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

四年级下册(10个)

● 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1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 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 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

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步骤:

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第2 / 6页

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

●实验名称:土壤的成分(7.土壤里有什么)

实验器材:烧杯.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土壤

实验目的:探究土壤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滴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有什么现象发生?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尽量搅拌.然后静置.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3.烧干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说明土壤中含有溶解于水的物质.如盐类。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火烧.现象:冒烟.有气味.烧过后颜色变浅了.说明土壤中含有能够燃烧的腐殖质。

第3 / 6页

● 实验名称:土壤的种类(8.土壤的种类)

实验器材: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铁架台实验目的:探究三种土壤的特点。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铁架台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观察渗水的情况。

实验结论: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壤土渗水适中.保水性能适中;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11.认识光)

实验器材:三张硬卡纸.蜡烛.小刀.长木板

实验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实验步骤:

1.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小孔。

2.把硬卡纸固定在长木板上.距离要相同.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

3.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

4.调整硬卡纸.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现象: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第4 / 6页

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13.筷子“折”了)

实验器材:透明的玻璃杯.白色的薄纸.剪刀.尺子.彩笔.手电筒.水实验目的:探究光的折射。

实验步骤:

1.把纸剪成长等于杯的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

2.将纸右半边涂黑.在涂黑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把纸贴在杯的外壁。

3.让手电筒的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杯壁的白纸上做个记号。

4.在杯内倒入水.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注意:手电筒的光线不要垂直射入.否则会发生偏折。

实验分析:倒入水后.光点的位置会偏移.原因是倒入水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

●实验名称:自制彩虹(14.彩虹的秘密)

实验器材:黑色卡片.剪刀.镜子.橡皮泥.白色卡片.手电筒.碗实验目的:探究彩虹的成因。

实验步骤:

第5 / 6页

1.在黑色卡片上方剪一条水平的隙缝.折起卡片的底部.使卡片能立起来。

2.在碗里倒入半碗水。将镜子倾斜45度放在碗里.使之一半在水下.一半在水上.用橡皮泥固定住。

3.把黑色卡片立起来.细缝正对着镜子.并将白色卡片放在它前面。

4.让手电筒的光透过细缝照在镜子上。调整光柱.碗和白色卡片的相对位置.直到能在白色卡片上看到彩虹。

实验分析:镜子与水构成的三角形形成了一个棱镜。当光线通过棱镜时.每种颜色的光会以不同的速度传播.从而弯曲成不同的角度.白光被切分为一个光谱.所以就能够看到反射在白色卡片上的彩虹了。

●实验名称:测量重力(21.测量重力)

实验器材: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

实验目的:学会正确使用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实验步骤:

1.使用测力计之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处。

2.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钩码.把钩码提起。注意不能让挂钩的上部卡住测力计的底板.以免影响测量结果。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让视线与指针相平。

3.每个测力计都标有允许测量的最大数值.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

4.不用刻度已被损坏的弹簧测力计。

5.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铁环、铜球、酒精灯、水

实验步骤1.用铁环去套铜球.观察有什么现象?

2.把铜球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再用铁环去套铜球.观察现象?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再用铁环去套铜球.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用铁环去套铜球.铜球能通过铁环;

2.加热后铜球不能通过铁环;

3.把铜球放入冷水中冷却.铜球又能通过铁环。

实验结论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注意事项

1.加热时.注意不要烫伤手;

2.注意酒精灯的使用方法。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实验

实验名称正确使用测力计

实验仪器测力计、钩码、各种被测物体。

实验步骤

1.使用测力计之前要先检查指针是否指在0刻度处。

2.用右手握住测力计的提环.让测力计竖直垂下.然后在挂钩处挂上重物(钩码).把重物提起。

3.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实验现象

结论

注意事项

注意不能让挂钩的上部卡住测力计的底板.以免影响测量结果。读数时.重物必须悬空.让视线与指针相平.每个测力计都标有允许测量的最大数值.测力时不可超过这个最大数值.否则会损坏测力计。不用刻度已被损坏的弹簧测力计。

实际应

弹簧秤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冷水

【实验操作】

1把小气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放入装冷水的烧杯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原来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来。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

放入装冷水的烧杯气球又迅速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气球准备用过的。

2.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为使现象明显可预先向瓶内吹一些气。

3.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

【补充方法】

方法一变脸奶盒密封的瘪了的奶盒放入热水胀起来放入冷水又瘪了。

方法二硬币跳舞把一枚硬币放在塑料瓶口把瓶子放在热水中。

方法三会移动的红水烧瓶上插带胶塞的玻璃弯管水平方向的管中放入

一滴红水手握烧瓶看现象放入冷水又会怎样

方法四小喷泉实验烧瓶内放少量水插入带玻璃管的胶塞烧瓶放入热

水形成喷泉。

【生活现象】

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复原。打不开盖的瓶子用热水烫一下易开启。

级下册实验.活动.制作及仪器认识使用

实验1教材实验第1课

实验名称液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玻璃小药瓶.插有细管的瓶塞.红蓝墨水.酱油或醋.热水.

冷水.烧杯

实验过程

1把小药瓶中加满红墨水盖上瓶塞放入热水中。发现液面上升。

2再把小药瓶放入冷水中发现液面下降。

3用酱油或醋再重复以上实验。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防止被热水烫伤

实验2拓展制作第1课

制作名称自制温度计

制作材料

教参16页

自制温度计

【制作材料】找一个盛过青霉素的小瓶准备一支用完了的透明针管中性笔芯含笔尖密封的塑料帽和一杯茶水。

【制作方法】

1把针管笔尖从橡皮瓶盖下部穿向上部可用铁圆规脚先打一个小孔但要确保笔芯与瓶盖密合套上密封塑料帽。

2把茶水倒一些到小瓶内盛满滴一滴红墨水或蓝墨水将水染色。

3盖上插有笔芯的橡皮瓶盖并盖紧以保证密封性注意不要弄湿桌面。自制温度计就这样做成了。

4然后将小瓶先放入预制温度的热水里后放入预制温度的冷水里观察到的水柱变化范围划上相应刻度根据两次温度差值均分标记范围的刻度这样一个简单测量温度的温度计就制作成功了。

实验3教材实验第2课

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实验

【实验材料】锥形瓶.大烧杯.小气球.开水.冷水

【实验操作】

1把小气球的口套在锥形瓶口并用细线扎紧。

2把锥形瓶放入烧杯后向烧杯内倒开水。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放入装冷水的烧杯观察气球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原来垂下的气球慢慢胀大竖立起来。把锥形瓶从烧杯中取出后

放入装冷水的烧杯气球又迅速变小。

【实验结论】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1气球准备用过的。

2.锥形瓶与气球的连接处不能漏气。锥形瓶可用开口较小.容量较大的其他薄壁玻璃瓶代替。【补充方法】

方法一变脸奶盒密封的瘪了的奶盒放入热水胀起来放入冷水又瘪了。

方法二硬币跳舞把一枚硬币放在塑料瓶口把瓶子放在热水中。

方法三会移动的红水烧瓶上插带胶塞的玻璃弯管水平方向的管中放入

一滴红水手握烧瓶看现象放入冷水又会怎样

方法四小喷泉实验烧瓶内放少量水插入带玻璃管的胶塞烧瓶放入热

水形成喷泉。

【生活现象】

瘪了的乒乓球用热水烫复原。打不开盖的瓶子用热水烫一下易开启。

实验4教材实验第2课

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实验

基本方法

【实验材料】铁架台.固体体胀演示器金属球.套圈.酒精灯.盛有冷

水的杯子。

【实验操作】

1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

2把金属球挂在铁架台上调整好高度。

3用酒精灯外焰给金属球加热3—5分钟。

4迅速再次尝试让金属球穿过套圈观察是否能穿过。

5把加热后的金属球放入冷水中然后穿过套圈看是否穿过。

【实验现象】金属球加热后就无法穿过套圈了。受冷后则又能穿过。

【实验结论】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事项] 对金属球加热的时间师在课前要多做几次做到心中有数。

