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

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

【教学目的和要求】

深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物质的根本属性与存在方式,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的物质性;意识的起源、本质与作用;世界物质统一原理及其在实践中的作用。

【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一、世界的物质性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这一物质概念具有重要的哲学意义。第一,这一物质概念既反对唯心主义,又反对二元论。第二,这一物质概念驳斥了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和不可知论。第三,这一物质概念同形而上学的物质观划清了界限。

2、运动

运动“就最一般的意义来说,就它被理解为存在的方式,被理解为物质的固有属性来说,它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的位置移动起直到思维。”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运动作为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固有属性是永恒的、不灭的,因而,它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但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也有某种暂时的静止。静止是指物质运动在特定条件下的稳定态。它体现着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常住性、稳定性,因而,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运动和静止互为前提,互相依赖。相对静止离不开绝对运动,是一定范围内的绝对运动的结果;绝对运动通过相对静止表现出来,并通过相对静止找到它的量度;运动和静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在相对静止中又有绝对运动。

3、时间和空间

时间是物质运动的持续性、顺序性。持续性是指物质运动经历的或长或短的过程;顺序性是指物质运动过程中的不同事物或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时间是不可逆的;时间是一维的。

空间是物质的广延性或伸张性。广延性和伸张性是指客观事物存在自身所具有的体积、形状、相对位置、排列顺序、运动规模等特性;空间是三维的,具有一定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或固有属性。一方面,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离开时间和空间的物质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另一方面,空

间和时间也离不开物质运动,离开物质运动的空间和时间是根本不存在的。

任何事物都具有一定的时间,占有一定的空间,因此,时间和空间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不同的物质状态具有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特性,随着物质运动形式和状态的变化,时间和空间的具体特性也必然随之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变化,因此,时间和空间又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时间和空间是绝对和相对的辩证统一。

永恒运动着的物质世界是无限的,作为物质存在形式的时间和空间也必然是无限的。时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存在和发展的持续性是无限的,无始无终。空间的无限性是指物质世界的广延性是无限的,无边无际。

时间和空间作为物质的存在形式是无限的,但是,任何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存在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的。时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发展过程是有始有终的。空间的有限性是指每一具体事物的广延性是有边有际的。

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辨证统一的。第一,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无限是普遍,是无条件的、永恒的、绝对的。有限是局部、特殊,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第二,时间和空间的无限性和有限性又是相互依赖、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一方面,无限包含有限,是由有限构成的,无限可以转化为有限。另一方面,有限也包含无限,任何有限的事物都包含着打破界限、扬弃有限,转化为“它物”的无限趋势。

4、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具有稳定性;普遍性;可重复性。规律体现、贯穿于物质运动过程的始终,决定了物质运动变化的确定秩序和必然趋势。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只能认识和运用规律。

5、人类的实践活动和社会的物质性

世界是物质的,人是通过实践去把握物质世界的。实践是指人能动地改造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人类实践活动具有客观性。从这一基本原则出发,辩证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类社会也是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是一种高级的存在方式。第一,人是人类社会的主体和承担者,人本身首先是一种物质性的客观实在。第二,社会存在是社会关系中的物质实体、物质力量和物质关系的统一体,它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第三,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制度和社会意识的演变都是建立在经济条件这一物质性变革的基础上。

二、意识

1、意识的起源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物质从自身中发展出能思维的生物,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的环节:第一,由一切物质所具有的反应特性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第二,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第三,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到人类意识的产生。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劳动在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第一,劳动为意识的产生提出了客观需要。第二,思维的工具——语言,也是在劳动中产生的。第三,劳动和语言促进了思维的物质器官——人脑的形成和日益完善,为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四,劳动使意识产生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

2、意识的本质

意识的本质是就它同物质的相互关系而言的关于意识的质的规定性。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存在的能动的反映。从意识的反映形式和反映内容来看;从意识的反映差别和形成根源来看;从意识的主观特征和客观基础看,意识本身体现了主观和客观(以客观为基础)的辩证统一。

3、意识的构成

从意识的内容看:知、情、意

从意识活动的自觉程度看:潜意识、显意识

从意识发展的角度看:传统意识、现代意识、未来意识

从意识活动的指向性看:对象意识、自我意识

4、意识的作用

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类意识所特有的在实践中积极地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作用。意识的能动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对客观世界具有改造作用。第四,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作用。

在认识和实践中,一方面,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正确地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进而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另一方面,人们正确的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性。

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统一性问题就是关于世界万事万物本原的问题。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多样性的统一性;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一种运动、发展中的统一性。

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是建立在科学及其发展的基础上的,是建立在哲学理论的论证基础上的。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世界观基础。

【阅读书目】

1、恩格斯:《反杜林论》(第一编),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北

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一、二、三、五章),见《列宁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尔巴赫:《自然的体系》,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4、爱因斯坦:《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76。

5、潘菽主编:《意识——心理学的研究》,北京,商务印书馆

【思考题】

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现代意义?

