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案一】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教案一】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教案一】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教案一】课题1燃烧和灭火(第1课时)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c ⑵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三、教具 酒精灯,纸条,木块,烧杯,坩埚钳,石块 四、教学内容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装在集气瓶里的氧气并不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唯一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设计意图: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新课]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讲解]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

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

主学习②;③。 3.根据燃烧的条件可知灭火的原理 和方法:①;②; ③。 4.常用的灭火器有、、。扑灭图书、档 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的失火可用。 5.可燃物在的空间里急剧的燃烧,就 会在短时间内,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 引起。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 圈划,检查学生预习及自 主完成同步学习学习情 况 探究与交流 知识点1:燃烧的条件 问题1:燃烧需要氧气,除了氧气外 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 能燃烧? 问题2:有了可燃物和氧气,就能发 生燃烧现象? 【实验7-1】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问题1: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 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问题2: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 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 条件? 问题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 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 需要什么条件? 【例1】“纸火锅”是用纸张代替金属 材料做容器盛放汤 料,当酒精燃烧时纸 张不会燃烧。对此现 象,下列解释合理的 是() A.纸张不是可燃 演示:将小木条、纸 条、小石块、红砖块分别 放在酒精灯火焰烧。通过 观察到的现象,组织学生 结合已有知识和生活检 验,讨论、交流。认识: 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 烧,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 条件。 通过生活周围很多 可燃物不燃烧的现象,引 导分析、讨论,认识:燃 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可燃物的着火点) 演示实验 学生观察、思考 教师提醒注意体会: 控制变量法、对比法在该 实验中的应用 组织学生讨论和交 流,归纳、总结物质燃烧 需要三个条件: ⑴可燃物; ⑵与氧气(或空气) 接触; ⑶温度达到可燃物 同的着火点; (同时具备,缺一不 可) 分析:纸火锅里的汤 汽化吸热,使温度降低到 纸的着火点以下。 答案:C 解题指导:物质燃烧

燃烧和灭火学案

初三化学科新授学案 课题:燃烧和灭火 学科化学姓名班级组别使用时间年月日

1、下列关于燃烧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发光发热就是燃烧 B、在空气中不能燃烧的物质在氧气中也不能燃烧 C、可燃物不进行点火是不可能燃烧的 D、燃烧是剧烈的发光发热的化学反应 2、一场大火往往由一个小小的烟头引起,烟头在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 A、提供可燃物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氧气 D、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下列成语中,体现利用了“隔离可燃物”的原理灭火的是() A、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B、火上浇油 C、釜底抽薪 D、钻木取火 4、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更旺,这是因为() A、木柴是可燃物 B、温度易达到着火点 C、散热的速率快 D、使木柴与空气充分接触 【能力提升】 5、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人教版九上化学 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材于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课题1《燃烧与灭火》第二课时。在第一课时中已经介绍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常用灭火方法、灭火器的使用等内容,第二课时围绕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和爆炸发生的原因,展开关于燃烧的继续学习。教材采用开门见山的方式讲述了爆炸的原因,以燃放鞭炮为例说明,并通过家用燃气爆炸引出爆炸极限的概念。教材选取面粉爆炸的有趣实验来说明为什么会发生爆炸,进而引出充分燃烧的条件之一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的关系,并对学生进行易燃易爆物的安全教育,普及安全标志和安全措施,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过氧气的性质,知道了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不同,通过第一课时,也了解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和灭火的基本原理,具备了基本的安全消防常识。学生对燃烧和爆炸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热衷于看到实验现象,且有主动探究,善于思考的意识,但对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现象为何不同分析能力还比较欠缺。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可燃物充分燃烧的条件。 2、知道可燃性气体有爆炸极限。 3、了解爆炸形成的条件。

