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

1. 几百年来, 至少从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以来,多数经济学家一直支持国际间自由贸易。保罗·克鲁格曼曾经写到,如果存在一条经济学家的信条,它一定包含 "我主张自由贸易"。

2.从18 世纪初期到中期,早期的自由主义贸易论开始取代重商主义。早期的许多观点以简单的交换或生产模型为基础,并认为自由贸易使每个人利益最大化,也肯定有利于国家利益。然而,在 19 和20 世纪里,有人提出一系列的反对观点,认为自由贸易并不一定不对所有人都有利,甚至损害国家利益。这些论调中的最著名的有“幼稚产业论”,“贸易条款论”, “关于收入再分配的理论”,以及最近出现的“战略贸易政策论”。尽管这些学说表面上削弱了自由贸易理论, 但是它们各自引发相应的“反对学说”支持自由贸易。这些反对学说再一次证明了尽管存在反对的意见,自由贸易仍然是一项有利的政策。这些反对学说中最重要的有“潜在报复论”,“次最佳理论”,“不完全信息可能性理论”和“民主体制中游说问题说”。

3.支持国际自由贸易的理论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复杂的现代理论。该理论承认存在大量的例子说明自由贸易并不符合所有人的利益。它不会反驳这些例子的有效性和逻辑性。不过,它认为每一个反例表面上支持政府的贸易政策干涉行为,但是由于这些政策常常带来意想不到的问题,使得干预政策不太可行。

4.在讨论现代自由贸易理论以前,我认为有必要首先反驳某些对自由贸易理论的批评。比如,现代自由贸易理论并非建立在诸如“自由贸易对每个人都有利”等过分简单化的观点之上。事实上,贸易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自由贸易或者贸易自由化很可能使一些人获益,却让另一部分人受损。

5.现代自由贸易理论并不是建立在不切实际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这样的理论基础只能得出不切实际的推论。虽然包含在某一个既定的贸易模式里的假设并不

能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许多特征,但是现代自由贸易的理论并非基于的某一个贸易模式的结果。相反,这一理论是基于众多解释现实情况的贸易模式的集合之上。如果能综合考虑所有贸易模式,应该说它们还是能够反映现实世界的。自由贸易理论(作为一系列贸易模式的集合)考虑到了不完全竞争市场,贸易动态效果,生产和消费的外部性, 不完全信息、联合生产等诸多现实特点。尽管没有任何一种模式能包括所有这些特征, 但是所有模式的集合能够涵盖这些特征,而现代自由贸易理论就是建立在这一“扩大化的模式(所有模式的集合)”之上。

6.支持自由贸易的主要理据是生产和消费效率的积极效应。在所有的贸易模式中,当经济从自给自足发展到自由贸易时,总的生产和消费效率提高。这就等于增加本国福利。

生产效率

7.提高生产效率意味着国家能用等量的资源生产更多的商品和提供更多的服务, 换句话说, 生产中既定的可供利用资源的使用效率提高。

8.为了实现资源生产效率的提高,资源必须在经济产业间流动。这意味着某些行业规模会扩大而另一些会缩小。究竟哪些产业将扩展或收缩将取决于潜在的刺激或贸易基础。不同贸易模式所强调的贸易刺激点不同。例如,李嘉图模型强调国家间技术差异是贸易的基础。因素比例模型强调自然资源差异等等。而在现实世界中,也许所有的这些刺激都对我们所研究的贸易行为的产生起到一定的作用。

9.因此,当贸易打开,一个国家要么专门生产其具有相对技术优势的产品,要么将生产转移到最为密集地使用其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行业;或者,生产转移到相对于世界其它地方,国内需求较低的产品;或者,生产转移到能从事规模经济生产的产品上。

10.如果基于上述一种或者几种原因, 生产发生转移,贸易理论模式显示总产量将上升。反映在实践上,该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会上升。这就是说自由贸易将带来生产总量和国民的收入水平的增长。

