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实验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实验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实验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实验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实验

实验项目性质:设计性计划学时:4

实验环境:实验日期:2015年10月14日

一、实验目的

1、理解并掌握数据链路层协议的功能。

2、进一步理解停止等待协议和滑动窗口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

3、掌握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基本实现技术。

4、利用RS 232C通信接口实现两台PC间传输文件。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设计完成数据链路层相关类;

2、开发一个使用RS232C接口在两台计算机之间采用停止等待协议传输信息(文件)

的程序;

3、开发一个使用RS232C接口在两台计算机之间采用滑动窗口协议传输文件的程序。完成实验内容中的第1、2部分,有能力的同学完成全部内容。

三、实验(设计)仪器设备和材料清单

计算机两台,串行电缆一根。

四.相关知识

1 数据路层概述

数据链路层协议应提供的基本功能有:

(1) 数据在数据链路上的正常传输(建立、维护和释放)。

(2) 帧定界与同步,以实现透明传输。

(3) 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

(4) 透明传输。

2 数据成帧方法

在数据链路层,为实现透明传输及进行差错控制和流量控制,在把数据送到物理层之前,需将若干个数据组成一帧,并在其中加上其他必要的控制信息。控制信息形成(数据成帧)的方法有以下几种:字符计数法、带字符填充的首尾界符法、带填充位的首尾标志法、物理层编码违例法。

3 差错控制与流量控制

为确保帧可靠地交付接收方,接收方在收到帧后,应向发送方应答,告知是否正确收到帧,因此在数据链路层要建立差错控制机制:差错控制方法、CRC循环冗余校验、流量控制。

4 数据链路层协议

(1)停止等待协议

停止等待协议的基本原理是:发送方在数据帧中加入校验码(CRC),由接收方检查;若出错,返回NAK帧(否认帧),否则发送ACK帧(确认帧);发送方收到NAK帧后重发数据帧,若收到ACK帧可发送下一帧。当超时计时事件发生时,重发丢失的帧,这样可通过等待发送来实现流量控制,如图3-2所示。

停止等待协议发送方的算法如下:

(1) 从主机取一个数据帧。

(2) V(s) <--0,发送方状态变量初始化。

(3) N(s)<-- V(s)(置发送序号),将数据帧送发送缓冲区。

(4) 将发送缓冲的数据发送。

(5) 置超时定时器。

(6) 等待(下列三种情况)。

(7) 收到回答ACK ,从主机取一个新数据帧,V(s) <--[1-V(s)],转(3)。

图3-2停止等待协议工作原理示意图

(8) 收到回答NAK ,转(4)。

(9) 超时,转(4)。

接收方的算法如下:

(1) V(r) <--0, 接收方状态变量初始化。

(2) 等待。

(3) 收到一个数据帧后,测试正确继续;否则传输出错,转(8)。

(4) 如果接收到的帧序号等于期待的帧序号( N(s) = V(r)) ,继续;否则丢弃该数据,转(7)。

(5) 将接收帧的数据部分上交主机。

(6) V(r) <--[1- V(r)]。

(7) 向发方发ACK ,转(2)。

(8) 向发方发NAK ,转(2)。

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流程如图3-3所示,其中V(s) 和V(r)分别是发送方和接收方维护的状态变量,N(s)是发送序号。

图3-3停止等待协议的算法

停止等待协议算法简单,只适合传送少量的大的帧的情况。但大的数据块要分成许多帧传送,此时停止等待协议不适用,原因是本协议只允许同时只有一帧在链路上传送,链路利用率低。

(2)连续重传ARQ协议

为了提高信道利用率,发送方发完一帧后,不必停下来等待对方的应答,可以连续发送若干帧;如果在发送过程中收到接收方的肯定应答,可以继续发送;若收到对其中某一帧的否认帧,则从该帧开始的后续帧全部重发,如图3-4。由于减少了等待时间,整个通信的吞吐量就提高了,提高了信道利用率。但回退重传(Go-back-N)会导致某些已正确接收的帧的重传,因此降低了发送效率。当误码率较低时,连续重传ARQ优于停止等待协议;反之则不一定。

图3-4连续重传ARQ协议工作原理示意图

(3)滑动窗口协议(Sliding Window Protocol)

在使用连续重传ARQ协议时,如果发送端一直没有收到对方的确认信息,那么实际上发送端并不能无限制地发送其数据帧。这是因为:

(1) 当未被确认的数据帧的数目太多时,只要有一帧出了差错,就可能要有很多的数

据帧需要重传,这必然要白白花费较多的时间,因而增大开销。

(2) 为了对所发送出去的大量数据帧进行编号,每个数据帧的发送序号也要占用较多的比特数,这样又增加了一些不必要开销。

连续ARQ协议中,每一个要发出的帧都包含一个序列号,范围从0到最大(0 ~ 2n– 1,一般用n个二进制位表示),使得序列号能恰好放入n位的字段中,n同时表示缓存器的大小。滑动窗口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下:

(1) 任何时刻,发送端始终保持一个已发送但尚未确认的帧的序号表,称为发送窗口。发送窗口的上界表示要发送的下一个帧的序号,下界表示未得到确认的帧的最小编号。发送窗口= 上界-下界,大小可变;窗口内的序列号代表已发送了的但尚未确认的帧。

(2) 发送端每发送一个帧,序号取上界值,上界加1;每接收到一个正确响应帧,下界加1;

(3) 接收端有一个接收窗口,大小固定,但不一定与发送窗口相同。接收窗口的上界表示允许接收的序号最大的帧,下界表示希望接收的帧;

(4) 接收窗口表示允许接收的信息帧,落在窗口外的帧均被丢弃。序号等于下界的帧被正确接收,并产生一个响应帧,下界加1。接收窗口大小不变。

正因为收发两端的窗口按照以上的规律不断地向前滑动,因此这种协议又称为滑动窗口协议。当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的大小都等于1时,就是最初讨论的停止等待协议。

下图3-5为滑动窗口的原理,它采用三位编码,顺序号为0-7,图中方框内表示发送方可以发送7帧,序号从6开始,每发送一帧,窗口左边界向里收缩,每收到一个确认,窗口向右滑动。接收方每一帧,窗口左边向右收缩,每发送相应后窗口向右扩展。

图3-5滑动窗口协议中的发送窗口和接收窗口

假设窗口为7帧,最上面的A发送7帧,但发送后3帧未收到确认,于是A把窗口收缩到4帧F3-F7。但此时B发送确认RR3表明已经收到0-2帧,并准备接收3-7帧。A 收到确认RR3,窗口向外滑动3帧,表示A可以从F3开始发送7帧。接着发送F3-F6。若B返回确认RR4,表示已经接收这些帧,并允许A发送F7开始的7帧。图3-6滑动窗口协议工作原理示意图。

A

B

图3-6滑动窗口协议工作原理示意图

可以证明,当用n个比特进行编号时,若发送窗口的大小为W T,接收窗口的大小为W R,则只有W T≤2n-1 和W T+W R≤2n成立时,滑动窗口协议才能正常工作。

