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运用+连续性新闻(一)

语言运用+连续性新闻(一)

 语言运用+连续性新闻(一)
 语言运用+连续性新闻(一)

语言运用+连续性新闻(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雾霾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待雾霾不能听天由命

....,民间要有积极行动,政府应有更多的担当。

②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进行

正常的活动,是无可厚非

....的。

③大文豪鲁迅先生怀着对儿童的爱和希望,翻译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展现出清新的写作风格,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始作俑者

....。

④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等人投靠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这些人沐猴而冠

....,卖身求荣,是会被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⑤守纪律、讲规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自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

纲领开始,不同形势下的各种规章应运而生,不绝如缕

....。

⑥垄断企业设置董事会、监事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效率,且有证据显示,这

些垄断企业已经出现尾大不掉

....、利益固化的现象。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①④⑥D.③④⑥

解析:选B①听天由命:指任凭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有时也指碰机会或听其自然。使用正确。②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不合语境,此处应用“无可非议”。③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④沐猴而冠:指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使用正确。⑤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合语境。⑥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难以摆动。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种好政策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几年,创造出一片新天地,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B.各级政府和广大党员要积极开展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C.小学语文教学应减少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中体验文本内容,从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

D.宁波雅戈尔动物园老虎伤人事件发生后,人们对悲剧发生的根源进行了反思,有人认为因为规则意识差是悲剧发生的根源之所在。

解析:选C A项,不合逻辑,应改为“唯有恒心才能抓到底”。B项,搭配不当,应改为“增强……意识,培养……精神,提高……能力”。D项,句式杂糅,“有人认为因为规则意识差是悲剧发生的根源之所在”杂糅,应删去“因为”。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这书是我恩师惠赠于我的,我现在转赠给你,希望你能有所得。

B.招生办的有关领导认真细致地回答了家长有关高招垂询的问题。

C.这个小礼物是家妹让我带给令爱的,以此来表达她的感谢之情。

D.小陈对着火车车厢中的朋友大声说:“注意安全,一路走好!”

解析:选A B项,“垂询”为敬辞,称别人对自己的询问。此处应用“咨询”。C项,“家妹”使用错误。对别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应用“舍”等。D项,“一路走好”通常表达对死者的哀思。此处应用“一路顺风”。

二、连续性新闻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记者被取消获普利策奖资格①

[美]大卫·马纳尼斯

[本报讯] 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昨天②宣布取消《华盛顿邮报》记者珍妮特·库克的获奖资格。这个决定,是在该记者承认她的获奖作品纯属捏造后宣布的。

库克的报道《吉米的世界》,讲的是哥伦比亚特区一个八岁男孩吸食海洛因成了瘾。这篇报道据说是通过采访吉米本人、他母亲及其同伴写成的。现在库克承认,她从未采访过其中任何一个人,而是根据华盛顿社会工作者和其他来源提供的关于吸毒者的材料编造了这篇报道。

在她承认编造假报道后,有人揭发她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是编造的。库克曾说过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瓦萨学院,并在托莱多大学获得了硕士学位。

昨天,库克辞去了在《华盛顿邮报》的职务。

“像珍妮特·库克这样一个前途无量的青年居然编造假报道,这实在是一幕悲剧,”《华盛顿邮报》主编本杰明·布莱德里说,“对报纸来说,信誉是最宝贵的,而报纸的信誉完全

取决于记者的道德品质。记者的品行不端,会造成严重后果。目前情况下,唯一的办法是向读者交代清楚事实真相,向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道歉,并立即设法完成恢复报纸信誉这一极为艰巨的任务。”

负责普利策奖评奖工作的哥伦比亚新闻学院院长奥斯卡·艾里奥特昨天下午说,委员会经电话投票决定撤销库克受奖的资格,由候补受奖人领奖。艾里奥特说:“我很伤心,这位优秀女记者的锦绣前程就这样毫无必要地给毁掉了。”

二十六岁的库克昨天发表声明说:“这篇报道严重歪曲了事实,对此,我追悔莫及。我谨向我的报社、我的职业、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致歉。”

库克的报道是1980年9月28日发表的。报道发表之前,库克对主编说,她得对吉米及其母亲负责,因为她曾答应不透露这母子俩的真实姓名。库克还说,吉米母亲的男朋友威胁说,假如有关方面或警察找到了吉米,他就要记者的命。库克的报道发表后,立刻就在该城引起了强烈反应。马里昂·巴里市长和警察局长B.杰弗逊立即组织了一个小组,设法找到吉米以便给他治疗。但这项工作毫无结果。巴里表示,有可能根本不存在一个叫“吉米”的孩子。

《华盛顿邮报》还了解到,星期二③午后库克提交给普利策奖评奖委员会的自传也有失实之处。原来,瓦萨学院的官员前来拜访布莱德里,指出库克只在那里上过一年级。同时,美联社也派人来反映:库克在托莱多大学只获得过学士学位。了解以上情况后,布莱德里、经营主编和都市版主编立即同库克进行了一系列谈话,她由矢口否认到后来终于逐项承认了自传中的编造。库克的交代,使主编们进而怀疑使她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品是否属实和吉米是否确有其人。

后来,库克同城市版主编一道驱车前往华盛顿东南区某处,据库克说吉米就住在那里,但她却找不到他的住所。《华盛顿邮报》的几位编辑同时查阅了库克报道这件事时的采访笔记,并审听了几卷当时的采访录音带,随后确定,《吉米的世界》一文是库克仅仅根据她得到的某些真人真事拼凑起来的。

星期三凌晨,库克承认吉米根本不存在,报道是她根据几个年轻吸毒者的真实故事编造

的。

《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唐纳德·格拉汉姆昨天说:“本报同仁均认为,首要的义务是尽力查明我们为什么刊登了这篇假报道。”在谈到库克时,他说:“本报许多同仁一直同她的亲属保持联系,我们将尽一切力量帮助她。”

(选自《新闻阅读与写作》,有删节) [注] ①《华盛顿邮报》1981年4月16日(星期四)。普利策奖:以美国著名报人J.普利策的遗赠为基金设立的奖金,新闻奖每年一次授予有优异成就的美国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机构。②1981年4月15日。③1981年4月14日。

4.下列对这篇报道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则新闻的导语是第一自然段。导语部分用简明的语言叙述并突出了新闻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新闻六要素中的“人物”“时间”“经过”“原因”和“结果”的五个要素,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B.库克因编造报道《吉米的世界》和完全失实的自传,而被取消获普利策奖资格,并辞去了在《华盛顿邮报》的职务。

