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农村居民收入情况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情况

2018年1-3月单位:元

注:由于北京市城镇化进程加快,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所涉及农村居民样本数量减少,代表性降低,故自2018年起,北京市不再对社会公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数据。

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统计范围、采集渠道及主要指标解释

一、统计范围

住户调查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住户,既包括城镇住户,也包括农村住户;既包括以家庭形式居住的户,也包括以集体形式居住的户。调查对象按照常住地确定,既包括户口在本地的住户,也包括户口在外地、但在本地居住一定时间(通常为半年)以上的住户。城镇范围为《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中被界定为“城镇”的区域,农村范围为《统计上划分城乡的规定》中被界定为“乡村”的区域。

二、采集渠道

住户调查采用日记账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采集基础数据。其中,居民现金收入与支出、实物收入与支出等内容主要使用记账方式采集。住户成员及劳动力从业情况、住房和耐用品拥有量情况、家庭经营和生产投资情况、社区基本情况及其他民生状况等资料使用问卷调查方式采集。

三、主要统计指标解释

可支配收入:指调查户在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调查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的来源,

可支配收入包含四项,分别为: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计算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工资性收入:指就业人员通过各种途径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各种福利,包括受雇于单位或个人、从事各种自由职业、兼职和零星劳动得到的全部劳动报酬和福利。

经营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

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户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到的净收入。财产净收入不包括转让资产所有权的溢价所得,这应该计入“非收入所得”。

转移净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在扣减调查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者个人的经常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后的净收入。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6篇)

农民收入问题调查第 1 篇: 1、农民收入问题现状和困难 由于农民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收入相当低,增收十分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2003 年,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仅有2622 元,折合为320 美元,平均每一天不足 1 美元。更值得注意是,仍然有相当数量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 元贫困线标准,2003 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 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 100 美元)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人口总数。2003 年公布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2002 年相比,不仅仅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80 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贫困人口,可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约束,难度十分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此刻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情景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 而1997 年以来平均仅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要求比差距很大。2000 年我国农业劳 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F要到达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增长率要到达 12.2 %。即使研究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将农村人均GDF目标确定为社会平 均水平一半即1500 美元,每年增长率也要到达8.4%。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年份有16年,而城乡 差距缩小年份仅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 —1983年和1995—1997年两个阶段。其中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提高。城乡收入比例在改革开放之初1978年为2.56:1,1983年缩小到最低,为1.82:1;然后不断扩大,到1994年到达了一个新高,为 2.86:1;然后降低到1997年2.47:1;从1998年开始,逐年显著扩大,2003 年扩大到3.23:1 。近几年来,尽管诸多 因素都很有利,农民增收速度能够超过5%,可是仍可能落后于城镇居民,使城乡差距继续扩大。 (4)地区发展不平衡。不一样地区之间农民人均收入差距较大,并且这种差距没有缩 小趋势。总说来,呈现出明显东高西低、从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地区递减趋势。上海、北京和浙江农民人均收入水平,是西部云南、贵州、甘肃和陕西等省3?4倍。由于城市居民在不一样地区之间相对差异较小,所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明显由东向西递增趋势。即东部沿海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别较小,而西部地区城乡差别更大一些. 2、造成我国农民收入问题原因 (1)农民整体素质还不高,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突出表现:一是 文化素质较低。据调查分析,农民劳动力中,小学及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约占6%左右,初中文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胡荣 内容提要:根据2001年在福建省寿宁县和厦门市10个乡镇913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的资料,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作者认为,随着农户收入的提高,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经济越是发达,收入差距也越大。地域因素和不同收入来源都对农户收入产生显著影响。统计分析还表明,是否党员和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户收入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则对农户收入具有正面积极影响。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社会转型作者:胡荣,男,1962年生,博士,厦门大学社会学系教授。

一、导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也日益扩大。有关统计表明(参看唐平、曹蓉,1996),自1980年至1985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农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速度分别为16.4%、14.6%和12.9%。尽管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都均有大幅度提高,但地区差距则不断扩大。1980年,中、西部农村居民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分别为37元和46元,到1995年收入绝对差距则扩大到724和1066元。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扩大引起了许多相关学者的注意。张平在研究中国农村发展的不平等时,试图回答乡镇企业在农村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认为中国农村收入差距既来自区域内也来自区域间,其中区域间收入差异对总的不平等贡献在加大,而区域间收入差距加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区域间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即各个区域间农村非农化就业机会上的不均等(张平,1998)。赵满华、窦文章(1997)在归纳农村居民收入发生变化的几个特征时,也谈到不同区域之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

