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线束发展详解

汽车线束发展详解

汽车线束发展详解
汽车线束发展详解

车用线束与CAN总线控制车内通信技术发展动向

现代汽车上,电子控制系统与线束有着密切关系。把微机、传感器与执行元件功能用人体来比喻,可以说微机相当于人脑,传感器相当于感觉器官,执行元件相当于运动器管。显然,头脑和各种器官,没有神经和血管,人体手足将不能发挥应有功能。

连接汽车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电线束,就是起汽车中“神经与血管”作用。线束是由构成电路电线组成,它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可靠性,向电子电气部件供应规定电流值,防止对周围电路电磁干扰,并要排除电器短路。

汽车线束从功能来分,有传递传感器输入指令信号线和运载驱动执行元件(作动器)电力电力线二种。信号线是不运载电力细电线(光纤维通信),电力线则是运送大电流粗电线。例如信号电路用导线截面积为0.3、0.5mm2;电机、执行元件用导线截面积为0.85、1.25mm2,而电源电路用导线截面积为2、3、5mm2;而特殊电路(起动机、交流发电机、发动机接线等)则有8、10、15、20mm2不同规格。导线截面积越大,电流容量也越大。电线选择,考虑电气性能外,还要受到车载时物理性能制约,其选择范围很广。例如,出租汽车上频繁开/关车门和跨越车身之间电线应该由挠曲性能良好导线构成。温度高部位使用导线,一般采用绝缘性和耐热性良好氯乙烯、聚乙烯包覆导线。近年来,微弱信号电路使用电磁屏蔽线断增加。

另外,连接线束与电子、电气部件、电路重要部件——接插件近年来断进行改进。例如采用电阻焊制造车用接插件与新型线束材料成功应用于车顶模块(roof module)上。

现代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及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汽车上电路数量与用电量显著增加,使大量线束有限汽车空间中如何更有效合理布置已成为汽车制造业面临问题。本文以汽车线束为中心,并对车载通信技术现状与今后发展动向作概要介绍。

汽车线束发展概况

汽车线束适应车辆高功能化和用户需求多样化,车上占用空间逐渐扩大。而事实上,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和减轻重量,电线本身从原来A V线不断减少直径,A VS线到A VSS线。线束直径不断减少。近年来多路传输技术(车载局域网(LAN))应用使电路数大为减少。图1表示1800~2000mL排量级乘用车上电路数与线束最大直径变化过程。从线束发展趋势来看,其车载数量仍然增加,而高级轿车上电路数超过2000个。

作为减轻线束重量有效方法之一是电源电压采用42V。从电动动力转向(EPS)或电动空调装置等要求大电力负荷来看,不增加电流条件下(电线截面积不增加)有可能增加电力供应,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方法。另,电源电压上升,也发生电磁噪声或漏电等安全问题,不不采取带屏蔽导线或防水接插件,又使线束重量增加。,车载局域网应用普及,要求采用对电磁干扰具有高屏蔽特性导线材料。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欧、美、日汽车整车公司为中心,不断推广使用模块化生产方式,作为模块内配线介质,采用平面配线材料例如柔性化印刷电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或柔性化平面电缆(FFC:flexible flat cable)。模块中特别是配线空间非常有限车顶、车门及配电板(Console)中,作为兼顾扩大车厢空间与提高线束布置有效性方法,预计今后将会进一步推广。

柔性化印刷电路应用于模块,以及电子部件装配或传感器部件集成化,使配线材料向高功能方向发展。例如FPC仪表板上应用与膜片(membrane)支承传感器或天线上应用,就是很好实例。

多路通信功能方面,通信量增加以及扩大安全功能方面应用与多媒体信息获取,这种发展形势下向更高速、高可靠性通信协议发展。预计今后,车辆内部,道路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等领域,网络技术将进一步获应用。导线作为汽车内部通信介质,将向高速化、耐电磁干扰向“光化”(即采用光导技术发展方向)变化。

车用线束高电压化(42V)

线束电源电压高压化,使消耗电流降低,电线直径减少,为线束轻量化与提高线束车上组装方便性提供了可能。,电源电压从现有14V提高到42V,约提高2倍,就会产生很多必须解决课题,

·泄漏

·短路

·电蚀

·电磁噪声

·电弧放电

其中最重要也是最不易解决是电弧放电。电弧放电是指通电中,当触点或端子分离时发生放电现象。42V场合,这时称为稳定电弧就会发生。这种电弧与14V电源电压相比,延续时间长,其放电能量也非常大。电弧中心温度高达几千度,这是非常危险现象。

特别是插接件拔出时发生电弧放电,与用户直接接触,尽早采取相应保护措施。以下介绍如何防护插接件电弧放电措施。

●采取最优化端子材料

●有效分散端子双触点电弧放电能量

●改进插接件壳体以提高插接件拔出速度

●采用磁铁消除电弧放电

其中,大中电流场合,被认为对电弧放电最有限制效果是采用磁铁。这是指,磁场作用,使电弧发生扭曲,增加触点之间间隙也具有同样效果。例如Fujikura公司就开发了这种技术,附加磁场方法与使磁通量密度最优化,成功使电弧放电能量稳定下降。

该公司线束部件外,还开发了熔断器与搭载继电器42V用电源

箱(R/B,J/B)或42V三相同步电机用线束总成等。采用R/B、J/B 42V电源箱,特别发动机舱容易沾水方,漏电、电蚀等影响尤为显著,必须适当规定电路之间距离。当采用线束总成时,限制电磁噪声是重要课题,要开发专用屏蔽式线束及有效防水插接件。说,采用42V 电压方面,确实为解决有关课题作出了努力,采用屏蔽结构与防水结构而使重量增加。为此,采用42V电源时必须有针对性采取措施,对不必要部件要加以剔除,采取措施方面,也要讲究保护程度,分门别类,仔细分析。这是今后重要思路,,迄今42V只应用于高级轿车上,而用于普及型轿车方面开发还刚刚开始,,当应用42V电气系统时必须对整车成本作平衡分析,这也可以说是42V技术共同课题。

迄今,有关42V研究开发世界团体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咨询机构。日本Fujikura1999年开始加入该组织,参与活动。目前,日本、欧洲与美国合作正制定42V标准。可以期待,制定42V标准,将降低部件成本,以加速42V电源普及。

实施42V电气系统将从双电压(14V、42V)结构系统起步,逐步过渡到单一42V电气系统,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完成由14V向42V转变,取决于汽车电子技术发展和消费者承受能力。

车内局域网(LAN)通信协议现状与发展动向

电子技术汽车上广泛应用,导致车身布线庞大而复杂。据统计,一辆采用传统布线方法高级轿车中,其导线长度可达2km,电气接点可达1500个,汽车网络技术应运而生,成为汽车技术发展一个方向。

很早以来,多路通信技术被看成解决车用线束不断增加方法。世界各大汽车制造公司都制定专用标准。,多路通信技术价格昂贵只用于高级车上。近年来,车用电子系统不断增

加,数据输送速度不足,小型经济型车也要求向高功能方向发展,再加上线束不断增加,形成“肥大化”,,以此为背景,自2000年开始,国外轿车上开始使用控制器局域网(CAN)标准通信协议。

