁移知识的能力,这些对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都较高。与传统实验模式相比,设计性实验具有无法比拟的优势。设计性实验能更好地提高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师资力量不足,实验室条件差,实验经费短缺,学生人数众多,学生综合能力薄弱,学生学习精力不够,实验学时少等因素的制约,在现阶段的五年制本科实际教学中全面开展是有一定难度的。为此,我们提供了“开放性实验”教学方式,即为一部分学有余力,又对医学微

生物学实验极其感兴趣的学生,提供教师指导做课题的机会和平台。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个平台,帮助这些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积极设计并开展相关实验。同时,还将自己课题中的一些科研方法,教授给学生,并让学生动手操作,使同学们接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提高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也增加了他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具体做法如下。

1.教师提供思路:实验前一个月向学生公布几个实验计划(如:环境微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粪便中病原生物的分离培养鉴定,口腔微生物分离培养鉴定等)。学生可自由组合,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立题,也可在实验室允许的范围内另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立题。

2.学生设计方案:学生确定实验内容后,查阅文献,设计实验方案,撰写实验报告并交由指导老师审批。报告内容包括实验名称、立论依据、研究目的和意义、实验方法、路线、所需材料、实验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案等。实验内容必

须符合科学性、实用性、可行性、合理性、创新性五大标准。实验设计方案依据指导老师的意见修订后,由指导老师审核同意方可实施。

3.共同完成实验:设计性实验开展之前,先由指导老师将基本实验技能教授给学生,如标本的采集、制片、染色、油镜使用等,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开始对设计性实验方案进行实施。整个实验操作部分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辅助指导,帮助学生规范操作并及时解决实验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实验结束后,学生对实验结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大纲 学时数:108讲课:108 学制:四年制本科 适合专业:生物科学相关专业 一、本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研究与应用微生物的主要方法与技术,包括经典的、常规的、以及现代的方法与技术,使学生具有适应于从事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与实际生产应用的微生物学实验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本学科的特点,逐步使学生认识微生物的基本特性,比较它们与其它生物的相似和不同之处,知道如何研究微生物以及对研究中所出现的问题点样分析,并加以解决。 (二)课程的任务: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重要的基础课之一,要求学生熟悉微生物学方法与技术,掌握无菌操作技能和建立无菌概念是微生物学实验中最重要的内容,重点掌握最基本的无菌操作技能,如接种、纯培养、计数等。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 1. 通过教师示范、讲解与学生实际操作相结合方法,使学生牢固树立无菌概念,掌握显微镜的使用、生物染色技术、形态学观察的方法、微生物计数、培养基的配置和灭菌方法、微生物分离、纯化等基本操作技能,基本了解常用的仪器设备的基本原理、构造、使用方法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树立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观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勤俭节约、爱护公物和相互协作的优良作风。 2. 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性实验两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

通过光学显微镜镜检观察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实验过程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完整记录原始实验数据、结果,分析实验现象并认真填写实验报告。 三、教学内容 (一)实验一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器皿 目的要求 掌握实验室安全规则,了解微生物学实验所用的器皿,因其大多要进行消毒、灭菌和用来培养微生物,因此了解其质量、洗涤和包装方法的要求。 实验内容 一、器皿的种类、要求与应用: 1、试管 大试管(约18mm×180mm) :可装倒平板用的培养基;可作制备斜面用;装液体培养基用于微生物的振荡培养 中试管[(13~15)mm×(100~150)mm]: 装液体培养基培养细菌或做斜面用;用于细菌、霉菌、病毒等的稀释和血清学试验。 小试管[(10~12)mm×100mm]:一般用于糖发酵或血清学试验,和其它需要节省材料的试验。 2、容量瓶 主要用于准确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它是一种细长颈、梨形的平底玻璃瓶,配有磨口塞,瓶颈上刻有标线。 3、量筒 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外壁上有刻度。常用量筒的规格有5ml、10ml、25ml、50ml、100ml、250ml等。 4、三角瓶 用来装无菌水、培养基和振荡培养微生物等。 5、烧杯 呈圆柱形,顶部的一侧开有一个槽口,便于倾倒液体,有些烧杯外壁标有刻度,可以粗略地估计烧杯中液体的体积,这种烧杯叫印标烧杯,也叫刻度烧杯,其分度并不十分精确,允许误差一般在±5%。 6、烧瓶 通常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因瓶口很窄,不适用玻璃棒搅拌,若需要搅拌时,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分布、灭菌消毒)

微生物实验 微生物实验 细菌形态观察 细菌分布 消毒灭菌

细菌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及日常维护 2.掌握细菌的三种形态 3.掌握临床常见细菌的形态及染色 4.掌握细菌的特殊结构 5.了解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及真菌的结构特点 二、实验原理 1. 普通光学显微镜(油镜)的使用 1. 在标本欲检部位滴一滴香柏油,然后转换油镜头 2. 从侧面观察并慢慢转动粗调节器,使油镜头浸没在油滴内,当油镜头几乎接触玻片时 停止转动,以免碰撞玻片,用双眼观察目镜,同时调节细调节器,直至细菌清晰 3. 根据需要调节显微镜亮度 2.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维护 1.移动显微镜时,用右手持镜壁,左手托镜座,平端于胸前 2.油镜用毕后,要立即用擦镜纸擦去香柏油;再用滴有二甲苯的擦镜纸擦油镜头;最 后,用干净擦镜纸将镜头上的二甲苯擦去,以免损伤油镜头 3.镜头擦净后,降低接物镜并将其转成八字形,罩好镜罩放入柜内 4.做好使用记录 3.微生物知识 1.细菌按形态分类: 球菌:球形(包括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等) 杆菌:杆状(包括单杆菌、双杆菌、链杆菌、分枝杆菌、双歧杆菌等) 螺旋菌:螺旋状(包括螺旋菌、弧菌等) 2.细菌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核蛋白体 3.细菌的特殊结构 荚膜:如肺炎双球菌 鞭毛:又分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周毛菌。如:变形杆菌为周毛菌 菌毛 芽胞:如破伤风梭菌、炭疽芽胞杆菌、肉毒梭菌 4.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包括原核类、真核类和非细胞类。 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藻、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氏体 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 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 5.真菌 单细胞:圆形、芽生孢子。如:酵母菌

