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世纪回顾与展望

—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温诗铸院士

摘要在回顾摩擦学发展历史的基础上,总结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摩擦学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流体润滑、材料磨损与表面处理技术、纳米摩擦学等的发展现状和展望。分析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科交叉对摩擦学研究的推动作用,并介绍了摩擦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如摩擦化学、生物摩擦学、生态摩擦学和微机械学等的发展概况和趋势。

摩擦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18世纪的特点是以试验为基础的经验研究模式。19世纪末,开创了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研究模式。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发展成为涉及力学、热处理、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等的边缘学科,从此开创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模式。1965年首次提出Tribology(摩擦学)一词,简要地定义为“关于摩擦过程的科学”。此后,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摩擦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摩擦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

(1)在以往分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支掌握机械、材料和化学等相关知识的专业研究队伍,有利于对摩擦学现象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推动了摩擦学机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2)由于摩擦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和知识普及,以及摩擦学本身具有的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当今工业界有大量的工程科技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研究,促使摩擦学应用研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3)随着理论与应用的不断完善,摩擦学研究模式开始从以分析摩擦学现象为主逐步向着分析与控制相结合,甚至以控制性能为目标的研究模式发展。此外,摩擦学研究工作从以往的主要面向设备维修和改造逐步进入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领域。

20世纪60年代后,相关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纳米科技的发展对摩擦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流体润滑理论

以数值解为基础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简称弹流润滑)理论的建立是润滑理论的重大发展。现代计算机科学和数值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许多复杂的摩擦学现象都可能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例如,在流体润滑研究中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已经建立了分别考虑摩擦表面弹性形变、热效应、表面形貌、润滑膜流变性能以及非稳态工况等实际因素影响,甚至于诸多因素综合影响的润滑理论,为机械零件的润滑设计提供了更加符合实际的理论基础。今后的任务是将润滑理论有效地应用于工程设计,其中对于某些机械零件诸如齿轮蜗轮传动的实际接触情况复杂,工作中润滑参数又不断变化,它们的润滑设计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混合润滑是实际机械中存在的最为普遍而又最为复杂的状态,随着微观弹流润滑和粗糙表面润滑数值模拟研究的发展,使得建立完备的混合润滑理论并应用于工程设计成为可能。混合润滑的特征之一是伴随磨损过程,即润滑与磨损的耦合。今后,在进一步完善真实粗糙表面润滑行为的模拟计算的基础上,新的研究目标可能在于揭示摩擦过程中润滑机制与其他过程如热效应、接触形态及磨损现象的交叉作用和相互影响。对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计算机数值模拟仍然是大有可为的。

现代机械的运行速度和载荷不断提高,使得润滑膜的剪切率和压力日益增大。同时,为改善润滑油性能,通常要添加大量的由高分子化合物组成的添加剂,以及其他类型润滑剂的应用,这都造成润滑膜强烈的非牛顿行为,并成为影响润滑设计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为此,人们根据试验测量提出了多种类型的润滑膜流变模型及其本构方程,同时还揭示出高压固化、剪切稀化、相变和极限切应力等一系列重要的物理特性及其对润滑行为的影响。

近年来,基于粘塑性和粘弹性流变模型的润滑理论得到较大的发展。根据粘塑性润滑理论分析了极限切应力对于润滑膜的作用,得出在高剪切率下由于润滑膜屈服在润滑膜内部或界面上出现滑移进而丧失了承载能力。在粘弹性流体润滑研究中,根据固体表面的变形情况,揭示出表面产生磨损的条件。应当指出,流变润滑研究还需要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和大量的试验研究。首先,迄今所提出的流变模型大多是根据特定的润滑材料和工况得出的,因而适用范围局限,而本构方程中的流变参数还缺乏准确的实验数据。现有的本构方程大都采用简单的代数式,近来有人试图用更复杂的微分式来表征润滑膜的流变行为。此外,非牛顿流体润滑的数值分析也还不尽完备。

90年代初提出的薄膜润滑状态是润滑研究的新领域。Dowson指出,由于润滑设计和加工技术的不断完善,流体润滑膜的厚度日益减小。他总结出润滑膜厚数量级的变化趋势为:在20世纪初,普通滑动轴承的最小膜厚通常在10~100微米范围;到了50年代,稳态滑动轴承的膜厚为10微米;而80年代内燃机滑动轴承的最小膜厚减小到1~10微米,对于齿轮、滚动轴承等弹性流体动力润滑膜的厚度更小,为0 1~1 0微米;发展到90年代,低弹性模量表面或磁记录装置润滑以及塑性流体动力润滑的膜厚则介于0 01~0 10微米甚至0 001微米(即1

纳米)数量级,这种润滑状态通常被称为薄膜润滑。

Spikes等以及作者领导的研究组采用不同的光干涉技术对点接触副的纳米量级润滑薄膜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研究指出,以纳米膜厚为特征的薄膜润滑是介于弹流润滑与边界润滑之间的状态。通常认为,弹流润滑以粘性流体膜为特征,它服从连续介质力学的规律,而边界润滑以润滑剂分子有序排列的吸附膜为特征,以表面物理化学为研究基础。显然,作为中间状态的薄膜润滑兼有流体膜和吸附膜的特点,因而润滑机理复杂。

目前薄膜润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将成为今后润滑研究的新领域。有关薄膜润滑的形成机理和结构特征,包括在表面能作用下润滑膜分子有序化及其影响、膜厚与润滑剂物理性能的相关性以及润滑状态转换等问题都需要通过试验研究进一步考察。在数值模拟方面,还需要建立符合纳米润滑膜结构特点的物理模型与计算方法,以适应工程应用中薄膜润滑设计的需要。经典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假设是材料具有连续分布的密度,所有的守恒定律对于材料内部任一部分均成立,而任一点的状态仅与该点无限小的邻域有关,因此在材料的本构关系中不出现特征长度,即不考虑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如果所研究对象的特征尺寸远大于材料内部结构的特征尺寸,经典连续介质力学将是有效的。然而,在薄膜润滑状态下,润滑膜极薄仅包含十几个或几十个润滑剂分子尺寸,而且分子排列有序。显然,对于薄膜润滑状态,当今流体润滑理论

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分析方法不尽适用,需要建立一种新的考虑润滑膜内部微结构及其流变特性的理论。

1.2 材料磨损与表面处理技术

由于磨损是机械设备的主要失效形式之一,它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根据我国80年代不完全统计,在冶金矿山、农业机械、煤炭、电力和建筑材料五个工业部门每年仅用于磨料磨损而需要补充的备件达100万吨钢材。又如,约40%的农业机具备件是由于磨料磨损造成的,约30%的锅炉钢管因腐蚀磨损而失效。因此,关于材料磨损机理及提高耐磨性的研究受到摩擦学界的广泛重视。

材料的耐磨性不像物理、化学性能那样属于材料的固有特性,而是制约于摩擦学系统诸多因素如接触条件、环境介质和工况等的综合影响,构成一个特定的系统特性;同时,磨损又是发生在材料表面层的微观动态过程。因而磨损现象十分复杂而且很难实时观察。无论在材料科学或摩擦学中,它是在理论和实践上都还不够完善的研究领域。

早期的磨损研究大都限于性能试验。20世纪60年代后期,电子显微镜及各种表面微观分析仪器商品化和广泛应用,为磨损表面层分析提供了研究磨损机理的手段。与此同时,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许多新型材料以及一系列表面处理技术的兴起,对磨损研究向宽度和深度上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现代材料磨损研究的领域已从以金属材料为主体扩展到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的研究。

