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放射物理学考试知识点

放射物理学考试知识点

放射物理学考试知识点
放射物理学考试知识点

1、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很不稳定,高能级的电子会自发跃迁到低能级空位上,从而使原子回到基态。两能级能量的差值一种可能是以电磁辐射的形式发出,这种辐射称为特征辐射

2、阿伏加德罗定律:1摩尔任何元素的物质包含有NA(6.022×1023)个原子。

3、原子核的稳定性

影响核素稳定的因素如下:

中子数与质子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核子数的奇偶性

重核的不稳定性

4、原子核的衰变类型,即α衰变、β衰变、γ跃迁和内转换。

5、重带电粒子束的比电离曲线和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尾部均可以看到明显的峰值,此峰值称为布喇格峰

6、光电效应总截面

3

)

/(hv

Z n

τ

σ

n是原子序数的函数,对低原子序数材料n近似取4,对高原子序数材料n近似取4.8

7、临床上相同质量厚度的三种组织对X(g)射线不同的能量吸收差别:

①对于60--150 kev低能X射线,骨的吸收比肌肉和脂肪的高得多。

②对于150--250 kev低能X射线,骨的吸收比肌肉和脂肪的高。

③对于钴-60γ射线和2—22 Mv高能X射线,虽然单位质量骨的吸收比肌肉和脂肪的低,但由于骨的密度比肌肉和脂肪都要大,所以单位厚度的骨的吸收仍然比肌肉和脂肪的高。

④对于22--25 MV的高能X射线,骨的吸收比肌肉和脂肪的稍高。

8、在7-100MEV能量范围,由于电子对效应变得重要,使得骨的吸收增大。X射线机和加速器产生的连续能谱X射线可以近似等效为加速电压三分之一的单能光子束。

9、电离室的工作特性

电离室的方向性

电离室的饱和性

电离室的杆效应

电离室的复合效应

电离室的极化效应

环境因素的影响

10、用电离室测量吸收剂量分两步:

(1)用电离室测量由电离辐射产生的电离电荷;

(2)用空气的平均电离能计算并转换成电离辐射沉积的能量,即吸收剂量。

11、布喇格-格雷(Bragg-Gray)空腔理论假定气腔的直径远小于次级电子的最大射程,则以下三个假定成立:1、X射线光子在空腔中所产生的次级电子的电离可忽略;

2、气腔的引入并不影响次级电子的注量和能谱分布;

3、气腔周围的邻近介质中,X射线的辐射场是均匀的。

12、电离辐射质即辐射能量。

13、中低能X射线由半价层表示

14、高能X射线的射线质通常用电子的标称加速电位(nominal acceleration potential)表示,单位为百万伏或兆伏(MV)。

15、若R50,d由固定源-探测器距离来测定,

16、有效测量点Peff

中能X射线几何中心

60Co γ射线0.5r

高能X射线0.75r 高能电子束0.5r

17、放射治疗用的放射源主要有三类:

(1)放出α、β、γ射线的放射性同位素。

(2)产生不同能量的X射线的X射线治疗机和各类加速器。

(3)产生电子束、质子束、中子束、负π介子束及其它重

粒子束的各类加速器。

18、铱-192的粒状源可以做得很小,使其点源的等效性好,便于计算。半衰期为74.5d,故铱-192源是较好的放射源,主要用于高剂量率的腔内照射和组织间插植。距1mCi的铱-192源1cm处的每小时照射量为4.9R,铱-192源的半价层为24mmPb,是较容易防护的放射源。它是近距离放射源。

它是一种人工放射性同位素,它是铱-191在核反应堆中经热中子照射轰击而生成的不稳定的放射性同位素,其能谱比较复杂,平均能量为0.36MeV。由于铱-192的γ射线能量范围使其在水中的指数衰减率恰好被散射建成所补偿,在距离5cm的范围内任意点的剂量率与距离平方的乘积近似不变。

19、锶-90同位素β源28a的半衰期最高能量为0.54MeV

20、锎-252目前用于腔内治疗的较好的中子源。其半衰期为2.65a,发射裂变中子,中子平均能量为2.35MeV

21、辐射产生X射线,主要是两种方式:

(1)特征辐射

(2)韧致辐射(形式的能谱是连续的,是X射线谱中的主要成分。)

22、使用过滤板时,应注意的几点:

(1)140kV以下的用铝,140kV以上的用铜或铜加铝或用复合滤过。

(2)同一管电压的X射线,过滤板不同,所得X射线的半价层不同。

(3)使用复合过滤板时,应注意放置次序,沿射线方向,先放原子序数大的,后放原子序数小的。这样放置的目的是为了滤掉滤板本身产生的特征谱线,同时也达到滤掉低能部分的目的。

(4)不是滤过越多越好。虽然滤过越多,谱线分布对治疗越好,但过多的滤过会使X射线强度大大降低,不合算。

23、钴-60γ射线的特点

优点:(1)穿透力强(2)保护皮肤(3)骨和软组织有同等的吸收剂量(4)旁向散射小(5)经济、可靠缺点:(1)能量单一(2)深度剂量偏低(3)半衰期短(4)防护复杂(5)存在半影问题

平均能量1.25Mev 半衰期5.27a

24、半影(penumbra):射野边缘剂量随离开中心轴距离的增加而急剧变化的范围。

产生:

几何半影:源具有一定尺寸,被准直器限束后,射野边缘诸点分别受到面积不等的源的照射,因而产生由高低的剂量渐变分布。

穿射半影:即使是点状源,由于准直器端面与边缘线束不平行,使线束穿透厚度不等,也造成剂量渐变分布。显然,使用球面聚焦式准直器原则上可以消除穿射半影。

散射半影:即使用点状源和球面准直器使几何半影和穿射半影“消失”,组织中的剂量分布仍有渐变,这主要是由于组织中的散射线造成。在射野边缘,到达边缘的散射线主要由射野内的散射线造成。显然边缘的散射线总量低于射野内任意一点的散射线的量。射野边缘离射野中心越远,散射线剂量越少。由此可知,组织中的散射半影是无法消除的。但散射半影的大小随入射线的能量增大而减少。高能X射线或r射线,散射线主要往前,散射半影小;低能X射线,散射线呈各向同性,散射半影比较大

消除:

SSD

SDD SSD S P d )d (-+= d=0,皮肤表面的几何半影为:SSD SDD SSD S P )(0d -== SSD 源皮距离 SDD 源准直器距离 d 肿瘤深度

根据公式 减少几何半影的方法有两个:

①缩小放射源直径,但S 不能太小,主要受放射源的放射性比活度的限制,否则射线输出剂量率太低,不经济。

②加大准直器距离,即减少准直器到患者皮肤间的距离。为了保护钴—60r 射线的剂量建成效应的优点,一般SSD-SDD 至少等于15cm 。

用加半影消除装置的复式球面准直器。

整个半影既依赖于机器设计(几何半影、穿射半影),又依赖于射线的能量(散射半影)。 对给定的照射野,半径随深度增加而增加。

源至准直器距离越长,半影越小。

25、模体(phantom ):用人体组织的替代材料(tissue substitutes )构成的模型代替人体。

26、对中高能X (γ)射线,康普顿效应为主要形式,当两种模体材料的电子密度相等时,则认为它们彼此等效。此时的转换关系式为

为 的等效水厚度(cm )。

27、用组织替代材料或水替代材料构成的模体进行剂量的比对和测量时,测得的吸收剂量值与通过标准水模体测量得的值相差不能超过1%,否则应改用较好的材料。 28、百分深度剂量定义