【补充方法】

方法一铜垫圈或硬币过关卡木板上钉两枚小铁钉距离正好通过垫圈

垫圈烧热后能否通过放入冷水后再试。

方法二木板上钉两个小钉钉距约20厘米细铜丝绷紧在两钉上酒精

灯来回加热铜丝观察铜丝的变化熄灭酒精灯又有什么变化注意实验时不

要烧到木条铜丝要绷紧。

方法三

【实验材料】注射器.热水.冷水

【实验操作】

1将注射器活塞拔下.放入再拔下

2将活塞放入热水中过一会儿插入注射器观察

3将活塞放入冷水中过一会儿插入注射器观察

【实验现象】活塞在热水中浸过后不能插入注射器放入冷水浸过后又能

插入。

补充

3课认识岩石

为使现象明显可预先向瓶内吹一些气。

采集.观察岩石

【实验目的】采集并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岩石.盐酸.滴管.锤子.小刀.盐酸。

【观察.实验步骤】

1请你到旷野.山区或海岸寻找岩石尽可能多采集些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水冲洗并检查每块岩石摸摸每块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铜钥匙.手指甲刻划每块岩石测试其硬度大小。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手掰开或者是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滴盐酸注意安全冒泡吗

【实验现象及结论】

岩石名称

观察结果

花岗岩

颜色花斑白.肉红或黄褐.黑硬度很硬结构块状

遇盐

酸无反应。

页岩

颜色红褐色或灰色硬度较软结构薄层状遇盐酸无反应。

石灰岩

颜色青灰色或褐色硬度较硬结构颗粒状遇盐酸冒泡。

大理岩

颜色纯白色或有花纹硬度较软结构颗粒状遇盐酸冒泡。

放大镜的使用

放大镜是简单的放大仪器。它的主要部分是一个两面凸的透镜。一般的放大镜能够将物体放大510倍也有能放大2030倍的。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一般5倍以下的放大镜使用时可将放大镜放在被观察的物体上

上下移动直至看清楚为止。10倍以上的放大镜如果也用同样的方法往往使观察对象变形因此应将放大镜放在眼前再用另一只手移动观察对象直至看清楚为止。

实验5教材实验第6课

实验名称气温变化对岩石的破坏作用

【实验材料】酒精灯.火柴.镊子.小块岩石.烧杯.冷水

【实验操作】

1用镊子夹住一小块岩石在酒精灯上烧一会然后立即把它放入冷水中

观察有什么变化。

2反复做几次观察这块岩石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岩石的表面出现裂缝而且裂缝越来越大甚至一块块往下掉

碎石屑。

【实验结论】气温变化会对岩石有破坏作用。

【注意事项】最好用有点风化的页岩否则加热时间长效果不好。

链接当岩石受热时体积膨胀由于岩石从表面到内部受热程度不一样

因此整块岩石各部分的膨胀程度也就不同当岩石受冷时体积收缩同样由

于从岩石表面到岩石内冷的程度不一样整块岩石各部分收缩程度也就不同。时

间长了岩石各部分总是涨缩不均内部结构就会受到破坏产生裂缝甚至脱石屑。

实验6教材实验第7课

实验名称土壤成分分析实验

【实验材料】烧杯.玻璃棒.铁架台.酒精灯.滴管.铁盘.玻璃片.一小

块土壤.玻璃板

【实验操作】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观察有什么现象。

2用玻璃棒搅拌烧杯里的水然后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3用滴管取上层清液锝在玻璃片上将有水滴的玻璃片放在酒精灯上加热

观察什么现象。

4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活烧观察有什么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5把土壤放在烧杯里盖上玻璃用酒精灯加热观察有什么现象

或者用透明塑料袋装上土密封然后放在阳光下照射观察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及结论】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气泡冒出。说明土壤里有空气。

2搅拌静置后会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粗粒的沙上层是很细的黏

土。这说明土壤中含有颗粒较大的沙和很细的黏土。

3烧干水后发现玻璃片上就会有一些“脏”的痕迹这说明土壤中含有

能溶解于水的物质如无机盐。

4把土壤放进铁盘里用火烧发现冒烟有气味烧过以后土壤颜色变浅

了说明土壤里含有能燃烧的物质―――腐殖质。

5把土壤放在烧杯里盖上玻璃用酒精灯加热可以看到杯壁和玻璃板

上有凝结的小水珠。

链接土壤的组成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物质组成的固体物质包括

土壤矿物质.有机质.微生物等液体物质主要指土壤水分气体是存在于土壤

空隙中的空气。

实验7教材实验第8课

实验名称土壤性质实验

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支架

实验步骤

教参93页

土壤性质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三种土壤的特点。

【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去底塑料瓶.纱布.玻璃杯.支架。

【实验步骤】

1把三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倒入同样多的水。

【实验现象】

砂质土渗水最快粘质土渗水最慢壤土渗水适中。停止滴水后盛砂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少盛黏质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最多盛壤土的瓶子内剩下的水适中。

砂质土渗水快保水性能差。

壤土渗水中保水性能中。

黏质土渗水慢保水性能好。

实验8教材实验第9课

实验名称土壤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实验材料

教参98页

【实验目的】土壤对植物的生长有什么作用。

【实验材料】砂质土.壤土.黏质土花盆.豆苗。

【实验步骤】

1在三个同样大小的花盆分别加入同样多的砂质土.壤土.黏质土。

2同时栽入三棵生长情况相同的豆苗同时浇同样多的水。

3一周后观察豆苗的生长情况。

【实验现象】

壤土中的豆苗生长得最好砂质土中的居中黏质土中的最差。

【实验结论】

土壤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也不同。豆苗适于生长在壤土中。

实验9教材实验第10课

实验名称水土流失实验

教参105页

【实验目的】探究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

【实验材料】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喷壶量筒烧杯。

【实验步骤】

1两块木板上面铺着同样厚的土一块没有植物一块长有青草把两块木板倾斜相同的角度。

2同时用喷壶浇同样多的水。用烧杯把流下的水收集起来。

3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

有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少而且比较清无草覆盖的木板上流下来的水比较多

而且比较浑浊。

【实验结论】

水.土.植物是互相依存的植物可以保护土不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不致流失有了土和

水植物才能生存。没有植物的保护土容易被水冲走同时也使水流失没有了土和水植物也不能生存。

验10教材实验第11课

实验名称光的传播实验

教参115.116.117页

光的传播实验

方法一

【活动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活动材料】三张硬卡纸.蜡烛.小刀。

【活动过程】

1用小刀在三张硬卡纸上分别刻出一个小孔。

2点燃蜡烛放在桌子的一端。

3将三张硬卡纸放在人的眼睛与蜡烛之间想办法固定住。

4调整硬卡纸想办法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现象】只有当人的眼睛与硬卡纸的三个小孔.蜡烛在一条直线上时才能看到蜡烛的火苗。