现,最多使用通信协议就是高速CAN,其中最重要局域网应用于动力传动系统与部件车身系通信。控制器局域网(CAN)特点是,事件触发器(Event trigger)、CSMA/CA方式总线空载,则所有电控单元均能发出信号,而当信号冲突时,让高优先度信号先发出,然后再是其他信号发出)。当网上信息量增加时,就很难保证响应时间和预测性。现代高级轿车上设有70个以上电控单元,网络上信息量有不断增加趋势,网络加以分割,每一个车身系或动力传动系分别设有网络,必需数据网间连接器(gateway)进行转接车辆内应用二个通信协议)。

以下概要介绍车身系、动力传动系、多媒体系统及用于安全系统车内局域网(附表)。

1.车身系

(1)低速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125kbps)这是CAN低速版本。其构成与高速CAN基本相同,双线式总线中,单侧发生故障(短路、断线)仍然继续通信。导线介质是铜线,使用单线或双绞电线。

(2)LIN(Local Interconnect Network,~20kbps)

LIN是局部互联网,这是车身系统低速通信专用通信协议,使用成本低(I/F为通用型UART),主/从方式(采用单个主控制器/多个从设备方式)。Rev.2.0规格已经公布(2003年9月),导线采用铜线(单线)。

2.动力传动系

(1)高速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 Network,~1Mbps)

这是现最广泛使用车内局域网通信协议。其特点是,事件触发器,CSMA/CA方式。预计北美自2007年开始,高速CAN(500kbps)作为诊断用通信协议将制定标准并成为法规。导线为铜线,一般使用双绞线。

(2)FlexRay(~10Mbps)

FlexRay是高速容错网络协议,是新一代车内局域网通信协议。以欧洲为中心,正开发中。V er.2.0规格已公布(2004年9月),其特点是高速性,采用TDMA方式(采用同步方式,以通信程序进行管理),高可靠性(设有双线束驱动器,具有信号发送定时监视功能),可考虑应用于汽车安全系统中,搭载Flex Ray汽车预计2008年问世。Ver.2.0上使用铜线。

(3)多媒体系统

①MOST(Media Oriented Systems Transport,~24.5Mbps)

它是以欧洲车为中心,已经实用化。通信导线使用塑料光纤(POF:plastic fiber)。

②IDB-1394(~400Mbps)

这是广泛应用于个人微机周边设备、家电IEEE1394车载版,导线为铜线及塑料光纤(POF),但尚未用于车辆上,2004年世界智能交通系统(ITS)会议日本爱知、名古屋展出过试制车。

4.安全系统

(1)Safe-by-wire(~160kbps)

Safe-by-wire就是车载安全系统电子线控,它是应用安全气囊等安全系统专门通信协议。Safe-by-wire Consortium与BST合并,成立Safe-by-wire plus Consortium,并公布了ASR2.0(2004年9月)。其特点是电源重叠方式,TDMA方式,高可靠性(网络双重化)导线采用铜线。

现正对车身系各个系统适用专用通信协议进行分析。今后,成本、信息量及其所要求可靠性,必须考虑使用对各系统最适用通信协议。

通信线束来说,通信速度高速化发展,必须考虑电磁兼容性(EMC)问题而采取必要屏

蔽措施。将来有可能从现采用双绞线改为屏蔽线进一步改为塑料光纤(POF)。采用塑料光纤既能解决电磁兼容性问题,又能实现轻量化。由玻璃制造光纤应用将进一步实现更高速通信,但必须解决成本、组装性、环境友好性诸类问题。

此外,车内局域网扩大应用,使电控单元(ECU)软件开发作业增加。是专业软件,很难其他车种上再利用。,解决这一问题,现出现了基础软件通用化应用动向,如AUTOSAR,JASPAR通用化基础软件。应用通用化基础软件,不需要有意识区别硬件不同,可以提高开发效率(只属于应用性开发),实现应用软件再利用。由此可以缩短开发时间,提高质量以确保汽车整车公司与汽车零部件制造公司国际竞争力。

从通信基础设施来看,车内局域网特点与难点

CA TV或ADSL英特网连接服务成为宽带网络英特网快速普及原动力。也FTTH连接,2004年每月有8万~9万用户以上增加数。据统计,日本用户应用CATV约274万户,而应用ADSL则约1233万户,超过150万人。很短时间中大幅度增加(据2004年7月,日本总务省统计)。此外,家庭内与网络匹配机器增加,办公室,家庭中,无线局域网也不断普及。以i-mode为代表手机(便携式电话)进行英特网访问。据统计,2004年8月日本用户(加入者)已经超过7000万人,日本国内成为最大英特网应用手段。

,英特网作为个人信息交流为主通信基础设施今天,是乘车时使用,以其他任何方式应用英特网,就成为来自用户自然要求,车辆变化,这种趋向仍是自然流行。这种场合,作为车辆作用,并提供车内利用PC机时环境,车辆本身与英特网连接,由汽车本身进行信息发射与接收,例如车辆导航装置等方面,很多已经搭载汽车上信息设备也追加英特网功能,也为扩大汽车方便性更好结合实际需要。以下对现有车载式信息设施扩大或增加网络功能场合所遇到问题作概要说明。

1.现有车内局域网课题

汽车高功能化而增加电控单元(ECU),有效搭载汽车上,同时减少或限制线束重量而考虑到推广应用英特网,,与此同时传送信息量增加,作为现属于主流通信协议控制器局域网中已经到了能力饱和状态。,用途采用二个(或多个)通信协议作为解决方法。也考虑采用FlexRay等新标准。

与此同时,现有车内局域网中,能够进行直接IP通信,受到各个通信协议或用途制约而变困难。例如CAN场合,1帧中能够传送数据8 byte(位),IPv4header(20byte)发射信号也必需3帧,UDP或TCP上位层也包括话,则必要帧数还要增加。这些帧造成总线压挤,引起车辆控制数据滞后或缺失,这是必须避免。

另,MOST作为多媒体系统用通信协议,已部分实装使用,对IEEE1394标准也正重新分析。利用MOST也将使IP应用达到标准规格。

IEEE1394与袖珍式音乐收放机或PC机,以及以单体形式销售使用信息机有良好亲和性。使它满足车载多变环境条件,那么就能够车辆上搭载各种信息机。

这种状况,车内局域网,以及与控制器局域网(CAN)等控制系统、安全系统通信局域网一起,则有希望将采用能够处理IP方式娱乐节目或车辆导航信息用适合于大容量传送通信协议。

此外,采用42V电气系统,也必须考虑加速应用具有高抗电磁噪声光导纤维,特定信息机器之间也可能利太网(Ethernet),,今后也有可能利用蓝牙(Blue Tooth)与汽车自诊断系统连接,汽车本身实现多媒体化,这些可能性或许都会出现。

2.车外:与英特网连接

英特网普及,公司中,就是一般家庭中,IEEE802.11等无线局域网也不断进入。,与车辆连接时,目前不要过多注意特别通信协议,而合理是利用IEEE802.11b,g,IEEEE802.1a,此外确保安全可靠,或许也要考虑IPv6应用。

