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含答案

中考语文一模试卷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6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赏析颔联中“潮平两岸阔”的表达效果。(3分)

答:

6本诗中的“归雁洛阳边”与王维《使至塞上》中的“归雁入胡天”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3分)

答: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7-11题。(15分)

【甲】郭进①有材略,累有战功,尝刺邢州②。今邢州城乃进所筑,其厚六丈,至今坚完。进于城北治第③,既成,聚族人宾客落④之,下至土木之工皆与。乃设诸工之席于东庑⑤,群子之席于西庑。人或曰:“诸子安可与工徒齿?”进指诸工曰:“此造宅者。”指诸子曰:“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进死未几,果为他人所有。

(节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乙】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⑦,访天下隐者,得杞⑧人杨朴,能诗。及召对⑨,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⑩’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节选自苏轼《东坡志林》)

①郭进(922—979):宋初将领。博野(今河北蠡县)人,官至都部署。②刺邢州:为邢州(今河北邢台)刺史。③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④落:行落成典礼。⑤庑:堂下周围的廊屋、厢房。⑥齿:并列。⑦东封还:封泰山归。⑧杞:地名。⑨召对:召其应对诗歌。⑩断送老头皮:意为被斩首。?坐作诗追赴诏狱:因为作诗被下令逮捕坐牢。元丰二年苏轼因“乌台诗案”入狱。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每小题1分,共4分)

(1)郭进有材.略材:

(2)尝.刺邢州尝:

(3)诸子安.可与工徒齿安:

(4)妻子

..送余出门妻子:

8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其.厚六丈其.真无马邪(《马说》)

B下至土木之.工皆与至石之.半(《河中石兽》)

C果为.他人所有宫中府中,俱为.一体(《出师表》)

D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桃花记》)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此卖宅者,固宜坐造宅者下也

答:

(2)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

答:

10【甲】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请概括回答。(2分)

答:

11从【乙】文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苏轼?(2分)

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2-14题。(9分)

“青春是用奋斗的”

——五四之际致青年

①青春如朝日,是一个人最宝贵的年华。五四青年节临之际,让我们一起共话青春。

②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青春。与老一辈相比,这一代年轻人成长在中国发展最快、最好的年代。告别了物质的贫困,远离了信息的匮乏,自幼享受改革开放红利的青年一代,成长拔节一路伴随着祖国的强盛,有更扎实的知识,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宽广的天地。从“创新创业”到“互联十”,社会搭建起广阔的舞台,供青春施展才华、追逐未,在时代的舞台上创造无限的可能。

③与此同时,工作的压力、竞争的焦虑、成功的渴望……现实的“骨感”,也让一些年轻人的内心挤满成长的烦恼。以至于有人感慨,“人生的理想越飞越低,低到只能在自己的城堡里贴地飞行”。

④难道只能这样吗?青年人又该如何在现实的土壤中涵养梦想的种子,让青春无悔呢?

⑤让青春因梦想而激扬。心中有阳光,脚下就有力量。青年人最大的资本不是经验丰富、胸有成竹,而是敢于傲梦、勇于试错。因一时挫折而灰心丧志,因身处逆境而放弃前行,甚至让享受和偷安在我们内心扎根,那青春何以为青春?在生命力最旺盛的日子里就该像爬山虎一样,向着心中的梦想不断向上攀沿,把青春的绿色铺满征途。

⑥让青春因拼搏而精彩。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告诫的,“青年时代,选择吃苦也就选择了收获,选择奉献也就选择了高尚。青年时期多经历一点摔打、挫折、考验,有利于走好生的路”。人生之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纵然前行之路荆棘密布,只要有那么一股到中流击水的劲头,无论道路多险、风浪多大,都是对自己的超越。而那些以梦为马激情奋斗的子,将永远成为人生的财富。

⑦让青春因奉献而厚重。从汶川地震的志愿者行动,到北京奥运的火炬传递,从反疆独反藏独的惊天怒吼,到“一带一路”的青春挥洒,这一代年轻人有着极强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荣誉感,时代也需要我们用坚实的肩膀扛起民族复兴的重任。不管是身处象牙塔的年轻大学生,还是扎根基层的青年村官,抑或是穿行于大街小巷的快递小哥,只要尽心做好本职工作,又何尝不是在为国为家添砖加瓦?把个人梦想汇入时代洪流,让蓬勃青春与家国情怀共振,我们一定能“肩兹砥柱中流之责任”,让人生的色彩更加绚烂。

⑧百余年前,五四先驱李大钊这样激励青年:“青年之字典,无‘困难’之字,青年之口头,无‘障碍’之语;惟知跃进,惟知雄飞,惟知本其自由之精神,奇僻之思想,锐敏之直觉,活

泼之生命。”靠什么征服通往梦想的火焰山?拿什么安放我们心中如火的激情?奋斗唯有奋斗?

(《人民日报》2017年05月03日01版,有删改)

12阅读全文,说一说如何做才能“青春无悔”。(3分)

答:

13“靠什么征服通往梦想的火焰山”这句话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喻指什么?(3分)

答:

14把下面这句话放在选文第几段合适?请说明理由。(3分)

只有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才能最终成就一番事业。

答:

四、根据你对文学名著的阅读,回答15-16题。(6分)

15下列有关名著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中唐僧前世是如佛祖的二徒弟“唐三藏”,因其轻慢佛法而被佛祖贬去真灵,转生东土,成为凡人,这是八十一难的第一难。

B《骆驼祥子》为我们真实地描述了北平城里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悲剧命运,无情地揭露了旧社会把人异化成鬼的罪恶。

C《红岩》反映的是全国解放前夕光明与黑暗的一场特殊搏斗。小说所描写的事情发生在1948年底到1949年之间。

D《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作者追忆那些难以忘怀的人和事,抒发了对往日亲友和师长的怀念之情,在夹叙夹议中,对反动、守旧势力进行了抨击和嘲讽。

16请从作品主题角度,给《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拟一个副标题。(3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7-20题。(13分)

最后的游戏

包利民

①一个初夏的午后,阳光暖暖,她把一些箱子从角落里拽出,准备整理一下,把没用的东西该扔的扔。箱子里多是一些陈年旧物,大部分都是父亲留下的。父亲去世三年,这些东西便一直沉默在那里。

②睹物思人,想起父亲的种种,她的心便被回忆淹没。父亲一直像个孩子,喜欢一些稀奇古怪的游戏。而她从小就喜欢和父亲一起做那些游戏,乐此不疲。拿着一本父亲的日记,她一时想得痴了。日记本从手里落在地上,她去捡时,发现有一张折叠的纸从日记里掉了出。

③她打开纸,上面是一些杂乱无章的字母和数字,是父亲的笔体。起初她以为是什么密码,可是又太长了,而且是一组一组的。她好奇心大起,想着父亲这张纸里肯定隐藏着什么秘密。她试着破译那些字母和数字,以前她和父亲做过类似的游戏,把数字和字母按定规律组合,代表什么汉字。可是她试了妤几种以前的方法,都是茫然无所得。又试着找寻规律,可是依然没有头绪。

④面对难题,反而激起了她的好胜心。她在想着,这会不会是父亲在很隐晦地表达些什么,或者是父亲想念曾经的旧情人,也留下了什么“老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之类的情话。于是她也忘了收拾东西,坐在箱子上,拿着纸笔不停地破解

