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离合词的离析动因与语用功能简析

汉语离合词的离析动因与语用功能简析

汉语离合词的离析动因与语用功能简析
汉语离合词的离析动因与语用功能简析

青岛农业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汉语离合词的离析动因与语用功能简析姓名:

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专业:汉语言文学

班级:2010级1班

学号: 20102010

指导教师:李杰

2014年 6 月 6 日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前言 (1)

一、离合词的界定 (2)

二、离析动因简析 (6)

三、离合词的语用功能分析 (10)

结语 (16)

参考文献 (18)

致谢 (19)

C o ntents

Chinese Abstract (1)

English Abstract (2)

Preface (1)

1. Demarcation about the Separated Words (2)

2. Analysis of the separated motivation (6)

3. Analysis of the Separated Words’ prag matic function (10)

Conclusion. (16)

References (18)

With regards (19)

汉语离合词的离析动因与语用功能简析

专业班级:汉语言文学2010级1班

指导老师:

【摘要】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种特殊的语法单位,既有词的性质,也有短语的性质。语言内部词和短语的共通性以及语义关系的相对松散是导致离合词产生的重要原因;语言外部的有关认知心理、交际中的语用策略以及语言的经济性原则也是推动离合词产生的重要原因。也正因如此,离合词具备一定的语用价值,离合词的离析用法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色彩,通过插入动态助词可以表达一定的时态,插入定语、补语等则能够强调宾语,使表达更具体。从动因和语用功能方面分析离合词,对于实际教学中的讲解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对学生的偏误分析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离合词离析动因语用功能

The Analysis of Separable words’ separated Motiva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 of Mandarin Chinese

Class1, Grade2010, Major in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Yue yan yan

Supervisor:Li Jie

【Abstract】The Separated Words,which has the nature of both words and phrases,is a special kind of words in Mandarin Chinese. Similarity between words and phrases ,and loose semantic relation are significant cause of Separated Words. Factors outside language,such as cognitive psychology,pragmatic strategies in communication and economic principles of language also account for Separated Words’come into being. Just so, the Separated Words have their certain pragmatic value. Separated usage is helpful in expressing sentimental color. By inserting different dynamic auxiliary, it can express different tense. By inserting attribute and complement, it can emphasize object, and express in a more specific way. Analyzing Separated Words’separated motivation and pragmatic function are helpful for teaching and analyzing students’ mistakes in teaching Chinese as the Second Language. 【Keywords】The Separated Words Motivation of separating Pragmatic function

前言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比较特殊的一种语言单位。比如:“见面”、“鞠躬”、“洗澡”等词,都有这样的用法:“好不容易见了他一面”、“鞠了个九十度的躬”、“洗了个冷水澡”等,这些词就属于离合词。

早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就有人对离合词现象进行了研究。陈望道是国内最早注意到这一类词的学者,在《语文运动的回顾和展望》一文中他曾经提到:“‘捣乱’、‘生气’、‘随便’等词语在使用时,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①但陈先生只是指出了汉语词语中的这一特殊现象,并未进行深入探讨。

国内最先提出离合词概念的是陆志伟。他在《汉语构词法》中提到“能扩展的结构呐,在不扩展的场合也整个词连写,同样收入词典,已经扩展了,其实不能分写,这样的动宾格的词是离合词。”②虽然对于离合词的判定及性质,还存在较多争议,但“离合词”这一名称被大部分人接受并沿用至今。

朱德熙(1984)主要研究了动宾式离合词的特点,并将其区别于述宾式短语;赵金铭(1984)提出了界定离合词的四个标准,此外,还有吕叔湘、张焘、王海峰等许多学者专家对离合词进行了或专门或综合的分析与研究。

纵观前辈们对于离合词的研究,多集中在对离合词的界定、分类以及离析形式的讨论,他们的研究成果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人们初步认识离合词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但是,作为一种交际的工具,任何语言现象的产生都有着各个方面的推力。对于离合词来说,“离析现象产生的动

①陈望道:《语文运动中的回顾和展望》,1940年版,第12页。

②陆志伟: 《汉语构词法问题》,1957年版,第34页。

因是什么?”“为什么要把离合词分开使用?”“离合词拆开来使用时对话语的表达起着怎样的作用?”对于这些问题,从以往的研究中还找不到明确的答案。

近年来,随着解释语言学的兴起,从各个层面研究语言现象产生的动因以及在使用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于离合词这种还存在着比较多争议的语言现象,分析其产生的动因和语用功能,可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离合词。

本文主要通过《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具体用例,同时结合《四世同堂》、《呐喊》等小说中的具体语料,并借助前人研究的成果,从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相结合的角度来分析离合词的离析动因和语用功能。

一、离合词的界定

离合词是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也会经常用到的一类词,它通常出现在口语语体中。在学术上对于它的定义及归属目前还存在一定的争议,当前还有很大的研究空间。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我们对于离合词做出了自己的界定,并根据界定对离合词的性质特点、判定方法和分类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一)离合词的归属

由于离合词在合起来使用时有词的特点,而在离析使用时,又非常像短语,所以这类词在界定方面还存在较大争议,主要表现在其归属问题上,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种,属于词。刘泽先、赵元任、赵金铭等人认为离合词不是短语,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

第二种,属于短语。王力认为像“打仗”、“睡觉”等可以扩展使用的都是仂语;钟锓也认为像“打仗”之类的词,“可以把它们叫做两个词,只要说明它们常常结合用在一起的这一特点便行了。”③

第三种,离时短语合时词。陆志韦、朱德熙等人认为,像“吃惊”一类的词分开使用时是短语,合起来使用时是词。

第一种观点主要是着眼于词语内部之间的语法、语义关系,把离合词界定为一类特殊的词。第二种主要考虑了这类词中间可以插入别的成分,将其界定为短语,但是这类词并不能向短语那样可以无限制的扩展,而且,在合起来使用时,显然与短语有明显的区别。第三种观点则比较综合的考虑了不同的情况,对合起来使用以及离析用法进行了分开界定,认为离合词在合起来使用时,具有词的性质,离析使用时又具有短语的特性。

通过比较以上三种观点,同时结合这类词常含有黏着语素、述语和宾语往往不能分离的而又可以分开使用的特点,我们比较倾向于第三种观点,认为在离析使用时,离合词属于短语,在合起来使用时,离合词属于词。

(二)离合词的性质

根据对离合词归属问题的分析可以看出,离合词既有词的特点,同时也具备短语的特点,兼具词和短语的性质。

1.意义上的整体性

离合词与词相比,有相同之处,也有差异。一方面,离合词与词从意义上来讲都具有整体性,它们的意义不是构成成分意义的机械叠加,如“茉莉”,不是“茉”和“莉”意思的叠加,而是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另一方面,离合词同词也有明显的区别,即离合词是可扩展的,它可以插

③钟锓:《该怎样分别词和语》,《中国语文》,1954年第12期,第43页。

入其他成分,而词却不可以。如离合词“见面”可以说成“见了他一面”,而词“见识”却不能说“见了一次识”。因此,我们只能说离合词在意义的整体性方面具备词的特点。

2.结构上的可扩展性

通过比较离合词和短语的异同,可以更清楚地认识离合词的扩展性。二者也是既有相同,也存在不同。一方面,从结构关系上来看,二者都有主谓、动宾、联合等结构类型,两个语素之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而词义基本不变;另一方面,离合词与短语作为不同的语言单位,也存在着差别。离合词不能像短语那样可以无限制的扩展,其扩展只是在一定程度上,中间插入的成分也不都是随意的。比如,短语“吃饭”可以扩展为“吃了一顿可口的饭”、“吃了邻居家做的饭”、“吃了昨天晚上剩下的饭”等等,而离合词“吃惊”却只能可以扩展为“吃了一惊”。所以离合词具有可扩展性,是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扩展。

(三)离合词的判定

由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离合词既有词的性质,也有短语的性质,既有意义上的整体性,又有结构上的有限扩展性。所以,在判定一个词是不是离合词时,我们大致可以综合采用以下几条标准:

第一,有统一、专门的词义,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第二,可以扩展,扩展之后其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保持不变。

第三,一般情况下,不可以带宾语,因为它本身常是动宾式的结构,包含了宾语。

第四,离合词中非动宾式的结构常用作动宾式,如“睡觉”,“觉”临时用作“睡”的宾语,而实际上,不成词语素“觉”是不能单独作宾语的。

(四)离合词的类型

离合词同一般的词或短语一样,其内部构成成分之间,同样存在动宾、主谓等关系。根据构成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进行分类,常见的离合词主要有主谓的、动宾的、动补的三种。

第一种,主谓式离合词。如:“心烦”、“眼红”、“嘴硬”、“命苦”等。

第二种,动宾式离合词。数目最多,结构也最为复杂,如:“放.一百个心.”、“听.一节都教授讲的课.”、“鞠.了个深深的躬.”、“毕.不了的业.”、“服.人民大众的务.”等。

