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用范本

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用范本

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用范本
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48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

用通用范本

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0 引言

矿井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地质工作勘探、研究、控制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煤矿生产发展,地质工作贯穿于煤矿开发、利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据统计,在煤矿发生的各类安全事故中,约有60%~70%为冒顶、瓦斯爆炸、突水等恶性事故(在地方矿、私营矿还要比这个比例大),而所有这些事故都与矿井地质工作有很大的关联性。因此,加强矿井地质工作,可以有效预防或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对促进煤矿安

全生产,增强矿井防灾抗灾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非常重要。

1 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1.1 防止矿井水灾事故的发生水灾事故具有突发性强,危害严重的基本特征,甚至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给矿井造成毁灭性的灾难。防治这类事故的有效手段,除了在防排水设备,配套设施这些硬件上提高认识以外,更要在加强矿井地质工作的另一个分支——水文地质这个软件上下大功夫。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其中包括勘探和生产过程中各种水文资料的积累整理、以及综合相关理论对其进行科学分析的一系列过程,使我们对一定区域内的主要含水岩系及其水文特征,主要含水层的含水性随季节、年度及降雨量的变化而递变的规律

等客观事实有一个总体的把握,以从宏观上指导我们的设计和生产布局;同时在生产实际中对可能发生事故的区域以及情况不甚明了的老塘、旧巷等采取超前打钻探放水,实行“有疑必探、先探后掘”的施工原则,就能在大局上掌握控制水患的主动权,大大降低发生矿井水灾事故的概率,减小其危害程度。

1.2 防止瓦斯事故的发生瓦斯爆炸、煤矿瓦斯突出等瓦斯事故是煤矿发生重大恶性事故的表现之一,它具有突发性强、波及范围广、危害程度高等突出特点。抑制和消灭瓦斯事故在煤矿安全工作中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过去,在处理和解决这类问题时,往往把工作着眼点完全放在“一通三防”等侧面,而忽视甚至放弃对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内容——瓦斯地

质工作的研究和投入,其结果是对瓦斯灾害仅仅限于被动防御,而缺乏有效的预见和超前规划,无法从根本上控制和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

比如,东北某矿八十年代中期在-109.0标高掘送岩石机道(平巷)时,按设计巷道将自底板至顶板穿越A8煤层以及一个落差达40 m的正断层F14。由于当时对该区域矿井地质资料研究程度不够,对煤与瓦斯突出和埋藏深度,构造等因素的关系认识不清。在掘进中当巷道接近A18层顶板及F14断层的预定位置,并发现瓦斯涌出量增大,煤层结构紊乱及其它突出征兆时,未能引起足够重视,仅采取了一些诸如加大风量,减少每次放炮火药量等措施控制回风流中的瓦斯浓度。在一次炮后20min,突然

发生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喷煤距离50m,有18m的巷道全断面被煤粉封严。突出煤量627t,沼气约1180m3。所幸当时处于交接班时间,场子及附近没有人员停留,否则这将是一起致多人伤亡的特大事故。

事后,通过对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了工作的主攻方向,全方位地加大了矿井地质工作、特别是瓦斯地质工作的工作力度。经过长时间努力,对煤与瓦斯突出与煤层的埋藏深度、构造及其它因素的关系等机理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采取了完善的对策。由于认识到位,抓住了矿井地质工作这个主要矛盾,对瓦斯涌出规律及瓦斯灾害的预防能够做到有据可查,有章可循。 1.3 防止由于设计不合理而造成的安全隐患在煤矿企业中,生产必须

遵从既定的程序和规范,也就是必须按照设计施工。而矿井地质工作所获得的资料和成果是制定这些设计最主要的依据和条件。只有对一个区域的煤(岩)层产状,结构、性质、厚度及其横向变化、瓦斯情况、水文特征、火区及岩浆岩侵入等矿井地质资料掌握准确,设计部门提出完善、合理的设计才有可能。这种完善、合理性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它能保证生产在快捷高效、安全有序的状态下进行,而安全是其中的核心。生产过程安全系数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计本身所依据的原始资料是否完整、准确地反映了施工过程中所将遇到的实际情况。