微生物实验心得

微生物实验心得体会 这学期的微生物实验已经结束,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微生物的世界中,以前也只是在书本中学习,但是真正走进它们的世界中是通过这个课程开始的。在开始微生物实验之前我是以为这个实验不会很难,但是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发现这个课程真的很难。你不仅需要理论知识作为铺垫,你还需要有严谨的实验精神。 第一节课老师给我们介绍了我们本学期微生物实验的几个实验和报告的要求,也让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实验和以往其他实验的不同。实验步骤虽然很简单,但是往往一个微小的细节处理不当也会导致你整个实验结果的失败。这个我真的深有体会,我们小组的实验结果都很不理想。实验步骤说难也不难,其实无非是先对配置培养液,然后对清洗干净的试管、培养皿以及配置好的培养液进行灭菌,等灭菌完了就放入无菌室进行细菌的接种,最后将接种好细菌和培养液的培养皿放进恒温培养箱进行培养。看似很简单的操作过程我却状况百出。我总结了几点导致这么多次实验失败的地方。第一是操作不够规范,在培养皿中倒入培养液后没有摇匀导致培养基边缘开裂,未等琼脂培养液凝固就倒置导致培养基分布不均匀。第二是理论知识欠缺,没有等培养液冷却至40到50摄氏度就倒入培养基然后马上就接种了细菌,导致细菌已经被烫死。 好在值得欣慰的是最后一个自主实验还是比较成功的。试验以环境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为题设计实验,我们小组通过PH值,温度,紫外线照射三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很满意,很明显。大肠杆菌在PH值为7时生长最适,在温度为37℃时生长最佳,紫外线会抑制其生长。 不得不承认,通过这次实验的学习,我们学到了很多,得到了很多,有些是书本上学不到的,只有自己参与了,操作了,才会知道。也要感谢老师对我们的照顾。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实习名称食品微生物检验实习 系别生物与化学工程系 年级专业1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姓名某某某 指导老师王老师、黄老师、李老师 X X 学校

2015 年1 月13日

1、实习时间、地点和实习单位 2、实习目的 通过食品微生物检验实习,掌握培养基的配制、包扎及灭菌;正确采集样品并对样 品进行稀释、滴加、培养;菌落观察、鉴定与计数;数据处理、分析等方面内容,并结 合生产和科研技术的发展,开设较高的综合性实验为主,运用综合的实验方、实验手段 对我们的知识、能力、素质形成综合的培养。为我们今后从事各种与食品相关的工作打 下基础。 3、实习过程概述 3.1参加认识实习动员大会 2014年11月8日上午由黄大川、王瑶琼2位老师召开了微生物实习动员大会。会 上,老师们说明了实习目的、内容、时间、地点,着重强调了此次实习的自主性和和注 意事项,另外还应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保持高度的安全意识。 3.2实习内容 一、腐乳中细菌含量的检测 1、实验材料和设备 1ml移液管 5支,1000ml、500ml、100ml的烧杯各1、1、2个,250ml锥形瓶 3个, 100ml量筒1个,研钵1个,滴定管1支,试管5支,试管架1个,玻璃棒1根,培养皿 12 个,涂布器1个,洗耳球1个,酒精灯1盏,电磁炉1个,天平1台,药匙1个,pH试纸, 标签纸1张,纱布、棉花、线、报纸若干,高压蒸汽灭菌锅,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 2、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 配方:牛肉膏3g 蛋白胨10g NaCl 5g 琼脂15—20g 水1000ml pH 7.4—7.6 步骤: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倒平皿→接种→培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2012级制药专业 工业微生物学实验报告 姓名: 刘甜甜学号: 2012304090 班级: 制药12-2班指导老师:王健 日期:2014.6.11