C.库克承认《吉米的世界》是纯属捏造的,并对自己的这一行为追悔莫及,说明她还没有完全丧失新闻工作者的良知。

D.库克编造虚假新闻,不仅违背了记者的用事实说话、凭良知报道的职业操守,败坏了《华盛顿邮报》的宝贵信誉,而且也毁掉了自己的锦绣前程。

解析:选B B项,“完全失实的自传”错误,文中只是说“自传也有失实之处”。

5.下列对这篇报道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昨天”这个词多次出现在这篇报道的文字中,这样做不仅突出了报道的时效性,也表明了发布本报道的急迫性。

B.文中先后引用了《华盛顿邮报》主编、普利策奖评奖工作负责人和库克本人的话,重在突出炮制假新闻的危害。

C.《华盛顿邮报》几位编辑查阅库克的采访笔记和审听其采访录音带后认为,库克的报道虽属拼凑但有一定真实性。

D.文中不厌其烦地列出了发现和处理库克造假丑闻的有关人物,表明了人们对待这一事件的严肃态度和重视程度。

E.从全文看,披露库克编造自传事件,不仅是要表明库克造假的错误,更在于表明对库克错误的深恶痛绝。

解析:选BD A项,“表明了发布本报道的急迫性”解读错误;“昨天”体现不出所

谓的“急迫性”。C项,对“几位编辑”看法的表述属曲解原意。E项,“深恶痛绝”的说法与文意不完全吻合。“披露库克编造自传事件”,重要的目的在于强调生活真实的重要性和拥有诚实品格的重要意义。

6.文中回顾了揭露珍妮特·库克炮制虚假报道的过程,请简要概括这样写的作用。(4分)

答:

参考答案:①展开了导语的有关内容;②表现出《华盛顿邮报》对读者负责的态度和严谨的职业精神;③表明了坚守新闻真实性和公开性原则的鲜明立场;④体现了新闻媒介教育大众的功能。

新闻写作试题库 (1)

新闻写作试题库(共287题) 一、填空题:(56题) 1、狭义的新闻指(消息)。 2、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述评及其所属品种)。 3、没有(事实)就没有新闻。 4、(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5、(言之无物)是写新闻的大忌。 6、新闻写作的原则是(用事实说话)。 7、新闻写作的要求是(真、短、快、活、强)。 8、新闻的快应以(新闻的新鲜和真实的事实)为前提。 9、新闻报道要快的表现是一(及时)、二(适时); 10、新闻的思想性是指(一条新闻在思想上给读者教育、影响和启迪)。 12、新闻写作要求强的(思想性强、政策性强、针对性强)。 13、“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个实义的作者是(陆定一)。 14、新闻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因、何果)。 15、新闻的要素说的是(构成新闻不可缺少的事实材料)。 16、新闻背景从内容分为(人物、历史、地理、事件背景)。 17、新闻背景从作用分为(对比性、说明性、注释性); 18、背景材料可用于(新闻的导语、正文、结尾)三个不同部分。 19 、新闻的主题应从(新闻事实挖掘)中来。 20、提炼新闻主题应注意两点:一是(一条新闻一个主题);二是(新闻主题一定要从新闻事实中挖掘、提炼出来)。 21、选择最佳角度是表现(新闻主题)的好办法。 22、几家新闻单位同时报道同一新闻应注意(错开角度)。 23、新闻语言的特点是(具体形象、准确鲜明、简练生动、通俗易懂)。 24、动态新闻(叙述)为主. 二、名词解释:(19题) 1、简明新闻——简讯与快讯,统称为简明新闻。它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炼最短小的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它题材范围广泛,但都以报道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为主,是报道事实动态的一种简洁明快的形式。其报道的内容单一而概括,即它只报道一个事实,不用交代背景,对事实不作具体的叙述和说明,只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动态作简要的报道。 2、新闻背景(或背景材料)——是指新闻中与主体新闻密切相关的历史情况、环境条件以及新闻产生原因和注释性方面的材料。一条新闻,可以只用现实发生的新闻材料来写成。若只有背景材料是无法写成一条新闻的。但是否使用和如何使用背景材料,要视实际情况和表现新闻主题的需要而定。比较复杂的新闻,或知识性较深的新闻,一般都不可避免地使用相关的背景材料。 3、金字塔式结构——这种结构,从头到尾完全按事实发生的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来安排材料的。消息的开头就是事件的开头,结尾就是事件的结束。这种结构,是按人们正常思路渐进过程安排材料,因而易为读者所接受和理解,具有较强的生动性和吸引力。它最宜用来客观地叙述一些故事性强、人情味较浓的事实,写成人们惯称的新闻故事或新闻小品。 4、概貌通讯——是以报道某个地区、部门、单位或市镇、村庄、街道、家庭今昔变化为主

新闻类练习—从语言运用角度

新闻类练习(一) 一、拟写一句话新闻 这是较为常见的压缩语段题目,处理它必须了解新闻的有关知识。 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具有针对性、真实性、时效性、叙事性和语言简练性的特点。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尾四部分。 新闻必须具备五“W”:时间( when )地点 (where) 人物 (who) 事 件 (what) 原因(why) 可见,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告诉我们“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怎么了”,即新闻一般是“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式。 了解这些知识有什么用途呢?下面以 1999 年高考试题 26 题为例,作简要说明: 根据信息产业部在新闻发布会上所传出信息的要点(包括价格变动状况),拟一条一句话新闻。 今年 2 月 28 日上午,信息产业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传出信息:从 3 月 1 日起,在基本不增加用户负担的前提下,电话通话费每三分钟低于 0.16 元的,调整到 0.16 元;高于 0.22 元的,降到 0.22 元。固定电话初装费指导性标准降为 500 元至 1000 元,移动电话入网费指导性标准降为 500 元至 1500 元;住宅用户同址安装两部以上电话,从第二部起不再收取初装费。与电信收费标准进行结构性调整的同时,邮资也进行了调整:平信、印刷品今后按本埠与外埠区别收费,不超重的本埠平信由每 20 克 0.50 元提高到 0.60 元,外埠由每 20 克 0.50 元提高到 0.80 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不超 22 个字) 分析:从思维能力看:此题测试的是对语言材料的分析、概括的能力。 从语文表达技巧看:此题检测的是对关键信息准确辨析,恰当筛选,正确组合的能力。 思路:寻找新闻材料的五“W”: 1、看考题所给的材料,没有内容上的总括,但有一个承上启下的过渡句 “与电信收费标准……邮资…… ” 可见:陈述对象为:电信费、邮资 2、二者干什么呢?“调整”“结构性调整”。显然事件为“调价”。