比如,井田范围内某一区域存在火成岩侵入及局部含水层。如果地质资料已详尽反映了

这些事实,在设计时就可考虑使施工远离这些区域,必须能事先制定有效措施防范事故的发生,使整个生产过程具有预见性和安全保障;反之,如果矿井地质工作不到位,未能提供翔实准确的基础资料,设计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准确地适应客观条件的变化,生产便会陷入盲目、无原则的状态。这样既可导致透水淹井等直接事故的发生,也可导致间接事故的发生。这里所说的间接事故,就是虽未引起事故的直接发生,但却对将来的施工生产带来严重安全隐患的一类事故。

地质资料不清是引起这种连锁反应的基本根源。事实上,施工时间和工程量等因素与事故的发生概率有一定的线性关系,是成正比的。一个优秀的设计其主要标志就是最大限度

地提高工程的利用率,减小工程量,缩短工期,特别是要尽可能避免无效工程的施工。要达到这个目标,除了要提高设计人员素质,避免人为因素影响外,更重要的是应该全面加强矿井地质工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地质资料的准确性,这是减小和杜绝各类事故发生的第一道防线,也是从根本上保证安全生产的症结之所在。

1.4 防止顶板事故的发生顶板事故是煤矿生产中另一类常见事故。虽然近些年来由于先进技术的采用和管理方式的改进,这类事故发生的比例及严重程度有所降低,但在一些不发达地区、非国有煤矿特别是个体小煤矿中,顶板事故依然是制约其安全生产的一个重要因素。造成这种后果的原因很多,比如工艺落

后,生产工序不符合实际情况;工人素质差,掌握技术、执行措施不到位;开采的地质条件限制,地质构造影响等。其中与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有关的顶板事故占有一定比例。

如果有详尽的地质资料做指导,在施工之前我们就可以对施工层位的围岩性质(比如坚硬程度,理解隙发育程度),断层、褶曲及煤层产状掌握准确,以便针对具体情况,合理确定不同地段的施工措施,特别是掘进爆破工艺及支护方式。材料、设备及人员配置等生产要素能事先到位,这样就能在管理和技术层面上保证对顶板事故的积极预防,有效地减少和杜绝此类事故的发生。

2 结束语

矿井地质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起着重要

的先导作用,做好矿井地质工作,对瓦斯事故、水灾事故及顶板事故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作用,从而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提高煤矿生产效率及经济效益。在煤矿企业中,只有正确认识矿井地质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才能对本企业进行科学的管理和决策,把工作开展的更好,因此,矿井地质既是一项专业技术工作,同时又同生产实际紧密相关,对煤矿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可在此位置输入公司或组织名字

You Can Enter The Name Of The Organization Here

矿井地质工作的目的、任务与意义

绪论 一、矿井地质工作的概念和意义 (一)矿井地质工作的概念 矿井地质工作是在矿井建设和生产时期,直接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的地质工作。从这一概念中阐明了矿井地质工作的两个基本性质。 1.矿井地质工作所处的阶段 煤炭开发大体经历远景规划、矿区总体设计、矿井设计、矿井建设和矿井生产等阶段。每一阶段都必须以相应的地质工作为基础,以提供的地质资料为依据。 远景规划阶段主要是解决煤炭工业整体布局,选择煤炭工业基地和划分矿区的问题。煤田普查工作成果是远景规划的地质依据。 矿区总体设计阶段主要是解决矿区内各矿井统一布局和确定开发规划的问题。其基本任务是确定开发规模和开发顺序;划分井田、选择井筒位置和开拓方式;拟定煤炭加工工艺和选煤厂建设;选定运输线、供电线和供水线;以及布置矿区主要工业设施等。矿区详查工作成果是矿区总体设计的地质依据。 矿井设计阶段主要是解决一个矿井开拓布置的问题。其基本任务是选定井筒和工业广场位置,确定开拓方式,划分开来水平,布置第一水平主要巷道和采区,以及进行基建工程、通风安全、提升运输、煤炭加工等一系列技术设计。井田精查工作成果是矿井设计的地质依据。 矿井建设阶段主要是解决矿井基建工程和首采区建设的问题。其基本任务是编制基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和进行井巷施工。建井地质工作就是直接为矿井基建工程服务的地质工作。 矿井生产阶段主要是解决矿井煤炭生产和准备的问题。其基本任务是编制采掘设计和组织采掘施工。生产地质工作就是直接为矿井生产服务的地质工作。 综上所述,为远景规划、矿区总体设计和矿井设计服务的地质工作,合称为煤炭资源勘探;为矿井建设和矿井生产服务的地质工作,总称为矿井地质工作。可见,矿井地质工作是从矿井基本建设开始,直到矿井开来结束为止,这一时期所进行的全部地质工作。它贯穿于建井、开拓、掘进、回来,即矿井生产建设的全过程。它是继资源勘探之后,在资源勘探的基础上,继续研究煤矿地质的阶段。 2.矿井地质工作服务的对象 矿井地质工作是直接为煤矿生产建设服务的。它与煤矿生产建设有着直接的、密切的联系。《矿井地质规程》(试行)(1984年5月)总则中明确指出:“矿井地质工作必须坚持为生产服务的方向;根据矿井不同的地质条件,按照生产建设各个阶段的特点和要求进行”。(二)矿井地质工作的意义 1.矿井地质工作的必要性 鉴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地质工作必须经历由大面积的概略了解到小面积的详细控制这样一个过程,即遵循分阶段循序渐进的原则。资源勘探是矿井地质工作的必要基础;矿井地质工作是资源勘探的深化和发展。它们构成了各自独立的、相互不能替代的阶段。 2.矿井地质工作的重要性 煤矿开采是在复杂地质体内,以煤层为对象的生产活动。采煤技术是一种以地质条件为基础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

