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第二节土地资源与农业

主备人:程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情况

2.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中国土地资源存在的问题。

3.能够运用资料并联系实际,说明我国农业在地区分布上的差异。

4.举例说明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才能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

过程与方法

通过联系前面的气候、地形知识进行读图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并认识到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点、地区差异观点、因地制宜观点以及正确的资源观。

教材分析

《土地资源与农业》这节课中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但是他们对这一部分知识缺乏系统全面的认识。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应该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以及土地和农业的关系,并且能够运用自己所学知识去分析现实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前面已经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为这节课分析农业与土地的关系作了很好的铺垫。将前面所学知识与这节课中不同农作物的不同生活习性相联系,引导学生自己分析不同农作物的分布情况,锻炼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学情分析

本节课中有很多不同农作物的分布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基本掌握了读图的技巧,在本节课中让学生首先读图结合自己的分析,了解不同作物的分布范围,然后反过来让学生将从图中得到的信息再反馈到图上。由此来考查学生对知识以及读图技巧的掌握情况。

教学重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存在问题。

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教学难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用投影仪打出小诗:土地

土地是山川之根

土地是万物之本

土地是人类衣食父母

土地是一切财富之源

所有的物华天宝都是土生土长

土地是过去的一切,也是将来的全部。

请同学们解释一下这几句话的涵义。

同学们会从关于土地的各个角度说出很多。

[讲授新课]

的未来。这就是土地,这就是土地资源。

我们这节课就来了解土地资源的有关内容。

打开三幅图:中国地形图、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中国干湿地区图。

图中可以看出,不同的土地类型,由于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方式和途径也就不同。根据土地的用途及土地利用的状况,我们把土地资源分为:耕地、草地、林地和建设用地等。(由学生和老师一起说出,图下有关文字闪烁)然后在屏幕上出现板书内容:

引导学生列表比较,自行归纳总结出我国土地分布的规律,并说明各类土地分布与地形区、季风区及干湿地区的相互关系。

(学生回答问题)

做活动1题

(屏幕显示)

(教师总结)我国季风区面积约占全国的一半,却集中了全国90%以上的耕地和林地,是我国农、林、渔业的主要分布区,而且土地的利用程度高。草地、难利用土地主要在西部内陆地区,土地资源的利用程度较低,未利用土地分布较广。分布不均是我国土地资源的又一特点。大家想一想,这是优势还是劣势呢?

(答)劣势

(屏幕显示板书

)

大家知道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湿润及半湿润地区,结合图3.9,你能说出水田和旱地分别位于哪个地区吗?

(生答)水田——湿润地区

旱地——半湿润地区

下面请大家思考几个问题:

①水田和旱地的分布大致以什么地方为界?

秦岭淮河

②对比分析两侧的温度带和干湿程度的区别?

南方为亚热带、热带,降水多,属湿润地区。

北方为暖温带、中温带降水少,属半湿润地区。

即气候差异(降水差异)造成了农作物品种的差异。

看图3.12我国北方和南方水资源的比较,做活动第2题的第②小题:比较我国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南北分布差异,并且评价这种水土资源的地区匹配对农业生产是否合理?

土地资源______多______少(北方、南方)

水资源______不足______有余(北方、南方)

这种匹配对农业生产来说______(合理或不合理)

主要分布地区

土地资源类型名称 季风区或非季风区

干湿地区 主要地形类型

耕地 √ 湿润及半湿润 平原、丘陵

林地 √ 湿润及半湿润 山地

草地 √ 半干旱及干旱 高原、山地 未利用土地 √ 半干旱及干旱 高原、山地、盆地

[课堂小结]

我们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有总量丰富、类型齐全的优势;又了解了其人均占有量小、比例不尽合理、分布不均及各类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的劣势。(或者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总结)大家一定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保护土地资源。

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我国农业的地区差异

(1)我国农业差异最明显的地区是哪两个部分?(东部和西部)

(2)它们的分界线在哪儿?(400毫米等降水量)

(3)东西两部分各有哪些农业类型?(东部:以种植业、林业、渔业为主

西部:以畜牧业为主)

(4)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气候、地形)

(5)在降水稀少的西部地区,种植业分布在哪些地区?(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

(6)在东部地区,各种类型的农业主要集中在哪些地区?(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

(7)林业集中在我国的哪些地区?(东北、西南、东南)

(8)我国哪个地区的淡水渔业最发达?(长江中下游地区)

5、同学们阅读p111阅读材料知道:

农作物的主要类型及分布特点(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棉;南稻北麦、南甘北甜)

主要农作物及南、北差异:北方以小麦、棉花、甜菜、花生为主;南方以水稻、油菜、甘蔗(棉花)为主我国农业的地区分布不仅反映在东部和西部的差异,而且还反映在东部地区南北方农业分布的差异。

完成活动

阅读1题:

①填表

地区耕地类型熟制(一年几熟)主要农作物

秦岭—淮河以北(旱地)一年一熟,两年三

熟或一年两熟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甜菜、大豆、温带水果

秦岭—淮河以南(水田)一年两熟或一年三

熟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②讨论分析我国南、北方农业分布差异的主要原因:

地形:地形的影响不大,只是北方地形平坦而较平整,南方地形低平而较破碎

气候:①气温:我国纬度南低北高,导致气温南高北低、热量南多北少、农作物生长南快北慢,结果作物熟制南多北少,北方一年一熟至两熟。南方一年两熟至三熟

②降水:我国降水南多北少,造成水资源南多北少,结果耕地类型南水北旱

低纬山区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随着地势的升高,气温降低,降水减少,因而农作物种类、耕作制度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从前面的学习可知,农业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结合图“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完成下面连线题,并说明理由:

地区农业生产类型

太行山区-----------林业

华北平原--------- 种植业

内蒙古草原--------- 畜牧业

洞庭湖沿岸--------- 渔业

过渡:上面的选择使我们认识到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当我们进行具体的生产时,除了考虑自然条件外,还要考虑到哪些因素呢?(社会经济条件)

与城市和工矿区的距离;市场需求量;农业技术装备:良种培育、喷灌、联合收割机;农民技术特长、知识水平

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有哪些?

(人口增加、耕地不断减少、水土流失、自然灾害、环境污染等)

解决问题有哪些对策?

(建立稳固的商品粮基地;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运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

角洲)

思考:①这些地区成为主要商品粮基地的原因是什么?(包括气候、地形、水源、土壤等)

②为什么华北平原没有成为主要的商品粮基地?(当地人口稠密,消耗量较大)

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我们要关注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合理利用自然,促使人类与自然和谐健康的发展

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承转)土地资源是可再生资源,如果合理利用,能够供人们永续利用;如果利用不当,会出现什么问题呢?

让同学们分别看图然后分别叫几名同学朗读其文字说明。

(师问)这几幅图说明在土地利用中存在哪些问题?

(学生回答)略

说明我国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显示板书)

土地资源破坏严重

这都是由于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利用造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最好由学生答出这一结论)

(显示板书)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要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要求我们每一个公民都要积极参与。大家看图 3.14(对其中每一幅图,教师要做必要的介绍),然后分组讨论,谈谈你的看法,最后教师总结点评。

做活动1题:

参考答案:

第一幅图:由于人类滥伐森林,小鸟失去了家园→破坏生物多样性。

第二幅图:过度放牧,造成草场退化→荒漠化加速。

第三幅图:人口增长,非农业用地增加,造成耕地减少→加剧人与耕地的矛盾。

八年级地理上册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篇一:八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土地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中国的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被称为新课程教学的三维目标。新课程标准下的地理教学就是要改变地理学习方式,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鼓励积极探究,了解地理知识的功能与价值,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实现“书本世界和学生生活世界以及心灵世界的有机沟通”,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本节课就是以学生熟悉的被称为“万物之本”的土地为题,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中了解土地的用途、分布及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保护的措施等,在学习探究的过程中扩展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的人地观,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和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初步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形成原因。 2.从生活、生产实例出发,使学生了解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重要性,以及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3.使学生充分认识“土地是立国之本”,培养学生的资源保护意识,树立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的资源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及基本特点。难点:通过分析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带来的严重后果,对学生进行国土资源的国情国策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形成可持续发展意识。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搜集有关土地利用的资料图片教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教师:人和土地的关系,就好像鱼和水的关系一样,土地抚育着人类,从古至今有多少人赞美土地,歌颂土地。你能举例来说明吗?(或者直接利用课本中的小诗导入) 学生:小组交流,组长汇报(诗歌、故事、图片等) 教师:同学们,我们对土地的赞美真是说不尽、道不完,那么你对土地知道多少呢?