【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方法二

【活动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活动材料】纸.电灯(蜡烛或者是某一观察点如黑板上的字)。

【活动过程】用纸卷一个直径比眼睛稍大的圆筒闭上一只眼用另一只眼先通过这个筒(此时筒是直的)看灯也可看蜡烛或者看某一观察点如黑板上的字然后再将直筒的前端弯折后观察。

【实验现象】通过直纸筒可以看到而通过弯纸筒则看不到。

【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方法三

【活动目的】研究光的传播路线。

【活动材料】水槽.水.激光灯.牛奶。

【活动过程及发现】在水槽中加上水用激光灯从水槽的一侧通过水照向另一侧发现激光灯在水中留下了一束笔直的光束。如果看不清楚可以向水中加入一些牛奶再用激光灯照这时在水槽中会看到一条很清晰的笔直的光束。

【实验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方法四

把几枚大头针插在纸板上使后一枚针总是遮住前几枚然后用直尺测一测会看到插孔在同一直线上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实验五

用一只眼看某一物体把一支笔或一手指放到这只眼前使眼.笔或手指和物体在一条直线上就看不见物体了说明光沿直线传播。

实验11教材实验第12课

实验名称凹面镜里的颠倒世界教参128页

【实验材料】凹面镜大卡纸桌子。

【实验步骤】

1在窗户边的桌子上放一面凹面镜让镜面对着窗户。

2把卡纸放在凹面镜的斜对面可以选取几本书或支架使卡纸立起来调整凹面镜与卡纸的位置我们将在卡纸上看到窗户清晰倒立的影像。这是为什么呢

【实验分析】光线落在凹面镜上发生反射由于凹面镜不能像平面镜那样呈现水平面因此所有的反射光线组成的影像与入射光线的景象刚好相反落在卡纸上就形成颠倒的影像

实验12趣味制作第12课

名称自制万花筒

教参128.129页

【制作材料】三面大小一样的方形镜子万能胶硬纸片剪刀三角形的透明塑料袋彩色小纸屑透明描图纸。

【制作步骤】

1用万能胶把三面镜子组成上下中空的三棱柱镜面朝里。

2用剪刀在硬纸片的中央剪一个小孔然后将硬纸片贴在三棱柱一端封上。

3将透明塑料袋剪成三角形大小与三棱镜底部三角形面积一致。将准备好的彩色小纸屑

放到透明塑料上蒙上一片透明描图纸封好封口。

4将装有彩纸的透明塑料安装在三棱柱的另一个端口注意让描图纸一面朝外。为了防止

漏光可以找一张不透明的硬纸卷成圆筒把镜子和装有彩色纸屑的透明塑料的侧面包住

这样一个万花筒就算大功告成了。对着光线透过小孔慢慢转动万花筒镜片不断反射出图案。观看里面非常漂亮的图案摇一摇再看又是另外一幅漂亮的图案真是妙不可言。【实验分析】根据镜子的成像原理把万花筒的底部朝向明亮处的时候光线就会从半透明的描图纸透过去照在彩色的的碎纸片上。透明塑料中的彩色纸屑被三角形的镜子反射形成影像三面镜子互相反射能第二次成像这些图案规则对称每一次转动万花筒彩纸在透明塑料中的排列就不一样所以在镜子中反复形成的图案也不一样美不胜收。

实验13教材实验第13课

实验名称光的折射实验

教参137.138页

【实验材料】透明的玻璃杯白色的薄纸剪刀尺子彩笔手电筒水。

【实验步骤】

1把纸剪成“长等于杯的周长.宽等于杯高”的长方形将纸右半涂黑在涂黑部分竖着刻一条直缝。把纸贴在杯的外壁。

2让手电筒光的光通过直缝射入杯内从缝的对面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什么位置在杯壁

的白纸上做个记号。

3在杯内倒入水不改变光射入的方向观察光射在杯壁的位置是否有变化

【实验分析】倒入水后光点的位置会偏移原因是倒入水后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注意手电筒的光线不要垂直射入否则不

硬币升高

准备一只空杯投入一枚硬币移动杯子使你的眼睛刚刚看不到硬币。保持杯子和你的头的位置不变慢慢向杯中倒水。你居然可以看到硬币了。

这和把一根筷子插入水中筷子看上去变得向上弯折是同样的道理都是由于光线从一种物质水进入另一种物质空气时发生了折射折射光射入眼里在我们视觉上感觉是杯底的位置升高了一点你就看到硬币了。

房间里的蜃景

沙漠旅行者有时能看到远方的奇景有湖泊.宫殿和寺院清澈的湖水倒映着浓密的树影。可是旅行者无论怎么加快步伐这美好的境地总是可望不可及原来这是蜃景是大气造成的一种光学现象。让我们做个实验说明它的成因。

在一间不通风的房间里把一块长1.5米.宽20厘米的平滑薄铁片平放在铁制的小柱子上。

铁片上撒上薄薄的一层细沙犹如沙漠。用深色的纸剪成树和骆驼贴在毛玻璃上把玻璃

板放在铁片的一端并和铁片垂直使“树”和“骆驼”露出沙面在玻璃板的后下方用一只手电筒向上照射看上去好像树木和骆驼后面衬托着明亮的天空一样。

然后在铁片下面加热如在下面放两个电炉。加热时要注意铁片各处温度均匀特别是靠

近毛玻璃的位置。

加热一段时间后用手靠近沙面感觉到很热时贴铁片往毛玻璃方向观察。这时就会发现

沙面下方出现树木和骆驼的倒影好像树木和骆驼在湖水中出现的倒影一样。

自然界和实验中出现的蜃景原理都是一样的。观察者观察远方的一棵树这时贴近地面的空

气由于太阳的强烈照射温度升得很高空气密度也大这样由远方树木上下各点所投射的

光线因为透过不同密度的空气层就会发生折射。当光线接近地表面时就发生了全反射。于是树木上下各点所投射的光线就沿反射的路径到达观察者眼中在观察者看来树木就好

像搬到了旁边这就是“蜃景”。

同样道理当物体投射的光线经过下密上疏的空气层时也会产生折射和全反射的现象这

也是一种蜃景。这种蜃景一般出现在逆温较强的地面如冷海面和极地冰雪覆盖的区域。

实验14教材实验第14课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操作 学校班级姓名 实验一:气温的测量(8分) 测量气温应该选择的地方,使用温度计时要抓住温度计的,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面。下面的记录表中,能正确反应当地气温的测量地点 分析上面一周的降水量记录,发现上周的下雨天共()天,小雨()天,中雨()天,大雨(),暴雨()天,大暴雨()天,特大暴雨()天,上周降水量合计共()毫米。 实验三:100毫升的水里能溶解多少食盐(20分) 一、实验器材:。 二、我预测能溶解食盐(克) 三、实验步骤:

四、分析实验记录表中的现象,我们发现了常温下100毫升的水大约能溶解克食盐。 实验四:过滤面粉与水的混合物(20分) 分离面粉和水实验记录表 过滤后看到的现象是: 2.从现象中可知用过滤的方法能不能把面粉和水分离?。 3.实验中要注意的地方有:让漏斗的底端()烧杯的内壁。过滤时要使液体()玻璃棒慢慢流入漏斗内,漏斗里液体的液面要()滤纸的边缘。 4.写出过滤实验中各种器材的名称。