煤矿地质测量有关规程规定 汇编 山东省煤炭局生产技术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制订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 一九八三年五月

煤炭工业部文件 (83)煤生字第700号 关于印发《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 规定》的通知 各省(区)煤炭局(厅),东北内蒙古、安徽煤炭公司、大屯煤电公司、各统配重点矿务局: 为了加强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严格技术管理,提高工作质量,充分发挥其在煤矿生产建设中的作用,适应煤矿工业发展的需要,特制订《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现正式颁发试行。各单位可根据本规定的要求,制定实施细则。 在试行过程中,各单位应广泛征集地质测量和采、掘、设计等部门的意见,并整理成文字材料于八四年内报部,以便修改。 附件《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六日(印)

第一章总则 第1条地质测量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一项重要的技术基础工作,也是煤矿生产和建设的组成部分。为了加强煤矿地质测量工作,严格技术管理,充分发挥其“尖兵”和“眼睛”的作用,适应煤炭工业发展的需要,特制定本规定。 第2条煤矿地质测量工作,必须在主管局、矿长和总工程师的直接领导下进行。各级领导都必须把地质测量工作纳入重要议程,经常指导、督促、检查,并在人、财、物上给予必要的保证,使地质测量工作能正常进行。 第3条地质测量工作必须坚持为生产服务的方向,积极主动的了解生产情况,结合煤矿各阶段的重点工作,有针对性的解决生产中的有关地质测量问题。地质测量工作必须根据煤矿当前生产和长远发展的需要有计划的进行。 第4条地质测量工作的基本任务: 一、煤矿生产不同阶段的需要,提供有关各种地质测量资料,为煤矿正常生产当好参谋。 二、及时解决和预报生产中遇到的地质问题,测量井巷施工的位置和方向,指导生产、施工按设计要求正常进行。 三、在本矿区内寻找煤炭资源,增加可采储量,保证矿井正常生产和改扩建有可靠的物质基础。 四、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开采和井巷施工进行业务监督。

平原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方法及经验总结

平原盆地区1:5万水文地质调查 工作方法及经验总结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大幅度提高,加之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和 气候变化等影响,许多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与地下水相关的 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以往国家开展的区域水文地质工作(1:20万及1:10万),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国家已规划布局开展新一轮的资源、环境、生态并重的1:50 000水文地质调查。 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开展主要分三个阶段:首先是前期准备阶段:包 括资料收集及实施方案的编写、第二是野外调查阶段:包括开展水文地质测绘、钻探及物探等;第三是综合分析阶段。 一、前期准备阶段 1、资料收集 资料收集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资料、气象水文资料、区域地质资料、水文 地质资料、遥感地质与地球物理勘探资料、地下水环境问题资料、地下水开发 利用资料。其中水文地质钻孔、水文地质试验、地下水化学测试、物探、地下 水动态长期观测资料及地下水开发利用资料是重点。 2016年以来,地调局针对1:5万水文地质调查工作,提出了进行室内预填 图的工作方法,预填图是在收集整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初步确定工作区所在 水文地质单元或地下水系统的边界、含水岩组结构及尚不清楚的问题,在野外 工作之前先形成一张初步的水文地质草图,后续野外工作是对该图进行验证补充,对梳理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做重点调查。预填图不是 1:20万水文地质图的 简单放大。 2、实施方案编制 (1)实施方案的编制原则 ①编制实施方案应在资料收集整理和野外踏勘的基础上进行;