消费效率

11.对个体消费者来说,消费效率的提高就是商品和服务相对价格的变化使他们获得更多的使用性。由于价格变动给消费者不止一次的机会, 我们可以说,消费效率的提高意味着更多令人满意的选择。如果对于一类产品有许多不同种商品可供选择,那么消费效率提高就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消费更多不同种类的产品,或者可以说能够购买更接近理想数目的各种产品。

12.对于个体消费者,描述其消费效率的提高并不困难,但是对于经济总量,要想从概念上描述其消费效率的上升却难得多。不过如果用整体无差异曲线来描述贸易收益,还是有可能表现出总体消费效率的提高。然而要表述这样的结论还必须很谨慎。使用总体无差异曲线需要如下的基础上: 1)所有消费者都有着相同的偏好和2)没有由经济变化所造成收入再分配。但是我们也知道,在大多数贸易模式中,进行自由贸易就会带来收入再分配。而且,消费者个体完全可能对商品有不同的偏好。

中国制造的利弊分析

中国制造的利弊分析 苟琦 (西安翻译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710105) 摘要:近十年来,我国外贸出口大幅增长,开始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显示出国际竞争力。Made in China(中国制造)的产品遍及全球,其中玩具占世界市场的70%、自行车占60%、鞋占50%,微波炉占50%、个人电脑占2/5、电视机和空调占1/3及冰箱占20%。我国正在重演亚洲发达国家和地区曾经走过的发展之路,即凭借低成本优势承接世界制造业的产业转移,如日本、韩国的电子产品、重型装备、汽车、造船等产业都曾在世界上获得了很大的竞争优势。本文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分析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优势。 关键词:我国制造业产业升级优势困境 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分析 迈克尔波特的国家竞争优势理论是从多层次和多构面的角度,分析一个国家赢得某些产业竞争优势的原因,在层次上,它包括国际、国家、产业和企业;在构面上,历史、文化、经济、科技、信息、管理等等无不涉及,其核心是所谓的“钻石体系”理论。波特认为,一产业在某一国家内产生优势地位的原因来自下列四组关键因素:生产因素;需求状况;相关和支持产业;企业战略组织和竞争。波特同时也认为,一国特定产业的发展及其竞争优势又受“机遇”与“政府”因素影响,“政府”因素所带给产业的影响可正可负,此点对于政府产业政策制定应有重要涵义。 下面就根据“钻石体系”理论来分析我国能在制造产业上获得的国际竞争优势。 生产因素优势

从生产因素方面来看,我国具备低成本制造的要素。首先,人力资源充足,人力成本低。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城市提供低成本的低技术产业工人。改革开放之初,我国工人的平均收入等于美国工人的1%。经过20多年的发展,到2002年和2003年的时候,美国制造业工人的平均时薪为21.11美元,而中国只有64美分。这跟我国长期的贫穷,特别是城乡隔绝造成大量农村劳动力滞留在农业是分不开的。这一项是发达国家制造业难以逾越的。同时,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的数量连年大幅增长,这对我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尤为重要,因为我国制造业不仅有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还要有高附加值的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其次,我国民营经济已经完成了最初的原始积累,也吸引了大量的外资,资本资源也相对充足。最后,我国政府自改革开放以来就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高速公路、电信设施、电力建设等在发展中国家是最先进的,这对整个经济的发展,当然也包括制造业的发展起到了最基本的支持作用。 国内需求优势 从国内需求来说,我国作为具有10多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国内需求旺盛,且发展潜力巨大。2004年中国GDP占到全球总量的4%,居世界第六;按平价购买力算,占全球总量13%,居第二位。2001-2003年中国GDP增量占全球增量的1/3,我国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量大国。我国正在经历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需要建设大量的基础设施。城市人口面临人均收入跨过1000美元关口的消费升级,消费正从温饱型向享受型和发展型过渡,对房地产、汽车、数码电子等的需求旺盛,同时,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农村对家用电器等大件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我国的内需完全可以支持某些制造业的发展。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摘要: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

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无法解释下述现象: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如何实现互利贸易?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他无法说明贸易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和原因。

