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基础心理学部分

1、基础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基础学科)

2、一般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

3、心理过程包括(认识、情感和意志)

4、个体的心理特性表现为他的(需要和动机、能力和人格)

5、心理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感觉、知觉和思维萌芽)三个阶段

7、灵长类动物能够认识事物之间的外部联系,因此它们的心理发展到了(思维萌芽阶段)

8、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冯特)

9、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是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该实验室创建于(1879年)

10、冯特和铁钦纳是(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

11、机能主义心理学的主要特点是(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12、格式塔心理学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

1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14、人本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杰斯和马斯洛)

15、生理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能)

16、神经元是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的

17、神经元中接受外界刺激或接受前一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的部位是(树突)

18、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19、神经系统是由(外周神经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的

20、外周神经系统是把(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内脏器官)联系起来的神经结构

21、外周神经系统从解剖上分包括(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22、从功能上划分可以把外周神经分为(躯体神经系统和自主神经系统)

23、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

24、中枢神经系统是由(脊髓和脑)组成的

25、脑是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的

26、脑干包括(延脑、桥脑和中脑)

27、网状结构是(调节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

28、丘脑是(皮层下较高级的感觉中枢)

29、皮层下调节自主神经系统活动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30、视觉中枢位于(枕叶的枕极)

31、听觉中枢位于(颞上回和颞中回)

32、1860年法国医生布洛卡发现了(运动性言语中枢)

33、罗杰斯佩里通过(割裂脑)实验证明大脑两半球功能的不对称性

34、反射是指(有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做出的规律性的回答)

35、把反射活动的结果又返回传到神经中枢的过程叫(反馈)

36、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

37、巴甫洛夫所研究的条件反射叫(经典条件反射)

38、感觉是指(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个别属性的反映)

39、按照刺激的来源,可把感觉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40、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

41、绝对感受性的高低可以用(刚刚引起感觉的刺激强度)来度量

42、感受性与感觉阈限之间的关系是(反比关系)

43、Jnd是(差别感觉阈限的英文缩写)

44、视网膜视细胞层上的视觉神经细胞是(锥体细胞和杆体细胞)

45、杆体细胞能分辨物体的(轮廓和明暗)

46、颜色的属性包括(色调、色度和饱和度)

47、两种颜色混合在一起变成了灰,这两种颜色叫(互补色)

48、颜色混合的种类可分为(色光混合和颜料混合)

49、在现实生活中,女性色盲的人数(大大少于男性色盲人数)

50、人耳感受性和耐受性比较高的声音频率是(1000——4000hz)

51、听觉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52、听觉的感受器是(科蒂氏器官)

53、老年人听觉感受性降低的特点是(首先丧失对高频声音的听觉)

54、一个声音由于同时起作用的其他声音的干扰使听觉阈限升高的现象叫(声音掩蔽)

55、声音强度太大或声音时间太长,引起听觉感受性在一定时间内降低的现象叫(听觉疲劳)

56、心理的噪音是指(人们不愿听的,对人的工作、学习和情绪造成消极影响的声音)

57、嗅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挥发性、有气味)

58、嗅觉的感受器是(鼻腔上膜的嗅细胞)

59、从种族发展的角度看,最古老的感觉是(嗅觉)

60、能溶于液体的物质是(味觉)适宜刺激的主要特点

61、基本的味觉有(咸、苦、甜、酸)

62、味觉的感受器是(味蕾)

63、生理零度是指(皮肤表面的温度)

64、表示触觉灵敏度的指标是(两点阈)

65、一个人晕车、晕船是因为他的(平衡觉太敏锐了)

66、内脏感觉包括(饥饿、饱胀、窒息、疲劳、便意和性)

67、内脏器官的活动处于正常状态是(引不起内脏感觉)

68、在外界刺激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感觉适应)

69、对光适应是在强光作用下人(视觉感觉阈限迅速提高的过程)

70、对暗适应是在暗环境中视觉(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

71、为了保护对暗适应(只要戴上一个红色的眼镜就可以)

72、外界刺激停止作用后暂时保留一段时间的感觉形象叫(感觉后像)

73、不同刺激作用于同一感觉器官,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对比)

74、同样亮的两张灰色纸分别放在黑色纸和白色纸上,看起来它的亮度不一样了,这种现象叫(感觉对比)

75、“红花还得绿叶配”是说绿色背景上的红色看起来更红了,这种现象叫(颜色对比)

76、联觉是指(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

77、知觉是指(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物体的整体在头脑中的反映)

78、把事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结合成一个整体加以反映的知觉特性叫知觉的(整体性)

79、一幅图画,把白色当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个花瓶,把黑色当知觉的对象看起来是两个对着的人脸,这说明知觉具有(选择性)

80、一个人离我近时他在我视网膜上形成的视像大,离我远时形成的视像小,但我看这个人却是一样高,这说明知觉具有(恒常性)

81、一块煤在太阳光下比一块石灰在黑暗的屋里,投射出来的光的绝对强度要大很多,但看起来煤还是黑的,石灰还是白的。这说明知觉具有(恒常性)