3.移动中连接与车与车之间连接

移动体英特网连接是汽车特有课题。利用便携式电话(手机)服务已经逐步实用化,还存着通信速度或通信收费诸类课题。

另,不一定把IP通信作为前提,,不停车收费车载器(ETC)中使用DSRC服务则仍研讨中,使人注目。

此外,以无线方式车与车之间通信实用化为目车辆通信联合体(Car 2 Car Communication Consortium)于2004年已成立,其动向也令人注目。

第1页/共1页

汽车线束中国前10大企业

目前国内汽车线束厂家虽然很多,但大多数规模小、生产装备落后、质量档次不高,配套车型单一。相对较好的厂家(独资或合资)有:上海金亭、天津津住、天美、惠州住润、金山、汕头失崎等。 其配套能力约100万台套,且其中天美、住润、矢崎产品均100%出口。高档、优质线束的市场需求十分广阔。同时,因线束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外劳动力昂贵,而我国较为低廉,故在国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看好。 一、莱尼线束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莱尼(LEONI)线束系统(常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月,由莱尼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并控股。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线束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的服务。目前公司主要为通用汽车/Opel(欧宝)以及中高档客车(如亚星奔驰中高档客车系列)提供线束系统。 该公司于2000年6月通过了由德国著名认证机构DQS对QS-9000质量体系进行的认证审核。在生产管理上,公司采用先进的"莱尼生产力模式(LPS)"管理理念和体系,结合看板(KANBAN)拉动物流管理,采用先进的FORS(ERP)系统与德国总部、顾客、全球供应商以及各兄弟公司实行商务联网操作。从订单的接收到材料采购指令的自动生成下达均通过EDI 电子传输,大大提高了公司运作效率和数据信息传递的安全准确,确保了JUST IN TIME的实现。 公司一贯重视产品质量,更注重树立员工牢固的质量意识,借助各种有效的质量控制方法和手段,运用PDCA循环全方位地严格控制过程质量,实现持续改进(CIP)的目标。从顾客反馈的报告数据显示,公司自投产至今,始终保持着交付产品OPPM的记录。2002年该公司被授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双优称号,此外该公司研制开发了汽车线束柔性线路板技术(FPCB),并被评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目前该公司又在常州高新技术开发区购置28000平方米的土地。 该公司采用莱尼全球化标准的装配生产线,应用了快速换模,从意大利Sixtau公司引进世界上先进的线束测试设备,所有的测试程序都由计算机控制,且程序易于维护和编写,灵活地满足各种线束的测试需要。所用线束专用检试台采用红外线、光、气、电等手段,全面测试线束的完整性、导通性、气密性等,只有当全部的参数正确并完全通过检测,它才会打印出产品的测试标签,保证了所有产品的零缺陷。 在压接设备方面,我司从瑞士Komax公司以及德国Schoeffer引进世界先进的全自动及半自动压接设备,压接模具全部从德国引进并由莱尼德国总部检测,同时利用切片分析仪、压接拉力测试仪,采用切片分析和计算CPK值控制压接特性。 莱尼于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汽车工业,旗下的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业务涉及汽车整车线束系统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在线束领域的开发应用。主要顾客有戴姆勒克-克莱斯勒、通用/欧宝、奥迪/大众、宝时捷、宝马、陆虎等著名汽车公司。除了传统的汽车线束外,公司还研究开发了注塑(preformed cable harness)、柔线线路板技术(complex FPCB cabing systerms)以及专为优化线束系统所开发的trail-blazing电子解决方案,并运用于轿车车门和仪表线束中,为未来的汽车线束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该公司被通用汽车公司评为1999和2000年度全球最佳供应商,同时也获得大众公司、本田公司、宝石捷公司最佳供应商,2002年公司的销售额为6亿欧元。 二、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 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系上海东昌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古河金山电装(香港)有限公司合作之合资企业,专业开发及生产高级汽车线束。公司外销产品为日本丰田、铃木汽车等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的轿车线束,内销产品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国内著名汽车厂商的轿车线束,其中

汽车用电线束现状与发展趋势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汽车用电线束现状与发展趋势行业分析研究报告 一、汽车线束现状 1.1 全球汽车线束现状 2008年下半年,汽车整车厂家的订单大幅度萎缩。2009年,由于对未来预期好转,以及中国市场的强力拉动,汽车厂家的订单有一定幅度增加。而随着汽车电子层次的提高,还有混合动力车的增加,汽车线束市场规模稳步增加,预计在2012年会达到320亿美元的规模。 全球汽车线束厂家高度垄断,前四大厂家占据了超过75%的市场,除德尔福外都是日本厂家。汽车线束厂家有其特殊性,首先要具备线缆生产经验和线缆成本控制力。矢崎、住友、莱尼、古河、藤仓、科络普、京信都是以电线电缆起家的厂家。同时这些厂家大多都有上游矿业资源配合,住友和古河有自己的铜矿,成本控制力比较好。传统的汽车配件大厂在线束领域并不具备太多优势,法雷奥就把线束业务卖给莱尼。 2009年全球汽车线束主要厂家市场占有率 其次是具备汽车级连接器技术能力,藤仓是连接器技术非常优秀的厂家,矢崎和住友也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再次是要和整车厂家配合非常好,线束对品质稳定度决定性很强,厂家一旦确定,很难更换供应商。同时线束整车设计牵涉到电子、机械、热分布等多方面因素,必须配合整车厂家设计,小厂家很难进入这一层级的供应链。线束还需要不断地试验后改进。德尔福和李尔就是靠和整车厂多年的配套关系。 最后,线束产业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很高,因此向中国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 2009年全球汽车线束主要厂家收入排名 和全球汽车线束一样,中国汽车线束产业中,日本企业占了60%左右的份额;其次是韩国厂家,裕罗、京信、悠进三大厂家占了15%左右的份额。2009年销售额超过1亿人民币的厂家有42家,只有五家本土厂家,其余都是合资或外资厂家。本土厂家以鹤壁的天海集团最为优秀,其次是昆山沪光、南通友星、江淮新

汽车线束设计之一:整车电路设计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根据几年来从事线束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谈谈线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 一、整车电路设计 (一)电源分配设计 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各国的汽车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或30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这些件即使汽车发动不起来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到站点维修等。如:发动机ECU及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燃油泵的工作电源、ABS控制器的电源、诊断接口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或巧电)。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发电机的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仪表电源、制动灯电源、安全气囊电源等。 发动机起动时卸掉负载的电源(一般称为ACC电源)。这部分电器件一般所带的负载较大,且在汽车起动时不必工作。一般有点烟器电源、空调电源、收放机电源、刮水器电源等。(二)线路保护设计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熔断器的选取原则 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 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因此,这类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对于为增加舒适性而设置的普通电器件类的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 熔断器分快熔式和慢熔式。快熔式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是细锡线,其中片式熔断器结构简单、可靠性和耐振好、易检测,所以被广泛采用;慢熔式熔断器实际上是锡合金片,这种结构的熔断器一般串接到感性负载的电路中,如电机电路。 电阻型的负载与电感型的负载尽量避开使用同一个熔断器。 一般根据电器件的最大连续工作电流计算并确定熔断器容量,可按经验公式:熔断器额定容量=电路最大工作电流÷80%(或70%)。 2.断路器 断路器最大的特点是可恢复性,但其成本较高,使用较少。断路器一般都是热敏机械装置,它利用两种金属的不同热变形,使触点开闭或自行接通。新型的断路器,使用PTC固体材料作为过流保护元件,它是一种正温度系数的电阻,根据电流或温度的高低断开或接通。这种保护元件的最大优势是当故障排除后能自动接通,不需人工调节和拆换。 3.易熔线 易熔线的特点是当线路通过极大的过载电流时,易熔线能在一定的时间内(一般≤5s)熔断,从而切断电源,防止产生恶性事故。易熔线也是由导体和绝缘层构成,绝缘层一般为氯磺化聚乙烯材料,因为绝缘层较厚,所以看。起来比同规格的导线粗。 易熔线一般接在蓄电池直接引出的电路中。易熔线的常用的公称截面有0.3mm2、0.5mm2、0.75mm2、1.0mm2、1.5mm2,甚至还有8mm2等更大截面的易熔线。易熔线的导线线段长度分为(50±5)mm、(100±10)mm、(150±15)mm3种。 易熔线应有明显的标志,当其熔断后,其标志仍应存在以便于更换。易熔线的熔断特性如表1所示。

