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解读我国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解读我国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解读我国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解读我国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解读我国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2006~2010年)是我国银行业全面深化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加速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银行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首先,中国金融业加入WTO的过渡期将于2006年底结束,“十一五”期间市场竞争必将更加激烈;其次,无论从政策迹象还是金融实践来看,金融管制正在放松,传统意义上的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其他类型的金融服务的融合、一体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最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将陆续完成股份制改造,我国银行业即将迎来新一轮改革和发展的高潮。在这一背景下出台的中国银行业“十一五”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以下简称“十一五”规划)具备哪些特点?将重点解决哪些问题?这些都是读者非常关注的问题。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的改革进程而不断深化发展,其发展规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业务应用范围从单一项目品种到综合业务服务;业务经营模式从分散处理格局到业务集中管理全国联网运行,经过二十几年的探索实践和总结完善,我国银行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基本形成,规范、方便、高效、安全的银行信息化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十五”科技攻关为金融行业信息化重大问题的解决奠定了基础“十一五”规划将延续“十五”规划的发展思路,进一步加强安全和标准化建设。同时,“十一五”规划将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确定为“建立人才的发展战略和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完善包括数据中心和网络系统等方面的银行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网络的互联互通和信息资源的共享,保证各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逐步建立和不断优化银行对内提供决策支持、对外提供服务的管理信息系统,提高银行风险防范和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对客户提供服务的质量;建立合理的应用体系架构,形成产品、渠道、服务体系、决策支持相结合的综合、适应快速发展变化市场环境的技术平台,加快和促进银行的业务和产品创新,提高市场营销的能力;进一步推进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执行监督机制,规范银行信息化的发展;加强信息安全体系和制度的建设,实施信息安全检查和监管制度;为‘十一五’银行信息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奠定强有力的技术基础”。

具体来讲,“十一五”规划的建设重点体现在以下7个方面。

1.建立健全安全保障体系

“十五”期间,各银行对信息安全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不断加大信息安全的资金投入,初步建立起了银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及时出台和制定了一批信息安全政策、制度、管理规范和技术标准;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安全专门人才;建立了各种应急处置、风险防范与控制机制;综合运用各种成熟先进的产品、技术和服务;部分银行启动了应急与灾难备份系统建设。

但是,信息安全领域还存在一些问题未能得到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包括:灾备中心、总控中心、应急处理体系等配套体系建设起步较晚,系统监控、分析、故障诊断等自动化程度不高,应对突发事件和系统故障的能力差;集约化的安全生产运行管理模式还处在摸索阶段;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对外部的依赖程度较高,抗系统性风险能力差;关键性技术、产品和服务由少数国家和个别厂商控制,远程维护服务由境外提供,存在安全风险;对于基于互联网的电子银行缺乏安全风险评估和监控指标。

“十一五”规划中有关安全问题的内容包括:第一,进一步加强银行数据中心与备份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全面贯彻落实“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加强银行数据集中安全工作的指导意见”,在实施数据集中前的系统规划、方案设计、论证、工程实施、测试、投产前准备、切换等各个阶段,充分考虑系统的安全性,并主动接受主管部门的监管。在实施数据集中的同时,必须同步开展灾难备份实施的建设,同步实现灾难备份中心关键业务处理。已完成灾难备份实施建设的,要定期进行各种应急演练,每年至少进行一次生产中心与灾难备份中心的

切换演练,确保备份系统的可用性。实时数据集中后,要同步采取与之相适应的集中管理模式,建立健全各项安全运行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管理对降低和规避数据集中风险的重要作用。

第二,建立集中监控中心。集中监控中心将与客户服务中心形成对内和对外两个互补的服务响应设置。集中监控中心是集中管理各类信息的物理场所,管理者只要置身其中便可以监控整个银行网络、系统以及应用的运行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通过合理的工作流程控制,对有关系统和人员发出指令,及时解决问题。同时问题的解决过程及相关的信息可以记录在知识信息库中,便于日后的查询和审计。

第三,加强网络系统安全建设。在网络系统建设过程中,建设面向数据、语音、视频等多应用的综合性、智能化的互联互通的网络是主要任务。同时,应进一步加强通过互联网提供金融服务,提高网间互联风险防范和控制能力,特别是在推进跨行业、跨部门的网间互联及推广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移动银行等网络金融服务方面,要加强网络系统安全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建立可控的安全防范机制,防范和打击网络金融犯罪行为,保障信息高速公路的安全畅通。

2.进一步推进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

金融标准化是制约跨系统信息交换、信息共享的关键问题。“十五”科技攻关在标准化方面做了大量基础工作:制定了20多项标准和标准研究报告;完成了全国金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换届工作;加强了对金融国际标准的化动态的研究与跟踪,与ISO/TC68和ISO/TC222建立了工作联系;加强了标准化的培训和宣传力度。但是,我国金融业规范、标准的制定等基础工作仍显落后,还不能满足银行信息化高速发展的要求。已制定的标准、规范在时效性和可操作性方面存在不足,信息化管理缺乏制度保证。标准、制度的执行上还存在表面化、形式化的问题。金融标准化方面的问题突出表现在:行业标准修订运行机制有效性差,立项缺乏科学性;金融标准体系不够完善,标准之间缺乏协调,存在矛盾、交叉、重复现象;标准复审修订不及时,部分标准老化;国家标准的总体技术水平偏低;标准化基础工作薄弱。

“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推进银行信息化技术法规和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执行监督机制”。“十一五”期间,金融标准化工作将在国信办的协调与推动下,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保证资金和人力投入,下大力气,对现有的银行信息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整合、规范,研究提出新的系统性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结合银行信息化发展的实际,以各种协作方式,分层次和步骤,加快银行信息化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的建设步伐。组织完成数据中心建设(包括备份中心)、网络互联、数据存储、数据交换、安全加密、安全认证、客户服务等方面标准的制定。配合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移动银行等创新产品和创新服务渠道,制定与之相匹配的规范和标准。密切跟踪研究国际标准,推进与国际标准的接轨,提高银行业对国际标准的采用率,适应金融市场的国际化发展要求,为银行信息化发展奠定基础。同时,建立科学的监督机制,通过制度保障,强化技术规范和标准的执行力度。

