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论文】我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献言献策

【论文】我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献言献策

【论文】我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献言献策
【论文】我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献言献策

论文

我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献言献策

专业

学号

姓名

我为构建节约型社会献言献策关键词:节约型社会以人为本人与资源人与自然

内容提要:构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构建节约型社会关键在人,要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营造人人讲节约,人人爱环境,人人创和谐的强大氛围。第一,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第二,要从细微之处讲节约。第三,要通过节约改善环境。

构建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构建节约型社会,主要表现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达到社会发展与资源储备平衡,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和谐同步的目的。

构建节约型社会关键在人,重点要解决好人与资源、人与自然的关系。因此,构建节约型社会重在以人为本,要做到人人重视,人人参与,人人有责。要让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养成时时节约、处处节约的良好习惯,营造人人讲节约,人人爱环境,人人创和谐的强大氛围。

第一,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要想做到人人讲节约,时时讲节约,处处讲节约,就必须要牢固树立节约意识,把例行节约做为一种社会公德和行为规范,只有那样,节约型社会才得以构建。人是社会的最基本单位,只有人的意识转变了,人的素质提高了,社会才会进步。人人都用节约规范自己的行为,节约型社会自然也就形成了。在树立节约意识方面,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要加大宣传力度。各种媒体都要把节约做为社会公德的宣传主题,随时进行

正面宣传引导,公路、车站、机场、码头等醒目位置要设立公益广告,让人们随时听到、随时看到“节约”二字,思想上随时绷着“节约”这根弦,让“节

约”入心、入脑、入目,使人们的节约意识渐渐提高。二是要培养公众荣辱感。

要通过大力宣传节约典型,批评浪费现象,使人们逐渐树立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思想,培养公众荣辱感。要形成节约人人称道,浪费人人唾弃的社会氛围。农村村委会,城市居委会要设立“荣辱榜”,大力表扬“节约标兵户”,不点名批评浪费户。要以评选“节约能手”、“节约标兵”、“节约文明户”等活动为载体,推进社会节约运动蓬勃开展,要让“节约光荣”思想深入人心,深入到每

一个角落,以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荣辱感,促进全民节约意识的形成。三是要建立激励约束机制。要把树立节约意识做为一项社会任务,通过奖惩手段把公

民的节约意识激进激活。城市乡村都要设立专门机构,对资源使用进行监督,节约奖励,浪费惩罚。比如:自来水公司可实行“定量用水制度”,供电公司可实行“定量用电制度”,对未超标的用户实行低价水电政策奖励,对超的用户实行高价水电政策惩罚。通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可强迫公民树立节意识,养成节约习惯。

第二,要从细微之处讲节约。构建节约型社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社会发展与资源储备平衡,人类进步与自然生态和谐共处。讲节约,就是为了解决人口日益增长与资源日益枯竭的矛盾。人口是一天一天增多的,资源也是一点一点减少的,所以节约也要从一点一滴做起。“积石成山,积水成渊”,只要我们

每一个人都从细微之处讲节约,我们的社会也就变成节约型社会了。一是要小处做起。节约必须要从小处做起,只有人人都从小处节约,社会才能变成节约

型社会。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每一样我们都要讲究节约。中国有十四亿人口,近4亿户,如果每户每天节约1㎝3燃气,全国每年就节省14.6万方燃气。其他资源也是一样,我们节省一点,积累起来就是一个可观的数字,就可以创造可观的社会的效益。相反,如果我们浪费一点,积累起来也是一个可观的数字,造成的社会损失也是相当可观的。每个人都从现在做起,从身边

事做起,处处节约,时时节约,我们的生活就会极大改善。二是要从小事做起。

节约不光要从小处做起,还要从小事做起,每个人都注意身边的小事,都从小事上讲节约,整个社会就会变得节约。拿我们使用的一次性筷子来说,据不完全统计,我们每天扔掉的一次性筷子高达3000万双,约合木材600方,这样算来,我们每天相当于扔掉了近千棵树,一年就扔掉了万亩森林。如果一次性筷子生产厂家把一次性筷子由木质改为塑料或纸制,用完之后回收,那样,我们就保住了万亩森林。使用一次性筷子是小事,我们着眼这件小事,努力去节约,小事就变成了大事。

