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简析北伐战争前国内外党派态度及影响

简析北伐战争前国内外党派态度及影响

简析北伐战争前国内外党派态度及影响
简析北伐战争前国内外党派态度及影响

简析北伐战争前国内外党派态度及影响

王又然

(南开大学商学院2010级图书馆学,天津)

摘要::1926年7月正式发动的北伐战争,是中国乃至世界军事史上最辉煌的战事之一。它的发动不是偶然的,至少具备以下条件:1.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国共两党对北伐的认同;2.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的帮助。

关键词:北伐战争;政党;条件

各种政治力量尤其是国共两党对北伐的态度,是北伐战争发动的首要条件。

北伐是孙中山生前多年的愿望,他曾多次强调北伐统一中国的重要意义,并先后于1917年l0月和1922年2月两次发动北伐护法战争,廑因内部的分歧与叛变,致使已经发动的北伐天折。1925年3月孙中山逝世后,其未竟事业便落在了已携手合作的国共两党的身上。虽然此时国共合作的危机已见端倪,但在北伐问题上,国共两党的认识是一致的。

还在1926年1月1日至19日召开的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便触及北伐问题。1月4日,时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的蒋介石,在国民政府宴请出席大会代表时的致辞中便说:“我对于今日

中国全国的局势,以及本党的前途,都曾仔细观察。常常抱着极大乐观与希望。深信我们中国国民党必能统一中国。而且在本年内就可以统一。”[1](p17-18)在这里,统一的途径便是北伐。6日,蒋介石在向大会所作的

军事报告中又指出:“我现在可以说,我们的政府已经确实有了力量来向外发展了。”[2](p185)并在提交给大会的《改良士兵经济生活案》中提出:“现革命根据地之广东将近统一,革命基础逐渐巩固,行将秣马厉兵,出定中原。”[3](p25)也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时任广州国民政府主席的汪精卫,在大会闭幕词中亦指出:“在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至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我们所做的工作,是巩固革命根据地的广东。在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后至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我们所做的工作,就是如何统一全国。”并预言“要在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以前,至少能够把长江流域、黄河流域,都放在本党主义领导之下。”[4](p420)虽然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因集中力量解决西山会议派问题而未能就北伐问

题作出正式决议,但为日后决定北伐作了必要的舆论准备。

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国内政治、军事形势发生了新的变化。在北方,奉、直北洋军联合排挤冯玉祥的国民军,战事迫在眉睫。在南方,广东广西即将统一。在这一背景下,已升任国民革命军总监的蒋介石,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提议早定北伐大计,应援西北国民军。3月24日,蒋介石在与来华考察的苏联使团团长布勃诺夫话别时坚持认为:“中国革命之现势非速定出兵北伐大计不可”[3](p87)。4月3日,蒋介石再次向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建议,“北伐出师,必须在六月底以前,见诸实行”[5](p96)。在此前后,已于1926年初表示接受广州国民政府领导的广西军事首领李宗仁、黄绍,以及栖身广东的许多客籍军事将领,也都力主北伐。

固然,上述国民党军政领袖力主北伐的动因中,不排除其集团利益乃至个人用心。比如,李宗仁、黄绍兹和栖身广东的客籍将领不无凭籍北伐向外发展以消除内部矛盾之用意;蒋介石则有通过北伐取得更多更大权利之蓄谋。但从客观上讲,其北伐的主张应该得到肯定。这是因为,北伐代表了这一时期国民革命军将士的普遍愿望和广州国民政府的利益,反映了全国民众打倒北洋军阀政府、消除内乱、统一全国的要求。正是因为如此,上述军政领袖的北伐主张不久便为国民党中央和广州国民政府所接受。1926年6月4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全体会议通过了迅速出师北伐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案。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北伐动员会。

应当指出的是,在决策北伐的全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功不可没。

就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触及北伐问题但尚未作出相关议决案之际,中共中央于1926年2月在北京召开特别会议,郑重讨论了北伐问题,并作出了北伐的战略部署。会议通过的《关于现时政局与共产党的主要职任议决案》和会后发布的《中央通告第七十九号》指出:“现实的政局,实在是中国革命的生死关头。”“广东国民政府的北伐,便成了第一等重要的问题。”[6 ](P55-56)“党在现时政治上的主要职任是从各方面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准备广东政府的北伐,不仅是广东做军事的准备,更要在广东以外北伐路线必经之湖南、湖北、河南、直隶等省,预备民众奋起的接应。”[6](p81-82)

