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岸带

海岸带

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理论与方法研究进展 黄玲玲1 ,成建梅1 ,刘 军2 ,徐子东 1 (1 中国地质大学环境学院,武汉 430074;2 江苏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南京 210017) 摘要:文章在总结前人关于地质灾害分类的基础上,重新探讨了海岸带地质灾害的涵义;论述与地质灾害评估相关的几个概念,并从性质分类上总结了海岸带地质灾害脆弱性、危险性、易损性、风险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针对目前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存在的问题,认为未来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研究需要从研究海岸带地质灾害特殊性入手,采用多学科交叉的方法综合研究,以实现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定量化和管理空间化。关键词:海岸带;地质灾害;灾害评估 中图分类号:X1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3665(2009)01 0133 05 收稿日期:2007 11 26;修订日期:2008 06 20 基金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 T 06 065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772154) 作者简介:黄玲玲(1983 ),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地下水 渗流模拟技术与应用。E mail:daisy402731@https://www.doczj.com/doc/668976367.html, 海岸带对于人类社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全球经济财富大部分产生于沿海地区。目前,我国沿海地区以占全国15%的土地,养育着全国40%的人口,集中了全国70%的大中城市和55%的国民收入,在近海海底蕴藏的油气资源占全国油气总资源量的1 3[1] 。海岸带是陆地与海洋的接触地带,同时受到大气圈、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对全球变化反映最为敏感。因此,它是全球生态环境的脆弱带,常出现海岸线变迁、海港海湾淤积、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等现象,也容易发生海岸滑坡崩塌、环境污染、近海地面沉降和海 水入侵引发的次生灾害等一系列海岸带环境问题[2] 。其中,相当一部分海岸带环境问题属于地质灾害问题。目前,国内外对灾害评估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但由于灾害涉及的类型与具体内容广泛,并需要多学科间的综合研究,灾害评估的研究尚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目前大部分地质灾害评估理论和方法所研究的对象是崩塌、滑坡、泥石流等[3] ,只有少数研究针对海岸带特有的地质灾害。而且绝大多数已有的海岸带地质灾害研究,都是对海岸带地质灾害所产生的危害现状进行评述。本文旨在对海岸带地质灾害涉及的评估理论和主要方法进行归纳、总结,以期能够较为清晰地反映海岸带地质灾害评估研究的现状,为今后更为系统、综合和深入地研究海岸带地质灾害奠定基础。 1 海岸带地质灾害的定义 关于海岸带地质灾害,至今尚无明确定义。要弄清楚海岸带地质灾害,要从 海岸带 与 地质灾害 两方面来讨论。 海岸带,一种较为笼统的说法是指陆地与海洋的 交接、过渡地带[4] 。广义的概念则指直接流入海洋的流域地区和外至大陆架的整个水域,但狭义的概念通常指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距离的带状区域[5] ,由彼此相互强烈影响的近岸海域和滨海陆地组成。海岸带的宽度无统一标准,因海洋类型和研究目的不同而异。上世纪80年代全国海岸带综合调查中把海岸带定义为 向陆延伸约10km 和向海延伸至10~15m 等深线的范围,包括永久性水下岸坡带、潮间带和永久性陆地带三部分 。 罗元华等根据地质灾害的分布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空间特征,将地质灾害分为山地地质灾害、平原地质灾害、海岸地质灾害、海底地质灾害、矿井及人类工程地质灾害[3] 。刘守全等将南海灾害地质划分为构造的、海岸的、海底的和浅层的,并指出海岸的灾害地质仅与海洋作用有关,不包括地面下沉[6] 。刘洪涛将地质灾害进行了更为详细的划分,分为11类48种,并指出海岸带灾害包括海平面升降、海水入侵、海岸侵蚀、海港淤积、 风暴潮等[7] 。戴亚南等在研究江苏沿海海洋灾害类型时,将海洋灾害分为海洋地质灾害、生物灾害和气候灾害三种类型[8] 。以上研究成果均提及海岸带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并归纳了部分涉及海岸带的地质灾害种类,但没有明确给出海岸带地质灾害的涵义。此外,在部分分类中将海洋灾害、气象灾害与海岸带地质灾害相互混淆。笔者认为:应将海岸带地质灾害定义为由于自