第三,要通过节约改善环境。节约不光是为了节省资源,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换句话说,浪费资源就等于破坏环境,节约资源就是保护环境。我们开发资源,使用资源,都是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伐木会破坏森林,会影响空气质量,改变土壤结构;开采石油和挖煤,会改变地质结构,从而引发地质变化……如果我们例行节约,就会使能源开发减速,我们的环境就会得到改善。另一方面,节约还可以保护环境,保持我们的生活环境整洁,提高生态质量。基于这两点,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要注意通过节约改善环境,尽

我们所能保持环境友好。一是要注意废品回收和一次性生活用品二次利用。我们

用过的废品不要随处乱扔,要分类保存,卖给收废品的,那样,我们既做到了节约,又可使废品得到科学处理。一次性生活用品,比如一次性筷子,用完之后要集中回收,经重新加工后制成再生板材,用于家具制造、造纸等,那样,

既做到了节约,又保护了环境。二是要养成随时注意环境的良好习惯。我们要时

时处处想着节约,时时处处关注环境。看到公共场所的自来水漏水,要马上过去关掉,看到司机长时间停车不熄火,要提醒他节约燃油。这样,既可节约能源,又可避免因“长流水”和“尾气排放”污染环境。我们随时注意环境,随

时想着节约,就能够通过节约改善环境。我们每个人都关注环境,都例行节约,我们的社会就会成为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节约发展的目标就会实现!

请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1]

结合实际谈谈你对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认识 我国资源相对紧缺,人均资源占有量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近30年的持续快速增长,现实告诉我们,如果不改变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不在全社会进行强化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经济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多地受到资源约束,将直接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观目标的实现。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中央提出加快两个根本性改变以来,我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得了积极进展,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高。但是总体上看,我们国家的增长方式还基本上是属于粗放型的,资源消耗高,浪费大,污染重的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转变。未来的十五到二十年,我们国家仍将处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将进一步增大,面对着人口不断增长,环境压力加大的挑战,必须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否则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新兴工业化难以实现。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建设生态文明。生态文明的提出,丰富了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文明观的内涵。它是对传统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观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如果不计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必然导致能源资源约束突出,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人与自然关系紧张,反过来影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 然而当前形势十分复杂。从国际层面看,一方面是国际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国际分工体系不断更新,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关联性日趋紧密;另一方面是全球性资源竞争更加激烈,环境保护压力不断增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要求愈加强烈。从国内层面看,二十余年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给我国的经济社会状况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相对粗放的增长方式和较不均衡的发展次序和格局,也带来了相当多的增长本身和增长之外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成为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主要障碍和瓶颈。如何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已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和首要任务。 首先,要把环境问题放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行动中来看。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关爱生命。如果经济发展了,物质生活丰富了,人却变成了瘸子、拐子,不健康的人,这将是对现代化的一种讽刺。在一定条件下,发展就是燃烧。烧掉的是资源,留下的是污染,产生的是GDP。科学发展就是消耗的资源越少越好,产生的污染越小越好,最好是“零排放”。前者是“资源节约”,后者是“环境友好”。 其次,以强化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强城市的环境保护。世界瞩目的世界工业博览会已经在上海召开,是上海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基本形成“四个中心”框架的关键阶段。进一步提高环境科技工作水平,为成功举办世界最好的世博会为环境保护目标,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这既是环境科技工作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环境科技工作面临的更新的挑战。 再次,完善环保的投入机制和环境经济的政策,加大政府、社会、企业对环保的投资力度,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机制。制定和实施有利于环境保护的价格、税收、信贷、贸易、土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的环境经济政策。比如上海市环境保护投入占当年GDP 的比例始终保持在3%以上,近年来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为新世纪环境保护工作开好了局、起好了步。 最后,依靠科技进步,尽快建立环境科技的创新体系,加快环保产业的发展。第四是加强社会监督,环境保护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需要广大的人民群众积极地参与,加强监督,国务院决定要求要不断地扩大环境信息的覆盖范围,把环境质量的情况告诉老百姓,鼓

