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物理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物理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物理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物理

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总结——物理

1.参考系: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被选作参考的物体称参考系。

2.质点:不考虑物体本身的形状和大小,并把质量看作集中在一点时,就将这种物体看成“质点”。 说明:

①.质点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它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

②.质点不一定是很小的物体﹐只要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属于无关因素或次要因素﹐即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影响很小时﹐物体就能被看作质点。

③.质点不一定在物体上。

3.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位移是矢量,大小从起点指向终点的有向线段的长度,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位移只与物体运动的始末位置有关,而与运动的轨迹无关。

4.速度:物理学中用位移和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这就是速度。

时间位移平均速度= (矢量) 时间

路程平均速率=(标量)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叫做瞬时速度(简称速度)。瞬时速度是矢量。 注:速率为速度的大小,但平均速率不一定是平均速度的大小。

5.加速度:是速度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v a t

?=? 注: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越快,反之越慢。

6.匀变速直线运动及其公式、图象

(1)匀变速运动:物体速度均匀变化,是变速运动。条件:

???

(轨迹是直线)匀变速直线运动加速不变(合外力不变)(轨迹是曲线)匀变速曲线运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加速度不变。所以,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须同时符合下述两条:

①受恒外力作用(加速度不变)

②外力与初速度在同一直线上(物体做直线运动) 公式:加速度0t v v a t -= 速度0t v v at =+ 位移2012

s v t at =+ 速度位移2202t v v as -= (3)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

①速度时间图像v-

(4)自由落体运动:物体由静止释放(0v 为零),仅在重力作用(加速度为g )下的运动。物体下落快慢与质量、形状、大小均无关;落地的速度、时间仅由高度决定。

公式:速度t v gt = 位移212

s gt =

7.滑动摩擦力:

(1).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滑动时,会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就为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粗糙

②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

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3).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

①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所谓相对,相对与接触面。

②大小:滑动摩擦力f 的大小跟正压力成正比,即f=μN 。μ为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粗糙程度有关。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接触面间的弹力有关。

③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比最大静摩擦力max

f 略小。通常的计算中可以认为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注:滑动摩擦力与接触面积无关;滑动摩擦力即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8.静摩擦力:

(1).静摩擦力:当物体与另一物体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运动或有相对运动的趋势时,在两物体的接触面之间有阻碍它们相对运动的作用力,这个力叫摩擦力。

(2).静摩擦力的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的;

②两个物体互相接触且相互间有挤压;

③物体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

(3).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①方向跟接触面平行或相切,并且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②静摩擦力的大小:

a.最大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存在最大值,称为最大静摩擦力。它等于使物体刚要运动所需要的最小外力。静摩擦力与接触面压力成正比,最大静摩擦力随压力的增长而增长,随压力的减小而减小。

b.静摩擦力的大小不是一个定值,静摩擦力随实际情况而变,大小在零和最大静摩擦力之间。其数值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滚动摩擦力也属于静摩擦力。静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动摩擦因数:与接触面的材料以及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无关。

10.形变:弯曲形变;拉伸形变;压缩形变;扭曲形变。

11.弹性形变:指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当外力撤消后能恢复原来大小和形状的形变。

12.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物体的形变跟引起形变的外力成正比。这个定律是英国科学家胡克发现的,所以叫做胡克定律。x k F ??= k 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有关),为弹簧的伸缩量.

13.矢量和标量: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标量只有大小无方向。

矢量运算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

14.力的合成与分解:

(1)力的合成:一个物体受到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时候,我们常常可以求出这样一个力,这个力产生的效果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求两个或两个以上力的合力的过程或方法叫做力的合成。力的合成要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二力合成合力和分力的关系:

①合力可以大于等于或小于任一分力;

②当两分力一定时,合力随两分力夹角的增大而减小; ③1212F F F F F -≤≤+合

(3)力的分解:

15.共点力的平衡:

条件:合外力等于零(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其中任意一个力与其它各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几个力如果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同一点,这几个力叫做共点力。

16.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由于物体保持运动状态不变的特性叫做惯性,所以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惯性是一切物体固有的属性,无论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无论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即物体惯性只和质量有关跟其他一切无关。

说明: 物体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①定律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 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核外力的方向相同。 ②公式:F a m

=合 或 =F ma 合 说明:

①牛顿第二定律是力的瞬时作用规律。力和加速度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②F=ma 是一个矢量方程,即加速度的方向与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③从公式可以得出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也是改变物理速度的原因。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同时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说明:要改变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必须有其它物体和它相互作用。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力体现的。并且指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有作用力必有反作用力。它们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而且同时产生同时消失,性质(重力,弹力,摩擦力等等)相同。