(4)选择重传ARQ协议

为了进一步提高信道的利用率,可设法只重传出现差错的数据帧或者是定时器超时的数据帧。但这时必须加大接收窗口,以便先收下发送序号不连续但仍处在接收窗口中的那些数据帧,等到所缺序号的数据帧收到后再一并送交主机。这就是选择重传ARQ协议。

使用选择重传ARQ协议可以避免重复传送那些本来已经正确到达接收端的数据帧。但付出的代价是在接收端要设置具有相当容量的缓存空间,这在许多情况下是不够经济的。因此选择重传ARQ协议在目前就远没有连续重传ARQ协议使用得那么广泛。

5 面向比特的链路控制规程HDLC

高级数据链路控制HDLC(High-level Data Link Control)是在IBM公司著名的体系结构SNA上的数据链路层的面向比特的规程SDLC(Synchronous Data Link Control)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ISO把SDLC修改后称为国际标准ISO 3309。

从网络层交下来的分组,变成为数据链路层的数据。数据链路层的数据传送是以帧为单位的。也就是说,数据链路层的PDU是帧。帧是一个具有固定的格式数据块。一个HDLC 帧由标志、地址、控制、信息及帧校验等5个字段组成。如图3-7所示。HDLC有三种帧类型,由控制字段加以区分。HDLC帧中各字段的作用及含义如下:

标志F 地址A 控制C 信息Infor 帧校验序列FCS标志F

帧校验区间

透明传输区间

图3-7HDLC帧结构

(1) 标志字段F(Flag)

帧的边界,标识一个帧的开始与结束;当连续传输两个帧时,前一个帧的结束标志字段F可以兼作后一帧的起始标志字段。其内容为:01111110。

在两个标志字段之间的比特串中,如果碰巧出现了和标志字段F一样的比特组合,那么就会误认为是帧的边界。为了避免出现这种错误,HDLC采用零比特填充法使一帧中两个F字段之间不会出现6个连续1。

(2) 地址字段A(Address)

基本单位为8比特,需要时可以8比特为单位扩展。这时用地址字段的第1位表示扩展位,其余7位为地址位。当某个地址字段的第1位为0时,则表示下一个地址字段的后7位也是地址位。当这个地址字段的第1位为1时,即表示这已是最后一个地址字段了。

(3) 控制字段C(Control)

控制字段占8比特,其定义如图3-8所示。HDLC用其将帧划分为信息帧(Information)、监督帧(Supervisory)和无编号帧(Unnumbered)等三大类。它们的简称分别是I帧,S帧和U 帧。

图3-8控制字段

(4) 信息字段I(Information)

信息字段可以任意长,只有信息帧才有该字段。

(5) 帧校验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字段

本字段共占16bit,校验的范围是从地址字段的第1个比特起,到信息字段的最末1

个比特为止。它采用的生成多项式是x16十x12+x5十1,即CRC—CCITT。

HDLC的通信过程要经过建立数据链路、数据传输、数据链路拆除三个阶段。

五、结果分析(可根据需要附加页)

六、主要源代码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doczj.com/doc/662399812.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Threading;

using 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

using NetProject;

namespace DataLink_Exp{

public partial class MainForm : Form{

static MainForm mHANDLE=null; //主窗体名柄,在线程中访问

static Thread Mon_Thread=null; //监视线程

private ChildForm sendForm = null; //发送子窗口对象

private ChildForm rcvForm = null; //接收子窗口对象

static Physical PHL = null; //物理层实体

static DataLink DLL = null; //数据链路层实体

delegate void SetTextCallback(byte[] buffer);

public MainForm(){

InitializeComponent();

mHANDLE = this;

}

private void MainForm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初始化,创建子窗体,启动监视线程

sendForm = new ChildForm();

sendForm.MdiParent = this;

sendForm.Text = "发送窗口";

//this.MdiChildren.Length.ToString();

https://www.doczj.com/doc/662399812.html, = "SendWindow";

sendForm.Show();

rcvForm = new ChildForm();

rcvForm.MdiParent = this;

rcvForm.Text = "接收窗口";

https://www.doczj.com/doc/662399812.html, = "ReceiveWindow";

rcvForm.rtxBox.ReadOnly = true;

rcvForm.Show();

https://www.doczj.com/doc/662399812.html,youtMdi(System.Windows.Forms.MdiLayout.TileVertical);//其他排列方法:Cascade、TileHorizontal

PHL = new Physical("COM3");

DLL = new DataLink(); //创建数据链路层对象

DLL.setPHL(PHL); //连接物理层

sendForm.Enabled = false; //发送窗口禁止编辑

//创建并启动监视线程

Mon_Thread = 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this.MonitorThread));

Mon_Thread.Start();

}

private void dis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关闭串行口

PHL.Close();

connect.Enabled = true;

sendForm.Enabled = false;

}

private void 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打开串行口

// port = new SerialPort("COM1", 9600, Parity.None, 8, StopBits.One);

PHL.Open();

sendForm.Enabled = true;

connect.Enabled = false;

disconnect.Enabled = true;

}

private void Receive(byte [] buffer) //接收数据并显示{ //写实际接收代码

if (this.rcvForm.rtxBox.InvokeRequired) {

SetTextCallback d = new SetTextCallback(Receive);

this.Invoke(d, new object[] {buffer });

}

else {

string Msg = Encoding.Unicode.GetString(buffer, 0, buffer.Length); //编码格式转换

this.rcvForm.rtxBox.Text += Msg;

//收到的信息显示} }

public static void Send(string Msg)

{ //发送子窗体高层向低层发送数据(使用+) byte[] buffer = Encoding.Unicode.GetBytes(Msg); //发送前进行编码格式转换

DLL.Send(buffer);

// PHL.Send(buf); //数据送物理层SAP下行队列,发送数据(物理层实验用)}

//监视线程函数,运行协议处理方法,接收传输给当前应用的数据。

private void MonitorThread() {

byte []Msg;

while (true){

DLL.Run(); //运行数据链路层协议处理方法if ((Msg = DLL.Receive()) != null) //数据链路层有向高层递交的数{ //是,从数据链路层接收数据(数据存储在Msg中)

Receive(Msg); //送接收处理(本例为数据直接显示在子窗体中)

}} }

private void arrToolStripMenuItem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排列子窗体

https://www.doczj.com/doc/662399812.html,youtMdi(System.Windows.Forms.MdiLayout.TileVertical);

//还有其他排列方法:Cascade、TileHorizontal

}

private void exitToolStripMenuItem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Close();

}

private void MainForm_FormClosed(object sender, FormClosedEventArgs e){

if (Mon_Thread != null)

Mon_Thread.Abort();

}}}

using System;

using System.Collections.Generic;

using https://www.doczj.com/doc/662399812.html,ponentModel;

using System.Data;

using System.Drawing;

using System.Text;

using System.Windows.Forms;

using System.Threading;

using 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

using NetProject;

namespace DataLink_Exp{

public partial class MainForm : Form{

static MainForm mHANDLE=null; //主窗体名柄,在线程中访问

static Thread Mon_Thread=null; //监视线程

private ChildForm sendForm = null; //发送子窗口对象

private ChildForm rcvForm = null; //接收子窗口对象

static Physical PHL = null; //物理层实体

static DataLink DLL = null; //数据链路层实体

delegate void SetTextCallback(byte[] buffer);

public MainForm(){

InitializeComponent();

mHANDLE = this;

