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摘要: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

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无法解释下述现象: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如何实现互利贸易?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他无法说明贸易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和原因。

大卫·李嘉图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对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比较利益论。在他看来,所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的情况是不存在的,任何一个国家如果具有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优势,就一定会在另外一种产品的生产成本上处于劣势。所谓优势或劣势,只是相比较而存在的。据此,他提出了自己的比较利益理论。由于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优势或劣势,在进行自由贸易的过程中,每个国家都应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原则进行选择,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作为新古典贸易理论的代表,H-O模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摘要: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 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一、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

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 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无法解释下述现象: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如何实现互利贸易?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他无法说明贸易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可能性和原因。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本科生课程论文课程名称:中国经济学前沿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学生姓名谢子龙 所在专业经济学 所在班级1093班 学号200911511329 评阅教师居占杰职称教授 时间2011年11月28日

美国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摘要:自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以来,美国实体经济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量企业公司或者破产倒闭,或者大幅裁员,致使美国国内失业人数大幅增加。而作为世界出口大国之一,中国的产品,尤其是较为低端的日用品、工业产品等,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相当大。面对金融海啸的冲击,迫于国内企业的压力,美国政府的贸易保护主义逐渐抬头并趋势日益增强,指责中国以不正当的价格或手段对美国进行产品倾销,导致美国国内大量企业倒闭,失业率飙升。自2008年以来,美国数次针对中国产品进行反倾销调查,甚至实行惩罚性关税,以限制中国产品在美国的销售。 关键字:贸易保护主义;反倾销;美国 一、贸易保护主义的含义及特点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 在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较晚发展的资本主义国家,常常推行

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发达国家则多提倡自由贸易,贸易保护主义只是用来作对付危机的临时措施。到了垄断阶段,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贸易保护主义,已不仅仅是抵制外国商品进口的手段,更成为对外扩张、争夺世界市场的手段。 贸易保护主义有以下特点:第一,主要保护手段由关税转到非关税措施。一系列的国际贸易与关税谈判中形成的决议,大大降低了关税总水平,于是各国转而采取非关税措施来推行保护主义政策。这些措施灵活、隐蔽、限制性强,世界贸易总额一半以上受到各种非关税限制。第二,保护政策对产品的针对性越来越强,如对工业品限制减少和降低,但对农产品的保护却极少松动,对工业品中不同商品的限制也有很大差别。第三,实行保护政策所针对的国家和地区的区分加强了。一般地说一国总是针对自己直接、强劲的竞争对手加强保护主义政策,而对其他国家则适当放松。世界多数国家都是根据自己的国情和竞争对手的状况,分别采用自由贸易和保护主义政策,以期保护本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强其在国际中的竞争力。 保护的目的。主要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以促进国内生产力的发展。这与早期的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目的很不相同。重商主义限制进口,鼓励出口,其目的是为了积累金银财富;主张的保护贸易的目的则是为了提高创造财富的生产力。表现方式主要有:出口补贴,进口关税和进口配额。国家广泛利用各种限制进口的措施,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的竞争,并对本国商品给予优待和补贴,以鼓励出口。 保护的重点。重点保护的对象是那些对国家独立自主和经济发展

