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教学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教学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本教学设计的目标是帮助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基础实训中掌握计算机操作

系统、网络安全和数据库等相关技术,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同时,通过实训的形式,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知识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 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核心,涵盖了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础概念和操作。通过操作系统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管理。本教学内容包括:•操作系统的介绍和历史

•操作系统的常见类型和特点

•操作系统的安装和配置

•操作系统的常用命令和操作

教学方法:通过PPT讲解和实际操作演示相结合,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

面深入学习。

2. 网络安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网络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网络安全是计

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本教学内容包括:

•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网络安全的威胁和攻击方式

•网络安全的防御措施和策略

教学方法:通过PPT讲解和网络攻击模拟实践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安全防御技能。

3. 数据库

数据库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际应用中最常见的数据管理工具。通过数据库的学习,能够掌握数据管理和查询的基本技能。本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数据库的设计和规范

•数据库的创建和管理

•数据库的查询和修改

教学方法:通过PPT讲解和实际操作演示相结合,让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学习。

三、教学评价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本教学设计将采取以下教学评价方式:

1. 实验报告

每个实训项目末尾,学生需要提交一份实验报告,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对学生的操作和判断能力进行评估。

2. 学习笔记

学生需要在实训过程中做好笔记,记录每个实训项目的理论和实践过程,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评估。

3. 课堂测试

针对每个实训项目进行课堂测试,对学生对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和数据库知识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4. 最终考试

在所有实训内容学习完成后,进行一次最终考试,对学生整体的操作技能和知识应用能力进行评估。

四、总结

本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对操作系统、网络安全和数据库等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学生提升实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通过严格的评估方式,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基础工作。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训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高职各专业必修的公共基础课。本课程既是学生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的一门课程,又为学生后续的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共需60学时,采用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设计,突出技能实训,强调教学做同步进行。本课实训环节与理论教学同步进行,本课实训环节是《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占总课时的50%,共30学时。 二、教学目标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对计算机系统要有全面的认识,学会计算机系统软件的基本操作,能自主地利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完成与其相关的任务,以“实用、实训、实战”为教学手段,以够用为界限,以学会基本操作为主要目标。通过“三实”教学,让学生学会独立应用计算机用于学习、工作。 三、教学要求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一种中文录入的方法,能熟练掌握Windows xp中文版操作平台的使用,熟练掌握办公自动化软件Word 2003、Execl 2003、 PowerPoint 2003、FrontPage 2003、Access 2003的基本操作,能应用这些办公自动化软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掌握Internet 的基本操作,掌握Outlook Express的基本应用。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 采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以多媒体、机房等多媒体设备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学做有机结合在一起,以任务驱动为主线,案例教学为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边学边练巩固教学效果。 五、补充说明 课程教学中要注重实际操作技能的培养,结合浙江省高校计算机等级一级windows的考试大纲要求,安排相应实训训练;考虑到分层教学的需要,要求实训教学按梯度,分层次,有选择开展;如课时允许,安排项目实战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实训教学时间为30学时,建议授课38学时。 六、实训学时分配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操作系统、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基础知识等。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处理,能够解决日常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树立信息安全的意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素养。 二、教学内容 1、计算机基础知识 2、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的使用 3、网络基础知识及网络安全 4、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操作系统及办公软件的使用,

网络基础知识及网络安全。 2、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基本的计算机操作和处理,能够解决日常使用中的常见问题。 四、教学方法 1、讲授法:教师对知识点进行讲解,使学生对计算机基础有初步的认识。 2、实验法: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3、问题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 4、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步骤 1、导入新课:通过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和在当今社会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新课讲解:讲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包括计算机的组成、操作系统、

