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步步高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步步高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步步高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步步高化学选修4课时作业)第一章第一节第2课时

第2课时热化学方程式

[目标要求] 1.知道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2.知道影响反应热大小的因素。3.会写热化学方程式。4.能熟练判断热化学方程式的正误。5.了解中和热的含义及测定方法。

一、热化学方程式

1.概念

能表示参加反应的物质的量和反应热的关系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2.表示意义

(1)热化学方程式不仅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也表明了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2)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化学计量数,表示实际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物质的量和实际生成的生成物的物质的量。

(3)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反应热与反应物、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相对应。

3.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

(2)标出对应的反应热;

(3)标明反应所处的外界条件(常温常压时,可不注明)。

二、中和热的测定

1.实验原理

在稀溶液中,强酸跟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_mol_H2O,这时的反应热叫做中和热。

2.注意事项

(1)碱液稍过量的目的是确保盐酸被完全中和。

(2)操作时动作要快目的是尽量减少热量的损失。

(3)实验中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会使测得中和热的数值偏小。

知识点一热化学方程式的概念和意义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书写热化学方程式时,只要在化学方程式的右端写上热量的符号和数值即可

B.凡是在加热或点燃条件下进行的反应都是吸热反应

C.表明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热量的化学方程式叫做热化学方程式

D.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2H2(g)+O2(g)===2H2O(l)ΔH=-483.6 kJ

答案 C

解析A项,热化学方程式还应注明各物质的聚集状态;B项,放热反应有时在点燃或加热时才能发生;D项,ΔH的单位错误。

2.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ΔH=+131.3 kJ·mol-1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

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

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

答案 C

解析依据反应热的概念,表示按照热化学方程式计量数的物质的量反应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单位是kJ·mol-1,该热化学方程式表示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

一氧化碳气体和1 mol 氢气并吸收131.3 kJ 的热量,特别要指明水的状态。

知识点二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正误判断

3.分析图中的能量变化情况,下列正确的是( )

A .2A +B===2C ΔH <0

B .2C===2A +B ΔH <0

C .2A(g)+B(g)===2C(g) ΔH <0

D .2A(g)+B(g)===2C(g) ΔH >0

答案 D

解析 A 、B 选项没注明物质状态,且ΔH 的符号错误,均不正确。根据图象先确定物质总能量的相对关系,再确定放热:2C(g)===2A(g)+B(g) ΔH <0或吸热:2A(g)+B(g) ===2C(g) ΔH >0。

4.已知在1×105 Pa 、298 K 条件下,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 热量,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H 2O(g)===H 2(g)+12

O 2(g) ΔH =+242 kJ·mol -1 B .2H 2(g)+O 2(g)===2H 2O(l) ΔH =-484 kJ·mol -1

C .H 2(g)+12

O 2(g)===H 2O(g) ΔH =+242 kJ·mol -1 D .2H 2(g)+O 2(g)===2H 2O(g) ΔH =+484 kJ·mol -1

答案 A

解析 氢气燃烧是放热反应,其ΔH 应为负值,故C 、D 错误;2 mol 氢气燃烧生成水蒸气放出484 kJ 热量,而B 是生成液态水,所以B 也是错误的;反应逆向进行,ΔH 符号相反,因此A 是正确的。

知识点三 中和热

5.50 mL 0.50 mol·L -1盐酸与50 mL 0.55 mol·L -1NaOH 溶液在如图所示的装置中进行中和

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试回答下列问题:

(1)大小烧杯间填满碎纸条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烧杯上如不盖硬纸板,求得的中和热数值将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结合日常生活的实际该实验在______中进行效果更好。

(3)实验中改用60 m L 0.50 mol·L -1盐酸与 50 m L 0.55 mol·L -1 NaOH 溶液进行反应,与

上述实验相比,所放出的热量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所求中和热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相同浓度和体积的氨水代替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________;用50 m L 0.5 mol·L -1 NaOH 溶液进行上述实验,测得的中和热的数值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均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答案 (1)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 (2)偏小 保温杯 (3)不相等 相等 因中和热

是在稀溶液中,1 mol H +和1 mol OH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时所放出的热量,与酸碱的用量无关 (4)偏小 偏小

解析 要掌握实验操作要点:①量热计保温效果要好;②酸碱溶液的浓度要小;③酸碱一方要过量;④操作迅速准确,减少热量损失;⑤及时准确记录数据。中和热是在稀溶液中,

1 mol H +和1 mol OH -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 2O 时所放出的热量,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是H ++OH -===H 2O ,计算出来的中和热是相同的。

练基础落实

1.已知热化学方程式:2H 2(g)+O 2(g)===2H 2O(l) ΔH 1=-571.6 kJ·mol -1,则关于热化

学方程式:2H 2O(l)===2H 2(g)+O 2(g) ΔH 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热化学方程式中化学计量数表示分子数

B .该反应ΔH 2大于零

C .该反应的ΔH 2=-571.6 kJ·mol -1

D .该反应可表示36 g 水分解时的热效应

答案 B

解析 ΔH 2与ΔH 1符号相反,数值相等,故ΔH 2=+571.6 kJ·mol -1;D 选项没有指明36

g 水的状态,故D 项错误。

2.已知:H 2(g)+F 2(g)===2HF(g) ΔH =-270 kJ·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 L 氟化氢气体分解成1 L 氢气与1 L 氟气吸收270 kJ 热量

B .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反应生成2 mol 液态氟化氢放出的热量小于270 kJ

C .在相同条件下,1 mol 氢气与1 mol 氟气的能量总和大于2 mol 氟化氢气体的能量

D .1个氢气分子与1个氟气分子反应生成2个氟化氢气体分子放出270 kJ 热量

答案 C

解析 A 项中用L 做单位是错误的,因为热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表示物质的量;B 项中放出热量小于270 kJ 是错误的,应大于270 kJ ;D 项中说几个分子间反应是错误的;C 项正确。

3.已知充分燃烧a g 乙炔气体时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和液态水,并放出热量b kJ ,则乙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4b kJ·mol -1

B .