汽车线束基本常识

一、什么叫汽车线束?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 二、制造汽车线束的体系有哪些? 1、以欧美国家划分,包括中国:使用TS16949体系来对制造过程进行控制。 2、以日本为主:如丰田、本田他们有自己的体系来控制制造过程。 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因此先进的汽车就引入了CAN总线配置,采用多路传输系统。与传统线束比较,多路传输装置大大减少了导线及联插件数目,使布线更为简易。 三、汽车线束的常用规格是什么? 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 四、汽车线束的材料有哪些? 汽车线束对材料的要求也非常严格。包括其电气性能、材料散发性、耐温性等等,都比一般的线束要求要高,特别是涉及到安全方面的:如方向控制系统、刹车这些重要组件的线束,要求更为严格。 五、汽车线束的功能是什么? 汽车线束从功能上来分,有运载驱动执行元件(作动器)电力的电力线和传递传感器输入指令的信号线二种。 电力线是运送大电流的粗电线,而信号线是不运载电力的细电线(光纤维通信);例如信号电路用的导线截面积为0.3、0.5mm2。 在电机、执行元件用的导线截面积为0.85、1.25mm2,而电源电路用导线截面积为2、3、5mm2;而特殊电路(起动机、交流发电机、发动机接地线等)则有8、10、15、20mm2不同规格。 导线截面积越大,电流容量也越大。电线的选择,除了考虑电气性能外,还要受到车载时物理性能的制约,因此其选择范围很广。例如,出租汽车上的频繁开/关的车门和跨越车身之间的电线应该由挠曲性能良好的导线构成。在温度高的部位使用的导线,一般采用绝缘性和耐热性良好的氯乙烯、聚乙烯包覆的导线。近年来,微弱信号电路使用的电磁屏蔽线也不断增加。 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汽车上的电路数量与用电量显著增加,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这是需要解决的大问题,如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乘用车线束布置设计规范

线束总体设计 1.1.1本篇主要介绍有关汽车线束布置的内容,对新车型线束的布置起指导作用,它概括了新开发车型的线束的固定,走向,分布及其相关附件的选用;同时,也对相关的车型的线束进行了总结,可以用作后续开发车型的参考。 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线束的总体布置; 2、前舱线束的布置; 3、发动机线束的布置; 4、仪表线束的布置; 5、室内地板线束布置; 6,四门线束布置; 7、空调线束布置; 8、安全气囊线束布置 9、顶棚线束布置 10、后保线束布置 适用于公司整车线束的开发,需要不断的补充和完善,所涉及的线束布置方法需要不断的更新,以满足不同车型的开发要求。 1.1.2 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 一、概述 线束是电器的神经系统,对整车电器电子功能的实现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线束布置的总体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各相关的边界条件,对车身、动力总成、仪表台、底盘、内饰件必须充分、系统的了解,充分考虑各相关件对线束布置可能产生的影响,并对相关件的设计提出相应合理的要求。同时,我们要充分考虑整车的温度分布和震动,避免线束通过高温区,避免线束剧烈震动。 二、整车电器件的布置分布 启动机、、(包括其上的所有传感器和执行器)动力总成前舱的电器件或者相关件有:在整车中,发电机、蓄电池、压缩机、冷却风扇、灯具、ABS 控制器、轮速传感器、雨刮洗涤系统、环境温度传感器、喇叭、防盗喇叭、风扇控制器、电器盒及其他开关和传感器等。同时,前舱中的温度较高,且运动件较多,在设计线束的时候要充分考虑这些情况。在仪表台的部位通常有:HV AC、音响系统、安全气囊、仪表电器盒、BCM、ECU、TCU、制动开关,电子油门踏板、离合器开关、点烟器、备用电源及各种开关件(如组合开关、报警开关等);地板部分主要的电器件有:电动座椅及加热,电子油泵、安全带开关、后轮速传感器、转角传感器等;顶棚的电器件有:顶灯、电动天窗等;门上的主要电器件有:扬声器、电动窗、门锁、及相关的开关件等;后行李箱部分的电器件主要有:后BCM、停车辅助装置、后尾灯、后雨刮、高位制动灯、行李箱灯等。对于不同的车型,由于配置的不同,以上的电器件或有增减,但是对于同类型的车而言,基本的分布位置不会有太大的区别。对电器件大概位置的了解是十分必要的,对线束的布置也是至关重要。 三、整车线束的基本分类 在整车的线束中,我们可以将线束分成这样的几个部分:前舱线束总成、发动机线束总成、变速箱线束总成、仪表线束总成、地板线束总成、门线束总成(四门不同)、顶棚线束总成、后行李箱线束总成、电瓶正负极线束总成、安全气囊线束总成。但是,线束的划分和整车的结构和装配

全球汽车线束厂家排名出炉

全球汽车线束厂家排名出炉 汽车线束有汽车“血管”之称,通常被认为是一辆车的中枢神经系统,其将车载电脑与车辆上的各项相关功能连接在了一起。汽车线束在车内电子技术含量和数量,逐渐成为评价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市场调研机构水清木华日前发布了《2009-2010年全球及中国汽车线束行业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2008年下半年,汽车整车厂家的订单大幅度萎缩。2009年,由于对未来预期好转,以及中国市场的强力拉动,汽车厂家的订单有一定幅度增加。而随着汽车电子层次的提高,还有混合动力车的增加,汽车线束市场规模稳步增加,预计在2012年会达到320亿美元的规模。 2009年全球汽车线束主要厂家市场占有率 全球汽车线束厂家高度垄断,前四大厂家占据了超过75%的市场,除德尔福外都是日本厂家。汽车线束厂家有其特殊性,首先要具备线缆生产经验和线缆成本控制力。矢崎、住友、莱尼、古河 、藤仓、科络普、京信都是以电线电缆起家的厂家。同时这些厂家大多都有上游矿业资源配合,住友和古河有自己的铜矿,成本控制力比较好。传统的汽车配件大厂在线束领域并不具备太多优势,法雷奥就把线束业务卖给莱尼。