3.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至“十五”末期,各家商业银行基本完成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和业务数据集中处理。数据集中为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在收集完善的客户信息、交易信息及其他各种金融信息并进行数据挖掘的基础上,部分商业银行尝试了信息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采用数据仓库技术初步建立了以信贷风险管理系统、客户关系管理、资产负债管理和金融监管系统为代表的决策支持平台。同时启动了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逐步建立统一的决策支持平台,使信息技术的应用从业务操作层提升到管理决策层,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银行的经营管理和决策体系初具雏形。“十一五”期间,管理信息系统将得到逐步完善和改进,实现管理决策信息化、科学化。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发展重点为:一是,尽快建立以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为核心的信用服务体系。加快全国统一的企业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形成覆盖

全国的基础信用信息服务网络。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建设必须坚持立足服务于商业银行的原则,把银行信贷征信放在首要位置,争取用1~2年时间建成企业和个人征信体系基本框架。二是,充分利用数据仓库技术,结合专家的实际业务经验,建设面向主题、面向市场、面向决策的管理信息系统。持续开发分析型客户管理、财务分析、资产负债管理、风险管理等主题应用。

4.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金融产品创新是金融服务业保持活力和提供全面、快捷、高效服务的基础。目前,我国银行业普遍创新能力不足,金融产品单一,服务范围狭窄,尚没有形成以产品创新为支撑的金融服务体系。“十一五”规划指出,我国银行业应大力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加强对市场发展、客户需求和盈利前景的预测,按照产品战略制定产品计划;形成产品创意的机制和氛围,采用规范的方法论和标准的流程采集信息,形成全面和领先的产品“创意库”;建立规范的产品开发流程,在不改变核心业务系统基本结构的基础上,迅速实现新产品的开发;提高定价技术,按照总体定价政策,对产品进行合理定价,充分适应的市场需求;通过对产品的生命周期管理,提高产品线整合、新产品衍生和产品组合的能力,延长产品生命周期。

5.应用系统平台建设

本着“降低应用系统的运行保障成本、减少信息采集环节及存储加工环节,同时大大减小接口的复杂性”目标,“十一五”规划对于应用系统的平台建设提出如下要求:对于提供主要的本外币对私和对公金融产品账户交易处理,实现核算和账务体系的集成的核心业务系统坚持走统一集中的道路。对于银行卡系统、证券交易系统、国际结算系统、现代支付系统、国库系统、债券簿记系统、国库系统、外汇交易、公开市场操作等金融产品应用系统,已运行的系统要予以规范,尽量平滑过渡到统一的平台上;而对于新上线系统要尽量利用统一平台,并加强系统间的必要的联通性建设。对网上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等服务渠道的后台应用进行集成,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形成和维护统一的客户信息资料。

6.拓展服务渠道、加快渠道整合

“十五”期间,各家银行服务渠道,尤其是电子渠道都得到了大力发展。各行分别都开通了网上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等,A TM及POS也得到了更广泛的应用。“十一五”将在此基础上,应进一步完善拓展银行的服务渠道,建成集柜台、ATM/POS,网上银行、呼叫中心、手机银行、家居(电视)银行、自动销售亭等各类物理和电子渠道的全方位、支持7×24小时客户服务的渠道体系。同时,“十一五”规划强调应“加快渠道整合平台的建设”:渠道整合平台应具有统一的产品管理功能,实现产品一次开发,多渠道部署,同时通过较清晰的层次架构,通过局部功能的开发实现新渠道的快速部署,从而降低开发和部署的成本、提升渠道产品和服务响应速度;通过渠道整合平台的建设,可向各个渠道提供单一客户视图、统一的客户交互历史,提升渠道间互动和在渠道间交叉销售的能力。

7.客户服务中心体系建设

客户服务中心较传统营业网点不仅服务成本低、服务范围广,而且日渐成为银行客户信息采集、金融产品营销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初步建立了集客户服务、市场营销、信息采集、电子交易功能为一体的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十一五”规划指出,进一步完善客户服务中心系统建设的任务还很艰巨:首先要建成全行一致的、以客户号为唯一标识的客户基本信息、关系信息、全部产品信息、接触历史信息等的单一客户视图;其次要进一步开发支持客户关系管理、具备营销功能并提供个性化服务的操作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最终建立一套先进性、具有国际水准的客户服务中心平台,发挥与客户广泛接触的优势,架起银行与客户沟通的桥梁,为客户提供满意服务,使银行的客户服务中心从成本中心转化为利润中心,为银行业务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如何有效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

如何有效制定企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中国企业目前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是对IT在企业中的作用和IT规划的重要性缺乏清晰的认识。具体体现在IT部门对业务部门不断提出的要求往往不知所从。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IT的作用也在不断变化,对于那些信息密集型的行业如电信、银行、保险业等,IT已从过去单纯的技术支持角色上升为影响和决定公司战略的角色。在一些传统行业如交通运输、制造,零售和能源等行业,不论国外还是国内,那些领先的公司同样也都是在IT建设上领先的公司,它们的共同点都是通过技术创新建立竞争优势。国际大公司如沃尔玛、UPS、美国航空公司、DELL、英国石油等都是本行业的IT技术创新者;国内的招商银行也是一个以IT为导向的技术创新公司的很好范例。因此制订一个好的 IT规划是企业获得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关键之一。 公司的IT规划大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三个层面:战略层面、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 从战略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 明确公司的总体战略目标, * 明确公司所处的竞争环境 * 在公司总体战略的指导下,根据公司自身的现状、能力和竞争环境的要求,制订切实可行的IT战略,包括:明确IT 的内涵和IT 在公司总体战略中的角色定位。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 * 评估公司的IT能力现状,包括现有IT基础设施和人员的能力; * 评估公司的IT技术架构;平台、网络、应用软件、流程、数据和架构; * 按照公司的未来发展战略评估公司未来对IT能力的需求; * 确定IT能力差距和IT发展能力发展蓝图。 从运营层面上来说,IT规划涉及: * IT管理组织机构设置、汇报体系、岗位设置、技能分类和相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 IT管控模式:如:相关IT制度、标准和规范、IT投资决策程序、风险管理、安全管理和项 目管理; * IT变革管理和培训。 上面所列举的只是IT规划涉及的大的方面,主要用来说明IT战略规划要涉及到企业的各个方面:战略、技术、流程和人力资源管理。此外,实际IT实施经验和对行业知识的深入了解对于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IT规划至关重要。我们大体上可以这样认为,只有同公司的业务战略紧密协调一致的,既有技术上的前瞻性又切实可行的规划才是好的IT规划。

