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

城市经济增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随着我国社会生成产力的不断发展,经济的深化改革与转型,我国的城市化进程迅速的推进,城市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已越来越紧密。但是我国的城市发展起步较晚,形式粗犷,且多以改变城市的外观为主要目标,不太注重内涵建设,缺少长远发展布局,间接影响了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而良好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实现城市良性发展的前提,因此面向可持续发展,认识经济增长和城市发展之间的关系是城市发展的必要的一环。它既强调城市发展中经济的重要性,又体现了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调性。

城市经济发展关系

城市发展

城市发展是指政治、经济、贸易、金融、科教文化、生态环境、人口等因素的综合发展,其发展伴随经济增长而加快,反过来,又对经济的增长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通常是指在一个较长的时间跨度上,一个国家人均产出(或人均收入)水平的持续增加。经济增长率的高低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总量的增长速度,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总体经济实力增长速度的标志。决定经济增长的直接因素:投资量、劳动量、生产率水平。用现价计算的GDP,可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规模,用不变价计算的GDP可以用来计算经济增长的速度。

经济增长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城市发展是经济增长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对立统一、互为因果的关系。如何做好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相结合,实现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和谐关系,以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增长,以经济增长促进城市综合力的增强,是认识和研究城市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键。

一、城市发展是经济增长的动力

1、城市发展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生力军

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扩大投资、推动消费、促进发展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通过城市建设,可以带动房地业、建筑业、商业等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大发

展。从经济发展的全局看,城市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作用,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参与价值的创造。加快经济发展城建必须先行。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大变样,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吸纳剩余劳动力、促进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发展是城市经济增加的重要途径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加速向资本的转化,是解决城市建设钱从哪里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政府通过公开拍卖、挂牌出售等方式,把存量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产,实现土地资产价值,进而形成了对城市土地的再投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加速其向资本的转化,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建资金短缺与加速城市建设的矛盾,切实积聚城市建设、改造资金,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向高起点、大手笔、大投入跨越。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房地产建设,虽然这个观点是落后的,却是我县目前情况下的唯一选择,是符合目前发展需要的选择,是我县发展必须经过的一个阶段。

3、城市建设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我县是人口大县,也是劳务输出大县,但由于劳动者劳动技能地下,目前以建筑业为主的体力型输出仍是劳务的重要形式,是群众务工收入的主渠道之一,大量的城市建设项目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效增加了农民收入。

4、城市建设是拉动内需、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城市建设的发展不仅是建筑业发展,它直接带动着餐饮、娱乐、汽车等相关几十个产业发展,能有效拉动内需、促进消费和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于扩大内需来说,不仅仅是几座楼的地价问题,而是由此产生的一系列的拉动效应,最直接的体现在建筑业、仓储、物流、务工等方面,这些问题就不在累述,更深层次是带来城市化效应。城市“新移民”中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进入城市生活后,收入增长的同时,在基本生活消费之外也大量增加了耐用消费品的购买。城市化带来人口集中,进而为第三产业发展创造了条件,而第三产业的变革又从三方面影响着居民消费。城市化带来消费心理与内容的不断更新,进而为第三产业发展提供了无穷的商机,旨在改进居民在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方面的服务产品层出不穷,在客观上起到了“供给创造需求”的作用。

(二)城市建设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1、加快城市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城市建设管理水平是一个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漂亮、整洁的城市,对内可提升市民的幸福指数,产生更高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对外有利于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城市辐射力、吸引力和竞争力。

2、加快城市建设是人民生活的迫切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对改善生活质量特别是居住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我县县城框架小,供水、供暖、垃圾处理等功能不完善、设施不齐全,管理水平上不去,脏乱差与市城区居住环境反差太大,广大群众强烈要求通过建设管理改善县城人居环境。

3、加快城市建设是加强社会建设改善民生的重要措施。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重点强调教育、医疗问题的同时,也将住房保障写入其中,体现了对民生的关注和对民意的尊重。“住有所居”目标的实现,政府责无旁贷。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加大城市商品住房开发,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另一方面要加大保障房建设力度,做好城中村开发和棚户区改造,解决低收入城镇居民住房困难。(三)城市建设水平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1、城市建设是转移劳动力增加就

业的重要举措城市建设是加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重要载体。 2、城市建设是城市人口增长的重要途径城市常住人口增长由户籍人口增长和外来人口增长构成。户籍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学校扩招和部分户籍迁移政策的出台造成的。外来人口增长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一是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能够为外来人口提供了大量适宜的就业岗位;二是城市功能的多元化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三是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集中,寻找就业机会。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是吸引大批农村人口移居到城市来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条件;特别是建设几所硬件设施好、教学质量高的学校,带来的人口转移效果将更大。3、城市建设是人民群众财富积淀的重要途径在中国人的传统中,有一个观念根深蒂固,那就是“安居乐业”。因此,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理想和目标,有房才有家是中国人基本的置业观念;如何抵御日益高涨的物价,确保自己的钱不贬值,在目前投资渠道相对有限的情况下,并且在近年来高涨的房价的带动下,买房成为很多投资的首选;住房作为资产,有安全性、稳定性、实用性和稀缺性等特点,很适合作为投资品。拥有房产,既可以使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卖出变现或者作为抵押物取得贷款。因此,房产就变成了财富的蓄水池。是人民群众作为财富沉淀的一个重要途径。

二、如何做好城市建设工作

我县城区是老城区,城市建设布局最初是历史遗留而形成,是一个时期内群众自然建设和根据群众生产、生活需要规划形成的,虽然在一定时期内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的需要,但城市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基本载体,欠账还很多,遗存大量问题,与市城区无论在建设还是管理方面差距还很大。如何搞好城市建设工作我认为要抓好以下几点:

(一)搞好城市建设规划先行 1、城市规划的重要意义

城市规划是导城市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规划要立足现实,体现长远,要有科学性与可实施性,要有战略性和目的性。没有科学规划,城市建设就会失去方向,城市管理就会失去依据。高瞻远瞩、目光长远、准确到位的科学规划,给城市以凝固的音乐美、秩序美、规则美,进而引领人的心灵美、行为美,达到社会和谐美。