办公软件的使用、网络基础知识等。 3、示范教学:教师对计算机进行操作演示,让学生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4、学生实践:学生亲自操作计算机,掌握相关软件的使用方法。 5、总结反馈:教师对学生掌握情况进行检查和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六、评价与反馈 1、评价方式:采用考试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的掌握情况。 2、反馈方式:根据学生的考试和实际操作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 七、教学资源 1、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材及相关实验教程。 2、教具:计算机及相关软件。 3、多媒体资源:PPT课件、视频教程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 课程教案 授课老师: 授课对象: 授课时间:

一、实验课教学目的及任务 这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上机实验可能巩固学生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中文Windows7操作系统、中文Word2010文字处理、中文Excel2010电子表格和中文Powerpoint2010等软件的使用方法,熟悉计算机及应用技术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常用名词的具体含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更好地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验课方法要求 按实验指导书的内容完成课程各项实验任务,在作业系统中提交完成的文档,以便进行考核和评分。实验前学生要熟练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在实验中进行实际操作,最终能熟练操作Windows7操作系统,熟练掌握建立与编辑Word文档方法、并能够根据需要设置文档的文字、段落及页面格式,能够根据需要在文档中插入表格、图片并进行美化;熟练掌握 Excel电子表格数据输入和编辑,掌握Excel中公式与函数的使用,能够掌握图表设计和数据管理;掌握Powerpoin t文稿版式、色彩方案、动画效果等操作。 三、实验总课时 24课时。

四、实验项目设置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键盘认识、指法练习及汉字输入 一、实验目的: 1. 认识计算机。 2. 熟悉键盘的分区。 3. 掌握正确的指法输入。 4. 学会使用输入法输入中英文。 二、实验课时 2课时 三、实验环境 Windows7 操作系统 四、实验内容及教学过程 1.课程简介及考核方式(5分钟) (1)课程简介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本科的第一门计算机基础课程,也即进入大学后首门计算机启蒙教育课。本实验课旨在加强学生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网络课程上所介绍知识的理解和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在就业时能满足就业岗位对计算机能力的要求。同时通过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为学习后继计算机相关课程夯实基础。 [教学提示]:强调目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计算机基本技能要求,以及本课程对拓宽、发展学生自身专业的能力的作用。同时要求学生注册作业系统并添加班级。 (2)考核方式 本课程要求文科类学生在学期结束时参加省计算机一级水平考试,作为本课程期末考核成绩;理科类学生由任课老师定具体考查方式考核(如创作一个个性文档作品、完成综合性题目、省考模拟系统机试),并评定期末考核成绩。 实验成绩=期末考查成绩(占50%)+平时成绩(占50%) 平时成绩主要综合考虑上课的出勤率、实验完成情况。 2. 实验内容介绍(10分钟) 介绍本次实验的主要内容和要求。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五版课程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五版课程设计介绍 本文档记录了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教程第五版课程设计的详细内容。该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实际应用,并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主要目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1.提高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更加深 入地理解计算机存储、运算、控制、输入输出等基础知识的实际运用,并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2.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技能。本课程设计主要通过实验操作来提高学生的 计算机应用技能,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数据结构及算法等相关技能,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基础准备。 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三个不同的实验: 实验一:计算机存储结构与加减运算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存储结构以及如何进行加减运算。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计算机的存储结构,包括内存、寄存器、缓存等。 2.实现一个简单的计算器程序,包括加、减、乘、除四种运算。 3.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计算机存储结构和加减运算的理解。

实验二:操作系统进程管理和多线程编程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操作系统进程管理和多线程编程。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操作系统进程管理的基本概念,包括进程、线程、进程调度等。 2.实现一个简单的进程调度程序,并通过多线程编程将进程调度程序优 化。 3.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操作系统进程管理和多线程编程的理解。 实验三:计算机网络实验 本实验主要介绍计算机网络相关知识,包括网络协议、通信原理等。学生需要完成以下任务: 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构成和通信原理,包括TCP/IP协议、UDP协 议等。 2.实现一个简单的网络通信程序,并通过实验操作测试其通信效果。 3.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 本课程设计的评分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报告撰写质量(占总分20%)。包括实验设计的详细程度、实验 步骤的清晰度、实验结果的分析和总结等。 2.实验操作质量(占总分40%)。包括实验的复杂程度、实验操作流程 的熟练程度、结果的准确性等。 3.实验程序设计质量(占总分40%)。包括程序设计的完整度、代码的 规范性、代码的复杂性等。