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d 处的吸收剂量率 与参考点深度d0处剂量率 的百分比。

对能量低于400kV X 射线,

对高能X (γ)射线,

29、对钴-60r 射线,最大剂量点深度在5mm 处,对8MV X 射线,最大剂量点深度为2cm 。

30、建成效应:对于钴-60r 射线,百分深度剂量随表面下深度的变化情况为区域内剂量随深度而增加的,从表面到最大剂量深度区域称为剂量建成区域。

31、形成剂量建成区的物理原因:

(1)当高能的X (γ)射线入射到人体或模体时,在体表或皮下组织中产生高能次级电子;

(2)高能次级电子要穿过一定的组织深度直至其能量耗尽后才停止;

(3)由于前面两个原因,造成在最大电子射程范围内,由高能次级电子产生的吸收剂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大约在电子最大射程附近达到最大;

(4)但是由于高能X (γ)射线的强度随组织深度的增加而按指数和平方反比定律减少,造成产生的高能次级电子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其总效果,在一定深度(建成深度)以内,总吸收剂量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加。

(/)/(/)T T Z A Z A ρ=??水水模体模体模体T 水T 模体d D 0d D 0(/)100%d d PDD D D =?0s d d D D =0m d d D D

=

32、临床上的等效方法:采用面积/周长比法。如果两个野面积/周长比相同,则认为等效。 设矩形野长a 、宽b ,方形野边长为s

所以 33、反散射因子(BSF ):为射野中心轴上最大剂量深度处的组织空气比。

a m m m d m )d (D D FSZ TAR BSF ==,

反向散射决定于患者身体的厚度、射线的能量及射野面积和形状,但与源皮距无关

34、等剂量曲线的特点:

(1)同一深度处,射野中心轴上的剂量最高,向射野边缘剂量逐渐减少。

(2)在射野边缘附近(半影区),剂量随离轴距离增加而逐渐减少。由几何半影、准直器漏射和侧向散射引起的射野边缘的剂量渐变区,称为物理半影,通常用80%和20%等剂量线间的侧向距离表示物理半影的大小。

(3)射野几何边缘以外的半影区的剂量主要由模体的侧向散射、准直器的漏射线和散射线造成。

(4)准直范围外较远处的剂量由机头漏射线引起。

35、射野平坦度和对称性

是描述射野剂量分布特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射野平坦度:在等中心处(位于10cm 模体深度下)或标称源皮距下10cm 模体深度处,最大射野L 的80%宽度内最大、最小剂量偏离中心轴剂量的相对百分数m 。

按国际电子委员会(IEC )标准,射野平坦度应好于±3%。

为得到10cm 深度处好的射野平坦度,在均整器设计和调整时,允许在近模体表面(d<10cm )深度处射野中心轴两侧有剂量“降起”现象,但最大偏离不能超过7%。

射野对称性:在80%射野宽度范围内,取偏离中心轴对称的两点的剂量率的差值与中心轴上剂量率的比值的百分数。

其大小也应不超过±3%。

36、楔形因子FW

它定义为加和不加楔形板时射野中心轴上某点的剂量率之比:d

d D D F W W = 37、一楔合成,就是将一个楔形角较大如取楔形角等于60o 的楔形板作为主楔形板,按一定的剂量比例与平野轮流照射,合成0o ~60o 之间任意楔形角的楔形板。

38、高能电子束的百分深度剂量分布,大致分为四部分:剂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剂量跌落区和X 射线污染区。

39、高能电子束等剂量分布的显著特点为:随深度的增加,低值等剂量线向外侧扩张,高值等剂量线向内侧收缩,并随电子束能量而变化。

40、电子束的有效治疗深度(cm)约等于1/3~1/4电子束的能量(MeV)。

41、电子束照射野衔接的基本原则

根据射线束宽度随深度变化的特点,在皮肤表面相邻野之间,或留有一定的间隙,或使两野共线,最终使其50%等剂量曲线在所需深度相交,形成较好的剂量分布。

42、治疗增益比:表示因某种治疗技术致成的肿瘤控制概率与周围正常组织损伤率之比,该比值正比于两者所受的剂量之比。

治疗比:正常组织耐受剂量和肿瘤致死剂量之比,不受治疗技术的影响。

放射治疗的目的:不论是根治性放疗,还是姑息性放疗,其根本目的在于给予肿瘤很高的治愈剂量而其周围的组织和器官接受的剂量却很少。

照射野内肠管的耐受剂量为5000cGy ,精原细胞瘤的致死剂量为2500cGy ,治疗比大于1; 畸胎瘤的致死剂量为10000cGy ,治疗比小于1。

治疗比大于1的,用放射治疗有可能治愈,

治疗比小于1的,放射治疗治愈的可能性小。

43、一个比较好的治疗计划应满足下列四项条件:

(1)肿瘤剂量要求准确。照射野应对准所要治疗的肿瘤区即靶区。对那些肿瘤范围不易确定或手术后的患者,在施行根治性放疗时,就必须注意将潜在转移区域也包括在内。

(2)治疗的肿瘤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变化不能超过±5%。

(3)照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的受照范围。

(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它们接受超过允许耐受剂量范围的照射。

44、内靶区(internal target volume ,ITV) 肿瘤区(GTV)和临床靶区(CTV)都是在静态影像上确定的,没有考虑到器官的运动。但在患者坐标系中,CTV (GTV )的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内靶区定义为在患者坐标系中,由于呼吸或器官运动引起的CTV 外边界运动的范围。ITV 范围的确定应使得CTV 在其内出现的概率最高,以保证CTV 在分次照射中,得到最大可能的处方剂量的照射。

计划靶区(planning target volume ,PTV) 指包括临床靶区CTV 本身、照射中患者器官运动(由ITV 表示),和由于日常摆位、治疗中靶位置和靶体积变化等因素引起的扩大照射的组织范围,以确保临床靶区CTV 得到规定的治疗剂量。显然计划靶区将决定照射野的大小。 45、若将靶区后缘深度d 后取在90%或95%剂量线,电子束能量可近似选为:

其中2~3 MeV 为选用不同大小射野和适应加速器上电子能量设置所加的调整数。

46、两野交角照射

对偏体位一侧病变,例如上颌窦癌等。

两平野交角照射时,靶区剂量不均匀。

用适当角度的楔形滤过板,可使靶区剂量均匀。2900θ

α—=

两野对穿照射

对中位病变,一般采取两野同轴对穿照射。

两野对穿照射的特点是,当两野剂量配比相等时,可在体位中心得到左、右、上、下对称的剂量分布。

三野照射

由于射线的能量原因,两野对穿照射时其百分深度剂量不能满足要求(每野在体位中心处的深度剂量PDD1/2间距≥75%)。这时,应设立第三野,形成三野照射。

03(/)()2~3()E MeV cm d cm MeV ≈?+后

47、放疗患者从就诊、治疗到治疗结束,一般要经过四个环节:体模阶段、计划设计、计划确认、计划执行。

体模阶段主要任务

①确定肿瘤的位置和范围,以及与周围组织、重要器官间的相互关系。为第二阶段的计划设计提供必要的与患者有关的解剖材料;