2、注重民生、科学布局提升城市品位

目前,我县城市建设中,绿地、公园偏少,专业市场几乎没有,标志性建筑物空缺,休闲娱乐场所稀缺,导致白天路边摊贩占据人行道、晚上夜市大排档灯火辉煌等现象,整体呈现出秩序紊乱,环境脏乱差的态势,形成了治理没有效果,问题反复出现等恶性循环。为此,在城市建设中我们要集中解决这些问题,处理好点、线、面三个层次的关系,面上要充分考虑环境和文化要素,发挥好城市交通的骨干地位,做好建筑形态的规划工作;线上要做到网络化管理,完善道路对接,突出线上的协调性;点上要注重建筑的美观性和实用性。本着对城市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精益求精,着力打造成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城市,让濮阳县成为“乡里想进城,市里想回城”的魅力城市。

3、增加城市规划的权威性

《城乡规划法》第七条明确规定:“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是城乡建设和规划管理的依据,未经法定程序不得修改”。可见,科学规划被批准后,将具有法律效力,不得随意违背。

为什么违法建筑屡禁不止,关键是没有认识到审批的科学规划具有法律拘束力,同时,违反规划时,没人治理,违反规划后,也无人制止,造成违法建筑“比、学、赶、

超”的局面。需要明确的是,科学规划被批准后,将具有法律拘束力,不得随意违背。城乡规划必须通过法律的形式来增强其权威性、科学性、专业性、民主性和公益性,以克服因规划缺失、漠视规划、规划编制混乱、规划不当等原因而导致城乡发展资源配置的低效率和不公平现象。因此,赋予城乡规划相应的拘束力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做好经营城市文章形成城市建设良性循环经营土地、经营城市增加财政收入。土地是构成一个城市空间和城市功能的载体,城市土地是最为宝贵且有限的资源,土地经营的状况又直接关系到城市的发展空间、发展潜力和发展方向。因此高度重视对城市土地的经营和管理,努力提高土地资本的利用效率以及地域空间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城市经营的重要方面。一个具有良好经济前景、管理高效率的城市,其土地价值也必然会随之增长。而城市最大的资源就是土地,因此,如何经营城市实际上就是如何使城市土地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近几年我县经营城市力度、理念已明显落后于清丰、南乐,土地收益相对较少。我县经济发展缓慢很大程度是政府没钱,没钱就没办法搞城市建设,陷入了一个穷的没钱搞建设,没办法搞建设就越来越穷的恶性循环。而先通过经营土地获得城市建设的资金,用经营城市拉动经济增长这个策略可以直接打破这个恶性循环。通过土地的市场化运作,所得资金用于城市建设,将可以有力地改善城市环境,树立了的新形象。引起更多的国内外商家的关注,看到我县的商机和潜力,吸引大量资金的涌入为城市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逐步形成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化和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机制。(三)既“阳光”又“透明”,抓好城市建设各个环节 1、建立“阳光”的审批、招投标公开制度

坚持市场开放原则,积极引入竞争机制,形成优胜劣汰的局面,以统一、实用、简洁的办事制度,保证有形建筑市场的规范发展,同时推行量价分离、分类指导原则,以利于

- 9 -

实现招标要求,确保投标利益。规范、严谨的运作保证招投标制度的顺利推进,实现从无形到有形、从隐蔽到公开、从无序到有序的根本性转变,得到了业主、施工企业和社会的认可,有形交易市场的效益亦逐步显示出来。确保建设工程优良率提高,事故发生率下降,形成建筑市场健康、良好的发展态势。建筑有形市场的规范运作,能为国家节省建设资金,同时提高工程质量,并有效杜绝“黑箱”操作,遏制工程发包的腐败现象发生。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和办事公开制度。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办事公开制度,增强监督工作的科学性、公正性和权威性,提高质量监督机构的公信力,为服务对象提供公开、透明、便捷、高效的办事环境。对规划审批、规划变更、改变用地性质等实行网上公示、展厅展示、现场公示等形式向社会公开,接受群众监督。

2、建立“透明”的施工、监管体制,抓好建设质量一是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令畅通。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的监督检查工作,依法加大对重大质量事故的查处力度,保证政令畅通,为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创造良好条件。二是加强廉政监察,促进廉政建设。围绕质量监督过程中管人、管事等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环节,加强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和行为失范,严肃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进一步提高廉洁自律意识,规范从政行为。三是加强作风建设,切实转变工作态度,坚决克服、纠正“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生、冷、横、硬”等不良习气,切实解决办事效率低下、

办事推诿等问题,严肃查处“吃、拿、卡、要”和以权谋私等违法行为。

四、狠抓城市管理,打造宜居文明生活环境 1、加强执法力度,注重城市管理的日常管理城市既要注重建设发展,更要注重城市日常管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人们的生活方式呈现多样化,利益和需求也日益复杂化,这对城市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总是因为某项工作集中迎检、突击治理,但是这不是一个长治久安的办法,我们要转变观念,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加强日常基础管理。下大力气改善城市公共卫生环境,提高垃圾、污水处理能力,缓解交通拥堵状况,加强社区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要建立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建立起高效、灵敏的信息系统,正确引导社会舆论,增强群众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落实“周二周四督导周六例会”制度,发现问题立即整改,防止问题积重难返,强化精细抓管理,提高城市维护管理水平。市容环卫加大清扫力度,增加清扫工作人员,引进垃圾处理项目,完善城区绿化;市政管理做好车行道、人行道、排水管网的维护保养工作;在条件比较成熟的阶段做好城市夜景亮化工作;加强交通设施维护工作力度,治理车辆乱停乱放、违章

- 11 -

驾驶,提高行人、自行车遵守交通法规意识。通过治理让群众养成自觉维持环境卫生的习惯,形成井然有序的交通秩序,提高城市居民整体素质,打造和谐美丽新县城。

2、营造文明城市氛围,注重城市文化建设

加快现代化进程,建设现代城市不能只重视经济建设,还必须注重文化建设,注重城市精神的构建。文化氛围是一个城市文化建设好坏的表象特征。文化氛围的好坏浓淡,直接影响到城市市民素质、城市文化品位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城市形象的优劣。营造浓厚高尚的文化氛围,既要靠文化设施的建设,更要满足文化市场的需求,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文化需求。应该看到,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广大群众文化需求日益表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城市建设中要给文化建设给予强有力的硬件支持,规划中布局错落有致、找出重点,根据城市规划预测需求,并突出亮点、重点建设,达到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效果。