一、实验目的 1、抑制或杀死微生物的一些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原理。 2、掌握物理、化学及生物的因素抑菌、杀菌的试验方法。 3、了解细菌的形态特征、染色特点。 4、了解细菌在普通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血平板上的菌落特征。 5、掌握细菌分离划线培养的方法。 6、掌握细菌的初步生化反应。 7、掌握细菌密集划线法,掌握细菌K-B药敏纸片法。 二、实验内容 1 细菌Gram’s stain染色,镜检,观察记录细菌形态和特色特征 1.1 实验原理:染色原理:G+菌与Gˉ菌细胞壁不同,G+菌比Gˉ菌细胞内核糖核酸镁盐含量高,G+菌比Gˉ等电点低。 1.2 实验步骤: 1.2.1.制片:○1涂片:取半滴生理盐水置一洁净玻片上,以无菌操作技术自平板上去菌落少许,与生理盐水混匀,均匀涂布约1cm2大小,自然干燥; ②固定:取含菌膜的玻片与酒精灯火焰上来回三次,使菌膜牢固附于玻片表面; 1.2.2染色:①初染:取结晶紫一到两滴覆盖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细流水冲洗,切勿直接冲洗涂片区域; ②媒染:取卢氏碘液1~2滴覆盖菌膜表面,轻微摇动,维持30〃~40〃,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③脱色:取95%酒精2~3滴于菌膜表面,轻微摇动,局部接近无色即可, 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④复染:取1:10稀释石炭酸复红覆盖涂片区域,轻微摇动,用上法细流水冲洗; ⑤吸水纸初步吸干玻片水分,然后自然干燥; 1.2.3 镜检:于涂片区域加半滴香波油,油镜(100倍目镜)下。 图1:Gram’s stain(1000×)图2:染色试验 三、分离培养 1实验原理:四区划线法是把混杂着在一起的微生物或同一微生物群体的不同细胞用接种环在平板培养基表面通过分区划线稀释而得到较多独立分布的单个细胞,经培养繁殖后生成个菌落。有时这些单菌落并非由单个细胞繁殖而来,故必须反复分离多次才能得到纯种。其原理是微生物样品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多次作“由点到线”稀释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生物、显微藻类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个体微小,与人类关系密切。涵盖了有益跟有害的众多种类,广泛涉及食品、医药、工农业、环保、体育等诸多领域。在我国教科书中,将微生物划分为以下8大类:细菌、病毒、真菌、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香菇等。还有微生物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 现代定义: 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病毒是一类由核酸和蛋白质等少数几种成分组成的“非细胞生物”,但是它的生存必须依赖于活细胞。根据存在的不同环境分为空间微生物、海洋微生物等,按照细胞结构分类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主要特征: 体小面大 一个体积恒定的物体,被切割的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微生物体积很小,如一个典型的球菌,其体积约1mm3,可是其表面积却很大。这个特征也是赋予微生物其他如代谢快等特性的基础。 吸多转快

微生物通常具有极其高效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据研究,乳糖菌在1个小时之内能够分解其自身重量1000-10000倍的乳糖,产朊假丝酵母菌的蛋白合成能力是大豆蛋白合成能力的100倍。 生长繁殖快 相比于大型动物,微生物具有极高的生长繁殖速度。大肠杆菌能够在12.5-20分钟内繁殖1次。不妨计算一下,1个大肠杆菌假设20分钟分裂1次,1小时3次,1昼夜24小时分裂24×3=72次,大概可产生4722366500万亿个(2的72次方),这是非常巨大的数字。但事实上,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如营养缺失、竞争加剧、生存环境恶化等原因,微生物无法完全达到这种指数级增长。已知大多数微生物生长的最佳pH范围为7.0 (6.6~7.5)附近,部分则低于4.0。 微生物的这一特性使其在工业上有广泛的应用,如发酵、单细胞蛋白等。微生物是人类不可或缺的好朋友。 适应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 忙碌的2011年已经走远,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微生物室将逐渐建立建全各项政策规章制度,修正完善SOP文件,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更多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为微生物室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定努力打开一个工作新局面。 我将从以下几点做科室总结: 一.微生物实验室在合理应用抗生素中作用: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微生物检测报告的作用 将经验用药改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有效避免耐药菌的产生首先要规范标本的采集:这是病原菌检测正确与否的关键,若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就没有意义,甚至会给临床造成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将造成严重后果。其次是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加强病原菌的检验提高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病原菌的阳性率和准确率,鉴定出真正的病原菌,有菌部位标本,如痰,咽拭子,粪便等在培养出细菌时面临判断该菌是致病菌还是正常菌群,以免给临床造成误导。一般标本采集到明

确检验结果需要3—4天,有是需要更长时间,此时患者的病情可能早已发生了变化。检验报告对临床而言,已失去了相应的价值,为让临床及时了解病原菌诊断情况应积极与临床大夫沟通。最后二.与临床沟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比其他任何实验室都需要与临床进行良好的沟通,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种检验数据尤其是药敏试验结果以及病原菌的分离报告只有与临床结合分析才能真正知道我们的价值所在,另外,这种沟通也会导致临床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手段,更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 1、从提高自身素质开始,提高整个实验室的整体素质,增加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 2、把好标本采集与接种关,尽可能要求大夫多注明患者情况特别是以往和目前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不合格的标本尽量要求重新留取。 3、及时与临床大夫沟通,进一步了解病人详细情况。 4、对每一张检验报告都要认真分析,包括分离菌与药敏结果 5、科室交待,细菌标本送检时间,要让他们知道标本一旦留取,要尽快送到细菌室,不能和其他标本一样等到聚到一起送,从而导致无菌变得有菌。 6、有特殊菌生长,先电话通知临床床医生,这样他们可以调整用药。 7、人认为其实药敏结果比具体的细菌名更加重要,我们不需要拘伲于菌名的百分百准确。 三.微生物检测及消毒,灭菌的检测:应做好每月的院感检测为医院感染保驾护航,对某些科室的空气,工作人员手,桌面等细菌学检测出现超标,不能因各种人情关系出现瞒报或漏报的情况。应实事求是上报院感科。

