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含答案)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学生版)

1、《登泰山记》中,作者看到泰山路边的石刻现状是:,

2、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泰山后,介绍山上树木的情况的句子:,,,。

3、在《登泰山记》中,点明碧霞元君祠地理位置的句子是:,

4、在《登泰山记》中,“,”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5、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

6、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7、在《登泰山记》中,“,”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8、在《登泰山记》中,“,”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答案)

1、《登泰山记》中,作者看到泰山路边的石刻现状是: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2、在《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泰山后,介绍山上树木的情况的句子: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3、在《登泰山记》中,点明碧霞元君祠地理位置的句子是: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

4、在《登泰山记》中,“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5、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6、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7、在《登泰山记》中,“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8、在《登泰山记》中,“绛皓驳色,而皆若偻”两句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弯腰俯首,显得矮小。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全覆盖)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 2.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 3. 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 4. 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 5. “进”“退”分别照应:进:;退:。 6. 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 7、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8、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9、“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10、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11、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 12、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13、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 14、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15、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 ”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 16、《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悲伤心情。 17、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18、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 19、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20、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 21、文中用,说明滕子京的官职变化的时间以及地点。 22、因为政治经济状况良好于是 23、,句概括了洞庭湖的水域宽广,巴陵美景尽现。 24、作者在铺叙洞庭美景之后做了这样的总结,。 25、因洞庭一带景致优美吸引了很多远调的官吏和文人,, 26、在的情况下,洞庭湖上就会阴风四起,恶浪滔天。 27、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天气和湖面发生的变化是,,, 28、阴雨连绵的时候日月和山川都发生了变化,。 29、因为天气等一系列的变化导致,的恶果。 30、恶劣天气来临时,傍晚时分会有如下变化, 31、自然景物在风雨的作用下变得萧索不免让作者黯然神伤, 32、当阳光明媚的时候,洞庭湖上从湖面到天地都呈现出别样的景致, ,,。 33、作者用,两句为我们展现了洞庭湖上有时烟波浩渺,明月当空的美景。 34、美景有渔人的参与才能达到极致,。 35、作者用,美景尽收时,佳酿在手,微风轻抚的快意。 36、作者曾探求过古代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心,与上述两种心情相比,于是发出了这样的疑问: ,,? 37、文中用,。?三句写出仁人们无论在朝廷内外都会忧虑,无法释怀。 38、作者用看似发问的,?两句表明自己在道上归属。

(完整版)《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练习及答案

登泰山记 泰山①之阳②,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③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西谷,遂至其。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及既上,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④,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驳色,而皆若。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⑤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少杂树,多松,生石,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泰山①之阳②,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③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④,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⑤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古文化常识】 ①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古代帝王告祭的神山。 ②阳: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如衡阳市,就处于衡山之南;江阴市,处于长江之南。 ③知府: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④晦:农历每个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⑤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理解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是:(),()。 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3.滕子京的政绩:(),()。 4.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 5.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6.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7.概括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 8.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雄伟景象的句于是:(),(),(),()。 9.《岳阳楼记》中从空间上形容湖面上的广阔浩渺的句子是:(),(),(),()。 10.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11.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是:(),()。 12. “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13.岳阳楼重修之后的变化:(),()。 14.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文中点明洞庭湖四通八达的句子):(),()。 15.文中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的句子:(),()? 16.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17.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 18.文中描写鸟类活动的句子:()。 19.文中描写鱼类活动的句子:()。 20.文中描写植物的句子:(),()。 2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先用(),()来形容夜空的纯净,月色皎洁;又用()形容月光照耀下的水波;再用()来描摹无风时水中的月影。 22.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23.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 24.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 25.范仲淹《岳阳楼记》中(),()两句描写了烟雾散尽后皓月千里,洞庭湖面上波光粼粼,月影宁静的画面。 26.《岳阳楼记》中描写烟雾完全消散之后,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27.《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悲伤心情。 28.本文通过对洞庭湖景象的描绘,对迁客骚人登楼时或喜或悲的“览物之情”的抒情议论,表达了作者(),()的阔大情怀和(),()的政治抱负。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一、情景默写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作者在山顶远望所见的景色。 3.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生动地展示了日出前风扬积雪、云雾弥漫的环境。 4.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5.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 __________。 6.《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7.《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8.《登泰山记》中作者写日出过程中天边变化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9.桐城派作家非常重学问考据,《登泰山记》中泰山的地理形势、登山路径、东西南北方位距离等无不言之确凿。例如,作者写泰山南麓山路上:四十五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与朱孝纯所走山路危险难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登泰山记》中作者写登顶泰山后远望夕阳映照着泰安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比喻句写出了泰山安详、明媚,肃穆中有温柔飘逸之美的特殊风韵。 12.《登泰山记》中作者登上天门之后看到的景色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13.《登泰山记》中作者对天门攀登之艰难进行描绘的句子是:“道中迷雾冰滑, ___________________”。 14.姚鼐在描写完日出后,又回视日观峰以西群峰的句子是:“或得日或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泰山山顶雪后的美景。 16.《登泰山记》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日出前,天边五彩缤纷的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全