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Win7+Office2010教学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案例教程Win7+Office2010教学设计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因此,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现代教育体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应该得到更加的重视。本教程针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中Win7和Office2010的教学设计,旨在提供实用、生动的案例和真实的应用场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 2. 教学目标 本教程主要旨在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目标: - 帮助学生了解和熟练使用Win7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掌握常见的文件管理和系统维护等技能;- 帮助学生了解和熟练使用Office2010套件中的Word、Excel、PPT等软件的基本操作方法和功能,掌握基本的文档编辑、数据处理和演示制作等技能; - 帮助学生通过实际的案例和应用场景,了解和掌握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提高其计算机实践能力和工作应用能力。 3. 教学内容和案例设计 3.1 Win7操作系统 •认识Win7操作系统:介绍Win7操作系统的主要特点和功能,让学生了解Win7与其他操作系统的区别和优势; •文件管理技巧:讲解文件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技巧,并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文件分类、整理和备份等; •系统维护和优化:介绍如何进行系统清理、优化和问题解决等技巧,并通过案例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3.2 Office2010套件 •Word文档编辑:讲解Word文档编辑的基本操作和功能,包括排版、插入图片和表格、应用文本格式化等; •Excel数据处理:介绍Excel表格数据处理的基本技巧,包括公式、函数和图表应用等,通过案例演示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这些技能; •PPT演示制作:通过实际案例,讲解如何制作漂亮、生动的PPT演示文稿,并提供一些实用的设计技巧和展示技能。 3.3 教学案例示例 以下是一些以Win7和Office2010为基础的生动案例: 1. 编辑简历:学生需要在Word文档中创建自己的简历,并进行排版、格式化和插图等操作; 2. 制作销售分析表:学生需要用Excel表格制作一份销售分析表,包括数据输入、公式应用和图表制作等操作; 3. 制作PPT展示文稿:学生需要制作一个漂亮、生动的PPT展示文稿,包括素材的选取、整理和设计、演示技巧等方面的操作。 4. 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 4.1 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讲授、实践、案例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具体来说,教学过程包括讲解基本概念和操作技能,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等步骤。 4.2 评估方式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主要采用考试和实践两种方式。具体来说,考试分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两部分,理论考试主要是测试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中的理论知识掌握情况,操作考试则是测试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而实践评估则主要是根据学生完成的各种案例或项目来进行评价,包括实践报告、讲解演示和作品评选等形式。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第四版教学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第四版教学设计前言 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催生了丰富多彩的应用场景和挑战。然而,计算机科学专业的本质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因此,教师需要通过设计实验,引导学生拓展计算机科学知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文是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指导的第四版教学设计。 实验一:数据结构基础 实验目的 •了解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数据结构中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熟悉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和程序实现方式。 实验内容 •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数组、链表、栈和队列的定义和基本操作; •基于数据结构实现计算器、表达式求值等应用程序。 实验要求 1.团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2.提供完整的程序代码和运行结果的分析; 3.撰写实验报告和结论。 实验时间 2 周。

