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教材分析】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本课主题是国民大革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及北伐的胜利进军,教材内容安排线索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历史节奏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政府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分析统一战线特点的能力;

(2)通过对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的比较,概括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以及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3)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孙中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符合实际国情,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通过掌握国共合作这一重大史实,体会先辈们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高潮。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和探索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的完美品质。

【教学要点】

、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2、难点: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

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教学设计】

一、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一定的分析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巧妙地利用问题加以引导,通过学生现有的知识储备和掌握的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历史问题。

2、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高二年级大部分学生不重视学习历史,也缺乏探究历史问题的欲望,为此,教师要联系实际,从询问、启发以及利用多媒体等手段寻找学生的兴奋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教学方法:首先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解决问题,最后,教师总结补充。

三、

教学用具:多媒体视频资料、幻灯片、地图

四、

教学过程

、新闻回放导入新课:XX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领导人的首次历史性握手,有人说也许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

作。那么,同学们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你了解吗?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历史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这个问题(引出:第一次国共合作)

2、讲授“第一次国共合作”。播放视频《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注意国共两党合作的过程,然后通过层层设疑,重点讲清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内容、合作方式等问题。

3、讲授“黄埔军校”。播放“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了解黄埔军校建立的过程,包括创办的时间、地点、创办目的、作用。

4、讲授“北伐战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以及地图,了解北伐的目的、对象、北伐胜利进军的路线,取得的成就、北伐的结果、北伐的意义等;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对比“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北伐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

5、小结与练习。总结本科内容,点出本节重点,并布置思考探究题:通过“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学习,请你对国人都十分期待的“第三次国共合作”能否实现谈一谈你的看法。

《北伐战争》案例

人教版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 《北伐战争》案例 ----- 宜城市龙头中学赵廷红 一、课程标准 1.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2.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两历史事件,通过丰富 的联想,再现历史事件的时代背景和基本过程,感知大革命的时代特征。 2.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讲述英雄故事,加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 感性认识。 3. 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初步认识南京国民 政府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以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讲述大革命时代英雄们摧毁旧社会的壮烈之举,使学生认识到先烈们的壮举是顺应时代发展、敢为人先的英勇行为,培养学生立报效祖国志、做现代文明人的情感。对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做出正确判断。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四.教法与学法: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 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上课!同学们好!请坐。我们来看一组图片。大家认识这些人物吗?他们可都是著名的黄埔军校的第一期毕业生,在北伐战争中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天就让我们踏着这些革命先行者的足迹,重走北伐路,去探寻北伐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 教授新课。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节课的历史背景。请同学们看资料,注意提取有效信息。(播放有关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资料)。 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国共合作以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师:国共合作的第一个产物就是黄埔军校的建立。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孙中山创办了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 "黄埔军校"。(展示幻灯片)请同学们自读52页第一段大字,解决大屏幕上的两个问题(军校建立的时间和地点)。 生:1924年5月。广州黄埔。 师:军校由谁担任校长?由谁担任政治部主任? 生:蒋介石。周恩来。 师: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呢?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展示幻灯片)生: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军校校门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怕死勿入斯门",横批是" 革命者来"。 师:(展示幻灯片)从这幅对联我们可以看出,想升官发财的,贪生怕死的请不要进黄埔军校,军校招收的是那些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也就正如对联横批中说的"革命者来"。这就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那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培养革命者的学校呢?请同学们阅读52页最下面一段小字,找出答案。 生:孙中山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师:那黄埔军校的创办,为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起到了什么作用?生: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 北伐战争学案

第11课北伐战争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黄埔军校的成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过程及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史实。 2、识读“北伐战争进军形势图”,讲述战争过程,加强对北伐战争过程的感性认识。 3、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背景及其政策的了解,初步认识南京国民政府的本质。 4、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科书的小字、史料、形势图及人物肖像图等,充分展现课文中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的活动,使历史知识生动鲜活起来,以利于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创设逼真的历史情境让学生感悟惊心动魄的大革命时代。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自主学习,阅读课本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1、有关黄埔军校的有关信息请看书找出: 军校全称: 时间: 地点: 校长: 政治部主任: 2、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是什么呢?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呢?(从导入框的内容开始看出尤其是那副对联)

