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光学与激光实验讲义

最新光学与激光实验讲义

最新光学与激光实验讲义
最新光学与激光实验讲义

光学与激光实验讲义

光学与激光实验

实验讲义

华南师范大学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6

光学与激光实验

目录

光学与激光实验 (2)

目录 (2)

实验二腔内选频单纵模He-Ne激光器 (14)

实验三 He-Ne激光器谐振腔调整及外参数测量 (21)

实验四声光调制锁模激光器 (35)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6

实验一氦氖多谱线激光器

在增益管长为1m的外腔式He-Ne激光器中,用腔内插入色散棱镜选择谱线的方法,在可见光区分别使氖原子的九条谱线产生激光振荡。实验要求掌握He-Ne多谱线激光线器的工作原理及腔型结构的特点;学习外腔式激光器及腔内带棱镜激光器的调节方法;测量各条激光谱线的波长;找出各条谱线的最佳放电电流及测量最大输出功率。

一、实验原理

一台激光器除激励电流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增益介质;二是谐振腔。对He-Ne激光器而言增益介质就是在两端封有布儒斯特窗的毛细管内按一定的气压充以适当比例的氦氖气体,当氦氖混合气体被电流激励时,与某些谱线对应的上下能级的粒子数发生反转,使介质具有增益。介质增益与毛细管长度、内径粗细、两种气体的比例、总气压以及放电电流等因素有关。对谐振腔而言腔长要满足频率的驻波条件,谐振腔镜的曲率半径要满足腔的稳定条件。总之腔的损耗必须小于介质的增益,才能建立激光振荡。由于介质的增益具有饱和特性,增益随激光强度增加而减小。初始建立激光振荡时增益大于损耗,随着激光的增强而增益逐渐减小直到增益等于损耗时才有持续稳定的振荡。稳定振荡时的增益叫阈值增益,初始的增益叫小信号增益。小信号增益与阈值增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6

益之差越大,腔内的激光强度越强,对小信号增益很低的激光谱线是否能获得激光振荡,关键在于谐振腔的损耗能降低到什么程度。

1、在可见光区激光谱线的小信号增益系数

在氦氖混合气体的增益管中氖原子的3S2能级对2P i(2P i是2P1,

2P2,…,2P8,2P10九个能级的简称,3S2-2P9的跃迁是违禁的)九个能级之间能够产生粒子数反转,使介质具有增益,九条谱线的小信号增益系数G0如表1所示。

测量时各谱线的放电电流值不相同;表中相对增益系数是用用光谱相对强度研究氦氖放电管的增益特性的装置测得的,各谱线的放电电流相同。

表1 He-Ne 3S2-2P i谱线的小信号增益系数

1、谐振腔的稳定条件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6

激光器的谐振腔是由两块相距为L,曲率半径分别为球面的反射镜组成。要使腔内近轴传播的光线多次来回反射不会逸出腔外,腔镜的曲率半径级腔长必须满足

?Skip Record If...?(1)对平凹腔来说,若R2=∞,稳定条件为0<(1-L/R1)<1,则凹面镜的曲率半径必须大于腔长。对于对称腔,R1=R2=R,稳定条件为(1-L/R)2<1,则反射镜的曲率半径必须大于腔长的一半。由于相对小的曲率半径对应相对大的发射角,通常反射镜的曲率半径选择2~5倍腔长。

2、激光振荡条件

建立激光振荡必须满足光在增益介质中来回运行一次得到的增益足以补偿运行中的损耗,用公式表示为

?Skip Record If...?(2)式中r1和r2分别为谐振腔两镜片上的反射率,L a为增益介质长度,G为建立稳定激光时介质单位长度的增益,叫阈值增益系数。a a为增益介质内的损耗,包括衍射损耗。两镜片总的反射率r与投射率t及吸收散射损耗a s的关系有

?Skip Record If...?(3)

3、谐振腔反射镜

谐振腔反射镜镀有多层光学介质膜。实验使用反射率高达99.9%。而损耗小于0.1%的高质量介质膜,使低增益激光谱线实现振荡成为可能。介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6

质膜反射率带宽(即波长范围)通常为1000?Skip Record If...?左右,实验中涉及的九条激光谱线覆盖的波长范围约2000?Skip Record If...?,需使用两种或三种不同波长范围的反射膜片。

4、腔内棱镜

在谐振腔中插入色散棱镜P,如图1所示。由于棱镜分光作用,对不同波长其偏向角不同,谐振腔只能对其中一条谱线满足振荡条件,而其它波长由于偏离谐振腔光轴,损耗大于增益不能起振。若要改变振荡谱线,需把棱镜和谐振腔调准到使该谱线满足振荡条件的位置。棱镜调谐波长的方式基本上有两种,一种是棱镜的入射角不变,不同波长对应不同出射角,调谐波长时,棱镜保持不动,只改变谐振腔反射镜的方位,使相应波长的光束沿原路返回实现振荡。另一种是棱镜出射角不变,反射镜相对棱镜不动,当改变波长时,使棱镜和反射相对入射光做整体转动。后一种也可采用半棱镜结构,在半棱镜的出射面上镀有全反射介质膜,取代谐振腔反射镜。用半棱镜优点是调节元件损耗小,缺点是棱镜的角色散和角分辨减小了一半。本实验采用第二种方式的全棱镜结构。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46

(浙江专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实验题题型强化第16讲力学和光学实验讲义

(浙江专用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专题七实验题题型强化第16讲力学和光学实验讲义 力学和光学实验 专题定位 1.熟知各种器材的特性.2.熟悉课本实验,抓住实验的灵魂——实验原理,掌握数据处理的方法,熟知两类误差分析.3.利用所学过的知识,对实验器材或实验方法加以重组,完成新的实验设计. 第16讲 力学和光学实验 1.纸带的三大应用 (1)利用逐差法求解平均加速度(如图) a 1=x 4-x 13T 2,a 2=x 5-x 23T 2,a 3=x 6-x 33T 2?a =a 1+a 2+a 33 (2)利用平均速度求瞬时速度:v n +1= x n +x n +12T (3)利用速度—时间图象求加速度. 2.光电门的应用 (1)求瞬时速度:把遮光条(宽度为d )通过光电门的时间Δt 内的平均速度看做遮光条经过光电门的瞬时速度,即v =d Δt . (2)求加速度:若两个光电门之间的距离为L ,则利用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可求加速度,即a =v 22-v 122L . 3.实验的技巧 (1)要根据实验原理来判断是否需要平衡摩擦力,知道正确平衡摩擦力的方法. (2)要清楚钩码(或沙桶)与小车之间的质量关系,并且要清楚在仪器创新或实验原理创新的情形下,该条件是否需要调整. (3)要知道实验数据、图象的处理方法和运用数学知识解题的技巧. 例1 (2019·新高考研究联盟二次联考)如图甲所示,某同学用力传感器探究在小车及传感