世界六大海洋科研中心创新资源研究报告

世界六大海洋科研中心创新资源研究报告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斯克里普斯海洋学研究所、法国海洋开发研究院、俄罗斯.希尔绍夫海洋研究所、英国国家海洋中心、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是世界公认的六大海洋科研中心,在研发重点、资源配置、人才集聚、经费投入、项目管理、知识产权、合作交流、成果转化、机构设置和运营管理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非常值得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学习和借鉴。其中的优秀科学家、研发团队也将是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人才引进、合作与交流的重点。 为此,青岛市科技局组织力量对世界六大海洋科研中心开展了专题研究。主要针对每个机构的基本情况、经费预算、设施配置、人员教育、机构设置、研究方向等进行了分析,基于科学引文扩展数据库(SCIE)和汤姆森路透德温特世界专利数据库(DWPI),利用文献计量方法和社会网络关系可视化方法,挖掘出了六大机构的主要科学家及研发团队,并对他们的研发方向、成果产出、影响指数和合作关系进行了分析,以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 (一)简介 1.基本情况 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ion),简称WHOI,是美国大西洋海岸的综合性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是世界上最大、私立、非盈利的海洋工程教育研究机构,位于美国马萨诸塞州伍兹霍尔。其前身是1888年在伍兹霍尔建立的海洋生物研究所。1927年,美国科学院海洋学委员会开始筹建海洋研究所,根据美国科学院的建议,于1930年成立WHOI。WHOI为非盈利机构,致力于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以及海洋学科的高等教育。 2.经费预算 WHOI的全年经费预算约为两亿美元,其中来源分布如下:大部分经费来源于政府资金,包括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国家海洋与大气总署、其它美国及外国政府部门等;经费也来源于私人资金,包括WHOI基金会、私人捐献、其它基金会等;同时也有部分工业界资金,包括赞助研究和知识产权收入等。 3.设施发展 WHOI管理、操作三艘全国共用的远洋考察船:Knorr号、Atlantis号、Oceanus号。其中Knorr号(船长85米)和Atlantis号(船长米)为全球级远洋大船,归属于美国海军。而Oceanus号(船长54米)为中级远洋船,归属于美国科学基金会。Atlantis号是阿尔文号载人潜器的母船。这三艘船由美国大学-国家海洋实验室系统(UNOLS)统一安排。 WHOI同时管理多个国家海洋设施中心:国家深潜设施中心(NDSF),其中包括阿尔文(Alvin)号载人潜器、遥控水下机器人Jason号、自主水下航行器Sentry号等;国家海洋科学加速器质谱仪设施;美国东北部国家离子探针设施;海底地震仪设施;玛莎葡萄园岛海岸观测站等。

中国海岸带变迁的原因

1、中国海岸带变迁的原因 随着中国的迅速发展,沿海城市的高速开放和大规模建设以及衍生的一系列连锁因素让海岸带发生了非常明显的变化。然而,海岸带的变化随着地势差异、发展模式不同,甚至气候影响也呈现出不同的风格。 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如填海造陆。如天津市临港工业区一期20平方公里的围海造陆工程环境影响通过国家工程院专家评估,一期围海工程已经正式启动。此项围海造陆工程最终将造陆50平方公里,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围海造陆扩张工程。一期工程位于塘沽海河入海口南侧滩涂区域,西侧以海防路为界,北侧以海河口南治导线为界,东西长5公里,南北宽4公里,围填面积20平方公里,形成可使用陆地6.5平方公里。再如广东珠江口等地,80年代以来共围海造陆近两万公顷,广州市番禺区有80%的土地是历代围海形成的。 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就是生活或工业排污。例如海南,工业和生活排污不仅改变了海滩的地貌形态,另一方面也改变了海岸的环境质量,从而剖坏了三亚宝贵的旅游资源。据调查,三亚湾的主要污染物是无机氮和无机磷,由于三亚湾的水体自净能力较弱,所以常有水体发黑的现象。 当然,人为建筑的影响对海岸带也不弱。如三亚市

整个建在三亚沙坝上,沿海岸的人为建筑破坏了海岸的整体形态,改变了海岸海滩的动力条件,使完整的自然滩脊型海滩转变为背脊型海滩;人工建筑与岸路成为堤坝,阻挡了进流翻越,从而形成强有力的退流冲刷海滩上部;人为建筑切断了沙坝向海滩供沙的通道,从而影响了海滩的发育。 对于个人来说,养殖业对海岸带的影响可能更熟悉。海水养殖的污染类型复杂。由于养殖过程中的投饵、投药的物质种类丰富,富余量大,污水又经过多次物化、生化反应,所含污染物类型复杂,影响近岸土壤、近岸海域水质、生物多样性等。比如青岛夏季总会周期性的爆发赤潮,这与周边发达的养殖是脱不了关系的。 与之前不同的是,随着人们意识逐渐加强,人工海滩,人工湿地也越来越多,为自然环境和生态多样性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例如青岛,有好几个海滩都是人造的,虽然其目的可能是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多一条靓丽的风景又何乐而不为呢?人工湿地的积极作用就比较明显了。例如海边的红树林,具有防风护岸,维护和改善海湾、河口等地区生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且红树林也为大量物种提供了栖息地,对生态起着平衡作用,算是对人类破坏的补偿吧。 总而言之,中国海岸线的变迁实际上是人类活动的