谈中国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谈中国自由贸易还是保护贸易 摘要:本文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分析,以及自由贸易理论对我国的国际贸易活动提供理论指导。另外本文在分析当今国际贸易形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几条对我国发展对外贸易的可选策略。 关键词:自由贸易保护贸易完善策略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 贸易自由政策可以带来与别国进行贸易交换、互通有无的效果,进而带来外汇的增加,从而带来一系列的经济发展和进步,但是,贸易自由政策的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贸易自由政策也就意味着在把自己国家的商品销往国外的同时,国外的商品也可以进入本国的市场,假如别国的商品较本国商品具有优势,无疑会损害本国的民族工业。贸易保护政策也是如此,保证本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同时,却会造成本国的商品制造缺乏广阔的市场,从而造成本国商品制造业的萎缩与停滞,进而影响经济的发展。 中国当下的贸易政策遵循的是邓小平在20世纪70年代末提出的改革开放中的“开放”政策,可以说已经使得中国的经济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从这一方面来讲,贸易自由政策对当下的中国来说是较合时宜的,也是中国应该采取的贸易政策。但是,退一步来讲,中国在70年代末所倡导的经济上的自由政策只是当时世界形势所迫,应为在20世纪70年代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是积极的倡导世界贸易的自由政策的,为了实现经济学上所倡导的“资源最优化配置”。 但是近些年来,国际贸易的自由政策已经使得国际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经济现象——危害到中国经济发展的现象。中国的贸易出现结构性的畸形。一方面是以人力、资源为优势的制造业占据了世界制造业的绝大多数的份额,另一方面,高科技领域还是在对外贸易中进口的多,出口的少。当然,高科技领域还是有占优势的行业的,比如说军工业。 所以说,我国所应采取的贸易政策并不是依据贸易的自由与贸易的保护来衡量其好坏,应该将我国的国际贸易的关注点转移到贸易结构上,这样才能根本上改进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和状况。 (一)完善国内市场经济制度,为企业实现充分的公平竞争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我们发现,不论一国保护贸易政策实行的时间多长,最终都要走自由贸易之路,根据自由贸易理论,一国要想在对外贸易中获得更多利益,首先要有国内市场的充分竞争。但公平竞争的实现是有条件的:首先,要有公平的环境;其次,要破除行业和部门垄断;最后,要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作为保障。所有这些都要靠法律才能最后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市场经济也是法制经济。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 , 它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促进了经济的繁荣,从整体上促成和提高了人们的主体性意识。但同时 ,有些地区也出现了市场发展不重视市场秩序与规则的现象。一些领域市场经济秩序混乱: 假冒伪劣商品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 一、前言 由于长久以来未阅读经济类文献,经济学水平大为下降,所以无法进行basic economic principles的教学。又鉴于贸易类对于模联会更加实用,所以今天我计划讲一些关于贸易的东西。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主义,是经济场经常会碰到的一个话题。今天会尽可能提供充足的理论基础,为这两个贸易主张都提供经济理论支持,帮助站在不同国家立场的代表做出自己的判断。 如有问题,请及时提出,欢迎打断。 二、贸易的本质 在了解贸易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市场经济的本质:分工 有谁读过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吗?亚当斯密作为著名的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在《国富论》中讲到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个劳动者,如果对于这职业(分工的结果,使扣针的制造成为一种专门职业)没有受过相当训练,又不知怎样使用这职业上的机械(使这种机械有发明的可能的,恐怕也是分工的结果),那末纵使竭力工作,也许一天也制造不出一枚扣针,要做二十枚,当然是决不可能了。但按照现在经营的方法,不但这种作业全部已经成为专门职业,而且这种职业分成若干部门,其中有大多数也同样成为专门职业。一个人抽铁线,一个人拉直,一个人切截,一个人削尖线的一端,一个人磨另一端,以便装上圆头。要做圆头,就需要有二三种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涂白色,乃至包装,都是专门的职业。这样,扣针的制造分为十八种操作。有些工厂,这十八种操作。 这个生产大头钉的故事,应该有人听说过。在这里亚当斯密首次提出了劳动分工的理论,为经济学理论奠定了基础。市场的本质就是分工与贸易。 这个理论,同样适用于国际贸易。劳动分工为亚当斯密的国际分工理论奠定了基础,亚当斯密认为,自由贸易会引起国际分工,国际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生产条件。它们都可以使一国在生产上和对外贸易方面处于比其他国家有利的地位。如果各国都按照各自的有利的生产条件进行分工和交换,使各国的资源、劳动力和资本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将会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及增加物质财富。 从理论上来讲,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原理的确适用于国际贸易。