②应明确调查区的地质地貌类型、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程度、与地下水相关的环境问题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③实施方案应明确水文地质填图单位和测绘地质、水文地质剖面的位置; ④实施方案应做到内容完整、文字精炼、重点突出、附图附表清晰齐全; ⑤实施方案编写提纲按照规范附录执行。 (2)实施方案主要内容 ①应对已有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 ②明确技术路线及工作方法; ③明确工作重点及具体的工作量; ④根据项目总体安排,多专业融合,进行综合科学的工作部署; ⑤合理安排工作进度、明确预期成果; ⑥做好经费预算; 应按照有关规定办理实施方案审查和批准,并严格遵照执行。经审查批准的实施方案,不得随意变更;因重要原因确需调整或变更的,应报请设计审查批准单位同意,并按要求办理变更手续。 二、野外工作阶段 (一)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是形成区域水文地质条件概念认识、调查与水资源和地下水相关的人为活动、获取水文地质参数、采集水样等的关键工作,水文地质测绘工作应在资料分析、遥感解译等工作的基础上分不同的侧重点进行调查。 1、技术要求 以1:5万图幅最新地形图作为工作底图,按相对独立的小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观测路线布置,以控制水文地质条件、重要地质、地貌界线和水点为重点的路线穿越法与界线追索法相结合,各类地质、地貌界线及水点实行统一的分类编号,沿途做连续观察,详细记录,典型地段做地质剖面,采集必要样品。在野外水文地质测绘工作中,调查表格每天收队后进行整理,对于存在填写遗漏的表格进行补齐,对于每条路线要及时做路线小结,对野外资料定期进行自检、互检和抽检,确保野外调查的质量。野外调查时,认真开展水位测量和水质现场分析等工作。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 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 储量,掌握资源/ 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供可靠依据。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

利用价值。 第六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 年至少进行1 次。 第九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条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技术管理规定

矿井水文地质基础工作技术管理规定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强化基础管理,加强安全生产管理力度,防止重大水害事故发生,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等相关文件,结合我矿水害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一条成立地测通防部矿井防治水领导小组和矿井防治水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地测通防部。配备专职技术人员负责防治水工作,要定期专门研究解决防治水工作中的问题,检查各项防治水工程的进展情况,在人力、物力、资金等方面给与保证。 第二条制订水害防治各项规章制度,包括岗位、人员培训、计划执行、审批、检查和奖罚制度等,要职责明确,奖罚分明;建立健全防治水工作制度,加强矿井防治水工作的管理,加强矿井防治水工程的监督检查。每季度由总工程师召开一次防治水工作专题会议,每年组织1~2次专业技术骨干培训。 第三条设立防治水专门机构,至少配备2套完好的探放水设备。煤矿必须配备专职探放水人员和探放水队伍,探放水人员应纳入特殊工种管理,进行专门培训,并持证上岗。探放水工程要按有关规程规定,编制正规探放水设计,报经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四条矿井必须有独立的排水系统。排水能力符合