总之,无论城市建筑的建设、城市形象的塑造、城市精神的锻造、文化氛围的形成都是大题目、大文章、大工程,需要全社会和我们不懈努力的工作才能见到成效。我谈的只是一些粗浅的,也可能是不准确、不恰切的看法,只是起抛砖引玉的作用,真正想说明白的是这样一些想法:

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石,经济发展将更好的带动城

- 12 -

市建设,两者是相辅相成共同依存的,两者的发展才可以带动城市的文化建设。在县委郭书记的强有力领导、支持下,绘制濮阳县宏伟蓝图,打造建设铁军,我有决心将新濮阳从纸上、从口头上搬到现实中来。

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会展业对城市经济发展促进作用会展自发展伊始就与城市结下了不解之缘,它深刻的改变着一个城市的面貌及命运。会展业的发展会带动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会推动这座城市的市容、公共设施的发展,会带动这座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旅游业的发展。会提高这座城市居民的知识水平的提高和精神风貌的提升。世界各大城市不遗余力的争取各著名国际会展的举办权,原因其实很简单,那就是会展业不但可以提升举办城市的知名度和为城市带来直接巨大的经济创收,还给酒店、旅游、金融、交通运输诸多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近年来,我国有许多城市因举办大型国际会展而成为国际化的品牌城市,其中尤以北京举办2008年奥运会和上海举办2010年世博会更为突出。中国贸促会特邀顾问、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会高级顾问俞晓松在第三届中国城市会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会展业对于一个城市来讲,是城市发展的综合推动力。 2.1 会展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会展不但本身可以产生巨大的直接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拉动城市诸如旅游、酒店、交通运输和通信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发展。有专家估测,国际上展览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系数为1:9。 2.1.1 会展业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世界旅游组织官员约翰.凯斯特说过,会展业是目前旅游细分市场中最重要、做有前景的产业。旅游是会展的附属和延伸,而会展能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会展活动的举办为中心城市带来大量的人流,能为城市的旅游带来一定的客源,很多参会人员在参加会议或展会的同时顺便浏览该地区的旅游景点旅游。同时,很多会展的硬件设施可以转化为旅游景点,像昆明的99世博会举办之后,世博园就转化为旅游景点,不但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为昆明旅游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所以说旅游是会展的附属和延伸。当然,除了为城市旅游带来客源外,会展活动的举办能推进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的推广,同时能拉动城市的旅游消费,同时,会展活动的举办能对举办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的旅游景区景点起到很好的宣传作用,能大力提高会展举办地的知名度和旅游形象,故而会展能推动城市旅游业的发展。

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

2012年第4期总第214期 F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 &Trade 【经济管理】 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孙金山 (新疆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12) [摘 要]分析现阶段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发现经济增长引起城市聚集、规模扩大和城 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反过来对经济增长也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提出十二五期间要加快城镇化建设,明确城镇化建设总体思路,重视城市圈发展,发展小城镇,并加快户籍制度、土地制度及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关键词]城镇化;经济增长;土地制度 [中图分类号]F29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2)04-0093-02一、相关理论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城市化率 不断提高, 201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达50%。为了保持中国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有必要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经济学认为城市是人类从事现代生产活动的中心,城市化的过程也是区域经济结构转换的过程,必须重视生产要素流动,即资本流、劳力流在城市化过程中 的流动作用, 同时也注重从全球经济体系的角度探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城市化问题。 第一,城市化是一个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升的过程。它表现为通过产业扩张把农村的剩余劳动力不断地从农村转移到城市的过程。第二,城市化的过程是一个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过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产效率不断提高,大量的第一产业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城市的第二、第三产业,产业结构逐步高级化、合理化,延长产业链,整合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价值。第三,产业结构优化使得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居民消费水平也会不断提高。这一过程使得大批低消费群体转向高层次消费。可见城市化过程又是一个市场不断扩张、商品不断丰富的过程,是我国中产阶级形成并占据主体的过程。第四,城市化是一个现代文明不断发展并向广大农村渗透和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也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即城乡一体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告别小农经济,摆脱随遇而安的观念,追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培养开拓进取的精神,此时整个社会将有别于传统的社会,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将会发生重大变化,商品化、法治化将是城市社会秩序的基本特征。第五,城市化是各要素投入和整合的过程。古典经济增长理论主要代表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都曾论述到,一国的财富主要是物质财富,增加一国的财富主要依靠各种要素的积累以及各种要素的使用方式。一个国家和一个地区要想实现经济增长,提升人们收入水平,就必须加大资源的投入并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二、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经济增长引起城市聚集、城市规模扩大和城市化水平提高,城市化反过来对经济增长也有明显的推动作用。城市化是经济发展中的重要过程,它包括了经济增长中 两个重要的变化,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转变,即经济发展主 要依靠第一产业为主到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发展;其次是人口和经济活动(主要指工业和服务业)在地理空间上的聚集过程。 城市化过程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及合理的过程,第一产业的产业结构升级可通过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现代化,即第一产业的现代化。随着劳动生产 率的提高, 农业上滞留的劳动力减少,存在着大批的剩余劳动力;另一方面,城市人为了追求清新的环境,也会向农村流动。但中国的人口流动具有单向性,即从农村流向城市。以上的这一过程为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推动了城市产业的发展,由城市的聚集理论可知,其可以带来一定的外部效应和规模效应,从而为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古典经济学家Smith (1776)认为,促进经济增长有两种途径:一是增加生产性劳动的数量;二是提高劳动效率。后者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更为重要。首先,他把劳动分为生产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和不能生产价值的非生产性劳动,并认为生产性劳动创造财富,而非生产性劳动只消耗财富。所以,在劳动投入量中增加生产性劳动投入的比例将会促进经济增长。其次,对于如何提高劳动 效率,Smith 认为主要取决于分工程度和资本积累的数量,因此分工协作和资本积累是促进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因。基于分工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熟练程度,减少工作转换所造成的损失,利于机器的发明,所以,分工使得单位 劳动的产出量增加, 进而导致收益递增。而分工程度受制于市场容量的制约。市场容量的扩大导致分工加深,而分工又促使劳动效率提高,并最终促进经济增长。城市发展之前,一般经济增长都是依靠农业,走粗放型经济增长道路。有了城市后,其为要素的结合和分工提供了 一个合适的场合, 使经济快速发展,因此,城市化的发展也是分工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新古典增长理论认为,城市化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来源于城市化进程中的规模经济效应,它可以促进资本形成,进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城市化与中国经济增长关系 经济增长引起城镇聚集规模扩大和城镇化水平提高,城市化反过来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城市 3 9