北京特别会议后,中国共产党即开始为北伐作种种准备工作。3月,毛泽东在国民党农民部农民运动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北伐战争要和工农运动相结合的提案,强调在北伐军经过的省,应当充分发动农民运动,以全力支持即将发动的北伐战争[7](p72)。3月30日,中共广东区委发出宣传大纲,又提出了“要求国民政府实行北伐”的口号。虽然中共中央领导人陈独秀于1926年7月7日在《向导》周报上刊文认为“革命的北伐时期尚未成熟”[8],但作为个人即使是领导人的观点,不可能、也没有改变中共中央的一贯主张。为此,继1926年7月中旬中共四届扩大二中全会对北伐作出一系列决议后,中国共产党又于7月31日发出《中央通告第一号》强调,“我们并不是反对北伐,是赞成北伐,尤其在现时广东北伐更为必要。”[6](p268)并就各地党组织的近期工作作了具体指示:在广东,“应鼓动民众赞助北伐”;在湖南,“应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在湖北、江西,“应给北伐军做一种准备”;在北方各地,“当号召民众积极的起来,响应北伐”[6](P272-273)。

固然,中国共产党在这一时期的有关北伐问题的决议、通告中,常常把“工农的利益”

[6](p272)“扩大民众运动”[6](p272)、“发展工农运动”[6](p83)与北伐联系在一起。但只要考虑到国民党主军事、中国共产党主工农运动的特定历史分工,便不难理解这一状况。何况工农利益、民众运动与北伐战争是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因此,任何弱化或否认中国共产党在决策北伐过程中的作用,都是不客观的。

苏联政府的帮助,是北伐战争发动的又一个条件。

1923年1月《孙文越飞联合宣言》的签署发表,标志着孙中山联俄政策的正式确定和苏联政府与广州革命政府平等关系的正式建立。从这时起,中国国民革命倍受苏联政府的关注并开始得到来自苏联的帮助。在此伐战争的准备阶段,苏联政府的帮助表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参与和推动了国民政府的北伐决策过程。

早在国共两党酝酿、提出北伐主张之前的1925年9月,时任广州国民政府军事总顾问的加仑,便在综合分析影响北伐战争的各种因素后拟定的《今后南方工作展望或日1926年国民党军事规划》中,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北伐计划。他认为:“为国民革命运动着想,现在重新提出北伐和进军长江的主张,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必要的”,并明确提出,“这次北伐于1926年下半年初即可开始。”[9](p214)1926年1月19日,时任国民政府顾问的鲍罗庭,在

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宴请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时发表的热情洋溢的演说中说:“我们希望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之后一年内的工作能够猛进。到了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是要在北京开的,至少也须在南京或武昌开会。”[4](p451)2月,苏联布勃诺夫使团来华考察,使团在华活动期间,始终把北伐作为考察的主题内容。在实地考察中国军事政治形势,广泛听取在华顾问鲍罗庭等人意见,以及会见冯玉祥、陈独秀、汪精卫.蒋介石等中国各方要人之后,坚定地认为“国民革命不能呆在中国南方的战壕里”,并向广州国民政府提出了北伐要有“准确的、确定的口号”、“发动农民群众”等建议[10](P374)。苏联顾问、代表的上述主张、建议,对国共两党酝酿和决策北伐,无疑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参与了奠定广东国民革命根据地的军事活动和国民革命军的建军。

自《孙文越飞联合宣言》签署发表后,苏联政府多次向广州革命政府派遣军事顾问。1924年5月,首批军事顾问到达广东,顾问团团长是优秀的苏联红军将领巴甫洛夫。巴甫洛夫在粤东视察不幸落水殉职后,另一位著名的苏联红军将领加仑于10月抵达广州,接任巴甫洛夫职务。“其后,苏联军事顾问分批来到广州,在1925年至1926年间,最多达到六十人左右。”[11](p97)苏联军事顾问来到广州之后,便投身到了奠定广州国民革命根据地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中。其中,在第一次东征战役间,斯捷潘诺夫和什涅伊杰尔两位苏联顾问担任了校军的顾问,加仑也以军事总顾问身份随军出征,参与制定作战计划和指挥战役。在此后的平定杨刘叛乱和第二次东征中,苏联顾问也参加了战斗,同样起了很大的作用[12](P174)。1925年8月国民革命军组建,也得到了苏联顾问的大力协助,其间,加仑参与了决定各军编制等项工作,国民革命军各军则均配备了苏联顾问。其中,第一军顾问是葛尔培伯特,第二军顾问是杰卜罗斯,第三军顾问是马赤利克,第四军顾问是帕罗列夫,第五军顾问是鲁华林,第六军顾问是孔节茨,第七军顾问是兹军,总政治部顾问是粤尼依奇[13](p116)。苏联军事顾问的参与,为广东国民革命根据地的奠定和国民革命军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第三,帮助制定了北伐战争的战略方针。

北伐战争能否按正确的战略方针进行,是关系到这场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制定北伐的正确战略方针方面,苏联军事顾问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加仑在1925年9月拟定的《今后南方工作的展望或日1926年国民党军事规划》就指出:北伐“作战部队要集中出发,集中突击,江西、湖南两省要择其一攻打之,攻克一省,再迅速廓清另一个省。”[9](P214)从而明确地提出了集中兵力取湖南北上的战略方针。但这一战略方针并未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采纳。1926年5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作出了分兵沿湖南和江西两路北上的计划。鉴此,加仑坚定地“把修改这个计划,把战争局限在湖南省作为一项任务”[10](P417)反复地向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建议。经过不懈地努力,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终于接受了他的建议,重新拟定了战略方针,决定第一步集中兵力攻打湖南。7月13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下达命令,“先肃清湖南,然后会师武汉,进而与我友军国民军联合,以期统一中国,完成国民革命。”[14](p7)后来的事实证明,加仑帮助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制定的上述战略方针和作战计划是完全正确的。