世界贸易组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世界贸易组织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世界贸易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TO),1994年4月15日,在摩洛哥的马拉喀什市举行的关贸总协定乌拉圭回合部长会议决定成立更具全球性的世界贸易组织(简称“世贸组织”,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 WTO),以取代成立于1947年的关贸总协定(GATT)。世界贸易组织是当代最重要的国际经济组织之一,目前拥有158个成员国,成员国贸易总额达到全球的97%,有“经济联合国”之称。 WTO虽然号称“经济的联合国”,但不容否认的是,在当今贸易自由化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毕竟是少数发达国家,全球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进程也是在发达国家占支配地位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它们通过WTO来制定符合本国利益的多种贸易、投资及经济运行规则,这决定了WTO仍然存在着很大的局限与问题,在WTO多边贸易体制发展中必然交织着各种矛盾和冲突。每个国家加入WTO就是为了使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利益,然而这些规则的不公平性使得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受到的伤害。因此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争端就发生了。这就是即使具有约束力,还依然有争端的原因。 贸易自由化是指世贸组织各成员在货物、服务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要逐步实现自由化,即各成员方保证履行世贸组织负责实施管理的乌拉圭回合和以后世贸组织成员达成的协议与协定,逐步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扩大货物、服务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方面的准入度。 WTO是与LMF和WB齐名的世界经济体系三大支柱之一,它建立在深厚的经济、法律、体系组织和理论的基础之上,是不可代替的,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活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它在推动国际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使自己永葆青春。 随着国际社会经济贸易的不断发展,国际经贸领域的贸易战也日见频繁。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其宗旨、目标、原则、规则、组织和机制方面的特点体现了WTO主体价值观和灵魂的集中表现。在解决国际经济贸易纠纷方面,世界贸易组织自成立以来就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世界贸易组织还存有一些弊端。 WTO此机构的目标原是为了监督新的全球秩序,确保其合法;然而WTO目前没有任何类似民主机 页脚内容1

谈中国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谈中国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摘要:本文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分析,以及自由贸易理论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另外本文在分析当今国际贸易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可选策略。 关键词:自由贸易保护贸易完善策略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 贸易自由政策可以带来与别国进行贸易交换、互通有无的效果,进而带来外汇的增加,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但是,贸易自由政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贸易自由政策也就意味着在把自己国家的商品销往国外的同时,国外的商品也可以进入本国的市场,假如别国的商品较本国商品具有优势,无疑会损害本国的民族工业。贸易保护政策也是如此,保证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却会造成本国的商品制造缺乏广阔的市场,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制造业的萎缩与停滞,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中国当下的贸易政策遵循的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改革开放中的“开放”政策,可以说已经使得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从这一方面来讲,贸易自由政策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是较合时宜的,也是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但是,退一步来讲,中国在70年代末所倡导的经济上的自由政策只是当时世界形势所迫,应为在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积极的倡导世界贸易的自由政策的,为了实现经济学上所倡导的“资源最优化配置”。 但是近些年来,国际贸易的自由政策已经使得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危害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象。中国的贸易出现结构性的畸形。一方面是以人力、资源为优势的制造业占据了世界制造业的绝大多数的份额,另一方面,高科技领域还是在对外贸易中进口的多,出口的少。当然,高科技领域还是有占优势的行业的,比如说军工业。 所以说,我国所应采取的贸易政策并不是依据贸易的自由与贸易的保护来衡量其好坏,应该将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关注点转移到贸易结构上,这样才能根本上改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状况。 (一)完善国内市场经济制度,为企业实现充分的公平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发现,不论一国保护贸易政策实行的时间多长,最终都要走自由贸易之路,根据自由贸易理论,一国要想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首先要有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但公平竞争的实现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公平的环境;其次,要破除行业和部门垄断;最后,要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所有这些都要靠法律才能最后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 它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从整体上促成和提高了人们的主体性意识。但同时 ,有些地区也出现了市场发展不重视市场秩序与规则的现象。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假冒伪劣商品