我眼中最无前途的10个中国城市

我眼中最无前途的10个中国城市(附名单) 2016年10月25日15:23 新浪综合来源:叶檀财经 在筛选的标准上,首先是人口流失的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这些城市在此前三十年以制造业发展为主体的工业化改革中,作为人口的输出地,人口作为劳动力源(12.270, 0.01, 0.08%)源不断地流出本地。目前面临经济转型期,人口仍在源源不断地流出本地,只不过换了一批人,当地有想法、有实力的人率先出走,给当地留下一地鸡毛。 其次是一个城市只有几个国企主导的行业,并且大企业办社会,使得城市服务业无法细分,导致当地市场意识落后,父母热衷于逼迫子女考公务员、进入国有大中型企业,从进入的第一天就可以看到退休的那一天。 第三是人均财富占有量低,教育相对不发达,相应的消费数据也较低。 除此之外,还包含了我对当地城市未来发展的预期,这一部分源自我在各地的实地感受,比较有弹性。 必须强调的是,排名不分先后,不是第一个写的城市就最糟糕。 1、长春 根据2015年新华网(39.870, 12.18, 43.99%)转发《人口快速流失在这10个城市买房要当心贬值风险》文章中,作者根据相对确实的小学生在校人

数进行统计,列出了从2008年到2014年小学生人数快速下降的十个城市。东北人口流失上榜的城市最多,包括哈尔滨、长春、大连三个城市。笔者与地级以上城市的统计公报相参照,可以看出人口的涨落。 长春2005年小学生人数为47.6万人,2010年为42.2万人,2015年人数为38.4万人,连续下降,情况比沈阳更糟糕,沈阳的数据中间有过反弹。哈尔滨也是如此,从2005年到2015年,人数连续下降。 撇开小学生数量,从2009年到2014年人口流入数量来看,显示大连是东三省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流入52万人,其次沈阳流入42万人,而后是长春流入16万人,哈尔滨流入2万人。从吸纳成年人就业与城市吸引力看,长春与哈尔滨情况比较糟糕。 从人均本外币存款与消费来看,毫无疑问大连仍然是东北最高大上的城市。长春人均本外币存款从2005年的2.824万元,到2015年的11.376万元,看上去增长不少,但沈阳为16.928万元,大连为19.843万元,对比之下可以看出长春的人均财富积累量不算高,在全国勉强算得上中游略偏下的水平。 财富占有率不高直接影响了居民消费心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4年为2217.5亿元,看上去不少,人均为28690.65元左右。而沈阳与大连的社会零售品销售总额均超过了3000亿,无论从人均还是总量,长春都相对落后。 长春曾是伪满洲国的都城,建国后东三省是中国最重要的重工业重镇,中央政府将中国最早的汽车工业落户长春,长春与沈阳、鞍山、大庆共同成为了共和国的骄子。长春的一汽奥迪曾经如此领风气之先,这一汽车工业如果在东南沿海地区,不知道有多少汽车产业链已经形成,汽车城早已成型,围绕汽车的高端旅

浅谈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浅谈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 【摘要】我国是一个自然条件和区域地理条件差异较大的庞大经济主体,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各大城市间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分布呈现巨大的差异性,市场竞争力逐渐让区域间地理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转变为区域间经济发展和城市化分布的差异。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与城市化之间密切相关。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而超前或滞后的城市化会严重阻碍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本文将紧密结合中学地理相关理论,通过对我国各大省区的城市化率做仔细的研究和调查,发现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密切,不同地理环境下二者的协调性不同,且二者的协调性呈现空间集聚状态,西北、东北、西南省内城市化差异大,而东中部地区省内城市化差异较小。 【关键词】城市化率;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关系 0.引言 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是一个涉及到经济、地理、人口、环境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具有显著地域环境和地域经济差异的国家。在新经济地理视域下,我国的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密切,要知道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地域产业集聚、自然地理环境、交通运输条件等密切相关。21世纪新时代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逐渐提出了《推动城镇化进程》与《优化区域经济发展方式》的决策,因此在当前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时代背景下,研究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互为动因的关系,能够为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道路提供科学合理的指导建议。 1.数据来源与计算方法 1.1数据来源 城市化水平通过城市化率来表示,而人均GDP占有额表示经济发展水平。在高中地理必修三《区域经济发展》一章中提到人均GDP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区域产业结构、收入水平等内容,而产业结构与工资收入与GDP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本文选取中国东部、中部、西部各大省份的城市化率数据和人均GDP数据(港、澳、台除外),数据来源于2012年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统计年鉴。 1.2计算方法 为了能够量化地表现出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协调关系,本文将城市化率与人均GDP数据二者的差值表示偏离平均正常水平的程度,通过计算每个省份的城市化率与人均GDP的标准差值,来探讨城市化率省内分布情况,并采用空间自相关研究方法探讨二者协调性的空间格局状态。 (1)城市化率计算方式。实际城市化率=(实际城市人口数量/总人口)×100%。由于实际城市人口是一个动态变化的概念,每年的城乡人口流动量巨大,人口计算起来想多困难,因此可以用城镇人口乘以4/3的方式估算实际城镇人口。实际城市人口的估算方法:全国的实际城镇人口=(4/3)×城镇人口 (2)标准差标准化的计算方式。通常被认可有效的标准差标准化计算公式如下: 该式中Z表示标准差标准化后的结果,i表示样本变量,表示城市化率或者人均GDP 的平均值,S表示样本标准方差。S的计算公式如下:

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简析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发展之间的关系 姓名:LWJ 学校:河北大学 学院:研究生院 年级:2013 专业:区域经济学 学号:20130092

