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讲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四讲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四讲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四讲  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第四讲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的胜利

正当红军反?围剿?斗争胜利发展的时候,王明?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开始在各革命根据地推行,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坚持正确主张的领导人受到排挤和打击。1933年初,以博古为首的临时中央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全面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主张,导致红一方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中国革命又一次受到严重挫折。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长征途中召开遵义会议,纠正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军事领导,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领导红一方面军突破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实现同红四方面军的会师,并进行反对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最后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红军长征称为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并载入史册。

一、九一八事变后的形势和?左?倾错误的危害

长期以来,日本帝国主义一直企图把中国东北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并以此为基地扩大对中国的侵略。1931年9月18日,根据不平等条约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向中国军队驻地北大营和沈阳城发动进攻。这一事件史称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大举进攻中国的开始,也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

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九一八事变后,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很快掀起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国东北,从1931年l0月开始,相继兴起为数众多的抗日义勇军。其中黑龙江省代主席兼军事总指挥马占山统率驻军于当年11月所进行的嫩江桥抗战,是一次有重要影响的较大规模抵抗。义勇军的斗争,给日军以相当大的打击,从而开始了中国人民武装抵抗日本侵略的艰苦历程。但是,由于国民党政府奉行不抵抗政策,日军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相继侵占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整个东北地区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1932年1月28日,日军又发动对上海闸北地区的进攻,国民政府第十九路军将士在军长蔡廷锴、总指挥蒋光鼐的指挥下,进行了英勇的淞沪抗战。日军将战火引向上海的主要目的是转移国际视线,为其建立伪?满洲国¨作掩护。由于国民党政府的妥协退让,5月5日,中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日本军队取得长期驻留上海的特权,在中国华中地区的要害部位拥有了一个新的侵略基地。

日本赤裸裸的侵略行径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爱国人士眼看大片国土沦丧于敌手,而国民党政府却屈辱退让,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一场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城乡兴起。此后,随着口军不断向南进逼,中日民族矛盾节节上升。中国国内的政治形势和阶级关系开始发生重大变动。中国一切不愿意做亡国奴的人们都有可能参加到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来,这意味着民族革命的阵营将空前扩大。

九一人事变后,中共中央立即发表了《中国共产党为日本帝国主义强暴占领东三省事件宣言》,明确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强占东三省。随着局部抗战的开始,中国共产党又号召全国人民动员起来,武装起来,反对日本的侵略和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同群众的抗日义勇军的联系,并组织党领导下的抗日武装,开展抗日斗争。中共中央先后派遣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赵一曼等到东北,加强各级党组织的力量;同时还支持和帮助冯玉祥等爱国将领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进行抗日斗争。根据斗争的发展和实际需要,1933年,党又在东北地区提出组织全民族抗日统一战线的策略,主张联合一切反日力量,开展反日反帝斗争与反日游击运动。这是在全国范制内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先声。在将近六年的局部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了东北地区的抗日斗争。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在极为困难的环境中艰苦奋战,谱写了可歌可泣的篇章。

然而,在九一八事变后的最初几年,中国并没有形成同仇敌忾的抗日局面。当时,蒋介石的总政策是?攘外必先安内?。他把日本的侵略看做?肘腋之疾?,而把共产党看成?心腹大患?。因此,他臵民族存亡于不顾,继续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量集中于围攻共产党,而将制止日本侵略扩张的希望寄托在国联的斡旋和英、美等大国的干涉上。

当时,中国共产党的政策从总体上看,也未能适应形势的新变化。面对国民党的不断进攻,共产党不能不把应付迫在眉睫的威胁臵于首位。这是党未能及时调整调整方针政策的客观原因。然而,更主要的是主观方面的原因。六届四中全会后的中央没有对形势的发展变化作

出正确判断,而是错误地认为,日本对东北的侵略是进攻苏联的前奏,同时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将造成国民党统治的危机,加速中国革命高潮的到来。以王明为代表的教条主义者以?左?的眼光来观察形势,得出了完全脱离实际的结论,而他们却自以为找到了推行其一套错误方针和主张的现实基础。这使得六届四中全会后的党中央不仅未能利用当时有利的国内政治形势争取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和发展革命力量,反而加大力度推行冒险主义和关门主义方针。他们完全脱离中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实际,提出?武装保卫苏联?的口号;错误地估计在军阀混战基本结束后的国内形势,继续鼓吹争取革命?在一省或数省首先胜利?的方针;仍然把中间势力看成最危险的敌人,强调要进行?不妥协?的阶级斗争,等等。

此时,六届四中全会后的党中央派往各个根据地的中央代表、中央代表机构或新的领导干部已逐步在实际工作中掌握了领导权,他们以宗派主义的手法大力贯彻所谓的?反右倾?精神。结果,这次?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不仅在城市工作中,而且在各农村革命根据地也都得到贯彻执行,因而造成极大危害。

1931年11月1日至5口,苏区党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即赣南会议)在江西瑞金召开。会议就根据地问题、军事问题、土地革命路线问题展开争论。在六届四中全会后派往中央根据地的中央代表团主持下,会议把毛泽东等提出的正确主张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和?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强调要?集中火力反对右倾?。

1932年1月9 日,中共临时中央作出《关于争取革命在一省与数

省首先胜利的决议》,要求红军占领一两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此时临时中央的着眼点,是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试图?把分散的苏区打成一片?,?联系成整个苏区?。临时中央起草并为苏维埃代表大会通过的文件,还规定了一些不利于根据地建设和发展的过左政策,如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等。在此前后,中央根据地一些地方在肃反工作中,采取?逼、供、信?手段,使一批忠实于革命的干部和战士被当做AB团分子、社会民主党成员遭到杀害,造成了肃反严重扩大化的错误。这是一个惨痛的教训。

1932年中,正当?左?的冒险主义方针在党内和各根据地得到贯彻执行的时候,蒋介石亲任总司令,调集大批军队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新的大规模?围剿?.其战略部署是:先进攻鄂豫皖、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得手后再全力进攻中央革命根据地。 7月,蒋介石首先调集30多万军队,向鄂豫皖根据地进攻。

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主力,是以徐向前为总指挥的红四方面军。经过长期的艰苦战斗,这支红军已发展到约4.5万人,有较强的战斗力,并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战原则。面对强敌的进攻,红四方面军指战员虽英勇作战,给国民党军队以重创,但自己也遭到重大伤亡。此次失利的内部原因在于,六届四中全会后受中央派遣到鄂豫皖主持工作的张国焘,推行冒险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方针,盲目轻敌,并在肃反中采取排除异己的做法。在数战不利的情况下,他又惊慌失措,决定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多人越过平汉铁路向西转移。经过两个多月的转战,红四方面军进人川北,开辟了川陕革命根据地

在向鄂豫皖进攻的同时,国民党又调集了l0万多军队向湘鄂西根据地发动进攻。在此前近两年的时间,湘鄂西的红二军团在总指挥贺龙的率领下,取得了反?围剿?作战的多次胜利。六届四中全会后夏曦来此工作。他同样执行冒险主义和宗派主义的方针,在肃反中错误地杀害了段德昌等大批优秀将领,在作战中先后情敌冒进,后又转为消极防御,使部队遭受重大伤亡。这支红军只得退出湘鄂西,经辗转战斗,又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不久,任弼时、萧克和王震率领红六军团前来会合,红二、六军团合力开辟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1932年10月上旬,苏区中央局在江西宁都举行全体会议会议。贯彻临时中央?左?的方针,对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又一次进行错误的指责。会后不久,毛泽东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治委员的职务,并调回后方主持政府工作。

1932年年底,国民党军队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分三路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的第四次?围剿?。红军约7万余人在周恩来、朱德等指挥下,歼灭前来追击的陈诚部精锐主力近3个师,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四次?围剿?、并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前听未有的大兵团伏击战的范例。

