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神分裂症与心理治疗理论

精神分裂症与心理治疗理论

精神分裂症与心理治疗理论
精神分裂症与心理治疗理论

1956年,Bateson和他的同事发表了著名的“指向精神分裂症理论”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他们介绍了双重束缚的概念。他们认为精神病行为可能会在病态的家庭沟通情景下出现。在自治的情况下,病人不会出现疯狂的行为,病人是疯狂家庭环境的延伸。想像一个人身处重要的人际关系中,他无法逃离这一环境,他必须出现必要的反应。当他或她获得二个相关但在不同水平上自相矛盾时,而他们又很难发现并评价矛盾时(Bateson,Jackson, Haley,&Weakland,1956)这个人就处于双重束缚状态。

由于这个难懂的概念经常被看成自相矛盾的同义词或简单的矛盾信息而得到错误使用,我们有必要回顾作者所列出的双重束缚的每个特征,共包括6个:

1、二个或更多的人身处重要关系中;

2、重复经验;

3、呈现第一个负性强制性指令,如:“不要做某事,否则我会惩罚你”;

4、第二个强制指令更抽象,与第一个指令有冲突,也伴随着惩罚和感知到的威胁;

5、第三个负性指令禁止当事人回避,并要求他做出反应,没有这个限制“受害者”不会感

到被约束;

6、最后,一旦受害者条件化地用双重束缚的观点感知这个世界时,所有的上述因素已不再

需要,任何一个特征都足以引发恐慌和暴怒。

举一个并不充分的例子,因为它们没有包括这一概念的所有关键特征。例如,Robin Skynner 引述道:“男人应该象男人,而不该有娘娘腔”-但“不要太粗暴——不要对你们的母亲态度粗鲁”。有一点混乱?是的。自相矛盾?可能是。但是这二个信息并没有构成双重束缚,它们只是自相矛盾。在面对这样的二个说法时,孩子会随意地听从其中的一个或另外一个,或者甚至抱怨二个信息的矛盾性。该例子和许多相似的例子忽略了这样一个详细的说明:这二个信息应在不同的水平上传达出来。在Bateson,Jackson, Haley,&Weakland的早期文章中,我们可以找到更好的例子。一位住院的年轻人正从精神分裂症状态中康复过来,他的母亲来看他。当他的手臂放在他母亲身上时,他母亲的身体僵硬起来。但当他撤回手时,母亲问:“你不再爱我了吗?”听了母亲的话病人的脸变红了。母亲说:“亲爱的,你不要这么容易就感到窘迫不安,不要害怕表达你的情绪。”这段交流之后,病人马上开始变得烦躁不安。会见后,他攻击了医院的一个助手,医生只能将他关到隔离室。

可以发现双重束缚的六个特征都表现在这段交流中,而且病人也因此明显的受到影响。如果被试没有受到限制也就没有约束,真正的问题在于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另一个双重束缚的例子是一个教师要求他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但实际上,当学生提出问题或因提出意见而打断他的话时,教师变的很不耐烦。这时令人困惑的事情发生了。由于一些奇怪的原因,科学家要解释事实,而学生倾向于课堂不发言。他们的意见不受重视或受到嘲笑。当教授最终要求学生提问而没有得到任何反应时,他显得很生气,(“学生这么被动”)。如果学生敢于发表教授缺乏理解力的意见,那么教授可能会更生气。于是学生们将因准确地认识到教授其实只需要他自己的观点为大家所赞同和认可而可受到“惩罚”(当然,这个例子完全是虚构的)。

我们每个人都会偶尔遇到双重束缚的影响,但精神分裂症却持续不断的重复处理双重束缚的问题-结果是使人发狂。由于无法对二难局面做出评价,精神分裂症患者会做出防御性反应,可能是具体或文字的反应,也可能是隐喻的形式表达出来,最终精神分裂症患者会认为在每个陈述背后,都隐含着其他意思。

发现精神分裂症症状出现于一些家庭情景下可能是一个科学进步,但它同时又具有道德层面或政治层面的寓意。这些探索者不仅吧他们自己看成杀死家庭的怪龙、解救被界定病人的复仇爵士,他们同时还反对现有精神病法规中的圣洁战争中的改革者。

Theodore Lidz-Y ale

Theodore Y ale驳斥了当时有关母亲的拒绝是精神分裂症家庭最显著特征的观点,并观察到具有破坏性的影响一般出于父亲的问题。在一篇题为“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家庭内在环境Ⅱ:父亲的作用”(Lidz, Cornelision, Fleck&Terry,1957)的划时代的文章中,Lidz和他的同事描述了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中五中病态的父亲特点。

第一种父亲专横、独断,经常与他们的妻子发生冲突。第二种父亲对他们的孩子而不是妻子表现出敌对态度,这些男人因孩子获得母亲的关注和情感而视之为对手,他们的举止更像嫉妒的兄弟姐妹而不像父母。第三种表现出妄想狂式的夸张,他们冷漠、难以亲近。第四种父亲是生活上的失败者,在家中无足轻重,这样家庭中的孩子好像在没有父亲的环境中长大一般。第五种被动、顺从,他们表现的更像孩子而不是父母。这种顺从的父亲无法平衡妻子的专横影响。Lidz断定,与其让孩子跟冷漠、无力提供健康生活模式的父亲生活在一起,不如让孩子生活在无父亲的环境下长大更好。

在描述精神分裂症家庭父亲的一些病态特征后,Lidz将注意力转移到考察婚姻关系上。在他的发现之下隐含的主题是角色互惠的缺乏。在一个成功的相互关系中,只实现个人的角色,也就是成为一个有效的人是不够的;一个人还需要同时平衡你和你的伴侣的角色关系,即建立有效的配对关系。在Lidz所研究的精神分裂症家庭中,配偶们不能充分地发挥他们各自的角色,同时,不愿意为他们的伴侣提供支持。