模板土壤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技术实验报告.doc

重庆大学研究生专业实验教学 实验报告书 实验课程名称: 实验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及类别: 学号: 姓名: 实验日期: 成绩: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分离与纯化微生物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2、了解倒平板配制土豆培养基的方法与平板划线分离的基本操作技术;; 3、学习平板菌落计数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并掌握其基本技能; 4、初步观察来自土壤中的几类微生物的菌落形态特征,并能判断菌的类型。 二、实验原理 1、培养基的种类 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用以培养、分离、鉴别、保存各种微生物或积累代谢产物。一般的培养基应包含适合微生物生长的6大营养素即水分、碳源、氮源、能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培养基的种类很多,根据培养成分的不同可分为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与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的不同又可分为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微生物的分离、纯化、记数等方面的研究常常使用的就是固体培养基。本实验就是使用的固体培养基。 已配制好的培养基必须立即灭菌,如来不及灭菌,应暂存冰箱,以防止其中微生物生长繁殖而消耗养分和改变培养基酸碱度所带来不利影响。 培养基的原材料来源十分广泛,本实验采用的原材料为土豆。 2、接种方法与无菌接种 将微生物的培养物或含有微生物的样品移植到培养基上的操作技术称之为接种。接种是微生物实验及科学研究中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技术。接种的关键是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操作。微生物的接种方法很多,划线接种、三点接种、穿刺接种、混浇接种与涂布接种是几种常用的接种方法。 划线接种是最常用的接种方法,即在固体培养基表面作来回直线形的移动,就可以达到接种的目的。常用的接种工具为接种环、针等。在斜面接种和平板划线中就常用此法。

微生物学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 实验一常用培养基的制备、灭菌与消毒 一、实验目的 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了解常见灭菌、清毒基本原理及方法;掌握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及过滤除菌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原理 培养基是人工按一定比例配制的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和合成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的混合物。培养基的原材料可分为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素和水。根据微生物的种类和实验目的不同,培养基也有不同的种类和配制方法。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是一种应用最广泛和最普通的细菌基础培养基,有时又称为普通培养基。由于这种培养基中含有一般细胞生长繁殖所需要的最基本的营养物质,所以可供微生物生长繁殖之用。 干热天菌、高压蒸汽灭菌方法主要是通过升温使蛋白质变性从而达到杀死微生物的效果。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试管、三角瓶、烧杯、量筒、玻璃棒、培养基、分装器、天 平、牛角匙、高压蒸汽灭菌锅、pH度纸、棉花、牛皮纸、记号笔、麻绳、纱布、吸管、培养皿、电烘箱、注射器、微孔滤膜过滤器、镊子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NaCl、琼脂 四、实验内容 1.称量→溶化→调pH→过滤→分装→加塞→包扎→灭菌→无菌检查 2.干热灭菌:装入待灭菌物品→升温→恒温→降温→开箱取物 3.高压蒸汽灭菌:加水→装物品→加盖→加热→排冷空气→加压→恒 压→降压回零→排汽→取物→无菌检查 4.过滤除菌:组装灭菌→连接→压滤→无菌检查→清洗灭菌 五、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 1.要严格按配方配制。 2.调pH不要过头。

3.干热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堆放过紧,注意温度的时间控制,70oC 以下放物、取物。 4.高压灭菌要注意物品不要过多,加热后排除冷空气,到时降压回零 取物。 5.过滤除菌要注意各部件灭菌,压滤时,压力要适当,不可太猛太快, 滤膜要注意清洗保存。 六、思考题 1.培养基配好后,为什么必须立即灭菌?如何检查灭菌后的培养基是 无菌的? 2.在配制培养基的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些什么问题?为什么? 3.培养微生物的培养基应具备哪些条件?为什么? 4.培养基的配制原则是什么? 实验二土壤中微生物分离纯化培养 一、实验目的 掌握倒平板的方法和几种常用的分离纯化微生物的基本操作技术;了解不同的微生物菌落在斜面上、半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特征;进一步熟练和掌握微生物无菌操作技术;掌握微生物培养方法。 二、实验原理 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某一种或某一株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分离、纯化方法:单细胞挑取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步骤:倒平板-制备土壤污水稀释液-涂布-培养-挑菌落;平板划线法步骤:倒平板-标记培养基名称-划线。 三、试剂与器材 1.器材盛9m1无菌水的试管、盛90m1无菌水并带有玻璃珠的三角 烧瓶、无菌玻璃涂棒、无菌吸管、接种环、酒精灯、无菌培养皿、显微镜、血细胞计数板等。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高氏1号培养基,查氏培养基 四、实验内容

微生物室的实习小结

微生物室的实习小结 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发病,院内感染不断增加。细菌由于人类不断婪用抗菌药物,耐药性不断增加,这些都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病原微生物在实验室潜在对实验室人员的威胁也日趋严峻。生物安全的宣教必不可少,怎样把只有基本微生物知识的学生,与临床实验室大量面对病人标本的采集、运送、接种、培养、观察、鉴定、药敏、报告等各个环节的实践结合起来,由基础知识向专业技能有效转化,把基础理论知识在实习中有效发挥,与实践相结合使之升华,是培养合格检验人才的关键。现就微生物室的实习带教体会总结如下。 1、重视标本送检前的质量控制。 微生物实验室每天都收到来自病房,门诊病人送检的大量标本,有痰、中段尿、伤口分泌物、生殖道拭子、血培养、脓液、术中临时所采集的标本等等。标本的采集、运输和处理是否得当及时对试验结论有直接影响。是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只有让学生全面认识标本采集与处理的全过程及影响因素,才能确保检验结论的准确性、有效性。 标本的采集 例如中段尿的采集,应告知学生尿道内是人体无菌的腔道,尿道外则是有菌的部位。所以采集中段尿时必须对外阴进行彻底消毒,排出前一段尿液,以便冲洗外尿道或外阴,