正当第四次反?围剿?进行时,中共临时中央于1933年年初由上海迁到中央根据地。党在上海成立中央局,领导国民党统治区党的工作,并负责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上海中央局从1934年3月到1935年2月间连遭破坏,到1935年7月不得不停止活动。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各项工作遭到前所未有的严重挫折。

临时中央迁到中央根据地后,在党、红军和根据地内全面地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方针。为了排除障碍,他们在组织上采取宗派主义的手段,把持有不同意见的干部都当做?机会主义者?,开展?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中共福建省委代理书记罗明根据实际情况,抵制?左?倾冒险主义方针,被指责为?对革命悲观失望的右倾机会主义的逃跑退却路线?。临时中央先在福建开展反对?罗明路线?的斗争,接着又在江西开展发对邓(小平)、毛(泽覃)、谢(唯俊)、古(柏)的?江西罗明路线?的斗争。这些错误的斗争,严重地压制和打击了党内持不同意见的同志,使中央根据地的政治生活陷于很不正常的状态,对根据地建设和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斗争,产生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长征的开始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在经过长达半年之久的精心准备之后,调集50万军队发动对中央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在这次?围剿?中,他改变前几次的战法,实行所谓?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方针:政治上,采取保甲制度和?连坐法?,加强对民众的控制;经济上,实行严密封锁;军事上,采取持久战、?堡垒主义?的新战略。

这时,中央根据地的红军主力有8万多人,不仅力量比以往强,而且有了前四次反?围剿?斗争的经验。但是,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却放弃以往行之有效的战略战术,依靠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原名奥托〃布劳恩)进行军事指挥。李德是德国人,原先曾是

一名低级军官。他根本不懂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特点,只会照搬外国正规战的一些教条。面对国民党50万军队的进攻,临时中央提出所谓?中国两条道路的决战?和?不放弃根据地一寸土地?等错误口号,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命令红军主力北上应敌。结果,红军辗转于敌军主力和堡牟之间,很快陷人被动地位。在进攻遭受挫折后,他们又采取消极防御的方针,主张分兵防御、?短促突击?,企图用阵地战代替游击战和运动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队拼消耗。这样,战局的发展对红军日渐不利。

在这次反?围剿?的过程中,曾出现了一个有利于中央红军粉碎敌人?围剿?的时机。1933年11月,曾在上海进行淞沪抗战的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将领,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公开宣布抗日反蒋,并派代表同红军谈判合作,双方草签了抗日反蒋的初步协定。但博古等坚持认为,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第十九路军的抗日反蒋行动是?欺骗群众?;拒不接受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彭德怀等提出的正确意见,不肯在军事上同第十九路军进行配合。结果,仅两个月时间,孤立无援的福建人民政府在蒋介石的军事进攻和政治分化下就归于失败。红军坐失这次打破?围剿?的良机,很快又陷入国民党军队的四面包围之中。

1934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在江西瑞金召开六届五中全会。这次会议把?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推向顶点。4月中旬,国民党军队集中优势兵力进攻中央根据地的北大门广昌。博古、李德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调集红军主力,坚守广昌。经过18天血战,部队遭受重

大伤亡,广昌失守。7月,红七军团奉命改编为北上抗日先遣队,开赴闽浙皖赣边区活动。他们同方志敏领导的红十军会合后,成立红十军团,继续分两路北上。但这支红军在国民党军队重兵追击堵截之下,终于在1935年1月归于失败。方志敏被俘后,坚贞不屈,壮烈牺牲。

临时中央的错误领导,导致了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934年l0月初,国民党军队推进到中央根据地的中心地带,红军完全丧失粉碎敌人?围剿?的可能性,不得不实行大规模的战略转移。10月中旬,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8.6万多人撤离中央根据地,向西突围。从此,中央红军踏上了艰苦卓绝的漫漫长征之路。

长征开始后,推行?左?倾冒险主义的中央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大搬家?式的行动,随军带上印刷机、军工机器等一切笨重的器材。在军情万分紧急的情况下,全军行动非常迟缓,一再丧失突围的时机。当时,为了实现在湖南境内消灭红军的计划,蒋介石调派大批军队,布臵四道封锁线,由粤军、湘军、桂军分别堵截。红军连续突破三道封锁线后于11月底抵达湘江,敌人在这里设下了第四道防线。湘江之战是中央红军突围后遭遇的第一次关键战役,红军指战员以及饥饿疲惫之师同国民党军队展开殊死决斗。湘江两岸担任掩护任务的部队,与敌血战五昼夜,终于粉碎了蒋介石围歼中央红军于湘江以东的企图,保证中央领导机关和其他部队成功地渡过了湘江。但是,红军也为此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已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至3万余人。

这时,蒋介石判断红军将沿湘桂边境北上湘西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便调集重兵在湖南境内构筑碉堡线,企图把中央红军一网打尽。博古、李德无视敌情,仍坚持按照原定计划北上湘西。此刻,如不立即改变原定的前进方向,中央红军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

在这个危急关头,毛泽东根据敌我双方的军事态势,建议中央放弃北上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改为向西前进,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参加会议的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提出的调头向西的方针。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会后,博古、李德仍坚持到湘西去。1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黎平举行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毛泽东的建议得到与会多数同志赞同,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战略方针之决定》。会后,红军经贵州腹地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12月底占领乌江南岸的猴场。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这个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作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会后,红军渡过乌江,于1935年1月7 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

早在第五次反?围剿?时,红军中的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逐渐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多次在

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的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争论。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长征开始后,这种不满情绪日益增长,在湘江之战后达到顶点。许多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连续不断的失利中逐渐认识到,不解决军事指挥这个关键问题,不纠正错误、改换领导,党和红军就无法摆脱困境。在行军途中,毛泽东与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交谈,深人细致地分析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导上的错误。他的正确意见得到王稼祥、张闻天、周恩来、朱德等的支持。这样,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

三、遵义会议的召开和伟大转折的实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出席会议的政治局委员有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朱德、陈云、博古,候补委员有王稼祥、刘少奇、邓发、何克全(凯革),另有红军总部和各军团负责人刘伯承、李富春、林彪、聂荣臻、彭德怀、杨尚昆、李卓然,以及中央秘书长邓小平。李德及担任翻译工作的伍修权,也列席了会议。

会议着重讨论了军事问题。博古首先作关于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总结报告。他过分强调客观困难,把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归于反动势力过于强大等外部原因,不承认他和李德压制正确意见,在军事指挥上严重失误。接着,周恩来就军事问题作副报告。他明确指出,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领导的战略战术错误,并主动承担责任,作了诚恳的自我批评,同时也批评了博古和李德。张闻天按照会前与毛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见,作反对?左?倾军事错误的报告,比较系统地批评了博占、李德在军事方面的错误。随后,毛泽东作长篇发言,对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进行了切中要害的分析和批评,并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此后在军事上应该采取的方针。王稼祥在发言中批评了博古、李德的错误,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朱德、刘少奇等多数与会同志也相继发言,支持毛泽东和张闻天等的意见。只有个别人为博古、李德的错误辩解。李德拒不接受批评。会议最后指定张闻天起草决议。

会后,张闻天根据与会多数人特别是毛泽东发言的内容,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这个决议充分肯定毛泽东等在历次反?围剿?中所创造的红军战略战术基本原则,明确指出:博古、李德?在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是我们不能粉碎敌人五次‘围剿’的主要原因?。决议还指出:在敌大我小、敌强我弱的条件下,我们的战略路线应该是决战防御,集中优势兵力,选择敌人的弱点,在运动战中,有把握地去消灭敌人的一部或大部,以各个击破敌人,彻底粉碎敌人的?围剿¨。然而在反对第五次?围剿?的战争中,却以单纯防御路线代替了决战防御,以阵地战、堡垒战代替了运动战,并以所谓?短促突击?的战术原则来支持这种单纯防御的战略路线,?这就使敌人持久战与堡垒主义的战略战术达到了他的目的?。在战略转变与实行突围的问题上,博古李德同样犯了原则上的错误。