这实际上在当时的重商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是一个相当具有创建性的思想。在这样的基础原理下,当今世界的自由贸易,世界贸易,全球化才得以形成。 但实际上,国际贸易绝非亚当斯密的理论如此简单,理想化。 三、用现代经济学原理分析自由贸易的优点 1、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 先介绍两个名词:绝对优势,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由亚当斯密提出。绝对优势即指一个国家生产1单位的某种商品所使用的资源少于另一个国家同类商品的生产。 比较优势由大卫李嘉图提出。比较优势弥补了亚当斯密贸易理论的缺陷。比较优势即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劳动生产率的比率相对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绝对优势不难理解,我这里重点解释一下比较优势,解决三个问题: 1、比较优势是什么意思 2、什么叫劳动生产率比率较高的一种是本国的比较优势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综述 自由贸易理论的演变与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18世纪60年代到19世纪60年代的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第一次产业革命使得自由贸易理论开始出现,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通常称之为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二阶段是在19世纪中叶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资本主义进入垄断时期,第二次产业革命的发生使自由贸易理论的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折,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理论可称之为现代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阶段的自由贸易理论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自由贸易理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带来了自由贸易理论的创新和全面发展。 一、古典学派自由贸易理论 1、绝对优势理论 古典学派的自由贸易理论以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论、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论和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原理为发展主线。 绝对优势理论(Theory of Absolute Advantage),又称绝对成本说(Theory of Absolute Cost)、地域分工说(Theory of Territorial Division of Labor)。该理论将一国内部不同职业之间、不同工种之间的分工原则推演到各国之间的分工,从而形成其国际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是最早的主张自由贸易的理论,由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主要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创立。 亚当·斯密(1723-1790)是英国产业革命前夕工场手工业时期的经济学家。产业革命是指从工场手工业转向机械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一过程中封建主义和重商主义是实现这一变革的障碍。亚当·斯密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中猛烈抨击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放任,系统的提出了绝对成本说。亚当·斯密因此成为自由贸易理论的首先倡导者和鼻祖。 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内容 所谓绝对成本,是指某两个国家之间生产某种产品的劳动成本的绝对差异,即一个国家所耗费的劳动成本绝对低于另一个国家。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主要阐明了如下内容: (1)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斯密认为,交换是出于利己心并为达到利己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是人类的一种天然倾向。人类的交换倾向产生分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巨大进步是分工的结果。他以制针业为例说明其观点。根据斯密所举的例子,分工前,一个粗工每天至多能制造20枚针;分工后,平均每人每天可制造4800枚针,每个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百倍。由此可见,分工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加国民财富。 (2)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斯密进而分析到,分工既然可以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那么每个人专门从事他最有优势的产品的生产,然后彼此交换,则对每个人都是有利的。即分工的原则是成本的绝对优势或绝对利益。他以家庭之间的分工为例说明了这个道理。他说,如果一件东西购买所花费用比在家内生产的少,就应该去购买而不要在家内生产,这是每一个精明的家长都知道的格言。裁缝不为自己做鞋子,鞋匠不为自己裁衣服,农场主既不打算自己做鞋子,也不打算缝衣服。他们都认识到,应当把他们的全部精力集中用于比邻人有利地位的职业,用自己的产品去交换其他物品,会比自己生产一切物品得到更多的利益。

