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倍数应用题训练课-教学教案

倍数应用题训练课-教学教案

倍数应用题训练课-教学教案
倍数应用题训练课-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训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倍的概念,加深理解两种倍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倍数应用题的提高练习。

2、能力: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3、思品: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对倍数应用题数量关系的理解。

教学难点:正确解答倍数应用题的提高练习。

教学用具:实物投影、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看线段图编题: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来上一节倍数应用题的训练课。

2、画线段图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下面我们来看线段图编应用题。

(1)

大猴

9只

是大猴只数的?倍

小猴

27只

自己看图、编应用题;指名汇报、订正。

(2)

彩色粉笔

12盒是彩色粉笔的4倍

白粉笔

?盒

自己看图、编应用题;指名汇报、订正。

二、分析倍数关系句,进行联想训练:

1、分析应用题最关键是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而理解倍数关系句又是解答倍数应用题的关键。谁能说出一个倍数关系句?

2、学生汇报。例如:小红跳绳的个数是小明的3倍;

3、师:根据这个关系句你能知道什么?(学生汇报:根据小红跳绳的个数是小明的3倍,我能知道是小红跳绳个数和小明跳绳个数比,小明跳绳个数是1倍,小红跳绳个数是这样的3倍。)

5、师:如果小明跳了30个,你能联想到什么?

(1)如果学生回答:小明跳了30个,我能想到小红跳了90个。师追问:你是怎么想的?(2)如果学生回答:如果小红跳了90个,那么小明一定是跳了30个。追问:你是怎么想的?

三、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

1、小明和小亮看同样的书,小明看了30页,,小明看的页数是小亮的几倍?

2、三(1)班有女生15人,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

自己补充条件或问题;指名汇报、订正。

四、创设情境编题:

1、为了让同学们多读书、读好书,三(1)班建了个小小图书角。同学们纷纷把自己家中的好书带到学校,使同学们和书籍交上了好朋友。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

科技书故事书连环画寓言书漫画书作文书谜语书

4本12本6本3本8本5本2本

2、你能根据以上信息,编出倍数应用题吗?

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互相商量商量。

3、指名编题,教师板书:

例:故事书有12本,科技书有4本,故事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几倍?

谜语书有2本,连环画的本数是谜语书的3倍,连环画有多少本?

学生编出题后,教师可叫其分析,也可以让其他学生分析。

四、解答提高练习:

1、果园里种了32课梨树,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5倍。两种果树共有多少棵?

2、同学们做纸花,做红花36朵,做的黄花是红花的2倍。黄花比红花多做多少朵?

自己分析试着解答;全班订正。

五、总结:在解答倍数应用题时,只要我们认真审题,分析清楚关键句,画线段图,准确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就能正确解答应用题。

六、板书设计:

倍数应用题训练

3倍1倍科4本,故12本,故是科的?倍12÷4=3

小红跳绳的个数是小明的3倍寓3本,连是寓的2倍,连?本3×2=6(本)

30个10个谜2本,科是谜的2倍,科和谜共?本2×2=4(本)4+2=6(本)

2×3=6(本)

寓3本,故是寓的4倍,故比寓多?本3×4=12(本)12-3=9(本)

3×3=9(本)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300题

1.四年级数学应用题大全-300题 2.把一根木头锯成5段要8分钟;锯成10段要几分钟? 3.一辆汽车的速度是86千米/时;2小时可行多少千米? 4.92加上84与16的差;所得的和除以4;商是多少? 5.137与223的和除以12;得出的商再乘9;积是多少? 6.人骑自行车1小时行16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2015.3.4

7.李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10分钟可行多少米? 8.特快列车1小时约行160千米;3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 9.100千克稻谷可碾米75千克;1000千克稻谷可碾米多少千克? 10.两个因数的积是8319;一个因数是47;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11.一根钢管长9.8米;用去了3.2 12. 13.米;剩下的比用去的长多少米? 2015.3.6 1.小华步行4千米680米;用了1时18分;平均每分行多少米?

2.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他带了100元;钱够吗 3.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4.共有576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 5.一袋米吃去32.18千克;还有17.82千克;这袋米原有多少千克? 2015.3.9

1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60平方米;长是10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15.一双布鞋7.8元;一双球鞋9.6元;一双球鞋比一双布鞋贵多少元? 16.一个等腰三角形周长10米;腰长是4米;这个三角形底边长多少米? 17.一个长方形长21厘米,是宽的3倍,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18.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4米;比宽多8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2015.3.10 19.一台推土机3小时可铺路600米,如果每小时多铺20米,8小时能铺多少米?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增长率)教案