第三种,动补式离合词。在离合词中,这类离合词数量也不多。常见的有:“这个结论可以驳.得倒.”、“他的家是回.不去.了”、“把课本吃得很透”等。

离合词这类特殊的语言单位,既有着词的特点,又有着短语的特点,可以根据不同的使用情况对其进行界定,在合起来使用时可以作为一种词,当离析使用时,则可以作为一种短语。根据词语内部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离合词通常是主谓、动宾或动补式的。众所周知,一般词汇的内部除了主谓、动宾、动补三种关系外,还有偏正、联合关系,那么为什么离合词的内部没有这两种关系?离合词离析用法的产生同词汇构成成分之间的关系有没有关联?除了语言内部的原因,离合词的离析用法有没有来自于语言外部的推力?以下我们便对离合词的离析动因进行简单的分析。

二、离析动因简析

每种语言现象的产生都不是偶然的,离合词也是这样。作为一种“离时短语合时词”的特殊语言单位,离合词离析用法的产生,既有来自语言内部的影响,又有来自语言外部的诸如交际等因素的影响。

(一)语言内部机制的推力

所谓语言内部机制,即语言内部不同层次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语言从下到上可以分成语素、词、短语、句子等不同层级的语言单位,各语言单位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比如:句子是由词或短语加上语调构成的等等。在我们看来,离合词的产生与现代汉语中词、短语的特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1.词和短语的共通性

现代汉语语法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原则大体相同,即都有陈述、动宾、述补、定中/状中、联合等结构方式,如词“地震”,短语“地面在剧烈地震动”、句子“地面剧烈地震动了。”,都是主谓结构。离合词之所以有离析的用法,同现代汉语语法的这一特点是分不开的。王海峰(2002)在分析离合词产生动因时曾说:“词和短语的共通性是离合词产生离析现象的基础”。④汉语的语素、词、短语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存在着相互交叠的现象,构词法与造句法也有一定的一致性,所以离合词会参照句法标准,进行一定程度上的离析和扩展。

另一方面,语言是由松散模式到紧凑模式不断发展的。所以,对于汉语来说,某些短语演变为双音词,正是由于语言的紧凑化倾向,这些演变

④王海峰:《现代汉语离合词离析动因刍议》[J],《语文研究》,2002年第3期。

过来的双音词保留了短语的特点,因此,在一定条件下,会产生这种离析现象。

2.语言单位之间相对松散的句法、语义关系

离合词主要是主谓、动宾、动补式的,而偏正、并列式的离合词几乎不存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语言内部结构成的紧密关系不同。通过对比发现,偏正、并列式复合词成分间的结构和语义关系比较紧密,动宾、主谓、述补式复合词的结构和语义关系则相对松散,所以可以插入别的成分离析。

偏正式的词,如“腾飞”,偏的成分“腾”修饰说明动作“飞”,二者属于同一个动作进程,结构成分间的关系比较紧密;对于联合式的词,如“国家”,二者所表示的概念属于同一个范畴,只是范围大小不同,可以看出,联合式的双音词在语义关系是很紧密的。

而动宾结构的,如“理发”,“理”是施事者发出的动作,这个动作只与施事者相关,与“发”没有直接关系,“发”只是这个动作的受事,所以,其结构相对于偏正结构的词来说,显然比较松散,可以有“理了一次发”、“理了一次让我后悔的发”等不同形式的扩展;主谓结构的,如“心服”,“服”本身表示一个动作,“心”只是动作的发出者,二者之间可以插入修饰动作的状语,如“心彻底服了”。所以,动宾、主谓、动补式结构的词,在句法结构和语义关系上的相对松散是导致这些词离析的原因之一。

(二)语言外部因素的推力

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同人们的认知、言谈交际息息相关,作为一种工具,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以适应人们交际的需要,如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就是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更而不断变革的表现。因此,言谈交际等外部环境势必会影响到语言系统,现代汉语语言系统中,离合词现象的产生,也有着人们的交际、认知心理的等方面的深层次动因。

1.认知心理的推动

语言同人的认知是密不可分的,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通过语言表达出来并反映在语言当中,所以,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现象,能够扩宽研究视野。认知语言学认为,人类认知在语言形成的过程中起着本源性质的作用。语言形成的过程是客观事物为人的大脑所反映,通过认知加工,形成概念,最后由语言符号表达出来。在这个过程中,认知作为联结客观事物和语言的桥梁,对语言的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样,在汉语中,离合词现象的产生与人们的认知心理也是密切相关的。

现代汉语中,离合词之所以可以插入助词、代词等成分,同人们的认知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人的意识中,存在着一定的“中心—边缘”图示⑤,这种图示,决定了语言中,各个成分的排列顺序。离合词中,动宾式离合词占绝大多数,这是因为,在人们的意识中,事物是密切联系的,动词是中心,联结了整个结构,其他成分按照与动词的亲疏程度排列在动词的周围。如“睡了一个美美的好觉”,动态助词“了”与动词“睡”关系密切,所以“了”紧挨着动词,而修饰词“一个”、“美美的”、“好”,与“觉”的联系密切,因此放在名词性词语的前面,体现了这样一种按“中心—边缘”排列的图示。从某种意义上讲,人们的这种认知心理对离合词的产生

⑤Lakoff,G.&Johnson,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起着促进作用,是离析现象产生的最初动力,也是适应汉语表达习惯的需要。

2.言谈交际中的语用策略

离合词在离析时,插入的成分通常会在原有意义的基础上增加一些附加意义,可以使表达更丰富、具体,如“帮我下忙”,相对于“帮我忙”来说,可以表达说话人请求、客气的语气;“吃了一个大亏”相对于“吃亏”来说,显然意义有所加重。因此,在言谈交际中,这种可以更清楚地表达交际态度和意图的语用策略,是离合词离析用法得以存在、发展的重要原因。

另外,经过统计发现,离合词离析形式多出现在小说、剧本以及口语语体中,而在法律条文、科研论文之类的正式语体中出现的情况则非常少,这是因为在口语中,出于表达的需要,人们多使用更加灵活的句式,往往会突破规则的限制,用最简单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图。由此来看,人们在交际时的语用策略,以及离合词在语用方面的价值,是离合词离析现象产生的重要推动因素。

3.语言的经济性原则

在进行言语交际活动时,总是下意识地对言语作符合省力的安排,尽可能的“节省力量的消耗”。在语音中如此,在语法上也是这样。汉语在语言表达上重意义,轻形式,正如黎锦熙曾经说过的,汉语“偏重心理,略于形式”⑥,这是对汉语经济型特点的合理总结。美国语言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四条“会话合作原则”,一是“质的准则”,即要说真实的而不是虚假或者无根据的话;二是“量的准则”,即要说出能提供回话所需的足

⑥黎锦熙:《新著国文语法》[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够的信息量,不能过少,也不能过多;三是“关联准则”,要求双方的话要有关联;四是“方式准则”,要求说话说得清楚、简练、有条理,避免晦涩、啰嗦、混乱。其中,“量的准则”就体现了语言的经济型原则。

在汉语中,离合词的扩展用法,符合人们对语言的经济性要求,满足人们交际时省力的需要,如:

①千颂正在唱.一首现在很流行的歌.。

如果不用离合词的离析用法,这句话就只能这样说:千颂正在唱歌,这首歌现在很流行。通过对比,显然离析用法更简明的表达了语句的意思。又如:

②“好汉不吃.眼前亏.。”

如果这句话不用离合词的离析用法,而说:“好汉不吃亏,这种亏是眼前亏”,恐怕很难成为经久流传的俗语。所以,离合词通过插入一些词汇,可以使表达更精练,这种表达方式符合人们对语言表达经济性的要求,是离合词产生的重要推动力量之一。

实际上,离合词离析现象的产生并不是某个单方面的因素促成的,而是各种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有来自语言内部的推力,其产生与汉语自身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汉语词和短语的共通性,语言单位之间的模糊性,以及语言成分之间的松散性等,都为离合词的产生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离合词的形成同汉语使用者的认知心理是分不开的,离析用法所具有的使表达更鲜明、简洁这一特点,是离合词离析现象形成的原始动力。

三、离合词的语用功能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所以,离合词这种较集中产生的、服务于语言运用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在语言中选择“离”还是“合”,主要

取决于语用的需要。因此,离合词离析的用法,必然有着其特定的语用功能。也正是具备了这些语用价值,它才能为人们在交际中所青睐。

(一)增加感情色彩,表达一定的语气

有些离合词拆开来使用时,可以表达说话者的某种感情色彩,具体表达什么样的感情色彩因插入成分而异。

1.插入“什么”

在离合词中间插入“什么”,可以使语意增加表示不屑、不满、不耐烦的感情色彩或者否定的语气,如:

③都什么年代了,还鞠.什么躬.?