器总质量不变时加速度跟它们所受拉力的关系. (1)实验中使用的电火花计时器,应接________电源. A .交流4~6V B .交流220V (2)该同学将实验器材如图甲所示连接后,沙桶的质量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远小于小车及传感器总质量,实验时如将细线拉力当成小车及传感器的合外力,则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先平衡摩擦力. (3)先接通电源,小车由静止释放,获得的一条纸带如图乙,每打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x 1= 3.62cm ,x 4=5.12cm ,由图中数据可求得:2、3两点的距离(即x 3)约为________cm.(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在实验中,甲、乙两位同学根据实验数据画出如图丙所示的小车的加速度a 和小车所受拉力F 的图象分别为图中的直线Ⅰ和直线Ⅱ,下面给出了关于形成这种情况原因的四种解释,其中可能正确的是________.(多选) A .实验前甲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B .甲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右端抬得过高了 C .实验前乙同学没有平衡摩擦力 D .乙同学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右端抬得过高了 答案 (1)B (2)不需要 需要 (3)4.62 (4)BC 解析 (1)电火花计时器,需接220V 交流电源. (2)实验时如将细线拉力当成小车及传感器的合外力,不需要沙桶的质量远小于小车及传感器的总质量,但必须平衡摩擦力,否则细线的拉力不是合力. (3)相邻0.1s 内位移差Δx =x 4-x 1 3=0.50cm ,又x 4-x 3=Δx 故x 3=x 4-Δx =5.12cm -0.50cm =4.62cm.

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实验(精)

光纤光学与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实验 上个世纪70年代光纤制造技术和半导体激光器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光纤通信具有容量大、频带宽、光纤损耗低、传输距离远、不受电磁场干扰等优点,因此光纤通信已成为现代社会最主要的通信手段之一。半导体激光器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一种激光器。由于它的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成本低,已进入了人类社会活动的多个领域。 【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电光特性和测量阈值电流。 2.了解光纤的结构和分类以及光在光纤中传输的基本规律。 3.掌握光纤数值孔径概念、物理意义及其测量方法。 4.对光纤本身的光学特性进行初步的研究。 【实验仪器】 GX-1000光纤实验仪,导轨,半导体激光器+二维调整, 三维光纤调整架+光纤夹,光纤,光探头+二维调整架,激光功 率指示计,一维位移架+十二档光探头(选购),专用光纤钳、 光纤刀,示波器,音源等。如右图所示。 1.设备参数: (1)半导体激光器类型:氮化镓,工作电流:0-70mA,激 光功率:0-10mW,输出波长:650nm; (2)总输出电压为3.5-4V,考虑保护电路分压,所以管芯 电压降为2.2V。 (3)光纤损耗率:每千米70%,实验所用光纤长度:200m,计算损耗为93.1%,如激光输出功率为10mW,除去损耗后激光输出的总功率:9.31mW,(计算耦合效率时用到)。 (4)信号源频率可用范围:10KH Z-300KH Z。 2.主机功能 实验主机面板如下图 主机主要由3部分组成:电源模块、发射模块、接收模块。 (1)电源模块主要是为半导体激光器和主机其它模块提供电源。由3部分组成:

①表头:三位半数字表头,用于显示半导体激光器的平均工作电流。该电流可通过表头下的 电位器进行调整。 ②电源开关:220VAC电源开关。 ③电流调节旋钮: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电流调整钮。 (2)发射模块主要功能为半导体激光器工作状态和频率参数的控制。内含一频率可调的矩形波发 生器、一个频率固定的矩形波发生器和模拟信号调制电路。 ①功能状态选择钮:用于选择半导体激光器的工作状态。直流档: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在直流 状态。脉冲频率档: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在周期脉冲状态下。输出的激光是一系列的光脉冲,且频率可 调。调制档:激光器工作在周期脉冲状态下,但频率固定,脉冲宽度受外部输入的音频信号调制。 ②脉冲频率旋钮:用于调节脉冲信号的频率。 ③输出插座:三芯航空插座。连接半导体激光器。 ④输出波形插座:Q9插座。接示波器,用于观察驱动激光器的波形。 ⑤音频输入插座:3.5mm耳机插座。连接音频信号源——单放机。 ⑥音频输入波形插座:Q9插座。接示波器,可用于观察音频信号波形。 (3)接收模块主要功能为光信号的接受、放大、解调和还原。内含光电二极管偏置驱动、高频放 大、解调、音频功放电路和扬声器等。 ①输入插座:Q9插座。连接光电二极管。用于探测光脉冲信号。 ②波形插座:两个Q9插座。可分别接示波器,观察波形。前一个为解调前的脉冲信号波形, 后一个为解调后的模拟音频信号波形。 ③扬声器开光:用于控制内置扬声器的开和关。在主机后面板上。 : 3. OPT-1A型激光功率指示计是一种数字显示的光功率测量仪器,采用硅光电池作为光传感器,针对650nm波长的激光进行了标定,用于测量该波段的激光功率。如图: (1)前面板 ①表头:3位半数字表头,用于显示光强的大小。 ②量程选择钮:分为200uW、2mW、20mW、200mW四个标定量程和可调档;测量时尽量采用合适 的量程,如测得的光强为1.732mW,则采用2mW量程。可调档显示的是光强的相对值。 ③调零:调零时应遮断光源,旋动调零旋钮,使显示为零,调零完毕。 (2)后面板 ①电源开关按钮:电源开关(220VAC)。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三篇)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三篇)目录: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一 幼儿园科学教案春雨沙沙沙二 幼儿园科学教案有用的石头三

幼儿园科学教案探索光的折射一 活动目标 1、简单了解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2、通过实验,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索兴趣。 活动准备 1、课件-图示:光的折射 2、科学发现室光学区域。 活动指导 1、教师同幼儿讨论什么光是怎样形 讨论后让幼儿知道,当物质温度高于环境温度,我们就看到的热物质的发光。 如:火光、烛光、白炽灯的灯光,以及前述钢铁、玻璃、石头等烧红时的发光。 2、问题:光沿直线传播,生活中有什么常见例子 给幼儿讲解: 第一,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三点一直线,在射击、射箭运动中发挥关键作用; 第二,由光的直线传播,再加上人的双眼效应,可判断物体的位置。 第三,木匠用刨刨一木条,刨了二下就要检查刨得直不直,他就是自觉不自觉地利用光的直线传播,用眼睛从木条的一端沿木条看它是不直的。 第四,队伍对齐:"向右看齐!"