3、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这样一所培养革命者的学校呢?请同学们阅读52页最下面一段小字,找出答案。 4、那黄埔军校的创办,为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起到了什么作用?(在59页第一段末)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军事政治人才,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在中国共产党的推动下,1926年,他们在广东革命政府的领导下,高唱着《国民革命军军歌》开始了北伐战争。我们来学习第二部分内容. 二、北伐胜利进军。 1、请同学们自读60页第一自然段,找出如下的问题。 北伐的目的、时间、对象: 主要战场: 主要战役: 北伐的过程: 影响: 2、北伐开始后,它的战况怎样呢? 北伐军中有一支著名的部队就是他们的代表: 60页小字部分就是一个有关叶挺独立团的故事。请同学们自读一遍。 3、那么北伐战争的影响是什么呢? 然而,就在北伐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进入高潮的时候,却发生了一件意想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 4.14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相关史料解读1.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的指示 国民党是现时中国唯一强大的民族革命组织,它以民主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以及一部分学生和工人为依据。……因为中国独立的工人运动尚属薄弱,因为中国目前的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尤其是因为解决民族革命问题,直接有利于工人阶级,而现时工人阶级又尚未充分分化成为完全独立的社会力量──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青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1923年1月12日) 【解读】1920年,在共产国际二大上,通过了由列宁起草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提出共产国际有条件地援助殖民地和落后国家的资产阶级民主民族运动。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伟大先行者,他的事业和斗争精神曾激励过许多革命者。尤为宝贵的是,孙中山在革命处于最危难的时刻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对苏俄、共产国际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而且在新的革命形势下,孙中山及时提出与苏俄合作的战略思想,进一步推动苏俄和共产国际对孙中山的关注。1922年1月至2月,共产国际主持召开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代表大会(即远东民族大会),与会期间,尚在病中的列宁接见了中国代表张国焘、王尽美、邓恩铭、张秋白和邓培(工人代表)等,询问了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工人运动的情况,对中国的国共合作表示关怀,向他们提出“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是否可以合作”的问题。远东民族大会带有明显的统一战线性质。会议通过了关于各国共产党与民主革命派合作问题的决议,进一步重申了建立远东各国“反帝统一战线”的重要性,确立了远东民族殖民地国家的革命任务。这次大会,对于促进中国共产党同中国国民党的合作,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共产国际关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关系问题的决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通过资料,可以看到共产国际对中国革命形势的认识:①国民党是当时领导中国民主革命的核心政治力量。②国民党的革命目标与共产党是一致的,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③中国共产党还过于年轻,无力独立承担革命的任务。④中国共产党一定要与国民党合作。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北伐战争》教案

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 2、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国民革命歌》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出示:黄埔军校图片以及门上的对联,让学生结合材料和课文内容动脑筋想一想: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再出示孙中山先生的一段话:“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让学生体会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学生回答后进行如下归纳:孙中山认识到过去自己进行的不懈的革命过程中,所依靠的对象只是会党、新军、各派军阀等,始终没有自己的革命军队,这是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所以他希望通过黄埔军校创建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背景导入:黄埔军校是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由国民党创办的。是在国共合作的基础上成立的。 学生读课文第一段,了解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情况。 读《黄埔军校第一至第六期毕业人数》,归纳创办黄埔军校的意义。 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 《北伐战争》是民国时期自1926年至1928年,由国民革命军北进讨伐北洋政府的战争,今天,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了北伐战争反思总结,希望大家喜欢!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1 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由浅到深,由易而难,同时注意知识结构的构建。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点的同时,建立起知识结构,形成对整个历史事件的理解和把握。 能够通过提问、活动观察、态度表现和练习设计等,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过程性评价,并及时利用评价结果在之后的教学中改进,促进学生学习。 美中不足的是,在学生置疑过程中提不出问题。从而感到课堂气氛不够活跃。这一方面与学生因时间短而对教材吃不透有关,也与我缺少调动积极性的方式与办法有关。今后应让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加强对学生大胆置疑的训练。同时要注意课堂氛围的调整,想办法调动学生积极性,还要注意让大部分孩子都有回答问题的机会。 这节课给我的启示是:(1)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大胆放手给学生。(2)能不讲的就不讲,教师要敢于走下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3)平时就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训练学生多提问题。(4)同时注意学生阅读能力、分析问题、归