C 2H 2(g)+52

O 2(g)===2CO 2(g)+H 2O(l) ΔH =+2b kJ·mol -1 C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2b kJ·mol -1

D .2C 2H 2(g)+5O 2(g)===4CO 2(g)+2H 2O(l) ΔH =+b kJ·mol -1

答案 A

解析 乙炔燃烧是放热反应,ΔH <0,则排除B 、D 两选项;又因反应生成1 mol 二氧化碳气体时,放出热量为b kJ ,则生成4 mol CO 2(g)应放出热量4b kJ ,故A 正确,C 不正确。

4.已知强酸与强碱在稀溶液里反应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 +(aq)+OH -(aq)===H 2O(l) ΔH =-57.3 kJ·mol -1

对下列反应:

CH 3COOH(aq)+NaOH(aq)===CH 3COONa(aq)+H 2O(l) ΔH =-Q 1 kJ·mol -1

12H 2SO 4(浓)+NaOH(aq)===12

Na 2SO 4(aq)+H 2O(l) ΔH =-Q 2 kJ·mol -1 HNO 3(aq)+NaOH(aq)===NaNO 3(aq)+H 2O(l)

ΔH =-Q 3 kJ·mol -1

上述反应均在溶液中进行,则下列Q 1、Q 2、Q 3的关系正确的是( )

A .Q 2>Q 3>Q 1

B .Q 2>Q 1>Q 3

C .Q 1=Q 2=Q 3

D .Q 2=Q 3>Q 1 答案 A

解析 由题意知,HNO 3和NaOH 反应放出的热量为中和热,醋酸中存在电离平衡,其电离过程要吸收热量,故Q 1Q 3,故Q 1

5.已知:

(1)H 2(g)+12

O 2(g)===H 2O(g) ΔH 1=a kJ·mol -1 (2)2H 2(g)+O 2(g)===2H 2O(g) ΔH 2=b kJ·mol -1

(3)H 2(g)+12

O 2(g)===H 2O(l) ΔH 3=c kJ·mol -1 (4)2H 2(g)+O 2(g)===2H 2O(l) ΔH 4=d kJ·mol -1

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 .a

B .b >d >0

C .2a =b <0

D .2c =d >0 答案 C

解析 抓比较的关键。该反应是放热反应,ΔH <0;(1)与(2)是生成H 2O 的状态一样,但物质的计量数是2倍关系,2a =b ;同理比较(3)、(4)得:2c =d ,由于H 2O(g)===H 2O(l)是放热反应,ΔH <0,故c

可逆反应的反应热分析技巧

6.工业生产硫酸过程中,SO 2在接触室中被催化氧化为SO 3气体,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现将2 mol SO 2、1 mol O 2充入一密闭容器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98.3 kJ ,此时测得SO 2的转化率为50%,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 .2SO 2(g)+O 2(g) 2SO 3(g) ΔH =-196.6 kJ·mol -1

B .2SO 2(g)+O 2(g) 3(g) ΔH =-98.3 kJ·mol -1

C .SO 2(g)+12O 2(g) 3(g) ΔH =+98.3 kJ·mol -1

D .SO 2(g)+12O 2(g) SO 3(g) ΔH =-196.6 kJ·mol -1

答案 A

练综合拓展

7.已知:HCN(aq)与NaOH(aq)反应的ΔH =-12.1 kJ·mol -1;HCl(aq)与NaOH(aq)反应

的ΔH =-55.6 kJ·mol -1。则HCN 在水溶液中电离的ΔH 等于( )

A .-67.7 kJ·mol -1

B .-43.5 kJ·mol -1

C .+43.5 kJ·mol -1

D .+67.7 kJ·mol -1

答案 C

解析 强酸和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55.6 kJ·mol -1,当氢氰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时,由于氢

氰酸为弱酸,存在氢氰酸的电离反应,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两者反应时放出的热量较强酸和强碱反应放出的热量少,两者的差值(55.6-12.1=43.5)就是氢氰酸在水溶液中电离吸收的热量的数值,电离反应吸热,ΔH 为正值,故C 项正确。

8.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

CH 4(g)+2O 2(g)===CO 2(g)+2H 2O(l) ΔH =-890 kJ·mol -1

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 L(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CO 2和H 2O(l),若实验测得反应放热3 695 kJ ,则原混合气体中H 2与CH 4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

A .1∶1

B .1∶3

C .1∶4

D .2∶3

答案 B

解析 设112L 即5 mol 混合气体中H 2的物质的量为x ,则285.8x +890(5-x )=3 695,解得:x =1.25 mol 。则n (H 2)∶n (CH 4)=1.25 mol ∶3.75 mol =1∶3。

9.已知2H 2(g)+O 2(g)===2H 2O(l) ΔH =-571.6 kJ·mol -1

CO(g)+12

O 2(g)===CO 2(g) ΔH =-283 kJ·mol -1 某H 2和CO 的混合气体完全燃烧时放出113.76 kJ 热量,同时生成3.6 g 液态水,则原混合气体中H 2和CO 的物质的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

答案 0.2 mol 、0.2 mol

解析 由题意知:反应生成3.6 g H 2O(l),故H 2的物质的量为 3.6 g 18 g ·mol

-1=0.2 mol 。 0.2 mol H 2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为571.6 kJ ·mol -12

×0.2 mol =57.16 kJ ,故CO 完全燃烧放 出的热量为113.76 kJ -57.16 kJ =56.6 kJ ,所以CO 的物质的量为56.6 kJ 283 kJ ·mol

-1=0.2 mol 。

2018-2019学年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章 现代生活与化学 9.3 化学能的利用课时作业(二十二)