理解性默写 1、文中用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说明滕子京官职变化的时间和地点。 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重修岳阳楼的背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因为政治经济状况良好于是重修岳阳楼。 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 岳阳楼重修之后的变化: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与上文哪一句照应: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交代写作缘由的句子/作者写文章直接原因的句子: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句概括了洞庭湖的水域宽广,巴陵美景尽现。 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作者在铺叙洞庭湖美景后做了这样的总结: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文中点明洞庭湖四通八达的句子):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原因的句子: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因洞庭湖一带景致优美吸引了很多远调的官员和文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文中起过渡作用,领起下文文人骚客的悲喜之情的句子: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在淫雨霏霏的情况下,洞庭湖上就会阴风四起,恶浪滔天。 《岳阳楼记》中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描写洞庭湖阴天时的气象的句子: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在阴雨连绵的日子里天气和湖面发生的变化是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雨连绵的时候日月和山川都发生了变化日星隐曜,山岳潜形。 因为天气等一系列的变化导致商旅不行,樯倾楫摧的恶果。 恶劣天气来临时,傍晚时分会有如下变化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迁客骚人因物而悲: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自然景物在风雨的作用下变得萧索不免让作者黯然神伤: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当阳光明媚的时候,洞庭湖上从湖面到天地都呈现出别样的景致: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文中描写鸟类活动的句子:沙鸥翔集。 文中描写鱼类活动的句子:锦鳞游泳。 文中描写植物的句子: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文中描写阳光明媚时洞庭湖鸟儿飞来飞去,鱼儿游来游去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作者用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两句为我们展现了洞庭湖上有时烟波浩渺,明月当空的美景。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浮光跃金。 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静影沉璧。。 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高中新课标推荐背诵72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之登泰山记

10、登泰山记 姚鼐(nài) 泰山①之阳②,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③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dèng),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wèn)水、徂徕(cúlái)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④,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chū pú)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lǚ)。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⑤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xià),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古文化常识】 ①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古代帝王告祭的神山。 ②阳: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如衡阳市,就处于衡山之南;江阴市,处于长江之南。 ③知府: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④晦:农历每个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⑤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理解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句用很少的笔墨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泰山夕照图,写出了泰山的安详、明媚,以及肃穆中有温柔飘逸美的特殊风韵。 4.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写自己在泰山顶上观日出,“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对天气的描写与前文“迷雾冰滑”照应,再次突显了天气的恶劣。 5.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在泰山顶上看到太阳将出时的景色,奇幻无比,为下文写日出的壮观景色作了衬托。 6.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岳阳楼理解性默写答案

理解性默写知识清单《岳阳楼记》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浮光跃金。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静影沉壁。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不以物喜,不以己 悲”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愉悦心情;在阴雨 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 则忧其君。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 而乐。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a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潘自航整理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 5.“进”“退”分别照应:进:;退:。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 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17.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的良 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 会产生“,”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 21.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 “,”。 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 句话是:,。 2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 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

岳阳楼记文意理解&理解性默写答案

《岳阳楼记》练习 一、文意理解 1.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喜”。这两段作者选取了两个富于特征的画面,都是先写景,后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极力渲染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二者虽形态各有别,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实质却相同,都是“以物”,“以己”而生,属自私心理。由此转入下一段的议论。 2..唐代诗人孟浩然的诗句“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与选文的一段所描写的洞庭湖的景色、气势相近,都突出的洞庭湖浩淼、壮阔的特点。 3.用自己的话概括“迁客骚人”的两种“览物之情”,并指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 第一种:远离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诽谤和讽刺的悲伤。 第二种:胸怀开阔,精神愉快,荣辱偕忘的喜悦。 目的: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文,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文主旨。 4.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分别指什么内容? 答;“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中的“异”,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