⑤她记起十三岁那年暑假,生日前几天,父亲递给她一张纸,说看明白了,就会得到礼物。纸上也是一些很古怪的图形和字母数字,她研究了两天,才明白了大概,又用了一天的时间破解,最后终于在小区假山后面的隐秘处,找到一个小小的严严实实的包裹。拆开,里面是她向往已久的书,绘图版《千家诗》《宋词三百首》《声律启蒙》和《笠翁对韵》。那个时候,她非常喜欢看书,而且对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是自从父亲去世以后,再加上工作繁忙,便很少看书了。

⑥忽然很怀念那些看书的时光。家里别的东西不多,但书却是好几大书柜,那都是父亲的宝贝。想念那样的时光,和父亲坐在书房里,各捧一本书静静地看,偶尔互考几句,阳光柔柔,岁月静静。想到书,她的脑中灵光一闪:纸上的字母,是不是某本书名的开头字母?而那些数字,又会不会是代表那本书中的某页某行某个字?这样一想,便觉得完全有可能,拿着纸便跑进了书房。

⑦纸上的第一组,字母是S和J,S为开头拼音的书太多了,那么J可能是书名第二个字的开头字母。这样一想,她很快从书柜里找到了《诗经》。字母后面的数字分别是35、5、11,她翻到35页,上数第5行,第11个字,是“弃”。她赶紧记了下,一看父亲留的纸上这样的组合还有16个,胜利在望,她备受鼓舞。

⑧用了快一个小时,她才把17个字都找全,分别是“弃、读、续、不、了、哈、戏、唯、继、书、要、玩、就、哈、书、游、可”。这个对于她说更简单,也是以前和父亲经常玩的,很快她就把这17个字组合成了一句话:

唯书不可弃,玩了游戏,就要继续读书,哈哈!”

⑨看到父亲写的“哈哈”,她仿佛看到了父亲大笑的样子,便也哈哈地笑,就像父亲就在眼前,她一边笑一边说着:“这个老顽童!”笑着笑着,眼泪就淌满了脸。

⑩她知道父亲用最后的这个游戏,寄托了一种希望,希望她继续读书。她和父亲以前玩游戏时有过约定,就是玩了游戏,就要遵守最后的结果。那结果可能是一句话,可能是一件事,都在答案揭开的时候岀现。而且她了解父亲的风格,父亲煞费苦心地用了这个游戏,那么,提到的这17本书,便是父亲想让她好好阅读的书目。

?那个午后,她坐在那里,时隔三年多,又和父亲玩了最后一个游戏。她想着父亲翻阅着那些书,找所需要的字的情形,想着父亲怎样把那些字母和数字写在纸上,而女儿不知要多久以后才能看到。幸好,幸好,她念着,心里满是幸福和眷恋,她湿润的目光抚过父亲的那张纸,对着不知名的空间轻轻地说:“唯书不可弃。爸爸,我会和以前一样看书……”

?阳光透窗而入,一份久违的温暖。她忽然便觉得,那些时光从就未曾走远。

17从全文看,第⑤段运用了怎样的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3分)

答:

18文中父亲最后一个游戏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

19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3分)

她一边笑一边说着:“这个老顽童!”笑着笑着,眼泪就淌满了脸。

答:

20选文的父爱藏在了一个个游戏中,朱自清笔下的父爱藏在一个个橘子中,你的父爱(母

爱、师爱……)藏在了哪些事物中?写出与大家分享。(4分)

第三部分 (21题50分)

21作文。(50分)

题目:我们都是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④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一部分 (1-4题 21分)

1(1)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2)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3)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4)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每空1分,共8分,错一字该空不得分

2(1)√(2)×(3)×(4)√(每小题1分,共4分)

3D(3分)

4(1)示例:《论语》。《论语》名言警句俯拾皆是,其思想的睿智、内涵的丰富,对我们的民族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阅读《论语》之后,你会变得更加完美!(写出书名1分,理由2分,共3分)

(2)①“尊敬的王教授”需要顶格写。②缺少具体的讲座时间。③单位“向明中学”与日期“2019年3月6日”的位置需要互换。(每点1分,共3分

第二部分(5-20题49分)

一、(6分)

5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随之开阔。既写出了江面广阔浩渺,也表现出诗人开阔的胸怀。(3分,言之有理即可)

6“归雁洛阳边”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归雁入胡天”表达了诗人被排挤出朝廷难言的激愤抑郁之情。(前者1分,后者2分,共3分)

二、(15分)

7(1)才能、才干(2)曾经(3)怎么(4)妻子儿女(每小题1分,共4分

8B(3分)

9(1)这些是卖宅子的人,本就应该坐在造宅子的人之下。

(2)回头对妻子说:“你难道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样作诗送给我吗?”

(每小题2分,意思对即可)

10示例:郭进治第。(2分,意思对即可)

11乐观豁达,幽默智慧。(2分,意思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甲】郭进具有才能谋略,屡立战功,曾为邢州刺史。现在的邢州城就是郭进在任时所筑,城墙厚六丈,至今坚固完好。郭进在城北建宅第,施工结東后,聚集族人和宾客举行落成之礼,下至土工、木工都参加。于是设立工人的宴席在东庑,儿子们的宴席在西庑。有人说:“诸公子怎么能与工匠并列?”郭进指着工人们说:“这些是造宅子的人。”又指着儿子们说:

“这些是卖宅子的人,本就应该坐在造宅子的人之下。”郭进死后没多久,他的宅子果然为他人所有。

【乙】从前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简,他说:“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遍寻天下隐者,得知杞人杨朴,能作诗。皇上把他召应对诗歌的时候,他自己说不会作诗。皇上问:你临的时候有人作诗送给你吗?”杨朴说:“只有我的小妾作了一首诗。说是‘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皇上大笑,放他回家。我在湖州的时候,因为作诗被下令逮捕坐牢,妻子儿女送我出门,都大哭。我没有话说,回头对妻子说:“你难道不能像杨处士的妻子一样作诗

送给我吗?”妻子破涕为笑,我才从家里出。

三、(9分)

12让青春因梦想而激扬;让青春因拼搏而精彩;让青春因奉献而厚重。(每点1分,共3分) 13实现梦想路上的困难、挫折等。(3分,意思对即可)

14第⑦段。与第⑦段所论证的分论点角度一致,把个人梦想融入国家、民族事业中,让自己的人生能够更加精彩。(3分,意思对即可)

四、(6分)

15A(3分)

16示例一:理想主义的旗帜与人生的教科书示例二:用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3分,意思对即可)

五、(13分)

17插叙,回忆了“她”猜父亲纸片的游戏得到生日礼物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她”读书的引领,突出了父爱;为下文“她”猜出父亲最后的游戏做了铺垫。(“插叙”1分,作用2分,共3分)

18寄托了一种希望,希望“她”继续读书;提到的这17本书,便是父亲想让“她”好好阅读的书目。(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意思对即可)

19运用神态描写和语言描写,写了“她”的自言自语、笑泪交织,表现了“她”对父亲无限的怀恋。(每点1分,共3分。意思对即可)

20示例:我的父爱藏在父亲灵巧的双手中,他为我修补玩具,为我做许多可口的饭菜。(4分,扣住主题,描述典型情节、细节即可)