海岸带管理

绪论 1.海岸线: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 2.全球海岸线总长约44万km。我国有大陆岸线1.8万km,岛屿岸线4万km。 3.海岸带:海岸带则是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4.海岸带基本特征:①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②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 ③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5.21世纪海岸带压力:①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②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 ③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 ④渔业资源退化。 6.当前人类给海岸带带来的威胁至少表现在: ①过度的捕捞使沿岸的生物种类和生产力下降,以致在不少地方不得不颁布“禁渔期”的法律; ②围垦使大量海滨湿地减少,既破坏了海鸟的栖息地,某些物种的繁殖场所又减少了对近岸初级产品的供给; ③污染日趋严重。 7.海岸带综合管理:它是高层次的管理,通过战略、区划、规划、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等政府职能行为,对海岸带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协调和监督管理,以便达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海岸带管理核心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9.海岸带管理概念的兴起:海岸带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于1972年建立的。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岸带管理法》。 第二章海岸带分区 1.海岸带分类: ①根据海岸动态可分为堆积海岸和侵蚀性海岸; ②根据地质构造划分为上升海岸和下降海岸; ③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等。 2.潮间带分区:随着潮汐周期的变化和水位的升降,可以将潮间带分为高潮滩(大潮高潮位一小潮高潮位)、中潮滩(小潮高潮位一小潮低潮位)和低潮滩(小潮低潮位一大潮低潮位)三个亚区。 3.海岸带管理范围(我国):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认为海岸带管理的陆域范围应该是开发利用规划和决策的一级行政单位,即沿海县(县级市)、省(市)直属区和独立开发区的行政边界,海域管理范围以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为宜。 第三章海洋资源 1.海洋资源的类型:海洋水及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2.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 利用方式:海洋运输空间、生活和生产空间、储藏和倾废空间、海底军事基地。 3.沿海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问题: ①人口迅速向沿海地区迁移; ②大片耕地及滨海湿地丧失;

中国海岸带的地质特征与综合治理

中国海岸带的地质特征与综合治理 何起祥1,2)刘守全1) 周永青1)刘健1,2) 1)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 2) 中国地质调查局海岸带地质研究中心,青岛,266071 内容提要中国大陆东西地形差异和南北气候分带,构成了中国海岸带的宏观地质背景,也决定了其物质平衡的脆弱性。中国海岸类型多样,其稳定性是确保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全球变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内陆开发引起的沉积物收支平衡的改变以及人类活动对环境条件的影响,是中国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三大挑战。多学科的海岸带综合治理是一项以解决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为主要目标的系统工程,是一个以地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的技术集成。本文提出了确保我国海岸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 关键词海岸带地质特征海岸带综合治理可持续发展 广义的海岸带包括从沿海低地到陆架坡折带的广大地域,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的交汇地带,也是人类经济活动最活跃、人为环境影响最严重的地区。由于人口增加、资源开发和社会发展带来的压力,海岸带的环境形势日趋严峻。因此,海岸带综合治理(ICZM)已被历史地提上了日程。 海岸带综合治理是以解决海岸带尖锐的人口、资源、环境矛盾,寻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为主要目标的一项系统工程,是一个以地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的技术集成,已经受到沿海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公共舆论的普遍关注。 我国政府一贯关注海岸带的综合治理,建国以来多次组织海岸带的综合与专项调查。但其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海岸带的综合治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即使与我国整体地质调查水平相比,也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本文试图在分析我国海岸带地质特征和所面临的挑战的基础上,探讨中国海岸带开发的基本战略,以确保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1. 中国海岸带的地质特征 1.1 中国海岸带的宏观地质背景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辽宁鸭绿江口,南至广西北仓河口,全长超过18,000 km,大小岛屿6,500座,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长达32,000 km。 中国海岸带背靠西部大陆,面向全球规模最大的西太平洋边缘海,其形成和演化是海陆相互作用的物质表现和历史结果。 自从冈瓦纳古陆解体后,印度板块不断向北漂移。在白垩纪以后的65 Ma内,向北总移距达

海岸、海岸线、海岸带的区别及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海岸带

海岸、海岸线、海岸带的区别及世界著名 的三大黄金海岸带 香港海岸(作者拍摄) 海岸、海岸线和海岸带都是人们常用的概念,它们有什么区别呢? 今天老师就来从定义上、测量学上讲讲它们的区别。并顺便给大家介绍一下世界著名的三大黄金海岸带。

课本截图 一、定义上的区别 关于海岸、海岸线和海岸带的定义是多样的。下面我们选用是百度百科对它们的定义来阐述它们的区别: 海岸(oast):邻接海洋边缘的陆地。 海岸线(coastline):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到达陆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随潮水涨落而变动。由于受到潮汐作用以及风暴潮等影响,海水有涨有落,海面时高时低,这条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时刻处于变化之中。因此,实际的海岸线应该是高低潮间无数条海陆分界线的集合,它在空间上是一条带,而不是一条地理位置固定的线。 海岸带(coastal zone):海岸线向陆海两侧扩展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包括陆域与近岸海域,对于其范围,至今尚无统一的界定。联合国2001年6月《千年生态系统评估项目》将海岸带定义为“海洋与陆地的界面,向海洋延伸至大陆架的中间,在大陆方向包括所有受海洋因素影响的区域;具体边界为位于平均海深50m与潮流线以上50m之间的区域,或者自海岸向大陆延伸100km范围内的低地,包括珊瑚礁、高潮线与低潮线之间的区域、河口、滨海水产作业区,以及水草群落”。在实际管理中,海岸带范围可根据管理目的和研究需要而定。 通过阅读上述的定义,你弄清楚它们的区别了吗?