3、幼儿在光学区域自由探索、发现光的折射。 (1)课件演示:光的折射 通过观看课件演示,让幼儿对光的折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实验:把筷子插到水里发现筷子在空气中和水中拐了个弯的原因。 (空气和水就是两种不同的介质) (3)指导幼儿在光学区域,积极尝试运用各种材料进行实验, 在操作中初步感受和了解光的折射。 (4、教师讲评活动情况,表扬鼓励探索中有发现的幼儿 让幼儿讲一讲在探索活动中发现了什么?

幼儿园科学教案春雨沙沙沙二 活动目标 1、了解春雨是春天的一种自然现象,用多种感官感知春雨。 2、能有兴趣的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的多种特征。 活动准备 1、ppt课件:下雨了 2、声音:下雨声 3、音乐:小雨小雨别下了 活动过程 1、谈话引出春雨。 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出现什么样的天气时会下雨吗? 谁知道春天里下的雨叫什么雨呢? 使幼儿了解春天来了,有时候会下雨,这就是春雨。 2、观察视频图片:下雨了 提问:雨下的大还是小? 雨点从哪里来? 落下来是什么样子的? 3、课件演示,引导幼儿思考。 (1)雨点落到地上是什么样子的? (2)雨点落到小花上是什么样子的? (3)雨点落到池塘里会怎么样呢? 小花、小草、小树在雨中是什么样子的?

工程光学实验指导书

工程光学 实验指导书 厦门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 2014.9

目录 实验一Tracepro基本功能学习及反光杯建模 (3) 实验二聚光镜的建立 (6) 实验三导光管建立 (8) 实验四液晶背光模组建立 (15)

实验一Tracepro基本功能学习及反光杯建模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tracepro基本功能。 2. 熟悉建模及表面属性、材料定义方法。 二、球形反光碗设计 球形反光碗是使用耐热玻璃(例如:PYREX)压制成型,其内部经高光洁度抛光处理并涂镀反光膜,可将投影灯的后部光能有效地反射至前方,提高投影灯光能利用率。球形反光碗实物图形如下: 球形反光碗设计步骤: 1.打开TracePro3.24→新建名为球形反光碗的文件,或使用CtrL+N 2.点击→,选择Conic类型,形状为球形(Spherical),厚度(Thickness)输入4mm,反光碗高(length)为18mm,孔大小为0,半径(radius)为33mm, 起点坐标值和旋转坐标值保持默认,输入结果为图1.1图框所示:

图1.1 4.点击Insert,使用工具栏图标区缩小图形后,点击下拉菜单View →Render进行渲染以后,反光碗实体模型如图1.2: 图1.2

5.使用工具栏图标区箭头工具,在图形区完全选中反光碗,或点中导航选项卡 中“模型树”Object 1,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下拉菜单中选择 进行材料属性设置,在材料目录(Catalog)中选择IR, 克斯(PYREX)耐热玻璃,运用(Apply)此属性,吸收、透过和折射率将显示如图1.3: 注:PYREX相关知识: PYREX玻璃是美国康宁玻璃公司(CORNING)研究人员薛利文(Sullivan)1915年发明的,并取得发明专利。这种玻璃在美国叫“派莱克斯”(PYREX)玻璃,PYREX是美国康宁公司产品的一个商标。派莱克斯玻璃专利失效以后,这种玻璃被各国广泛采用。70多年来,很多专家学者都想研究一种新的玻璃,超过派莱克斯玻璃的性能,都没有成功。派莱克斯玻璃的特点是,在玻璃中引入了三氧化二硼(B2O3)改进了玻璃的热稳定性和机械性能。当今,全世界都用派莱克斯玻璃制造化工防腐蚀设备与管件、实验室用玻璃仪器。 图1.3 6.展开“模型树”中Object 1,球面反光碗有三个面组成(图1.3)

工程光学实验教材

工程光学实验教材

实验一自组望远镜 (测量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望远镜的基本原理和结构,并掌握其调节、使用和测量它的放大率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最简单的望远镜是由一片长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物镜,用一短焦距的凸透镜作为目镜组合而成。远处的物经过物镜在其后焦面附近成一缩小的倒立实像,物镜的像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平面重合。而目镜起一放大镜的作用,把这个倒立的实像再放大成一个正立的像,如图五所示。 三、实验仪器 1、带有毛玻璃的白炽灯光源S 2、毫米尺F L=7mm 3、二维调整架:SZ-07 4、物镜Lo:f o=225mm 5、二维调整架:SZ-07 6、测微目镜Le:(去掉其物镜头的读数显微镜) 7、读数显微镜架: SZ-38 8、滑座:TH70 9、滑座:TH70Y 10、滑座:TH70Y 11、滑座:TH70 12、白屏:SZ-13 四、仪器实物图及原理图

图四 五、实验步骤 1、把全部器件按图四的顺序摆放在导轨上,毫米尺竖直放置,靠拢后目测调至共轴,把 标尺放在毫米尺一侧。 2、把F和Le的间距调至最大,沿导轨前后移动Lo,使一只眼睛通过Le看到清晰的完 整毫米尺上的刻线。 3、再用另一只眼睛看标尺,读出测微目镜看到的像在标尺上的尺寸。 六、数据处理 毫米尺尺寸AB;像在标尺上的尺寸A"B" 望远镜放大倍率M= A"B"/AB 七、实验结果: 1、数据:毫米尺尺寸AB=2mm;像在标尺上的尺寸A''B''=101cm 所以,望远镜放大倍率M=A''B''/AB=10/2=5倍 2、观察到的现象:

八、遇到的问题及心得体会: 1、开始实验时,由于各个仪器的间距摆放不合理,导致得不到想要的实验结果,最后看了实验册,重新摆放仪器; 2、移动透镜的速度过快,使得我们看不到实验现象,也就没法组成望远镜,最后经过老师的指导,我们缓慢移动透镜; 3、由于不知道会看到什么样的实验现象,以至于我们看到了微小的现象,以为不是我们想要的实验结果,再次导致没有做出来; 4、最终在老师的一再指导下,我们终于自组成功望远镜,且通过观察我们得到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成缩小实像。