第三部分(21题50分)

21(50分)评分标准:参照2018年河北省中考语文作文评分。

二、现代文阅读

2.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土炕记忆

李晓菊

①关中农村,土炕家家都有。我生在农村,土炕伴随我度过了童年。可以说,涉世最初的温存是她给的。在我看来,土炕是有形的,但似乎又无形。她的古朴、温情和神圣一直

让我心存敬意……

②土炕是生命中心,乡村统领。

③记忆中,每天早上起床后,祖母总是用一把糜子秆做成的笤帚把土炕来来回回扫上好几遍,然后将暖床的被子铺得整整齐齐。待吃饭时,掀起被子,炕中间放一正方形木盘子,盘里的图案和油漆在乡下柴米油盐的日子里浸泡得失了本色,越来越模糊。木盘里通常是两三碟小菜,一盘馒头。那时生活条件不好,物资相对贫瘠。餐盘里多以萝卜白菜为主,吃肉乃是年节盛事,平日里只能靠鸡蛋将就开荤。祖母炒鸡蛋时放油很少,炒出来的鸡蛋总会带一点焦黄。但对年幼的我们来说,却是难得的美味。炒鸡蛋出锅后,祖母通常会先夹一个鸡蛋馒头,然后从中间掰开,分给我和弟弟解馋。那略带焦糊的醇香令我记忆至今,每每想起,便觉得无限温暖。

④土炕是温暖港湾,浸染着童年朴素日常的温情。

⑤炕头最热闹的时候是每日睡觉前。媳妇娃娃热炕头,修来的福气呢!这不,忙碌了一天的大人都会早早上炕的,小孩子自然不例外,玩耍归来后顾不上认真洗脸就匆匆爬上土炕。尤其是寒冷的冬日,只要看一眼土炕,人们心中便会陡然升起一股子温暖。记忆中,飘雪的黄昏,父亲搬一张小方桌放在炕中央,我和弟弟拿出各自书本,临桌而坐,静静书写。母亲在一旁穿针走线,时不时停下手里的活,探过身来慈爱地看看我俩的字。父亲捧一本厚厚的书坐在炕尾慢慢细读。

⑥隔三差五,母亲也会把加了盖子的发面盆放到炕角发酵。偶尔,还有一小盆生的黄豆芽静静躺在热炕上。记忆中那一颗颗黄豆,出的芽弯弯扭扭,密密匝匝挤在一起,一天天变粗变长,惹得我和弟弟时常偷偷揭开盖子拿出来比比长短……。

⑦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

⑧逝去的岁月里,土炕一直是乡土生活的主角,她和纯朴乡亲们一起熬过岁月,沉浸着虽然苦涩但却弥足珍贵的人生百味。无论何时,温暖的土炕永远是农人的精神归依。

⑨小时候冬天特别冷,每年冬天,大多数小孩的手背、脚跟和耳朵都会被冻伤或生疮。因为整天跟在一群男孩子后面疯跑,我的双手也不可幸免地成为冻疮“沦陷区”。祖母便用土方给我疗伤:大雪纷飞时,用铁脸盆盛满雪,放在火炉上消融后放入茄子根煮沸,待水温合适时浸泡患处。完了抹上凡士林,放到土炕上烙。盼了多少场雪,洗了多少回,烙了多少次,我早已记不清了,但每到冬天,我总是禁不住想起儿时在土炕上烙手的情景。

⑩如今农村,变化之大,用“日新月异”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随着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旧时代缩影的土炕已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尤其是近几年,各式高档家具的入驻已然宣告土炕为王的时代已成历史。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时光荏苒,年龄渐长的我越发痴迷那些沾染了时光,承载着乡情的老物件,尤其是那洋溢着温情的土炕。无论何时何地,我都舍不得土炕就此消失,再奢华舒适的床也替代不了它在我心里的位置——因为躺在它上面能触摸到童年……

(选自《思维与智慧·上半月》2018年第8期)(1)本文围绕“土炕记忆”写了“我”与“土炕”哪些事?请分别概括。

(2)如何理解“在我看来,土炕是有形的,但似乎又无形”这句话?

(3)根据要求,品味句子。

①炒鸡蛋出锅后,祖母通常会先夹起一块鸡蛋,然后从中间掰开,分给我和弟弟解馋。(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

②记忆中那一颗颗黄豆,出的芽弯弯扭扭,密密匝匝挤在一起,一天天变粗变长。(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

(4)简要分析第⑦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5)阅读下面的链接文字并回答问题。

(链接材料)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鲁迅《社戏》)请分别分析第?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中“再奢华舒适的床也替代不了她在我心里的位置”以及链接材料中“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的原因。

【答案】(1)①早上起床后,在土炕上吃饭。②每日睡觉前,一家人在土炕上学习、生活。③儿时,在土炕上烙手。

(2)“土炕是有形的”是因为“在关中农村,土炕家家都有”,它伴随“我”度过了童年,具体可感;“似乎又无形”是说土炕承载的乡土暖意和童年朴素日常的温情是抽象的。

(3)①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再现了祖母给“我”和弟弟分吃鸡蛋馒头的情形,突出了祖母慈爱的形象;

②“挤”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豆芽长势之茂盛,侧面突出了热炕的温暖和舒坦,营造了祥和的氛围。

(4)内容上:点明了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结构上起到过渡的作用,引出下文对乡土生活的回忆。

(5)“再奢华舒适的床也替代不了它在我心里的位置”是因为土炕承载着乡情、洋溢着温情,作者借对土炕的不舍表达对童年美好淳朴生活的怀念;链接材料中“再没有吃到那夜的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戏”并非那夜的豆最好吃,那夜的戏最好看,原因在于我怀念的不仅仅是好戏和好豆,更多的是那种淳朴真挚、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对农村淳朴、真挚人情的怀念。

【解析】【分析】(1)组织语言时,最好以“我和土炕”为陈述的主体。按先后顺序概述出与“我和土炕”做的几件事情。根据③段“记忆中,每天早上起床后,扫土炕后,将暖床的被子铺得整整齐齐,然后爱土炕上吃早饭。⑤段“寒冷的冬日,我和弟弟拿出各自书本,临桌而坐,静静书写。母亲在一旁穿针走线,时不时停下手里的活,父亲捧一本厚厚的书坐在炕尾慢慢细读。”⑨段“每年冬天,大多数小孩的手背、脚跟和耳朵都会被冻伤或生疮。用药水洗完手,抹上凡士林,放到土炕上烙。”概括作答即可。

(2)作答此题要从“土炕”的形和意两方面理解。“形”是指在关中农村,土炕家家都有。土炕伴随我度过了童年。“意”是对土炕古朴、温情和神圣,是“我”童年的美好回忆,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

(3)①句要求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常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有,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等等。“夹起”“掰开”“分”是对奶奶的动作描写,在那个贫穷的年代,炒鸡蛋对年幼的我们来说,却是难得的美味,突出祖母慈爱和土炕带给“我”的无限温暖。②

句要求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挤”将黄豆拟人化,加上修饰词语“密密匝匝”,生动形象地写出黄豆长的茁壮茂盛,突出了土炕的温暖,营造了温馨祥和的气氛。

(4)结构上,“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承接上文,“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引出下文对乡土生活的回忆。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写出土炕不仅体现了乡土文化,还是温暖的土炕永远是农人的精神归依。

