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小结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小结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小结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小结

2019 年3月第6卷/第7期V ol.6, No.7 Mar. 2019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135纳米中药研究进展小结

周建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纳米中药是指将纳米技术应用与中药生产的制剂,不仅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还具备生物利用度高、改善传统给药途径等优点。本文就纳米中药优缺点做了初步总结,并对纳米中药发展做出展望。【关键词】纳米中药;制备;问题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7.135.02

纳米中药是指应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直径小于100 nm 的中药有效成分、原药及其复方制剂等[1];有学者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领域,使中药获得了新的性质。徐碧辉教授等提出了“纳米中药”概念,并申请了纳米中药技术的第一个专利将中药牛黄加工到纳米水平,理化性质发生巨大改变,具有极强靶向性[2]。本文就纳米中药优缺点做了初步总结,并讨论了纳米中药研究应用前景。

1?纳米中药制备方法

制备纳米中药主要包括药物粒子纳米化和载药系统纳米化两方面[3]。

1.1?药物粒子纳米化

1.1.1 物理机械法

超细粉碎技术,喷雾干燥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等

1.1.2 物理化学法

高压均质法,溶剂蒸发法,薄膜超声法,包含技术等。

1.1.3 化学制备法

界面聚合法,乳化聚合法,化学沉淀法等

1.2?载药系统纳米化

1.2.1 聚合物纳米粒

溶剂挥发法,乳化溶剂扩散法,超临界流体法等。

1.2.2 脂质粒类

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脂质体,药质体等[4]。

1.2.3 中药纳米载药系统类型

SD,CC,纳米脂质体,纳米乳(NE),囊泡等。

2?纳米中药优势

2.1?提高生物利用度

纳米化后中药有效成分比表面积增加,从而增大了与介质的接触,更容易被溶解;除此之外,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提高和延长疗效[5]。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平均为9 um,纳米级级药物颗粒,可以在血管中自由运输。万坤等[6]实验表明姜黄素纳米脂体在大鼠消化道可在较短时间内直接被吸收,消除率降低,相对与游离药物,减少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姜黄素纳米脂体生物利用度提高了近8倍[7]。

2.2?靶向性

纳米载药微粒进入机体后,大部分聚集在肝脏等单核吞噬系统(MPS)丰富的组织,可以作为肝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的载体。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Res-SLN)与白藜芦醇相比,增强了其对H22瘤体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其通过提高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减少对荷瘤小鼠的免疫系统影响,明显延长生命。

2.3?缓释

将中药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 可使其具有缓释作用。纳米药物颗粒表面电荷对其缓释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纳米粒径小而易于被包裹,从而可以进行表面修饰,也可控制其表面电荷,以达到缓释的目的。

2.4?提升传统给药途径

如何增加敷贴疗法时药物的皮肤通过率是一大难点,纳米技术有可能在促进药物透过皮肤屏障方面起到作用。其粒径较小和选择吸附、透过能力强,可增加药物皮肤透过率,提高血药浓度。将纳米药物制成膏药贴,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而免注射,有利于透皮技术发展。

3?纳米中药问题

3.1?局限性

3.1.1 成本问题

对生产设备有较高要求,制备成本偏高,不利于市场推广。

3.1.2 保存问题

纳米中药较小的颗粒直径,改变了其表面效应与原子效应等物理性质,增加了药物氧化、还原性,从而影响稳定性,不利于保存。

3.1.3 生产标准及相关理论问题

缺乏生产标准,不利于产品质量控制。相关理论及研究不完善,药材选取及载体选取存在局限性。药效学,药理学,适应症等方面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3.2?安全性

缺乏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如载体纳米化后是否产生毒性等;纳米技术生产的产品尺寸太小,可能直接对人体造成影响等。

4?讨?论

自纳米中药概念提出,经过数十年发展,相关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由于纳米微粒特有的属性,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必将开创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纳米中药。相比于传统中药,纳米中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靶向性,缓释等优点;提升了传统给药途径,避免了传统中药蒸煮的繁琐;同时有助于化解中药注射液的尴尬局面。但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制备层面,纳米中药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转137页)

DOI:10.16269/https://www.doczj.com/doc/657272843.html,11-9337/r.2019.07.093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妇科常用中药处方 内分泌专科 调经祛痰汤 白术15g 苍术15g 当归12g 法半夏12g 茯苓10g 香附10g 川芎10g 海藻8g 陈皮8g 炮姜8g 附片6g 肉桂6g 丹参25g 莪术10g 闭经方Ⅰ号: (补气血) 熟地30g 白术30g 当归15g 白芍9g 生枣仁9g 沙参9g 丹皮6g 山药15g 人参6g 杜仲3g 柴胡3g 菟丝子12g 龙眼肉9g 紫河车粉12g 鹿角粉6g 闭经Ⅱ号 党参15g 黄芪15g 金银花12g 黄柏15g 黄岑15g 玄参15g 天花粉15g 益母草15g 红花12g 桃仁15g 香附12g 陈皮12g 旱莲草15g 柏子仁12g 甘草6g 杜仲12g 子宫内膜炎致月经过多症 消炎止血1方 白术15g 仙鹤草12g 阿胶10g 血余炭10g 白芨12g 党参15g 三七粉5g 炒蒲黄10g 茜草12g 甘草9g 消炎止血2方 党参20g 白术15g 阿胶18g 荆芥花10g 益母草15g 旱莲草15g 仙鹤草15g 三七粉30g 血余炭15g 煅龙骨30g 煅牡蛎30g 生地榆30g 芡实12g 调经1方: (主治月经不调) 当归10g 赤芍10g 川芎6g 丹参10g 泽兰叶10g 益母草30g 香附10g 小荷香10g 茯苓10g 调经2方: ( 主治痛经) 当归10g 赤芍10g 香附10g 广木香10g 乌药10g 元胡10g 刘寄奴10g 王不留行10g 怀牛夕10g 功血方1号 熟地20g 山萸肉15g 桑寄生12g 杜仲12g 海螵蛸25g 白芍25g 生牡蛎25g (另) 怀牛膝12g 地榆炭30g 侧柏叶30g 地骨皮15g 仙鹤草15g 旱莲草15g 甘草10g 功血方Ⅱ号