几何光学实验讲义(最新版)资料

几何光学实验讲义 1.薄透镜焦距测量 实验目的 1.掌握薄透镜焦距的常用测定方法,研究透镜成像的规律。 2.理解明视距离与目镜放大倍数定义; 3.掌握测微目镜的使用。 实验仪器 1.LED白光点光源(需加毛玻璃扩展光源) 2.毛玻璃 3.品字形物屏 4.待测凸透镜(Φ = 50.8mm,f = 150,200mm) 5.平面反射镜 6.JX8测微目镜(15X,带分划板) 7.像屏2个(有标尺和无标尺) 8.干板架2个 9.卷尺 10.光学支撑件(支杆、调节支座、磁力表座、光学平台) 基础知识 1.光学系统的共轴调节 在开展光学实验时,要先熟悉各光学元件的调节,然后按照同轴等高的光学系统调节原则进行粗调和细调,直到各光学元件的光轴共轴,并与光学平台平行为止。 1、粗调:将目标物、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像屏等光学元件放在光具座(或光学平台)上,使它们尽量靠拢,用眼睛观察,进行粗调(升降调节、水平位移调节),使各

元件的中心大致在与导轨(平台)平行的同一直线上,并垂直于光具座导轨(平台)。 2、细调:利用透镜二次成像法来判断是否共轴,并进一步调至共轴。当物屏与像屏距离大于4f时,沿光轴移动凸透镜,将会成两次大小不同的实像。若两个像的中心重合,表示已经共轴;若不重合,以小像的中心位置为参考(可作一记号),调节透镜(或物,一般调透镜)的高低或水平位移,使大像中心与小像的中心完全重合,调节技巧为大像追小像,如下图所示。 图1-1 二次成像法中物与透镜位置变化对成像的影响 图1-1(a)表明透镜位置偏低(或物偏高),这时应将透镜升高(或把物降低)。而在图(b)情况,应将透镜降低(或将物升高)。水平调节类似于上述情形。当有两个透镜需要调整(如测凹透镜焦距)时,必须逐个进行上述调整,即先将一个透镜(凸)调好,记住像中心在屏上的位置,然后加上另一透镜(凹),再次观察成像的情况,对后一个透镜的位置上下、左右的调整,直至像中心仍旧保持在第一次成像时的中心位置上。注意,已调至同轴等高状态的透镜在后续的调整、测量中绝对不允许再变动 2.薄透镜成像公式 透镜分为会聚透镜和发散透镜两类,当透镜厚度与焦距相比甚小时,这种透镜称为薄透镜.值得注意的是,若透镜太厚,光在透镜中的传播路径便无法忽略,光在透镜里的传播路径就必须做进一步的考虑。 在实验中,必须注意各物理量所适用的符号法则。运算时已知量须添加符号,未知量则根据求得结果中的符号判断其物理意义。在讨论成像前,我们约定正负号定义(1)光由左往右前进定义为正方向传播。 (2)物体若放在透镜的左方,其物距为负,反之为正。 (3)像若形成在透镜的右方,其像距为正,反之为负。 (4)若是光线与光轴线相交,且相交的锐角是由光线顺时针方向朝光轴线方向旋转扫出来的,这个锐角定义为正,反之为负。

基础性实验:趣味光学实验汇总

光学基础性趣味实验 目录 实验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 (2) 实验2 人造彩虹2 (3) 实验3 光的折射实例 (5) 实验4 自制放大镜 (6) 实验5 红外线实验的设计 (7) 实验6 多功能小孔成像仪的制作 (8) 实验7 自制针孔眼镜——小孔成像的应用 (9) 实验8 镜子中有无数个镜子 (10) 实验9 日食和月食的演示 (11) 实验10 制作针孔照相机 (12) 实验11 用激光器演示光的直线传播 (13) 实验12 全反射现象观察......................................... 14错误!未定义

实验1 光与彩虹(人造彩虹) 思考:你用什么办法能制作出与空中彩虹颜色一样的彩虹? 实验准备:清水1盆、平面镜1个 实验操作: 1.取一小盆并加入2/3的水,再把镜子斜放于盆内; 2.使镜面对着阳光,在水盆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 实验中的科学:将镜子插入水中时,在对面的墙上就能看到美丽的彩虹。它是光的折射作用,实验表明: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就会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光,这就是光的色散。这里镜面左侧的水就好像一个三棱镜,因而光射出水面后就会发生色散,形成彩虹。 创新:想一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制造出美丽的彩虹?

实验2 人造彩虹2 准备材料:水、一个玻璃杯、一张白纸。 实验步骤: 1.在玻璃杯中装满水,把杯子拿到阳光可以照射到的窗台上;2.把纸放到阳光透过杯子投射进来的地方,这样在纸上就可以看到彩虹的色彩。 实验中的科学: 光线被水折射了,因而投射到纸上的颜色是阳光被分解之后的颜色,原理跟天空中彩虹的形成是一样的。当阳光以40到42度的角度照射空中的水珠时,阳光通过水珠时发生折射,投射到空中形成了彩虹。 知识问答:彩虹为什么总是弯曲的? 想象你看着东边的彩虹,太阳在从背后的西边落下。白色的阳光(彩虹中所有颜色的组合)穿越了大气,向东通过了你的头顶,碰到了从暴风雨落下的水滴。当一道光束碰到了水滴,会有两种可能:一是光可能直接穿透过去,或者更有趣的是,它可能碰到水滴的前缘,在进入时水滴内部产生弯曲,接着从水滴后端反射回来,再从水滴前端离开,往我们这里折射出来。这就是形成彩虹的光。 水滴对光的反射,折射加色散形成彩虹。色散后不同色光出射的方向不同,对一个水滴出射的光我们只有站在特定的观察点上才能看见特定的颜色光,而我们平时是站在固定的观察点上去看空中多个水滴,这样,不同水滴中出射的同一种色光能够到达眼睛,这些水滴