②医生为患者制订治疗方针,如靶区、靶区剂量、剂量给予方式等。

48、CT 用于放疗做治疗计划设计(CT 图方式的)特点:

①患者外轮廓的直接确定。通过CT 检查患者的外轮廓和内脏器官的位置可以很直接的在CT 图像上表现出来。

②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定位。有了CT 之后,医生可直接从CT 图像上定出正常组织和器官的位置范围及组织密度,准确性好。

③肿瘤范围的确定。CT 扫描的临床应用,以诊断颅脑病变效果最好,约占CT 全部检查的75%,其他如腹、胸部检查占25。

④不均匀性组织密度的确定。CT 机是根据体内不同密度的组织对X 射线的吸收差别来显示CT 图像的,因此有可能将CT 值(与组织密度成比例)变换成组织的密度值。

49、定位、摆位过程中,靶位置的不确定度分析:

(1)因影像设备的限制,临床靶区范围不能准确确定或周围亚临床病变范围不能准确判断,造成靶区确定的不确定度为 T σ ;

(2)因器官或组织运动造成靶区相对内、外标记点的位置偏差为 M σ ;

在患者坐标系中,靶区范围总的不确定度P σ为:2

22M T P σσσ+= 50、摆位过程中来自于等中心的位置精度和激光灯的指示精度的误差,统称为摆位误差S σ。其大小不仅决定于治疗机(包括激光灯、距离指示等)的性能,而且也与肿瘤的位置、患者的健康条件,以及摆位技术员的经验等有关,大约在3~5mm 范围内。

从定位、计划设计到治疗摆位的整个过程中,分次照射的靶位置的总不确定度 总σ为:

51、模拟机的关键组成部分:X 射线机头及其准直器。

52、在三维计划系统中,剂量计算都是在三维网格矩阵中进行的,因此能够计算和表示出在某一感兴趣的区域如靶区、重要器官的体积内有多少体积受到多高剂量水平的照射。这种表示方法称为剂量体积直方图(DVH)。

DVH 图的基本形式是出现在某一剂量区间(范围)内的体积单元数即频率。为了计算这个频率,将感兴趣区划分成体积矩阵,每一个体积矩阵单元内的剂量用数字标在相应单元内。

1、医用加速器电子线范围治疗能量范围为 4-25MeV 。

2、放疗计划验证包括的内容有:治疗机等中心,治疗机定位激光线,患者几何

位置,治疗机绝对剂量。

3、同位素60钴的半衰期是5.3年

4、与60钴相比,普通X 线治疗机的缺点主要在于深部剂量低,皮肤量高

222222

σσσσσσ

=+=++S P S T M 总

5、从事放射治疗专业的人员包括:维修工程师,放疗医生,放疗技师,物理师。

6、放疗物理师的工作范围包括: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7、模拟技术员的工作范围包括:放疗患者的定位、拍片

8、下列关于放疗技术员的职责描述正确的是:要了解所使用的治疗机的性能及

基本结构,掌握正确操作机器的方法,熟悉所使用的射线的性质特点及工作条件,要准确无误的执行治疗计划,摆位要正确

9、根治性放射治疗的目的不是为了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

10、目前,国内外肿瘤放射治疗设备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外照射治疗设备是直线

加速器。

11、视神经、视网膜、角膜的放射耐受量为≤5000cGy/5周

12、避免正常组织超量的原则,正确的是牢记各种重要组织器官放射耐受量,照

射应尽量少包括正常组织

13、在头颈部肿瘤患者的放射治疗中,对重要组织器官进行防护时正确的是对鼻

旁窦肿瘤放疗时需将泪腺遮挡,以免日后出现严重干眼症、角膜炎等,鼻咽、口咽、口腔肿瘤放疗中应常规挡喉,能量较低的高能射线作单侧野照射可降低颞颌关节和下颌骨的放射剂量,对腮腺区肿瘤放射治疗时,用单侧两野交角高能X线照射可以保护健侧腮腺,从而尽量减少放疗后口干的症状

14、有关头颈部肿瘤术前放疗的描述不正确的是术前放疗50Gy的剂量会明显增

加手术的并发症

15、下列关于唇癌的描述中,正确的是唇癌是仅次于皮肤癌的最常见的头颈部肿

瘤,唇癌以局部侵犯为主,较少出现局部淋巴结转移,近中线处的下唇癌多转移至颏下满巴结,下唇癌多转移至颌下淋巴结。

16、下列关于放疗技术员工作的基本要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17、根治性放疗包括肿瘤原发区和肿瘤相关的淋巴引流区

18、姑息性放疗的目的主要是减轻症状和改善生活质量,不追求肿瘤的消退

19、在细胞周期中的肿瘤细胞, G2/M肿瘤细胞对射线最敏感

20、调强放射治疗英文字母缩写是IMRT

21、X射线射线不属于高LET射线

22、放射治疗常规分割的分次剂量一般是1.8-2.0 Gy

23、源皮距(SSD)是指射线源到人体皮肤表面某一点的距离

24、中心轴百分深度剂量(PDD)定义为射野中心轴上某一深度处的吸收剂量与

参考点深度处剂量的百分比

25、肺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依次为同侧肺门-纵隔-隆突下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26、在食管癌的三维适形放疗中,除考虑适形度好、剂量分布均匀外,还要减少

肺的V20和V30

27、斗篷野照射时要保护的重要器官主要包括:双肺心脏喉脊髓和肱骨

头。

28、在常规放射治疗中,10cm长脊髓的放射耐受剂量是45Gy

29、淋巴瘤原发于膈下应采用倒Y形野

30、淋巴瘤原发于膈上,照射部位不包括腹主动脉旁

31、食管癌中下段等中心定位时,把模拟中心放在肿瘤中心,照射野一般在肿瘤

上下各放3-4cm

32、立体定向系统是建立患者治疗部位的坐标系,进行靶区和重要器官及组织的

三维空间定位和摆位

33、直肠癌的照射方式为一后两侧野

34、鼻咽癌首选的治疗方式为放疗

35、鼻咽癌最常见的组织学类型为低分化鳞、未分化癌

36、小细胞肺癌的首选治疗方式为化疗

37、宫颈癌主要与HPV感染有关

38、鼻咽癌主要与EB病毒感染有关

39、X线和电子束混合照射的结果是在靶区剂量相同的条件下合理改善了靶区前

后正常组织的剂量关系

40、近距离治疗效果最好的是子宫颈癌

41、头颈部肿瘤中以鳞癌最常见

42、子宫颈癌体外照射上界在第4-5腰椎之间

43、胸腺瘤以淋巴细胞为主型根治性放射治疗剂量为50Gy

44、从放射生物学角度考虑,适合于加大分次剂量照射的肿瘤为前列腺癌

45、适合于组织间插植放疗的肿瘤为舌癌

46、适合于腔内、管内治疗的肿瘤为宫颈癌

47、适合于敷贴治疗的肿瘤为表浅皮肤癌

48、口腔黏膜属于早反应组织

49、百分剂量曲线的影响因素有:放射线的质、源皮距、照射野的大小

50、下列有关喉癌的描述正确的是:喉癌多为鳞状细胞癌;喉癌可分为声门上

区癌、声门癌和声门下区癌;声门上区癌容易发生淋巴结转移。

51、X射线的物理特征包括:穿透作用;电离作用;荧光作用;热作用;折

射作用

52、根治性放射治疗的描述正确的是:治疗靶区包括肿瘤相关的淋巴引流区;