22.3《实际问题与一元二次方程》(第2课时)教案 海宴中学主编:黄丽云审核: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2、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 教学重点:掌握建立数学模型以解决增长率与降低率问题。 教学难点:发现问题中的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的基本步骤是什么? 2、做一做: (1)、某林场原有森林木材存量为6万吨,木材每年以25%的增长率生长,则经过一年木材存量达到______ __万吨,经过两年木材存量达到__ _______万吨。(列式表示)(2)、某林场原有森林木材存量为6万吨,木材每年以 x的增长率生长,则经过一年木材存量达到______ __万吨,经过两年木材存量达到__ ________万吨。(3)、某糖厂2002年食糖产量为a吨,如果在以后两年平均增长的百分率为x,?那么预计2004年的产量将是________吨. 二:合作探究: (P46探究2)两年前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5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6000元,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现在生产1吨甲种药品的成本是3000元,生产1吨乙种药品的成本是3600元,哪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较大? 集体朗读,再集体分析:两年前5000元两年变化现在3000元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5000-3000)÷2=1000(元)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为(6000-3600)÷2=1200(元)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额较大.但是,年平均下降额(元)不等同于年平均下降率(百分数) 解:设甲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为x, 则一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元,两年后甲种药品成本为元,依题意得:,让学生尝试做一做: 乙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是多少?设乙种药品成本的平均下降率为y. 则一年后乙种药品成本为元,两年后乙种药品成本为元,依题意得:, 比较一下:两种药品成本的年平均下降率? 思考:1、经过计算,你能得出什么结论?成本下降额较大的药品,它的成本下降率一定也

增长率应用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增长率问题)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 一、学习目标 1、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增长率的应用问题; 2、通过探究增长率公式体会数学中的建模思想; 3、通过学习探究提高能力,通过合作互助,共同进步;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导) 【知识回顾】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有那几步? 2、什么叫增长率? 如:某工厂一月份生产零件1000个,二月份生产零件1200个,那么二月份比一月份增产多少个?增长率是多少? 【明确目标】 3、我们已经用列方程方法解决了数字、面积等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密切有关的增长率问题。希望同学们…… (二)快乐探究,组内互助(学) 【规律探究】 1、某厂今年1月份的总产量为100吨,平均每月比上一月增长20%,则 二月份总产量为吨; 三月份总产量为吨。(列式) 2、某厂今年1月份的总产量为500吨,设平均每月增长率是x ,则 二月份总产量为吨; 三月份总产量为吨; 四月份总产量为吨;(填含x的式子) 3、若把上述问题中的“增长”都改为“降低”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4、(1)设基数为a,平均增长率为x,则 一次增长后的值为() 二次增长后的值为() n次增长后的值为() (2)设基数为a,平均降低率为x,则 一次降低后的值为() 二次降低后的值为() n次降低后的值为() 5、若平均增长(或降低)百分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是a,增长(或降低)n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怎样表示? 【总结公式】

(三)活学实用,举一反三(研) 【应用举例】 例1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导致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某市实验将现有部分汽车改装成液化石油气燃料汽车(简称环保汽车)。按计划,该市今后两年内将使全市这种环保汽车由目前的325辆增加到637辆,求这种环保汽车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 例 2小明家承包的土地前年的粮食产量是50吨,前年、去年、今年的总产量是165.5吨。小明家去年、今年平均每年的粮食产量增长率是多少? 【跟踪练习】 1.某商品两次降价后,每盒售价从6.4元降到4.9元,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 2.某化肥厂今年一月份化肥产量为4万吨,第一季度共生产1 3.2万吨,求二、三月份平均每月的的增长率是多少? (四)实战演练,巩固提高(练) 【夯实基础】 1.某厂今年一月的总产量为500吨,三月的总产量为720吨,平均每月增长率是x,列方程( ) A.500(1+x)3=720 B.500(1+x)2=720 C.500(1+x2)=720 D.720(1+x)2=500 2.某电脑公司2008年的各项经营中,1月份的营业为2万元,如果平均每月营业额的增长率相同设为x (1)若预计3月份的营业额为4.5万元,则可列方程为() (2)若预计1月、2月、3月的营业额共9.5万元,则可列方程为() 【拓展延伸】 某城区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如图所示)。(1)根据图中所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2011年底的绿地面积为公顷,比2010年底增加了公顷;在2009年,2010年,2011年绿地面积增长率最大的一年是 (2)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计划到2013年底使城区绿地面积达到72.6公顷,试求2012年,2013年两年绿地面积的年平均增长率。