纳米中药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纳米中药制备方法研究进展/h1 -- -- 本站首页 免费课件 免费试题 整册教案 教育资讯 计划总结 英语角 幼儿教育 文书写作 海量教案 免费论文

网站地图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语文科数学科英语科政治科物理科化学科地理科历史科生物科中考备战高考备战高考试题中考试题教学论文作文园地

教学论文 经济论文 理工论文 管理论文 法律论文 行政论文 艺术论文 医学论文 文史论文 农科论文 英语论文 课程改革 教育法规 教育管理 家长频道 您现在的位置:3edu教育网免费论文医学论文药学论文正文3edu教育网,百万资源,完全免费,无需注册,天天更新!

纳米中药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摘要】纳米中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科技领域,是中药走向国际化的方向,本文介绍了近年来纳米中药制备技术的最新进展,并对纳米中药今后的前景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纳米技术纳米中药制备技术中图分类号:R28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2)1-235-01 纳米技术是指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或将大分子物质加工成粒径在1~100nm 的物质的技术。纳米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已延伸到原子、分子水平,使得化学和物理学之间已无明确界限。中药有着悠久历史,其独特的药效在世界医学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中药产生的药理效应不能完全归功于该药特有的化学组成,还与药物的物理状态密切相关。当药物颗粒粒径小到一定程度时,药效可能会产生突发性的改变。纳米技术与中药学的结合,是提高中药有效利用率、药效快速释放等的关键所在。纳米中药的制备是研究纳米中药的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将纳米技术引入中药的研究时,必须考虑中药组方的多样性、中药成分的复杂性,所以,针对不同的药物,在进行纳米化时必须采用不同的技术路线,此外还必须考虑中药的剂型。纳米中药与中药新制剂关系十分密切,如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纳米中药新制剂的研究,将中药制成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低毒、服用方便的现代制剂,也是进行中药纳米化时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纳米中药主要有一下制备方法: 1 超微粉碎技术使用特制机械设备将原药材或提取物进行粉碎,使之达到纳米级。我国研制出了一种利用湍流原理进行粉碎的高湍流粉碎机,中药甘草的粉碎实验表明,产品粒径可达到1μm 以下,对矿物质的粉碎则达到100nm以下,而且粒径分布窄。该技术可能将为物理方法制备纳米药物粒子提供高效方便的捷径。 2 固体分散技术这是将药物以微粉、微晶或分子态均匀分散在无生理活性的载体中,药物在载体中的粒径小于100nm。该技术是通过物理分散而获得纳米药物粒子,若将药物包埋于不同性质的高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者:尹海华日期:2016-11-22 广义上讲,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中间环节,在中药产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引导鼓励中医药政策,如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政策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从而成为中药饮片销售提升的动力。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 A、趋势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5345.7亿元增长至26885.2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19.7%;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来看,中药饮

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由190.2亿元增加至1699.9亿元,CAGR为27.6%,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著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三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行业首位。从中药饮片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来看,最近几年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768.23亿元,同比增长12.22%,高于全国工业增速14.52个百分点,较上年下降0.93个百分点。其中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全年利润增速高于8类子行业利润增速。 近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发展十分迅猛,而且这个发展势头还将持续。主要受益于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等。随着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改善和市场需求空间的不断扩大,中药饮片行业未来发展空间将非常广阔。 B、行业挑战产业升级空间几许 目前,中药饮片产业的市场容量不断增大,中药饮片行业及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已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发展的新时期。 国家政策导向为中药饮片产业带来了升级空间,同时中药饮片行业的发展也面临很多挑战。 中药材价格上涨:防控生产盲目和种植过剩

中药制剂纳米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制剂纳米技术研究进展 中药学:张生杰 104753091411 摘要: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100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具有增加药物对血脑屏障或生物膜的穿透性等特点。本文详细介绍了纳米中药的定义、特点,同时介绍了纳米中药制剂技术方面的进展。指出了纳米中药制剂存在的问题,并作了展望。 关键词:纳米技术;中药制剂;中药现代化 1.前言 纳米即十亿分之一米,相当于10个氢原子排成直线的长度。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是指在纳米尺度下对物质进行制备、研究和工业化,以及利用纳米尺度物质进行交叉研究和工业化的一门综合性的技术体。纳米技术作为高新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材料学、电子学、生物学、医药学、显微学等多个领域,并起着重要的作用。1998年,徐辉碧教授等[2]率先提出了“纳米中药”的概念,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纳米中药是指运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粒径小于lOOnm的中药有效成分、有效部位、原药及其复方制剂。因纳米材料和纳米产品在性质上的奇特性和优越性,将增加药物吸收度,建立新的药物控释系统,改善药物的输送,替代病毒载体,催化药物化学反应和辅助设计药物等研究引入了微型、微观领域,为寻找和开发医药材料、合成理想药物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证。运用纳米技术的药物克服了传统药 物许多缺陷以及无法解决的问题。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领域是中药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来自于中药中的活性成分,这些化学成分可能是某单一化合物(即有效成份),也有可能是所提取的某一有效部位或有效部位群,有些中药甚至以全药入药。对于从中药中提取的单一有效成份如紫杉醇、喜树碱等而言,其纳米化制备类似于合成药,因而其研究在技术上相对较易实现。纳米载药系统在这方面的应用已有一些报道,目前这类药物已有多种制剂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可以大量获得单一有效成份的中药并不多,这就意味着纳米载药系统在这一层次上的应用受到一定限制。中药有效部位为主要活性成份的制剂占有相当比例,这一方面体现了中药多成份、多靶点的特点,同时具有原料较有效成份容易获得,成本相对低廉的特点。因此,以有效部位作为纳米载药系统在中药研究中的切入点无疑具有更现实的意义。对于中药有效部位,由于其组成的多样性其纳米化制备是较复杂的,要研究的问题还很多。利用其结构或性质相近的特点选择适当的辅料和工艺,使其多组分同时实现纳米化,可能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对于中药(植物、动物和矿物)的全药,由于组成复杂且性质差异较大,实现纳米化的方法除超细粉碎以外有待进一步开发。总之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还处于起步阶段,但前景是很好的。 2.纳米中药的制备 2.1超细粉碎 粉碎是中药材加工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新的粉碎机械不断涌现,粉碎所能达到的粒度越来越小,使中药粉末的粒度由细粉的尺度10μm-1000μm进入到超细粉的尺度0.1μm-10μm。经过超细粉碎的中药材,最直接的效应就是由于表面积增大而导致的药物吸收增加,相应地生物利用度得到提高,服用剂量减小,资源的利用率提高。 但是,超细粉碎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中药材的超细粉碎虽然