陶瓷作为新兴的耐磨材料还只有20多年的历史。1983年的国际材料磨损会议上提出了许多关于陶瓷材料磨损的研究报告,其中不少涉及到实际应用,此后陶瓷耐磨材料研究得到迅速发展。由于陶瓷材料具有特殊优良的性能,包括高耐磨和耐腐蚀能力、良好的高温稳定性及在相当宽的温度范围内具有较高的硬度,它对于在高温和腐蚀介质中工作的摩擦副,其摩擦学性能远比其他金属材料优异,因而在高效动力机械中有着广泛应用前景。

聚合物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它具有某些其他材料不能达到的摩擦磨损性能,例如具有很低的摩擦系数和较高的化学稳定性,有的聚合物还有抑制振动的能力,因而聚合物可望成为优良的减摩耐磨材料。通常均一单质的材料不能满足多种性能要求,近年来各种人造复合材料又相继产生,包括以金属和非金属为基的具有各种填充物的复合材料。例如,在聚合物中加入石墨、二硫化钼或聚四氟乙烯等固体润滑剂,可以降低摩擦因数;为了改善聚合物的热传导性能而加入青铜、铝或石墨粉末填充物的复合材料。发展至今用作减摩耐磨材料的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的种类繁多,已有不少专著介绍它们的性能和应用,今后的研究目标仍然是开发更高性能的品种和扩大应用范围。

表面处理技术或称表面改性是近20年来摩擦学研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它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方法使材料表面层获得特殊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以适应综合性能的要求。就学科发展趋势而言,复合性材料的研究是材料科学的重点方向,而表面改性技术实质上就是研制表里具有不同材质的复合性材料,因而受到摩擦学者广泛的重视。迄今已经开发出种类繁多功能各异的表面处理技术,可归纳为:表面热处理和化学热处理、电镀和电沉积、堆焊和热

喷涂、高能密度处理和气相沉积等类别。近年来又发展了将多种技术结合而形成的复合型表面处理技术以及表面层的组织和性能按规律变化的梯度材料,都将成为今后重要的研究方向。

从工程实际需要出发,建立材料摩擦磨损的物理模型和定量计算公式,以便预测机械零件的使用性能和失效寿命,是一项长期困扰摩擦学研究人员而又未能完全达到的研究目标。然而随着现代各类材料表面微观分析仪器的发展和大量应用,有力地推动了对于磨损机理的深入探索。根据统计,在以往40年的文献中共发表了300多个各种形式的磨损公式,这些公式都是许多作者根据不同的观点和不同条件的试验提出的。它们中间即使是最完备的公式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很大的局限性,这是由于材料磨损是发生在表面层涉及材料科学、力学、热物理及化学等的复杂过程。影响摩擦磨损的因素很多,至今人们提出的与磨损有关的变量有600余个,而最基本的也有100多个。显然,对于磨损这样复杂而多变的过程要建立统一的预测公式是十分困难的。为此,磨损机理及其量化研究仍将是摩擦学工作者今后的繁重任务。首先是有针对性地深入考察典型磨损形式的机理及其变化规律,并在试验的基础上就特定工况条件下的磨损建立定量计算公式,再在实际应用中不断完善和扩展。

1.3 纳米摩擦学

纳米科学技术被认为是面向21世纪的新科技,由此派生出一系列新学科,纳米摩擦学或称微观摩擦学就是其中之一。

纳米摩擦学研究在90年代的迅速兴起是本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摩擦学属于表面科学范畴,其研究对象是发生在摩擦表面和界面上的微观的动态行为与变化,而在摩擦过程中摩擦副所表现的宏观特性与材料微观结构密切相关。而纳米摩擦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模式,即从原子分子尺度上揭示摩擦磨损与润滑机理,从而建立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之间的构性关系,这将更加符合摩擦学的研究规律。可以说,纳米摩擦学的出现标志着摩擦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纳米摩擦学的研究方法与宏观摩擦学研究有很大差别。纳米尺度上考察表面和界面上分子层的微观摩擦学行为的理论分析手段主要是计算机分子动力学模拟(MDS),而试验测试仪器为各类扫描探针显微镜,如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摩擦力显微镜(FFM)等和表面力仪(SFA)以及专用的微型试验装置。

目前,纳米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材料微观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以及表面和界面分子工程即通过材料表面微观改性和纳米涂层,或者建立有序分子膜润滑,以获得优异的减摩耐磨性能。当前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磁记录装置以及超精密和微型机械。纳米摩擦学是摩擦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迄今已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发表,并出版了专著。

2 交叉学科的发展

摩擦学作为一门技术基础学科往往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从而形成新的研究领域,这是摩擦学发展的显著特点。主要的交叉学科如下。

2.1 摩擦化学(Tribo chemistry)

物理化学中通常根据用于激发化学反应的能量来划分分支学科,例如电化学、光化学等等。早在1919年Ostwald就提出“机械化学(Mechano chemistry)”一词,旨在研究物质在摩擦或冲击过程中能量转换引起的物理化学变化和效应。1984年Heinicke出版了第一部《摩擦化学》的专著,成为摩擦学与物理化学相结合的一门交叉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摩擦科学和摩擦工艺学两部分,前者研究摩擦中的物理化学过程,如摩擦发光、电子发射等;后者研究利用摩擦过程中各种效应在工艺中的应用,如催化、破碎等。近年来人们利用摩擦过程中的物理化学效应以控制摩擦学性能取得实用性的成果。例如,利用摩擦能激发的扩散作用而产生材料选择性转换的观点,可以通过适当地选择摩擦副材料的配对,在摩擦表面上形成耐磨性极高的固体薄膜;又如,根据摩擦界面的电磁效应,通过外加电压可以显著降低材料的摩擦因数,甚至于控制摩擦因数的变化;也有人通过外加磁场改变材料的磨损率。此外,利用摩擦过程中界面声发射作为检测材料表面损伤和失效等等。

2.2 生物摩擦学(Bio tribology)

人体内存在各种摩擦,如关节的摩擦;管腔(血管、气管、消化道、排泄道)内的摩擦;运动产生的肌肉、肌腱间的摩擦等。由于摩擦可以引起人体许多生理变化和疾病。

80年代提出的生物摩擦学研究是摩擦学、生物力学、生物化学、流变学和材料科学等的交叉学科,在医学和摩擦学工作者共同努力下得到迅速发展。目前生物摩擦学的研究目标是研制摩擦磨损低、病理反应小的人工器官,主要集中在人工关节和心脏瓣膜的研究,国内外都有专门从事生物摩擦学研究的机构。现在人工关节已经大量地应用于关节炎晚期、外伤致残或骨瘤切除病人的关节置换。根据调查推算,我国可能有100~150万骨关节病人需要做人工关节手术。通常手术后10年的近期效果相当满意,但是更长期的工作可能因磨损、滑液老化或生物相容性不适而出现脱位、松动甚至引起骨折。关节置换的耐久性逐年提高,根据国外报道,手术后20年全膝和全髋置换术的成功率分别达到93%和86%。

自从1960年首次进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以来,人工心脏瓣膜为延长心瓣膜疾病患者的寿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迄今尚未能取得满意的结果,原因是心瓣膜材料与血液反复摩擦产生的磨损以及疲劳断裂产生不良的影响。

2.3 生态摩擦学(Eco tribology)

人类为了可持续发展面临着资源和环境两个重大问题。为此,最近提出生态摩擦学研究可望成为今后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据估计,全世界约有1/3~1/2的能源以各种形式消耗在摩擦上,而摩擦导致的机械磨损所损耗的材料在我国每年高达几百亿元,因此减摩耐磨技术的开发和普及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最大限度地降低摩擦是人们长期追求的目标,近来出现的超滑(Superlubricity)技术研究,即采用有机分子膜润滑或表面改性和形貌修饰等方法可望实现较低的摩擦;而通过表面涂层方法将已磨损表面进行修复的再制造技术也将是减少材料损耗的措施。