全球化利弊

全球化利弊 经济全球化是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最显著的特征, 它为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广阔的竞争舞台。然而, 经济全球化衬推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有很大差别。所以必须分析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所带来的利弊, 这样有助于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这一进程中把握机遇、避开风险, 从而才能健康地发展 。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和不可抗拒的客观现实。经济全球化是福还是祸, 是利还是弊?对这个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作出不尽相同的回答。对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 学术界的观点不尽一致。国际上基本认可的“经济全球化”, 是指生产要素不断走向世界范围的优化配置、经济利益相互交错和各国的经济运行机制日益走向一致的一种趋势。其总体特征是各国经济联系的日益密切, 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的程度不断加深。就全球传播范围来说, 经济全球化的具体表现可概括为六个主要方面。一是国际贸易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是国际交往中最活跃的一环。二是世界性的分工已经形成, 生产活动已经全球化。三是国家间的相互投资越来越频繁, 资本流动已经国际化。四是国际金融活动规模空前, 大大超过了全世界生产和商品交易。五是全球化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迅猛发展, 跨国公司是当代经济生活国际化的主要承担者和体现者。六是世界经济体系不断扩大,全球经济贸易规则日趋统一。 经济全球化是把双刃剑。究竟应该怎样对待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论坛前主席施瓦布的一番话很有指导性。他说, 经济全球化已成为现实, 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既然经济全球化是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 既然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每一个国家都必须以积极的姿态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都必须研究经济全球化问题, 以兴利除弊, 达到既能分享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 又能够尽量避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益 一、发展中国家的一朵血玫瑰 国内现在有一种观点, 经济全球化只会对发达国家有利, 对于发展中国家是没有多大益处的, 似乎可以看作“悲观论”他们更关注的是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负效应。这个问题用“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话来回答, 也不合适衡量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的利弊与得失, 关键是经济全球化究竟给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哪些机遇滞来了哪些风险或者说冲击。事实上, 许多发展中国家已经不失时机地快速融人经济全球化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获得资金和技术, 并得到生产和管理上的帮助和协作, 从而提高了本国经济技术发展水平。中国和东南亚等许多发展中国家都得益于经济全球化而实现了经济持续和高速发展。因此, 从总体说,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多数发展中国家也因此在不同程度上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 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了更多吸引外资的机会。据联合国公布的数据,1996年发展中国家吸引外资达 ( 2850亿美元, 比上一年增长了17.5%而且投向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私人成本在6年间增加了6倍。在流入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资本构成中, 国际私人资本构成中, 国际私人资本已占85%。吸引外资规模的扩大无疑有助于解决发展中国家的资金短缺问题。 第二, 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展中国家更快更多地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今天, 技术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某种程度上会加速或延缓国家经济的发展, 而且是倍增或倍减的关系。谁拥有尖端的高新技术, 谁就