在关注互惠、合作的角色关系失败的过程中,Lidz界定了二种常见的婚姻不和谐类型。在第一种类型-分裂的婚姻中,丈夫和妻子长期以来一直削弱对方的价值,并公开地竞争以赢取孩子的情感。他们的婚姻是对抗的场所。第二种类型,不对称的中包含严重的精神病理学特点,其中一方统治着另一方。因此,父母中的一方变得非常依赖,而另一方则表现出强大的父母形象,但实际上,这是病态的欺凌弱小者的形象。在所有的这些家庭中不开心的孩子被冲突性的忠诚所撕裂,同时还承受着平衡父母不和谐婚姻的压力。

Lyman Wynne——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

Lyman Wynne有关精神分裂症家庭的研究始于1954年,当时他在二周一次的治疗疗程中开始会见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父母。这些心理失常家庭最令他震惊的是,他们表现了奇怪的、非现实的积极或消极情感特点。他将之命名为假相容性和假敌对性,而二者之间的界限-橡皮篱笆-看似容易弯曲,实际上很难受到外界的影响(尤其是治疗者的影响)。

Lyman Wynne的研究将家庭中沟通偏差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思维障碍联系在一起。

假相容性是家庭团结的表面现象,它演示家庭冲突,并妨碍亲密关系的形成。这种家庭非常关注家庭的和谐,无法区分同一性和各自的自我利益。假相容性家庭在其团结的表面下掩盖了他们不能容忍更深入、坦诚的关系或独立性的事实。

假敌对性是遮掩结盟关系和分裂关系的另一个伪装(Wynne,1961),它是自我解救的过程。尽管假敌对性表现出嘈杂、反应剧烈的特点,但它也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分裂。假敌对性更像情景喜剧中家庭成员之间的争吵,而不是真正的仇恨。与假相容性一样,假敌对性遮掩了亲密性、情感以及强烈的敌对情绪。同时,假敌对性歪曲了沟通过程,削弱了对现实的感知以及对人际关系的合理性思考。

橡皮篱笆是允许个体进入家庭外环境-如去上学,而一旦家庭外部卷入太多它又会自动弹回。家庭僵硬的角色结构因此又得到社会孤立的保护。橡皮篱笆最具破坏性的特点在于那些最需要与外界接触以纠正家庭歪曲性的人正是最不允许这么做的人。精神分裂症不再是社会的一个亚系统(Parsons, &Bales,1955),其自身成为一个病态的小社会。

Wynne将沟通偏差的新概念与思维障碍的旧观点联系起来,他将沟通传达思维障碍的工具,这正是对精神分裂症特点的界定。与思维障碍相比,沟通偏差更体现出相互作用的特点,同时也比双重束缚更容易观察到。1978年,Wynne研究了600多个家庭,收集到不可辩驳的事实表明,沟通障碍的模式正是成年早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庭的典型特征。相似的障碍还出

现在边缘家庭、神经质家庭和正常家庭中,只是后者的问题不太严重(Singer, Wynne,&Toohey,1978)。沟通障碍不仅出现于精神分裂症家庭中,它同时也具有连续性(偏差越大问题越严重),对这以问题的观察与其他描述“广度精神分裂障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

角色理论者

John Spiegel等角色理论者对个体如何在家庭四条中被区分为不太的社会角色做了描述,这一重要事实被过于简单化的系统理论所掩盖。在该理论看来,个体正如机器的齿轮一样。早在1954年,Spiegel指出治疗系统既包括治疗者,也包括家庭(这一观点后来被作为二级控制论而得到再次介绍)。他们同时还对相互作用和交流做了明确的区分;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他们相互碰撞并改变彼此的方向,但本质内容并未发生变化。人们之间的交流-他们以某种方式聚集在一起,不仅改变了彼此的方向,同时也促进了内在变化的发生。

https://www.doczj.com/doc/655325988.html,ing对家庭动力学的分析更强调辩论,而不是表现出学术特点,但他的观点使心理病因学中对家庭角色的研究得到普及。Laing(1956)借用了Marx提出的神秘化概念(等级利用),并将之运用到“家庭政治”中。神秘化指通过否认、再定义的方式歪曲儿童的已有经验,例如,父母告诉悲伤的孩子“你一定是累了”(你上床睡觉,让我独自呆一会)。同样的,“好”孩子应该总是保持安静的观念会教养出顺从但萎靡不振的孩子。

神秘化的主要作用在于保持地位,神秘化与儿童的感觉、情感相矛盾。但更可怕的是,神秘化与现实矛盾。当父母神秘化了儿童已有的经验时,儿童的存在就变得不真实。因为他们的情感不被接受,这些儿童因此会构建出错误的自我,并将真实的自我隐藏起来。当这种情况不严重时,它会导致真实感的缺乏;当真实的自我与错误的自我分裂达到极端时,其最终的结果就是疯狂(Laing,1960)。

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注意事项

相信大家都知道,对于任何一种疾病来说,只有正确的治疗方法才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要知道错误的方法对于患者的身体来说将是非常不利的,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也是同样如此,那么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才是正确的呢?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注意事项有哪些?郑州精神病医院专家杨俊国主任为我们总结出了精神分裂症治疗的三个注意事项,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详细内容。 【专家解读】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注意事项 1、家属需要重视对患者的心理治疗 心理上的疏导对于患者是至关重要的。根据患者个人的临床情况、应对能力及个人意愿,采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技术,对患者进行心理治疗干预,以减少复发,减少社会应激,增进社会及职业功能。根据患者自身的病发程度,合理的选用药物治疗。 目前针对精神分裂所有的治疗都只是控制,首选药物控制,病情确诊后就得对症治疗,不要相信网上的特效药,要根据病情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用药,服药后病情一旦减轻,也不能擅自的停药减药,否则很容易导致病情的反复,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 2、良好的家庭护理同样重要 为了保证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正确性,除了需要重视心理治疗以外,病人还要与医生配合,其家属也要给予全面的支持,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家庭干预的一条指导性原则是家属应尽最大可能参与并投入到心理治疗中。通过对家属的教育、指导及支持可使患者获益。家庭干预的目标包括降低复发、改善功能、减少家庭负担,以及提高家庭功能。 3、切勿私自停药增减药量