}

private void MainForm_Load(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初始化,创建子窗体,启动监视线程

sendForm = new ChildForm();

sendForm.MdiParent = this;

sendForm.Text = "发送窗口";

//this.MdiChildren.Length.ToString();

https://www.doczj.com/doc/662399812.html, = "SendWindow";

sendForm.Show();

rcvForm = new ChildForm();

rcvForm.MdiParent = this;

rcvForm.Text = "接收窗口";

https://www.doczj.com/doc/662399812.html, = "ReceiveWindow";

rcvForm.rtxBox.ReadOnly = true;

rcvForm.Show();

https://www.doczj.com/doc/662399812.html,youtMdi(System.Windows.Forms.MdiLayout.TileVertical);//其他排列方法:Cascade、TileHorizontal

PHL = new Physical("COM4");

DLL = new DataLink(); //创建数据链路层对象

DLL.setPHL(PHL); //连接物理层

sendForm.Enabled = false; //发送窗口禁止编辑

//创建并启动监视线程

Mon_Thread = 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this.MonitorThread));

Mon_Thread.Start();

}

private void dis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关闭串行口

PHL.Close();

connect.Enabled = true;

sendForm.Enabled = false;

}

private void connect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打开串行口

// port = new SerialPort("COM1", 9600, Parity.None, 8, StopBits.One);

PHL.Open();

sendForm.Enabled = true;

connect.Enabled = false;

disconnect.Enabled = true;

}

private void Receive(byte [] buffer) //接收数据并显示{ //写实际接收代码

if (this.rcvForm.rtxBox.InvokeRequired) {

SetTextCallback d = new SetTextCallback(Receive);

this.Invoke(d, new object[] {buffer });

}

else {

string Msg = Encoding.Unicode.GetString(buffer, 0, buffer.Length); //编码格式转换

this.rcvForm.rtxBox.Text += Msg;

//收到的信息显示} }

public static void Send(string Msg)

{ //发送子窗体高层向低层发送数据(使用+) byte[] buffer = Encoding.Unicode.GetBytes(Msg); //发送前进行编码格式转换

DLL.Send(buffer);

// PHL.Send(buf); //数据送物理层SAP下行队列,发送数据(物理层实验用)}

//监视线程函数,运行协议处理方法,接收传输给当前应用的数据。

private void MonitorThread() {

byte []Msg;

while (true){

DLL.Run(); //运行数据链路层协议处理方法if ((Msg = DLL.Receive()) != null) //数据链路层有向高层递交的数{ //是,从数据链路层接收数据(数据存储在Msg中)

Receive(Msg); //送接收处理(本例为数据直接显示在子窗体中)

}} }

private void arrToolStripMenuItem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

//排列子窗体

https://www.doczj.com/doc/662399812.html,youtMdi(System.Windows.Forms.MdiLayout.TileVertical);

//还有其他排列方法:Cascade、TileHorizontal

}

private void exitToolStripMenuItem_Click(object sender, EventArgs e){

Close();

}

private void MainForm_FormClosed(object sender, FormClosedEventArgs e){

if (Mon_Thread != null)

Mon_Thread.Abort();

}}}

七、分析与思考

1. 数据链路(即逻辑链路)与链路(即物理链路)有何区别?

(1)数据链路与链路的区别在于数据链路除链路外,还必须有一些必要的规程来控制数据的传输。因此,数据链路比链路多了实现通信规程所需要的硬件和软件。(2)“电路接通了”表示链路两端的结点交换机已经开机,物理连接已经能够传送比特流了。但是,数据传输并不可靠。在物理连接基础上,再建立数据链路连接,才是“数据链路接通了”。此后,由于数据链路连接具有检测、确认和重传等功能,才使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变成可靠的数据链路,进行可靠的数据传输。当数据链路断开连接时,物理电路连接不一定跟着断开连接。

2. 数据链路层中的链路控制包括哪些功能?

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是在物理层提供的比特服务基础上,在相邻结点之间提供简单的通信链路,传输以帧为单位的数据,同时它还负责数据链路的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具体地:链路管理;帧同步;流量控制;差错控制;将数据和控制信息分开;透明传输;寻址等。

3.考察停止等待协议算法。在接收结点,当执行步骤(4)时,若将“否则转到(7)”改为“否则转到(8)”,将产生什么结果?

重复帧会被当做错误的帧进行重传。

4.试简述HDLC帧各字段的意义。HDLC用什么方法保证数据的透明传输?

标志字段F(Flag):帧的边界,标识一个帧的开始与结束;

地址字段A(Address):基本单位为8比特,需要时可以8比特为单位扩展。

控制字段C(Control):控制字段占8比特。HDLC用其将帧划分为信息帧(Information)、监督帧(Supervisory)和无编号帧(Unnumbered)等三大类。

信息字段I(Information):信息字段可以任意长,只有信息帧才有该字段。

帧校验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字段:本字段共占16bit,校验的范围是从地址字段的第1个比特起,到信息字段的最末1个比特为止。

HDLC通过采用0比特填充技术来保证数据的透明传输。即:在发送端,只要发现有5个连续1,则立即填入一个0。在接收一个帧时,每当发现5个连续1时,就将这5个连续1后的一个0删除,以实现原来的比特流的还原。

5. 修改相关函数,实现停止等待协议。

6. 修改相关函数,分别使用奇偶校验和CRC冗余校验替代现有的校验方法。

7. 在设置超时计时器,超时时间间隔与那些因素有关?在利用串行口实现的过程中,该数据值如何确定?

超时时间间隔与信道、带宽等因素有关。在利用串行口实现的过程中,该数据值一般选择重传实践略大于“在正常情况下从发完数据帧到收到确认帧所需要的平均时间”。

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专业数据库实验二

实验报告 学院(系)名称: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 姓名范学号2009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中加4班实验项目数据库控制与编程 课程名称数据库系统概论课程代码 实验时间2011年11月29日实验地点主校区7—219 批改意见 成绩 教师签 字: 一.实验目的 以一种开发环境为例,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编程的方式对数据库进行操作,为进行数据库课程设计做准备。 二.实验工具软硬件环境 编写访问数据库的应用程序来对数据库进行各种数据操作,编程工具由导师指定,学生可以使用指导老师指定的工具,也可自己选择编程工具。 软件环境:Windows 2000MS SQL Server 硬件环境:P4 2.4GHz 256内存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所有的SQL操作均在自己建立的TEMP数据库里进行,根据以下要求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并且提交源程序,保证可正确编译运行。使用SQL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用实验验证:当操作违反了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时候,系统是如何处理的。熟悉存储过程的建立及使用,熟悉带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的存储过程。 I.使用SQL对数据进行完整性控制,用实验验证:当操作违反了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时候,系统是如何处理的。 II.熟悉存储过程的建立及使用,熟悉带输入参数和输出参数的存储过程。 a)查询学生表中的所有学生,并实现调用。 b)修改学号为@sno学生的姓名,性别,年龄,系别,并实现调用。 c)向学生表中插入学生,并实现调用。 d)查询姓名为@sname选修的数据库课程的成绩,并实现调用。 e)查询选修了课程名为@cname并且成绩高于该门课程平均分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实现调用。III.利用指定的编程语言完成一个简单程序,要求具有对数据的增加、修改和删除操作;基于一个给定的java应用程序,熟悉掌握建立ODBC和利用ODBC来凝结数据库的编程方法,建立一个应用程序,具有向学生、课程、选课表增加修改删除记录的功能,选取其中一个功能用存储过程实现。需要接取程序运行界面。 四. 实验步骤