他们没有及时转变内线作战的战略方针,实行战略上的退却,以保持主力红军的有生力量,从而贻误了时机。在突围中,?基本上不是坚决的与战斗的、而是一种惊慌失措的逃跑的以及搬家式的行动?。

决议同时总结了在与第十九路军建立抗日统一战线问题上的经验教训,批评了博古、李德等根本不了解在政治上利用福建事变是粉碎第五次?围剿?的关键之一,没有在军事上采取与之直接配合的方针,使红军丧失了一个赢得胜利的宝贵机会。

遵义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委员;取消在长征前成立的?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而周恩来为党内委托的对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此后,在红军转战途中,政治局常委作了明确分工,并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了领导机构。1935年2月5日,在川滇黔交界的一个鸡鸣三省的村子,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决定由张闻天代替博古担负起中央总的责任,习惯上称为总书记;决定以毛泽东为周恩来在军事指挥上的帮助者,博古任总政治部代理主任。3月4日,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在第二次进驻遵义后设立前敌司令部,以朱德为司令员,毛泽东为政治委员。3月中旬,鉴于作战情况瞬息万变,指挥需要高度集中,根据毛泽东的提议,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周恩来为团长,全权指挥军事。在战争环境中,这个?三人团?是中共中央最重要的领导机构。

遵义会议限于当时的条件,没有全面讨论政治路线方面的是非问题,也没有探讨造成军事指挥错误的深刻的思想、政治原因。但是,

这次会议明确回答了红军的战略战术方面的是非问题,指出博古、李德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同时调整了中央的领导成员特别是军事领导成员,解决了党内所面临的最迫切的组织问题和军事问题,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这些成果,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取得的。

遵义会议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从此,中国共产党在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丰义正确路线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一步步地引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开始走向成熟,党的历史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也因此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1935年初,蒋介石为阻止中央红军北进四川同红四方面军会合,或东出湖南同红二、红六军团会合,部署其嫡系部队加上川、黔、湘、滇、桂5省地方部队共数十万兵力,多路向遵义地区进逼,企图在遵义一带围歼红军。

中央红军在遵义会议后新中央的指挥下,四渡赤水,展开了机动灵活的运动战。1935年1月19日,中央红军由遵义地区北进,准备相机北渡长江。蒋介石急调重兵布防于川黔边境,封锁长江。1月29日凌晨,红军从元厚、土城地区一渡赤水河,挥师西向进至川滇边的扎西集中。在这里,中央红军进行整编,全军除干部团外,缩编为16个团,分属红军第一、第三、第五、第九军团。由于川滇敌军很快又

从南北两面向扎西逼近,红军决定暂缓执行北渡长江的计划,突然掉头东进,摆脱敌军,于2月18日至21日二渡赤水,重入贵州,奇袭娄山关,再占遵义城。在遵义战役中,红军歼敌2个师又8个团、俘敌3000余人。这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最大一次胜利,沉重打击了敌军气焰,鼓舞了红军的斗志。这时,蒋介石又调整部署,指挥多路部队向遵义、鸭溪一带合围。红军迅速跳出敌军的合围圈,再次转兵西进,于3月16日至17日三渡赤水,重人川南。当蒋介石以为红军又要北渡长江急忙围堵时,红军则突然挥师东进,折返贵州,于3月21日晚至22日四渡赤水。随即南渡乌江,佯攻贵阳,分兵黔东,诱出滇军来援。当各路敌军纷纷向贵阳以东开进时,红军出其不意地以每天120里的速度向敌人兵力空虚的云南疾进,在昆明附近虚晃一枪后,又神速地向西北方向前进,于5月初渡过谷深水急的金沙江。至此,中央红军摆脱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粉碎了蒋介石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计划,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胜利。

四、红军三大主力的胜利会师

中央红军渡过金沙江后,在四川会理地区休整5天,继续北上。这时,中央红军虽然摆脱优势敌军的追堵拦截,但还有一系列困难摆在北上的道路上。

在进人大凉山彝族地区时,红军总参谋长刘伯承根据党的民族政策,同彝族沽基部落首领小叶丹歃血为盟,使红军顺利通过彝族地区。

随后,红军迅速赶到大渡河南岸的安顺场渡口。安顺场一带水急山陡,是太平天国将领石达开率部北渡未成而最后覆灭的地方。红军一部由17位勇士带头突击,强渡成功。红军大部队则经过两天急行军,赶到大渡河上游的泸定桥。乘敌军没有来得及破坏泸定桥前,由22名指战员组成的突击队攀缘由光滑的铁索构成的桥身,冒着敌军火力,夺取了泸定桥。中央红军胜利渡过天险大渡河,接着又翻越长征途中第一座人迹罕至的大雪山——夹金山。

6月12日,中央红军的先头部队到达懋功东南的达维,同在此迎接的红四方面军部队会师。6月18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主力到达懋功(今小金)地区。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集结在这个地区的红军兵力达到l0多万人,其中红一方面军3万多人,红四方面军8万多人。

6月26日,中共中央在懋功北部的两河口召开政治局会议。会上,周屈、来作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这时,由于两支方面军都已离开了自己原先的根据地,到哪里去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就是一个关键问题。周恩来在报告中提出,新根据地需要具备三个条件:一、地域宽大,好机动;二、群众条件较好,人口较多;三经济条件较好。结论是应该去?川陕甘?。在随后的讨论中没有不同意见。28日,中央政治局作出决定,指出:?在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我们的战略方针是集中向北进攻,在运动战中大量消灭敌人,首先取得甘肃南部,以创造川陕甘苏区根据地。?

红军两大主力会师后,实力大大增强,又有了正确的战略方针,

形势是比较有利的。然而,此时张国焘的个人野心却急剧膨胀,他错误地将实力较强的红四方面军视为自己向中央伸手要权的资本。在两河口会议上,他口头上表示同意北上的方针,会后却处处作梗,借以要挟,取得红军总政委的职位,并暗中酝酿南下四川、西康。8月初,红军分为左、右两路军北上。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附近的沙窝召开会议,重申两河口会议确定的北上战略方针,仍决定创建川陕甘根据地。8月15日,中共中央致电张国焘,要求红一、红四方面军主力经班佑北上,但张国焘拒不执行。8月20日,中央政治局在毛儿盖召开扩大会议,批评张国焘的错误。会后,右路军从毛儿盖出发,历经数日越过茫茫草地,到达四川的班佑等地区,等待左路军前来会合。这时,张国焘又提出种种借口,不愿北上,并要右路军南下。9月9日,张国焘电令右路军政治委员陈昌浩率右路军?南下,彻底开展党内斗争?。毛泽东在获悉这一紧急情况后,立即与周恩来、张闻天、博古磋商,决定连夜率红一、红三军和军委纵队先行北上。中共中央多次致电张国焘,要他立即率部北上,但他臵之不理。9月12日,中央政治局在俄界(今高吉)召开扩大会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的错误的决定》,并将北上红军改称陕甘支队。俄界会议后,中共中央率陕甘支队迅速北上。

9月l 7日,红军一举突破川甘边界的天险腊子口,进人甘南的开阔地带。随即占领哈达铺。在这里,根据从当地的报纸上获悉的陕北红军和根据地仍然存在的情况,毛泽东提出到陕北去。9月27日,中央政治局常委在榜罗镇开会,正式决定前往陕北。10月19日,北

上红军到达陕甘苏区的吴起镇(今吴旗镇)。11月初,在甘泉同由徐海东、程子华、刘志丹率领的在陕甘地区活动的红十五军团会师。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中央红军突破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跋涉二万五千里,纵横十一个省,胜利实现了战略转移。至此,中央红军的长征结束了。

坚持南下的张国焘,在9月下旬指挥左路军和右路军一部重过草地,计划到粮食较多的宝兴、芦山、天全一带去。10月5日,他公然另立?中央?。张国焘的分裂行为,受到当时随左路军一起行动的朱德和刘伯承等人的坚决抵制和反对,在红四方面军中也不得人心。1936年1月22日,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张国焘同志成立第二?中央?的决定》,责令他立即撤销另立的?中央?,停止一切反党活动。重新南下的部队在作战中伤亡很大,到1936年4月间只剩下4万多人,减员过半。这使红四方面军的广大指战员要求北上抗日与中央会合的愿望,以及对张国焘分裂行为的不满情绪日益增长。