土地资源名词解释

类型,指某一组具有共性的事物或现象的集合。 土地类型,由于土地各构成要素的空间变异性,以及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使得在不同地域空间内具有各种不同的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将景观形态特征和土地性质相对一致的一系列空间单元划分为一种类型组合。 土地资源类型,指土地自然属性相对均一,而且利用价值或利用功能一致的土地单元集合。 土地类型的纬向地带性分布,指土地类型大致沿纬线方向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按经线方向南北更替的现象,它在地形平坦或均匀的大区域内表现比较明显。纬向地带性的表现决定于地球的形状和太阳辐射对地球表面不同入射角引起不同纬度地带的热量差异,从而使地表的气候、植被、土壤及土地类型等均呈现沿着纬线方向带状递变。 土地类型的经向地带性分布,指土地类型沿经线方向南北带状延伸,不同土地类型呈现按纬线方向东西更替的现象。这是由于大陆的大区域内各地区距离海洋远近的不同,使气候、土壤、植被等要素产生大致平行于经线的带状变化,从而造成土地综合体的经向地带性。 土地类型的垂直地带性分布,指随着海波高度的上升,土地类型出现有规律的垂直方向更替的现象。由于海拔升高,在一定高度范围内,温度随之下降,湿度随之增高,植被、土壤等产生了垂直带状变化,土地类型也表现出垂直地带性。 土地类型结构,指在某一区域内,各种土地类型的对比关系,以及它们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包括空间结构和数量结构。 土地类型的空间结构是指在某个区域内,各类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彼此间组合而成的一定格局。 土地类型的数量结构,指某个区域各种土地类型组成比例关系。 土地类型的演替,指在一定时段内,一种土地类型向另一种土地类型演变的过程,或者说是一种土地类型被另一种土地类型所替代的过程。 土地利用类型,指土地利用方式相同的土地资源单元,它们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是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影响下,经过人类劳动干预而形成的产物;第二,在空间分布上它具有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但不一定连片,可以重复出现;第三,在时间上随着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的改善,土地利用方式及其特点也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第四,它是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差异划分的,是反映土地用途、性质及其分布规律的基本地域单位。土地利用结构,指区域内各类土地利用之间在数量上的对比关系和空间上的相互位置关系形成的格局,以及权属上的所属关系的总和。 土地利用类型划分,指对现有的土地利用状况,根据其利用的方式、结构及其功能特征的相似性与差异性而进行土地资源的类型分类和分级。 土地利用分类系统,根据土地利用方式、结构及特点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按照一定的原则和依据,划分为一个不同层次的类型结构体系。 土地资源调查,是运用土地资源学的学科知识,借助遥感和测绘制图的手段,查清各类土地资源的数量、质量、空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之间发生的规律和相互关系,为综合农业区划、区域土地资源评价、国民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土地资源的科学管理等服务。 土地资源评价,又称为土地评价,是指为了一定的目的,在一定的用途条件下,对土地质量的高低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自然适宜性,指某种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对一定地区土地的自然条件的适宜程度。由于土地条件是千变万化的,作物或土地利用方式的生理、生态要求也是千变万化的,因此这两者很难协调一致,即某一块土地是很难完全满足作物生长或土地利用方式的要求的,而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这种满足程度,或者称为适宜程度,就是土地自然适宜性。评定土地自然适宜性的过程,就是土地资源自然适宜性的评价。 土地质量,土地的某类综合属性,一般是由一种或几种具有共性的土地特性决定的,它在一定的方面影响某类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性,如土壤水分有效性从水分是否充分影响作物的适宜性,土壤的抗侵蚀性从土地是否能持续利用方面影响土地利用的适宜性。 土地利用要求,指土地用于一定的方式时所需要的自然环境和管理条件。通常以所要求的相应的土地质量等级来表示。 比配,指将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地利用要求和评价对象的土地性状进行分析比较,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利用方式的调整与适宜性结果计算相结合的过程。 土宜,就是一个区域的土地条件对某些作物不仅具有生理和生态的高度适宜性,而且对该类作物的产品经济特性有着特有的适宜性,因而在此区域形成特有的经济品种。 土宜评价,指在土宜调查的基础上,分析土宜及其特殊性的要求,并进一步评价特殊自然条件对土宜的形成产生什么影响的过程。一般来说,土宜评价除了评定生产力,更加注重评定产品的品质。 土地资源生产潜力,指在一定的自然条件或社会经济条件下,土地生产对人类有用的生物产品或经济产品的潜在能力;评定这一潜在能力的过程,就是土地资源生产潜力评价。 动态模型,指模型充分考虑了各种因素的可能变化,可以模拟有关因素发生变化时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土地经济评价,采用一定的经济可比指标,对土地的投入、产出的经济效果进行评定的过程。 