17.超重和失重:

超重: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大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或者说物体对绳子的拉力或对接触面的压力大于重力。即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

失重:物体所受的拉力或支持力小于物体所受的重力,或者说物体对绳子的拉力或对接触面的压力小于重力。即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当拉力或支持力为零时,称之为完全失重(例:自由落体运动,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18.运动的合成与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从平行四边形法则。一般情况下运动分解在沿力的方向和垂直力的方向。合运动和分运动具有同时性和独立性。

注:轮船渡河问题

(1)渡河时间最短:船速与河岸垂直 (2)最短位移:船合速度与河岸垂直(v v >船水) 最短时间 (为一定值与水速无关) 最短位移 s L = L t v =

19.抛体运动:

(1)条件:初速度不为零,仅受重力。类型:竖直上抛、竖直下抛、平抛、斜抛。

说明:①所有抛体运动都是匀变速运动;②抛体运动可以使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2)竖直方向上抛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v0,加速度a=g

竖直上抛运动:0t v v gt =- 2

01

2s v t gt =- 2202t v v gs -=-

竖直下抛运动:0t v v gt =+ 2012s v t gt =+ 2202t v v gs -=

(3)平抛运动: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如果物体仅受重力作用,这样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平抛运动可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以及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①分运动

水平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0

0x x v v s v t =??=? 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212y x v gt s gt =??

?=?? ②合运动:

t v

t s 说明: ①物体下落的高度h 决定平抛运动的时间

212y s h gt t ==?②初速度和下路高度决定水平移动距离

0x s v t v ==20.匀速圆周运动:“匀速圆周运动”。 物体作圆周运动的条件:①具有初速度;②受到一个大小不变、方向与速度垂直因而是指向圆心的力(向心力)。

说明:匀速圆周运动是变速运动(变加速运动)。

21.角速度:连接运动质点和圆心的半径在单位时间内转过的弧度叫做“角速度”。

公式: 2t T

?πω== 国际单位:/rad s 弧度每秒

22.线速度:在匀速圆周运动中,线速度的大小等于运动质点通过的弧长(S )和通过这段弧长所用的时间(△t )的比值。

公式 2l r v t T

π== v r ω=

23.向心加速度:由牛顿第二定律,力的作用会使物体产生一个加速度。向心力产生的加速度就是向心加速度。

24.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外力(或外力沿半径指向圆心方向的分力)称为向心力。

说明:①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即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外力。不是匀速圆周运动时向心力为合力的一个分力。

②向心力是一个效果力,并不是物体新受到的力,他可以是摩擦力、弹力,也可以是某个力的分力或几个力的合力。

25.离心现象:做圆周运动的物体,由于本身的惯性,总有沿着圆周切线方向飞去的倾向,在所受合外力突然消失或不足以提供圆周运动所需的向心力的情况下,就会作逐渐远离圆心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离心现象。

26.功:力与力方向上位移的乘积。cos w Fs θ=(力与位移的夹角)

27.功率: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功率是描述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w p Fv t

== 功率越大,表示这个力做功越快。 28.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212

k E mv = 29.动能定理及其应用: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的量。

222101122

k K t w E E mv mv =-=-合 30.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p E mgh =。

重力做功只与物体起始位置的竖直高度有关,与物体受走的轨迹无关。w mgh =

说明:①重力做多少正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做负功,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②动能和势能是状态量,功为过程量。即,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

31.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对物体做功的条件下,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包括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发生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规律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32.能量守恒与能量转化和转移: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33.万有引力定律及其应用:任意两个质点通过连心线方向上的力相互吸引。该引力的大小与它们的

质量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两物体的化学本质或物理状态以及中介物质无关。 公式:2

=G M m F r ?引(两物体能看成质点) 11226.6710/G N m k g -=?? 说明:任何两个物体不一定是质点都具有引力,当物体可以看成质点时才可以按上面公式计算两物体引力的大小。当0r =0F =引

34.环绕速度、第二宇宙速度、第三宇宙速度

s km g R R

GM /9.7=?==环υ(卫星在地面附近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所必须的速度)

s km /2.112=υ(卫星摆脱地球吸引,又叫脱离速度)

s km /7.163=υ(卫星摆脱太阳的吸引,飞出太阳系;又叫逃逸速度)

35.经典力学的适用范围和局限性:经典力学的适用低速宏观运动的物体,不适用于高速微观运动的物体。

36.物质的微观模型:物体是由原子组成的,而原子则由带有电荷的原子核和电子组成。

37.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它们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38.静电现象:物体上出现了电荷的聚集,我们就说产生了静电。

产生静电的方式:

注:用丝绸摩擦(碳元素)过的玻璃棒(硅元素)失去了电子带正电;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得电子带负电。

39.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1)点电荷:理想化模型,带有电荷的点。

条件:不考虑带电体的形状和大小,电荷均匀分布

(2)库伦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的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这两个电荷所带电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的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同号电荷相斥,异号电荷相吸。 公式:12

Q Q F k r ?= 922910/k N m C =??(静电常数) 说明:要求真空中或干燥的空气中的两个点电荷。

40.电场:

(1).自然包括两种物质:实物粒子和场,场的概念由法拉第提出来的。电场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2).电场的基本性质:对放入其中的电荷有力的作用(电荷和电荷间的作用力是通过电场来实现的)

(3).电荷周围存在电场。

41.电场线: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 说明:电场线并不真实存在,只是为了更好描述电场而引入的一种线。

42.电场强度:在电场中任意一点处,电场强度的大小代表在这点上电场的强弱,电场强度的方向就是这点处的电场方向。

单位: V/m 或N/C 伏特每米 或 牛每库伦

43.磁场:是一种特殊物质。磁体或通电导体(运动电荷)周围存在磁场。

44.磁感线:曲线上一点的切线方向表示该点磁场强的方向.磁感线的疏密表示磁场的强弱。磁场中小磁针静止时N 极的指向与磁感线方向一致。判断方法:右手螺旋定则,也称之为安培定则。

45.磁感应强度:表示磁场强弱的物理量。定义:在磁场中垂直磁场方向的通电导体,受到的安培力跟电流和导线长度的乘积的比值。 大小:F B I L

=? 单位: 特斯拉 符号T

方向:小磁针N 极受力方向为磁场方向。

46.磁通量:定义:磁感应强度B 与垂直磁场方向的面积S 的乘积叫做穿过这个面的磁通量。S B ?=Φ 单位:韦伯 符号 Wb

47.安培力: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的力。(注意:当电流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导体不受安培力) 大小: F 安=BIL

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是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过手掌心,并使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这时拇指的所指的方向就是通电导体在磁场中所受安培力的方向。

48.洛伦兹力:带电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所受的力。(注意:当带电体运动方向与磁场方向平行时带电体不受洛伦兹力)大小: F 洛=qvB

方向:左手定则:伸开左手,是拇指与其余四个手指垂直,并且都与手掌在同一平面内。让磁感线穿过手掌心,并使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方向或负电荷运动的反方向,这时拇指的所指的方向就是带电体在磁场中所受洛伦兹力的方向。

49.电磁感应现象:磁生电现象。

产生电磁感应现象的条件:○1闭合回路;○2闭合回路中磁通量发生变化。

50.电磁感应定律及其应用: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通量的变化率)

导体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产生的电动势υBl E =

说明:闭合回路磁通量变化越快,产生的感应电动势越大。

51.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磁场。(变化的磁场和变化的电场相互联系。) 光是一种电磁波。

52.有关电磁领域重大技术发明:

伏打——电池 奥斯特——电流的磁效应

亨利——实用电磁铁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西门子——实用自激式直流发动机

爱迪生——白炽灯 特斯拉等——交流输电技术

莫尔斯——电报 贝尔——电话

马可尼——无线通信 兹沃雷金等——电视

53.发电机、电动机及其应用:电机包括发电机和电动机。发电机把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变成电能,电动机使电能变成机械能。

54.常见传感器及其应用:能像人的感觉器官那样感受外界信息,并能按照一定的规律和要求把这些信息转换成可以输出信息的器件或装置,就叫传感器。目前常用传感器有:温度传感器、红外线传感器、生物传感器。

55.电磁波及其应用:马可尼利用电磁波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

无线电广播是电磁波最早的应用;电视通过电磁波传播视频信号;雷达是利用电磁波进行测距定位的仪器;移动通信等。

56.常见家用电器:家用电器种类繁多,但发展趋势是逐步实现智能化、数字化和网路化,并且越来越注重功能与环保之间的协调。

57.节约用电:

58.电阻器:电阻器的作用是改变和控制电路中电压或者电流的大小。

59.电容器:电容器由互相靠近而又彼此绝缘的两个导体组成。它能把外部电路的电能存储在电容器内部的电场中。

直流电不能通过电容器,交流电能通过电容器。交流电的频率越低,电流的通过能力也越低。60.电感器:电感器是由导线绕城的各种形状的线圈。它能把外部电路的电能存储在电感器内部的磁场中。

直流电能通过电感器。但电感器对交流电有阻碍作用。交流电的频率越高,阻碍作用越明显。61.家庭电路和安全用电:

62.中学物理中涉及到的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和其他有关物理量的单位:

(1)物理学中关系式在确定个物理量的同时,也确定了个物理量单位之间的关系。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学基本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和时间,对应单位米、千克、秒。

(3)在整个物理学中,基本物理量有7个,即基本单位有7个。除上面力学三个之外,还有电流、热力学温度、物质的量、发光强度(简称光强)。其对应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为:安培(符号A)、开尔文(符号K)、摩尔(符号l)、坎德拉(符号cd)。

(4)单位分为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

说明:①只有上面7个物理量的单位为基本单位,其余全为导出单位。

②国际单位制是国际计量委员会创立一种简单而科学的、供所有米制公约组织成员国均能使用的实用单位制。对应每个物理量只有一个,如质量国际单位为千克。

63.实验一: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

【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的运动情况,测量瞬时速度和加速度。

【操作注意】

1、该实验不需要平衡摩擦力。

2、需要用交流电源(学生电源)、刻度尺,不需要秒表、天平

3、先接通电源,再放开纸带;先关闭电源,再取下纸带。

4、重复几次,选择合适纸带进行测量

【数据处理】:公式法或图象法

①公式法:用纸带计算加速度、速度。

右图中所取的点之时间间隔t=5T=5*0.02=0.1秒

?s=s2-s1=s3-s2= at2 得:a=?s/t2

v1=(s1+s2)/2t v2=(s2+s3)/2t

②图象法:先求出各点的速度v,再画出v~t图象

64.实验二: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

【实验目的】找出弹簧弹力F与弹簧伸长量Δx的关系

【数据处理】图象法:通过作F~Δx图,从图象上找出函数关系

65.实验三: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思想】等效替代法

【注意】

1、 实验中一定要保证分力与合力的效果相同,即:要将橡皮条的O 点拉到同一位置。

2、 使用弹簧秤前要校准;用弹簧秤拉动皮筋时,细绳应平行于平面。

3、 每一次都要在白纸上记录弹簧秤的读数及拉力的方向。

4、两个分力尽量大一些,夹角小一些,绳子应长一些,以减小误差。

66.实验四:验证牛顿运动定律

【实验目的】验证F=ma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图象法

【实验原理】控制变量法

1.如图所示装置,保持小车质量M 不变,改变小桶内砂的质量m ,从而改变细线对小车的牵引力,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a 和F 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外力成正比。

2.保持小桶和砂的质量m 不变,在小车上加减砝码,改变小车的质量M ,测出小车的对应加速度,作出a 和1/m 的关系图线,验证加速度是否与质量成反比。

【注意】

1、实验要平衡摩擦力:使木板倾斜放置,依靠小车自身重力,在倾斜木板上可以近似做匀速直线运动。

2、实验需要天平,测量小车、沙桶质量。

3、砝码、沙桶质量要远远小于小车质量,以减小误差

4、用交流电源 【数据处理】图象法:用纸带计算加速度a=?s/t 2,绘制a ~F 、a ~1/m 图象,看是不是直线。

67.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

【实验目的】验证动能定理W=ΔE k

【注意事项】实验装置与注意事项与“牛顿第二定律”实验基本相同

【数据处理】计算纸带上两个点的速度v 1、v 2及两点的间距L ,看是否满足动能定理 2

1

2

22121Mv Mv mgL -=(小车或滑块质量M ,沙桶质量m )

68.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重物自由下落时,动能的增加量

等于重力势能的减少量 2

21t

mv mgh = 【注意】

1.必须使打点计时器的两个限位孔在同一竖直线上,减小对纸带的摩擦阻力。

2.为了减小空气阻力的影响,重锤的质量要大一些。

3. 不需要天平:公式中m 可以消去,所以不需要测量重物的质量。

69.实验七:研究影响通电导体所受磁场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目的】探究电流I 、导线长L 与磁场力F 的关系F=BIL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如下图,1、2、3、4、5分别为金属导线,

① a 、b 接线柱接1、5,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流I ,分析F 与I 的关系;

② 滑动变阻器不动,a 、b 接线柱分别接1、2;1、3;1、4,改变磁场中导体的长度L ,分析F 与L 的关系;

70.实验八:传感器的简单使用

【实验目的】了解传感器的原理及其简单应用。

【实验原理】传感器是通过对某一物理量敏感的无件(如光敏电阻、热敏电阻等)将感受的信号(如力、热、光、声等)转换成便于测量的物理量(一般是电学量,如电流、电阻),从而供控制系统作出相应反应。

【实验过程】热敏电阻特性实验

将绝缘处理好的热敏电阻放入烧杯的水中,测量水温和热敏电阻的阻值。改变水的温度,多次测量水的温度和对应的热敏电阻的阻值。 【数据处理】图象法:将测得的电阻值和温度值绘成电阻-温度图象,分析变化关系。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题