专家呼吁:选择药物不当可能会影响精神分裂症治疗效果。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一 直是医学界的重大课题,治疗方法虽然有很多,应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选择治疗方法,因为人与人之间差异较大,病情也不同。 很多人私自更改药物的治疗剂量,这是不对的,精神分裂症的暂时病情缓解,可 能是假象,大家要注意巩固治疗。同时,能治疗精神分裂症的药物目前有数十种,虽 然这些药物对治疗精神分裂症不像抗生素那样有着明确的抗菌谱,但是每一种药物都 有其相对的"靶症状",这也是要由有经验的医师来为住院病人制定治疗方案的道理。 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于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方法已经有了详细的了解, 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帮助。精神分裂症的治疗的确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大家应有信心、 有恒心,科学认识,正确对待,这样才能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 目前国内治疗精神分裂症主要采用药物控制治疗,但从临床治疗效果来看,药物 治疗精神分裂症就算治愈,也有非常高的复发率,相比于长期复杂的药物控制,脑立 体定向微创手术是一次性的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脑立体定向手术可在直视下、按个 体差异,精确定位,可精确的阻断精神分裂症的传导通路抑制发作,从而提高难治性 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具有微创、安全、可靠等特点。患者只要住院15天,2-3个小时的手术,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并最终治愈。 【权威分析】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为什么能治愈精神分裂症 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为什么能治愈精神分裂症呢?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通过立体定向仪对颅内病灶精确定位,在定向仪引导下与显微镜结合,在直视 下对颅内病灶进行微创修复。通过立体定向开颅术用于功能区病灶及脑深部病灶定位 神经调控,可以减少手术创伤范围,避开重要功能区、使手术并发症大大减少。脑立 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具有不需开颅,不需全麻、创伤小,出血少、安全性高,术后患者恢复快的优点,更容易为病人所接受,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开创了中 国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新篇章,给中国广大精神分裂症患者带来了福音。 郑州解放军一五三医院神经外科是郑州地区唯一一家具有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 疗精神分裂症资质的医院,治疗精神分裂症所采用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疗法是斥巨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邵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教案首页

第三次课 授课内容: 第五章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护理 第一节概述 一、概念: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精神活动与周围环境不协调为主要特征。通常意识清晰,智能良好,部分病人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多起病青壮年,缓慢起病,病程迁延,有慢性化倾向和衰退的可能,但部分病人可痊愈。临床表现多以幻觉、妄想为突出表现。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1、遗传因素 2、神经病理学及大脑结构的异常C T、M R I、P E T(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等现

代医学检测手段,发现30%~40%病人有脑室扩大和沟回的增宽,提示存在脑组织萎缩或其他脑结构异常的可能。 3、神经生化异常的假说 多巴胺(D A)假说此假说认为精神分裂症系病人中枢D A功能亢进 所致。 5-羟色胺(5-H T)假说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内5-H T水平明显低于一 般人群。 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假说谷氨酸功能不足可能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之 一。 4、心理社会因素临床发现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前性格表现为内向、孤 僻、敏感多疑。很多病人病前6个月可追溯到相应的生活事件。 第二节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特征与类型 一、临床特征 (一)前驱阶段: 1.性格改变 2.类神经症症状 3.语言和行为的改变 (二)发展阶段 1.特征性症状

2.非特异性症状 3.躯体症状 二、临床常见类型 (一)偏执型 (二)青春型 (三)单纯型 (四)紧张型 (五)未分化型 第三节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 一、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 C M D-3)关于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 ?2、严重标准 ?3、病程标准 ?4、排除标准 二、鉴别诊断 ?器质性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心境障碍 ?神经衰弱 三、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有关键性的作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有效应用

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有效应用 目的:探讨积极心理学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2016年3月-2017年9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实施积极心理学理论,观察比较两组患者SRHMS、HEIQ、精神分裂症状差异。结果:试验组干预后4周SRHMS 评分(296.43±51.67)分、干预后8周SRHMS评分(325.66±73.59)分、干预后12周SRHMS评分(342.95±67.69)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干预后4周HEIQ评分(3.99±0.65)分、干预后8周HEIQ评分(4.26±0.78)分、干预后12周HEIQ评分(4.39±0.28)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患者思维障碍(5.64±0.92)分、焦虑抑郁(3.71±0.75)分、敌视猜疑(2.69±0.51)分、活力缺乏(2.36±0.42)分,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低(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可以培养患者积极、健康心理水平,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人际交往能力,尽快回返社会,值得推广应用。 标签:积极心理学理论;精神分裂症;康复护理 精神分裂症为临床上常见的重性精神病,具有临床症状明显、复发率高、治疗难度大、病程表现波动性进展等特点,严重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导致患者社会能力下降,患者多伴有抑郁、逃避等负面情绪[1]。精神分裂症患者多伴有负面情绪,这也是影响治愈和复发的重要因素,因此缓解精神分裂症的患者的不良情绪为临床治疗的关键[2]。护理人员护理是否得当为改善预后的重要环节。常规护理模式可缓解患者负面情绪,但在激发患者正面情绪中收效甚微。积极心理学可有效激發患者积极心理,提高患者幸福感[3]。本文通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94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临床护理方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所在医院2016年3月-2017年9月治疗的94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组,其中试验组男22例,女25例,年龄19~69岁,平均(40.32±7.51)岁,病程2~12年,平均(6.21±1.06)年;对照组男21例,女26例,年龄18~70岁,平均(39.53±6.79)岁,病程2 ~11年,平均(6.57±1.12)年。患者家属均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经临床诊断符合文献[4]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处于恢复期,年龄18岁以上,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上。排除标准:智力障碍、严重躯体疾病、难治性精神分裂症、严重伤人、身体活动能力差等。两组患者上述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应用常规护理,包括:健康教育、鼓励患者参加活动,医护人员在查房过程中给予心理支持。试验组患者应用积极心理学理论:护理人员向患者