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

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情况及未来趋势核心提示: 未来我国中成药产业将开始向药用消费品领域延伸,如云南白药和广东凉茶,一个开始生产牙膏,另一个向功能性饮料发展等等,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中成药产业向消费品领域延伸,对提升医药企业的品牌效应有很大的帮助。 中成药是以我国传统中草药为原料,经过加工制成的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的总称,包括丸、散、膏、丹等各种剂型,它是我国经过历代医药学家的实践创造所得。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中成药作为中药产业的重要一环,未来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我国中成药产业发展概况 1、行业概况 进入09年以来,我国中成药产量保持着08年的快速发展势头,09年1-4 月,我国中成药总产量达到52万吨,同比上年增长13.7%,其中4 月份的单月产量就达到14.5万吨,同比上年增长12.5%,4月中成药单月产量占1-4 月总产量的28%左右。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认为,在整个医药行业销量都在下滑的情况下,我国中成药产业仍然保持着快速增长态势,新医改的推进及国家相应的扶持政策是它销量仍然上升的原因,再加上我国对中药的偏好,所以使得中成药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仍然能快速增长。 2、市场概况 4 月,新医改方案的颁布为中成药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国家马上要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而基本药物制度里面有一半品种是中成药和中医药,因此,中成药市场上迎来一次努力进入基本药物目录的浪潮,这可以淘汰小的中成药生产企业,使中成药市场朝良性方向发展。 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郭凡礼指出,另一方面,近期全球肆虐的甲型H1N1 流感疫情也带动我国中成药市场销量的升高,市场上以预防流感疫情的中成药销量明显上涨,大多数家庭都把中成药作为常备品,中成药市场发展前景可观。

中药行业的发展

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有利因素 (1)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 医药行业尤其是中医药行业受到我国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国务院及各部委陆续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扶持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等支持中医药行业的发展。 2010 年10 月9 日,根据工业和信息化部、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三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医药行业需要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区域结构、出口结构等方面进行调整,“鼓励优势企业实施跨地区、跨所有制的收购兼并和联合重组,促进品种、技术、渠道等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通过扶优扶强和在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显著提高企业规模经济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医药企业数量明显减少,医药百强企业销售收入占到全行业的销售收入的5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对行业发展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 “十二五”时期,中医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战略机遇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将“支持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为“完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的六项重点任务之一。《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医预防保健(治未病)服务科技创新纲要(2013-2020 年)》等中药产业扶持政策接连出台,加强了对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和体制机制建设,加大对中医药的投入,为中医药事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随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入,疗效确切和费用低廉的中医药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4年 5 月21日, 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局联合印发《关于保障儿童用药的若干意见》,从鼓励研发创制、加快申报审评、确保生产供应、强化质量监管、推动合理用药、完善体系建设、提升综合能力等环节,对保障儿童用药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关于儿童用药的第一个综合性指导

常用中药方剂手册

主审:邱宗志尹思源王全 主编:杨思进 副主编:米绍平张茂萍王泽琛 编委:敖素华白雪肖国 辉 汪静张琼廖代祥 钟红卫李志刘鹏 王俊峰晏新张广 文 刘旭程刘海 前言 根据卫生部医院管理年的要 求,为了进一步规范处方和中药名 称的书写,结合学院本科教学工作 水平评估及临床技能培训工作的需 要,医院中医内科教研室组织力量 编纂了《常用中药方剂手册》这一 本小册子。本书采纳了最新国家《中 药药典》标准,汇集了临床常用方 剂100首,常用中药477味。本手 册小巧实用、便于携带,方便我院 临床医务人员、实习生、进修生、 研究生在工作中查阅。本书的编辑 印刷得到了医院党政领导的大力支 持,方剂、中药教研室也作了部分 工作,在此一并致谢! 由于时间紧,不完善之处在所难