④“时间还早,着.什么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第1721页)

不过应当注意的是,在表达上述感情色彩或语气时,重音应在“什么”上。

2.插入量词。

当插入一定的量词时,可以使语义表达更加自然,同时表示对听话者某种程度上的关心,如:

⑤“他想起来了:‘冠先生!东阳先生还没结过婚!你不是嘱托过我,给大小姐留.点心.?’”(《四世同堂》)

如果用“留心”的话就会显得比较生硬,“留点心”可以更好的表达提醒、关切的语气。

⑥“赶紧回家睡.个觉.去,等铺子开了门,再好好的去拉车!”(《四世同堂》)

如果用“睡觉”则会使语气显得严肃,有逼迫、催促的意味,而用“睡个觉”则更加自然、有感情。

3.插入副词

当插入的成分是程度副词时,可以加强表达时的语气。如:

⑦“你总是心.太软.!”

⑧“玲花的性.子很急.。”

“心太软”、“性子很急”比“心软”、“性急”在表达时的语气要重一些。

当插入的成分是否定副词时,则可以表达否定的语气,比一般的否定具有更强烈的色彩。如:

⑨“他的学习成绩太差,毕.不了业.。”(《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第74页)

⑩这里成了我们回.不去的家.。

“毕不了业”、“回不去的家”比“不能毕业”、“不能回去的家”更能鲜明、强烈地达否定的语气。

4.插入“了”

可以通过插入了,构成“动词+了+宾语+了”结构,如“发了疯了”,表示夸张或不可思议的语气。如:

?“‘阿义可怜——疯话,简直是发.了疯.了。’花白胡子恍然大悟似的说。”(《呐喊·药》)

其中“发了疯了”表达对于事情的发生而感动的不可思议。

?“阿三已经向这位官员鞠.了躬.了,可所有的人都装作看不见。”

“鞠了躬了”强调事情已经实实在在的发生了,表达肯定的语气。

此外,也可以插入别的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如“革.哪门子的命.”,表达出不屑的感情色彩;“幽.他一默.”,体现出诙谐俏皮的感情色彩;“帮.下忙.”,则体现出请求的语气。

(二)表达一定的时态

离合词在离析时,如果插入的成分是动态助词“了、着、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达动作行为的时态。

1.插入“了”

一般表示实际已经发生或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完成,如:

?“而阿Q总觉得自己太失意:既然革.了命.,不应该只是这样的。”(《呐喊?阿Q正传》)

“革了命”表示实际已经发生过的事情。

?“她的装三磅水的大暖水瓶老装着鸡汤,随时的呷两口,免得因勤劳公事而身体受.了伤.。”(《四世同堂》)

“受了伤”是表达将要发生的事情的完成。

另外,若离合词后面没有其它动作,“了”既可以用在离合词的中间,也可以放在离合词之后,如“他俩见了一面”,“他俩终于见面了”,都可以说,但是当离合词后面还有其它动作时,“了”只能放在离合词之间,如只能说”他俩刚见了一面,就一起去看电影“,而不能说“他俩见一面了,就一起去看电影”。

2.插入“着”

如果插入的是“着”,则表示正在进行中的动作或者正在持续中的状态,如“睡着觉”,也可以将“着”放在离合词后面,如“担心着你”,

这种一般是较为凝固的结构,前者结构则较为松散,主要强调动作状态的持续。

3.插入“过”

如果插入的是“过”,则表示已成为过去或者将要成为过去的动作状态。“过”一般放在离合词的中间,如:

?“吃.过饭.后,看过戏的少年们也都聚拢来了,高高兴兴的来讲戏。”(《呐喊·社戏》)

?他突然想起来,这位小姐还没有结.过婚.,这样说话非常不礼貌。

“过”放在离合词后面的情况一般只出现在可以带宾语的离合词中,如“起草过一份文件”。

(三)表达强调或疑问

通过插入不同的成分,离合词可以表达强调或者疑问的语气。常见的主要是通过插入定语、补语或者通过重叠来表达强调。

1.插入定语,构成“动词+定语+宾语”结构,强调宾语

当定语是副词或者形容词的组合时,可以突出强调宾语,如:

?“说真的,老二只吃.了浮浅,无聊,与俗气的亏.,而并非是什么罪大恶极的人。”(《四世同堂》)

通过在“吃亏”中间插入三个定语“肤浅”、“无聊”、“俗气”,来强调老二只是吃了点亏,而没有犯罪。

?“芦沟桥的炮火也是侵略的手段之一,这回能敷衍过去,过不了十天半月准保又在别处——也许就在西苑或护国寺——闹.个更大的事.。”(《四世同堂》)

通过在“闹事”中间插入“更大的”,强调对于日本人开始侵略中国的恐惧心理。

2.插入代词,构成“动词+代词+宾语”结构,强调限制宾语

如果插入的代词部分是指示代词“这、那”,则起到强调限制宾语的作用,如“生那没来由的气”、“撒这谎”,如果去掉中间插入的成分,强调的意味明显减弱。如果代词是表领属的人称代词,则强调说明领属关系,如“伤了她的心”、“将了你一军”等。

3.重叠语素,表示疑问

通过动语素的重叠,来表达说话人急于知道结果或者急于让别人表态的疑问语气,如“生没/不生气”、“洗不/没洗澡”、“结没结婚”等;当动语素连续重叠时,如“聊聊天”、“洗洗澡”、“鼓鼓掌”、“散散步”等词,则表达出动量小、轻微,时量短的效果,强调轻松、随意的语气。另外,若在离合词前加上“究竟”、“到底”等副词,则更能突出地表现出疑问、急于知道答案的语气,如“究竟生没/不生气”、“到底结没结婚”。

(四)使表达更具体

离合词拆开来使用,中间插入定语、补语等成分,可以修饰限定宾语或动作,使表达更为具体,如“生你不给我面子的气”,在“生气”之间插入“你不给我面子的”,既说明了“生气”的对象,又指出了“生气”的原因。又如:

1.插入代词作定语,表明领属关系

一般情况下,如果插入的是代词作定语的话,那么可以表明后面名词性成分的领属,在阐述离合词的强调功能时我们已指出,这里的定语主要

现代汉语词汇全部作业答案

【第一次作业】 题目:“铁路”是词,“铁锅”是词组。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分别与不同的词构成反义关系。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关联性联系形成的新义是词的比喻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啤酒”“芭蕾舞”是合成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的本义又叫基本义,是词的最初意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叠音词属于合成词中的一类,如"莽莽”"姥姥”。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虚义语素”是指“子、儿、”等无具体词汇意义的词缀。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找茬儿”中的“茬儿”是单纯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固定语在结构、意义、作用上有自己的特点,但仍是词汇的组成部分。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鼓掌”“睡觉”都是离合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表现之一是语素义变得模糊。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构词能力强是基本词汇与一般词汇的共同特点。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 MTV、WTO都是带字母的词语。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一个多义词的各个义项,可以是词义,也可以是语素义。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由于成语意义的整体性特点,构成成语的语素义直接相加不能显示成语的整体义。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音词即声、韵、调相同或相近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同义词是概念义与附属义完全相等的词。 正确答案:错误 题目:常用词可以是基本词汇中的词,也可以是一般词汇中的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 "摩托车”是半译音半译义外来词 正确答案:正确 题目:词都有概念义,同时也有附属义。 正确答案:错误 【第二次作业】 1、简答四音节的成语是怎样形成的? 答:①成语绝大多数是四音节的,有一部分后来成为成语的词语,原来就是四音节的。如"一息尚存”,出自《朱子全书?论语》:"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一息尚存”指生命的最后阶段。 ②但大多数成语为四音节,有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这同汉语语言片断双音节化有关相当关系。双音同双音结合,是现代汉语的一个主要节奏倾向,而绝大多数成语都用了这种节奏。各种长短不同的词语形成四音节的成语的原因有四个方面: (1)选取原句中最能概括全句或全段意义的成分组成成语。 (2)用四字概括事情、故事、寓言等的主要内容。 (3)省略句中虚词而成。 (4)增加成分(多为虚词或重义成分)于原句而成。 2、简答语素在构词中的特殊变异主要有哪些表现? 答:(1)语素义完全消失。这指的是某个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它构成的一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词义完全由另一语素表示,例如"国家”中之"家”,"忘记”中之"记”的意义完全消失了。 (2)语素义模糊。这指的是某些语素原有的意义在其构成的某些词中完全没有表现,但词义又并非完成由另一语素表示,因此不能说这个语素完全没有意义,却又不能说词义减去另一语素的意义等于这个语素新获得之义。这里语素的意义是模糊的。例如"捣蛋”中之"蛋”,"电池”中之"池”在这里的意义是模糊的。 3、简答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1)新旧词并存可以构成同义词,如:文法——语法,母音——元音等; (2)标准语和标准语吸收的方言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馒头——馍,玉米——棒子等;(3)外来语词和本民族语词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幽默——诙谐,海洛因——白面儿等;(4)外来语言的译音词和意译词也可以构成同义词,如:公尺——米,连衣裙——布拉吉等;同义词产生的最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发展、思想的发展,语言的词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教学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教学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指一种集词法与句法于一体的,其内部语素可离可合的,中间可插入某些成分进行扩展的特殊语言现象。离合词一直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汉语学习者在进行离合词的学习时往往困难重重,然而汉语教学界目前尚未提出科学、系统的离合词教学法。针对这一点,笔者从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离合词的教学提出了切实有效的改善方法。 标签:离合词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教学方法 离合词是指一种集词法与句法于一体的,其内部语素可离可合的,中间可插入某些成分进行扩展的特殊语言现象。离合词在现代汉语中占有一定的数量,据赵金铭先生统计,《现代汉语词典》中就有2500多条[1],而且还在增加。有相当数量的离合词是高频词,而且是在对外汉语教学的基础阶段就必须进行教学的,再加之其自身的特殊性,使离合词成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笔者从教材编写、教学原则、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对离合词的教学进行了系统研究,以使汉语学习者更好地掌握離合词。 一、教材编写 目前对外汉语教学教材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在“离合词”教学方面做得较好的却寥寥无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认为汉语教材的编写应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一)离合词在生词表中应有所标注 据调查,目前大多数汉语教材对离合词不标注词性,只以拼音分写的形式加以提示,这种做法常常使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时不知所措。因此,我们应当在生词表中对离合词有所标注,可采用《现代汉语词典》里标注离合词的方法,将离合词标注为“/”,或者在离合词后面直接加“离合词”字样,如“懂/事”“狠心(离合词)”等。另外,高书贵、任雪梅认为应同时兼顾离合词的“相对固定”和“可分离”两种特性,除整体标注外,对组成成分中的自由语素应单独标注。“将单纯动词‘游’‘唱’等做主要词条处理,而动宾结构离合词附着其后,也便有了在生词表中存在的理由。”[2]相信这一方法也会行之有效。 (二)离合词扩展式及其搭配要着重安排 截至目前,笔者所看到的教材中,大部分在离合词的扩展形式方面做得较少,即便是有所体现,也比较凌乱,没有规律性可言,只有陈灼老师主编的《桥梁——实用汉语中级教程》一书在“词语搭配与扩展”一项内容中,收入了离合词搭配与扩展的变式。因此我们在教材中应当着重安排离合词的扩展式及其搭配,确保离合词及其扩展式在教材中能够有规律地重复出现。如第14课出现的生词“握手”,在第15和第25课课文中便应再次出现了其重叠形式“握握手”。这样就能巧妙地

小学语文选词填空大全

“选词填空”是我们孩子小学语文学习中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项内容,需要同学们细致的区分每一组意思相近的词语的正确含义,可以说真的是咬文嚼字。只有把这些词语的含义领悟了,在选择词语填空的时候,才会得心应手。它也是考察孩子对于词语掌握的一个重要方式,而在小学语文中,我们的重点就是对于词语和生字及句子的一个掌握,所以对于它的一个学习是我们孩子所不能忽视的。 其实,选词填空主要考察的是孩子对于生字词的理解与运用,这里有两种比较实用的方法: ?一是辨析词义,辨明关系,辨析词义是解答选词填空题的前提?二是联系语境,寻找“暗示”,这里所说的“暗示”,是指文段每句话的意思、文段的语体风格、与空缺词语前后邻近相配的词语等,抓住这些“暗示”,就不难推断出正确答案。 下面总结了小学“选词填空”大全,家长们可以为孩子收藏起来,有空的时候考考孩子! 1.顽/主/玩 (顽)固、(玩)具、(顽)皮、(顽)强、(玩)耍、游(玩)

倒(映) 、适(应)、反(应) 、播(映) 、(映)照、呼(应) 3.废/费 消(费) 、免(费)、(废)品、(费)用、(废)物、浪(费) 4.决/绝 (绝)望、犹豫不(决)、(绝)对、(决)定、(决)心、(绝)境5.段/断 (断)绝、一(段)路、(段)落、分(段)、(断)开、果(断) 6.壮/状 强(壮)、(壮)大、形(状)、(壮)观、(状)态、(状)元7.厉历 (厉)害、经(历)、严(厉)、学(历)、(历)史、日(历) 8.迅/讯 (迅)速、喜(讯)、通(讯)、(迅)猛、(讯)息、(讯)号 9.危/威 (危)险、(威)武、(威)力、(危)害、(威)严、(威)风

奇(异) 、(异)常、领(导)、(异)想天开、辅(导)、(导)游11.圆/园 (圆)圈、(园)地、(圆) 满、(园) 丁、公(园)、团(圆) 12.潮/嘲 高(潮)、(嘲)笑、(潮)水、(嘲)讽、(嘲)弄、(潮)湿13.忘/望 盼(望)、(忘)记、仰(望)、难(忘)、绝(望)、(忘)怀14.酒/酒 (洒)落、喝(酒)、(酒)水、(酒)瓶、潇(洒)、飘(酒) 15.竞/竟 (竞)争、(竟)然、(竞)赛、毕(竟)、(竞)走、(竞)选16.休/修 (休)养、(休)止、(修)理、(休)假、(休)息、装(修) 17.净/静 洁(净)、(净)化、清(静)、干(净)、(静)养、平(静)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 古汉语通论(十四)句首句中语气词;词头,词尾(一)句首句中语气词语气词不一定在句尾;有些虚词,它们的位置在句首或句中,同样地能起表示语气的作用。关于句尾语气词,我们在前面几节通论讲判断句、叙述句和疑问句的时候,已经大略地谈过了。现在再谈句首句中语气词。在这里我们着重讨论“夫” “其”“唯”三个字。(1 )夫“夫” (f u) 字用於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字发展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不能再解作“这个”或“那个”。现代汉语里没有适当的虚词可以和它对译。下面是用句首语气词“夫”字的例子: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夫处穷闾阨巷,困窘织屦, 槁项黄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御寇)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脩 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且夫”“故 夫”“今夫”略等于说“且”“故”“今”,但是增加了“夫”字,也是表示要发议论。例如: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 无力。(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

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今 夫颛臾,固而近於费。(论语?季氏)若夫”则等於“至於”: 此虽免於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 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庄子?逍遥游)2) 其语气词“其”字用於句首或句中,表示委婉的语气。在 陈述句或疑问句里,它表示“大概”“恐怕”等意思在;祈使句里, 它就简单地表示委婉的语气,略等于现代汉语句末语气词“吧” 字或“啊”字所表示的委婉语气。例如:吾其被发左衽矣! (论语?宪问)我们恐怕已经变为夷狄了吧!) 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梁惠王上)那么 齐国大概差不多了吧!吾其还也。(左传僖公三十年) 我还是回去吧。)其是之谓乎?(左传隐公元年) 大概是说这个吧?)其我之谓矣!(左传宣公二年) 大概就是说我了吧!以上是陈述句和疑问句。) 君其问诸水滨。(左传僖公四年)您还是向水滨追问 吾子其无废先君之功!左传隐公三年) 吧。 ) 可别废弃了先君的事业啊!)以上是祈使句。)其” 丿、字又可加重反问的语气。例如: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左传僖公五年)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 年)其谁曰不然?左传隐公元年)其谁不知?(左 传僖公三十二年)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其 何伤於日月乎?(论语?子张)这种加重反问语气的“其”字,

离合词

离合词

第一章汉语部分词类及其教学 三.离合词及其教学 (一)什么是离合词 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 (二)常用离合词 为了便于大家熟悉离合词,我们把常用离合词列举如下: 帮忙、过瘾、成家、出力、喘气、道歉、见面、做寿、招手、唱歌、照相、谈话、让座、争光、受伤、带路、抬头、打工、带头、开会、操心、点头、请假、跑步、做操、打拳、洗澡、散步、聊天、跳舞、离婚、生病、撑腰、睡觉、争气、打球、看病、骑马、认错、刷牙、跳绳、洗脸、起床、录音、游泳、住院、超车、打仗、当兵、坏事、理发、吹牛、考试、鼓掌、毕业、发烧、生气、吵架、放假、养伤、办事、出国、下雨、下雪、上课、保密。 (三)留学生离合词偏误 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的,而且所出现的偏误也有一定的共性。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留学生在离合词方面所出现的偏误:(1)误带宾语:如: *作为班长,他经常帮忙我们。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们谈话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放错。如: *我们都鼓掌着欢迎他们。/我看见他时,他正跑步着。 *我们下课了就去操场踢球。/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过。/我从来没有撒谎过。 (3)重叠形式有误。如: *爷爷饭后经常散步散步. *他对点头了点头了。 (4)结果补语位置有误。如: *上课完,我们去看电影吧。 *理发完我去洗澡。 (5)时量补语位置有误。如: *我们洗澡了一个小时。 *她生病了三个星期。 (6)带情态补语时有误。如: *她唱歌得非常好。 *她跳舞得非常出色。 (7)趋向补语“起来”位置有误。如: *他突然鼓掌起来。 *我同屋一感冒,就发烧起来。

