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案集

目录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 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第 3 课华夏之祖

活动课一寻找历史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 4 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 5 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 6 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7 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8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活动课二编历史小故事

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

第10 课“秦王扫六合”

第11 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12 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13 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14 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15 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16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17 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活动课三秦始皇功过的辩论

第四单元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第18 课三国鼎立

第19 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20 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21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第22 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活动课四运用历史地图学习历史

活动课五“温故而知新”的方法和技能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第 1 课繁荣一时的隋朝

第 2 课“贞观之治”

第 3 课“开元盛世”

第 4 课科举制的创立

第 5 课“和同为一家”

第 6 课对外友好往来

第7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第8 课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活动课一历史短剧——文成公主入藏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第9 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第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11 课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第12 课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第13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第14 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活动课二历史画配文——话说《清明上河图》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第15 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第16 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第17 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第18 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第19 课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第20 课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

第21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一)

第22 课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活动课三历史知识竞赛

活动课四设计历史知识示意图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 1 课鸦片战争

第 2 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第 3 课收复新疆

第 4 课甲午中日战争

第 5 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活动课一模拟时事报道——侵略与反抗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

第 6 课洋务运动

第7 课戊戌变法

第8 课辛亥革命

第9 课新文化运动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0 课五四爱国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第11 课北伐战争

第12 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 课红军不怕远征难

活动课二模拟导游——重走长征路

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 课难忘九一八

第15 课“宁为战死鬼,不作亡国奴”

第16 课血肉筑长城第五单元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第17 课内战烽火

第18 课战略大决战第六单元经济和社会生活

第19 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20 课社会生活的变化第七单元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第21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一)

第22 课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 1 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第 2 课最可爱的人

第 3 课土地改革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 4 课工业化的起步

第 5 课三大改造

第 6 课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

第7 课“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第三单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第8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

第9 课改革开放

第10 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活动课一社会调研——家乡的昨天和今天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1 课民族团结

第12 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第13 课海峡两岸的交往

第五单元国防建设与外交成就

第14 课钢铁长城

第15 课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第16 课外交事业的发展

活动课二历史纪实大家谈——新中国的外交第六单元科技教育与文化

第17 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一)

第18 课科学技术成就(二)

第19 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第20 课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活动课三20 世纪歌曲中的“历史”

第七单元社会生活

第21 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

活动课四家庭的照片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 1 课人类的形成

第 2 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第 3 课西方文明之源

活动课一古代世界文化之旅

第二单元亚洲和欧洲的封建社会

第 4 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第 5 课中古欧洲社会

第三单元古代文明的传播与发展

第 6 课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第7 课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第8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一)

第9 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

第四单元步入近代

第10 课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活动课二追访历史新闻——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

第11 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12 课美国的诞生

第13 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活动课三我看拿破仑

第14 课“蒸汽时代”的到来

第五单元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15 课血腥的资本积累

第16 课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第六单元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第17 课国际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第18 课美国南北战争

第19 课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

第七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

第20 课人类迈进“电气时代”

活动课四策划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展

第21 课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八单元璀璨的近代文化

第22 课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第23 课世界的文化杰作

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 1 课俄国十月革命

第 2 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二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第 3 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第 4 课经济大危机

第 5 课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活动课一老照片配文——图说法西斯暴行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 6 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第7 课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活动课二战地采访——反法西斯战争必胜!第四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第8 课美国经济发展

第9 课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第10 课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第11 课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第六单元亚非拉国家的独立和振兴第12 课亚非拉的奋起

第13 课动荡的中东地区

活动课三致巴以人民的一封公开信——中国学生期盼巴以人民走向和平第七单元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

第14 课冷战中的对峙

第15 课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6 课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第八单元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

第17 课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18 课现代文学和美术

第19 课现代音乐和电影

活动课四撰写历史小论文——《科学技术与未来》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4 课)

知识与能力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独创、灵敏是思维品

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我国的原始人类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课时5 课时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1----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

(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

(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

(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状况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2----

板书设计: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 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70---20 万年生活方式:群居生活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 万年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发展水平:人工取火授课过程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女娲造人的民间故事询问学生:谁能讲一讲民间故事女娲造人的传说,以此导入。可问学生: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西方人类起源的传说。元谋人距今170 万年中国最展示多媒体图片:阅读教材第一早的人类段,同学们得到了哪些历史信息?材料中提到了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证据?鼓动学生争先回答,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集体回答还是单人回答。简单介绍考古的一些知识,如化石、定年方法等。教学内容教法、学法

二、北京人多媒体展示北京人头部复原图和思发现时间:1929 年考题:读课文找一找北京人发现的时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间、地点、生存年代、体貌特征。生存年代:20—70 万年学生共同回答时间、地点、年代,体貌特征:手脚分工明显、残分组讨论根据头部复原图得出的体貌留猿的某些特征特征。生活状况:群居生活多媒体展示北京人生活想象图和阅生产水平:能制造和使用工读要求:北京人过怎样的生活?为什具,使用天然火么?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多媒体展示问题:想象一下,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提示可以按时间顺序,也可以按衣、食、住、行的顺序。多媒体展示问题: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问:读第5 页小字,你能得出什么三、山