第四,向国民革命军提供了大量的军火援助。

苏联政府对国民革命军提供的军火援助数量,尚无准确的一手资料,但据台湾学者陈存恭等研究成果记载,苏联在国民革命军北伐前夕提供的军火援助至少有以下5批:

(1)1924年l0月7日,苏舰阿斯特拉罕(Astrkhan)号和Vorovsky号抵达黄埔,计有步枪8000枝,子弹400万发,另有机枪、大炮;

(2)1925年4月,苏舰经上海运抵南方的军火有机枪百挺,步枪600枝;

(3)1925年7月、l0月、12月,各有苏舰运载的军火抵达广州,计有步枪2.8万枝,机枪905挺,子弹60余万发,大炮90门,炮弹140箱,飞机零件50箱;

(4)1926年4月29日,苏舰辛菲罗波尔(Stavropol)号抵虎门附近,运有大批军火;

(5)1926年5月28日,有Hsiagping An轮抵粤,运来大批军火和石油[15](p220)。

上述5批军火,种类多,数量大,规格齐,性能好,尤其是大炮等重武器的运达,弥补了粤省石井兵工厂不能生产大炮的缺憾,极大地改善了国民革命军的武器装备,增强了国民革命军的战斗力。因而被国民革命军将士认为是“天大的喜事”[16](P73)。

注释

[1] 中华民国史事纪要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华民国史事纪要(初稿)(1926年1至l2

月)[M].台北:中华民国史料研究中心印行,1978.

[2] 秦孝仪主编.先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36·别录[C].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史会编印,1984.

[3] 毛思诚.民国十五年以前之蒋介石先生:第14册[M].南京线装本,1937.

[4]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国国民党第一、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史料(上)[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

社,1986.

[5] [日]古屋奎二.蒋总统秘录:第六册[M].台北:中央日报社译印,1978.

[6] 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二册[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

[7] 曾宪林,谭克绳.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史[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0.

[8] 蒋介石.建议军事委员会革命六大计Sq[c].罗家伦主编.革命文献:第ll期.台北: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会党史史料编纂委员会,1978

[9][苏]A·N·卡尔图诺娃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加仑在中国(1924—1927)[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10][苏]亚·伊·切列潘诺夫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翻译室译.中国国民革命军的北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

[11]王正华.抗战时期外国对华军事援助[M].台北:环球书局,1987.

[12]胡礼忠,金光耀,沈济时著.从尼布楚条约到叶利钦访华——中俄中苏关系300年[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4.

[13]参见向青,石志夫,刘德喜主编.苏联与中国革命[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4.

[14]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谋处北伐阵中日记[M].章伯锋,顾亚主编.近代稗海:第14辑[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

[15]参见陈存恭.列强对中国的军火禁运[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印,1983.

[16]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编.黄埔军校史料[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2.

《北伐战争》案例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北伐战争》案例 ----- 宜城市龙头中学赵廷红 一、课程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两历史事件,通过丰富 的联想,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知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2.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讲述英雄故事,加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 感性认识。 3.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初步认识南京国民 政府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勇行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志、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教法与学法: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 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大家认识这些人物吗?他们可都是著名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期毕业生,在北伐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踏着这些革命先行者的足迹,重走北伐路,去探寻北伐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教授新课。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历史背景。请同学们看资料,注意提取有效信息。(播放有关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资料)。 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以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国共合作的第一个产物就是黄埔军校的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 "黄埔军校"。(展示幻灯片)请同学们自读52页第一段大字,解决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军校建立的时间和地点)。 生:1924年5月。广州黄埔。 师:军校由谁担任校长?由谁担任政治部主任? 生:蒋介石。周恩来。 师: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呢?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展示幻灯片)生: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军校校门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 革命者来"。 师:(展示幻灯片)从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出,想升官发财的,贪生怕死的请不要进黄埔军校,军校招收的是那些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也就正如对联横批中说的"革命者来"。这就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那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培养革命者的学校呢?请同学们阅读52页最下面一段小字,找出答案。 生: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师:那黄埔军校的创办,为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起到了什么作用?生: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4篇说课讲解

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 文4篇

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4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一:令人痛苦的战 争(英文)though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all opposed to war, they can by no means avoid it. this is indeed a regrettable thing.war is very terrible. everybody hears it with fear. in a war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lives will be lost and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will be) wasted. it brings us untold miseries and damage.to sum up, so long as war is unavoidable, human beings cannot enjoy lasting peace. how tragical their fate is!虽然世界的人民 都反对战争,但是他们却无法能够避免