网络实验报告二三四

计算机网络实验 学院: 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实验二:数据链路层数据包抓包分析 实验内容 (1)安装Wireshark软件。 (2)掌握抓包软件的使用 (3)掌握通过抓包软件抓取帧并进行分析的办法 实验步骤 (1)常用的抓包软件包括Sniffer、NetXRay、Wireshark (又名EtheReal)。 我们采用免费的Wireshark,可以从https://www.doczj.com/doc/662399812.html,或其他网站下载。安装完成后,Wireshark的主界面和各模块功能如下: 命令菜单(command menus):最常用菜单命令有两个:File、Capture。File菜单允许你保存捕获的分组数据或打开一个已被保存的捕获分组数据文件。Capture菜单允许你开始捕获分组。 显示筛选规则(display filter specification):在该字段中,可以填写协议的名称或其他信息,根据此内容可以对分组列表窗口中的分组进行过滤。 捕获分组列表(listing of captured packets):按行显示已被捕获的分组内容,其中包括:Wireshark赋予的分组序号、捕获时间、分组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协议类型、分组中所包含的协议说明信息。在该列表中,所显示的协议类型是发送或接收分组的最高层协议的类型。分组首部明细(details of selected packet header):显示捕获分组列表窗口中被选中分组的头部详细信息。包括:与以太网帧有关的信息,与包含在该分组中的IP数据报有关的信息。如果利用TCP或UDP承载分组, Wireshark也会显示TCP或UDP协议头部信息。最后,分组最高层协议的头部字段也会被显示。 分组内容窗口(packet content):以ASCII码和十六进制两种格式显示被捕获帧的完整内容。(2)下面我们进行抓包练习。 在capture菜单中选中options,可以设置抓包选项,如下图所示,这里我们需要选择要对其进行抓包的网卡。选择完成后按“start”开始抓包。

数字电路实验报告——数据选择器

第八次实验报告 实验六 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要求 1、 熟悉中规模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与逻辑功能 2、 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应用 二、实验仪器、设备 直流稳压电源、电子电路调试器、T4153、CC4011 三、实验线路、原理框图 (一)数据选择器的基本原理 数据选择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部件之一,它有若干个输入端,若干个控制输入端及一个输出端。 数据选择器的地址变量一般的选择方式是: (1) 选用逻辑表达式各乘积项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包括原变量与反变量),以简 化数据输入端的附加电路。 (2) 选择一组具有一定物理意义的量。 (二)T4153的逻辑符号、逻辑功能及管脚排列图 (1)T4153是一个双4选1数据选择器,其逻辑符号如图1: 图1 (2) T4153的功能表如下表 其中D0、D1、D2、D3为4个数据输入端;Y 为输出端;S 是使能端,在S 是使能端,在 原SJ 符号

S =0时使能,在S =1时Y=0;A1、A0是器件中两个选择器公用的地址输入端。该器件的 逻辑表达式为: Y=S (1A 0A 0D +101D A A +201D A A +301A A A ) (3) T4153的管脚排列图如图2 图2 (三)利用T4153四选一数据选择器设计一个一位二进制全减器的实验原理和实验线路 (1)一位二进制全减器的逻辑功能表见下表: n D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1-n C +n A n B +n A n B 1-n C (3)根据全减器的逻辑功能表设计出的实验线路图为图3: S 11D 3 1D 2 1D 1 1D 0 1Y

实验4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实验

实验4 数据库的简单查询和连接查询实验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SQL Server查询分析器的使用方法,加深对SQL和SQL语言的查询语句的理解。熟练掌握简单表的数据查询、数据排序和数据连接查询的操作方法。 2、实验时数2学时 3、实验内容 该实验在上一个实验的基础上进行 简单查询操作 1、求数学系(ma)学生的学号和姓名 select Sno,Sname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ma' 2、求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 select Sno srom SC 3、求选修课程号为‘1’的学生号和成绩,并要求对查询结果按成绩的降序排列,如果成绩相同按学 号的升序排列。 select Sno,Grade from SC where Cno='1' order by Grade DESC ,Sno ASC 4、求选修课程号为‘1’且成绩在80~90之间的学生学号和成绩,并成绩乘以输出。 select Sno ,Grade* from SC where Grade>=80 and Grade<=90 5、求数学系(ma)或计算机系(cs)姓张的学生的信息。 select * from Student where Sdept in('ma' ,'cs' ) and Sname='张*' 6、求缺少了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 select Sno ,Cno from SC where Grade=0 or Grade=NULL 连接查询操作 7、查询每个学生的情况以及他所选修的课程 select * from Student ,Course 8、求学生的学号、姓名、选修的课程及成绩 select ,Sname,Cname,Grade from Student,SC,Course where = and = 9、求选修课程号为‘1’且成绩在90以上的学生学号、姓名和成绩

1实验一数据链路层实验

实验1 数据链路层——检错与纠错 一实验任务 1通过【海明编码】和【CRC 检错】测试软件,验证纠错与检错功能和性能,掌握其工作原理; 2编写海明编码程序和 CRC 编码程序; 3总结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左侧装订):方案、编程、调试、结果、分析、结论。 二实验环境 1操作系统Windws 9x/NT/2000/XP/2003/2008/Vista/7 2软件Visual C++ 6.0/2005/2008/2010、Visual Basic 6.0/2005/2008/2010、Turbo C/C++ 3软件 C++ Builder 6.0/2006/2007/2009/2010/XE/XE2、Java、C# 或其它 4数制转换与比较 (16进制、2进制转换;通过比较,找出差错个数、差错位置和突发差错长度)。 三海明编码实验 下载【海明编码】测试软件,运行: 1 验证纠错能力; 2 验证检错能力; 3 若数据=10011001,海明编码=?,校验位=? 4若接收端收到的信息=101010101001(海明编码),数据=? 5 尝试编写海明编码的程序。

四CRC编码实验 下载【CRC-8检错】测试软件,运行: CRC8UndetectedErrors 1验证检错能力,能检几位错? 2 找出检错失败的信息码,并进行分析; 3 若数据=“Hello!”,采用生成多项式107H,CRC校验码=? 4若数据=“Hello!”,采用生成多项式131H,CRC校验码=? 5若接收端收到的信息=4F6F1DH,采用生成多项式107H进行校验,结果如何?6自定义生成多项式,实验其性能,如何选择生成多项式? 7试编写CRC-8编码程序; 8试编写CRC-16编码程序,参考【CRC-16 检错】测试软件。