免,若发现有错误遗漏之处,请及时向编者指出。 2006年9月

目录 第一部分常用中药 第一章解表药…………………………… 第一节辛温解表药……………………… 第二节辛凉解表药……………………… 第二章清热药……………………… 第一节清热泻火药……………………… 第二节清热燥湿药……………………… 第三节清热解毒药……………………… 第四节清热凉血药……………………… 第五节清虚热 药……………………… 第三章泻下 药……………………… 第一节攻下 药……………………… 第二节润下 药……………………… 第三节峻下逐水 药……………………… 第四章祛风湿 药……………………… 第一节祛风湿散寒 药…………………… 第二节祛风湿清热 药…………………… 第三节祛风湿强筋骨 药………………… 第五章化湿 药……………………… 第六章利水渗湿 药……………………… 第一节利水消肿 药……………………… 第二节利尿通淋 药……………………… 第三节利湿退黄 药……………………… 第七章温里 药…………………………… 第八章理气 药…………………………… 第九章消食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国中药产业发展现状趋势报告 我要打印IE收藏放入公文包我要留言查看留言文章来源:中国药材市场添加人:admin 添加时间:2007-1-10 中药行业涉及中药材生产、中药工业(含中药饮片加工、中成药生产、中机械制造)和中药商业等,是集农、工、商于一体,产、供、销相结合的综合性产业。 一、中药行业的现状 中药材生产:目前,一批优质地道药材生产基地基本形成;濒危物种代用品及中药材生物技术研究有了一定进展,特别是人工培育和人工栽培技术的应用,促进了野生变家种家养的进程;一些主要依赖进口的南药引种成功,并形成了一定规模,依赖进口的品种逐步减少。常用的500种中药材,依靠人工栽培、养殖的供应量已近50%,使中药野生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此外,通过全国药材资源普查,对中药材的蕴藏量、需要量进行了科学的分析,为野生药材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了依据。中药行业基本形成了以中药科研教育为依托、中药材生产为基础、中药工业为主体、中药商业为纽带的中药生产流通体系。 中成药工业:按照《国家医药管理规》(GMP)要求组织建设和生产,加快了中药产品的二次开发和剂型改革的步伐,促进了中药工业规化、现代化进程。目前中药剂型已达40多种,特别是中药针剂、粉剂、软胶囊、缓释剂、气雾剂等先进剂型的应用,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提高了产品质量。中成药产品结构得到调整,生产条件有所改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及产品质量有较大提高,一批名优产品、著名商标及一批产值过亿、利税达千万的企业已经涌现。中药新药开发与研究有所进展。 中药饮片工业:经过量多年建设,国有重点中药饮片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装备、化验检测、仓储条件等硬件有明显的改善,同时提高了饮片的质量,并基本满足市场及医疗用药。中药饮片的生产由手工操作发展到半机械化、机械化生产,逐步提高了中药饮片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中药商业:中药的批发企业仓储及营运基础设施有较大改善,中药的零售门市网点面目一新,在进一步继承和恢复传统“老字号”等一批百年名老中药

基于纳米技术的中药现代化研究现状

基于纳米技术的中药现代化研究现状 摘要:随着国家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我国纳米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成熟,在 国内各大行业与尖端技术中都会有纳米技术的应用。在诸多科学技术的基础上纳 米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创新为国内物理学和生物学以及电子学等等诸多领域的科学 技术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在国内近些年来有关专家与研究机构逐渐的将纳米科 学技术应用到生物医学中去,极大的促进了我国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发展,为研究 国内中药现代化技术带来了新的思路与方向。本文针对国内中药现代化技术的发 展现状研究纳米技术在中药现代化技术发展中带来的作用,并且通过分析纳米技 术在中药现代化技术应用中体现出来的优点,表明纳米科学技术在中药现代化技 术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纳米科学技术中药现代化意义 引言:在20世纪80年代初由于扫描隧道显微镜的出现人们开始对一至一百 以内纳米长度的分子世界进行了研究,研究的目标是让具有特别功能的产品由分 子或者原子直接构造,所以简单来说纳米科学技术指的就是由单个原子或者分子 直接制造物品的科学技术。在纳米科学技术的应用中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纳米材 料的研究、纳米动力学的发展、纳米电子学以及纳米生物学和药物学。其中纳米 生物学和药物学作为现代化医学科学技术的基石对推动生物医学相关行业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同时纳米科学技术也极大了推动了国内中药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不断 创新与发展。 一、分析纳米技术在中药现代化应用中的特点 中药作为我国自主研发产业拥有着长久的历史。在屠呦呦研究中药青蒿时提 取出的青蒿素能够有效的对一些传染病进行防治体现了中药具有极大地现代化研 究价值以及应用价值。而随着纳米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中药现代化带来了新的 研究思路,并且纳米科学技术在中药的应用能够发挥中药各种各样的新特性。 1.能够有效提高中药主要成分的功效 纳米科学技术应用于中药主要是将中药里的主要成分通过技术手段加工成纳 米量级。随着中药里的主要成分被加工成纳米量级时其药味和药性都会发生变化,能够较好的增强中药的药效并且能够使中药产生新功效。在中药纳米技术的现代 化发展中纳米中药不但能够提高中药的治疗效果并且能够降低药物产生的毒副作用,对现代生物医学技术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2.增强中药的生物吸收程度 在中药的服用过程中由于某些重要成分在水中很难溶解导致服用人员无法很 好的吸收中药,倘若加大中药的服用量又会导致药物毒副作用的增加[1]。而纳米 中药的出现则很好地规避了这些问题。由于纳米中药的暴露面积较大使药物能够 更好的溶于水中从而让药物大面积的分布在体内。而传统的中药具有完整的细胞 壁导致人体对中药里的一些有效成分不能较好的吸收,而采用纳米技术制备的中 药将中药的细胞壁完全破坏掉以让服用人员对中药的吸收率大大提高。 3.使中药的稳定性得到提高 在熬制传统中药过程中非常容易导致中药里面的有效成分遭到破坏并且还会 伴生中药成分之间的氧化还原化学反应从而产生新的毒副作用,而纳米中药则会 使中药的有效成分处在一个比较封闭的环境下,大大减少了中药有效成分的丢失 并且也使中药成分之间发生化学反应的情况得到控制,从而极大的增加了中药药 物的稳定性。并且由于人体内存在着的大量酸碱环境以及酶会对中药药物产生破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金寨县中药材产业化发展规划 一、规划概要 为进一步做好特色产业发展工作,充分发挥我县中药材资源优势,推进中药材产业化进程,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支柱并促进县域经济发展,根据县政府《关于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的紧急通知》,特制定本规划。 二、发展基础与环境现状 (一)发展基础 1、中药材资源现状 我县地处大别山腹地,是中药材天然产地,全县共有药源动植物273科1363种,其中植物类196科,1303种,动物类41科56种,药源矿物4种。省重点普查的270种中药材中,金寨县产有220种,珍稀药材20种。主产茯苓、天麻、灵芝、杜仲、金银花、绞股蓝、桔梗、板兰根、野菊花等30多种名贵中药材,年产量26000多吨,其中天麻5000多吨、灵芝1000多吨、茯苓2100多吨、西洋参100吨、葛根1000吨、银杏叶1000吨、野菊花1000吨、桑叶800吨、断血流500吨、问荆500吨,其它药材约8000吨以上。是