它。这确实是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战争是非常可怕的。每个人听到它都害怕。在一次战争中,成千成万的人丧失了生命,大量金钱浪费了。它带给我们无穷尽的痛苦和损失。总而言之,只要战争不可避免,人类不可能享受持久的和平。他们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呀!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二:战争(英文)our world today is faced with many major threats. the most dangerous threat of all is war. each war starts for a particular reason, 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steps countries can take to prevent its outbreak.on main reason for war is the difference in ideology.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world, capitalist countries never stop trying to tam over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s. land ownership is also a reason that countries declare wars

抗美援朝

论抗美缓朝战争 摘要:抗美缓朝战争,是我国近代史上反美帝国主义战争中一次重大胜利。中国人民志愿军再次向世界展现了我军的实力和意志,用自己的生命和热血谱写出近代史上壮丽的一页。同时,抗美缓朝战争是世界尊重中国的开始。本文通过分析朝鲜战争的背景,经过和历史意义,以便更加清楚了解抗美缓朝战争。 一抗美援朝的原因: (一)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入侵朝鲜,并向朝中边境推进、轰炸中国丹东地区,严重威胁新中国的安全。这是中国出兵朝鲜最主要的原因。 (二)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对中国的国内统一战争进行武力干涉。 1950年6月七日杜鲁门再度命令美第七舰队驶入基隆、高雄两个港口,在台湾海峡巡逻,阻止中国解放军渡海进攻台湾。另外,美国对中国国内进行各方面的渗透和破坏。大有要将我新中国颠覆的企图。因此,我们不得不战。 (三)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美军方面,由于担心朝鲜情报人员及破坏分子混入南逃难民,因此对成群的难民进行扫射。经公开的美军屠杀平民行为有老根里事件,以及信川郡大屠杀。此外美国飞机还对城市及平民目标进行了轰炸。韩国军队方面,在韩国军队收复的本国领土以及随后占领的朝鲜城市及乡村中组织“治安队”、“灭共团”等组织,对朝鲜劳动党党员和被怀疑为亲共人士的平民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查和处决。 (四)美国妄图借朝鲜为跳板,对新中国进行更严重的破坏和侵略。我国领导人深悟唇亡齿寒的道理,因此决定出兵。 二:抗美援朝的经过: 抗美援朝期间我军历次的大战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第一次战役 1950年10月25日发起抗美援朝第一次战役。该次战役也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抗美援朝战争”正式开始。其中著名的战役“云山战斗”中重创美军"开国元勋师" 此战,歼灭美骑兵第1师第8团和南朝鲜军15团大部,毙伤敌2000余人,其中美军1800余人,缴获飞机4架,击落3架,击毁和缴获坦克28辆、汽车170余辆、各种火炮119门,极大地打击了美军的嚣张气焰,进一步坚定了志愿军的战斗信心。第一次战役以中国军队的全面告捷结束。 第二次战役 清川江围歼战:最可爱的人美誉神州 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教育了几代人的文章所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著名的清川江围歼战中。清川江围歼战给予美第9军以重创,粉碎了联合国军意在圣诞节前结束战争的狂言,在志愿军战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虽然第一次战役惨败,麦克阿瑟依然坚持中国出兵只是象征性的,但同时他也承认“联合国军面临全部被歼的危险”,可是一次失利并不能将美国吓倒。11月24日,麦克阿瑟发动了对清川江以北朝军队的进攻,并宣称要让美军士兵“回家过圣诞节”。志愿军发动了第二次战役。 激战中,112 师335团3连进至松骨峰后,与敌遭遇,该连立即占领路旁高地,在毫无工事依托的阵地上,与蜂拥而至的美军激战5个多小时,始终未让美军前进一步。美军在屡攻不下的情况下,集中数十门火炮和近20辆坦克对该连阵地猛烈轰击,并以飞机投下了凝固汽油弹,将高地打成一片火海,步兵随后一拥而上。3连在人员伤亡较大、粮弹殆尽的严峻情况下,毫不畏惧,所有能战斗的人员,包括伤员,带着满身的火焰,奋勇扑向敌军,用枪托、刺刀、石头,甚至用牙齿与敌人展开了殊死肉搏,谱写了一曲革命英雄主义的赞歌。后来,著名作家魏巍主要依据3连的英雄事迹,写成了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于1951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4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1.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 国民党是现时中国唯一强大的民族革命组织,它以民主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学生和工人为依据。……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 【解读】1920年,在共产国际二大上,通过了由列宁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提出共产国际有条件地援助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运动。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事业和斗争精神曾激励过许多革命者。尤为宝贵的是,孙中山在革命处于最危难的时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苏俄、共产国际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在新的革命形势下,孙中山及时提出与苏俄合作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推动苏俄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关注。1922年1月至2月,共产国际主持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即远东民族大会),与会期间,尚在病中的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张秋白和邓培(工人代表)等,询问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工人运动的情况,对中国的国共合作表示关怀,向他们提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的问题。远东民族大会带有明显的统一战线性质。会议通过了关于各国共产党与民主革命派合作问题的决议,进一步重申了建立远东各国“反帝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确立了远东民族殖民地国家的革命任务。这次大会,对于促进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资料,可以看到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认识:①国民党是当时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政治力量。②国民党的革命目标与共产党是一致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③中国共产党还过于年轻,无力独立承担革命的任务。④中国共产党一定要与国民党合作。