土地经济适宜性评价,在土地自然适宜性评价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学的标准,应用经济分析方法、评价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程度的过程。 毛利,指农民或农业生产单位出卖产品的年收入中扣除生产成本和管理费用而得出的利润(或亏损)。 土地经济分级,指按土地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性状,或土地生产力的大小,将土地分为不同的等级。 城镇土地分等定级,在对城镇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及其在社会活动中的地位作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划分土地等级,它揭示了城镇不同区位条件下土地价值的差异规律。 农用地分等定级,是指根据农用地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对农用地的质量优劣进行综合评定,并划分等别、级别。 农用地等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稳定的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农用地级别,是依据构成土地质量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根据地方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在行政区(省或县)内进行的农用地质量综合评定。 土地资源核算,指对一定地区或一个国家的土地资源经济价值进行核查计算。 土地人口承载潜力,指在一定的行政区域内,根据其土地资源的自然生产潜力,及不同的投入(物质的、技术的)水平所能生产的食物,可能供养一定生活水平的人口数量。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一、我国土地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情况我国国土面积为960万km2,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4%,仅次于前苏联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最新统计结果表明,我国1995年有耕地面积94970.9千hm2,占国土面积不足10%,概括起来,我国土地资源有以下特点: 1.类型多样我国北起寒温带,南至热带,南北长约5 500kin,跨越49个纬度。其中,中温带至热带的面积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2%,寒温带和高原气候占28%,热量条件良好。东起太平洋沿岸,西达欧亚大陆中部,东西长达5200km,跨越62个经度。其中,湿润、半湿润区土地面积占5 2.6%,干旱、半干旱区占47.4%。由于水热条件和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组合的差异,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土地类型,生物资源很丰富。 2.山地面积大国是个多山国家,丘陵山地面积占国土面积的66%,平地仅占34%,按海拔高程统计,低于500m的土地面积约占国土面积的27%,500~1000m的约占16%,1000~1 500m 的约占18%,1 500~3000m,约占14%,超过3000m的约占25%,广大丘陵、山区自然条件复杂,自然资源丰富,据粗略统计,全国耕地面积的40%,有林地的90%,天然草场的一半分布在丘陵山区。 3.农用土地资源比重小按现在技术经济条件,可以被农林牧渔各业和城乡建设利用的土地资源仅627万km2,占土地总面积的65%。其他的1/3的土地是难以被农业利用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原等,在可被农业利用的土地中,耕地和林地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其中耕地约1.35 亿hm2,林地约1.67亿hm2,天然草地约2.8亿hm2,淡水水面约0.18亿hm2,建设用地约0.27亿hm2。 4.后备耕地资源不足据统计,我国尚有疏林地、灌木林地与宜林宜牧的荒山荒地约1.23亿hm2,其中,适宜开垦种植农作物、人工牧草和经济林果者约3 530万hm2,仅占国土面积的3.7%,而质量较好的一等地仅有310万hm2,质量中等的二等地有800万hm2,质量差的三等地有 2430万hm2,可见,数量少、质量差是我国后备土地资源主要特点。同时,这些后备土地资源又大多数分布在边远地区,开垦难度大。 二、我国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土地缺乏严格管理,土地浪费严重尽管有了土地管理法,但由于执法力量不足,特别是一些地方从局部眼前利益出发开发利用土地,致使滥占滥用土地现象严重。许多基建项目用地不报请批准或先用后报,宽打宽用,少征多用,早征晚用,多征少用,甚至征而不用,可以用劣地、空地、荒地的占用良田现象普遍。1998年仅中央电视台曝光的就有三起严重违法滥占土地事件,并揭露了一些地区为了赶在国务院冻结建设用地无序扩张的规定之前抢征、虚征甚至弄虚作假,许多良田被占用。 2.水土流失严重人类括动破坏植被,就会引起水力对土壤的侵蚀,随即引起水土流失,这是当前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主要问题。我国解放初期水土流失面积为116万km2,20世纪90年代初已增至150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6,土壤流失量每年达50亿t,居世界第一位,水土流失的黄土高原最为突出,年侵蚀模数5000~15000t/km2,长江流域由于上游森林砍伐,水土流失也很严重,目前其泥沙量已接近黄河,1998年长江流量特大洪水同时也是一次特大范围、集中性的水土流失,对土地造成的破坏难以估量。我国水上流失造成土壤肥力的损失量每年相当于4000万t化肥,价值340亿元。水土流失区使江河湖库淤积,内河通航里程缩短,洪水和泥石流等灾害增加。