黑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物理模拟卷七 第一部分选择题(全体考生必答,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不是以地面为参考系的是 A.大江东去 B.轻舟已过万重山 C.夕阳西下 D.飞花两岸照船红 2.突出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理想化的“模型”,是物理学经常采用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质点就是这种模型之一。下列关于地球能否看作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球质量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B.地球体积太大,不能把地球看作质点 C.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D.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作质点 3.在长为50m的标准泳池举行200m的游泳比赛,参赛运动员从出发至比赛终点的位移和路程分别是A.0 m,50 m B.50 m,100 m C.100 m,50 m D.0 m,200 m 4.火车从广州东站开往北京站,下列的计时数据指时间的是 A.列车在16时10分由广州东站发车 B.列车于16时10分在武昌站停车 C.列车约在凌晨3点15分到达武昌站 D.列车从广州东站到北京站运行约22小时 5.某一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是2m/s2,下列关于该加速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每经过1 秒,物体的速度增加1倍 B.每经过l 秒,物体的速度增加2m/s C.物体运动的最小速度是2m/s D.物体运动的最大速度是2m/s 6.右图是利用打点计时器记录物体匀变速直线运动信 息所得到的纸带。为便于测量和计算,每 5 个点取一 个计数点.已知s1<s2<s3<s4<s5。对于纸带上2 、3 、4 这三个计数点,相应的瞬时速度关系为 A.计数点2 的速度最大B.计数点3 的速度最大 C.计数点4 的速度最大D.三个计数点的速度都相等 7.某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零时刻的速度大小为3m/s ,经过1s 后速度大小为4m/s, 该质点的加速度大小是 A.1m/s2 B.2 m/s2 C.3 m/s2 D.4 m/s2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唐代诗人李白描写庐山瀑布的佳句。某瀑布中的水下落的时间是4 s,若把水的下落近似简化为自由落体,g 取10 m/s2,则下列计算瀑布高度结果大约正确的是 A. 10m B.80m C.100m D.500m 9.下列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 10.关于弹力,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杯子放在桌面上,杯和桌均不发生形变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精品文档,百度专属】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 声音的发生: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与发声体的频率有关系。(2)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8.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 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测量的工具是温度计, 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 2. 摄氏温度(℃):单位是摄氏度。1摄氏度的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和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的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是35℃至42℃,每一小格是0.1℃。 4. 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的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5. 固体、液体、气体是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知识点(全)

物理知识点公式汇总 必修1知识点 1.质点(A ) 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注意:不能以物体的绝对大小作为判断质点的依据) 2.参考系(A )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描述研究对象相对参考系的运动情况时,可假设参考系是“不动”的 3.路程和位移(A )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是矢量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A ) 如果在时间t ?内物体的位移是x ?,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 t x v ??= (1) 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t ?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t ?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 t x ??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 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是位移对时间的变化率,是矢量。 5.匀速直线运动(A ) 任意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6.加速度(A ) 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t v a ??= a 的方向与△v 的方 向一致,是矢量。 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与速度v 、速度的变化x ?v 均无必然关系。(怎 样理解?)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A ) 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2 aT x =?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注意:对aT x =?要正确理解: 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位移差... 8.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B )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物理考前必读 1.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 =Δx /Δt ,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Δv /Δt =(v t -v 0)/Δt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 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 。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 x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t x v v t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 位移速度公式:ax v v 2202=- 平均速度公式:t x v v v =+=20 10.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速度时间图像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速度,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②表示物体做 匀加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减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的速度相等; 图中阴影部分面积表示0~t 1时间内②的位移 11.匀速直线运动规律的位移时间图像 纵坐标表示物体运动的位移,横坐标表示时间 图像意义:表示物体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①表示物体做 静止 ; ②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③表示物体做 匀速直线运动 ; ①②③交点的纵坐标表示三个运动物体相遇时的位移相同。 12.自由落体运动 (1)概念: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从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叫做自由落体运动

关于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二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学好高二物 理的相关知识点尤其重要,下面是学而思的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完整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和知识网络图(大全)