精神分裂症分类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精神分裂症CCMD3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至少有下列2项,并非继发于意识障碍、智能障碍、情感高涨或低落,单纯型分裂症另规定: (1)反复出现的言语性幻听; (2)明显的思维松弛、思维破裂、言语不连贯,或思维贫乏或思维内容贫乏; (3)思想被插入、被撤走、被播散、思维中断,或强制性思维; (4)被动、被控制,或被洞悉体验; (5)原发性妄想(包括妄想知觉,妄想心境)或其他荒谬的妄想; (6)思维逻辑倒错、病理性象征性思维,或语词新作; (7)情感倒错,或明显的情感淡漠; (8)紧张综合征、怪异行为,或愚蠢行为; (9)明显的意志减退或缺乏。 【严重标准】自知力障碍,并有社会功能严重受损或无法进行有效交谈。 【病程标准】(1)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1个月,单纯型另有规定。 (2)若同时符合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当情感症状减轻到不能满足情感性精神障碍症状标准时,分裂症状需继续满足分裂症的症状标准至少2周以上,方可诊断为分裂症。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及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尚未缓解的分裂症病人,若又罹患本项中前述两类疾病,应并列诊断。 临床类型 一、偏执型(Paranoid type):又称妄想型。 本型最多见。发病年龄多在中年(25~35),起病缓慢或亚急性起病,症状以妄想为主,关系和被害妄想多见,次为夸大、自罪、影响、钟情和嫉妒妄想等。妄想可单独存在,也可伴有以幻听为主的幻觉。此型患者容易引起社会治安问题。病程经过缓慢,发病数年后,在相当长时期内工作能力尚能保持,人格变化轻微。患者若隐瞒自己表现或者说强调理由时,往往不易早期发现,以致诊断因难。 二、单纯型(Simple type)青少年期起病, 经过缓慢。初期常有头痛、失眠、记忆减退等类似神经衰弱的主诉,容易被疏忽或误诊,直至经过一段时间后病情发展明显才引人注意。本型症状以精神活动逐渐减退为主要表现。情感逐渐淡漠,失去对家人及亲友的亲近感。学习或工作效率受逐渐下降。行为变得孤僻、懒散、被动,甚至连有日常生活都懒于自理。一般无幻觉和妄想,虽有也是片断的或一过性的,此型自动缓解者较少,治疗效果和预后差。 三、青春型(Hebephrenic type):多在青春期发病,起病较急。症状以精神活动活跃且杂乱多变为主。表现言语增多,联想散漫,幻觉丰富,内容生动,妄想荒谬离奇,人格解体,象征性思维,情感多变,行为幼稚,怪异或冲动。此型病情发展较快,症状显著,内容荒谬,虽可缓解,也易再发。 四、紧张型(Catatonic type):多在青春期或中年起病,起病较急,以紧张性木僵或(和)紧张性兴奋为主要表现,两种状存态可单独发生,也可交替出现。病程多呈发作性。预后较好。 五、其它型:

从《美丽心灵》看精神分裂症

从《美丽心灵》看精神分裂症 《美丽心灵》讲述的是20世纪伟大数学家小约翰.福布斯.纳什的真实历程。小约翰.福布斯.纳什在研究生学习时期,便发表了著名的博弈理论,该理论虽只有短短26页,却在经济、军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就在纳什在学术界名声鹊起的时候,他被精神分裂症所折磨,在患病的过程中他仍然在进行学术研究,在妻子艾丽西亚爱的鼓励和帮助下,纳什从不相信自己患病到接受自己患有精神分裂症,最终纳什用不懈努力和顽强意志与精神分裂症抗争并共存。 从电影中可以分析纳什的患病过程,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的迎新招待会上,透过纳什的眼睛,阳光透过玻璃杯和柠檬片交叠的影像,浮在空中与另一个学生的领带图案重合,纳什微笑着说:“知道吗?我可以从数学的角度来解释你的领带有多么难看”。这就是来自西弗吉尼亚的天才纳什,他认为数学似乎可以解释一切。纳什观察生活,用数学公式,数学逻辑表达生活,比如在窗子玻璃上分析橄榄球比赛,观察分析鸽子的活动周期等等。在竞争激烈的普林斯顿,纳什面对自我的高要求和周围同学带来的压力,幻想出了查尔斯.赫曼这个在他压抑时帮他释放,在他失落绝望时鼓励肯定他的与纳什自己截然不同的室友。纳什害怕失败,却又渴望成功,毕业后进入惠勒研究室,生活趋于稳定与平静时,他对自己的期望已不仅仅局限在学术的作为而是希望自己能为国家做贡献,他的另一个幻觉威廉帕彻出现了,当纳什想要与艾丽西亚共同经营婚姻生活时,玛西在这个时候被幻想了出来。平凡的家庭生活与纳什幻想的秘密工作不断产生冲突,他最终被送进了精神病院,在那里,他被迫接受了如今已被西方医学界停用的胰岛素昏迷治疗:大剂量注射胰岛素,让精神病人陷入昏迷状态。出院的纳什变得行为木讷,在家中的他长期用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药物使纳什的思维状态大不如前,动作迟缓,生活能力下降。在这些副作用的影响下纳什决定放弃药物。停药后的纳什病情复发,这一次他没有选择回到医院进行胰岛素昏迷治疗。纳什在家人,朋友以及自身意志力的支持下治疗精神分裂症。在经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之下,通过回校做研究并且任教等方式,与没有消失的幻觉和平共存。也终于获得了学术界和应用他理论的各界的肯定。