2、怎样理解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什么说这一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的哲学基础?

【研讨题】

1、意识的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2、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练习题】

一、不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认为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的本质是精神

C、运动是绝对的

D、时空是相对的

E、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

2、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3、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主要缺陷在于

A、把物质归结为某种不可分的实物粒子

B、把原子的属性看成是物质的一般属性

C、把特殊的物质形态误认为是物质一般

D、混淆了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理论同物质范畴的界限

E、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

4、物质与运动是不可分的,因为

A、凡物质都是运动的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C、凡运动都是物质的云动,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反映

D、运动和物质都是客观存在的,所以都是实体

E、运动和物质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5、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只有承认相对静止

A、才能理解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B、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区分不同事物

C、才能理解事物的分化有条件和生命现象的产生

D、才能理解绝对运动

E、才能理解暂时平衡状态的可能性

二、材料题

1.科学对物质结构的探讨是不断深入的。1919年,卢瑟福实验证实了原子中原子核的存在并发现了质子,1932年查德威克的实验发现了中子。海森堡等人提出了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思想。几十年后,科学家又发现质子、中子是由更小的夸克组成的,21世纪初,实验与理论物理学将为破解夸克幽禁(寻找自由夸克)做努力。

材料选自《21世纪100个科学难题》,9-11页,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作者做了改动。

2.一百年来的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和压迫,争取国家的独立、富强和繁荣的历史。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人民多次斗争,包括辛亥革命都失败了。究其原因,尽管可能有许多方面,但是,重要的一条是当时的革命党人没有能够真正弄清中国国情。他们一味向西方学习,但是行不通,理想总是不能实现。帝国主义的侵略打破了中国人学习西方的迷梦。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改变了盲目学习西方的做法,开始把眼光转向苏联,走十月革命的道路。但是教条主义者却不懂得把苏联的经验同中国的国情相结合,结果使一度蓬勃发展起来的革命力量遭到巨大损失。毛泽东在对中国国情认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毛泽东又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制定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任务。但是,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党没有坚持中共“八大”对我国当时国情的科学分析与概括,即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国仍然是落后的农业国,犯了阶级斗争扩大化和经济建设上急于求成、盲目冒进的错误,加上其他方面的原因,造成了“三年暂时困难”和“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动荡与破坏。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我们党又恢复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重新对中国国情进行了分析,改革开放,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二十多年来我国所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与党对中国国情的科学认识和在不断探索中走一条中国独特的发展道路分不开的。

选自刘录开等:《中国国情概论》,第4-5页,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0年版。

作者做了改动。

请根据以上材料思考下列问题:

1、简述哲学物质范畴和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

2、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说明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意义。