摩擦的不稳定性特别是低速时的粘滑现象所激发的摩擦振动是机械设备噪声的重要来源之一。目前有关摩擦噪声的机理和抑制研究都很不够。

润滑油特别是添加剂含有多种有害的金属元素。据统计,全世界每年润滑油消耗量为300

万吨,其中约有30%因各种原因被排放到环境中而造成污染。虽然有许多废油再生方法,但因成本太高无法实施。从90年代开始,国际上大力开发绿色润滑油以取代传统的矿物基润滑油,它们目前在世界范围内市场占有率已达10%,并呈逐年增加趋势。绿色润滑油应具有低毒性、低污染及可生物降解的特点,其基础油主要有聚醚、合成酯和天然植物油等。而与基础油相适应的添加剂是绿色润滑油实际应用的前提,这方面的研制才刚刚起步。

2.4 微机械学(Micro mechanology)

随着微机电系统(MEMS)研究的发展,人们已经能够制造出各种微器件。然而,要将各种微器件组合成具有一定功能和寿命的系统就需要发展微机械设计基础理论的研究,目前在微机械研制中已经存在许多有关微摩擦学、微机构学和微构件力学等关键问题。

根据微机械的特点和发展,现阶段微机械学研究主要包括:研究微机械中运动变换、动力传递及动态特性的微机构学;研究适用于制造微构件而性能独特的材料及其在环境影响下的变形响应和失效准则的微构件力学;以及在原子分子尺度上研究相互接触运动界面上的微摩擦磨损与润滑的微摩擦学,或称纳米摩擦学。

由于能源和尺寸的限制,微机械系统应尽可能将能量传递、运动变换和调节控制等机构集合成为一体。为此,微机构通常设计成具有多种功能的组合机构,或者通过一系列弹性构件组合来实现柔性的多自由度运动。由于尺寸效应,微机构的运动特性受制造误差、弹性变形等的影响增大,因而考虑制造误差、构件弹性、运动副间隙以及摩擦、冲击等影响的微机构动力学研究也将是重要问题。

微构件的材料与制造方法与传统机械不同,使得微构件的弹性模量、残余应力、断裂韧度和机械强度等均与大构件不同,而且有些表征材料性能的物理量还需要重新定义和测定。此外,在微构件的力学计算中,表面效应、环境作用以及构件内部的微结构都将有重要的影响。

微机械设计对摩擦学研究提出了许多特殊要求。由于微机械的能源限制,对于作为运动阻力的摩擦,要求尽可能地降低摩擦能耗,甚至实现零摩擦;另一方面,微机械往往利用摩擦作为牵引或驱动力,此时则要求摩擦力稳定而且可以实时控制。在表面粘着能作用下,微摩擦中的粘滑现象和静接触时的粘附现象严重影响摩擦过程的平稳性,其抑制研究将是保证微机械运动质量的关键。通过表面纳米复合涂层以最大限度降低磨损,提高微机械使用寿命也是重要的研究课题。

经超精加工的微机械,摩擦副间隙常处于纳米范围,为改善摩擦学性能必须采用有序分子膜进行润滑。这是一种特殊的润滑状态,其成膜机制、流变特性、壁面效应以及失效准则等都有待研究。

北语语用专业00-15年初试真命题(语言知识学习学概论)

北京语言大学语用专业00--15年语言学概论考研真题 2015年 1.名词解释—自源文字,组合关系,语境义,语义场,形态,音质音位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组合,聚合关系不仅仅存在于语法中。 (2)每一种语言或方言中的音位都处于双向聚合群中。 (3)语素和词不仅是词汇单位,也是语法单位。 (4)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的差别只表现在词汇系统中。 3.分析题 (1)写出普通话中a的四个音位变体,并分析这四个音位变体是如何产生。 (2)方言根据不同的角度可以分为哪些类型?并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地域方言会有什么发展趋势。 (3)什么是借词?根据下面的例子归纳借词的类型。剑桥,茶道,啤酒,基因,俱乐部,克隆,罗曼蒂克,CPU,霓虹灯 (4)分析下列“老”和“子”哪些属于词根语素,哪些属于词缀语素 老板,老鹰,老汉,老式,老化,老公 孩子,电子,棋子,模子, (5)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句子,并分析"V在"划分的理由 我和哥哥确实都生在河北石家庄。 我的老板王立出生在首都北京。

4.简答题 (1)区别特征是不是等同于发音特征?如何确定具体某个辅音音位的区别特征? (2)什么是词缀?什么是词尾?说说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 (3)什么是变换分析?用具体例子说明如何用变换分析消解多义结构。 5.论述题 (1)以一个具体语言为例说明语言中语法演变的具体表现。 (2)什么是语言换用和底层遗留?说明底层遗留产生的原因以及具体体现。 2014年 语言学概论 一、名词解释并举例。 社会方言地域方言语义特征语义指向音素音位 表音素文字表音位文字单纯词合成词组合关系聚合关系 同化异化隐喻换喻 二、选择 1、语言层次的上层包括 A、音位、语素、词语、短语 B、音位、语素、词语 C、音素、语素、词语 D、语素、词语、短语、句子 2、波浪理论提出者A A、施密特 B、葆朴 C、 D、 3、辅助性交际工具有B

摩擦学发展概况综述

摩擦学发展概况综述 姓名:XXX 学号:XXX 日期:2016年5月

目录 1.引言 (1) 2.近年来我国摩擦学发展的重要成就 (1) 2.1摩擦学教育 (2) 2.2摩擦学研究 (2) 3.现代摩擦学的发展 (3) 4.70~90年代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4) 4.1磨损研究 (4) 4.2流体动压轴承 (4) 4.3流体静压支承和动静压支承 (4) 4.4弹性流体动压润滑 (5) 4.5固体润滑材料 (5) 4.6润滑油脂材料 (5) 4.7摩擦学测试技术及共况检测 (5) 5.90年代后至今摩擦学的发展方向 (5) 6.工业界的摩擦学研究 (6) 7. 摩擦学工业应用举例 (7) 8对摩擦学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的几点认识 (8) 9.摩擦学面临的挑战 (8) 10.结束语. (9)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摩擦学的发展历史、研究内容及其在机械工业领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当今摩擦学的主要发展方向。回顾了我国摩擦学发展的历程,综述了近年来我国摩擦学发展的重要成就,分析了摩擦学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节能、节资应该是摩擦学应用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摩擦学在解决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所面临的资源、能源、环境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对我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国家安全、公众健康和高新技术的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显然,国内面临的严峻形势需要我国摩擦学的发展,并赋予它新的历史使命,即摩擦学除了继续发挥它对高新技术和许多科技与工程领域的技术支撑作用之外,还应成为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生态、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1.引言 按照当今的概念,摩擦学是研究作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表面及其有关实践的科学与技术,以摩擦、磨损和润滑为主要研究内容。根据这个概念,远古时代的钻木取火技术应该是比较早的摩擦学技术,在公元前几千年的制陶工具———陶轮中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轴承;战车的使用也可以追溯到夏代。诗经里的“载脂载辖,还车言迈”是我国早期使用润滑脂的文字记载,说明最晚在2 500年前人们就已经开始普遍使用润滑剂了。我国摩擦学技术的早期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摩擦学(Tribolgy)一词是在1966年以后才开始使用并收入在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牛津英语词典中,这个新词是英国HPeterJost先生于1966年3月9日首先提出的。摩擦学包括摩擦、磨损与润滑。摩擦学被定义为“研究相对运动的相互作用的表面的有关理论与实践的一门科学与技术”。摩擦学是当今国际上研究十分活跃和受到各国普遍重视的交叉学科领域。摩擦学涉及材料科学、表面工程、流体力学、化学、物理及机械工程等学科。目前,摩擦学的研究不仅存在于机械系统中,而且存在许多领域中,如计算机工业中的磁性信息储存器、核反应堆中的摩擦学问题、医疗工程中的生物摩擦学等。 由于过去没有摩擦学的概念,各项研究工作都是在自然形成的各自的技术领域(如摩擦、磨损、润滑)中进行的,摩擦学科学研究进展缓慢。直到1966年,以H PJost博士为首的专家小组,提出了著名的《英国教育科研部关于摩擦学教育和研究的报告》(Jost报告)。该报告提出了“摩擦学”这样一个学科术语,它把摩擦、磨损、润滑及其相互作用的表面科学联系起来。摩擦学的提出对于促进该学科领域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近年来我国摩擦学发展的重要成就 2006年中国工程院专门立项进行了《摩擦学科学与工程应用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由徐匡迪院长担任顾问,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副主任张彦仲院士任组长,谢友柏、薛群基、徐滨士院士任副组长,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院所、大型企业和军事部门的33个单位的15位院士、63名专家直接参加了调研工作,另有200余位各个行业的摩擦学专家教授、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协助参加了调研工作。项目组按照调研对象(行业)成立了冶金、能源化工、机车、汽车、航空航天、船舶、军事装备和农业装备等8个课题组,结合我国实际,采用面上调查和典型事例相结合的方法,选择了若干有代表性、专业人员基础较好、统计资料较完整的企业,通过问卷调查、组织座谈和专题讨论,以及深入现场收集资料等多种方式开展了调研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可以认为, 20年来我国在摩擦学教育、科研和工业应用领域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语言性别差异