力学知识结构图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公式:V t =V 0+at S=V 0t+21 at 2 as V V t 22 02 += 2 0t V V V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已知分运动求合运动叫运动的合成,已知合运动求分运动叫运动的分解。运动的合成与分解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平抛物体的运动 特点:初速度水平,只受重力。 分析:水平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自由落体的合运动。 规律:水平方向 Vx = V 0,X=V 0t 竖直方向 Vy = gt ,y = 22 1gt 合 速 度 V t = ,2 2y x V V +与x 正向夹角tg θ= x y V v 匀速率圆周运动 特点:合外力总指向圆心(又称向心力)。 描述量:线速度V ,角速度ω,向心加速度α,圆轨道半径r ,圆运动周期T 。 规律:F= m r V 2=m ω2r = m r T 2 2 4π 物 体 的 运 动 A 0 t/s X/cm T λx/cm y/cm A 0 V 天体运动问题分析 1、行星与卫星的运动近似看作匀速圆周运动 遵循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m =m ω2R=m( )R 2、在不考虑天体自转的情况下,在天体表面附近的物体所受万有引力近似等于物体的重力,F 引=mg,即?=mg,整理得GM=gR 2。 3、考虑天体自传时:(1)两极 (2)赤道 平均位移:02 t v v s vt t +== 模 型题 2.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不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有机械能损失. 非弹性碰撞遵守动量守恒,能量关系为: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3.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完全不能够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多.此种情况m 1与m 2碰后速 度相同,设为v ,则:m 1v 1+m 2v 2=(m 1+m 2)v 系统损失的动能最多,损失动能为 ΔE km =12m 1v 21+12m 2v 22-12 (m 1+m 2)v 2 1 .弹性碰撞:碰撞过程中所产生的形变能够完全恢复的碰撞;碰撞过程中没有机械能损失.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即 12m 1v 21+12m 2v 22=12m 1v 1′2+1 2 m 2v 2′2 特殊情况:质量m 1的小球以速度v 1与质量m 2的静止小球发生弹性正碰,根据动量守恒和动能守恒有m 1v 1=m 1v 1′+m 2v 2′,1 2m 1v 21= 12m 1v 1′2+1 2m 2v 2′2.碰后两个小球的速度分别为: v 1′=m 1-m 2m 1+m 2v 1,v 2′=2m 1 m 1+m 2v 1 动 量碰撞 如图所示,在水平光滑直导轨上,静止着三个质量为m =1 kg 的相同的小球A 、B 、C 。现让A 球以v 0=2 m/s 的速 度向B 球运动, A 、 B 两球碰撞后粘在一起继续向右运动并与 C 球碰撞,C 球的最终速度v C =1 m/s 。问: om (1)A 、B 两球与C 球相碰前的共同速度多大? (2)两次碰撞过程中一共损失了多少动能? 【答案】(1)1 m/s (2)1.25 J .线球模型与杆球模型:前面是没有支撑的小球,后两幅图是 有支撑的小球 过最高点的临界条件 由mg=mv 2/r 得v 临=? 由小球恰能做圆周运动即可 得 v 临=0 .车过拱桥问题分析 对甲分析,因为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mg-?,所以(1)当v=?时,汽车对桥面的压力F N'=0; (2)当0≤v?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危险。 对乙分析则:F N-mg=m , 甲 1.做平抛(或类平抛)运动的物体 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一定通过此时水平位移的中点 2. 自由落体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 ? ???? ? ??,仍不发生加光强,增加照射时率可以于射光频率增加效应发生子逸出射光强度大压越大能大电射光频率大生光电间2.增发生截止频大入1.光电不能饱和光电流大→多光电→光子数目多→2.入遏止电→子的最大初动光→光子能量大→1.入效应能发 (Ra) 和镭(Po)钋n H E )(E 101 10 10位素、发现正电子、放射性同居里夫妇) 发现中子(粒子轰击铍核查德威克)发现质子(粒子轰击氮核卢瑟福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贝克勒尔谱 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跃迁假设()定态假设(能量不连续)轨道假设(轨道不连续氢原子结构玻尔原子的核式结构 荷原子内部有集中的正电少数大角度偏转原子内大部分是空的大部分直线穿过粒子散射(金箔)卢瑟福电荷是量子化的 与质量 测出了电子电量油滴实验密立根测出了电子比荷结构 原子是可以再分有复杂发现电子阴极射线汤姆孙实物粒子波动性德布罗意光电效应光子说爱因斯坦解释黑体辐射能量量子化普朗克→→→→→→→? ??? ??? ??? ????==?→??? ???→→→?? ?→?? ? ??→= →→→-=→→→→-ααλναλνhc h e e p h W h k ?? ? ??用只跟临近核子有核力作核力是短程力强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 核力