教育法律法规中小学案例分析

二、案例分析 176、小学生武某上课时,起立回答问题,后排的同学陈某用脚将武某的椅子移开,结果武某重重地坐到了地上。武某当时身体没有任何异样,老师也只批评了陈某几句,就继续上课。可是三天后,武某感到腿脚发麻,后来发展为没办法正常坐着上课。父母将她送往医院诊断,经检查为尾椎受挫伤,导致下半身麻痹,需要长期治疗。对这起事故,谁应该担负责任? 学生陈某负主要责任,由其监护人负责赔偿。学校负有管理失职责任,负次要责任,应进行相应赔偿。 177、人民法院在开庭审理3名十四至十六周岁少年抢劫一案前,将开庭时间、地点、被告人姓名等进行公告并允许公民旁听。这种做法符合法律规定吗? 不符合。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 178、小学生张某因为没有按时完成作业,被任课老师罚站一节课,老师这样做可以吗? 不可以,学校教职员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儿童实施体罚或变相体罚。 179、两名中学生星期天在居民区空地上踢足球,在争球时,不慎将球踢到邻居阳台上,不仅造成阳台玻璃破碎,而且使阳台一名儿童被玻璃划伤。问:邻居财产损失及人身被伤害的民事责任应由谁承担? 由两名学生的家长(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民法通则》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有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 180、某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这样报道:“今天上午公安机关破获一起入室盗窃案,2名犯罪嫌疑人是我市南山中学初三年级学生李××、赵××并将2人接受警察讯问的正面图像一同播放。电视新闻这样报道可以吗? 不可以。根据《预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罪犯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姓名、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 181、某中学高一年级2名学生因盗窃一辆摩托车而被刑事拘留,学校因此立即作出取消这2名学生学籍的处分决定,学校的处分决定正确吗? 不正确,对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 182、小明(13岁)在父母离婚后,跟随母亲一起生活,其父对小明仍有教育义务吗?为什么?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三步计算应用题》教学案例与反思 教学案例: 一、引探准备 1、出示准备题。 (1)游戏活动。学生根据教师伸出手指的个数和说出的条件,伸出自己的手指的个数。 (2)3月12日,学校开展植树活动。在这次植树活动中,三年级植树56棵,四年级植树的棵数是三年级的2倍,三、四年级一共值树多少棵? 二、引探过程 1、出示思考题。 我们把刚才的准备题改成:3月12日,学校开展植树活动。在这次植树活动中,三年级植树56棵,四年级植树是三年级的2倍多,五年级植的树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问五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 2、理解题意。 (1)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并说一说这道题的已知条件

和所求问题是什么? (2)与准备题比较,看看有那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3)引导学生画线段图,进一步理解题意,掌握数量关系。 教师提问:你能用线段图把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表示出来吗?“五年级植的比三、四年级的总数少10棵”,这里的总数是什么意思?五年级植的棵数应当怎样表示?(学生根据教师的提问,在本子上作图)教师抽学生把线段图作在黑板上,引导学生集体订正。 ①三年级植树56棵 ②四年级植的是三年级的2倍 ③五年级植树? 3、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题途径。 教师提问:从线段图来看,五年级植树的棵数和谁有直接关系?三、四年级的总数和谁有直接关系?四年级植树的棵数和谁有关系?要求五年级植多少棵树,必须先求出什么?三、四年级的总数能直接求出来吗?还要先求出什么? 各组交流讨论以上问题,然后抽学生板书解答过程,教师引导学生订正。 (1)四年级植树多少棵?56×2=112(棵) (2)三、四年级一共植树多少棵?56+112=168(棵) (3)五年级植树多少棵?168-10=158(棵) 答:(略)

2020年中考数学 实际应用题----有关增长率及购物问题 复习练习

实际应用题----有关增长率及购物问题 一、增长率是初中数学应用题中常出现的考题之一,这种题型是很多学生的弱点,整理了跟增长率有关的数学应用题,希望能帮助大家提供应用题的能力。此类题的基本量之间的关系: 现产量=原产量×(1+增长率)n 1.某商品原售价289元,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256元,设两次降价的百分率为x,可列方程________。 解:根据题意可得 289(1-x)2=256 2.某公司今年4月份营业额为60万元,6月份营业额达到100万元,设该公司5、6两个月营业额的月平均增长率为x,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 解:设平均每月的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可得:60(1+x)2=100. 3.某品牌服装原价173元,连续两次降价后售价为127元,设平均降价率为x,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__ 解:173(1-X)2=127 4.某汽车销售公司2018年10月份销售一种新型低能耗汽车20辆,由于该型号汽车经济适用性强,销量快速上升,12月份该公司销售型号汽车达45辆,求11月份和12月份销量的平均增长率。 解:设11月份和12月份销量的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20(1+x)2=45,

解得x1=0.5=50%,x2=-2.5(舍去)。 答:11 月份和12月份销量的平均增长率为50%。 5.为进一步发展基础教育,自2016年以来,某县加大了教育经费的投入,2016年该县投入教育经费6000万元。2018年投入教育经费8640万元。假设该县这两年投入教育经费的处平均增长率相同。(1)求这两年该县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 (2)若该县教育经费的投入还保持相同的处平均增长率,请你预算2019年该县投入教育经费多少万元。 解:(1)设该县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得;6000(1+x)2=8640 解得x=0.2=20%。 答:该县投入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20%; (2)因为2018年该县投入教育经费为8540万元,且增长率为20%,所以2019年该县投入教育经费为: Y=8640×(1+20%)=10368(万元) 答:预算2019年县投入教育经费10368万元。 6.某地2016年为做好“精准扶贫”,投入资金1280万元用于一处安置,并规划投入资金逐年增加,2018年在2016年的基础上增加投入资金1600万元。 (1)从2016年到2018年,该地投入异地安置资金的年平均增长率为多少? (2)在2018年异地安置的具体实施中,该地计划投入资金不低于