建设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建设和谐社会研究论文 摘要: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和谐社会"的概念,并要求我党不断提高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党的十七大在党章中又增写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作这样的修改,既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的要求和指导原则,又阐明了现 阶段促进社会和谐的主要着力点。从而抓住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有重点、有步骤地持续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关键词:和谐社会;以人为本 1 坚持以人为本对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社会。社会的制度安排能正确反映和兼顾各方面 群众的利益,各阶层对社会管理和生活现状感到满意,从而积极参与社会主义建设。显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1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体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宗旨。深入体察人民群众的意愿,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基本宗旨。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见物不见人”或者“重物轻人”都是不对的。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人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充分依靠人民群众,使最广 大人民群众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支配和受惠者。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体现 在党领导发展的大政方针和各项部署中,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高度重视和自 觉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稳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 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 的深入推进,人民群众的内部矛盾也不断出现新的变化,各种经济利益矛盾更加突出。如 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在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 持社会稳定,妥善解决改革中因利益调整引发的各种社会矛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 出问题。只有坚持以人为本,从尊重、爱护、理解和关心人民群众的角度出发想问题、办 事情、做工作,才能摸清人民内部矛盾的症结,准确找出化解矛盾的办法。 3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调动人民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积极性。人民群众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力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 动一切积极因素,动员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激 发各行各业人们的创造活力。以人为本,让各阶层人们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中得到实实 在在的好处,就能充分发挥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增强凝聚力,激发创造力,为构建和 谐社会找到最广泛的力量支持,形成全国各民族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共处的局面。?

构建节约型社会调查报告

构建节约型社会调查报告

建设节约型社会调查报告 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缓解资源供需矛盾的根本出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是保障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的重要举措。我国各地方、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以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切实用大力气抓好建设节约型社会工作。 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国情、着眼未来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树立适应节约型社会建设的理念

来,就能为社会增加大量的财富。 树立节约须走技术创新之路的理念。加强技术创新是实现能源、资源节约的必由之路。应把能源、资源、环境、生物技术等放在优先位置,集中力量进行研发和攻关。当务之急是在以下几方面实现技术突破:一是提高能源综合利用效率的技术。我国目前煤炭使用量在能源使用总量中约占70%,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二是发展循环经济的相关技术。废弃物是放错了位置的资源。发展循环经济,就是把放错位置的资源重新利用好,使生产过程由过去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变为资源—产品—再生资源,走资源循环利用之路。三是发展太阳能、水力、地热能的技术。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2/3国土面积的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陆地表面每年接收太阳能辐射相当于17000亿吨标准煤。我国水力发电潜力大,目前水力发电1亿千瓦,仅占发电总量的24.6%。我国地热储量达1353.5亿吨煤热量单位,有待于开发利用。此外,还应积极开发利用生物质能源的技术。