顶洞人:结论?时间:1.8 万年多媒体展示:我国远古人类主要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遗址的分布图。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发展水平:人工取火回答。读第 5 页最后一段,找出山顶洞人的生存年代和体貌特征。学生回答。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头部复原图和北京人的头部复原图,比较两种居民的差别。读第 6 页第一、二段,多媒体展示:山顶洞人的生活复原图及其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分析山顶洞人的生产和生小结:总结本节课学习的三个远古活情况。学生回答。居民的代表。多媒体展示问题:动脑筋,海蚶是巩固练习:(见课件)生活在海里的。在山顶洞人人的洞穴中发现海蚶壳说明了什么问题?你是怎作业:(见课件)样看的?学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多媒体展示: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以此为本节课的板书设计。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共同回答。多媒体展示:设计的练习题,可以采取分组抢答的形式。多媒体展示,鼓励学生自己动手。----4---- 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在中华文明起源中我国原始农耕经济的主要情况,使学生了解中华文明处于起源阶段时原始农耕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而认识其发展对中国远古时代社会进步的重要意义。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用具是多媒体教学课件,教学方法是启发式的谈话法,设计探究问题与学生质疑相结合。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自己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进而促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和文化的认同之心,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尊敬之情。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难点是大汶口文化时期出现的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这些概念和结论。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5----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教学设

计1 导入新课课本“引言”中伏羲氏教民熟食、结网捕鱼和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然后学生带着问题预习课文,进入学习状态。2.探究过程(1)教师出示探究问题:假如你是一个生活在原始社会的人,仅靠在野外“采集”食物为生有哪些不便之处?(受季节变化和天灾影响大,食物来源不充足,需要不断迁徒,等等),然后引出获得固定的食物来源怎么办的问题,从而得出开始农耕生活是原始人类改善生存状态的关键的认识。(2)学生阅读教科书上的《白虎通》引文,看看能得出什么结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河姆渡的原始居民建造的干栏式住房、半坡原始居民半地穴式房屋复原图,并让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房屋建筑有什么不同?----6----(3)展示历史图片:观察在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成就中,有哪些农耕经济现象?各种因素的内在联系如何:原始农业中的生产工具与产量的关系,原始农业与渔猎的关系,原始农业与饲养业、手工制陶和纺织的关系,生产、生活与原始艺术和早期文字的关系,原始陶器和纺织与定居生活的关系等。(4)利用《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主要遗址图》,学生指出河姆渡、半坡、大汶口的具体地点后,启发学生观察、分析该时代文化遗址分布的情况,寻找分布特点。(5)在了解了大汶口原始居民农耕生产的内容后,让学生阅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小字,然后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讨论大汶口晚期的墓葬里,为什么有了随葬品?应怎样看这一现象?(四)巩固小结1.出示话题:我国的原始居民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你愿意生活在那个时代吗?为什么?(根据老师展示的历史实物图片,学生发挥想象力,任意选择一种居民设计、表演他们一天的生活)2、小制作:看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设计出一个经济实用的表格,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类,明确农耕经济中的劳动分工。----7----(五)推荐作业1、制作与本课农耕经济有关的自由阅读卡,可以是神化传说、历史故事,诗歌,也可以是农耕小知识。2、有条件

的学生,可以到农村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苦与乐。附:板书设计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时间---距今7 千年2、生活位置:河姆渡居民位于长江流域3、农业:河姆渡居民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4、河姆渡居民会建造房屋,还会开挖水井。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时间---距今五六千年2、生活位置:半坡居民位于黄河流域3、农业:半坡居民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4、半坡居民会制造彩陶。三、大汶口居民1、时间---距今四五千年2、地点---山东大汶口3、在后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8---- 第3课华夏之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学生了解远古传说时代中华文明起源的基本概况,培养学生搜集信息的能力、快速阅读历史知识的能力及归纳概括的能力等。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我们的祖先对人类文明的演进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黄帝是华夏族的人文初祖,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增强民族意识。方法:采用讲述、合作、探究相结合的方法重点和难点重点:黄帝对人类的贡献;夏朝的建立难点:为什么说黄帝是“人文初祖”?“禅让制”的含义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让学生列举大量的远古传说,展现黄帝对对中华文明的杰出贡献,揭示“黄帝是人文初祖”。教学资源结合本课主题自制幻灯片若干张教学挂图等。课时1 课时课型新授课----9----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新课:让学生在回顾上节课内容的基础上同学们,中华民族是一个重视历进行思考教师导入时提出的问题。史的民族,我们向来有炎黄子孙的称谓,那么你们知道我们的祖先是哪些人吗?我们为什么称他为“人文之祖”?讲授新课一、炎黄战蚩尤认识“黄帝像”,对“黄帝”有个出示问题:初步的感性认识1、“涿鹿之战”是怎么回事?阅读教材中的小字内容小组2、华夏祖是怎样形成的?讨论“涿鹿之战”的双方、过程及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简要的结果;在此基础上思考华夏祖的形成。总结。教师出示孙中山的一