全国22个药材基地县、6个茯苓基地县之一。产品远销江、浙、上海、广州、香港等地。 2、中药材种植 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导产业进行规划和部署,鼓励发展生态产业,促进了我县中药材的生产和发展。至2011年底金寨县发展中药材达13万亩。其中,茯苓5000亩、生姜8000亩、天麻10000亩、灵芝2000亩、西洋参 2000亩、香茶菜2000亩、桔梗2000亩、菊花2000亩、板蓝根1000亩、石斛30亩。全县仅天麻、灵芝、茯苓、西洋参四项实现产值4亿元,其中种植和加工产值分别为2亿元。成为全国灵芝生产第一县、安徽天麻生产第一县、华东地区连片种植西洋参规模最大基地县,境内的沙河乡被誉为“中国灵芝第一乡”。随着天麻野生改家种,西洋参、灵芝等引种成功,中药材生产逐步发展成为农村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之一。 3、中药材种植基地 (1)金寨县金山寨食(药)用菌专业合作社是专门从事菌种培育生产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拥有天麻基地2000余亩,拥有510余户合作农户.

中药行业市场现状以及未来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 CONTENTS 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1第二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加速洗牌在即--------------------------- 2第三篇:中药注射剂行业现状分析使用须重视安全--------------------------------- 4第四篇:“一带一路”带动中药材行业发展开拓海外市场--------------------------- 6第五篇:中药饮片企业现状分析加速洗牌中--------------------------------------- 7第六篇: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 12 2015年1-6月中药材及中成药CPI当月值统计表: ------------------------------- 12第七篇: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 13 2014年-2015年我国中药饮片加工企业数统计表:-------------------------------- 13第十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传统市场地位稳固--------------------------- 15第十一篇:2014我国中药类产品进出口情况回顾--------------------------------- 16第十二篇:2015年中药行业市场发展趋势分析----------------------------------- 17第十三篇:中药材行业现状分析市场迎来国家级规划------------------------------ 18第十四篇:我国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多------------------------------------------ 18第十五篇:中药企业“走出去”需要攻克壁垒分析-------------------------------- 19第十六篇:2014年中药材出口需要关注的现象----------------------------------- 20第十七篇:2014年广东省中药材出口情况分析----------------------------------- 21第十八篇:中药材价格飙升企业成本压力加剧------------------------------------ 22 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中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中药材GAP基地行业现状分析市场发展迎来热潮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涉及从种质资源选择、种植地选择一直到中药材的播种、田间管理、采购、产地初加工、包装运输以及入库整个过程的规范化管理。中药材GAP作为一项旨在推动药材规范化种植、保证药材质量的非强制性行业标准,自2002年6月1日起至今,已有10个年头。 工信部发布了关于2012年度国家拟扶持60个中药材生产建设项目的公告。在公布的60个建设项目中,重点扶持的38个品种都是依据“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点扶持的100个大宗和濒危中药材品种选定的,包括30万亩茯苓、20万亩连翘、5万亩山茱萸、3万亩滇龙胆等30个品种、共49个项目的常用大宗药材生产基地建设,这体现了国家对道地中药材基地建设的重视。

(一)国内外中药产业发展与趋势

(一)国内外中药产业发展与趋势 1、国外天然植物药产业进展概况 从二十世纪中后期开始,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信任天然药物,天然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原料及其提取物的市场开发,正在成为世界医药市场上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有关资料介绍,1994年化学药全球销售额达到1950~2250亿美元,草药产品(包括中药)在要紧市场的联合销售额达120亿美元,草药产品占市场总量的5.1~5.8%。1998年世界药品市场销售达3080亿美元,天然药物为300亿美元,以10%的速度增长,增长速度高于人药品。在国际天然药物市场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欧洲草药制剂、日韩汉方制剂、台湾科学中药制剂,目前我国中药出口仅占世界天然药物市场的3%左右。 目前,从全球天然药物市场分布来看,可粗分为四个要紧的植物药市场,即东南亚及华裔市场,日、韩市场,欧洲、北美市场(统称为西方市场),及非洲、阿拉伯市场;但要紧集中在亚洲、欧洲和美国这三大区域。据统计1999年亚洲植物药销售总额为45亿美元,欧洲为65亿~70亿美元,美国为43亿美元。印度Exim银行最近发表的报告指出天然药物的原料供应商要紧为中国、印度和巴西。据Freedonia Group公司估量天然药物的市场需求将按每年13%的速度增长。多种渠道的信息显示,西方国家对天然药和需求量的增大,是带动天然药物市场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 (1)西方草药市场西方天然药物要紧是以当地传统植物药或称为草药为主,其市场要紧包括西欧和北美各国的草药市场。销售额占世界草药市场的47%。①西欧草药市场1997年全球植物药销售额为165亿美元,其中欧洲为75亿美元(占45.5%),1999年已增长到85亿美元,2001年已超过100亿美元。其中要紧以德国、法国、英国为主。德国是产销植物药最多的国家之一,不管在市场规模,依旧产品的开发力度方面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997年德国植物药市场占欧洲市场的48%,约36亿美元,占非处方药的30%。德国植物药的销售渠道要紧通过药局(PHARMACY),约占市场的65%。药局的业务30%是处方用药,70%是非处方用药。德国植物药的来源除德国本土出产的以外,还大量从欧洲其他国家等进口。在