要求照射剂量高;需要保护正常组织和重要器官

53、肺癌放疗后不良反应包括:急性放射性食管炎;急性放射性气管炎;急性

放射性肺炎;急性放射性脊髓炎

54、放射治疗中,模拟定位由医师和技师参与

55、医用直线加速器、X射线治疗机、60钴治疗机均属于外照射设备

56、内外照射的区别:与外照射治疗相比,内照射治疗所用放射源的强度较小,

治疗距离较短,剂量分布的均匀性较差;外照射对机体的危害小,而内照射对机体的危害大;外照射时放射线必须穿过正常组织才能到达肿瘤组织,而内照射时可以直接到达肿瘤组织;外照射治疗时大部分放射线的能量被准直器、限速器等所屏蔽,仅有少部分能量到达病变组织,而内照射时大部分放射线能量被受照组织所吸收。

57、肿瘤靶区(GTV)包括原发肿瘤肉眼肿瘤区;区域淋巴结转移肉眼肿瘤区;

远处转移肉眼肿瘤区

58、高能电子线的百分深度剂量曲线分为剂量建成区、高剂量坪区、剂量跌落区

和X线污染区四个部分。

59、临床放射生物学中的“4R”理论是指再氧合、再修复、再分布和再增殖,是

理解肿瘤放疗反应,特别是分次放疗反应的重要环节,也是不同放疗分割方式进行剂量计算的生物学基础。

60、60钴治疗机的半影包括(穿射半影)、(几何半影)和(散

射半影)。

61、源瘤距是指放射源沿射野中心轴到肿瘤病灶中心的距离。

62、放射治疗有三个方面的作用,包括:根治性治疗、辅助性治疗和姑息性治

63、放射治疗引起细胞放射性损伤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致死性损伤、亚致死

性损伤和潜在致死性损伤。

64、恶性淋巴瘤分为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两大类。

65、使射线强度衰减一半所需的吸收体厚度称为半价层

66、下咽癌的好发部位为梨状窝,食管癌的常见病理类型为鳞癌。

67、源轴距(SAD):放射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

68、传能线密度(LET):能够直接电离的粒子在其单位长度径迹上消耗的平均能

量。

69、肿瘤靶区(GTV):是指通过临床检查和影像学检查能够确定的肿瘤范围包括

原发肿瘤肉眼肿瘤区;区域淋巴结转移肉眼肿瘤区;远处转移肉眼肿瘤区70、临床靶区(CTV):指包括GTV和肿瘤周围亚临床浸润的区域。CTV=GTV+亚临

床病灶浸润的不确定性区域。

71、计划靶区(PTV):CTV+靶区位置移动的不确定性区域。

72、放射线的临床剂量学四原则:1、肿瘤剂量要求准确;2、治疗区域内的剂量

分布要均匀,剂量变化不能超过±5%;3、照射野的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照射剂量,降低受照射区域内正常组织的受量范围;4、保护肿瘤周围正常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使他们接受超过其允许耐受剂量范围的照射。73、高能X线产生的条件是什么?1、高速运动电子流;2、有阴极靶面使之受阻;

3、有加速电子磁场;

4、高速真空条件

74、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中面颈联合野射野界限是什么?前界:眼外眦后1-1.5cm;

后界:斜坡后缘0.5-0.75cm;上界:筛窦后组顶壁与后床突的连线处;下界:一般位于甲状软骨切迹水平。

75、举5个例子说明哪些属于放射高敏感性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

精原细胞瘤、髓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及其他未分化肿瘤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

物理知识点公式汇总 必修1知识点 1.质点(A )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注意:不能以物体的绝对大小作为判断质点的依据) 2.参考系(A )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描述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运动情况时,可假设参考系是“不动”的 3.路程和位移(A )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是矢量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t x v ??= (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t x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5.匀速直线运动(A ) 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加速度(A )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t v a ??= a 的方向与△v 的方 向一致,是矢量。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v 、速度的变化x ?v 均无必然关系。(怎样理解?)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2 aT x =?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注意:对aT x =?要正确理解: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差...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 )

中考物理考点总结焦耳定律

焦耳定律 1、焦耳定律反映了电流热效应的规律,是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能和内能转化中的体现。由公式Q=I2Rt可知,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和电流强度I,电阻R及通电时间t 有关,又因为产生的热量跟导体中电流强度的平方成正比,所以,电流强度大小的变化对产生热量多少影响更大。 2、运用公式Q=I2Rt解决问题时,电流强度I的单位是安,电阻R的单位是欧,时间t 的单位是秒,热量Q的单位才是焦耳,即各物理量代入公式前应该先统一单位。用电功公式和欧姆定律推导焦耳定律公式的前提是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因为电能还可能同时转化为其他形式,所以只有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才有或成立。 3、电热器的原理是电流的热效应,它表现的是电流通过导体都要发热的现象,在这一现象中产生热量的多少可运用焦耳定律计算。发热体是电热器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将电能转变为内能供人类使用。 常见考法 本知识点主要考查焦耳定律的应用,考察的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填空题。 误区提醒 1、凡是有电流通过导体时,都可以用它来计算所产生的热量; 2、公式Q=UIt,只适用于纯电阻电路,这时电流所做的功全部用来产生热量,用它计算出来的结果才是导体产生的热量。 【典型例题】 例析: 在电源电压不变时,为了使电炉在相等的时间内发热多些,可采取的措施是( ) A. 增大电热丝的电阻 B. 减小电热丝的电阻 C. 在电热丝上并联电阻 D. 在电热丝上串联电阻 解析: 有同学认为应选(A),根据焦耳定律 Q=I2Rt,导体上放出的热量与电阻成正比,所以要增加热量,可增大电阻。这是由于对焦耳定律理解不全面的缘故。焦耳定律所阐述的导体

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

高中物理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复习提纲(一) (适用人教版 )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 1.质点(A )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2.参考系(A )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 点起走了50m 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 的比值。即 A B C A B C 图1-1