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孰优孰劣

NANCHANG UNIVERSITY 专业:金融学 2014年6月

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孰好孰坏 摘要:通过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理解,分析两者的利弊。并从英国的自由贸易转向贸易保护的例子中总结启示。 关键词:贸易保护,自由贸易 在《国际贸易原理》这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国际贸易的知识和历史。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发现在国际贸易政策中的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是两个对立的存在,这两个问题的争论持续了几百年,但也未得到一个明确的结论。有很多知名经济学家都对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其中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主张自由贸易,而李斯特和汉密尔顿等则支持贸易保护主义。这里,我想就自由贸易以及贸易保护孰优孰劣这一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概念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本国进出口商品各种优待和特权,对进出口商品不加干涉和限制,使商品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市场上自由竟争的贸易政策。它是“保护贸易”的对称。这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对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关税制度,而是根据外贸法规即有关贸易条约与协定,使国内外产品在市场上处于平等地位,展开自由竟争与交易,在关税制度上,只是不采用保护关税,但为了增加财政收入,仍可征收财政关税。

贸易保护主义是一种为了保护本国制造业免受国外竞争压力而对进口产品设定极高税、限定进口配额或其它减少进口额的经济政策。它与自由贸易模式正好相反,后者使进口产品免除关税,让外国的产品可以与国内市场接轨,而不使它们负担国内制造厂商背负的重税。 二、自由贸易的利弊 亚当·斯密认为,一个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得到一定利益,即“输出他们所不需要的土地和劳动生产物的剩余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正是自由放任主义经济学使“利益和谐论”得以广泛传播。 李嘉图高度推崇自由贸易。他建立起了古典经济学的完整大厦;把经济学的研究引导了科学的轨道,从他开始,经济学广泛使用演绎的方法;他把劳动价值论发展成一个较为科学的体系;其价值论和分配论,影响了后来经济学的结构;提出了比较优势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直到今天对于人们正确理解自由贸易,仍有重大的启发意义。从这些著名的学者的观点中可以看出:(1)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2)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 而其弊端有:(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由于贸易条件恶化,并不能从自由贸易中获得应有的利益,即自由贸易所产生的利益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国家之间的分配是不均衡的。(2)本国民族工业可能受到冲击,国家经济安全难以保证,幼稚产业和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陷入困境,就业水平受到冲击,国内就业压力加大。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理论 一、自由贸易理论 1、自由贸易理论的定义 自由贸易理论,创始者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其核心是自由贸易可使参与贸易的双方均获得贸易利益,它是通过对贸易原因的近于完美的实证分析和逻辑推论而得出,这是自由贸易理论获得广泛认同的主要原因;自由贸易理论自诞生以来,就一直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成为整介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主线,甚至成为国际贸易理论的理念和目标,对后世各种不同类型国家的贸易理论和政策选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亚当·斯密的自由贸易理论 绝对优势理论 1、前提假设 (1)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产品; (2)生产过程中唯一形成成本的就是劳动; (3)生产要素在两个国家之间不流动,但在一个国家范围内可以自由流动; (4)两个国家的资源都得到充分的利用; (5)当资源从一个部门转移到另一个部门时,机会成本不变; (6)不存在交易成本和运输成本,而且产品在各国之间可以自由流动; (7)生产和交换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进行。 2、主要内容 (1)国与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原因是同种产品在各国之间存在价格差; (2)开放条件下,实现生产的专业化分工,国际贸易的方向是一国出口其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产品,进口其劳动生产力较低的产品; (3)国际交换以开放条件下的均衡价格为基础,其确定的原则是国际比价要处于封闭条件下两国国内价格之间; (4)贸易利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进口商品比封闭条件下更便宜,二是出口商品比在封闭条件下的价格贵 3.绝对利益论的特点和局限性(1)亚当?斯密有力地抨击了重商主义,主张自由经济,为自由贸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亚当?斯密提出了绝对优势这一概念,来解释国际贸易的基础,他认为贸易之所以发生,其基础在于各国生产成本上存在绝对差异。 (3)亚当?斯密的论述虽然精辟,但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其中最主要的一点就是,它不能解释现实中所有国家之间国际贸易的基础,特别是当一个国家在所有部门的生产成本上都处于绝对劣势的话,上述分析就无法解释这一种情况。 3、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他认为该国应根据“两优相较择其重,两劣相较取其轻”的比较利益法则,选择优势较大或劣势较小,即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行专业化生产,而放弃优势较小或劣势较大产品的生产,并出口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具有比较劣势的产品。 4、穆勒对贸易利益分配问题的解释 首先,他运用比较优势原理,说明实际贸易条件必定介于两国国内两种商品交换比例所确定的上下限之问,超出上限或下限,国际贸易不会发生。其次他得出结论,实际的贸易条件取决于贸易国各自对对方商品的相对需求强度。外国对本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大于本国对外国商品的需求强度,实际贸易条件就接近于外国国内这两种

重商主义与自由贸易

亚当斯密在对“重商主义”的批判?结合中国实际分析“重商主义”和“自由贸易”那一个更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西方经济学始于重商主义。重商主义是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产生时期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者认为货币(金银)是最好的财富,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都是为了获得金银,并把货币的多寡视为衡量富裕程度的标准。斯密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斯密认为重商主义的财富观即财富在于货币或金银的观点是一种荒谬的观点。他认为货币是流动资本的一部分,其作用仅仅在于作为价值尺度和交换媒介,或者#货币是 流动的大车轮,是商业的大工具?。第二,重商主义认为对外贸易主要利益是金银的输入,因而外贸是国富的主要源泉。斯密则指出,各国通商的利益在于商品的互通有无,从而使各国的剩余物品有了价值。第三,斯密对重商主义的各种政策和措施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批判。这包括:限制进口的两种方法(即凡能由本国生产的供国内消费的外国商品,无论从什么国家输入,一律禁止;对贸易差额被认为不利于本国的货物,一律加以限制);鼓励出口的各种方法(即对某些商品退税,颁发奖励金,通过通商条约赋予某些货物和商人以特权,建立殖民地等)。在分别详细考察了重商主义学说和政策体系的利弊得失之后,斯密得出结论说:#这种学说,就其实质与性质说,就是一种限制与管理的学说。斯密认为:消费是一切生产的唯一目的,而生产者的利益,只能在促进消费者的利益时,才应当加以注意。这原则完全是自明的,简直用不着证明,但是在重商主义下,消费者的利益,几乎都是为着生产者的利益而被牺牲了;这种主义似乎不把消费者看作一切工商业的终极目的,而把生产看作工商业的终极目的。在斯密看来,矫正和克服这种弊端的出路在于实现自由放任。 中国目前的情况,通过对外贸易的顺差得到财富,和建立或者升级完善本国工业体系,而且由于中国庞大的人口,提供了足够劳动力,使中国能够成为世界工厂,令到中国的低级工业产品有很强的竞争优势,而在这一个时期,中国为吸引国外资本流入中国,和让本国的资本不流出国外,最现实和有效的办法就是降低本国的生产成本,例如货币价值,荼地成本,还有劳动成本。但是因为中国是一个后发的工业国家,实行完全的自由贸易的话,只会造成国外产品在中国的泛滥,反而造成本国的工业体系被完全破坏,在开放初期的中国,缺乏资金,另外一个就是技术方面的不成熟,甚至是落后,而造成中国的高级技术产品几乎没有任何的竞争力,很多方面的技术都不成熟,甚至是没有,资金方面不足,人才方面缺乏.提倡保护本国的弱小产业,一旦这种弱小产业在政策保护下得到发展,成长到具有国际竞争能力时,就主张国家立即放弃保护政策,以利于国内资源的有效配制和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既重商主义与自由贸易并存。