段话要求学生齐声朗读,并有其中内容过渡到下一目二、黄帝----“人文初祖” 观察教材中的插图《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提出设各个小组根据《传说中黄帝对中华文“后人为什么称黄帝是‘人文明的贡献》及其课本中的文字内容,问:初祖’ ?小组相互合作教师引导学生相互交谈,要求各组推选代表回答。三、尧、舜、禹的“禅让出示问题:你能说说尧、各个小组推选代表把自己在日舜、禹的故事吗?除了课本上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搜集到的材的外你还知道哪些?料相互交流,相互讲述,增强历史你能根据课本内容说说课堂的趣味性。“禅让”的含义吗?举出实例说明(德才兼备,以身作则,没有特权,是社会的公仆。教师设问:“谈一谈什么大禹治水的故事)。样的人才能被选为部落联盟首领?”教师简要总结说明----10---- 让学生自我总结本节课的收获课堂小结: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及其所得看书整理笔记。教师点出只因为炎黄对中华文明的演进作出了重大贡献,所以1、P16 页的练一练2、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建立我们称他为“人文之祖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教案全册

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教材分析】 本课简要介绍了隋朝的建立,社会经济的发展,大运河的开凿。重点叙述了大运河的开通和作用,这是本课的重点。隋初经济的繁荣难以理解,这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隋朝的建立和统一,社会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开凿及历史作用。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隋朝开通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的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与长城齐名的世界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激发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 【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中国封建社会开始于公元前475年。1000多年过去了,经过了“战国、秦、汉,封建社会的确立和初步发展”时期,又经过了“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大融合”时期。 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新的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隋、唐。” 2.讲授新内容

板书: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 一、南北重归统一 提问:为什么说是同归统一? 581年,北周外戚随国公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因怕时运随之而走,去掉“走之”,称为“隋”。于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的发展,重新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板书:1.隋朝的建立时间;公元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 提问:南北朝的王朝顺序和重要年代 北魏分裂为西魏和东魏,西魏由北周替代。东魏由北齐替代。北周灭北齐,统一北方。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时间581年,定都长安。(副板书) 南朝为宋、齐、梁、陈,都以建康为都,建康就是今南京市。589年,隋灭陈,重新统一南北方。晋王杨广,也就是后来的隋炀帝,是灭陈大军的统帅之一。(副板书) 板书:(581—589—618) <1>隋朝统一的原因 <2>隋朝统一的意义 提问:看图隋朝的疆域四至。(相当于现在中国除去内蒙西藏的领土大小。南边到越南,东边到朝鲜交接,北边到内蒙南边,西边到新疆以西。)

初一上册历史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初一年级历史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1—3课) [知识与能力] 以教材中课文出现的基本人物、事件、时间和提示为对学生 应掌握知识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了解。 [过程与方法] 1、以多种角度来训练学生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方法的初 步运用能力; 2、将阅读、听讲、识记三方面材料综合起来的思维能力及 独创、灵敏是思维品质的培养; 3、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2、了解国家兴衰、个人成就、个人成败的原因。 [重点] 我国的原始人类

[难点]历史人物的作用与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相互关系。 [课时]5课时 [课型]新授课、活动课、讲评课 [方式与方法]综合启发式教学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第 1 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人类历史的起源;(2)掌握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元谋猿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情况、距今年代,氏族生活的特点。(3)培养学生的读图和识图能力、比较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总结出我国主要的远古居民的代表,读懂图表、文字材料并从中总结规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起源地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2)正确认识人类历史的起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活和生产

状况 难点:远古居民的生存方式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地图册、我国原始人类相关多媒体、考古新发现图 板书设计: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元谋猿人:最早、170万年 二、北京人:时间:万年 生活方式:群居生活 发展水平:用天然火 三、山顶洞人:时间:1.8万年 生活方式:氏族生活、工具进步 发展水平:人工取火 [授课过程]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初中历史经典教案【范文模板】

全国教师资格考试(面试)经典教案【范文模板】 初中历史 新文化运动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说出新文化运动的内容。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解读材料,分析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掌握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通过小组讨论,归纳总结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提高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影响的学习,体会陈独秀、蔡元培等人追求真理的大无畏精神;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内容的学习和掌握,认识到中国要独立富强,必须提倡民主与科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和内容。 【难点】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三、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同学回顾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所进行的探索,指出这些探索都未能成功,提出疑问:面对这种情况,中国的革命道路将何去何从?进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在经济方面带来了什么影响?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的专制统治,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了资产阶级的力量,资产阶级要求中国建立民主共和的政体。 2.出示袁世凯的《大总统祭圣告令》节选,提问:辛亥革命给思想界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袁世凯的做法和当时的思想潮流一致吗? “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国体变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休佛……本大总统躬膺重任,夙作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 ——1914 年《大总统祭圣告令》