纳问题的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2 在进行《北伐战争》一课的教学时,由于诸多原因,教学时非常急,备课不是那么充分,教学时必然存在许多不足,因为前些天正在参加教训,回来后就投入到工作中去,没有昨到及时的休息,教学状态也不怎样。要讲教学的所得,只能说基本完成上课的任务,教学目标基本实现,重点突出了,难点突破了。教学偶得嘛,仔细想,只能是通过引导学生自学,大家基本上能按要求与教师配合,完成教学任务。然,教学策略中要开展的德育渗透没有落实,学生参与度不是那么高。 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非常多,一是准备不充分,对于学生来讲,不能真正从学习中感到快乐,二是部分同学在学习中对于事件的基本过程掌握不太好。 在今后的教学中,本课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让学生通过阅读来达到学习的目的,不能一味地通过讲来达到目的。 北伐战争反思总结篇3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内容,课标这样要求:“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它主要介绍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等。其上承辛亥革命,下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在民主主义革命中占有一定地位。

第11课 北伐战争

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读图析图再现情景联系当时三派军阀在中国统治的范围,达到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分析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黄埔军校的门上有副引人注目的对联,上联是“升官发财请往他处”,下联是“贪生畏死勿入斯门”,横批是“革命者来”。这副对联使人耳目一新。它体现了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就是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新一代军人,下面看具体内容。[讲授新课]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黄埔军校的成立 1.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课本第一段小字内容。看完后请先复述国民党一大的情况。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4年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通过的 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主张。这样,国共第一次合作实现。 国共两党合作后,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它的进行需要以武装力量为基础,而黄埔军校就是要为国民大革命培养军事干 部。下面我们来看具体内容。 2.黄埔军校的建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有关黄埔军校的内容。从中提炼出相关信息。 [学生看书]…… [学生回答] 1924年5月创办,地点在广州黄埔。 蒋介石任校长,后周恩来任政治部主任。 黄埔军校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奠定了基础。 孙中山希望在黄埔军校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 [教师过渡]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那么,北伐战争的目的、对象、过程、结局怎样,这是我们这一节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下面我们来学 习第二个大问题——北伐胜利进军。 二、北伐胜利进军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把北伐胜利进军一目中的相关信息找出来,复述北伐胜利进军的过程。 [学生寻找]…… [学生回答]北伐从1926年开始。北伐的目的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 北伐军总司令为蒋介石。 北伐的主战场是湖南、湖北。 湖北战场的代表性战役是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之战。 北伐的路线是从湖南进入湖北,又集中力量进攻江西,接着,沿江东下,直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北 伐战争优秀教案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十一课北伐战争优秀教案 第11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和失败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能力训练过程方法读图析图再现情景从课文和插图或影象资料中想象北伐战争情景,联系当时历史背景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整合教材全程分析辛亥革命缺陷→孙中山创黄埔军校→国共紧密合作→北伐胜利进军→陈独秀“右倾”危害、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国民革命失败讨论探索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党情感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思想意识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前面几节课学过的线索,讨论回答问题: 1、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没有获得成功?(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2、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作用?(五四运动为中共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它属于中共成立的重要原因,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有什么意义?(中共的成立是中国近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后,孙中山为了挽救革命,同共产党合