农村居民纯收入意义

农村居民纯收入意义 关键词:经济增长;农村居民纯收入;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 在对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中发现,中国的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没有关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经济增长率之间有因果关系,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率长期以来一直高于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率。经济增长是经济学界一个永恒的话题,它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长远目标,它是管理当局宏观决策的指示仪,中国经济虽然快速发展,然而却也矛盾重重,如何启动消费就是一个大难题。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具体说来,消费包括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产生的原因、消费者满足自己的消费需求的方式、影响消费者选择的有关因素。从根本上消费是由收入决定,因此,经济增长和消费的关系问题就转化为经济增长和收入的关系问题。 一、经济增长与城市、农村居民收入状况 1.收入与经济增长关系。庇古和罗宾逊等人就强调公平分配对国民收入增长的主导作用;以西斯蒙第、凯思斯、库兹涅茨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则强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主导作用。这两种观点是相通的,因为消费是由收入决定的,收入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分配问题。消费启动不仅在理论上是经济启动的主导模式,也是当前中国政府的政策选择。消费启动需要一定的条件,即收入增长同经济增长大体一致。杜鹏(2004)对收入作为消费启动条件进行分析,他认

为,收入是消费的直接来源;消费性需求是经济运行的原始推动力;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条件下带来的消费启动不会导致经济的大幅 波动,不会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收入增长率、经济增长率和投资增长率之间的协调统一,能促使经济的平稳增长,避免大起大落。 2.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状况。本文研究选择的变量是经济增长指数(zz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cz1),农村居民纯收入(nc1),具体状况(见图1)。从收入增加和经济增长率关系看,有少数年份城镇居民收入超过经济增长率,近年来主要是1999年、2001年和2002年。在多数情况下,农村居民收入的增长低于城市居民收入增长,这些特殊的年份为1985年之前、1988年、1996年和1997年,其余年份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都高于农村居民收入增长。对1985年之前状况的解释是农村经济改革政策的成功使农民收入有一个大 的飞跃,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甚至高于经济增长;1988年中国价格闯关,是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的关节点,政策实施中引起恐慌,导致通货膨胀,应该说城市居民收入指数降低和通货膨胀直接相关;从1996—2000年农民收入连年下滑,直到2001年这种状况才得到扭转,从2001年至今农民收入稳定增长,政府在增加农民收入工作上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不过即使如此,农民收入与城镇居民收入在增长率上仍有差距,加上历年来差距累计,城镇和农村居民财富差距仍不断扩大,可喜的是这种相对差距在近七年来不断缩小,即使如此,政府仍然需要采取措施继续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分析

中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原因分析 1、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中国经济从改革开始至今一直处在转型之中,30多年来中国收入差距的不断过分拉大已成为无可争辩的事实。总体来看,贫富差距呈现过大趋势。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最富裕的20%人口与最贫困的20%人口所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之比为10.7。据此看来,中国社会的贫富差距已经突破了合理的限度。而根据中国人民大学和香港科技大学的联合调查,中国大陆的基尼系数已高达0.53或0.54左右。据调查,近年来富人收入来源呈多样化,增殖速度加快,而穷人收入来源逐步萎缩,呈递减趋势,形成富者越富、贫者越贫的马太效应。 2、分析收入差距的原因 2.1经济发展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历史原因造成的差距,另一方面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和实施,造成了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首先,在改革开放过程中,我国采取的是先沿海后内