实验五:加热分离食盐和水(20分) 1.实验记录单: 加热分离食盐和水实验记录表 加热后看到的现象是: 2. 写出蒸发实验中各种器材的名称(4分) 3.实验中用加热的方法能把盐和水分离吗?。(1分) 4.实验中酒精灯的火焰分为、和三部分,的温度最高,次之,的温度最低。点燃酒精灯一定要用燃着的火柴,加热完毕需要熄灭酒精灯时,可用将其盖灭,盖灭后需要再重复盖一次,以避免以后使用时灯帽打不开。绝对禁止用嘴吹灭火!(7分)

5.写出酒精灯各部分的名称。(5分) ()() () () () 实验六: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16分) 1.实验器材:。 2.试验方法: 3.实验记录单: “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记录表物质50毫升水溶解的物质 食盐 小苏打 4.通过分析记录表中的数据,溶解能力比较好的是。

青岛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操作题及答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 实验一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器材:碘酒、米饭、滴管、白纸、酒精灯、碟子、花生米、瘦肉等。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里,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米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闻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结论: 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这说明米饭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米后,在纸上留下油渍。说明花生米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像头发烧焦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二 实验名称:溶解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 1、先把三个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再观察现象。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这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的现象叫做溶解。 实验三 不同材料的溶解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药匙、玻璃棒、水、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等。 实验步骤: 1、先把烧杯中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小苏打、洗衣粉、面粉、食用油、粉笔末、粘土、木屑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按顺时针方向搅拌。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溶解的现象。

实验结论:小苏打、洗衣粉能在水中溶解,面粉、食用油、粉笔末、黏土、木屑不能在水中溶解。实验说明:有的物体在水中能溶解,有的物体在水中不能溶解。 实验四 实验名称:物体溶解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系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2、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将颗粒同样大的冰糖分别放入冷水和热水中,用玻璃棒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3、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冰糖研成粉末,然后分别放入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冰糖发生的变化。 实验结论:搅拌、用热水、将物体研碎可以加快溶解。 实验五 实验名称:沉淀实验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明矾、浑浊水。 实验步骤: 1、在两个烧杯中分别倒入大半杯浑浊水。 2、用药匙取适量的明矾放入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同时搅拌两个烧杯中的浑浊水,然后静置,观察两杯水变清的速度和清澈程度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沉淀有分离水中不溶解杂质的作用,但不能全部出去,明矾可以加快沉淀。 实验六 实验名称:过滤实验 实验器材:方座支架、漏斗、玻璃棒、烧杯、滤纸、过滤网(或纱布)、待过滤的水、纯净水。 实验步骤: 方案一: 1、将烧杯放在方座支架底座上,再将漏斗放入漏斗架上,调节好高度和位置,使漏斗颈口直面贴在烧杯的内壁上。 2、将滤纸对折两次成四层,打开使其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成漏斗状。 3、将滤纸放入漏斗内,使滤纸上边略低于漏斗口,用纯净水浸湿,再用手指按一按,使滤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步骤

四年级上册 一、P4第2课我们的营养 【实验名称】检验食物的营养成分 【实验器材】烧杯、水、淀粉、玻璃棒、碘酒、滴管;馒头、米饭;白纸、瓜子;镊子、酒精灯、瘦肉。 【实验步骤】 (一)检验淀粉实验 1、把少许淀粉放在烧杯内,加一点水,用玻璃棒搅拌成淀粉状糊。 2、用滴管吸入碘酒,在淀粉糊中滴入2—3滴碘酒,淀粉糊变成了蓝色。说明: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根据这一特性,可用来检测食物里是否含有淀粉。 3、把少量米饭放在硬纸板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到米饭变成蓝色。 4、用滴管再向馒头上2—3滴碘酒,观察到馒头变成蓝色。 结论:淀粉遇到碘酒变蓝色;米饭、馒头中含有淀粉。 (二)检验脂肪实验 把花生、瓜子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在白纸上留下了淡黄色、半透明状的油渍。说明:花生、瓜子中含有脂肪。 (三)检验蛋白质实验 把瘦肉切成条状,用镊子夹一细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烧,过一会儿闻一闻,会闻到一股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 结论:像烧鸡毛一样的气味,是蛋白质被烧的气味。说明瘦肉含有蛋白质。 【实验说明】区分油渍和水渍 油渍:发黄、半透明; 水渍:原纸色、不透明。 补充:在做脂肪实验前先让学生观察水滴到纸上的特点,以便区分油渍和水渍。 二、溶解实验(第4课:水变咸了) 【实验材料】三个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高锰酸钾、沙子 【实验步骤】 1、在三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水(约三分之一)。 2、用药匙分别取适量的食盐、高锰酸钾、沙子,先观察这三种材料的形状、颜色等,再分别放入三个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搅拌时要按照一个方向。 3、搅拌后,静置一会,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会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中,不会自行沉降下来。沙子在水中无论怎样搅拌,仍然没有变化,还会沉降下来。 【实验结论】食盐、高锰酸钾会溶解在水中,沙子不会溶解。 【注意事项】 1、溶解的一个判断条件是在水中是否化成肉眼看不见得微粒,这和粉笔颗粒在水中的漂浮现象是不同的。 2、像高锰酸钾这样的药品,不能直接用手取,应该用药匙量取,为避免化学反应,尽量避免使用金属勺子。要适量,几粒即可,这样效果最好。 3、玻璃棒的用途:玻璃棒用于搅拌液体、引流或蘸取试液。实验前后应及时洗净玻璃棒,以防沾污试剂。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击器壁,防止碰破容器或造成液滴溅出。 三、P12第5课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名称】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冰糖、小锤、冷水、热水。 【实验步骤】 (一)搅拌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观察到:被搅拌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快,没有被搅拌的烧杯中的冰糖溶解得慢。 结论: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用热水 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观察到: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 结论:说明用热水可以加快溶解。 (三)研碎

四年级科学上册八大实验

科学四年级上册 1、第二课《我们的营养》食物营养成分的检验。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 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 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 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2、第四课《水变咸了》食盐的溶解。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 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3、第五课《怎样回快溶解》加快溶解的三种方法。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把物体研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4、第10 课《植物的叶(一)》显微镜的使用。 5、第11课《植物的叶(二)》叶绿素实验 实验名称:除去叶绿素(11、植物的叶二) 实验器材:烧杯、新鲜的绿叶、酒精、三角架、石棉网、火柴、锥形瓶

教科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学生实验报告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 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A 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目的让学生亲身体验静电现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一把塑料梳子、碎纸屑、教师准备:静电现象的相关图片资料。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慢慢接近碎纸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2、用梳过干燥头发的塑料梳子再一次靠近头发,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1-B 认识不一样的电荷 实验目的认识正电荷和负电荷。 实验仪器几个气球、绑气球的细线、挂气球的支架。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将两个充气气球挨着悬挂在约1米长的木尺,用羊毛制品分别摩擦两个气球相互接触部位,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A 观察小灯泡的构造 实验目的了解小灯泡的构造是怎样的。 实验仪器小灯泡的剖面图或大灯泡的实物,电池和小灯泡的图片。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 与 展示小灯泡,让学生看清灯泡的构成。