82、“会看看门道,不会看看热闹”,说的是知觉具有(理解性)

83、在用双耳听觉来判断方位的时候,最容易判断的方位是(左右)

84、站在铁路上看两根铁轨,距离越远看起来两根铁轨的距离越近,到视线的尽头就交叉到一点了,这在判断距离时提供的线索叫(线条透视)

85、对物质世界的延续性和顺序性的反应叫(时间知觉)

86、机体生理变化的节律会引起人的行为活动也表现出一定的节律,这种节律叫(生物节律)

87、生物节律给人提供了判断时间的信息,所以,这种节律也可叫(生物钟)

88、只要具备了错觉产生的条件,(错觉就必然会产生)

89、错觉是一种歪曲的知觉,这种歪曲(所有的人都是一致的,没有例外)

90、记忆是(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91、对语词概括的各种有组织的知识的记忆叫(语义记忆)

92、一般认为,记忆广度为(7+-2个项目)

93、长时记忆的容量(各类和数量都是无限的)

94、记忆过程的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回忆和再认)

95、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进行的记忆活动叫(回忆)

96、对识记过的材料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的现象叫(遗忘)

97、对记忆和遗忘进行实验研究的创始人是(艾宾浩斯)

98、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99、先前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100、后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先前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101、记忆材料在系列中所处的位置对记忆效果发生的影响叫(系列位置效应)

102、通过思维,能从已知推断出未知来,这说明思维具有(间接性)的特点

103、已有的知识经验对解决新问题的影响叫(迁移)

104、会骑自行车有助于学骑摩托车,这是(正迁移)

105、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受到启发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叫(原型启发)

106、瓦特看到蒸汽能把壶盖顶起来受到启发,发明了蒸汽机,这是(原型启发的作用)107、人事某种活动前的心理准备状态叫(定势)

108、一大一小但一样重的两个木盒,掂起来总觉得小的重,这是由于(定势)的作用

109、人们运用语言交流思想,进行交际的过程叫(言语)

110、讲课时用的言语形式主要是(独白言语)

111、用来支持思维活动进行的不出声的言语叫(内部言语)

112、布洛卡中枢又叫(言语运动中枢)

113、威尔尼克中枢又叫(听觉性言语中枢)

114、布洛卡中枢受到损伤将会发生(表达性失语症)

115、威尔尼克中枢受到损伤会造成(接受性失语症)

116、视觉性言语中枢受到损伤所产生的失语症叫(失读症)

117、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表象)

118、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叫(想象)

119、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120、看了《阿Q正传》后,头脑里可以呈现出阿Q的鲜明形象,这是(再造想象)

121、和一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幻想)

122、根据脑电波的变化,可以将睡眠分为(4)个阶段

123、梦境出现在(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124、从入睡到醒来的过程中,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的时间(越来越长)

125、心理活动或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注意)

126、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的状态)

127、学生正在专心听讲,门咣当一声响吸引了大家的目光,这是(无意注意)

128、在同一时间内,意识所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叫(注意的广度)

129、一般情况下,人的注意广度大约是(7+-2)个项目

130、对选择的对象注意能稳定地保持多长时间的特性叫(注意的稳定性)

131、在注意稳定的条件下,感受性发生周期性增强和减弱的现象叫(注意的动摇)

132、和注意的稳定性相反的注意品质是(注意的分散)

133、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过去的现象叫(注意的分散)134、由于任务的变化,注意由一种对象转移到另一种对象上去的现象叫(注意的转移)135、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同时从事几种不同的活动,这是(注意的分配)136、需要是(有机体内部不平衡状态的反映,表现为有机体对内外环境条件的欲求)

137、从需要产生的角度可把需要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138、就满足需要的对象而言,可把需要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139、激发个体朝着一定的目标活动,并维持这种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动机)

140、由生理需要引起的,推动个体为恢复机体内部平衡的唤醒状态叫(内驱力)

141、能够引起有机体的定向活动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件叫(诱因)

142、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143、按照动机产生的根源可把动机划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

144、定势往往是一种(无意识)的动机

145、从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叫(兴趣)

146、当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便成为了(爱好)

147、1968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48、马斯洛把人对秩序、稳定、免除恐惧和焦虑的需要叫(安全需要)

149、“衣食足而知荣辱”符合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即人的需要具有(层次性)

150、马斯洛把人的最高层次的需要,即希望最大限度发挥自己潜能,不断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理想的需要叫(自我实现的需要)151、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境界是(少数人能够达到的)

152、情绪和情感是以(需要)为中介的一种反映形式

153、情绪和情感是以(内心体验或感受)为其反映形式的

154、情绪变化的外部表现模式叫(表情)

155、有爱就有恨;有喜悦就有悲伤;有紧张就有轻松,说明情绪和情感具有(两极对立)的特性

156、增力和减力是情绪和情感的两极性从(动力性)上度量的表现

157、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可把情绪分为(基本情绪和复合情绪)

158、近代研究中常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情绪的基本形式

159、按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对情绪进行的划分叫(情绪状态)