第九章9.3 化学能的利用 建议用时:15分钟 一、选择题 1.xx·贵港下列关于燃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石油是纯净物 B.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煤和石油的燃烧会造成空气污染 D.只有通过燃料的燃烧才能获得热能 2.xx·天津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3.下列不属于新能源开发和利用的是( ) 图K-22-1 4.xx·淮安如图K-22-2是我国《可再生资源法》倡导的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

图K-22-2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5.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电机工作:机械能——电能 B.蓄电池放电:电能——化学能 C.萤火虫发光:生物质能——光能 D.内燃机工作: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6.下列反应中,由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 A.燃料燃烧 B.给蓄电池充电 C.光合作用 D.干电池放电 二、填空题 7.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氢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为减少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______________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 (2)氢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________能开始,最终转化为________能。氢能源有本身无毒、原料来源广、可再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一点)等优点。 (3)某些汽车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 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________(填字母)等性能。

高中化学步步高二轮复习全套课件专题二

[考纲要求]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2.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的定义,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3.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含义。 4.能根据物质的量与微粒(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5.了解溶液的含义。 6.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7.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 8.了解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一)洞悉陷阱设置,突破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 题组一气体摩尔体积的适用条件及物质的聚集状态 1.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2.24 L C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0.3N A(×) (2)常温下,11.2 L甲烷气体含有的甲烷分子数为0.5N A(×) (3)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中含共价键数目为19N A(×) (4)常温常压下,22.4 L氯气与足量镁粉充分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 (5)标准状况下,2.24 L HF含有的HF分子数为0.1N A(×) 突破陷阱 抓“两看”,突破“状态、状况”陷阱 一看“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 二看“标准状况”下,物质是否为“气体”(如CCl4、H2O、Br2、SO3、HF、己烷、苯等在标准状况下不为气体)。 题组二物质的量或质量与状况 2.正误判断,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常温常压下,3.2 g O2所含的原子数为0.2N A(√) (2)标准标况下,18 g H2O所含的氧原子数目为N A(√) (3)常温常压下,92 g 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中含有的原子数为6N A(√) 突破陷阱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课时作业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下册《酸碱中和反应》课时作业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共6题) 1.家庭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 如下: 物质 食醋 牛奶 食盐水 牙膏 肥皂水 pH 2~3 6~7 7 8~9 9~10 当我们被蚊虫叮咬后,蚊虫能在人的皮肤内分泌蚁酸(具有酸的性质),从而使皮肤肿痛。要减轻痛痒,应在叮咬处涂抹下列物质中的( ) A.食醋 B.牛奶 C.食盐水 D.牙膏或肥皂水 【答案】选D 。本题结合实际问题考查中和反应。蚁酸显酸性,解决的办法是加入碱性物质中和蚁酸。通过表中数据可知,pH>7的物质有牙膏和肥皂水,都可以用于中和蚁酸。 难度:中等 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 2.某实验室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应加入某种试剂将废水调至中性,下列试剂中最合适的是( ) A.AgNO3溶液 B.NaOH 溶液 C.稀醋酸 D.KNO3溶液 【答案】选B 。酸和碱反应能生成盐和水,废水含有较多的盐酸,排放前可加入碱将废水调至中性,氢氧化钠属于碱。 难度:中等 知识点:化学与生活 单元测试 3.小烧杯中盛有含石蕊试液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烧杯中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是( ) A.紫色——红色——蓝色 B.蓝色——紫色——红色 C.蓝色——红色——紫色 D.紫色——蓝色——红色 【答案】选B 。石蕊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溶液显示蓝色,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当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

完全反应时,溶液显示紫色,当盐酸过量时,溶液显示红色。 难度:中等知识点:常见的酸和碱 4.类推是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现有以下类推结果,其中错误的是( ) ①碱的水溶液通常呈碱性,所以碱性溶液一定是碱的溶液②氧化物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③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所以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A.只有① B.①② C.①③ D.①②③ 【答案】选D。解答本题易错选B,出错的原因是对中和反应的概念断章取义,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如金属氧化物与酸的反应也生成盐和水,但不是中和反应,中和反应必须是酸与碱的反应,③错误;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如碳酸钠溶液,①错误;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为氧元素的化合物为氧化物,②错误。 难度:容易知识点:酸和碱单元测试 5.若将50 g 18%的NaOH溶液和50 g 18%的盐酸混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混合溶液的pH=7 B.溶液混合前后的温度不变 C.混合溶液质量为100 g D.混合溶液中生成物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18% 【答案】选C。由NaOH+HCl NaCl+H2O知参加反应的NaOH与HCl的质量比为40∶36.5,若NaOH与HCl 等质量混合,则HCl有剩余,混合溶液呈酸性,A错;中和反应放出热量,导致液体温度升高,B错;反应无气体、沉淀生成,故混合溶液的质量为100 g,C正确;反应后HCl剩余,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HCl ,两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是18%,故D错误。 难度:容易知识点: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6.以下两幅微观示意图揭示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下列相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图①表示的是化合反应 B.图①表示的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C.图②说明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是H+和OH-反应生成了H2O D.上述两图说明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都不会发生变化 【答案】选B。本题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为背景,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反应类型、元素化合价的变化、中和反应实质和化学变化实质的掌握能力。图①中的反应物有两种,而生成物只有一种,故属于化合反应;图①中两种反应物均属于单质,其中元素的化合价均为0,而生成物属于化合物,其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为0,所以元素的化合价在化学反应前后发生了变化;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其实质是氢氧化钠中的氢氧根离子与硫酸中的氢离子结合生成了水;任何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不会发生改变。 难度:容易知识点: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二、实验,探究题(共1题)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堂作业的答案