构建和谐社会毛概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社会学角度看,就是要构建社会结构各个层面的和谐,主要有:城乡结构的和谐、区域结构的和谐、社会阶层结构的和谐、就业结构的和谐、代际结构的和谐、人的发展与自然的和谐、价值观的和谐等。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形成和谐相处的人际环境。 一、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社会发展首先取决于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推动整个社会发展。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给社会发展创造了前提。但社会发展严重滞后时,也会妨碍经济增长。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必须实现经济与社会同步发展。人类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经济的持续高增长期,往往也是社会矛盾的高发期。我国长达20多年的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不仅使原来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变化,而且使各种深层次社会矛盾逐渐显露,对原来相对稳定的社会格局产生了巨大冲击。只有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了,才能化解社会矛盾,社会稳定才能得到保证。我国2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使全社会都得到了好处,但先富起来的毕竟是少数人,加之分配制度上的缺陷,我国的贫富差距有扩大的趋势。构建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是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这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区发展不平衡等因素,造成我国经济上快速增长的同时,社会并未同步协调发展。在社会发展中存在一些不和谐方面,一是我国的农民数量以及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过大,这给我国完成向现代社会结构的转型带来困难。按国际贫困标准,农村还有1亿多贫困人口,而现代化国家的最有标志性的指标,就是农民不再是穷人。二是我国的收入差距没有按照应有的规律向缩小的方向发展,而是继续加速扩大。这既有我国劳动力无限供给趋势限制了初级劳动工资提升的特殊原因,也有现代财富积累速度大大加快和社会组织中间管理阶层出现新分化的新情况,还有转型期腐败和非法致富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三是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没有出现劳动力短缺,而呈现出劳动力在一个较长时期供大于求的趋势,就业问题一时难以根本缓解。四是我国由于人均寿命延长和严格的人口控制,出现还没有富裕起来就过早老龄化的现象。 二、从社会结构层面构建和谐社会在我国改革开放向更深层次、更广领域推进的过程中,新的社会矛盾、新的社会问题不断涌现,有时甚至集中暴露出来。从社会管理体系方面,构建和谐社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协调社会各阶层利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使我国原有的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的调整和重组,出现了一些新的社会阶层和日益多样化的利益诉求,从而使社会关系更为复杂,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带来了一系列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和潜在隐患。社会不同阶层、不同群众之间既存在着共同利益,又有着各自特殊的具体利益要求。为此,一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增强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二是要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增强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三是要特别关心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切实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把解决好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提高到增强党的执政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来认识。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在全社会大力提倡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发挥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根本力量的作用,鼓励和支持包括新的社会阶层在内的全体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建立健全社会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2.逐步建立和谐的社会秩序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使许多社会深层次矛盾逐步显露出来,依法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已成为建立稳定、有序、和谐的社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构建环境 友好型社会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构建 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实践总结报道 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在21世纪,资源成为了一个阻碍社会发展的大问题。有人曾 经计算过,如果我们再不节约,那么60年后我们将没有石油和天 然气,200年后煤炭资源也将面临枯竭。为了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继续使用这些资源,我们必须要节约,必须要从现在就开始节约。在我来源国,由于人口的原因,资源问题更显得重要,节约也更 显得迫在眉睫。然而,现在的许多人已经把艰苦朴素这一中华民 族的优良传统忘得一干二净。这对于一个社会来说,真是一场危 机啊。青少年是未来,是希望,也是最活跃的最富有激情的一个 群体,如何使他们继承并发扬艰苦朴素这一优良传统是将我国建 设成节约型社会的. 人类自诞生起,一切衣食往行及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于我 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地球上的大气、森林,海洋、河流、土壤、草原、野生动植物等,组成了错综复杂而关系密切的自然生态系

统,这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环境,长期以来,人类把文明的进程一直滞留在对自然的征服掠夺上,似乎从未想到对哺育人类的地球给予保护和回报,在取得辉煌的文明成果的同时,人类对自然的掠夺却使得我们所生存的这个星球满目疮疤,人口的增长和生产活动的增多,也对环境造成冲击,给环境带来压力。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20__年7月10日,我们计算机富阳实践小分队以“建设资源节约型企业,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为口号,抱着呼吁社会大众节约资源,爱护环境的期望走进了浙江省富阳市。当下车踏步于富阳的街道,眼前的一幕幕让团队成员惊呆了,原本大家都认为造纸业对环境的破坏一定很大,可是眼前出现的富阳市却依旧绿树成荫,风景宜人,我们想也许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人与环境友好共存吧。因而我们对富阳市相关企业的调查更加充满了期望。这次实践选择富阳市,我想我们绝对没有选错。 第二天一早,我们开始了调查之旅的第一站浙江省富阳市万马纸业有限公司。公司负责人热情非常的带领我们参观了企业各个来源部门,随后我们又请到相关领导人介绍企业的发展历史及对当地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政府的政策。接着我们又查看了该企业对废水废纸的处理过程。我们发现现代造纸业对废水废纸的回收利用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好。最后我们互相赠送锦旗和感谢信。

