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和农业

土地资源和农业

土地资源和农业
土地资源和农业

土地资源和农业

北京十二中草桥分校王丽华(一)教学背景分析

土地资源名词解释

类型,指某一组具有共性的事物或现象的集合。 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 土地资源类型,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它在地形平坦或均匀的大区域内表现比较明显。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决定于地球的形状和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不同入射角引起不同纬度地带的热量差异,从而使地表的气候、植被、土壤及土地类型等均呈现沿着纬线方向带状递变。 土地类型的经向地带性分布,指土地类型沿经线方向南北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呈现按纬线方向东西更替的现象。这是由于大陆的大区域内各地区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使气候、土壤、植被等要素产生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变化,从而造成土地综合体的经向地带性。 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指随着海波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的垂直方向更替的现象。由于海拔升高,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温度随之下降,湿度随之增高,植被、土壤等产生了垂直带状变化,土地类型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 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 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比例关系。 土地类型的演替,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土地利用类型,指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它们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动干预而形成的产物;第二,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定连片,可以重复出现;第三,在时间上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特点也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第四,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土地利用结构,指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功能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和分级。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划分为一个不同层次的类型结构体系。 土地资源调查,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借助遥感和测绘制图的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土地资源评价,又称为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自然适宜性,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的适宜程度。由于土地条件是千变万化的,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要求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这两者很难协调一致,即某一块土地是很难完全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的,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满足程度,或者称为适宜程度,就是土地自然适宜性。评定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过程,就是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的评价。 土地质量,土地的某类综合属性,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具有共性的土地特性决定的,它在一定的方面影响某类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如土壤水分有效性从水分是否充分影响作物的适宜性,土壤的抗侵蚀性从土地是否能持续利用方面影响土地利用的适宜性。 土地利用要求,指土地用于一定的方式时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和管理条件。通常以所要求的相应的土地质量等级来表示。 比配,指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土宜,就是一个区域的土地条件对某些作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宜性,而且对该类作物的产品经济特性有着特有的适宜性,因而在此区域形成特有的经济品种。 土宜评价,指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的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的形成产生什么影响的过程。一般来说,土宜评价除了评定生产力,更加注重评定产品的品质。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评定这一潜在能力的过程,就是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 动态模型,指模型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可能变化,可以模拟有关因素发生变化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经济分析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 毛利,指农民或农业生产单位出卖产品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 土地经济分级,指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在对城镇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等级,它揭示了城镇不同区位条件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指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级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土地资源核算,指对一定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土地资源经济价值进行核查计算。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9月2日到2015年1月2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主要从农村土地现状及经营规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研究当前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因素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现状,包括主要做法和措施等,提出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农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粮食的母亲,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根据调查,我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缺乏规划,管理很不规范。 二、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 三、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没有建立土地市场机制,土地缺乏流动性,土地的资产价值不能显化,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四、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土

地管理呢?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

农村土地资源与农村发展

农村土地资源与农村发展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已逐步上升为近代研究土地问题的中心课题。当今全国土地资源不断遭受破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把利用耕地和保护土地作为基本国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现状、重要性、措施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1.土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性的物质条件,人类从土地中 得到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 2.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充足的、优质的、合理分布的土地是顺 利发展国民经济的必备条件之一。 3.土地是人类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关系。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土地的所有制决定 了以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具体说,它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地价的存在与否及其水平,并且与土地产品的成本、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存在与否及其水平发生密切关系。 二:土地资源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1.耕地数量减少,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引起耕地总量 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建设占用耕地。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度全国土地利用 (2) 更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建设占用耕地278.4万亩。 (3) 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2008年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7.4万 亩。 (4) 灾毁耕地。2008年灾毁耕地37.2万亩。 退耕还林。2004年以来生态退耕面积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2008年生态退耕面积为11.4万亩。 2.耕地质量下降,生态保护局势严峻。导致我国耕地生产力降低,耕地质量 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 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特别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长江 流域、华南的丘陵地区、北方的土石荒地等地区。 (2) 荒漠化。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新疆,内蒙古 地区,而在南方喀斯特地貌显著的云南和广西等地,土地石漠化现象越发严重。 (3)农业污染。包括农药化学污染和农用塑料膜污染、化肥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等。 3.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我国经济发展至今,土 地利用方式仍然呈现出低效益、粗放型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1) 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占用了耕地,特别是近郊的优质农田。 (2) 政府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规划把重心放在了非农建设的土地开发 上,利用与保护没有形成正比。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 序,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区域不合理的状态①。 (二)我国农村非耕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1.中国林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 2/3,人均森林面积0.145hm2,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 蓄积量是10.151m3,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2)森林资源质量不高。近年来,用材林中的成、过熟林的蓄积量 持续减少,许多地区已枯竭,现存的成、过熟林大多位于未开发的边 远山区,中、幼龄林所占比例比较大,木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