电子线路基础数字电路实验4 数据选择器

实验四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中规模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测试方法。 2. 学习用集成数据选择器进行逻辑设计。 二、实验原理 数据选择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部件之一。它由组合逻辑电路对数字信号进行控制来完成较复杂的逻辑功能。它有若干个数据输入端D0、D1、…,若干个控制输入端A0、A1、…和一个输出端Y0。在控制输入端加上适当的信号,即可从多个输入数据源中将所需的数据信号选择出来,送到输出端。使用时也可以在控制输入端上加上一组二进制编码程序的信号,使电路按要求输出一串信号,所以它也是一种可编程序的逻辑部件。 中规模集成芯片74LS153为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7—1所示,其中D0,D1,D2,D3为四个数据输入端,Y为输出端,A1,A2为控制输入端(或称地址端)同时控制两个四选一数据选择器的工作,G为工作状态选择端(或称使能端)。74LS153的逻辑功能如表7—1所示,当1 =G G时电路不工作,此 1= 2 ) ( 时无论A1、A0处于什么状态,输出Y总为零,即禁止所有数据输出,当( =G G时,电路正常工作,被选择的数据送到输出端,如A1A0=01,则选1= ) 2 中数据D1输出。 图7—1 图7—2 表7—1

当G =0时,74LS153的逻辑表达式为 中规模集成芯片74LS151为八选一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7—2所示。其中D 0—D 7为数据输入端,)(Y Y 为输出端,A 2、A 1、A 0为地址端,74LS151的逻辑功能如表7—2所示。逻辑表达式为 数据选择器是一种通用性很强的中规模集成电路,除了能传递数据外,还可用它设计成数码比较器,变并行码为串行及组成函数发生器。本实验内容为用数据选择器设计函数发生器。 用数据选择器可以产生任意组合的逻辑函数,因而用数据选择器构成函数发生器方法简便,线路简单。对于任何给定的三输入变量逻辑函数均可用四选一数据选择器来实现,同时对于四输入变量逻辑函数可以用八选一数据选择器来实现。应当指出,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时,要求逻辑函数式变换成最小项表达式,因此,对函数化简是没有意义的。 表7—2 例:用八选一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 CA BC AB F +== D A A D A A D A A D A A Y 3 1 2 1 1 1 1 +++= D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D A A A Y 7 2 6 1 2 5 1 2 4 1 2 3 1 2 2 1 2 1 1 2 1 2 +++ ++++=

实验3-组合逻辑电路数据选择器实验

南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数字逻辑设计 实验报告书 实验名组合逻辑电路数据选择器实验 班级_____计嵌151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张耀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顾晖 日期 2016-11-03

目录 实验一组合逻辑电路数据选择器实验 (1) 1.实验目的 (1) 2.实验用器件和仪表 (1) 3.实验内容 (1) 4.电路原理图 (1) 5.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2) 6.实验数据分析与小结 (9) 7.实验心得体会 (9)

实验三组合逻辑电路数据选择器实验 1 实验目的 1. 熟悉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测试方法。 2. 学会用集成数据选择器进行逻辑设计。 2 实验用器件和仪表 1、8 选 1 数据选择器 74HC251 1 片 3 实验内容 1、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搭建与测量 2、数据选择器的使用 3、利用两个 74HC251 芯片(或 74HC151 芯片)和其他辅助元件,设计搭建 16 路选 1 的电路。 4 电路原理图 1、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搭建与测量 2、数据选择器的使用

3、利用两个 74HC251 芯片(或 74HC151 芯片)和其他辅助元件,设计搭建 16 路选 1 的 电路。 5 实验过程及数据记录 1、基本组合逻辑电路的搭建与测量 用 2 片 74LS00 组成图 3.1 所示逻辑电路。为便于接线和检查,在图中要注明芯片编号及各引脚对应的编号。

图 3.1 组合逻辑电路 (2)先按图 3.1 写出 Y1、Y2 的逻辑表达式并化简。 Y1==A·B ·A =A + A·B=A + B Y2=B·C ·B·A = A · B+ B ·C (3)图中 A、B、C 接逻辑开关,Y1,Y2 接发光管或逻辑终端电平显示。(4)改变 A、B、C 输入的状态,观测并填表写出 Y1,Y2 的输出状态。 表 3.1 组合电路记录

实验一ACCESS数据库及表的操作

可编辑可修改 实验一数据库及表的操作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_6_学时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__ 时间:2013年月日课次:第___________________ 节教学周次:第________ 周 实验分室:_______________ 实验台号:__________ 实验员: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数据库的创建及其它简单操作 2.熟练掌握数据表建立、数据表维护、数据表的操作 二、实验内容与要求 1.数据库的创建、打开、关闭 2.数据表的创建:建立表结构、设置字段属性、建立表之间关系、数据的输入 3.数据表维护:打开表、关闭表、调整表外观、修改表结构、编辑表内容 4?数据表的操作:查找替换数据、排序记录、筛选记录 三、实验步骤 案例一:创建数据库 1.创建空数据库 要求:建立“教学管理.accdb ”数据库,并将建好的数据库文件保存在“实验一”文件夹中。 操作步骤:

IS 1 丿小? e 叮亍 Micrtilitil ftfdwvi 口 可审业 a 站 j-t 4审时 OffiCfLC WF gm ■ *陆 (2)单击険'I 按钮,在打开的“新建数据库”对话框中,选择数据库的保存位置,在“ 件夹中,单击“确定”按钮,如图 1-2所示。 (3)这时返回到access 启动界面,显示将要创建的数据库的名称和保存位置,如果用户未提供文件 扩展名,access 将自动添加上。 (4 )在右侧窗格下面,单击“创建”命令按钮,如图 1-1所示。 (5)这时开始创建空白数据库,自动创建了一个名称为表 1的数据表,并以数据表视图方式打开这 个表1,如图1-3所示。 J 曰归 图1-1 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 (1 )在Access 2010启动窗口中,在中间窗格的上方,单击“空数据库” ,在右侧窗格的文件名文本 框中,给出一个默认的文件名“” 。把它修改为“教学管理”如图 1-1所示。 实验一”文

分析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南华大学计算机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 姓名杨国峰 学号20144360205 专业网络2班 任课教师谭邦 日期 2016年4月4日 成绩 南华大学

实验报告正文: 一、实验名称分析数据链路层帧结构 二、实验目的: 1. 掌握使用Wireshark分析俘获的踪迹文件的基本技能; 2. 深刻理解Ethernet帧结构。 3. 深刻理解IEEE 802.11帧结构。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1. 分析俘获的踪迹文件的Ethernet帧结构; 2. 分析IEEE 802.11帧结构。 四、实验环境

五、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1.Ethernet帧结构(本地连接与无线连接)