上课实用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知识点概要

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复习知识点 第二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世界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单质,绝大多数元素与其他种类的元素可组成化合物,相同的几种元素也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如CO和CO2、H2O和H2O2等。 2、元素的存在形态 (1)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如金属铁中的铁元素。 (2)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如Fe2O3中的铁元素。 3、元素的化合价 (1)一种元素可以有多种化合价,金属元素只有0价和正化合价,非金属元素可以有0价、正价或负价。 (2)化合物中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 、Cl2、He、Ar) H2CO3、H3PO4) 、NH3.H2O) 3 物质 2 、SO3、CO2 2 O、CaO 、BeO CO、NO 3 胶体、淀粉溶液、有机玻璃、烟水晶等) 【相关定义】 (1)酸性氧化物:能和碱反应(不能跟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酸性氧化物时,看面相,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 (2)碱性氧化物:能和酸反应(不能跟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断碱性氧化物时,也看面相,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例外的见注意部分) (3)两性氧化物:既能和酸又能和碱反应的氧化物。(只需要记住Al2O3这个例子) (4)不成盐氧化物:不能与酸或碱反应生成相应价态的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不成盐氧化物。(只 需要记住CO、NO、NO2这几个例子) (5)过氧化物:含有过氧根O22-的化合物。(只需要记住H2O2、Na2O2这两个例子) (6)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NH4+)外,还有氢离子,阴离子全部为酸根 离子的盐。 (7)碱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除酸根离子外还有氢氧根离子,阳离子全部为金属离子(或 NH4+)的盐。 (8)正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只有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只有酸根离子的盐。 注意:本部分,做题技巧为记反例。如: (1)碱性氧化物全是金属氧化物,但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酸性氧化物、Al2O3两性氧化物、Na2O2过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大多数是非金属氧化物,但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不 成盐氧化物,NO2属于成盐氧化物但不属于酸性氧化物 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1)金属单质通性 金属+非金属=盐(或金属氧化物)(化合反应) 金属+酸=盐+H2↑(置换反应,金属的活动性要在H之前) 3条1+盐1=金属2+盐2(置换反应,要求金属1活动性在金属2之前) (2 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非金属化合物(化合反应) 非金属金属非金属+金属=金属化合物(化合反应) (3)酸通性 酸+碱=盐+H2O (中和反应) 酸+碱性氧化物=盐+H2O (复分解反应) 酸酸+活泼金属=盐+H2↑(置换反应) 5酸1+盐1=酸2+盐2 (复分解反应) +指示剂会变色(如:石蕊遇酸变红,酚酞遇酸不变色) (4)碱通性 碱+酸=盐+H2O (中和反应) 碱+酸性氧化物=盐+H2O (复分解反应) 4碱1+盐1=碱2+盐2(复分解反应) 碱+指示剂会变色(如:石蕊遇碱变蓝,酚酞遇碱变红) (5)盐通性 盐1+酸1=盐2+酸2 (复分解反应) 盐1+碱1=盐2+碱2 (复分解反应) 4盐1+盐2=盐3+盐4(复分解反应) 盐1+ 金属1 =盐2+金属2 (置换反应,要求金属1的活动性比金属2强)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计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即学即练( 2) 、单项选择题 1.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2.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唯心主义宿命论 B.唯物主义决定论 C.相对主义诡辩论 D.唯意志论 3.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4.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A.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8.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辩证唯物主义 C.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题号正确答案 1C 2C 3C 4C 5D 6C 7C 8B 、多项选择题 9.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认为() A.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世界的本质是精华的 C.运动是绝对的 D.时空是相对的 E.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 10.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意识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11.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唯物主义一元论 B.相对主义诡辩论 C.二元论 D.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唯心主义一元论 12.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客观性 B.稳定性 C.普遍性 D.随意性 E.重复性 13.所谓相互静止是指()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试述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其意义 原理: ①承认世界统一性,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②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③认为世界的统一是物质的无限多样性的统一,是一中有多,多中有一 意义 理论意义 这一原理是辩证唯物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系列原理、原则都是以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为基础,为中心的 实践意义 ①既然世界统一于物质,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的思想路线。 ②既然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中的统一性,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把集中统一和灵活多样结合 起来,把纪律和个性结合起来,把秩序和自由结合起来,反对专制主义和无政府主义,反对僵化和无序。 ③既然物质是运动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坚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 进,把发展和稳定统一起来。 ④既然物质运动是在时空中进行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有强烈的时空观念,重视和珍视时 空,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地作好工作。 ⑤既然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那么在实践中就要尊重、认识和利用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认真学习和运用科学知识 人生意义 ①冷慧与热慧双举。既然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就要以冷静、清醒、客观的态度对待世界和 人生,这种智慧叫冷慧;既然人的意识、精神具有相对独立性,那么应以热烈的情感,创造世界的精神投入实践和生实现理想,成全自我这叫热慧。唯物主义给人的是冷慧,物质世界不相信眼泪。唯心主义给人的是热慧,辩证唯物主义在唯物主义基础上把物质决定论和意识能动论统一了起来,其所给予人的启迪就是冷慧和热慧双举。 ②健德与顺德相资。既然世界是物质的,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那么人要顺应物质世界, 要在物质世界面前顺从而不违逆,谦虚而不狂妄,敬畏而不玩世,这叫顺德。既然物质是运动不息,健动不止的,人就要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建功立业,开物成务,这叫健德。既然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那么人就应顺健相资。《周易》中乾卦的本质是“健”。 即“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的本质是“顺”。“坤,顺也”(《周易·说卦传》)“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③自由与节制并重。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不需要上帝之手推 动,这叫“自己运动”。“自己运动”就是自因自本,这一宇宙本质所启示与人的价值理念就是“自由”,人应以自由为至高价值。同时,物质运动又有时空秩序,有自己的空间位置和范围,有自己的时间顺序,不能随便越过时空秩序,这启发人要有所节制。 ④瞬间和永恒互渗。物质运动在时间上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时间是有限性和无限性 的统一,有限中包括着无限,无限体现在有限之中。因此,人应在自己的有限生命中追求无限,在瞬间中追求和体验永恒 ⑤奋斗与静穆兼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动不舍静,静中含动。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本原的物质性 一、物质 (一)物质范畴 物质范畴是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石。在哲学史上,所有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都主张万物统一于物质,物质是万物的共同本质。但是,他们对物质的理解是有差别的,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人们对物质的认识经历了一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在生产力和科学不发达的情况下,凭直观把物质归结为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从自然界本身去解释世界,这一点是正确的,但它毕竟是一种缺乏科学根据的猜测。 在近代,原子被称为物质基元,认为原子具有不可分、不可入、不可变和质量固定等属性。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根据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提出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把物质归结为物质的特定结构,进而把哲学上的物质范畴等同于自然科学的物质结构概念,反映了近代唯物主义突出的形而上学性。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提出“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其意义在于:以一定的科学实验材料为依据,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猜测性、直观性和幼稚性等缺陷,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提供了一定的科学实证,给神学创世说和唯心主义的精神本原论以沉重打击。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就是原子”的观点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缺乏辩证的理论思维;经不起自然科学的检验和唯心主义的攻击。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上发现电子和放射性现象,打破了长期以来认为原子质量不变、不可分割等观念。唯心主义攻击唯物论说:“物质消灭了”,“唯物主义被驳倒了”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总结科学,特别是 19世纪以来的自然科学成就的基础上,提出了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恩格斯把物质理解为“各种物的总和”。 列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物质范畴作了深刻的阐述:“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列宁选集》第2卷,第128页,人民出版社,1972。 列宁物质定义的重大意义: 第一,它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它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和可知论,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坚持了辩证的物质观,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 综上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科学地说明了物质范畴,从而为科学地阐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第一部分:辩证唯物论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辩证唯物主义物质概念、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他是劳动中伴随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认识和客观实际相符合。 二.★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三.★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或和改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容】(1)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因此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自主选择性,主动创造性。(2)人的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1.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2.人的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即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五.物质决定意识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六.★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又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七.★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的基本要求: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尊重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找出规律作为我们行动的规律。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③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④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下列反应过程中不存在电子转移的是() A.Zn+2HCl===ZnCl2+H2↑ B.Ca(ClO)2+2HCl===CaCl2+2HClO C.Pb3O4+8HCl(浓)===3PbCl2+Cl2↑+4H2O D.3Cl2+6KOH(浓)5KCl+KClO3+3H2O 2.某种胶体在电泳时,它的胶粒向阳极移动。在这胶体中分别加入下列物质:①乙醇溶液、 ②氯化钠溶液、③硅酸胶体、④氢氧化铁胶体,不会发生聚沉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 A.分散质粒子能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B.光线透过时能观察到光亮的通路 C.静置后既不分层,也无沉淀产生 D.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7~10-9m之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B.1mol·L-1的硫酸钠溶液与1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导电性不同 C.氢氧化铁胶体能导电,故氢氧化铁胶体是电解质 D.在相同条件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导电性强 5.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2O2-+2H2O===4OH- B.碳酸钙溶于稀盐酸中:CaCO3+2H+===Ca2++H2O+CO2↑ C.氢氧化铜与稀硫酸反应:OH-+H+===H2O D.醋酸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H++OH-===H2O 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金属镁与稀盐酸反应:Mg+2HCl === Mg2++2Cl-+H2↑