(5)链接材料:戏也一般,没什么好看的;豆也普通,没什么好吃。是因为平桥村的老人、孩子那种朴实、热情、好客、真挚的感情,以及我们之间的亲密友好的关系,给我以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是我以前从未经历过的,所以那夜的豆好吃,戏也好看,使我特别留恋。此文所写的土炕在农村很常见,很不起眼,但是土炕伴“我”度过了童年,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表达作者对土炕的不舍,对童年美好淳朴生活的怀念。

故答案为:⑴①早上起床后,在土炕上吃饭。②每日睡觉前,一家人在土炕上学习、生活。

③儿时,在土炕上烙手。

⑵“土炕是有形的”是因为“在关中农村,土炕家家都有”,它伴随“我”度过了童年,具体可感;“似乎又无形”是说土炕承载的乡土暖意和童年朴素日常的温情是抽象的。

⑶①作者运用动作描写,再现了祖母给“我”和弟弟分吃鸡蛋馒头的情形,突出了祖母慈爱的形象;

②“挤”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黄豆芽长势之茂盛,侧面突出了热炕的温暖和舒坦,营造了祥和的氛围。⑷内容上:点明了土炕是乡土文化的纽带。传递着浓浓的乡土暖意;;结构上起到过渡的作用,引出下文对乡土生活的回忆。

⑸“再奢华舒适的床也替代不了它在我心里的位置”是因为土炕承载着乡情、洋溢着温情,作者借对土炕的不舍表达对童年美好淳朴生活的怀念;链接材料中“再没有吃到那夜的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戏”并非那夜的豆最好吃,那夜的戏最好看,原因在于我怀念的不仅仅是好戏和好豆,更多的是那种淳朴真挚、和谐亲密的人际关系。表达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的童年的美好回忆,对农村淳朴、真挚人情的怀念。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考生要熟读文章,按照先后的顺序归纳事件,注意根据题意按照一定的格式组织表语言。

⑵本题考查文章重要语句的含义。考生要注意结合句子中关键词语的理解,既要说明表层的含义还要阐述深层次的意思,要联系上下文的内容以及文章的主旨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文章语句的理解和分析。考生要注意题干括号离的要求,按照要求结合语句的内容及表达的情感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答案。

⑷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是现代文阅读常考考点,考生在作答时首先要考虑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进行分析回答。

⑸本题考查作者的情感,要求考生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考生要对材料和文本中指定的句子进行分析,找出两者的共同点。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为白菜狂的日子

莫言

①12岁那年,一个临近春节的早晨,母亲叹息着,并不时把目光抬高,瞥一眼那三棵吊在墙上的白菜。最后,母亲的目光锁定在白菜上,端详着,终于下了决心似的,叫我去找个篓子来。

②“娘?”我悲伤地问,“您要把它们……”“今天是大集。”母亲沉重地说。“可是,您答应过的,这是我们留着过年的……”话没说完,我的眼泪就涌了出来。“我们种了一百零四棵白菜,卖了一百零一棵,只剩下这三棵了……说好了留着过年包饺子的……”我哽咽着说。

③母亲靠近我,掀起衣襟,擦去了我脸上的泪水。透过矇眬的泪眼,我看到母亲把那两棵较大的白菜从墙上摘下来。最后,那棵最小的、形状圆圆像个和尚头的也脱离了木橛子,挤进了篓子里。我熟悉这棵白菜。因为它生长在最靠近路边那行的拐角处,小时被牛踩了一脚,一直长得不旺。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尽管还是小,但卷得十分饱满,收获时母亲拍打着它,感慨地对我说:“你看看它,你看看它……”在那一瞬间,母亲脸上洋溢着欣喜的表情,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

④去集市的路上。寒风凛冽,有太阳,很弱,仿佛随时都要熄灭似的。我的手很快冻麻了,篓子跌在地上,篓底有几根蜡条跌断了,那棵最小的白菜从篓子里跳出来,滚到路边结着白冰的水沟里,根跌损了。母亲在我头上打了一巴掌,然后小心又匆忙地下到沟底将它抱上来放进篓子。我知道闯了大祸,哭着说:“我不是故意的,我真的不是故意的……”母亲的脸色缓和了,没再打骂我,只用一种温暖的腔调说:“不中用,把饭吃到哪里去了?”然后蹲下身,将背篓的木棍搭上肩头。

⑤终于挨到了集上。母亲将篓子放在七姥爷的旁边,就让我去上学。我也想走,但看到一个老太太朝着我们的白菜走了过来。她用细而沙哑的嗓音问了白菜的价钱,摇摇头,看样子是嫌贵。但她没有走,而是蹲下,揭开那张破羊皮,翻动着我们的三棵白菜。她把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半截欲断未断的根拽了下来,然后又用枯柴一样的手指,逐棵地戳着我们的白菜。撇着嘴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母亲用忧伤的声音说:“大婶子啊,这样的白菜您还嫌卷得不紧,那您就到市上,看看哪里还能找到卷得更紧的?”

⑥我对这个老太太充满了恶感,你拽断了我们的白菜根也就罢了,可你不该昧着良心说我们的白菜卷得不紧。我忍不住冒出了一句:“再紧就成了石头蛋子了!”老太太惊讶地看着我。母亲转回头批评我:“小小孩儿,说话没大没小的!”老太太撕扯着那棵最小的白菜上那层已干枯的菜帮子。我十分恼火,便刺她:“别撕了,你撕了让我们怎么卖?!”“你这个小孩子,说话怎么就像吃了枪药一样呢?”老太太嘟哝着,但撕扯菜帮子的手却并不停止。她终于还是将那层干菜帮子全部撕光,露出了鲜嫩、洁白的菜帮。这样的白菜包成饺子,味道该有多么鲜美啊!老太太抱着白菜站起来,让母亲给她过秤。终于核准了重量,老太太说:“俺可是不会算账。”母亲因偏头痛,也没算清,对我说:“社斗,你算。”我找了根草棒,用刚学的乘法,在地上算着。我报了一个数字,母亲跟着报出。“没算错吧?”老太太用不信任的目光盯着我说。“你自己算就是了。”我说。“这孩子,说话真是暴躁。”老太太低声嘟哝着,从腰里摸出一个肮脏的手绢,层层揭开,露出一沓纸票,沾了些唾沫,一张张地数着。她终于将数好的钱交到母亲的手里。我看到七姥爷尖锐的目光在我脸上戳了一下,然后移开。

⑦我放了学回家,一进屋就看到母亲正坐在灶前发呆。三棵白菜都躺在蜡条篓子里,那棵最小的因剥去了干帮子,已经受了严重的冻伤。我的心猛地一沉,知道最坏的事情已经发

生了。母亲抬起头,眼睛红红地看着我,许久,用一种让我终生难忘的声音说:“孩子,你怎么能这样呢?你怎么能多算人家一毛钱呢?”“娘”我哭着说,“我……”

⑧“你今天让娘丢了脸……”母亲说着,两行泪挂在了腮上。

⑨这是我看到的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心中依然沉痛。

(1)文章题目是《我为白菜狂的日子》,“我”的“狂”体现在文中哪些地方?

(2)第①段刻画了母亲的形象,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它们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心理?(3)作者回忆了那年随母亲卖白菜的事,母亲的言行举止表现了她怎样的品质?