作,继续进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后来终于形成国民国革命的高潮——北伐战争。(布置学生阅读50——54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地名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 黄埔军校的建立 1、根据50页“动脑筋”:孙中山为什么要创办黄埔军校?(他接受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落入北洋军阀手中的教训,希望创造一支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 2、革命军与北洋军有哪些区别?(启发学生运用“导入框”和51页小字部分提供的资料,从军队的任务和作用等方面进行思考。) 教师小结、过渡:袁世凯等人利用北洋军队作为自己独裁专制的工具,继续祸国殃民。所以,要想挽救国家危亡,就必须针锋相对,动用枪杆子来解决问题。 北伐胜利进军 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推翻北洋军阀的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与社会2.4.1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练习) (1)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同步练习) 总分 100 分,共 3 大题 13 题例题讲解(总分 10 分,共 2 题) 1. (5分) 例1 在北伐的江西战场上,人民群众处处与孙传芳的军队为难,造成其运输粮食等困难,而给予国民革命军种种便利,包括引路、刺探军情、组织运输队等。这表明() A. 人民群众是北伐的主力 B. 北伐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 C. 江西是北伐的主战场 D. 北伐战争取得最终胜利 2. (5分) 例2 孙中山说:“今天在这地开这个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这个“军官学校”的特点是() A. 重视军事训练 B. 重视政治教育 C. 军事政治并重 D. 重视军事理论 基础训练(总分 80 分,共 10 题) 3. (8分) 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 中共一大的召开 B. 中共三大的召开 C.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D. 黄埔军校的创建 4. (8分)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蒋介石与周恩来互称“蒋校长”和“周主任”。这源于他们曾共事于() A. 同文馆 B. 京师大学堂 C. 北京大学 D. 黄埔军校 5. (8分) 孙中山先生认为:“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纵观孙中山先生的一生,他顺应世界潮流的做法有() ①成立中国同盟会②推动国共第一次合作 ③创办黄埔军校④领导北伐战争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6. (8分) 下列关于黄埔军校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是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创办的 B. 尤其注重军事训练 C. 是一所新式军事政治学校 D. 是国共两党合作的主要成果 7. (8分) 胡适回忆说:“民(国)十五六年之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发生了() A. 国民革命 B. 武昌起义 C. 红军长征 D. 西安事变 8. (8分) 北伐的主要对象不包括() A. 张作霖 B. 吴佩孚 C. 孙传芳 D. 袁世凯 9. (8分) 北伐战争是国民革命中的最强音。下列宣传标语最能体现这一时代“最强音”是() A.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B.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众志成城,共赴国难 10. (8分) 某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中有这样一组镜头:叶挺率领的第四军独立团正在猛攻武昌城。该影片再现的是() A. 武昌起义的战斗情景 B. 黄花岗起义的战斗情景 C. 北伐战争的战斗情景 D. 抗日战争的战斗情景 11. (8分) 下列选项的搭配中,有误的一项是() A. 国民革命军第四军——“铁军” B. 黄埔军校——周恩来 C. 南京国民政府——孙中山 D. 东北易帜——张学良 12. (8分) 中国近代史上,国共两党两次合作,都取得了重要的民主革命成果。其中,第一次国共合作() A. 揭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 B. 掀起了国民革命运动,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知识学习】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第二单元第五课《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学设计 一、【课标解读】 课标:3-1-5 叙述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历程,知道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解读: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不久,同国民党进行第一次合作,发动了北伐战争。正当国民革命运动高潮之时,国共合作破裂。 二、【教材简析】: 教材首先介绍了20世纪20年代的社会现实,以及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开展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讲述在“打倒列强,除军阀”的口号下,国共开展双方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北伐的胜利。促成了中国的“统一”,也隐藏着国共合作破裂的危机。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北伐战争的胜利、武汉国民政府建立、国共合作破裂。 理解国共两党合作的原因和北伐战争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从必要性方面,分析国共合作的原因。 结合“北伐战争示意图”,介绍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国共第一次合作,历史进入了国民革命时期,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北伐战争更是国民革命军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封建统治。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北伐战争的分兵路线、打击对象及成果 难点:国共合作实现的原因和方式 说明: 国共合作能够实现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教师应通过引导学生从国共双方立场出发,思考合作的必要性和可能性。这次国共合作采用党内合作形式,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教师应通过分析历史条件帮助学生理解这种合作方式是当时唯一正确的组织策略。 五、【教学设计】: 导入:中共二大以后加紧组织发动工人运动,掀起了工人运动的第一次高潮,工人进行了100多次罢工,其中最有影响力京汉铁路大罢工(二七罢工)。但是这些罢工最后都