B.氯化钡溶液与硫酸反应:Ba2++SO=== BaSO4↓ C.碳酸钠溶液与盐酸反应:Na2CO3+2H+=== 2Na++CO2↑+H2O D.盐酸与大理石反应:2H++CO===CO2↑+H2O 7.已知I-、Fe2+、SO2和H2O2均有还原性,它们在酸性溶液中还原性的强弱顺序为Fe2+<H2O2<I-<SO2,则下列反应不能发生的是() A.2Fe3++SO2+2H2O===2Fe2++SO+4H+ B.I2+SO2+2H2O===H2SO4+2HI C.H2O2+H2SO4===SO2↑+O2↑+2H2O D.2Fe3++H2O2===2Fe2++O2↑+2H+ 8.下列各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是() A.N2、NH3、NO2 B.NH3、N2O5、NO2 C.N2、N2O3、NH3 D.NH3、N2、N2O3 9.离子方程式BaCO3+2H+===Ba2++H2O+CO2↑中的H+不能代表的物质是() ①HCl ②H2SO4③HNO3④NaHSO4 A.①③ B.①④ C.① D.②④ 10.下列物质混合后,不会发生离子反应的是() A.硝酸银溶液和氯化钠溶液 B.氯化钙溶液和稀硫酸 C.氯化镁溶液和硫酸铜溶液 D.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盐酸 1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属于电解质,又能导电的是() A.氯化镁晶体 B.氯化钠溶液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计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世界统一于物质)即学即练(2) 一、单项选择题 1. 运动与静止的关系是()。 A. 现象与本质的关系 B. 唯物与唯心的关系 C. 绝对与相对的关系 D. 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2. 老子曰“方生方死,方死方生;方可方不可,方不可方可”,这是()。 A. 唯心主义宿命论 B. 唯物主义决定论 C. 相对主义诡辩论 D. 唯意志论 3. “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在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这是()。 A.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4. 意识能动性的实现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这个途径就是()。 A. 必须意识本身正确 B. 必须具备必要的物质条件 C. 必须通过物质实践活动 D. 必须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 5. 唯物主义一元论认为()。 A.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精神 B.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与意识 C.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上帝创造的 D. 把世界的本原归于物质 6. “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是()。 A.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B. 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 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7.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是()。 A. 世界是联系和发展的原理 B. 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原理 C. 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原理 D. 世界统一于精神的原理 8. 提出真正科学的唯物主义物质观的是()。 A. 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 辩证唯物主义 C. 德国古典哲学中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