《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井口及工业广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在山区,还应避开可能发生泥石流,滑坡的地段。井口和工业场地内建筑物的高程必须高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低于当地历年最高洪水位时,必须有防、疏、排水措施。井口附近或塌陷区内外的地表水体可能溃入井下时,必须按《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修筑堤坝、沟渠或采取其它相应措施。技术措施报经矿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审查批准后方可实施。 第五条防治水机构必须查明矿井水文地质条件,具备与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相匹配的水文地质图件和资料,建立各种台帐,至少每季填绘、补充一次。配备专业地质测量队伍,定期对煤矿井巷工程、采掘工作面进行测量并绘制采掘工程平面图、井上下对照图和矿井充水性图等重要图件。 第六条防治水机构必须依据《制度》的要求,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矿井水文地质补充调查、勘探和观测工作。查明矿井的各种充水因素,分析研究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为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依据。要结合矿井水文地质特征,组织编制防治水规划、总体设计和单项工程设计。根据生产计划的安排,提供水情资料和各种水害预报。 第七条建立井上下水文动态监测系统,健全观测制度,定期观测水位、水压、水温、水质和矿井涌水量。观测成果资料每月月初报西部公司备案。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一、填空题 1、2013年12月31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以安监总煤字()135号印发《煤矿地质工作规定》。自()年()月()日起执行。 2、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的基础上,从煤矿()开始,直到()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3、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的原则。 4、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和(),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5、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年至少进行()次。 6、井工煤矿应根据()、()、()、()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 7、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和()4种类型。 8、煤层稳定性以()和()划分,采用()和()结合的方法确定。 9、薄煤层以()为主,()为辅;中厚及厚煤层以()为主,()为辅。 10、一个煤矿原则上只评定划分()地质类型,但在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工程地质条件等有明显分区规律时,可分()、分()划分地质类型。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由()组织审定。 11、煤矿地质类型每()年应重新确定。当煤矿发生影响煤矿地质类型划分的突水和煤与瓦斯突出等地质条件变化时,煤矿应在()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12、矿井地质勘探按其目的不同,分为()、(、()和()等四类。 13、矿井地质勘探应遵循()先于(),()先于(),()先于()和物、钻、巷探相结合的原则。 14、井工煤矿补充勘探工程布臵应坚持(),且与()工程结合。补充勘探钻孔应穿过最下部可采煤层底板至少()。 15、煤矿必须备齐()、()、()和()等地质资料。 16、煤矿还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编制相关地质报告、图件和台账。报告、图件和台账都应()、(),内容(),每()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完善。图件的比例尺以满足工作需要为原则。 17、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作应以查明()、()、()、()和()等为主要任务,满足工程设计和安全采掘(剥)要求。 18、煤矿地质补充勘探工程应遵循()、()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多用”,钻孔应兼顾()、()、()和()等多项任务。 19、观测描述断层,应围绕确定其()、()和()的力学属性来进行。 20、地质观测应做到()、()、(、()。 21、实测资料必须()、();预测资料必须(),并在实践中不断检验、修正和完善。 22、凡()、()和其它的穿层巷道揭露煤层的地点,均应做观测点进行观测。 23、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24、矿井充水的条件分析主要是对()和()的分析。 25、矿井充水的水源有()、()、()和()四种。 26、煤矿应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提出()报告,由煤矿()总工程师组织审定。 27、煤层顶底板特征观测包括:伪顶、直接顶、伪底和直接底的()、()、()、()及其()。必要时,测试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28、井下()观测、记录、描述的地质现象,必须于升井后()天内整理完毕,并反映在相关图件或台账、素描等地质文档中。对采掘(剥)工程布臵有影响或可能导致安全问题的(),应及时报告()总工程师。 29、煤矿地质综合分析必须以完整、准确的()为基础。

矿井水文地质概述及检查要点

第一部分矿井水文地质 一、地下水与矿井水的的基本知识 1、自然界中的水 地球上的水,以气态、液态和固态形态存在于大气圈、地球表面及地壳中。地球上的总水量约占地球体积的1﹪,约14亿立方公里。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里的水,彼此之间有着密切的转换关系,要通过水的循环来实现。------大循环、小循环。 1)地下水的主要类型:包气带水(土壤、沼泽等)、潜水(冲积层)、承压水(奥灰岩溶水)。 2)地下水水质:地下水水质有好多分类方法,如按水的温度分类、按矿化度分类、按酸碱度分类、按硬度分类、按放射性、耗氧量、卫生条件分类等等。 2、矿井水的主要来源 1)煤层及煤系围岩中的地下水: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2)地表水源:河、湖、海、水库、水塘等。 3)大气降水的直接渗入。 4)老窑及淹没井巷积水。 3、矿井水的涌水通道 1)自然通道:孔隙、裂隙、岩溶、透水断裂带。 2)人为通道:未封闭或封闭质量差的钻孔、回采后顶板冒落和底板鼓胀裂隙、矿井排水后因潜蚀掏空产生的疏通裂隙和地表塌陷。