辛亥革命之后,从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观念,受到知识阶层,尤其是青年学生的欢迎。 不一致,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成为空谈,袁世凯为了实现独裁和专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旧思潮发生了激烈冲突。 (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1.新文化兴起的标志是什么?主要的代表人物有哪些?主要阵地是什么? 标志:1915 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主要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和鲁迅。 主要阵地:《新青年》。 2.出示史料,提问: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给中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影响,其前期宣传的主要思想是什么?核心是什么?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能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留学,我们都不推辞 ——李大钊材料二吾国欲图世界的生存,必弃数千年相传之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而易以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 ——陈独秀材料三孔子是“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揭露将孔教载入宪法是“专制复活之先锋”。 ——李大钊(1)提倡民主,反对专制。(2)提倡科学,反对迷信。(3)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4)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1917 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新世纪的曙光”。于是,新文化运动后期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时期。请同学们结合课本,说一说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他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主要代表人物是李大钊。1918 年,李大钊发表了《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革命,指出“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教师出示材料,之后提出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请同学们 以历史小组为单位,讨论5 分钟后派代表来回答。) 材料一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学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

初中历史《对外开放1》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9课对外开放 课标要求: 了解深圳特区的发展,认识改革开放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过程与方法 利用教材有关对外开放地区的地图,理解并掌握“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外开放,推动了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极大提高,使学生感受到对外开放则兴,闭关自守则衰,理解我国继续扩大开放的意义。 教学重点: 重点 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外开放的格局。

难点 理解经济特区的作用和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讲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历史,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新中国成立后,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是什么?它做出了什么样的历史性决策?(生回答),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上节课我们讲了改革,今天 我们来学对外开放。 2、出示目标(见课件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指导学生依据学案认真阅读教材,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学案见附件一) 三、交流助学: 环节一:同桌一对一交流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基础知识,纠错。解决最基本的问题。 环节二:小组质疑问答,四人一小组相互质疑,并进行解答。对于不能解答

的问题形成小组问题,提交问题单,准备在全班进行质疑展示。 环节三:全班质疑互辩,各小组之间相互解答疑难问题,主要追问。 四、自学检测 出示“自学检测题”,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并指导学生强化记忆基础知识。 五、探究深学: 探究一:经济特区的建立 教师:阅读教材“经济特区的建立”一目,想一想:我国经济特区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的?最初的经济特区有那几个?其中对外开放的“窗口”是哪儿?党 和国家实行什么特殊的经济政策?收到了什么成效? 学生::背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开对外开放的步伐。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窗口”是深圳。特殊的经济政策: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允许外国企业或个人以及华侨、港澳同胞进行投资活动,并在进出口、减免 税等方面提供优惠条件 教师出示史料:1984年,邓小平同志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小编整理了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希望对于各位老师的教学计划的制定有所帮助,同时希望老师们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案的设计和教学目标的规划,关于初中历史教学设计,一起来分享吧!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 课堂准备

中学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中学历史教案模板范文 【篇一: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版2 (1)】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时间:2013年月日设计人:张国栋单位:枣庄市第二十三中学 1 2 3 4 5 【篇二: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 中学历史教学资料大全 三生石编辑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简介: 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初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正文开始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战国时期的社会大变革》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教学内容。教材突出地讲了“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与“商鞅变法”两个史实,该课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也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是学生了解古代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题材,也是学生借古看今,深切认识改革开放是振兴中华民族的重要战略的好的学习材料。 2、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接触历史,知识层次,理解能力都不强。前面已经学习了“春秋战国的纷争”,学生对春秋战国的社会形势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知道周王室的衰微,诸侯为争夺人口,土地和对别国的支配权不断地进行兼并战争,与此同时,纷纷进行改革,发展经济,强化军事,形成了社会大变革的趋势。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春秋和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得到推广这一历史现象的分析 研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及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 能力。 通过对商鞅变法原因及后果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生产力是人类社 会发展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通过讨论商鞅变法对我们今天有何启示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 创新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铁农具和牛耕产生发展情况的讨论研究过程,以及对商鞅变 法的了解,研究过程,帮助学生感知人类生产进步与社会变革的艰 辛历程和伟大成就,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初步掌握、归纳、比较、置疑等基本的学习方法入具有初步判断、推理能力;养成自 主探究的个性与习惯,逐步掌握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方式。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认识人类社会发 展的基本规律,树立科学的唯物史观、世界观,树立凡符合历史发 展规律的改革必定胜利的坚定信念,将来积极支持和投身到社会主 义改革事业中去。 重点、难点: 本课有两个重点:一是铁农具、牛耕的推广及意义;二是商鞅变法。本课的难点是“生产力的进步推动社会大变革”,即铁农具与牛耕的 推广与各国变法之间的关系。 教法与学法: 可采用“问题讨论式教学法”或“学生自主探究式教学法”(本人采用 前一种)。因为本课内容难度较大,为启发学生思考,可将所有教 学内容均以提问置疑方式切入,然 教学过程: 一、关于“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及推广”这一目的可以分为“铁农具” 和“牛耕”两个部分来讨论。 1、“铁农具”可设置这样一些问题 ①中国境内大约在什么时候开始制造和使用铁器?其依据是什么?(学生阅读课文后思考回答) ②想一想:图中的各种农具都有些什么用途?它们与今天的铁农具 有何不一样?原因是什么?(多媒体演示《战国铁农具文物图》, 然后组织讨论)。