160、按情绪状态可以把情绪分为(心境、激情、应激)

161、微弱、持久而又具有弥漫性的情绪体验状态叫(心境)

162、强烈的、爆发式的、持续时间较短的情绪状态叫(激情)

163、在出现意外事件或遇到危险情景时出现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叫(应激)

164、在遇到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时所体验到的动机冲突属于(双趋式冲突)

165、怕货币贬值,存钱会带来损失;花钱买东西又没有值得买的东西时所遇到的矛盾冲突属于(双避式冲突)

166、想吃糖又怕胖;想考个好学校又怕报名的人太多,竞争太激烈考不上的矛盾心理属于(趋避式冲突)

167、有多个目标,每个目标对自己都有利也都有弊,权衡利弊拿不定主意时的矛盾心情是(双重趋避式冲突)

168、对行动的目的有深刻的认识,能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于活动目的的意志品质叫(自觉性)

169、和意志自觉性相反的品质是(受暗示性)

170、迅速地、不失时机地采取决定的意志品质叫(果断性)

171、和意志坚韧性相反的品质是(虎头蛇尾)

172、和意志自制性相反的品质是(任性和怯懦)

173、能力是(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

174、从事任何活动都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即认识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叫(智力)175、在组成智力的各种因素中,代表智力发展水平,是组成智力的支柱和核心的因素是(思维力)

176、按照能力发展的高低程度可把能力分为(能力、才能、天才)等几个层次

177、影响能力发展的遗传因素主要指的是一个人的(素质)

178、环境和教育条件决定了(在遗传的基础上,能力发展的具体程度)

179、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都影响着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各种心理特性的总和构成了一个人的(人格)180、构成人格的主要成分包括(气质和性格)

181、心理活动表现在强度、速度、稳定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动力性质的心理特征构成了人的(气质)

182、巴甫洛夫根据实验结果把高级神经活动划分成(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等几种类型

183、巴甫洛夫认为,高级神经活动类型是由(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三个特性的不同组合)构成的

184、胆汁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是(强、不平衡)

185、黏液质气质类型的高级神经活动过程的特点是(强、平衡、不灵活)

186、强、平衡、灵活的神经过程是(多血质)气质类型的神经基础

187、弱型的神经过程是(抑郁质)气质类型的神经基础

188、“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是(环境改变了,人的气质也不会发生变化)

189、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叫(性格)

190、一个人对人、物或思想观念的反应倾向性叫(态度)

191、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和理智特征是性格(结构的组成部分)

192、人格结构动力理论的典型代表是(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

193、荣格把人格分为(内向型和外向型)等类型

194、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是(GW奥尔波特)

195、奥尔波特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和个人特质)

196、卡特尔的16种人格因素理论属于人格理论的(特质理论)

197、艾森克的人格理论属于人格理论的(特质理论)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教师招聘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意义 一、心理活动 1.心理学定义: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科的性质:心理学是一门介于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之间的交叉学科。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 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 (1)认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 (2)情感过程:喜爱、快乐、满意、忧愁、悲哀、憎恨等现象。 (3)意志过程:动机、目的、行动等。 ○2个性心理 (1)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兴趣与爱好、需要与动机、信念与理想、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指性格、能力等。 心理学是研究人心理现象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3.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提供科学依据 ○2对邻近的社会科学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实践意义:○1有助于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的开展心理影厂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二心理的实质 1.心理是脑的机能: (1) 神经系统的结构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 脑的反射活动是人心理活动的基础,人的行为是由反射组成的。 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是兴奋和抑制。 神经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 (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 (2)神经系统的活动方式 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即所谓无意识的本能行为 条件反射又称信号反射,是后天经过学习才能得到的反射,即所谓有意识学习才能得到的知识技能、经验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基本概念 ①生产力的实体性要素(劳动力和生产资料) ②经济规律 分为三种: 1.适应于一切社会经济形态的 2.适应于几个社会经济形态的 3.适应于某一特定社会经济形态的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共同性:经济规律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在一定经济条件下产生并发挥作用。人们不能违背、制造和改造经济规律,但可以利用它。 经济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异性:历史性、利益性、阶级性、 基本原理 ①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社会生产关系 ·研究社会生产关系,要结合生产力和上层建筑。 ·生产力三要素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物质资料的生产 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生产力的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变化。 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生产力较为活跃,生产关系较为稳定。 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生产关系。但研究生产关系必须联系生产力。