其次是具备汽车级连接器技术能力,藤仓是连接器技术非常优秀的厂家,矢崎和住友也有很强的技术实力。再次是要和整车厂家配合非常好,线束对品质稳定度决定性很强,厂家一旦确定,很难更换供应商。同时线束整车设计牵涉到电子、机械、热分布等多方面因素,必须配合整车厂家设计,小厂家很难进入这一层级的供应链。线束还需要不断地试验后改进。德尔福和李尔就是靠和整车厂多年的配套关系。 最后,线束产业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总成本比例很高,因此向中国转移的趋势非常明显。 和全球汽车线束一样,中国汽车线束产业中,日本企业占了60%左右的份额;其次是韩国厂家,裕罗、京信、悠进三大厂家占了15%左右的份额。2009年销售额超过1亿人民币的厂家有42家,只有五家本土厂家,其余都是合资或外资厂家。本土厂家以鹤壁的天海集团最为优秀,其次是昆山沪光、南通友星、江淮新发、华晨泰安。江淮新发和华晨泰安都是整车厂的关联厂家。南通友星则以客车为主。 2009年全球汽车线束厂家收入排名 盖世汽车社区

国内汽车线束市场竞争格局综述

国内汽车线束市场竞争格局综述 汽车线束加工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企业,近来年,国内汽车线束加工凭着劳动力优势发展势头一路见好。纵观中国汽车线束加工企业,虽然目前国内线束厂家繁多,且大有遍地开花之势。但是大多数规模小、生产装备落后、质量档次不高。面对国内线束企业鱼龙混杂参差不齐的状况,适时的进行盘点甄别十分必要。 一、上海德尔福帕克电气有限公司 德尔福是全球领先的汽车与汽车电子零部件及系统技术供货商,在汽车零配件行业更有"黄埔军校"之称。上海德尔福帕克电气有限公司于1995年8月成立,由原上海三联线束有限公司和美国德尔福帕克电气(中国)有限公司合资而成。总投资3,300万美元,注册资金1,375万美元。主要生产汽车线束及与线束相关的连接件,该公司现有员工约2,100人。 ## 2002-04-24,该公司将原先分别设立在上海、广州和吉林白城的三家合资或独资企业合并成一家,合并后公司总部设在上海,包括上海、广州、长春和白城在内的4个分公司,总投资8,277万美元;注册资本4,536万美元,员工超过3,000人,上海的分公司雇员人数为1,542人,成为国内最大的汽车线束生产企业。 ## 2010年12月1日,德尔福宣布,其在上海的连接器系统工厂将成为全球最大连接器生产基地和工程研发基地,且可实现"中国技术,全球共享"目标。凭着强大的研发能力及巨大的产能,上海德尔福一举奠定了中国汽车线束加工龙头老大地位。## ## 二、天津津住汽车线束有限公司 天津津住汽车线束有限公司系直属于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中外合资企业,其合资方分别为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日本住友电气工业株式会社、日本住友电装株式会社、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新加坡科技工业有限公司三国五方。投资总额6,000万元,内资、外资比例各占50%,拥有固定资产5143多万元,生产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职工803人,其中技术管理人员50人。生产能力30万套/年。 ## 目前该公司正在进行规划改造,预计达到年产能力30万套,并且积极开发新产品,缩短研制周期。天津津住汽车线束有限公司有着享誉全球的"日式"管理和先进的技术支持成为了线束加工行业的佼佼者。 ## 三、莱尼线束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莱尼(LEONI)线束系统(常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月,由莱尼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并控股。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线束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并提供相关的服务。目前公司主要为通用汽车/Opel(欧宝)以及中高档客车(如亚星奔驰中高档客车系列)提供线束系统。 ## 莱尼于20世纪60年代末进入汽车工业,旗下的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业务涉及汽车整车线束系统的设计、生产、销售,以及新技术新材料在线束领域的开发应用。除了传统的汽车线束外,公司还研究开发了注塑、柔线线路板技术以及专为优化线束系统所开发的Trail-Blazing 电子解决方案,并运用于轿车车门和仪表线束中,为未来的汽车线束系统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有着悠久汽车工业制造历史的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其成熟的技术良好的业内口碑一直都是国际高端汽车品牌的顶级供货商。 ## 四、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

汽车线束设计

汽车线束设计 及线束用原材料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随着人们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经济性和排放性要求的提高,汽车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汽车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而且汽车线束制造厂家不再单纯地搞线束后期设计和制造,和汽车主机厂家联合进行前期开发成为必然的趋势。根据几年来从事线束设计和制造的经验,谈谈线束的一般设计流程和设计原则。一、整车电路设计电源分配设计 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世界各国的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3个部分组成。 1、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 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加以控制,确保这些件即使汽车发动不起来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到站点维修等。如:发动机ECU及发动机传感器的工作电源、燃油泵的工作电源、ABS控制器的电源、诊断接口电源等。 2、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

是在发动机工作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发电 机的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仪表电源、制动灯电源、安全气囊电源等。 3、发动机起动时卸掉负载的电源。这部分电器件一般所带的负载较大,且在汽车起动时不必工作。一般有点烟器电源、空调电源、收放机电源、刮水器电源等。线路保护设计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断路顺和易熔线。 1.熔断器的选取原则 发动机ECU、ABS等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大,另外,易受其他用电设备千扰的电器件必须单设熔断器。发动机传感器、各类报警信号灯和外部照明灯、喇叭等电器件对整车性能及安全影响也较大,但该类电负荷对相互间的干扰并不敏感。因此,这类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对于为增加舒适性而设置的普通电器件类的电负荷可以根据情况相互组合,共同使用一个熔断器。熔断器分快熔式和慢熔式。快熔式熔断器的主要部件是细锡线,其中片式熔断器结构简单、可靠性和耐振好、易检测,所以被广泛采用;慢熔式熔断器实际上是锡合金片,这种结构的熔断器一般串接到感性负载的电路中,如电机电路。电阻型的负载与电感型的负载尽量避开使用同一个熔断器。一般根据