从文化人类学角度看语言性别差异的原因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是人类文明的象征,是文化的载体,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而人是语言的载体,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的主体——人,可以按性别分成男性和女性,不同的性别在语言上也有很大的差别。例如男女在话语风格、谈话策略、话题内容等方面都有各自的特点。女性普遍对发音的正确与否保持着高度的敏感性,女性口头言语一般比较流畅、吐字清楚、口齿伶俐,她们比男子更倾向于使用标准、权威的发音方式,对自己在这方面的要求也明显高于男子。女性在说话时喜欢用情感词、强化词、夸张语词、幽默含蓄的词以及带文采的形容词等,而男性说话则直率肯定,男性用粗俗语和诅咒语也比女性多。出现如此多的语言性别差异是有深刻的原因的。归纳起来有如下原因:一.社会文化因素。由于职业、年龄、教育程度、文化背景、身份、地位、场合的不同,导致了语言的性别差异。 语言是社会的一面镜子,因此男女语言差别这一语言现象首先应归咎于地位、作用、支配等社会因素。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每个人都占有一定的社会位置,与他人构成一定的社会关系。在言语交际中,一般来说,男性处于强势、支配地位,而女性则处于弱势、受支配地位。例如在社会生活中,女性多用附加疑问句回答问题,喜欢用征询不确切的语调,而男性的语言往往是更加有力度,在谈话中起主导作用。这些语言上的特点都是男女在社会上不同地位的反映。 在公共场合或职场上,女性在谈话中喜欢注意给别人以说话机会,如果说得太多时,会感到不好意思,而且不喜欢任何人始终控制整个谈话。而男性在谈话中则力争占主导地位,有时总比别人说得多,而且体察不到应把自己的谈话与他人的联系在一起的必要,常常忽略别人所说,一味强调自己的观点。女性重视谈话的细节,认为这是参与谈话的标志;而男性则不这样谈话,他们不注意照顾别人的谈话。 由于性别、年龄的不同,因此社会劳动分工也不同,这就使不同性别的人承担不同的社会角色,作为人与人之间交际工具的语言也会因人的社会角色不同而产生不同的话题、语体、词汇,因此性别语言差异是不可避免的。 另外,性别差异也是一种文化差异,异性交流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不同文化的成员都有自己的交流规则和假设,在跨文化交流中,就会用这些规则和假设,于是,就发生了性别语言差异。 场合的不同,语言的性别差异也不同。一对恋爱中的男女,不管是男的还是女的,他们的语言会是很亲密的。而一旦他们在职场上时,语言就会变得严肃一些。 二.家庭文化及抚养方式对男女语言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孩子的早期经验主要是从家庭中获得的,在一个家庭中,父亲充当着导航的角色,而母亲则比较善于表达。男女孩子很小的时候受母亲的影响比较大,而长大一些后,父亲开始引导孩子认识家庭以外的世界,将更大的社会准则(如成就取向)传授给孩子。这个时候,男孩子就会放弃了与母亲的表达性关系,而接受父亲教的模式。然而女孩则继续表现出对母亲表达性关系的依附,接受母亲的角色。所以,无论在任何社会,男孩在玩耍时常模仿他们父亲的活动和游戏,而女孩则承担和接受她们母亲的任务。因此,家庭的影响会使孩子认识到自己性别阳刚或阴柔角色。要是孩子长期和母亲相处,则语言就会更加女性化,否则则更会

绿色化学及其发展方向

绿色化学及其发展方向 摘要:伴随着社会经济生活的不断发展及进步,我国的化学应用过程中不免会对环境和人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本文从我国化学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出发,在对化学发展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绿色化学是化学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的观点。并针对如何发展绿色化学的角度出发,对环境保护目的下的绿色化学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坚持资源、环境及经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绿色化工; 环境保护; 可持续发展 当今 ,可持续发展观是世人普遍认同的发展观。它强调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 ,既要发展经济 ,又要保护自然资源和环境 ,使子孙后代能永续发展。绿色化学正是基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论。 一、绿色化学定义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即是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减少或消灭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和产生。绿色化学的理想在于不再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 ,不再产生废物 ,不再处理废物。它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 [1] 二、绿色化学遵循的相关准则 绿色化学应该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作为行事准则,这样能够从源头上就解决好污染问题,保护环境。在日常生活生产活动最大限度地减少分离溶剂与试剂之类的物质,尽量选择使用无污染、无害

等辅助物质。尤其是那些能够对人们身体健康与生活环境造成毒害的物质,更是需要控制其在生产生活中的使用。 三、绿色原料是可持续发展基石 所谓的“绿色原料”也就是化学品需要使用到的原材料,在采用、产生、利用、再循环利用与废弃物处理等诸多环节里和生态环境和谐共存。同时,此材料不会对人类身体健康成危害,还具有促进健康与净化吸收这样的主要功能。现阶段,国内白色污染方面相对较为严重,这也是由于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而引发的。通过绿色原料的生产实现有效降解熟料的目的,已经成该领域重点关注的研究课题。在这方面国际上现使用方式有生物降解塑料,还有光、化学以及组合等降解塑料的类型。化学品传统生产过程中通常都是用含剧毒的氢氰酸与光气之类的物质作为原料生产异氰酸酯,当前已经被基本无毒害的二氧化氮与胺类生产异氰酸酯所代替。用这两种原料完成两步生产氨基二乙酸钠,并采用二乙醇胺与催化脱氢两种物质为原料成功开发出安全生产氨基二乙酸钠的这种新工艺。 四、从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促进绿色化学的应用 4.1原料的绿色化 在绿色化学的应用中,绿色化选择原料是应用的基础。通过原料的选择可以有效的降低化学过程对环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简而言之,过原来的绿色化,来实现绿色化学在应用中环保型效应。 4.2溶剂的绿色化在绿色化学的应用中还可通过选用溶剂的绿色化来实现对环境的保护,降低对人体的各类伤害。绿色化的溶剂安全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和发展(精)