农村土地资源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土地经营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4年9月2日到2015年1月28日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目的:主要从农村土地现状及经营规模、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研究当前影响农村农业经济的因素及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现状,包括主要做法和措施等,提出正确引导和规范农村土地经营、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规模经营及保护农民的土地权益的意见和建议。 众所周知,土地是人类进行各种生产生活的载体,同时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产和资源,农村土地尤其耕地是粮食的母亲,它浓缩了千千万万农民的生存权、发展权和保障权。依据《宪法》、《民法通则》、《土地管理法》的规定,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农民集体所有,是一种集体所有制形式。按用途可划分为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农村土地管理就是依照《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行使对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的保护、开发和利用等行为的管理,对土地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职能。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农村土地管理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根据调查,我认为普遍存在以下几种现象: 一、“空心村”现象严重,农村新建住房缺乏规划,管理很不规范。 二、矿洞开采破坏土地、污染环境。 三、农村集体土地管理是一种静态管理,没有建立土地市场机制,土地缺乏流动性,土地的资产价值不能显化,土地利用效率很低。 四、农村土地的产权制度不够完善,由此诱发了大量土地违法行为,农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那么,面对这些问题,我们应当如何才能有效的加强农村土

地管理呢? 1.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对农村土地流转管理工作的监督 农村土地权流转工作是对现有农村生产关系适应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局部调整,是对农村家庭承包制的进一步完善,对土地使用权流转的管理,是农业承包合同管理工作的延续和发展。这些必然要求县、乡(镇)相关的政府部门把农村土地流转管理纳入工作范围内,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对土地流转管理,规范我县农村土地管理工作。首先是确立土地使用权流转的具体范围、原则,规范流转的形式,明确流转的操作程序,规定对违规失范行为的处理办法;第二是规范流转合同,参照农业部第47号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合同文本,加强土地流转合同的指导、签订;第三是农经部门要恢复、覆行农业承包合同的签证、仲裁职能。 2.积极探索,不断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 一是以“三个有利于”原则,探索土地流转形式的多元化。即只要有利于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有利于农户的增收,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不管怎么样的土地流转形式,都可以运用并推广。二是面向市场,努力提升土地流转的开发档次。坚持以土地流转为载体,加快结构调整的步伐,积极将流转的土地区域办成结构调整的“示范园”,办成应用推广新科技的“试验区”,办成财政增长的新型社区。

中国的土地资源和中国的水资源

第二节、土地资源(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本节的重点。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 直观法、讨论法与谈话法。 教学媒体 中国地形挂图,投影片“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草原自东向西的变化”、“水土流失与小草的哀求”漫画、及“三北防护林的分布”图。三大林区的录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略。 【板书】第二节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类型齐全 我国的土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人均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值的三分之一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哪?大家打开地图册看中国地形图并对照课本中的“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和“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八年级上册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是中国地理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一章重要的组成部分。教材主要安排了“土地资源的利用,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三个内容,其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土地资源的主要利用类型和分布以及人类面临的诸多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人类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危机感和责任感,并从自身做起的必要性。【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思维活跃,感情丰富,求知欲强,在接受知识上带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乐于接受有趣的感情内容,所以在处理教材内容上,让学生实际操作练习实际生活,展开讨论,使其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理解人类所面临的土地资源问题以及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阅读土地资源类型分布图。 2 分析理解我国土地资源分布差异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 通过对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种种问题的教学,帮助学生

建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标准,从而树立起可持续发展的审美观,并以此来衡量人类活动的正确与否及善恶美丑。 2 通过我国在保护土地资源方面取得的成就,使学生树立起信心,相信祖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重点: (1)土地资源的主要类型和耕地,林地,草地的分布。 (2)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耕地急剧减少等土地资源问题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含义。 2 难点:土地资源利用类型分布的原因及土地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和对策。 【教学方法】 案例探究法,合作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农村土地资源与农村发展

农村土地资源与农村发展 ——我国农村土地资源的现状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土地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已逐步上升为近代研究土地问题的中心课题。当今全国土地资源不断遭受破坏,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消费水平的不断增长,土地资源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国家把利用耕地和保护土地作为基本国策。 关键词:土地资源、现状、重要性、措施 一: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土地资源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社会生产的劳动资料,是农业生产的基本生产资料,是一切生产和一切存在的源泉,是不能出让的存在条件和再生产条件。 1.土地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客观的、基础性的物质条件,人类从土地中 得到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的基本条件。 2.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土地。充足的、优质的、合理分布的土地是顺 利发展国民经济的必备条件之一。 3.土地是人类生产关系中的核心关系。在人类经济生活中,土地的所有制决定 了以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即再生产过程中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具体说,它决定了土地使用制度,决定了级差地租、绝对地租、地价的存在与否及其水平,并且与土地产品的成本、生产价格、市场价格存在与否及其水平发生密切关系。 二:土地资源的现状 (一)我国农村耕地资源利用现状

1.耕地数量减少,人地矛盾更加突出。从我国目前情况来看,引起耕地总量 减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建设占用耕地。据国土资源部公布的2008年度全国土地利用 (2) 更调查结果显示,2008年建设占用耕地278.4万亩。 (3) 农业结构调整占用耕地。2008年因农业结构调整减少耕地37.4万 亩。 (4) 灾毁耕地。2008年灾毁耕地37.2万亩。 退耕还林。2004年以来生态退耕面积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2008年生态退耕面积为11.4万亩。 2.耕地质量下降,生态保护局势严峻。导致我国耕地生产力降低,耕地质量 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 水土流失。我国的水土流失情况特别严重,特别是黄河流域、长江 流域、华南的丘陵地区、北方的土石荒地等地区。 (2) 荒漠化。我国土地荒漠化的形势越来越严峻,特别是新疆,内蒙古 地区,而在南方喀斯特地貌显著的云南和广西等地,土地石漠化现象越发严重。 (3)农业污染。包括农药化学污染和农用塑料膜污染、化肥污染、 畜禽养殖污染等。 3.土地利用结构不合理,土地资源未得到有效配置。我国经济发展至今,土 地利用方式仍然呈现出低效益、粗放型的特点,其主要表现为: (1) 城镇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大量占用了耕地,特别是近郊的优质农田。 (2) 政府对土地资源的不合理规划把重心放在了非农建设的土地开发 上,利用与保护没有形成正比。这些行为严重扰乱了正常的土地市场秩 序,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区域不合理的状态①。 (二)我国农村非耕地资源利用的现状 1.中国林地资源的利用现状 (1)森林资源总量不足。我国森林覆盖率只有全球平均水平的 2/3,人均森林面积0.145hm2,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人均森林 蓄积量是10.151m3,只有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7。 (2)森林资源质量不高。近年来,用材林中的成、过熟林的蓄积量 持续减少,许多地区已枯竭,现存的成、过熟林大多位于未开发的边 远山区,中、幼龄林所占比例比较大,木材的供需矛盾日益加大。