《北伐战争》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第15课北伐战争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的失败和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掌握北伐战争的对象,共产党在北伐战争中的重要作用等。 2.能力训练 通过课文和插图或影像资料,再现历史。理解北伐战争的目的,联系战争进程理解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讨论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原因、国民革命失败原因。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共产党人始终把国家、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奋斗的目标,他们在北伐战争中不惜流血牺牲,为后人树立起一座丰碑;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历史证明了国共真诚合作的重要性。 【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实现后,为了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国民政府决定出师北伐。北伐的主要对象是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个军阀。经过半年的斗争,进行了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一系列战役,北伐军从长江流域打到珠江流域。1927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革命的中心。 本课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下,北伐能够取得巨大的胜利,其原因需要从北伐的方针、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北伐将士的英勇作战、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几方面去分析,层次较多,因而具有一定难度。 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国民革命歌》引出课题 (二)学习新课 一、黄埔军校的建立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优秀教案

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北伐胜利进军 【教学目标】 1.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国共合作的实现、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军的胜利进军。 2.了解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3.了解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 4.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教学难点】 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为何采取党内合作的方式。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2005年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会见中国国民党主席连 战。两人的这次握手,是时隔60年两党领导 人的首次历史性握手,有人说也许在不久的将 来我们会看到国共两党的第三次合作。那么, 同学们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你了解吗?是在 什么样的背景下发生的呢?又产生了怎样的历 史功绩呢?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学习这个问题 (国共合作) 预习课 本,思考问 题。 使学生 在接受授课 前,对本课 知识的学习 有一个轮 廓,方便教 学的进行。 讲授新课(一)国共合作的实现 播放视频《国共第一次合作》要求学生注意国共两党合作的过程,然后通过层层设疑, 重点讲清楚第一次国共合作的背景、基础、内 容、合作方式等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生动的录像,在此基础上,层层深入,

1.背景: (1)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工人运动,遭到帝国主义和军阀的血腥镇压。我党进一步认识到,单靠自身力量不能取得革命胜利。 1923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2)孙中山深感国民党势单力薄,难成大事,也欢迎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他认识到这将为国民党带来新鲜血液,推进国民党的革新,使国民党拥有更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3)共产国际起了积极促进作用。 2.时间、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担任大 会主席。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大会内容:大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统一共产党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大会选举了有李大钊、毛泽东等10名共产党员在内的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 3.政治基础:新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国民党一大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新三民主义内容:新的民族主义主张对外免除帝国主义侵略,对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新的民权主义规定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新的民生主义规定了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新三民主义成为国 阅读课 本,初步了 解本课内 容。 探究第一次 国共合作的 背景、基 础、内容、 合作方式等 问题。培养 学生的探究 能力。 引导学

人教版初中历史与社会《北伐战争》教案1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1.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和胜利进军 2.叶挺独立团3.上海第三次工人武装起义4.国民革命的失败,“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二、能力训练点1.指导学生利用《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培养学生的读图识图能力。2.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3.指导学生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剖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它的胜利进军是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统一战线关系着中国革命的成败。2.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右派成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新代理人,从民主革命者蜕变为代表大地主、大买办阶级的反动派,发动反革命政变,破坏革命统一战线。中共主要领导人陈独秀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使国民革命遭到了失败。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1.重点(1)北伐的胜 利进军(2)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2.难点(1)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2)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 3.疑点1)北伐战争打垮了封建军阀,又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 (2)帝国主义为什么会与国民党勾结?