坚持以人为本,推进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一、“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以人为本就是要在现实性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 1、“以人为本”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政策体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取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随后,在《资本论》中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为未来的社会奠定现实的基础,未来社会将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建立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我们的最高纲领,而现阶段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在整个社会主义阶段,必须紧紧围绕“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也是检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与否标准。 2、“以人为本”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又是和谐社会的目的。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出发点,就是要在现实性上,通过制定路线方针政策,推进人的全面发展。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人民的生活就越能得到改善,而物质文化条件越充分,又越能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程度也是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这两个历史过程应相互结合、相互促进地向前发展。反过来说,只有坚持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才能给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最可靠的保证。 3、“以人为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把“以人为本”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落脚点,就是要把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结合起来,让人民真正享受到改革开反放的成果。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确定为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的中心目标,我们的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发展才会有明确的方向和正确的发展战略,才能从根本上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保障人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利的制度体系。才有可能从根本上把实现“以人为本”纳入法治轨道,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片面强调局部利益或以整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施政倾向。 (二)和谐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互动共进的历史进程 1、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具体的。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决不意味着人们可以超越历史的和现实的条件,游离于社会及群体之外、随心所欲地行动。马克思、恩格斯在论述作为处在生产力和社会需要的一定发展阶段上的个人如何发展时强调提出:“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直接或间接进行交往的其他一切人的发展;彼此发生关系的个人的世世代代是相互联系的,后代的肉体的存在是由他们的前代决定的,后代继承着前代积累起来的生产力和交往形式,这就决定了他们这一代的相互关系。总之,我们可以看到,发展不断地进行着,

构建节约型社会演讲稿四篇

构建节约型社会演讲稿四篇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构建节约型社会(变废为宝篇)》。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喝完饮料,会不会把饮料瓶随手一丢?收到节日礼物,是不是把精美的包装当作一般的垃圾丢弃? 难道这些瓶瓶罐罐纸盒真的一无是处了吗?其实,废物也是资源,是放错了地方的资源。 如果把生活垃圾中能利用的循环利用,变废为宝,那不也是一种节约行为吗? “环保时装秀”上,废旧光盘串出了璀璨的项链,难降解的塑料袋化作花裙子,碎布头成了妆点衣服的装饰品…… 现在的食品包装越来越豪华,该怎么二次利用呢?在月饼包装盒上挖个小槽,然后放入餐巾纸,一个抽纸盒就做好了;将饮料瓶改装成存钱罐,将超市购物用的塑料袋当作垃圾袋用…… 我们提倡建立“循环经济”,就要在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指导下,遵循生态规律,以原材料和废物的“减量化、再利用、

资料化”为原则,以尽量废物生产、再使用、再生利用、热回收、无害化处置为顺序的经济活动,目的就在于保护环境,节约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变废物为宝物,促废物变资源,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不仅会有很大的收获,更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早上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构建节约型社会(节电篇)》。 从煤油灯到电灯,从算盘到电脑,电在创建现代文明的时程中,举足轻重。电为人类带来了光明、璀璨和希望。 电能来源于煤、石油、水力等资源,同时,电本身也是一种资源。是资源就需要节约,毕竟,我们不能留给子孙后代一个空荡荡的生存空间。 “随手关灯很容易,积少成多省电力”;“省一分种电,多一分钟电。”节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里明确要求:禁止新建公共建筑修建整面玻璃幕墙,玻璃幕墙最多只能占墙面的70%,建筑物在使用过程中应减少对煤、电等能源的消耗。

如何理解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 定义: (1)什么是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 (2)什么是资源节约型社会?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其目的在于追求更少资源消耗、更低环境污染、更大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 2.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紧迫性(背景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并首次把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也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基本国策,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提出,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实现国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适时提出了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战略目标,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指针,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选择。”。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转变现有高消耗、低产出、高污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关键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实践形式,是我国当前阶段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重要政策目标。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上已经取得了惊人成就。但现有的这种经济增长方式,却有着不可持续的局限性。这是因为,在持续多年的高增长率的背后,是触目惊心的高能耗、高物耗。我国每万元GDP能耗与世界水平相比,要高出2.4倍;单位GDP的金属消耗量是世界水平的2~4倍;2003年我国煤炭消耗量已占世界煤炭消耗量的30%,但创造的GDP还不到世界总产值的4%。我国与发达国家相比,每增加单位GDP的废水排放量要高出4倍,单位工业产值产生的固体废物要高出10倍以上。因而素称地大物博的中国,已难以满足日益迅速膨胀的资源需求,仅2003年就从海外进口了1亿吨的石油和成品油、1.4亿多吨铁矿石。不仅如此,19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由生态和环境带来的损失,要占到GDP的8%以上,造成我国目前的环境形式十分严峻。长期积累的环境问题尚未解决,新的环境问题又在不断产生,一些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恶化已经到了相当严重的程度。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超过环境承载能力,水、大气、土壤等污染日益严重,固体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物等污染持续增加。流经城市的河段普遍遭到污染,1/5的城市空气污染严重,1/3的国土面积受到酸雨影响。全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积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出现。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给人民生活和健康带严重威胁,必须引起我们高度警醒。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致使我国出现高能耗、高物耗和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社会主义建设论文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建设论文和谐社会建设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做好群众工作 摘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做好群众工作是各级组织和干部的岗位第一职责。新形势、新任务需要做群众工作的队伍重视加强学习,在提高理论认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实践能力,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把党的群众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关键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群众工作;思想工作;服务群众需求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他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了精辟论述,不仅进一步凸显了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更为明确地强调了建设和谐社会是全党的重要任务,其关节点在于“建设”和“促进”。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中国共产党的五大执政能力之一,当前的一个迫切任务就是增强党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意识和能力,包括十七大报告要求的“构建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体系”。和谐社会的内涵是丰富的,包括社会与自然环境、经济、政治、