释放能量 质量亏损比结合能变大小的核(聚变)较轻的核结合成中等大小的核(裂变)较重的核分解成中等大质量亏损会释放能量它的核子质量之和原子核的质量小于组成质量亏损最大 平均每个核子质量亏损最大中等大小的核比结合能定 比结合能越大的核越稳核子数 结合能 )比结合能(平均结合能能越大核子越多的原子核结合子所需的能量把原子核分解成自由核结合能→→??? →→→→=→→波粒二象性 实验基础 表现 光的波动性 干涉和衍射 ①光是一种概率波,即光子在空间各点出现的可能性大小(概率)可用波动规律来描述 ②大量的光子在传播时,表现出波的性质 光的粒子性 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 ①当光同物质发生作用时,这种作用是“一份一份”进行的,表现出粒子的性质 ②少量或个别光子清楚地显示出光的粒子性 波动性和 粒子性的 对立、统一 ①大量光子易显示出波动性,而少量光子易显示出粒子性 ②波长长(频率低)的光波动性强,而波长短(频率高)的光粒子性强 光电效应规律 图像名称 图线形状 由图线直接(间接)得到的物理量 光电效应实验原理图 ①光照的一端为阴极 ②阴极接外电源负极时为正向电源 ③光电子逸出向阳极运动,构成闭合回路,出现光电流,说明发生了光电效应。电流为电子运动反方向。 规律: 1.频率高的光发生光电效应,频率低的不一定发生。 2.改变电压,电流不一定变化。 3.改变电源极性,电流不一定消失。 4.光电效应瞬间产生。 最大初动能E k 与入射光频率ν的关系图线 ①(截止)极限频率:图线与ν轴交点的横坐标νc ②逸出功:图线与E k 轴交点的纵坐标的值W 0=|-E |=E ③逸出功与(截止)极限频率νc 的关系是W 0=hνc ④普朗克常量:图线的斜率k =h 颜色相同、强度不同的光,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遏止电压U c :图线与横轴的交点 ②饱和光电流I m :电流的最大值 ③最大初动能:E km =eU c 颜色不同时,同金属板的光电效应,光电流与电压的关系 ①遏止电压U c1>U c2 ②饱和光电流 ③最大初动能E k1=eU c1,E k2=eU c2 ④U c 越大照射光频率越高

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良心出品必属精品)

学业水平测试要求及知识点总结(必修 1.质点 A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这是为研究物体运动而提出的理想化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不大的情况下,物体可以抽象为质点。 2.参考系 A 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3.路程和位移 A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路程是标量。 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改变,大小等于始末位置的直线距离,方向由始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是矢量。 在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4.速度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A 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v=Δx/Δt,速度是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 平均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间(或某一过程的速度。 瞬时速度:运动物体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

5.匀速直线运动 A 在直线运动中,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又叫速度不变的运动。 6.加速度 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等于速度变化量跟发生这一变化量所用时间的比值,定义式是a=Δv/Δt=(v t-v0/Δt,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 7.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A 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在10V以下。电火花计时器使用交流电源,工作电压220V。当电源的频率是50H z时,它们都是每隔0.02s打一个点。 t x v ??= 若t ?越短,平均速度就越接近该点的瞬时速度 8.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A t x v v t = =2 匀变速直线运动时,物体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等于这段过程的平均速度 9.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B 速度公式:at v v +=0 位移公式:202 1at t v x +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二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学好高二物理的相关知识点尤其重要,下面是学而思的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六、电场强度:放入电场中某点的电荷所受电场力F跟它的电荷量Q的比值叫该点的电场强度;1、定义式:E=F/q;E是电场强度;F是电场力;q是试探电荷;2、电场强度是矢量,电场中某一点的场强方向就是放在该点的正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与负电荷所受电场力的方向相反)3、该公式适用于一切电场;4、点电荷的电场强度公式:E=kQ/r2 七、电场的叠加:在空间若有几个点电荷同时存在,则空间某点的电场强度,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的电场强度的矢量和;解题方法:分别作出表示这几个点电荷在该点场强的有向线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场强; 八、电场线:电场线是人们为了形象的描述电场特性而人为假设的线。1、电场线不是客观存在的线;2、电场线的形状: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G:\用锯木屑观测电场线.DAT(1)只有一个正电荷:电场线起于正电荷终于无穷 远;(2)只有一个负电荷:起于无穷远,终于负电荷;(3)既有正电荷又有负电荷:起于正电荷终于负电荷;3、电场线的作用:1、表示电场的强弱:电场线密则电场强(电场强度大);电场线疏则电场弱电场强度小);2、表示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场线上某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该点的场强方向;4、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不是封闭曲线;2、同一电场中的电场线不向交; 九、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大小、方向处处相同的电场;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且分布均匀;1、匀强电场的电场线是一簇等间距的平行线;2、平行板电容器间的电是匀强电场;场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苏教版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