精神分裂症到底能不能根治

在日常的诊疗工作中,经常遇到许多病人家属提出这样的问题:“精神分裂症是 否断得了根。”病人家属所说的“断根”,意指经治疗病愈后,终身不再复发。郑州 精神病医院专家指出,家属的这种顾虑可以理解,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发率较高的精 神疾病,很多患者经过长期治疗后病情仍旧无法得到有效控制仍旧反复发作,很多患 者因此放弃治疗。精神分裂症到底能不能根治?下面我们请郑州精神病医院专家杨俊国主任为我们做详细介绍。 【专家解读】精神分裂症能不能根治? 精神分裂症要“断根”确实不容易。但是,要降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率,提 高缓解率还是有可能的。一般来讲,起病急者预缓好,缓慢、隐匿性起病的,预缓较差;起病年龄越小,预缓越差;有精神文明病家族史的病人,预缓较差,无遗传史的病人,预缓较好;临床症状中情感色彩丰富者,预后较好,情感淡漠者,预后较差;已婚、家庭融洽者,预后较好,虽已结婚但家庭关系紧张者,预后较差;独身、分居、丧偶、离异、生活自理能力差者预后较差,虽独居,但生活自理能力强,适应能力强者,预后较好;工作能力较强者,较工作能力差者预后好;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强的,预后较好,反之,则差。 从精神分裂症的类型来看,紧张型和偏执型的病人,较青春型和单纯型者预后好。病程越长,越容易复发,发病的最初3年是治疗的重要时期。若3年后再治疗,会明 显降低治愈率,同时增加了疾病复发率。由此可见早期治疗的重要。不少家属虽已发 现病人不正常,却碍于面子,不去正规医院治疗,结果,转为慢性,给治愈带来了难度。提高治愈率,药物是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措施,若结合家庭关怀和社会功能训练,可使不复发率提高到75%;若单独用药,不复发率仅为38%,只有及时治疗,采取综 合性康复措施,才能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 精神分裂的危害不可轻视 郑州精神病医院专家指出,精神分裂的患者常出现情绪波动大,喜悦、悲伤、兴奋、抑郁、焦虑等,遇事容易激动,或烦躁易怒,或易于伤感。久而久之,会产生其 它并发症,如眼花、耳鸣、胸闷、气短等。精神分裂的孩子会记忆力下降、精神疲惫,脑力迟钝,常常感到身体疲劳乏力,行为懒散,心烦意乱,长此以往,将会导致思维 能力下降,对学习造成破坏作用。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及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病因:尚未明,近百年来的研究结果也仅发现一些可能的致病因素。(一)生物学因素1.遗传遗传因素是精神分裂症最可能的一种素质因素。国家系调查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患者亲属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6.2倍,血缘关系愈近,患病率也愈高。双生子研究表明:遗传信息几乎相同的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远较遗传信息不完全相同 的双卵双生子为高,综合近年来11项研究资料:单卵双生子同病率(56.7%),是双卵双生子同病率(12.7%)的4.5倍,是一般人口患难与共病率的35-60倍。说明遗传因素在本病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寄养子研究也证明遗传因素是本症发病的主要因素,而环境因素的重要性较小。以往的研究证明疾病并不按类型进行遗传,目前认为多基因遗传方式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认为是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或多源性遗传。Shields发现病情愈轻,病因愈复杂,愈属多源性遗传。高发家系的前瞻性研究与分子遗传的研究相结合,可能阐明一些问题。国有报道用人类原癌基因Ha-ras-1为探针,对精神病患者基因组进行限止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的分析,结果提示11号染色体上可能存在着精神分裂症与双相情感性精神病有关的DNA序列。2.性格特征:约40%患者的病前性格具有孤僻、冷淡、敏感、多疑、富于幻想等特征,即向型性

格。3.其它: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年龄有一定关系,多发生于青壮年,约1/2患者于20~30岁发病。发病年龄与临床类型有关,偏执型发病较晚,有资料提示偏执型平均发病年龄为35岁,其它型为23岁。80年代国12地区调查资料:女性总患病率(7.07%。)与时点患病率(5.91%。)明显高于男性(4.33%。与3.68%。)。Kretschmer在描述性格与精神分裂症关系时指出:61%患者为瘦长型和运动家型,12.8%为肥胖型,11.3%发育不良型。在躯体疾病或分娩之后发生精神分裂症是很常见的现象,可能是心理性生理性应激的非特异性影响。部分患者在脑外伤后或感染性疾病后发病;有报告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脑脊液中发现病毒性物质;月经期病情加重等躯体因素都可能是诱发因素,但在精神分裂症发病机理中的价值有待进一步证实。(二)心理社会因素1.环境因素①家庭中父母的性格,言行、举止和教育方式(如放纵、溺爱、过严)等都会影响子女的心身健康或导致个性偏离常态。②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其精神交流的紊乱。③生活不安定、居住拥挤、职业不固定、人际关系不良、噪音干扰、环境污染等均对发病有一定作用。农村精神分裂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城市。2.心理因素一般认为生活事件可发诱发精神分裂症。诸如失学、失恋、学习紧、家庭纠纷、夫妻不和、意处事故等均对发病有一定影响,但这些事件的性质均无特殊性。因此,心理因素也仅属诱发因素。二、