中图版七年级下第四章_42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理解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5.了解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看P12图A,让学生说出A、B、C、D四个地方分别应发展什么农业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引导学生读P13图B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草地、森林、耕地、大陆水域、其它(沙漠、戈壁、石山等)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引导学生读P13表格及P14图C内容,得出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记住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的排名) ⑵山地多、平地少 ⑶后备资源不足,且分布偏远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类型: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 ⑴引导学生读P15图D-H,说说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记往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南北方的农作物;横断山区的特点 ⑵让学生重点阅读图F,记住400mm和800mm等降水量线、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的分

布及三大林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⑴因地制宜的概念 ⑵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引导学生读P16图I,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西北和东南两部分 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水稻;北方:小麦、棉花 掌握各种农业的分布区域 4.指导学生完成P17填表 第二课时 内容: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做P17探索实验,引出对土地的破坏 二、读P18图J-L,说出人们是怎样破坏土地的,理解破坏土地带来的后果,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三、阅读文本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保护耕地的措施 2.说出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3.看图M、N记住图中内容及人物 四、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2 土地资源与农业 教案

土地资源与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呢?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看图C“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

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3)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东北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教师承转)大家看课本中的图B“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比重”图和图C“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①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②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③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④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⑤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⑥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⑦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⑧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⑨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理解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5.了解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看P10图A,让学生说出A、B、C、D四个地方分别应发展什么农业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引导学生读P11图B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草地、森林、耕地、大陆水域、其它(沙漠、戈壁、石山等)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引导学生读P12表格及P11图C内容,得出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记住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的排名) ⑵山地多、平地少 ⑶后备资源不足,且分布偏远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类型: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 ⑴引导学生读P12-13图D-H,说说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记往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南北方的农作物;横断山区的特点 ⑵让学生重点阅读图F,记住400mm和800mm等降水量线、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的分布及三大林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⑴因地制宜的概念 ⑵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引导学生读P14图I,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西北和东南两部分 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水稻;北方:小麦、棉花掌握各种农业的分布区域 四、读P15图K,说出人们是怎样破坏土地的,认识破坏土地带来的后果,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五、阅读文本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保护耕地的措施 2.说出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3.看图M、N记住图中内容及人物 六、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配置,提高土地资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09年8月9日——15日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 一、××村土地资使用状况及特点 ××村是一个土地资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 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 一等(平整黄土地)、 二等(洼地、沙土地等)、三等(岭地、拓荒地等),(注:图不一)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单位:亩 2. 地块多,单块面积小,缺乏集约性 虽然人均耕地面积很少,但地块较多,平均每户耕地多于5块,这就使得单块耕地面积太小,不适合农机的推广使用,集约性差,严重束缚了劳动力。