这时,中共中央仍一再来电,催促红四方面军北上;任弼时、贺龙等领导的红二、红六军团即将到达甘孜地区;从莫斯科回到陕北的张浩(林育英),也以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名义致电张国焘,要求他取消另立的?中央?,成立西南局。在这种情况下,张国焘不得不在同年6月6日宣布取消另立的?中央?。

原在湘鄂川黔根据地的红二、红六军团,在任弼时、贺龙等领导下,于1935年11月从湖南桑植出发,经历千难万险,渡过金沙江,越过大雪山,在1936年7月2日同红四方面军会师于甘孜。中共中央

指定红二、红六军团加上红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由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

经过朱德、刘伯承、任弼时和贺龙等人的力争,并得到徐向前等红四方面军许多指战员的支持,红二、红四方面军终于共同北上。1936年10月9日,红四方面军指挥部到达甘肃会宁,同红一方面军会合。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指挥部到达静宁以北的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同红一方面军会合。至此,红二、红四方面军也胜利地完成了长征。

1936年10月下旬,红四方面军一部,奉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指示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11月上旬根据中央的决定,过河部队称西路军。西路军将士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孤军奋战4个月,歼敌2万余人,终因敌众我寡,于1937年3月失败。

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长江南北的一部分红军和游击队,在项英、陈毅等领导下,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在8个省的15个地区独立坚持了3年之久的游击战争。他们在同党中央失去联系并被敌人分割封锁的极端艰难的条件下,克服重重困难,保存了自己的力量和阵地,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武装在十分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斗争,先后成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第二、第三、第六军,东北抗日同盟军第四军,东北反日联合军第五军,汤原游击总队等,成为后来东北抗日联军的基本武装力量。

在长征中,红军广大指战员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下,毫不动摇地保

持着革命必胜的信念,以惊人的智慧和毅力,冲破国民党军队的重兵追堵,克服雪山草地的艰险,经受饥寒伤病的折磨,战胜党内分裂的危机,终于胜利地完成了长征。这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的胜利,是一曲响彻云霄、惊天动地的革命英雄主义的凯歌。长征中广大红军指战员所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构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激励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

遵义会议的召开和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三支主力红军会合后,红军虽然只剩下几万人,但这些经过千锤百炼后保存下来的力量,是党和红军的极可宁贵的精华,成为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骨干。红军长征的胜利,使中国革命的重心由南方移到北方。同时,红军在长征途中还到处播下革命的种子。正当抗日烽火即将在全国范围燃起的时候,三支主力红军在接近抗日前线的陕北会师,这是一个具有重大意义胜利。

思考题

l. 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给中国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危害?

2.如何认识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

3.结合长征的历史过程体会长征精神的内涵。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0字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0字 遵义会议观后感1000字 引导语:电影《遵义会议》由苏区大撤退、湘江血战、遵义曙光、强渡大渡河等几部分组成,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超凡脱俗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生动表现了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深刻诠释了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和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观后感一 根据正宣通[2016]22号《关于观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遵义会议》的通知》精神,我镇组织10名党员于2016年10月13日晚19:00在正安星空凤凰影城观看近95分钟的《遵义会议》影片。 该片是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影片,讲述了1935年1月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的遵义会议。会议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真实记录了革命先辈们在重大紧要关头的信仰追求和坚定意志,准确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代革命家的光辉形象,深刻诠释出伟大的遵义会议精神

和长征精神。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悠关的转折点,挽救了党、挽救了人们、挽救了革命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遵义会议”结束了博古和李德“左倾”教导主义在党内的统治,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战争转危为安,“遵义会议”大大加快我国革命胜利发展的进程等这些革命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遵义会议》影片对宣传遵义,提升遵义形象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镇党委书记张文波强调,全镇党员干部要利用业余时间收看电影《遵义会议》,全镇党员干部更要把观看电影《遵义会议》作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 遵义会议观后感二 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由中宣部重点支持,贵州省委宣传部、陕西省委宣传部、遵义市委、市政府联合摄制了长征题材的电影《遵义会议》。 该剧编剧、总导演系被誉为“全军第一才子”的刘星,其不仅是我国著名编剧,亦是著名军旅作家。主要演员中,佟瑞欣扮演毛泽东、张京生扮演朱德、姚中华扮演贺子珍、马晓伟扮演蒋介石、于紫菲扮演宋美龄。

论遵义会议的五种精神

论遵义会议的五种精神 李学东 如今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都有了明确的表述,唯独遵义会议精神表述尚无定论。综合近年国内各方面的研究成果,依据尊重史实、古为今用和着眼未来的原则,我认为,遵义会议精神至少蕴涵着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坚定信念、民主团结和务求必胜等五种精神。 遵义会议精神是一种实事求是的精神 遵义会议堪称实事求是的历史典范,无论是对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历史总结,还是对红军下一步军事行动的谋划,亦或是对犯错误同志的批评和对被错误处理的同志的重新起用,无不体现着实事求是的精神。早在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革命道路时,毛泽东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最早放弃攻打大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把战略退却变成战略进攻,开创了一条中国式的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革命道路。但是“左”倾机会主义者坚持本本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思想路线,拒不承认毛泽东同志的这一伟大创造。虽然他们后来也不得不从大城市转移到中央根据地,但仍然排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主张,

最终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丢失了中央根据地,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遭致革命的重大损失。遵义会议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伟大胜利,它是付出了重大代价换来的。湘江之战后,到底是不顾严重敌情继续坚持与二、六军团会合,还是实事求是改向敌人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进军,历史一次次告诉我们:实事求是,就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反之,就可能大难临头,全军覆没。 今天,我们要继续弘扬实事求是的遵义会议精神,必须牢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历史经验教训,努力使思想符合实际,主观符合客观,自觉把思想从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制度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教条式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一切从实际出发,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比如,在对国情、省情和市情、县情的认识上,就要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认定,首先承认“三个并存”的现实,即一部分现代工业同大量落后于现代化水平很远的工业,同时存在;一部分经济比较发达地区同不发达地区和贫困地区,同时存在;少量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同普遍的科技水平不高、文盲半文盲人口较多的状况,同时存在。然后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扎扎实实推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和小康建设进程,努力实现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

遵义会议的观后感600字

遵义会议的观后感600字 电影《遵义会议》以艺术的形式,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历史全貌,塑造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表现出红军战士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遵义会议的观后感600字【一】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有8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有60余载,然而,无论岁月如何飞逝,伟人永远不会与世长辞,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将永远活在千千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无数为革命牺牲的红军战士也同样活灵活现的存在于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里。 他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他们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使他们抱有奋发图强、勇登世界高峰,成为世界强国的坚定信念。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为纪念这一伟大的日子,贵州省几家单位特联合摄制了以遵义会议前后时期为背景的大型影片《遵义会议》,在上映当天,我司由党支部书记率领数名职工集中观看了该影片。

