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住宅补充细则

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住宅补充细则

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绿色

住宅补充细则

海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2013年9月

1 总则 (1)

2建筑设计与热工设计 (2)

3结构设计 (13)

4空调通风系统设计 (14)

5给排水系统设计 (15)

6 电气系统设计 (21)

附件一技术要点自查表 (23)

附件二提交资料自查表 (31)

1.1为了推动海南省绿色建筑的发展,重点推进保障性住房率先执行绿色建筑标准,鼓励和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住宅小区,特制订本补充细则。

1.2本补充细则依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海南省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试行)》DBJ46-024-2012,结合《海南省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DJ01、《夏热冬暖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 75-2012的要求,遵循适宜性和低

成本的原则进行编制。按照本细则进行设计,可认为设计阶段达到绿色一星级设计标识的要求。

1.3本补充细则适用于海南省新建住宅建筑绿色设计及审查工作。

2建筑设计与热工设计

2.1场地建设不破坏当地文物、自然水系、湿地、基本农田、森林和其他保护

区。

【技术要点】

1规划及建设过程中应尽可能维持原有场地的地形地貌,减少对原有场地的环境改变,避免因场地建设对原有生态环境景观的破坏;

2当因建设开发确需改造场地内地形、地貌、水系、植被等环境状况时,

在工程结束后进行生态复原。

2.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涝灾害、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符合国家和海南的

相关安全性规定。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危害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技术要点】

1建筑的选址必须符合国家相关的安全规定,应避开各种危害和危险源;

2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电磁辐射和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

3进行土壤氡浓度检测,确认场地内无含氡土壤的威胁,选址周围土壤氡浓度符合国家《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325的规定。

2.3住区建筑布局保证室内外的日照环境、采光和通风的要求,满足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或相关地方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技术要点】

1居住区在规划设计中应合理确定住宅建筑布局与朝向,并注意与周边建筑的相邻关系,合理确定建筑间距,避免住宅建筑被遮挡后不满足日照标准;

2进行日照模拟分析,住宅建筑的日照模拟分析报告中日照标准应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中的要求;

3建筑朝向受各方面条件的制约,有时不能均处于最佳或适宜朝向。当建筑采取东西向和南北向拼接时,应考虑两者接受日照的程度和相互遮挡的关系。对朝向不佳的建筑可增加下列补偿措施:

1)将次要房间放在西面,适当加大西向房间的进深;

2)在西面设置进深较大的阳台,减小西窗面积,设遮阳设施,在西窗外种植大叶茂的落叶乔木。

3)住宅建筑尽量避免纯朝西户的出现,并组织好穿堂风,利用晚间通风带走室内余热。

2.4种植适应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选用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对人体无害的植物。

【技术要点】

本条内容主要通过园林种植设计实现,因此要求景观设计人员在设计时关注植物的选择要点。

1植物配置苗木表中应选择乡土植物,且选择的植物具备少维护、耐候性强、病虫害少且对人体无害等特点;

2乡土植物的种类可从当地植物名录中查阅,种植图及植物配置苗木表应相互统一。海南常见乡土植物如表 2.4-1所示。

2.5住区的绿地率不低于3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

【技术要点】

1明确公共绿地的范围以及人均公共绿地的数值,确认图表统一,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低于1m2;

2结合日照模拟报告,在景观设计中明确绿地和符合日照要求的公共绿地范围,并计算相应指标;

3公共绿地的基本要求:宽度不小于8m,面积不小于400m2,以利于绿地内基本设施的设置和游憩要求。公共绿地应满足日照环境要求:应有不少于1/3 的绿地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范围之外,以利于人们的户外活动

2.6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每100m2绿地上不少于3株乔木。

【技术要点】

1根据海南省气候条件和植物自然分布特点,栽植多种类型的植物,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植物群落,不应出现大面积的纯草坪;

2采用乔、灌、草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层绿化,每100 m2绿地上应不少于3株乔木;

3植物的选择应体现地带性植被的特点,选择适合当地条件和小气候特点的植物,同时栽植在自然土壤中乔灌草的复层绿化,应满足下表对各种植物类型最小栽植土厚度的要求。

2.7住区内部无排放超标的污染源。

【技术要点】

1确定场地范围内存在的污染源,主要指:易产生噪声的学校和运动场地, 易产生烟、气、尘、声的饮食店、修理铺、锅炉房和垃圾转运站等;

2住区内部产生的水、气、声、固废等污染,应经过处理,满足排放标准要求后排放。

2.8人均居住用地指标:低层不高于43m2、多层不高于28m2、中高层不高于

24m2、高层不高于15m2。

【技术要点】

1准确划定用地范围,在该范围内计算各项综合技术经济指标,避免过低

的建筑密度或容积率;

2建筑总平面图中的综合技术经济指标表明确给出申报绿色建筑的用地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