小学数学教学10个案例分析

——小学数学教学案例分析 案例 1《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学生被分为6人一小组,每人手上有6根小棒。 A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6根小棒。平均分成三份,每份是多少呢?生动手操作。 师:好!把刚才操作的过程在小组中交流一下。 B教学: 师:大家手上都有一些小棒,试着按要求进行平均分操作。要求是:平均分成1份,2份,3份,4份,5份,6份,并且不能损坏小棒。看那组最迅速。 学生开始分。有的很快地分好,有的开始小声议论。师:有困难吗? 生1:平均分成4份不好分。生2:平均分成5份也不好分。 师:是啊!有的多,有的少,不是平均分。最好怎么办呢?(生……) 师:好!同组内的小棒可以相互借调。再试试看。(生活动。)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的4份是怎么平均分的?分析:学生是由于需要而主动地合作交流,还是被老师安排去合作交流,两种心态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合作交流的积极主动性?我感觉有两点值得我们去关注: 1、让问题更具有思考性和探索性。数学教学中的合作交流不能等同于日常随意性的谈话,它应具有一定的学习目标的指向性,是为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而进行的合作与交流。因此,教学中要不断地让学生产生思维的困惑,让他们在思维的压力下,主动地想到与别人的合作与交流。案例教学中,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只有1种分法,让他们交流什么呢?只会不断地重复。而要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5份,却是个伤脑筋的事。老师建议重新调剂,怎样调剂呢?小组成员之间必然要交流和合作。特别是平均分成4份,需要另一个人全部拿出,或者有4人拿出一根,剩下一位同学拿出2根,其间的讨论一定会热烈。“方便别人,也就方便了自己”,在这里不是很好地得到了体现吗?! 2、以组间竞争促组内合作。竞争和合作并不是一对相互排斥的概念,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观念,可以通过竞争的机制去增强学生对集体的责任感和荣誉感,即用外部的压力去促进内部的团结。案例的B教学,引进了小组之间的竞争机制,这样就会促使小组成员之间主动地采取分工合作的方式,而无须再由老师去安排合作,组织交流。试想,在案例的B教学中,如果老师说的是“看哪位同学最快?”,他们之间的合作交流状况将会如何呢?所以在小组学习后全班交流的时候,老师关注的一定要是小组的整体意见而非个人。评判也应以小组为单位。 案例2《角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段: 课始。 A教学: 师:同学们,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图形吗?生:是角。 师:真好!在生活中哪些地方有角呢?生:…… B教学: 师:同学们,咱们今天一起研究角的有关知识。我知道,几天前,每个小组都进行了有关角的资料的收集,并进行了一定的整理。现在用你们喜爱的方式来交流一下,好吗? 各个小组代表开始交流。 分析:一节课中究竟安排几次小组学习为宜呢?我们经常这样讨论着。细细分析这种讨论,它其实是把合作交流局限在教学环节之上。试想,一节课都让学生在小组内合作交流,又有何妨呢?下节课再整理归纳就是了!打破知识的分割,建立一种大的课程观和教学观,我们完全可以在课堂内探索更大时空的合作与交流。同时,合作交流不能仅仅限于课内,学习小组不能是课内象集体,课外如“散兵”。课外的合作交流,更能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更能调动他们的集体荣誉感。让我们从整体着眼,从形成氛围和培养习惯入手,积极地将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变成一种师生不断“对话”与“协作”的过程,让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发挥出它更大的效应。 案例3: 一位教师上“退位减法”的复习课时,创设了这样的情景,让人体会颇深。(1)直接大方地出示了6道题目,其中2道退位题。请你看一看,你能不能一眼就看出哪些是退位的,哪些不是退位的。(培养学生对数学较为敏感的知觉能力就在这样简短的问话里得以深刻体现。) (2)动笔做,互相检查。我们也来开个儿童医院,请你们把最容易得病的算式拿上来,我们一起来会诊,最后请学生们给得病的算式开个小处方。在这里老师提了个要求:请你用一句话来告诉病人应该注意什么。(改错题的呈现方式有很多,这里用的是“治病情境”。老师没有停留在热闹的场景中,而是专注于让学生总结错误的原因和改错的方法。(3)自己出一道退位减法题给同桌做。 (4)老师出题:3000—();再请每人写一道题。……

人教版《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 分 数 应 用 题 复 习 课 马上五小吕艳花

《分数应用题复习课》教学案例 马上乡第五小学吕艳花 教学内容:分数应用题复习 教学目的: 1.通过分数应用题的复习,引导学生归纳整理分数应用题的数 量关系和解题思路; 2.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3.让学生了解生活与数学的关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正确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找准单位“1”,理清单位“1”的量、分率及分率对应量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来了这么多听课的老师,介绍一下我们的班集体吧!我们班一共有(70)人,其中男生有(40)人,女生有(30)人。那老师出个问题考考你们,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这是个什么问题呢?不错,是分数应用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创设教学情境串进行分数应用题教学 师:分数应用题是数学学习的最主要部分,也是很多同学头疼了半年的敌手。分数应用题就像一道无形的鬼门关——关键而艰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解鬼门关的神秘魔咒吧!既然闯关老师就要送你们闯关宝典。 (一)闯关宝典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下面问题: 1. 分数应用题由哪几个基本数量构成?