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4篇

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4篇 各位读友大家好!你有你的木棉,我有我的文章,为了你的木棉,应读我的文章!若为比翼双飞鸟,定是人间有情人!若读此篇优秀文,必成天上比翼鸟! 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一:令人痛苦的战争(英文)though the people in the world are all opposed to war, they can by no means avoid it. this is indeed a regrettable thing.war is very terrible. everybody hears it with fear. in a war thousands and thousands of lives will be lost and a large amount of money (will be) wasted. it brings us untold miseries and damage.to sum up, so long as war is unavoidable, human beings cannot enjoy lasting peace. how tragical their fate is!虽然世界的人民都反对战争,但是他们却无法能够避免它。这确实是件非常令人遗憾的事情。战争是非常可怕的。每个人听到它都害怕。在一次战争中,成千成万的人丧失

了生命,大量金钱浪费了。它带给我们无穷尽的痛苦和损失。总而言之,只要战争不可避免,人类不可能享受持久的和平。他们的命运是多么悲惨呀!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二:战争(英文)our world today is faced with many major threats. the most dangerous threat of all is war. each war starts for a particular reason, 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steps countries can take to prevent its outbreak.on main reason for war is the difference in ideology.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world, capitalist countries never stop trying to tam over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s. land ownership is also a reason that countries declare wars on their neighbors. for example, if oil is found on the land in one country, that land may be claimed by another country, for historical reasons, and the latter is likely to declare war in order to recover the land containing oil.to prevent the mutual slaughter of human beings, countries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 《北伐战争》是民国时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北伐战争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1 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到深,由易而难,同时注意知识结构的构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建立起知识结构,形成对整个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能够通过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和练习设计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在之后的教学中改进,促进学生学习。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置疑过程中提不出问题。从而感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一方面与学生因时间短而对教材吃不透有关,也与我缺少调动积极性的方式与办法有关。今后应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加强对学生大胆置疑的训练。同时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调整,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要注意让大部分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1)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给学生。(2)能不讲的就不讲,教师要敢于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训练学生多提问题。(4)同时注意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归

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2 在进行《北伐战争》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诸多原因,教学时非常急,备课不是那么充分,教学时必然存在许多不足,因为前些天正在参加教训,回来后就投入到工作中去,没有昨到及时的休息,教学状态也不怎样。要讲教学的所得,只能说基本完成上课的任务,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重点突出了,难点突破了。教学偶得嘛,仔细想,只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大家基本上能按要求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然,教学策略中要开展的德育渗透没有落实,学生参与度不是那么高。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非常多,一是准备不充分,对于学生来讲,不能真正从学习中感到快乐,二是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对于事件的基本过程掌握不太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本课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不能一味地通过讲来达到目的。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3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了解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

了解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 壬辰倭乱也称万历朝鲜之役,是1592至1598年间日本丰臣政权与明朝、朝鲜之间爆发的战争,中国称为朝鲜之役,与宁夏之役、播州之役合称为万历三大征,那么你了解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吗?下面是由提供的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了解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1:万历皇帝毅然派遣明军现实是历史的延续,任何一个民族都不应当忘记自己的历史,明朝的抗日战争同样也不能忘记!好在近年来出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那就是随着“正说”历史的兴起,社会上出现了一股小小的“明史热”,一些民间史学爱好者开始加入对历史真相的探究中,一些被遮蔽的历史开始浮出水面,柯胜雨先生的《大明帝国抗日史》就是一部详细深入地探究明朝援朝抗倭战争的一部通俗性历史著作。 在历史上,中国和朝鲜半岛就是唇亡齿寒的关系,因此中国和朝鲜半岛世代友好。日本对于朝鲜半岛和中国觊觎已久,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于1592年悍然发动了侵朝战争。孱弱的朝鲜不堪一战,政府军几乎被歼灭。当时的朝鲜国王李昖走投无路,被迫退往中朝边界的义州。为了复国,李昖力排众议,向宗主国大明帝国万历皇帝乞求援兵。在明廷中,虽然对于是否出兵朝鲜有着争议,但很大一部分大臣都有远见卓识,认为应当出兵援朝,尤其是掌握最终决定权的万历皇帝毅然决定派遣明军入朝参战。经过艰苦卓绝斗争,中朝取得了抗