4、认识安全图标,初步了解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过程学会对比和分析。 2、通过探究实验,体会运用信息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面粉燃烧和爆炸的实验探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了解充分燃烧和爆炸,增强学生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充分燃烧条件,爆炸产生的原因 教学难点:爆炸产生的原因,安全意识的建立。 四、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1、2通过提问回顾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3、实验展示,通过面粉燃烧系列实验,引导学生深入运用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并自然过渡到充分燃烧条件的发现和得出。 【实验探究】 通过问题引入:如何让面粉与空气充分接触? 1、面粉燃烧实验 通过改变面粉状态,呈粉尘状时可被点燃,验证面粉是可燃物,进一步体会接触面积对燃烧的影响。 2、面粉爆炸实验 继燃烧实验后,再次提出问题:如果瓶口塞上软木塞再进行实验,会有什么现象发生?从而将学生带入对燃烧在密闭环境中进行时的思考,对爆炸产生的原因有一个直观地感受。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学总体设计理念 本节课着重体现化学学习内容的现实性,使学生感受到化学来源于生活,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的化学知识,化学在现实世界中有着广泛的应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化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应用意识。 我在设计这一课时,通过大量的生活信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参与实践活动。为了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我给学生一定的空间,让学生亲手设计实验,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以及互助合作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教材第七单元第一节的内容,第七单元是上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知识教学点。它既是对化学变化中具体知识传授模式的继承,又是对其的丰富和完善。本节知识位于第七单元第一节,上承我们身边的物质(第二单元空气—氧气及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第六单元碳及碳的氧化物---C 及CO的可燃性),下接第八单元金属与矿物,对于以前知识是一种补充和完善,对于以后的知识起铺垫的作用,是知识逐步向能力转换的一座桥梁。 2、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会运用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和探索精神 (2)激发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的责任感 (3)使学生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事物,用发展的眼光看待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2019-2020年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学案(新版)新人 教版 学生姓名:班级:评定等级:: 【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学习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学习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方法及其原理。 [课前练习]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定义:燃烧是与发生的一种、的剧烈的反应。 2.活动与探究: 热 水 讨论:1)、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向水中的白磷通氧气,白磷居然在水中燃烧起来,这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 燃烧必需具备的条件是:(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①;②;③、; 二、灭火原理和方法:(破坏燃烧的条件,使燃烧反应停止) 1. 原理①②③ 2. 【互动参与】你能用不同方法熄灭蜡烛吗,请说灭火原理

(1)火上浇油:(2)煽风点火: (3)釜底抽薪:(4)杯水车薪: 三、灭火器:阅读表7-2 练习:学校要购进一些灭火器给各功能室。下列功能室配置哪种灭火器? 1)化学实验室 2)物理实验室 3)电脑室 4)图书室 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是可燃物在的急速燃烧。 2、易爆炸的空间有可燃气体的空间或空间,如:油库、厂、长和煤矿的矿井内,都标有“严禁烟火”防止爆炸的发生。(安全标志) 【练一练】 1、加油站必须粘贴的标志是 ( ) 2、下列各组物质混合后点燃,不可能爆炸的是 ( ) A.CO和H2 B.H2和空气 C.CO和O2 D.面粉粉尘和O2 3、交通部门规定,旅客乘坐车船时,严禁随身携带易燃易爆物品。因为这些物品一旦着火或爆炸,极易造成巨大危害。以下物品:不准随身携带的是 ( ) ①蔗糖;②酒精;③烟花鞭炮;④汽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课堂检测】: 一、选择题: 1.1992年海湾战争期间,科威特大批油井被炸起火燃烧,我国救援人员在灭火工作中作出了贡献,下列措施不能考虑用于油井灭火的是 ( ) A.设法降低石油的着火点 B.设法使火焰隔绝空气 C.设法阻止石油喷出 D.设法降低油井的温度. 2.已知白磷的着火点是40℃,下列情况能发生燃烧的是 ( ) A.白磷置于80℃的水中 B.白磷置于1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C.白磷置于80℃的水中,并通入氧气. D.白磷置于10℃的水中. 3.今年国庆节期间,黑龙江黑河市连续发生多起森林火灾。消防官兵不可能采用的方法是() A.飞机空中喷洒干冰 B.用高压水枪喷水 C.降低树木的着火点 D.设置防火隔离带 4.在空气中敞口放置的一瓶无水酒精,没有燃烧的原因是( ) A.没有达到着火点 B.无水酒精是液态 C.没有与氧气接触 D.无水酒精挥发快 二、填空题 1.《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⑴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教学案例 监利县第一初级中学孙贤志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从燃烧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条件的热情。教材从常见的燃烧现象着手,利用对照实验探究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再通过燃烧所需要的条件推论得出灭火的原理与方法。关于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知识也是通过有趣的实验,来说明爆炸所需要的条件。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注重从学生的亲身体验出发,选择学生熟悉和生活中常见的知识现象,并配合图片和绘画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感受。同时注意通过活动与探究,调查与研究,讨论和实验等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来看,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化学知识往往都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只要教师设置的探究实验难度适中并进行有效的引导,就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主动完成探究学习。 从学生的认知方向看我们的学生大多数是属于依存型的,在学习中对老师的依赖性较强,平时他们适应了对知识的被动接受,而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较弱。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实验不宜复杂,应以简单的小实验为主,同时应将学生分组,让他们在相互合作中进行探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知道防火自救的常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 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五、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具准备:1000ml烧杯、分别标注A、B、C的试管三支(带橡皮塞)、白磷、红磷、氧 气(储气瓶)、开水、导管、酒精灯、滤纸。 七、教学过程: 教学环 节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PPt视频】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 反应之一,人类可能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 燃烧的历史。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也屡见 不鲜,那么,物质燃烧到底需要满足什么 〖思考〗联想生活中 有关燃烧的现象,并 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 开门见山, 引入课题。