现代文阅读(新闻类)答题技巧

现代文阅读(新闻类)的答题技巧 一、掌握新闻文体的相关知识 (一)新闻的文体特征 1.文体特点: (1)基本特点:迅速及时、内容真实、语言简明。 (2)最主要的特点:“用事实讲话”。 2.基本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标题、导语、主体是消息必不可少的,背景和结语有时则蕴涵在主体里面,结语有时可省略。 ①标题:要求准确、凝练、新颖、醒目。形式有单行标题,多行标题。多行标题--引题(引标):交待形势,烘托气氛,说明背景等。正题(主标):对一则消息内容的高度概括。副题(副标):往往是重要事实,结果的提要。 ②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话以凝练简明的语言,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或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写法常见的有叙述式、描写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等。 ③主体:对导语内容进行展开和补充,是消息的躯干。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按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安排层次。 ④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话或一段话,有的消息,事实说清楚了,就不需要结尾。它可对全文内容作概括性小结;可用带有启发激励性的语言作结;可对发展趋势作预测;可提出值得深思的问题。 3.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二、解读新闻文本的几点方法

根据新闻特点我们在复习时可采用如下的六个步骤: 1.看标题信息,揣摩新闻类型; 2.抓记叙要素,了解大致内容; 3.理行文线索,分清段落层次; 4.辨叙述方式,领会布局特点; 5.挖中心主旨,理解文本意义; 6.析表现手法,以供鉴赏探究。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类似作文审题;而“摩揣记叙类型”,则是指阅读的审题目标要比作文单一。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要能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迅。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新闻的内容,无论哪种类型,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个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可准确地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迅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要特别关注了。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目的是针对考纲当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

高考语文语言的运用之新闻点评写作汇总

高考语文——语言的运用之新闻点评写作汇总 如何写新闻点评 研读近几年的高考题中的语言表达题,我们会发现,命题者真是与时俱进,题型越来越富有创意了。除了原有的扩展语句,压缩语段,仿写,变换句式,语言简明、连贯、得体外,新颖独特的题型不断涌现。如提取关键词语,拟写广告语、串联词,解读漫画,甚至还出现了写新闻点评,拟写建议,写欢迎词,写版面宗旨,写赞赏语、邀请语、读后感……这些新题型,关注生活中的语言现象,非常实用。它们考查的是学生对生活知识的积累,拓展的是学生的阅读视野,增加的是学生的人文积淀,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旨在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那么,如何写新闻点评呢? 新闻点评,顾名思义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它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运用语言的能力。我们日常读报会发现,在重大新闻报道的最后往往有一个“编者按”,我想,那就应属于新闻点评的一种。既然是“点评”,我们就要针对新闻中的具体事件,旗帜鲜明地拿出我们的态度意见。点评一定要是非分明,要画龙点睛,要切中要害。怎样才能具体做到这些呢? 第一,我们要读懂新闻。通过阅读,我们要了解:①新闻报道了什么事件;②事件是因为什么而发生的,相关背景如何;③文段中指出的事件发生过程中的突出细节是什么;④事件造成的后果是什么;⑤事件的本质是什么,透过事件的表面现象,我们看到了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这样的梳理,我们就可以把新闻的脉络理清楚。 第二,选好点评的角度,切中要害,点到位。针对新闻,我们要抓住主体,抓住要害,抓住事件的本质(透过现象到本质),准确提炼观点。新闻点评一般可以概括地表述为:某某事件怎么样,折射出社会中的何种现象(或反映了社会中哪些方面存在的何种问题),对这类现象我们该怎么做。这里要注意,点评不能面面俱到,不能泛泛而谈,不能什么都想评。点评的篇幅要小,目标要集中,要切中要害。 第三,点评要精当、独到,要鞭辟入里,以理服人。针对新闻所报道的事件,我们要高屋建瓴,从理和法的角度去看待。然后旗帜鲜明、是非分明地把我们或褒或贬的态度表述出来,那样评的导向也就十分明晰了:或引导人们向善,或劝戒人们警醒,或引起人们深思……切不可凭空漫说,言不及义,无理取闹。 第四,点评要讲究艺术性。看准了问题后,我们还要选择表述的角度。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力求新颖、独到,做到生动形象、文采丰富、言简意赅、干净利落,才能使人耳目一新,切忌陈旧、老套、死板。 怎样写好新闻点评 ———兼评《检察日报》专栏“新闻快评” 近读《检察日报》的专栏“新闻快评”,感到很有特色:一是配合新闻、有的放矢;二是一事一评、火力集中;三是篇幅短小、言简意赅;四是做到了每周三在第五版最右栏设一长条作为“新闻快评”园地,每期登载快评3至4条。“新闻快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给读者留下较深的印象。 如《井盖之惑》(11月24日),就北京今年1月至10月,三分之一的井盖失窃了,失窃数为21090个。点评说:“负有保护井盖的部门多达19个,该保护好了吧?事实却正相反——谁都有责任,意味着谁都不负责任,这正应了一句老话——鸡多不下蛋。”三四句话点评出问题的实质,特别值得相关部门的深思——何以鸡多不下蛋? 再如《500元以下:免赔》(11月3日),就中国人民保险公司北京分公司11月1日正式推出机动车辆保险附加绝对免赔额等条款,其中规定“500元以下的损失免赔”,点评说:“这种德行的保险公司可不是一家两家。和他们比起来,把话说在前头‘500元以下免赔’倒是进步。”“会不会有人哪天出了事,一看损失在500元以下索赔不了,干脆撞它个狠的?”点评得很有讽刺的意味,这样的保险公司“惟利是图”的“德行”实在让人寒心! 再看12月1日的《封口费》,即企业用于堵媒体之口的钱称为“封口费”。这份钱已经成为少数财经媒体的一笔特殊收入。点评严厉地抨击:“‘有钱能使鬼推磨’,‘封口费’的出现让我们明白:有钱也能使鬼不推磨。拿了钱,对坏事可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钱拿得再多一点,两只眼可以都闭