纳米中药研究进展小结

2019 年3月第6卷/第7期V ol.6, No.7 Mar. 2019 全科口腔医学杂志 General Journal Of Stomatology135纳米中药研究进展小结 周建波 (成都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四川?成都?611130) 【摘要】纳米中药是指将纳米技术应用与中药生产的制剂,不仅具有潜在的市场价值,还具备生物利用度高、改善传统给药途径等优点。本文就纳米中药优缺点做了初步总结,并对纳米中药发展做出展望。【关键词】纳米中药;制备;问题 【中图分类号】R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803.2019.7.135.02 纳米中药是指应用纳米技术制造的、直径小于100 nm 的中药有效成分、原药及其复方制剂等[1];有学者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制剂领域,使中药获得了新的性质。徐碧辉教授等提出了“纳米中药”概念,并申请了纳米中药技术的第一个专利将中药牛黄加工到纳米水平,理化性质发生巨大改变,具有极强靶向性[2]。本文就纳米中药优缺点做了初步总结,并讨论了纳米中药研究应用前景。 1?纳米中药制备方法 制备纳米中药主要包括药物粒子纳米化和载药系统纳米化两方面[3]。 1.1?药物粒子纳米化 1.1.1 物理机械法 超细粉碎技术,喷雾干燥法,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技术等 1.1.2 物理化学法 高压均质法,溶剂蒸发法,薄膜超声法,包含技术等。 1.1.3 化学制备法 界面聚合法,乳化聚合法,化学沉淀法等 1.2?载药系统纳米化 1.2.1 聚合物纳米粒 溶剂挥发法,乳化溶剂扩散法,超临界流体法等。 1.2.2 脂质粒类 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结构脂质载体,脂质体,药质体等[4]。 1.2.3 中药纳米载药系统类型 SD,CC,纳米脂质体,纳米乳(NE),囊泡等。 2?纳米中药优势 2.1?提高生物利用度 纳米化后中药有效成分比表面积增加,从而增大了与介质的接触,更容易被溶解;除此之外,延长了药物在体内的滞留时间,提高和延长疗效[5]。人体毛细血管直径平均为9 um,纳米级级药物颗粒,可以在血管中自由运输。万坤等[6]实验表明姜黄素纳米脂体在大鼠消化道可在较短时间内直接被吸收,消除率降低,相对与游离药物,减少了肝脏的首过效应,姜黄素纳米脂体生物利用度提高了近8倍[7]。 2.2?靶向性 纳米载药微粒进入机体后,大部分聚集在肝脏等单核吞噬系统(MPS)丰富的组织,可以作为肝被动靶向给药系统的载体。白藜芦醇固体脂质纳米粒(Res-SLN)与白藜芦醇相比,增强了其对H22瘤体模型小鼠的抑瘤作用。其通过提高白藜芦醇的生物利用度和靶向性,减少对荷瘤小鼠的免疫系统影响,明显延长生命。 2.3?缓释 将中药纳米粒进行表面修饰, 可使其具有缓释作用。纳米药物颗粒表面电荷对其缓释作用也具有重要意义。中药纳米粒径小而易于被包裹,从而可以进行表面修饰,也可控制其表面电荷,以达到缓释的目的。 2.4?提升传统给药途径 如何增加敷贴疗法时药物的皮肤通过率是一大难点,纳米技术有可能在促进药物透过皮肤屏障方面起到作用。其粒径较小和选择吸附、透过能力强,可增加药物皮肤透过率,提高血药浓度。将纳米药物制成膏药贴,可通过皮肤直接吸收而免注射,有利于透皮技术发展。 3?纳米中药问题 3.1?局限性 3.1.1 成本问题 对生产设备有较高要求,制备成本偏高,不利于市场推广。 3.1.2 保存问题 纳米中药较小的颗粒直径,改变了其表面效应与原子效应等物理性质,增加了药物氧化、还原性,从而影响稳定性,不利于保存。 3.1.3 生产标准及相关理论问题 缺乏生产标准,不利于产品质量控制。相关理论及研究不完善,药材选取及载体选取存在局限性。药效学,药理学,适应症等方面的问题未得到解决。 3.2?安全性 缺乏系统的安全性评价标准,如载体纳米化后是否产生毒性等;纳米技术生产的产品尺寸太小,可能直接对人体造成影响等。 4?讨?论 自纳米中药概念提出,经过数十年发展,相关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由于纳米微粒特有的属性,将纳米技术应用于中药研究,必将开创一个新的研究领域-纳米中药。相比于传统中药,纳米中药具有生物利用度高,靶向性,缓释等优点;提升了传统给药途径,避免了传统中药蒸煮的繁琐;同时有助于化解中药注射液的尴尬局面。但大多数研究停留在制备层面,纳米中药仍有很大的探索空间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下转137页) DOI:10.16269/https://www.doczj.com/doc/657272843.html,11-9337/r.2019.07.093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中医病例分析及处方参考 来源于一位老中医的经验之谈,分享,仅作参考病例介绍,肺心病 XXX,男67岁, 1989年2月27日入院。患者反复咳喘10余年,每冬春季发作频繁。 症见: 咳嗽痰多粘稠,气喘,动则加剧,不能平卧,胸闷胀,头胀痛。纳差,双下肢浮肿。 尿少,大便干结。诊时呼吸困难,唇甲紫绀,颈静脉怒张,西医诊断为慢支伴感染,肺心病。 舌紫红,苔薄黄,脉弦细,中医辨证属气虚血瘀,痰热阻肺份阴,治宜益气健脾,清肺化痰,佐以活血养阴。处方: 党参20g,黄芪30g,白术、半夏、陈皮、贝母、黄岑各12g,茯苓、鱼腥草、丹参、沙参各15g,甘草3g,配合西药消炎,服药四剂后,咳痰大减,续以益气活血养阴为主。治疗处方: 党参,北芪各30g,淮山、丹参、元参各15g,赤芍,桃仁,麦冬、吐丝子、陈皮各10g,半夏6,甘草3,8剂后诸症显著好转。 扁虚者: 咳痰多,心悸等可用。夏花元参半夏杏仁丹参甘草党参白术鱼腥草 风湿性心脏病(心悸)-(中医心痹) 治宜益气活血,清肺化痰处方: 炙北芪15当归尾12川芎、地龙、杏仁、桃仁、泽兰、泽泻、川贝、元参、白术各10蒌皮18桂枝6甘草4