一、区域经济增长 (一)含义 狭义的区域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社会总财富的增加,用货币形式表示,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增加,用实物形式来表示,就是各种产品生产总量的增加。广义的区域经济增长则还包括对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以及产品需求量的增加等。 (二)衡量标准 衡量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快慢的指标是区域经济增长率。衡量区域经济增长除了测算增长总量和总量增长率之外,还应计算人均占有量,如按人口平均的区域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 区域经济增长的核算通常依靠GDP、GNP等统计数据。基本方法一般以本年度的GDP总量对比往年的GDP总量,而得出经济增长的百分比。 (三)具体要求 区域经济增长方式可归结为扩大再生产的两种类型,即内涵扩大再生产和外延扩大再生产。外延扩大再生产就是主要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经济的增长;而内涵扩大再生产,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和科学管理来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益来实现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生产水平的提高。现代经济学从不同的角度将经济增长的方式分成两类,即粗放型经济和集约型经济。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主要依靠增加资金、资源的投入来增加产品的数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来增加产品的数量和提高产品的质量,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 (四)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有投资、劳动和技术进步。 1.投资 投资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影响。有关研究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投资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50%以上。我国过去25年的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增加、技术进步和制度变革促成的,投资增加是其中最主要的因素。资本形成占GDP的比重在1980年接近30%,2002年突破40%,2003年达43%(许小年,2004.),因而投资增加仍然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2.劳动 经济增长实际上是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能否步入高级化良性发展轨道,关键在于它是否拥有足够有技术创新能力的人力资源和运用新技术的人力资源,也即是否具有足够的科学家、工程师等高级人才资源。世界银行专家的研究表明,增加教育投资,从而使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时间增加一年,GDP就会增长9%。舒尔茨在《人力资本投资》一书中强调:“改进穷人福利的关键因素不是空间、能源和耕地,而是提高人口质量,提高知识水平。”我国近年来的“孔雀东南飞”现象就与东西部地区发展的差距有着必然的联系。

会展经济与城市经济的互动效应

在我国,会展业是一个极具发展潜力的新兴服务业,会展经济具有很强的城市经济特色,以其集聚效应、品牌效应及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力,对城市形象的树立,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而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汇聚信息流、商品流、技术流、人才流的城市为会展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条件,形成了双向驱动的良性发展模式。 城市经济催生会展行业 城市经济是指能充分体现城市特征和功能的产业及相关活动,而会展经济是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展业在城市中的地位与功能是随着城市的规模扩张与职能演变而发展的。目前,城市的职能与产业结构已经从制造业转向服务业,而信息产业、运输业、旅游业、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崛起,为会展业在城市的兴起提供了产业支撑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企业、政府与国际组织寻求信息并加强经济合作、交流的愿望日益加强,迫切需要一个提供商品信息、交流行业发展趋势、获取先进技术和经验的信息平台。在此背景下,集信息交流、成果展示、先进技术传播、创新集成、交易推动等功能于一体的会展业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得到了迅速发展。可以说,城市的现代服务功能的提升直接和间接催生了会展经济,而城市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会展经济的运行质量。 发展会展经济要求会展城市有扎实的经济基础、完备的公共基础设施、现代化的会展基础施设、良好的城市形象、丰富的旅游资源、发达的第三产业、便利的交通、便捷的信息流通、高效的政府管理水平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等。也只有具备上述条件,一个城市才有可能建立完善的会展市场发展体系,推动会展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世界各国会展经济的发展情况也说明,会展经济发达的地区往往具备这些优良条件,如德国的汉诺威、英国的伦敦、中国的上海和香港。 会展经济贡献城市发展 作为城市型服务业,会展经济由于其拥有直接性、集聚性和经济性的优势本身就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相关资料显示,会展业利润一般在20%至25%以上,是无污染、高效率的经济模式。会展经济新投资净额的增加也会促进消费的增长,形成乘数效应。会展经济涉及行业众多,集聚放大效应明显,其资源整合功能的表现也是多方面的。 会展业对相关产业具有带动效应 会展业是关联性、外向性极大的产业部门,它的长足发展能培育新兴产业,如会展旅游业,而且能够带动其他相关产业的直接和间接发展。首先是会展场馆的建设就涉及规划、房地产和建筑等多个领域;会展活动又能吸引大量的人流、物流,从而刺激商品和劳务的消费需求,推动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会展参加者往往为外来人口,这为当地的旅馆业、餐饮业、零售业、公共交通业等带来发展机遇,而要成功举办一次大型会展还需要当地交通、物流、电信等基础行业的综合配套支持,这就相应地促进了举办城市综合经济的提升。会展活动,尤其是大型的会展活动还会对其周边地区的各产业产生强大的经济辐射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根据专家的测算,会展业带来的相关经济效益,直接投入产出比为1∶6,间接的可达到1∶9。2006年,我国会展业直接收入达140亿元左右,由此带动交通、餐饮、通信等10多个相关产业,其收入达1260亿元。 会展业优化城市产业结构 作为连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最核心的产业环节的会展业,在调节供需平衡、新产业带

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地关系(1)

抓好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县政府副县长王洪波 县委十一次党代会提出“三化”协调发展,把经济做强、工业做大、农业做优、城市做靓、民生做实的基本思路和宏伟目标,给我县城建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我们城建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主管城建工作的副县长,如何结合当前全县深化“一创双优”开展“六讲六比两带头”集中活动中,我进行了深入思考,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但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在县委的领导下,重新审视我们的城建工作,进一步理清思路、完善措施,把城市扮靓,规划好、建设好、管理好,擦亮“名片”,促进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助推二三五目标早日实现。 一、不断提高对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关系的认识 城市作为永续发展的地域空间,是经济、文化、生态、人口等因素的综合产物,其伴随经济发展而发展,反过来,又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如何做好城市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这篇大文章,实现城市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以城市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以经济发展促进城市综合力的增强,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经济发展是城市建设的基础,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条件,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是对立统一、互为因果的关系。