的“迁客骚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迁客骚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坏的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5. “微斯人,吾谁与归”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表达了作者对“古仁人”的敬佩之情。 (2)与滕子京共勉,希望滕子京能有古仁人之心,心存高远。 (3)如“古仁人”之人越来越少,没有知己因而感到落寞,同时含蓄表达作者的阔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6. 第3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7.第4段描写的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与规箴之意的句子是:微斯人,吾谁与归? 8.“斯人”指什么人?指古仁人和有古仁人之心的人。 9.“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作者写这个句子的用意是:从内容上,交代了洞庭湖的地理位置,说明了他贯通南北、四通八达的特点。从结构上,引出下文景物之亦和感受之亦的描写,为结尾的议论做铺垫。 10.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句在文章中的作用?从内容上,写览物之情有亦,引发人的思考从结构上,承上启下,为下文的写景、抒情、议论作铺垫

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练习及答案

泰山①之阳②,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③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西谷,遂至其。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道中迷雾冰滑,几不可登。及既上,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④,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驳色,而皆若。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⑤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少杂树,多松,生石,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泰山①之阳②,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与知府③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④,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或曰,此东海也。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⑤在碧霞元君祠东。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古文化常识】 ①泰山: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位于山东省中部,隶属于泰安市,有“五岳之首”“五岳之长”“五岳之尊”“天下第一山”之称,是古代帝王告祭的神山。 ②阳:山南水北谓之阳,山北水南谓之阴。如衡阳市,就处于衡山之南;江阴市,处于长江之南。 ③知府:知府,也称太守,是中国古代的地方职官名,州府最高行政长官。 ④晦:农历每个月最后一天称为“晦”。 ⑤行宫:古代京城以外供帝王出行时居住的宫室,也指帝王出京后临时寓居的官署或住宅。 【理解默写】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岳阳楼记习题——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浮光跃金。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静影沉璧。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 郁青青。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 万千。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 际涯。 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 楼”就会产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 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高考《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1.描写洞庭湖波光闪耀和水中月影的夜晚美景语句是: 2.描写洞庭湖鸟欢鱼跃景象的句子 3.描写河岸沙洲花茂草盛的句子是: 4.表达作者忧国忧民,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 5.表达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伟大政治抱负,也是全文的主旨句的是 6.表明作者正确对待人生苦乐,突出其旷达胸襟的句子是 7.写出滕子京岳阳楼重修之后的变化两句 8.赞美滕子京政绩突出的两句: 9.文人在阴雨连绵时登岳阳楼会产生远离国都家乡,担忧害怕悲伤心情的两句 10.分别交代滕子京被贬官和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是授滕子京所托的两句 11.说明洞庭湖四通八达,交代岳阳楼地理位置的两句 12.用反问的语气勉励友人滕子京和自己要坚定志向的语句 13.从早晚时间,体现洞庭湖千变万化的壮美景象 14.写出迁客骚人在天气晴朗时登岳阳楼会旷达洒脱愉悦心情; 15.写出洞庭湖辽阔壮美,无边无际的两句 16.作者认为巴陵郡的美景都集中在洞庭湖的两句 17.写出洞庭湖与远山长江相连,非常壮美的两句 18.写出古代大多文人来到巴陵郡都会登岳阳楼,赏洞庭湖的两句 19.描写没有云雾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耀千里湖面的两句 20.描写洞庭湖在春光明媚之时,天色湖色相接,江面一片碧绿的句子 21.描写洞庭湖在春光明媚之时,水面平静的句子 22.作者领悟到古代仁人之心,和普通文人悲喜之心不同的句子 答案: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3.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6.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7.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8.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9.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10.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属予作文以记之。 11.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2.微斯人,吾谁与归? 1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4.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15.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16.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17.衔远山,吞长江 18.迁客骚人,多会于此, 19.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 20.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21.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2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岳阳楼记》理解性默写 《岳阳楼记》 1.描写微波时水面月光的语句是:浮光跃金。 2.描写无风时水中月影的语句是:静影沉璧。 3.借鸟欢鱼跃、花茂草盛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是: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4.与“进亦忧,退亦忧”相照应的句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5.“进”“退”分别照应:进:居庙堂之高;退:处江湖之远。 6.突出表达作者伟大的政治抱负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突出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8.概括重修岳阳楼时的盛况的句子:增其旧制。 9.赞美滕子京政绩的句子: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10.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直接原因:属予作文以记之。 11.“前人之述备矣”中的“前人之述”具体指:唐贤今人诗赋。 12.总写岳阳楼大观的语句: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3.从空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广阔浩淼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 14.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千变万化的句子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15.写出岳阳楼地理位置的语句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16.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17.文中采用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8.生活中有收获的喜悦,也有失去的痛苦,只要我们拥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良好心态就能正确对待人生。(用《岳阳楼记》原句回答) 19.《岳阳楼记》中写道“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在天气晴朗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的愉悦心情;在阴雨连绵时“登斯楼”就会产生“去国怀乡,忧谗畏讥”的悲伤心情。 20.表达作者忧国忧民思想的句子是: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21.借鸟欢鱼跃描绘晴明之景的句子: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2.新市长上任两年,全市面貌大变,千群同心,社会安定,各项建设事业蓬勃发展,真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4.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在本文中也有与之境界、情怀相似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蜀相》《客至》《登岳阳楼》《种树郭橐驼传》《登泰山记》理解性默写