八年级下册物理力学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1:力的概念 1.力的作用效果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或说成“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2.力的定义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单独存在。 (力发生在两个物体之间:一个是施力物体、一个是受力物体。) 3.力的物理量符号:F 。 4.力的单位 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号是F。 托起两个鸡蛋的力大约为1N,托起一个苹果的力大约是1N——2N。 5.力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 大小、方向、作用点。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知识点2:弹力 1.弹性和塑性 ①弹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弹性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弹簧、气球、钢尺、橡皮筋、球类等。 ②塑性:受力时物体会发生塑性形变,不受力时不能自动恢复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如:橡皮泥、面团等。 2.弹力产生条件:①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常见弹力: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等。 4.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实验室中常用) (1)构造:主要由弹簧、指针、提环、挂钩和刻度板组成。 (2)工作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拉力大小成正比。 (3)正确使用: ①观察:测量前应该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 ②调试:用手拉动几次挂钩,避免摩擦或被卡壳;并确认指针对准零刻度线,若有偏差,必须校零;

③测量:测量过程中,要使弹簧测力计内弹簧轴线方向(伸长方向)跟所测力的方向在同一条直线上; ④读数:保持弹簧测力计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读数,视线应于刻度线相平。 知识点3:重力 1.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重力,用符号G表示。 2.重力的大小可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当物体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所受重力。物体所受的重力跟它的成正比,即G=mg,式中g= 9.8N/kg。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应用:建筑工人在砌墙时常常用铅垂线来确定竖直的方向,以此来检查所砌的墙壁是否竖直。 4.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做重心。 知识点4:牛顿第一定律 1.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 是著名的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注意】(1)定律是在大量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推理概括得出的,不能直接用实验验证。 (2)“不受外力”是定律成立的条件,这是一种理想情况。它也包含物体在某 一方向上不受外力的情况。牛顿第一定律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经过推 理得出的。 (3)“或”是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 态决定,原来静止就保持静止,原来运动就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 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做惯性。 【注意】(1)惯性是指物体总有保持自己原来状态(速度)的本性,不能克服和避免。惯 性是物体本身的固有性质,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惯性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对任何物体,无论它是运动还是静止,无 论是运动状态改变还是不变,物体都有惯性。 (3)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与外界因素无关, 物体惯性大小就是指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难易程度。 (4)惯性不是力。惯性是物体具有的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 和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要说“受到惯性”“惯性作用”。 3.惯性现象解释步骤 (1)明确研究的是哪个物体,它原来处于怎样的运动状态; (2)当外力作用在该物体的某一部分(或外力作用在与该物体有关联的其他物体上)时,这一部分的运动状态的变化情况; (3)该物体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最后会出现什么现象。 知识点5:摩擦力 1.定义: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计算

焦耳定律计算题 姓名: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阻R1的阻值为10Ω,闭合开关s,的示数为0.4A, 的示数为0.6A,求: (l)通过R2的电流; (2)Rl两端的电压; (3)在60S内Rl产生的热量。 2、如图所示,标有“6V 2W”字样的灯泡L与电阻R串联后接在电源上,开关S闭合后,灯泡L恰能正常发光,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10W。 求:通电1分钟,电流通过电阻R产生的热量。 3、在如图14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R1=3Ω,R2=6Ω。(1)当S l、S3断开,S2闭合时,电流表示数为1A,求电源电压。当S l、S3闭合,S2断开时,求:(2)电路中的总功率;(3)通电1min,电阻R1产生的热量。 4、如图为一台两挡式电热水器的内部简化电路。S为温控开关,当S接a时电路中的电流为5 A;当S接b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2 W,求: (1)R 1 的电阻; (2)高温挡时电路消耗的电功率; (3)在低温挡工作l0 min,电流通过R 2 产生的热量。

5、电饭锅工作时有两种状态:一种是加热状态,另一种是保温状态。如图所示为电饭锅的电路图,R1、R2为电热丝,S为温控开关,A、B两点接在家庭电路上。当S闭合时,电饭锅处于加热状态,加热功率为1000W;当S断开时,电饭锅处于保温状态,保温功率为100W.求: (1)电饭锅加热30s,电热丝产生的总热量是多少? (2)电热丝R1、R2的阻值之比是多少? (3)电饭锅保温30min,电热丝产生的R2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6、小明学了家庭电路知识后,利用电能表和秒表测量家中电热水器的实际功率。他的做法是:打开标有“220V 1210W”的热水器,关掉家里的其他用电器,测得电能表(标有“1800r/kW·h”)的铝盘转过200转所用的时间是400s。(热水器电热丝的阻值不变) 求:(1)热水器消耗的电能(2)热水器的实际功率。(3)通过热水器的电流。 7、有一海尔电热水器铭牌如右表: ⑴防电墙技术就是在电热器内部形成永久性电阻,从而降低在异常情况下经过人体的电流值,经过防电墙处理后,人体承受的电压不高于12V,如图19所示,这就保证人体的安全,人体的最大电阻约为20MΩ,求防电墙的电阻大约是多少? ⑵如图该热水器在10min内产生的热量为7.8×105J,求热水器的实际功率和电路的实际电压? 8、有两根阻值分别为R1=30Ω和R2=60Ω的电热丝,以串联和并联两种方式接在36 V的电源两端,不考虑温度对电热丝电阻的影响。求:

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最基础知识点

高中会考物理必记公式知识点 必修1: 1.平均速度的定义式:总总 t x v = (填空:打点计时器) 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公式:20t v v v += 2.匀变速直线运动: (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速度公式:at v v t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推论公式(无时间):ax v v t 220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中间时刻速度公式:202t t t v v v v +== 打点计时器求加速度公式: =-=-=?=2232122T x x T x x T x a (填空:打点计时器) 打点计时器求某点速度公式:t x v v t 22= =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比例规律 第一秒末,第二秒末,第三秒末的速度比: v 1:v 2:......:v n = 1:2:3:......n 前一秒,前二秒,前三秒的位移比:S 1:S 2:......:S n = 1:4:9:......n 2 第一秒,第二秒,第三秒的位移比:S I :S II :......:S N = 1:3:5:......(2n-1) 4.自由落体运动公式:(多选题常用) 速度公式:gt v = 位移公式:22 1gt h = 位移和速度的公式:gh v 22= (会考不常用) 5.胡克定律: F = kx (F 是弹簧弹力,k 是劲度系数,x 是形变量)(单选题必考)

6.滑动摩擦力计算公式:N F f μ=(计算压轴题必考) 7.两个共点力合力范围:|F 1-F 2| ≤ F 合≤ F 1+F 2(单选题必考) 8.牛顿第二定律:ma F =合(第一个计算题必考) 9、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长度、质量、时间 三个基本单位:米(m )、千克(kg )、秒(s ) 必修2 1.平抛运动:(填空题常考) (1)水平方向分运动:???==t v x v v x 00 (2)竖直方向分运动:?????=?==g h t gt h gt v y 2212 (3)合运动: ?????+=+=222 2y x s v v v y x x y v v = θtan 夹角是合速度与水平方向的θ x y =?tan 夹角是合位移与水平方向的? (4)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恒定不变,速度的大小改变,方向也改变) 2.匀速圆周运动:(单选题必考) (1)线速度和周期的关系:T r v π2=