20世纪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动因的研究

20世纪以来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及其动因的研究 政教师范101 1003012032 陈茜 摘要:随着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的发展,各国的经济利益被更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但是在这些经济利益背后又隐藏了很多的矛盾与冲突,贸易保护主义就是其中之一,美国尤其明显。对美国贸易保护政策的研究,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主要通过对美国贸易政策的演变和为何对中国实施的原因的研究,来探讨贸易保护在当今社会的地位和意义。 关键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 当今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实行某种形式的保护,常有的手段包括关税、配额以及其他非关税壁垒。1996年3月11日,美国新鲜西红柿和铃状椒种植者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申请,指出他们受到了墨西哥冬季蔬菜进口的冲击,希望获得美国联邦政府的价格补贴。申请中还指出因为墨西哥的倾销行为,由于墨西哥的出口贸易中,农产品占据了相当比重,因此这一起反倾销案的最终结果将会对墨西哥产生重大影响。这个案例都体现了贸易保护主义对于国家经济的重要影响。 一、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演变 贸易保护总是作为自由贸易的对立面而存在,但是在理论渊源上他们却都来源于重商主义理论,不同的是自由贸易理论是在对重商主义的批判上建立起来的。[1]20世纪初期到30年早期,美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总体上还是以“高关税”的贸易保护为主。第一次世界大战使贸易保护重新抬头。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美国的外贸政策随着罗斯福总统的上任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1934年,,《1934 年互惠贸易协定法案》出台,使得美的外贸政策中关税变得可以调整。70年代开始,美国的外贸政策再一次全面回归到贸易保护主义轨 道。虽然美国一直对外宣称其贸易指导思想仍然是贸易自由化,但是它却打着“公平贸易”的大旗逐渐使其贸易保护政策变得合法化。80年代,美国一次出台了许多关于贸易竞争的条款。90年代,美国外贸政策突出的特点就是采取了单边主义贸易政策。 21世纪以来,911事件和08年金融海啸让美国的经济陷入了阴霾,小布什和奥巴马采取一系列措施拯救经济,因此,贸易保护在这个阶段显得尤为明显。 二、美国贸易保护的动因 (一)对总的动因的研究

自由贸易理论与贸易保护主义

随着世界生产力和世界范围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联系大大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但在这一大趋势下,仍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或干预主义理论和思潮。这就是贸易自由化趋势与贸易保护常态之间的矛盾。 一、自由贸易及保护贸易的经济学分析 (一)自由贸易的利益分析 自由贸易是指国家对商品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涉、限制和保护,允许商品自由输出入,实行自由竞争。一国得自贸易自由化中的贸易收益可体现为直接利益和间接益两方面。直接利益是指由于贸易自由化而增加的社会效用和福利水平。一般表现为三个方面:(1)按比较优势进行分工和贸易的利益。其结果当然是各国总产量的增加和单位生产成本的减少。(2)通过贸易自由化,一个国家可以获得本国由于资源或技术限制而无法生产的产品,从而可以提高国内福利水平。(3)实行贸易自由化可以通过贸易出口,为国内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和剩余生产能力寻找出路。自由贸易还会给贸易各国带来各种间接利益。这种间接利益主要体现在一国的长期发展上:(1)竞争效应。当国内市场逐步开放时,国内厂商面临来自国外的竞争压力,而竞争促使厂商不断改善经营和生产效率并引进技术。(2)扩大市场效应。国与国之间开展自由贸易,各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都可以超越本国市场范围内进行生产从而提高生产力,降低成本。(3)示

范效应。如果所进口的商品在国内没有替代品,通过贸易自由化进口该商品就具有开拓国内市场的作用,刺激国内新的消费和生产。(4)创新效应。贸易自由度越大,国内经济运行流程所受到的外部影响也就越明显,进而会对一国制度创新产生极为有利的刺激。 (二)保护贸易的成本分析 保护贸易是指主权国家为了达到保护本国产业,抵制外国商品倾销等目的而采取的限制进口措施以及对本国商品给予各种优惠待遇与津贴,以提高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实行保护贸易必然付出一定的代价,在此我们以“小国征收关税的局部均衡模型”来分析其经济效应。 二、自由贸易趋势和保护贸易常态的矛盾统一 一般认为,保护贸易理论与自由贸易理论是相互对立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在西方经济学中,自由贸易与护贸易之争由来已久,并且始终不曾停止过。”但自由贸易理论和保护贸易理论并非截然对立,世界各国从来就没有进行过真正的自由贸易。传统的保护贸易理论主要有以李嘉图为代表的比较利益论和以赫克歇尔与俄林为代表的要素禀赋理论。这两种理论在解释贸易的起因方面非常有说服力。但它们不能解释现实中发生在发达国家间的产业间贸易和发生在跨国公司内部的公司内贸易,不能动态地解释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的变化。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知识讲解