(4)文章结尾说“这是我看到的坚强的母亲第一次流泪,至今想起,依然沉痛”,这“沉痛”的背后流露出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5)文章多次写到那棵最小的白菜,请你探究一下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答案】(1)“狂”主要表现在: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

(2)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

(3)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

(4)“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

(5)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

【解析】(1)通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围绕“白菜”来分析提炼。先写“我”对“白菜”的“狂”,后写“我”对老太太和母亲的“狂”。

(2)应重点抓住“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来揣摩人物的心理。

(3)人物描写往往为塑造人物的形象服务,文中对母亲的语言和动作进行描写,表现了母亲的美好品德,也写出了母亲对“我”的深刻教育和影响。

(4)应结合文章的具体内容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多方位地感悟文中人物的喜怒哀乐。

(5)可抓住文章第五段中的“我和母亲格外关照它”和“仿佛拍打着一个历经磨难终于长大成人的孩子”来探究作者的写作用意。

故答案为:(1)“狂”主要表现在:母亲决定卖掉白菜时,“我”不愿意且埋怨(冲撞、责怪)母亲;老太太刁难“我”的白菜时,“我”不顾尊长,气愤地回击她;“我”算账时,故意多算一毛钱报复老太太;母亲要“我”算账时,不诚实,欺骗、伤害了母亲。(2)本段细节描写用了“叹息、抬高、瞥、锁定、端详”几个动词,生动地表现了在艰苦的年月里,母亲对自己珍爱的白菜不想卖又不得不卖的矛盾、无奈和痛苦的心理。(3)表现了母亲本性善良、为人诚信、朴实能干、严格教子的品质。(4)“我”因故意多算一毛钱让母亲丢脸、难过而自责;“我”对自己当年幼稚不宽容的做法而感到愧疚;“我”因辜负了母亲平时的教育,做事出格,让母亲失望而感到懊悔;“我”因欺骗伤害了母亲,但又无法弥补而痛苦。

(5)表现了这棵最小的白菜长成不易;表现了“我”对这棵白菜特别的喜爱;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我气愤时惩罚老太太多算一毛钱作铺垫;也用这棵最小白菜的曲折经历来暗示了“我”的人生经历曲折坎坷。

【点评】(1)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筛选信息和分析题目含义。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要审题后确定答案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提取出来辨析概括。

(2)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作用和表达效果。答题时应注意,特别是动词、形容词和副词。注意观察该词的特点,看是否运用了修辞手法,属于哪种刻画方法,表达了文中人物或作者的什么形象或情感态度。

(3)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特征。答题时应注意,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来理解人物形象;通过对人物描写方法的分析来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4)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活动及情感的把握。答题时应注意,分析人物的心理变化首先对文章的情节进行简单的概括,然后从事件中分析人物的心理,注意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人物的心理变化是由情节决定的,是随情节的变化而变化的。所以一定要读懂情节。(5)本题考查作者的写作意图。做题时应该注意,全面的理解文本,把握文本的主旨及思想感情,这样才能把握作者对某一事物的所寄托的用意。

4.现代文阅读

永远的回程票

包利民

①年少的他离家出走。这是他思量再三,才做出的决定。由于成绩不好,又和别人打了一架,回家后被父母打了一顿,他便狠了狠心,揣了一百块钱,离开了家门。

②到最近的一个城市,从火车上下来,口袋里的钱少了大半。十五岁的他第一次独自出门,面对车水马龙,有一种不期然的恐惧。可是不能回头,他咬了咬牙,走进那一片陌生。买了一个面包一瓶水,填饱了肚子,便又买了张火车票,向下一个城市进发。他觉得还是离家太近,再远些,可能就不想家了。

③就这样辗转到了离家近千里的一个城市。而他也惊恐地发现,钱已用尽,就是想回去,也没有可能了。想自己找点活干,可是一个未成年的孩子,而且未经历过世事,根本是不可能的事。在街上走着,终于决定,即使要饭也不回去。

④后来,饿得实在不行,就向一个小吃部走去,豁出去了,先吃饱,再面对无钱付账的残酷。他要了一碗面狼吞虎咽,吃过后,却一下子决心失落,面对服务员的微笑,竟不敢说些什么,只是红了脸不知所措。那个服务员姐姐说:“小朋友没钱了吧,没关系,这碗面不收你钱了,早点回家吧!”

⑤意外的情况让他一下子呆住,只是不停地说着“谢谢”。晚上就睡在天桥下,幸好是夏天,没有寒冷之忧。再次饿得不行,决定再去行险吃霸王餐,他知道,自己不会每次都遇见好心人。可是也真是出乎意料,竟然真的是每次都遇到好心人,不是小吃部的老板心好,就是邻桌的客人善良。他觉得别人能看出来自己是一个离家出走的孩子,要不然他们怎么都会劝自己回家呢?

⑥最后终于决定回家,他站在天桥下大喊着“我要回家”,可是却没有路费。等他喊完,

回到自己睡觉的地方,竟意外地检到了二百块钱,这真是让他喜出望外!他安心地睡了一觉,准备明天一早就买票回家,第二天,他早早起来,激动地向火车站走去。可是到了售票厅,一摸口袋,那二百元钱竟不翼而飞!

⑦心一下子跌落进深渊里,他欲哭无泪,可是回家的渴望已被点燃,再难熄灭。最后他没办法,只好学那些以前常在车站见到的情景,小声地向来往的人乞求。可是人们根本不理他,在车站,这样的小骗子着实不少。就在他快要绝望的时候,一个阿姨出现在他面前,仔细地询问了他的情况,面对慈祥的阿姨,他仿佛像面对母亲般,哭着说了自己的经历。那个阿姨帮他买了回家的车票,并给他买了许多车上吃的东西,并把他送上车,才向他挥手告别。

⑧坐在回去的车上,他想着遇见的那些好心人,心里感动不已,他决定,以后自己遇见需要帮助的人,一定毫不犹豫地伸出温暖的手。

⑨到了家,父母竟然瘦了许多,丝毫没有责备的言语和表情,而他,也早已淡忘了当初的那份仇恨。是的,虽然只是短短七天的流浪,让他明白了家的温暖。他开始好好读书,再也不打架,并能帮助别人,身边的人都惊讶于他的转变。后来,他无意中听邻居说起,自己出走的那几天,父母竟也不在家,直到自己回来的前一天,父母才回来。他隐隐约约想到了什么,便去找父母问个明白。

⑩父母并没有隐瞒,告诉他,他前脚走后,他们就在后面跟着。那些饭馆小吃部的账,其实都是父母先他一步结算的,包括扔在天桥下的二百元钱。最后,父母对他说:“别怪爸爸妈妈狠心,如果不让你在外面呆够了,你也不会想回来,而且,让你经历一下那些也好,虽然我们一直在后面跟着你,可是,就算没有我们,世界上的好心人也是有许多的!”

?他并没有怪父母,而是更为了自己的无知冲动而悔恨。最后,他惊奇地对父母说:“给我买车票的那个阿姨也是你们安排的吧,她表演得真是太好了!”父母很奇怪,说:“我们不知道啊,给你留下二百元后,我们就连夜坐车先赶回来了!”