2. 分数应用题可以分为哪几种基本类型? 3.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呢? (二)第一关:自主复习 自主复习1—找单位“1” (1)棉田的面积占全村耕地面积的2/5 。 (2)小军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 3/8 。 (3)故事书的本数比科技书多 1/3 。 (4)汽车的速度比飞机的速度慢 4/5 。 小结:我发现了找单位“1”的小秘密() (师:偷偷的和你的同桌说说你发现的小秘密。) 自主复习2——回忆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首先审题,找出关键语句:()其次按四字口诀进行分析解答,即: 一():() 二():() 三():() 四() 师:你解决了自主复习的问题了吗?如果“yes”,那么恭喜你通过了第一关! (三)第二关:自主练习 自主练习1 —我会连线 1.菜店运来白菜120千克,,萝卜有多少千克? A.萝卜比白菜少1/5 a. 120÷1/5 B.萝卜比白菜多1/5 b. 120×1/5 C.萝卜是白菜的1/5 c . 120×(1+ 1/5) D.白菜比萝卜多1/5 d. 120÷(1- 1/5) E.白菜比萝卜少1/5 e. 120×(1 - 1/5) F.白菜是萝卜的1/5 f. 120÷(1+ 1/5) 小结:我发现了:() (师:小组讨论交流个人的发现。)

【应用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应用题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应用题教学与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在应用题中提高学生 的思维能力》 摘要:数学一向被喻为训练思维的体操,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积极调动各 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主发现、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达到相互沟通,深化知识,灵活变通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 数学一向被喻为训练思维的体操,是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学科。中学新大纲明确指出教学重视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广大教师结合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 概括的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一、精心设问,引发思维在教学中,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积极调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是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独立探索、自主发现、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教师输出信息与获得反馈的重要途径,也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的主渠道。例如教材九年级的下册中:“某商店经营T恤衫,已知成批购进时单价是2.5元,根据市场调查,销售量与销售单价满足如下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单价是13.5元时,销售量是500件,而单价每降低1元就可以多售出200件;当销售单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利最多?”的教学时,我精心设计如下 问题:(1)销售量可以表示为多少?(2)销售额可以表示为多少?(3)所获利润可以表示为多少?(4)当销售单价是多少时,可以获得最大利润,最大利润是多少?解题思路是什么?要求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边思考,边分析,边画图,边尝试解答的思维活动。并通过和同桌讨论交流,并找到答案。学生根据教师精心设置的问题以合作交流学习,独立体验知识形成过程,并在探求新知的思维活动中,学会教师教给的四种方法与学习方法。二、 抓住特点,启迪思维学起与思,思源于疑。学生独立探索获得知识的思维活动全过程,总是由问题开始,又在解决问题中得到发展。所谓启迪思维,就是学生在教师引导启发下,明确题目要求,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向,抓住知识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去发现规律,解决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教增长率应用题“甲公司前年年缴税40万元,今年缴税48.4万元,该公司 缴税的年平均增长率为多少?”的教学时,我抓住该题的特点,精心设计如下自学提纲:(1)前年缴税多少元?(2)去年缴税_____元?(3)今年缴税_____元?(4)怎样列式并计算, 分组讨论,自学探讨并解决问题。因此,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思维也得到发展。 三、一题多解,开拓思维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解的练习,能使学生对所 学知识进行纵横联系,达到相互沟通,深化知识,灵活变通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

增长率应用题

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增长率问题) 班级姓名 一、学习目标 1、会列一元二次方程解有关增长率的应用问题; 2、通过探究增长率公式体会数学中的建模思想; 3、通过学习探究提高能力,通过合作互助,共同进步; 二、学习过程 (一)复习旧知,温故知新(导) 【知识回顾】 1、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应用题有那几步? 2、什么叫增长率? 如:某工厂一月份生产零件1000 个,二月份生产零件1200 个,那么二月份比一月份增产多少个?增长率是多少? 【明确目标】 3、我们已经用列方程方法解决了数字、面积等问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与工农业生产及日常 生活密切有关的增长率问题。希望同学们 (二)快乐探究,组内互助(学) 【规律探究】 1、某厂今年 1 月份的总产量为100 吨,平均每月比上一月增长20% ,则 二月份总产量为吨; 三月份总产量为吨。(列式) 2、某厂今年 1 月份的总产量为500 吨,设平均每月增长率是x ,则 二月份总产量为吨; 三月份总产量为吨; 四月份总产量为吨;(填含x 的式子) 3、若把上述问题中的“增长”都改为“降低”结果又会是怎样呢?