现象观察实验结果与 实验收获 教师评定优():能独立思考,熟练操作,有创新。 指导 教师良():在教师指导下能够顺利完成实验任务。 中():在教师帮助下基本完成实验任务。 四年级班实验编组:第组实验时间:2018年月日 分组人数:16 组 长:记录: 实验课题4-1-2-B 让小灯泡发光的实验 实验目的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仪器为每组准备:1只小灯泡、1节1.5V的干电池、1根导线、实验记录单。 我们的猜测 实验步骤与 现象观察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可打印)

四年级科学下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下册(10个) 一、实验名称:温度计的秘密(1、温度计的秘密) 实验器材: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 实验目的: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学生。 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 3、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 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注意: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酒精可以红墨水染红。 二、实验名称:气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锥形烧瓶、大烧杯、小气球、细线、开水 实验目的: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用细线把小气球扎于锥形瓶口。 2、把锥表瓶放入烧杯后,灌进开水加热,观察气球发生什么变化? 3、把锥形瓶取出,观察气球的变化。

三、实验名称:固体热胀冷缩(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实验器材:铁垫圈、木板、铁钉两个、酒精灯、镊子、冷水、烧杯 实验目的:固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实验步骤: 1、在木板上钉两个铁钉,使两个铁钉间的距离正好通过铁垫圈。 2、加热前,观察铁垫圈确能从铁钉间通过。 3、将铁垫圈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4、观察加热后铁垫圈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5、将铁垫圈在冷水里浸一下,观察能不能从两钉间通过。 注意:两钉间距要恰好通过铁垫圈,缝隙越小越好。 四、实验名称:认识岩石(3、认识岩石) 实验器材:岩石标本实验盒 实验目的:研究各种各样的岩石 实验步骤: 1、打开岩石标本实验盒或拿出自己采集的不同种类的岩石。 2、用手摸摸每岩石,是光滑的还是粗糙的?观察它的棱角,是圆的还是尖的?用刀片、手指甲刻划岩石,测试其硬度,每块岩石的颜色又是怎样的? 3、观察岩石的内部。用锤子敲开每块岩石,看一看,岩石的内部有什么东西?岩石内部和外部的颜色是相同的吗?有小沙粒掉下来吗? 4、在每块岩石上滴一盐酸,冒泡吗?

四年级科学(苏教版)全册实验报告单答案

实验报告单 ……………………………………………………………………………………………………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问题:喷气气球充气量的多少与它跑的距离是否有关? 假设: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越远) 实验记录: 我的结论:(喷气气球充气越多,它跑的距离就越远,说明空气越被压缩,产生的力量越大)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观察冷热空气对流。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实验准备:准备两个一样大的玻璃瓶,其中一个设法使它变冷,另一个设法使它变热。 实验步骤:1、在热瓶中燃香,充满香烟,用玻璃片盖住。2、将冷瓶倒放在有烟的热瓶上,抽掉玻璃片,观察烟的流动。我发现:(白色烟雾向上流动,到冷瓶)3、将冷瓶和热瓶的位置上下对调,观察烟又会如何流动,我发现:(白色烟雾没有向下流动) 我的结论:(冷热空气流动的方向是热上升,冷下降) ………………………………………………………………………………………………………实验报告单 实验名称:研究空气的成份。年级:四年级实验类别:演示实验;组别:() 实验步骤:1、把蜡烛固定在玻璃片上,放进有水的水槽中,点燃蜡烛;再用去掉底的矿泉水瓶罩上,然后立即盖上瓶盖,拧紧。我发现:(蜡烛慢慢熄灭,瓶内水上升一部分)说明:(瓶内帮助燃烧的气体用尽了)2、把水槽的水加到与瓶内水面一样高,再拧开矿泉水瓶盖子,把燃烧的火柴迅速插入瓶内。我发现:(火柴迅速熄灭)说明:(有一种气体阻止燃烧)3、我初步确定空气中至少有(两)种气体成份。他们的性质是(第一种支持燃烧,第二种不支持燃烧)。4、在老师的指导下,我知道:(支持燃烧的是氧气,不支持燃烧的是二氧化碳),另外空气中还含有(氮气、水蒸气等) …………………………………………………………………………………………………… 实验报告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下册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实验操作方法指导 四年级上册(11个)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 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实验名称:溶解(4、水变咸了)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 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明细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明细表 实验名称实验器材注意事项实验步骤实验结论 温度与气温温度计、温度填充图 要会正 确使用 温度计。 1、用温度计测量一天中不同时间的气温; 2、测量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选择同一地点); 3、把测得的气温填在记录表中。 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 温度低,说明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背 阴的地方。 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 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还发现在 一天中的气温时从低到高,在从高到 低的规律变化的。 风向和风速硬吸管、硬纸板、带 橡皮的铅笔、大头 针、透明胶带、剪刀 等 操作过 程中要 安全,仔 细观察。 1、选一根硬一点的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的缝隙; 2、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的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的箭翼。 3、别插入吸管两端的缝隙,并固定。 4、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的橡皮中,使其能自由 转动。 5、用我们自制的风向标测量风向。 1、风向是指()的方向。北风是由 ()吹来的风; 降水量的测量直筒玻璃杯或塑料 杯、刻度尺、纸带、 透明胶带、剪刀、 喷壶 观察数 据时要 会比较 1.分析这段时间的温度数据统计表; 2.分析这段时间的云和风的统计表; 3.分析这段时间的降水量变化柱状图。 根据气温统计表,云的统计表,风的统计表、平均降水量统计表,描述这段 时间的天气变化。 学会了制作简易的雨量器,并用简易 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水能溶解一些物质透明的玻璃杯、盛有 水的水槽、食盐、面 粉、沙、筷子、搅拌 棒、滤纸、漏斗、烧 杯、方座支架 操作过 程要注 意变化 现象。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 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 有什么发现? 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 解。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题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实验操作题 实验一: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混合物 实验材料:铁架台、滤纸、漏斗、玻璃棒、水和泥沙的混合物、烧杯。 实验步骤: 1、正确折叠滤纸。 2、组装实验装置:①将折叠好的滤纸打开(一边三层,一边一层)放入漏斗中,,用水洇湿滤纸,使滤纸紧贴漏斗内侧。(注意,滤纸与漏斗内壁不能留有气泡,滤纸边缘不能高于漏斗边缘);②根据漏斗长度和烧杯位置调整铁架台铁环的高度,并将漏斗颈的下端紧靠烧杯内壁放好。 3、过滤混合物:将玻璃棒倾斜,轻轻抵在三层滤纸一边,将烧杯中的混合物沿玻璃棒缓缓倒入漏斗中(液面不能高于滤纸边缘)进行过滤。 4、现象:滤纸上留有沙子,下边烧杯的水变得清澈。 5、实验结论:不能溶解的物质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 实验二:如何加快溶解(能用不同的方法使溶解加快) 实验材料:烧杯、搅拌棒、冷水、热水、食盐。 实验步骤: 1、将两个烧杯中放入等量的冷水,同时放入等量的食盐。 2、一个用搅拌棒搅拌,另一个不搅拌,观察现象。 3、实验结论:搅拌能使杯中的食盐溶解得快,不搅拌杯中的食盐溶解较慢,说明搅拌能够加快溶解。 4、将等量的食盐分别同时放入等量的冷水和热水中,都不搅拌,观察现象。 5、实验结论:热水中的食盐溶解的快,冷水中的溶解的慢,说明用热水能加快食盐的溶解。 实验三:分离食盐和水 实验材料:浓盐水、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三角架、火柴。 实验步骤: 1、将适量浓盐水倒入蒸发皿中。 2、先在三角架上放石棉网,再把蒸发皿放在上面。 3、点燃酒精灯(注意使用过程中要用酒精灯外焰,灯帽放置方法),加热至蒸发皿内的盐水基本变干。 4、熄灭酒精灯(注意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火焰,别摸三角架)。 5、实验结论:加热能分离出溶解的食盐。 实验四:观察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实验材料:钢尺、橡皮筋、鼓或锣、音叉和装有水的水槽。 实验步骤: 1、拨动钢尺,让钢尺发出声音。观察现象:钢尺振动并发出声音。 2、拨动橡皮筋,让橡皮筋发出声音。观察现象:橡皮筋振动并发出声音。 3、轻轻击打鼓或锣,让其发出声音。观察现象:鼓面振动并发出声音。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74383