陆,先东部后中西部的阶梯式发展战略,在开放的时间、程度和优惠条件的差别,使得先开放、先改革、先搞活的东部地区得到优先发展,这样东西部经济发展速度更加失衡,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不同地区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其次,我国是个落后的农业国,建国后为了改变一穷二自的落后面貌,我国实行了优先发展工业的战略抉择。在国家财力匮乏的特定历史条件下,国家通过“剪刀差”低价收购农产品,使农民承担了为工业化提供资金的重任。同时还采取了严格的户籍制度,把农民禁锢子农村和农业。城乡在资金、技术等发展上的失衡,政策上的差异,造成城乡发展机会和条件的不平等。这种二元经济结构至今还没有根本改变,这是造成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 另外,研究表明,经济发展过程中,受经济发展的影响,教育资源集中在经济发达、资金充裕的地方,而教育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教育水平的状况与居民收入差距相关。个人收入与个人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政治身份等有关系,其中受教育水平对不同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的作用越来越 重要。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农村人口中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占39.1%,远低于城市人口65.4%的水平,小学文化程度42.8%,15岁以上文盲率为8.35%,分别高于城市23.8%和4%的水平。农村人口主要由受过初中和小学教育的群体构成,城市人口主要由接受了高中及以上

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序言 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重要指标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经营净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财产净收入等,把握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解读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机构和个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 第一节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现状概况 (1) 第二节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比重统 计 (3) 四、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指标分析 (7) 一、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比重统 计分析 (7)

浅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浅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目录 摘要 (2) Abstract (2) 引言 (7) 一、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概况 (7) (一)云南省农村居民各项消费比重比较分 析 (9)

(二)食品消费的比重居高不下 (10) (三)耐用品消费额稳中有升 (11) (四)医疗保健进一步提高保障制度急需完 善 (12) (五)交通和信息费用消费比重上升 . 12 (六)恩格尔系数依然较高 (13) 二、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原因分析 (14) (一)农民收入水平低城乡收入差距大14 (二)城乡二元次经济结构矛盾突出.. 15 (三)农民消费观念相对滞后 (16) (四)农村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 (17) (五)社会保障制度不健全 (18) 三、结论与建议 (20) (一)努力提高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提升 和扩大消费基础 (21) (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拓 展旅游、教育、住房等消费领域 (22) (三)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23) (四)完善和扩大消费信贷的制度和范围,鼓励信贷消费 (23) 致谢 (24) 注释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另起一页,四号黑体,顶格)错误!未定义书签。 浅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 摘要:农村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 高,农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依据 现阶段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动,从农村居

民各项消费支出的内部结构出发,分析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状况以及形成的原因,得出了虽然消费水平有所提高,消费结构有所改善,消费领域有所扩宽,但农村居民尚未完全摆脱生存型为主的消费模式的结论,并对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云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消费结构优化升级 The analysis Yunnan Prinvence Abstract:The rural economy in China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mprovement of resident income, the rural consumption structure remarkable changed. This thesis according to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changes of the rural residents from Yunnan province. Based in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rural consumption expenditures, analysis the consumption structure of rural residents of Yunnan province and the Reasons

中国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福建省自学考试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姓名: 专业:社会工作与管理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年09月06日