?他一下子明白,父母并不知道自己丢了钱的事,而那个阿姨也是一个真真正正帮助自己的人。他的心里涌起无尽的暖流,他一直保留着那张回程车票,父母说得很对,世界上的好心人,还是很多很多的。他知道,有父母的爱,有陌生人的热情帮助,不管自己走出多远,迷失多久,那些暖暖的情,就是他永远的回程票!

(1)阅读全文,根据故事情节发展顺序,仿照示例填空。

来到陌生城市,惊恐害怕→________→捡到二百块钱,喜出望外→________→得到陌生阿姨资助,感动感恩

(2)结合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①可是不能回头,他咬了咬牙,走进那一片陌生。

②心一下子跌落进深渊里。

(3)小说有多处伏笔暗示他在陌生城市的“好运”实则是父母的帮助,请找出其中的一处,并说明从哪些地方体现是埋伏笔。

(4)请结合全文,说说小说标题“永远的回程票”的含意。

【答案】(1)多次吃到免费饭菜,羞愧感恩;丢钱乞讨,痛苦绝望

(2)①“陌生”多用作形容词,在这句话中,“陌生”作名词,指他离家出走,来到陌生城市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不熟悉的东西,强调他内心的恐惧之感。②“跌落”这一动词的使

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二百块钱丢失之后他巨大的心理变化,由之前的喜出望外到现在的痛苦绝望。

(3)①“那个服务员姐姐说:‘小朋友没钱了吧,没关系,这碗面不收你钱了,早点回家吧!’”,并不问他的遭遇,就知道他没有钱,并且劝他早点回家可以看出是埋伏笔。②“等他喊完,回到自己睡觉的地方,竟意外地捡到了二百块钱,这真是让他喜出望外!”在他喊出“我要回家”并决定要回家之后,就非常巧合地“捡到”二百元钱,可以看出是为后文设悬念埋伏笔。

(4)表层含义是指在他绝望乞讨时好心阿姨给他买的那一张回家的车票,深层含义是指陌生人的帮助和父母的爱,会让迷失的自己找到回家的路,从而不断成长。

【解析】【分析】(1)根据所给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示例可将答题范围锁定在②─⑧段,根据参考示例分析可知填空内容应该包括事件发展和人物心理两部分。“来到陌生城市,惊恐害怕”对应内容为②③段,“捡到二百块钱,喜出望外”对应内容为第⑥段前半部分,因此第一个空应该是对④⑤段内容的概括,提取段落主要事件“多次吃到免费饭”,根据“红了脸”“不如所措”“谢谢”等,可以分析他的心理是“羞愧感恩”;“得到陌生阿姨资助,感动感恩”对应内容为⑦后半部分和第⑧段,因此第二个空应该对应第⑥段后半部分和第⑦段前半部分,故事情节是丢钱乞讨,他的心理从“欲哭无泪”“绝望”等词可以概括得出。(2)①中的“陌生”在这是形容词用作动词,“陌生”在这里具体指他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不熟悉的一切,直接把“陌生”用作名词,起强调作用,强调内心的恐惧与不安。②中加“跌落”明显是一个动词,将无形的心理变化以有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生动形象地把意外捡到二百块钱的“喜出望外”“激动”,到钱不翼而飞的痛苦绝望的巨大变化表现得生动传神。(3)前有伏笔,后有照应,前文中他多次吃到免费的饭菜,多次遇到好心善良的陌生人,以及意外捡到二百块钱等情节,都是在为后文揭示谜底埋下伏笔。看到结局,我们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为什么服务员姐姐会劝他“早点回家”,为什么他在吃完霸王餐后从来没有遭遇“无法付账的残酷”,为什么在他终于下定决心回家时,就会意外地检到二百块钱。这些都是作者的有意为之,任意找出两点并抄写下来即可。

(4)答题时应该包括表层题含意和深层含意两方面。表层含意就是对小说情节内容的概括,是实写,指好心阿姨给他买的那一张回家的车票。深层含意就需要结合全文,结合文章的主题来答,本文的主题在第?段已经明确点出,就是陌生人的善良和父母对子女的爱会让迷途的人找到回家的方向。

故答案为:⑴多次吃到免费饭菜,羞愧感恩;丢钱乞讨,痛苦绝望

⑵①“陌生”多用作形容词,在这句话中,“陌生”作名词,指他离家出走,来到陌生城市所看到和感受到的一切不熟悉的东西,强调他内心的恐惧之感。②“跌落”这一动词的使用。生动传神地写出了二百块钱丢失之后他巨大的心理变化,由之前的喜出望外到现在的痛苦绝望。

⑶①“那个服务员姐姐说:‘小朋友没钱了吧,没关系,这碗面不收你钱了,早点回家吧!’”,并不问他的遭遇,就知道他没有钱,并且劝他早点回家可以看出是埋伏笔。②“等他喊完,回到自己睡觉的地方,竟意外地捡到了二百块钱,这真是让他喜出望外!”在他喊出“我要回家”并决定要回家之后,就非常巧合地“捡到”二百元钱,可以看出是为后文设悬念埋伏笔。

⑷表层含义是指在他绝望乞讨时好心阿姨给他买的那一张回家的车票,深层含义是指陌生人的帮助和父母的爱,会让迷失的自己找到回家的路,从而不断成长。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文章的思路,结合题干的提示,在文中确定范围,归纳概括内容,注意尽量用文中语句作答。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西域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整体理解文章,感悟作者的思想情感,结合具体的语句,联系上下文的内容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的表现手法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对文章整体感知,理清思路,注意上下文的联系举例要准确,说明要连贯简洁。

⑷本题考查对标题的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平时对标题的认识,掌握理解标题的方法,在阐述时要结合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进行分析。

5.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城市人的压力

(英)克瑞斯·罗斯

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但是我想不起来是被什么事耽搁了。我注意到我手中拿着一根香蕉,可是我不知道我为什么要拿着这根香蕉,只是隐约觉得这根香蕉对我十分重要,而且肯定与耽误我的事有关。

然后,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姨妈。这应该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因为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姨妈,你好。”我对她说,“我们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艾丝尔姨妈见到我后并不惊奇。“小心你手中的香蕉!”她说。我大笑,因为我知道这是一根重要的香蕉,我会小心的。她提出与我同行,这让我很为难,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必须加快步伐,艾丝尔姨妈走得实在太慢了。

拐了一个弯,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大象出现在别的城市大街上也许不算是奇怪的事,可这是曼彻斯特呀!然而,不知为什么,我并没有感到奇怪。我想的是:“糟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艾丝尔姨妈和我在一起,我手里还有一根重要的香蕉……”

我十分着急,然后就醒了。

“只是一个梦。”我长舒一口气,但还是觉得有些不可思议,怎么会梦到大象、香蕉和艾丝尔姨妈呢?收音机还在播放着节目,它每天早晨6点钟自动开启,起到闹钟的作用。我抬头看了一眼表,已经是7点7分了。我必须加快行动,我洗漱时听到一则新闻: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大街上,给行人带来了许多麻烦。我恍然大悟,或许我是在半睡半醒的状态下听到了这则新闻,然后就梦到了大象。

我吃完早饭,准备去上班。我在一家电影公司上班,负责策划、创意、写剧本。我突然想,如果有一部关于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大街上的电影,效果肯定会不错。我拿包的时候。发现包旁边有一张纸条,纸条上是我妻子的笔迹:“下班回家时,不要忘了顺路买一些香蕉!”我忽然明白梦中的香蕉为什么是重要的东西,因为我妻子最近在减肥,好几次让我买香蕉回家,而我每次都忘了。我想,我今天肯定会把香蕉买回家的。