2.IEEE 802.11帧结构

六、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 1.Ethernet帧结构(本地连接为例) Ethernet II, Src: Tp-LinkT_95:c6:20 (fc:d7:33:95:c6:20), Dst: Clevo_00:a1:18 (80:fa:5b:00:a1:18) 以太网协议版本II,源地址: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目的: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 Destination: Clevo_00:a1:18 (80:fa:5b:00:a1:18)目的: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 Source: Tp-LinkT_95:c6:20 (fc:d7:33:95:c6:20) 源:厂名_序号(网卡地址) Type: IP (0x0800) 帧内封装的上层协议类型为IP Padding: 000000000000 所有内边距属性 2.分析IEEE 802.11帧结构 Protocol version:表明版本类型,现在所有帧里面这个字段都是0x00。 *Type:指明数据帧类型,是管理帧,数据帧还是控制帧。 Subtype:指明数据帧的子类型,因为就算是控制帧,控制帧还分RTS帧,CTS帧,ACK 帧等等,通过这个域判断出该数据帧的具体类型。 To DS/From DS:这两个数据帧表明数据包的发送方向,分四种可能情况讨论: **若数据包To DS为0,From DS为0,表明该数据包在网络主机间传输。 **若数据包To DS 为0,From DS为1,表明该数据帧来自AP。 **若数据包To DS为1,From DS为0,表明该数据帧发送往AP。若数据包To DS为1,From DS为1,表明该数据帧是从AP发送自AP的,也就是说这个是个WDS(Wireless Distribution System)数据帧。 Moreflag:分片标志,若数据帧被分片了,那么这个标志为1,否则为0。 *Retry:表明是否是重发的帧,若是为1,不是为0。 PowerManage:当网络主机处于省电模式时,该标志为1,否则为0。 Moredata:当AP缓存了处于省电模式下的网络主机的数据包时,AP给该省电模式下的网络主机的数据帧中该位为1,否则为0。 Wep:加密标志,若为1表示数据内容加密,否则为0。 *Order 这个表示用于PCF模式下。 Duration/ID(持续时间/标识):表明该帧和它的确认帧将会占用信道多长时间;对于帧控制域子类型为:Power Save-Poll的帧,该域表示了STA的连接身份(AID, Association Indentification)。

实验四 数据选择器及应用

实验四数据选择器及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采用中规模集成器件设计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2)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 (3)测定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 (4)设计并验证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 二、预习要求 (1)掌握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数据选择器实现逻辑函数的设计原则。 (3)片选端E'起什么作用?E'为何值时,选择器正常工作。 (4)如何用卡诺图分离出多余的变量? 三、实验器材 (1)实验仪器:数字电路实验箱、万用表; (2)实验器件:74LS00、74LS32、74LS153、74LS151; 四、实验原理 以前所讨论的组合电路设计方法常称“四步法”,即列真值表,写出逻辑函数,简化逻辑函数和画逻辑图。一般只在使用小规模集成器件时使用。在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出现之后,逻辑设计方法有很大的改变。即可用中规模集成器件设计组合逻辑网络。 1. 数据选择器的工作原理 在数字信息的传输过程中,有时按要求从多路并行传送的数据中选通一路送到唯一的输出线上,形成总线传输。这时要用到数据选择器(多路转换器,可简称为MUX),逻辑符号如图4-1(a)所示。其功能类似于单刀多掷开关,如图4-1(b)所示。 由图4-1(a)看出,数据选择器有n条地址线,2n个输入线,一条输出线。其功能是根据地址线编码从2n个输入信号中选用一个信号输出。即可以把它看成二进制编码的可控开关,由编码控制选通信息,如图4-1(b)所示。

(a )数据选择逻辑符号 (b )单刀多掷开关 图4-1 数据选择器 图4-2是4选1数据选择器。图中1A 、0A 是地址变量,由地址代码来选择 数据通道;0123D D D D 是输入信号;F 是输出信号;E '是使能端或片选端,低电平有效。当E '为低电平时,数据选择器正常工作;E '为高电平时,数据选择器禁止工作。数据选择器的功能如表4-1所示。 (a )电路 (b )逻辑符号 图4-2 4选1数据选择器 表4-1 4选1 MUX 功能表

实验三_数据选择器

深圳大学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 实验名称数据选择器 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 指导教师周小安 报告人李城权学号 2015130156 实验时间 2016-10-26 提交时间 2016-11-9 教务处制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了解和正确使用MSI组合逻辑部件; 2.掌握一般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及分析、设计方法; 3.学会对所设计的电路进行静态功能测试的方法; 4.观察组合逻辑电路的竞争冒险现象。 二、实验内容与方法 数据选择器是常用的组合逻辑电路之一。它有若干个数据输入端,若干个数据控制端和一个输出端。在控制输入端加上适当的信号,即可从多个数据输入源中将所需要的数据信号选择出来,送到输出端。使用时也可以在控制输入端加上一组二进制编码器程序的信号,使电路按要求输出一串信号,所以它也是一钟可编程序的逻辑部件,也可以用来构造逻辑函数发生器。 如74LS153的逻辑表达式为 Y=A A D+A A D+A A D+A A D 1010 00112103 所以任意给定的三输入变量的逻辑函数军可用4选1数据选择器来实现。 用数据选择器实现单输出函数的方法主要有比较法和图表法。 比较法设计步骤如下: (1)选择接到数据选择端的函数变量。 (2)写出数据选择器输出的逻辑表达式。 (3)将要实现的逻辑函数转换为标准与或表达式。 (4)对照数据选择器输出表达式和待实现函数的表达式,确定数据输入端的值。 (5)连接电路。 图表法设计步骤如下: (1)选择接到数据选择端的函数变量。 (2)画出逻辑函数和数据选择器的真值表。 (3)确定各个数据输入端的值。 (4)连接电路。 三、实验步骤与过程 实验仪器: (1)RXB-1B数字电路实验箱; (2)集成电路74LS00(四2输入与非门)1片、74LS153(双4选1数据选择器)1片。

2-实验二MySQL数据库操作实验

实验二MySQL数据库操作实验 实验目的: 1、掌握MySQL数据库的安装方法 2、掌握MySQL数据库的使用 3、熟悉数据库管理工具的使用 实验要求: 1、利用MySQL命令创建数据库和相应的数据库表,并能向数据库表中插入数据记录和相应的数据库操作。 2、利用Navicat for MySQL建数据库和相应的数据库表,并能向数据库表中插入数据记录和相应的数据库操作。 3、保存和导入数据库 4、编程查询显示数据库表中的所有记录,可以选择以下添加的任意一个数据库表的记录。 实验内容: 1、安装MySQL数据库 安装MySQL可以参照文档“MySQL 5 安装.doc”,安装MySQL并进行配置,安装成功后,即可操作管理数据库。 方法一: 从开始菜单?MySQL?MySQL Server5.0?MySQL Command Line Client,打开控制台界面,提示输入密码,密码输入成功后,登录MySQL数据库,如下图2.1所示。

图2.1 登录MySQL 服务器 方法二:将MySQL的安装路径下的bin目录添加到环境变量path中,打开控制台命令,输入mysql –uroot –p,在提示符下输入密码,登录MySQL 服务器,如下图2.2所示。 图2.2 登录MySQL服务器 2、安装Navicat for MySQL Navicat for MySQL 是一款强大的MySQL数据库管理和开发工具,Navicat 使用很好的GUI,可以使用户采用一种安全和更容易的方式创建、组织、存取和共享信息。 安装Navicat_for_MySQL_10.1.7,安装向导启动界面如下图2.3所示。