留取中段尿于无菌杯中送检。如痰标本的采集,应嘱病人于清晨嗽洗口腔,咳出深部的痰液于无菌杯中送检,如是支原体和衣原体的检测,则应留取女性宫颈拭子或男性尿道拭子,因为支原体和衣原体都只寄生在宫颈或者尿道的柱状上皮细胞内。 标本的处理 学生应知道,标本的及时处理接种对微生物的成活率至关重要,例如淋病奈瑟氏菌,需要保温,保湿送检,提倡床边接种,培养基应先预温,接种后放36℃温箱、5%co2环境,保湿培养。又如痰标本应接种在血平板,巧克力平板,沙基,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上,血平板和巧克力平板主要观察病人痰标本里的基础菌群的生长状态。沙基主要观察是否有念珠菌生长,嗜血流感巧克力平板主要是观察是否有嗜血流感杆菌属的生长,此平板在配制时加入了针对性抗菌药物,能够抑制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革兰氏阳性球菌的生长,只适合于嗜血杆菌属的生长。学生应学会每一份标本,接种到相应有用、有目的、有选择的培养基中。 2、注重特征、综合分析 细菌的鉴定是运用所学知识,综合性判断的过程。它需要根据病人基本信息,标本来源、诊断、平板上形态特征,生长情况,氧化酶、触酶阴阳性状、革兰氏染色镜下形态,生化反应,药敏结果等进行综合性判断,最终得出鉴定结果。

微生物实验报告:微生物形态观察

实验一微生物形态观察 一、实验目的 1.巩固显微镜的使用方法,重点练习油镜的使用; 2.认识细菌、放线菌和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和特殊结构; 3.练习手绘微生物图片。 二、实验原理 1.细菌基本形态 细菌是单细胞生物,一个细胞就是一个个体。细菌的基本形态有 3 种:球状,杆 状和螺旋状,分别称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根据细胞分裂后排列方式的不同分为 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杆菌分为单杆菌、双杆 菌、链杆菌等,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螺旋菌分为弧菌和螺菌。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殊形态的细菌。 2.细菌特殊结构 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芽孢等。荚膜是某些细菌向细胞壁表面分泌的一层厚度不定的胶状物质,具有抗干燥、抗吞噬和附着作用。鞭毛是某些细菌表面着生的 1 至数根由细胞内伸出的细长、波曲的丝状体,具有运动功能,在菌体上的着生 位置、数目因菌种而异。菌毛(又称纤毛)是在细菌体表的比鞭毛更细、更短、直硬, 且数量较多的丝状体,与细菌吸附或性结合有关。芽孢又称内生孢子,是某些细菌生长到一定阶段,在菌体内部产生的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休眠体,具有极强的抗热、抗辐射、抗化学药物和抗静水压等特性。 3.真菌的结构特征 菌丝是构成真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一种管状细丝。可伸长并产生许多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就叫菌丝体。根据菌丝中是否存在隔膜可分为无隔膜菌 丝和有隔膜菌丝。为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和更有效地摄取营养满足生长发育地需要,许 多真菌的菌丝可以分化成一些特殊的形态,这些特化的形态称为菌丝变态。比如吸器、 假根、子实体。 4.放线菌的结构特征 放线菌的形态比细菌复杂些,但仍属于单细胞生物。链霉菌是典型的放线菌,其细胞呈丝状分枝,菌丝直径很小,在营养生长阶段,菌丝内无隔,故一般呈多核的细胞状 态。当其孢子落在固体基质表面并发芽后,就不断伸长、分支并以放射状向基质表面和 内层扩展,形成大量色浅、较细的具有吸收营养和排泄代谢废物功能的基内菌丝,同时在其上又不断向空间方向分化出颜色较深、直径较粗的分枝菌丝,这就是气生菌丝。不久,大部分气生菌丝成熟,分化成孢子丝,并通过横隔分裂方式,产生成串的分生孢子。 5.微生物菌落 菌落是在固体培养基上(内)以母细胞为中心的一堆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和构造等特征的子细胞集团。细菌的菌落有其自己的特征,一般呈现湿润、较光滑、较透明、较粘稠、易调取、质地均匀以及菌落正反面或边缘与中央部位的颜色一致等。不同形态、生理类型的细菌,在其菌落形态、构造等特征上也有许多明显的反映。 三、实验器材 普通光学显微镜(Nikon YS-100 ),镜油,镜头纸,擦镜液;

微生物实验报告

微生物实验报告 一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和分离纯化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无菌操作技术原理和方法 2 学习用稀释涂布法分离微生物 3 认识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原理 实验材料: 1 土样溶液,无菌生理盐水 2 取液器(1000μL一支,100μL一支),培养箱,培养皿(12个),无菌有帽试管,三角瓶,无菌涂棒,接种环,1000μL无菌吸头若干,记号笔,酒精灯,火柴,试管架 实验步骤: A 培养基的制备(已提前制备好) B 周围环境中的微生物的检测,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平板上作如下实验 1 取三个平板,用100μL的取液器分别吸取100μL的河水、豆浆、豆奶,均匀加在三个培养基上,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2 再取三个平板,三个同学分别用手指(未洗过)在培养基上涂抹几秒钟,一个同学对应一个平板。 3 再取一个平板,其中一个同学将手用肥皂洗过后,再在培养基上涂抹。 4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一个同学对着培养基咳嗽,使口腔中的气流和飞沫落到培养基上。 5 再取一个平板,打开皿盖,在空气中放置10min左右,关上皿盖。 6 将上述9个平板放置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C 土壤中分离微生物 1 采土样,制备土壤稀释液(已准备好) 2 取三个平板,每个培养基上用取液器添加100μL的土壤稀释液,并用无菌玻璃涂棒涂布均匀(要多涂几次,时间约1-2分钟,使细菌均匀分布)。 3 将平板依旧放在35℃的培养箱中培养24h。 D 菌落计数 培养24h后,取出培养平板,算出每个平板上的菌落数量。其中,土样中的微生物含量可用以下式子计算 土壤中的细菌含量(个/g土壤)=菌落平均数×10×稀释倍数 实验结果及数据: 实验结果如附图。