如果还弄清楚,没关系!我们还可以从测量学的角度来认识它们的区别。 广东汕头海岸(作者拍摄) 二、测量学上的区别 关于海岸、海岸线和海岸带的测量方法,其实也是多样的,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调查目的和不同的实测单位都具有不同的界定方法。 这里引用申家双博士(主要从事海洋测量和海洋遥感技术研究)的《海岸带地形图及其测量方法研究》一文中的插图来说明:

基于遥感影像的大连海岸带分类体系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68976367.html, 基于遥感影像的大连海岸带分类体系研究 作者:庞姗姗刘洪洋张帅史凯琦李微 来源:《科技资讯》2016年第01期 摘要:海岸带作为重要的海洋资源被开发和进行保护,但目前对海岸带的分类尚没有统 一的标准,仍存在分歧。本文主要依据《海洋监测技术规程》,以遥感技术为监测海岸带为基本目的,构建了大连海岸带分类体系:根据海岸带的物质组成,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人工海岸4个一级类,根据人工海岸的实际用途,分为码头海岸、盐田海岸、养殖海岸、城市景观海岸4个二级类;对不同海岸带进行定义,陈述其易于遥感解译的具体特征以及进行一些讨论,大连海岸带监测和管理提供依据。 关键词:海岸带分类体系遥感 中图分类号:P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1(a)-0000-00 1 引言 海岸线是陆地与海面的交线或海岸与海滩的分界连接线,其被明确定义为多年平均大潮高潮线的痕迹线。卫星遥感技术具有覆盖面积广、高分辨率、多时相、现势性好以及更有经济性等特点,与传统方法相比,其在提取海岸带信息、动态监测海岸线变迁、海岸带保护开发、海岸带管理等方面极具优势[7]。而遥感图像的水陆边界线通常为瞬时水边线,并非实际意义上 的海岸线,实际工作中需要结合海岸带的特征及其影像特征,确定不同类型的海岸线瞬时水边线与真实海岸线的关系,进而提取真正意义上的海岸线。因此建立恰当的海岸带分类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是准确提取海岸信息的前提。 我国海岸类型多样,目前对海岸带分类的标准并不统一。杨晓梅等将海岸动态划分为堆积岸和侵蚀岸;以物质组分划分为平原岸、基岩岸和生物岸;以海岸地貌类型划分为山地港湾岸、台地岸和平原岸;以外力成因与形态特征划分为磨蚀-堆积原岩岸、堆积岸和生物岸。索安宁等依据海岸底质特征和空间形态,划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生物海岸和河口海岸;依据海岸线功能用途,划分为渔业海岸、港口码头海岸、临海工业海岸、旅游娱乐海岸、城镇海岸、矿产能源海岸、保护海岸、特殊用途海岸和未利用海岸;依据海岸时间尺度,划分为历史海岸、现状海岸和未来海岸;依据海岸管理实践,划分为管理海岸和实际海岸。谢秀琴将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质海岸、淤泥质海岸、人工海岸。 而大连,别称滨城,海岸线占全国10%、辽宁73%,因此本文以大连海岸带为研究对 象,以利用Landsat卫星数据进行海岸线提取为目的,研究海岸带的分类体系,为海岸线准确提取提供基础。 2 研究区域概况及数据源

中国海岸带耐盐经济植物资源

中国海岸带耐盐经济植物资源 陈兴龙 安树青 李国旗 程晓莉 (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南京 210093) 张纪林 沈邦勤 (江苏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江苏省东台林场) 摘 要 我国海岸带耐盐经济植物种类十分丰富,约有115科359属517种具有经济潜力的耐 盐植物,其中药用资源植物436种,芳香资源植物46种,纤维资源植物83种,油脂及树脂资源 植物50种,饲草资源植物152种,此外还有蜜源植物和观赏植物。作者对其进行了分类评 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开发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海岸带;耐盐经济植物;盐土农业 中图分类号 S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2006(1999)04-0081-04 The Economic Salt -tolerant Plant Resources on the Coastal Zone of China Chen Xinglong An Shuqing Li Guoqi Cheng Xiaoli (Deparment of Biologic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3) Zhang Jiling (Forest Research Institute of Jiangsu Province ) Shen Bangqin (Dongtai Forest Farm of Jiangsu Province ) A bstract There are abundant economic salt -tolerant plants on the coastal zone of China .They mainly include the salsuginous plants screened by the coastal saline environment and the salt -enduring species bred with intentional introduction and domestication .There are 517species which belong to 115families and 359genera of salt -tolerant plants that have a potential economic value .Of them 436species are medical plants ,83are fibrous plants ,50are oil and res in plants ,152are forage grasses .Besides those ,there are some honey plants and ornamental plants on the coastal zone of China .On the basis of review of the economic salt -tolerant plant resourc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advice for th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m ,hopin g to provide some basic data and scientific basis for further exploit -ing salt -tolerant plant res ources ,developin g the saline soil agriculture and makin g full use of the tidal flat resources in China .Key words Coast ;Economic salt -tolerant plant ;Saline soil agriculture 海岸带是一种特殊的国土类型,其外界在15m 左右的水深线一带;内界河口部分为海水入侵的上界,我国海岸带面积为34万km 2,约占我国国土面积的1 29[1]。海岸带蕴藏着丰富的生物资源,特别是滨海盐土植物资源具有巨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因而受到沿海各国的高度重视。国外对海岸带耐盐经济植物资源的研究报道很多[2,3],国内学者对局部海岸带地区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均有报道[4~20]。作者根据对我国沿海的实地考察及各种相关资料的搜集整理,初 收稿日期 1999-02-25 修改稿收到日期 1999-06-23  *国家“九五”科技攻关项目(96-007-03-05)  第一作者简介:陈兴龙,男,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硕士研究生。 第23卷第4期 1999年7月 南 京 林 业 大 学 学 报 Journal of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Vol .23No .4Jul .1999