基本概念 ①商品 (同时满足)必须是个有用物;必须是劳动产品;满足他人或社会需要;通过有代价(经济 上的代价)的交换方式。二因素:价值、使用价值。商品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与体现其中的劳动量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②货币 当某种商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种商品就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 历史: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 未来:电子货币。 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金银便成了货币。 本质: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经济主权的象征(货币主权) ③货币职能 基本职能: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派生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 ④价值规律(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 基本内容:商品价值量决定于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核心:等价交换。 既是价值决定规律,也是价值实现规律。 价值规律随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发挥作用。 表现形式: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价格经常背离价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一种商品的价格不可能永远高于或低于价值,总是受价值约束,上下波动。 商品的价格是以自身的价值为基础,进行波动的。 从短暂和个别看价格经常背离价值,但整个社会看,总价格和总价值仍是基本一致的。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心理学考研: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12) 十二、人格 (一)人格概述 1.人格的含义 人格: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稳定而同一的心理品质。它既包括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要求做出的外在言行,也指人不愿展露的真实自我。 凯程2014年心理学考研保录班考入北师大心理学5人,首师大3人,再创心理学保录班新高,心理学大题全部压中,学员通过全日制封闭式高三式培训,加上凯程关系疏导,顺利考入理想院校。有考研择校问题,对考研复习不熟悉的地方,请联系凯程咨询老师。 2.人格的特征 (1)独特性: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成熟和环境、教育等先后天因素的互相作下形成的。 (2)稳定性:偶然的心理特征不能称人格,但随着自身和环境的成熟和改变人格也能或多或少地变化。 (3)统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 (4)功能性:人格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会决定某些人的命运。 3.人格的结构(新增) 人格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它包括许多成分,其中主要有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方面。 自我调控是人格中的内控系统,具有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三个子系统。 (二)人格理论 1.人格特质理论 特质理论认为特质是决定个体行为的基本特性,是人格的有效组成元素,也是评测人格常用的基本单位。 (1) 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 共同特质:特定社会文化形态下,群体或多数人共有的特质 个人特质:个人身上独具的特质,根据在生活中作用可分为以下三种 首要特质:一个人最典型和概括性的特质,影响人各方面行为 中心特质: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 次要特质:不太重要,较少表露的特质 (2)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 卡特尔受化学元素周期表的启发,用因素分析法对人格特质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人格特质的一个理论模型。模型分成四层:个别特质和共同特质;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体质特质和环境特质;动力特质、能力特质和气质特质。 A,表面特质和根源特质。表面特质:直接与环境接触,随环境而变化,是从外部可观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教师招聘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 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 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 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 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管理心理学资料 第一章 1.管理心理学:是研究组织管理活动中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的心理机制,并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工作效率与规律效能,最终实现组织目标与个人全面发展的一门学科。 2.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动机管理,动机是人类一切心理活动的起点和前提;认知管理,认知是人们获得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情绪管理,情绪的劳动与管理、应激管理、员工卷入等;行为管理,良好的行为是一切心理管理的最终目标;组织管理,包括组织概述、组织士气和气氛、组织变革与发展等。 3.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区别: 1)研究的侧重点不同 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行为背后潜在的心理活动规律,而组织行为学重点探讨行为特点和规律本身,把人的外显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已达到预测和控制行为的目的。管理心理学侧重于本源学的研究,而组织行为学则侧重于现象学的研究 2)理论基础不同 管理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其理论源泉主要是心理学; 组织行为学作为行为科学的一个分支,来源更加多样化,

如心理学、管理学、社会学、人类学、政治学、经济学等3)形成的背景不同 管理心理学:1912,美籍德国的闵斯特伯格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首先正式把心理学应用到工业管理中;1958,美国的利维特正式提出“管理心理学”这一术语,使管理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组织行为学: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是行为科学与组织管理相结合而形成的分支学科。20世纪60年代,形成跨众多学科的研究领域。 4.管理心理学与组织行为学的联系 1)心理与行为密切相关:一方面,行为是心理的外在表现,组织行为学在研究人的行为时,必然会涉及行为背后的潜在心理机制;另一方面,心里是一种内隐的活动,管理心理学在探索人的心理活动规律时,也需要通过观察人的外部行为来达到推断内部过程的目的。 2)研究内容上的联系,二者在研究的总体框架上无大地差别,其基本内容皆为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群体、领导、组织等方面的心理和行为规律,只是对同一问题的研究视角和出发点不同而已。 3.研究目的上的联系:目的基本相同,通过对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人的行为规律及其潜在心理机制的探索,揭示有个规律,不断促进管理工作的科学化,持续提高工作绩效与管理效能,最终实现组织好人的全面发展。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世界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概念 1、经济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经济相互融合日益紧密,逐渐形成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过程,包括贸易全球化、生产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等三个阶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世界经济运行机制的建立与规范化过程。 1.1经济全球化基本成因 (1)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是经济全球化的根本原因。 (2)微观经济行为主体追逐利润的动机是经济全球化过程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 (3)当代经济全球化的现实原因 1.2经济全球化特征 (1)国际贸易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动力。 (2)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微观主体。 (3)经济行为跨国界活动成本降低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不断深入与拓展的重要保证。 1.3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阶段 (1)贸易全球化 (2)生产全球化 (3)金融全球化 1.4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经济全球化促进了世界贸易、就业和投资的增长。 2.经济全球化增加了世界各国经济运行风险。 3.经济全球化过程使世界各国贫富差距拉大。 4.国家经济主权逐渐弱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过程的直接影响。 5.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市场实现真正一体化。 6.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国际竞争,增加了国际投机因素。 2、跨国公司:具有全球性的经营动机和一体化的经营战略,在多个国家拥有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实体,并将它们置于统一的全球性经营计划之下的国际经济组织。 2.1跨国公司的特征 1.结构特征 营业规模;地理分布;股权结构 2.环境特征 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文化环境;法律环境 3.经营管理特征 战略目标全球化;营运过程的国际化;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2.2跨国公司国外投资的参与形式 1.股权参与的形式 收购企业和股权式投资 2.非股权安排形式:不参与股权,不能凭借股权对企业进行控制和管理,而是通过对技术、管理、销售渠道等各种资源技术的控制,并通过签订一系列合同,为东道国提供各种服务,与东道国的公司建立起密切联系并从中获利。 许可证合同;管理合同;产品分成合同 2.3跨国公司的经营策略

