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与解读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与解读

以“两贯彻一落实”开创北京发展新局面

——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学习与解读2017年6月19日至23日,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隆重召开。这次党代会是在全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之际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是一次团结、民主、求实、奋进的大会,一次总结过去、规划未来、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

一、大会的基本情况

北京在市委常委会的领导下为第十二次党代会的召开做了充分准备。2016年11月,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筹备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之后着手进行各项筹备工作,从报告起草、党代表选举到议程设置等准备得都非常细,也非常早,对各环节要求也非常严格。经过七个多月紧张有序的筹备,北京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于6月19日隆重开幕,蔡奇同志代表中共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而努力奋斗》的报告。

报告题目切中北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主要工作,既体现核心意识、看齐意识,也体现北京未来的发展目标。报告内容共分为四大块、八个部分。第一块就是第一部分,总结过去五年工作;第二块就是第二部分,强调发展思路和奋斗目标;第三块就

是第三到第七部分,部署未来五年重点任务;第四块就是第八部分,阐述北京如何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报告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通篇贯穿了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紧扣“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对优化提升首都功能、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作了全面部署。这四点是贯穿报告的中心思想。实际上,北京现在所有工作都在抓“两贯彻一落实”。“两贯彻”,一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二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一落实”,就是落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另外,大家注意这句话,优化提升首都功能。之前,用过提升首都核心功能等词,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2017年6月27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审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0年)》(简称新版北京“总规”)时提出的要求,就是提升首都功能。

在大会讨论中,代表们对报告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报告体现了强烈的“四个意识”、很高的政治站位、鲜明的人民立场和首善标准的工作要求,体现了对首都所处历史方位的深刻把握,契合了伟大时代对首都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洋溢着建设和管理好首都的自信和豪迈。报告“党味”浓郁,既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又接地气、可操作、能落实,是一个大气提气、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好报告。

大会选举产生了88名市委委员、16名候补委员、55名市纪委委员和63名北京市出席党的十九大代表,通过了关于中共北京市第十一届委员会报告和市纪委工作报告的决议。在圆满完成了各项会议议程后,大会于6月23日胜利闭幕。

当日下午,北京市委十二届一次全会举行,蔡奇同志主持会议并指出,新一届市委班子必须义无反顾挑起这副千钧重担,做到“五个带头”:带头以“四个意识”做好首都工作,带头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带头真抓实干、勇于担当负责,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带头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充分肯定过去五年工作的成绩

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工作中总结了九个方面的成绩。

城市发展深刻转型。深刻二字,主要体现在:治理“大城市病”,重新认识“舍”与“得”的辩证关系,实现了从“集聚资源求增长”到“疏解功能谋发展”的重大转变;调整空间布局,重新认识“都”与“城”的关系,开启了告别“单中心聚集、摊大饼发展”的发展模式,向构建“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结构的重大转变;提升管理水平,重新认识“减”与“增”的关系,开启了向“用地规模减量、能源消耗减量、大气排放减量”要“宜居指数增量”的重大转变。

发展质量稳步提升。有三个显著标志:第一,5年来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3%;第二,中关村示范区的总收入从2012年的2.5万亿元跃升到2016年的4.5万亿元,科技进步对

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至60%;第三,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环境治理成效显著。在大气污染治理上,PM2.5年均浓度从2012年的95.7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16年的73微克/立方米,累计下降23.7%。在水资源保护与利用上,南水北调工程引得“江水进京”,改善了北京缺水状况。在环境改善上,完成平原百万亩造林任务,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3%。

规划建设管理全面加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视察北京时,提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战略目标。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第二次视察时,对北京的城市发展规划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北京市组织编制了新版北京“总规”,明确“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其中“一区”就是生态涵养区,包括门头沟、平谷等。原来叫做生态涵养发展区,新版北京“总规”去掉了发展二字。我认为,这去掉“发展”的生态涵养区意味着将有更高水平的发展。

另外,新版北京“总规”确定了以资源环境为硬约束的“三条红线”:一是人口红线,进一步明确了2300万人的人口总量上限。二是生态控制线,2030年生态控制区面积达到总面积的73%。三是城市开发边界,城乡建设用地由现在的2950平方公里,到2020年减到2860平方公里以内,2030年减到2760平方公里。