《蜀相》 1、杜甫《蜀相》中“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两句,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 自问自答句式,把一种追思缅想情意作了极为深微的表达。奠定了全诗“沈挚悲壮”的风格 基础,并且洋溢着一种蕴藉哀凉的气氛。 2、杜甫《蜀相》中“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 功业和才智。上句看起来是说刘备,其实是从侧面烘托诸葛亮的才智和抱负,也流露出诗人的 一丝委屈和对肃宗的失望。 3、杜甫《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两句,借对祠堂庭宇景色的描 写,抒发凭吊情怀。这是因景抒情的千古名句。 4、杜甫《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两句,写对诸葛武侯的悼念、 崇敬、仰慕和叹惋之情,跟自己壮志难酬的苦痛熔铸成千古名句。 《客至》 1、杜甫在《客至》中,描写所居草堂环境幽美、恬淡闲适中寂寞的两句诗是:舍南舍 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2、《客至》中迎接客人到来喜悦的句子是: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3、《客至》中诗人盛情招待,终究因为远离街市和家贫的客观原因,酒菜欠丰而心怀歉疚的 句子是: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4、《客至》中把席间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的诗句是: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登岳阳楼》 1、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 的气势奠定基础的诗句是:“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2、《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 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登岳阳楼》中“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两句,写诗人年老多病,远离亲友, 以舟为家,漂泊天涯,怀才不遇,表现了诗人的凄凉之境、哀痛之心、愤怨之情。 4、《登岳阳楼》中“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仍然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交流,忧国忧民。 《种树郭橐驼传》 1.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的种树经验时谦虚地说,自己的树之所 以种得好,原因在于:__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2.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提到自己种树的四点秘诀时说到,除了要让树的 根得以充分的舒展以外,还要做到: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3.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种树的经验时说到,为了保持树木的天性, 种树人要做到“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个比喻十分恰当,对育人也颇有启发 意义。 4.在《种树郭橐驼传》中,郭橐驼在介绍自己种树经验的同时,也一针见血地指出有些人 在种树的“易土”与“培土”方面存在不足,其具体表现在: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 若不过焉则不及。 5.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对“养人”之不善,文章先简要地用几句加以概括:“见长人者好 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这与上文“他植者”养树管理之不善相呼应。6.文章最后 一句“传其事以为官戒”直接点出写作本文的真正意图。《登泰山记》 1.在《登泰山记》中,作者先后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自己登上泰山山顶时 刹那间的感受的句子是: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在《登泰山记》中,“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这两句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