《普通心理学》重点知识 彭聃龄版

精心整理 心理学重点知识 一、名词解释 1、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程。 3、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究的现象 5、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动。 6、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反馈和效应器。 7、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条件反射——是后天的,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并不是停留在原发点不动,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扩散到一定限度后,又向原发点聚集,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教师招聘考试 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归纳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论述:心理学的研究任务。(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规律,揭示心理机制,揭示心理本质。) 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有助于教师理解和解释学生的心理现象和行为,更好地完成教育工作。 2.有助于运用心理学原理,指导和开展当代教育改革。 3.有助于教师判断学生的心理健康,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异常的调试工作。 4.有助于教师依据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教育。 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各种心理现象的着作。 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心理学冯特铁钦钠 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采用实验内省法分析意识的内容或构造。 2.机能主义心理学詹姆士杜威安吉尔 研究意识,把意识看成是一种持续不断、川流不息的过程。强调对意识作用和功能的研究。 3.行为主义心理学华生西方心理学的第一势力 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反对内省,主张采用试验方法进行客观研究。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韦特海默考夫卡苛勒 反对把心理作为一个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一个组织的意义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哥哥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部分相加也不等于全体;整体先与部分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5.精神分析心理学佛洛依德

重视对异常行为的分析和无意识的研究。 6.人本主义心理学马斯洛罗杰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研究人格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强调人的目的性、创造性和价值,主张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潜能的实现。 7.现代认知心理学奈赛尔皮亚杰 把人的心理活动看作是信息加工系统,由感官搜集的信息,经过分析、存储、转换,然后加以利用 注意是心里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之一。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注意的分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有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整体性、知觉的恒常性 直观教学的基本形式:实物直观、模象直观、言语直观 论述:如何运用感知规律组织教学? 1.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灵活运用各种直观方式。 2.运用知觉的组织原则,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 3.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 4.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三个环节。

(完整word版)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心理学 1.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 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的心理过程。 3. 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 心理是脑的机能,脑是心理的器官。人的心理的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反映。 5. 神经系统是心理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 巴普洛夫第一信号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望梅生津”,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活动: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类特有的。 7. 心理学的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是心理学的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他主张用实验的方法来分析人的心理结构,因此,他的流派被称“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该学派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的功能,因而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并在世界各国产生很大反响。华生认为:意识是玄妙的不可捉摸的,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的行为,主张行为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因此他的流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1912年诞生于德国,首创人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格式塔”是从德文而来,意思是完形或整体。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的认识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强调从事物的整体来研究心理。 五、精神分析学派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00年创立。他提出要用精神分析的方法(自由联想、释梦)来寻找病人疾病的根源,重视无意识研究。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心理学思潮和思想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第一势力)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本能的生物还原论,故被称为西方心理学的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的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的支配,具有个人发展的潜能,强调这是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的出发点。 七、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中新兴的一种思潮。早期的认知心理学是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建立了“发生认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学的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于1967年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计算机信息加工的角度研究人的内部心理活动规律,认为要了解人的行为,必须研究它的内部心理活动,重视内部心理过程的研究。简而言之,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们对知识的获得、贮存、提取和应用的过程。 8.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注意的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和监督功能。 9. 注意的分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窗外的歌声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学习、听课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盲打”、织毛衣不用看 三者关系:紧密联系、协同活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意注意。 10. 注意的品质: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技术经济学知识点汇总

技术经济学 第一章 技术经济活动的四大要素:活动主体、活动目标、实施活动的环境、活动的后果。 技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机会成本原理、经济效果原理、预见性原理、可比性原理、全局性原理、适用性原理。 技术经济分析的基本思路:确定目标、系统分析、穷举方案、评价方案、决策。 第二章资金的时间价值 第一节现金流量及分类 1.现金流量及定义 定义:特定经济系统在某一时点发生了使用权或所有权专一的现金或其等价物的数量。 资金的时间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哪些因素: ①投资利润 ②率通货膨胀率 ③风险因素 资金时间价值的重要意义: 资金的时间价值表明,在不同时间点上对投资项目所投入的资金和获得的收益,它们的价值是不同的,为了获得经济效果的正确评价,就必须把不同时间点的资金换算成同一时点上的资金,然后在相同的时间基础上进行比较。 2.现金流量图:大小、方向、时点。 3.影响现金流量的经济活动:投资、筹资、经营。