(3)陈独秀为什么会犯右倾投降主义错误? 4.解决办法(1)关于北伐战争迅速取胜的原因,让学生阅读课文中叙述的史实,进行综合概括,教师予以引导,得出以下结论:(1)北伐战争的目的是“打倒列强、除军阀”,是一场正义战争,反帝反封建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正义之师必胜。(2)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的结果,两党齐心协力反对北洋军阀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3)北伐军中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起了先锋模范作用。(4)工农群众的密切配合和热情支援是战争胜利的保证。 (2)关于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内容,从敌我两个方面去找原因,也就是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在讨论完这个问题之后,教师应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国民党右派为什么要叛变革命?帝国主义为什么与国民党右派相勾结?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要害是什么?引导学生结合史实用阶级分析的方法思考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认识革命的领导权是关系成败的关键。 (3)对国民大革命失败的理解。北伐战争取得了巨大胜利,基本上打垮了北洋军阀,但为什么说国民革命失败了呢?这是因为革命阵营内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右派的背叛,出现了反共反人民的政府。旧军阀被打垮了,又出现了以蒋介石为代表的新军阀。新军阀是帝国主义和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者。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教学过程: 1、(导入)问:这几天电视里的新闻提到最多的是什么?这场战

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说课稿 第11课北伐战争 一、学生分析经过《辛亥革命》和《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的学习,学生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有所认识,但对北伐这段历史了解不多;基于初二学生在智力方面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可以通过形象、直观的教学,如展示大量历史图片等,进行新课的学习;另外学生的认识分析能力还不高,仍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在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时会有一定困难,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二、教材分析课标内容:了解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了解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主要史实;本课内容的中心主题:本课主要介绍了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北伐战争,讲述了黄埔军校的建立,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和国民革命的失败以及南京政府的成立。而本课的重点介绍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及其原因。本课内容在历史发展进展中的地位:本课是新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的第二节,它在这一单元的教学中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从国共两党合作到分裂,从北伐胜利到国民革命失败,表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重点:黄埔军校的建立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难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能力目标(1)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阅读北伐战争的资料,培养学生阅读和归纳历史材料的能力。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2)通过学生扮演历史人物,讲述当年黄埔军校、北伐等故事,感历史事件发生的氛围,并掌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3)通过展示有关本课内容的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人大无畏、视死如归的表现的描述,培养学生“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的失败史实,学生能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四、教学策略1、《历史课程标准》中提倡:“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本节课采用讲授法,复习提问法,历史假设法,图文结合法,分析归纳法,情景教学法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运用挂图、图片、地图等,增加直观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将它设计为旅游形式,命名为“国民革命之旅”。它一共有四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每到达一站请这一站的同学协助我们完成这次旅程,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其积极性。 教学内容设计意图 五、教学过程师:今天这节课有点特别。我们将会乘坐着地铁回到20世纪年代的中国,在那里我们会看到在一批又一批的中国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失败后,国民党和共产党人又进行了哪些尝试,他们是否获得成功。在出发前,老师先来介绍一下这次旅程的情况。我们把这次旅程命名为“国民革命之旅”。它一共有四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每到达一站我们将请这一站的同学协助我们完成这次旅程。现在,先请同学们以最快的速度阅读第11课的内容,了解这一阶段发生了哪些重要的历史大事。(学生看书)板书第11课北伐战争(国民革命之旅)(新课导入)师:好!看书的时间到这里。