1.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的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的:测量室内外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3、读数。 4、比较。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的测量,可以了解当地的气温。 2.实验名称:气温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温度的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的气温。 实验结果:1、阳光下的温度高,背阴处的温度低2、一天中,中午的时候气温最高,清晨的时候气温最低; 3.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目的: 实验器材:雨量器 实验步骤: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的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的等级。 4.实验名称:观察食盐、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目的:食盐、沙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2个、搅拌棒2根、沙、食盐、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食盐,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2、取一小匙淘洗干净的沙,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轻轻搅拌。你有什么发现? 3、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状态。 实验结果:食盐在水中溶解了,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5.实验名称:面粉在水中溶解了吗 实验目的:面粉能否在水中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1个、搅拌棒1根、面粉、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面粉,放入盛水的烧杯内,用搅拌棒搅拌。2、你发现了什么? 实验结果:面粉在水中没有溶解 6.实验名称:高锰酸钾的溶解 实验目的: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吗 实验器材:烧杯、高锰酸钾、钥匙、搅拌棒、水。 实验步骤: 1、水里放入几粒高锰酸钾,观察并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2、用搅拌棒搅拌,再观察、描述高锰酸钾和水的变化。 实验结果: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 7.实验名称: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目的:观察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 实验器材:面粉、沙、食盐、高锰酸钾各一份,烧杯4个、钥匙、水。 实验步骤: 1、将四种物质分别放入盛有相同水的烧杯内,观察物质在水中的状态。 2、根据实验现象完成教材26页记录表。 实验结果:食盐、高锰酸钾在水中溶解了,面粉、沙在水中没有溶解。 8.实验名称: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胶水和洗发液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烧杯2个、钥匙、搅拌棒2根、水。 实验步骤: 1、取一小匙胶水或洗发液,倒入盛水的玻璃杯中。 2、先轻轻搅拌,观察有什么现象,再充分搅拌,继续观察。 实验结果:胶水或洗发液在水中溶解了 9.实验名称: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目的:观察醋、酒精和食用油是怎样溶解的 实验器材:试管3个、醋、酒精、食用油、三支滴管、水。 实验步骤: 1、在三个试管中,各盛约15毫升的水。分别用滴管往试管中加入2毫升醋、酒精和食用油。充分震荡后,静置一会儿。 2、观察实验结果:醋和酒精在水中溶解了,食用油不能溶解于水。 10,实验名称: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目的: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实验器材:汽水、注射器、橡皮塞。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电子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实验大全 四年级上册(11 个) ?实验名称:食物营养成分(2、我们的营养)实验器材:酒精灯、碘酒、馒头、滴管、瘦肉、花生、白纸、碟子实验目的:检验食物营养的成分 实验步骤: 1、把少量米饭放在碟子上,用滴管向米饭上滴2-3 滴碘酒,观察发生的现象。 2、把花生放在白纸上用力挤压,观察白纸上留有的痕迹。 3、将切成细条的瘦肉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注意闻一闻,有什么气味?实验现象及结论:1、加入碘酒后,米饭变成蓝色,说明大米中含有淀粉。2、在 白纸上挤压花生后,会在纸上留下油迹,说明花生中含有脂肪。3、将瘦肉在火上烧后,会闻到一股难闻的、烧焦羽毛的气味,说明瘦肉内含有蛋白质。 ? 实验名称:溶解(4 、水变咸了)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食盐、沙子、粉笔末、高锰酸钾实验目的:认识溶解的特点,理解溶解的定义。 实验步骤: 1、先在烧杯中分别倒入约三分之二的清水。 2、用药匙取取适量的食盐、面粉、粉笔末、高锰酸钾,分别放入烧杯中,用玻 璃棒分别搅拌。在搅拌时,要注意按顺时针方向,玻璃棒不要碰触玻璃杯的杯壁。 3、搅拌后,静置一会儿,观察溶解的情况。 注意:要注意观察材料在水中的变化,药品取量要适宜,搅拌时玻璃棒不要碰杯壁。实验现象:食盐、高锰酸钾颗粒在水中看不见了,沙子、粉笔末在水中不溶解。