在我刚出门时,手机响了。是我母亲的电话。“有一个坏消息,”母亲说。“你还记得你的艾丝尔姨妈吗?”“记得。”我说,“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是的,她昨天

晚上去世的。她两周前就病得卧床不起,我对你说过的。”奇怪的梦终于得到了解释。

我匆匆赶路,但是发现我越是想走快,却走得越慢。我看了看手表,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手表的指针往逆时针方向旋转。“这很有意思。”我想,“如果手表是逆时针旋转,这说明我上班就不会迟到了……”然后,我又醒了。这太奇怪了。我拧了一下自己的胳膊。很疼,确定这一次不是在梦境里,而是真的醒了。时间是五点半,收音机还没有自动开启呢。我不会迟到。

我看到了妻子。就问她:“你今天还需要买香蕉吗?”“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她显得很诧异。“我以为你要减肥呢。”“减肥?”她说,“我胖吗?”“哦,不……那么,你听说过大象的事吗?”我问。“大象?”“对,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出来了。”

“曼彻斯特没有马戏团,更没有大象。你怎么了?是不是工作压力太大了?也许你需要在家里休息一下。”妻子说。“不过,我先要给母亲打一个电话。”我说。“现在才五点半,你为什么要去打搅母亲呢?”妻子不明白我的意思。“嗯,确实不是什么重要的事情。”我说。“好了,放松一点,行吗?”妻子说完就出去了。

我立即给母亲打了电话。“妈妈。”“哦,亲爱的,这么早打电话有什么事呀?”“你还记得艾丝尔姨妈吗?”“当然,不过,我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见过她了……”“她还好吗?”我打断母亲。“我不知道,你怎么突然关心起她了?”“哦,没什么,再见!”

放下电话,我想.也许妻子说得对,我需要好好休息一天,于是我拨通了老板的电话。“是这样的。”我说,“我今天身体不舒服,可能是这几天策划剧本过于劳累了。”“你病的真不是时候,”老板说,“我们刚刚有了一个很好的创意,我本想今天和你好好谈论的。这是一个动作片。故事情节也非常有意思。我简单说给你听一听:一头大象从马戏团逃到了一个大城市,它吃了一根被恐怖分子注射了具有放射性物质的香蕉后,变得焦虑暴躁……”“我的艾丝尔姨妈什么时候在这部片中出现?”“姨妈?什么姨妈?”老板很生气。我挂断了电话。希望这一切不过是一个城市人生活压力太大的症状。

(选自《小说中的小说》,译林出版社)(1)下列对小说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在梦境中,“我”遇到了二十多年没有见过的艾丝尔姨妈,却因害怕迟到而对与她同行感到为难。

B. 现实中“我”因为老是忘记帮妻子买香蕉这件事而心怀愧疚,所以才会在梦中觉得这是件重要的事,并提醒自己一定要把香蕉买回家。

C. 小说开头写“我”在大街上遇到的种种怪事,既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也预示着这一切都发生在梦中。

D. 小说梦中有梦,“我”自认为梦醒,却依然在梦中。真正醒来却又把现实和梦境混淆在一起?怪诞离奇的情节表现出城市人的巨大压力。

(2)请为小说第③段空缺处选择合适的语句,并联系上下文简述理由。

A.大象出现在大街上。会带来危险的。

B.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

(3)文中多次写到“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其用意。

(4)不论梦境看起来多么荒诞、离奇,它都不会完全脱离现实世界。小说中“我”的梦境让读者感受到了城市人的巨大压力。结合小说具体内容,并联系以下材料,简述你对当下城

市人压力的认识与思考。

【材料一】

2018年6月,《第一财经周刊》发起了关于“都市人压力”的调查。在一个月内共回收3281份问卷,受访者来自十多个不同行业,覆盖了不同城市层级。记者从这些问卷中就都市人压力的来源和处理压力的方式,得出以下结论:

①现实的压力总比理想中来得多

②压力与年龄和收入不一定成反比

③高压总在人生的重大节点时

④生活之压:最愁工作与生活失衡,年纪越长越担心健康

⑤工作之压:对前途迷茫,也怕跟不上时代

⑥解压常用三部曲:娱乐、运动和旅游

【材料二】

【答案】(1)B

(2)B

(3)起到线索作用,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②暗示小说主题,从文章主旨方面分析,从无论是一根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它们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以摆脱和排遣(压力大、重),因此这些内容起到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鲜明。这些内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剧性。

(4)无论是哪个行业,那个城市、那个年龄都感受到了来自现实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发生在人生的重大节点时,虽然这些压力与年龄和收入比一定成正比,但这些压力却如枷锁一样让人踹不过气来,这也是导致不少人焦虑、烦躁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会通过娱运动和旅游缓解各种压力。

【解析】【分析】(1)ACD理解正确。B理解错误“老是忘记给妻子买香蕉这件事情”是梦

境,而非现实。故选B。

(3)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上文写我在大街上走着,步履匆匆,因为我快要迟到了,在一个拐弯口,我碰到了艾丝尔二十多年没见过的姨妈,姨妈要和我同行,我嫌她走得慢,只顾匆匆往前走,这时一头大象挡在我们面前,此时我并没有感到奇怪,因为我心里只想着自己是否会迟到,根本不会考虑大象出现在曼彻斯特这个城市是否有危险。因此小说第③段空缺处选择合适的语句是大象挡住了去路。我真的要迟到了。

(2)①从文章内容方面分析,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起到线索作用;②从文章主旨方面分析,从无论是一根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它们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以摆脱和排遣(压力大、重),因此这些内容起到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③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分析,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鲜明。这些内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④从艺术手法方面分析,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剧性。

(4)这篇小说反应出生活在城市的人压力非常的大,【材料一】是一个调查结论,这个调查结论从几个方面反映出城市人的生活压力,【材料二】是两幅漫画,左边的漫画表现出巨大的压力给人带来各种心理方面的问题,右边的漫画表现出现代人总感到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枷锁一样把人压得踹不过气来。综合小说主旨和两则材料内容简述对当下城市人压力的认识和思考。答题时内容要紧扣这几则材料,语言要简洁、连贯,要有一定的逻辑关系。

答案为:(1)B。

(2)B。

(3)起到线索作用,这些内容反复出现在“我”的梦境中,贯穿全篇,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连贯;②暗示小说主题,从文章主旨方面分析,从无论是一根普通的香蕉,在城市里很难出现的大象,还是二十多年未见面的姨妈,都在梦中给“我”以紧张、焦虑的感觉,它们的反复出现,象征着压力的难以摆脱和排遣(压力大、重),因此这些内容起到暗示小说主题的作用;③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小说通过反复写“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表现了“我”在梦中和梦醒之后对梦境追因溯源的执着,表现了“我”的焦虑不安和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的心理状态,使人物心理更真实,形象更鲜明。这些内容有助于塑造人物形象;