网络数据包分析实验

实验一:网络数据包分析实验 班级:班学号:姓名: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实际的网络数据包进行捕捉,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加深对网络协议分层概念的理解,并实际的了解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以及应用层的相关协议和服务。 、实验内容 1. IGMP包解析 1.1数据链路层 El代XEL洱丁;亡日:亡5 MB)」osr: IP- 4m 4 t-is :hi-At I _n * tP f Ld L^iJ 1 Sei 00:00:1^^ saur-ctt El1imro_&ai?SiU Type;IP CgMOsw) 源数据: 数据链路层头部:01 00 5e 00 00 16 00 21 97 0a e5 16 08 00 数据链路层尾部:00 00 00 00 00 00 分析如下:

数据头部的前6个字节是接收者的mac地址:01 00 5e 00 00 16 数据头部的中间6个字节是发送者的mac地址:00 21 97 0a e5 16 数据头部的最后2个字节代表网络协议,即:08 00协议类型。 1.2网络层 Header* 1 cngth: 24 byres n axed services "乜Id:0x00 (.DSCP 0X00: D&fau11: 0x003 Tqtil rength:斗D Tdsrrtificar I cn: QklclJ 也^7460) H Flmqs: Q>00 Fra^Tienr offset;:Q Time VQ live; 1 Fr DTCCDl : IGMP go?) ¥ HPAder fhecksijn:CxJ85c [correct] 5DU RUM;172,10.103.?0

实验二 数据库操作

实验二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的创建修改与管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实验目的: 掌握使用SSMS创建、修改、删除、压缩数据库的方法。 2.实验要求: 了解SQL Server 2005 数据库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及其结构特点,掌握使用SSMS创建、 修改、删除,压缩数据库的方法,明确能够创建数据库的用户必须是系统管理员,或是被授 权使用CREATE DA TABASE语句的用户,创建数据库必须要确定数据库名、所有者(即创建 数据库的用户)、数据库大小(最初的大小、最大的大小、是否允许增长的方式)和存储数据 的文件。 二、实验内容 1、创建数据库 用ssms:右击数据库/ 新建数据库或选定数据库→单击操作菜单→新建数据库 例:创建一个数据库uvw 命令方式创建:例:创建一个数据库aaa,其余默认,查看aaa信息 create database aaa exec sp_helpdb aaa 使用create database语句创建: create database 库名 on primary ( name=’数据库名’,filename=’数据库文件全称’,size=大小,maxsize=最大尺 寸,filegrowth=增长率) log on (name=日志名,filename=’日志文件全名称’, size=大小,maxsize=最大尺 寸,filegrowth=增长率) 例:创建一个名为dan的学生库,主数据库文件dan_data.mdf,初始大小4mb,事务日志文件 dan_log.ldf,初始容量为4mb,文件存于C盘根目录,分别用菜单与命令方式实现。 例:菜单方式创建(T-SQL语言选作):创建一个gz数据库,该数据库的主文件逻辑名称为gz_data,物理文件名为gz.mdf,初始大小为5mb,最大尺寸为3mb,增长速度为10%;数据库的日志文件逻辑名称为gz_log,物理文件名为gz.ldf,初始大小为3mb,最大尺寸为5mb,增长速度为2MB,文件存放在d:\。 2、修改数据库 例:将数据库dan的数据文件和日志文件分别扩展2个文件 例:修改数据文件dan_data1的空间大小为5mb

计算机网络试验

计算机网络试验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试验 课程编号:C311 课程学分:2 适用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试验 Experiment of Computer Network 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应用专业研究生开设的选修课,共32学时。本课程是在学生学习过计算机网络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一些相应的试验,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并使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后,通过一些试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原理的了解,了解一些常见的网络操作系统、一些网络安全技术,了解网络管理协议,掌握一些简单的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 三、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基本要求 下面是课程的内容和要求,内容可根据情况做些调整。 第一章绪论(掌握) 第二章网络原理实验(掌握) 1、物理层实验

2、数据链路层实验 3、网络层实验 4、传输层实验 5、应用层实验 第三章网络操作系统实验(了解) 第四章组网实验(了解) 第五章网络安全实验(了解) 第六章网络管理实验(掌握) 四、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可与《面向对象技术与应用》,《Java技术》,《计算机网络》等一些课程结合学习。 五、实践环节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要求 通过一些软件了解一些计算机网络协议的工作情况,以及一些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的使用。 六、本课程课外练习方面的要求 课外可安排12学时的上机试验。 七、本课程在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方面的要求 使用PowerPoint。 八、本课程成绩的考查方法及评定标准 考核形式:编写一个软件,计算机网络应用编程。 考核内容:所学的一些相关概念,对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了解以及计算机网络编程技术的掌握。

实验四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学生实验报告 系别电子工程学院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实验 班级11通信1班实验名称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姓名钟伟纯实验时间2012年11月15日 学号201141302114 指导教师张宗念 报告内容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掌握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和使用方法。 2、学习用数据选择器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介绍 数据选择是指经过选择,把多个通道的数据传送到唯一的公共数据通道上去。实现数据选择功能的逻辑电路称为数据选择器。它的功能相当于一个多个输入的单刀多掷开关,其示意图如下: 图中有四路数据D0~D3,通过选择控制信号A1、A0(地址码)从四路数据中选中一路数据送至输出端Q。 1、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 74LS151是一种典型的集成电路数据选择器,它有3个地址输入端CBA,可选择D0~D7这8个数据源,具有两个互补输出端,同相输出端Y和反相输出端WN。其引脚图如下图11-2所示,功能表如下表11-1所示,功能表中‘H’表示逻辑高电平;‘L’表示逻辑低电平;‘×’表示逻辑高电平或低电平:

图11-2 74LS151的引脚图表表11-1 74LS151的功能表 2、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3 74LS153数据选择器有两个完全独立的4选1数据选择器,每个数据选择器有4个数 据输入端I0~I3,2个地址输入端S0、S1,1个使能控制端E和一个输出端Z,它们的功能表如表11-2,引脚逻辑图如图11-3所示。其中,EA、EB使能控制端(1、15脚)分别为 A路和B路的选通信号,I0~I3为四个数据输入端,ZA(7脚)、ZB(9脚)分别为两路的输出端。S0、S1为地址信号,8脚为GND,16脚为V CC。 3、用74LS151组成16选1数据选择器 用低三位A2A1A0作每片74LS151的片内地址码, 用高位A3作两片74LS151的片选信号。当A3=0时,选中74LS151(1)工作, 74LS151(2)禁止;当A3=1时,选中74LS151(2)工作, 74LS151(1)禁止,如下图所示。