(国土资发[2009]27号)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源部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土资发[2009]2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中国地质调查局及部其他直属单位,部机关各司局: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中发[2 009]1号)明确了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政策措施,对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力开展土地整治、明晰土地产权、规范集体土地流转、加强农村建设用地管理、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等提出了具体要求。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把学习贯彻落实中发[2009]1号文件作为当前重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各项工作。现就围绕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推动城乡统筹发展目标,做好国土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保护耕地,为农业稳定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一)严格政府耕地保护目标考核和审计,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各地要将《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下称《纲要》)确立的耕地保护目标和任务层层分解落实,作为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的主要内容。国土资源部已将省级政府目标考核结果,作为下达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和实施计划奖惩的重要依据。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协同审计、监察等部门,尽快建立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领导干部离任审计制度。今年3月至4月份,各省(区、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在政府的领导下继续组织开展耕地保护目标履行情况的自查工作,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组织抽查。 (二)稳定基本农田数量和质量,实行永久保护。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好基本农田布局,对规划确定的基本农田落实到地块和农户,采取特殊保护措施,实行永久保护。永久基本农田要设立统一保护标志,建立公开查询系统,接受社会监督。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中,除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外,还要设立基本农田整备区,加大区内土地整治的资金投入,引导建设用地等其他地类逐步退出,将零星分散的基本农田集中布局,形成连片的、高标准粮棉油生产基地。 (三)积极探索建立基本农田经济补偿机制,调动各方保地养地种粮的积极性。国土资源部将及时总结各地经验,配合财政部门尽快开展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试点,研究和建立约束和激励并行的基本农田保护新机制。各地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提高基本农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探索建立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对农民和农村集体管护、利用基本农田给予补贴和奖励;引导政府资金和社会资金共同参与基本农田建设;积极配合财政部门加大对基本农田保护任务较重地区的财政转移支持力度。 二、加快土地确权登记,全面建设与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制度要求相适应的土地产权制度 (四)明晰农村土地产权,依法确定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集体土地所有权登记要根据法律规定,加快明确农民集体土地的主体。以此为前提,推进集体土地的登记发证。对村民小

4.2土地资源与农业 第1课时 教案(中图版七年级下)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 2.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 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略。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1)由于我国面积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等条件复杂多样,加上各地农业发展的历史、生产水平、土地利用方式等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大部分土地经过人工改造利用已成为耕地、草地、林地、建筑用地(占总面积的63.9%)等,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约占总面积的17%),但也还有相当一部分土地至今未能利用,仍为戈壁、荒漠、高寒石山(约占总面积的19.1%)。 (2)从同学们的概括来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是:土地类型多种多样;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从文字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低,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改造后可以利用的土地资源不多,即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3)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大,人均数量少,对发展农业是一种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想方设法提高土地利用率;我国山地的比重大,山地一般不利于农耕。利用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交通运输也比较困难,但林、矿资源丰富;如何合理开发山地,保护耕地,增加林地,是我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 程侠