(一)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1、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其次,城市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城市建设作为一个扩大投资、推动消费、促进发展的过程,其本身就是一种经济活动。通过城市建设,可以带动房地业、建筑业、商业等十几个相关产业的大发展。从经济发展的全局看,城市建设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作用,虽然不直接创造价值,但参与价值的创造。加快经济发展城建必须先行。城市建设的大发展,大变样,对于提升城市形象、改善人居环境、吸纳剩余劳动力、促进招商引资具有重要意义。 2、城市建设是经营城市增加财力的重要途径 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并加速向资本的转化,是解决城市建设钱从哪里来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政府通过公开拍卖、挂牌出售等方式,把存量土地资源转化为土地资产,实现土地资产价值,进而形成了对城市土地的再投入。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并加速其向资本的转化,就可以有效地缓解城建资金短缺与加速城市建设的矛盾,切实积聚城市建设、改造资金,完善城市功能,美化城市环境,进一步推动城市建设向高起点、大手笔、大投入跨越。财政收入的大幅增加,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房地产建设,虽然这个观点是落后的,却是我县目前情况下的唯一选择,是符合目前发展需要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他们是经济发展的最终受益者;另一方面,他们又在为经济发展的生产增长和转变过程提供重要的投入。鉴于这种双重角色,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便不再简单。自二战以后,由于资本主义面临严峻的挑战,新独立国家的人口迅速膨胀和经济长期落后的现象引起人们的关注,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问题的研究吸引了许多学者的目光。 许多理论表明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有负相关关系。1956年,纳尔逊在他的“欠发达国家的低水平均衡陷阱理论”中提出收入的增加会导致人口增长率的提高,并且一旦人口的增长超过收入的增长,人均收入便会下降并必然导致陷入一个低水平均衡陷阱。同年,赫茨勒出版了《世界人口的危机》。在该书中,他认为人口增长不利于国家的发展,尤其对于那些现代化刚刚起步的国家来说,不发达和人口压力是并存的。寇尔和胡佛在1958年的研究分析了人口增长对人均收入的影响,也认为人口的迅速增长对经济发展有严重的负效应。上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一些机构报告也认为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但是,相当多的学者不同意上述的观点,他们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正面效应。凯恩斯认为人口增长从上升到下降或静止的转变,将给经济发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库兹涅茨在1966年继续总结了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好处:刺激需求和投资、促进发明和技术改进、利于形成规模经济等。伊斯特林在库兹涅茨周期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提出了人口、劳动力和经济增长长波理论。19世纪70年代后期,博塞鲁普提出“人口推力假说”,认为人口压力可以推动技术进步和传播,从而推动经济增长。西蒙对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最为系统的理论研究,他认为,从长远来看,人口适度增长则比不增长和增长过快都更有好处。 除了上述两派学者的截然不同的观点之外,还有许多学者更多地强调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复杂性。比如坎南的适度人口论、库兹涅茨关于人口变量和经济变量之间的直接的因果关系可能相当有限的观点。另外,美国人口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在多数发展中国家,较慢的人口增长有利于经济的发展,但要对此做出严格的定量评估却十分困难,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纵观经济学家们有关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不难发现,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并不是单一的,对于经济发展的过程来说,具有促进因素和阻碍因素这两个方面的影响。那么,如何来区分人口增长到底是促进还是阻碍经济的发展呢?首先,需要对人口增长的速度作以界定。人口增长的增长速度,宽泛意义上而言,可分为过度增长、零增长或负增长和适度增长。不同的增长速度与模式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 人口过度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阻碍作用。虽然由于人们对人口与经济关系之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世界各国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及人文背景又无法一概而论,

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会展对城市发展的作用 会展经济、旅游经济、房地产经济被誉为21世纪的“三大无烟产业”,对一个城市、一个地方的国民经济的发展无疑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那么,具体来说,会展业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到底该怎样看待?会展业是一个高收入、高赢 利的行业,其利润率在20%?30%之间。会展具有桥梁、窗口、展台、连带等功能,在促进商品流通、技术交流、信息沟通及经贸合作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会展业具有强 大的关联带动效应,会展业具有很强的连带功能。据有关资料显示,国际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 10,即展览场馆 的收入如果是1,住宿、餐饮、运输、通讯、旅游、贸易等相关收入将达到10。国内据上海、深圳测算表明,会展业的产业带动系数为1: 9。主要表现在:会展能够吸引大批中外参展、观展人员,从而刺激商品和劳务消费需求,推动商业、饮食服务业的发展。据统计,一个会展商人的消费额要比一个度假游客的消费额高2?3倍;会展业特有的展品、展地和展期三个要素,决定参展商和贸易商的地域和时间的局限性,承展地必须为参展商提供商品展览、研讨会议、新闻通讯、宾馆业等“一条龙”服务,这样就带动了承展地的咨询业、保洁业、广告业、印刷业、旅游业等的快速发展;会展能够推动举办地加强交通业、运输业、电信业、环保业等基

础产业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举办地的综合经济实力。会展可以展示城市形象,提高城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在国际上,衡量一个城市能不能跻身于国际知名城市行列,一个重要标志是看这个城市召开国际会议和举办国际展览的数量和规模,一次国际会议或展览不仅可以给举办城市带来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更能带来无法估价的社会效益。国际展会是最大、最有特色、最有意义的城市广告,它能够向世界各地的参展商、贸易商和观展人员宣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科学技术水平、经济发展实力,展示城市的风采和形象,扩大城市影响,提高城市在国际国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会展业的发达,还有助于加深政府、国内外团体和商界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推动城市间人员的互访和文化的交流。发展会展业要坚定不移会展业是市场经济发展 的产物,先是在沿海地区城市飞速发展,“会展经济”已被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城市所认同,所重视。郑州发展会展业具有一定优势,我们前一段时间考察了上海、深圳等地会展业发展情况,接触了不少从事商贸和会展工作的人士,他们普遍看好郑州发展会展业,认为郑州是举办展会的理想城市。发展会展业要突出个性特色以国际国内会展业发展的 趋势来看,越来越突出个性化特色,深圳的“高交会”、大连的服装博览会、广州的“广交会”等等。那么,发展郑州的会展业也应该考虑郑州有哪些个性,突出个性才能办好特 色,会展业才会有生命力。根据郑州市的区位、交通、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的文献综述 1 引言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与此同时,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经济发展助推了城市的大规模扩张,促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市化率不断攀升。 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城市化道路,科学制定城市化发展规划,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中共“十八大”更是多次提及城市化发展战略,从局限于“区域协调发展”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载体,再上升至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见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贡献不可小觑,健康的城市化发展必将成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 加快城市化建设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的共识,但如何正确选择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模式,协调城市化发展水平与经济增长速度仍是各界需要关注的课题。围绕这一问题,国内外相关专家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对比国内外现有城市化模式,及其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联系,对我国更好的协调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现把各种观点分为国内与国外两部分综述如下。 2 国内相关文献综述 以刘易斯为代表的发展经济学派利用二元模型进行分析,得出伴随着人口由农村向城市迁移,由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变,人均产出将得到不断提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增长课题组于2003年提出经济增长正从工业化的单引擎向工业化和城市化并进的 双引擎转变。 国内大多学者认为经济发展会推动城市化的进程,随着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人均收入水平随之增长,就业结构向二、三产业转移,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集聚,形成城市化现象,与此同时,城市化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会反作用于经济增长。 周一星通过对1977年世界上157个国家和地区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指出城市化水平与人均GDP之间存在一个十分明显的对数曲线关系,相关系数达到0.9079。他还于2005年利用自己修补后的数据构造了中国城乡人口增长的logistic型曲线,对中国未来城市化水平做了一个预测,结论是:201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将为46.5%,2014年可能超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