示范教案(第七单元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第1课时)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从容说课 燃烧是生活中的常见现象。教材采用从实验观察现象,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的方法,来探讨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避免单一的授课方式,教师采用了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质疑。通过“欧罗巴”号事件引入新课,设下疑问,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引导探究。在“燃烧的条件”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按“提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步骤进行学习,防止学生学习的依赖性。 3.游戏。对于灭火器的原理及适用范围,教师采用了学生活动的方法,加强学生对知识 的理解,加深记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主动探究的方法,设计实验。 (3)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2)增强日常生活中的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灭火的原理。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实验探究→得出结论→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兴趣。 教具准备 教师用具:(1)投影仪,500 mL烧杯,100 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 (2)热水、白磷、红磷、酒精(70%)、面粉、酒精灯、镊子、大烧杯、火柴、棉手帕、蜡烛,烧杯、灭火器道具、金属罐、塑料盖、导管。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燃料。 第二课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精品学案+教案: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一、学习目标: 1、知道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安全知识. 【课前预习】 1、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2、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 在点燃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2 【 生与哪些因素有关? 二、自主探究: 【归纳】结合前面所学知识总结什么是燃烧:可燃物与发生一种、 氧化反应. 【猜想】燃烧需用条件是什么?、、 【实验探究】请你根据本小组猜想,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填写下表. 燃烧条件:①;②;③ . 【思考】1、这三个条件是需要同时具备还是只具其一?事例分析证明. 2、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交流讨论】教材P 125 1、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铜片上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白磷在通入氧气(或空气)后燃烧,说明燃烧需要 什么条件? 实验7-1,并记录实验现象. 【观察】观察老师演示P 124 燃烧需要同时满足三个条件:①;②; ③ . 【思考】1、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 2、发生火灾怎么办,如何灭火? 【实验探究】(P 实验7-2)小组比赛:请各组想出尽可能多办法,把正在烧杯124 里燃烧着蜡烛熄灭. 灭火原理和方法:①;②; ③ . 【讨论交流】 1、炒菜时油锅中油不慎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2、堆放杂物纸箱着火,如何处理?为什么? 3、扑森林火灾时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线路前一片树木砍掉,为什么? 4、如何解释“钻木取火”、“水火不容”、“釜底抽薪”和“杯水车薪”这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课题1 燃烧和灭火》说课稿