现金流量:现金流量就是实际发生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所构成的资金运动。 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销售成本)X(1—税率)+年折旧费 利息:占用资金所付出的代价(放弃使用资金所获得的补偿)。 利率:在一个计息周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金之比。 单利:仅以本金计算利息,所支付的利息与占用资金的时间、本金、利率成正比。 复利:用本金和前期累计利息总额之和进行计息。 第三节资金的时间价值 1.定义:利率大于0时,随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本质:资金作为生产要素,再生产、交换、流通和分配的过程中,随时间的变化而产生的增值。 2.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公式:

3.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在规定的最小计息周期数的计息利率。 名义利率:利息期的实际利率与计息期此说的乘积 第四节等值 资金等值有两点值得注意: ①等值是以特定的利率为前提②在利率相同的情况下, 资金等值与资金数量、资金发生时间、利率三个因素所有关。 第三章经济评价方法 第二节盈利能力分析指标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普通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科学。 2.普通心理学是以正常成人的心理活动为对象,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规律的科学。 3.基础心理学把其他心理学学科的探究成果集中起来加以概括,总结出人的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它总结出来的规律,对其他学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4.认知包括:感觉、知觉、记忆、表象、思维、言语和想象等等心理现象。 5.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过程分为认知、情感和意志。人格也称个性,它不是不独立,是通过心理过程表现出来的。 6.动物心理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分别是感觉(只有某种感觉器官)、知觉(有了各种感觉器官)、思维萌芽(灵长类动物)。 7.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8.脑是心理活动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我们的生活的经验;临床事实和对心理发生和发展过程、脑解剖、生理的科学研究成果所获得的大量资料都证明这一观点。 9.心理现象具有客观性和能动性。心理反映可以是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概念,甚至可以是体验。 10.心理支配人的行为活动,又通过行为活动表现出来,因此可以通过观察和分析人 的行为活动客观的研究人的心理。 11.心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或边缘科学。 1.1879年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构造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从意识经验的结构方面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

3.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行为。所谓行为是有机体用以适应环境变化的各种身体反应的组合,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心理学研究任务就是:查明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规律性关系。 4.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有惠特海默、克勒、考夫卡,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机能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是杜威。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重视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是弗洛伊德,等等等等~~~ 7.人本主义心理学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他们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最终达到自我实现。它是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8.认知心理学是心理学研究的新方向。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 9.生理心理学主要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脑的机制、心理活动的大脑机能定位和心理活动时大脑的物质代谢。 1.研究心理学必须坚持:客观性原则、辩证发展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观察法;②调查法;③个案法;④实验法。 3.我们把组成神经元系统的神经细胞叫做神经元。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神经元的功能是:接受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6.神经元分为感觉神经元(传入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传出神经元)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一、货币 (一)货币的本质 1、商品的基本属性 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 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是商品的使用价值。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价值是一切商品所共有的东西。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3、货币的基本职能 货币的职能是货币本质的体现。货币从产生时起就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种基本职能。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就是把商品的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现实生活中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即可。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的价值,叫商品的价格。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就是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它需要现实的货币。 4、金属货币与纸币 纸币是金属货币的代表,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保管、携带和运输,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所以,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否则,会引发通货膨胀或导致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时各应实行什么对策? 通货膨胀对策:实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信贷 规模,具体来说A要大力发展生产,增加有效供给;B提高银行贷款利率和提款准备金率,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总结完整版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 种,是心理学与应用学的交叉学科。 2、研究内容:五要素三过程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准确的研究问题;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帮助 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 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的作用。 5、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初创时期、发展时期、成熟时期、完善时期。 6、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的专题报告中总结了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主要表 现在: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7、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 变化。 8、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9、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1)少年期:初中阶段,学生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并出现反省思维;(2)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从“经验型”向“理论性”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10、学习准备: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11、关键期: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12、2岁时口头语言关键期。4岁是形状知觉形成关键期,4-5岁是学习书面语言关键期。 13、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 感知运动(0-2)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1)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形式运算阶段(11-15)具备了可逆思维 14、最近发展区:前苏联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15、人格:又称个性。是指决定个体外显行为和内隐行为并使其与他人的行为有稳定区别的综合心理特征。 16、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自主敢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敢对内疚感(4-5)勤奋敢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 18、自我意识: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19、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生理自我(3岁)到社会自我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20、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把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 21、学生间的认知方式的差异表现在:场独立与场依存(威特金)、沉思型与冲动型、辐合型与发散性。 22、世界上著名的智力量表: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23、性格:指个体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 24、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的特征差异和性格的类型差异(外倾型与内倾型、独立性与顺存性)。 25、学习的实质:(1)学习表现为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2)学习所引起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3)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 26、人类学习和动物学习的区别:(1)人类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