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

新闻标题的语言运用 作为新闻“眼睛”的新闻标题,是用精警的词语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因此,新闻记者和编辑总是在词语选择、句式安排、修辞格运用等方面努力实现新闻内容的准确、生动、凝练、鲜明的表达。本文拟从新闻标题的上述方面入手,对新闻语言的运用作些具体分析。 一、新闻标题的词语选择 新闻标题能否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读者尽快选择信息,实现新闻传递信息的价值,与词语的精心选用是分不开的。大体上来说,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对新闻标题的词语选用。 (一)精心选用动词 新闻标题一般是一句高度浓缩的话语,所以,它亦具备话题和表述两个部分。新闻标题的“话题”就是新闻要说的人或事物,而“表述部分”就是新闻要讲的事情。就话题而言,由于新闻的客观真实,使得作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就表述来说,作者可以极尽挑选之能事,某件事情既可用甲语言来表述,也可用乙语言来表述。但从表述效果方面来看,只有努力实现新闻内容概括和评价的表述才是较佳的表述。新闻要告诉人们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事物)、发生了什么事。而传递“发生了什么事”这一信息的重任主要是由动词来担当的。因此,我们应该精心选用恰当的动词来实现“发生了什么事”这一新闻内核的准确表述。 比如,《洪峰俯首过三门》,我们也可以表述为“洪峰顺利通过三门”,但是哪个表述效果更好呢?这要根据具体的新闻内容来精心选用。如果要表现“人们艰苦奋战使洪峰顺利通过三门”这个新闻事实的话,则“俯首”比“顺利通过”更加准确。因为“俯首”是一个描写性动词,动态感强烈,加之拟人手法的运用,充分表现了人定胜天的豪迈精神,并给人以洪峰在三门像驯服的绵羊流过的想象。而“顺利通过”则是一般叙述性动词,不能将人们艰苦奋战使洪峰低头的精神得以体现,也不能给读者以形象生动的想象。所以“俯首”较“顺利通过”可以充分表现出对新闻内容的准确而又有深度的理解。但是,如果新闻内容只是表述“洪峰安全通过三门”,则“顺利通过”较“俯首”更准确些。再如,“司令员挺身拦惊马”中的“挺”和“拦”是新闻工作者精心选用的动词,用得既准确,又极具口语色彩。总之,在标题制作的过程中,我们要精心选用符合新闻内容的动词。 (二)精心选用富有形象色彩的词语 新闻标题越精练越好,但精练并不等于苟简,而是要用最少的词语,表现出最丰富的形象,传递出最多的信息。现代心理学发现,符号能否容易被主体转化为表象,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主体对信息的接受。因此,在制作标题的时候,我们应该选用形象色彩丰富的词语,让人们在想象的过程中获得最多的信息。比如,《帝国主义逐鹿拉丁美洲》这则新闻标题中的“逐鹿”来源于成语“逐鹿中原”。它形象地勾勒出你争我夺的场景,让人们在读此词语的同时能联想到美帝国主义在拉丁美洲的肆意妄为。再如,《前苏联钢铁产量再逼美国》亦可说成“前苏联钢铁产量再次接近美国”,但是“逼”字的极强动作性,给人不可阻挡之势。因而,新闻标题如能精心选用突出形象色彩的词语,就会唤起人们脑海中的潜在表象,吸引读者的注意,帮助读者理解消息主旨。 (三)精心选用数词 用数词作新闻标题并不是一种常态,但运用巧妙的话,能把新闻内容直观地表现出来,使原先干巴巴的数字获得生动、鲜活的内涵。一般情况下,人们需要用

成都中考语文——语言运用题汇编(答案)

【2004年】五、语言运用。(共12分) 例1.阅读下面这则新闻报道,请用一句话概括新闻的主要信息(不超过24个字,含24字)(4分) 本报讯(记者凌弘)今(15)日8时30分,2004年全国暨四川省科技活动周开幕式在绵阳汉龙体育馆举行。 科技活动周的开幕式将通过通讯卫星信号传输手段向全国转播,使北京、上海和四川绵阳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情况适时互传、实时互动。绵阳会场丰富多彩的活动将分外夺目。全国人民将一睹绵阳人民的风采。 中国政府自二○○一年开始设立并组织实施全国科技活动周,每年五月的第三周被定为活动开展时间。活动周迄今已成功举办了三届。 面的问题。(4分) 王昶同学原来学习成绩一直不错,可是今年开学以来,受他人影响迷上了电子游戏,平时与同学也在谈游戏,学习投入少了,上课有时也想着游戏内容。期末考试,成绩大大下降。这时,他才猛醒,心里很难过,在家里闷闷不乐,有时还发脾气。面对这种情况,王昶的妈妈和同学都准备开导他。他们怎样开导才能产生效果呢?请你替妈妈和同学分别写几句开导的话。 妈妈说: 。(2分)同学说: 。(2分)例3.下面是美国关于眼镜的一则广告,你喜欢这一广告吗?为什么?(4分)眼睛是灵魂的窗户,为了保护您的灵魂,请你窗户安上玻璃吧!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闻类语言运用题的考查及题型解析

新闻类语言运用题的考查及题型解析 作者:不详时间:2010-7-15 20:26:35 来源:kundai转发人气: 248 新闻类语言运用题旨在考查学生辨识、筛选、提炼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所以,自2003年这类题目在高考中出现以来,愈来愈受命题者的青睐。近几年的各个省份的高考试题中,多次出现了这类题型。该题型考查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概括新闻的中心要素 这是较为常见的压缩语段题目,解答时对新闻的有关知识须了然于胸。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四部分。新闻必须具备①时间、②地点、③人物、④事件、⑤原因等五个要素。新闻以记叙为主,它告诉我们“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怎么了”,即是由“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 例1请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消息的内容,不能超过15个字。 [合众社联合国1948年12月10日电]“历史将这一宣言看成是联合国最显著的成就。”联合国大会主席赫伯物。伊瓦特博士在通过《人权宣言》时说。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苏联集团国家和沙特阿拉伯及南非弃权。尽管这一宣言详细内容不完全清楚,但它在一个国际人权法案中规定了基本的自由。 [解析]解答此题首先要明确陈述对象为“联合国”,而非“伊瓦特博士”;事件为“经过三年的准备,这个宣言以48票比0票被大会通过”,三句是对这一事件投票情况的介绍,四句是交代《人权宣言》的意义。 因此我们可检索要素,提取能反映新闻主旨的中心句,根据题干要求结合新闻材料、语境,适当删减替换补充。概括为“联合国投票通过《人权宣言》”或“联合国通过《人权宣言》”。 二、拟写新闻标题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也是新闻内容的精髓所在。好的标题,不仅能够反映出新闻的内容,还能把其中的神采传达出来。因此,新闻标题具有简单明了、吸引读者的特点。“拟标题”较之于“新闻概括”要求更高,它不仅要高度概括出内容,还要讲求形式优美,富有文采。 例2下面是盐城市某报的一则新闻,请为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20字) 本报讯3月29日,在上海世博局举行的世博会会徽设计颁奖仪式上,上海市有关领导为世博会会徽中标者、盐城市青年广告设计师邵宏庚颁发了获奖证书和20万元奖金。邵宏庚今年34岁。去年年底,当他得知上海世博会正在征集会徽后马上行动,接下来的时间里把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设计中。今年2月他将自己最满意的第1001件作品送到上海,这件作品最终从9046件应征作品中脱颖,而出,被正式确定为上海世博会会徽。 [解析]陈述对象为盐城市青年广告设计师邵宏庚;事件:设计世博会会徽中标。则标题可概括为“盐城青年邵宏庚获世博会会徽设计大奖”。 三、补写新闻导语 导语是新闻的窗口,撰写时通常要简明扼要地交代报道的中心或结果,让人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中考冲刺《语言运用考点--新闻标题》压轴专题提升训练(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语言运用考点--新闻标题 要求拟写新闻标题,其实就是拟写一句话新闻。 方法点拨: (1)要准确地提取信息必须先了解新闻的“五个W”,即when(时间)、where(地点)、who(人物)、what(事件)、why(原因),这是新闻必须具备的五个要素。 (2)信息提取时一定要理清什么人(包括单位)在什么地方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事情经过、结果怎样。 (3)形式上:一句话新闻,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内容上:既然是新闻,就必须体现新闻的属性,应该尽可能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以尽可能少的语言表达尽可能丰富的新闻内容,具体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简要过程。方法上:首先要找出重要的语段或语句,主要是看导语,兼顾新闻主体和新闻背景材料;其次是对照“一句话新闻”的答题要点逐一搜寻、概括。 答题模式: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 中考例题如下: 1