改革开放取得突破。认真抓好党中央重大改革决策落地实施,

积极稳妥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全面推开“营改增”“放管服”改革,精心组织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中关村先行先试、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医药卫生体制、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全面深化改革工作。仅2017年以来,就亲自主持召开了五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截至2017年6月),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

2月6日,习总书记在第三十二次会议上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是抓改革的关键,要把改革放在更加突出位置来抓,不仅亲自抓、带头干,还要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做到重要改革亲自部署、重大方案亲自把关、关键环节亲自协调、落实情况亲自督察,扑下身子,狠抓落实。

3月24日,习总书记在第三十三次会议上指出,各级主要负责同志要自觉从全局高度谋划推进改革,做到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善始善终、善作善成,把准方向、敢于担当,亲力亲为、抓实工作。

4月18日,习总书记在第三十四次会议上强调,督察是抓落实的重要手段。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抓改革落实摆到重要位置,投入更多精力抓督察问效,加强和改进督察工作,拓展督察工作广度和深度,点面结合,多管齐下,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效。

5月23日,习总书记在第三十五次会议上指出,抓好试点

对改革全局意义重大。要认真谋划深入抓好各项改革试点,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探索、大胆实践,敢想敢干、敢闯敢试,多出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带动面上改革。

6月26日,习总书记在第三十六次会议上强调,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改革的重要方法。

每次中央深改组会议,习总书记都对改革的方法、步骤、问题及要点等提出具体要求。北京也在这些环节上加大了落实力度。

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民生工作总思路,北京不断提升民生保障水平,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在就业方面,北京不断加大对就业的投入,对高校毕业生等的帮扶,加快调整完善就业创业政策。通过建立一些公益岗位,对转型农民给予很好的安置。近年来,北京城镇登记失业率一直控制在 1.5%左右,就业形势较为乐观。在社会保障方面,最突出的就是合并城乡医保制度。原来城镇居民看病报销走医保,农民走新农合,现在将二者整合合并,不仅让城乡居民都获益,还增强了制度的可持续性。在劳动关系方面,强调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这里最典型的是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对于这项工作,北京一直抓得比较细,基本实现“无拖欠工资”的目标。

民主法治扎实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爱国统一战线巩固

壮大,工青妇等人民团体桥梁纽带作用增强。军政军民团结更加巩固。法治中国首善之区建设稳步推进,地方立法质量明显提升,法治政府建设不断深化,司法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全民法治意识普遍提高。

文化建设成果丰硕。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持续加强舆论引导和阵地管理,强化网络生态治理。文化创意产业活力增强,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4.3%,比2012年提升2个百分点。

社会治理不断深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把以往的“社会管理”提升为“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政府、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社区以及个人等诸行为者,通过平等的合作型伙伴关系,依法对社会事务、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进行规范和管理,最终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社会管理主要是政府和社会组织为促进社会系统协调运转,对社会系统的组成部分、社会生活的不同领域以及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进行组织、协调、服务、监督和控制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体现的是理念、方式、体系的转变。治理理念由“管理”转为“治理”,治理方式由单一行政手段向多种手段并用发展,治理体系由党委政府从“撑船人”变身“掌舵手”。

报告还重点讲了5个重大活动:新中国成立65周年庆祝活

动、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携手河北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

在这里,我想特别介绍一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这次高峰论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由中国首倡举办的层级最高、规模最大的主场外交活动。在当前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的情况下,有130多个国家和7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了此次盛会。北京市高水平地完成了会务保障和各专项任务,得到党中央的充分肯定。另外,高峰论坛期间,北京市没有停工、停产、放假,是一次新的成功尝试,体现了北京作为国际大都市城市管理的成熟水平,也为今后举办这种国际大型活动树立了标杆。

报告归纳“六个了”,展现北京令人鼓舞的深刻变化:发展质量提高了,生态环境改善了,城乡面貌亮丽了,服务保障丰富了,群众获得感增强了,党建引领作用加强了。

报告用“七个必须”,总结我们过去五年奋斗历程的共同体会。这是报告中提到的“七四七”中的第一个“七”,也就是“七个必须”。

第一,必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在北京畅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