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与原因分析 内容提要:根据2001年在福建省寿宁县和厦门市10个乡镇913户农村居民抽样调查的资料,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现状和原因。作者认为,随着农户收入的提高,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也日益扩大,经济越是发达,收入差距也越大。地域因素和不同收入来源都对农户收入产生显著影响。统计分析还表明,是否党员和是否担任村干部对农户收入并不具有显著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则对农户收入具有正面积极影响。 关键词: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社会转型 一、导言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产责任制的实施,农村居民的收入有了很大提高。但是,与此同时,农村居民之间的收入差异也日益扩大。有关统计表明(参看唐平、曹蓉,1996),自1980年至1985年,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农村人均纯收入年递增速度分别为16.4%、14.6%和12.9%。尽管东中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都均有大幅度提高,但地区差距则不断扩大。1980年,中、西部农村居民与东部农村居民收入的绝对差额分别为37元和46元,到1995年收入绝对差距则扩大到724和1066元。中国农村居民收入差异的扩大引起了许多相关学者的注意。张平在研究中国农村发展的不平等时,试图回答乡镇企业在农村收入不平等中的作用,认为中国农村收入差距既来自区域内也来自区域间,其中区域间收入差异对总的不平等贡献在加大,而区域间收入差距加大最主要的原因是区域间工资性收入的不平等,即各个区域间农村非农化就业机会上的不均等(张平,1998)。赵满华、窦文章(1997)在归纳农村居民收入发生变化的几个特征时,也谈到不同区域之间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和家庭经营性纯收入的比重明显上升。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日子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具农业大省,,农村居民3919.31万,占总人口数的56.8%,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事情有着重大妨碍。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从表1中的eles参数恐怕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日子需求能充分满脚,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别脚。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日子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40.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近人均基本日子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日子需求可以得到充分满脚。进一步观看,虽然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日子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各大类边际消费倾向系数中,排第一位是食品(0.3352),其次是居住(0.2051)。这说明省农村居民在收入有所增加的事情下,首先思考的是增加食品的消费量和提高食品的质量,改善膳食结构。紧继续便是思考改善居住环境,这也反应出省农村居民的消费结构层次偏低。其他按顺序罗列分别为交通通信(0.0582)、医疗保健(0.0475)、家庭设备(0.0463)、衣着(0.0295)、其他(0.0119)、文教娱乐(-0.0306)。交通通信和医疗保健两大类较高的边际消费倾向也说明了:一方面,交通通讯技术的进展和普及已深入到农村,农民对出行以及加强与外界的联系方面的要求提高;另一方面,农民医疗保险、保健意识增强,越来越关注自身的躯体健康。文教娱乐的边际消费倾向为负数,说明随着农民收入的提高,文教娱乐的支出反而有所下落,反映出省农村居民对文化、教育等精神消费投入的忽视,全省整体精神文化层次较低。(三)需求收入弹性分析: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需求的收入弹性是指在商品价格别变时,需求量变动率与收入变动率的比率。它反映了食品等商品消费支出对收入的敏感程度。从整体上看,居住支出对收入的敏感性最高,为1.46。其次是家庭设备,为1.12。这说明此两类商品消费支出的增长速度快于收入的增长速度。反映出省农民特别关注和热衷于改善家庭日子、居住条件。而食品、衣着、交通通讯、文化教育、医疗保健、其他类的需求收入弹性都小于1,说明这几类商品对收入变动的反应别敏感,缺乏弹性,省农民对这些商品和服务的需求的增长低于其收入的增长。二、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建议针对目前的消费现状,为合理引导省农村居民消费,促进其消费结构进一步优化升级提出如下几项建议:(一)稳步提高省农村居民收入。妨碍农民消费需求的因素是收入,惟独别断扩大农民收入,才干提高农民消费需求,推动消费结构的优化。(二)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适合省农村、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稳定农民消费预期,敞开农民消费思路的重要基础。(三)大力推动“建材下乡”、“家电下乡”。针对全省农村居民居住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消费潜力较大的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与对策思考(一)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与对策思考(一) 摘要:在今后一个时期,“改革收入分配制度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本文给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现状,分析其实质并对其进行分类,探讨了我国理想的收入分配格局,提出从根本上解决该问题并在中长期发挥有效作用的一揽子对策建议,旨在消除我国不合理的居民收入差距、形成合理居民收入分配格局。 关键词:收入差距;收入分配格局;分配制度;收入政策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开始步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并与国际接轨的新阶段,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在诸多挑战中,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不合理扩大问题日益严峻,并成为我国经济社会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居民收入差距不合理扩大问题已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并引发政治与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近年来,有关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及对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颇多,但相当程度上存在统计口径不统一,对差距产生的实质与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研究不够深入的问题,对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成因分类过于复杂,制度设计与政策工具的配合使用缺乏具体数量(如时间、力度、投入量等)的支撑,系统性和持续性不够。因此,需要结合当前国内外经济政治及社会变革实际,对该问题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以期得出有益的成果。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的现状一般来说,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在总体上可以通过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加以体现,但仅从这三个方