高中地理第五章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第一节 海岸带的开发 [学习目标定位] 1.理解海岸带的含义、范围及开发利用的优势条件。2.列举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一、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1.含义 (1)狭义:主体指①潮间带。 (2)广义:海岸线向②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2.范围:部分陆地、③滩涂、湿地、河口、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 3.开发利用的优势条件 (1)海岸带是⑤海域和⑥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2)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 (3)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⑦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4)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二、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1.滩涂养殖 (1)滩涂:大潮时位于⑧高潮线以下、⑨低潮线以上的亦海亦陆的特殊地带。 (2)发展养殖的条件: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营养丰富。 (3)存在的问题???? ? 围垦农田→土壤盐渍化围造盐田→海水入侵 河口围堵→⑩洪水泛滥 2.港口建设 (1)港口: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 (2)选址条件 ? ???? 水域:?水文、水深等陆域:腹地、?交通等 (3)优良港址的基本要求 a .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 b .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 c .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 d .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3.海洋旅游

(1)分类????? 按空间分:海岸带旅游、海岛?旅游、海上旅游和 海底旅游 按距陆域的远近:滨海旅游、近海海上旅游和 ?远洋旅游 (2)滨海旅游:海滨观光、海滨度假疗养、海水浴场、海上体育娱乐活动等。 思维活动 1.为什么说滩涂是发展水产养殖业的良好场所? 答案 滩涂阳光充足、温度适宜、营养丰富, 是海洋鱼类洄游、产卵、繁殖后代的家园。 2.我国主要的海滨旅游胜地有哪些? 答案 我国主要的海滨旅游胜地大都分布在基岩海岸上。从南到北,主要的海滨旅游胜地有:大连、北戴河、青岛、蓬莱、长岛、威海、连云港、普陀山、海宁、湄州岛、厦门、深圳、珠海、香港、澳门、湛江、北海、海口、三亚、高雄、台南等。 探究点一 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探究活动 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这里经济发达、人口聚居,是人类活动对环境作用最强烈的地区。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海岸带是指海岸线向海洋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吗? (2)右图中能表示狭义海岸带的序号是________。 (3)目前,全球大约有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海岸带,为什么人们会选择在海岸带居住? 答案 (1)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广义的海岸带是指海岸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因此海岸带既包括部分陆地、滩涂、湿地,也包括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 (2)② (3)海岸带地势低平,气候温和湿润,交通便利,是人类早期发展农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也是目前世界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因此人们选择在海岸带居住。 反思归纳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 条件 原因 评价 位置 海域和陆域的交接地带 十分优越

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报告(

海岸带可持续发展与管理研究报告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海岸地带正面临着日益增长的人口、废物排放、海洋运输、工业和娱乐活动的重压,这一切使海岸带变得极为脆弱和易受到威胁。海岸带这一新的研究领域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全球变化科学等多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内容和热点课题。加快推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相关研究,对加强我国生态安全、海洋环境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的结合部和过渡带,是人类认识地球的基线和陆地系统与海洋系统的重要界面,同时也是实现海岸与海洋资源可持续开发和利用的重要前沿阵地。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加快海岸带开发利用,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沿海国家和地区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如何解决海岸带地区的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协调好海岸带资源、环境与人口、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实现海岸带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沿海各国与地区越来越关注的重要问题。 近30年来,由于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等因素,美、英、日等国十分重视海岸带研究,并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虽然我国海岸带的开发、研究也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总体开发利用程度还很低,在该领域研究还十分薄弱,研究的系统集成水平不高,与国际接轨尚有一