3)影响矿井充水的因素:自然因素----地形、煤层上下岩层的组合形式、地表水。 人为因素----开拓方式、采煤方法、疏干方法。 二、矿井水文地质 1、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任务 1) 开展矿区(井田)水文地质补充调查、补充勘探和水文地质观测工作。 2) 为矿井建设、采掘、开拓延深、改扩建提供所需的水文地质资料或专门报告。 3) 在采掘过程中进行水害分析、预测和防探水。 4) 开展矿区(井田)专门防治水工程中的水文地质工作。 5) 为补充和改善矿区(井)生产、生活供水进行调查、勘探,提供水源资料。 6) 根据需要开展老矿区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和研究。 2、地质类型的划分 1) 划分依据:矿区水文地质条件、井巷充水及其相互关系、受采掘破坏或影响的含水层性质、富水性、补给条件、单井年平均涌水量、开采受水害影响程度、防治水工作难易程度等。 2) 煤矿矿井矿井地质类型:水文地质简单、水文地质中等、水文地质复杂、水文地质极复杂。(崔矿为水文地质比较复杂----专家意见) 3、补充调查与观测

6-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实验工作基本要求

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实验工作基本要求 室内实验工作是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主要包括水质分析、土分析及岩样分析等。 一、水质分析 水质分析是在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进行水质调查的一个重要手段。其主要目的在于阐明地下水的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及其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的区域分带规律,以便为工农业供水、国防供水及饮用水的水质作出评价。 1、在区域水文地质普查工作中,对钻孔(抽水钻孔必须分层取样)、机井、 民井、泉及地表水体,均要采集水样,进行水质简分析,并选择10%的水样进行全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 简分析的主要项目为:pH 、游离CO 2、CO 32-、HCO 3-、C1-、SO 42-、Ca 2+、Mg 2+、 K +、Na +及总硬度等。 水质全分析项目应增测:Fe 2+、Fe 3+、NH 4+、F +、NO 2-、NO 3-、H 2PO 4-、可溶 性SiO 2、耗氧量及侵蚀性CO 2。 2、凡地下水可能受到污染的工矿、城镇、农灌等地区,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专门水样,有选择地增测:酚、氰、汞、铬、砷、铜、锌、锰、铝、铅及镉等有害元素,以及有机农药、有机汞等分析项目。 3、凡水质变化比较复杂的滨海地区或内陆湖盆,以及红层地区,所有钻孔均应分层或分段(厚含水层)采取水样,查明咸、淡水的分界面和水化学的垂直分带。在进行抽水试验时,应在现场定时测定氯离子的变化,绘制氯离子与时间关系曲线图。 4、在地方病(克山病、大骨节病、甲状腺肿大及食道癌等)分布地区,应根据具体需要采取专门水样,有选择地增测:钨、钒、钛、镍、钼、钴、硒、锶、钡、铀、镭、钍及氡等元素,以及有机质、腐植酸等分析项目。 5、对于热矿水,除进行全分析和光谱半定量全分析外,应增测氟、溴、碘、硼、锂、锶、钡、铀、镭、钍、氡及气体成分(包括逸出气体和溶解气体),如二氧化碳、氧、氮、甲烷、氦、氩等分析项目。 6、油田地区,应增测与油田水有关的环烷酸、溴、碘、硼等分析项目。盐卤水分布地区,应分析溴、碘、硼、锂、铷、铯、锶、钡等微量元素。多金属矿床分布地区,应分析铜,铅、锌、钼、钴、钛等金属元家。在放射性矿床分布地区,应增测铀、镭、钍、氡等分析项目。 二、土分析 1、土质分析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土层名称和确定渗透系数、给水度等参数。盐碱土分布区,应测定土的可溶盐含量及其化学成分。 2、对钻孔中第四系含水层的岩性,一般应作颗粒分析定名。在可能有孢子花粉和微体古生物存在的新生代地层,为确定地层时代,可选择有代表性的钻孔和地层剖面,有目的地和系统地采取分析鉴定样品。 3、在黄土地区,除了鉴定含水层的水理性质,测定有关参数,如渗透系数、给水度等以外,还要鉴定黄土及黄土状土的工程地质性质。主要试验项目有:压缩试验、湿陷试验、剪力试验(自然的或饱和的,固结的或非固结的)及崩解等。为阐明黄土的成因和分布规律及间接评价黄土的工程地质性质,应做下列试验项目:颗粒组分、可溶盐、塑限、液限、塑性指数、容量、孔隙比、天然湿度及最大分子吸收度等。必要时,可增加下列分析项目:有机质、PH 、矿物成分(包括粘土矿物)、毛细上升高度及击实试验等。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2014【新标准】