实验二:计算机网络基础 实验目的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掌握 TCP/IP 协议族的结构和功能; •熟悉互联网的架构和工作原理; •掌握网络编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 •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TCP/IP 协议族的结构和功能; •互联网的架构和工作原理; •基于 Socket 编程实现简单的网络编程程序。实验要求 1.团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2.提供完整的程序代码和运行结果的分析; 3.撰写实验报告和结论。 实验时间 3 周。 实验三:数据库基础 实验目的 •了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熟悉 SQL 语句的使用和特性; •掌握数据库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SQL 语句的使用和特性; •基于 MySQL 管理系统实现简单的数据库系统。实验要求 1.团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2.提供完整的程序代码和运行结果的分析; 3.撰写实验报告和结论。 实验时间 2 周。 实验四:操作系统基础 实验目的 •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熟悉程序的进程、线程、资源管理和调度; •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 实验内容 •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程序的进程、线程、资源管理和调度; •基于 C 语言编写简单的进程调度程序。 实验要求 1.团队合作完成实验任务; 2.提供完整的程序代码和运行结果的分析; 3.撰写实验报告和结论。

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案 教案标题:大学计算机基础 教学目标: 1. 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概念,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操作系统和网络等方面的基本原理。 2. 掌握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包括操作系统的使用、文件管理、网络浏览器的使用等。 3.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能够与他人合作完成计算机相关任务。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 第一课时:计算机基础概述 - 介绍计算机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应用领域(30分钟) - 讨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基本概念(30分钟) 第二课时:计算机硬件 - 讲解计算机硬件的组成和功能,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示器等(40分钟) - 展示计算机硬件的拆装和维护技巧(20分钟) 第三课时:计算机软件 - 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分类和功能,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和开发工具等(40分钟) - 演示操作系统的安装和常用软件的使用(20分钟) 第四课时:计算机网络

- 讲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包括局域网、广域网和互联网等(40分钟) - 演示网络浏览器的使用和网络安全知识(20分钟) 第五课时:计算机基础操作技能 - 演示操作系统的使用技巧,包括文件管理、快捷键等(30分钟) - 练习操作系统的常用功能和操作(30分钟) 第六课时:计算机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 - 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包括逻辑判断和问题解决的方法(40分钟)- 分组讨论和解决计算机相关问题(20分钟) 第七课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培养 - 分组合作完成计算机任务,要求学生在合作中充分沟通和协作(60分钟)教学方法和手段: 1. 授课讲解: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互动。 3.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计算机软件和硬件,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 分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评估方式: 1. 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作业完成情况和实践操作技能。 2. 课堂测验:设置小测验,考察学生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3. 项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计算机相关任务,评估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大学计算机基础-常用办公软件教学设计 (2)

大学计算机基础-常用办公软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功能; 2.掌握Word、Excel、PPT的基本操作方法; 3.能够熟练运用Word、Excel、PPT进行日常的文书、表格和演示制作; 4.增强学生对于办公软件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 1. Word 1.1 Word 界面 1.2 Word 基本操作 1.3 字体、颜色、段落设置 1.4 标题、 目录、页眉页脚 1.5 插入图片、图表、超链接 1.6 文本框、文字排版 1.7 打印、保存、页面设置、快捷键 2. Excel 2.1 Excel 界面 2.2 Excel 基本操作 2.3 数据填充、编辑、格式化 2.4 数 学公式、函数 2.5 图表绘制、图表调整 2.6 审阅、排序、筛选 2.7 打印、保存、页面设置、快捷键 3. PPT 3.1 PPT 界面 3.2 PPT 基本操作 3.3 标题、文字、幻灯片布局、格式化 3.4 图表、文本框、图片、 SmartArt 的使用 3.5 应用动画与过渡效果 3.6 微调幻灯片外观 3.7 打印、保存、页面设置、快捷键

三、教学方法 1.理论教学结合实践操作根据不同的章节内容,通过实际例子演示, 以及课堂互动练习,让学生感受到实际操作中与书本上有所不同的问题,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 2.手把手教学针对操作性强的 Word、Excel、PPT,教师可以在课堂上 手把手教学,展示如何处理表格、图片、公式、文本框等内容。 3.课内小组练习在课堂上通过小组练习加强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 尝试团队合作,互相交流学习,分享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四、教学评价 1.课堂小测验简单的课堂小测验可以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本节课的基 础知识,深化学生理解。 2.作业每节课后的作业将是学生巩固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些练习 题将考察学生对于相关软件的掌握情况。 3.毕业项目在课程结束时,学生将需要设计一个包括Word、Excel、 PPT的具有实际价值的文书、报告、演示,完成该项目后,学生的综合使用能力将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五、实施计划 预计本教学计划需要持续15周,每周2课时,共计30课时。每节课将会包含理论讲解、实例展示、实践演习、小组练习、课堂测验等环节。希望在本课程结束后,学生能够掌握常用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提升应用能力。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