初中历史《1百家争鸣》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8 课百家争鸣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历史课程应使学生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和能力,培养良好的品德和健全的人格。” 这是《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 的基本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贯穿了“走进圣贤,汲取智慧”的设计思想。 1、“一条线索”: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本课是一个非常好的培养学生人生思想认识的教学案例,通过把老师搜集、整理、归纳起来的大量历史资料制作成PowerPoint 课件,用文字、图片、视频、表格等形式展现了古代思想家的风采,凸显了中学历史教学“思想教育”这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2、“两种能力”:基本的历史知识和基本的分析历史观点的技能。 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对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在传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基本

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的前提下,实现教学形式为教学中心内容服务的目的。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学生活动为主,通过灵活运用随堂小品、知识竞赛、故事会等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教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历史基础知识。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比古猿、北京人和现代人的头部有什么区别”和“想象:北京人的一天是怎样生活的”,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思考、探究“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进行比较的能力及阅读、识图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北京人、山顶洞人、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导学过程 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人类是万物的主宰,是地球的主人,有人类才有人类社会的历史。那么最早的人是怎么来的?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 学生积极踊跃的讲述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西方上帝造人传说、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盘古开天辟地等等。) 师:关于人类起源,无论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并不真实可靠,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一课,中国早期人类代表-北京人。 【自主预习】 (一)、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问:元谋人作为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已有多少年的历史?并要求识图《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元谋人生活的地区。 生答:170万年,云南省的元谋县(长江流域)。 师归纳: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它的发现揭开了祖国大地历史的新篇章,使我国成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世界文明古国。 问:请同学们据《我国远古人类主要遗址的分布》图指出,除元谋人外,我国境内还有哪些远古人类遗址? 生识图回答:北京人、山顶洞人遗址。 问:北京人、山顶洞人又具有多少年的历史,生活在什么地区呢? (开展竞赛活动:迅速阅读看谁回答的即快又准) 生迅速回答:北京人/70万──20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山顶洞人/3万年/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 师归纳:除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外,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遗址从南到北,分布很广。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问: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又是怎样生活的呢,下面让我们共同走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二)、北京人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 导语:历史是什么:是过去传到将来的回声,是将来对过去的反映。以下是品才网小编整理的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欢迎阅读参考。 初中历史优秀教案模板一美国的独立战争 教学目标 基础知识: 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美利坚民族的形成。英国对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压制。第一届大陆会议。来克星顿之战。第二届大陆会议。华盛顿。《独立宣言》。萨拉托加战役。约克镇战役。1787年宪法。美国联邦政府的成立。思想认识: 通过美国独立战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独立战争是北美人民反对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正义战争;既是民族解放运动,又是资产阶级革命战争。战争的结果,摧毁了英国的殖民枷锁,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为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开辟了道路;同时,对欧美的革命特别是法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能力培养: 美国独立战争是以弱胜强的战争。通过作战双方力量的对比,可以培养学生的辩证认识问题的能力。

教学建议 地位分析: 美国是世界上的重要国家,综合国力强大。它为什么能够在短短200多年的时间内有如此迅速的发展。要找到答案,就需要从美国的起点入手。而独立战争正是美国的起点极大地促进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从当时大的历史环境看,美国独立战争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重点分析: 北美独立战争的起因。北美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有所不同。北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是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阻挠,而是受到外来势力英国的压制。这是美国独立战争区别于英国和法国的重要特点。了解它就可以理解美国独立战争为什么具有双重性质。对于把握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亦有很大帮助。 难点分析: 种植园经济的性质。种植园虽然是用黑人奴隶劳动但种植园进行的是商品生产,生产的直接目的是面向市场,它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资本主义的经济形式。不明确这一条就无法理解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南方种植园经济为什么在这一时期的反英斗争中能够达成一致。当然这两种经济形式的巨大差异又为日后的美国内战打下伏笔。

初中历史学科教案设计

【初中】 内容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目标:学生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科技成就:祖冲之和圆周率;郦道元和《水经注》等。 (2)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对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科技成就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和动手能力;从优秀历史人物和文化成果中吸收精神营养,提高自身素质和文化修养。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学生能认识到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成就承上启下,在我国科技史上放射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并为此深深感到骄傲与自豪。学生能明白刻苦钻研是成功的秘诀,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祖冲之和圆周率 (2)难点:圆周率的概念及其推算方法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1967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把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山”;紫金山天文台将该台发现的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祖冲之星”。祖冲之有哪些突出的贡献?他生活的时代,还有哪些重要的科技成就问世?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1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 2.解释课题:我国进入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虽然发生分裂,但是由于北方民族大融合