物理学业水平考试知识点.doc

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 1.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称参考系。 2.质点:不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并把质量看作集中在一点时,就将这种物体看成“质点”。 说明: ①.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它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 ②.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即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 影响很小时﹐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 3.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位移是矢量,大小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 4.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和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时间 位移平均速度= (矢量) 时间 路程平均速率= (标量)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简称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 注:速率为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5.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v a t ?= ? 注: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反之越慢。 6.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1)匀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均匀变化,是变速运动。条件: ? ? ? (轨迹是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不变(合外力不变)(轨迹是曲线)匀变速曲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加速度不变。所以,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①受恒外力作用(加速度不变) ②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直线运动) 公式:加速度0t v v a t -= 速度0t v v at =+ 位移2012 s v t at =+ 速度位移22 2t v v as -= (3)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①速度时间图像v t -图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下)

初中物理各章节知识点总结 第七章力 1.什么是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符合是N。1牛顿大约是你拿起两个鸡蛋所用的力。 3.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还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4.力的三要素是: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就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具体的画法是: (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延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若在同一个图中有几个力,则力越大,线段应越长。有时也可以在力的示意图标出力的大小, 6.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施力时,也同时受到后者对它的力)。 7.实验室测力的工具是:弹簧测力计。 8.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9.弹簧测力计的用法:(1)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要调零; (2)认清最小刻度和测量范围(分度值和量程);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测量时弹簧测力计内弹簧的轴线与所测力的方向一致; (5)观察读数时,视线必须与刻度盘垂直。 (6)测量力时不能超过弹簧测力计的量程。 10.重力:地面附近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 11. 重力的计算公式:G=mg,(式中g是重力与质量的比值:g=9.8 牛顿/千克,在粗略计算时也可取g=10牛顿/千克);重力跟质量成正比。 12.铅垂线是根据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原理制成。 13.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尤其注意: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比如一根均匀的木棒或一根均匀的铁棒都在它们的中点上) 第八章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牛顿第一定律是在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因而不能用实验来证明这一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牛顿第一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3.物体平衡状态: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就叫做二力平衡。 (故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只有两种情况: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则这两个力二力平衡时合力为零。 5.物体在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作用下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6.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经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是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就叫摩擦力。 15.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有关系。压力越大、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16.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压力和使接触面粗糙些。 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1)使接触面光滑和减小压力; (2)用滚动代替滑动; (3)加润滑油; (4)利用气垫。 (5)让物体之间脱离接触(如磁悬浮列车)。 第九章压强 1.压力: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水平放置的物体压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大小) 2.压强: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3.压强公式:P=F/S ,式中P单位是:帕斯卡(Pa),1帕=1 N/m2,表示 S F p= F= Ps; P F S= 4.增大压强方法 :(1)S不变,F↑;(2)F不变,S↓ (3) 同时把F↑,S↓。而减小压强方法则相反。 菜刀用久了要磨一磨是为了增大压强,书包的背带要用而宽是为了减小压强铁路的钢轨不是直接铺在路基上而是铺在在枕木上是为了减小压强,钢丝钳的钳口有螺纹是为了增大摩擦。 5.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由于液体受到重力。 6.液体压强特点:(1)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都有压强, (2)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加,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 (4)不同液体的压强还跟液体密度有关系。 7.* 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ρ是液体密度,单位是千克/米3;g=9.8牛/千克;h是深度,指液体自由液面到液体内部某点的竖直距离,单位是米。) 8.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知:液体的压强与液体的密度和深度有关,而与物体的质量无关。 9.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实验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10.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作用而产生的,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大而减小。 11.测定大气压强值的实验是:托里拆利实验。 12.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是:气压计,常见气压计有水银气压计和无液气压计(金属盒气压计)。飞机上使用的高度计实际上是用气压计改装成的。 13. 1标准大气压:1标准大气压= 1.013×105帕= 76 cm水银柱高=10.34米水柱。 14.沸点与气压关系:一切液体的沸点,都是气压减小时降低,气压增大时升高。 15. 流体压强大小与流速关系:在流体中流速越大地方,压强越小;流速越小的地方,

中考物理压轴题专题焦耳定律的应用问题的经典综合题及答案

一、初中物理焦耳定律的应用问题 1.如图是“探究影响电流热效应因素”的实验装置图。其中两个完全相同的烧瓶内分别装有质量、初温相同的煤油,阻值不同的电阻丝1R、2R。关于此电路说法中正确的是 A.探究的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压的关系 B.温度计示数变化大的烧瓶内电阻丝电阻小 C.通电时间相同时两个烧瓶内电阻丝产生的热量相同 D.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实验用不同阻值不同的电阻丝串联在一起,探究的是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故A错误; B.温度计示数变化大的烧瓶内电阻丝电阻大,故B错误; C.通电时间相同时,烧瓶内电阻丝阻值大产生的热量多,故C错误; D.本实验通过温度计示数变化的大小来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故D正确。 2.一台电动机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为220V,通过线圈的电流为10A,若此线圈的电阻为2Ω,则这台电动机1min内产生的热量是______J,这台电动机的效率是______.【答案】1.2×104 90.9% 【解析】 【分析】 【详解】 已知线圈的电阻和通过的电流以及通电时间,根据公式Q=I2Rt可求这台电动机1min内产生的热量.已知电动机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根据公式P=UI可求电动机的总电功率;再根据公式P=I2R计算线圈消耗的功率,总功率减去线圈消耗的功率就是电动机的输出功率,输出功率与总功率的比值就是这台电动机的效率. (1)这台电动机1min内产生的热量: Q=I2Rt=(10A)2×2Ω×60s=1.2×104J; (2)电动机的电功率:

P 总=UI=220V×10A=2200W , 线圈消耗的功率: P 圈=I 2R=(10A )2×2Ω=200W , 输出功率: P 出=P 总-P 圈=2200W-200W=2000W , 这台电动机的效率: η= P 出/ P 总=2000W/2200W=90.9%. 3.如图甲所示,为额定电压为 6V 的灯泡 L 的 I -U 图像.如图乙所示的电路,电源电压 12V 不变,R 1 为定值电阻,R 2 为滑动变阻器,闭合开关 S 1,滑片 P 从最右端移动到最左端,电压表示数变化范围为 2V~6V ,则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W ,R 1 的阻值为_____Ω,滑动变阻器 R 2 两端的最大电压为_____V ,移动滑片 P 使R 2 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变阻器最大阻值的 7/15,通电 1min R 2 产生的热量为_____J 。 【答案】3.6 10 6 105 【解析】 【分析】 【详解】 [1]由灯泡L 的I - U 图象可知,当额定电压U = 6V 时,灯泡的额定电流I = 0.6A ,则灯泡额定功率 6V 0.6A 3.6W P UI ==?= [2]当滑片P 在在最左端时,变阻器没有连入电路,电压表示数为6V ,由图象可知,这时电路中的电流为 I 大=0.6A 由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和欧姆定律可得,电源电压 L 1U U I R =+大 即 112V 6V 0.6A R =+? 解得 110R =Ω [3]由电路图可知,当滑片P 在最右端时,滑动变阻器全部接入电路,R 1与R 2灯泡串联,电 压表测灯泡两端电压,此时电压表示数最小,为 U 小= 2V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中考精选试题含答案