概念型电子产品设计创意构思

大 众 文 艺 79 摘要:概念型电子产品设计在创意构思时会遇到很多难题,本 文从概念产品自身的研究特性出发,从三个方面来初步探寻对产品概念构思的方法,使设计师在开发新产品概念时有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切入点,以便于设计目标的达成。 关键词:概念;消费电子产品;设计;创意;用户体验 概念型电子产品是现代消费电子企业对未来系列产品谋划研究的重点。概念性产品设计代表了未来消费电子产品发展的方向,揭示了未来的潮流和流行趋势。无论是在企业的设计开发部门还是高校设计院所都将概念型产品设计作为启发设计师思考,研究未来消费电子产品发展趋势的依据。 由于概念型产品往往是基于很多尚未实现或是尚未投入实际应用的技术原理来设计的,因此在设计师对概念型产品的功能进行构思时往往会出现过于理想化的空想或是过于保守而创新性不足。要探讨如何解决针对概念型电子产品功能设计的构思问题,那么必须要对概念型电子产品的相关要素做必要的分析研究。根据以往的概念型产品开发原则,主要可以将其大致分为:功能创新型、造型创新型、体验创新型等。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制约,任何一款消费电子的开发都离不开这三个方面的创新应用。针对这三个方面对产品设计的影响我们可以分别进行分析。 功能创新型 功能创新性设计主要针对消费电子产品提供的功能进行创意构思,这些相对先进的功能基本都是由未来的或者是目前尚未投入应用的先进技术。因此对于这类型的设计需要对消费电子产品的相关技术领域作进一步的研究,了解整个技术发展的潮流和趋势,把握未来功能的改进点和创新要素。 索尼爱立信公司曾经在2008年发布过一款实验概念手机——X5,该手机应用了透明显示技术,实现了手机显示屏透明可视化效果,在正反两面都可以看见显示内容。虽然和目前主流的智能手机800×600分辨率SUPER AMOLED显示屏相比,这款手机的色彩显示能力以及对比度、响应速度等技术指标相当低下,但是它应用了最新的透明显示技术,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传统手机显示屏只能单面显示的惯性思维,也为未来的手机的显示模块设计提供了新的开发思路。 但是时至今日,这款手机已经上市3年甚至已经退市,而透明显示技术仍未能大量投入应用,我们在目前的手机中几乎找不到类似的设计,说明这款产品的创新点相对于行业主流的技术水准显现的过于超前。不过也许这种尝试仅仅是一个开端,在手机3D显示技术大行其道的今天,也许透明的显示屏幕再加入3D显示技术,这种混合型的显示模块才是手机显示技术的未来,那么对于手机显示模块的概念化设计还是应该多从新技术手段的可行性应用角度去考虑。 造型创新型 造型创新型主要围绕消费电子的美学外观进行创意设计,那些标新立异、时尚美观的造型设计往往都是由先进的材料和加工工艺提供的,当然也包括美学造型流行趋势的影响。这需要积极地了解和把握未来的色彩流行趋势、图形语义和形态构成语言,以及业内的材料和工艺的技术发展。同时也要不断的调查和研究消费者的审美心理。苹果的iPhone系列手机依靠极简主义设计及独特的用户体验席卷全球,它的极简主义之风几乎主导了整个消费电子产品设计风格的走向,这点连90年代崇尚工业极简主义的索尼公司都没有做到。消费电子产品的造型设计从五花八门的风格逐渐淘汰进化成了大一统的极简主义之风。硬边、素色、几何构成了造型语言的基本元素。我们似乎很难从消费电子产品的本身去寻找造型元素的灵感。对于造型创新,无论是建筑还是工业产品都会有风格上的交叉和借鉴,我们可以尝试从建筑或者其它一些工业产品中寻找未来的概念化造型风格元素。比如现代汽车的“流体雕塑”造型设计,这是2007年发布的概念车上应用的造型元素,由设计大师安德鲁?哈德森主导,推出以后广泛受到好评。现代汽车将自己整个产品线全部更新为“流体雕塑”式的造型风格,从低端的小车到高端的中大型轿车 均采用此设计风格,也使得在车身造型设计的传统风格——“流线型”风格有了革命性的全新发展空间。作为流线型造型风格的一个发展,“流体雕塑”风格极有可能作为目前极简主义风格大环境下的一缕清风。 体验创新型 体验创新型主要是根据消费电子产品的使用特征来进行创意开发的。消费电子产品从诞生之日起就为用户提供了功能应用和体验应用两大产品特征,同样地功能不同的体验方式和体验效果会带来截然不同的产品形态。 影响体验创新的因素非常多,包括硬件、软件、用户服务、市场营销等方面。涉及产品用户体验,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基本的功能和外观以及内置的软件和服务都是和用户体验紧密相连,在体验上有所创新也是概念型消费电子产品创新的又一大突破口。 首先就是产品的软件环节,如何优化软件的功能的操作体验,这是关系到产品用户体验成败的关键;谷歌公司的手机操作系统——Andriod安卓,虽然很多评论家认为这是模仿苹果的iOS 手机操作系统的产物,无论是从操作风格上还是界面美化效果上都有明显的苹果风格痕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安卓系统做到了苹果没有做到得一点——系统开源,任何一家公司都可以针对安卓系统开发免费的软件,相对于苹果的App Store动辄几美金一个的软件购买费用,安卓下的大部分应用软件都是免费使用的。而且从软件的体验上,配合安卓手机的超大电容触摸屏以及屏幕下方设计的物理按键,都可以快速准确地操作手机。无论是应用还是游戏都能得到绚丽畅快的使用体验。 其次还包括产品的使用体验,这点又是和产品的功能创新有所联系,当然也和产品的功能造型也相互影响。自从索尼在自家的单反相机A300/A350上设计了可翻转的实时取景液晶屏后,可翻转显示的液晶屏一夜之间普及到了佳能、尼康、索尼等相机厂商的最新发布的产品中,甚至包括了未来的概念型产品。可翻转式的屏幕就是提升了这种体验乐趣,有了它就可以自由的把相机举高或者放低去拍摄,不用担心取景时候开不到屏幕内容而无法拍摄,这种设计改变了摄影师必须从光学取景器里观察才能准确取景,使得普通消费者就能用崭新的视角去定格一个瞬间。毫无疑问,电子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得摄影不再是过去胶片机时代的专业技能,而逐渐成为了人们又一种体验式娱乐方式。很多厂商都注意到了这一点,大量的在数码相机中加入娱乐功能和乐趣体验,让用户在使用中体验到摄影的乐趣,而不是因为不懂摄影原理带来的对拍照的恐惧。由此可见,对于体验创新就是需要我们不断去开发满足使用者乐趣和体验效果的产品功能或者产品内涵,不断地缩短人与机器的沟通距离,将这种沟通障碍努力扫除。 很久以来我们对于概念产品的创意设计开发总是会从完善或者改进的角度去思考,而忽略了用宏观和发展的眼光去看待一个产品序列的发展走势。对于消费电子产品设计,必须用超前的感悟能力和卓尔不凡的设计手段,才能赶上设计潮流的发展,做到引领潮流的趋势也不会变得很难。作为从事产品开发的设计师需要我们细心观察研究、耐心搜集资料、用心创意研发,将产品的语义用我们独具特色的手段和能力传达给消费者,使得设计的最终价值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柳冠中.综合造型设计基础.2009.高等教育出版社. [2]刘永翔.阮宝湘.浅析产品造型设计的未来发展.2003.北方工业大学学报.V15.3. [3]罗仕鉴.朱上上.用户和设计师的产品造型感知意象.2005.机械工程学报.10.作者简介: 席乐,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华东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方向:环境设施设计、展示设计、创意产业研究。 王丽娟,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师,四川美术学院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美术学、美术教育。 概念型电子产品设计创意构思初探 席 乐 王丽娟 (河南科技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河南洛阳 471000 ) 理论研究·设计