和南方经济大大开发,南北经济的发展,共同促进了这一时期的科技文化繁荣。课题“承上启下”的涵义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上承秦汉、下启隋唐,是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魏晋南北朝的文化不但在我国历史上有着重要地位,而且在世界上也得到重视。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探究一:祖冲之和圆周率让学生自学本目内容,指导学生阅读插图《古代骨算筹》、《祖冲之》画像以及120页“自由阅读卡·神奇的小棍”,并思考回答: (1)祖冲之最突出的贡献是什么?什么叫做圆周率?祖冲之推算出的圆周率是多少?这项成就领先于世界多少年? (2)祖冲之采用什么方法计算圆周率? (3)祖冲之取得重要的成就的原因?祖冲之最值得学习的地方是什么? 学生展示: 祖冲之是南朝时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多方面取得成就,最突出的是在数学领域求得比较精确的圆周率;圆的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例叫做圆周率;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也就是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项成就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祖冲之 计算圆周率利用前人创造的“割圆术”。 祖冲之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因为:他从小就对科学研究兴趣浓厚,注意学习前人的成就,但不盲从,敢于创新。刻苦钻研,付出了艰辛的劳动。 祖冲之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科学家,他有许多值得后人学习的优秀品质。其中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是他的刻苦钻研和创新的精神。 教师点拨: (1)祖冲之为什么要推算圆周率?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归纳) 圆周率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应用十分广泛,只要涉及到圆的问题,都要运用圆周率。应用于数学、天文学、历法、机械制造等各领域,(2)“割圆术”是怎么回事? 请同学们拿出一支铅笔和一把小刀,我们看到,铅笔是6边形的,我们用小刀均匀地在铅笔的每一个棱上削掉一块儿,使它变成12边形,用这个办法再削……我们观察到随着铅笔边数的增加,会出现什么现象?边数越多,他的周长越逼近圆的周长,面积越逼近圆的面积,圆周率的数值就越精确。如果按照割圆术计算,要得到小数点以后七位精确的圆周率值,这就需要对9位数字以上的大数进行上百次加减乘除和开方运算。这绝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祖冲之付出了艰苦的劳动。魏晋南北朝时期,自然科学方面,除了数学以外,农学方面也取得了很大成绩。其中,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杰出的代表。 探究二:郦道元和《水经注》 教师介绍:大约在汉魏的时候,我国出现一部以全国水道为纲的地理著作《水经》。郦道元认为书中记载过于简单,不能详尽地把祖国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的情况描述下来。于是,他选择《水经》作底本,采用作注的形式,撰写了一部综合性的地理专著。这部巨著对后世有广泛的影响。它不仅受到后世地理学家的重视,也为考古学家、历史学家、农田水利家、文学家所重视。 让学生自学本目内容,思考回答:《水经注》的性质、内容、文字特色是什么? 它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内容以注录全国水道系统为纲,详细介绍江河流经地区的山川城镇、地形物产、风土人情、历史古迹等。特色是文字优美,对景物的描写如诗如画。 《水经注》对三峡两岸猿声的描写:

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模板

江夏区初中历史学科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江夏区初中历史学科课时集体备课教案

备课思路: 第11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第四单元“步入近代”中很重要的一课,在世界近代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 1、本课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从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三个方面分别确定为: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包括革命前夕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革命的经过;《权利法案》的颁布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等基本史实。能力目标:引导学生探究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对克伦威尔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资本主义制度对封建制度的一次重大胜利。 2、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历史意义。从原因上来看,应该从当时英国社会现象和社会矛盾的分析,概括出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苏格兰人民起义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也就是直接原因。 3、本课的教学难点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教学中,教师应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的讲解,帮助学生认识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历经多次的反复,最终才取得革命的成功。 4、教学方法采用区教研室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首先对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相关知识点的复习,从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的影响导入本课的学习。通过预习让学生对本课所讲知识有个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好的学习方法。教师讲解应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预习情况有重点的讲解,体现有针对性,不能平均使用力量,更不能面面俱到。师生共同探究是历史导-预-议-讲-练五步教学法中的重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精彩环节,教师应巧设问题,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概括总结历史结论的能力。 5、练习是对学生所学知识掌握情况的一个检查,练习的设计应抓住重点,不能面面俱到,求多求全。教师要根据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精心选编,力求事半功倍。

初中历史《伟大的历史转折(5)》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第10 课《伟大的历史转折》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教师通过观看视频或史料分析等形式使学生掌握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指导学生看课文插图或相关的影视资料,使学生对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形成感性认识,然后学生间相互交流、讨论检验真理的标准,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对历史事件的分析能力和概述能力。引领学生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具体史实。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程,体会“伟大的历史转折”的含义,明白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历史意义,由此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建设祖 国的情感。 重点和难点 重点根据课文标题及行文重心确定本课重点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意义。因为第一这是课程标准的核心要求。第二,它与本单元后续内容构成因果联系,起 提纲挈领的作用。正因为中十一届三中全会所做出重大决策,之后的经济体制改革、家庭联创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等政策才得以实行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建设才取得巨大成就。