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设计背景 计算机科学作为一门日益重要的学科,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计算机基础是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是学习计算机科学的第一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是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也是计算机素养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专业能力和未来职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算思维是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思维,是一种适用于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思考方法。计算思维不仅仅是为了编写代码,更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和提高思维能力。因此,将计算思维引入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促进学生对计算机科学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设计思路 引入计算思维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从实际问题入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描述问题、制定解决问题的算 法和程序。 2.引导学生学习程序设计,通过具体的程序设计案例,引导学生运用计 算思维分析问题、设计方案,并通过编程实现。 3.引导学生使用计算工具,如Python、Java等,通过编写程序解决实 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 理解计算思维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理解计算思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讲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分治思想、递归思想等。 2.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思维与工程实践之间的关系,例如数据结构与算法、 软件设计与开发等领域。 3.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思维与创新教育之间的联系,尤其是在计算机科学 领域中的应用和发展。 应用计算思维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应用计算思维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实现: 1.引导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发现计算思维的特点与优势,并逐渐理解计算 思维在现代社会中的广泛应用。 2.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思维与创新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并引 导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通过创新发挥计算思维的作用。 3.引导学生通过编程实现计算思维的应用,如数据可视化、大数据分析、 机器学习等。 教学方法 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引入计算思维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课堂理论知识,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通过简单的案例引导学生 理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应用。 2.结合课程设计,让学生自己设计程序,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渐提高计 算思维的应用能力。 3.科普宣传,通过普及计算科学知识,让更多的学生认识和理解计算思 维的重要性。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7+Office2010教学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7+Office2010教学设计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作为大学生,我们需要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技能。在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中,Windows7操作系统和Office2010办公软件是必学的内容。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这些技能,本次课程设计将围绕Windows7操作系统和 Office2010软件展开。 教学目标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Windows7操作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操作方法,熟练掌握Office2010软件的应用方法,并利用所学技能完成计算机操作和办公任务。 教学内容 Windows7操作系统 1.Windows7的基本概念和系统界面 2.Windows7的应用程序和任务栏 3.文件管理和文件夹操作 4.系统设置和控制面板 Office2010软件 1.Word:文本格式设置、段落和页眉页脚设置、文本框和图文混排、表 格和公式编辑等 2.Excel:数据录入、单元格格式设置、公式计算和函数应用、图表制 作和数据筛选等

3.PowerPoint:幻灯片设计、主题和版式选择、动画效果和音视频插入 等 教学方法 对于Windows7操作系统,可以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通过授课和演示,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系统的功能和操作流程。教师可以准备一台电脑进行讲解演示,引导学生跟着操作。 对于Office2010软件,可以根据软件的不同功能设定不同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Word文档编辑时,教师可以结合PPT进行理论讲解,让学生了解文档的格 式设置和编辑方式,然后进行实际操作;在教授Excel表格制作时,可以先讲解公式和函数的基本原理,然后通过案例进行演示,再由学生进行实践练习。 教学评价 为了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1.组织小型测试,以检测学生的掌握程度。 2.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按时提交,检查学生的作业口径的精准性、语言 的连贯性和逻辑性。 3.课堂上的实操演练,需要通过逐一检查的方式进行,让学生通过操作 来实现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加深理解。 结语 计算机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工具,掌握计算机基础技能已经成为每一个年轻 人必备的素养。本次课程教学设计,就是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深入学习Windows7操 作系统和Office2010办公软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实际操作水平,同 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六版教学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六版教学设计 前言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学计算机基础是一门非常重要的课程,对学生的未来职业道路有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学设计是非常关键的,本文将为您介绍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六版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概念、操作及使用,以及计算机应用软件方面的基本应用和操作。具体的教学目标包括: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2.掌握计算机系统的基本操作,包括Windows操作系统、Word、Excel 等办公软件的基本操作; 3.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网络设备的使用; 4.掌握计算机编程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5.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的能力; 6.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计算机素养。 教学内容 根据教学目标,本课程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一部分:计算机基础知识 1.计算机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2.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3.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评价标准