《课题1、燃烧和灭火》说课 全国初中化学优质课(华北区、东北区)大赛说课一等奖:燃烧与灭火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化学教师***。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燃烧和灭火》,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课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燃烧和灭火》是初中化学上册教材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氧气的性质、用途和碳、磷、一氧化碳等物质燃烧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在内容编排上更加贴近生活实际,通过学习,使学生再次体会,化学研究的就是我们身边的物质,同时对于增强化学教学的实践性、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都是极其重要的。 2、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对实验事实进行逆向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的形成。 3、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了解易燃物易爆物安全知识 ●了解常见灭火器的原理和适用范围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主动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燃烧条件、灭火原理的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和乐趣,激起对化学的学习欲望 ●通过对易燃易爆物的学习,提高安全隐患意识 ●通过对燃烧和爆炸利弊的分析,树立科学的物质观,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待事物 ●通过对实验的再设计,开阔思路,发展创造性思维

二、教学策略 1、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引导实验探究"、"对比分析"、"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为辅助手段,增大课的信息量。 2、学法: 1)实验探究 2)分析归纳 3)自主学习 3、设计思路 探究灭火方法比直接探究燃烧条件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此我调整了部分教学顺序,改由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熄灭蜡烛入手,进一步探究灭火的原理,在此基础上逆向思考得出燃烧的条件,再利用实验对结论进行验证。这样使新知识建立在对生活的直观感受上,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产生求知欲,同时培养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逆向思考的意识,敢于对实验从正反两方面去评价,培养学生唯物辩证观。 三、实验设计 1、课本演示实验 通过实验改进,避免了环境污染,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 2、趣味实验。课前由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粉尘爆炸"及"简易灭火器"的实验装置,展示利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出部分实验装置图。通过实验的再设计,提高了教学的趣味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程序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利用中央电视台的娱乐节目"挑战群英会"中的片段--双节棍灭蜡,使课堂进入自由探究的环节。 (二)活动与探究一:熄灭蜡烛的方法 成果交流:吹灭、用书本扇灭、用坩埚钳将烛芯夹灭、用湿布盖灭、用水浇灭、

燃烧与灭火教案(第一课时)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探究 教学准备:多媒体,镊子,酒精,白磷,红磷,水,蜡烛,玻璃杯,火柴,木条,烧杯,薄铜片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演示]:点燃酒精灯 [设问]:这是什么现象? [设问]:燃烧是我们熟悉的现象,它有什么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放热。 引出燃烧的定义: 一、燃烧 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投影) [设问]:是不是只要发光发热的变化就是燃烧呢?比如电灯发光、发热是不是燃烧?[展示]:一片木板 [设问]:木板能燃烧吗? [演示]:在酒精灯上点燃木板 [设疑]:木板为什么点不燃呢?燃烧需要哪些条件呢? 二、燃烧的条件:(投影) [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实验来探究 [实验1]:在两个蒸发皿中分别倒入酒精和水,用火柴点燃。 [交流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结论]:酒精能燃烧,水不能燃烧。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2]:白磷、红磷的燃烧对比实验 [设问1]:小烧杯中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引出着火点的概念: [解说]:原来物质要燃烧,它的温度必须达到着火点, 着火点就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 着火点: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投影) [投影]:几种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设问]:小烧杯中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交流讨论]:分析实验现象及原因,教师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结论]:因为水隔绝了空气,说明燃烧还需要有氧气。 [设疑]:如果水中的白磷接触到氧气那又会怎样? [实验3]:让水中白磷接触氧气。 [设问]:这个实验再一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结论]:燃烧确实需要氧气。 [解说]:这个实验说明只要具备了燃烧的所有条件,即使在水中燃烧也可以发生。