九年级下册化学课堂作业的答案 导语】这篇关于九年级下册化学课堂作业的答案的文章,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八单元金属和金属材料 课题1金属材料 1.C2.A3.C4.B5.C6.D 7.C8.B9.C10.D 11.硬度增大(熔点降低或其他合理答 案) 12.延展导电导热 13.(1)铁汞钛(2)CaZn 14.(1)黑色银白色 (2)活性炭Cu 15.铝合金密度小(或质轻)、不易生锈 (或耐腐蚀) 16.(1)铝(2)导电性、延展性、导热性 (3)②④ 课题2金属的化学性质 1.B2.D3.C4.C5.D6.D 7.D8.C 9.(1)氧气水加速铁粉生锈,使之 更快地放出热量 (2)Mn+FeSO4MnSO4+Fe Mg>Mn>Fe>Cu

10.(1)①④①④①②③⑤(2)有 气泡冒出2Al+6HCl2AlCl3+3H2↑ 11.(1)FeCl2HClCuSO4(或 H2SO4)FeSO4(从左自右,其他合理答案 均可) (2)用磁铁吸引铁屑用稀盐酸(或稀 硫酸)将铁屑溶解 12.(1)A (2)Fe+CuSO4FeSO4+Cu (3)将铜片插入硝酸银溶液中红色固 体表面有银白色固体生成铜的活动性大 于银 13.(1)Cu-Zn(2)0.235% 课题3金属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1.A2.C3.A4.B5.D6.C 7.D 8.(1)作为燃料提高炉温生成还原剂 CO(2)C+O2 高温 CO2CO2+C 高温 2CO(3)隔绝氧气和水(4)Fe2O3+ 3H2SO4Fe2(SO4)3+3H2O(5)铁与酸反应生成易被人体吸收的亚铁化合物

9.C+O2 高温 CO2 2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 10.(1)化合反应(2)H2OC (3)CuO+H2 △ Cu+H2O 11.(1)铁架台酒精灯 (2)Ⅱ (3)Fe2O3+3CO 高温 2Fe+3CO2 Ca(OH)2+CO2CaCO3↓+H2O红色粉末变为黑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4)没有尾气处理装置 12.(1)2850t(2)4630t 第八单元综合练习 1.B2.B3.A4.C5.D6.D 7.A8.A9.A10.D11.B12.A 13.B14.A15.A 16.能导电 17.(1)混合物(2)氧气水(3)防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及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教材模块综合测试题 测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4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 1.废弃的电子产品称为电子垃圾,其中含铅、汞等有害物质、危害严重。下列对电子垃圾处理应予提倡的是() ①将电子垃圾掩埋地下②改进生产工艺,减少有害物质使用③依法要求制造商回收废旧电子产品④将电子垃圾焚烧处理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2.下列实验指定使用的仪器必须预先干燥的是() ①中和热测定中所用的小烧杯②中和滴定中所用的滴定管③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中所用的容量瓶④喷泉实验中用于收集氨气的烧瓶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3.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2A (g)+B (g) C (g)+D (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A.C的生成速率和B的消耗速率相等 B.v正(A)=2v正(B) C.2v正(A)=v逆(B) D.反应混合物中A、B、C、D的质量分数不再发生变化 4.某混合溶液中所含离子的浓度如下表,则M离可能为() 所含离子NO3-SO42-H+M 浓度/(mol·L-1) 2 1 2 1 A.Cl-B.Ba2+C.F-D.Mg2+ 5.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的热效应为:H+(aq)+OH-(aq)==H2O ( l ) ΔH=-57.3 kJ / mol,分别向1 L 0.5 mol / L的NaOH溶液中加入:①稀醋酸;②浓磷酸;③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时热效应分别为ΔH1、ΔH2、ΔH3,它们的关系正确的是() A.ΔH1>ΔH2>ΔH2B.ΔH1<ΔH3<ΔH2 C.ΔH1=ΔH2=ΔH2D.ΔH1<ΔH3<ΔH2 6.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对熟石灰的悬浊液加热,悬浊液中固体质量增加 B.实验室中常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式收集氯气 C.打开汽水瓶,有气泡从溶液中冒出 D.向稀盐酸中加入少量蒸馏水,盐酸中氢离子浓度降低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锌跟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加入少量CuSO4溶液能提高反应速率②镀层破损后,白铁(镀锌的铁)比

高中化学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步步高全套学案课件第一章 重难点专题突破 3

3 元素推断题的主要类型与解题方法 解答原子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间的推断试题的思路一般可用下面的框线关系表示: 推断题大体有下列三种类型: 1.已知元素原子或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推断性质。方法为 要注意一些元素原子电子排布的特殊性(短周期元素)。 (1)族序数等于周期数的元素:H、Be、Al。 (2)族序数等于周期数两倍的元素:C、S。 (3)族序数等于周期数3倍的元素:O。 (4)周期数是族序数两倍的元素:Li。 (5)周期数是族序数3倍的元素:Na。 2.已知元素的特殊性质推断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以下是元素具有的特殊性质: (1)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C、Si。 (2)最高正价是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短周期元素:S。 (3)除H外,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F。 (4)最高正化合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O、F。 (5)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元素(稀有气体除外):F;第一电离能最小的元素:Cs(放射性元素除外)。 (6)电负性最小的元素:Cs(0.7);电负性最大的元素:F(4.0)。