《规定》执行日期为2014年3月1日,原煤炭工业部1983年11月颁发的《露天煤矿地质规程》(试行)和1984年5月颁发的《矿井地质规程》(试行)同时废止。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强和规范煤矿地质工作,查明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及时处理煤矿地质灾害,有效预防煤矿事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有关单位的煤矿地质工作,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煤矿地质工作是指在原勘探报告的基础上,从煤矿基本建设开始,直到闭坑为止的全部地质工作。 第四条煤矿地质工作应当坚持“综合勘查、科学分析、预测预报、保障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煤矿地质工作的主要任务包括: (一)研究煤矿地层、地质构造、煤层、煤质、瓦斯、水文地质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等地质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开展地质类型划分。 (二)查明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做好相应的预测预报工作。 (三)进行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地质观测、资料编录和综合分析,提供煤矿建设和生产各个阶段所需要的地质资料,解决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各种地质问题。 (四)估算和核实煤矿煤炭资源/储量以及煤矿瓦斯(煤层气)资源/储量,掌握资源/储量动态,为合理安排生产提

供可靠依据。 (五)调查、研究煤矿含煤地层中共(伴)生矿产的赋存情况和开采利用价值。 第六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总工程师(或技术负责人,下同)具体负责煤矿地质工作的组织实施和技术管理。 第七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设立地测部门,配备所需的地质及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建立健全煤矿地质工作规章制度。 煤矿地质类型为复杂或极复杂的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除符合本条第一款规定外,还应配备地质副总工程师。 地质副总工程师、地测部门负责人应由地质相关专业技术人员担任。 第八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组织或安排地质技术人员接受继续教育或业务培训,每3年至少进行1次。 第九条煤矿企业及所属矿井应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装备,认真开展煤矿地质研究,不断提高煤矿地质工作的技术水平。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十条井工煤矿应根据地质构造复杂程度、煤层稳定程度、瓦斯类型、水文地质类型和其他开采地质条件进行类型划分。井工煤矿地质类型分为简单、中等、复杂和极复杂4种类型(表2-1)。

矿井地质工作管理规定

矿井地质工作管理规定 一、观测记录必须在施工现场进行,并记录在专门的地质观测记录本上,不准弄虚作假。 二、描述地质现象,应做到内容完整、数据准确、图文结合、重点突出,客观地反映地质现象的真实情况。 三、对岩石巷道的观测要及时,做到不漏层、不漏构造,两次观测的间距不大于10米;锚喷巷道规定1-2天观测一次,观测的位置必须从测点开始丈量。 四、岩石巷道要每10米测绘一个迎头断面,两个断面间要连续追踪绘成地质剖面图,并要测量巷道的方向、坡度和规格。 五、对煤层巷道的观测,煤厚较稳定、构造较简单的煤层,两次观测的间距不大于15米;煤厚不稳定,构造复杂的煤层,两次观测间距不大于5米,观测点的位置必须从测点开始丈量。 六、每次观测的结果必须绘制迎头地质断面,两个断面间要连续追踪绘成地质剖面图,要测量巷道的方向、坡度和规格,并标在剖面图上。 七、当巷道不能揭露煤层全厚以及因地质原因或人为因素造成撇顶、底煤时,要求每隔10-15米探查一次全煤厚,把煤厚点绘到剖面图上,并用虚线连接出煤层形态。 八、对工作面的地质观测。工作面每推进10-20米,要进行一次观测。不能采全高的工作面,必须探清煤厚,规定沿走向10米一条线,线上倾斜方向10米一个煤厚点,并填绘在采区地质图或储量