对比语言学的定义、起源与发展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的定义 1、语言学中的比较与对比 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研究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如果说,语言学的根本任务是对语言的某种现象加以阐述的话,那么要对某一语言现象作出阐述,总是需要对这一现象的种种表现加以比较和分析(Harlmann1980:22。因而,按其本质来说,对比语言学也是一种比较,不过是一种具有特定含义的语言学中的比较。下面,先让我们来看看对比语言学的比较,与语言学中其他分支的比较有什么不同,从而使我们能够确定对比语言学在整个语言学中的位置,及其与其他语言学研究的联系。 在进行语言学比较时,根据比较对象的不同,可以沿两条轴线来进行。一方面,可以选择共时或历时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选择在某一语言内部或各种语言之间的语言现象来进行比较。这两条轴线的互相交叉,便形成了如下四个象限,这四个象限将语言学研究分成四大类性质和目的不同的比较。 象限I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共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发展的某一阶段(特别是现时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的内部构成成分及组织结构的比较。

在共时语言学研究中,要对某一语言的某一结构系统进行描述,就必须对这一结构系统里的各种语言现象加以比较分析。例如,如果我们要研究一种语言的语音系统,我们就要比较这个系统里的各个音素的发音部位和方法有什么不同,它们的声学物理属性有什么不同,在音节中的分布又有什么不同的规律,我们就必须比较这个语言中各类词的语法作用有什么不同,组合搭配有什么特点,等等。而且,要确定一个语言中的词可以区分为哪几个词类,这本身就要进行大量的形态、语义、语法特征等方面的比较。因此可以说,同一语言内的共时比较是语音学、语法学、词汇学等构成当代语言学主流的各个分支学科的一种主要研究方法。 象限Ⅱ代表了同一语言内部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在其历史演变的不同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加以比较,从而使我们了解这一语言的发展历史,找出其基本发展演变规律。例如,通过对英语的历时比较,语言学家一般认为,英语的演变经历了古英语、中古英语、早期现代英语和现代英语等四个阶段。其语法演变的总趋势表现为从一个综合型的语言逐步向一个分析型的语言发展,即词的屈折变化逐渐减少,语法意义的表达越来越多地依赖语序以及介词等语法作用词的运用。这类比较是对某一语言的语言史及其分科(如词源学、古今比较语法学等研究的主要方法。 象限Ⅲ代表了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这类比较是对不同语言(一般是亲属语言在各个历史发展阶段的语音、语法和词汇等系统进行比较,其目的主要是探讨语言之间的历史联系,并据此对世界上的语言进行谱系分类,重建或构拟某一组亲属语的共同原始语(proto-language,找出它们之间的某些共同发展规律. 例如,语言学家通过对印欧语系诸语言之向的历时比较研究,使我们能够大致了解这些语言在历史演变过程中的关系,推断出原始印欧语的大致形式。不同语言之间的历时比较往往需要与同一语言的历时比较相结合,这就形成了现代语言学研究领域中最先发展起来的一个分支—历史语言学,又称比较语言学,或历史比较语言学。历史语言学发端于十八世纪末,到了十九世纪,逐步发展成为语言学研究中占主导地位的一个领域,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世纪回顾与展望——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第硒卷第6期20O0年6居 机械工程学报 CHIN}cSEJ0L1f{NAL0FMEC}{ANICALENGINEERING Ⅵ,l,36M?6 Ju【l,2000 世纪回顾与展望——摩擦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漫诗铸 (清华大学黪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 摘要在强籁牵攘擘发展嚣变瓣基础土,憨络驽{罄纪国年代鞋寒,在鬻攘学主要磷究鹱蠛龟臻涟箨澜瓣、越辩密损与表面处理技术、纳米摩擦学等的发展现状和展盟。分析了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学科交叉对摩擦学研究的推动作用,并彳卜绍了摩擦学与其他学科交叉领域如摩擦化学、生物摩擦学,生态摩擦学和微机械学等的发展概况和趋势。簸谲:藏搭漏精嚣鹋瘗援缝拳牵攘学瘴攘纯掌生态牵攘掌 中国分类鼍:THll7.】 0前言 章擦学作为一门实践性稂强的技术基础科举,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键挺关:戮燕耍摩攘学豹发爱爨变,宅经历了霓个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研究模式一 早期的摩擦学研究以18世纪m”ont。nsj}nc蕊。曲靖篱俸摩擦的疆究为代表,佳们通过太量的试验归纳出滑动摩擦的变化规律和经典公式。这…时期的特点鼹以试验为基础的经验譬}究攒式。 19世纪束.Revnolds¨3根据牯性流体力学揭示出滑动轴承中润滑膜的承载机壤.建立了表征流体海游貘力学褥性题Re¥m韬s方程,羹定r滚漆懑、簿的理论基础.从而开创r基于连续介质力学的研究模式:到了20世纪20年代以后,由于生产发展的需婺牵擦学豹研究领域得繇遘一步§。夭。其中,}b州、-2提出依靠润滑油的极性分子与金属表面的物理化学馋照露形戏吸瞻骥的边界澜涛理论;T0“ir峙ono从分子运动鲰度解释固体滑动过程的能量转换和摩擦起因,特别是Bowd。n和Tabor【4o建立了疆链羞效疲为基穗翁牵擦瘗撰理论等。这鳖骚究不仅扩展了摩擦学的范畴,而且促使它发展成为涉及力学、热处理、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等的边缘学科.瓿此开创了多学科综合研究的模式。 1965年奠国教育科学研究部发表《关于摩擦学教凳鞠殴究缀蠹》《通豢嚣麦赫}摄告),善敬提窭bhmo∞(摩擦学)一词简要地定必为“关于摩擦过程的科学”。此后,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爱到世界备国普德重甏,鼙攘学瑾论与痘鬻繇究迸A了一个耨 习篙瞄。6驻曩秘臻弱8}赣。隧著研究翁深走开麓,久们试识到为了确效地发挥摩擦学在生产中的潜在效益._在研究模菰}的发展趋势蟪是出宏观进入激理,出怒性进入建量,由静态遥^动态.由单一学科的分析进人多掌利的综合研究“。 l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摩擦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 (1)在以往分学科研究的麓础上,形成了一点簿握搬槭、奉砉糕秘毙学等甥关知识夔专建戮究麸螽,确利于对摩擦学现象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推动了霹擦学机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2)鸯予攀攘学专韭教育酌发震程箱谖善及,彩及摩擦学本身具有的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当今工m界商大量的]二程科技人员结合工程实跨开展研究,促使摩擦学斑甬研究取得巨大的经济教撬。 (3)随着理论与应用的不断完善,摩擦学研究槎式开始麸戮努辑摩擦学褒象为主逐步自整分羲与羲制相结合.甚趸以控制性能为目标的研究模式发展此外,摩擦学研究工作从以往的主要面向设备维憾稻敬造逐步邂A褫禳产品静氆麟设计镁域。 20世纪60年代以后,相关科学技术特别是t{算搬科学、撼嚣}科学秘续岽秘技的发羼避摩擦学醪究藏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耐1.1流体润滑理论 敷鼗篷瓣为基穑翁弹往藏体动力溺漆t篱称鹑流润滑)理论的建立魁润滑理论的重大发展。现”计算机科学瓤数值分柝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诲霪复杂的摩擦学现象都可能进行精确的定艇计算i静如,谯流体润滑研究中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已经建益f努蹙考惑肇攘表蘑撵性髟变、热教瘦、裘覆彩襞润滑膜流变陆能以及非稳态工况等实际因素影响,  万方数据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学中家庭社会学浅谈