【开题报告】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开题报告 金融学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随着中国WTO过渡期的结束,金融全球一体化将逐步成为现实,即溶服务竞争逐渐加剧,必须通过金融服务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经营决策能力和市场反应能力。金融服务创新极度依赖信息技术来实现,因此,银行业信息化在新时期将肩负着更加艰巨的历史使命。 另一方面,中国银行业将进一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势必对信息化建设提出更高要求。面临组织架构、业务战略的调整以及逐步清晰化的过程,银行业改革对信息化建设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大。 此外,在08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温家宝同志曾经作出了“全面深化金融改革,促进金融业持续健康安全发展”的重要讲话。文中提到了进一步增强做好新形势下金融工作的紧迫感的问题。 当前,中国金融改革发展面临新的形势。从国际上看,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资本流动规模不断扩大,金融创新日新月异,金融对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作用与影响明显增强。同时,国际金融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外部金融动荡对中国金融业冲击的可能性加大。从国内看,中国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社会发展对金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取消外贸银行人民币业务的客户地域限制,更使竞争越加激烈。在这种新的形势下,中国金融业既有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因此探讨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前言 1 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概况及发展历程 1.1中国银行业信息化概况 1.11信息化对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影响 1.2中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

银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银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 一、银行业面临市场化、国际化和规范化的管理挑战 经济贸易的全球化加速了金融服务的全球化进程,金融服务的触角早已穿越了国家疆界,使全球化的资本在世界各地扮演着重 要的角色。中国加入WTO以后,国内银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开放环境,外资银行带来了包括资本、管理、人才、市场、客户、以及技术等方方面面的竞争,同时也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活力,金融服务与国际惯例和国际标准逐渐接轨,推动我国银行业走向市场化、国际化、规范化!今后几年是我国银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时期。我国的银行业只有在竞争中快速形成核心竞争优势,在开放中增强抵御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在发展中掌握先进的经营管理经验,才能提高我国银行业的整体竞争实力。 二、实现管理信息化全面提升竞争力 从我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况看,在业务处理层面,我国银行业与国际银行业的技术应用水平差距不大,但是在管理信息层面的差距是明显的,其本质在于,管理信息化决定于经营思想和经营思念,并涉及到管理方式的革命,同时,技术集成难度也非常大。 银行业是信息密集型行业,它所有的业务信息全部都是以数字为载体存储在各处。银行业的管理必须依托信息技术实现以客户中心、电子商务、管理集中化的转变,借助信息管理工具为银行业构建科学的管理平台,建立集中监控体系,实现管理的全面升级,提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管理的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的商业银行信息技术运用的最重要的课题,成为缩

短与国际现代商业银行的管理差距,全面提升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用友银行业解决方案 北京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一直关注和研究国内银行业的信息化应用,在研究和总结国内外银行业先进管理经验以及 为银行业客户服务的实践基础上,结合在管理软件开发上的优势,开发了适合银行客户的新一代金融管理信息化平台,在此基础上,为银行业提供具有前瞻性、成熟的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 用友银行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面向银行业的管理信息化建设,在提供财务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资产托管系统、报表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应用的同时,与商业银行综合业务系统、金融资产及风险管理等系统集成应用,实现对银行从前台到后台,从业务到财务、从经营到分析的全面信息化管理,为银行决策层提供全面的查询分析、总体监控、风险监管和辅助经营决策。 银行业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充分考虑了未来我国银行国际化发展的需要,使用先进成熟的技术,基于internet/intranet运作,提供以集成、优化、计划、控制为基础的集中式网络化信息管理平台,并且具备多语言支持和多种货币支持功能。 对银行来说,银行战略管理是一切管理工作的核心,追求股东价值的最大化是银行经营的目标。银行的业务和管理系统的建设也必须围绕着整个银行战略的实现来展开,即可以从客户线、业务运作和风险控制线、财务线和员工线来进行。用友银行业解决方案从银行战略管理目标出发,主要提供如下管理和支持系统: 集中财务管理系统 全面成本管理系统 资产托管系统 集中采购及资产管理系统 计划预算管理系统 财务及量本利分析系统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1、集中式的财务管理系统 银行业集中式财务管理系统以集中式财务应用(数据集中、业务集中和管理集中)为基础,提供从财务核算到财务管理至财务分析的不同应用阶段和层次,功能涵盖账务处理、费用报账管理、计划预算、固定及递延资产管理、薪资福利管理等,并和综合业务系统实现安全高效的数据交换,充分体现了集约、集中和集成的财务应用理念。通过集中式的网络平台,实现从主管行到分支机构的实时、集中式的后台业务处理和数据监控,动态掌握全行的资源状况(人员、财务、资产),为银行的经营分析和业绩评价提供全面、真实、及时的信息来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在当前形势下,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是指将传统校园逐步转换为数字校园。为适应这一需求,为了校园的信息化建设,我们需要满足教育教学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根据校园实际情况,总体规划,分段实施。 校园信息化建设思路:校园信息网络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一项基础设施,其规划建设应与学校的其他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进行。校园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实施,除了更具学校资金的实际情况,还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 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分步: 1、校园网络的基础架构建设 (1)创建校园网络:按一定的技术指标配置网络设备。 (2)与网络相关的系统软件的选用。 2、推进校园网络在教学、管理、备课等方面的应用。 (1)网上行政事务管理——办公平台的搭建。 (2)网上电子图书阅览。 (3)网络宣传、教育。 (4)网络综合服务 3、逐步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 (1)信息资源共享 (2)图书资料检索、借阅自动化 (3)学校管理系统的信息化、自动化