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第二部分心理学 1、心理学就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得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它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1)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 (2)情绪情感过程:情绪、情感; (3)意志过程:意志行动得心理过程。 3、个性心理:(1)个性心理倾向性:需要、动机、信念、理想、价值观、世界观等; (2)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性格、气质。 4、心理就是脑得机能,脑就是心理得器官。人得心理得实质:客观现实在人脑中得反映。 5、神经系统就是心理活动得主要物质基础。神经系统得基本活动方式——反射。 6、巴普洛夫第一信号活动: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得条件反射系统。“望梅生津”,人与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活动: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得条件反射系统。“谈虎色变”“望梅止渴”,人类特有得。 7、心理学得主要流派 一、构造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就是心理学得第一个理论学派,创始人为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她主张用实验得方法来分析人得心理结构,因此,她得流派被称“构造主义心理学”。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产生于十九世纪末,创始人就是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该学派强调心理学要研究意识得功能,因而被称为“机能主义心理学”。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由美国心理学家华生于1913年创立,并在世界各国产生很大反响。华生认为:意识就是玄妙得不可捉摸得,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而应该研究可观察得行为,主张行为就是“刺激-反应”得联结,因此她得流派被称为“行为主义心理学”。 四、格式塔心理学(完形心理学) 1912年诞生于德国,首创人就是韦特海默,代表人物有苛勒、考夫卡。“格式塔”就是从德文而来,意思就是完形或整体。格式塔心理学认为人对事物得认识具有整体性,“整体大于部分之与”,强调从事物得整体来研究心理。五、精神分析学派 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于1900年创立。她提出要用精神分析得方法(自由联想、释梦)来寻找病人疾病得根源,重视无意识研究。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人本主义心理学就是20世纪50—60年代在美国产生与发展起来得一种心理学思潮与思想运动,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人本主义心理学既反对行为主义(心理学得第一势力)机械得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学(心理学得第二势力)本能得生物还原论,故被称为西方心理学得第三势力。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人得行为主要受自我意识得支配,具有个人发展得潜能,强调这就是理解人得心理与行为得出发点。七、认知心理学 认知心理学就是现代心理学中新兴得一种思潮。早期得认知心理学就是以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为代表。20世纪20—30年代,皮亚杰建立了“发生认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学得发展。美国心理学家奈塞尔于1967年发表了《认知心理学》一书,从计算机信息加工得角度研究人得内部心理活动规律,认为要了解人得行为,必须研究它得内部心理活动,重视内部心理过程得研究。简而言之,认知心理学就是研究人们对知识得获得、贮存、提取与应用得过程。 8、注意就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得指向与集中。 注意得特点:指向性、集中性。 注意得功能:选择功能、保持功能、调节与监督功能。 9、注意得分类: 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指没有预定目得,也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窗外得歌声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指有预定目得,并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学习、听课 有意后注意(随意后注意):指有预定目得,但不需要意志努力得注意。“盲打”、织毛衣不用瞧 三者关系:紧密联系、协同活动。有意注意可以发展为有意后注意,而无意注意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意注意。 10、注意得品质:注意得广度、注意得稳定性、注意得分配、注意得转移。

经济学知识点总结.

经济学高考知识点总结 (1)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 (2)商品的价值量:商品的价值量是商品价值的大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价值规律的作用:①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生产部门的分配;②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③促使商品生产者在竞争中优胜劣汰。最终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4)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从根本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地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5)我国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是由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决定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6)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和开放性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7)国家的宏观调控: ①原因:由于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且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因此需要国家的宏观调; ②主要目标: ③手段: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8)企业的作用、公司类型: (9)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含义: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 重要性:企业经济效益是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增强综合国力 途径:①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②采用现代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③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坚持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普通心理学复习题 填空题 1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按照_____________ 的观点,我们可以把记忆过程理解为大脑对信息的输入、储存和提取。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美国心理学家斯波林研究瞬时记忆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是__________ ,它有两种表现:其中积极而能够实现 的我们叫理想;消极而不能实现的我们叫空想。 4 ?解决问题前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_______ 。 5?情绪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客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产生 的_______________ 。 6. 情绪情感的外部表情变化主要表现在为面部表情、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三个方面。 7. 气质是人的心理活动典型稳定的__________ 特征。 8?德国精神病学家克瑞奇米尔认为,瘦长型的人内向而孤僻,不善交际,神经过敏,他们具有分裂气质,易患的精神病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 o 9?性格的结构特征主要包括性格的态度特征、 ___________ 、意志特征和____________ o 10.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其高度发展就是天才。

11?情景记忆是个人以亲身经历的、发生在一定的事件或情景为内容的记忆。 12?你对骑自行车的记忆是________ ___ 记忆。 13 .表象是从___________ 过渡至y _________ 的中间环节。 14 ?认知心理学界把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分三种状态,即_________________ 、中介状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 5 .人的原始情绪(基本情绪)有快乐、 ________ 、愤怒和 ______ o

教育心理学复习章节知识点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1、教育心理学:就是研究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就是个体由于与外界环境的互动经验而产生的行为表现或心理的持久变化。 3、学习理论就是教育心理学最核心的研究内容。 4、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就是当前社会科学研究中的两种基本范式。 5、几种具体的研究方法:问卷法,实验法,观察法,访谈法,微观发生法。 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 第四章 1、学习:就是指基于经验而导致行为或行为潜能发生相对一致变化的过程 2、学习的作用:(1)学习就是有机体与环境取得平衡的条件。(2)学习可以影响成熟。(3)学习能激发人脑潜能。 3、按学习主体分类:动物学习与人类学习 4、加涅的学习水平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联想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的学习。(8)解决问题的学习。