第二部分:Windows操作系统 1.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 2.Windows操作系统的常见应用程序 3.Windows操作系统的高级应用程序 第三部分:办公软件 1.Word文本编辑 2.Excel电子表格 3.PowerPoint演示文稿 第四部分:计算机网络 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和组成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和拓扑结构 3.计算机网络的传输媒介和通信协议 第五部分:计算机编程基础 1.计算机编程基础知识 2.编程语言 3.编译器和集成开发环境 第六部分:计算机应用 1.应用软件的安装和使用 2.数据库软件的基本概念和使用方法 3.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将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中包括:

大学计算机基础-常用办公软件教学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常用办公软件教学设计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包括文字处理、表格编辑、演示文稿制作等方面的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基本的办公软件应用技能,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目标 1.熟练掌握常用文字处理工具的基本操作; 2.掌握表格编辑工具的使用技巧; 3.掌握演示文稿制作工具的基本原则; 4.熟悉办公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场景。 教学内容 第一讲文字处理 1.文字处理工具的基本操作; 2.文字格式的选择与调整; 3.制作简单的文档。 第二讲表格编辑 1.表格编辑工具的基本操作; 2.表格样式的设置和调整; 3.制作简单的表格。 第三讲演示文稿制作 1.演示文稿制作工具的基本原则; 2.制作漂亮、简洁的演示文稿;

3.制作适合不同场合使用的演示文稿。 第四讲办公软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1.文字处理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2.表格编辑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3.演示文稿制作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教学方法 1.理论讲解:通过教师授课的方式,讲解知识点的相关内容; 2.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3.实践操作:通过课堂实践,帮助学生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使用技能。 教学评估 1.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根据老师分配的任务,完成相关的实验操作,并 且编写实验报告,报告中要求包含实验所需材料、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及结论等内容; 2.期末考试:考察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程度,考试形式为闭卷考试。 教学资源 1.电子教案:通过PPT课件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方便学生回顾整个课 程的内容; 2.教材:本课程不需要额外的教材,只需要电脑和办公软件即可。 总结 本课程主要围绕常用办公软件的使用技巧及其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为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生提供了实用的技能和经验。通过教师授课、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可以深入理解软件的应用原理,掌握基本操作技能,并在实践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案

课程名称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师姓名教师编号学年学期第一学期 大学教务处制 课程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性质: 公共基础课适用专业: 理工科各专业2005 2006.9.10 学生年级: 学期: 2006-2007第一期任课教师: 郭松涛编写时间: 课程承担学院计算机学院教师所在学院计算机学院 第1,~讲,4学时,, 内容教案内容学时分配章节 课堂教学 1. 标题 ,实验第,章计算机系统基础 2. 教学目标及基本要求 ,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特点、分类及应用 , 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 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硬件、软件系统组成 , 理解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 掌握微机硬件各部分的特点作用 3. 教学内容 1.1 计算机的概述 1.1.1 计算机的发展 ,,, 1.1.2 计算机的特点 1.1.3 计算机的分类 第1讲: 1.1.4 计算机的应用 1.2 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 1.1,1.2 1.2.1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1.2.2 计算机的构成原理 第2讲: 1.3 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1.3.1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组成 1.2,1.3 1.3.2 计算机软件系统