实验结论:像食盐、高锰酸钾那样,在水中变成极小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均匀地分散在水里,不会自行沉降下来,这种现象叫做溶解。像沙子在水中那样,就叫不溶解。 ? 实验名称:怎样加快溶解(5 、怎样加快溶解) 实验器材:烧杯、玻璃棒、药匙、冰糖、小锤、冷水、热水、白砂糖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实验步骤: (一)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 3、用玻璃棒搅拌其中一个烧杯中的水,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实验现象及结论: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快,不搅拌的烧杯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二)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 2、将颗粒大小相同的冰糖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热水中冰糖溶解得快,冷水中冰糖溶解得慢。说明用热水可加快溶解。 (三)1、在两个烧杯内分别倒入等量的冷水。 2、取两块大小相同的冰糖,将其中一块研成粉末,然后分别同时放入两个烧杯中。同时搅拌十秒钟,观察比较实验过程所发生的变化。 实验现象及结论: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快,未研成粉末的冰糖溶解得慢。说明把物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实验展示试题四年级(下) 一、实验名称:水的蒸发 实验器材:酒精灯、蒸发皿(大小不同的各2个)、三脚架、坩埚钳、扇子、烧杯、水、玻璃片(2个)。(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操作步骤: 1、在大小相同的蒸发皿中倒入同样多的水。( 1分) 2、把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把其中一个蒸发皿放在三脚架上,点燃酒 精灯。( 1分) 3、实验现象:加热的蒸发皿中的水蒸发的快。( 1分) 4、在两块玻璃片上分别滴一滴水,其中一个把水摊开,观察蒸发的快 慢。( 1分) 5、实验现象:表面积大的蒸发的快。( 0、5分) 6、在两块玻璃片上滴一滴水,用扇子在其中一块上扇。观察蒸发的 快慢。( 1分) 7、用扇子扇的玻璃片上的水蒸发的快。( 0、5分) 8、结论:温度越高,表面积越大,空气流通的越快,水蒸发的越快。( 1 分) 9、自由发挥。( 1分) 10、整理器材。( 1分) 二、实验名称:雨的形成 实验器材:石棉网、三脚架、烧杯、铜片(铁盒盖)、酒精灯、冰块、水。(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在三脚架上。( 1分) 2、将烧杯中倒入约1/5的水,将烧杯放在石棉网上。( 1分) 3、在小铁盘中放入冰,并将小铁盘放在烧杯口上。( 1分) 4、点燃酒精灯。( 1分) 5、待杯中水沸腾后观察。( 1分) 6、实验现象:首先观察到杯中会出现云雾状,过一会烧杯中有水滴落 下。( 1分) 7、结论:雨的形成就是云雾中的小水滴遇冷而形成的。( 1分) 8、自由发挥。( 1分) 9、整理器材。( 1分) 三、实验名称:物体的热胀冷缩 实验器材:铜球、圆环、烧杯、酒精灯、火柴、水、烧瓶、试管、带单孔橡皮塞的导管。(检查器材就是否齐全1分) 操作步骤: 1、让铜球通过圆环数次,证明铜球直径小于圆环。用酒精灯给铜球加 热2-3分钟,再让铜球去通过圆环。( 1分) 2、将铜环用冷水冷却后,再通过圆环。( 1分) 3、在小瓶内装满红色的水,用中间插有细塑料管的瓶塞塞紧,在液面 处做一记号。( 1分) 4、将小瓶放入热水中,观察管中的液柱有什么变化。( 1分)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报告单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全册实验报告单 分组实验35个 1. 实验名称:室内外温度の测量与比较 实验目の:测量室内外温度 实验器材:温度计、线、笔 实验步骤: 1、取一支温度计用线拴好。 2、将温度计悬挂3、读数。 4、比较。观察现象:1、の气温高;の气温低; 2、测量气温时应该选择の地点。 实验结果:室内外温度存在差距,通过对大气温度の测量,可以了解当地の气温。 2. 实验名称:气温の测量 实验目の:测量温度の变化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阳光下和背阴处测量温度; 2、测量一天中,清晨、商务、中午、下午、傍晚の气温。 观察现象:1、一天中の气温高;の气温低; 2、一天中の气温の变化是: 实验结果:1、阳光下の温度高,背阴处の温度低2、一天中,中午の时候气温最高,清晨の时候气温最低; 3. 实验名称:自制风向仪 实验目の:培养学生の实际动手能力和提高观察天气现象の兴趣和好奇心。实验器材:硬吸管、硬纸板、带橡皮の铅笔、大头针、透明胶带、剪刀。步骤和方法:选一根硬一点の吸管,在吸管两端纵向切开约1厘米の缝隙;用硬纸板剪一个大小适中の箭头和一个稍大一点の箭翼。分别插入吸管两端の缝隙,并固定。 用一根大头针穿过吸管平衡点,并插入铅笔一端の橡皮中,使其能自由转动。用我们自制の风向标测量风向。 观察到の现象:1、风向是指の方向。北风是由吹来の风;东南风是由吹来の风;

2、风向可以用来测量。 实验结果: 4. 实验名称:自制雨量器 实验目の:制作简易の雨量器,并学会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器材:一张制作方法说明书、1个厚底直筒玻璃杯、刻度尺、纸带、透明胶带、剪刀。 步骤和方法:用一个高度在15厘米以上の厚底直筒玻璃杯子; 以毫米为单位,利用刻度尺在纸条上画好刻度,纸条の长度略小于杯子の高度;取一段长于刻度纸条の透明胶带平放在桌子上,胶面朝上,将纸条画有刻度の一面朝下粘在胶带の中间; 一个同学手持杯子另一个同学把粘有刻度纸条の透明胶带,竖直粘到杯子の外则面,要使刻度の底部正好和杯子内则底部对齐; 用粘贴刻度纸条の方法把小组の名字粘贴在杯子の背面。 用自制の雨量筒测量降雨量,观察到の现象:学会了制作简易の雨量器,并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实验结果: 5. 实验名称:用简易雨量器测量降水量 实验目の: 实验器材:温度计 实验步骤: 1、用喷水壶模拟降水,记录好时间。 2、把雨量器改在水平桌面,读出刻度 3、换算成24小时,核对雨量等级。 观察现象: 实验结果:根据24小时内测の降水量,对照等级表,确定了下雨の等级。 6.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风向仪、雨量器等观测天气 实验目の:天气是不断变化の对长时间观察记录の天气进行分析和整理,可能帮助我们认识天气の一些特征,了解天气变化の一些规律。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

人教版四年级科学实验 演示实验 1 水的蒸发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验证水蒸发过程中伴随热量变化。 实验材料:温水、相同的温度计两支、烧杯 实验过程: 1.选两只相同的温度计,分别记下当时所显示的温度。 2.将其中的一支温度计在烧杯中的温水中蘸一下取出,仔细观察两只温度计的变化。3.整理材料。 实验现象:浸湿的温度计所显示的温度会下降。没浸湿的温度计的示数没有发生变化。实验结论:蒸发吸热。 使用温度计注意: 1、手拿温度计的上端。 2、将温度计玻璃泡浸入水中,不要碰容器的底和壁。 3、读书时,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持平。 2雨的形成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烧杯2个、玻璃片2、温水、试管夹 实验过程: 1、向同样大小的两个烧杯中倒入同样多的温水。 2、将其中一个玻璃片在酒精灯上加热。(注意均匀受热) 3、同时盖上大小相同冷热不同的玻璃片,观察两片玻璃下有什么变化。 实验现象:冷的玻璃片下有水珠生成,并有水滴落下。 实验结论:雨可能是高空中的水蒸气遇冷(0°C以上)凝结成小水滴,并不断地从空中落下来形成的。 注意事项:酒精灯的使用应用外焰加热,用灯帽熄灭酒精灯,使用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

酒精灯的使用 步骤演示: ①左手扶灯身,右手摘下灯帽,口朝下扣放在桌上。 ②划着火柴,从侧面接近灯捻点燃酒精灯。 ③甩灭火柴,将熄灭的火柴梗投入污物桶。 ④讲解火焰的分层,指出外焰温度最高,加热时要使用外焰。 ⑤熄灭酒精灯时,左手扶灯身,右手取灯帽,快而轻地盖上,待火焰熄灭后,提起灯帽,再盖一次。 (2)注意: ①使用前检查灯捻,除掉烧焦部分,剪齐灯捻。 ②灯身内酒精,最多不要超过灯身的2/3,不能少于1/4。 ③取灯盖或熄灭酒精灯时,一定扶好灯身,以免将酒精灯弄倒。 ④绝对禁止用一盏酒精灯点燃另一盏酒精灯,以免灯身内的酒精燃烧而发生爆炸。 ⑤万一灯内酒精洒出,使桌面或其它物体着火,不要慌张, 要迅速用湿抹布盖灭。 还可以按如下操作: 实验目的:模拟雨的形成(认识水的循环) 实验材料: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烧杯、小金属盘、水、 冰、试管夹、没尖的钉子等。 实验过程: (1)用钉子在金属盘面向下冲些小坑。 (2)将酒精灯放在三脚架下,石棉网放三脚架上,烧杯放石棉网上,向烧杯中加约1/5的水,在小盘中放上冰块。 (3)用酒精灯给烧杯中的水加热,当有雾出现时,用试管夹夹住小盘置于烧杯口的上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第一单元天气 ` 1、实验内容:测量室内外的温度 器材:温度计 规范操作要点: (1)手拿温度计上端(拇指、食指和中指)。 (2)观测时,等示数稳定时再读数(小液泡虽然敏感,但也需要一个变化过程,这个过程约2-3分钟)。 (3)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4)读数时,不要对着温度计说话,避免呼出的气影响温度。 操作的建议: (1)室内温度的测量,可以在教室里挂一支温度计,便于全班同学观测。 (2)每天测量温度的时间和地点要一致,室外阴凉、通风处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3)温度计是易碎玻璃仪器,要轻拿轻放用好后要入盒,避免放在桌子上滚落地上打碎。 链接:

1、测高温时用水银温度计,[100摄氏度以上]。测低温时用酒精温度计。 2、温度计打碎了怎么办 (1)、用硫磺粉撒在上面,让它与水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无毒化合物。(其实这是最好的办法) (2)、若没有,可以用吸尘器,但必须要彻底清洁吸尘器。 (3)、将碎片收集(不要碰到手),包好倒入垃圾箱。水银用纸是吸不上的,所以要用扫的。不要见水。你的伤口没碰上就没事,若不太确定,最好去趟医院,水银是重金属,有剧毒!!还有,收拾完一定要开窗通气,这一点切记切记! 3、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 正确的方法是: A、手拿温度计上端,将其竖直放入水中。 B、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水中,玻璃泡不要碰烧杯的侧壁和底部。 C、示数稳定时再读数。读数时,要让玻璃泡继续停留在水中。 D、视线要和温度计的示数保持相平。 2、实验内容:制作风向标测风向。 实验材料:吸管1根、硬纸板1张、带橡皮铅笔1支、剪刀、大头针1枚 规范操作要点:

教科版_四年级下册_科学实验报告单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实验 一、实验名称: 让小灯泡发光 实验目的: 利用电来点亮小灯泡 实验器材: 导线1根、电池1节、小电珠1个。 实验步骤: 选择连接方式使小灯泡发光。 1、导线连接小灯泡的螺纹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的锡粒接触,观察现象。 2、导线连接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接触,观察现象。 3、导线连接电池铜帽与小灯泡螺纹,小灯泡的锡粒与电池底部的锌壳接触,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小灯泡亮了。1二、"实验名称: 简单电路 实验目的: 连接带灯座的电路,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材料:

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电池盒各1个、导线2根。 实验步骤: 组装电路 1、在电池盒的两端各连接好一根导线,把电池正确安装在电池盒里。 2、用连接电池的两根导线的另一端接触小灯泡,确定能使小灯泡发光。 3、将小灯泡安装在灯座上,再连接上导线,小灯泡亮了。 4、拆分器材。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一段导线和一节电池能点亮一个小灯泡。2三、"实验名称: 电路检测器 实验目的: 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并且排除电路中的故障 实验器材: 一个由2个灯泡、灯座、1节电池、电池盒连接组成的出故障的电路,一个“电路检测器”。 操作步骤: 1、组装一个“电路检测器”。用电池、小电珠、导线制作一个电路检测器; 2、"先预测再用电路检测器检测电路中所发生的故障, 3、说出故障原因,并且采用替换法把电路重新接亮。 实验结论:

电路检测器能检测出电路故障。3四、"实验名称: 检测导体和绝缘体 实验目的: 检测哪些物体是导体,哪些物体是绝缘体 实验材料: 木片、塑料片、回形针、钥匙、纸板、橡皮、布、丝绸、玻璃、铅笔、铜丝、铁钉、铝片、陶瓷……,1个电路检测器。 实验步骤: 1、从以上物品中选择6种检测。 2、"检查电路检测器。 3、检测每种物品,观察现象: 使小灯泡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容易导电;小灯泡不发光,说明被鉴别的材料不容易导电(注意要重复检测)。 4、能说出导体、绝缘体的概念,并将被检测物品正确的分为导体和绝缘体两组。 5、整理器材。 实验结论: 在我们选取的材料中,铜片、钥匙…是导体;纸条、木片…是绝缘体。4五、"实验名称做个小开关 实验目的知道开关可以用来连接或断开电路 实验器材小木块、图钉、曲别针、小灯泡、小灯座、电池盒、电池、导线等实验步骤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指导 2、植物的根 ●实验名称:植物根的吸水实验 实验目的:植物的根是否具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材料:带根的植物(菠菜、芹菜、小油菜均可)、量筒(或量杯)、放大镜、植物油、棉花等。 实验过程: 1、用量筒(或量杯)装一些水,把植物放进去,在水面处做一个记号。 2、用植物油封住水面(或用棉花封住量筒口),同时固定植物。 3、过一段时间看看液面是否降低,如果降低了,就说明根能吸水。 实验现象:过一段时间可以看出液面降低。 实验结论:由于瓶口用花生油等已密封,不会蒸发,所以液面降低的原因就是被植物的根吸收了,所以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注意事项: (1)尽量不要破坏植物的根系。 (2) 用棉花封住量筒口是让学生明白封住水面是为了防止水分蒸发,使实验更加严谨。 实验原理:根非常多,而且具有根毛,因此表面积十分巨大,并且根成熟区液泡细胞液浓度高于土壤溶液浓度,因此能够吸水。植物的蒸腾作用和根部的渗透压是根吸水的动力。 ☆3、植物的叶 ●实验名称:植物叶的蒸腾作用。 实验目的:叶是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实验材料:长势良好的盆栽植物,透明度好的塑料袋、一些细线。 实验过程: 1、将一盆盆栽植物浇足水,用干净塑料袋罩住盆栽植物的叶。 2、将塑料袋的袋口在植物的下部扎紧,放在向阳的地方。 3、一会儿,观察罩着的塑料袋内壁上有什么? (学生观察汇报后,可启发学生思考: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 实验现象:塑料袋上出现了许多小水珠。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会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实验原理:植物体内的水吸收周围的热,变成水蒸气从叶的气孔跑出,飞腾到空中,叶的这种作用叫做蒸腾。 ☆4、植物的茎 ●实验名称:茎输导水分的实验 实验目的:植物的茎有输导(送)水分的作用 实验材料:凤仙花(或天竺葵、月季、冬青等其他植物的带叶的嫩枝条)、放大镜、刀片、矿泉水瓶(或烧杯)、吸管、红墨水等。 实验过程: 1、在烧杯内装大半杯水,滴几滴红墨水将水染红。 2、将凤仙花或其他植物的嫩枝条插入瓶内的红墨水中,放在阳光下照射,从而使红墨水迅速上升到叶脉。 3、将用红水浸泡过的植物的茎先横切后纵切,再用放大镜观察切面有什么。 实验现象:(1)植物的叶面微微泛红。 (2)茎的横切面有一圈红点,纵切面的两侧有很多红色的线。 实验结论:植物茎内有导管,有输导(送)水分的作用。 注意事项:(1)不宜按教材插图中提示用芹菜做实验材料。 (2)不同掌握浸泡时间,可以课前将植物先插入红墨水中,以便课堂上直接用。一般以植物的叶脉微微泛红即可,因为时间过长,就会因为茎的横向运输,使茎内不只导管染成红色,其他部分也染上了红色,这样,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了。 实验原理:在植物的茎内有运输水分的管子,这种管子叫导管。它与根、叶相连,能把根吸收的水分由下而上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 5植物的花 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花。 实验目的:认识花的构造 实验材料:月季花、百合花、镊子、白纸等 实验过程:1、用镊子把月季花的最外部的花萼撕下,放在准备好的白纸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