(4)建立计算机网络辅助教学系统 (5)校园网和广域网结合 (6)床架网站 4、在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应用与管理 (1)宣传了解:让教师了解校园信息化建设的功能及其对学科教学在认真工作、课件制作与传输、资源传输、资源利用等方面的作用,让教师受其“诱惑”,享其“便捷” (2)实践应用:对全体教师进行全员化培训。在原有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信息技术培训,形成一支健全的具有一定信息技术水平的教师队伍。 (3)加强管理:制定校园网管理制度,坚持“为教学服务”的原则,做到定期维护、不断完善,确保校园网畅通。 我们学校建设“信息化校园”将以校园网络为基础,以教学支持网站、信息资源库、数字图书馆为信息员,以数字化为模式,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手段,以面向教学应用为首选,以循序渐进和逐步完善为主要建设模式,创设面向新世纪的现代化教学环境,全面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公司信息化建设未来三五年发展规划

中铁五局建筑公司未来三~五年 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 一、信息化建设总体思路 (一)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战略意义 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是实施企业信息化战略的基础;是推进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保障。中铁五局建筑公司自2009年启动信息化建设以来,坚持以IT基础架构为企业信息化战略目标服务的原则,紧密结合业务应用需求,整合业务流程,不断优化和完善企业信息化基础架构,推进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公司信息化建设现状: 公司信息化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未期,从最初的计算机打字、简单的工资管理、编制预算、财务管理等单机单用户使用。经过20多年的发展,计算机应用逐步扩展到各业务领域,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企业管理水平。2009年后,公司信息化建设日益得到重视,不断推进。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公司机关建立了中心机房、局域网,实现网络信息传递,光纤专线联接互联网。2009年,集团公司引进建设了网络OA办公平台,覆盖所属基层单位、直管项目部。集团公司为加强财务集中管理,引进浪潮GS财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财务集中管理。2009年集团公司为实现特级资质升级,建设了项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2014年依据精细化管理工作的要求,集团公司在全局推广

项目成本管理系统。2010年公司还建立了企业门户网站。2014年~2015年逐步建设完成公司到主要区域指挥部、直管项目部的二级远程高清视频会议系统。2014年公司为提高党务管理工作水平,加强党务管理的有效性,建立了公司党群工作信息化系统。2015年公司为建立具有竞争力的立体联动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优化人力资源培育、开发和利用,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与北京宏景软件公司合作开发人力资源系统。 虽然公司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必须认识到,公司信息化建设目前仍处于初步应用、发展阶段,信息化水平还远远不能满足公司长期、稳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和需求,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企业的核心业务,在公司的各项工作中全面实施信息化,建立和完善公司网络平台和信息化应用体系,用信息化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地发展。 (二)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企业信息化建设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前所未有的良好的发展机遇。 1、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中要求企业建立内部局域网或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内部办公、信息发布、数据交换的网络化;建立并开通企业外部网站;使用综合项目管理信息系统和人事管理系统、工程设计相关软件,实现档案管理和设计文档管理。建设部首次对施工总承包特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其未来趋势 [摘要]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过去的坚实基础上,继续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数据全国大集中工程,建设并完成了新一代业务处理系统,银行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持续加快,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当前和未来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银行业信息化还要不断根据改革和业务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 [关键词]银行业信息化现状发展趋势 一、信息技术、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信息技术(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是指那些可以被应用于扩展人的信息功能,管理和处理信息的所有技术的总称。它的主要职能在于凭借电子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技术为主要媒介手段,以期实现对信息的获取、识别、储存、提取、处理、传递、分配、反馈与控制。纵观信息技术的发展史, 它的发端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中叶。1946年,世界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 IAC由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与阿伯丁实验室制成并运行。它的问世,宣告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此后历经60多年的时间里,电子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取得了飞速 发展,计算机网络特别是因特网( Internet)的出现,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实现了世界范围内数以万计台计算机之间快捷便利地连通,为信息资源的使用与共享奠定了基础。如今,网络与通讯技术已被广泛地应用于社会生产和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这场信息技术革命,极

大地改变了人类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信息技术已成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动力。信息技术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核心,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第一,它以信息为基础。信息由数据生成,是数据经加工处理后得到的结果。信息作为反应客观事物的规律,是一切生产活动、经济活动、与社会生活都离不开的重要要素,信息的获取是信息技术发展的先决条件。 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以技术水平的提高为重要手段。计算机与 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获取、识别、储存,再到提取、处理、传递这一系列过程的效率得以显著提高,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更为有效和快捷的信息分配与利用。 第三,信息技术具有广泛的适用性与极强的渗透性。信息技术具 有非常广泛的用武之地,如今,它已经渗透到各行各业,在银行等重要金融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相对于以往任何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更快,更新周期更短,经济和社会效益也更为显著。 二、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历程回顾 信息化是通过对信息科技的开发与广泛应用,达到促进信息交流 和知识共享、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目标的一种历史进程。银行业信息化就是由于信息技术在银行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而引起的一场银 行革命。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发展起步较晚,以银行中使用的计算机为例,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大约晚了20多年。总的来说,依据不同时期的发展特点,可以将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历程分为四个发展阶段:

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平坝区十字乡民族中学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安启辉 为了全面推进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广大师生的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提高学校教育信息化的应用水平和效能,, 在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争取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新的跨越,特制定学校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 一、建设目标 (一)总体目标 1、通过五年的努力,实现学校教育、行政管理的信息化; 2、实现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全面开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化教学探索,学校教育教学环境信息化装备和运用水平达到全区教育系统领先水平; 3、实现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成资源库,充实学校教学多媒体平台,并与区教育教学资源库衔接; 4、实现学习、教学模式信息化,构建网络化的创新学习环境,把现代教育技术和网络文化牢牢扎根与师生的教学活动之中; 5、实现教科研活动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开展教科研活动,加强与各级教研组与区教研室的联系, 6、实现师资培训的信息化,利用网络建立起信息化的校本培训机制。 (二)具体目标 1、教育信息化硬件环境方面继续把教育信息化的学习、教学环境的建设作为学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作来抓,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分项实施,