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 发布时间:2007-03-02 文章来源:作者惠寄文章作者:陈柳钦

[内容提要]会展业从发展之初,就和城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会展业的发展必须依托城市的现实基础,城市发展会展业有其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会展经济为城市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会展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会展经济与城市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因此,我们要:立足城市发展定位会展经济,把会展业的发展和城市发展战略密切相结合;城市政府要做会展经济宏观战略管理者,而不是主导者;将会展经济与城市结构功能的完善相结合;将会展经济与城市的社会、文化、旅游等方面的发展相结合;将会展经济与城市对外开放相结合,走国际化、品牌化的道路。 [关键词] 会展;会展经济;城市;城市发展 一、会展经济及其在我国的发展格局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展览活动由最简单的直接交易演进到现在的展(博)览会、交易会、洽谈会等多种形式,成为生产消费领域的桥梁和纽带。展览的功能也越来越多,不仅限于贸易和经济,还涉及到社会、文化、外交、政治的发展,其影响面和产业关联度随之增强,进而推动了以展览和会议为主、涉及行业广泛的综合性经济形态的发展,从而形成会展产业。会展业是指通过举办各种集会和展览展销会,能够带来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现象和行为的产业。在宏观经济部门中,会展业属于服务业。由于会展业本身是一种无污染产业,且对整个城市经济发展具有较大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因此对那些本身地域狭小,但在交通、通讯和对外开放度方面具有较大优势的国家或地区来说,发展会展业常常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首选发展战略之一。经过一个半世纪的发展,现代会展业已经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新生力量。会展经济是指通过举办大型会议、展览活动,带来源源不断的商流、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直接推动商贸、旅游的发展,不断创造商机,吸引投资,进而拉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并形成一个以会展活动为核心的经济群体。会展经济从内容上可分为会议与展览两个基本组成部分,二者融为一体,即国际性会议一般以会议为主,但在会议的同期总要结合一些商业化的展览活动;而国际性展览会虽以展览为主,但展出期间各种研讨会、专题会等也越来越多。因而会展经济中的会议与展览两部分不能截然分开。会展业从发展之初,就和城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城市作为人口与经济的聚集中心,也是会展经济的发源地与集中地。从1851年首届世界博览会开幕之日起,现代会展业就开始向城市展现自己独特的魅力,它深刻地影响着一座城市乃至一个国家的面貌。会展经济为城市带来的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得会展业越来越多地受到人们的重视。欧洲作为世界会展业的发源地,经过一百多年的积累和发展,会展经济整体实力最强,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英国都是世界级的会展业大国。近年来,美国、加拿大、日本、新加坡、阿联酋的会展业也迅速发展,成为本地区的会展大国。纵观世界会展经济在全球发展情况,不难看出,一国会展经济实力和发展

中国十大中心经济城市排行1

中国十大中心经济城市排行榜 NO.1香港中国对外经济中心香港的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简称HKSAR),香港自秦朝起明确成为当时的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代,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香港将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和原有的生活方式,并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也就是「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有「东方之珠」的美誉。 NO.2上海中国金融经济中心上海(Shànghǎi)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世界第八大城市,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有超过2000万人口居住和生活在上海及其附近地区。上海位于中国的华东地区,地处长江和黄浦江入海汇合处,是长江三角洲冲积平原的一部分。昔日的上海,只是一个以渔业和棉纺织手工业为营的小镇。19世纪,由于上海良好的港口位置使其开始展露锋芒。1842年《南京条约》签定后,上海成为中国开放对外通商的口岸之一,并很快因成为东西方贸易交流的中心而迅速发展。至20世纪30年代,上海成为跨国公司开展贸易和商务的枢纽,是亚太地区最繁华的商业中心,被誉为“东方巴黎”。但在1949年建国之后,外国人几乎全部离开了上海,上海随即没落。改革开放后的1990年,上海又开始重现往日的繁华,成为了今日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上海目前也是一座新兴的旅游目的地,由于它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历史古迹,如上海的地标——浦西的外滩和新天地。但在一江之隔的浦东,却呈现出另一番繁华景象:东方明珠电视塔与金贸大厦、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等建筑共同组成了全球第五大天际线——上海天际线。而在建的全国最高建筑——上海塔则会使上海陆家嘴金融区的建筑呈现“品”字形的三足鼎立之势。今日的上海,不光是中国重要的科技、贸易、金融和信息中心,更是一个国际文化交流和融合的地方。上海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全球重要的经济和贸易中心。一些提案也提出上海会成为未来的全球城市。国际主流媒体更将上海形容为“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典范”。 NO.3北京中国政治经济中心北京(Běijīng)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国中央四个直辖市之一,全国政治、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北京位于华北平原北端,东南局部地区与与天津市相连,其余为河北省所环绕。北京为中国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中国陆空交通的总枢纽和最重要的国内国际交往中心。北京已经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北京有着3000余年的悠久历史和850多年的建都史,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四大古都之一。其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华全国政治中心的理想所在。早在7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地区就出现了原始人群落“北京人”,北京最初见于记载的名字为“蓟”。全球只有极少数城市像北京一样长时间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和文化中心。《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北京形容为"One of the world's great cities"(全球最伟大的城市之一),而且断言,“这座城市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中国过去的八个世纪里,不论历史是否悠久,几乎北京所有主要建筑都拥有着不可磨灭的民族和历史意义”。故宫、天坛、颐和园、北海等等数不胜数的古迹也为这座城市添加了更绚烂的色彩。今日的北京,更已发展成为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金融街早已是中国名副其实的金融管理中心;北京商务中心区更是北京对外开放和经济实力的象征。此外,中国国家大剧院、北京首都国际机场3号航站楼、中央电视台总部大楼、“鸟