定的差距。 1 国内外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进展 1.1 国外研究进展 海岸带综合管理是解决海岸带地区面临的发展与环境矛后,达到海岸带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也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的重要内容。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海岸带综合管理是一种综合的、统筹的管理思想和管理行为,对可持续开发利用海岸带和海洋资源做出合理决策的过程。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能够达到维护海洋权益,合理开发海洋资源,保护海洋环境,促进海洋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目的。1972年,美国率先提出海岸带综合管理,对海岸带实施“综合开发、合理保护、最佳决策”管理。现代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走过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逐渐走向成熟。 1987年,布伦特兰委员会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概念改变了传统发展观,使人们开始意识到可持续发展是涉及到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相互协调的崭新发展模式。许多学者和机构开始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来研究海岸带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问题。1991年,美国Clark认识到世界海岸带灾害的严重破坏性,对海岸带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进行了深入研究",Juhasz 则对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的海岸带管理政策进行了评估和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一些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的改进措施。英国从1991开始实施一个称作“海岸近海5年科学计划”的北海研究计划,研究一些诸如海

知识点测试:海岸与海岸带

知识点测试:海岸与海岸带 一、单选题 下图为我国长江入海口附近历代海岸线变迁示意图,回答1~2题。 1.此处主要的地貌类型及形成原因是 A.滩涂海水侵蚀B.沉积平原海浪搬运 C.三角洲河流沉积D.冲积扇河水冲积 2.有关海岸线变迁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历史上河流北侧陆地增加的速度比南侧慢 B.河流中上游地区防护林的建设,加快了海岸线向东推进 C.三峡水库的蓄水,加快了海岸线向东推进 D.形成沿海低地,可作为滨海宝贵的湿地环境资源 3.21世纪是海洋世纪,海洋专属经济区的开发受到广泛的重视。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沿海国家拥有的海洋专属经济区范围是 A.从领海基线向外12海里B.从领海基线向外200海里 C.从领海区边界线向外200海里D.联合国规定的若干海域 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的演化能较客观地反映海平面的升降状况。沙坝是由波浪携带泥沙堆积而成的一种狭长的、与海岸线平行的堆积体,沙坝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一个封闭或半封闭的潟湖,潟湖常有潮汐通道与大海相连。如图为“全新世(11700年前至今)形成的美国东海岸地貌和陆架沉积序列模式图”,图中a、b为三角洲。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a、b三角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分别是 A.河流堆积、涨潮时海浪堆积B.河流堆积、退潮时海浪堆积 C.涨潮时海浪堆积、河流堆积D.退潮时海浪堆积、河流堆积 5.若此后潟湖演变成淡水湖,原因可能是 A.大规模海退B.大规模海进C.河流改道入海D.沙坝面积缩小2011年6月渤海发生重大溢油事故,造成了严重的海水污染。据此回答6~8题。 6.属于我国内海的是 A.北部湾B.台湾海峡 C.琼州海峡D.黄海 7.我国四大海域蕴藏丰富石油的共同地质条件是 A.大陆架B.沉积盆地 C.大陆坡D.浅海 8.为防止污染范围扩大,当地渔政、海监部门必须掌握渤海海区的海况,其中首要的是 A.风向和潮汐B.风力和海浪 C.潮汐和风力D.海浪和潮汐 2012年9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中国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的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的领海基线。据此回答9~10题。 9.《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领海宽度为 A.12海里B.22海里C.100海里D.200海里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二51《海岸带的开发》教案

第五章海岸带的开发 第一节海岸带的开发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海岸带的概念含义及其开发利用的区位优势。 2、掌握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二、过程与方法 调查厦门本地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海岸带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难点: 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主要方式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谈话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理地带。这里既是经济发达、人口聚居之地,也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带。如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兼顾海岸带的环境保护,实现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成为沿海各国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作为生活在海岸带的我们,也应该对这一问题予以关注。 (复习:海岸带的定义。) 1.海岸带及其开发利用优势 (1)定义: ①狭义:主体是指潮间带。 ②广义:是指海岸带向海陆两侧扩展到一定宽度的带状区域。 (2)海岸带开发利用的优势: ①海岸带是海域与陆域的交接地带,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②海岸带的自然资源兼备陆地和海洋双重性质,资源类别和品种最为丰富 ③海岸带是海洋、陆地和大气之间各种过程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区域,具有很高的自然能量和生物生产力。 ④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具有信息、技术、资金等优势。 (思考:为什么全球大约一半的人们会选择在海岸带居住?海岸带有哪些区位优势?)(承转)据我们的了解,海岸带如何进行开发?有哪些方式?(学生自学,发言介绍)2.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1)滩涂养殖 (阅读P47材料,了解滩涂养殖的问题) (2)港口建设 ①定义:港口是货物和旅客集散并变换运输方式的场地,由水域和陆域两大部分组成。 ②影响港口区位的因素: 港口选址是港口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先决条件。港口选址不仅要考虑水文、水深等水域条件,还要考虑腹地、交通等陆域条件。 ③一个优良港址一般应满足以下基本要求:有广阔的经济腹地和便利的交通运输;有海阔水深、风平浪静的港湾,能满足船舶航行与停泊要求;有足够的岸线长度和陆域面积,用以布置库场、铁路、道路及生产辅助设施。此外,港口选址要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不利影响,并能够与城市发展相协调。