逐步到位。初步打算为: 2015年完成部分班班通、电子备课室、校园数字广播及监控系统; 2016年年终完成“班班通”建设,年底实现校内局域网资源共享; 2017年完成学校数字图书馆建设,并与市、区数字图书馆相链接;2018年完成校园网站建设。2019年建成学科齐全、具有学校特色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库,促进基础教育教学资源的可持续更新和共建共享。 2、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方面 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主导力量,培训教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根据我校实际,教师的培训着力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的普及与提高,要求教师做到“四个会”,即会熟练操作计算机及上网浏览,会从网上搜索下载有关教学资料,会熟练应用校园信息综合管理系统等,会独立制作多媒体课件,初步建立起课件库,形成一定数量的多媒体课件。要开展网络条件下的教学模式的探究,掌握网络条件下教学所必须的技能。 3、软件开发方面 教学软件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方面,要发动教师制作和使用教学课件。各科室、教研组都要完成本部门的主页制作,并与学校网站链接;要有50%的老师建立个人教学或专题研究型主页。 4、信息技术教育方面 今后将在教好信息技术课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计算机运用的培训,使每一位学生做到“四个学会”,学会熟练地操作电脑,学会上网,学会检索信息,学会人机交互学习,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特别是自主学习的能力。要组织学生进行网页的制作,争取所有的班级都有班级网页,50%以上的同学有个人的主页,且都与学校的主页相链接。同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级教育行政、教科研部门组织的信息技术方面的竞赛,争取在区级以

心得体会 信息化银行建设心得体会

信息化银行建设心得体会 信息化建设与银行的业务发展关系越来越密切,已成为银行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在推进网点转型、提升服务水平的形势下,信息化建设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促进了网点业务的发展。在学习了工行姜建清董事长的讲话后,结合本联社的实际发展情况,从以下四个方面探索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成本高企分析 xx农信社共有53个网点、87台自助存取款设备。无论是物理网点或是人力资源方面,都面临着极大的成本。虽然电子银行业务的交易占比逐年上升,但是物理网点的高企逐渐成为同业中最大的负担。农信社因其"服务三农"的特性,肩负着地方的金融服务。物理网点成本不可改变,但是人力资源的成本可以逐渐往存贷款的营销或中间业务的营销等方向集中。 二、运营集约化分析 在全联社的运营过程中,打造标准的"流程银行"是高效运行的重要方式。后台中心有四种转变方式: 1、从单纯的前后台物理网点服务向全方位优化业务流程转变。目前,xx农信社依托省级提供的集中平台,将逐渐实现业务集中、远程授权和事后监督的一系列运营改革,逐渐改变了传统的运营模式。在远程授权中心上线后,将减少简单、重复的柜员工作量,有助于释放出更多人力资源,这种集约化的运营模式有助于各营业网点充分利

用现有的资源进行日常的财务会计辅导或为本网点的营销服务提供分析研究支持或着重于重点客户关系维护。 2、从单一的业务处理向全联社共享服务转变;各个部门和网点之间既要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也要形成相互的连接,探索运营机制的建立,支持各类业务及线上线下服务的协同发展。积极学习各种业务或产品,从各部门的角度分析该产品业务的特性,加强部门间的沟通,保证业务推广的顺畅,并实现业务数据结果的共享。 3、从标准型业务向专家型、决策型转变;处于互联网时代的今天,人力资源是最为昂贵的。目前,标准化的业务及流程繁多,如柜台简单的存取款业务办理、残损币的挑剔整点、各种券别清分后付出,信贷业务手续的办理等占用了许多人力资源。根据各类成本的测算,分析外包及特殊专岗人员集中处理的可行性。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金融机构的存贷利差在不断收窄,资金逐渐往投行方向发展。由于受到监管评级和市场环境的限制,资金的投向受到制约。虽然利率市场化的影响不大,但随着各家金融机构网点的设立,本联社仍需树立危机意识,未雨绸缪。利用一切资源,扩大利差以外的收入。 4、从网点的单渠道服务向多渠道的金融服务转变;近年来,我们对产品的营销不单单局限于柜台业务,更需要通过各种渠道进行延伸。建议省联社为各类中间业务提供更为详尽的数据服务,并通过不同的单位的合作,寻找切入点,共享或多渠道搜索客户信息,挖掘优质客户,充实客户的数据库。本着"了解您的客户"的原则,充分了解客户的需求,共同协作,共促发展,实现双赢。

关于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关于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摘要:通过分析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具体问题,借鉴国内外建设的经验,依据现阶段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提出提高供水企业业务管理信息化水平 的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智慧水务供水管理信息化 一、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大多数供水企业均已完成了网络基础架构 搭建、供水管网地理信息系统(GIS)、供水客户服务管理系统、供水调度系统、水厂及加压站生产自控系统、实验室管理系统(LIMS)、OA办公系统等信息自 动化系统的建设,从点到面,全面提升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 水平。但是,由于行业内对“智慧水务”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当前供水企业的信 息化建设,还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建设了数据库,积累了大量数据,但未对海量数据信息进行深度挖掘,没有发挥数据分析结果的“大脑”作用,难以实现预警、预测的精细和动态管理效果。 2、已建立的各类系统各自为政,信息的处理和流转只局限于本部门,信息不能在整个公司进行很好共享并有效流转,造成信息孤岛。 3、信息化建设只是完成传统的业务流程管理,未实现企业管理架构与管理模式的调整,缺少规范的公司信息统一管理平台。 4、信息系统安全机制薄弱。 二、国外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分析 国外的信息化应用比国内早,尤其是数据的深度挖掘与分析。大部分国外智 慧水系统由两块技术组成,即计算机辅助(IT)和业务技术支持(OT),IT是提 供水系统的IT技术,不仅仅是数据的采集,还需要可视化和分析;OT是提供业 务运营应用需求,并将业务需求进一步通过信息化方式实现应用。 英国很多水司通过建立数据库,布设大量压力或流量传感器来采集生产运营 中的数据,通过与高校联合的研究项目实现数据分析算法的应用,这种数据整合、智慧平台建设、智能算法应用最终带来的效果就是实现企业管理模式的转变,从 依靠经验化的管理模型转变成高效智能的自动化管理模式。英国联合水务可以通 过数据分析实现第二天的用水量预测。 美国加州芳泉谷通过部署Sensus智能水网,其包括通信系统、民用和商用水表。组合使用后,整个城市和居民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从何处减少用水并先行一 步判定漏水点,达到了减水20%的目标。 三、供水企业信息化建设目标 供水企业新型信息化建设应以充分保护现有水务投资为前提,结合企业不断 发展的管理需要,实现以下目标: 1、整合利用现有信息数据库和生产信息数据,建设水务数据管理中心平台和供水运营管理系统。水务数据管理中心平台的建设将实现水务数据的统一管理, 实现业务和数据的分离管理,提高水务数据的共享能力,降低信息处理系统接口 开发难度。通过统一数据管理平台,实现多系统分级权限管理和单点登录。 2、构建基于供水业务的综合管理平台,在地理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各类监测数据可视化,深入探索各部门业务间的联动性,大力提高企业的应急处理能力和 各部门协同作业效率,以“数据+业务+管理”的新型运营模式,辅助运营管理者进