难点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内在联系。主要依据以下三点:第一,本课的核心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而它的召开历经波折,关键点在于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的展开,打破了“文化大革命”后“两个凡是”的禁区,引发了全国性的大讨论与思想解放运动。第二,这有助于本节课教学目标的提升。第三,其对于理解本单元所涉及的拨乱反正、停止以阶级斗争为纲、关于建国以来若干问题的决议等内容密切相关。 教学策略 时事导入。由今年两会的时事热点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从学生的现实出发,由1977 年恢复高考,被称为拨乱反正的第一声号角。引出当时人们对改变文革错误与两个凡是的矛盾。, 由新闻导入,用几个新闻报道来串起本课的内容,导入的问题进行首尾呼应。 4. 用浅显的事例,糖果的味道来让学生理解真理的检验标准,用“按图索骥”的 成语来解释教条主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新闻:2018 年全国两会期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全国人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案集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教案集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本套资源由中小学教育网免费提供,文字版可以直接观看,如果需要下载此套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中国历史全套教案集,请 直接拉到本帖子最后一页的最后一帖链接中下载Doc附件即可!如只是浏览参考一下该资源,则无需下载附件!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第二课、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居民 第三课、华夏之祖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第四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第五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第六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第七课、大变革的时代 第八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第九课、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第十课、“秦王扫六合” 第十一课、“伐无道,诛暴秦” 第十二课、大一统的汉朝 第十三课、两汉经济的发展 第十四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第十六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一) 第十七课、昌盛的秦汉文化(二) 第十八课、三国鼎立 第十九课、江南地区的开发 第二十课、北方民族大融合 第二十一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一) 第二十二课、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二)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一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的发现及生活情况;旧石器时代、

氏族与氏族公社。 能力方面:通过对教材的阅读和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祖国境内的最早居民相貌与生活的情况。以教材为蓝本并附以一些课外内容,如:考古资料、图片资料、文字记载、本地遗迹等让学生见识到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从而开拓眼界。 思想方面:引导学生分析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这些祖国境内最早的人类不断进化、演变的过程,帮助学生探究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因素,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劳动创造世界和人类本身。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教材、分析教材并从中吸取有效信息的方法。通过介绍我国是世界目前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 教学重点:北京人、山顶洞人 教学难点: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劳动创造了人 三、教法设计:教师讲解,学生分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 课题: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授课教师:严力学校:椑南中心校 教材:____七年级历史_____第__二__章(单元) 第__5__节(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1、为什么会“乱”? 2、怎么“乱”的?

初中历史《抗美援朝战争》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抗美援朝战争》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思路 本课内容紧承上一课“巩固新生政权”,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人民政权的重大事件之一,也跟当前朝鲜半岛局势密切相关。教学中通过歌曲创设问题情境,切入本课学习内容,围绕“中国为什么要出兵朝鲜?”、“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和高贵品质”、“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 及意义”等问题,组织开展一系列课堂活动,便于学生走进历史、感受历史,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以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综合、分析、概括能力,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增强历史使命感。 根据新课改“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等理念,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以下 几个环节: (一)歌曲导入 由歌曲切入话题,走进历史。 (二)图片资料 通过这一环节,探究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和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品质,化解本课教 学的难点。紧密衔接,形成有机的整体,使学生在“主动参与、自主探究”中取得非同凡响的学 习效果。 二、教案 课题八年级(下)第三课《抗美援朝战争》(北师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入侵朝鲜,彭德怀率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及意义等基础知识; 2. 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归纳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 力和综合归纳能力; 3.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原因及意义,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看图片,认识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必要性;感受志愿军战士的崇高精神,认识到他们的这种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3.通过史料深刻体会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