小学语文五年级选词填空练习题

( 4 )一些不知名的小花,长在绿草中,像天上缀着的星星。 ( 1 )小花园在教室的左边,长八米,宽四米。 ( 3 )花园里四周的道路上都长满了青草,好像铺了一层绿毯。 ( 2 )它紧靠短墙,由一排横、两排竖的篱笆和这面短墙围起来。 ( 5 )花是老师精心栽培的,有的长在地上,有的长在盆子里,构成了一个图案。 ( 6 )到了夏天,大的、小的、圆的、长的,各种形状的绿叶,托着红的、黄的、蓝的、白的各种各样的花儿,美丽极了。 【提示:1、看完知道是讲“小花园”的; 2、抓有联系的关键词,那么就可知道先写什么,再写什么了; 3、先写花园的位置,然后能发现第二句的“它”是紧跟着第一句指花园的。 4、了解了位置、样子,就讲“花园里”有什么了。 5、花园里有“草”、草中有“花”。 6、最后具体讲“花”的容:谁种的,长得怎么样。】 二、 ( 3 )我拔腿就往家里跑,拉着妈妈来买。 ( 5 )花了好多工夫,我才挑了一条红的、一条银灰的和两条黑的。 ( 1 )有一天,我从幼儿园回家,看到路旁有个卖金鱼的老人。 ( 6 )卖鱼的把四条小金鱼放在圆玻璃缸里。 ( 2 )木盆里有好多金鱼,许多人围着看。 ( 7 )妈妈帮我捧着,我欢天喜地地跟在后边。 ( 4 )我想挑几条最好的,可是那些小金鱼都十分可爱,挑哪一条好呢? 【提示: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利来排列:回家路上,看到有人卖金鱼——很热闹——就跑回家,拉妈妈买——金鱼很可爱,我不知挑那条好——终于挑到了——妈妈捧着,我跟在后边。】 三、 ( 1 )日月潭景色宜人。 ( 2 )无论在早晨、黄昏、晴天、雨天,她都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 ( 3 )黎明时,湖面的轻烟还没散去,隐隐约约看到天边的晨星和远山的几点灯光 ( 4 )在艳阳高照的当儿,整个日月潭,都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使人胸朦突然开阔起来。( 5 )蒙蒙细雨的时候,她好像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周围的景物都那么朦胧,充满了神秘。 【提示:你注意到中间一个句子了吗?“无论在早晨、黄昏、晴天、雨天,她都会呈现出各种不同的面貌。”接下来就是按照这样的顺序排列的。】 四、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多义词辨析

《多义词词义辨析》教案 王寺中学张桂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单义词和多义词 2、过程与方法;学会运用工具书判断一个词语多个义项之间的 联系,并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 3、情感与价值观:让学生养成在生活中发现语言魅力,认识到想学好汉语非得下苦功夫不可。 二、教学设想 多义词的各种意义,随着语言的发展,出现一种错综复杂的现象。学生对于多义词不同义项之间的关系容易混淆。因此,课堂教学中,采用教师讲解学生参与讨论与练习相结合的方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也让学生在练习中掌握词义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教材利用引子,课堂活动说明词的意义不止一个,而是多个互相联系的义项,展示了汉语的丰富性,表现力,让学生感受到汉语的独特魅力,复杂性。教材注重知识点规纳与练习题的设置,培养学生多种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四、重点、难点 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多义词的意思 五、教学方法:讲练相结合 六、教学过程 导入: 所有汉语中最简单的字是哪个字?“一”,它笔画简单,但它的意义并不简单。下面就考考大家,对“一”的含义的掌握情况。 1、说一说下面句子中“一”各是什么含义。(设置语境) ①我一心一意对你们(专一) ②一失足成千古恨世(一旦) ③让我们商量一下(表动作是一次,或是短暂的) ④这次考试我拿了第一名(表数字1) ⑤这不是一码事(表同一) ⑥一说就明白(与"就"配合,表两动作紧接发生)

⑦他精彩的回答赢得我们一班的同学的掌声(整个,全) 多义词: 词的义项有若干个的词。 1、本义: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的意义。 2、基本义:在现代最常用和最主要的意义。 3、引申义:由本义派生出的相联系的新义。 坎坷:道路坑坑洼洼------人生不得志 果实:植物体的一部分------劳动得到的收获 包袱:布包儿--------影响思想或行动的负担 迷雾:浓厚的雾------让人迷失方向的事物 练习:说一说人体部位都有哪些引申义 耳目手足手腕心脏肝胆骨肉 课堂活动: 看看“意思”真有的意思

语气词、词头、词尾

第五单元古汉语通论 第十四节语气词;词头,词尾 一、语气词 1.什么是语气词 表示句子语气的词叫语气词。它不能充当任何句子成分,也不能表示句子成分间的任何关系。 2.语气词的分类 语气词依所处位置,可分为句首、句中、句末三类。 句首是发语词,表示下面要发议论。最常见的句首语气词有:夫、盖、唯、惟、其。 句中是语气提示、停顿(提顿)或延长。最常见的句中语气词有:也、其等。 句末是表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四类语气。常见的句尾语气词有“也”“矣”“乎”“哉”等。 下面介绍几个常用的语气词。 (一)夫(fú) 《说文》:“夫,丈夫也。”本义为“丈夫”、“男子”,读阴平fū,是名词。“夫”作虚词,读阳平fú,西周时已产生。可作代词、助词和语气词。“夫”(fú)作人称代词,先秦用得较多,西汉以后,罕有其例。“夫”(fú)的其他虚词用法一直沿用至唐宋以后的书面语中,现代汉语已不用。 1.用于句首,表示要发议论。它是从指示代词“夫”(fú)字转化来的,已经变成了纯粹的语气词,已没有指代作用,只是表示要发表议论或要叙述事情,起引出下文的作用。现代有的人说话时开口先说“这个”、“那个”,与之性质一样。古代称之为“发语词”,一般可不译。如: (1)夫.战,勇气也。(《左传·庄公十年》) ——作战,是靠勇气的。 (2)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吕氏春秋·察传》)——听到传闻不可不审察清楚,多次辗转相传,白的就变成了黑的,黑的就变成了白的。 (3)夫.处(chǔ)穷闾阨(ài)巷,困窘织屦,槁项黄馘(xù)者,商之所短也;一悟万乘之主而从车百乘者,商之所长也。(《庄子·列禦寇》)

离合词

离合词 现代汉语中的“离合词”,是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的一种特殊现象。在以前的语法书上,都把现在所提的“离合动词”放在十大结构中的“述宾结构”叙述。就是目前也还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词,有的认为是词组,有的认为既是词又是词组,有的认为是动宾式的粘连短语,还有的认为是短语词。其实,“离合词”或“离合动词”的提法未尝不可! 这些词的大致共同的特点是: 1. 从概念上讲,似乎应该看成词,表达了一个比较固定的完整的概念。 2. 从用法上讲,常作为一个词使用,即两个字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合”),但也可以拆开来不紧挨着出现(这是所谓的“离”)。譬如“吃饭”:“饭吃了吗?”,这时“饭”跟“吃”的位置颠倒过来了。还可以说“一天吃了两顿饭”等等。 相对“离合词”而言,汉语中大量的词是不能离合使用

的。譬如“修辞”、“改善”、“得罪”、“抱歉”等等,就很难把这个词的两个字拆开了用。 跟这种所谓离合词相关的语法问题是: 1. 什么因素决定一个词可以或者不能离合?譬如“道歉”跟“抱歉”,前者能离合使用,后者却不能,原因何在?按我的理解,这首先与该合成词的词素组成有关。比如支配式合成词:洗澡、帮忙、投票、立足、中毒、冒险、干杯、出神、讨好等可以离合使用;而培育、制造(并列式),囊括、瓦解(修饰式),攻克、改善(补充式)等合成词则不能离合使用。其次,跟语言习惯的发展变化有关。例如“道歉”、“鞠躬”等等当初也是不能离合的,而现在离合的现象就很多见。当然,不能离合使用的词不叫离合词,这里只是用它们来进行比较以便于讨论。 2. 在可以有离合用法的词中,还存在离合程度的不同。譬如:典型的“离”的用法是在两个字中间加入一些成分,如“吃了一顿饭”之类的。可以说,所有的离合词都可以在中间加入一些成分,造成“离”的用法。还有的“离”的用法,就是干脆位置也颠倒了,“离”得