汽车线束发展

车用线束与CAN总线控制车内通信技术发展动向 现代汽车上,电子控制系统与线束有着密切关系。把微机、传感器与执行元件功能用人体来比喻,可以说微机相当于人脑,传感器相当于感觉器官,执行元件相当于运动器管。显然,头脑和各种器官,没有神经和血管,人体手足将不能发挥应有功能。 连接汽车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电线束,就是起汽车中“神经与血管”作用。线束是由构成电路电线组成,它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可靠性,向电子电气部件供应规定电流值,防止对周围电路电磁干扰,并要排除电器短路。 汽车线束从功能来分,有传递传感器输入指令信号线和运载驱动执行元件(作动器)电力电力线二种。信号线是不运载电力细电线(光纤维通信),电力线则是运送大电流粗电线。例如信号电路用导线截面积为0.3、0.5mm2;电机、执行元件用导线截面积为0.85、1.25mm2,而电源电路用导线截面积为2、3、5mm2;而特殊电路(起动机、交流发电机、发动机接线等)则有8、10、15、20mm2不同规格。导线截面积越大,电流容量也越大。电线选择,考虑电气性能外,还要受到车载时物理性能制约,其选择范围很广。例如,出租汽车上频繁开/关车门和跨越车身之间电线应该由挠曲性能良好导线构成。温度高部位使用导线,一般采用绝缘性和耐热性良好氯乙烯、聚乙烯包覆导线。近年来,微弱信号电路使用电磁屏蔽线断增加。 另外,连接线束与电子、电气部件、电路重要部件——接插件近年来断进行改进。例如采用电阻焊制造车用接插件与新型线束材料成功应用于车顶模块(roof module)上。 现代汽车安全性、舒适性及环保要求不断提高,汽车上电路数量与用电量显著增加,使大量线束有限汽车空间中如何更有效合理布置已成为汽车制造业面临问题。本文以汽车线束为中心,并对车载通信技术现状与今后发展动向作概要介绍。 汽车线束发展概况 汽车线束适应车辆高功能化和用户需求多样化,车上占用空间逐渐扩大。而事实上,提高汽车燃油经济性和减轻重量,电线本身从原来A V线不断减少直径,A VS线到A VSS线。线束直径不断减少。近年来多路传输技术(车载局域网(LAN))应用使电路数大为减少。图1表示1800~2000mL排量级乘用车上电路数与线束最大直径变化过程。从线束发展趋势来看,其车载数量仍然增加,而高级轿车上电路数超过2000个。 作为减轻线束重量有效方法之一是电源电压采用42V。从电动动力转向(EPS)或电动空调装置等要求大电力负荷来看,不增加电流条件下(电线截面积不增加)有可能增加电力供应,被认为是一种有效方法。另,电源电压上升,也发生电磁噪声或漏电等安全问题,不不采取带屏蔽导线或防水接插件,又使线束重量增加。,车载局域网应用普及,要求采用对电磁干扰具有高屏蔽特性导线材料。 上世纪90年代以来,以欧、美、日汽车整车公司为中心,不断推广使用模块化生产方式,作为模块内配线介质,采用平面配线材料例如柔性化印刷电路(FPC:flexible printed circuit)或柔性化平面电缆(FFC:flexible flat cable)。模块中特别是配线空间非常有限车顶、车门及配电板(Console)中,作为兼顾扩大车厢空间与提高线束布置有效性方法,预计今后将会进一步推广。 柔性化印刷电路应用于模块,以及电子部件装配或传感器部件集成化,使配线材料向高功能方向发展。例如FPC仪表板上应用与膜片(membrane)支承传感器或天线上应用,就是很好实例。 多路通信功能方面,通信量增加以及扩大安全功能方面应用与多媒体信息获取,这种发展形势下向更高速、高可靠性通信协议发展。预计今后,车辆内部,道路与车辆之间,车辆与车辆之间等领域,网络技术将进一步获应用。导线作为汽车内部通信介质,将向高速化、耐电磁干扰向“光化”(即采用光导技术发展方向)变化。

2018年汽车高压线束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汽车高压线束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高压线束市场巨大、增长迅速、对新能源车必不可少 (5) 1、新能源汽车线束单车价值5000元,新增市场超百亿 (5) (1)我国汽车线束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 (5) (2)新能源汽车线束单车价值5000元,新增市场超100亿,增长迅速 (5) (3)高压线束系统是完全新生的系统,单车价值约2500元 (6) 2、新生零部件高压线缆高压连接器,单车价值2500元 (6) 3、高压线束系统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7) (1)电力与数据的传统路径必不可少 (7) (2)新能源车高压线束系统安全性可靠性要求更高 (8) 二、汽车线束及零部件概览与市场分析 (9) 1、低压线束千亿市场、劳动密集型产业 (9) (1)零部件范围 (10) (2)零部件价值占比 (11) (3)劳动密集型,70%人工生产,与整车厂紧密绑定 (11) (4)低压线束千亿市场 (12) (5)市场格局:线束供应车厂体系较稳定,我国自主品牌起步成长 (13) (6)我国自主品牌线束厂数量多,单体规模小,集中度低 (13) 2、高压线束零部件少、价值量高、毛利高 (15) 3、高压连接器纯增量市场、国内供应商抢占新能源车市场 (18) 4、高压线缆国内厂商才起步、国产替换进行时 (24) 三、发展趋势 (27) 1、低压线束提升自动化水平提升毛利率 (27) 2、高压线束规模化向线束厂集中、轻量化尝试 (28)

3、高压连接器体系化发展提升竞争力 (28) 4、高压硅橡胶线缆发展弥补技术和产能空白 (28) 四、相关公司简况 (29) 1、中航光电 (29) 2、立讯精密 (29) 3、永贵电器 (30) 4、亨通光电 (31) 五、主要风险 (31) 1、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 (31) 2、行业竞争激烈,产品价格下降超出预期 (32) 3、产品开发不及预期 (32) 4、原材料成本波动 (32) 5、产品成本下降不达预期 (32)

我国最近几年汽车线束工业

我国最近几年汽车工业出现“井喷”式的增长,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汽车线束生产和配套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汽车线束的企业有200~300家,每年线束产量有千万套,实现销售收入100多亿。不仅满足了国内汽车线束的配套需求,而且我国汽车线束还有比较高的出口比例,是国内出口数额较大的为数不多的汽车零部件产品之一。 外资企业在我国汽车线束的生产和配套中占据着优势地位。德尔福、矢崎、住友、古河、藤仓、李尔等在华独资、合资企业成为我国汽车线束生产和配套的主角,外资企业在我国汽车线束的生产、配套和出口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汽车市场的竞争状况加剧,整车价格一降再降,本地化生产和本地化采购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对国内汽车线束生产厂家提供难得的发展机遇外。国内汽车线束企业主要在载货车、客车市场上配套的优势明显,而主要配套的轿车市场外资汽车线束企业拥有的优势明显。从报告反映的情况来看,为了占据市场竞争优势,国内外企业无一例外地纷纷投资扩产,导致2002年以来,我国掀起了汽车线束投资的一轮新高潮。 中国较低的劳动力成本和较为完善的投资环境,吸引着全球汽车线束生产企业纷纷来华投资,这使得中国很快就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线束生产基地。目前,韩国绝大多数的汽车线束由中国加工生产,日本紧随其后。很多企业如德尔福、莱尼已经开始把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服务中心。 前言 6 0.1 研究目的 6 0.2 数据来源 6 0.3 读者对象 7 第一章我国汽车线束市场发展环境分析 8

1.1 汽车产业发展环境分析 8 1.1.1 国际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8 1.1.2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分析 11 1.2 汽车线束发展现状分析 15 1.2.1 中国汽车线束市场现状分析 15 1.2.2 全球汽车线束发展现状分析 16 1.2.3 全球主要汽车线束生产商分析 17 第二章我国汽车线束市场情况分析 22 2.1 我国汽车线束生产情况分析 22 2.1.1 我国汽车线束生产特点分析 22 2.1.2 我国汽车线束总体产量分析 24 2.2 我国汽车线束供应价格分析 26 2.2.1 1999年以来线束价格走势 26 2.2.2 配套价格现状分析及趋势 27 2.2.3 汽车应用线束成本价格分析 28 2.3 我国汽车线束市场需求分析 29 2.4 我国汽车线束进出口情况分析 30 2.5 中国汽车线束发展趋势 30 第三章中国主力汽车线束生产企业分析 35 3.1 德尔福派克电气系统有限公司 35 3.1.1 企业背景 35 3.1.2 德尔福派克电气在华各分公司产销配套分析 35 3.1.3 企业定位、目标 36 3.1.4 近期发展动态 38 3.2 长春市灯泡电线有限公司 38