人教版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1课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基本情况和主要作用 【能力目标】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所起的作用. 【情感与价值观】认识文化的变革的社会发展的作用. 教学教法 通过体会课文在恩格斯对但丁的评价,了解《神曲》的基本内容及历史作用.通过查阅有关达?芬奇的主要生平,历史活动,历史影响等资料,了解他的主要成就. 重点难点 从对但丁的《神曲》,达?芬奇的艺术成就和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的了解来体会文艺复兴的实质,这是本课的难点。重点是:在学生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所起的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文化的进步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教学课时 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式、启发式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一股资产阶级新潮流在意大利兴起.这种资产阶级文化运动在历史上称为文艺复兴. 2、讲授新课 一、文艺复兴运动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后,提问:文艺复兴在什么背景下兴起的谁能讲述一下它的内容,实质及其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 文艺复兴的背景:(1)罗马教皇和天主教教会在欧洲的封建统治,禁锢了人们的思想,扼杀了人性,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因此许多追求思想解放和个人精神的自由的人,向人性的扼杀者宣战.(2)14世纪起,欧洲生产关系的进一步变革以及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和社会基础.(3)许多对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着迷的文人学士的努力,使多数古希腊罗马经典著作的文化光辉重新为人们理解和认识,极大地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4)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还与欧洲科学的发展和地理大发现息息相关.(5)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的传播和蓬勃发展与印刷术的推广和书籍的普及相关. 文艺复兴的实质: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的内容:新兴的资产阶级提出以人为中心,反对教会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思潮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 文艺复兴的作用:文艺复兴作为欧洲文明史上政治,经济,自然科学,思想领域,文学艺术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引起变革的运动,其影响是巨大的,它是人们主体意识觉醒和高扬的时代,是人性从中世纪神学摧残下复苏和回归的新时代. 二、《神曲》中的人性 向学生介绍被恩格斯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的但丁及他的作品. 《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他对人性的种种类型和表现做了生动而深刻的描写,因此,它成为诗歌史上的一朵奇葩,也被认为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标志. 三、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本目主要介绍了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达?芬奇及其代表作《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对人和人性的研究和理解得到最充分体现的一幅绘画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在达?芬奇绘画作品中最为人所称道,它充分的表达了达?芬奇的高尚人格和人文主义思想. 四、文学巨匠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的剧作为众多的观众和读者喜爱,在许多国家上演,作品被译为多种文字.他的戏剧取材于各国的历史传说和文字资料,很多故事并不发生在英国,但实际上反映了英国封建制度解体,资本主义兴起时期的广阔社会生活,表达了人文主义者政治理想和道德原则.莎士比亚的戏剧艺术极高,被认为是古往今来世界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 课堂小结: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最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 (含两套完整教案可供选择)WORD版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北京人的发现 教学难点:北京人的特征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自从有了人,就有了人类历史。关于人类的起源,古今中外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传说呢?(让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有关人类起源,无论是西方的上帝造人,还是中国的女娲抟土造人,都是神话传说。那么,人类到底是怎样诞生的呢?谁是祖国境内最早的居民呢?他们又是怎样生活的? 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去学习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元谋人复原图》《元谋人使用石器图》《元谋人劳动复原想象图》 2.教师提问:(1)元谋人生活在哪里?(2)元谋人懂得哪些技术?(3)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什么? 提示:(1)云南元谋县(长江流域);(2)制作工具和使用火;(3)会不会制作工具。 3.教师小结: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目标导学二:北京人 1.图片展示:分别展示《北京人头盖骨》《北京人复原头像》

2.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归纳北京人的生活地点和时间。 提示: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经测定距今约70万—20万年。 3.图片展示: 4.观察比较:观察北京人复原头像和现代人头像,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方法点拨:从北京人的头骨、前额、眉骨、颧骨、鼻骨、嘴部等方面进行分析) 提示:学生讨论回答。 5.教师补充: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6.图片展示:北京人制作的石器 7.学生自主学习:阅读教材并结合《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图片,了解归纳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情况。 8.教师提问:为什么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共同进行获取食物的劳动? 提示:这是由生产力水平的极端低下和环境的险恶决定的。 目标导学三:山顶洞人 1.图片展示: 2.教师提问:(1)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2)他们的样貌有什么特征? 提示:(1)距今约3万年。(2)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3.分析比较: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相比进步在哪里? 提示:北京人的模样保留了猿的特点,山顶洞人则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北京人只会打制粗糙的石器,山顶洞人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可用兽皮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有了美的意识。北京人只能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则已会人工取火。 三、课堂总结 同学们,大家通过今天的学习,了解到我国历史的悠久,了解到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也是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它的发现对于研究古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山顶洞人过着集体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最新整理初一历史教案

初一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简要了解与概括周王室衰败的原因; 2、齐桓公率先称霸的条件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秦国异军突起并后来居上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4、争霸的过程也是一种民族融合与历史进步的表现;(难点) 5、改革是社会发展与进步的重要条件。(拓展/难点) 二、过程与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故事讲述法; 3、小组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引导学生总结周王室衰败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2、通过对齐桓公与管仲、越王勾践以及秦孝公与商鞅等事迹,培养学生树立“有志者事竟成”自信心; 3、通过齐国率先称霸与秦国最后称雄,让学生了解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教学准备: 1、请学生查阅“退避三舍”、“秦晋之好”、“问鼎中原”及“卧薪尝胆”等历史故事;

2、编排历史短剧:商鞅力说秦孝公进行变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幽王烽火戏诸候 西周末年,国家连年灾荒,而周幽王却不理朝政,终日吃喝玩乐,醉心于女色。当时周有一个诸候国叫褒国,其国君褒珦因规劝幽王而被关进大牢。褒珦之子为救父王不惜重金买得一年轻美貌少女,取名“褒姒”,并教给她宫廷礼仪,然后将她送给周幽王,从而褒珦被释。褒姒生得妩媚动人,深得幽王专宠并立为王后,但她有个怪脾气,就是从来不笑,不管多有趣的事,她都不露一丝笑容。于是,幽王贴出告示:谁能让王后一笑,赏金一千。结果,众人白费心机,褒姒无动于衷。幽王手下有个爱逢迎拍马的大臣叫虢石父,他给幽王给了个坏主意,即烽火戏诸侯,……,幽王死于犬戎之手。 二、新课分享 (一)课堂准备 学生快速阅读(3分钟),用最简单的话或词概括阅读后对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老师在黑板注明关键词) 学生概括:“国家”、“改革”“商鞅”、“战争”、“动荡”、“争夺”…… 教师:(询问:能否再简单一些,用一个字?)“乱”(板书大写的“乱”字?学生表示认同) (二)围绕“乱”字展开话题并设问,请学生再次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