文化之间的协调,但其本质是“人和”,包括人际之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员工之间、邻里之间都要和谐。在所有的这些关系中,拥有资源和权力的各级组织和干部发挥着主导性,他们对促进社会和谐负有更大的责任,必须起到引领作用。在某种意义上,做好群众工作是各级组织和干部的岗位第一职责。 做群众工作历来是我们党的优势,也是党实现目标任务的重要法宝。然而纵观现实,做群众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我们的不少组织和干部做群众工作的意识越来越淡薄,看重的是行政权、指挥权的使用,习惯的是压制式的管理,不少同志不仅缺乏沟通意识,而且缺乏沟通技巧,在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的过程中,不少干部失去的是做人的工作的能力,更有甚者,一些年轻干部连谈心都不会了,其群众关系可想而知。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现实社会中存在的相当一部分矛盾,是“人为”制造出来的。正是由于群众观念不强、群众意识淡薄,一些地方和部门在制定政策、执行政策的过程中不仅没有保护好群众的利益,而且还损害群众的利益,引起群众不满;正是由于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不懂得倾听,不会好好说话,一些本可以解决的一般性矛盾,最后引发成难以收拾的大冲突……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快速发展,应该说我们在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方面拥有了更大的物质基础和更多的化解手段,但是为什么各类矛盾和冲突屡屡出现,并且有加剧的趋势?从主观上分析,与一些组织和干部做群众工作意识的淡化和能力的不强有着密切的关系。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 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之一。指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和循环利用、有效保护和替代,使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使污染物产生量最小化并使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节约型社会,就是要在社会生产、建设、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是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华民族兴衰,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大决策。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紧紧围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循环经济为重点,加快结构调整,推进技术进步,加强法制建设,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节约意识,尽快建立健全促进节约型社会建设的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节约型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以资源的高效和循环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源节约型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包括资源节约观念、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机制、资源节约型体系等。资源节约观念。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资源节约观念是指人们从节省原则出发,克服浪费,合理使用资源的意识。 节约意识(观念)作为客观存在的反映,是建立在对资源严重稀缺的认识基础上的。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必须在全社会树立节约资源的观念,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气,养成人人都乐于节约一张纸、一度电、一滴水、一粒米、一块煤的良好习惯。 资源节约型主体。资源节约型主体主要包括:资源节约型政府、资源节约型社会团体、资源节约型军队、资源节约型企业、资源节约型事业单位、资源节约型家庭等。其中,资源节约型企业是指既追求企业生产成本节约又兼顾企业生产的社会成本节约,既考虑企业自身效益又兼顾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既考虑当前利益又兼顾长远利益,能使企业自身效益与社会效益之和达到最大值,使企业生产成本和社会因企业生产而必须支付的社会成本之和达到最小值的企业。 资源节约型制度。资源节约型制度是约束人们浪费资源,规范人们合理使用资源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以及有关道德规范等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各种制度的总称。 资源节约型体制。资源节约型体制是资源节约型制度的实现形式和组织方式,包括资源节约型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法律体制等。 资源节约型机制。它是资源节约型制度、体制在经济运行过程中形成的互为关联、相互作用、彼此约束、协调运转的各种机能的总和。用