该影片讲述的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开始长征,然而,在长征初期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敌军的堵击,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而向敌军力量相对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在这里举行了具有深远意义的“遵义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发展道路的一大里程碑。 该影片展现出那一时期面临的重重困难和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遵义会议对于一名遵义人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遵义会址对于我们来说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每一次路经会址时,都仿佛看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看到了流血牺牲,看到了慷慨激扬,看到了甘于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革命者在危机关头的勇往直前。 遵义会议无疑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在极其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观影时间仅两个小时,但影片中会议上毛泽东、周恩来等同志的精彩论述和飞越大渡河时红军战士牺牲的壮烈场景以及穿插在整个影片中的生活在战争年代的男女红军战士凄美的爱情故事,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论遵义会议的召开及其伟大历史意义 摘要: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义召开的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遵义会议召开的背景及起因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湘江战役后,中央红军仍按原定计划,继续向湘西前进。这时,蒋介石已判明红军的行动企图,在红军前进的道路上部署了重兵。在此危急关头,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军事态势,力主放弃原定北去湘西会合红2、红6军团的计划,改向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以摆脱敌人,争取主动。1934年12月12日,中共中央负责人在湖南通道举行紧急会议。张闻天、王稼祥、周恩来等多数同志赞成毛泽东的主张,但李德等人拒不接受,坚持到湘西去。15日,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会议接受毛泽东的意见,通过了《决定》,决定在川黔边创建新的根据地。黎平会议肯定了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改变了中央红军的前进方向,使红军避免了可能覆灭的危险。黎平会议后,中央红军分两路向黔北挺进,连克锦屏等7座县城,于12月底进抵乌江南岸的猴场。12月31日晚至次日凌晨,中共中央在猴场召开政治局会议,作出《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提出首先在以遵义为中心的黔北地区,然后向川南创建川黔边新的根据地的战略任务。会议还决定,“关于作战方针,以及作战时间与地点的选择,军委必须在政治局会议上做报告”,以加强政治局对军委的领导。这个决定,实际上剥夺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1935年1月初,中央红军分别从回龙场江界河、茶山关渡过乌江,1月7日晨,红军先头部队进占黔北重镇遵义。截至此时,王明“左”倾错误统治全党已达4年之久,给党和红军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损失。还在中央苏区时,许多干部就对中央主要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产生怀疑和不满,一些军团指挥员在作战电报、报告中提出批评意见,有些同志甚至同李德发生激烈的争论。毛泽东等也多次提出自己的正确主张,但都没有被接受。长征开始后,随着红军作战迭次失利,特别是湘江战役的惨重损失,使这种不满情绪达到顶点。党和红军的许多领导人和广大干部战士,从革命战争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中认识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红军战略转移中遭受的挫折,是排斥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领导、贯彻执行错误的军事指导方针的结果,强烈要求改换领导,改变军事路线。毛泽东在行军途中对王稼祥、张闻天及一些红军干部反复进行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他们分析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开始以来中央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得到他们的支持。周恩来、朱德与博古、李德的分歧越来越大,也支持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这时,中央大部分领导人对于中央军事指挥的错误问题,基本上取得一致意见。在这种形势下,召开一次政治局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纠正领导上的错误的条件已经成熟。同时,中央红军攻占遵义,把敌人的几十万追兵抛在乌江以东、以南地区,取得了进行短期休整的机会,也为中央召开遵义会议提供了必要条件会议二.遵义会议的经过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 《遵义会议》电影的推出,激起了整个民族的红色之旅的浪潮。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会址观后感,欢迎阅读! 遵义会议会址观后感感【一】为了弘扬长征精神,缅怀当年红军艰苦奋斗的革命历史。在党支部筹划下,我也跟随老党员们于6月16日踏上“长征路”。 我们重走长征路的重要一站就是遵义会址,从以前的书本上,我知道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党生死攸关的危急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红军革命,是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了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了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我们在会址里重新在党旗下宣誓,这让我们再一次牢记作为一名党员应该而且必须坚守自己的誓言,履行自己的职责。随后我们跟随解说员,先后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遵义会议纪念馆,毛泽东朱德等人的旧居,毛泽东遗物展等。在此过程中,了解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辛,攻占遵义的卓绝,

参观革命老前辈曾经居住过的地方后,感叹他们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进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最后我们登上红军山,即遵义红军革命烈士陵园,瞻仰革命先烈。 那段民不聊生,水深火热的革命历史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可它带给我们的无论伤痛还是那种无畏的革命精神永远不会消逝。我们原本应该谨记那段屈辱并终生为和平而奋斗不止,然而,这几十年来,世界从未停息过战争,难道我们不应该反思吗?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喊着铸剑为犁,要谨记历史,发扬长征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可是我们的行为上为何又与之背道而驰呢?名不副实啊,中国人病了,地球人都病了,而且病的不浅。那些呼喊,那些精神,早已被我们冠上的“所谓”二字,早已成为了龙门阵的一部分。 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胡锦涛在今年的“七一讲话”中说道“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 学习遵义会议精神共谋学校未来发展 ——我校党委赴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学习 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深入开展先进性教育,思考学校未来发展,5月26日下午——28日上午,学校党委以中心组政治学习的形式赴遵义会议会址参观学习,并在遵义召开了党委会议,研究讨论了学校的未来发展,部署了学校的当前工作。 徐仲伟、聂能、刘达明、杜惠平、李林、李银国、游敏惠以及党委其他成员一行17人出席了此次参观学习活动。 大家怀着崇敬之情,先后参观了娄山关红军战斗遗址、遵义会议会址和息峰集中营旧址,重温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历史,真切地体会到了毛泽东等一代革命前辈的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和力挽狂澜、运筹帷幄、扭转乾坤的英明胆识。大家纷纷表示:要继承和发扬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为学校的建设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27日下午和晚上,徐仲伟书记主持召开了以“学习遵义会议精神,共谋学校未来发展”为主题的党委中心组政治学习会议,与会同志根据《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在高校的基本内涵》、《科学规划学校发展战略,走特色和优势取胜之路》、《高等学校如何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更有作为》、《工科大学文科发展路径探析》和《重庆邮电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等学习资料,围绕我校发展的良好态势与存在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如何准确把握学校的发展定位及制定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如何在国家十一次增列博士、硕士单位和学科点的工作中打好主动仗等问题,就学

校的学科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科学研究、自主创新、对外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讨论。 聂能校长指出,党委在遵义召开这次会议,进一步研究、谋划学校未来发展,进一步明确学校发展定位、总体目标、存在的问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他说,大家要转变观念,增强忧患意识、大局意识,抓住国家、信息产业和重庆大发展的机遇,努力修改、完善、贯彻和落实《重庆邮电大学“十一五”发展规划》,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政府与信息产业部共建重庆邮电大学协议》,进一步加大学科建设力度,实现学科间可持续协调发展,加大科学研究力度,着眼自主核心技术研发和产学研结合,切实加强学校与企业和兄弟院校的合作,加大研究生教育力度,特别是努力抓好北部新区研究生院建设和工程硕士培养工作,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规范人才流动,培养和凝聚一大批教学科研人才。他强调,学校现在尽管存在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凭借学校的光荣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学科的优势和特色、师生的辛勤耕耘和顽强拼搏、领导的宽广眼界和科学决策,重邮人一定能够把重庆邮电大学建设成为中国西部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大学~ 徐书记在会上做总结发言时指出,这次会议主题鲜明,总结了以前学校发展的经验,进一步明确了“十一五”期间学校发展的目标,可以说,这次会议是一次重邮的“遵义会议”。他认为,解决好领导干部的工作和发展思路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和关键。面对学校的良好发展态势和机遇,结合当前的改革和发展,他提出要认真做好以下工作:(一)认真分析学校改革发展面临的机遇,切实推进学校的各项工作。(二)以学校党代会和教代会为契机,响亮地提出学校的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改革发展氛围。(三)认真修订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各单位要制定贯彻落实“十一五” 发展规划的具体措施。(四)努力抓好教学工作,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五)高度重视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促进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协调发展。(六)充分发挥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和人性化。(七)