生物实验心得体会【精选】

《生物实验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好的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生物实验心得体会 大三的第二学期块结束了,这个学期操作了四个微生物实验,以及一个自主设计性实验。通过前阶段对四个实验的操作和认知的基础上,展开第五个实验的自主设计。实验分别是菌落总数测定,霉菌和酵母的检查和计数,乳酸菌的检验,微生物药敏试验以及探讨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 这学期的微生物实验是在上学期微生物实验的基础上的累积和扩展延伸:以培养基的制备与灭菌,玻璃器皿的洗涤、包扎和灭菌,微生物接种技术和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为技术基础进行的,以加强学生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为目的。 下面我来谈谈我在实验中的心得体会。 第一个实验是菌落总数测定。让我重新认识了一下这个名词:菌落形成单位,我现在的理解就是:1ml或者1g待测样品中菌落的个数,一定要注意的是单位是CFU/ml或CFU/g。还有就是要掌握好对高压蒸汽灭菌锅的操作。实验之前要充分做好预习工作,以便实验的进行。由于是测定微生物实验,就要尤其小心其他杂菌的混入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要做好实验仪器和各种试剂的灭菌,有培养皿,试管,移液**头(装在盒子中),按要求配置好的琼脂培养基和生理盐水,按各自要求用纱布和报纸包扎好,送入高压蒸汽灭菌锅进行灭菌。玻璃仪器在包扎前要进行清洗,并烘干,以免水分沾湿报纸。灭完菌后取出物品进入超净工作台,超近工作台的紫外灯在进入20分钟前开启, TOP100 排行并在进入时关闭,以免影响人体。要对台面进行消毒处理,用酒精擦拭。可以在等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到50摄氏度左右前对待测样品进行10倍系列稀释至需要的浓度。要注意的是一定要标记好浓度或者按顺序排列在试管架上以免弄混,同一个试管里吸取样品才能用同一个**头进行移液。再进行平板接种。待琼脂培养基冷却好后,用右手打开纱布并将锥形瓶拿住,将瓶口靠近酒精灯再进行灭菌,左手拿培养皿用大拇指和食指稍微打开培养皿盖,将琼脂培养基倒入培养皿中心内,不用倒很多,使琼脂培养基没过培养皿表面即可。培养皿一定是平拿在手上的,倒好后轻轻盖上培养皿盖,缓慢地平方在超净工作台台面边缘处,再推至中间。再用移液枪取1ml样品快速打入培养皿,盖上培养皿盖,然后用手轻轻摇晃,千外不要太大力。然后贴上标签记号,静置。如此依次操作下去。静置一段时间待培养基凝固后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培养一段时间再取出进行观察计数。 我们组的实验结果不甚理想,培养皿中的微生物都是连成一片的,或者是培养皿壁上也都长着,主要是由于待测样品打入培养皿后,摇晃不均匀或者太大力了,以至于菌液没分散开来或是跑到培养皿壁上去了。 第五个实验是自主设计实验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选取3个环境因素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均可进行设计。根据前四个实验的基础,通过小组探讨和交流设计出实验方案。并加以验证。通过自主设计实验可以结合小组的智慧,加强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通过实验可以验证理论,增加感性认识,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思考能力,并使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水平。

微生物培训心得体会4篇

微生物培训心得体会4篇 微生物培训心得体会1 一通过学习,了解到水中所含有的细菌来源于空气、土壤、污水、垃圾和动植物的尸体,所以水中细菌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包含病原菌、通过水传播的疾病有痢疾、伤寒、霍乱、肝炎和急性肠胃炎等,这些将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原水经过净化消毒后,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群指数如果能达到饮用水标准的要求,说明病原菌被杀灭,普通细菌也明显减少,因此水中细菌总数和总大肠杆菌群的测定是评价水质清洁程度和考核给水净化效果的指标之一。 二水中细菌的检测方法 1 细菌总数(平皿计数法):水样在营养琼脂上在有氧条件下37℃培养48小时后,所得1mL水样所含菌落的总数。 以无菌操作方法用无菌吸管吸取1mL充分混匀的水样注入灭菌平皿中,倾注约15mL已融化并冷却45℃左右的营养琼脂培养基,并立即旋匀平皿,使水样与培养基充分混匀,待冷却凝固后,翻转平皿,使底面向上 ,置于36±1℃培养箱内培养48小时,进行菌落计数,此即为水样1mL中的菌落总数。 2 总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有:多管发酵法、滤膜法、酶底物法 2.1 多管发酵法:总大肠菌群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糖,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取10mL