第二节 中国的土地资源(第二课时)教案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麦积区石佛中学:潘灵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表数据,说明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 2、运用地图,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内型和区域性差异。 3、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二)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正确分析和看待地理事物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与“十分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是本节的难点。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探究法等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复习导入)多媒体播放我国几种土地资源类型幻灯片,对上节课简单复习,同时利用图片导入新课——区域差异明显。 二【新课学习】 1、耕地(耕地区域差异一) 【教师指导】同学们拿出地图册,前后排四个人一个小组讨论,打到地图册19页“中国干湿地区划分图”、20页“中国气候类型”、13到14页的“中国地形图”以及课本68页的图3-13“中国耕地分布”小组分工又合作,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季风区还是非季风区? (2)、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第几阶梯? (3)、我国耕地主要分布在那些干湿地区? (学生思考、讨论)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土地资源 教案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土地资源 教学目标 1.我国土地资源的总特点. 2使学生了解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3.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 教学重点 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10分钟)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土地的用途很广:可以种植粮食、蔬菜瓜果,为人类提供食物;可以栽种树木,为人类提供木材;可以生长牧草,提供放牧牲畜的场所,提供肉、奶、皮毛等畜产品;可以用来建房、筑路等等。 土地对人类极为重要,失去了土地,人类就没有了食物来源,就没有了生存的空间,我们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就会停止。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的土地资源. (二)根据课题,提出问题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请提出来。 (预设:) 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真好),大多都是我们本节应该学习的知识,老师将大家提出的问题归纳、整理、补充为下面的自探提示,希望能为大家本节的学习提供帮助。请看:1我国土地资源的总特点是什么?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的分布? 3.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和以及保护措施有哪些? (三)出示自探提示,组织学生自探。(分钟) 自探提示:

1、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整理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 2、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展示本组找出的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二、解疑合探(15分钟) (一).小组合探。 1.小组内讨论解决自探中未解决的问题; 2.教师出示展示与评价分工。 (二).全班合探。 1.学生展示与评价; 2.教师点拨或精讲。 ⑴明确土地资源基本特征人多地少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难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⑵.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中的问题土地相对减少。原因:人口增长使人均占有量减少,工矿、交通、城市的发展,使土地资源问题减少。土地资源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荒漠化蔓延、草场超载,乱占耕地等现象 采取的措施 依照政策法律,进行土地资源的管理 “开源”、“节约”结合 加强土地资源建设土地资源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三、质疑再探:(3分钟) 1.现在,我们已经解决了自探问题。下面我们再回看一下,开始我们提出的问题还有那些没有解决? 2.本节的知识已经学完,对于本节的学习,谁还有什么问题或不明白的地方?请提出来,大家一起来解决

中国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1、中国的土地资源概况 2、中国的土地资源特点 3、土地资源的分布。 4、土地资源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教学目标: 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概况,特点,及利用中的问题。 2、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资源观。和危机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土地资源的特点。分布及利用中的问题。 2、特点的分析过程,分布及问题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与引入 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特点,引入新课。 二基本概况 1、土地资源的数量。 学生读《地理图册》24页“中国陆地面积、人均陆地面积与世界部分国家的比较”图。问:世界上哪个国家的土地资源最多?中国是多少?排第几? 2、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 学生读《地理图册》24页“中国陆地面积、人均陆地面积与世界部分国家的比较”图以及课本图3.7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问:世界人均土地资源最多的是哪个国家?中国人均是多少? 3、土地资源的类型。 学生读课本图3.8中国土地利用类型构成图。 问:有哪几种类型?比例是多少? 三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的自然资源的特点。 2、学生观察刚读的图及所讲的内容与中国自然资源的特点的情况,归纳中国土 地资源的特点。 3、特点: 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未利用土地面积大。 四土地资源的分布