4、(1)设基数为a,平均增长率为x,则 一次增长后的值为() 二次增长后的值为() n 次增长后的值为() (2)设基数为a,平均降低率为x,则 一次降低后的值为() 二次降低后的值为() n 次降低后的值为() 5、若平均增长(或降低)百分率为x,增长(或降低)前的是a,增长(或降低)n 次后的量是b,则它们的数量关系怎样表示? 【总结公式】 (三)活学实用,举一反三(研) 【应用举例】 例 1 机动车尾气污染是导致城市空气质量恶化的重要原因。为解决这一问题,某市实验将现有部分汽车改装成液化石油气燃料汽车(简称环保汽车)。按计划,该市今后两年内将使全市这种环保汽车由目前的325 辆增加到637 辆,求这种环保汽车平均每年增长的百分率。 例 2 小明家承包的土地前年的粮食产量是50 吨,前年、去年、今年的总产量是165.5 吨。小明家去年、今年平均每年的粮食产量增长率是多少? 【跟踪练习】 1. 某商品两次降价后,每盒售价从 6.4 元降到4.9 元,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是多少

教育教学案例 (1)--中小学学校教育篇

问题: 请问各位老师谁能告诉我该怎么做:我崽今年读一年级,每天回家都会告诉我说他班有一同学打他,前段时间我有跟他班主任说过这事,可班主任当时当着我崽的面就问是不是同学跟他玩,推了他一下让我崽认为是打了他,她总往这方面去引导我崽认同她的这种说法。可都过去二三个星期了,我崽现在回来还跟我说他同学打他,请问我是该去跟她班主任说呢,还是该去找那个同学的家长?谢谢! 回答:孩子是未来,我们血脉的延续,自家的孩子被欺负的时候,当下很多家长的态度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因为懦弱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立足的,这个观点,你同意吗? “闺女语宝儿前几天从幼儿园回来,说有个小朋友(男孩儿)用手故意打了她脸一下,我问她还手没有,她说没有还手。我说那你别跟我说,以后在外面受了欺负,记住要还手,打不打和打不赢是两回事儿。打输了回来,我向你检讨,是爸爸我授艺不精,咱以后继续练;打赢了回来我给你庆功,别干那告状打小报告的事儿,闺女也不知道听没听明白,反正特认真地对我说好! 这是前几天在论坛上很火的一则帖子,引起了诸多家长的共鸣,纷纷跟帖点赞,这无疑代表了当下一类家长的观点: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孩子要培养狼性和血性,在受欺负的时候以暴制暴,秉持“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态度,因为一个懦弱,忍气吞声的孩子是无法在弱肉强食的社会中立足的。 但也有另外一种观点:好斗的孩子赢得了现在,但赢得了未来吗?以暴制暴就像是用一个错误来回击另一个错误,环环相报只能错上加错。当我们一面希望孩子善良宽容,一面又教他们以暴制暴,岂不是互相矛盾吗?今天的自卫回击,谁能保证不会变成明天的暴力相向?善良不是无能,宽容不是软弱,我们应该对暴力说“不”。 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有时候犯了错,都舍不得打一下,如今竟然在外被别人欺负,那心里真是十万个不是滋味。面对孩子们的小江湖,家长是该教

四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培养综合概括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⒈解答下面应用题。 (1)一个服装厂平均每天做75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一共做多少套? 【75×5=375(套)】 (2)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375套,还剩多少套? 【660-375=285(套)】 (3)一个服装厂要做285套衣服,要在3天做完,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85÷3=95(套)】 ⒉观察上面三道题的关系,谁能把这三道题综合成一道应用题? ⒊今天我们就研究这样的应用题按怎样的步骤来解答。 (二)探求新知 ⒈教学例1。 例1. 一个服装厂计划做660套服装,已经做了5天,平均每天做75套,剩下的要在3天内完成,平均每天要做多少套? (1)读题,摘录已知条件和问题。 前5天,每天做75套。 计划做660套 后3天,每天做?套。 (2)分析数量关系。 想:要求后3天平均每天做多少套,就要求出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要求后3天还要做多少套,先要求出已做了多少套。 (3)小组讨论应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出分步算式后再列综合算式。 (4)交流:分步解:〈1〉已经做了多少套? 【75×5=375(套)】 〈2〉还剩多少套? 【660-375=285(套)】 〈3〉平均每天做多少套? 【285÷3=95(套)】 列综合算式:(660-75×5)÷3

=(660-375)÷3 =285÷3 =95(套) 答:后3天平均每天做95套。 (5)检验:你想用什么方法检验计算是否正确? 〈1〉可以按照题目的条件和问题,依次重新检查列式是否符合题意,计算是否正确。〈2〉也可以把得数当已知数,根据题里数量关系,一步步计算,看得数是否符合原题中的已知条件。 ⒉解答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呢?小组讨论总结,组长记录,然后汇报。 ⒊汇报:解答应用题的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确定每一步该怎样算,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进行检验,写出答案。 (三)练习 1.工程队要修一条8.1千米的公路,开始4天平均每天修0.65千米,剩下的要在5天内修完,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2.中和小学五年级学生要种320棵树,前4天平均每天种55棵,剩下的要2天种完,平均每天种多少棵? (四)课堂小结,学生质疑 小结解答应用题的步骤,强调应用题的检验方法。