1.(2019河南)(1)给下面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30字)(2分) 河南日报2019年5月9日讯“传民族薪火、展中原风采”。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登封观星台举行。上午11时,火种采集仪式正式开始,手持采火棒的火种采集使者从观星台顶端楼梯缓缓走向采火器,来自全国不同民族的56名小歌手身着各民族盛装,诵唱《二十四节气歌》,礼赞先贤智慧。以火种采集仪式为标志,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帷幕全面拉开。 答案: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会火种采集仪式在郑州举行 2.(2019湖北鄂州)综合性学习(7分)。 央广网鄂州12月3日消息(记者张毛清鄂州台记者廖靖飞) 12月2日 上午,湖北省鄂州市迎来建市以来首次国际半程马拉松赛。 早上8 : 30,鄂州国际半程马拉松赛在凤凰广场鸣枪开跑。虽然天空下着雨,但挡不住运动员风雨无阻的脚步,也挡不住市民支持比赛的热情,他们在赛道旁拿着国旗为选手鼓劲加油。 比赛项目分为半程马拉松、微型马拉松和迷你马拉松。三个项目比赛总用时约为3个小时。参赛选手中,近七成选手选择参加迷你马拉松,充分展现赛事重在参与、全民健身的宗旨。 2

高考压缩语句——新闻(题型全,方法精)

新闻类语段压缩专题讲练 【教学目标】 1、明确压缩新闻类语段的几种考查类型。 2、掌握压缩新闻类语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对语段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 2、掌握新闻压缩类型及解题方法 了解与新闻有关语言运用题的考查题型: A一句话新闻 B拟写标题 C拟写导语 D新闻点评 以上都是属于新闻语段的压缩题型,从它们的解题技巧来看有相似之处,那么我们今天就重点解决探讨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二、回顾新闻的结构及要素 新闻是就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具有针对性、真实性、实效性的特点。 1、新闻的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包括经过、结果) 2、新闻的构成标题、导语、主体、结尾 如: 浙江科普节学术节金秋举行--------------------------------------------------标题 本报杭州9月3日讯(记者肖国强)首届中国浙江科普节、中国浙江学术节将 分别于9月下旬和10月举行。届时,将有海内外著名科学家、万名科技人员和百导语 万群众参与数百项活动。这是记者今天上午从省政府新闻办获得的消息。 省科协创办“两节”,是在新世纪发展科协事业,推进科普工作和科技创新、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探索,得到了省委、省政府、中国科协和我省科技 界的高度重视和支持。 科普节将于9月20日至28日举行,主题是“科普、文明、小康”。科普节 面向大众、全省联动,开展十万农民进修农业新技术、百场万人科技报告会等500 主体 余项科普活动。 学术节将于10月9日至16日举行,以“开放、合作、发展”为主题。学术 节上,将举办一批国际性、全国性、区域性及海峡两岸交流的学术会议和全省性系 列学术研讨活动。 据悉,中国浙江科普节、中国浙江学术节以后每两年举办一次。---------------------------结尾 三、分类解析及解题方法 1、拟写新闻标题 (1)方法引导:标题:旨在揭示消息的主题或重要新闻事实。一般说来标题较标题新闻更简洁,往往不需要时间,只要求两个必备要素人物和事件,句中通常不停顿,文末不用标点。 公式:标题=人物(对象)+ 事件 例题:给下面一段新闻拟写一句话标题: 在河北省机关文件查阅中心,记者以公民身份阅读了近两年河北教育行政部门出台的21份“红头文件”。该中心负责人介绍,中心开通半个月来,前来查阅文件和电话咨询的群众络绎不绝。