3.已知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存在的特殊性推断元素的结构。 有些单质或化合物的性质、用途、存在等具有特殊性,可作为推断元素的依据: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通常氢化物呈液态的元素:O。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水溶液呈碱性的元素:N。 (3)所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或有单质是自然界中硬度最大的物质的元素:C。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或常见氧化物、氢氧化物呈两性的元素:Al。 (5)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或气态氢化物(无氧酸)可腐蚀玻璃或氢化物最稳定的元素:F。 (6)最活泼的金属元素或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最强的元素:Cs。 (7)焰色反应呈黄色、紫色的元素:Na、K。 (8)最轻的单质元素:H;最轻的金属元素:Li。 (9)元素的气态氢化物和它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能够化合的元素:N;能起氧化还原反应的元素:S。 (10)单质在常温下能与水反应放出气体的短周期元素:Li、Na、F。 (11)单质易溶于CS2的元素:P、S。 (12)单质常温下呈液态的元素:Br、Hg。 4.核外电子数相同的微粒相互推断 (1)与稀有气体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 ①与H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H-、Li+、Be2+; ②与Ne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F-、O2-、N3-、Na+、Mg2+、Al3+; ③与Ar原子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有Cl-、S2-、P3-、K+、Ca2+。 (2)核外电子总数为10的粒子 ①阳离子:Na+、Mg2+、Al3+、NH+4、H3O+;②阴离子:N3-、O2-、F-、NH-2、OH-;③分子:Ne、HF、H2O、NH3、CH4。 (3)核外电子总数为18的粒子 ①阳离子:K+、Ca2+;②阴离子:P3-、S2-、HS-、Cl-; ③分子:Ar、HCl、H2S、F2、H2O2、PH3、SiH4、C2H6、CH3OH、N2H4。 (4)核外电子总数及质子总数均相同的粒子 ①Na+、NH+4、H3O+;②F-、OH-、NH-2;③Cl-、HS-;④N2、CO、C2H2。 【典例6】元素A、B、C都是短周期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大小为A

高二化学选修4全册综合测试题

高二化学选修四综合测试题 参考相对原子量:H:1 Na:23 Mg:24 Al:27 Fe:56 K:39 Cu:64 Ag:108 C:12 O:16 S:32 Cl:35.5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 1、改变下列一个条件,通过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率来提高反应速 率的是 A.加热 B.加压 C.加负催化剂 D.加大反应物浓度 2、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时,下列措施不能使氢气生成速 率加大的是 A.加热 B.不用稀硫酸,改 用98%浓硫酸 C.滴加少量CuSO4溶液 D.不用铁片,改用 铁粉 3、下列变化的熵变大于零的是 A.H2O(l) H2O(g) B.CO2(g) CO2(s) C.NaOH(aq)+HCl(aq) =NaCl(aq)+H2O D.NH3(g)+HCl(g)=NH4Cl(s) 4、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下列物理量不 再改变时,不能表明反应 A(s)+2B(g) C(g)+D(g)已达平衡的是 A.混合气体的压强 B.混合气体的密度 C.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 D.C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浓度 5、已知反应X+Y= M+N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 中正确的 A、X的能量一定高于M B、Y的能量一定高于N

C、X和Y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和N的总能量 D、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6、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将氯化铁溶液加热蒸干最终得不到氯化铁固体 B.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 C.温度过高对合成氨不利 D.常温下,将1mLpH=3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至l00mL,测得其pH<5 7、在一支25mL的酸式滴定管中盛入0.1mol/L HCl溶 液,其液面恰好在5mL刻度处。若把滴定管内溶液全部放入烧杯中,再用0.1mol/L NaOH溶液进行中和,则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为 A.大于20mL B.小于20mL C.等于20mL D.等于5mL 8、强酸和强碱在稀溶液中的中和热可表示为: H+(aq)+OH-(aq)=H2O(l); △H= -57.3 kJ·mol-1,又知在溶液中反应有: CH3COOH(aq)+NaOH(aq)=CH3COONa(aq)+H2O(l); △H=-Q1kJ·mol-1, 12-H 2SO4(浓)+NaOH(aq)=12-Na 2SO4(aq)+H2O(l) ;△H= -Q2 kJ·mol-1 HNO 3(aq)+KOH(aq)KNO3(aq)+H2O(l) ; △H= -Q3 kJ·mol-1, 则Q1、Q2、Q3的关系正确的是 ( ) A. Q1 = Q2 = Q3 B.Q2 > Q1 > Q3 C. Q2 > Q3 > Q1 D. Q2 = Q3 > Q1 9、为了除去MgCl2酸性溶性中的Fe3+,可在加热搅拌 的条件下加入一种试剂,过滤后再加入适量盐酸. 这种试剂是 A.NH3·H2O B.NaOH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课时作业1.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1.(2012·枣庄市高一期末考试)某有机物叫苯酚。其试剂瓶上有如下标识: 上述标识的含义是( ) A.自燃物品、氧化剂B.腐蚀品、有毒

C.爆炸品、腐蚀品D.氧化剂、有毒 【解析】苯酚有关的标识分别为腐蚀品和有毒物质。 【答案】 B 2.下列实验操作中,主要不是从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 A.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 B.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C.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应略向上倾斜(约45°角),外壁干燥后再加热 D.用氢气还原氧化铜时,应先通一会儿氢气,再加热氧化铜 【解析】酒精灯在不使用时必须盖上灯帽,主要是为了避免因酒精的挥发而使下次使用时不能点燃的情况。 【答案】 A 3.为了列车客运安全,下列药品:①NH 4NO 3 ②(NH 4 ) 2 SO 4 ③KCl ④油漆⑤汽油⑥过磷酸钙⑦MgO,从化学性质判断,由于易燃易爆而不能带上列车的是( ) A.③④⑤⑥⑦B.①②⑦ C.①④⑤D.①④⑦ 【解析】本题涉及的一些物质同学们在初中已经接触过,从化学安全常识角度来说应该了解常见的易燃易爆物质。本题也有巧解,MgO是不易燃物质,由此排除A项、B项、D项。 【答案】 C 4.(高考组合题)下列实验操作中,不合理的是( )

①②③ A.(2010·江苏高考改编)洗涤沉淀时(如图①),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B.(2012·北京高考)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选③ C.(2009·广东高考)蒸馏时蒸馏烧瓶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容积的2/3,液体也不能蒸干 D.(2012·北京高考)粗盐提纯,选①和② 【解析】洗涤沉淀,在过滤器中的沉淀中,加入蒸馏水,浸没沉淀,让水 自然流下,不能用玻璃棒搅拌,A错;用CCl 4 提取碘水中的碘,应选取不和水相溶的萃取剂,装置为③,B对;粗盐提纯,首先将粗盐溶于水加合适试剂后过滤,再将食盐溶液蒸干即可,装置为①和②,D对。 【答案】 A 5.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用药匙取用粉末状或小颗粒状固体 B.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 C.给盛有2 3 体积液体的试管加热 D.倾倒液体时试剂瓶标签向着手心 【解析】取用固体时,小颗粒或粉末状药品用药匙,块状固体用镊子;取用液体时,量少可用胶头滴管,量多时可倾倒;加热盛有液体的试管时,液体的