工程光学(1)_实验讲义

实验一光学实验主要仪器、光路调整与技巧 1.引言 不论光学系统如何复杂,精密,它们都是由一些通用性很强的光学元器件组成的,因此,掌握一些常用的光学元器件的结构,光学性能、特点和使用方法,对于安排实验光路系统时,正确的选择和使用光学元器件具有重要的作用。 2.实验目的 1)掌握光学专业基本元件的功能; 2)掌握基本光路调试技术,主要包括共轴调节和调平行光。 3.实验原理 3.1光学实验仪器概述: 光学实验仪器主要包括:光源,光学元件,接收器等。 3.1.1常用光源 光源是光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观测目的,常需选用合适的光源,如在干涉测量技术中一般应使用单色光源,而在白光干涉时又需用能谱连续的光源(白炽灯);在一些实验中,对光源尺寸大小还有点、线、面等方面的要求。光学实验中常用的光源可分为以下几类: 1)热辐射光源 热辐射光源是利用电能将钨丝加热,使它在真空或惰性气体中达到发光的光源。白炽灯属于热辐射光源,它的发光光谱是连续的,分布在红外光、可见光到紫外光范围内,其中红外成分居多,紫外成分很少,光谱成分和光强与钨丝温度有关。热辐射光源包括以下几种:普通灯泡,汽车灯泡,卤钨灯。 2)热电极弧光放电型光源 这类光源的电路基本上与普通荧光灯相同,必须通过镇流器接入220V点源,它是使电流通过气体而发光的光源。实验中最常用的单色光源主要包括以下两种:纳光灯(主要谱线:589.3nm、589.6nm),汞灯(主要谱线:623.4nm、579.0nm、577.0nm、546.1nm、491.6nm、435.8nm、407.9nm、404.7nm) 3)激光光源 激光(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缩写:LASER),是指通过辐射的受激辐射而实现光放大,即受激辐射的光放大。激光器作为一种新型光源,与普通光源有显著的差别。它是利用受激辐射的原理和激光腔的滤波效应,使所发光束具有一系列新的特点。①激光器发出的光束有极强的方向性,即光束的发散角很小;②激光的单色性好,或者说相干性好,其相干长度可以达十米甚至数百米;③激光器的输出功率密度大,即能量高度集中。所以激光光源是一种单色性和方向性都好的强光源,已应用于许多科技及生产领域

基础光学实验实验报告

基础光学实验 一、实验仪器 从基础光学轨道系统,红光激光器及光圈支架,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科学工作室500或750接口,DataStudio软件系统 二、实验简介 利用传感器扫描激光衍射斑点,可标度各个衍射单缝之间光强与距离变化的具体规律。同样可采集干涉双缝或多缝的光强分布规律。与理论值相对比,并比较干涉和衍射模式的异同。 理论基础 衍射:当光通过单缝后发生衍射,光强极小(暗点)的衍射图案由下式给出 asinθ=m’λ(m’=1,2,3,….)(1) 其中a是狭缝宽度,θ为衍射角度,λ是光的波长。 下图所以为激光实际衍射图案,光强与位置关系可由计算机采集得到。衍射θ角是指从单缝中心到第一级小,则m’为衍射分布级 数。

双缝干涉:当光通过两个狭缝发生干涉,从中央最大值(亮点)到单侧某极大的角度由下式给出: dsinθ=mλ(m=1,2,3,….)(2) 其中d是狭缝间距,θ为从中心到第m级最大的夹角,λ是光的波长,m为级数(0为中心最高,1为第一级的最大,2为第二级的最大…从中心向外计数)。 如下图所示,为双缝干涉的各级光强包络与狭缝的具体关系。 三、实验预备 1.将单缝盘安装到光圈支架上,单缝盘可在光圈支架上旋转,将光圈支架的螺丝拧紧,使单缝盘在使用过程中不能转动。要选择所需的狭缝,秩序旋转光栅片中所需的狭缝到单缝盘中心即可。 2、将采集数据的光传感器与转动传感器安装在光学轨道的另一侧,并调整方向。 3、将激光器只对准狭缝,主义光栅盘侧靠近激光器大约几厘米的距离,打开激光器(切勿