二、多项选择题 1. 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物质统一原理认为() A.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B. 世界的本质是精华的 C. 运动是绝对的 D. 时空是相对的 E. 世界是以一定的时空形式,按其自身固有的规律永恒运动的物质 2. 下列各项属于意识的反作用或能动性表现的有() A. 意识活动是一种主动的创造过程 B. 意识活动是有目的性,计划性的 C. 意识能认识客观世界 D. 意识能改造客观世界 E. 意识反作用于主体、影响人体的生理过程和活动 3. 下列各项属于世界统一性问题的有() A. 唯物主义一元论 B. 相对主义诡辩论 C. 二元论 D. 运动观上的绝对论 E. 唯心主义一元论 4. 规律具有如下特点() A. 客观性 B. 稳定性 C. 普遍性 D. 随意性 E. 重复性 5. 所谓相互静止是指() A.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 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世界上不存在静止 C.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一事物对它事物来说位置没有发生变化 E. 事物的性质没有发生变化 6. 时间与空间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关系是() A. 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B. 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练习题。 判断题。 一、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第一。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他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实际上是唯心主义观点。 第二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以外,没有别的东西。唯心主义者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第三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肴了唯物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二尊重客观规律,就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错误。第一,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违背客观规律,必然在实践中遭到失败。 第二,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确发挥主观的东西,必须你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又必须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必要条件。 第三,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把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结合起来,反对否认客观规律的唯意志