2剂后,咳喘心悸减轻,浮肿亦消纳谷增进,上方炙北芪用至60。一月后病有转机。 (xx茯苓白术有xx利水作用) 六味地黄汤在临床应用 六味地黄汤出自《小儿药正直诀》,为宋代钱仲阳所创。方由熟地、淮山、山萸玉、丹皮、泽泻、茯苓组成。方中熟地滋阴补肾,填精补髓。淮山健脾补肺,兼能涩精。山萸玉益肾滋肝涩精气,为方中“三补”之药。丹皮凉血泻肝肾之火,泽泻、元参利水渗湿,为方中这“三泻”之药,合方合成补中有泻,补而不滞,平调阴阳。配伍合理,为滋补肝肾的代表方剂。其适应主证为: 腰膝痠软,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脉弦细或细数者。笔者在临床实践 中遇脏腑阴阳失调,免疫功能低下而引起的诸多阴虚阳癔之症。每用此方加减化裁,屡获卓效。现就临床治理之例择举如下: 1、滋阴清热治复发性口疮,即中医称“口疳”。此因思虑太过,睡眠不好,以致心肾不变,虚火上炎,或因过食辛辣厚味,心脾实火上攻而致。卢XX,男,3岁,小儿。 1993年8月6日初诊。母述,几天来患者身微热,啼哭,口水增多,不肯饮食。在某医院治疗两天未效,转来我院治疗。症见,患儿无精打采,啼哭,口水增多,口腔检查发现,口腔及唇粘膜普遍红,舌边及舌心有黄豆大溃疡,舌红,脉细数脉证合参。辨为口疮,证属肾阴不足,虚热内生,治宜滋阴补肾,清热解毒,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 熟地10茯苓10淮山10丹皮6泽泻6麦冬8石斛8白芍10水煎服,连服3剂,诸证减轻。 2、唯胃纳欠佳,知药中病所,上方加白术,连服8剂,诸证消失而愈。 3、慢性荨麻疹(瘖?),瘾疹,风疹等相似。用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 山萸玉、淮山、熟地、丹皮、泽泻、乌梅、首乌、七厘各15,五味子10,甘草9水煎服。

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 景分析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中国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 来源:中国投资咨询网发布者:尹海华日期:2016-11-22 广义上讲,中药产业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三大部分,中药饮片处于中药产业的中间环节,在中药产业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国家层面和各地出台的一系列引导鼓励中医药政策,如调整中医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政策等,从不同角度激励中医医疗机构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我国推进公立医院医药价格改革、取消药品加成,化药和中成药“零加成”的大环境下,中药饮片销售仍然享受药品加成政策,从而成为中药饮片销售提升的动力。 最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联合制定发布的《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中,更是明确——不取消中药饮片加成,中药饮片不纳入“药占比”控制范围。 A、趋势市场地位不断提升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6-2015年,医药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由亿元增长至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从医药工业细分子行业来看,中药饮片加工主营业务收入由亿元增加至亿元,CAGR为%,中药饮片加工市场规模年复合增长速度显着高于医药工业整体增速。 随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的不断健全,中药饮片行业在医药制造业中的市场地位在不断加强。从医药工业近三年细分子行业横向比较来看,中药饮片加工行业增速均排在8类子

常用中草药方剂

常用中药方剂 解表剂 辛温解表剂 麻黄汤 【组成】麻黄9克、桂枝6克、杏仁9克、甘草3克。【功用】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脉浮紧者。 荆防败毒散 【组成】荆芥、防风、羌活、独活、川芎、柴胡、前胡、桔梗、枳壳、茯苓各30克、甘草15克。 【功用】发散风寒,解表祛湿:用于“流感”、感冒等病证初起,出现恶寒、发热、无汗、剧烈头痛、肌肉关节酸痛,舌苔白腻,脉浮或浮数者。本方亦可用于痢疾、疮痈初起而有表寒证者。

葱豉汤 【组成】葱白(连须)5条、豆豉30克。 【功用】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鼻塞、身痛,舌苔薄白,脉浮。 辛凉解表剂 桑菊饮 【组成】桑叶8克、菊花6克、薄荷3克、杏仁6克、桔梗6克、生甘草3克、连翘6克、芦根6克。 【功用】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伤风、感冒初起,咳嗽、头痛、微发热,苔薄,脉浮者。本方可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等以咳嗽为主者。 银翘散 【组成】银花30克、连翘30克、牛蒡子18克、薄荷18克、荆芥穗12克、豆豉15克、桔梗18克、生甘草15克、竹叶12克,芦根15克。 【功用】辛凉透表,清热解毒:用于外感风热初起,发热微恶寒、无汗或有汗不畅、头痛口渴、咳嗽咽痛,舌尖红,苔