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措施研究程侠 发表时间:2018-11-05T17:22:48.603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18期作者:程侠[导读] 在“十三五”期间,为了能够使粮食安全得以保障,将粮食生产和深加工等目标实现,就一定要对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多方面的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资源的浪费情况减少,优化资源配置。为此以下对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去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程侠 合肥天泽土地勘测规划有限公司安徽省 230000摘要:我国农村有着较多的土地资源,而且土地的使用类型也是多种多样,在“十三五”期间,为了能够使粮食安全得以保障,将粮食生产和深加工等目标实现,就一定要对农村的土地资源进行多方面的管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资源的浪费情况减少,优化资源配置。为此以下对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给相关工作者带去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关键词: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问题;措施引文 土地是发展农业的前提,更是农民的生命,对我国的农村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作用。近年来,我国正在推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一定要做到严格执行国土资源保护政策。国家对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国家加快了征地制度改革,将继续完善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但是,在现实中,我们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农村的现实做好土地承包责任制,把农村的土地流转管理。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加强农村土地资源管理是非常必要的,国家应该多注重这方面的发展,提高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效率,从而保证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土地问题得以解决以后,农民才能得到更多的优惠,进一步促进我们美丽乡村的和谐发展。 1农村土地资源管理的意义 20世纪50年代的时候,我国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现在,党中央进一步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愿。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本要求就是生活富裕、文明乡村、民主管理等等,大力加强新农村的建设,把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工作从本质上说就是农村生产改革和农民生活富裕,让农民农业增产、收入增加,提高生活水平。而土地资源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优化和改革土地资源管理政策是搞好农村问题的关键。充分了解国家土地政策,合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将农村的经济稳步提高,这对农村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2农村土地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2.1农村耕地土地质量严重下降 农村耕地土地质量下降,伴随着最近几年农村土地资源的不断开发和使用,当前农村耕地出现了严重的质量下降情况,破坏程度加深。尽管化学科学技术一直在进步,农村耕地的人力劳动程度也在日渐减轻,但是伴随着农民使用化肥还有农药制剂的增多,给土地带来了非常大的污染现象,这样会让土壤当中的成分不断的消失,对农作物的成长来讲非常不利。另外在一些省份,很多耕地都是坡耕地,耕地的坡度非常大,这对农作物的种植来讲也是弊端,部分粮食作物还有绿色植物等都遭受到了一定的破坏,由此导致出现耕地质量下降的现象产生。 2.2土地执法监管程度难 土地执法监管问题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管理过程中属于非常严重的问题,具体可以从两个方面上进行分析。首先,表现为农村存在非法用地的现象,对于这种问题存在管理和惩罚不利的情况,惩罚力度和惩罚态度都不足,敷衍了事。其次,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也存在违法的问题,土地管理在法律层面上,责任追究非常困难,也非常复杂,原因是当前土地管理部门的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土地管理部门缺少相应的执行权力,一般,面对严重的法律问题职能将材料提交法院,经过长时间的等待,最后法院判决。另外,违法资产处理难度加大,违法资产的处理缺少法律维护,职责不清晰,很多部门无从接手此事宜。 2.3土地征用不规范 土地征用不规范的现象对于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管理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对于土地资源管理也是严重的问题。国家的土地所有权掌握过于绝对,由此国家使用土地征地现象十分普遍,农民在这种绝对话语权的征地过程中产生经济损失,自我利益受到损害。尽管土地的征用,农民自我拥有着权利但是也是身单力薄,国家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补偿,可以还是依旧无法解决农民的生活困难问题。 3农村土地资源管理问题解决策略分析 3.1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分析 土地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对于提升土地管理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具体,土地资源管理体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分析:首先,将政府和农民自行管理结合在一起,改变原有的政府绝对管理局面。其次,建立起激励制度,对资源管理部门的人员进行激励,以此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需要建立起严格的绩效考核制度,用绩效考核制度来激发员工,约束员工,鼓励员工参与到管理当中。最后,耕地保护制度的建立。土地资源的使用需要经过上级部门的审批和认真严格的管理,认真学习土地资源管理办法和相应的规定。要认真的对土地资源的使用进行监督,查处违法使用现象。土地资源还需要建立起产权制度,以此从最广泛的方面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发挥出农民群众在土地保护和管理方面的主动性,农民和政府联合,相互补充,相互监督,相互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土地管理的效果更加突出。耕地保护制度的还需要提升执行力度,保护耕地,在土地总体规划过程中确定农用地和非农用地的总布局,使两者都可以得到最好的规划和运用,减少占领问题的产生。 3.2提升对农村土地质量的认识 提升对农村土地质量的认识还需要强化对土地的管理,保障基本农用地的质量不再下降,保持总体的平衡性,特别是在东北地区,林地和公路建设占用了大量的农田,这样农业的用地就呈现弱化的趋势。为了提升土地质量,就需要对农村土地进行合理的运用,这一点上文已经提到不再赘述。为了能够在“十三五”期间提升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粮食生产安全和深加工就需要解决农村土地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化学污染,采用科学的整地措施,防止出现各种污染现象,另外关注水土流失,以此保障农业生态之间的平衡和稳定,对农村生活环境也是一种美化。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 主备人:程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4.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材分析 《土地资源与农业》这节课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以及土地和农业的关系,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前面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为这节课分析农业与土地的关系作了很好的铺垫。将前面所学知识与这节课中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生活习性相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不同农作物的分布情况,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有很多不同农作物的分布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了读图的技巧,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首先读图结合自己的分析,了解不同作物的分布范围,然后反过来让学生将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反馈到图上。由此来考查学生对知识以及读图技巧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存在问题。 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小诗:土地 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 同学们会从关于土地的各个角度说出很多。 [讲授新课]