面直接体现我国居民收入差距,难以反映我国居民多元化分层的收入格局,在制度设计和政策建议方面过于宽泛笼统,不易于解决共性问题中的特殊性问题,更不易于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现实社会中多元化的收入差距问题及其他经济社会问题。(一)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表现形式分类 根据我国国情,为系统地反映我国全社会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我国居民收入差距中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并研究相应的具体对策,须以国际上通用的基尼系数为参考,将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具体细分为城乡之间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城镇贫困人口与城镇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差距、乡村贫困人口与乡村居民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差距、国家垄断行业与一般竞争性行业居民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公共部门(政府职能部门、地方公共事业部门)与社会成员平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水平差距、同一行业(部门、企业)内不同职级或岗位成员间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等。在分析实际可支配收入差距的基础上,须结合居民实际可享受的社会基本公共福利(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才能够真正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出实际差距。(二)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具体表现 通过对相关统计资料加以归纳总结,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可以通过各年度的实际可支配收入比、生活水平差距以及细分的基尼系数变动等指标具体体现出来。研究表明:2005年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已经达到3.7:1.0,如果考虑城镇居民享有的教育、医疗、住房、社保等各类保障性因素,实际上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之比将达到6∶1。①我国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2019版

序言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全面、客观、深度分析当下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现状及趋势脉络,通过专业、科学的研究方法及手段,剖析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重要指标即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经营净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财产净收入等,把握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发展规律,前瞻未来发展态势。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数据解读报告知识产权为发布方即我公司天津旷维所有,任何机构及个人引用我方报告均需注明出处。 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解读报告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统计局等权威部门,并经过专业统计分析及清洗处理。无数据不客观,借助严谨的数据分析给与大众更深入的洞察及更精准的分析,体现完整、真实的客观事实,为公众了解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提供有价值的指引,为机构和个体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目录 第一节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来源现状概况 (1) 第二节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指标分析 (3) 一、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现状统计 (3) 三、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比重统 计 (3) 四、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4) 五、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4) 六、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6-2018)统计分析 (5) 七、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2017-2018)变动分析 (5) 八、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总数量 (2017-2018)变动对比分析 (6) 第三节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指标分析 (7) 一、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现状统计 (7) 二、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现状统计分析 (7) 三、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占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工资性收入比重统 计分析 (7)

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村居民收入调查报告 导语:要增加农民收入,关键在于农民自身的素质.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这就要求政府部门下乡组织农民技能培训,打破思想僵化的局面,让农民大胆尝试,自主创新,随机应变,欢迎阅读这篇关于农民收入调查报告的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一: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农民收入依然增长缓慢。 由于农民的收入本来就较低,加上生活支出不断增加,农业结构调整成效尚未充分显现,农村劳动力难以充分就业,农民创业意识和技能薄弱等,使得农民的收入相当低,增收非常困难.我们调查显示: (1)农民绝对收入水平较低。XX年,全国的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2622元,折合为320美元,平均每天不足1美元。更值得注意的是,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其收入水平比全国平均值还要低得多。按照人均635元的贫困线标准,XX年年底全国尚有2900万绝对贫困人口。如果按照人均825元(100美元)的标准,则全国有9000万左右的人口低于此标准,而这个数量大于欧洲任一国家的人口总数。XX年公布的绝对贫困人口数字,同XX年相比,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增

加了80万人。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仍然有相当数量的农村人口,虽然不属于统计中的贫困人口,但是收入水平很低,仅仅略高于贫困线,只要气候等生产条件稍有不利变化,就会陷入到贫困人口的行列中去。这部分贫困人口和准贫困人口的收入提高,将受到自然和经济基础条件的约束,难度非常大。近年来,减贫速度不断减慢。 (2)增收速度缓慢。我国农民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同过去的情况比速度大大降低。改革开放的前6年,农民人均收入的年增长按可比口径计算在14%~20%之间。而1997年以来平均只有4%。二是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差距很大。XX年我国农业劳动力人均GDP为4460元,大约相当于540美元,按农业人口折合为人均300美元左右。到 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人均GDP要达到3000美元。农村人均要实现这个目标,每年的增长率要达到%。即使考虑到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将农村人均GDP的目标确定为社会平均水平的一半即1500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也要达到%。同这个要求相比,实际发展速度要低得多。 (3)城乡差距加大。改革开放以来的25年中,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年份有16年,而城乡差距缩小的年份只有9年,缩小年份主要集中在1978—1983年和1995—1997年的两个阶段。其中的主要原因,在前一个阶段是劳动生产率和农产品价格的大幅度提高,而在后一个阶段则主要是农产品价格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原因分析 作者:李亚玲 来源:《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04期 摘要:收入分配问题是中国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难题,调节居民收入差距已成为一项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是收入分配中最突出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政策因素、人口因素、教育因素、信息因素和农业生产因素。为了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政府、社会团体以及个人需要针对以上几个因素采取相应措施。 关键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原因 中图分类号:F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3)04001807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提出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1]。这段表述充分说明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较大依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的重大课题,受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 收入分配问题不仅与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更对社会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情况不能得到改善,中国的发展将始终存在障碍。从经济角度看,由于收入分配不公,收入相对较低者的劳动积极性会大大减退,直接影响生产力的发展。从社会角度看,收入分配公平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公平与否,如果收入分配问题得不到改善,极有可能激发社会矛盾,不利于社会安定和谐。这些可预见的后果都迫切要求政府解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现状。 一、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国内生产总值逐步攀升。相较于1978年,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3.5倍,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52.2倍。经济的快速发展逐渐提升了人民的收入水平,使中国的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但是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城乡收入差距的进一步扩大。综观图1,从1978年到2011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都呈现出快速上升的趋势,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加到21 809.8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加到6 977.3元,增幅明显小于城镇居民收入的增幅。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2.57倍扩大为3.16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图1城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对比