课题1燃烧和灭火(1)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 1 燃烧和灭火(1) 【教材分析及学情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第七单元课题 1 的内容,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因此,本课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储 备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对燃烧现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本课比较适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恰当的预设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获取本课主要知识点,充分发挥直接经验的作用。 本课以火灾现场的视频及赞美火的图片引入新课,让学生在感受火给人类带来温暖、文明的同时,又深深体会到火使用不当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由此,引发了学生想要进一步了解燃烧的欲望。通过对已学的几个燃烧现象的回顾,让学生自主总结燃烧的定义,这点主要在预习作业的完善环节体现。然后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组织小组讨论,燃烧现象的发生,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由学习的兴趣转入问题的思考,进行猜想,设计实验方案,汇报方案,然后动手实验验证猜想,做完实验后小组汇报,反思评价原来的猜想,最终得出燃烧的条件。然后提出问题:燃烧的三个条件是否同时具备?演示实验7-1 ,从而归纳出燃烧的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并且借此顺利过渡到灭火原理上,并且通过实验探究分析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整节课以学生小组活动为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分析实验中的燃烧现象,综合认识燃烧的条件,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由燃烧的条件和生活经验,推想出适当的灭火方法,培养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习对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了解自然规律,才能更好地利用自然,形成科学自然观。 2.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培养关注社会意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 第七单元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导学案

腰站中学化学导学案主备人:毛艳民授课人:毛艳民备课时间:2019.11.22 上课时间:2019.11.26 编号:048

一、自学阶段 【前置性学习】请同学们自读教材P128—130页,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 1、什么是燃烧? 2、下图是小丽同学设计并完成的探究物质燃烧条件的3个实验: 请同学们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分析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3、请根据燃烧的条件思考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有哪些? 二、导学阶段 【合作探究一】燃烧的条件 1、请同学们观察教师的演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基础巩固】 。 3.学生分组做第130页的探究实验,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现象 分析 4、根据灭火原理及上述实验所利用 的化学反应原理,可以设计一种灭火 器,请解释这个装置灭火的原理: 三、总结阶段 【课时小结】请归纳本节课你的收获? 【拓展提升】 8、某化学兴趣小组用火柴、蜡烛、烧杯三种实验材料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提出问题]物质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猜想与假设] 1、有可燃物2、温度要达到着火点3、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设计与实验]

一、选择题 1、烧木柴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火会更旺,这是因为()A.木柴是可燃物B.温度已达到着火点 C.散热快D.使木柴和空气充分接触 2、使用酒精灯时,不慎将其打翻引起桌面着火,应采取的最简便的措施是() A.马上拨打119 B.用嘴吹灭 C.寻找灭火器把它扑灭D.用湿抹布盖灭 3、下列灭火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的是( ) A.住宅失火,消防队员用高压水龙头向着火处喷水 B.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C.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通常用湿抹布盖灭 D.发生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木砍掉 4、图书、档案室或存放精密仪器的工作室失火,应使用的灭火器为() A、泡沫灭火器 B、干粉灭火器 C、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D、喷水器 5、近年来,我国煤矿事故大多数是由于瓦斯爆炸所致。瓦斯中会有甲烷和一氧化碳气体,当矿井中瓦斯浓度达到一定范围时遇明火即燃烧爆炸。[得出结论]猜想正确,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个条件,只要破坏个燃烧的条件,就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某市一酒吧发生一起特大火灾。该事故的起因是几个年轻人在酒吧内燃放烟花,引燃聚氨酯泡沫塑料天花板,聚氨酯泡沫塑料燃烧产生大量有毒烟气,造成人员中毒伤亡。 材料二:氢氧化镁是一种新型的阻燃剂。当温度达到380℃时,氢氧化镁开始分解放出水蒸气,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镁固体。利用氢氧化镁这一性质,将它添加在塑料等易燃性材料中起阻燃作用。 (1)请写出聚氨酯泡沫塑料的一点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着的烟花在引发这场火灾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A.提供氧气 B.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C.提供可燃物 (3)根据灭火原理初步分析氢氧化镁能做阻燃剂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题1、燃烧和灭火》 课程名称《课题1、燃烧和灭火》 授课人张小红学校名称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城关镇中心校教学对象九年级科目化学课时安排1课时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是九年级化学人教版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通过前面六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的化学知识,所以在本单元培养学生逐步形成了对化学实验的观察、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现象,知道物质燃烧的必须条件。 (2)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会常见的灭火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能利用物质燃烧的条件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 (2)能利用灭火的原理,处理一些突发的失火状况。 (3)进一步学习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与步骤,学会科学探究的思考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初步形成富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2)通过学习辨证地认识燃烧现象,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3)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 【教学重点】 1、物质的燃烧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难点】 1、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二、学情分析