倭战争的胜利,日本被彻底赶出朝鲜半岛。 对于这场长达7年之久的援朝抗倭战争,明朝可以说是倾尽全力,正如作者所说:“万历朝鲜战争实际上是一场白银战争”,“耗费饷银千万两以上”,“其投入经费之浩大,史上少见”。明朝也因此元气大伤。史称“明朝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据此,后世经常有人甚至是学者批评万历援朝抗倭政策,有的还质疑明朝出兵的合理性。但是,我们必须看到,当时,日本占领的虽然是朝鲜,但其野心相当大,始终念念不忘入侵大明。作者的论述中也多次提及这点。 了解万历朝鲜战争的历史意义2:援朝抗倭战争影响东亚格局因此,万历援朝抗倭战争,不仅保卫了朝鲜半岛,进一步巩固了中朝友谊,而且御敌于国门之外,使中国本土免受倭寇蹂躏,更重要的是这场战争影响和奠定了东亚的格局。此后,日本虽然多次发动侵略战争,但始终没有能实现其占领整个东亚的野心。这不能不说与400年前的那场战争有关。作者认为,万历援朝抗倭保证了东亚300年的和平,他还认为其中的某些战役已经具有了现代战争的性质和特点,这些都是前人较少言及的。 《大明帝国抗日史》是一部通俗性的历史读物,但是和时下一些通俗读物不完全相同。该书虽然语言和叙事方式是通俗的,但在对史料的运用上相当严肃,作者在掌握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写实的手法去揭示战争中的每一个细节,并非凭空臆测。同时,作者又不拘泥于史书上的记载,而是用细腻、丰富的语言刻画了一个个历史人物和战争场景,让人读后如临其境,仿佛一阵阵震耳的枪炮声就在耳边荡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2.4.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练习) (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练习) 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3 题例题讲解(总分 10 分,共 2 题) 1. (5分) 例1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2. (5分) 例2 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特点是() A. 重视军事训练 B. 重视政治教育 C. 军事政治并重 D. 重视军事理论 基础训练(总分 80 分,共 10 题) 3. (8分)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三大的召开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创建 4. (8分)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这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A. 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北京大学 D. 黄埔军校 5. (8分) 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②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③创办黄埔军校④领导北伐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8分) 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 B. 尤其注重军事训练 C. 是一所新式军事政治学校 D. 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主要成果 7. (8分)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 国民革命 B. 武昌起义 C. 红军长征 D. 西安事变 8. (8分) 北伐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 张作霖 B. 吴佩孚 C. 孙传芳 D. 袁世凯 9. (8分)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是()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10. (8分)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 武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B. 黄花岗起义的战斗情景 C. 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 抗日战争的战斗情景 11. (8分) 下列选项的搭配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 B. 黄埔军校——周恩来 C. 南京国民政府——孙中山 D. 东北易帜——张学良 12. (8分)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其中,第一次国共合作() 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对战争的认识

对战争的认识 对于战争,或许其他的很多问题,我认为看历史书是有用的,但是一个问题,要去探究它的为什么,应该回到那个问题的本身的最微小的元素。 战争,离不开人。离不开人的本性,为利益而争夺的本性。 一个人,有着自己的利益,当不能保护自己的利益或者为了争夺别人的利益时,就会形成一个集团,也就是一个团体,这个团体就有着共同利益就代表了团体内每一个人的利益。 一个团体,一个种族,多个种族,一个国家,再到一个军事联盟,比如二战时候的德意日。其实国家之间的战争也是利益、生存空间的争夺。 战争就是战争,人类要进化,一定会有战争的出现。 战争是以国家民族的名义,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血腥厮杀。是人类野蛮的集中体现,也是解决政治矛盾的终极手段:不能精神上征服,就肉体上毁灭。所以才说,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很自然的,没有政治,也就谈不上战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蔓延到亚洲、欧洲和非洲,参战国家多达61个,卷入战争的人口达17亿,动员的武装力量总人数超过1.1亿。参战国军队伤亡总数为5000万人以上,再加上平民,伤亡总数达9000万。参战国军费消耗总额为13520万美元,再加上财政消耗和物资损失,损失总数达40000亿美元。 直接参战的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付出了巨大的人力和财力方面的代价。战争期间,苏联、美国、英国军队伤亡总人数达1860万人,苏联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中国军民伤亡达2000万人以上;美国财产损失3500亿美元,苏联财产损失2000亿美元,英国财产损失1500亿美元,中国财产损失1000亿美元以上。 法西斯国家本身在大战中也遭受重创。战争期间,德国动员的总兵力为170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1.5%,军队伤亡总数达1170万人,经济损失达3000亿美元;日本动员的最大兵力为9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2.8%军队伤亡总数达216.1万人,经济损失达1000亿美元。 材料1、拯救大兵瑞恩 1944年6月6日,英美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在这一天的进攻中,盟军总部发放阵亡通知单的工作人员发现:一家姓瑞恩的有三兄弟都阵亡了。而她的小儿子詹姆斯·瑞恩也在欧洲大陆战斗,还不知生死。 盟军司令马歇尔将军得知此情况,立刻下令派一只小分队去救他。最后,这只小分队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找到了瑞恩,并守住了一座连接巴黎和柏林两地的大挢。 材料2、越南战争 一位温柔美丽的女护士为了满足垂死伤员最后想喝水的要求,不惜冒死去汲水,结果被狙击手枪杀在水池旁边,为了抢回她圣洁的尸体,一共有十六位英勇的战士永远地留在了那个该死的水边. 战争从个体利益出发,当然是残酷的。 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负责任的人,对整个人类的利益,以及后代的利益着想你就不会那么怨恨战争。政府说不要战争,只是迎合那些反战情绪的人。 我们的世界有一个规律,就是竞争,有人用劣根性这个词语来形容我们的这种本性,但我们要认识到,我们人如果没有这个“劣根性”。