水样接种到10mL双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取1mL水样注入到9mL 灭菌生理盐水中,混匀后吸取1mL注入到10mL单料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每一稀释度接种5管,将各种管置36±1℃培养箱内培养24±2小时,如所有乳糖蛋白胨培养管都不产气产酸,则可报告为总大肠菌群阴性,如有产酸产气者,将产酸产气的发酵管分别转种在伊红美蓝琼脂平板上,于36±1℃培养箱内培养18~24小时,观察菌落形态,挑取符合特征的菌落作革兰氏染色、镜检和证实实验。 2.2 滤膜法:总大肠菌落滤膜法是指用孔径为0~4.5um的微孔滤膜过滤水样,将滤膜贴在掺加乳糖的选择性培养基上37℃培养24小时,能形成特征性菌落的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孢杆菌以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的方法。 用无菌镊子夹取灭菌滤膜边缘部分,将粗糙面朝上贴放在已灭菌的滤床上,固定好滤器,将100mL水样注入滤器中,打开滤器阀门,在-5.07*104Pa下抽滤,水样抽滤完后再抽气约5秒,关上滤器阀门,取下滤器,用灭菌镊子夹取滤膜边缘部分,移放在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滤膜截面细菌面向上,滤膜应与培养基完全贴紧,两者间不得留有气泡,然后将平皿倒置,放入37℃恒温箱内培养24±2小时,挑取符合特征菌落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 2.3酶底物法:总大肠菌群酶底物法是指在选择性培养基上能产生β-半乳糖苷酶的细菌群组,该细菌群组能分解色原底物释放出色原体是培养基呈现颜色变化,以此来检测水中总大肠菌群。 以上是我这次培训所学内容的小结,通过学习,不仅提高了细菌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微生物实验报告模板 淀粉与微生物篇一: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第十次实验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 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专业:生物科学类 年级:20XX级 姓名: 学号:1007040085 20XX年XX月XX日 实验十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 一、实验目的 1、熟悉常用微生物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的配制方法。 2、学习各种无菌操作技术,并用此技术进行为微生物稀释分离、划线分离接种。 3、用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发分离微生物。 4、认识为微生物存在的普遍性,体会无菌操作的重要性。 5、掌握分离产淀粉酶微生物的试验方法和步骤,了解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种类及形态。 二、实验原理 土壤是微生物生活的大本营,是寻找和发现有重要应用潜力的微生物的主要菌源。不同土样中各类微生物数量不同,一般土壤中细菌数量最多,其次为放线菌和霉菌。一般

在较干燥,偏碱性、有机质丰富的土壤中放线苗数量较多;酵母菌在一般土壤中的数量较少,而在水果表皮、葡萄园、果园土中数量多些。本次实验从土壤中分离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应该取那些富含产淀粉酶的微生物的土样。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获得只含有一种或某一类型微生物的过程称为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常用的方法有 1、简单单细胞挑取法 2、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 此次实验采取的是平板分离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结合,该方法操作简单,普遍用于微生物的分离与纯化。其原理包括: 1)稀释后的细胞悬液图不在平板上可以分离得单个菌株 2)在适合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条件(如营养、酸碱度、温度与氧等)下培养微生物,或加入某种抑制剂造成只利于待分离微生物的生长,而抑制其他微生物生长的环境,从而淘汰一些不需要的微生物。 3)微生物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的单个菌落可以是由一个细胞繁殖而成的集合体。因此可通过挑取单菌落而获得纯培养。获得单菌落的方法可通过稀释涂布平板或平板划线等方法完成。 以淀粉作为惟一碳源的培养基培养未分离细菌,能产淀粉酶的细菌能生长,且菌落周围出现透明圈(淀粉不透明,被消化后变透明),则产淀粉酶微生物被分离出来。本实验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专业学号 姓名 实验一、···培养基的配制和高压蒸汽灭菌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用到哪些试剂、材料、玻璃器皿等都要写出,包括数量) 四、实验步骤(按照实际步骤填写,切忌抄袭)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简述培养基的配制原则? 2.为什么湿热灭菌比干热灭菌法更有效? 3.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先将灭菌锅锅内的冷空气完全排尽? 实验二自生固氮菌的分离纯化 (这是个综合实验,请大家回顾三周来的所有操作步骤,将其整理成连贯完整的一份报告,注意每次实验的衔接,不要把其他的实验项目写进来,但也不要漏写该实验的相关步骤。)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整个综合实验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每周所做的相关步骤) 五、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六、思考题 1、划线分离时,为什么每次都要将接种环上多余的菌体烧掉?划线为何不能重叠? 2、如何从自然界中分离自己所需要的纯培养? 实验三平板培养测数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实际操作有涉及到的材料都要列出) 四、实验步骤(详叙相关步骤) 五、实验结果 六、注意事项(自己总结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 七、思考题 1、平板菌落计数法中,为什么溶化后的培养基再冷却至45℃左右才能倒平板? 2、本次实验是否成功?如果失败,试分析原因。 实验四简单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所观察到的细菌的显微形态)

六、思考题 1、简单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实验五革兰氏染色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判断自己分离到的菌种是G还是G+-?) 六、思考题 1、革兰氏染色要获得成功,有哪些问题需要注意,为什么? 2、什么情况下会导致结果出现假阳性或假阴性? 实验六放线菌的印片染色法 一、实验目的 二、实验原理 三、实验材料(包括菌种、染料、玻璃器皿) 四、实验步骤 五、实验结果(黏贴染色结果图片并描述放线菌的显微形态特征) 六、注意事项 微生物学实验报告格式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归纳

微生物实验室工作总结 忙碌的2011年已经走远,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微生物室将逐渐建立建全各项政策规章制度,修正完善SOP 文件,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机遇新的挑战,可以预料我们的工作将更加繁重,要求也更高,需掌握的知识更多更广。为此,我将更加勤奋的工作,刻苦的学习,努力提高文化素质和各种工作技能,为微生物室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一定努力打开一个工作新局面。 我将从以下几点做科室总结: 一.微生物实验室在合理应用抗生素中作用:怎样才能充分发挥微生物检测报告的作用 将经验用药改为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从而有效避免耐药菌的产生首先要规范标本的采集:这是病原菌检测正确与否的关键,若标本的采集与处理不符合要求,则细菌培养的结果就没有意义,甚至会给临床造成误导,延误对患者的正确治疗,将造成严重后果。其次是规范化操作程序和加强病原菌的检验提高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病原菌的阳性率和准确率,鉴定出真正的病原菌,有菌部位标本,如痰,咽拭子,粪便等在培养出细菌时面临判断该菌是致病菌还是正常菌群,以免给临床造成误导。一般标本采集到明确检验结果需要3—4天,有是需要更长时间,此时患者的病情可能早已发生了变化。检验报告对临床而言,已失去了相应的价值,为让临床及时了