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亲爱的朋友,很高兴能在此相遇!欢迎您阅读文档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这篇文档是由我们精心收集整理的新文档。相信您通过阅读这篇文档,一定会有所收获。假若亲能将此文档收藏或者转发,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更是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最新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生活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3919.31万,占总人口数的56.8%,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情况有着重大影响。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

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40.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2021年关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调研报告 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是经济持续增长的最终牵引力。消费结构则是居民生活质量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个农业大省,,农村居民3919.31万,占总人口数的56.8%,农村居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结构对全省居民的消费情况有着重大影响。 一、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分析 本文收集了-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和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教娱乐用品及服务、其他商品及服务共八项消费支出数据。运用扩展线性支出系统模型(etendlinearependituresystem,eles)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从表1中的eles参数估计值及统计检验结果来看,各项消费支出和人均纯收入之间都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eles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下面从基本需求、需求收入弹性和边际消费倾向方面对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分析。

(一)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水平分析:基本生活需求能充分满足,但文化、教育、娱乐消费不足。居民基本消费需求支出是指在一定的___水平下,为保证劳动力的正常再生产,居民对商品和劳务所需要的基本消费量的支付能力,它反映了居民最低消费需求。 由表2得知,省农村居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支出总额为2040.62元,而人均实际消费支出总额达到4020.87元,将近人均基本生活消费需求的两倍,由此可见,省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能够得到充分满足。进一步观察,尽管在总量上实际消费总额大大高于基本需求总额,但文教娱乐这一项并没有达到基本需求额,反映出省农村居民的文化、教育、娱乐现状亟待改善。 (二)边际消费倾向分析:消费意识较强,但消费结构层次偏低。边际消费倾向是消费变动额和收入变动额之间的比率。它反映了居民对各类消费的偏好及其新增购买力的投向。 由表1得知,省农村居民总边际消费倾向为0.70,说明农村居民新增收入中的70%用于生活消费支出。显示出省农村居民储蓄率较低,消费意识较强。这对全省经济的健康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与对策