本课题的学习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而且,燃烧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已经储备了一定的关于燃烧的知识,对燃烧现象显示出极大的兴趣。本课比较适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活动,通过恰当的预设性学习,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获取本课主要知识点,充分发挥直接经验的作用。 三、教学理念及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环节)教学内容及课 件、资源内容 学生、教师活动内容及目标 媒体设备资源应用分 析 引入新课 燃烧的定义 及特征【图片展示】熊熊的烈火。 【教师】火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火 的发现和利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 人类的生存条件。 【图片展示】丰盛可口的晚餐 【教师】说明火与我们的生活息息 相关。能给我们带来可口的饭菜。 【图片展示】篝火、火箭发射 【学生】观看图片,从图片中感 受火给我们带来的温暖、欢快。 以及中国科技的发展,增加学 生的自豪感。 【过渡】火在人类发展的过程中, 有“功”也有“过”,我们应当正确的认 识它,使它尽可能地服务于人类。 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对火会有 新的认识。 【学生】认真听讲。 让学生感知生活中熟悉 的对象,从最新的热点 材料出发,培养学生的 辩证思想。激起学习的 兴趣,导入新课。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2020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 学案 2020-2021学年人教版(五四学制)八年级全册化学专题复习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导学案 燃烧和灭火学习目标1、知道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几种常见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范围; 3、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主题探究互动课堂设疑定纲1、请回忆哪些物质可以与O2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事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观察到的现象炭的燃烧硫的燃烧磷的燃烧铁的燃烧2、描述燃烧与我们社会和生活的联系(有利和有害两方面); 3、火灾来袭时该如何逃生?解疑探究(鼓励学生互相交流)探究主题一燃烧的条件课本128-129页,完成下列空白: 1、燃烧一般是指可燃物。 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镁能在二氧化碳中燃烧,这说明。 2、合作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步骤:按右图所示连好装置。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3、改进实验:(如图,教师演示)实验现象:试管1 试管2 水底白磷。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改进实验的优点:

。 探究主题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4、合作探究:(灭火)课本130页,完成下列空白: 实验步骤:将燃烧的蜡烛熄灭灭火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1. 2. 3. 4. 实验结论: ① ; ② ; ③ 。 探究主题三灭火器及其使用方法课本131页,完成下列空白:灭火器适用范围灭火器原理(化学方程式)① ② ③ 探究主题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课本132-133页,完成下列空白: 5、可燃物在内急剧地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热使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除像氢气、________等可燃性气体外,面粉、煤粉等______也能爆炸。 6、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 ①可燃物的性质; ②可燃物与氧气的; ③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 (2)自我展示1、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2、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 实验现象: 。 要水底白磷燃烧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 2、灭火的原理有哪些? 3、试着将灭火的实例与有关的原理用短线连接起来: ①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A移去可燃物②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可用水扑灭B隔绝氧气③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路线前

课题1燃烧与灭火教案

第七章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亲历由录像将学生带入情景,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验事实作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这些要素所组成科学探究过程,使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在学生经历这一“做科学”过程后,用灭火的实例录像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将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等制成动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难点: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

白磷、红磷、蜡烛、碳酸钠、盐酸、火柴、烧杯、试管、酒精灯等。

房屋中的防火措施,并设 计一种合理的自救措施。 【小结】完成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作业】调查你的家庭、学校或一些大商场的防火措施完成练习 学生交流 全教育。 生动有趣的图示激 发学生的答题欲望。 利用习题培养学生 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学生语言表达 能力 通过调查让学生走 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 际去获得第一手信息,进 一步培养学生的参与意 识。 【板书设计】 课题1 燃烧与灭火(第一课时)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案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知识梳理 1.燃烧 (1)燃烧的定义 燃烧是指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发生的一种_______、_______的剧烈的反应。 (2)燃烧的条件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 答案:(1)可燃物氧气发光发热氧化 (2)可燃物氧气(或空气) 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 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三个条件只需具备一个。 (2)爆炸 可燃物在________空间内发生________燃烧,称作爆炸。 (3)常用灭火器名称和适用范围(举两例)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答案:(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隔绝氧气(或空气) 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有限急剧的 (3)泡沫灭火器可用来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干粉灭火器除可用来扑灭一般火灾外,还可用来扑灭油、气等燃烧引起的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可用来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Al2(SO4)3+6NaHCO3====2Al(OH)3+6CO2+3Na2SO4 生产运输使用贮存 疑难突破 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爆炸? 剖析: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集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急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燃性气体或粉尘跟氧气(或空气)混合,由于可燃物与氧气接触的表面积很大,遇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因此,加油站、