落实科学发展观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作者:发布时间:2009-11-04 15:31:12 浏览次数:140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背景材料】 十七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2008年9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9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时间,在全党分批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认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2009年3月9日上午,中共黔东南州委召开全州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州委书记廖少华在会上作重要讲话指出,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大部署……是走生态文明崛起科学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推进“和谐黔东南”建设进程的有力保障。我们要立足黔东南州情,努力“探索建立黔东南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和建设洛贯产业承接区(从江县洛香、贯洞一带),扎实开展“走生态文明崛起的科学发展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主题实践活动,推动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知识链接】 1、什么是科学发展观?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2、面对当代中国最基本国情和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只有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断谋发展、促发展,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共同进步,在实现社会全面进步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4、可持续发展战略含义及要求:

建立节约型社会

建立节约型社会 当今社会,节约型社会已经成为一个比较时尚的名词,随处可以听到。我认为节约型社会的“节约”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方向,资源节约、能源节约和人才节约。平时生活中,我们认识比较多的应该属于资源节约,比如广为宣传的节约水资源等,另外两种则很少被提到。其实,这些“节约”都被一条“经济”链子紧紧联系着。 节约型社会要以节约型经济为基础。我不仅赞成节约型社会的概念和提法,而且十分赞成这句话:“中国将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创造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构建节约型社会,要以发展节约型经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等为基础。不以这些经济为基础,节约型社会是建立不起来的。因为马克思说过:节约无异于增产。 第一,我们早就提出了转变国民经济的增长方式,但是直到现在,增长方式的转变成效甚微。我国经济基本上还是粗放型的,而不是集约型的。第二,我们的自然资源确实很紧张。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我们的资源利用率不仅明显偏低,造成的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而且许多资源越来越多地依靠进口。例如石油、铁矿石等进口比重近些年出现增长的趋势。而这些资源的世界市场价格,却又大幅度上涨。这也决定了我们必须推动节约型社会的建设,以缓解这些矛盾。第三,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落后状态,制约了增长方式的提升和转变。第四,我国公众,整个社会风气,艰苦奋斗和勤俭节约意识严重缺失。大吃二喝,铺张浪费,比比皆是。而且普遍出现了认识上的误区,以为节约是小气,以为生活水平提高了,就该讲阔气,讲派头。中国人民长期形成的艰苦朴素、勤俭建国、勤俭持家的好传统、好风气,在一些人头脑里,早已忘得一干二净。浪费可耻,变成了浪费光荣。整个社会每年浪费的物资相当惊人。生活上如此,生产经营上能好吗?国有企业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严重。因为他们花的不是自己的钱。希望节约型社会概念提出以后,通过宣传教育、揭露批判,能把这个风气扭转过来。同时还要考虑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浪费法》,用法治手段,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但是,我们自己应当清醒地认识到,直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是依靠资源的高消耗、生活的高消费来刺激和支撑这种高增长的。我们虽然成了世界工厂,同时也成了世界上自然资源损耗最严重的国家。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把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同经济增长联系起来研究,是有重大的理论实践意义的。实际上它是一个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我们应当从现在起,就转变增长方式,构建节约型经济,使以后的经济发展成为可持续发展,为子孙后代造福。 自控1002 李丹 2010010801