焦耳定律 1.电炉中的电阻丝通电一段时间后变得很烫,而连接的导线却不怎么热,主要是(C) A .通过导线的电流小于通过电阻丝的电流 B .导线的绝热皮隔热 C .导线的电阻远小于电阻丝的电阻 D .导线散热比电阻丝快 2.通过一根电阻丝的电流为2 A ,通电1 min 产生了2.64×104 J 的热量,它的电阻是(C) A .66 Ω B .6 600 Ω C .110 Ω D .220 Ω 3.某导体的电阻是10 Ω,通过3 A 的电流时,1 min 产生的热量是5__400J.请列举一个生产或生活中利用电流热效应的例子:电饭锅. 4.甲、乙两灯泡中的电流与电压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将甲、乙两灯泡串联后接在电压为8V 的电源两端时,甲灯泡中通过的电流为0.5 A ,此时乙灯泡1 min 消耗的电能是180J. 5.采用如图所示的电路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接通电源,瓶内的空气被加热后膨胀,使U 形管的液面发生变化,通过观察U 形管的液面变化情况比较出瓶内电阻丝的发热多少. (1)如图所示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关系,通电一段时间左瓶(填“左瓶”或“右瓶”)内的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多. (2)让实验装置冷却到初始状态,把右瓶并联的两根电阻丝都放入瓶内,接通电源比较两瓶内电阻丝发热多少.此时该装置是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的关系,一段时间后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左瓶(填“左瓶”“右瓶”或“两瓶一样”)多. 6.某型号的电饭锅有两挡,分别是高温烧煮挡和保温焖饭挡,其原理如图所示(虚线框内为电饭锅的发热部位).已知R 1=44 Ω,R 2=2 156 Ω. (1)开关S 置于2(填“1”或“2”)挡时是高温烧煮档,它的功率是多大? (2)保温焖饭时电路中电流是多少?10 min 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3)若只要求保温焖饭挡的功率提升10%,请通过计算具体说明改进措施. 解:(1)P 高温=U 2R 1=(220 V )244 Ω =1 100 W (2)I =U R 1+R 2=220 V 44 Ω+2 156 Ω =0.1 A Q =W =UIt =220 V×0.1 A×600 s =1.32×104 J (3)P 保温=UI =220 V×0.1 A =22 W R 总′=U 2 P 保温×(1+10%)=(220 V )222 W×110%=2 000 Ω R 2′=R 总′–R 1=2 000 Ω-44 Ω=1 956 Ω 将R 2换成阻值为1 956 Ω的电阻 整合集训 1.下列用电器均标有“220 V 100 W”,在额定电压下工作相同时间产生热量最多的是(A) A .电热水袋 B .电视机 C .电风扇 D .白炽灯 2.某同学为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热量的多少跟电阻的关系,设计了如下电路图,其中正确的是(B) 3.如图所示,两透明容器中密封着等质量的空气,通电t 秒后(两容器都不向外放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 .两容器中电阻产生的热量相同 B .右边容器中空气的温度是左边容器中空气温度的两倍 C .右边容器中空气温度的变化量是左边容器中空气温度变化量的两倍 D .右边容器中空气温度的变化量是左边容器中空气温度变化量的四倍 4.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6 V ,定值电阻R 1为10 Ω,滑动变阻器R 2的规格为“20 Ω 0.5 A”,电压表量程为0~3 V ,电流表量程为0~0.6 A .则(C) A .电压表测量的是电阻R 1两端的电压 B .当变阻器R 2的滑片P 向左移动时,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C .为了保证电路中各元件安全工作,变阻器R 2接入电路的阻值范围是2~10 Ω D .当变阻器R 2接入电路中的阻值是8 Ω时,通电1 min 电阻R 1产生的热量是53.3 J 5.李师傅帮助学校设计了一台电保温箱,保温箱电阻丝的阻值是40 Ω,当电阻丝通过5 A 电流时,30 s 内产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2019) 第七章力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力的感性理解: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3、力的作用效果:力能够改变物体的形状,力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 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4、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它们都能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5、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 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 6、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能够不接触)。 7、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二、弹力 1、弹力

①弹性:物体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 叫弹性。 ②塑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形变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③弹力:物体因为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 形变的大小相关 弹力产生的重要条件:发生弹性形变;两物体相互接触; 生活中的弹力:拉力,支持力,压力,推力; 2:弹簧测力计 ①结构:弹簧、挂钩、指针、刻度、外壳 ②作用:测量力的大小 ③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它的伸长量就越长。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④对于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1)认清量程和分度值;(2)要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如果不是,则 要调零; (3)轻拉秤钩几次,看每次松手后,指针是否回到零刻度; (4)使用时力要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注意防止指针、弹簧与秤壳接触。测量力时不能超过 弹簧测力计的量程。(5)读数时视线与刻度面垂直 说明:物理实验中,有些物理量的大小是不宜直接观察的,但它变化时 引起其他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观察,用容易观察的量显示不宜观察的量,是制作测量仪器的一种思路。这种科学方法称做“转换法”。利 用这种方法制作的仪器有:温度计、弹簧测力计等。

初中物理焦耳定律

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审核:

A: 根据可知,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B: 根据可知,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少 C: 根据可知,相同时间内,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无关 D: 根据 可知,在电流一定时,电阻越大,相同时间内产生的热量越多 3、下列家用电器中,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笔记本电脑 B: 电冰箱 C: 电风扇 D: 电暖器 总结:电流通过任何导体时都会放出热量产生热效应。 利用电热的例子:热水器、电饭锅、电熨斗、电热孵化器等。 防止电热的例子:电视机外壳的散热窗;计算机内的散热风扇、电动机外壳的散热片等。 考点二:焦耳定律的计算 一)例题解析 1、将规格都是“ ”的一台电风扇、一台电视机和一把电烙铁分别接入家庭电路 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三个电器产生的热量一样多 B. 电流通过三个电器做功一样多 C. 三个电器消耗的电能一样多 D. 电烙铁产生的热量最多 方法总结: 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Q =W ),这时以下公式均成立 t R U UIt Rt I Pt Q 2 2 ==== 非纯电阻电路,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还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求Q 时只能用Q =I 2Rt 。 二)相关知识点讲解、方法总结 ● 对于纯电阻电路,电流做功消耗的电能全部转化为内能(Q =W ),这时以下公式均成立 t R U UIt Rt I Pt Q 2 2 ====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电能除了转化为内能,还要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求Q 时只能用Q =

C.把电阻丝两端电压减小到原来的一半 D.将通过电阻丝的电流减半 考点三:探究电流热效应实验 1)例题解析 1、如图的装置可用来定性研究_____定律。将电阻R甲与R乙(R甲>R乙)串联在电路中是为了使时间和 _____相同,通过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可以比较_____的多少。 2)相关知识点讲解 探究电流的热效应 【实验器材】(如下图)烧瓶(三个烧瓶中放入等量的煤油)、温度计、铜丝、镍铬合金丝、电源。 【实验步骤】 ①如下图中的左图,在两瓶中分别浸泡铜丝、镍铬合金丝。 ②将两瓶中的金属丝串联起来接到电源上。 ③通电一段时间后,比较两瓶中煤油的温度变化。 在通电时间相同的情况下,分别给一个烧瓶中的镍铬合金丝通入大小不同的电流(下图中的右图),观察什么情况下产生的热量多。 【实验结论】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