第11课 北伐战争

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读图析图再现情景联系当时三派军阀在中国统治的范围,达到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下面看具体内容。[讲授新课]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第一段小字内容。看完后请先复述国民党一大的情况。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 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这样,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进行需要以武装力量为基础,而黄埔军校就是要为国民大革命培养军事干 部。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2.黄埔军校的建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有关黄埔军校的内容。从中提炼出相关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黄埔。 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希望在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样,这是我们这一节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学 习第二个大问题——北伐胜利进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北伐胜利进军一目中的相关信息找出来,复述北伐胜利进军的过程。 [学生寻找]…… [学生回答]北伐从1926年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北伐军总司令为蒋介石。 北伐的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湖北战场的代表性战役是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之战。 北伐的路线是从湖南进入湖北,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接着,沿江东下,直

【最新文档】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推荐word版 (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所得,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予以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修改文字! == 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 战争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磨难的根源,为了我们的幸福生活,我们要坚决反对战争。下面是关于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欢迎阅读! 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一:战争(英文) Our world today is faced with many major threats. The most dangerous threat of all is war. Each war starts for a particular reason, but there are a number of steps countries can take to prevent its outbreak. On main reason for war is the difference in ideology. In order to control the world, capitalist countries never stop trying to tam over the communist governments. Land ownership is also a reason that countries declare wars on their neighbors. For example, if oil is found on the land in one country, that land may be claimed by another country, for historical reasons, and the latter is likely to declare war in order to recover the land containing oil. To prevent the mutual slaughter of human beings, countries shouldtry to solve their differences through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such as the United Nations or by other peaceful means. In addition, the world people should never stop condemning those warmongers and send them to their graves if they dare launch new wars. 对战争的看法英语作文二:对战争的看法(英文)

【知识学习】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正当国民革命运动高潮之时,国共合作破裂。 二、【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讲述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下,国共开展双方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北伐的胜利。促成了中国的“统一”,也隐藏着国共合作破裂的危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胜利、武汉国民政府建立、国共合作破裂。 理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和北伐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从必要性方面,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 结合“北伐战争示意图”,介绍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共第一次合作,历史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北伐战争更是国民革命军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难点: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和方式 说明: 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从国共双方立场出发,思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次国共合作采用党内合作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教师应通过分析历史条件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合作方式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 五、【教学设计】: 导入:中共二大以后加紧组织发动工人运动,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工人进行了100多次罢工,其中最有影响力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罢工)。但是这些罢工最后都

古代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

古代诗人对于战争的态度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自古诸侯征战、王朝更替,最受苦的莫过于老百姓了。而我国的漫漫历史进程中战争更是经常发生的事情,面对着战争我们民族的那些充满了思考和家国情怀的诗人们更是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诗歌,来阐述了他们关于战争的理解和态度。 人类社会的产生便伴随着战争而行,从传说中的黄帝统一中国到近代中国战争一直都是一个长期存在着的话题。在我国这样的一个注重国家情怀的国度中,歌颂战争的诗歌是很多的。我国最早的战争史在《诗经》中出现,是以官方视角写下的战争诗,辞采华美,气势宏大。首先来看《大雅·常武》、《大雅·江汉》、《大雅·皇矣》及《颂》诗中的一些篇目,这类诗篇多是对统治阶级、上层将领征伐武功的赞美。《大雅·常武》以激昂的文辞夸耀王师的兵强马壮与士气高昂,气势撼人心魄,《大雅·江汉》更是以不吝笔墨、近乎矫情的夸耀直陈功业的辉煌,这种 “主旋律” 式的风格体现在许多同类的篇章中,多是对君王、诸侯王、将领攻伐武功的歌颂。诚然,这类诗歌更多的是出于政治需要,或出于仕宦之手,或经过史官乐官的润色加工,也由此可以发现,战争对于统治阶层,是建立荣耀与功绩的机会,记录并反映战争的诗歌必定会着力表现国力的强盛、胜利的辉煌、王师的威武与武功的浩大,这便形成了审视战争的官方视角,在此视角统御下的战争诗,呈现出壮丽雄浑的艺术格调,折射出统治阶层的意识形态和审美要求。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更是成了周期性的家常便饭一样,这个时期关于战争的描写、研究也达到了很深入的地步。到现在为止还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孙子兵法》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完成的,还有很多描写战争的文章和诗篇也在这个时期大量的涌现,孟子的“得道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优秀教案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目标】 1.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2.了解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了解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4.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 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 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领导 人的首次历史性握手,有人说也许在不久的将 来我们会看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那么, 同学们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你了解吗?是在 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历 史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这个问题 (国共合作) 预习课 本,思考问 题。 使学生 在接受授课 前,对本课 知识的学习 有一个轮 廓,方便教 学的进行。 讲授新课(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播放视频《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注意国共两党合作的过程,然后通过层层设疑, 重点讲清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内 容、合作方式等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生动的录像,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