看遵义会议观后感

看《遵义会议》观后感 《遵义会议》不只强调场面恢弘与视觉的冲击,还刻画了红军战士在动荡岁月甘洒热血、英勇无畏的光辉形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看《遵义会议》观后感【一】作为一部有血有肉的战争史诗巨制,《遵义会议》不只强调场面恢弘与视觉的冲击,还刻画了红军战士在动荡岁月甘洒热血、英勇无畏的光辉形象。被捕的陈树湘从担架上起身,一手扶着树干,一手把自己腹部伤口的肠子硬生生扯了出来!血洒疆场,那种场面的震惊、震憾,只有亲临影院,才能体会之深! 与以往故事片不同,《遵义会议》用详实的镜头描写了毛泽东被排挤、被冷落时的无奈和痛苦。红军战士失去了指挥,就如同失去了灵魂。在与敌人一次次的奋战中,一个个倒下,鲜血染红了湘江。战士们怒目圆睁,仿佛在问苍天:“为什么会这样?!” 当红军后卫部队竭力抵抗之际,不懂军事的中革军委成员博古一筹莫展,共产国际代表李德也束手无策,只会不断骂人。几十架敌机轮番投弹,江面上的浮桥不时被炸断,江上漂浮着红军战士的尸体;还没被炸断的桥面上,拥挤着扛着机器设备的红军队伍,不时有人跌入江中,四周阻击阵地上枪炮声不绝于耳……

红军踏上了漫漫长征路,然而,谁也不曾想到一走就是二万五千里,其中种种艰难险阻后人已不得而知,唯一知道的、能做的是,坚定信念,奋发图强! 是的!兴国安邦应成为我们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革命先烈用信仰与意志为前提、以正确的方针为指引,用流血与牺牲为代价,以弃小我、保大众的决心换来了如今的太平盛世,这其中的艰辛与辛酸不言而喻,而,作为新一代的我们怎能放下振新中华的梦想! 看《遵义会议》观后感【二】电影《遵义会议》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充分体现了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和政治魄力。赵滨饰演的方云霄在影片中是一名营长,战场上犹如野兽,浑身是胆的耿直军人在革命立场上从未动摇。 据悉,剧中毛泽东曾给予这个小战士思想上的指引,“只有活着才能继续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赵滨用小人物的视觉刻画历史全景,也一直是电影所要弘扬毛泽东思想的“润物细无声”。 《遵义会议》作为一部刻画历史、弘扬爱国精神的影片,军人出身的导演于兰为了再现当年的残酷与艰辛,严格按照历史资料来打造故事、还原场景,力求将历史片段的恢弘气势充分呈现于大银幕上。 看《遵义会议》观后感【三】要用100分钟左右的电影

遵义会议观后感

遵义会议观后感 遵义会议观后感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湘江边上一排排战士倒下了,又一排迅速补上来,战火烧焦了山脉,战士的鲜血染红了江水;金沙江畔电闪雷鸣,滂沱大雨,战士冒雨渡江,气盖山河;大渡河上,二十二名勇士勇往直前,为抢夺泸定桥献出年轻的生命;将军岭上陈师长断肠取义,令人动容…… 电影《遵义会议》告诉我们,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是多么不易,革命前辈不怕牺牲、不畏艰难的精神是多么令人钦佩!老一辈革命家为了中国这个“大家庭”,舍弃小家,多么令人感动!当毛主席拿着鸡蛋糕送给贺子珍时,贺子珍说毛毛还没吃过,我的心为之一痛,战争让多少个家庭支离破碎,作为普通的父亲、母亲,她能不思念自己的孩子?他能不担心孩子的安危?在当时的局势下,是什么让他们在家国之间果断取舍,是什么让他们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是牢不可破的革命信念、是心怀红军安危的大家情怀、是探索革命道路的崇高理想。 看完影片后,我热泪盈眶,共产党人坚强、勇敢的形象更加清晰,我看到了一个个不怕牺牲、锲而不舍的共产党人;我看到了一个个机智勇敢、不畏艰难的共产党人;我看到了一个个拥护正义、实事求是的共产党人。 英勇的革命先烈们,你们的鲜血没有白流,湘江会记住你们、大渡河会记住你们,全国人民会永远记住你们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伟大梦想的道路上,我们共产党人会继续发扬革命前辈的优良作风,发扬时代精神,勇于担当,不怕困难,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今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务工作者,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我们要发扬长征精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好本职工作,想患者所想,急患者所急,带动更多的群众服务好更多的患者,尽己所能帮助别人,做一名忠诚、有觉悟、有担当的共产党人。 遵义会议观后感 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医院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以“长征精神,永放光芒”为主题的活动,其中观看电影“遵义会议”是让我触动最大的。 宏大的战争场面,再现了当年共产党人为了理想与信念坚强无谓,不怕牺牲的精神。面对党的路线错误,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党的领导人敢于纠正、敢于担当的责任及在大局面前心系党、心系人民的大爱与无私。这一幕幕让我感动,更让我久久不能平静,面对昨天前辈们的牺牲和奋斗,面对伟大的“长征”精神,我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的伟大意义和深刻启示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会议。它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使红军在极端危险的境地得以保存下来,胜利地完成长征,开创了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它证明中国共产党完全具有独立自主解决自己内部复杂问题的能力,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6] 1935年1月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来说,是一次具有伟大转折意义的会议。在这次会议之前的1934年10月,由于“左”倾教条主义、冒险主义的错误,中央苏区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五次“围剿”,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并实现北上抗日的目的。在战略转移时,“左”倾领导人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遵义会议前夕,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长征开始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多人,前有重兵堵截,后有大军围追,陷入被动挨打、濒于全军覆没的危机。 在这个极其危险的历史关头召开的遵义会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对红军长征的胜利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一,遵义会议首先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急迫的军事路线问题,使红军由被动转为主动,成为长征走向胜利的关键一步。遵义会议前的“左”倾错误的表现是多方面的,既有政治上的盲动主义、军事上的冒险主义,又有组织上的宗派主义、思想上的教条主义。由于当时处于战争环境,军事路线的错误直接关系到党和红军的生死存亡,而且这些错误已为中央大多数领导同志所认识,也为广大红军指战员所不满,纠正的条件已经成熟。遵义会议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集中力量纠正军事路线的错误。会议明确指出,由于“左”倾领导人在军事指挥上犯了一系列严重错误,造成了红军反“围剿”战争的失败和在退出苏区后继续遭到严重损失。遵义会议后,红军恢复

遵义会议纪录片观后感

遵义会议纪录片观后感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里程碑,我们要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篇一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94分钟的《遵义会议》真实还原了红军长征的伟大革命进程,再现了遵义会议的光辉历史。重温那段动人心魄、令人荡气回肠的红色历史,感悟并珍惜当今和平与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我们新一代党员的必修课。 电影中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光辉形象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使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如今的国泰民安是多么的来之不易;领导者当机立断的果敢作风,以及革命先烈不畏艰难的精神信念,使我们时刻铭记历史忆苦思甜,坚定不移追逐信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仍然需要学习借鉴革命年代战争的经验来续写中国新篇章。近年来,无论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三严三实”、“两学一做”还是近期西安市开展的“大学习、大教育、大排查,察民情、解民忧、助民富”主题实践活动,我们都要借鉴前辈的光荣事迹来总结自己做人、干事的行为作风:一是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不能照抄搬,搞教条主义;

二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走中国式的革命道路;三是在复杂的局面下,首先抓住最重要的问题,解决最突出的矛盾;四是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正确开展党内思想斗争,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五是在极其困难的情况下,要坚定革命的必胜信念,保持和发扬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这都是遵义会议给我们留下的最根本的经验。 遵义会议这段历史,是我们不能忘记的里程碑,我们要通过这部影片来重温那段难忘的岁月,铭记革命志士的光荣与坚韧,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篇二电影《遵义会议》选取了长征途中影响最为深远的“遵义会议”这一重大题材,反映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反映了毛泽东所代表的正确的军事路线方针在遵义会议之后发挥作用,指挥红军取得节节胜利,最终到达陕北延安,与西北红军会师。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电影《遵义会议》由曾创作过《开国大典》、《八月一日》等电影的刘星担任总导演和编剧,制作过《开罗宣言》的于紫菲担任制片人,演员佟瑞欣、马晓伟等主演。 在最重要的“遵义会议”这场戏上,从零散的片段中可以看出,这场表现全片主题,也是整个故事发展,几条情节