中图版七年级下册地理4.2《土地资源与农业》-【同步练习】

《土地资源与农业》同步练习 1.关于我国山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山区多分布在东部地区 B.山区在发展旅游、采矿和工农业等方面优势较大 ~ C.发展山区经济时,基础设施建设难度不大 D.在开发利用山区的时候,要特别注意生态环境建设 2.我国耕地比重小的主要原因是() A.我国人口众多 B.农业用地数量少 C.耕地分布不均 D.山地多,平地少,平原面积小 3.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土地资源类型少,耕地、草地比重大 B.难利用土地比重小,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C.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 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后备土地资源充足 4.下列有关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非季风区 B. 我国的林地主要分布在高原 C. 我国的旱地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 . D. 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 5.我国各类土地利用类型中.面积最广的是() A.耕地B.建筑用地 C.林地D.草地 6.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耕地资源十分充裕 B.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C.各类土地所占比例较合理 】 D.土地后备资源较充足

1.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和构成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图中B所示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为___________.(2)我国土地资源分布不均:A和B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部季风区.… (3)我国土地资源不仅分布不均,而且构成不尽合理.难利用的土地较多,而耕地只占___________%,人与耕地的矛盾极为突出,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势必会不断.(4)土地资源属于___________资源(可再生/非可再生),如果利用合理,就可以永续利用,如果遭到破坏便很难恢复. 2.读“中国土地资源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土地资源类型:C__________;D___________;E___________。 (2)A处耕地类型以____________为主,B处耕地以____________ 为主。 (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地区。 (4)我国各类土地资源齐全,其中面积较广,所占比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农业生产资源的合理配置》 一、填空题 1、农业生产资源是所需要的各种及其服务能力的总称。 2、农业生产资源的特点、、、、 。 3、按是否含有人类劳动,农业生产资源可分为和。 4、自然资源主要包括、、、和。 。 5、经济资源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条件及信息资源等。 6、按服务能力能否贮存,农业生产资源可分为和。 7、按其使用量是否随产品数量增减而变动,农业生产资源可分为和。 8、农业生产资源的配置原则:、 。 9、农业土地资源包括、、、、、水域等。 10、农业土地资源的特性(1)自然特性,包括、、、 、。(2)经济特性,包括、 、、。 11、农业土地资源利用与配置的原则、、、 12农业劳动力资源的特点、、、 13、合理利用农业劳动力资源的原则、、 14.、农业资金的特点、、 、。

15、农业资金筹集的主要渠道、、、 16、科技资源是的简称。农业科技资源是揭示发展规 律的知识体系及其在生产经营中应用成果的总称。 17、人类需求的的社会资源的的矛盾,决定了农业生产者在生产经营中必须合理利用和配置农业生产资源。 二、判断题 1.、遗传学理论和育种技术的应用,能显著地提高农业生物的产量和质量() 2、农业土地资源是指在一定条件和一定时间内可以为人类用于农业用途的土地() 3、农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高低,应以稀缺资源所获得的报偿作为衡量的标准() 4、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生产资源不可以相互代替() 5、一定区域内的各种农业生产资源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整体,他们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6、一定技术条件下,人类开发利用资源的能力、范围、种类是无限的。() 7、劳动力资源的数量包括合符劳动年龄并有劳动能力的人数。() 8、由于农业劳动力资源具有可再生性,在劳动力管理中,可无限使用劳动力() 9、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走农工商综合发展之路可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 10、控制人口的增长是提高农业劳动力利用率的重要战略措施。() 11、由于农业生产投资报酬率低,所以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投资总是处于不足的状态。() 12、农业中固定资产的利用率一般不受生长季节的限制。() 13、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越多,收益越多。() 三、选择题 1、下列哪项属于农业土地资源的自然特性() A、供应稀缺性 B报酬递减性 C变更困难性 D 、位置固定性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调查报告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不断提高的物质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这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其中农村土地资源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资源的合理有序可持续利用成为新农村建设中的重中之重。 为更好的了解农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优化农村土地资源的利用,为新农村建设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暑假期间,我对××村的土地资源利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考察、分析研究,并总结归纳如下。 调查目的:通过对××村土地资源利用状况的实地调查,以小见大,比较客观地把握农村土地资源使用的现状,主要是找出当前土地使用过程中的弊病,从而为优化土地资源配置,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并提出切实可行且有针对性的建议。 调查时间:2009年8月9日——15日 调查人员:××× 调查地点:×××× 调查方法:实地考察、访谈、查阅资料 调查内容: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别、有效使用情况、土地规划现状等等)一、××村土地资源使用状况及特点 ××村是一个土地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在当地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人口712人,拥有土地面积近850亩,其中耕地面积641亩,林地约50亩,建设用地(包括道路、桥梁、河滩等)159亩。 经调查,××村的土地使用情况有以下几个特点: 1.耕地面积少,地少人多 该村耕地共分三等,分别为 一等(平整黄土地)、 二等(洼地、沙土地等)、三等(岭地、拓荒地等),(注:图文不一)各类土地都比例如下图所示。全村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9亩/人,且三等地占了近1/4的比例,良田面积偏少,再加上一些不当经营状况,住房挤占耕地,使耕地面积越发紧张。