论,又反对否认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机械论和宿命论。 简答题什么叫运动?说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运动是标志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与运动不可分。第一,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人们认识物质,就是认识物质的各种各样的运动形式。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形而上学。第二,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题和客观基础。设想离开物质的运动必然倒向唯心主义。 什么是意识的能动性,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 意识的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通过实践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dr具有主动的创造性第三,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作用。第一次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条件是第一,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这是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唯一途径。第三,必须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论述题。试着分析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章末测试)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 章末测试)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相对分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Zn 6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3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下能否电离 B.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的本质区别,是其水溶液导电性的强弱 C.酸、碱和盐类都属于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非电解质 D.常见的强酸、强碱和大部分盐都是强电解质,其他化合物都是弱电解质 2. (原创)将下列物质按酸、碱、盐、氧化物分类排列,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石膏、氧气 B.醋酸、烧碱、明矾、干冰 C.NaHSO4、乙醇、CaCO3、水 D.硝酸、熟石灰、苛性钠、甲烷 3.下列各反应,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A. 氢氧化铜与盐酸、氢氧化铜与醋酸 B. 氯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钡溶液与硫酸铜溶液 C. 氢氧化钡与稀硫酸、氢氧化钡与稀盐酸 D. 石灰石与稀硝酸、石灰石与稀盐酸 4.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 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 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 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 5.(原创)吸进人体内的氧有2%转化为氧化性极强的活性氧,这些活性氧能加速人体衰老,被称为“生命 杀手”。中国科学家尝试用Na 2SeO 3 清除人体内的活性氧,Na 2 SeO 3 的作用是() A.还原剂B.氧化剂 C.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D.既不是氧化剂又不是还原剂 6.(变式)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铁和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 B.硝酸银溶液中加入铜粉;2Ag++Cu=Cu2++2Ag C.碳酸钡跟醋酸反应:BaCO3+2H+Ba2++H2O+CO2↑ D.氧化铜与盐酸反应O2― +2H+===H2O 7. .(原创)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Al2(SO4)3=Al3++SO42- B.H2SO4===2H++SO42- C.Ba(OH)2=Ba2++(OH-)2 D.KOH=K++O2-+H+ 8. 原创)在给定的四种溶液中,加入以下各种离子,各离子能在原溶液中共存的是() A.所含溶质为NaHSO4的溶液:加入K+、CO32-、NO3-、Na+ B.滴加酚酞变红的溶液:加入SO42-、Cu2+、K+、Cl- C.含有大量SO42-的溶液:加入K+、Cu2+、Cl-、NO3-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哲学要研究人与世界的关系,首先就要考察世界的本质是什么,世界上千姿百态、形态各异的事物、现象是在什么基础上统一起来的,世界以怎样的存在形式和固有属性存在着和发展着。这是一切哲学派别都必须回答的问题,也是本章所要回答的问题。 一、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确立科学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是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物质、运动、时空以及它们的相互关系问题,历来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一个焦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 1、物质范畴及其历史演变 (1)物质观发展的历史过程 第一个历史阶段: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第二个历史阶段: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第三个历史阶段: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列宁物质定义)的内容及意义(47正3一49)内容:物质是标志着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 意义: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坚持了唯物主义一无论,同唯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为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提供了前提,与唯心论的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对物质世界的多样性作了最高的哲学概括,同形而上学物质观划清了界限;它体现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一。 2、物质的根本属性(或存在方式) (1)运动范畴的涵义: 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它包括宇宙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单纯位移直到思维,而不局限于某种具体运动形态。 (2)物质与运动关系: 对立统一关系。表现为:一方面,物质离不开运动。凡物质都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绝对静止的物质;如果设想物质不运动或者脱离运动的物质,就会导致机械论和形而上学。另一方面,运动也离不开物质。凡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世界上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如果设想非物质的运动,就会导致唯心主义。 (3)关于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涵义:绝对运动指运动是无条件的,就整个物质世界来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相对静止运动的有条件性,就物质的具体存在形式来说,它又有静止的一回。 关系: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关系,运动和静止两者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即动中有静(绝对运动中包含相对静止),静中有动(相对静止中包含绝对运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主要指:就某一物体没有进行机械运动而占:就机械运动的范围内是指两个物体之间位置保持不变而言;就某一事物没发生质变而言。 割裂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会出现两种形而上学倾向:把静止绝对化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动论;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相对主义诡辩论。 3、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鲁教版高中化学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 (2)

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测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氯化钠溶于水形成溶液,若氯化钠分散在酒精中,形成的分散系是()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 2.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A.FeCl3溶液B.2mol·L?1 NaOH的溶液 C.2mol·L?1 MgSO4的溶液D.2mol·L?1 H2SO4的溶液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稀硫酸是电解质 B.氢氧化钠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Na+和OH- C.硫酸在电流作用下在水中电离出H+和SO42- D.向醋酸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溶液的导电能力明显降低 4.下列各组的两种物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可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A.KOH与H2SO4;Ca(OH)2与CH3COOH B.BaCl2与Na2SO4;Ba(OH)2与H2SO4 C.Na2CO3与H2SO4;NaHCO3与HNO3 D.CaCO3与HNO3;CaCO3与HCl 5.下列物质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A.氨B.硫酸铵C.氯气D.醋酸 6.胃药“达喜”中含有碳酸镁(MgCO3),碳酸镁属于 A.酸B.碱C.盐D.氧化物 7.下列反应中,铁元素失去电子的是() A.FeS+2HCl=FeCl2+H2S↑B.Fe+H2SO4=FeSO4+H2↑ C.FeO+2HCl=FeCl2+H2O D.Fe2O3+3CO 高温 2Fe+3CO2 8.下列表示的是碳及其化合物的转化关系,其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依次是()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章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 教学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第二节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第三节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目的要求: 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论,把握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基本原理;了解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同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划清界限。 本章重点: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2、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形式。 3、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 4、辩证唯物主义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意义。 本章难点: 1、马克思主义的时空观。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讲授内容: 第一节物质及其存在形式 本章的内容将围绕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而展开。主要讲“三观”,即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运动观和时空观,还有意识论,“三观”和意识论共同说明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基本看法。 把万物(个别)的共性、本质认定为物质,这是所有唯物主义的共同态度和立场,但物质本身是什么,它是个别的东西还是一般性的东西,它可知还是不可知,辩证唯物主义是如何理解物质的,这是首先要搞清的问题。 一、客观实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对“物质”的理解,唯物主义本身也经历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大体说来,古代的朴素唯物论、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论和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代表了人类对“物质”的哲学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由片面到全面的三个发展阶段。 (一)旧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如前所述,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把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当作世界的本原,试图用物质的原因来说明世界,其基本方向是正确的。但是,这些观点只是一种“天才”的猜测,没有科学的论证;他们把