资料分析中增长率问题

走进申论“材料”大门 公务员申论试卷是由注意事项、材料和作答任务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材料是主要的答案来源。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此想要申论拿高分,要充分了解和认识材料。 一、材料类型 申论材料是由6000-8000个文字构成,根据材料的本质属性不同,可以把材料分成理论性材料和实时性材料。这些文字一般分为4-10则材料,看似每个材料都在说不同的内容,实际上申论材料是形散神不散的,也就是每年申论材料的大主题是唯一的。 理论性材料是指材料中所涉及的某一特定主体,对社会发表的态度、观点,由于特定主体不一致,可根据主体的不同权威理论性材料和一般观点性材料。权威理论性材料主要包括副省级以上领导的言论,副省级以上党委和政府的文件,法律法规;一般观点性材料是指社会各界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包括专家学者的观点、基层政府的观点、舆论媒体的观点和群众网友的观点。在看材料的过程中,和问题相关的权威理论性材料我们直接默认它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直接可以当成答案要点的,一般观点性材料则需要辩证的来看。 实时性材料是指对某个事实问题的描述和介绍。包括事实陈述和个别案例。对于申论材料中个个别案列大家千万不能忽视,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案列背后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 二、材料范围 在国考申论考试中,材料一般包括新闻报道和学术文章两个部分,其中新闻报道占一多半,内容主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几个方面。从近五年申论材料主题来看,越来越少考单一领域的问题了,虽然主题是唯一的,但是内容一般是在这一主题下多个领域的表现,而且为了体现申论考试的公平性,材料通常专业性比较弱,通俗易懂。比如2013年文化遗产保护主题,涉及到的领域是文化领;2014年社会心态主题,考察社会社会领域;2015年科技发展方向主题,涉及的是文化科技领域,可见2013年到2015年所属领域都是单一领域。而2016和20117年都是多领域,如2016年副省级主题是国民素质提高,涉及到的是社会和思想道德领域;2016年地市级主题是好政策的制定,涉及到政治和社会两个领域;2017年主题是生态建设与传统文化,涉及到生态、文化和社会三个领域。从单领域考察到双领域到多领域,可见,考生在平时备考的过程中,要多关注这几个领域的新闻动态、时事政治,多看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基础好的考生还可以做更广泛的关联,对这些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在申论答题中,有一个不变的宗旨就是“材料为王”,无论答什么题型,要以材料为依据,千万不能脱离材料。 - - 1 - -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 为了帮助老师们的教学工作,下面是为大家整理提供的一些中小学常见的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仅供各位老师们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合集(20例) [案例1]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参考答案]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 [案例2]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参考答案]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 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案例3]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臵,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 [案例4]?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一位教师在教学《两条小溪的对话》时,老师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有一位学生问:?老师,我能不用书中的原话吗??老师和蔼地问:?为什么呢???因为书中的原话太长,我背不下来,如拿着书表演,又不太好。?孩子说出了原因。?你的意见很好,用自己的话来表演吧。?老师高兴地抚摸了一下孩子的头。果然,这个孩子表演得非常出色。问题:请评价一下这位老师的做法。 [参考答案]师生平等关系的形成是课堂民主的具体体现,教师从过去的知识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帮助者和学习的伙伴。教师没有了架子,尊重学生的意见,让学生真正感到平等和亲切,师生间实现零距离接触,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逐步形成。 [案例5]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参考答案]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

《列方程解应用题》案例分析

《列方程解应用题》案例分析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列方程解应用题》案例分析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列方程解应用题》案例分析师:谁愿意把你家有几口人告诉给大家? 师:想不想知道老师家有几口人?猜猜看。 生:积极性很高。 师:没有猜对,告诉大家:老师家的人口比文斐家人口的2倍还多1口,谁知道了? 生:5口。 师:你是怎么想的? 师:如果把条件改一改,你会做吗? 出示例题 师:六(1)班有16名女生,女生比男生的3倍少2人,男生有多少人? 生:高高举手。 师:该怎样列方程? 生:设男生有X人。列式:3X-2=16 X=6 师:做的对。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生:根据女生比男生的3倍少2人,找数量关系式,男生的3倍少2人,就等于女生人数。所以设男生有X人。列式:3X-2=16 X=6

师:不错,先找数量关系式,再解答。如果再把条件改一改,你会做吗?六(1)班有16名女生,男生比女生的3倍少2人,男生有多少人? 师:先找数量关系式,再解答。 生:纷纷举手。 师:同桌互相选择数据编题,再解答。 生:非常乐意。 【分析】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服务于生活。从学生日常生活中寻找例题,这样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教材改编成了学生感兴趣的,活生生的题目,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生活中,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例题教学,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掌握例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知识过程中的一个合作者。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善于思考的习惯,又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分析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案例分析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它不仅考查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也考查学生在学习实践过程中发现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激发学生的能动性,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时,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解决问题教学发现探索 《解决问题的策略》有利于培养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学习实践中,若是省去了前面几步,直接开展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则忽视了学生的认识发展的规律,他们的学习必然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解决问题是一种相对比较灵活,能够与数形、生活情境等有机结合的数学题型。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紧抓联系,创造认识契机,鼓励学生在积极探索的实践中提高数学学习的效果。 一、联系生活,创造发现契机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活经验的带动下,学生能够有效地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认识体验,将学习内容与认识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将生活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密切联系起来。在观察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关键,