2020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课时作业1 走进化学世界%28含解析%29

课时作业1走进化学世界 夯实基础 1.(2020·宁夏中考)下列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 A.合成新药 B.开发新能源 C.研究物体运动 D.研制新型材料 2.(2020·安徽合肥包河区二模)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下列工艺过程,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3.(2020·湖南株洲中考改编)下列有关化学实验操作的图示中正确的是() 4.(2020·湖南湘西州中考)下列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1

5.(2020·江苏连云港中考)下列化学品标志与化学试剂对应错误的是() 6.(2020·四川成都中考)实验时发生意外需及时处理。下列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A.过滤液体滤纸被戳破——把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B.蒸发时食盐四处飞溅——撤去酒精灯并不断搅拌 C.触碰热试管手被烫伤——冷水冲洗后涂抹烫伤膏 D.氢氧化钠沾到皮肤上——大量水冲洗后涂硼酸溶液 7.(2020·浙江台州中考)七氟丙烷(C3HF7)灭火剂容易汽化不留残渣,适用于电器、精密仪器、图书档 案等灭火,根据上述信息可以推测七氟丙烷具有的性质是() A.导电性 B.腐蚀性 C.不助燃 D.沸点高 提高能力 1.(2020·黑龙江龙东中考)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2.(2020·山东东营中考)在使用酒精灯的过程中,对下列做法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A.用酒精灯外焰给物品加热,原因是酒精与空气充分接触 B.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原因是火柴提高了酒精的着火点 2

C.用湿抹布盖灭失火的酒精灯,原因是使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D.将灯芯拨得松散使酒精灯燃烧更旺,原因是增大了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3.(2020·山东德州中考)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没有直接联系的是() 创新拓展 (2020·湖南怀化中考)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课时作业1走进化学世界 夯实基础 1.C 3

化学选修4综合检测试卷

(g)

8.下列装置中,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其中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是 A.电解水 B.水力发电 C.太阳能热水器 ℃时,水的电离达到平衡:O H .向水中加入氨水,平衡逆向移动, .下列图示中关于铜电极的连接错误的是() 下列各项正确的是() 电极反应式出现环境 O+4e-===4OH-碱性环境下氢氧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 -===O ↑+2H2O 弱酸性环境下钢铁的吸氧腐蚀 2 +2e-===H2↑用Cu作电极电解NaOH -2e-===2H+用惰性电极电解H SO

.放电时电池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H+ .放电时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为NiO(OH)+H2O+e-===Ni(OH) .该电池充电时将碳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正极相连,发生氧化反应 2A(g)+B(g) 2C(g)ΔH<0,下列各图中正确的是 =3的醋酸溶液中加入水稀释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溶液中导电粒子的数目减少 -) 不变 (OH-) .醋酸的电离程度增大,c(H+)亦增大 的NaOH溶液,混合液的pH=7 B(g)2C(g),根据下表中的数据判断下列图象错误的是

如图为用酸性氢氧燃料电池为电源进行电解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燃料电池工作时,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极是铜时,b极逐渐溶解,a极上有铜析出 极是含锌、铁的粗铜,b极是纯铜,a极溶解铜的质量与 两极均是石墨时,在相同条件下,a极产生的气体与电池中消耗的 AgCl(s)+Cl-(aq)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c点变到d点 -浓度减小 点对应的K 20.有关下列四个常用电化学装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碱性锌锰电池图Ⅱ铅-硫酸蓄电 池 电解精炼铜银锌纽扣电池 A.图Ⅰ所示电池中,MnO2的作用是催化剂

步步高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学案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步步高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学案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简单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学习目标定位] 学会物质分类方法,会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熟悉酸、碱、盐、氧化物等之间的转化关系。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初中化学把元素分为________元素和____________元素;化合物可分为____、____、____和氧化物。化学反应按反应前后反应物、产物的多少和种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按得氧失氧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将进一步探究学习物质的分类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方法 [探究活动] 1.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例 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②HCl③CaCl 2④CuO⑤H 2 O ⑥Fe 2 O 3 (1)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2)依据__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3)依据______________为标准,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 2.试从不同的角度对下列各组物质进行分类,将其类别名称分别填在相应的空格内。 3.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下表中的物质进行分类: [归纳总结] (1)单一分类法: 。 (2)交叉分类法: 。 (3)树状分类法: 。 [迁移应用] 1.从对化合物的分类方法出发,指出下列各组物质中与其他类型不同的一种物质是 (1)Na 2O、CaO、SO 2 、CuO________________。 (2)NaCl、KCl、NaClO 3、CaCl 2 ______________。 (3)HClO 3、KClO 3 、HCl、NaClO 3 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4综合测试题(四) 考试用时100分钟。满分为150分。 第Ⅰ卷(共70分) 一、 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已知反应X+Y= M+N 为放热反应,,对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 A 、X 的能量一定高于M B 、Y 的能量一定高于N C 、X 和Y 的总能量一定高于M 和N 的总能量 D 、因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故不必加热就可发生 2、在pH=1的无色溶液中,下列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 ) A .NH 4+、Ba 2+、NO 3—、CO 32— B .Fe 2+、OH —、SO 42—、MnO 4— C .K +、Mg 2+、NO 3- 、SO 42— D .Na +、Fe 3+、Cl —、AlO 2— 3、在密闭容器里,A 与B 反应生成C ,其反应速率分别用A v 、B v 、C v 表示,已知2B v =3A v 、3C v =2B v ,则此反应可表示为 ( ) A 、2A+3B=2C B 、A+3B=2C C 、3A+B=2C D 、A+B=C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可逆反应的特征是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 B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使用催化剂只能改变反应速率,而不能改变化学平衡状态 C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使平衡向放热反应方向移动 D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压强一定会破坏气体反应的平衡状态 5、相同温度下等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pH 值最小的是 ( ) A .Cl NH 4 B .34HCO NH C .44HSO NH D .424SO )(NH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物质的溶解性为难溶,则该物质不溶于水 B 、不溶于水的物质溶解度为0 C 、绝对不溶解的物质是不存在的 D 、某离子被沉淀完全是指该离子在溶液中的浓度为0 7、化学电池可以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的本质是 ( ) A .化合价的升降 B . 电子的转移 C .氧化还原反应 D .电能的储存 8、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首要原因 是 ( )