开 题 报 告 论文题目: 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问题研究

开题报告论文题目:新贸易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问题研究 文章的目的与意义: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受到重创。而作为世界经济的中心,美国经济自然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如何使美国从危机之中走出?新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在此时重新抬头。从1996 年—2011 年的16 年间,美国是向中国发起反倾销案件第二多的国家,共发起反倾销案件91 起,占到了中国遭受反倾销总量的14。自从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出台,表明美国政府明显是加强了对中国的贸易制裁。并且,其形式更加多样化、复杂化、集中化,对中国制裁的力度也不断加大。例如,2009 年10 月对中国钢绞线产品实施7.53%至12.06%的惩罚性关税、对中国钢格栅板产品实施7.44%的惩罚性关税后;2009 年11 月5 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对从中国进口的油井管征收最高达99.14%的反倾销税。2012 年 3 月22 日,单单一天时间美国就像中国的四种制造业进行反倾销调查。其力度之大、规模之广、时间之频繁更是前所未见。本文的写作目的在于试图从新贸易保护主义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入手,结合金融危机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在社会壁垒、知识产权壁垒和其他隐蔽性壁垒方面的新变化,提出金融危机下中国应对美国新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 二、国内外关于该论题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近年来,新保护主义下中美贸易摩擦问题引起了众多中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并迅速成为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1、国外学者研究状况近年来,国外学者的研究主要集在中国为何会受到包括美国在内的如此之多的国家的,“特殊照顾”已经连续16 年位列WTO 组织成员国中遭受反倾销、反补贴最多的国家之一。Wayne M. Morrison 的《China —U.S. Trade Issues》是写的比较不错一本论述中美贸易摩擦问题的著作。其中,作者的观点是美国一方面在享受中国廉价商品给美国公民带去福利的同时,很多制造类、销售类的企业由于中国企业的竞争而濒临破产。作者认为,如果出于中国是人口大国而其制造业、销售业成本低廉所带来的竞争优势,那么美国无权也不应该进行反倾销、反补贴。如果中国企业在拥有如此巨大的人口红利的同时仍然享受政府的各种优惠待遇,从而打压美国企业,此种做法将是美国政府所不能允许的。Henry 的《China’s Ascent in Global Trade Governance: From Rule Taker to Rule Shakerand Maybe Rule Maker 》的观点是,随着中国自从2001 年加入WTO 开始。中国已经逐渐从过去的WTO 的“规则听从者”变成了现在的“规则协商者”,而且凭借着起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有望在未来成为WTO 的规则制定者。而这又是美国长期所独有的特权,中美贸易的摩擦不断发生、不管发升级、不断多元化也是必然趋势。Mihir A. Desai 的《Securing Jobs or the New Protectionism: Taxing the Overseas Activitiesof Chinese Multinational Firms 》是比较客观的论述当前中美贸易问题。2008 年金融危机后,很多美国议员鼓动加强对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进口大国进行贸易制裁,从而达到支持美国国内企业,增加就业机会的目的。作者从实际案例分析,发现美国政府的很多举措,大大超越了保护本国企业的程度,完全运用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诸多手段制造贸易摩擦。2、国内学者研究状况与国外学者的论述相比较而言,我国学者更加趋向于从中美贸易战入手从而引申到中美全面对抗中,中国应该如何取得竞争优势这一方面。《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及对策研究》是由李清,孙东升以及邓丽娜三人所写。从新贸易保护理论的演变入手,比较详细地介绍了以反倾销、技术壁垒等为代表的新贸易保护手段;分析了其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并相应地提出了有关应对策略。《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考察》由丘杉所著,讲述了贸易摩擦正不间断地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由于长久以来未阅读经济类文献,经济学水平大为下降,所以无法进行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的教学。又鉴于贸易类对于模联会更加实用,所以今天我计划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东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场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今天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这两个贸易主张都提供经济理论支持,帮助站在不同国家立场的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欢迎打断。 二、贸易的本质 在了解贸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 有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亚当斯密作为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国富论》中讲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 这个生产大头钉的故事,应该有人听说过。在这里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的本质就是分工与贸易。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劳动分工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从理论上来讲,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的确适用于国际贸易。这实际上在当时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具有创建性的思想。在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当今世界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全球化才得以形成。 但实际上,国际贸易绝非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此简单,理想化。 三、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由贸易的优点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先介绍两个名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即指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弥补了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缺陷。比较优势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不难理解,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比较优势,解决三个问题: 1、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劳动生产率比率较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孰优孰劣