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 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是十八世纪在欧洲受欢迎的政治经济体制。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提出的一切理论体系都是为国家制订宏观经济政策服务的。。。。。。出口额大于进口额而导致国家富裕,就是指重商主义,典型的发展中国家,只考虑出口额,不考虑进口额,实质上这样会导致畸形的发展,出口等于进口才能使国家稳定发展。认为贵金属(货币)是衡量财富的唯一标准。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金银。除了开采金银矿以外,对外贸易是货币财富的真正的来源。因此,要使国家变得富强,就应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因为贸易出超才会导致贵金属的净流入。一国拥有的贵金属越多,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该竭力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品)进口。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参加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的金银总量是固定的,所以一国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奕”。重商主义把货币与真实财富等同起来也是错误的。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认识,重商主义才轻率地把高水平的货币积累与供给等同于经济繁荣,并把贸易顺差与金银等贵金属的流入作为其唯一的政策目标。重商主义主张政府应该控制国家的经济,以便损害和削弱对手的实力,增强本国的实力。 在现代贸易体系中,国际间贸易所占比例和重要性越来越大,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对整个国际贸易发展的影响性突出。国际贸易问题一直是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自地理大发现后,就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贸易,在当时的贸易背景下,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重商主义思想。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规模的扩大,其复杂性的日益增加,国际贸易理论也也发生了巨大的演变和发展。后来的人们开始倡导自由贸易,,并且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自由贸易思潮在国际掀起了狂风暴雨,对国际贸易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纵观国际贸易发展史,我们不难看出,始终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的还有另一种思潮——贸易保护主义思潮。其成为与自由贸易主义相抗衡的一大势力,在国际贸易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形式有所不同,起的作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毫无疑问,贸易保护主义都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增长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当今时代,国际间贸易越来越频繁,国际贸易研究成为经济学家钟爱的一个课题。但是,只要人们留心观察,便会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世界各国人民都受益于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享受着国际贸易规模的扩大带来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于此同时,尤其是近些年来,频繁地发生贸易纠纷,当事国互相指责对方的产品损害了本国产业的发展和人民的利益,并采取保护本国产业、阻碍自由贸易发展的政策。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贸易保护主义,是重商主义的回归。 当今世界人们都倡导自由贸易,然而,因为缓解经济压力,或者趋于某些政治目的,或者是为了保护自己国家的经济发展,有些国家违反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悍然设置贸易壁垒,加大对国外产品的税收,或者直接限制国外的某些产品。这些措施与行动可以说是重商主义对当今贸易的影响,但是这与传统的重商主义又不尽相同。因为,以往早晚期重商主义的差别反映了商业资本不同历史阶段的不同要求。重商主义促进了商品货币关系和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成长与确立创造了必要的条件。重商主义的政策、理论在历史上曾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推动了资本主义产生方式的建立与发展。也就是说在以前的重商主义完全是为了经济的发展。重商主义政策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弱小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聚集资本主义的发展的原始积累,在国家政治的保护下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现代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只是为了某一得势集团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现状及影响

新贸易保护主义的发展现状及影响 20世纪70年代,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崛起,美国经济面临着国际竞争加剧,贸易逆差与经济滞涨。美国开始中断二战以后一直奉行的贸易自由化政策,转而实行以配额、许可证等非关税措施为主要手段的贸易保护政策,从而掀起了新的贸易保护主义浪潮,并延续至今。 新贸易保护主义又被称为“超贸易保护主义”或“新重商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初才兴起的,以绿色壁垒、技术壁垒、反倾销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非关税壁垒措施为主要表现形式。目的是想规避多边贸易制度的约束,通过贸易保护,达到保护本国就业,维持在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中的支配地位。它们在维护民族利益,保护资源与环境的旗帜下,行保护之目的,具有名义上的合理性,形式上的隐蔽性,手段上的欺骗性和战略上的进攻性等特点。 一.产生原因 1、国际竞争加剧 在全球化时代,市场经济制度逐步演化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制度,而竞争是市场经济最主要的特征之一。目前,竞争已不再作为单纯的“手段”或“工具”存在,而逐步演变成为实现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重要手段。各国政府不仅