小学语文选词填空练习题.(优选)

小学语文选词填空练习题 1.创举创造 (1)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一个伟大的()。 (2)中国人不仅勤劳勇敢,而且富有()精神。 2.节省节俭 (1)我们要把()下来的钱支援灾区人民重建家园。 (2)()是一种美德。 3.坚定坚强坚决 (1)赵华是个()的孩子,受了委屈,从不轻易落泪。 (2)运动员们迈着()的步伐,走进了比赛场。 (3)我们同坏人坏事要作()的斗争。 4.杰出突出 (1)这篇文章重点(),读了以后印象深刻。 (2)李春是古代()的桥梁建筑师。 5.美丽美妙 (1)那些()的诗句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 (2)杭州是一座()的旅游城市。 6.发明发现 (1)李时珍()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 (2)人们仿照青蛙的眼睛()了电子蛙眼。 7 创作创造建造 (l)横跨在黄浦江上的几座大桥,都是我国自行设计和()的。

(2)今年的校运会上,王强()了一百米短跑的新纪录。 (3)聂耳()了许多革命歌曲。 8.纪念怀念 (1) 1952年1月2日,罗盛教为抢救朝鲜落水儿童英勇献身,这是永远值得()日子。 (2)爷爷非常()在农村老家的亲友,常常写信去问长问短。 9.维持坚持保持 (1)我们只有()每天打扫的好制度,才能()校园环境的美丽清洁。 (2)民警在()交通秩序时,既能()原则,又能()良好的警容风貌,受到了群众的好评。 10.屹立耸立挺立站立 (1)北海公园那洁白如玉的白塔,()在琼岛的顶峰。 (2)一排排高大的白杨树像()的哨兵。 (3)两座雄伟的工农兵塑像左右()。塑像后面,()着两个高大的桥头堡。 11.留心专心 (1)小华做作业十分(),连门外的锣鼓声好像也没有听见。 (2)这个水龙头有点松了,容易漏水,用的时候要()。 12.可惜惋惜 (1)这么漂亮的碗打碎了,真()! (2)华华的学习一下子退步了很多,老师为她感到()。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设计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词语的本义、基本义和引申义等知识;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 过程与方法能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体会汉语词汇的美妙和奇特,培养说话的艺术,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本义、基本义,借代引申义,比喻引申义;正确理解和使用多义词。教学难点理解多义词的妙用;学会在语境中判断多义词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1.请大家欣赏小节目《约会》,分析产生幽默效果的原因。 约会 一个女孩和男朋友打电话。她是这么说的:“咱们俩到定边鼓楼见面,你快往那儿走。如果你到了,我还没到,你等着。如果我到了,你还没到,你等着。” 见面后,男友问女孩:情人节马上到了,你喜欢什么花? 女孩羞答答道:我喜欢两种花。 男友急切地问:哪两种?我送给你! 女孩低头小声说:有钱花,随便花! 男友傻傻地说:你真美! 女孩妩媚地问:我哪里美? 男友深情地说:想得美! 2.《约会》好笑吗?觉得哪里好笑?为什么好笑? 巧妙地使用了多义词。

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1.自主学习“工具箱”的内容,初步感知单义祠和多义次、词的本义、词的基本义、词的引申义、词义的演变的含义。 2.词义和义项。 词:语言中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语言单位。 词义:词所表示的意义。 义项:词义的单位。 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多义词:有两个以上义项的词。 3.欣赏下面的单口相声(3个同学表演),从表演中分析单义词和多义词的关系,多义词内部的差别。 单口秀 A.各位观众,大家好。我老光棍今年51,无妻无子,无亲无故,无朋无友,光杆杆一个,是个孤零零的“三无产品”。本人姓单,名叫义词,大家都叫我单义词。哎,别笑,别笑,他们那些儿女众多的多义词,哪一个开始不是单义词呢?只是,有些单义词运气好,早早地娶妻生子啦,儿女一大滩,变成了多义词。唉,不多说了,我也要快快地找寻我的另一半,成个家,生出好多好多的娃娃,到那时,我也就变成了多义词啦,goog bye ,撒扬娜拉。 B.大家好,我老汉今年58,原来呐,也是光杆杆一个——单义词。后来经好心人介绍,成了家,慢慢地,儿女一大滩了,我就变成了多义词啦。在我们这个温馨的大家庭里,大家都说我是根,尊称我为本义,但我现在老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交给儿子管理啦,于是大家称我儿子为基本义,至于我的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呀,大家都叫她们引申义。 C.唉,我老婆子28岁时告别单身,光荣地由单义词华丽转身,变成多义词啦。今年我

离合词

第一章汉语部分词类及其教学 三.离合词及其教学 (一)什么是离合词 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成分(或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成分(或语素)组成的语言形式。如“散步”、“睡觉”、“游泳”、“起床”、“鼓掌”、“唱歌”、“跳舞”等。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它们很像一个词,但从语法的角度看,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语法学界有的认为这种语言形式是词;有的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说是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由于“离合词”的说法已为大家所熟知,我们仍称之为“离合词”。 (二)常用离合词 为了便于大家熟悉离合词,我们把常用离合词列举如下: 帮忙、过瘾、成家、出力、喘气、道歉、见面、做寿、招手、唱歌、照相、谈话、让座、争光、受伤、带路、抬头、打工、带头、开会、操心、点头、请假、跑步、做操、打拳、洗澡、散步、聊天、跳舞、离婚、生病、撑腰、睡觉、争气、打球、看病、骑马、认错、刷牙、跳绳、洗脸、起床、录音、游泳、住院、超车、打仗、当兵、坏事、理发、吹牛、考试、鼓掌、毕业、发烧、生气、吵架、放假、养伤、办事、出国、下雨、下雪、上课、保密。 (三)留学生离合词偏误 留学生在学习离合词时遇到的困难出现的问题是很多的,而且所出现的偏误也有一定的共性。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留学生在离合词方面所出现的偏误: (1)误带宾语:如: *作为班长,他经常帮忙我们。 *她唱得很好,大家都鼓掌他。 *昨天我们谈话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放错。如: *我们都鼓掌着欢迎他们。/我看见他时,他正跑步着。 *我们下课了就去操场踢球。/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我们见面过。/我从来没有撒谎过。 (3)重叠形式有误。如: *爷爷饭后经常散步散步. *他对点头了点头了。 (4)结果补语位置有误。如: *上课完,我们去看电影吧。 *理发完我去洗澡。 (5)时量补语位置有误。如: *我们洗澡了一个小时。 *她生病了三个星期。 (6)带情态补语时有误。如: *她唱歌得非常好。 *她跳舞得非常出色。 (7)趋向补语“起来”位置有误。如: *他突然鼓掌起来。 *我同屋一感冒,就发烧起来。

现代汉语离合词离合规律分析

现代汉语离合词离合规律分析 规律总是从具体中抽象出来的,语言的规律也是建立在大量的语言存在的基础之上。作为现代汉语中的一类特殊语言现象,离合词的使用也有规律,什么时候能拆分,什么时候不能拆分是有条件限制的。笔者运用大量的语言实例对离合词离合规律进行分析(文中所举例子带*为错句),总结得出离合词离合现象大体有三种:一是必须拆分使用,二是不能拆分使用,三是离合两可。 一、必须拆分使用 1.表示不耐烦或否定语气时,离合词要拆开使用,在离合词中间插入什么。例如: 赔礼你给他赔什么礼! ﹡你给他赔礼什么! ﹡你给他什么赔礼! 开会大中午开什么会! ﹡大中午开会什么! ﹡大中午什么开会! 起哄你跟着起什么哄! ﹡你跟着起哄什么! ﹡你跟着什么起哄! 第一组和第二组中只有第一句是正确的,第二句和第三句在日常生活中不这样说。而第三组乍一看都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是错误的,因为第二句你跟着起哄什么与上一句相比,既不表示不耐烦也不表示否定,第三句跟着起哄的对象是人,所以不用什么而用谁。 2.特意强调动作的数量或时量时,离合词要拆开使用,数量短语放在离合词中间。例如: 罚款他被罚了三次款。 ﹡他被罚了款三次。 ﹡他被三次罚了款。 备课为了把这一课讲好,杨老师备了一天课。 ﹡为了把这一课讲好,杨老师备了课一天。 ﹡为了把这一课讲好,杨老师一天备了课。 吃亏他在这件事上可吃不少亏! ﹡他在这件事上可吃亏不少! ﹡他在这件事上可不少吃亏! 第一组中的三次强调的是罚了三次,只有第一句正确,二、三句没体现罚,况且平时我们不这样说;第二组中的二、三句本身不这样说。第三组中的二、三句吃亏不少和不少吃亏本身是对的,在别的语境中可以说,但不少只是强调吃亏这件事而不是吃这一动作,所以在此处是不正确的。 3.离合词有关涉对象时,关涉对象要放在离合词中间。例如: 要命这次事故差点儿要了她的命。 ﹡这次事故差点儿要命了她。 ﹡这次事故差点儿她要命了。 革命农民们革了地主的命。 ﹡农民们革命了地主。 ﹡农民们地主革命。 定罪这件事很多人都参与了,到底定谁的罪? ﹡这件事很多人都参与了,到底定罪谁? ﹡这件事很多人都参与了,到底谁定罪?