《登泰山记》注释、翻译、默写、阅读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高考阅读训练】 一、重点注释默写: ①选自《惜抱轩诗文集》卷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版)。姚鼐(1732-1815),字姬传,桐城(今属安徽)人,清代散文家。 ④【阳谷】山南面山谷中的水。 ⑤【当其南北分者】在那(阳谷和阴谷)南北分界处的。⑦【以】在。 ⑨【乘】这里是“冒”的意思。⑩【齐河、长清】齐河县、长清县,都在山东省。?【限】界限。 ?【是月丁未】这个月的丁未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朱孝纯子颖】朱孝纯,字子颖。当时是泰安府的知府。?【磴】石阶。?【环水】水名,又名“梳洗河”。郦道元《水经注·汶水》:“又合环水,水出泰山南溪。”?【循以入】顺着(中谷)进山。 ?【道少半】路不到一半。?【中岭】山名,又名“中溪山”。 ?【崖限当道者】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山崖。限,门槛。 ?【云】助词,无实义。?【几】几乎。 ?【苍山负雪,明烛天南】青黑色的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反射的光照亮了南面的天空。负,背。烛,照。?【城郭】指城市。 ?【徂徕】山名,在泰安城东南。?【居】停留。 ?【戊申晦】戊申日月底这一天。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五鼓】五更。?【日观亭】享名,在日观峰上。?【漫】弥漫。 ?【稍】逐渐。 ?【樗蒲】古代的一种博戏,这里指樗蒲所用的掷具,长形而末端尖锐,立起来像山峰。 ?【极天】天边。?【采】同“彩”。?【丹】朱砂。

?【东海】泛指东面的海。这里是想象,实际上在泰山顶上并不能看见东海。?【或得日或否】有的被日光照着,有的没有被照着。 ?【绛皓驳色】或红或白,颜色错杂。绛,大红。皓,白。驳,杂。 ?【偻】脊背弯曲的样子。引申为鞠躬的样子。日观峰西面诸峰都比日观峰低,所以说“若偻”。?【岱祠】东岳大帝庙。 ?【碧霞元君】传说是东岳大帝的女儿。?【行宫】皇帝出外巡行时居住的处所。?【显庆】唐高宗的年号(656-661)。 ?【漫失】模糊或缺失。?【圈】同“圆”。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翻译:泰山的南面,汶水向西流;它的北面,济水向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翻译:在那南北山谷分界的地方,是古长城。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翻译:中谷的水环绕于泰安城下,就是郦道元所说的环水。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翻译:古时候登泰山,是沿着东面的山谷进去,路上有个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翻译:这东谷,古时候叫它天门溪水,我没有到过那里。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翻译:现在经过的中岭和山顶,有山崖像门槛一样横在路上的,人们都叫它天门。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翻译:登上山顶以后,只见青山上覆盖着白雪,雪光照亮南面的天空;远望夕阳照着城府,汶水、徂徕山像一幅图画,而在半山腰里停聚的云雾像一条带子一样。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登泰山记》文言现象、翻译、默写、简答习题及答案【部编版高一必修上册】

《登泰山记》习题及答案【高一必修上册】 班级:姓名: 题型:【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内简答题】 一、文言知识积累: 1、分析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①至于 ..泰安: ②是.月丁未: ③复.循西谷: ④戊申晦.: ⑤多平方 ..: ⑥其级七千有.余: ⑦少圜.: ⑧汶水西.流: ⑨济水东.流: ⑩崖限.当道者: ?道.少半: 2、一词多义 当: 当其南北分者: 崖限当道者: 僻不当道者: 余: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 其级七千有余: 以: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余始循以入: 回视日观以西峰: 限: 越长城之限: 崖限当道者: 道: 道皆砌石为磴: 道少半: 有: 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及: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 及既上: 皆不及往: 云: 世皆谓之天门云: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日: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或得日,或否: 是日: 漫: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其远古刻尽漫灭: 3、判断文言句式: 1.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2.郦道元所谓环水也。/余所不至也。:3.此东海也。: 4.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5.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6.与知府朱孝纯子颖由南麓登。 /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皆不及往。/观道中石刻。: 7.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8.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9.生石罅: 10.复循西谷: 11.余始循以入: 12.中谷绕泰安城下:

二、重点句子翻译: 1、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2、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3、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4、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5、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6、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7、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8、亭东自足下皆云漫,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9、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10、或曰,此东海也。 11、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12、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13、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