关于当代中国社会学中家庭社会学的浅谈 张成博 (上海交通大学电院5090309407) 家庭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借鉴文化人类学、社会心理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研究家庭个体关系和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变化规律的一门社会学的分支学科。从本人一学期的社会学通识课的理解上来看,就是从微观角度研究宏观现象的学科,社会是家庭的宏观体现,而家庭则是社会的微观本质,这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也促成了社会学研究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可以说,这是一门在我看来意义重大的社会学分支。 下面就从家庭社会学的概况、热点研究课题和解决方向两个角度阐释我对该问题的初步理解。 家庭社会学的概况 (一)家庭的本质 关于家庭的本质理解,是在邓伟志所著的《家庭问题种种》一书中首先引起的,该书对家庭定义的表述是:按血缘和姻缘关系建立起来的经济组织,简而言之就是:血缘+经济=家庭。他认为,在血缘和经济两大因素中,经济的关系更为重要。在阶级社会中,不仅姻缘要服从经济,就是血缘关系的亲疏,也要受到经济关系的制约。因此,他认为,家庭的本质,归根结底是一种经济关系。我对这种观点持部分肯定的态度。首先,经济基础确实可以决定家庭中每个个体的社会地位、生活质量乃至幸福指数,但血缘和亲情的重要性同样不可忽视。我们可以在网上屡屡见到某位明星富翁因家庭问题产生心理疾病乃至自杀、犯罪等,而一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百姓,虽然贫穷却生活的很快乐很满足。所以,对于家庭本质的理解我认为是结合了人口生产关系、情感关系和社会关系等诸多因素,在经济基础和文化基础的要素下构成的一个社会的基本单元。

(二)家庭职能的概念 在《社会科学争鸣大系——社会学卷》中阐述道:家庭职能是指家庭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所能发挥的作用。一般来讲,这样的职能有三大类:第一类是生育职能,这个是自从存在家庭以来,在任何社会形态都具有的职能;第二类是消费,这保证了家庭基本生活需要和精神需求;第三类就是派生职能,如宗教,这不是每个家庭必须具备的。首先就生育职能来讲,这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传承的保证,同时也应该是家庭生活得以和睦美满的一个必要的条件。从这个职能中引申出的诸如“丁克”家庭、婚外生育等一些社会敏感问题,同样是印证了微观家庭可以对宏观社会产生影响的观点,这也将在后面的热点问题中加以细究。而消费则更是如此,从个人家庭的消费可以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控和利益的分配问题,当然,这也是间接反映一个家庭经济基础的一个体现。如果一个家庭的消费仅仅停留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层面上,那这个家庭的经济基础必然是不高的。在看最后一个职能,这个从我个人的角度觉得中国的情况没有外国那么复杂,可能基于我国对宗教信教的管理的问题,以及一些历史考究的缘故,当然这个仅仅是个人的主观臆断。 针对家庭职能未来的发展趋势也是学者研究的方向。同样从本书中参考相关信息,有些学者认为家庭经营终究是一种小生产方式,只适用于落后的生产力水平,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家庭的这种生产职能也将随之消失。关于生育职能,在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一文中提出的关于人类两种生产的论断:“历史中的决定因素,归根结底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生产本身又又两种,一方面为生活资料,另一方面是人类自身的生产。”所以,家庭生育职能作为最基本的一项职能将一直保留。我个人感觉,未来人类科技和文明的高速发展必将影响到家庭职能的转变。一部分职能被弱化,如生产职能;一部分职能将得到加强,如教育职能;而一部分职能将维持,如生育职能。总之,这样一种职能的转变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多种文化相互冲击融合的结果。当然,不同的职能我觉得并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所以其加强和削弱也不能直接或间接反映家庭在社会中地位的加强或者削弱,正如生物进化的道理,所谓优胜劣汰的原理在这里同样适用。 (三)家庭结构概述

绿色化学的研究现状及进展

绿 色 化 学 的 研 究 及 进 展 院系:化学与生物科学学院 班级:10-1(双语)班 姓名:齐买克 学号:21

绿色化学的研究及进展 摘要:绿色化学,又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是当今国际化学科学研究的前沿课题,其目的是将现有化工生产技术路线从“先污染,后治理”改为“从源头上根除污染”。是利用化学来防止污染的一门科学[1],是一种对环境友好的化学过程,绿色化学对传统化学在诸多方面存在着继承,更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和创新。 关键词:绿色化学;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 绿色化学(Green Chemistry)是20世纪末崛起的一门新兴学科,相对于传统化学,它是未来化学化工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绿色化学即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去避免或减少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在生产过程中的使用,同时在生产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有害的副产物、废物。绿色化学是当今国际化学学科的研究前沿,是具有明确社会需求和科学目标的新兴交叉学科。从科学观点看,绿色化学是对传统化学思维方式的更新和发展;从环境观点看,是从源头上消除污染;从经济观点看,它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发展绿色化学技术的思想首先在欧美国家产生。1984年美国环保局提出的“废物最小化”是绿色化学的最初思想。1989年美国环保局又提出了“污染预防”的概念,是绿色化学思想的初步形成。1990年美联邦政府通过了“防止污染行动”的法令,将污染的防止确立为国策,该法案条文中第一次出现了“绿色化学”一词。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从1996年开始,每年对在绿色化学方面做出重要贡献的化学家和企业颁奖,奖励内容包括:(1)变更合成路线奖;(2)改变反应条件奖;(3)设计更安全化学品奖;(4)小企业奖;(5)学术奖。1998年美国成立绿色化学研究所,专门从事化学工业绿色化学研究。2000年,美国化学学会出版了第一本绿色化学教科书。 在英国,1999年皇家化学会创办了第一份国际性《绿色化学》杂志,标志着绿色化学成为化学学科的前沿。绿色化学奖于2000年开始颁发,该奖分为3类:一是被称作“Jerwood Salters”(环境奖)的年度学术奖,另2项年度奖用于奖励

《教育社会学》复习参考答案

《教育社会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是指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众,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的位置移动 A.人口流动 B.社会流动 C.人才流动 D.社会迁移 2.下列不属于对失范行为的教育控制方法是(D) A.提高行为性成本 B.提高物质性成本 C.提高心理惩处成本 D.树立新的德育观念 3.(A)的主要观点是,课程功能在于确保年轻一代接受成人社会的文化,使之适应社会维护社会系统的生存 A.功能主义范式 B.解释论范式 C.新马克思主义范式 D.结构主义范式 4.教育功能的失调一般发生在教育制度生命周期的第四个阶段,即(D) A.群体化形成阶段 B.成熟阶段 C.形式主义阶段 D.瓦解阶段 5.(A)是指社会所发生的急剧的、具根本性意义的变迁,是社会变迁中的高潮,是一种显着的突变过程,变迁的实现是以新旧阶级之间的政权易手为标志,它对教育的影响常常是突发的、冲击性的。 A.社会剧变 B.文化革命 C.教育革命 D.经济革命 6.(C)强调研究者与被研究者在时空上完全隔离开来,不存在互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A.调查法 B.现场法 C.隐蔽法 D.人种学研究 7.(C)教育的目的是树立优生优育的观点,理解人口增长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8.(C)是教育制度所具有的文化要素。例如,校徽、校旗、校服等象征着学校的性质、地位和功能 A.教育规范系统 B.教育设备 C.象征的标识 D.教育组织和人事系统 9.(A)流行于19世纪末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涂尔干、美国的佩恩等,认为教育的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 A.社会化过程说 B.相互关系说 C.教育与社会相互关系说 D.特殊社会现象说 10.(B)教育是最具体、也是最持久的可持续发展教育内容。其目的是使受教育者理解人类活动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使他们获得参与环境问题解决、管理环境质量的知识、态度和技能 A.责任感 B.环境 C.人口 D.国际理解 11.学校主要成员(B)和学生是两大类身份不同、地位不同的群体,在社会学特征上几乎完全相对