2001年12月第15卷第6期 华 东 经 济 管 理 E ast China E conomic Management Dec.,2001 Vol.15,No.6 [收稿日期] 2001—10—11 [作者简介] 董建文(1955— ),男,副教授。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原因与对策 董建文 (山东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山东 济南,250014) [摘要]目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由权力资本、城乡分割、地方垄断、行业垄断以及灰色收入所造成的 机会不平等,是导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的基本原因。当前应采取有力措施解决收入差距过大问题。 [关键词]居民收入;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机会不平等 [中图分类号]F01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097(2001)06—0013—05 C ause of large income gap bet w een Chinese resident and countermeasures DON G Jian 2wen (S handong Economic M anagement Cadre πs College ,Jinan 250014,China ) Abstract :At present our residents πincome gap is too large.The unequal opportunity caused by power capital ,the separation between town and country ,the local monopoly ,the professional monopoly as well as the ‘gray ’income is the basic reason for too large income gap of our residents.Now we should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solve thisproblem of too large income gap.K ey w ords :the residents πincome ;income gap ;gini coefficient ;unequal opportunity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持续扩大,收入分配领域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收入分配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正确认识现阶段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有效地调控收入分配差距,是直接关系到能否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战略问题。 一、当前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状况 国际上通行的衡量收入差距的一个数量化指标是基尼系数,它以家庭为衡量单位。此系数介于0到1之间,数值越大表明社会成员之间相对收入差距越大。通常认为,基尼系数在012-013之间为比较平均,013-014之间为比较合理, 014-015之间为差距过大,015以上为差距悬殊,极易出现 社会不稳定甚至动荡。一般说来基尼系数高低与国家经济发达程度成正比,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基尼系数越高,发展中国家基尼系数一般低于发达国家。但我国城乡居民的基尼系数已经达到0145,城镇居民的基尼系数达0135,均高于013左右的世界平均基尼系数标准,收入差距脱离经济发展水平表现畸高,与经济发达程度不相吻合。 事实上,0145的基尼系数,仍可能低估了实际的收入差距水平。因为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往往被高估,高收入群体的收入则通常会被低估。例如:农民家庭有相当一部分收入必须用于来年的生产性投入,真正可供消费的收入实际上更低;城市高收入群体的住房等非货币福利收入所占比重仍然较大,且没有被统计到个人收入之内。0145甚至更高的基尼 系数,一方面,说明改革之初提出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的政策得到了真正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又表明中国 已成为世界上40个收入差距超过国际警戒线水平(基尼系数为014)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居民的收入差距已经过大。 其一,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1985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收入的是1186倍,1997年上升到2147倍。而据国际劳工组织发表的1995年36个国家的资料,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 都小于116,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三个国家超过了2。按照国际的一般情况,经济发展水平在人均G DP 为800—1000美元阶段,城镇居民收入大体上是农村居民收入的117倍,但我国这一比例远远高于其他国家,并且呈不断增大的趋势。 2000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城镇居民纯收入的3517%,比1997年的4015%下降了418个百分点;农村人 均消费支出是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的33141%,比1997年的38161%下降了512个百分点。1997至2000年,我国农民收入经历了连续四年的负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已 达到315:1,如果包括国民收入二次分配的内容(如城镇的人均公共设施占有水平、城镇的人均隐性福利供给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 其二,地区之间居民收入差距过大。 以农村居民收入为例,1978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最高的华南地区与最低的西北地区相比,绝对差距为221元,相对差距两者的比值为1168:1;到2000年,最高的华东地区与最低的西北地区绝对差距达到1774元,扣除物价

(完整版)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定量分析

我国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现状与地区差异 关于生活质量问题,西方经济学家早就有所论述。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加尔布留思早就在1958年出版的《丰裕社会》一书中就提出:生活质量是指“人的生活的舒适、便利的程度,精神上所得到的享受和乐趣”。罗斯托也早在1960年出版的《经济成长的阶段》一书中,提出:“高额群众消费阶段”之后的第六阶段是“追求生活质量的阶段”,追求精神生活和文化享受。恩格斯也曾精辟的描述过未来社会生活质量提高的美好前景“通过社会生产,不仅可能保证他们的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①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我国将进入全面小康的建设社会,加速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向更富裕的小康生活迈进”。我国12亿人口中有9亿在农村,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是全面建设小康的关键。 生活质量是多方面的,通常,主要分为两个方面,即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我国现阶段对生活质量的研究主要是客观方面②,包括居民收入水平、恩格尔系数、居民健康水平、科学文化水平、生活环境等。本文以2000年的数据为基础,从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对比中全面的反映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讲述农村居民整体生活水平及城乡差异;第二部分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各地区农村居民生活质量作定量分析。第三部分对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的几点思考。 一我国农村居民整体生活质量及城乡差异 人们生活必须消费。消费质量是生活质量的主要内容。收入是消费的基础,收入水平的提高是消费水平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基础。因此,我们着重从收入和消费两方面分析农村居民生活现状。 1、农村居民的收入 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改革以来,农村居民收入有显著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2000年的2253.4元,将近翻了四番,年平均增长13.7%;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322页 ②详细论述见周长城和饶权在《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1年第10期中发表的《生活质量测量方法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