第15课 北伐战争学案

第15课北伐战争 【知识管理】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中共三大:1923年召开,正式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共产党员以身份加入国民党,把国民党改组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同盟。 国民党一大:年1月,在广州召开。大会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实际上确定了、、三大政策。它的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创办。孙中山兼任军校总理,任校长,不久后担任政治部主任。它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作了准备。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 开始:1926年,广州国民政府决定北伐。 目的:推翻、孙传芳、等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战况:①湖北是北伐战争初期的主要战场。湖北战场上,率领第四军独立团击溃敌军,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攻占武昌,主力被基本消灭。②之后,北伐军又在江西歼灭的主力。 结果: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震动全国。 影响: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各地的运动蓬勃发展。工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先后三次发动武装起义,并最终取得胜利,书写了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光辉的一页。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国民革命失败:高涨的工农革命运动触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政变”,并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7月,在武汉召开“分共会议”,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 全国统一:南京政府建立之后继续北伐,进至、一带。奉系军阀退往关外途中,被日本人炸死。1928年底,其子发表通告,宣布“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至此,南京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基础过关】 知识点1国共合作的实现 1.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会议是( ) 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八大 2.广州是一座具有革命传统的英雄城市。1924年1月,国共两党在这里实现了第一次合作,点燃了大革命的熊熊烈火。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标志是( ) A.中共二大的召开B.国民党一大的召开C.孙中山与中共研究改组国民党D.中共三大的召开3.中华民国十三年,孙中山先生曾为某学校开学典礼亲笔手书“三民主义,吾党所宗……一心一意,贯彻始终”训词。这一学校是( ) A.京师同文馆B.黄埔军校C.马尾船政学堂D.京师大学堂 知识点2北伐胜利进军 4.鲁迅先生深刻地指出:“中国现代社会的情况,只有实地地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这里的“一炮”指的是( ) A.辛亥革命B.武昌起义C.北伐战争D.五四运动 5.从国家统一的角度看,国民政府的“北伐战争”堪与美国历史上的“南北战争”相提并论。北伐战争中,国民革命军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上讨伐的主要对象是( ) A.袁世凯B.张作霖C.吴佩孚D.孙传芳 6.毛泽东曾当面称他是“共产党第一任总司令,人民军队的战史要从你写起”,在北伐战争中,他曾领导第四军独立团连克汀泗桥和贺胜桥,被誉为“北伐名将”,第四军也因此被称为“铁军”。“他”是( ) A.朱德B.叶挺C.贺龙D.刘伯承 知识点3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与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7.1927年,国民革命运动失败了,导致这场革命运动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北洋军阀力量过于强大B.国共两党从未进行过合作

第22课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教案第22课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教案 【教材分析】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本课主题是国民大革命,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主要讲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以及北伐的胜利进军,教材内容安排线索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历史节奏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应掌握如下基本历史史实:中共三大的召开、中国国民党一大、黄埔军校、国民政府成立、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北伐军的胜利进军、上海工人的三次武装起义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国共双方第一次合作的必要性与可能性的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对分析统一战线特点的能力; (2)通过对北伐战争与辛亥革命的比较,概括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的历史比较以及概括和归纳的能力; (3)从《北伐战争示意图》了解三路北伐的斗争对象、进军路线、推进态势,从而培养学生根据地图,叙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孙中山在挫折中吸取教训,在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下,选择了国共合作的革命道路,实现了他一生中又一次伟大的转变。孙中山为了救国和革命,与时俱进,奋斗一生的崇高精神,值得后人景仰。 (2)中共“三大”制定的关于国共合作的策略方针,符合实际国情,对国共合作的实现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起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通过掌握国共合作这一重大史实,体会先辈们以国家前途和民族大义为己任的高尚品质。 (3)黄埔军校是国共合作的产物,它为创建国民革命军和推动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奠定了基础。北伐战争是国共合作而发动的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标志着国民革命进入高潮。北伐军的胜利推进从根本上动摇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4)先进的中国人为寻求和探索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体现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历久不衰的完美品质。 【教学要点】 、重点: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实现及其历史作用、北伐战争 2、难点:中共为何选择国民党为合作者以及国共合作