中国海岸带研究_海岸带概况及中国海岸带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

中国海岸带研究( ) 海岸带概况及中国海岸带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 安鑫龙 张海莲 闫 莹 (河北农业大学水产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3) 21世纪属于海洋世纪,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活动不断向海洋扩张。海岸带是一个特殊的地带,它凭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吸引了众多人口的不断聚集,并加速了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加强海岸带研究,将为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巨大的贡献。 1 海岸带 海岸带是陆地和海洋的交汇地带,是海岸线向陆、海两侧的扩展,它包括海岸环境及其毗连的水域。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潮上带)、海滩(海涂、潮间带)和水下岸坡(潮下带)三个部分。从广义而言,所谓海岸往往就是指海岸带。在海岸发育中,海浪、潮汐、海流、海面变化、地质地貌条件、河流和生物等因素影响其形态和演化过程,形成错综复杂的海岸类型。海岸带有三个主要的环境梯度:海到陆地的垂直梯度、暴露在波浪行动中的水平梯度和从固体岩石到砾石和卵石,到粗砂和细砂,再到淤泥的颗粒大小梯度。另外,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工海岸规模越来越大,如盐场海堤和港口海岸等。若没有特别标明,以后所说的海岸均指天然海岸。 根据海岸带的物质组成,可把海岸分为岩岸(山地海岸)、沙岸和生物海岸(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等)等三大主要类型。此外,还有南极和北极的冰雪海岸。 在海岸带上有着丰富的土地、港口、生物、海洋石油、天然气、海洋矿产、海洋可再生能源以及海洋旅游等资源,因此,海岸带是地球系统中最有生机的部分之一,但是也是生态系统平衡非常脆弱的地带。 2 中国海岸带 中国大陆海岸线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口,南至中越交界的北伦河口,全长18,1000多km,地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有众多的河口、海湾和岛屿。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海岸线地区已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目前已是中国经济力量最为充沛的黄金海岸。近年来,人类对海岸带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利用,产生了一系列的海岸带资源和生态环境问题。 2.1 中国海岸带类型 根据海岸的形态和成因,可把中国海岸分为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三大类型。也有人将中国海岸分为河口岸、基岩岸、砂砾质岸、淤泥质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岸等六种基本类型。 2.2 中国沿海的主要港口 由北至南的顺序:大连港、秦皇岛港、天津港、青岛港、连云港、上海港、宁波港、福州(马尾)港、厦门港、广州港、湛江港、基隆港、高雄港和香港海港等14个主要港口。2.3 中国沿岸入海的主要河流 流入渤海的辽河、滦河、海河和黄河,流入黄海的鸭绿江、大同江、汉江和淮河,流入东海的长江、钱塘江、瓯江和闽江,流入南海的韩江和珠江等。 3 中国海岸带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 目前,中国海岸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10个方面:一是海岸带功能研究;二是海岸带资源调查;三是海岸带资源价值研究;四是海岸带开发利用;五是海岸带景观规划与设计;六是海岸带经济研究;七是海岸带生态环境问题研究;八是海岸带保护;九是海岸带可持续发展研究;十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研究。 随着科技进步,一些新科技逐渐开发和广泛应用于海岸带研究,使我国的海岸带研究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待续)。 (收稿日期:2005-05-20) -17- 河北渔业 2005年第4期(总第142期) 研究探讨

XXXX年获批的水产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011年获批的水产学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申请代码项目名称项目负责人依托单位批准金额项目起止年月 1.31172412/C190303利用桡足类世代培养体系研究POPs污染对近海生态系统的影响朱丽岩中国海洋大学632012-01至2015-12 2.31172389/C190101缺刻缘绿藻中ArA合成相关酶基因对氮饥饿响应的分子机理周志刚上海海洋大学552012-01至2015-12 3.31101931/C190602鱼类弹状病毒核蛋白N的caspases切割机制及对病毒复制和致病性影响的研究周广舟河南工业大学232012-01至2014-12 4.31172395/C190103转ABCC2和ABCC4基因斑马鱼抗毒物积累特性研究钟山武汉大学632012-01至2015-12 5.31160530/C190201基于转录组测序的高密度SNP遗传图谱的构建及抗病相关QTL分析——以黄鳝为例钟其旺江西农业大学502012-01至2015-12 6.31172394/C190102斑马鱼GPR54基因在生殖中的功能研究郑汉其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研究院602012-01至2015-12 7.31101887/C190102日本沼虾卵黄蛋白原合成代谢分子调控机制研究赵卫红盐城工学院232012-01至2014-12 8.31172388/C1901长牡蛎对海洋酸化的生物响应及生理适应机制初探赵建民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研究所612012-01至2015-12 9.31101881/C190101长江口中华鲟幼鱼鳃应对盐度变化的适应性调节机制赵峰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242012-01至2014-12 10.31172446/C190701椭圆形多孔介质浮式消波板水动力学特性数值模拟研究赵芬芳中国海洋大学622012-01至2015-12 11.31101898/C190203基于F2资源群体的皱纹盘鲍生长性状QTL定位研究张振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222012-01至2014-12 12.31172431/C1906重要养殖鱼类IgD和IgT的免疫功能及其与IgM的比较研究张永安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612012-01至2015-12 13.31172435/C190601不同斑马鱼干扰素基因的诱导表达及比较研究张义兵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562012-01至2015-12 14.31160529/C190201甘肃金鳟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关联分析及功能标记开发张艳萍甘肃省水产科学研究所502012-01至2015-12 15.31172447/C1908许氏平鲉资源增殖效果评估新方法及其应用基础研究张秀梅中国海洋大学602012-01至2015-12