江苏省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复习提纲(一) (人教版必修1适用) 专题一:运动的描述 【知识要点】 1.质点(A ) (1)没有形状、大小,而具有质量的点。 (2)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并不取决于这个物体的大小,而是看在所研究的问题中物体 的形状、大小和物体上各部分运动情况的差异是否为可以忽略的次要因素,要具体问题具体 分析。 2.参考系(A ) (1)物体相对于其他物体的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在描述一个物体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即假定为不动的)另外的物体,叫做 参考系。 对参考系应明确以下几点: ①对同一运动物体,选取不同的物体作参考系时,对物体的观察结果往往不同的。 ②在研究实际问题时,选取参考系的基本原则是能对研究对象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得到尽量的 简化,能够使解题显得简捷。 ③因为今后我们主要讨论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所以通常取地面作为参照系 3.路程和位移(A ) (1)位移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矢量,可以用以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一条有向线段来表示。因此,位移的大小 等于物体的初位置到末位置的直线距离。路程是标量,它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因此其大 小与运动路径有关。 (3)一般情况下,运动物体的路程与位移大小是不同的。只有当质点做单一方向的直线运 动时,路程与位移的大小才相等。图1-1中质点轨迹ACB 的长度是路程,AB 是位移S 。 B A B C 图1-1

(4)在研究机械运动时,位移才是能用来描述位置变化的物理量。路程不能用来表达物体的确切位置。比如说某人从O点起走了50m路,我们就说不出终了位置在何处。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1)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位移s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即v=s/t。速度是矢量,既有大小也有方向,其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m/s)米/秒。 (2)平均速度是描述作变速运动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一个作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一段时间t内的位移为s, 则我们定义v=s/t为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上的平均速度。平均速度也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的方向。 (3)瞬时速度是指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从物理含义上看,瞬时速 度指某一时刻附近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的大小叫瞬时速率,简称速率 5、匀速直线运动(A) (1)定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匀速 直线运动。 根据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质点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质点的运动方向相同,质点在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大小和路程相等。 (2)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A) 出的反映物体运动规律的数学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图线是通过 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 (2)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时间轴)的直线, 如图2-4-1所示。 由图可以得到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如v1=20m/s,v2=-10m/s,表明一个质点沿正方向以20m/s 的速度运动,另一个反方向以10m/s速度运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知识点全面总结

12 简单机械 12.1 杠杆 知识点一、杠杆 1、什么是杠杆 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 说明:①“硬棒”不一定是直棒,只要在外力作用下不变形的物体都可以看成杠杆,杠杆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任意形状的。 ②一根硬棒能成为杠杆,应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力的作用;二是能绕固定点转动。两个条件缺一不可。例如:撬棒在没有使用时就不能成为杠杆。杠杆的形状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但必须是硬的,固定点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他位置。 2、杠杆的五要素: 五要素物理含义 支点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用“O”表示 动力是杠杆转动的力,用“F1”表示 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F2”表示 动力臂从支点O到动力F1作用线的距离,用“l1”表示 阻力臂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用“l2”表示 3、八点透析杠杆的五要素 ①杠杆的支点一定在杠杆上,可以在杠杆的一端,也可以在杠杆的其它位置。同一杠杆,使用方法不同,支点的位置也不可能不同。在杠杆转动时,支点是相对固定的。 ②动力和阻力是相对而言的,不论是动力还是阻力,杠杆都是受力物体,跟杠杆发生相互作用的物体都是施力物体。动力和阻力的作用效果正好相反。 ③动力作用点:动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④阻力作用点:阻力在杠杆上的作用点。 ⑤力臂是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不是支点到 力的作用点的距离。某个力作用在杠杆上,若作用点不 变,力的方向改变,力臂一般要改变。 ⑥力臂有时在杠杆上,有时不在杠杆上,如果力的作用线恰好通过支点,则力臂为零。 ⑦力臂的表示与画法:过支点做力的作用线的垂线

l l l ⑧ 力臂的三种表示方 式: 选择 哪种 方 式,根据个人习惯而定。 4、力臂的画法: 第一步:先确定支点,即杠杆绕着转动的固定点,用字母“O”表示。 第二步:确定动力和阻力。人的目的是将石头撬起,则人应向下用力,此力即为动力,用“F1”表示。这个力F1的作用效果是使杠杆逆时针转动,阻力的作用效果恰好与动力的作用效果相反,在阻力的作用下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的作用效果杠杆应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则阻力是石头施加给杠杆的方向向下的压力,用“F2”表示。 第三步:画出动力臂和阻力臂。将力的作用线正向或反向延长,由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从支点到垂足的距离就是力臂,并标明动力臂与阻力臂的符号“l1”“l2”。 知识点二、杠杆的平衡条件 1、杠杆平衡:在力的作用下,如果杠杆处于静止状态或绕支点匀速转动时,我们就可以认为杠杆是平衡了。 2、实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杠杆和支架、钩码、刻度尺、线。 实验步骤:①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不挂钩码时,保持水平并静止,达到平衡状态。在调节时,如果杠杆的左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如果杠杆的右边下沉,则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简称“左沉右调,右沉左调”。 ②如图所示,在杠杆两边挂上不同数量的钩码,调节钩码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杠杆两边收到钩码的作用力的大小都等于钩码重力的大小。 把支点右方的钩码对杠杆施的力当成动力F1,支点左方的钩码对杠杆施的力当成阻力F2;用刻度尺测量出杠杆平衡时的动力臂l1和阻力臂l2;把F1、l1、F2、l2的数据填入实验表格中。 ③改变动力F1和动力臂l1的大小,相应调节阻力F2和阻力臂l2的大小,再做两次实验,将结果填入实验表格 实验序号动力F1/N 动力臂l1/cm 动力×动力臂 /N·cm 阻力F2/N 阻力臂l2/cm 阻力×阻力臂 /N·cm

初中物理九年级第十八章焦耳定律和电功率综合讲义

授课内容 C-焦耳定律 C-电路类型 T-电功率检测 星 级 ★★★ ★★★ ★★★ 教学目的与目标 1、能根据焦耳定律解决电热综合题; 2、能在实际电路中选择合适公式解题; 一、探究电热的影响因素 1、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热的多少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素有关。 3、设计实验: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要控制___________相等。 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要控制___________相等。 4、进行实验: (1)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阻的关系:在____相同时,电阻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_____。 (2)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关系:在_____相同时,电流越大,电阻产生的热量___。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 结论1. 在通电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论2. 在电阻和通电时间相同的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论3. 在通电电流和电阻相同的条件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焦耳定律 1、内容: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二次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时间成正比。 2、公式: Q=I 2Rt 3、当电流做的功全部转化为内能时: 由于 W=UIt ,U=IR 所以UIt W Q ==Rt I t R U 22 == 问题:电吹风工作时,消耗了1000J 的电能,电流在电阻线上产生热量等于1000J 吗? 知识点睛 C —焦耳定律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 1.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Δv /Δt =(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 x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t x v v t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 x v v v =+=20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12.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