1.背景: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我党进一步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势单力薄,难成大事,也欢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他认识到这将为国民党带来新鲜血液,推进国民党的革新,使国民党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3)共产国际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时间、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担任大 会主席。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内容: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统一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选举了有李大钊、毛泽东等10名共产党员在内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3.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内容:新的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免除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的民权主义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新的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成为国 阅读课 本,初步了 解本课内 容。 探究第一次 国共合作的 背景、基 础、内容、 合作方式等 问题。培养 学生的探究 能力。 引导学

对抗日战争的看法

论对抗日战争的思考 14英语1班林丽思1401201126 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日军开始全面侵华。如今78年过去了,中日双方由原本敌对变成现在亦敌亦友的关系。我不知道如今中国人对于抗日战争有什么看法,但我只想表达一下我的想法。我对于抗日战争、如今中日关系的具体的真实的情况一点都不了解,以下观点仅建立在其给我的印象之上。 近几年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的新闻不断被关注,中日关系也因此有了许多起起伏伏。日本每一次参拜靖国神社,都会被国人骂。政府多次表示坚决反对和谴责,也采取过经济制裁和限制活动交流。但我想,即使我们中国14亿人都在反对这件事,即使中国政府采取经济、外交等方面的措施,即使世界各国都反对这件事情,日本依然雷打不动地去做,那又有什么意义呢? 在我印象中,中国对于日本参拜靖国神社的反应就是骂,使劲儿地骂,但是却没有实质性行动。即使是采取经济制裁这样的行为,政府也不敢做得太过分。我认为这样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与其用唾液淹死他们,还不如往日本土地上扔一颗原子弹来得好。拳头才是硬道理。既然日本不听劝,为何不开打?如果他们不服,就打到他们服。说到底,还是因为中国的军事力量没有日本强,所以只能骂不能打。 军事力量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追上的,这个暂且不论。那看看日本对于战争的反思吧。很多日本人对于战争都有自己的想法,如果被问及十年后中日开战的结果,基本都能说出自己的思考。可中国人呢?若是被问及十年后中日开战的结果,恐怕首先都会摇摇头,笑着说:“不会发生战争的。”日本参拜靖国神社在我们看来当然是不对的,可是他们对于发生过的战争都会认真反省并思考;而中国人对于抗日战争就只能说出“勿忘国耻!反对日本否认侵略中国历史!”这样的话来。这何等悲哀! 我们当然不能忘记抗日战争,因为这是我们的历史。但是,我们绝不能仅仅停留在记住历史的层面上,我们还应该对抗日战争有深刻的思考,思考我们为什么会赢、为什么日本会败,如果十年后中日开战了谁会赢、谁会输、为什么等等这样的问题。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说课稿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学生分析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所认识,但对北伐这段历史了解不多;基于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如展示大量历史图片等,进行新课的学习;另外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时会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二、教材分析课标内容:了解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本课内容的中心主题:本课主要介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的失败以及南京政府的成立。而本课的重点介绍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本课内容在历史发展进展中的地位:本课是新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二节,它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国共两党合作到分裂,从北伐胜利到国民革命失败,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重点: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能力目标(1)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阅读北伐战争的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历史材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2)通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讲述当年黄埔军校、北伐等故事,感历史事件发生的氛围,并掌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3)通过展示有关本课内容的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人大无畏、视死如归的表现的描述,培养学生“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的失败史实,学生能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策略1、《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复习提问法,历史假设法,图文结合法,分析归纳法,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运用挂图、图片、地图等,增加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将它设计为旅游形式,命名为“国民革命之旅”。它一共有四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每到达一站请这一站的同学协助我们完成这次旅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五、教学过程师:今天这节课有点特别。我们将会乘坐着地铁回到20世纪年代的中国,在那里我们会看到在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失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人又进行了哪些尝试,他们是否获得成功。在出发前,老师先来介绍一下这次旅程的情况。我们把这次旅程命名为“国民革命之旅”。它一共有四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每到达一站我们将请这一站的同学协助我们完成这次旅程。现在,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阅读第11课的内容,了解这一阶段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大事。(学生看书)板书第11课北伐战争(国民革命之旅)(新课导入)师:好!看书的时间到这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