5、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2)智力技能。(3)认知策略。 (4)态度。(5)动作技能。 6、学习性质与形式分类:(1)据学习方式分为接受的与发现的。(2)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机械的与有意义的。 7、学习的意识水平分类:(1)内隐学习:个体不知不觉的获得经验,并引起相应行为变化的学习。(2)外显学习:指有意识的、需要付出心理努力并需按照规则做出反应的学习。 8、(1)外显记忆:长时记忆中能够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与思考的知识。(2)内隐记忆:无法在意识水平上加以回想,但不知不觉地影响着行为与思维的学习。 9、学习的相关概念:(1)终身学习。(2)远程学习。(3)机器学习。(4)学习科学。 10、学习理论的发展:(1)两种倾向学习理论体系的建立与初步发展:行为主义学派与德国的格式塔学派。(2)行为、认知倾向学习理论的相互吸收。(3)认知学习理论的发展与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兴起。 11、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记忆遵循三条联想律:相似律、相对律与邻近律。 12、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1)无条件刺激:本来就能引起某种固定反应的刺激。(2)无条件反应:指由无条件刺激原本就可以引起的固定反应。(3)中性刺激:给狗呈现刺激如铃声,狗不会产生唾液分泌的反应,铃声被称为中性刺激。(4)条件刺激:原来的中性刺激,它并不能引起无条件反应,但与无条件刺激多次在时间上

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选择: ●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17—23岁),其心理发展正处在迅速走向成熟得重要阶段。青年 期就是从儿童、少年发展到成人得过渡期。青年期可分为青年初期(14—18岁)、青年中期(17—23岁)与青年晚期(22—25岁)三个年龄阶段。 ●斯金纳倡导得就是程序教学,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 ●创造力得重要特征:新颖性、价值性 ●思维包括:动作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抽象思维;直觉思维、分析思维;集中思维、发散 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力核心与基础。其构成从横向上瞧,创造性活动既需要发散思维,也 需要集中思维,既需要直觉思维,也需要分析思维,需要它们得共同协调;从纵向上,高度得创造力就是敏锐观察力、良好记忆力、生动想像力与独特思维能力等共同综合发展得结果。 ●发散思维得特征: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 ●元认知策略;元认知:对认知得认知。计划策略与监控策略 ●大学生品德得形成阶段:社会规范得依从、社会规范得认同、社会规范得内化阶段 ●品德得心理结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 ●道德行为就是品德得外在表现,就是评判人得道德品质高低得标志。 ●有人认为听话就就是好学生,大人得准则就是固定不变得,这个人正处在哪个阶段?权威 阶段(皮亚杰提出儿童道德判断得总规律就是从自律到她律,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权威、可逆、公正) ●柯尔伯格认为好孩子定向就是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得哪个阶段?习俗道德水平得寻 求认可取向阶段(①前习俗道德水平:避免服从取向、相互功利取向②习俗道德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遵守法规取向③后习俗道德水平:社会法治取向、普遍伦理取向) ●强化得类型;正强化(通过呈现想要得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负强化(通过消除或中止 厌恶性刺激来增强反应概率)或一级强化;二级强化(社会强化、信物、活动) ●▲建构主义得学习理论①知识观:动态性②学生观:丰富性与差异性③学习观:强调学习 得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与情境性 ●问题解决得一般认知过程①发现问题②明确问题③提出假设④检验假设 ●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得建立:建立良好得第一印象(六途径:真诚地对别人感兴趣;微笑;多 提别人得名字;做一个耐心得听者,鼓励别人谈她自己;谈符合别人兴趣得话题;以真诚得方式让别人感到她很重要)、主动交往、移情 ●提出学科得基本机构得就是布鲁纳 ●奥苏泊尔认为在有意义学习中,影响新知识得学习得最重要得条件就是学习者原有得认 知结构得适当性 判断: ●正确:处于她律阶段得孩子认为打碎一个鸡蛋与打碎五个鸡蛋一样坏 ●学习得含义;学习(广义):人与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得行为或行为潜能得相 对持久得变化(一定要发生改变、行为或潜能得改变;暂时性如疲劳、药物、适应则不对。) ●桑代克得联结主义学习观:学习得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得联结。联结就是通过 尝试与错误得过程而建立得。联结得形成遵循着一定得规律:准备律、练习律与效果律。 (试误过程) ●负强化=惩罚(不对)(强化则就是增加反应概率,惩罚就是抑制反应发生得概率) ●有人说:接受学习为机械学习,发现学习就是有意义学习 奥苏泊尔认为就是错误得,因为有意义学习与接受学习不就是瞧它得学习就是接受还就是发现而就是要符合有意义学习得实质,即符号所代表得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得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得与实质性得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