线束解析案例

汽车线束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 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 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1.5、2.0、2.5、4.0、6.0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以整车线束为例,0.5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0.75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1.0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1.5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主电源线例如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要求2.5至4平方毫米电线。这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最大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线束内。 在排列线束前要事先绘制线束图,线束图与电路原理图是不一样的。电路原理图是表述各个电气部分之间关系的图像,它不反映电气件彼此之间怎样连接,不受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影响。而线束图则必须要顾及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要反映出电气件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的。 线束厂的技术员根据线束图做成线束排线板后,工人就按照排线板的规定来截线排线了。整车主线束一般分成发动机(点火、电喷、发电、起动)、仪表、照明、空调、辅助电器等部分,有主线束及分支线束。一条整车主线束有多条分支线束,就好象树杆与树支一样。整车主线束往往以仪表板为核心部分,前后延伸。由于长度关系或装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车的线束分成车头线束(包括仪表、发动机、前灯光总成、空调、蓄电池)、车尾线束(尾灯总成、牌照灯、行李箱灯)、篷顶线束(车门、顶灯、音响喇叭)等。线束上各端头都会打上标志数字和字母,以标明导线的连接对象,操作者看到标志能正确连接到对应的电线和电气装置上,这在修理或更换线束时特别有用。同时,电线的颜色分为单色线和双色线,颜色的用途也有规定,一般是车厂自订的标准。我国行业标准只是规定主色,例如规定单黑色专用于搭铁线,红单色用于电源线,不可混淆。 线束用机织线或塑料粘带包裹,出于安全、加工和维修方便,机织线包裹已经淘汰,现在是用粘性塑料胶带包裹。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联插件或线耳。联插件用塑料制成,分有插头和插座。线束与线束之间用联插件相接,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用联插件或线耳。 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因此先进的汽车就引入了CAN总线配置,采用多路传输系统。与传统线束比较,多路传输装置大大减少了导线及联插件数目,使布线更为简易。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Q/X X XXXXXXXXX公司 Q/XX-J028-2015 汽车高低压电线束设计规范 编制:日期: 校对: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06-15发布 2015-06-15实施 XXXXXXXXX公司发布

1.设计技术 1.1 概述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动力系统线束设计分为动力系统低压线束和动力系统高压线束。设计线束时需要考虑其安全性、可靠性和稳定性要求。线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车身给予线束的空间却越来越小。因此,如何提高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线束的综合性能设计便成为关注的焦点。为使本公司汽车线束部件设计规范化,参考国内外汽车线束设计的技术要求,结合本公司已经开发车型的经验,编制本文。使本公司设计人员对汽车线束设计起到指导操作、提高电器线束设计的效率和合理性的作用。本文对中央控制盒、继电器盒、保险丝盒及线束包扎等作了规范化要求,本文将在本公司所有车型线束开发设计中贯彻,并在实践中进一步提高完善。

电 线 束 设 计 流 程 1.2低压线束设计 1.2.1 整车低压线束设计 电动汽车的供电系统设计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汽车电器件的正常工作与否和全车的安全性,因此线束设计出发点基本都是以安全为主。整车电气系统基本上由3个部分组成。 蓄电池直接供电系统(一般称常电)。这部分的电源所接负载一般都是汽车的安全件或重要件,主要目的是在为这些电器件提供电能时尽量少的

加以控制,确保在无法启动电动模式情况下,汽车也能短暂正常工作,以方便故障车辆能够及时维修等。如:整车控制器电源、真空制动助力泵电源和转向泵电源等。 点火开关控制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IG档)。这部分电器件基本上是在车辆未行驶运转的情况下才使用,取自预充电模块的分支电源,避免了为蓄电池充电时争电源的可能性。如:雨刮器、车灯控制电源、门窗控制电源等。 电动模式的供电系统(一般称为start档)。这部分电源是在车辆启动电动模式下,电器件能够正常启动。电源的负载比较大,电源取之于预充电模块,负载的电流消耗量不同,预充电输出地电流量也就随之成正比变化,有效地保证整车的用电量。 1.2.2 线路保护设计 A.熔断器 线路保护就是要对导线加以保护,兼顾对回路电器件的保护。目前电动汽车所用保护装置主要有熔断器。它是一种安装在中央控制盒中,保证电路安全运行的电器元件。当电路发生故障或异常时,伴随着电流不断升高,并且升高的电流有可能损坏线路。若线路中正确地安置了保险丝,那么,保险丝就会在电流异常升高到一定的高度和一定的时候,自身熔断切断电流,从而起到保护线路安全运行的作用。 熔断器按照结构上分为片式熔断器、插入式熔断器和旋紧式熔断器3种类型,这3种熔断器有不同承载电流量的规格。在线路保护采用的熔断器时,需要严格选取相应的规格。

--汽车线束电路原理

--汽车线束电路原理

————————————————————————————————作者:————————————————————————————————日期:

汽车线束电路 原理 汽车线束设计综述 汽车上的电源和各种电气零件通过线束来实现电路物理连接,线束分布遍布全车。如果把发动机比作汽车心脏的话,那么线束就是汽车的神经网络系统它负责整车各个电器零件之间的信息传递工作。随着人们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上的电子产品种类也在不断增加,汽车线束越来越复杂线束的故障率也相应增加。这就要求提高线束的可靠性和耐久性等性能,在这里笔者就汽车线束设计、工艺、生产及检验方面的知识同各位同仁探讨一 下。 1、电气原理图的设计、计算 汽车线束是全车汽车电气原理的物理表现形式,因此应先有电气原理图再有线束图进而根据线束图生产线束,在设计电气原理图前应具备以下条件: 1.1掌握《电气设计任务书》的技术要求和全车电气配置情况; 1.2根据电气负载功率消耗确定熔断器容量大小、计算导线线径并根据负载工作原理和功能要求进行载荷分配,确定电路的保护方式及确定总保险的容量。 《电气设计任务书》的技术要求和全车电气配置情况是由各个汽车制造厂自己制定的,不再多说。下面重点介绍一下1.2的相关内容: 1.2.1如何确定熔断器容量大小 熔断器按保护形式分,可分为:过电流保护与过热保护。用于过电流保护的熔断器就是平常所说的保险丝。采用熔断器保护电路时,用电设备的最大持续电流应小于熔断器额定电流的80%。根据每一路的最大工作电流来选定熔断器的额定电流,其关系式为:熔断器的额定电流=每一路的最大工作电流÷0.8。例如:众泰2008右前照灯远光灯功率60w,稳态最大工作电流5A,按此关系式得出熔断器的额定容量为6.25A,考虑到安全系数熔断器容量确定为10A。对于一些感性原件比如点火线圈、怠速步进电机其瞬时自感电动势产生的峰值电流远远超过正常工作时的最大电流,熔断器可以在短时间内通过很大的峰值电流,因此对于带有感性原件的电路一般不考虑自感电动势产生的电流。 1.2.2导线线径的确定 在确定导线截面积时要考虑电压降和导线的发热 (1)用电设备的电流强度为: I=P/UN(P—负载功率; UN—额定电压) (2)导线截面积计算公式为: A=IρL/UVL(I--电流,安培;P---功率,瓦;A—导线截面积,平方