在国际竞争中保护自身的产业与贸易利益,而且直接介入本国企业与外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当本国产业和劳工群体受到进口冲击时,来自公众的呼声或其他政治压力必然使政府倾向于对这些领域实行保护,以排斥竞争的威胁。 2、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 随着跨国公司及其海外经营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流向和贸易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跨国公司内部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跨国公司内部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际贸易差额的分布。跨国公司通过内部分工和核算体系,在内部贸易中获得了较为稳定的收益,但却把各国账面上贸易差额的此消彼长以及由此引发的贸易摩擦甩给了各 国政府。作为承接跨国公司产业转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的亚洲地区制成品出口的迅速增长,使其对美国、欧盟保持了较大规模的贸易顺差,而美国和欧盟跨国公司在亚洲地区投资企业的出口已经成为美国和欧盟贸易逆差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发达国家处理贸易逆差的政策并不主要针对这些大跨国 公司,而是拿出口国开刀,以解决与这些国家的贸易争端为借口,推行新贸易保护主义。 3、国际贸易中双边主义与区域主义兴起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双边层面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签订和实施成为国际贸易发展的新热点。据WTO统计,到2004年,向WTO正式通报的FTA已达106个,WTO

浅析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我国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我国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对策

浅析贸易自由化背景下我国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及对策 摘要:随着生产力和世界范围内商品经济的发展,各国经济联系大大加强,贸易自由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在这一大趋势下,仍然存在着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或干预主义理论和思潮。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本文通过贸易保护主义现状,分析我国面临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贸易自由贸易保护现状原因对策 贸易自由化是指一国对外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所采取的限制逐步减少,为进口商品和服务提供贸易优惠待遇的过程或结果。世界经济的深入发展,全球经济联系日趋紧密,区域经贸协定或双边经贸安排日趋活跃,客观上要求国际贸易向开放化和自由化发展。贸易自由化依然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倾向依然比较突出。 一、我国面临的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现状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在对外贸易中实行限制进口以保护本国商品在国内市场免受外国商品竞争,并向本国商品提供各种优惠以增强其国际竞争力的主张和政策。在限制进口方面,主要是采取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两种措施。前者主要是通过征收高额进口关税阻止外国商品的大量进口;后者则包括采取进口许可证制、进口配额制等一系列非关税措施来限制外国商品自由进口。伴随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遭遇越来越严重的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的限制,形势更加复杂化,花样也不断翻新。新贸易保护主义主要的壁垒形式包括: 1.绿色壁垒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像大气污染、温室效应、有毒废物排放、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等生态环境方面的问题日益严重,引起了世人的高度关注。工业发达国家以生态环保为借口,凭借其经济和技术的垄断地位,制定了一系列苛刻的环保措施和高于发展中国家技术水平的环境质量标准,以此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对本国市场和工业形成保护,构筑了一道绿色屏障,主要形式有绿色标志、绿色包装、环境成本。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这些都是经过精心设计和构筑的绿色壁垒。 2.技术壁垒 科学技术与管理水平的提高,使各国产品的技术规范、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日益科学与成熟,并推动经济向前发展。但发达的工业化国家依其经济和技术优势而制定的技术规范、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 易的利弊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

浅谈自由贸易与保护贸易的利弊 摘要:在当今世界经济中,国际贸易政策在各国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已成为国际贸易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利弊进行分析,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同时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分析政策选择 国际间的贸易政策是一把双刃剑,既不能说贸易保护政策绝对的好,也不能说贸易自由政策绝对的不好。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争。下面我门将对这两种贸易政策进行利弊的分析。 1.自由贸易 自由贸易政策的含义及其演变 英国不仅是第一个产业革命的发源地,也是世界上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18世纪70年代,英国建立了大机器工业体系的发展急需开放国内市场,开拓国际市场,以销售产品和满足原材料的供应。经过新型工业资产阶级与贵族地主阶级长期斗争之后,自由贸易理论和政策终于代替了高关税保护政策,在英国确立了主导地位。主要表现在①废除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法律;②减少应税商品数目,降低关税税率;③取消贸易垄断,下方贸易经营权;④建立多边优惠贸易关系。 自由贸易政策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 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卵击石或血本无归。自由贸易的利弊 自由贸易的好处 首先,实行自由贸易在理论上可使得贸易双方从贸易中获得利益,从而促进各国乃至整个世界福利水平的提高。自由贸易能够使各国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获得自身所稀缺的商品或服务,使得本国可以从贸易创造中获得利益。而一旦采取贸易保护措施,贸易创造所引起的利益增加须抵消因贸易转移所引起的利益减少,从而使福利的增加量减少。 其次,能够使得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配置,促进本国经济发展。自由贸易政策的实行,使得资本、劳动、技术等要素在国际间实现了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对于贸易