直视激光)。调整光栅盘与激光器。 4、自左向右和向上向下的调节激光束的位置,直至光束的中心通过狭缝,一旦这个位置确定,请勿在实验过程中调整激光束。 5、初始光传感器增益开关为×10,根据光强适时调整。并根据右图正确讲转动传感器及光传感器接入科学工作室500. 6、打开DataStudio软件,并设置文件名。 四、实验内容 A、单缝衍射 1、旋转单缝光栅,使激光光束通过设置为0.16毫米的单缝。 2、采集数据前,将光传感器移动衍射光斑的一侧,使传感器采集狭缝到需要扫描的起点。 3、在计算机上启动传感器,然后慢慢允许推动旋转运动传感器扫描衍射斑点,完成扫描后点击停止传感器。若果光强过低或者过高,改变光传感器(1×,10×,100×)。 4、使用式(1)确定狭缝宽度: (a)测量中央主级大到每一侧上的第一个极小值之间的距离S。 (b)激光波长使用激光器上的参数。 (c)测量单缝光栅到光传感器的前部之间的距离L。 (d)利用以上数据计算至少两个不同的最小值和平均的答案。分析计算结果与标准缝宽之间的误差以及主要来源。 B、双峰衍射 1、将单缝光栅转为多缝光栅。选择狭缝间距为0.25mm(d)和狭缝官渡0.04mm(a)的多缝。 2、采集数据前,将光传感器移动衍射光板的一侧,是传感器采集狭缝到需要扫描的起点。 3、在计算机上启动传感器,然后慢慢允许推动旋转运动传感器扫描衍射斑点。完成扫描后点击停止传感器。如光强过低或者过高,改变光传感器(1×,10×,100×)。 4、利用DataStudio软件来测量主极大到一侧第一、二、三次极大的距离,并测量整个包络宽度。 5、测量最大的中心之间的距离和第二次和第三次的最大侧。测量距离从中央最高最低衍射(干扰)模式。 6、使用式(2)确定缝间距: (a) 测量中央主级大到每一侧上的第n个极大值之间的距离H n(n=1,2,3)。 (b)测量单缝光栅到光传感器的前部之间的距离L。

《工程光学基础》考试大纲

《工程光学基础》考试大纲 主要参考书目 1.工程光学基础教程,郁道银,谈恒英,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2.工程光学(第4版),郁道银,谈恒英,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考试内容和考试要求 一、几何光学基本定律与成像概念 考试内容: 1、几何光学基本定律 2、成像基本概念与完善成像 3、近轴光学系统 考试要求: 1、掌握光学基本定律及几何光学基本概念 2、掌握成像概念与完善成像条件 3、掌握近轴光线及成像特点、掌握光轴光线成像计算 二、理想光学系统 考试内容 1、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 2、理想光学系统的物像关系 3、理想光绪系统的放大率 4、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 考试要求: 1、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基点与基面概念 2、掌握理想光学系统的求物像关系(作图法与计算法) 3、掌握理想光绪系统的放大率概念与相关计算 4、理解理想光学系统的组合方法及计算 三、平面系统 考试内容 1、平面镜成像

2、平行平板 3、反射棱镜 4、折射棱镜与光楔 考试要求: 1、掌握平面镜成像规律 2、掌握平行平板成像规律 3、掌握反射棱镜成像与成像方向判断 4、了解折射棱镜与光楔传光特性 四、光学系统中的光阑和光束限制 考试内容 1、光阑 2、照相系统中的光阑 3、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的选择 4、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考试要求: 1、掌握光阑的分类及作用 2、掌握照相系统中光束限制分析 3、掌握望远镜系统中成像光束分析方法 4、掌握显微镜系统中的光束限制与分析 五、光度学 考试内容 1、辐射量与光学量及其单位 2、光传播过程中光学量的变化规律 3、成像系统像面的光照度 考试要求: 1、掌握光学量及其单位 2、理解光传播过程中光学量的变化规律 3、理解成像系统像面的光照度的计算 六、典型光学系统 考试内容 1、眼睛及其光学系统

光学系统设计讲义

实验一:单镜头设计(Singlet) 实验目的: 1、学习如何启用Zemax 2、学习如何输入波长(wavelength)、镜头数据(lens data) 3、学习如何察看系统性能(optical performance),如ray fan,OPD,点列图(spot diagrams), MTF等。 4、学习如何定义thickness solve以及变量(variables) 5、学习如何进行优化设计(optimization) 实验仪器:微机、zemax光学设计软件 实验步骤: 1、设计一个孔径为F/4的单镜头,物在光轴上,其焦距(focal length)为100mm,波长为可见光, 用BK7玻璃为材料。 2、首先运行ZEMAX,将出现ZEMAX的主页,然后点击lens data editor(LDE)。什么是LDE呢?它是你要 的工作场所,在LDE的扩展页上,可以输入选用的玻璃,镜片的radius,thickness,大小,位置等。 3、然后输入波长,在主菜单的system下,点击wavelengths,弹出波长数据对话框wavelength data,键入你 要的波长,在第一行输入0.486,它是以microns为单位,此为氢原子的F-line光谱。在第二、三行键入 0.587及0.656,然后在primary wavelength上点在0.587的位置,primary wavelength主要是用来计算光学 系统在近轴光学近似(paraxial optics,即first-order optics)下的几个主要参数,如focal length,magnification,pupil sizes等。 4、确定透镜的孔径大小。既然指定要F/4的透镜,所谓的F/#是什么呢?F/#就是光由无限远入射所形成的 effective focal length F跟paraxial entrance pupil的直径的比值。所以现在我们需要的aperture就是100/4=25(mm)。于是从system menu上选general data,aperture type里选择entrance pupil,在apervalue 上键入25,然后点击ok。 5、回到LDE,可以看到3个不同的surface,依序为OBJ,STO及IMA。OBJ就是发光物,即光源,STO 即孔径光阑aperture stop的意思,STO不一定就是光照过来所遇到的第一个透镜,你在设计一组光学系统时,STO可选在任一透镜上,通常第一面镜就是STO,若不是如此,则可在STO这一栏上按鼠标,可前后加入你要的镜片,于是STO就不是落在第一个透镜上了。而IMA就是imagine plane,即成像平面。回到我们的singlet,我们需要4个面(surface),于是点击IMA栏,选取insert,就在STO后面再插入一个镜片,编号为2,通常OBJ为0,STO为1,而IMA为3。 6、输入镜片的材质为BK7。在STO行中的glass栏上,直接键入BK7即可。 7、孔径的大小为25mm,则第一镜面合理的thickness为4,在STO行中的thickness栏上直接键入4。Zemax 的默认单位是mm 8、确定第1及第2镜面的曲率半径,在此分别选为100及-100,凡是圆心在镜面之右边为正值,反之为负 值。再令第2面镜的thickness为100。 9、现在数据已大致输入完毕。如何检验你的设计是否达到要求呢?选analysis中的fans,然后选择其中的 Ray Aberration,将会出现如图1-1所示的TRANSVERSE RAY FAN PLOT。