精神分裂症治疗新方法

精神分裂症在临床上是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反复发作会导致患者疾病恶化,生活和社会功能受损。在我国,精神分裂症1年复发率是40.8%,有59.4%的患者出院后未能返回到工作或学习岗位。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从性不佳,是症状控制的最大障碍以及增加复发风险的重要因素,其中家庭和社会支持不良等是导致复发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确保患者接受规范化治疗的同时,建立医患治疗联盟促进持续治疗和预防复发,帮助患者和家属解决在治疗过程不同阶段出现的疾病波动等问题,增加社会心理干预,对于患者在长期治疗康复中获得良好的效果,降低复发,顺利回归社会就变得尤为关键。 据了解,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根据不同的症状,有病理性、心理性、病理心理结合性精神分裂症等多种类型。不同的类型其治疗方案也是各不相同的,目前精神分裂症治疗方法中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最为常用的方法就是药物治疗。尤其是针对刚刚患病的患者,因为精神分裂症在早期,病情活跃,对药物的敏感性高,药物治疗能很好的控制疾病症状,药物治疗效果是很显著的,只是在治疗期间要严格遵医嘱用药。不能因为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暂时消失而私自停药或者是更改药物剂量、种类等,否则很容易使病情再次复发甚至是加重。如果因为私自停药出现病情复发,再次进行药物治疗时,效果就会大大减退,导致病情反复发作,进一步恶化,所以在药物治疗时绝对要保障足量、足疗程治疗,这样才有治愈的可能性。 在临床上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因为不当停药而导致病情复发加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而且药物副作用十分的明显,又该怎么办呢?还有相当一部分患者是因为治愈后,在日常生活中的康复工作没有做好,导致病情的再次复发。这类患者再次进行药物治疗时,效果也是远不如之前治疗的效果。针对这类患者又该怎么治疗呢?难道就只能看着他们被无情的病魔折磨吗?当然不能! 精神病治疗中心的专家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也是在不断的发展创新。药物治疗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但是对于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来说,很难奏效。那么精神分裂症治疗的新方法是什么呢?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 精神病治疗中心的专家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异常的精神分裂症症状主要是由于外界不良因素使脑部相对于的神经核团功能紊乱,导致神经生化递质代谢失衡而出现的。精神病治疗中心采取的由国外引进并融入自身实践经验的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治疗精神分裂症是微创的,不需要开刀,可明确病理结构,找准病因,利用立体定向的三维坐标原理及计算机对神经影像的图像处理技术,术中实时显现患者颅内任意结构的解剖位置,准确指示术前预设的解剖功能区进行手术,并对颅内针尖大小病灶进行准确定位。在颅骨上开两个直径约1cm的小孔,将直径为1mm左右的电极缓慢推入脑内,通过现代影像学技术及电生理学技术,找到与病变密切相关的"点",进行神经调控修复,2-3小时即可完成手术。完全达到了安全、微创的标准,术后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不复发,没有后遗症和并发症,成功率高达90%以上,有效率达到100%。该手术治疗效果得到了界内数百位专家教授的认可,得到了广大受术者的一致好评,为广大精神分裂症的康复带来了希望。 精神病治疗中心的专家说,脑立体定向微创手术在临床上的成功应用,让广大精神分裂症患者看到了康复的希望。这种治疗技术实现了微创、无痛、安全性高、恢复快、术后无后遗症及并发症、术后未见复发现象的优点,是可以逐渐代替药物治疗的有效方法,这种方法既能将疾病治愈,又能完全避免药物副作用导致的身体损伤,是精分分裂症治疗发展史上的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

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 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啊?相信这个每个患者和家人的心声,吃药、打针之事,是每位患者都不情愿的事情,可是当真的患上了某种严重的疾病后,为了及早康复,我们又不得不咬着牙吃药治疗。所以,每个患者和家人就都想知道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到底要多久? 中医专家发现也有些家属或患者本人总是打听有没有根治精神分裂症的药物,遗憾的是迄今还没有。一般而言,抗精神病药的作用是阻断受体,也就是暂时堵截过乱的信息传递,因此可以说并非治本。 中医专家认为如果没有适当量的药物作长期维持,往往会导致精神分裂症的复发。这个道理,就与治疗高血压相似:服用抗高血压药,血压就正常了,一旦停药,暂时还看不出变化,但不消几个月,血压就又上去了。精神分裂症要医多久?从这一点看来,维持量必须服用9年、10年或者更长的时间,直到有更新发明。 中医专家指出,精神分裂症患者在服药几天至十几天后,病情就会明显好转。此时应该继续服药治疗剂量1-2月,然后逐渐减少,在以后的1-2月内减到原来治疗剂量的1/3到1/4左右,作为维持量。 此外,药物在体内要达到一定浓度后才会见效。但是,身体也会破坏和排泄一定份量的药物,为此必须每天予以补充,这就是‘维持量’。由于排泄药物的能力,人各不同,所以每天应该补充的药量(维持量)也不相同;也就是说,维持量有大有小,因人而异。 由上可知,想要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最好的办法是长期吃药,如果患者随意换药或减药、断药,势必引发精神症状的复发,导致病情恶化。所以,为了能彻底治愈精神分裂症,我们一定不能放弃希望。另外,中医专家提醒大家如果患者在康复期间出现了某些不良症状或者出现服药后的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咨询专科医生,在他们的诊断和指导下做进一步的调整治疗。 精神病的食疗法有哪些? 在对精神病的治疗上,传统祖国医学特别注重应用食疗法。这是因为通过饮食,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达到调节疾病、控制病情的目的,做为药物治疗的辅助手段也是比较好的,因此我们尽量掌握一些精神病的食疗的办法。 对于不同的精神病症状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起到控制和缓解病情的作用。 1.精神狂乱:精神病人出现精神狂乱可用白雄鸡一只,煮以五味,和作羹粥吃,又方:用白雄驻只,如常法洗治,加入真珠四两、薤白四两,再加水三升,煮成二升,食鸡饮汁。 2.精神病治疗偏方:对于心气不足,精神恍惚,语言错妄,忪悸烦郁,忧悉惨戚,喜怒多风扇,健忘少睡,夜多异梦,狂不知人的患者,用预知子(去皮)、白茯苓、枸杞子石草蒲、茯神、柏子仁、人胡、地骨皮、远志、山药、黄精(蒸熟)、朱砂(水飞),等分为末,加炼蜜和成丸子,发芡子大,每嚼服一丸,人参汤送人。 3.心神不定:恍惚健忘,用茯苓二两(去皮)、沉香半两,共研为末,加炼蜜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人参汤送下。 4.神智狂乱:意识不清,可用伏龙肝研末,水冲服一茶匙,一日服三次。 5.安神:用真珠末如豆大一团,蜂蜜调服,一天服三次,可起到很好的安神效果。 以上是通过饮食来治疗精神病患者病情的防范,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当然,除此之外,还有更多的治疗精神病的办法,在这里仅是说明了一些比较好的治疗办法。如果想对于精神病的饮食有更多的了解,可咨询在线专家寻求更好的帮助。 吃什么可以预防精神分裂症复发 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护理精神分裂患者成为了患者家属最头痛的问题.有很多精神分裂患者病情 不复的发时候还是相对正常的.但是一旦病情发作,后果是很严重的,因此预防精神分裂患者复发特别 重要,下面我们就从饮食上给大家谈谈这个话题.