土地资源管理文献综述

1国外研究综述 通过查找资料,对国外的土地政策进行研究,发现他们研究较多的土地交易问题仍然属于土地流转的领域,其具体形式有土地的买卖、租赁、抵押等。(1)国外农村土地立法中关于农村土地流转的相关内容概述由于很早就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西方土地经济学者一般不提“土地流转”这个词。国外也没有“农村土地流转”这个特定名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要产权关系清晰,土地就可以自由买卖、租赁、抵押等。但是,在英联邦的一些成员国,形式上土地属于女王所有,所以在土地流转中创造了“土地批租”等制度,通过批租获得土地使用权者,可以再进行买卖、出租、抵押使用权等。争取农地法成为独立自治的法律首先出现在意大利,根据农业地区特点促进或进行土地改良,转变大庄园和重建生产共同体。在这个原则鼓励下,农地开始向大庄园及有能力的生产共同体集中,成为农地流转的基本模式。如今无论在英美法系、大陆法系还是其他法系,农地法中关于土地流转的相关法律都成为重要内容。 日本的土地形势与我国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人多地少、人均土地面积有限、耕地后备资源稀缺。二战后至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经过农村土地制度的改革,形成了以农地私有为中心,小规模家庭占有、合作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农业经营体制。日本虽然是土地私有制国家,但据日本土地白皮书称,日本政府多年来一直严格限制土地交易。日本采取了更为严格的土地产权管制措施,其用途管制贯穿土地利用的全过程。 从历史上看,俄罗斯近代以来的所有重大社会变迁都伴随着土地制度的变革。俄罗斯土地流转的标志主要是2002年通过的《俄罗斯农地流转法》草案。《俄罗斯农地流转法》确立了土地归国家或市政组织所有的农地流转的条件,明确了将农地征收为国有或市政组织所有的规则。 国外学者的研究大多围绕优化农村土地资源配置展开,主要是针对影响农业生产力的产权问题和影响资源配置的土地使用权与所有权转移问题。更多国外学者从经济学理论出发,研究影响农业发展的土地的金融功能。还有一些国外学者将研究的侧重点放在农村土地产权上,认为目前土地产权是影响我国农村土地市场发展的重要原因。土地使用权权流转的基础是土地产权的明确,并且土地信贷市场的建立如果没有明确的产权做基础也将会很难发展。除此之外,限制土地市场的发展的还有农村社会保障体制的缺乏和其他一些相关制度漏洞。 2国内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物权法立法步伐的推进,国内学者对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以一批土地流转的研究成果。 (1)农村土地流转的涵义土地流转的概念目前在法学界己经比较明确,就是指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流动和转让。对于农村土地流转的涵义,蒋满元认为,农村土地流转就是农村土地资源实现合理的优化配置的过程,当然,这必须在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并且符合我国的法律法规规定,流转方式也受到我国法律的制约[1]。有许多专家认为我国的农村土地流转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其中王国辉和钟涨宝都认为,我国的土地流转实质上是土地使用权的流转。 (2)农村土地产权方面的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土地产权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一是农村土地产权的不明确性。许多学者认为当下农村土地产权不明确阻碍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