重商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重商主义、自由贸易政策与凯恩斯主义 重商主义的第一个观点是强调积累金银货币和对外贸易的重要性,把金银看作是财富的唯一形式,认为国家的繁荣依赖于资本(贵金属)的供应,贸易的全球规模是不可改变的,贵金属所代表的资本量可通过多出口少进口来增加,认为财富的真正源泉是对外贸易,要获取更多的金银财富只有通过出超实现,因此主张在国家的支持下发展对外贸易,认为维持一定的顺差是对国家有利的。重商主义建议政府为达到这一目标,应该通过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扮演积极的、保护主义的角色,特别是使用关税保护小企业。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5—16世纪为早期重商主义时期,16世纪下半期到17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时期。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与早期不同的是,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不过他们要求,在对外贸易中谨守的原则是购买外国商品的货币总额,必须少于出售本国商品所获得的总额,其目的仍是要保持有更多的货币流回本国。因此,晚期重商主义者主张,对外贸易必须做到输出大于输入,以保持出超。 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取消对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限制和障碍,取消对本国进出口贸易和服务贸易的各种特权和优待,使商品自由进出口,服务贸易自由经营,也就是说国家对贸易活动不加或少加干预,任凭商品、服务和有关要素在国内外市场公平、自由的竞争。 自由贸易政策为经济实力强制国家所采用,为国内成长产业集团所推动,它们是主要受益者。对经济实力薄弱的国家及幼稚产业,却意味着市场被外国占领,它们是主要受害者。因而自由贸易被认为是“强者”的政策。英国是最早实行自由贸易政策的国家,它最先完成产业革命,是19世纪最强大的工业国家,1850年其工业产量占世界30%。同时英国又是最大的殖民帝国,版图占地球陆地面积四分之一,殖民地面积超过本土10倍。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商品销向全世界,原料、食品购自全世界。这就决定英国必须冲破国内保护贸易的限制,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 凯恩斯主义(Keynesian),或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Keynesian economics),是根据凯恩斯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的思想基础上的经济理论,主张国家采用扩张性的经济政策,通过增加需求促进经济增长。

浅论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及弊

浅谈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 摘要: 通过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分析, 进一步肯定了自由贸易在长期的国际经济交流与发展中对于提高各国乃至全世界的福利有着积极作用,是各国在中长期中应该实行的根本的贸易政策,同时 指出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在不同的阶段应实行符合本国实际 的贸易政策,在特定的情况下,贸易保护主义有其积极作用, 不能一概而论,只有正确认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 保证贸易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自由贸易;贸易保护;利弊;政策选择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蔓延及扩展,以美国、欧盟、日本为首的发 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开始抬头,其它国家也不同程度的采取 相应的贸易保护措施。其实,不管是自由贸易还是贸易保护,它们代表的是不同国家统治阶级或统一国家统治阶级内 部集团的利益。实际上都是隐藏着不同集团利益之间的斗 争。下面,我们将分别对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利与弊进行 分析。 一、自由贸易自由贸易是指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奉行市场开放准则,通过消除贸易歧视和限制,实现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自由流动,以获取最大化经济利益

为目的的贸易方式。换言之,各国在商品、资金、劳务、技术、信息等要素方面均具有一定程度的比较优势,通过自由 贸易,就可以把自身的要素优势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当然,这须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进行自由贸易的国家必须 是独立自主的,能够把握住自己的经济命脉;二是这个国家 必须具有一定的要素优势。否则,自由贸易的结果必定是以 (一)自由贸易理论观点亚当·斯密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创始者,他的绝对利益论认为,不同国家生产同样商品的成本总是不同的,任何一个国家都应放弃成本绝对高的商品或选择成本绝对低的商品进行专业化生产,并彼此进行交换,这样两国的劳动生产率都将得到提高,成本都会得以降低,劳动和资本才能得到优化配置和利用,才能实现本国(或贸易双方)利益的最大化。为此,他进一步首创性地提出了分工学说,并得出了自由贸易是增加国民财富最佳选择的结论。 但是,亚当·斯密的绝对利益理论无法解释下述现象: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本较之另一国均处于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时,如何实现互利贸易?也就是说,在此种情况下, 他无法说明贸易双方通过自由贸易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大卫·李嘉图清楚地看到了这一点,并对之进行了修正,提出了比较利益论。在他看来,所谓一国所有产品的生产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