工程光学实验报告

工程光学实验报告 最小偏向角法测棱镜折射率 1.测量原理 从几何光学可知,棱镜的玻璃折射率n与棱镜顶角A及最小偏向角之间有如下的关系: 在不同波长的单色光照明下,在分光仪上测得A和,即可利用上式求得 不同波长的玻璃折射率。 2.实验仪器设备 ①分光仪:利用光的反射、折射、衍射和干涉原理进行角度测量的仪器。它主要由下列几个部分组成:自准直望远镜,平行光管,载物台,度盘和游标盘。望远镜通过支臂与度盘固定在一起,组成仪器的照准部。它与游标盘和棱镜台可分别绕度盘的垂直轴旋转,转过的角度由游标盘和度盘读出(游标精度为1’,度盘每格值为30’),每次读数要在对径方向上二个游标上读数,然后取其平均值,这样可消除度盘的偏心误差,且要在度盘的三个不同位置上读数,以消除度盘的刻度误差,轴的晃动误差等,仪器上各运动部分备有锁紧、微动和调整装置的螺钉。 ②光源: a.用钠光灯作照明光源测量D光折射率,钠光谱线λ=0.6328μ。

b.自准直望远镜照明光源为6.3伏白炽灯及变压器。 3.实验步骤 第一步:调整: ①接上光源b; ②目镜调焦; ③望远镜调焦,用自准直法将目镜分划板正确地调焦在物镜焦面上,即使望远镜物镜对无穷远调焦; a.粗调望远镜光轴,使其位置适中(通过上、下、左、右调节螺钉); b.棱镜台上放一平行平板玻璃,工作面正对望远镜,观察目镜分划板上 十字丝与反射回来的像是否同时清晰,若不同时清晰,则移动目镜镜管,直至同时清晰为目。 ④使望远镜瞄准轴与度盘轴相互垂直; 当用平行平板使望远镜调焦无穷远时,则锁紧螺钉6,使棱镜台与游标盘连在一起,通过目镜观察分划板上十字丝和其反射像水平线是否精确对称,若不对称则用半修法校正(即不对称量由望远镜和棱镜台各负责校正一半),它可通过调整螺钉达到,然后将棱镜台连同游标盘带平行平板转过去180

第一轮光学实验讲义(以分组)

实验32 分光计的调节和使用 分光计是用来精确测量角度的光学仪器,物理实验中常用来测量三棱镜的顶角,折射率,研究光栅衍射特性,测光波波长等。每一种应用都需要对分光计进行精确的调节,分光计的结构复杂而精密,调节难度大,其调节是本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熟悉分光计的基本结构和掌握它的基本调节要求和方法,对调整和使用其它光学仪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实验目的】 1. 了解分光计的结构和各部分的作用; 2. 学会用“二分之一调节法”正确调节分光计; 3. 掌握用分光计测角的方法,并测量三棱镜的顶角A。 【实验仪器、用具】 分光计,单色光源,双平面反射镜,三棱镜等。 【实验原理】 1. 分光计的结构与角度测量原理 分光计由望远镜、平行光管、刻度盘、载物台与底座5个部分组成。如图32-1所示。 1-望远镜锁紧螺钉,2-望远镜,3-载物台水平调节螺钉,4-三棱镜,5-分光计主轴,6-载物台,7-平 行光管,8-平行光管狭缝锁紧螺钉,9-平行光管水平调节螺钉,10-游标盘止动螺钉,11-底座,12- 望远镜止动螺钉,13-刻度盘与望远镜固定螺钉,14-刻度盘与游标盘,15-望远镜水平调节螺钉 图32-1 分光计结构示意图 1.1 望远镜 望远镜是由一个长焦距的物镜和一个短焦距的目镜组成。物镜的像方焦点(焦平面)与目镜的物方焦点(焦平面)几乎重合,在它们的共同焦平面处装有一块分划板,用以对望远镜进行调焦。物镜和目镜均为凸透镜的望远镜称为开普勒望远镜,目镜为凹透镜的称为伽利略望远镜。 分光计中望远镜的基本结构与开普勒望远镜一样,不同的是在其分划板上贴有一个特制的直角小棱镜及对分划板的特殊设计(如图32-2),棱镜的一个直角面紧贴在分划板上,面上除留有一个“╋”字形透光孔以外,其余部分为不透光面。棱镜的另一个直角面朝向镜筒下方,可以从其下方的开孔处射入照明光线(常用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绿色光),用以照亮“╋”字窗。分划板上的调焦准线形状为“”形,即在图

初中光学实验讲义

五、光的反射实验 (1)实验目的:探究反射光线沿什么方向射出 (2)器材:可折叠的白纸板,平面镜、刻度尺、量角器、笔 (3)步骤:①将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白纸板“垂直”立在平面镜上。 平面镜:充当反射面,可以使反射光线更加明亮,易于观察和记录 白纸板:发生漫反射,显示光的传播径迹,记录实验数据,验证“三 线共面”。 ②将一束光AO 紧贴E 板沿某一个角度声响O 点,观察F 板上出现的 反射光线OB ,保持E 板不动,前后绕着ON 轴转动F 板,观察在F 板上能否看到反射光线OB 。 结论: ①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②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发现两侧 ③将一束光AO 紧贴E 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向O 点,观察F 板上出现的反射光线OB ,在纸板上用铅笔描出入射光线AO 和反射光线OB 的径迹,改变光束入射的角度在做3次,用不同颜色的笔记录每次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量出ON 两侧的∠i 和∠r 的度数,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归纳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④将一束光从F 板射入,会看到反射光线从E 板射出, 结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发现两侧 ⑤将蓝色光束在F 板逆着BO 射入,看到在E 板的反射光线逆着OA 射出。 结论:反射时光路可逆 ⑥将一束光从NO 射入(垂直射入),会看到反射光线逆着原路沿ON 射出,此时∠i=∠r=0o 总结:光的反射定律(略) ⑦如果探究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则实验要做6次,目的是使结论更趋近于实际关系 六、平面镜成像实验 1、平面镜的作用:(1)改变光路 潜望镜······ (2)成像 2、平面镜成像实验 (1)器材:激光笔、薄玻璃板、支架、大白纸一张、刻度尺、一对一模一样的蜡烛AB 、量角器 (2)方法:等效替代法 用B 蜡烛替代A 蜡烛,与像重合。 (3)步骤: ①将大白纸铺在水平桌面上,用刻度尺在白纸中央画一条直线,用支架将玻璃板垂直立在白纸中央的直线上。 ②将A 蜡烛点燃,放在玻璃板左侧某一位置上,透过玻璃板,看到在玻璃板的右侧出现蜡烛A 的像A ′, ③移动B 蜡烛,使之与A ′重合,在白纸上记录下A 蜡烛与像A ′(即B 蜡烛)对应点的位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