NANCHANG UNIVERSITY 专业:金融学 2014年6月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孰好孰坏 摘要:通过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理解,分析两者的利弊。并从英国的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的例子中总结启示。 关键词:贸易保护,自由贸易 在《国际贸易原理》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国际贸易的知识和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国际贸易政策中的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是两个对立的存在,这两个问题的争论持续了几百年,但也未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有很多知名经济学家都对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自由贸易,而李斯特和汉密尔顿等则支持贸易保护主义。这里,我想就自由贸易以及贸易保护孰优孰劣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竟争的贸易政策。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竟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而不使它们负担国内制造厂商背负的重税。 二、自由贸易的利弊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得到一定利益,即“输出他们所不需要的土地和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学使“利益和谐论”得以广泛传播。 李嘉图高度推崇自由贸易。他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完整大厦;把经济学的研究引导了科学的轨道,从他开始,经济学广泛使用演绎的方法;他把劳动价值论发展成一个较为科学的体系;其价值论和分配论,影响了后来经济学的结构;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对于人们正确理解自由贸易,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从这些著名的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1)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2)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而其弊端有:(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并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应有的利益,即自由贸易所产生的利益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2)本国民族工业可能受到冲击,国家经济安全难以保证,幼稚产业和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陷入困境,就业水平受到冲击,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 1、自由贸易理论的定义 自由贸易理论,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1、前提假设 (1)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 (6)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主要内容 (1)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是同种产品在各国之间存在价格差; (2)开放条件下,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国际贸易的方向是一国出口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其劳动生产力较低的产品; (3)国际交换以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为基础,其确定的原则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3.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3)亚当?斯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话,上述分析就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该国应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穆勒对贸易利益分配问题的解释 首先,他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实际贸易条件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下限之问,超出上限或下限,国际贸易不会发生。其次他得出结论,实际的贸易条件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 易的利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国际贸易政策在各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国际贸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利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分析政策选择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门将对这两种贸易政策进行利弊的分析。 1.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其演变 英国不仅是第一个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8世纪70年代,英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体系的发展急需开放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销售产品和满足原材料的供应。经过新型工业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长期斗争之后,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终于代替了高关税保护政策,在英国确立了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废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②减少应税商品数目,降低关税税率;③取消贸易垄断,下方贸易经营权;④建立多边优惠贸易关系。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 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自由贸易的利弊 自由贸易的好处 首先,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自身所稀缺的商品或服务,使得本国可以从贸易创造中获得利益。而一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贸易创造所引起的利益增加须抵消因贸易转移所引起的利益减少,从而使福利的增加量减少。 其次,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使得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在国际间实现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贸易

人民币的利与弊

11月以来,人民币加速升值明显。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曾在一周内连涨5个交易 日并突破7.40。汇改以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上涨幅度已接近10%。12月13日,更达到7.36的新高。不久前,法国总统萨科奇访华,虽然拿到了大笔订单,但仍然口口声声要 人民币尽快升值。 而第十次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在京会晤,三位欧盟高官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欧双方已经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达成共识—希望看到人民币汇率更具灵活性,既缓解中欧贸易不平衡,也防止欧洲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人民币升值问题确实是一个复杂而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只有审时度势,把握好利弊,才能有理有力有节地从容应对。人民币适度升值的正面效应在于: 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解、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更具灵活性,与改革的方向是一致的。 有利于解决对外贸易的不平衡问题。由于实行单一的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使中国产品始终保持着“廉价”的优势。在多数国内企业可以承受的幅度内,人民币适度、小幅升值,表明中国不惜牺牲自身利益为贸易伙伴着想,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际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也可以降低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升值可以降低部分进口商品的国内价格,惠及国内消费者。同时,由于很多出口企业实际是“两头在外”企业,出口产品的原材料多来自国外,人民币升值后,企业进口同样美元单位的货物可以少支付人民币,实际上是降低了生产的成本。 有利于降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近年来,走出国门看世界的同胞越来越多。国人出国有一个习惯,就是把商品价格折算成人民币看看值不值,结果是太不值。而人民币适度升值,则意味着我们手里的钱将更值钱。 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我们的企业长期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的做法,实际是自相杀价竞争的结果,减少了自己的收益,让外国进口商渔翁得利。升值后如提价,可能失去市场;不提价,可能增加亏损。因此,只能提高生产率和科技含量,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 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升值抬高了外资在中国大陆的购房成本。如果外来的需求减少,无疑会缓解所谓供不应求的局面,给虚火发烧的国内房地产市场降温,对降低房价产生正面效应。人民币过快升值的不利影响在于: 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减少。虽然目前我国的外贸顺差又创了新高,表明出口未受到实质影响,但来自企业方面的呼声也日渐强烈; 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一些出口产品的生产厂家会加入国内市场竞争的行列,使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世界生产力和世界范围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联系大大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这一大趋势下,仍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或干预主义理论和思潮。这就是贸易自由化趋势与贸易保护常态之间的矛盾。 一、自由贸易及保护贸易的经济学分析 (一)自由贸易的利益分析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涉、限制和保护,允许商品自由输出入,实行自由竞争。一国得自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收益可体现为直接利益和间接益两方面。直接利益是指由于贸易自由化而增加的社会效用和福利水平。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1)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的利益。其结果当然是各国总产量的增加和单位生产成本的减少。(2)通过贸易自由化,一个国家可以获得本国由于资源或技术限制而无法生产的产品,从而可以提高国内福利水平。(3)实行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贸易出口,为国内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和剩余生产能力寻找出路。自由贸易还会给贸易各国带来各种间接利益。这种间接利益主要体现在一国的长期发展上:(1)竞争效应。当国内市场逐步开放时,国内厂商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而竞争促使厂商不断改善经营和生产效率并引进技术。(2)扩大市场效应。国与国之间开展自由贸易,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都可以超越本国市场范围内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3)示