精神分裂症的生理机制及治疗方法

精神分裂症 一、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病,具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以及精神活动与环境不协调为特征的一种最常见的精神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一般无意识障碍及智能障碍,病程多迁延。 二、病因和发病机理 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至今未明。实验室和心理学检查均未达到能肯定协助诊断的特异性水平。围绕病因的研究,国内外学者积累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资料。从现有资料分析,本症是一种具有遗传基础的疾病,外界环境中的生物、心理社会以及环境因素对发病都可有一定影响。部分病人具有脑结构形态和发生上的改变。 1、遗传因素 根据专家调查,发现本病患者近亲中的患病率比一般居民高数倍,与患者血缘越亲近. 精神分裂症的预期发病率越高。孪生子的研究与寄养子的研究结果也是一致的。 2、脑电图研究 多年来许多学者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脑电图,但结论不一。一般认为病人的脑电图属非特异性变化。大部分病人α活动减少,慢波与快波活动增加,也有报告有暴发性异常者。近年的脑电地形图研究亦显示有以上的发现。 3、社会环境因素 精神分裂症多发生在经济水平低或社会阶层低的人群,为国内外本病患病率调查的地区分布特点所证实。我国1982年调查资料表明,经济水平低的居民的患病率是经济水平高的居民的两倍。某些发病率调查资料,亦发现有同样趋势。Hollingshead等(1958)在New Baven 社区调查,统计半年内的发病率,发现社会低阶层人群的发病率为高阶层人群的3倍。Giggs 和Cooper(1987)在英国发病率调查资料,得出了同样结论。而躁郁症则未见这种分布特点。推测这可能与经济水平低,社会阶层低的人群,社会生活环境差,生活动荡,职业无保障等心理社会应激的负荷大有关,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容易发病。 4、躯体生物学因素 1957年芬兰赫尔辛基有流感病毒A2流行,Mednick等对1957年11月至1958年8月出生的青年(年龄26.5岁)进行检查,发现胎儿于第4~6个月暴露于A2病毒流行者,成年时患精神分裂症者明显高于对照组。作者推测这与病毒感染影响了胎儿的神经发育的危险因素有关。 5、神经生化病理假说 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可能是由于体内代谢异常,产生有毒的中间产物造成自体中毒的假说由来已久。近20多年来由于脑生化研究,发现中枢神经单胺类等递质在保持和调节正常精神活动中起重要作用。有HT和NE通路功能障碍假说等等。其中以多巴胺活动过度假说,受到较大的重视。因为吩噻嗪类和丁酰苯类药物能较有效地控制精神分裂症的症状,其药理作用是与阻滞多巴胺受体功能有关。此外慢性苯丙胺中毒患者,可出现与精神分裂症十分相似的某些症状,而苯丙胺是多巴胺能的促动剂。用同位素与受体结合的方法,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脑尾状核和壳核与上述同位素标记的神经阻滞剂的结合力明显高于对照组病人,说明精神分裂症病人突触后DA受体有增敏现象。最近报道用PET利用放射性示踪物上发射出来的正电子辐射,对脑生化代谢和受体功能进行检查。除发现精神分裂症病人前额叶葡萄糖代谢明显下降外,纹状体D2多巴胺受体增加3倍之多(未服抗精神症药物的病人),支持D2受体功能过度的假说。与递质合成或降解有关酶的活性测定:多数报告慢性精神分裂症血小板单胺氧化酶活性低于正常对照。 6、脑结构研究: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精神分裂症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一、病因及病理学研究 1.1 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 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是由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所致的复杂性精神疾病。基于早年的遗传学研究结果曾提出精神分裂症可能包括多个微效基因突变,近几年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s)有了更重要的发现,几项GWAS研究已经从700多个基因中筛查出近百个与精神分裂症可能关联的易感基因。美国精神疾病全基因组研究联盟(Psychiatric Genomics Consortium,PGC)汇总了来自19个国家60个研究所的遗传学数据,发现五种精神疾病,包括精神分裂症、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孤独症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还共享着同样的致病基因(跨疾病易感基因)[3]。目前认为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可能包括多个常见微效基因突变和少数高效能罕见 基因变异,罕见基因变异可能占到约20%的贡献。这些发现让研究者非常兴奋,并且希望能够继续发现抗精神病药的遗传学靶点。未来精神分裂症的遗传研究除了在研究方法上要不断改进,而且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寻找疾病致病基因需要很大的样本量。如2013年Ripke等[4]从21,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筛选出22个变异在全基因组水平可能与精神分裂症关联,目前研究团队已经将样本量扩大到35,000例精神

分裂症患者和47,000名健康对照,PGC的目标研究样本是100,0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因此,未来跨国多中心的合作非常必要。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者提出了这样的标语:“精神分裂症:一个最后揭示的现实(Schizophrenia genetics---a reality at last)” [5],反映出未来精神分裂症遗传学研究的挑战。 近年来有研究者提出“精神分裂症可以解释为是个体对社会环境因素的适应障碍” [6]。虽然说精神分裂症有较高的遗传度,但疾病的发生通常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如起病于青少年后期或成年早期,在城市环境中成长、使用毒品或大麻、经受过早年创伤,特别是在胚胎发育期损伤或产伤的个体,具有更高的患病风险等。大量研究结果显示早年的社会、认知和情感发育与成年期精神健康非常重要,精神分裂症患者出现的认知改变和精神病性症状,不仅仅涉及到个体注意、记忆、信息处理速度和推理过程,还包括社会认知领域的异常,如归因、意图、情感等[7]。社会认知是个体对他人的心理状态、行为动机和意志作出推测和判断的过程,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形成代表个体自我的一个重要过程,及个体行为的基础。因此社会认知的损害可以使精神分裂症患者表现出各种精神病性症状,如偏执妄想可能是个体对他人行为的伤害性错误归因所致。大量研究结果提示了环境因素作用的生物学基础,早年的忽视或者生命周期中的环境伤害,使体内