摩擦学的现状与前沿

摩擦学的现状与前沿 ——机自09-8班姚安 03091131 摩擦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与社会生产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它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受到世界各国普遍重视,摩擦学理论与应用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 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现代摩擦学研究的主要特征可以归纳为: (1)在以往分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支掌握机械、材料和化学等相关知识的专业研究队伍,有利于对摩擦学现象进行多学科综合研究,推动了摩擦学机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2)由于摩擦学专业教育的发展和知识普及,以及摩擦学本身具有的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当今工业界有大量的工程科技人员结合工程实际开展研究,促使摩擦学应用研究取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3)随着理论与应用的不断完善,摩擦学研究模式开始从以分析摩擦学现象为主逐步向着分析与控制相结合,甚至以控制性能为目标的研究模式发展。此外,摩擦学研究工作从以往的主要面向设备维修和改造逐步进入机械产品的创新设计领域。 (4)交叉学科的发展。摩擦学作为一门技术基础学科往往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渗透从而形成新的研究领域,这是摩擦学发展的显著特点。主要的交叉学科如下:摩擦化学、生物摩擦学、生态摩擦学及微机械学等。 当今,相关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纳米科技的发展对摩擦学研究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1 流体润滑理论 以数值解为基础的弹性流体动力润滑(简称弹流润滑)理论的建立是润滑理论的重大发展。现代计算机科学和数值分析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于许多复杂的摩擦学现象都可能进行精确的定量计算目前薄膜润滑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和应用上都将成为今后润滑研究的新领域。 1.2 材料磨损与表面处理技术 现代材料磨损研究的领域已从以金属材料为主体扩展到非金属材料包括陶瓷、聚合物及复合材料的研究。表面处理技术或称表面改性是近20年来摩擦学研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领域之一。它利用各种物理、化学或机械的方法使材料表面层获得特殊的成分、组织结构和性能,以适应综合性能的要求。就学科发展趋势而言,复合性材料的研究是材料科学的重点方向,而表面改性技术实质上就是研制表里具有不同材质的复合性材料,因而受到摩擦学者广泛的重视。 1.3 纳米摩擦学 纳米摩擦学提供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模式,即从原子分子尺度上揭示摩擦磨损与润滑机理,从而建立材料微观结构与宏观特性之间的构性关系,这将更加符合摩擦学的研究规律.目前,纳米摩擦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材料微观摩擦磨损机理与控制,以及表面和界面分子工程即通过材料表面微观改性和纳米涂层,或者建立有序分子膜润滑,以获得优异的减摩耐磨性能。当前的应用研究主要集中在计算机磁记录装置以及超精密和微型机械。纳米摩擦学是摩擦学研究的热点领域,迄今已有大量的研究报告发表,并出版了专著。

绿色化学的发展与前景

绿色化学的发展与前景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化学产业迅速发展,不断推动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负担,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然而污染防治虽卓有成效,但仍以治理为主,效果有限且费用昂贵,因此,绿色化学的出现极好地适应了发展趋势,将为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化学学科新的飞跃发挥巨大的作用。 关键词:绿色化学清洁生产环境污染 The development of Green Chemistry and Engineering Abstract: Accompani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the chemistry industry is also developing quickly. As a result, it pushes forward the advance of society. However, meanwhile, it brings great burdens on the environment, which threat the health of man and the nature. Although the preventions of pollution are fruitful, we still mainly depend on treatments after pollution, it works out to a certain extent, and it really costs a lot. So, that’s why Green Chemistry, which fits the tendency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well, is greatly welcomed. It will make efforts for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and chemistry. Key words: Green Chemistry, Cleaner Producti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随着21世纪的到来, 人类生产生活与化学越来越密不可分。化学科学的研究成果和化学知识的应用为推动人类的进步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目前, 化学及其制品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生产和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达到人人、事事、处处都离不开化学及其制品的程度。 然而,另一方面, 随着化学品的大量生产和广泛应用, 给人类本来绿色平和的生态环境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厂向大气中排放大量酸性物质,造成雨水被大气中存在的酸性气体污染,pH<5.6,达到酸雨的标准,致使许多建筑物、植物、以及人文自然 CO浓度大景观遭到严重破坏;而在生产过程中的大量有机物燃烧,致使空气中 2 幅升高,造成温室效应,使地球生态环境遭威胁;大量氯氟烷烃(如制冷剂、发泡剂、清洗剂等)的生产和使用使臭氧层出现明显的空洞,易使人发生皮肤癌、白内障等疾病,也会削弱人的免疫力,与此同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也显著,会使农作物减产且品质下降,渔业产量下降以及森林被破坏。。。还有黑色的污水、黄色的烟尘、五颜六色的废渣和看不见的无色毒物。

最新当代语言学的八大发展趋势教学提纲

当代语言学的八大发展趋势 21世纪在即,?“回顾与前瞻”?构成各学科领域的世纪“门坎”?问题。综观语言的发展现状、考察相关科学的影响,语言学研究将在八个方面发生相应的转向,即由微观转向宏观、由单一转向多元、由系统转向运用、由描写转向解释、由结构转向认知、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分析转向综合、由模糊转向精确。认准趋势、把定方向,就能跟上语言学的发展潮流,促进语言学的研究。 关键词:21世纪;语言学;发展趋势;八大转向 面临世纪之交,人们都会很自然地提出一个问题:21世纪是怎么样的??对此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会给人们带来思考与启发,指明方向与目标,所以,对各个学科和领域来说,这是一个无法避开的世纪“门坎”问题。 语言学被许多学者看作是先行科学,?回顾现代语言学的发展,透视21世纪的前景是语言学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也是每个语言工作者的责任与义务。?近几年,此类相关文章时有发表,先声已奏。这里,我们从八个方面来谈一下语言学的发展趋势,以就教于同行方仁。 1. 由微观研究转向宏观研究 1.1 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宏观化 语言学研究对象的宏观化,?指的是语言学不再把语言体系作为自己的唯一研究对象,其视野正向言语活动和言语机制延伸。 20世纪是语言作为一门独立学科飞速发展的时代,?学说纷繁,学派林立。?但纵观百年历程,以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学说为支柱的结构主义始终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结构主义建立了三种理论框架,其语言对象观把语言学研究紧紧束缚在了微观领域。??(1)?索绪尔(F.?de Saussure)?认为:“语言是每个人都具有的东西,同时对任何人又都是共同的,?而且是在储存人的意志之外的。语言的这种存在方式可表以如下的公式:1+1+1+......= 1(集体模型)”。(索绪尔,中译本:41)也就是说,语言是一种纯系统的框架。(2)结构主义“关于语言的定义是要把一切跟语言的组织、语言的系统无关的东西,简言之,一切我们用‘外部语言学’?这个术语所指的东西排除出去的”。(同上:?43)显然,这种观点把语言视作一种自足、封闭系统的框架,把语言与民族、社会、文化、政治、时空等因素割裂开来。(3)在语言学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语言和言语概念并加以严格区分的是索绪尔,但他对言语采取了“搁置”?的态度,认为“言语活动的整体是没法认识的,?因为它并不是同质的”,语言学“是以语言为唯一对象的”。(同上:?42)实际上,他所承认的语言学仅是“就语言和为语言而研究的语言”?,语言学是单一语言的框架。客观地讲,三个理论框架的思想对语言系统的研究曾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但随着语言学的发展,这些“框架”?