十大线束企业名单分析,线束行业分析

大线束企业名单分析, 线束行业分析 目前国内汽车线束厂家虽然很多,但大多数规模小、 生产装备落后、质量档次不高,配套车型单一。相对较好的厂家(独资或合资)有:上海金亭、天津津住、天美、惠州住润、 金山、汕头失崎等。 其配套能力约100 万台套,且其中天美、住润、矢崎产 品均100% 出口。高档、优质线束的市场需求十分广阔。同时,因线束生产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国外劳动力昂贵,而我国较为低廉,故在国外市场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市场前景看好。 、莱尼线束系统(常州)有限公司 莱尼(LEONI)线束系统(常州)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2 月,由莱尼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莱尼线束系统有限公司全额投资并控股。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线束的开发、生产和销售并 提供相关的服务。目前公司主要为通用汽车/Opel(欧宝)以及 中高档客车(如亚星奔驰中高档客车系列)提供线束系统。

二、上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 海金亭汽车线束有限公司系上海东昌投资发展有限 公司与古河金山电装(香港)有限公司合作之合资企业,专业 开发及生产高级汽车线束。公司外销产品为日本丰田、铃木汽车等世界著名的汽车厂商的轿车线束,内销产品为上海大众、上海通用等国内著名汽车厂商的轿车线束,其中多个品种市场占有率达100% 。目前,该公司配套生产能力达50 万套/年,并正随业务扩大而扩能。 三、四川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 中国航空工业泛华航空仪表电器厂是中国航空工业第 二集团公司下属的国有大二型企业,是由原四川航空电器厂和四川航空仪器仪表厂于1996 年1 月合并成立。

工厂主要产品:航空燃油测量系统和航空发动机点火装 置;电能表、汽车电线束与继电器总成 (主要为江铃、昌河、 汽红塔、 北汽福田等主机厂配套, 年生产能力为 25 万套 ,在全国 500 家最大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中排名 369 位。 )。汽车电器产品有电线束、继电器、闪光器、调节器、 成、继电器总成系工厂主导民品,引进日本生产技术,于 九九 O 年在国内首家通过国产化鉴定。主要为江铃、昌河、 汽红塔、 北汽福田、 哈飞等汽车厂配套, 年生产能力为 25 万套。 四、河南天海电气 (集团)公司 (鹤壁市汽车电器厂 ) 河南天海电器集团公司 (鹤壁市汽车电器厂 ),位于河南 鹤壁市,是中国汽车零部件待业的骨干企业,河南省五十家 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五、南通友星机电工业有限公司 南通友星机电工业有限公司是南通无线电元件二厂和 美国友升机电工业 (FAAF ) 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兴办的合资企 业。哈飞、 电子点火器、 中央接线盒及各种精密插接 接器。汽车电线束总

汽车线束要点

汽车线束要点

————————————————————————————————作者: ————————————————————————————————日期: ?

汽车线束 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胶带组成。汽车电线又称低压电线,它与普通家用电线是不一样的。普通家用电线是铜质单蕊电线,有一定硬度。而汽车电线都是铜质多蕊软线,有些软线细如毛发,几条乃至几十条软铜线包裹在塑料绝缘管(聚氯乙烯)内,柔软而不容易折断。汽车线束内的电线常用规格有标称截面积0.5、0.75、1.0、1.5、2.0、2.5、4.0、6.0 等平方毫米的电线,它们各自都有允许负载电流值,配用于不同功率用电设备的导线。以整车线束为例: 1、0.5 规格线适用于仪表灯、指示灯、门灯、顶灯等; 2、0.75规格线适用于牌照灯,前后小灯、制动灯等; 3、1.0 规格线适用于转向灯、雾灯等; 4、1.5规格线适用于前大灯、喇叭等; 5、主电源线如发电机电枢线、搭铁线等要求 2.5 至4平方毫米电线。 这只是指一般汽车而言,关键要看负载的最大电流值,例如蓄电池的搭铁线、正极电源线则是专门的汽车电线单独使用,它们的线径都比较大,起码有十几平方毫米以上,这些“巨无霸”电线就不会编入主线束内。在排列线束前要事先绘制线束图,线束图与电路原理图是不一样的。电路原理图是表述各个电气部分之间关系的图像,它不反映电气件彼此之间怎样连接,不受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距离的影响。而线束图则必须要顾及各个电气元件的尺寸形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也要反映出电气件彼此之间是如何连接的。线束厂的技术员根据线束图做成线束排线板后,工人就按照排线板的规定来截线排线了。整车主线束一般分成发动机(点火、电喷、发电、起动)、仪表、照明、空调、辅助电器等部分,有主线束及分支线束。一条整车主线束有多条分支线束,就好象树杆与树支一样。整车主线束往往以仪表板为核心部分,前后延伸。由于长度关系或装配方便等原因,一些汽车的线束分成车头线束(包括仪表、发动机、前灯光总成、空调、蓄电池)、车尾线束(尾灯总成、牌照灯、行李箱灯)、篷顶线束(车门、顶灯、音响喇叭)等。线束上各端头都会打上标志数字和字母,以标明导线的连接对象,操作者看到标志能正确连接到对应的电线和电气装置上,这在修理或更换线束时特别有用。同时,电线的颜色分为单色线和双色线,颜色的用途也有规定,一般是车厂自订的标准。我国行业标准只是规定主色,例如规定单黑色专用于搭铁线,红单色用于电源线,不可混淆。线束用机织线或塑料粘带包裹,出于安全、加工和维修方便,机织线包裹已经淘汰,现在是用粘性塑料胶带包裹。线束与线束之间、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采用联插件或线耳。联插件用塑料制成,分有插头和插座。线束与线束之间用联插件相接,线束与电气件之间的连接用联插件或线耳。随着汽车功能的增加,电子控制技术的普遍应用,电气件越来越多,电线也会越来越多,线束也就变得越粗越重。因此先进的汽车就引入了CAN 总线配置,采用多路传输系统。与传统线束比较,多路传输装置大大减少了导线及联插件数目,使布线更为简易。 一、汽车线束研发中的线束图纸画法研究 汽车线束图是汽车线束设计的具体体现,无论对汽车生产厂家还是对汽车的使用维修单位,它都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技术资料。一辆汽车也许只有一张电路图,一张接线图,而线束图则可能有数张。近几年来汽车新产品开发速度很快,尤其是客车,为了改变轻少重的状况,新型客车开发速度更快。以常州客车厂为例,1988年以来,每年推出一个系列新型客车,因此,汽车电线束设计的工作量很大,线束图的绘制占了相当大的比例。此外,为中小型汽车厂配套线柬的电线束专业生产厂家不断出现,这些厂家迫切要求规范化的线束图,以便于加工制造,对汽车使用、维修单位来说,规范化的线束图无疑也会为他们提供方便。目前,许多汽车电气设计人员在绘制线束图时,采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