语言运用之电视新闻节目串联词写作

语言运用之电视新闻节目串联词写作 所谓串联词,就是要把前后两条新闻连接起来。串联词不同于新闻导语,新闻导语内容仅与本文相关,而串联词有所不同,它既要承上又要启下,使新闻在电视画面和语言表达的更替上具有连贯性。 在新闻实践中,笔者积累和探索写串联词的一些方法,供大家探讨,先说说承上的方法。 一是补充法,即对上一条新闻尚未说尽的内容加以补充。补充式串联词常常出现在以活动为主要内容的新闻中,交待活动的具体时间、地点、注意事项,以增强新闻的服务性;再者就是补充由于画面缺失无法用电视语言表达的内容。 二是点评法,即对上一条新闻事件进行点评。可以是严肃的观点,也可以是对新闻的点滴感受,可以是环环相扣的郑重言辞,也可以是三言两语的俏皮调侃。 三是并列法,即把有共同特点的事物并列陈述。共同特点可以是内容、本质,也可以是形式甚至关联对象。简言之,并列式连接就是要合并同类项,如“除了……,还……”、“……也……”、“……和……一样”等等。 这是有明显连接词的并列连接法,但更多的情况是并列关系并不能一眼看出来,这时候就得通过生活积累,再通过分析,总结出并列关系。有两条新闻,上一条报道的是雪后高速公路发生多起车祸,提醒大家小心驾驶;下一条新闻说雪后第二天,航班恢复正常后,各地上百名MBA学员专程坐飞机到北京上课。两条新闻内容迥异,共通点只有一个,都是雪后第二天的事情,但如果仅以时间作为连接点,未免刻板、生硬。换个角度看问题,虽然车祸和坐飞机上学之间没有直接联系,但人与汽车、人与飞机的关系是一样的,它们对生活的作用是相同的,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这样就找到了连接点,可以这样串联:“现代社会,人们对飞机的依赖已经不亚于汽车,昨天的雪让首都机场部分航班晚点,经过一宿的铲冰除雪已经恢复正常,今天一大早,就有上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MBA学员打着飞机的到北京来上课。” 四是递进法,即寻找上下两条新闻之间是否存在递进的逻辑关系,并以此关系推进下一条导语。有两条有关禽流感的新闻,上一条是说一家专门卖炸鸡的洋快餐连锁店销售未受影响,因为食客们大多知道,禽流感病毒最怕高温,70度两分钟就可以杀灭,炸鸡的温度足以杀灭病毒。下一条新闻是工商部门下达禁令,严禁现场宰杀活禽。显然两条新闻有共同的主题即防治禽流感,上一条说的是人们面对禽流感的态度,下一条说的是措施,两者是有内在逻辑关系的,因而可以这样连接:“面对禽流感,不仅要有科学的态度,而且要有得力的措施。未经检疫的禽蛋、羽毛、粪便都有可能携带病毒,所以从今天开始,北京禁止在现场宰杀活禽。” 五是折法,即通过上下两条新闻内容之间存在的折关系进行连接。很多时候,这种折关系并不存在于表面上,也要通过分析才能得出。有这样两条新闻,上一条说的是搜抓为给自己新推出的业务造势,首席执行官亲自穿上轮滑服在广场上作秀。下一条新闻是另一家门户得到了风险投资的支持。分析一下,这两条新闻有多种连接方法,都是网络行业,可以用并列法,说“一家在作秀,另一家在找钱……”,也可以用递进法,说“互联网仅仅靠作秀是不够的,更需要资金支持……”,但两种连接都感觉欠火候,而使用折法,则是:“互联网从来不缺点子,缺的是钱……” 三种连接法立见高下,最后一种不但有连接,而且透过现象看本质,一句话概括出互联网行业当时的现状和问题,应该说是最得当的连接。 以上是串联词“承上”的几种方法,所列举的实例已经表明,其中的并列法、递进法、折法在“承上”的同时还具有“启下”的作用。“启下”的方法除了这三种,还有其他一些方式,姑且概括为顶针法、多层推进法等。

高考“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及练习(附答案解析)

高考“新闻类阅读”题型归纳及练习 (附答案解析) ▲新闻类文本阅读考点分解如下 1、理解语句含义题 2、筛选整合信息题 3、概括分析人物形象题 4、导语的作用题 5、背景的作用题 6、结语的作用题 7、文本结构安排题(顺序、倒叙、补叙、日记体) 8、鉴赏新闻的表现手法 9、分析语言特色题 10、分析新闻的文体特征题 11、探究新闻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12、探究新闻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文本封闭性和半开放型) 语句含义题: 结合上下文,抓关键词。表层涵义+深层涵义 例1.《温暖人心的冬奥:索契有的不仅是冰冷的赛道》理解文中两处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通过“愣”“抱在一起痛哭”的神态和动作描写,写出了兰妮听到姐姐的决定后的震惊和感动,姐姐为妹妹有机会实现梦想的激动和欣慰,(表层义)体现出她们姐妹情深,展现了奥林匹克精神中的无私奉献品质。(深层义) 筛选信息题: 【方法小结】 ①阅读全文,了解新闻报道了什么地点、什么时间、什么人物、发生了什么事,其发展如何、结局如何。 ②看清题目,明确筛选要求,寻找答题的有效信息区间。 ③在有效信息区间,抓住关键词句,把握新闻要点,进行筛选整合。 ④根据题目,结合筛选的词句分条作答。 新闻导语题: ①概述新闻的主要内容和事实,鲜明地揭示新闻的中心。 ②抓典型镜头,给读者以现场感和生动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③为全篇奠定恰当(紧张或温馨或欢快或沉郁或悲痛)的感情基调,贯穿全文。 ④结构上引出下文对某事件的具体描写。

⑤手法: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手法表现新闻事件的特点。 新闻背景题: 例1.文章前两个场景用较多的文字再现了冬奥会赛场外的场景,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答:①对新闻事实进行解释、补充烘托,加深对新闻的认识和理解:哥哥脑瘫,陪伴参赛;兰妮无缘冬运会的原因,使文章内容更加全面。(可以让读者全方位了解事情的真相)(或与新闻事实形成对比) ②突出人物特征,体现出兄弟之义、姐妹之情的深厚程度。(深刻理解他们获奖之后激动的心情,突出他们的兄弟之义、姐妹之情) ③揭示了新闻事件的意义,体现新闻的主题,增强了新闻的厚度和深度,歌颂了冬奥赛场上人间的温情。 ④增强表达效果。叙述背景事件,充实文本内容,使新闻更加真实、客观,现场感强,增强文章可读性和感染力。 新闻结语题: ①总结全文,呼应开头。②阐明新闻主题或深化主题,使读者更深刻地认清新闻事实的新闻价值和意义,启人心智,引人思考,耐人寻味。③确保新闻结构的完整性,拾遗补缺,增加补充信息。④托物寄情,给人回味。 结构题:记叙的顺序 通讯结构的三个基本要求: 揭示新闻事实的内在联系,脉络清晰;服从表达主题的需要;表达上做到完整、又起伏。 新闻结构有: ①倒金字塔结构(或倒叙式结构、悬念式结构),先声夺人,引发阅读兴趣。 ②多侧面拼接形式(或横式结构、蒙太奇式结构),从人物不同侧面取材,按照素材的内在联系,多角度立体刻画人物的高尚品格,事件多而不重复、不杂乱。 ③主线勾连式。以……为行文的线索 ④纵式结构。按照时间的顺序安排层次,清晰明了。 ⑤对比结构。 1、顺叙: 例2.(《她只能活7小时》)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时间,有什么好处? 【解答提示】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文体特征以及主要表现手法的能力。这一题的解答首先要想到体裁,新闻报道强调时效性,本身就重视时间,以顺叙方式叙述,结构上更清晰,更富有时间事件的连贯性;内容上,文章所写的又是一件时间性很强的救命事件,突出时间的紧迫,给人以亲见感、现场性。所以,这道题可从新闻体裁特征入手,从结构和内容方面组织答案。