浅谈我国未来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浅谈我国未来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发布日期:2011-1-18 文章来源:博客 一、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决定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提高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随着我国经济不断的发展,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数据全国集中处理(称为数据大集中),进一步建设完善了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处理系统。银行金融服务创新加快,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重要的标志是银行卡的应用和网上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现代银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与传统银行业相比,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拓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银行业的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 二、信息化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 1.银行业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识化,使服务前台和管理机构的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决策部门,实现智能化决策和快速反应,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范围,减少管理层次,促进了银行的管理模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2.信息化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信息化帮助银行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根据客户类别,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 按照最有利于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进行重组,使银行能有效适应市场的要求,从而建立“客户中心型”的流程组织,以期在成本、质量、顾客满意和反应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进而在财务绩效指标与业绩成长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3.信息化已成为金融工具创新的主要源泉。在业务开拓方面,信息化已成为金融业增长的源泉因素,信息系统的服务已经涵盖了银行所有核心业务流程。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的推行,往往是金融性质的市场行为同信息技术相互耦合的结果,信息化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基于知识的量化评价,辅助了决策行为,使金融产品的交易更为简单,从而扩大了金融市场。 三、金融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已经建立并趋于完善 1.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国金融业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PC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等各类计算机,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通信系统,开发了大量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2.数据集中工程基本完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金融机构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统一、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重新设计了营运流程。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中心,有效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整体可靠性,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为下一步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3.核心业务系统成功投产。以数据集中为依托,部分商业银行研制开发了涵盖全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决策分析和服务渠道的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部分保险公司陆续启动了“集中的财务系统”、“保险数据仓库”、“集中的IT运行平台”、和“网络安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能力,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未来几年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1.加强IT治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未来几年,银行业要建立起适应数据大集中技术环境和银行组织变革要求的信息组织体系,合理配置科技资源,努力构建面向业务、服务导向、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运作

(完整版)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企业信息化规划方法论 信息化规划百科名片 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 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 什么是信息化规划 企业信息化规划,是指在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在理解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业务规划的基础上,诊断、分析、评估企业管理和IT现状,优化企业业务流程,结合所属行业信息化方面的实践经验和对最新信息技术发展趋势的掌握,提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远景、目标和战略,制定企业信息化的系统架构、确定信息系统各部分的逻辑关系,以及具体信息系统的架构设计、选型和实施策略,对信息化目标和内容

进行整体规划,全面系统地指导企业信息化的进程,协调发展地进行企业信息技术的应用,及时地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以及有效充分地利用企业的资源,以促进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满足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鹰腾咨询在“管理上市”系列丛书之《上市·策》中提到,企业信息化规划在时间上的跨度一般是三到五年。每年要根据面临的新环境、企业的新发展和技术上的新趋势等因素对其做出调整和完善。 企业信息化规划步骤 鹰腾将企业信息化规划的过程总结如下: 第一步:环境分析 对企业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是信息化规划必不可少的 工作,它是规划的依据。在这部分工作中,需要深入分析企业所处的国内外宏观环境、行业环境、企业具有的优势与劣势、面临的发展机遇与威胁等。其中,三点尤为重要,第一,要分析行业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发展动力,发展方向,以及信息技术在行业发展中起的作用,第二要分析并掌握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现状,发展特点,和发展方向。第三,要了解竞争对手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情况。包括具体技术,实现功能,应用范围,实施手段,以及成果和教训等等。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

金融行业信息化建设 金融行业信息化现状金融行业的主要分成三大行业,即:银行、证券和保险业。所谓“金融信息化”,是构建在由通信网络、计算机、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等四要素组成的国家信息基础框架之上,由具有统一技术标准,能以不同速率传送数据、语音、图形图像、视频影像的综合信息网络,将具备智能交换和增值服务的多种以计算机为主的金融信息系统互连在一起,创造金融经营、管理、服务新模式的长期系统工程。 1.金融行业信息化发展历程到上个世纪末为止,我国的金融信息化已经走过20多个年头,在数万金融科技工作人员的努力下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无到有、从有到精、由点及面,初步建成了日趋成熟完整的金融信息体系。在这段发展时期,金融信息化工作形成了以金融企业和行业监管部门为核心的发展模式,即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等行业监管机构的领导下,各个金融企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确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战略和实施原则。我国金融行业信息系统的建立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讲起步较晚,从70 年代开始至今尽管只有 20 多年的短短历程,但发展速度较快。目前一些大中城市的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已基本上接近了发达国家80 年代中期的水平。计算机进入我国银行业,最早可追溯到50 年代,当时,中国人民银行引进了苏联的电磁式分析计算机,用以进行全国联行对帐表的工作。但是计算机在我国银行业的真正发展还是从70 年代开始的,因此,我国金融行业信息化的发展大致经