城市经济发展——城市化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答案

1.( )是一个社会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现代化 o B.城市化 o C.信息化 o D.市场化 2.除了注册登记外,在第三产业中特殊行政许可特别普遍,这体现出第三产业发展的()问题。(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发展层次不高 o B.市场化程度低 o C.发展水平偏低 o D.管制过度 ' 3.在中国,医疗事业大部分属于()性质的第三产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公益 o B.商业 o C.混合 o D.协会 4.城市发展的阶段,经历了( )的发展历程。(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古代城市—现代化城市—近代城市 o B.传统城市—现代化城市—近代城市 o C.古代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化城市

o D.传统城市—近代城市—现代化城市 ] 5.商业、金融业、旅游、文化产业等,哪些是重点,优先发展哪一种,需要从()的关系角度进行考虑。。(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目标与阶段 o B.垄断与竞争 o C.公益与商业 o D.政府与市场 6.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战略中,区位和交通、发达和不发达、文化差异等属于()。(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战略目标 o B.战略条件 o C.战略思路 o D.战略措施 : 7.文化产业,是以()为核心,通过技术的介入和产业化的方式制造、营销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的行业。(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化艺术 o B.文化保护 o C.文化创意 o D.文化创收

8.( )是指直接或间接为生产过程提供中间服务的服务性产业,其服务对象主要是商务组织和管理机构。(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文化创意产业 o B.消费性服务业 o C.生产性服务业 o D.生活性服务业 — 9.中国四个直辖城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从高到低依次是(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北京—上海—重庆—天津 o B.上海—北京—天津—重庆 o C.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o D.上海—北京—重庆—天津 10.中国第三产业发展中存在垄断现象,其中石油销售属于( )。(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行业垄断 o B.经济垄断 o C.政府垄断 o D.自然垄断 * 11.下列各产业属于城市第三产业的有()。(多选题4分)得分:0分 o A.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

经济增长经济发展的异同——小论文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都是经济学范畴的两个术语,二者联系紧密,但又不相等同。认清和把握二者的联系和区别,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本文拟通过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论述来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以期对我们认识经济生活中的问题起到一定的帮助。 一、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概念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定时间内商品和劳务的生产能力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个国家或地区按人口平均的实际福利增长过程,它不仅是一种财富和经济机体量的增加和扩张,而且还意味着其质的方面的变化,即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的创新,社会生活质量和投入产出效益的提高。 二、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手段,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目的。 1、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增长就不可能有发展,经济增长是推动经济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 2、二者都是经济发展的方式,前者侧重于经济数量的增加,后者侧重于经济质量的提高和经济结构的改善,二者共同构成经济增长数量与质量、总量与结构的统一。 3、二者相互包涵相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也讲究经济增长质量,

追求集约型、效益型增长,好快省的经济增长方式能促进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能使经济增长方式更有效、更持续。 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 1、理论基础不同。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论依据有马克思的扩大再生产理论,西方经济学的要素配置与利用理论,非均衡增长理论等。经济发展方式的理论依据有马克思的人的需要与全面发展理论、均衡发展理论、福利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理论(人口与资源和环境协调理论、增长代价理论、生态发展理论)等。 2、衡量指标不同。经济增长的衡量指标主要有要素投入量、经济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人均GDP等。经济发展方式的衡量指标除经济增长方式的指标外,还包括社会发展指标,如城市化水平、居民居住条件、人均预期寿命、政府廉政指数等;教育发展指标,如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社会公平与稳定指标,如基尼系数、恩格尔系数、贫困发生率等;环境指标,如自然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等。 3、目标取向不同。从发展经济学角度来看,经济增长侧重于经济数量的扩张,着眼于经济的短期变化;经济发展侧重于经济结构的改善,着眼于经济的长期变化。 4、实现路径不同。经济增长方式是在增长中求发展,增长以快以多为先为重,发展为后为轻。而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发展中求增长,发展为先为重,增长为后为轻,认为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使社会结构得到改善,必须从发展中求增长。

会展经济效益分析与研究

会展经济效益分析与研究 双学位学生 姓名:闵志云市场营销112 吴志超市场营销112 王馨国贸113 指导老师:王琨 课程名称:会展策划

目录 一.会展经济的组成 (1) 二.会展的类型 (1) 三.会展经济的发展 (1) 四.会展经济的效应 (2) 五.会展经济的作用 (2) 六.会展经济对城市发展产生的效应分析 (3) 七.我国发展会展经济中存在的问题 (5) 八.我国发展会展经济应采取的对策 (6)

会展策划经济效益分析与研究 【摘要】会展经济是以会议和展览活动作为发展经济的手段,通过举办大规模、多层次、多种类的会议和展览,以获取直接或间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经济现象和经济行为。会展经济一般被认为是高收入高盈利的行为,据专家测算,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即展览场馆的收入如果是1,相关的社会收入为9。 【关键词】会展经济经济效益城市发展 一.会展经济的组成 会展经济从内容上可分为会议与展览两个基本组成部分, 二者融为一体,即国际性会 议一般以会议为主,但在会议的同期总要结合一些商业化的展览活动;而国际性展览会虽以展览为主,但展出期间各种研讨会、专题会等也越来越多。因而会展经济中的会议与展览两部分不能截然分开。会议因展览而增加了内容,有了直观效果;而展览因会议提升了档次,更显其专业性。会与展就这样相得益彰。在国外,会展业与旅游业、房地产业并称为世界“三大无烟产业”。 二.会展的类型 1.综合型 如广交会、山西省贸易交流既洽谈会; 2.专业型 如陕西杨陵农业高新科技博览会、武汉国际机电产品博览会 3.特种型 如中国艺术博览会、全国人才交流大会。 三.会展经济的发展 会展经济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与市场经济对信息交流和商品展示的内在要求相适应的。在国外,会展经济已经有了一二百年的历史。作为发展经济的一种重要手段,会展活动得到广泛使用并发展成为一种产业,同时形成了不少以会展为特色的著名城市,如德国的汉诺威、瑞士的苏黎士、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法国的巴黎、中国的香港、奥地利的维也纳、意大利的威尼斯……这些城市既是重要的商业中心、旅游胜地,又是著名的国际会议、展览展销中心,这些城市每年都要举办数百个会展活动,期间,世界各地的商人、学者、政要和游客云集于此,成为这些城市的经济活动力之源。 在我国,会展经济起步较晚,只是改革开放之后才逐步发展起来。此前,办会纯粹是官方行为,政府牵头,政府掏钱,政府安排,谈不上投资回报率,也没有把它作为一种市场经济活动。1978年,我国境内国际展仅6个,出国参展办展21个。随着国门的打开,国际会议接待量逐年增加,会展活动开始兴盛起来,到了90年代,会展经济几乎成了国内许多大城市的一大风景。近年来,我国会展经济更是得到了快速发展,据不完全统计,每年以2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