如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如何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治疗 【摘要】精神分裂症在世界人口中的患病率约为1 %。临床表现多样,阳性症状包括幻觉、妄想和其他思维及现实检验障碍;阴性症状包括情感平淡、言语贫乏、生活自理能力差和动机缺乏、认知缺陷、抽象推理缺陷,记忆缺陷大多数病人经药物治疗可得到改善。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对心理、社会因素非常敏感,需要综合持久的支持,绝大多数的病人通常所需要的不仅是一位大夫和一种治疗,他们需要系统的照顾体系,而心理治疗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关键词】精神分裂;心理治疗 精神分裂症被称为世纪顽症,由于病因不清,至今尚无根治的方法。据卫生部最新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在所有疾病总负担(经济上、精神上) 已超过癌症,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现代医学已由原生物性模式向生物、心理和社会模式转变,作为精神疾病的精神分裂症尤为如此,心理和社会因素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转归和愈后方面极为重要。 急性精神分裂症并不是个别心理治疗最适宜的对象。这一方面是由于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基础中,心理因素所起的作用并不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则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缺乏对疾病的自知力——也就是不承认有病,因而主动要求治疗的欲望不强,大多数精神分裂症病人需强迫治疗,而且其思维、情感和行为皆受症状影响,理解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下降,给治疗带来许多困难。近年来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已经逐渐引起研究者和治疗者的重视,心理治疗虽不能消

除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全部症状,达到科学治愈的目的,但通过心理治疗,可清除病人的部分症状,提高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认识,恢复自知力。给恢复期病人以心理支持,恢复自信心,改善情感,帮助患者重新适应社会,不无益处。 常用心理治疗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治疗: 1分析性心理治疗 尽管弗洛伊德(freud)认为,由于精神分裂症病人与外界相隔离,并缺乏保持亲密关系的能力,他们很难有效地参与精神分析治疗,但新精神分析学派的一些带头人,如阿德勒(adler)、荣格(jung)、沙利(sullivan)等及其支持者仍努力探索对精神分裂症病人进行个别治疗的方法和技术,由于对精神分裂症病因学的见解不见,他们采用的技术及治疗的重点也各不相同。①缺陷理论的治疗,这一理论认为,由于心理发展中的某一缺陷,精神分裂症病人不具备利用早期亲子关系及发展稳定自我的能力。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可能是器质性或遗传性的,也可能来自儿童时期也父母关系中创伤性经历。无论何种原因,这样的孩子不能准确的区分幻想(内部体验) 与现实(外部世界) ,因此不懂得压抑原始的俗望和冲动以保护自我,治疗师应该起到教导性自我的作用,坚决可靠地向病人提供理性的外部结构以代替病人所缺乏的内部认识结构。②防御理论的治疗,这一观点认为症状是精神分裂症病人无法承受的情感的反应,原因来自婴儿期情感的剥夺或被母爱拒绝(缺乏母爱) 。有学者认为这种无法承受的原始情感是愤怒,也有人认为是由于失去生活中某一

Orem自护理论在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Orem自护理论在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7-10-20T13:46:34.227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17期作者:张宁曹苗苗[导读] Orem自护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可改善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 淄博市精神卫生中心 255120 摘要:目的:探讨Orem自护理论在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至2017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Orem自护理论模式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治疗及常规护理。结果:观察组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激惹、精神症状、退缩、抑郁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Orem自护理论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应用可改善患者的自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关键词:Orem 自护模式;慢性精神分裂症;临床效果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该病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致残率。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可能会出现自理能力缺陷[1]。当患者自理能力不足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将Orem自护概念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对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采取Orem自护模式进行干预,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疗效。现对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详情报到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择我院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8例,女性患者22例;患者的年龄在30~60岁,平均年龄为(49.8±3.5)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6±1.1)年。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的年龄在30~60岁,平均年龄为(49.6±2.7)岁;病程1-8年,平均病程(3.2±0.9)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纳入标准 均符合CCMD-3的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排除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排除有自虐、自杀、暴力倾向患者;全部患者均能配合资料收集。 1.3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抗精神病治疗及常规护理,对患者实施用药护理,向患者讲解精神病治疗的相关注意事项,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Orem自护理论模式护理干预,确定护理补偿系统。(1)增强患者的自我认识:正确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结合患者的个体差异为患者制定不同的自护计划。向患者家属及患者讲解精神分裂症的相关表现、复发症状、治疗及护理注意事项。帮助患者正确认知精神分裂症的危害,告知患者精神分裂症将会影响其自身及家属的生活质量,应尽早进行有效干预。叮嘱患者按时服药,按剂量定时服药,注意用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若有异常应立即报告医生处理。(2)基本生活能力锻炼: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生活能力锻炼,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锻炼患者人生活习惯等方面的自理能力,帮助患者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养成定时饮食、睡眠的良好生活习惯,注意保持个人卫生。(3)社交能力锻炼:鼓励患者积极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医院应组织相关文艺活动,促进病区内患者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鼓励患者家属陪同外出散步。(4)维护患者的尊严:精神分裂症是一种难以启齿的疾病,一般会受到外界歧视,易产生焦虑、自卑、抑郁等不良心理,护理人员应为患者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知识,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增加其对抗疾病的信心,向患者介绍相关成功案例,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2]。 1.4评价指标 采用精神科护理观察量表衡量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8.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使用`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使用x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激惹、精神症状、退缩、抑郁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所示。 3讨论 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十分清楚,患者主要表现为社会功能缺陷和精神活动衰退,随着病情的逐渐发展可能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1959年美国护理学家Orem自护理论,随后该理论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护理中,用于指导患者满足其自理需求,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4]。 我院通过对部分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Orem自护模式,通过在护理中给予患者环境支持,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帮助患者恢复生活自理能力,尊重其自尊心,鼓励家属陪伴和监督患者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大大提升了患者的自我护理技能,提升了生活质量[5]。 本研究中,观察组的社会能力、社会兴趣、个人卫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但激惹、精神症状、退缩、抑郁症状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结果提示对患者实施Orem自理模式,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广泛推广。参考文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