红军长征与遵义会议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讲述了近代各国战争以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内容。本课内容是中国共产党在北伐战争后国共第一次合作破灭导致的被迫长征以及决定中国共产党生死的遵义会议的主要内容。 【学情分析】 在之前课程的基础上,学生对于本课的相关内容有良好的掌握和理解,学生更希望能够系统而全面的掌握整个过程和定义。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把握重点内容来进行教学。【教学目标】 1、掌握红军长征的原因,过程,结果,意义以及各部分的时间。 2、掌握遵义会议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意义。 3、能够理解长征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红军长征的原因和意义,遵义会议的内容及意义 难点:红军长征的过程 【教学方法】 表格教学法 【教学设计】 导入: 我们都知道,伟大的毛主席不仅仅是一个雄才大略的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我们在语文里学到过“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大家还有印象吗?这里有另一首毛主席作的诗,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朗读一下: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这首诗讲的是什么?对,是红军长征的过程,那么红军长征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下。 授课: 一、红军长征 1、红军长征原因:我们从很多影视剧中都能看到红军长征是非常艰险的,也可以了解到红军长征的时候死了许多人,那同学们知道为什么红军要放着好好的根据地不住,而去进行长

征吗?之前要求同学们预习,有谁能回答一下(提问)? 好的,同学们讲了很多长征的原因,都很有道理,那么真实的历史是什么呢?我们来看看: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非常地迅速,国民党因此十分震惊,从1930年开始,国民党就对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多次“围剿”,我们来看一下围剿的情况: 次数国民党兵力红军兵力红军歼敌数结局 第一次10万4万 1.5万国民党失败 第二次20万3万3万多国民党失败 第三次30万3万3万多国民党失败 第四次40万7万3个师国民党失败 这四次“围剿”都是红军赢得了胜利,于是,蒋介石非常愤怒,就在1933年10月,调集50万军队进行了第五次“围剿”。原本这次红军也可以胜利突破国民党包围, (1)但是这时候,出现了两个人,他们推行了什么主张,导致这次反“围剿”失败?(提问) 对,博古和李德推行了“左”倾错误主张,导致了反“围剿”的失败,红军因此伤亡惨重,于1934年10月,中共中央被迫放弃根据地,实施战略转移,开始长征。(原因) 2、红军长征过程及结果:请同学们阅读P61页到P63页,并阅读图2-74的红军长征路线图(8分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红军长征先后经过了哪些省份?(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云南,四川,甘肃,陕西,宁夏) (2)在长征路线图上找到瑞金、遵义、吴起镇和会宁四个地方,并说说这红军在这四个地方的时间点,并完成以下的表格 地点时间事件人物 瑞金1934年10月开始长征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遵义1935年1月遵义会议中共中央 吴起镇1935年10月与陕北红军会师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会宁1936年10月与中央红军会师红二和红四方面军 这个表格很明确地表现了当初红军长征过程的几个重要情况,我们也可以从上面的表中看出,从瑞金中央根据地出发长征的是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不是陕北红军,陕北红军和红二红四方面军是在北方驻扎,后来和中央红军会和的,需要清楚。 (3)我们都说两万五千里长征,这两万五千里走了两年,同学们结合所学知识和长征路线图以及《七律长征的诗》,说说这两年里面,红军经过了哪些自然环境,从地形,气候上来

遵义会议观后感精选

遵义会议观后感精选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会议,纠正王明“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下面是本人为大家整理的电影观后感,欢迎阅读! 遵义会议观后感精选【一】XX年6月17日,由我们向黔进影视联合拍摄的电影《先锋》开机仪式在遵义会址隆重举行。 中国著名演员唐国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智,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贵州广电集团董事长肖凯林,省委党研室主任杜丹,遵义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宋晓路,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郑欣,遵义市副市长李莲娜等领导和嘉宾参加开机仪式。 开机仪式由贵州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静主持。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贵州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广智,贵州省委常委、遵义市委书记王晓光,贵州省文化厅党组书记、厅长徐静与中国著名演员唐国强,贵州广电集团北京经纬星影视公司总经理陈彬,贵州向黔进影视公司总经理莫江涛等剧组主创人员合影留念。

剧组成员著名演员唐国强、当红组合“至上励合”成员马雪阳、刘洲成等在活动现场参加《先锋》开机发布会。据介绍,该片由唐国强担任艺术指导并主演毛泽东,马雪阳、刘洲成及青年演员郭柯彤等联袂主演,陆续或将有重量级演员参演。 电影《先锋》将以“遵义会议”为背景,主要讲述红军先遣小分队克服重重困难,与敌人斗智斗勇并最终以微弱之力为红军取得宝贵情报和时间,从而赢得娄山关大捷,逆转了红军长征中处处被动局面的震撼故事。 “《先锋》将以全新视角而独特视角去艺术再现红军长征在贵州遵义的历时传奇。”唐国强说,“我们将在秉持对历史敬畏的同事,努力追求艺术表现的创新,全力拍好《先锋》,让遵义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XX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壮举,而遵义会议是长征从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作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献礼影片,《先锋》将生动再现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和长征的光辉历程。 遵义会议观后感精选【二】时光荏苒,犹如白驹过隙,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已有80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有60余载,然而,无论岁月如何飞逝,伟人永远不会与世长辞,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将永远活在千千万中国人民的心中,而无数为革命牺牲的红军战士也同样活灵活现的存在

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几点思考()

关于遵义会议精神的几点思考 一、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是实现我省经济社会历史性跨越的迫切需要。 由于种种原因,贵州经济社会发展较慢,很多指标在全国处于挂末状况。究其因,从主观上讲,主要是缺乏一种积极向上的文化或奋发有为的精神。要改变贵州落后的状况,就要大力弘扬遵义会议精神,尤其是敢为人先的精神。 二、科学总结遵义会议精神,是办好遵义干部学院的关键所在。 一所学校,尤其是干部院校,要办好不容易,不光要提高硬件水平,而且要办出自己的特色或特点,才算是一所好学校。纵观延安、井冈山、浦东干部学院都有自己的定位和办学特色。从这个角度来讲,遵义会议精神必须有自己的、不同于其他干部院校的特色。遵义会议精神科学内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个人认为,栗战书同志提出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顾全大局、紧密团结”提法比较好。理由:一是它的包涵性广。实事求是、民主集中制、团结共事…..都可以涵盖;二是它的时代性强。现在领导班子建设“团结务实勤奋廉洁”里就有“团结”二字,省委提出了“团结、发展、奋斗”三面旗帜就有“团结”二字。三是其他干部院校没有这个提法。四是容易上口、比较好记。外延:要把红军在贵州所有活动(会议、战斗等)涵盖在遵义会议精神下面,统一口号、统一包装、统一宣传,通

过专题培训、学术研讨、实地考察等方式打造好这个品牌。 三是深入宣讲遵义会议精神,是叫响遵义干部学院品牌的应有之义。 要加强对党和红军在贵州召开的会议、开展的战斗以及其他活动的深入研究,并纳入党性教育的重要课程,特别是要将“民主集中制”这个专题突出出来等,真正使来受教育的同志了解贵州、知晓历史、增强党性。

遵义会议--党课

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是指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是在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和长征初期严重受挫的情况下,为了纠正王明,博古等人"左"倾领导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而召开的。 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会议。这次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一、会议背景 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以后,在中国共产党和根据地的各项工作中,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得遵义会议会址(图一)到更加变本加厉的推行。在这种错误领导下,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了,迫使红军放弃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长征初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从进攻中的冒险主义变成退却中的逃跑主义,并且把战略转移变成搬家式的行动,使部队的行军速度非常缓慢,致使敌人有充分的时间调集兵力,对红军实行围追堵截,红军在突围过程中损失惨重。为了摆脱尾追和堵击的敌军,毛泽东同志建议中央红军放弃去湘西同红二、六军团会合的企图,改向敌军力量薄弱的贵州挺进。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二、参会人员 中央政治局委员 秦邦宪(1907年-1946年)又名博古,1926年留学苏联,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遵义会议朱德(1886年-1976年)清末秀才,曾留学德国进修社会学和哲学。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红军总司令兼红一方面军司令。 陈云(1905年-1995年)学徒工出身,全国总工会党团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五军团中央代表,军委纵队政治委员,遵义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 张闻天(1900年-1976年)又名洛甫,先后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红色教授学院学习、任教。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 毛泽东(1893年-1976年)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院毕业,中共一大代表,中共三届中央局常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周恩来(1898年-1976年)曾留学日本、法国、德国、英国等地,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红军总政治委员兼红一方面军政治委员,长征开始时为中央"三人团"成员。 王稼祥(1906年-197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遵义会议会址,红军总政治部主任。 邓发(1906年-1946年)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 刘少奇(1898年-1969年)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长征开始时为红八军团中央代表,黎平会议后任红五军团中央代表。 何克全(1906年-1955年)又名凯丰,共青团中央书记、长征开始时为红九军团中央代表。