薄白或薄黄,脉浮数者。目前常用本方加减治疗风热感冒、“流感”、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麻疹、“乙脑”、“流脑”以及腮腺炎等急性传染病初起而具有风热表证者。 麻杏石甘汤 【组成】麻黄6克、杏仁9克、生石膏24克、甘草6克。【功用】辛凉宣泄,清肺平喘:用于外感风热,或风寒郁而化热,热壅于肺,而见咳嗽、气急、鼻煽、口渴、高热不退,舌红苔白或黄,脉滑数者。常用本方配伍鱼腥草、黄芩、瓜蒌、贝母等,治疗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以及麻疹合并肺炎。清热剂 清气分热剂 白虎汤 【组成】生石膏30克、知母9克、甘草3克、粳米9克。【功用】清热泻火,生津止渴:用于外感热病之气分实热证,如高热、烦渴、大汗出、面赤,舌干苔黄,脉洪大或滑数及胃火引起的头痛、身痛、鼻衄等症。用本方加减,可治疗“流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徐州医学院药学院(徐州221000)李岩(068612077) [摘要]纳米科学与技术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前沿科技领域,并已在各学科的研究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纳米科学与技术在医药领域的应用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有力地推动了医药科技的发展;其在医学和药学方面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开辟了一个崭新的领域。本文就纳米药物的概念和特点、制备方法和应用等作一综述,对相关技术和方法进行评价和展望,并简要介绍我国近年来纳米中药的研究与进展。 [关键词]纳米药物研究进展 1引言 纳米技术自21世纪80年代被提出之后,在材料、冶金、化学化工、医药、卫生、环境及其交叉领域表现出空前的应用潜力。纳米药物则是医药研究领域的新热点。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都斥巨资进行研究,有的已制成药物并申请专利,且开始了药物的临床实验。 纳米药物是以纳米级高分子毫微粒(N P)或微球(N S)、微囊(N C)为载体,与药物以一定方式结合在一起后制成的药物。与常规药物相比,纳米药物具有颗粒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反应活性高、活性中心多、催化效率高、吸附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它有许多常规药物所不具有的优点:缓释药物,改变药物在体内的半衰期,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制成导向药物后作为“生物导弹”达到靶向输药至特定器官的目的;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减少药用量,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提高药物的稳定性,有利于存储;改变膜运转机制,增加药物对生物膜的透过性,有利于药物透皮吸收及细胞内药效的发挥;增加药物溶解度。正是如此,本文对纳米药物的研究进展方面进行了叙述。 2纳米药物的种类及制备方法 2.1纳米脂质体(nanoliposome) 脂质体(脂质小囊)是近年研究较多的一种剂型,它制备简单,应用方便,可多用途给药,是一种具有同生物膜性质类似的磷脂双分子层结构载体。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有其独特的优势,包括可保护药物免受降解、达到靶向部位和减少毒副作用。但是它也存在许多缺陷,如包封率低、脂质体膜易破裂、药物易渗漏、重复性差、体内不稳定和释药快等。纳米脂质体的制备方法主要有超声分散法、逆相蒸发法等,张磊等[1]用逆相蒸发-超声法制备了胰岛素纳米脂质体,平均粒径为83.3nm,包封率78.5%。 2.2固体脂质纳米粒(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SLN)

中药药剂学处方分析小抄

阿拉伯胶(乳化剂)白凡士林(调节稠度)淀粉(填充剂崩解剂)淀粉浆(粘合剂)糊精(填充剂粘合剂)滑石粉(助流剂)酒石酸(络合剂稳定剂)尼泊金乙(防腐剂)轻质液体石蜡(润滑剂)十二烷基硫酸钠(乳化剂)十六十八醇混合物(油相)糖精钠(矫味剂)碳酸氢钠(ph调节剂)吐温80(乳化剂)西黄薯胶(增稠剂)硬脂酸甘油酯(辅助剂乳化剂)乙醇(润湿剂)硬脂酸镁(润滑剂)亚硫酸氢钠(抗氧剂)依地酸二钠(金属离子络合剂)注射用水(溶媒) 散剂 痱子粉 【处方】薄荷脑;樟脑;氧化锌;硼酸(药物);滑石粉(稀释剂) 【制法】取樟脑、薄荷脑研磨至液化,加适量滑石粉研匀,依次加氧化锌、硼酸研磨。最后按等量递增法加入剩余的滑石粉研匀,过七号 筛即得。 益元散 【处方】滑石(稀释剂); 甘草(药物);朱砂(药 物)g 【制法】朱砂水飞成极细 粉,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 粉(过六号筛)。取少量滑 石粉置于研钵内先行研磨, 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再将 朱砂置研钵中,以等量递增 法与滑石粉混合均匀,倾 出。取甘草置研钵中,以等 量递增法加入上述粉末,研 匀,即得。 硫酸阿托品散 用途:用于胃肠痉挛疼痛。 【处方】硫酸阿托品(药 物);乳糖(稀释剂);胭 脂红乳糖(着色剂) 【制法】研磨乳糖使研钵饱 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 胭脂红乳糖置研钵中研合均 匀,再以等量递增法逐渐加 入乳糖,研匀,待色泽一致 后,分装,每包0.1g。 浸出制剂 渗漉法制取流浸膏剂的工艺 流程为:药材粉碎→润湿→ 装筒→排气→浸渍→渗漉→ 浓缩→调整含量。 远志流浸膏 【处方】远志(药物); 60%乙醇(溶剂);浓氨试 液(PH调节剂) 【制法】取远志粉碎为中 粉,按渗漉法,用60%乙醇 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 以每分钟1mL~3mL的速度 缓缓渗漉,收集初漉液 35mL,另器保存,继续收集 续漉液120mL,在60℃以下 浓缩至稠膏状,加入初漉 液,混匀后滴加浓氨试液适 量使微显碱性,并有氨臭, 用60%乙醇调整体积使成 40mL,静置,待澄清,滤过 远志酊(性状:棕色液 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