解病原菌诊断情况应积极与临床大夫沟通。最后 二.与临床沟通: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比其他任何实验室都需要与临床进行良好的沟通,微生物实验室的各种检验数据尤其是药敏试验结果以及病原菌的分离报告只有与临床结合分析才能真正知道我们的价值所在,另外,这种沟通也会导致临床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方面采取更有效的手段,更合理的应用抗菌药物。 1、从提高自身素质开始,提高整个实验室的整体素质,增加各方面的知识储备以及综合分析能力与判断能力。 2、把好标本采集与接种关,尽可能要求大夫多注明患者情况特别是以往和目前使用抗菌药物情况,不合格的标本尽量要求重新留取。 3、及时与临床大夫沟通,进一步了解病人详细情况。 4、对每一张检验报告都要认真分析,包括分离菌与药敏结果 5、科室交待,细菌标本送检时间,要让他们知道标本一旦留取,要尽 快送到细菌室,不能和其他标本一样等到聚到一起送,从而导致无菌 变得有菌。 6、有特殊菌生长,先电话通知临床床医生,这样他们可以调整用药。 7、人认为其实药敏结果比具体的细菌名更加重要,我们不需要拘伲于 菌名的百分百准确。 三.微生物检测及消毒,灭菌的检测:应做好每月的院感检测为医院感染保驾护航,对某些科室的空气,工作人员手,桌面等细菌学检测出现超标,不能因各种人情关系出现瞒报或漏报的情况。应实事求是上报院感科。 四.明年的计划:新技术和新项目的开展;我院今年成功升入二级甲等医院,

微生物生理生化反应实验报告

山东大学实验报告2012年 12 月 4日 姓名系年级 2011级生科2班组别四 科目微生物学实验题目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反应 一、【实验目的】 1. 证明不同微生物对各种有机大分子物质的水解能力不同,从而说明不同微生物有着不同的酶系统。 2.掌握进行微生物大分子物质水解试验的原理和方法。 3.了解糖发酵的原理和在肠细菌坚定中的重要作用。 4.掌握通过糖发酵鉴别不同微生物的方法。 5. 了解吲哚和甲基红试验的原理以及其在肠道细菌鉴定中的意义和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试剂】 菌种:枯草芽孢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普通变形杆菌、产气肠杆菌培养基:培养基:固体淀粉培养基、固体油脂培养基(大分子水解试验);葡萄糖发酵培养基、乳糖发酵培养基(内装有倒置的德汉氏小管)(糖发酵试验);蛋白胨水培养基(吲哚试验);葡萄 糖蛋白胨水培养基; 试剂:卢戈氏碘液、乙醚、吲哚试剂、甲基红试剂、蒸馏水、 仪器:酒精灯、接种针、培养皿、试管、试管架、烧杯、量筒、德汉氏小管 三、【实验原理】 1.在所有生活细胞中存在的全部生物化学反应称之为代谢,代谢过程主要是酶促反应过程,由于各种 微生物具有不同的酶系统,所以他们能利用的底物不同,或虽利用相同的底物但产生的代谢产物却不同,因此可以利用各种生理生化反应来鉴别不同的细菌,尤其是在肠杆菌科细菌的鉴定中,生理生化试验占有重要的地位。 2.淀粉的水解:由于微生物对淀粉这种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利用,必须靠产生的胞外酶将大分子物质 分解才能被微生物吸收利用.胞外酶主要为水解酶,通过加水裂解大的物质为较小的化合物,使其能被运输至细胞内.如淀粉酶水解淀粉为小分子的糊精,双糖和单糖;而淀粉遇碘液会产生蓝色,因此能分泌胞外淀粉酶的微生物,则能利用其周围的淀粉,在淀粉培养基上培养用碘处理其菌落周围不呈蓝色,而是无色透明圈,据此可分辨微生物能否产生淀粉酶。 3.油脂的水解:在油脂培养基上接种细菌,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菌苔的颜色,若出现红色斑点,则说 明此中菌可产生分解油脂的酶。 4.糖发酵试验:糖发酵试验是常用的鉴别微生物的生化反应,在肠道细菌的鉴定上尤为重要.绝大多数 细菌都能利用糖类作为碳源和能源,但是它们在分解糖类物质的能力上有很大的差异.有些细菌能分解某种糖产生有机酸(如乳酸,醋酸,丙酸等)和气体(如氢气,甲烷,二氧化碳等);有些细菌只产酸不产气. 例如大肠杆菌能分解乳糖和葡萄糖产酸并产气。产酸后再加入溴甲酚指示剂后会使溶液呈黄色,且德汉氏小管中会收集到一部分气体。若细菌不能使糖产酸产气,则最后溶液为指示剂的紫色,且德汉氏小管中无气体。 5.IMVC实验主要用于快速鉴别大肠杆菌和产气肠杆菌。 (1)吲哚试验:是用来检测吲哚的产生,在蛋白胨培养基中,若细菌能产生色氨酸酶,则可将蛋白胨中的色氨酸分解为丙酮酸和吲哚,吲哚与对二甲基苯甲醛反应生成玫瑰色的玫瑰吲哚。但并 非所有的微生物都具有分解色氨酸产生吲哚的能力,所以吲哚实验可以作为一个生物化学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