找到具体的数量关系,从而在分析判断的基础上展开具体的认识实践过程,有效地提高自身的认识效果。 例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投影展示成语“朝三暮四”的故事。用成语故事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兴趣的激发下,对学习内容产生好奇感。 师:为什么都是给七个橡子,猴子们都不同意朝三暮四,但是换种方式就很开心了呢? 生1:早上给猴子三个橡子,猴子会饿一整天,所以猴子不愿意。 师:你真棒,能够发现猴子的这个心理。 生2:老师,早上给猴子四个橡子,虽然吃不饱,但是猴子已经差不多半饱了。跟三个比起来,四个最起码多了一个,所以猴子很开心。 师:非常棒!你能够分析猴子的心理,发现猴子的具体的想法,很不简单。那么你是如何发现猴子的这种心理的呢? 生3:从材料中给出的内容里找到的。 在成语故事的引导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有效激发,因而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投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去。 二、提取信息,展开发现体验 1.观察例题,提取信息

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增长率教案

17.3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增长率) 一、学习目标: 1、会用列方程解有关增长率的应用问题; 2、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弄懂有关增长率的知识与数量关系公式 三、教学难点: 推导出逐年的实际产值。 四、知识回顾: 1、列方程解应用题有哪几步?关键是什么? 2、某工厂一月份生产零件1000个,二月份生产零件 1200个,那么二月份比一月份增产个? 增长率是。 五、例题精讲: 例:某钢铁厂去年1月某种钢的产量为5000吨,3月上升到7200吨,这两个月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是多少? 解:设平均每月增长的百分率为X,则 2月份比1月份增产吨, 2月份的产量是吨, 3月份比2月份增产吨, 3月份的产量是吨, 列方程:, 整理,得,解这个方程,得、, 经检验: 答: [总结]:如果某个量原来的值是a,每次增长的百分率 是x,则增长1次后的值是a(1+x),增长2次后的值是 a(1+x)2,……增长n次后的值是a(1+x)n,这就是重要 的增长率公式. 同样,若原来的量的值是a,每次降低的百分率是x,则 n次降低后的值是a(1-x)n,这就是降低率公式. 六、巩固练习: 1、某农场的粮食产量在两年内从3000吨增加到3630吨, 平均每年增产的百分率是多少? 2、制造一种产品,原来每件的成本是300元,经过两 次降低成本,现在的成本是147元.平均每次降低成本 百分之几? 检测题 1、某商场销售商品的收入款,3月份为25万元,5月 份为36万元,该商场这两个月销售商品收入款的平均 每月增长率是多少? 2、市政府为了解决市民看病难的问题,决定下调药品 的价格。某种药品经过连续两次降价后,由每盒200 元下调至128元,求这种药品平均每次降价的百分率。 3、某地区开展“科技下乡”活动三年来,接受科技培 训的人员累计达95万人次,其中第一年培训了20万 人次。求每年接受科技培训的人次的平均增长率。 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

中小学教育教学案例分析札记 【案例】几个学生正趴在树下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一个教师看到他们满身是灰的样子,生气地走过去问:“你们在干什么?” “听蚂蚁唱歌呢。”学生头也不抬,随口而答。 “胡说,蚂蚁怎么会唱歌?”老师的声音提高了八度。 严厉的斥责让学生猛地从“槐安国”里清醒过来。于是一个个小脑袋耷拉下来,等候老师发落。只有一个倔强的小家伙还不服气,小声嘟囔说:“您又不蹲下来,怎么知道蚂蚁不会唱歌?” 【分析】一、有关教育理论的知识 该事例摘自《人民教育》中的一篇文章,题目就叫“蚂蚁唱歌”,该案例涉及到的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即教师应具有正确的教育思想及教育观念:(1)教育观: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在教育取向上,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还要重视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尤其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上,要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以及学生个性的发展。 (2)学生观:要把学生看成是具有能动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人。(是人,而不是容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在一切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促进其发展,要尊重、信任、引导、帮助或服务于每一个学生。 师生要平等相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要平等对话,实行等距离教学)要坚持教学民主,要废除教学中的权威主义、命令主义。 二、围绕事例展开分析。 “听蚂蚁唱歌呢。”孩子具有童心、童真与童趣,具有孩子特有的想象力。教师要善于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新的教育取向不只关注知识和技能,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体验。“听蚂蚁唱歌”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教师要尊重并保护孩子的兴趣与想象。 在看到孩子们满身是灰的时候,教师生气地走过去问。学生在兴致勃勃地观察着什么,处于其自身的活动过程,学生是能动的、发展的人,教师要善于保护,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