物质归结为某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把问题简单化了。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根据当时科学所达到的认识成果,把物质归结为原子,认为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如牛顿的“微粒说”、道尔顿的“化学原子论”。这种看法,继承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唯物传统论,以一定的自然科学为根据来解释世界的物质性,是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发展和深化。但由于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形而上学思维的禁锢,把物质同物质的结构混为一谈,也经不住自然科学发展的考验和唯心主义的进攻。其缺陷有:第一,不理解特殊和一般、个性和共性的辩证统一,把物质的某种特殊的层次误认为物质的一般,把原子的个性错看成物质的共性。 第二,把特定历史条件下关于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理论同哲学上的物质范畴混为一谈。 第三,不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割裂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物质统一性,从而在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 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是哲学物质观发展的高级阶段。 1、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 早在19世纪80年代恩格斯就对物质观作了科学的说明。他指出:“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从而说明“物质”作为哲学范畴,它是对各种具体实物共性的概括。 列宁进一步发挥了恩格斯的思想,他说:“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并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理解列宁的物质定义要注意四点:一是物质是一个哲学范畴。哲学范畴的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二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所谓客观实在性就是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具体的物质形态有多方面的特性,而作为哲学范畴的物质只有一个特性——客观实在性。三是物质既包括一切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自然事物,也包括可以从感觉上感知的人的感性活动——实践活动。四是物质可以为我们的意识所反映。 现代科学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的正确性。 2、马克思主义哲学物质观的重大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言简意赅,包含了极其丰富的内容,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首先,体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列宁的物质定义是对物质世界的无限多样性的最高程度的哲学概括,它把客观实在性作为一切物质形态的唯一的共同的属性,这就既把哲学物质范畴与具体的物质形态联系起来,又把它们区别开来,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辩证法,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讲元素与物质分类学案鲁科版

第1讲 元素与物质分类 【2021·备考】 最新考纲 素养落地 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多角度、多层次对物质进行分类,运用物质分类的方法理解物质性质,发展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素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了解溶液与胶体在生产生活实际中的应用,培养科学服务于社会的意识与责任感。 考点一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知识梳理』 1.物质的组成 (1)元素与物质的组成 ①元素与核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质子和一定数目中子的一种原子,如H 元素有1 H 、2 H 、3 H 3种原子,即3种核素。 ②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元素――→组成??? ??单 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③元素的存在形态 元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2)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同种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混合物:由几种不同的单质或化合物组成的物质。 (3)同素异形体 ①概念: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②常见同素异形体:金刚石与石墨,O2与O3,白磷与红磷等。 ③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名师提示你 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纯净物,如O2、O3组成的混合气体。 ②冰水混合物属于纯净物,盐酸属于混合物。 ③高分子化合物属于混合物。如聚乙烯、淀粉等。 2.物质的分类 (1)交叉分类法——从不同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如图为氧化物的分类) (2)树状分类法——按不同层次对物质进行逐级分类,各层之间属于包含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精)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哲关于世界本质问题的一个基本原理。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即世界统一的基础是物质;物质世界的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而不是单一的无差别的统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以具体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为前提,而物质形态的差异性、多样性又以它们的客观实在性为基础。 原理说明 该原理说明,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包括意识现象,归根到底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或物质的属性和存在形式;世界上的一切发展、变化和过程都是物质运动的具体表现,其原因在物质世界自身。正如列宁所说:“除了运动的物质以外,世界上什么也没有。” 什么是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统一性和多样性(或共相和殊相)辩证关系的高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它是指多样的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本质的,这个统一性本质是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在时间和空间中有规律地永恒运动着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人们从哲学基本问题的高度,从一般和个别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认识,也就是说,在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中包含着两种基本关系,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一般和个别(或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关系。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 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意识及多样性