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70 年代起步阶段从70 年代中国银行引进了第一套理光—8 型(RICOH—8)主机系统开始,揭开了我国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发展的序幕,当时的主要目标是利用计算机处理效率高、准确性强、功能丰富的特点,对银行的部分手工业务用计算机来进行处理,主要软件采用COBOL 语言编写,实现了诸如对公业务、储蓄业务、联行对帐业务、编制会计报表等日常业务的自动化处理。尽管在当时只在某些地区的某几个分行着手试点,但是试点的成功为后来的大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这一阶段主要的处理方式也是采用脱机批处理的方式,解决了大量琐碎、重复性的劳动。第二阶段——80 年代推广应用阶段 80 年代我国银行业相继引进了日本的M—150、美国IBM公司的436l、4381 型主机系统。进一步在大中城市推广应用各类柜面业务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各行分别建立了自己的联网系统,实现了同城各专业银行自身间的活期储蓄通存通兑,基本实现了各专业行、各营业网点之间业务的联网处理。计算机已应用于银行门市业务、资金清算业务、金融计划统计业务、信贷管理等多项业务中。与此同时,1985 年中国银行率先加入了 SWIFT 环球金融通信网络系统,为我国银行业电脑化信息系统同国际接轨跨出了坚实的一步。第三阶段——90 年代完善提高阶段 90 年代各大专业银行信息系统主机纷纷升级,如引进美国IBM 公司的大型机ES9000 系列主机,用以扩大业务处理范围、增强业务处理能力。1991 日人民银行卫星通信系统上电子联行的正式运行,标志着我国银行电脑化信息系统进入了全面网络化阶段。各大银行除先后加入人民银

浅谈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浅谈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呈现了快速发展的势头,但是随着金融业的快速发展,客户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银行业信息化水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逐步建立监管信息化平台;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化体系;全面加强IT风险防范工作;加强互联网金融运营和监管;为金融混业经营提供基础平台;进一步实施专业化分工整合。 标签:银行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近年来,随着支付结算需求的提升,以及日益丰富的金融产品需求,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逐渐加快,在人民银行和国家有关部门的推动下,我国相继建立了大小额支付系统、企业征信系统、个人信用数据库等信息平台。[1]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化水平已经基本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以国有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银行系统建设完成了全国数据集中工程,并逐步建立和完善了全新的业务处理系统,为社会发展和改革提供助力。 过去几年,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是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的要求不断提升,我国的银行业信息化工作还需要结合市场和监管的要求不断强化和完善。本文认为我国今后的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将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一、重点开展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 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银行业系统的平稳健康运营需要强有力的监管平台。目前,我国的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上还处于以计算机或其他终端为依托进行联网业务集中处理的阶段。金融风险管理主要依靠现场检查、窗口指导等线下手段,金融监管信息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大规模推广实施。[2]我国目前的金融监管信息化水平较为落后,不能完全胜任金融监管的要求。国家有关部门正着力推动金融监管平台的建设,未来我国的金融监管信息化平台必将成为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重点。 在国家有关部门的统一协调下,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相互协作,建立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互融互通平台,推动信息化监管平台的落地实施。建立和完善具有风险预警、信息共享、互联互通功能的金融监管平台,以实现对金融业务和金融服务的全面、准确、持续地监督管理。[3] 二、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化平台 银行业是面向客户以金融工具为依托提供金融服务的行业,长期以来,我国银行业形成了“以产品为中心”的服务模式,忽视对客户本身的关注,影响了服务水平,也限制了自身规模和盈利能力。“以客户为中心”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长期任务。[4]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化平台将有

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

公路工程建设信息化发展规划 二O一七年 随着现代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飞跃发展,信息技术已渗透到社会各层面以及各个行业中。大力推进信息化是促进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战略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公共服务与实现智能交通,智慧交通的现实要求和必然选择。为加快信息化建设与管理进程,现根据工程业务需求建设公路信息化。 一、信息化建设内容 信息化包括办公信息化、数据采集自动化、分析比对数字化、质量监控实时化、安全管理常态化、项目管理精细化其主要如下: 1 项目管理网站 2 办公oa系统 3 计量管理系统 4 资金管理系统 5 安全管理系统 6 试验管理系统 7 计划进度管理系统 8 实验室数据采集 9 张拉压浆数据采集 10 拌合站数据采集 11预制梁场喷淋养生系统 12 手机app系统 13 路基路面摊铺及压实度监测(长治分局) 14 沥青光谱指纹快速检测(山西路桥) 15 施工动画三维动漫 16 安全教育vr体验馆 17 竣工资料管理咨询指导 18公路养护管理系统 19 项目管理BIM公路系统 20原材料二维码管控系统

21隧道人车分流报警系统 22 施工单位信用评价系统23桥梁健康检测系统 24 人脸识别考勤系统 25路面压路机视频监控 26 桥梁施工视频监控 27、基于路基路面施工摊铺碾压及视频监控数据采集系统 二、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按照“五化”战略发展目标要求,以精细化推进行业规范化、以信息化推进行业现代化,坚持“立足当前、应用为主,稳步发展、资源共享,放眼未来、科技引导”的指导方针,做到服务与管理相结合,实用与改进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逐步完善网络智能化管理,切实推进项目信息化健康发展,更为实现全省交通规范工程发展提供坚强的支撑和保障。 (二)基本原则 1、统一规划,稳步推进。按照信息化建设的总体要求,统筹规划,统一部署,明确信息化建设阶段性目标与工作重点,充分调动各部门积极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2、统一规范,资源整合。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和保障措施,充分挖掘并改进已建成网络和信息系统的作用,提高资源共享程度,使有限的信息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益。 3、统一设计,需求主导。信息系统和应用软件开发要以各部门业务精细化管理的需求为导向,从领导决策的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统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当前中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 作者: 杨晏忠, 出处:《金融&科技》,责任编辑: 王炎, 2008-06-24 21:02 在当前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所推动的信息化建设,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针对此种情况,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应对挑战,特别是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等手段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今后我国商业银行研究发展的重要课题。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有计划、分阶段、分步骤地进行,从微小的业务系统优化到管理系统配套建设、业务流程再造,从传统走向现代、从落后走向先进、从本土走向国际的持续创新、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要认真解决当前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工作存在的问题,将信息化建设置于战略的高度,推动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 在当前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所推动的信息化建设,给商业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信息技术被称为推动现代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均衡器,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改变着世界市场和世界经济竞争格局,针对此种情况,我国的商业银行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应对挑战,特别是如何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今后我国商业银行研究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商业银行信息化建设的含义 (一)信息和信息化的含义。不同的人对信息有不同的定义,一般说来,信息可以界定为由信息源(如自然界或人类社会等)发出的被使用者接受和理解的各种信号。作为一个社会概念,信息可以理解为人类共享的一切知识或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从客观现象中提炼出来的各种消息的总和。信息并非事物本身,而是表征事物之间联系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或信号。一切事物,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在发出信息,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也在发出信息或