实验三选数据选择器实验报告

实验三选数据选择器实 验报告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实验三、八选一数据选择器 一、实验目的: 1.熟悉Quartus II6.0软件的使用和FPGA设计流程 2.用VHDL语言进行八选一数据选择器的设计 二、实验步骤: 一.建立文件夹:在D盘“xingming”的文件夹下建立一个名为“choice8”的文件夹。 二.建立新工程 1.双击桌面上Quartus II6.0 的图标,启动该软件。 2.通过File => New Project Wizard… 菜单命令启动新项目向导。在 随后弹出的对话框上点击Next按钮,在 What is the working directory for this project 栏目中设定新项目所使用的路径:D:\xingming\choice8;在 What is the name of this project 栏目中输入新项目的名字:choice8,点击 Next 按钮。在下一个出现的对话框中继续点击Next,跳过这步。 3.为本项目指定目标器件:选择器件系列为ACEX1K ,选择具体器件为 EP1K30TC144-3 1728 24576 ,再点击Next。在弹出的下一对话框中继续点击Next ,最后确认相关设置,点击Finish按钮,完成新项目创建。 三.设计输入 1.建立一个VHDL文件。通过 File => New 菜单命令,在随后弹出的对 话框中选择 VHDL File选项,点击 OK 按钮。通过 File => Save As 命令,将其保存,并加入到项目中。 2.在VHDL界面输入8选1数据选择器程序,然后通过File => Save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基本实验设置

目录 每个实验包括: 实验内容 实验要求 实验环境(可选) 实验背景知识(可选) 实验步骤及结果分析 实验总结

第一章概述 数据库课程的学习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紧密结合,数据库实验是数据库学习的重要的环节。我们将针对数据库学习的实验环节进行实验设置和指导,包括数据库实验需要的知识、环境和内容的设置。 数据库课程的目标是: 理解和掌握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学生理解数据库系统的基本概念,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包括数据库的特点、结构、关系数据模型、数据存储、数据查询及优化、关系数据库设计、事务管理等内容。 了解和熟悉数据库的使用和基本操作,掌握数据访问方法。在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库概念和理论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能掌握基本的数据库的操作。 全面理解数据库系统,能进行数据库的设计,最终能完成一个完整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数据库实验是为上面的目标服务,其内容的设置要和数据库的理论学习结合起来。根据课程进展和学生掌握的数据库系统知识的提高,数据库的实验分为两个大的部分。一个是和课程紧密相关的,和课程同步的实验,一是在数据库设计理论结束或在课程理论教学完成后进行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实验。 这里的实验指导将是针对和数据库的理论学习同步的课程实验。 课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数据库相关基本理论和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通过对SQL SERVER的操作和使用,了解一种具体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熟悉数据库的操作,提高学生数据库实践能力。 课程实验环境: 在实验中,我们选择Kingbase数据库作为基本的实验环境,操作系统可以是Windows2000/XP, 在课程实验中需要用到KingBase的管理工具企业管理器,并用ISQL语言完成实验操作。 实验方式和要求: 课程实验要求每一个学生独立完成; 学生需要理解每一次实验内容,先掌握和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制定实验步骤,完成实验内容; 课程实验虽然分次完成,但其在内容上是连贯的,前一次实验的数据可能为后面的实验所用,因此每一次实验结果需要保留; 实验完后,要完成实验报告,写清楚实验内容、实验步骤和实验结果。 实验内容设置: 课程基本实验根据理论学习的内容,包括如下8组实验: 实验一数据库安装、数据库创建与维护实验; 实验二数据库表/视图的创建与维护实验; 实验三数据查询实验; 实验四数据库接口实验; 实验五数据库完整性与安全性实验; 实验六数据查询分析实验; 实验七数据库事务的创建与运行实验; 实验八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实验;

实验3 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实验三数据选择器及其应用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中规模集成数据选择器的逻辑功能及使用方法 2、学习用数据选择器构成组合逻辑电路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数据选择器又叫“多路开关”。数据选择器在地址码(或叫选择控制)电位的控制下,从几个数据输入中选择一个并将其送到一个公共的输出端。数据选择器的功能类似一个多掷 开关,如图3-1所示,图中有四路数据D 0~D 3 ,通过选择控制信号 A 1 、A (地址码)从四路 数据中选中某一路数据送至输出端Q。 数据选择器为目前逻辑设计中应用十分广泛的逻辑部件,它有2选1、4选1、8选1、16选1等类别。 数据选择器的电路结构一般由与或门阵列组成,也有用传输门开关和门电路混合而成的。 1、八选一数据选择器74LS151 74LS151为互补输出的8选1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3-2,功能如表3-1。 选择控制端(地址端)为A 2~A ,按二进制译码,从8个输入数据D ~D 7 中,选择一个 需要的数据送到输出端Q,S为使能端,低电平有效。 图3-1 4选1数据选择器示意图图 3-2 74LS151引脚排列表3-1

使能端S=1时,不论A 2~A 状态如何,均无输出(Q=0,Q=1),多 路开关被禁止。 1)使能端S=0时,多路开关正常工作,根据地址码A 2、A 1 、A 的状态选 择D 0~D 7 中某一个通道的数据输送到输出端Q。 如:A 2 A 1 A =000,则选择D 数据到输出端,即Q=D 。 如:A 2 A 1 A =001,则选择D 1 数据到输出端,即Q=D 1 ,其余类推。 2、双四选一数据选择器 74LS153 所谓双4选1数据选择器就是在一块集成芯片上有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引脚排列如图3-3,功能如表3-2。 图3-3 74LS153引脚功能 S1、S2为两个独立的使能端;A 1、A 为公用的地址输入端;1D ~1D 3 和2D ~2D 3 分别为 两个4选1数据选择器的数据输入端;Q 1、Q 2 为两个输出端。 1)当使能端S1(2)=1时,多路开关被禁止,无输出,Q=0。 2)当使能端S1(S2)=0时,多路开关正常工作,根据地址码A 1、A 的状态,将相应 的数据D 0~D 3 送到输出端Q。 如:A 1A =00 则选择D O 数据到输出端,即Q=D 。 A 1A =01 则选择D 1 数据到输出端,即Q=D 1 ,其余类推。 数据选择器的用途很多,例如多通道传输,数码比较,并行码变串行码,以及实现逻辑函数等。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2)资料

南京晓庄学院 《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二数据库的创建、管理、备份及还原实验 所在院(系):信息工程学院 班级: 13软件工程转本1班 学号:13131151 姓名:薛伟

1.实验目的 (1)掌握分别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图形界面和Transact-SQL语句创建和修改 数据库的基本方法; (2)学习使用SQL Server查询分析窗口接收Transact-SQL语句和进行结果分析。 (3)了解SQL Server的数据库备份和恢复机制,掌握SQL Server中数据库备份与还原的方 法。 2.实验要求 (1)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 (2)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修改和删除“教学管理”数据库。 (3)使用Transact-SQL语句创建“教学管理”数据库。 (4)使用Transact-SQL语句修改和删除“教学管理”数据库。 (5)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备份设备”;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对数据库“教学管理”进行备份和还原。 (6)SQL Server 2005数据库文件的分离与附加。 (7)按要求完成实验报告 3.实验步骤、结果和总结实验步骤/结果 (1) 总结使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修改和册除“TM”(教学管理)数据库的过程。 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创建数据库的示例方法如下: 一、打开安装好的Microsoft 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在对象资源管理器里找到【数 据库】--右键【新建数据库】,到下图界面: 1、在数据库名称处输入要创建数据库的名称。 2、表格中的两个路径分别为: 2.1 上为数据库存放物理地址。 2.2 下为数据库日志存放物理地址。 3、初始大小图片中显示的为默认的值,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大小,要修改大小【点击大小值表格】会出现编辑状态文本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