《北伐战争》教案

《北伐战争》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1.识记黄埔军校创建和南京国民政府成立的时间。2.知道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及重要战役。3.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二)能力目标(1)通过对北伐战争胜利原因的分析总结,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通过观看北伐战争的视频,培养学生从影视材料中获取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1)通过展示flash《北伐战争形式示意图》,说明北伐战争的主要对象和进军路线,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方法。(2)让学生课前搜集在课本中涉及到的历史任务的资料,并掌握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方法。(3)通过展示有关本课内容的歌谣,加深学生的印象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北伐战争中中国人大无畏、视死如归的表现的描述,培养学生“国家危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2)通过了解北伐战争胜利和国民革命的失败史实,学生能对中国革命的艰巨性和曲折性有一个基本的理解,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为理想奋斗的坚强意志。 二.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二)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三.课时安排:1课时 师:大家看,这是国民革命军军歌,其旋律大家都很熟悉啦。 生: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跑得快,跑得快…… 师:这首儿歌是10世纪流行于欧洲,后来传到中国,被填了新的歌词,立刻在风起云涌的北伐战争中改变了儿歌的身份,以不变的旋律为仁人志士添入宣扬北伐宗旨的歌词。那么这到底是在描写中国的具体哪段历史呢?歌词中为什么要“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到底是什么?结果又如何呢?也许大家多这段历史比较陌生,但没关系,我现在就带大家来一次国民革命之旅。 师:我们这次国民革命之旅总共有四个站:分别为:国民党一大站、黄埔军校站、北伐战争站、四一二站。旅途过程中将会遇到的历史人物有哪些,他们的基本情况是怎么样的,课前已经叫大家去找资料了,从检查的结果看大家都做得很好,那我在此就不再重复了。出发之前,我们先弄清楚一个概念“军阀”,大家从上几单元学习中都知道,帝国主义列强曾经把清政府作为他们统治中国的工具,然而请政府在辛亥革命的风暴中很快就土崩瓦解了,袁世凯便成了他们新的代理人。袁世凯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建立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而后,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争夺在华的利益,划分势力范围,各自扶植地方军阀,使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那么什么叫军阀,简单理解就是封建割据政权,他们的性质跟请政府没什么区别,所以当时中国的历史背景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内忧外患。那外患指什么? 生:列强侵略。 师:对了就是各国列强的侵略,那内忧又是什么呢?国内军阀有列强撑腰,经常怎么样? 生:答打战。 师:就是在这种不断割地赔款,长年战乱的情况下,中国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因此要解救中国老百姓必须要消灭列强和军阀。所谓国民革命是指1924年至1927年一场以打倒列强和军阀为目标的革命运动。那么走出国民革命第一步的是哪个历史事件? 生: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师: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我们第一个站,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这张图片就是国民党一大会议会址,也即现金的广州市东山区文明路125号,位于中山图书馆和广东博物馆

北伐战争 知识点总结

教学课题:北伐战争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概况、特点、作用;北伐战争的目的、主要对象、主要战场的重要战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 2.基本技能。 通过制作和利用《北伐战争形势图》,概述北伐战争的进军路线和主要对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读图识图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析北伐战争胜利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的能力和合作意识;通过材料,分析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材料和利用材料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课堂辨析说明题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判断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通过抢答和小组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应变能力;通过课前搜集资料、预习、复习总结和自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等。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分析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党员始终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并不惜为之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激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使学生认识到北伐战争是中国各革命阶级积极参加,并由国共合作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正义战争,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对南京国民政府的建立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增强爱国、爱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教学重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2.教学难点: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如何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

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解决办法: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利用歌曲、对联、小组活动、自学、小组竞赛、小组讨论、动手动脑、多媒体、图片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教学资源】 ①多媒体设备。②图片:孙中山的头像;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国民党屠杀革命志士;黄埔陆军军官学校。③Microsoft powerpoint:黄埔军校校门对联;《北伐战争形势示意图》;关于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讨论题和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一个判断说明题;吴、孙、张三派军阀实力表;关于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及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和北伐战争期间帝国主义破坏中国革命的四段材料;北伐战争期间工、农运动发展的相关材料;自制知识网络图。④磁带:《国民革命军军歌》。 【学生活动设计】 根据所学知识复习总结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自学国民党一大的有关内容;预习关于黄埔军校的建立的内容,每组写一个有关报道;课前分组搜集北伐战争期间国民革命军和共产党员英勇斗争的事迹和国民党右派及帝国主义破坏国民革命的资料等。 【教学过程与方法】 1.导入新课。 提示或建议:展示图片:孙中山的头像,然后请各小组根据课前复习总结抢答:孙中山在“五四运动”前领导的重大斗争。 教师总结:孙中山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五四运动”前,为了挽救民族危亡,他先后领导了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但斗争都失败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他亲眼目睹了人民群众力量的不断壮大,开始了他一生中伟大的转变,1924年他改组了国民党,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国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