某集团公司信息化建设规划

《xx集团信息化建设规划》 目录(略) 第一章、规划基础 ◆《十五计划》提出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任务。 ◆2001年11月26日吴邦国在国家经贸委、信息产业部联合举办的“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大会”上作了“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讲话。明确提出了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几个问题:·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三改一加强”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强化企业的基础管理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与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 ·企业信息化建设要坚持从企业的实际出发,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量力而行 ◆XX集团充分认识到经营管理信息化对提高集团整体运转效率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作用,以及自身基础和差距,把信息化规划列为五年发展规划的专题子规划。 ◆XX集团各级领导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和建设性的意见。 ----以上背景是集团信息化规划工作的基础,也是集团信息化规划成功实施的

前提条件。 第二章、总体建设目标 以集团五年发展规划确定的管理改进计划为基础,配合集团体制、机制、管理和技术的持续创新,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经过三到四年的努力和拼搏,建立和形成满足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协同运转、高效管理和科学决策需要的XX集团综合信息系统。为深度开发信息资源、加速信息流通、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提高信息利用能力提供有效手段,促进集团公司及其控股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和决策方式的改进和优化,提高集团的整体创新能力、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第三章、基础规划 一、信息资源规划 ◇经过一年的努力,分别完成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全统的全面信息资源规划工作。摸清信息家底,搞清信息需求,建立和初步形成集团信息资源管理基础标准体系; ◇通过信息资源规划工作,配合集团管理改进计划的实施,分析和建立集团公司及所属企业的经营管理主系统业务模型和数据模型; ◇结合信息资源规划工作,建立和形成全集团的信息开发应用管理体系。包括信息管理组织职能、信息归口管理制度、信息管理责任网络和信息内容管理制度等,确保经营管理和决策支持信息的明时、准确和完整; [可增加适合企业需求的其它任务]]

(完整版)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企业信息化建设规划 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IT产业已渐渐走进人们生活,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企业管理的主流,趋势。这个趋势是不可扭转的。而且,现在很多企业都以实现信息化管理为荣。下面就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和相关内容作具体讲解希望能够帮助企业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企业信息化建设概念: 企业信息化是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加强企业管理的一种手段,在一定程度上利用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软件技术、和数据库技术集成化,综合利用帮助企业管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所有信息,实现企业内外部的有效利用,用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提高管理水平、开发能力、经营水平的过程---我们称之为企业信息化,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过程,信息化水平是一个标准。 二、企业信息化对企业的发展的影响 企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已经不是一个认识问题,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常规的管理显然已不能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所以如何实现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来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就成为一个新的议题。企业一直要面临来自各方的挑战,包括市场需求、营销渠道、人才流动,资金周转等等方面。今天IT技术的发展能够帮助企业积极应对这些挑战,提高企业竞争力,并为企业带来更多更稳定的新业务。随着业务的快速成长,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企业如果不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网络平台、业务平台、管理信息系统,就很难在这个竞争日趋激烈的时代获胜。 宏观上来看企业信息化是一个趋势,计算机早已取代算盘并取代一部分传统的信息记录方式,由于工作的环境,所以我们经常用到扫描设施和文字识别软件,这样大大提高了我们工作的效率,让最新的资料在第一时间展现在读者面前。我

信息化金融机构的发展趋势

信息化金融机构发展趋势 1服务机构虚拟化 基于计算机技术的信息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广泛运用,营造出一个全新的不同于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而未来的金融机构将会呈现出显著的虚拟化趋势。网络信息技术在金融业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在互联网上设立网络银行等网络金融机构,从事虚拟化的金融服务,或者传统金融机构以现有专用网络与Internet联网,提供服务或设立网站。 2服务对象平民化 随着我国金融业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金融业所面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互联网时代新兴互联网金融企业的进入,更使传统金融机构感受到威胁。同时,互联网时代金融机构的信息化建设,使得金融机构推出小额理财产品的成本大幅下降,使小额理财成为可能。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普通居民的投资理财意识将更为强烈,寻求收益更高的投资方式也成为他们迫切的需求。可以说现实的激烈竞争和居民的金融需求要求金融机构服务对象平民化,而互联网技术又使得这一趋势成为现实,未来的信息化金融机构的服务将会向着更加平民化的趋势发展。 3金融机构平台化 平台经济实质是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三大趋势的集大成者。对于金融机构而言,建立平台能在竞争中居于有利位置,从而具有聚集各种资源的能力,在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从风险控制角度来看,通过平台占有的社会资源越多,抗风险的能力就越强。平台通过不断增加参与者规模并且逐渐改进、完善平台商业模式来为参与者带来更多价值,最终完成平台自身的增值。 面对一个金融需求强烈、客户群体庞大但渠道稀缺的市场,以商业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扩张是必然性战略选择。而同新设机构背后承担的巨大建设成本与人员管理压力相比,构建虚拟化的平台中介,整合渠道与资源,低成本拓宽销售渠道更是转型发展的新方向。 4金融服务个性化 互联网通过开放、分享、个性化和分布式协作改造着传统金融,互联网时代的信息化金融机构的运营模式使得金融服务的成本更低,操作更便捷,同时服务的透明度更高,个性化更强,用户体验更好。对于信息化金融机构而言,未来的竞争更多体现在服务质量的比拼上,是否有能力针对客户的不同需求推出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是每个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考验。 以上内容来自于《互联网金融》书籍,转载请标明出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