高中化学步步高必修1章末检测卷(三)

章末检测卷(三)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将固体X投入过量的Y中,能生成白色沉淀并放出一种无色气体,该气体能燃烧,不易溶于水,则X和Y分别可能是() A.钠和氯化铝溶液 B.铝和烧碱溶液 C.过氧化钠和氯化亚铁 D.锌和稀硫酸 答案 A 解析Na与水反应生成NaOH和H2,NaOH与过量的AlCl3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Al(OH)3,A正确;2Al+2NaOH+2H2O===2NaAlO2+3H2↑,无沉淀生成,B错误;2Na2O2+2H2O===4NaOH+O2↑,NaOH与过量FeCl2溶液反应,生成Fe(OH)2白色沉淀,然后迅速变成灰绿色,最终变为红褐色沉淀,C错误;Zn+H2SO4===ZnSO4+H2↑,无沉淀生成,D 错误。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在空气中燃烧最后所得产物为Na2O2 B.镁因在空气中形成了一薄层致密的氧化膜,保护了里面的镁,故镁不需要像钠似的进行特殊保护 C.铝制品在生活中非常普遍,这是因为铝不活泼 D.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因生成的氧化物很疏松,不能保护内层金属,故铁制品往往需涂保护层答案 C 解析铝因易与O2反应生成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而耐腐蚀,我们日常用的铝制品常采用特殊工艺将氧化膜变厚,保护作用更好,并不是铝不活泼。 3.下列反应,其产物的颜色按红色、红褐色、淡黄色、蓝色顺序排列的是() ①金属钠在纯氧中燃烧②FeSO4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并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 ③FeCl3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④无水硫酸铜放入医用酒精中 A.②③①④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Na2O2、Fe(OH)3、Fe(SCN)3、CuSO4·5H2O的颜色分别是淡黄色、红褐色、红色、蓝色。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 导语】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幸福的,虽然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许多困难,但是只要努力解决这些困难后,你将会感觉到无比的轻松与快乐,所以我想让大家和我一起进入学习的海洋中,去共同享受快乐。搜集的《九年级上册化学课时作业本答案》,希望对同学们有帮助。 【篇一】 题号123456789 答案CCAADCDBCD 10、(1)、(3)、>(4)、(7)、12、(1)、34152(2)、AC(3)、催化剂的种类,(4)、氧气的浓度不够或有较多的水蒸气。 13、36.13.315.4%蒸发结晶。 (六)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ACCAACDBDC 11、C12、D13、3称量溶解搅拌14(1)、Fe2O3+3CO=2Fe+3CO2(2)、变浑浊(3)、尾气处理(4)、乙90%15、(1)、溶剂种类(2)、溶质种类降温结晶(3)、纵坐标单位长度的变化。16、N250%1.02吨。 【篇二】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BDDDCACAB 11、D12、A13、B14、B15(1)、N2CO2SNH4NO316、否AC2:1:2 17、CCt3A=B>C18、2:6:114g3:4C8H18通入足量的氧气。 【篇三】 题号123456789

答案ABADDBCAC 10、小于降温或加溶质饱和等于11、BC1342A吸附12、87.5%左使铁完全反应8.3%。 【篇四】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CCCCABBABC 11、3.75g67.5%12、(1)、铁架台(2)、2H2O2====2H2O+O2↑(3)、ADEG(4)、防止生成固体使瓶底炸裂。13、(1)、FeCCuMg(2)、2Al+3FeCl2=2AlCl3+3Fe (3)、CuO+H2SO4====CuSO4+H2O14、四(1)、H2点燃(2)、HCl、CuCl2有气泡、有红色物质析出(3)、CuFeZn(4)80%。 【篇五】 题号12345678910 答案BBCBDADBBB 11、B12、BC13、BD14(1)、10(2)、清洗(3)、石棉网(4)、润湿。15、(1)、长颈漏斗(2)、A检查气密性略(3)、HCl浓H2SO4b(4)、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6、23:35.5:3224017、95%能。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据人教版步步高大一轮复习讲义整理)

高中化学所有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4) 第一讲化学常用仪器和基本操作 (4) 第二讲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16) 第三讲物质的量气体摩尔体积 (19) 第四讲物质的量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22)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5) 第一讲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25) 第二讲离子反应 (30) 第三讲氧化还原反应 (36) 第三章金属及其重要化合物 (42) 第一讲钠及其重要化合物 (42) 第二讲镁、铝及其重要化合物 (45) 第三讲铁及其重要化合物 (51) 第四讲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及开发利用金属矿物 (55)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59) 第一讲碳、硅及无机非金属材料 (59) 第二讲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卤素 (62) 第三讲硫及其重要化合物 (67) 第四讲氮及其重要化合物 (71) 第五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77) 第一讲原子结构 (77) 第二讲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 (80) 第三讲化学键 (85)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88)