(整理)化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白春礼:对化学未来的发展趋势的阐述以及对于广大化学工作 者的期望 发布时间:2011-06-07 【字 号:小中大】谈一下化学未来的发展,有四点趋势。化学将向更广度、更深层次的方向延伸;新工具的不断创造和应用促进化学创新发展;绿色化学将引起化学化工生产方式的变革;化学在解决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重大问题当中将继续发挥更大的作用。 化学向更广更深的层次延伸体现在几个方面,对原子,分子的认识将更为深入,多层次分子研究更为系统,创造新分子,新材料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功能性。超分子是一个分子结构与宏观性能的关键纽带,是产生更高级结构的基础。如何设计超分子结构和材料,对复杂生命体系的理解和模拟及调控都是前沿的课题。这是化学向更深层次,更复杂拓展的延伸。 新工具的创造和应用会促进化学的发展,随着技术能力和仪器设备的不断进步,空前准确和灵敏的仪器不断被创造和应用,科学家不仅能在原子,分子甚至电子层次观察并研究微观世界的性质,而且能够对其物质结构和能量过程进行操控。1981年,人类实现了观察单个原子的愿望,实现了移动单个原子和单个分子,促进了化学的创新和发展。同步辐射及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的改进,使同步辐射光源在化学研究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比如真空紫外辐射光可以在量的水平上观察化学共振态。原位气固反应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实验新方法,各种应用促进了化学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绿色化学将促进化学化工生产方式的变革,绿色化学不仅是对现有过程的改进和新过程的研究,未来化学的研究将更加注重绿色产品设计的理念。绿色化学将注重经济,高效,制备与人类生活相关的物质,绿色化学不仅是创造可持续的化学产品,也需要变废为宝,将今天的废弃物变为明天有用的资源,将引起化学化工的变革。美国在1995年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07年通过了绿色化学研究和发展法案。日本在上世纪90年代旨在防止全球气候变暖,在21世纪重建绿色地球的新阳光计划开始实施,主要内容为能源和环境技术研究开发。97年德国提出为环境而研究的计划。化学家开发了大量的化学合成反应,制备人类息息相关的物质,超过80%的化学生产需要催化剂,70%以上的化学化工过程使用溶剂。我们现在考虑如果从合成方法学来讲,原子经济学,计算化学,绿色化学结合,合成方法学的角度上进行绿色化学的研究。80%化学品的生产需要催化剂,如何通过发展新型的高效催化剂高稳定性,并且在制造的过程中对环境是无害,使用的过程可以回收再利用,使催化剂不污染环境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70%以上的化学化工过程要使用溶剂,我们要采用绿色的溶剂,二氧化碳做溶剂,离子液体,聚乙二醇等等使之更加清洁和可持续。绿色化学还需要变废为宝,把引起气候变暖的二氧化碳转化利用,通过开发新的技术进行转化应用。前不久我们曾经在宝钢与新西兰研究一个新的技术,利用钢厂的尾气对二氧化碳进行转化研究。秸秆,树木,藻类转化为燃料,重要化学品核材料,木质素,纤维素为原料的新化学反应,粘土等天然无毒原料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不仅是创造新一代的可持续的化学产品,还要考虑如何变废为宝,这是下一步发展的重要方面。 第四方面,化学在解决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中会发挥重要的作用,社会的发展不断对化学发展提出新的需求,比如能源危机要求我们如何像光合作用那样高效的利用太阳能。前不久有仿造树叶的光合作用来高效利用太阳能。环境保护方面如何控制降解驱除污染,资源利用方面必须做到合理高效的利用资源,最大显著的利用资源,材料方面绿色化及智能化,可再生循环利用,社会安全方面防患于未然,比如易燃品,爆炸品的检查和防护,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化学家发挥更大的作用。 刚才讲了环境,能源,资源利用等方面,在材料化学方面,要设计铸造分子,生命科学方面不仅是研究生命起源,调控机制,疾病发生机制和药物的作用机制,在脑科学和认知科学方面,如何在生物分子的水平上认识结构,化学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浅谈对人类文化学的认识

浅谈对人类文化学的认识 摘要: 1501年德国洪德最早使用人类学一词时,将研究人体解剖和生理的书成为人类学。1831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的学会——法国巴黎民族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的诞生。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角度科学地研究人类由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是整个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基因技术可以由于民族识别,确定古尸种族,澄清历史事实。 关键词:人类文化学起源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研究方法应用个人看法 人类文化学,人类学研究领域两大分科之一。1901年,美国考古学家W.H.霍姆斯创用这一专称,旨在研究人类的文化史,以区别于研究人类自然史的体质人类学(physical an-thropology)。在英国称为社会人类学(social anthro-pology)。目前西方有把二者合并为社会文化人类学(so-ciocultural anthropology)的趋势。有的学者认为,社会人类学、文化人类学与民族学相当或相近。在欧洲大陆,人类学一词专指体质人类学,民族学一词指社会文方面的研究。 在中国,广州中山大学于1980年建立人类学系,主要从事文化人类学的教学研究。学者们认为,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群体的文化起源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要探讨人类文化的起源及其发展各方面的问题,主要借助于有关的学科开展综合研究。运用考古学材料,不停留在物质文化遗存的器物类型对比分析上,见物又见人。结合民族学和语言人类学有关材料,有助于正确地复原各该地区人类群体的生产活动、社会结构以及精神生活的全貌。民族学提供民族社会的实地调查材料,与考古文物、历史文献相印证,更能了解当时的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较准确地勾画出某一特定性质的社会图景。在确定历史上某一人类群体,特别是没有文字、或文字不完善、不通用的群体的迁徙、混合的历史时,也可以在语言人类学有关各种语言的分布、亲缘关系和相互作用中找到这种或那种反映。 对于人类文化学,我们得从以下几方面对其进行研究: 一、文化人类学的一般问题。 1、人类文化学的起源。文化人类学是从文化的角度研究人类所的种种行为的学科,它研究人类文化的起源、发展变迁的过程、世界上各民族各地区文化的差异,试图探索人类文化的性质及演变规律。广义的文化人类学包括考古学、语言学和民族学,狭义的文化人类学即指民族学。民族学是在民族志基础上进行文化比较研究的学科。文化人类学家所做的最具成就的工作是对人类的婚姻家庭、亲属关系、宗教巫术、原始艺术等方面的研究。在英国学术界倾向于将这部分内容称为社会人类学,有时又统称为社会文化人类学。人类学主要分为:体质人类学考古学语言学文化人类学或民族学。 1501年德国洪德最早使用人类学一词时,将研究人体解剖和生理的书成为人类学。1831年世界上第一个研究人类体质和文化的学会——法国巴黎民族学会正式成立,标志着人类学的诞生。体质人类学是从生物学角度科学地研究人类由来。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和《人类的由来》是整个人类学的奠基之作。基因技术可以由于民族识别,确定古尸种族,澄清历史事实。 2、人类文化学在中国的传入与发展。中国人类学是在20世纪初期才开始形成的。我国人类学的形成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翻译原著。第二阶段:留学取经。第三阶段:学科初建。第四阶段:调查研究与实践创造:第五阶段:受挫和复兴阶段。 3、对人类文化学的解释。广义文化分为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或四层,即物质文化层、精神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心态文化层。还有上层文化与底层文化(民间文化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