④香蕉、大象和艾丝尔姨妈这些不相干的形象在“我”的梦境中和“我”醒来后的话语中反复出现,将梦境与现实混淆在一起,增强了小说的荒诞性和戏剧性。

(4)无论是哪个行业,那个城市、那个年龄都感受到了来自现实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往往发生在人生的重大节点时,虽然这些压力与年龄和收入比一定成正比,但这些压力却如枷锁一样让人踹不过气来,这也是导致不少人焦虑、烦躁的重要原因,很多人会通过娱运动和旅游缓解各种压力。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小说总体把握能力。解答此题,一是要了解小说情节和人物,二是要理解重点语句表达的意思,三是要能够理解小说的主旨,四是要分析小说的写作顺序及

表现手法。答题时,要把题目中各个选项与文章进行仔细比对,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⑵本题考查补写文中内容的能力,答题时要结合上下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然后再根据人物的感情选择合适的句子。

⑶本题考查分析小说形象作用的能力。分析小说中某个形象的作用要结合小说的内容合主旨分析这个形象在突出内容、主旨、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的作用。

⑷本题考查图文转换能力及对材料内容的探究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包括文字材料和图表材料),理解材料内容,然后思考两则材料表达的主旨并用简洁恰当的语言表述出来。

6.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城里的月光

高明昌

①我一直这样想,我在城里看到的月亮,肯定不是老家看到的月亮。老家的月亮,最亮的时候就是一个圆盘,比向日葵还要圆几分;月亮的颜色是柔和的,也是温顺的,更是清晰的,看上去暖洋洋的。到城里看月亮,看到的是远远天空上一块灰白的光圈,灰白、散漫、凌乱、模糊。其实,这是怨不得月亮的,因为你去了城里,城里的家,前后左右都有路灯高照,路灯无数,光影也就无数;无处不在的噪声,让你耳朵根也无法清静,尾气的腥味,从地上机浮到空中。这样的地方,这样的时间,有个月亮的光影,已是人间幸运。月亮啊,一直想光照人间;月亮啊,一直是心地善良。

②我及不敢对月亮提要求的。平常日子,我们用的是公历,是太阳之历,家人之间做什么事情,问什么日子,翻看的是黄历,盯牢的是钟表,不会命令自己看了今晚的月亮再安排日子的;而我的母亲则不是。母亲也现代,电视机、燃气灶、微波炉、手机都齐全,但过日子用的依旧是阴历,月亮之历,是冬月初一腊月十五之类的计时之法。每一个晚上,当夜幕降临,四周寂然之时,这月光依旧是母亲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母亲一个人,总要走走路,总要抬抬眼,望一眼老天,看一眼月亮,看好后再看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河面上跳跃的月光,树之间拂动的月光。月光,在母亲眼里是年月、节气、阴晴的预报,也是母亲播种和收获需要遵守的时辰。

③我成了城里人,我也成了没有乡下那种月光的人。城里的人本领通天,没有多少日子,他们就把黑暗变成了光明,把夜晚变成了白天。这是好事,我每一次从乡下回到小区,总会感慨生活的奇妙,小区的夜晚如同白昼,能够看一眼树是一眼树,看一眼草是一眼草,绝不会发生把草看成树、把树看成草的事情。而且任何时间段的晚归,人可以不绊倒,可以不走错家门,可以不担心蝥贼的侵扰,即使在楼底下掏一把开门的钥匙,也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锁孔的位置,塞钥匙毫厘不差。这是谁的能耐?想来,照亮锁孔的绝不是城里那个糊涂的月亮。

④我们享受着灯光给予的所有好处,但又觉得被灯光照到天亮的夜晚不是一个真正的夜晚。所以人进了家门就开灯,睡觉就要关灯,关灯还要拉上窗帘,窗帘要厚厚的,不让丝毫的灯光进来。大家知道这灯光不如月光,月光有十五月亮十六圆的日子,有照到东再照到西的移动时候,有被乌云遮住的时辰,更有太阳出来自己西去的自觉,可灯光不是。灯

光一亮就要亮到早上,一亮就是这个亮法,这个亮度,没有强弱的变化,没有位置的变化,没有时间的变化—落雨落雪都是这个样子。

⑤真正的月亮一定在乡下,如同真正的夜晚一定在乡下一样。昨晚,我又去了老家,回来八点钟,一脚跨出大门,就像踏进了漆黑的世界,屋里门外两重天。定了定神,揉了揉眼,走了几分钟,才看见了脚下的满地光斑,光斑明灭,忽隐忽现,聚散相连,那是月光从树影里抖射下来的光线;再往前走,也听见了窸窸窣窣的声音,仔细看,才发现是几片树叶从树上跌落了碰着了树丫;再往前走,看见了河,河面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收拢到了一起,河面波澜不惊,一片澄净。我摊出双手,让月光停留在我手上,几秒时间里,我就看见手心里每一道静脉里像有月光在闪耀,也在慢慢游动。

⑥想起了童年的月光,只要太阳一落山,只要月亮一出来,庄稼地里,家里的莱园里,就会有月光普照。晚上睡觉,再热的天气,母亲叮泞,穿一双袜子,毛巾要拿一条,要盖住肚皮。月光下的天气,先是凉再是冷,一如月光颜色的变化。我那时候就觉得:童年里的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就会在这时候出现,银河系里繁星闪烁也会在这个时候出现。宇宙和天体的奥秘,全在儿时的脑海萦绕,它们在问询我。但是,我每一次睁开眼睛时,天已鱼肚白了,我忘记了冷暖与梦想,我只看见了太阳,还有伴随着太阳一起送来的田野里的稻花香味、青草气味。母亲拍着我的屁股说,快起,快起,还可以看到露珠。

⑦太阳、露珠都看到了,月亮却看不到。乡下的月亮是野生的,跑起来快。

(1)联系上下文说说为什么“我是不敢对月亮提要求的”。

(2)从用词和句式的角度,赏析下面句子。

母亲一个人,总要走走路,总要抬抬眼,望一眼老天,看一眼月亮,看好后再看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河面上跳跃的月光,树之间拂动的月光。

(3)下面写月的句子都写到了月光的什么特点?分别是如何表现的?

(甲)再往前走,看见了河,河面像一只巨大的托盘,把一片片月光收拢到了一起,河面波澜不惊,一片澄净。

(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说说第⑦段画线句中“野生”一词的含义和作用。

(5)文章以“城里的月光”为题,为什么又用大量笔墨写“乡下的月光”“城里的灯光”?

【答案】(1)在城市的夜晚,有个月亮的光影,已是人间幸运,不敢奢求更多;平常我们用公历不用阴历,和月亮已经疏远,更不敢提要求。

(2)用词:①用形象而优美的动词如飘摇、跳跃、拂动,写出月光的动感。②运用叠词如走走路、抬抬眼,节奏舒缓。③用同义词如望、看,富有变化。

句式:①句式整齐如:总要走走路,总要抬抬眼,穿一眼老天,看一眼月亮。②排比句式如:禾苗上飘摇的月光,河面上跳跃的月光,树之间拂动的月光。表现了母亲和月光的亲近亲密,对月光的喜爱和依恋。

(3)都写出月光澄澈空灵的特点,甲句主要写河用河面的平静澄净衬托出月光的平静澄澈,月光是一片片的,令人联想到羽毛或叶子,既有了具体的形象,又给人飘逸空灵的遐想;乙句用比喻的修辞,将澄澈的月光比成积水,用交错相生的水草比喻竹柏的影子,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化无形为有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