1.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世界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关系对世界本质的理解。 世界上的具体事物是千差万别、多种多样的,各有其质的规定各有其存在价值和地位,这是世界的多样性(“多”);千差万别的事物又有其共性,这是世界的统一性(“一”)。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具有统一性,有共同的本质,这是一元论。同时认为统一性不能脱离多样性,认为二者是对立统一的关系:统一性是多样性的统一性,统一性离不开多样性;多样性是具有统一性的多样性,受统一性规范,多样性离不开统一性。这就是说多中有一,一中有多;个别中有一般,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统一性使世界具有秩序,多样性使世界充满活力。统一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一般与个别的统一就是秩序与活力的统一。有秩序无活力事物是僵死的,有活力无秩序事物是混乱的。我们所追求的理想就是秩序和活力统一的社会。僵死的专制主义和无序的无政府主义是不合乎世界本质的,自由和秩序的统一是理想社会的应有状态,因为它和宇宙的本质(一与多统一)相契合的。法律和其他社会制度应以实现自由和秩序的统一即正义为根本价值目标。 2.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是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角度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多样性的万物具有统一性本质,那么这个统一性本质是什么呢,是物质,还是意识?这问题又回到了我们在第一章第一节讲“世界观”概念时遇到的问题了。在那里,我们从“黑马”等万物中抽出了万物的最大共性存在,也就是这里所说的统一性东西,那时我们就提出万物的最大共性是物质还是精神的问题,认为这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万物最大的共性,即统一性的本质是物质,而不是意识。哲学家为什么会对作为万物的最大共性,即“一”有相反的看法,如唯物主义认为“一”是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一”是精神。原因我们曾讲过一些。这里再指出这一分歧产生的原因: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低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万物中最高级的东西时,这“一”是精神;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的内容时,这“一”是物质,当把“一”看作抽象思维水平的标志时,这“一”是精神。唯物主义从低级的(基础的)和内容的角度来理解“一”。所以认为“一”是物质的。这种理解无疑是有它的真理性的。 总之,世界万物是有统一性的,统一性的本质是同意识相对立的物质。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对世界本质的根本理解。 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 关于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问题,恩格斯说过这样的话:“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而这种物质性不是魔术师的三两句话所能证明的,而是由哲学和自然科学长期的持续的发展来证明的”(《马恩选集》第3券,第83页)恩格斯说明了证明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也说明了证明的途径是哲学和科学。我们认为对世界物质统一性的证明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进行。

世界统一于存在

世界统一于存在 错误。这是一个折中主义的命题,他否认了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上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1.世界的统一性问题,是关于世界有无共同的本原问题。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物质,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统一于精神。 2.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存在”,是一个不确定的概念。它作为“思维”的对立面,是物质的存在,单独的“存在”概念,既可以是物质的存在,也可以是精神的存在。 可见,把“存在”作为世界统一的基础,混淆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实际上宣扬的是精神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一、归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哲学依据: 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起促进作用,推动事物的发展。 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4、世界是普遍联系的 5、世界是永恒发展的

6、矛盾即对立统一,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以人为本) 7、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8、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于资本是否移动,固定资本有机器厂房设备,都不在短期内消耗掉,需要多次转移价值,时间长。 流动资本则有原材料,劳动力,原材料价值在生产中一次性转移,时间短。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分在于资本是否增长,增加,不变资本说明资本只能转移,没有新的价值生成,比如原材料和机器都是这样。可变资本是指资本可以增加,可以有新的价值生成,主要是劳动力,因为劳动者创造了新的价值。 剩余价值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概念,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课时wtt

第二章 元素与物质世界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常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 2、建立物质的类别,认识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的原因。 3、学习物质分类的方法,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4、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关系。盐的通性及相互反应的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阅读课本31---32页,完成下列内容: 1.从本质上看, 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 组成的;从数 量上看, 种元素组成了几千万种物质。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 , 元素以 的形式存 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游离态. 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 元素以 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4.物质种类繁多的原因:①每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 ,许多元素还可形成不同单 质,如 ;②一种元素与其他元素组成 ,相同元素还可形 成不同 由于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方式进行组合,所以为数 不多的元素能组成种类繁多的物质。 总结: 元素组成 元素的存在形态 二、物质的分类 1、物质分类的依据 不同的分类标准导致不同的分类结果 单质 :由 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 :由 组成的纯净物

(1)根据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可分为和。 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 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 (2)根据组成特点和所具有的性质,把化合物分为、、、。酸性氧化物:,如、。 碱性氧化物:,如、。 (3)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 (4)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5)根据被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 思考:CO是否是酸性氧化物?Na 2O 2 是否是碱性氧化物? 练习: 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0、+4、+6,请说出分别对应这些价态硫元素的常见物质?这些物质分别属于那个类别? 2、根据物质类别研究物质性质 阅读课本34页活动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能否发生反应 总结: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盐分别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将图中可能发生反应的物质类别用线连起来。 金属非金属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碱酸 盐盐 巩固检测 1. 下列物质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红褐色沉淀的是() A.FeCl 3 B.CO 2 C.HCl D.CuCl 2 2. 关于碱的叙述正确的是() A.含有氢氧根 B.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 C.能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D.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