离合词

离合词作为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有许多独特之处。语法学界对其认识可谓众说纷纭,有的认为该语言形式是词;有的则认为是短语;还有的认为是介于词与短语之间的过渡成分,至今尚无一个统一的说法和界定。笔者认为理论上对离合词的归类对留学生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无论哪一种划分和定义,都仅仅是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其宗旨都是为汉语教学服务的。因此,只要能够使学习者了解离合词是一种特殊的双音结构及其“能离能合”的特点,并能够、正确地使用离合词足矣。 一、离合词的概况 (一)离合词定义 目前,学界对离合词有不同的定义,主要争议集中在对其词性认识不同。笔者综合各家之言,倾向于认为离合词是由一个动词性语素和其所支配的名词性语素组成的特殊语言形式,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出现不同程度的拆合现象。例如:“见面”可以构成“见一次面”“跟国家领导人见面”等;“睡觉”可以构成“睡美容觉”“睡了一觉”“睡了个懒觉”等;“结婚”可以构成“结了婚”“结过一次婚”“跟别人结婚了”等。 (二)离合词的特点 若想让学习者对离合词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并降低偏误率,首先要清楚离合词的特点。从词汇意义的角度看,离合词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其主要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离合词一般不带宾语,若要谈及另一事物对象,则需要介词或助词引入。如: (1)小王要跟小李结婚。 (2)她下午想和老师见面。 2.离合词中间可插入很多其他成分,比如时量补语和动态助词“了、着、过”等。如: (3)我向经理请了三天假。 (4)她和小李见过面。 3.离合词的重叠形式和一般动词重叠不同,离合词只重叠前面的动词性语素。如:睡睡觉、吃吃饭、上上课、聊聊天、唱唱歌、理理发等。 4.带情态补语、时量补语的离合词在重叠时要重复其前面的动词性成分。如: (5)弟弟打球打得满头是汗。 (6)我和安妮游泳游了半个小时。 (三)离合词的习得现状 纵观历年的各类教材,几乎都对离合词采取了回避策略,没有一部教材对离合词进行过专门性介绍,在教材中不将其作为一种语法项目来处理,要么对其不做任何解释和说明;要么就在词汇意义上将其等同于一个词,而且在外语(比如英语)中能找到相对应的词时,生词表中常将离合词直接翻译成英语中的动词,如:走路(to walk)、洗澡(to bathe)、睡觉(to sleep)、游泳(to swim)、毕业(to graduate)等。这样就会导致留学生经常把它们当作一个动词来使用,从而常出现如下偏误: 1.误带宾语 (7)老师经常帮忙学生。 (8)昨晚我们聊天了很多事情。 2.动态助词“着、了、过”位置错误

小学语文选词填空练习

小学语文选词填空练习 选词填空练习 试验实验 1.我们这节课到()室里上。 2.经过无数次(),卫星终于上天了。 丰盛丰富 1.这顿晚餐太()了。 2.()的节目,使我们忘记了疲劳。 连续继续 1.解放军向敌人阵地()开炮。 2.中场休息之后,足球赛()进行。 改正改进 1.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有了明显的()。 2.我们要发扬优点,()缺点,做一名好学生。 防止阻止 1.为了()发霉和虫蛀,小牛经常把那袋麦子搬到屋外透透风晒晒太阳。 2.警察叔叔站在马路中央,()每一位行人闯红灯。 收获收成 1.今年粮食()不错,家家麦囤里堆得满满的。 2.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 要求请求 1.老师()我们在下课之前把作业做好。 2.由于我的功课还没有完成,所以我没有答应他一块儿玩的()。 强大强壮 1.我们的祖国已经变得越来越(),再也不会受别国欺负了。 2.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他的身体()多了。 降临降落 1.夜幕()了,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出现了一颗颗小露珠。 2.飞机已经()在机场的跑道上。 亲切关切 1.奶奶()地对小明说:“穿好衣服,别着凉。” 2.售货员阿姨()地对冬冬说:“小朋友,欢迎下次再来。” 突然忽然 1.他的心脏病()发作,一下子倒在地上。 2.天上()下起了雨。 嘱咐叮嘱 1.妈妈反复()他考试不能再粗心了。 2.王晶把老师()的事告诉了爸爸。 平静宁静 1.夜深了,乡村是那么的()。 2.微风轻轻地吹过()的湖面。 详细仔细 1.王宁做什么事情,都非常()。 2.张晶的这篇文章,写得十分()。 观赏观看 1.明天,我和爸爸要去体育馆()一场足球比赛。 2.前来()菊花的人川流不息。 张望看望 1.听到叫喊声,他四处()。 2.我和同学去()生病的李老师。 奇怪奇特 1.真(),今天竟然下起了大雪。 2.黄山的迎客松很(),特别引人注目。 透明透亮 1.石榴成熟了,石榴的子儿晶莹()。 2.这是一块()的玻璃。 镇定镇静 1.他十分()地走上了演讲台。 2.他虽然知道了自己的病情,但一直很()。 赞扬赞美 1.老师()张强同学的字写得好。 2.同学们高声()我们伟大的祖国。 精彩精美 1.景德镇()的陶瓷在世界上很有名。 2.在校运会上,班长代表全班同学做了()发言。 强壮强大 1.身体()要靠坚持锻炼。 2.中国人民的力量是无比的()。 珍贵宝贵 1.时间是非常()的,我们应该珍惜它。 2.博物馆里陈列着许多()的历史文物。 3.你们这些()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学习。 4.云南白药是我国特有的()药品。 坚固牢固 1.我们学校新建的教学楼既()又美观。 2.我们只有勤奋学习,才能()地掌握知识。 3.这座立交桥不但造型优美,而且结构也十分()。 4.凶猛的洪水被()的拦洪坝挡住了。 赶紧紧急1.前有强敌,后有追兵,情况十分()。 2.首长来了,他()迎上去。 协助帮助 1.同学之间,要互相(),互相爱护。 2.护士()医生做了一个又一个手术。 收集收藏 1.在北京植物园,至今仍()着一盆朱德委员长的兰花。 2.暑假我()了许多植物标本。 结实硬朗 1.邻居家的老奶奶身体还很()。 2.我的小表弟身体可()了。 欢乐欢快 1、列宁每次到郊外散步,都要在白桦树下仰望这三只()的灰雀。 2、那只灰雀在枝头上唱着()的歌儿。新鲜清新 1、雨过天晴,()的空气扑面而来。 2、妈妈给我买了许多()的蛋糕。 坚固坚定 1、我们对社会主义要有()的信念。 2、这座房子非常()。 详细仔细 1、他做事一向很(),很少出错。 2、我把情况()地作了汇报。 艳丽美丽壮丽 1、祖国的山河多么()。 2、蝴蝶花的色彩非常()。 3、一面面红旗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愿望希望失望 1、妈妈()我能常回家看看,我却让她品尝了太多()的滋味。 2、小弟弟的()终于实现了,大家都为他高兴。 出发发现发明 1、我们()后不久就()车子没油了。 2、经过努力,他终于()了大象的踪迹。 3、小明()了一个秘密。 4、毕昇()了活字印刷术。 居然果然突然 1、商人照着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找到了走失的骆驼。 2、原本还是晴空万里,()就下起了一阵大雨。 3、老爷爷已经白发苍苍了,()能爬了天都峰。 创造创举创作 1、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伟大的()。 2、劳动人民是历史的()者。 3、他()了一部文艺作品。 熟练熟悉 1、我和李欣很()。 2、李叔叔修车的动作似乎很()。 自言自语三言两语 1、同学们听说要去参观菊花展,()地议论开了。 2、列宁()地说:“多好的灰雀啊!” 坚定坚持 1、他始终()自己的意见。 2、毛毛()地说:“我们一定要把这件事办好!” 欣赏观赏赞赏 1、秋天,老师带我们去()菊花。 2、我课余时间常常在家()古典。 3、同学们对助人为乐的品格十分()。 顺利便利 1、三个学生()地把小铅锤提了出来。 2、高速公路为人们施行提供了()条件。 的地得 1、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背,有什么用呢? 2、课堂里霎时变()鸦雀无声。 3、先生说,书中()道理我们长大了就会知道。 4、先生讲()很详细,大家听()很认真。 倒影倒映掩映 1.湖心的三个小岛()在绿树丛中。 2.明净的湖水晃动着绿岛和白云的(),仿佛仙境一般。 3.岸边的华灯()在湖中,宛如无数的银蛇在游动。 热闹热烈热情 1.“猴子爬竿”的表演刚结束,台下就响起了()的掌声。 2.节日的大街上()非凡。 3.客人来了,我()地招待他们。 将要正在已经 1.电影()开始了,王冬还没有来。 2.()期终考试了,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 3.李强()全神贯注地做作业。 希望愿望盼望 1.爸爸出差已经很多天了,我和妈妈都在()着他快点回来。 2.我的()是暑假到海边去玩。3.妈妈()我做一个听话的好孩子。