范效应。如果所进口的商品在国内没有替代品,通过贸易自由化进口该商品就具有开拓国内市场的作用,刺激国内新的消费和生产。(4)创新效应。贸易自由度越大,国内经济运行流程所受到的外部影响也就越明显,进而会对一国制度创新产生极为有利的刺激。 (二)保护贸易的成本分析 保护贸易是指主权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等目的而采取的限制进口措施以及对本国商品给予各种优惠待遇与津贴,以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行保护贸易必然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此我们以“小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模型”来分析其经济效应。 二、自由贸易趋势和保护贸易常态的矛盾统一 一般认为,保护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是相互对立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在西方经济学中,自由贸易与护贸易之争由来已久,并且始终不曾停止过。”但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并非截然对立,世界各国从来就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传统的保护贸易理论主要有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比较利益论和以赫克歇尔与俄林为代表的要素禀赋理论。这两种理论在解释贸易的起因方面非常有说服力。但它们不能解释现实中发生在发达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和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公司内贸易,不能动态地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的变化。

论文贸易保护和自由贸易的博弈

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的博弈 经济法律系国际经济与贸易 @@@@@@ @@@@ 指导教师 @@@@@@ 【摘要】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妥善处理好贸易保护主义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如何缓解国际贸易摩擦对我国经济长远发展的影响,如何从自身的角度抓起来加快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的战略问题。 本文从贸易保护主义的相关概念入手,通过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分析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博弈,接着详细分析了博弈各方贸易保护的动因,最后重点提出了应对贸易保护主义的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贸易保护;自由贸易;博弈 前言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贸易保护主义往往是伴随着经济危机而出现的。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全球经济衰退,世界各国大多出现了经济严重下滑、金融市场动荡不安、国内需求明显降低、失业率不断上升、对外贸易受限等多种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国家则纷纷挥起了贸易保护主义大棒,筑起了自己的小堡垒,将贸易保护主义再次作为各自的庇护伞。世贸组织的很多成员国不惜违背国际贸易原则而纷纷效仿美国等坚持贸易保护主义的国家,频频地使用贸易救济措施来保护本国产业不受金融危机的影响。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就这样相继在世界各国诞生了。[1] 一、贸易保护主义概述 贸易保护主义是相对于自由贸易主义而言的,它是指一国或地区为了使本国的产业、商品避免受到外国或其它地区商品的竞争,而通过实施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并向本国内的商品提供各种优惠措施以增强其综合竞争力的国家贸易理论或政策。贸易保护主义分为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和新贸易保护主义。其中,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是指一国或地区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的手段来限制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以保护国内商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上免受外国商品和服务等的竞争的政策主张。随着世贸组织等多边贸易体制的加强,对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限制日益加强,其作用也相应的逐渐弱化。鉴于此,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发达国家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创新出来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来代替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所谓新贸易保护主义是指通过实施公平贸易、保护环境、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别保障措施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为主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手段,来躲避多边贸易体制的管制,达到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的目的,从而维护本国的贸易和就业。新贸易保护主义较传统的贸易保护主义,在名义上具有更加的合法性、在形式上具有更好的隐蔽性、在技术上具有更明显的歧视性、在实际效果上具有更高的保护性。[2] 二、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博弈分析 (一)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的静态博弈 在当今贸易保护主义与自由贸易并行的时期,运用博弈论从静态和动态博弈来比较分析两种贸易政策,使得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存在的弊端,在当今时代实施自由贸易的重要性,了解为什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国际贸易政策在各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国际贸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利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分析政策选择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门将对这两种贸易政策进行利弊的分析。 1.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其演变 英国不仅是第一个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8世纪70年代,英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体系的发展急需开放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销售产品和满足原材料的供应。经过新型工业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长期斗争之后,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终于代替了高关税保护政策,在英国确立了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废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②减少应税商品数目,降低关税税率;③取消贸易垄断,下方贸易经营权;④建立多边优惠贸易关系。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 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自由贸易的利弊 自由贸易的好处 首先,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自身所稀缺的商品或服务,使得本国可以从贸易创造中获得利益。而一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贸易创造所引起的利益增加须抵消因贸易转移所引起的利益减少,从而使福利的增加量减少。 其次,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使得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在国际间实现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贸易各