全国通用2019高考语文二轮复习11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新闻阅读+作文立意

组合练11 语言文字运用+名篇名句默写+新闻阅读+作文立意 (45分钟45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________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园林艺术历史悠久,________,有着丰富的主题思想和含蓄的意境。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它________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的自然观和人生观。游赏西方园林,你是“客”;游赏江南园林,你是“主”。到江南园林,你要以一种“到家”的心情去游玩。( ),驻足观赏。甚至,你可以想象自己在园子里住下来随时欣赏那里的朝暾夕月、凝碧流霞、春兰秋菊、亭台轩榭……清风朗月不用买,一切都属于你。这时,你才会发现,这些园子是多么美,令人________。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浩如烟海源源不断耳濡目染心心相印 B.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潜移默化心旷神怡 C.博大精深源源不断潜移默化心心相印 D.浩如烟海源远流长耳濡目染心旷神怡 解析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和学术广博高深。多用于形容理论、学识、思想等广博丰富,深奥精微。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书籍等多得无法计算。对象运用错误。源远流长:①源头很远,流程很长。②形容历史悠久。此处用的是第二个义项,和横线前的“历史悠久”相呼应。源源不断: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用在此处不恰当。潜移默化:人的思想或性格受其他方面的感染而不知不觉地起了变化。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了,见得多了,自然而然受到影响。用在句中不恰当。心旷神怡:心情愉快,精神舒畅。心心相印:彼此心意一致。用在句中不合情境。 答案 B 2.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释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B.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杰出代表,它解决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C.江南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杰出,它解析了儒释道等哲学、宗教思想

语言运用+连续性新闻(一)

语言运用+连续性新闻(一) 一、语言文字运用(9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雾霾危及人类的生存环境,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因此对待雾霾不能听天由命 ....,民间要有积极行动,政府应有更多的担当。 ②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方在自己的主权范围内进行 正常的活动,是无可厚非 ....的。 ③大文豪鲁迅先生怀着对儿童的爱和希望,翻译并创作了一批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 展现出清新的写作风格,成为中国现代儿童文学的始作俑者 ....。 ④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等人投靠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这些人沐猴而冠 ....,卖身求荣,是会被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⑤守纪律、讲规矩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独特优势,自中共一大通过党的第一个 纲领开始,不同形势下的各种规章应运而生,不绝如缕 ....。 ⑥垄断企业设置董事会、监事会等无法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效率,且有证据显示,这 些垄断企业已经出现尾大不掉 ....、利益固化的现象。 A.①②⑤B.②③⑤ C.①④⑥D.③④⑥ 解析:选B①听天由命:指任凭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有时也指碰机会或听其自然。使用正确。②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不合语境,此处应用“无可非议”。③始作俑者:泛指恶劣风气的创始者,贬义词。用于此处感情色彩不当。④沐猴而冠:指沐猴(猕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比喻表面上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使用正确。⑤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不合语境。⑥尾大不掉:指尾巴太大,难以摆动。比喻机构下强上弱,或组织庞大、涣散,以致指挥不灵。使用正确。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这种好政策非有恒心才能抓到底,我们要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再接再厉,再干几年,创造出一片新天地,呈现出一番新气象。 B.各级政府和广大党员要积极开展改革探索,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学生的创业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C.小学语文教学应减少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中体验文本内容,从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

高考新闻类语用题解题指导

高考新闻类语用题复习 新闻类语言运用题旨在考查学生辨识、筛选、提炼所给新闻材料重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实用性、实践性较强的语言表达技能题,涵盖了多方面的知识点,体现了多方面的能力,并且较好地反映了高考命题贴近时代生活的走向。 ★考查常见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拟写一句话新闻 2.概括主要信息 3.拟写新闻标题 4.补写导语 5.补写结语 6.写新闻衔接词 7.新闻点评 ★与新闻类语用题有关的知识导航 一、新闻的含义 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者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 新闻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电视新闻等体裁;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狭义的新闻篇幅短小,可能会在语言运用和表达中有所考查,因此我们应该关注的新闻是指广义的新闻,重点研究其中的通讯、特写两种体裁。新闻中所用到的材料大致有三种:一是新闻事实,二是背景材料,三是作者的主观评价。 二、新闻的结构。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消息的结构形式是多样的,常见的有倒金字塔式、金字塔式、倒金字塔式和金字塔式结合、自由式等。 (1)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在第一时间传达出消息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信息,力求鲜明、概括、准确、生动。形式有三种,即单行标题、双行标题、三行标题。 完整的消息标题有三行:引题、正题和副题。引题放在正题前,揭示消息的思想意义或交代消息的背景、说明原因、烘托气氛、引出正题;正题概括说明消息的主要事实和思想内容,是标题的核心;副题放在正题后,揭示结果和内容提要,对正题起着补充说明的作用。

两行标题的形式有:“正题+副题”、“引题+正题”。 拟标题时,标题要注意虚实结合——“实”是指包含有具体新闻事实内容;“虚”是指描绘气氛、揭示意义或点明意图。 一般来说,单行标题必须是实题,双行标题中,必须有一个实题,而“正题+副题”的标题,副题必须是虚题。 (2)导语:消息的第一句话或第一自然段。它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核心的信息,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 导语通常要包含五个: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 常见导语类型有:叙述式、描写式、对比式、评论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紧接在导语之后,它对导语作全面的阐述,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实事求是地写出导语所概述的内容。 (4)背景:是指事件的历史背景、周围环境与其他方面的联系等。一般来说,它是消息的从属部分。消息背景的种类可分为三大类:对比性背景材料,说明性背景材料,注释性背景材料。它对于新闻事实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说明新闻事件的起因;显示或帮助读者理解新闻事件的重要性;突出新闻稿件的新闻价值;表明记者的观点;衬托、深化主题。 (5)结尾:即结语。它紧扣主题进行抒情议论,起到表现或深化主题的作用,语言较为精练。有小结式、启发式、号召式、分析式、展望式。并不是所有的消息都有背景和结尾。 ★常见题型解题方法例析 一、拟写一句话新闻 这是较为常见的压缩语段题目,解答时对新闻的有关知识须了然于胸。“新闻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具有时效性、真实性、叙事性和简练性的特点。狭义的新闻有时专指“消息”。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有时有背景材料)、结语四部分。新闻必须具备①时间(when)、②地点(where)、③人物(who)、④事件(what)、⑤原因(why)(包括经过、结果)等五个要素。可见,新闻是一种以记叙为主的文体,它告诉我们“谁做了什么事”或“谁怎么了”,即新闻一般是“人物”和“事件”构成的主谓陈述式。 形式上:一句话新闻,可以是单句,也可以是复句,一般情况下以单句为主。句末有标点。 内容上:严格而完全地反映新闻事实。它以最简约的语言表达较丰富的新闻内容,大体包含以下要点:

语文新闻类训练题(语言运用题)

新闻类训练题库 1、请将下面的简讯改写成一句话消息。 据新华社电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透露,“神舟”六号将于2005年发射,并将实现多人多天飞行,目前各项研究进展顺利。 王永志说,现在初步考虑,“神舟”六号准备上两人,飞行5到7天,继续考验飞船的实际能力。他还透露,“神舟”六号还将是三人三舱的设计方案,和“神舟”五号基本一致。而与“神舟”五号最大的不同是,两位航天员将首次进入轨道舱,在太空进行对地观测等多种科学实验。同时,“神舟”六号还将继续进行空间科学的搭载实验,这些实验也将首次由两位航天员完成。 2、用一句话概括下面文字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 新华社北京5月9日电对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制度自2001年试行至今,我国累计约有1700万人次的贫困生获得免费提供的教科书。 据教育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01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为部分农村家庭经济困难的中小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这一款项到2002年增加到2亿元,2003年进一步增加到4亿元。但所资助面只占中西部地区贫困生的30%左右。为此,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将继续设立并逐渐加大资助力度,努力做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3、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语段所透露出来的信息。(2分) 我国中小学生健康状况教过去虽有进步,但仍不容乐观。营养学家、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名誉会长于若木呼吁,推广学生营养午餐势在必行。调查发现,由于膳食结构不合理,引起的缺铁性贫血、佝偻病、缺锌等,成为影响我国中小学生健康发育的突出问题。许多孩子偏食、挑食、吃零食过多,营养不全面、不平衡,成了“豆芽菜”和“小胖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下面一则消息,把相应的结构的名称用横线在文中标注出来。 上海儿童计算机活动中心牢记邓小平同志重要指示 十年培养上千娃娃计算机人才 70多名中学生获得程序员、高级程序员证书,成为培养青少年计算机人才重要基地 本报讯(记者钱维华)“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做起”的工作10年来取得辉煌成果,上海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计算机活动中心青少年优秀人才辈出,成为培养青少年计算机人才的重要基地。 5、阅读新闻,完成问题: 中新网酒泉10月15日电本社记者孙自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现场报道,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升空十多分钟后,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由此踏上中国人期待了千年之久的太空之旅。 北京时间十五日上午九时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由“神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从此间载人航天发射场发射升空,“神箭”升空十多分钟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指挥部总指挥宣布,“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已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成功。 这是中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飞行,也是全世界第二百四十一次载人飞行和第九百五十二人次进入太空。同时,本次发射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七十一次飞行,也是一九九六年十月以来,中国航天发射连续第二十九次获得成功。 ⑴给这则新闻拟一个合适的标题。(不超过20字) ⑵从新闻结构的五部分考虑,第3段属于结构中的那一部分?说一说它的作用。 6、听力。老师会将材料朗诵一遍,请同学们认真聆听,完成下列练习。 2003年2月1日北京时间22时整,“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在高空爆炸,七名宇航员全部罹难。这七名宇航员来自不同的国度,具备不同的种族背景。但是,他们肩负着共同完成16个国家设计的80项科学实

解析新闻类语言运用题

解析新闻类语言运用题 新闻类语言运用题非常贴近时代生活,其实用性、实践性愈来愈受命题者的青睐。常以两种形式出现,一是归纳概括题,包括拟写新闻标题、补写新闻导语、概括新闻内容;二是开放性探究题,包括探究新闻本质、补写新闻结语、评说新闻事件。目的是考查考生的信息筛选能力、概括能力和表述能力。 一、拟写新闻标题 给下面这则新闻拟一个恰当的标题(不超过个字)。 奖牌榜上的领先地位,特别是传统弱项的突破,都在增强着中国人的自信心。我们并不比别人差,只要训练刻苦、方法得当、保障有力,完全有可能在“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道路上收获更多惊喜。自信是一种过硬的心理素质,源自向着目标前进的执着与顽强,同时需要实力支撑。 “奥林匹克运动中始终存在政治,不可能没有政治”。国际奥委会前主席萨马兰奇这句话道出现实的复杂与无奈。这种政治因素不会淡出赛场,但更多地聚集在奥运会期间的舆论场上。一些西方媒体无中生有大谈中国运动员使用兴奋剂可能性,羞辱中国夺金运动员是“只会训练的机器人”,含沙射影大谈“精英体育”的成功意味着“道德的沦丧”……种种奇谈怪论的背后,不只是傲慢与偏见,甚至有恶毒的中伤。对中国代表团的无端指责恰恰说明,中国已经成为与其实力相当的对手,甚至在某些方面走到了前面。中国不会因为别人的心情如何而放慢自己的脚步。阔步行走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需要学会承受挫折,更需要坚忍不拔的努力。 【解析】 标题是新闻的眼睛,是对全文内容的高度概括。拟写标题时应从导语和关键词入手,用简洁的语言把主要内容揭示出来。 【答案】 奥运会锤炼中国的自信 二、概括新闻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一如年前的北京,刘翔再一次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告别奥运会,在他跨越第一个栏架摔倒时,刘翔抬着右脚,向着终点一步步艰难跳着,这是他最为漫长的米,也是他最为眷恋的米。虽然没能征服任何一个栏架,但他跨过了他人生中最艰难的一个栏架。在最后一个栏架前,刘翔俯下身,深情一吻。 在月日这个阴沉的上午,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奥林匹克体育场里热泪盈眶,现场万名观众送给他的掌声经久不息。在他们心中,刘翔仍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请将本新闻改写成一句话新闻。 答: ()请给本新闻补写一段导语。(字左右) 答: 【解析】 ()考查语句概括压缩能力,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 ()考查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注意语言的连贯性。 【答案】 ()刘翔出战伦敦奥运会米栏,摔倒无缘决赛。 ()这是他最为漫长的米,也是他最为眷恋的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