1、学生读图3.9完成活动。 2、归纳土地资源的分布情况。 东部季风区为耕地。西部非季风区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山区多林地。 五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建设大量占用耕地。 2、耕地大量水土流失。 3、草地大量沙漠化。 4、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六作业 完成练习册 七板书设计 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基本概况 1、中国土地资源的数量 2、土地资源的人均占有量。 3、土地资源的类型。 二中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总量大,人均占有量小。 2、类型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3、未利用土地面积大。 三土地资源的分布: 东部季风区为耕地。西部非季风区为草地和未利用土地。山区多林地。 四利用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1、建设大量占用耕地。 2、耕地大量水土流失。 3、草地大量沙漠化。 4、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八教学反思 1、该课属于传统教学课,没有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技术;主要通过引导学 生联系前面章节所学习的内容,通过联系实际与相关的理论相结合,是学生在讨论、联系生活、总结中得出所学的新知识。 2、突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能较好的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 了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土地资源学案教案

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一课时) 临沂12中地理组韦洪明 学习目标: 1.知道土地的含义及其土地资源的分类,结合以学过的地形、气候知识,理解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所占比例不尽合理; 2.学会运用资料,理解我国各类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 3.培养学生热爱土地情感,树立科学的土地资源观、人地协调发展的观念 学习重点、难点: 理解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会简要分析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什么是自然资源什么是可再生资源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 (2)学生作答,总结引入新课:第二节土地资源 二、学习过程: 互动探究 (一)土地资源的利用 1.土地资源有哪些用途请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土地资源的用途及其重要性。 2.读图P66图3,6,因地制宜利用土地 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有哪几种类型你们家主要是什么利用类型 3.读图,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构成特点。

4.我国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对土地类型及其构成、对农业发展有什么优势和不 足。2000年我国人均耕地0,1公顷,人均耕地日益减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1.土地资源分布不均 2.读图认识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 根据图3,9,列表比较几种土地资源的分布,并联系中国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解释一下造成这种分布差异的原因。 3. 总结:我国的耕地、林地以及草地的主要分布特点。(P68课文) 4.读教材P69-70“我国南方、北方耕地景观图”和“我国南方、北方水土资源比较图”,思考回答: ①造成南方、北方地区耕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②我国南方、北方水土构成是否合理为什么 (三)课堂总结: 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系统,提高整体认知和学习效果。小组展示交流。 (四)同步练习 结合同步学习与探究,完成知识巩固和能力提升。 (五)布置预习下一节课, 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二课时) 临沂12中地理组韦洪明 学习目标: 知道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深刻体会“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国策。 树立土地是立国之本,要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资源的意识。 学习重点、难点: 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结合实际,分析土地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对策。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认识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利用现状等。我们知道,耕地、林地、

中国的土地资源 教案

《中国的土地资源》教案 一:知识和技能: 1. 说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特点; 2. 在地图上指出土地资源的主要种类及分布; 3. 知道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二: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1、树立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的观念 2.知道我们在利用土地资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能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和疑点: 重点:"人多地少"是我国基本国情; 理解为什么要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如何解决土地利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难点:我国土地资源的分布和各地土地资源的水、光、热、土配合状况。 疑点:如何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土地资源利用现状如何。

四:教学安排:1课时 五:教具准备:ppt 六:方法和过程: 应通过大量资料、图表运用对比分析加以阐述,学习中应抓住这一特点,通过提出研究问题、同一问题不同途径和方法,较好掌握课本提供的分析方法和图表表达方式是学好本节的关键。 ppt1、2 〖复习提问〗 1. 什么叫自然资源?自然界提供福利的物质与能量 2. 自然资源主要类型有哪些?气候、水、土地、生物、矿产、海洋资源等。 〖引入新课〗这节课和大家一起学习、了解中国土地资源。观看ppt3。讲一讲土地资源的重要性,土地资源与我们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并问:土地资源属于可再生资源还是非可再生资源?我国陆地面积约有960万平方千米,在世界各国中居第三位,但人口多,每人占有土地面积不到世界人均的1/3。"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板书:人多地少 通过活动,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讲清下列内容:ppt4学生观察分析3-10

①中国的陆地面积略多于美国,为什么耕地总面积却少于美国?印度面积不到中国1/3,人口比中国略少,人均耕地面积比中国多?回忆以前学习的内容,中国多山区,平原仅占12%;而美国平原占1/2以上,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人均土地资源约是中国的6倍;印度面积300多万平方千米,耕地占一半,人均耕地面积是中国1.5倍。(分析ppt5)问题ppt6 人口多耕地少 ②学生计算中国人均草地、林地相对于世界人均数的百分数; 草地 0.30 世界0.50 (60℅) 林地 0.15 世界0.60 (25℅) ③通过计算草地、林地占世界的百分数进一步说明我国的土地资源少。我国土地资源"人多地少"特点。板书:国情 〖讲述〗我国幅员辽阔,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各地自然条件差异较大,土地利用类型较多、较齐全。板书:类型齐全 读图课本中P67图3-12"中国土地资源分布":ppt7、8、9。(引导学生怎样看图) ①在这个图中,耕地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主要分布在哪里? ②林地用什么颜色来表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哪些地方?