关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认识

?303? 《中国商界》2010年5月总第198期资源节约型社会是指人们在生活和生产过程中,在资源开发利用的各个环节,贯穿人们对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借助于先进的科学技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和工程等措施,结合社会经济结构的调整,建立资源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以及完善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律体系等政策保障体系,在全社会成员的参与下,实现资源的高效合理和永续利用,以及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从上面的定义看出,资源节约型社会体现了人类发展的现代理念,体现着社会文明的一个更高层次——生态文明;它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为核心,包括资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两部分;其前提是必须以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条件,其中也包括先进的管理技术;在参与方式上,资源节约型社会不单是政府的事情,也不单是企业的事情,而是社会每个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参与方式上,一改原来的那种由政府决策,行为相关者执行的模式,采取决策的多层次参与,既有政府官员,也有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也包括一般的公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参与。同时,不同的参与者在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中,体现不同的功能。另外,资源节约型社会还包括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人与自然协调、和谐,是更高层次和更高境界上的协调,全面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 一、充分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一)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由我们国家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一是我国的资源总量很大,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很小。很多资源列世界前几名,总量上是大国。但被13亿人口一除,就成为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少的国家。二是资源利用效率低,环境污染状况相当严峻。我国目前资源利用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20%―30%,单位产品耗能高40%。例如2004年,我们国家GDP占世界GDP总量4%左右,但是我们所消耗的重要资源站世界的比重,煤炭大概是38%,水泥占45%,钢铁占27.4%。高消耗、高排放直接导致了高污染。三是资源禀赋差。当前,资源瓶颈制约经济发展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国在这方面的问题更为凸显,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但耕地还以每年近千万亩的速度在减少。从目前探明储量看,我国可采石油资源只能用到2020年。我国煤炭资源现有储量最多还能使用不到100年。“十一五”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国环境与发展矛盾最突出的时期。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末期降低20%左右,环境保护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将越来越大。可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势在必行。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举措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最大限度地分享世界经济增长创造了条件,但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利用效率低,产品成本高,已成为影响我国企业和产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要特别提到的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提高我国国际地位、提升我国国际形象的重要基础。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日益增强,环境与贸易日益紧密,一系列新的国际环境公约对经济贸易尤其是工农业产品提出了更严格的环保要求,绿色贸易壁垒凸显,绿色贸易壁垒以保护 关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几点认识 张云仙/邹平县青阳镇财政所 【摘 要】 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确定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一项战略任务。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密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当前,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这一重大战略决策上来,就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关键词】 认识 构建 措施 环境和人身健康为由强行的限制标准,这些对国际贸易在客观上形 成了一种技术壁垒,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用技术和经济的优势,形成合法的技术壁垒,而且还在呈现不断加强的趋势,这对发展中国家来讲,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因此加快建设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环境友好型的产品、产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就能有效地解决环境发展道路上的种种障碍,有利地消除国外提出的资源环境威胁论和绿色壁垒等影响,必将极大地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和中国在国际上的良好形象。 (三)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实现经济较快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和生活。 (四)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障我国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工业化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加快,资源需求持续增加,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将越来越大。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节约资源。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既是当前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应采取的措施 (一)营造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良好氛围 一是要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念。要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运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和发展观,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原则渗透到所有一切社会管理工作之中。树立尊重自然的价值观和道德观,通过教育、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等支持和协助,使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理念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奉行的价值观。 二是要积极倡导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消费方式 大力倡导适度消费、公平消费和绿色消费。通过环境友好的消费选择带动环境友好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同时,通过生产技术与工艺的改进,不断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形成绿色消费与绿色生产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是要大力发展和应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 立足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和应用环境友好的科学技术,形成资源消耗少、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高、废弃物排放少的生产和消费体系,使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能够控制在生态环境可自我更新的范围之内。 (二)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为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基础发展循环经济是建立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传统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废物”,经济发展速度越快,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就越大,最终将丧失发展的基础和后劲。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是“资源——产品——再生资源”,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成本,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另外,发展循环经济除了可以做到资源、环境、经济“共赢”外,还能解决就业问题。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

如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环境友好型社会国家“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摆在突出位置。我们要进一步提高对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认识,明确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任务和政策措施。明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基本遏制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为子孙后代留下蓝天绿地、碧水青山。 现如今,我国面临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人口过多,大大增加了对资源的索取量和对自然界的排放量,从而使人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压力与日俱增。 二、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我国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惩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自下而上和发展。 因此,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我国国情的要求、形势的需要。然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和长期艰巨的任务。必须统筹考虑,分类实施,着眼于建立长效机制,采取强有力的政策措施加以推进。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是确保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坚持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只要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既要发展经济,

又要保护环境;既能激发百姓热情,又能让百姓切实受惠”的愿望就能够实现。 二、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几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采取有利于环境保护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建立人与环境良性互动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 三、突出抓好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努力推进资源节约。关键是抓好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资源综合利用,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二是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关键是要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扭转先污染后治理,边治理边污染的状况。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按照成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进行产业发展规划和产品生产设计,实现从生产到消费各环节的良性循环。 四、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开发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全面推行清洁生产,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积极开发和推广资源节约、替代和循环利用技术,加快企业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对消耗高、污染重、技术落后的工艺和产品实施强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