海洋基本知识之海岸带和海底地形

海洋基本知识之海岸带和海底地形 1.[掌握]:海岸带、潮间带等概念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地带。 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 [熟悉]:海岸带组成 现代海岸带一般包括海岸、海滩和水下岸坡三部分。中公教育海岸是高潮线以上狭窄的陆上地带,大部分时间裸露于海水面之上,仅在特大高潮或暴风浪时才被淹没,又称潮上带。海滩是高低潮之间的地带,高潮时被水淹没,低潮时露出水面,又称潮间带。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直到波浪作用所能到达的海底部分,又称潮下带,其下限相当于1/2波长的水深处,通常约10~20m。 [了解]:海岸带类型 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简明规程》将我国海岸分为河口岸、基岩岸、砂砾质岸、淤泥质岸、珊瑚礁岸和红树林岸等六种基本类型。 2.[掌握]:大陆边缘类型及各部分的名称 大陆边缘是大陆与大洋之间的过渡带,按构造活动性分为稳定型和活动型两大类。 稳定型大陆边缘由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隆三部分组成; 活动型大陆边缘与现代板块的汇聚型边界相一致,是全球最强烈的构造活动带,集中分布在太平洋东西两侧,故又称太平洋型大陆边缘。最大特征是具有强烈而频繁的地震(释放的能量占全世界的80%)和火山(活火山占全世界80%以上)活动,有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太平洋火环之称。 太平洋型大陆边缘又可进一步分为岛弧亚型和安第斯亚型两类。 岛弧亚型大陆边缘主要分布在西太平洋,其组成单元除大陆架和大陆坡外一般缺失大陆隆,以发育海沟-岛弧-边缘海盆地为最大特点。 安第斯亚型大陆边缘分布在太平洋东侧的中美-南美洲陆缘,高大陡峭的安第斯山脉直落深邃的秘鲁-智利海沟,大陆架和大陆坡都较狭窄,大陆隆被深海沟所取代,形成全球高差(15km以上)最悬殊的地带。 [熟悉]:洋中脊的定义及分布特征 大洋中脊又称中央海岭,是指贯穿世界四大洋、成因相同、特征相似的海底山脉系列。在大西洋,中脊位居中央,延伸方向与两岸平行,边坡较陡,称为大西洋中脊;印度洋中脊也大致位于大洋中部,但歧分三支,呈“入”字型展布;在太平洋内,因中脊偏居东侧且边坡平缓,故称东太平洋海隆。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海岸带研究所 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为规范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的管理,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关于制订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结合中国科学院烟台海岸带所(以下简称海岸带所)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 面向企事业单位对环境工程、生物工程技术人才的需求,培养具 有本学科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的高层次、应用 型、复合式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能够掌握解决本学科领域实际问题 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进行本学科领域工程技术 研发、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具有良 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掌握本学科专业系统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能够做到理 论和实践相结合,具备独立开展本学科领域科研工作、管理工作和专 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语。 二、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 海岸带所专业硕士培养学科为430130环境工程、430139生物工程专业,相应研究方向设置如下: 学科专业研究方向 环境工程1.海岸带生态环境与监测 2.海岸带环境资源 生物工程1.海岸带生物技术 2.海岸带资源化学与化工

三、培养方式和学习年限 全日制专业硕士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学制3年,最长不超过4年。 1.课程学习阶段,要求至少修满30学分。 2.实践教学阶段至少要在实习基地或相关企业实习6个月。 3.鼓励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位导师来自海岸带所,另一位导师来自企业的与本领域相关的专家,以所内导师指导为主,所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学位论文等环节的指导工作。也可以根据学生的论文研究方向,成立指导小组,联合指导。 四、 课程体系及学分要求 总学分不少于35学分,其中课程学习要求不少于30学分,且学位课程不低于19学分;必修环节5学分,包括开题报告1学分,中期考核2学分,学术报告与社会实践等环节2学分。 课程设置如下: 1.环境工程 课程名称 课时/学分 备注 公共学位课 自然辩证法与科技革命 5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30/1 硕士学位英语 36-72/3 通识案例必修课 20/1 环境科学专 业学位课 工程与实践 40+20/2+1 工程制图与实践 40+20/2+1 环境监测技术与应用 40+20/2+1 数值分析与应用 40+20/2+1 工程项目概算与案例分析 40+20/2+1 生态修复工程与实践 40+20/2+1 环境化学 40+20/2+1 现代环境分析与监测 40+20/2+1 绿色化学与化工 40+20/2+1 计算机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 40+20/2+1 环境信息数据库 40+20/2+1 环境微生物学 40+20/2+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