中图版七年级下第四章_42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理解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5.了解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内容: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看P12图A,让学生说出A、B、C、D四个地方分别应发展什么农业 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引导学生读P13图B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草地、森林、耕地、大陆水域、其它(沙漠、戈壁、石山等)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引导学生读P13表格及P14图C内容,得出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记住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的排名) ⑵山地多、平地少 ⑶后备资源不足,且分布偏远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类型: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 ⑴引导学生读P15图D-H,说说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记往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南北方的农作物;横断山区的特点 ⑵让学生重点阅读图F,记住400mm和800mm等降水量线、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的分

布及三大林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⑴因地制宜的概念 ⑵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引导学生读P16图I,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西北和东南两部分 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水稻;北方:小麦、棉花 掌握各种农业的分布区域 4.指导学生完成P17填表 第二课时 内容:珍惜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做P17探索实验,引出对土地的破坏 二、读P18图J-L,说出人们是怎样破坏土地的,理解破坏土地带来的后果,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三、阅读文本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保护耕地的措施 2.说出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3.看图M、N记住图中内容及人物 四、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4.2 土地资源与农业 教案

土地资源与农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 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 3.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 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珍惜每一寸土地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教学难点】 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属于什么资源?它可更新吗? 学生回答问题。 二、讲授新课 (一)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教师讲解)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呢? (承转)我们了解了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知道了我国土地资源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那么我国的耕地、林地和草地又是如何分布的呢? 现在请同学们看图C“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思考以下问题: (1)我国的耕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作物的品种上南北方有什么区别? (2)我国的草原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草原自东向西是如何变化的? (3)我国的林地在干湿地区的划分上是如何分布的?在地形上又是如何分布的?在林地

的品种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寻找答案。 学生代表发言后,由学生小结: (1)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 (2)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北方干旱和半干旱的高原和山地以及青藏高原区。草地的类型与产草量由东向西随着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3)林地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和边疆地区以及东南部的山地。东北林区岭阔谷宽、气候冷湿、松林成海;西南林区高山峡谷、气候多样、树种繁多;东南林区低山丘陵、气候湿热、经济林盛。 (教师承转)大家看课本中的图B“中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比重”图和图C“中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同时出示投影片)并提供以下资料: (1)我国山地占国土总面积的2/3以上,与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巴西、澳大利亚等面积大的国家相比,我国山地比重最大。我国耕地只占土地总面积的1/10,比美国、印度都低。森林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4%,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中国土地资源的绝对数量和人均数量(1992年)。 请同学们分成六个大组,给同学们十分钟时间来讨论下列问题,每个小组选三个问题讨论,然后每个小组出一名同学代表全组发言,全班评议。 ①平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②高原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③山地以哪种土地利用类型为主?为什么? ④除了上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以外还有哪些土地利用类型? ⑤我国大约有几种土地利用类型? ⑥哪些属于已经人工改造利用的土地?占总土地面积的多少(%)?其中所占比例最少的是哪两种土地利用类型? ⑦哪些属于适宜开垦利用的土地?又占土地总面积的多少(%)? ⑧难于利用的土地主要有哪些?概括一下我国土地资源的现状。 ⑨为什么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种多样?它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学生活动。 (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的既热烈又充分,现将同学们的讨论结果小结如下: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下册-《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土地资源与农业》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2.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3.理解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4.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5.了解怎样保护土地资源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引导学生看P10图A,让学生说出A、B、C、D四个地方分别应发展什么农业二、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1.土地资源的重要性 2.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引导学生读P11图B掌握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 草地、森林、耕地、大陆水域、其它(沙漠、戈壁、石山等) 3.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 引导学生读P12表格及P11图C内容,得出土地资源的特点: ⑴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记住总面积、耕地面积、林地面积的排名) ⑵山地多、平地少 ⑶后备资源不足,且分布偏远 三、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1.农业的类型: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等 2.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分布 ⑴引导学生读P12-13图D-H,说说怎样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记往三河马、三河牛的产地;南北方的农作物;横断山区的特点 ⑵让学生重点阅读图F,记住400mm和800mm等降水量线、旱地、水田、草地、林地的分布及三大林区。 3.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⑴因地制宜的概念 ⑵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引导学生读P14图I,掌握我国农业资源的分布: 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分为西北和东南两部分 东南部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分为南方和北方,南方:水稻;北方:小麦、棉花掌握各种农业的分布区域 四、读P15图K,说出人们是怎样破坏土地的,认识破坏土地带来的后果,该采取怎样的措施 五、阅读文本内容,完成下列任务 1.说出保护耕地的措施 2.说出我国在这方面取得的成就 3.看图M、N记住图中内容及人物 六、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