1.3.3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4. 重点难点 , 存储程序控制原理 , 计算机的构成原理 ,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5. 知识深化和拓宽 , 微型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最新发展、最新外部设备使用的简介 , 当今计算机发展的最新技术介绍 教学方式(手段)及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6. 理论讲解,实例教学 , 计算机组成和工作原理的理解 , 冯.若依曼原理的理解 , 数制的表示和相互转换 , 计算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 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结构 7. 板书设计 多媒体教学,使用PowerPoint文稿展示工具。 多媒体教学文件:,. 课程简介及教学参考书.ppt (33张幻灯片) ,. 第1章计算机系统基础.ppt (共127张幻灯片) 参考书部分幻灯片: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五版课程设计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五版课程设计 一、引言 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广泛而深奥的学科,涵盖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等方面,同时还包含了计算理论及计算机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因此,在大学计算机教育中,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则是一本经典的计算机基础教材,适用于大多数重点大学、普通本科院校和高等职业院校。 为了更好的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我们不仅要学习理论,而且要进行实践。因此,本次课程设计结合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五版的内容,以编程实践的形式来巩固和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编程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 1.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本质和发展历程。 2.掌握使用Python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 3.综合运用所学的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编程能力,完成一个实际应用程序 的设计和开发。 三、课程设计任务 任务一:了解Python编程语言 Python作为一种高级程序设计语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因此在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我们需要了解并掌握Python编程语言的基础知识。 任务要求: •学习并掌握Python的基本语法和面向对象编程基础。 •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五版第一章的习题,加深对Python 语法的理解。

任务二:数据结构和算法 数据结构和算法是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核心内容,是在计算机科学和软件工程中 应用最广泛的技术之一。本任务将通过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基础知识,加强对编程的认识和应用。 任务要求: •学习并了解常见的数据结构和算法。 •完成《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第五版第二章的习题,了解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应用场景。 任务三:常用算法实现 此任务要求在掌握数据结构和算法基础的基础上,在Python语言环境中实现 一些常用的算法。 任务要求: •独立思考并实现至少3个常用算法,如排序、查找等。 •对每个算法进行性能比较和分析。 任务四:项目实现 本任务是课程设计的重点,要求以Python语言实现一个实际应用程序,涉及 数据输入、处理和输出等步骤。 任务要求: •自选一个实际应用场景,并在此基础上完成程序设计。 •对程序功能进行详细分析和设计,并开发出完整代码。 •给出程序开发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和测试报告。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教学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 教学教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Windows10+Office 2016)》教学教案 第1章 课时内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基础 授课时间:90分钟 教学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 熟悉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 了解科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 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和基本概念。

熟悉计算机的结构和原理。 了解科学思维与计算思维的相关知识。 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数制及不同数制之间的转换方法。 教学思路: 介绍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基本概念及特点,让学生对于计算机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针对计算机中的思维模式进行具体讲解。 详细介绍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以及不同数制,使学生掌握不同数制之间如何进行转换。 最后安排练、思考与提高。 教学设计:

由浅入深,从基础理论知识开始,针对计算机基础内容进行大致介绍。 分小点讲解理论知识,具体细化到各指标类别。 教学资料及要求: 除教材中讲解的知识,学员可以查阅一些课外书籍,对于基础理论知识加以巩固。 教学内容: 讨论问题: 计算机在生活中带来了哪些作用? 八进制、十六进制、二进制三者之间如何进行转换? 内容大纲: 1.1 计算机的发展

1.1.1 早期的计算工具 1.1.2 机械计算机和电机计算机的发展1.1.3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探索 1.1.4 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蓬勃 1.1.5 计算机的发展展望 1.2 计算机的基本概念 1.2.1 计算机的定义和特点 1.2.2 计算机的性能指标和分类 1.2.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和工作 1.2.4 计算机的结构与原理 1.3 科学思维 1.3.1 实证思维 1.3.2 逻辑思维 1.3.3 计算思维 1.4 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