初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声现象知识归纳 1 、声音得发生:由物体得振动而产生。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声音得传播:声音靠介质传播。真空不能传声。通常我们听到得声音就是靠空气传来得。 3.声速:在空气中传播速度就是:340米/秒。声音在固体传播比液体快,而在液体传播又比空气体快。 4.利用回声可测距离:S=1/2vt 5.乐音得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1)音调:就是指声音得高低,它与发声体得频率有关系。(2)响度:就是指声音得大小,跟发声体得振幅、声源与听者得距离有关系。 6.减弱噪声得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3)在人耳处减弱。 7.可听声:频率在20Hz~20000Hz之间得声波: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得声波;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得声波。 8. 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9.次声波得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一定强度得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得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得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得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归纳 1、温度:就是指物体得冷热程度。测量得工具就是温度计,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得热胀冷缩得原理制成得。 2、摄氏温度(℃):单位就是摄氏度。1摄氏度得规定:把冰水混合物温度规定为0度,把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得温度规定为100度,在0度与100度之间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为1℃。 3.常见得温度计有(1)实验室用温度计;(2)体温计;(3)寒暑表。 体温计:测量范围就是35℃至42℃,每一小格就是0、1℃。 4、温度计使用:(1)使用前应观察它得量程与最小刻度值;(2)使用时温度计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得上表面相平。 5、固体、液体、气体就是物质存在得三种状态。 6、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得过程叫熔化。要吸热。 7、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得过程叫凝固。要放热、 8、熔点与凝固点:晶体熔化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保持不变得温度叫凝固点。晶体得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9、晶体与非晶体得重要区别:晶体都有一定得熔化温度(即熔点),而非晶体没有熔点。 10、熔化与凝固曲线图: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总结图 随着新课标改革事业的不断推进和发展,对初中物理教学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下面是X为你整理的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初物理知识点总结(一) 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由分子组成的,分子间有空隙;(2)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3)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分子是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电子带负电。 3、汤姆逊发现电子(1897年);卢瑟福发现质子(1919年);查德威克发现中子(1932年);盖尔曼提出夸克设想(1961年)。 4、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5、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6、弹性势能: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的能。物体的弹性形变越大,它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7、自然界中可供人类大量利用的机械能有风能和水能。

8、内能: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也称热能) 9、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内能就越大。 10、改变物体的内能两种方法: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物体对外做功,物体的内能减小,温度降低;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 13、热量的计算:①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是物体比热,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是后来的温度。 ②Q放=cm(t0-t)=cm△t降1.热值(q):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叫热值。单位是:焦耳/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是热量,单位是:焦耳;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1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15、光线 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的直线,即沿光的传播路线画一直线,并在直线上画上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光线是假想

高中物理知识点汇总

高考物理基本知识点汇总 一. 教学内容: 知识点总结 1. 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静摩擦力:0gR 注意:若到最高点速度从零开始增加,杆对球的作用力先减小后变大。 3. 传动装置中,特点是:同轴上各点ω相同,A ω=C ω,轮上边缘各点v 相同,v A =v B 4. 同步地球卫星特点是: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 ①卫星的运行周期与地球的自转周期相同,角速度也相同; ②卫星轨道平面必定与地球赤道平面重合,卫星定点在赤道上空36000km 处,运行速度3.1km/s 。 5. 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常量首先由什么实验测出:F =G 2 2 1r m m ,卡文迪许扭秤实验。 6. 重力加速度随高度变化关系: 'g =GM/r 2

说明:为某位置到星体中心的距离。某星体表面的重力加速度。 r g G M R 02 = g g R R h R h ' () = +2 2 ——某星体半径为某位置到星体表面的距离 7. 地球表面物体受重力加速度随纬度变化关系:在赤道上重力加速度较小,在两极,重力加速度较大。 8. 人造地球卫星环绕运动的环绕速度、周期、向心加速度'g =2 r GM 、r mv r GMm 2 2 = 、v = r GM 、 r mv r GMm 2 2 = =m ω2R =m (2π/T )2R 当r 增大,v 变小;当r =R ,为第一宇宙速度v 1=r GM =gR gR 2 =GM 应用:地球同步通讯卫星、知道宇宙速度的概念 9. 平抛运动特点: ①水平方向______________ ②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合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应用:闪光照 ⑤建立空间关系即两个矢量三角形的分解:速度分解、位移分解 相位,求?y t x y t gT v S T v x v t v v y gt v gt S v t g t v v g t tg gt v tg gt v tg tg == =====+=+== =2 0002 02 2 24 0222 00 1214 21 2αθα θ ⑥在任何两个时刻的速度变化量为△v =g △t ,△p =mgt ⑦v 的反向延长线交于x 轴上的x 2处,在电场中也有应用 10. 从倾角为α的斜面上A 点以速度v 0平抛的小球,落到了斜面上的B 点,求:S AB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