课题1燃烧与灭火1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课题1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燃烧及其条件教学设计 (楚店中学张学艺) 一.教学内容分析 1、课标中的内容《燃烧与灭火》隶属课标中的第五部分《化学与社会发展》中的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 2、教材中的内容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 本课题共包含三大内容:燃烧的概念和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本课题共需两课时,此设计为第一课时。 二.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化学知识积累,如镁条、铁丝、木炭、红磷等的燃烧,对燃烧的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对学习特别是实验探究有较浓厚的兴趣。本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生可以通过探究、分析总结得出。 三.教学设计思想 1、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从生产、生活实际中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得到结论。 2、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自完成燃烧条件的探究、灭火的方法等实验。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在实验中发展学习的兴趣,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在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概念。 ②理解燃烧所需的条件。 ③认识着火点的概念。 ④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和分析总结能力,在学生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九.板书设计: 第1 课时燃烧及其条件 1、燃烧的定义: 通常情况下,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山东省泰安市2019中考化学复习基础过关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第1课时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利用练习(含解析)

第六单元燃烧与燃料 第1课时燃烧与灭火化石燃料的利用 夯基提能作业 一、选择题 1.(2018广西南宁中考)在露营篝火晚会上,小东发现篝火的木柴堆积密集,火焰很小,于是将木柴架空,主要目的是( ) A.方便添加木柴 B.升高木柴的着火点 C.增大氧气的浓度 D.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2.(2018山东青岛中考)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 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 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 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3.(2018四川自贡中考)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发现火灾立即拨打119火警电话 / 8 1

/ 8 2 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 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 4.(2018广西梧州中考)运输汽油的车辆必须张贴的警示图标是( ) 5.如图,往容器内吹入一定量的空气,发生燃爆现象:硬纸板随热气流冲高,蜡烛熄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发生燃爆后体系的温度升高,氧气耗尽蜡烛熄灭 B.蜡烛熄灭是因为蜡烛的着火点改变了 C.在有限的作业空间,要谨防可燃性粉尘发生燃爆 D.实验时的容器可用废旧矿泉水瓶,但不能用玻璃瓶 6.下图是碳资源的转化与循环利用示意图。下列做法与该图体现的理念不符的是( ) A.将秸秆加工转化为酒精燃料

/ 8 3 B.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生产尿素 C.过度开采煤、石油作为燃料 D.将石油精炼,制备合成材料 7.我国发射的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其返回舱的表层有一层叫作“烧蚀层”的特殊物质。返回舱返回时,与大气剧烈摩擦,会在舱表面产生数千摄氏度的高温,此时,烧蚀层汽化燃烧保护返回舱不因高温而烧毁。由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返回舱与大气摩擦生热属于物理变化 B.返回舱返回时,烧蚀层起到了一定的隔热和隔离空气的作用 C.烧蚀层在汽化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D.烧蚀层能使返回舱的着火点升高 8.(2018山东滨州中考)利用生活中的废弃材料来做家庭小实验,其乐无穷!小美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a 、d 为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湿润棉花,b 、c 为用紫色石蕊试液浸过的干燥棉花。垂直固定玻璃管的装置未画出)来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装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通过推压注射器活塞,可以控制进入饮料瓶内液体的量 B.利用该装置制取二氧化碳时注射器内的液体可为稀硫酸 C.利用该装置可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及二氧化碳能与水发生反应 D.该装置的左半部也可用于制取氧气 9.(2018广西桂林中考)下列不属于二氧化碳用途的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