WTO制定环境保护规则利弊

浅谈WTO制定环境保护规则的利与弊摘要:当前,在世界贸易规则wto体系中包含环境保护条款,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但从法律的角度来看,就出现了国际环境保护公约中与贸易有关的措施和贸易规则中环境保护条款不一致、甚至冲突时的法律适用问题。换句话说,wto的规则较少地考虑贸易对环境带来的损害,而多边性的环境保护条约却是专门针对贸易可能对环境带来的损害进行的限制性规定。为此,本文就wto制定环境保护规则的利与弊的问题做一定初浅的探讨。 abstract: to ad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clause is big step in wto system development. while in the perspective of law application, there is a conflict between them and related clauses in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tocol, in other words: that is to say rules in wto cares less about the damaged caused by trade, while multilateral clauses aims to constraint them. based on that, the paper is a 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n the formulation of wto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rules. 关键词:wto;环境保护;利与弊 key words: wto,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中图分类号:[tu984.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般来说,贸易规则与环境保护措施属于两个完全不同的层面:

浅论中国当前经济中政府与企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浅论中国当前经济中政府与企业关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企业政府关系,是指以企业作为行为主体,利用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和手段与政府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以取得政府的信任、支持和合作,从而为企业建立良好的外部政治环境,促进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企业政府关系中,企业是主体,政府公众则是客体,也即企业政府关系的作用对象。政府公众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结构,从公共关系的角度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国家的中央政府和组织利益所触及的各级地方政府;二是政府组织机构的职能部门,企业通过这些部门与政府打交道,接受政府的管理和约束;三是政府组织中的工作人员,在与政府交往过程中,企业需要接触到政府的各级官员、行政部门的助理和秘书,以及职能部门的其他工作人员。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的一个关键问题。它关系到我国企业能否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否完善,经济能否实现健康、持续发展、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等重大改革和发展的课题,因此一直受到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关注。本文所涉及的政企关系并不仅仅是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而是包含了所有性质的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

当谈起政府与企业关系,首先想到的就是政府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但是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其他所有制企业迅速发展,乡镇企业、民营企业、三资企业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重要支柱。政府与企业关系不再局限于专业经济管理部门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而政府职能部门与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企业整体之间的关系日益引起关注。这是因为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首先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涵盖所有专业领域;其次是职能部门仅仅在某些特定职能上与企业发生关系;第三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是随机的,非紧密性的;第四是职能部门视企业为均质的,不论企业性质如何,规模多大,都按同等方式平等对待;第五是职能部门与企业的关系多为由法律调整的法律关系,这种关系很难由行政手段调整。因此,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现阶段政企关系中的基本关系,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展到一定阶段后,职能部门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将是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全部内涵。目前政企双方在职责上越位与缺位行为同时并存。政府的越位行为表现在与国有企业政企不分、干涉企业经营、乱收费等方面。其缺位行为表现在国有资产出资者缺位、公共服务提供者缺位、市场竞争监督者缺位等行为。企业的越位行为表现是一些国有企业私自处置企业资产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强迫企业职工购买企业股份等行为。其缺位行为表现有国有企业没能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功能、企业不能按国家政策规定保障下岗职工权益、不履行保护环境职责产生严重污染以及偷税漏税等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