遵义会议的精神及其启示

遵义会议的民主精神及现实意义 徐佳 15121678 摘要: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它的胜利召开,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党各项政策和纲领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不仅如此,遵义会议还深刻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独立自主、危机管理、党内民主、务实与担当的革命精神。其中,民主团结作为遵义会议精神的重要标志,对我们发扬党内民主具有里程碑意义。本文将从会议的召开着手,剖析遵义会议民主精神的实现过程并总结启示,为我们党坚持民主集中制和群众路线,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供借鉴。 关键词:遵义会议;民主精神 一、遵义会议的召开及意义 1933年10月,国民党当局以50万兵力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五次“围剿”。由于中共临时中央负责人的错误指挥,共产党未能粉碎敌人的“围剿”。党中央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长征途中,敌人围追堵截,短短三个月里,红军队伍的损失就超过半数。针对这种危急局面,毛泽东同志向中央政治局提出建议:放弃挺进湘西的原计划,改向敌人防守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这一提议得到了王稼祥等中共领导人的支持。同年12月,红军抵达贵州黎平。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召开会议,作出《关于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的决议》。会后,红军挥师西进,1935年1月2日开始强渡乌江并与于五天后占领黔北重镇遵义。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作出重要发言,对第五次反“围剿”和长征以来的“左”倾错误进行深刻分析和批判。会议通过了张闻天根据毛泽东的发言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对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进行了总结。会议肯定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及其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会议对中央和军委领导成员进行了改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张闻天代替博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1500【长征观后感作文】

长征纪录片观后感1500【长征观后感作文】 在这部电影里,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看过的人观后感一定很多,接下来X为大家整理了长征观后感作文,欢迎阅读! 长征观后感作文篇一 在这部电影里,讴歌了红军战士勇于挑战自我极限敢于战胜恶劣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影片宏伟壮观,深入的再现了红军当年长征所遇到的种种内在和外在的艰难险阻,用史诗笔触全景刻画了湘江之战、四渡赤水、强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翻越雪山穿越茫茫千里大草原等。 在观看这部影片的同时,我也在思考那么一些问题:中国红军在那么艰难的时候,他们不畏艰辛,勇往直前,用他们的身体和灵魂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快乐生活,他们为的是什么?我们在快乐的环境下,又如何报答他们?我认为,在这个阶段,红军能避免覆灭的原因在于红军将士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特别是后卫部队的敢打猛拼的劲头,阻滞了追兵前进的脚步,给红军带来了珍贵的喘息机会。如果没有五万牺牲将士为了理想不怕牺牲的精神,(明明知道自己在后卫阻击,生还的可能性很少,但为了整个集体,甘愿流尽最后一滴血)没有他们的壮烈情怀,也就不可能再有后面八

路军和解放军的发展,更不要说建立新中国了。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些牺牲的先烈们。 现在的我,生活在快乐的社会主义里,不会因为吃饭而烦恼,不会因为那些恶劣的生活而退却,现在的我们,每天吃好的,喝好多,从能吃饱到现在吃的绿色食品,我们的对生活水平的要求正一步一步在增长呢。以前有句老话“缝三年,补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现在呢?有谁会愿意穿缝补过的衣服?又有谁的衣服会穿三年呢?现在的衣服穿不了三个月就过时了,然后就没有人再去穿它了。以前,人们住的是草房、泥房,现在呢?到处都是高楼大厦,上楼都还有电梯,在现在的社会里,人们越来越追求的是攀比了,无论做什么,都想比别人要好一点。 我现在是一名大学生,我首先要感谢那些用身体为我们换来自由的烈士们,我看完电影之后,我觉得我要改变好多了,我想“如果我要是生活在文化大革命时期,我完全有可能被批判啊。我觉得自己有点奢侈,不知道自己的钱都花哪里去了,总觉得莫名其妙的就花完了自己的钱。虽然我现在不是生活在长征时期,但我觉得我现在必须对自己狠一点,让自己的生活简朴一点,减少父母的负担,也让自己适应没钱的日子,等以后自己走入了社会,至少理财懂一点了,不至于那时候才知道节省。 看完这部电影,我很有感触,我想如果我们多看看这种

观遵义会议有感

从“遵义会议”看企业发展 ——观电影《遵义会议》有感电影以红军营长方云霄救人事件为开篇,伴随剧情逐步展现宏大历史场面,向观众呈现了苏区大撤退、血战湘江、遵义会议、飞夺泸定桥、陕北会师等历史事件,再现了这个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历史转折点。这次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在党内的领导,从而使党领导的民主革命和革命战争转危为安,以战争场面贯穿全片,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心灵产生巨大震撼,对党的历史敬畏之心由然而生。 企业危机意识:在党的成长中找到“历史感”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自中国共产党1921年成立至遵义会议前的十四年中,从无到有,中央苏区发展到了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时总人口为435万,总面积约8.4万平方公里,红军人数达10余万,由于中央负责人博古和顾问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的军事路线至使中央苏区全部丢失,被迫长征,红军指战员到遵义会议前仅3万余人,给中国革命斗争带来了重大损失,使党面临重大战略转向和生死存亡考验。遵义会议在政治上结束了共产国际指示的干预,在军事上彻底否定了博古、李德的“左”倾教条主义军事路线,充分肯定了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军事路线,是我党历史上最重要的一次“危机处置”,纵观国内外,东芝、柯达、西门子等公司耳熟能详,“巨人”、“健力宝”、“秦池”等国内品牌也曾红极一时,家喻户晓,由于危机处置不到位,顷刻间崩盘,一切化为乌有。偶然中存在必然,留给我们太多的深思和反省,我们要在历史中寻找经验和教

训,立足现实,掌握市场发展动向,增强管理创新能力,不断适应形势变化,迅速作出变革和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企业忧患意识:“自我批判”是党成长的力量源泉 在遵义会议召开过程中,在关于红军战略方针等问题的激烈争论中,毛泽东等同志密切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和中国红军战争的特点,实事求是地有理论、有分析地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经验教训,严肃地批评了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这种不迷信外国,不迷信教条,不迷信共产国际,不迷信军事权威和周恩来同志作为党中央的主要负责人主动承担责任,作出检讨和自我批评的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和党内敢于向教条主义、向权威进行坚决斗争的革命的、批判的战斗精神言犹于耳。作为企业管理者,如果没有自我批判,我们就不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建议,就不会密切关注并学习,就会陷入以自我为中心,被自我所迷,善于反省、反思像一块海绵,善于将别人的优点、长处吸收进来,转化为自己的思想、逻辑、语言与行为,从而指导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企业家商会总支每年定期召开党员干部民主生活(扩大)会,党员干部和企业负责人开展民主评议和自我批评,就是企业发展和领导忧患意识紧密联系“自我批判”的践行事例。 企业授权原则:让听得见“炮火”的指挥者作决策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军事顾问李德力主施行“短促的突击及袭击,以便于堡垒前瓦解敌人”的战法,将每个军团、营、甚至连级部队位置和火力点在作战地图上标注并汇报至指挥部进行“绘图作战”,使红军指战员丧失战场决断和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