现代汉语(上)名词解释

词素、词的结构、词义的性质、义项、义素、语义场、同义词的作用、反义义场的不平衡现象、词义的分类、词义的语变、规范,词义与语境的关系,基本词汇的特点,离合词,短语词 区域性语言,现代汉语的特点、地位, 辅音、声母、元音、韵母、音节结构、调值、调型、调类、音变、音位、声韵、拼合规则、注音方式、国际音标 语言:语言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建筑材料,以语法为结构规律而构成的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 基础方言:作为民族共同语基础的方言就叫做基础方言 华语:新加坡人说的普通话 国语:台湾人说的普通话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三项标准的含义:以北京语音体系为标准音,以北方华为基础方言, 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普通话 北方方言: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方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数的百分之七十三 现代汉语的特点:语音方面(1)没有复辅音(2)元音占优势(3)音节整齐简洁(4)有声调词汇方面(1)单音节与速度多,双音节词占优势(2)构词广泛 运用词根复合法(3)同音语素多语法方面(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 段不大用形态,主要用语序和虚词(2)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 一致(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4)量词和语气词丰富 语音:语音是人类说话的声音,是语义的表达形式哦,或者说,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的性质:物理属性、生理属性、社会属性(本质属性) 物理属性包括:1. 音高(音高指的是声音的高低,它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快慢) 2. 音强(音强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它与发声体震动幅度的大小有关) 3. 音长(音长指的是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的久暂) 4. 音色(音色又叫音质,指的是声音的特色。音色的差别主语决定于物体 振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造成不同音色的条件有:(1)发 音体不同(2)发音方法不同(3)发音时共鸣其形状不同 音素:因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辅音:辅音是气流经过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元音:元音是气流震动声带发出声音,经过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 音节:音节是由音素构成的语音片段,是听话时自然感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 韵母:位于音节的后段,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 声调:指的是依附在声韵结构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型式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叫做发音部位 辅音的发音方法:指的是,发音时喉头口腔和鼻腔节制气流的方式和状况(可以从阻碍的方式、声带是否振动、气流的强弱等三方面来观察) 浊音/带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是带音 不带音/清音:声带不振动的是不带音 四呼:所谓四呼就是按韵母开头的元音口形分的类

浅析汉语中离合词的结构类型_郭艺丁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 2013年1月 第1期 V o1.1 January 2013 -73- 浅析汉语中离合词的结构类型 郭艺丁 新乡学院文学院 【摘 要】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独有的现象。它是指“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单一性,但结构上有时可以分开或扩展的语素的组合”。虽然这一定义揭示了离合词的本质和特点,但人们对离合词的具体结构类型却不甚清楚。 【关键词】离合词 结构类型 插入成分 一 离合词的性质 “离合词”的叫法最早由陆志韦提出,即动宾格的复合词,如能扩展,在扩展时是一个词,扩展后它们至少是两个词,这类词即为离合词。笔者较为赞同张宝琳、赵淑华的观点,即“离合词是词,不是短语,但它又可以扩展,不同于一般的词,而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词”,“一种特殊的,可以具有两种不同形态的词”。 二 离合词的结构类型(未拆分时) 语言学界习惯于按照离合词的内部结构即构成离合词的语素之间的语法关系把离合词分为动宾式离合词、动补式离合词、联合型离合词和偏正式离合词。本文介绍前三种形式。 1.动宾式离合词 第一,动宾式离合词的分类动宾式离合词是由单音动词性语素和单音宾语构成,两个语素之间为动宾关系。常见的离合词中动宾式占主要部分。动宾式离合词根据动词所带宾语的性质可以分为动名式、动动式、动形式和动副式等四种类型。本文介绍前两种类型。 第一种类型:“动+名”式离合词。动名式离合词指的是动词性成分所带的宾语是名词性质的,如:撇嘴、挖角、犯规等,这种离合词在数量上远远超出动形式和动动式离合词。根据构成动名式离合词的两个语素的粘着程度可以将动名式离合词进行更进一步的分类。一类是两者皆为粘着语素,这类离合词较少,如:措辞、集邮、募款、鞠躬、保密、负责、劳驾等。构成离合词的两个语素都不能单独成词,但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可以离析,意义相互依存。另一类是动词性语素是自由语素、名词性语素为粘着语素。动词性语素可以独立成词,构词能力强,而名词性语素相对来说不可以独立成词。这类离合词主要有救驾、借款、调职、拜堂、修面、塌方等。 第二种类型:“动+动”式离合词。动宾式复合词,除了“动+名”形式外,还有“动+动”式,即动词性语素所带宾语也是动词性质的。“动+动”式离合词如:罢教、报到、抱怨、备战、补缺、布防、撤防、成交、出诊等。 第二,动宾式离合词的插入成份。动宾式离合词的插入成分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句中用“了”、“着”、“过”扩展。如果强调动作已经完成,用“了”扩展。例如,“劳动人民翻了身了。”“他辞了职了。”这种情形,一般有句尾“了”,或者后面还有其他动作紧接着发生。如果强调的是动作的持续,用“着”扩展。例如,“他正吃着饭呢。”“门口有两个人站着岗。”能用“着”扩展的离合词,比用“了”和“过”扩展的数量少。 第二种情况:插入时制助词“的”。这里笔者采用了张谊生中的观点,他认为“几点收的摊、什么时候毕的业、在那儿洗的澡、当时怎么结的婚”中的“的”都是“时制助词”,作为动词性成分的后缀。例如,“刘巡长,上两次的钱,可都是您经的受!”“这搁往年都是大成帮的忙。” 第三种情况:动宾型离合词原式前一般不能加定语,而扩 展式动词性成分与宾语之间可以插入定语。其中,定语可以是名词性成分、疑问代词、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形容词、“这么”+形容词、“那么”+形容词、数量短语等,有的时候定语还不是一个,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扩展,插入疑问代词“谁”、“谁的”、“什么”等。例如,“你又要告谁的状了?”“他中了什么邪?”两个语素之间插入“什么”时,如果是动词性语素重读,语调平缓,一般表示对动作和行为的否定、不满、不高兴、不赞成、不愿意或不屑等,“什么”表达的是虚义。如果动宾式离合词之间插入数量短语、形容词等成分后充当动词性成分的补语,形成“动词+补语+形容词”结构。这些补语主要包括:数量补语、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可能补语。 2.动补式离合词 一种是动趋式离合词,即动补结构中的补语为趋向动词。前一字为有表述功能的动字,后一字往往表示动词性成分的趋向,如“上来”、“下来”、“回去”、“回来”、“下去”等。这里的动趋式本身大多有几种意义,但作为离合词来使用的时候,其意义不是其构成语素的意义的简单相加。这种离合词有两种扩展方法,扩展后为动补结构的短语,中间插入“不”、“得”。例如能跨过这道沟吗(合)——“跨得过这道沟吗”(分)。另一种是动结式离合词,即前一字为有表述功能的动字,后一字往往表示动词性成分的结果,这时动补结构中的补语为形容词或者动词。这类离合词有:揭穿、推翻、打倒、抓紧、挨近等。 这种离合词也有两种扩展方法:中间只能插入“得”或“不”,表示动作或行为能不能实现。例如:“能搬动它吗?”(合)——“搬得动它吗?”(分)类似的还有:“分得/不清、”“离得/不开、”“打得/不败”等。 3.联合式离合词 一种是合时为联合式合成词,离时一般为介于词和短语之间的四字格。这样的离合词的两个构词成分大多为名词。例如:“噢,这么大的事可得和牛志诚商量好啊。”“老人家昏花的小眼七凄八惶扫描。”句中的“凄惶”一词中插入“八”构成“七凄八惶。不论是合还是离,其结构均为联合型。 另一种是合时为联合式合成词,离时为动补式短语。两个构成成分都是动词性的,这些词合时为动词,分开扩展时,就不是并列形式,而是构成动补结构的短语。这种类型中间插入“不”“得”。例如,“他不能达到这个要求(合)——他达不到这个要求(分)”。 参考文献 [1]张涤华、胡裕树等.汉语语法修辞词典[K ].合肥:安徽 教育出版社,1988 [2]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 ].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 197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