第二讲原电池新型化学电源 (92) 第三讲电解池金属腐蚀与防护 (96) 第七章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102) 第一讲化学反应速率 (102) 第二讲化学平衡状态 (104) 第三讲化学平衡常数及反应进行的方向 (107) 第八章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111) 第一讲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111) 第二讲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115) 第三讲盐类的水解 (121) 第四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 (125) 第九章有机化合物 (128) 第一讲认识有机化合物——主要的烃 (128) 第二讲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和基本营养物质 (133) 第十章化学实验 (137) 第一讲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37) 第二讲常见物质的制备 (141) 第三讲化学实验设计与评价 (145) 第十一章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 (150) 第一讲原子结构与性质 (150) 第二讲分子结构与性质 (155) 第三讲晶体结构与性质 (161) 第十二章有机化学基础(选修) (166) 第一讲认识有机化合物 (166) 第二讲烃与卤代烃 (174)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

九年级化学课时作业 命题人:李益明 氧气的性质和用途 1、下列关于氧气的物理性质叙述错误的是()A、氧气易溶于水 B、在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略大 C、在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D、在一定条件下,氧气可变为淡蓝色液体,也可变为雪花状淡蓝色固体 2、薯片等易碎食品宜采用充气袋包装,下列气体中最不适宜充入的是( ) A.O2 B.N2 C.C02 D.空气 3、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甲烷燃烧 B、酒的酿造 C、食物腐烂 D、动植物呼吸 4、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能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是 ( ) A.镁条 B.红磷 C.木炭 D.硫磺 5、将燃着的火柴a、b分别放入下图两个集气瓶,出现的现象是 ( ) A.a熄灭、b变旺 B.a更旺、b熄灭 C.a、b都变旺 D.a、b都熄灭 6、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物质的是()

A、铁丝 B、木炭C、白磷 .D、硫粉 7、下列关于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氢气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8、某同学做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要先在瓶底留些水或铺一层细沙的是() A.红磷 B.木炭 C.铁丝 D.硫磺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可作燃料 B.氧气能跟所有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微溶于水中的氧气而生存 D.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氧气参加的反应都是化合反应 B.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C.化合反应的共同特征是两种物质反应而生成另一种物 D.不论是否有氧气参加,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就属于化合反应 11、做氧气的性质探究时,我用了如下图所示的操作流程。

化学选修4一二章综合试题与答案

2013年下期会同一中高二年级9月份考试化学试卷 命题:何俊良审题:杨郁芬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1.将铁粉和硫粉混合后加热,待反应一发生即停止加热,反应仍可持续进行,直到反应完全生成新物质硫化亚铁。这一现象说明了 A.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C.铁粉和硫粉在常温下容易反应 D.硫化亚铁的总能量高于铁粉和硫粉的总能量 2. 250o C,101Kpa时,2N2O5(g)=4NO2(g)+O2(g) △H=+56.76kJ/mol,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其自发进行 的主要原因是 A.是吸热反应 B.是放热反应 C.是熵减反应D.熵增效应大于能量效应 3.“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是 A.氯化钠B.固体硝酸铵 C.固体氢氧化钠 D.生石灰 4.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 5.可以确定反应P(g)+Q(g)R(g)+S(g),在恒温下已达到平衡的是 A.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随时间改变 B.反应容器内P、Q、R、S四者共存 C.P的生成速率和S的生成速率相等 D.反应容器内的气体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变化 6.在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和1molH2O(g),在一定条件下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3molCO2(反应CO+H 2O CO2+H2),当其它条件不变,充入的水蒸气改变为2mol时,平衡时生成CO2的物质的量可能是A.0.5mol B.0.95mol C.1mol D.2/3mol 7. 2SO 2(g)+O22SO3(g)是制备硫酸的重要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V2O5不会改变该反应的逆反应速率 B.往反应体系中通入He气使气体压强增大,反应速率一定增大 C.该反应是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将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 D.在t1、t2时刻SO3(g)的浓度分别是C1、C2,则时间间隔t1到t2内,SO3(g)生成的速率V=(C1-C2)/(t1-t2) 8.下列反应中生成物总能量高于反应物总能量的是 A.碳酸钙受热分解 B.乙醇燃烧 C.铝粉与氧化铁粉末反应 D.氧化钙溶于水 9.已知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 (1) C(s)+O2(g)=CO2(g) △H1 C(s)+1/2O2(g)=CO(g) △H2 (2) S(s)+O2(g)=SO2(g) △H1 S(g)+O2(g)=SO2(g) △H2

高2020届高2017级步步高高中化学一轮复习全套课件学案第一章第4讲

第4讲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及其配制 考纲要求 1.了解溶液的含义。2.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3.了解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并能进行有关计算。4.掌握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考点一 物质的量浓度及相关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 (1)概念: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 (2)表达式:c B =n B V 。 (3)单位:mol·L -1(或 mol/L)。 2.溶质的质量分数 ――→概念??? 以溶液里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比值表示溶液组成的物理量,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表达式w (B)=m (B )m (aq )×100% (1)1 mol·L - 1 NaCl 溶液是指此溶液中含有1 mol NaCl( ) (2)用100 mL 水吸收0.1 mol HCl 气体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恰好是1 mol·L - 1( ) (3)1 L 水中溶解5.85 g NaCl 所形成的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0.1 mol·L - 1( ) (4)将25 g CuSO 4·5H 2O 晶体溶于75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5%( ) (5)将40 g SO 3溶于60 g 水中所得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 (6)同浓度的三种溶液:Na 2SO 4、MgSO 4、Al 2(SO 4)3,其体积比为3∶2∶1,则SO 2-4浓度之比为3∶2∶3( ) (7)0.5 mol·L -1的稀H 2SO 4溶液中c (H +)为1.0 mol·L - 1( ) 【参考答案】:(1)× (2)× (3)× (4)× (5)√ (6)× (7)√ 1.在标准状况下,将V L 氨气溶于0.1 L 水中,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cm - 3, 则此氨水的物质的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