计算图上。 九、在地质工作正常的运行过程中,要做好地质方面的预报工作,要求做到预报及时、措施有效、单位落实。以提高质量和兑现率,防止发生差错和事故。 十、掘进地质预报,要在开拓区域、采区地质说明书的基础上,针对巷道掘进中可能出现的地质问题,预报前方地质变化的位置、性质、规模、发展趋势以及对巷道施工影响程度等。 十一、回采地质预报,要在回采地质说明书的基础上,对某些有可能影响回采的地质问题,在回采中边收集资料、边分析研究、边预报前方的地质变化、发展趋势和影响生产程度等。 十二、瓦斯地质预报是在巷道掘进时,对巷道前方的有可能出现的瓦斯和煤尘的涌出进行预报。 十三、回采工作面采后总结必须在工作面采完后一个月内完成;采区总结必须在采区结束后二个月内完成。要求做到准确、详细、完整。 十四、对“三书”的编写要及时、详细,不准滞后。 十五、切实做好水文地质工作,井下涌水量要定点、定时观测,及时分析其变化情况,“水害”预报必须及时,并下发到有关单位,做好预防措施。 十六、对预计有水患的区域,防治水工程要有方案设计、施工设计,并按规定程序审批。工作结束后要有总结报告。 十七、坚持“有疑必探”的原则,凡对不清楚或有怀疑的地段,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内容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围和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他。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围和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和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容有: 1.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水文地质调查方法..

第二章水文地质测绘 水文地质测绘(水文地质填图)––––是以地面调查为主,对地下水和与其相关的各种现象进行现场观察、描述、测量、编录和制图的一项综合性工作(一种调查手段)。 目的:为地区规划或专门性生产建设提供水文地质依据。 提交成果:图件––––水文地质图;报告––––水文地质测绘报告等。 水文地质测绘是水文地质调查的基础,在水文地质普查阶段,主要是进行水文地质测绘,在勘探阶段,测绘则是退居次要地位。 通常在相同比例尺的地质图上填水文地质图。 若没有地质底图,则要同时进行地质图,水文地质图的填图,这时称为综合性地质—水文地质测绘。此种测绘所用的地形底图比例尺,一般要求比最终成果图的比例尺大一倍。 §1 水文地质测绘的任务 一、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 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任务是解决下列问题: (1)测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型地下水的分布状态、相互联系情况; (2)测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含水带及其埋藏条件;隔水层的特征与分布; (3)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4)概略评价各含水层的富水性、区域地下水资源量和水化学特征及其动态变化规律;(5)各种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6)论证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 二、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内容 为完成上述任务,水文地质测绘一般应包括下述调查内容: (1)基岩地质调查; (2)地貌及第四纪地质调查; (3)地下水露头的调查; (4)地表水体的调查; (5)地表植物(即地下水的指示植物)的调查; (6)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状况的调查。 也就是说,水文地质测绘是综合性的调查研究工作。 三、水文地质测绘的主要成果 水文地质测绘的成果主要有:①水文地质图(包括具代表性的水文地质剖面);②水文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释义最新

Meikuang Dizhigongzuo Guiding Shiyi 煤矿地质工作规定释义 2014年7月22日

目录 前言 .......................................................................................................................................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煤矿地质类型划分及基础资料........................................ 第一节煤矿地质类型划分.................................................................. 第二节煤矿地质基础资料.................................................................. 第三章煤矿地质补充调查与勘探........................................... 第四章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 第五章煤矿地质观测与综合分析............................................ 第一节地质观测.......................................................................... 第二节资料编录.......................................................................... 第三节综合分析.......................................................................... 第四节地质预报......................................................................... 第六章煤矿建设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一节开工前的地质工作.................................................................. 第二节施工中的地质工作.................................................................. 第三节建矿地质资料移交.................................................................. 第七章煤矿生产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一节基本要求.......................................................................... 第二节采区掘进的地质工作................................................................ 第三节掘进和回采工作面的地质工作........................................................ 第四节煤矿水平延深的地质工作............................................................ 第五节露天煤矿的工程地质工作............................................................ 第八章煤矿闭坑阶段的地质工作............................................ 第九章煤矿地质信息化工作............................................... 第十章附则............................................................ 附录A 煤矿地质类型划分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B 煤矿(建矿、生产)地质报告编写提纲................................ 附录C 地质说明书编写的主要内容及要求.....................................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地质工作管理制度 1、总则 1.1、地质工作是煤矿生产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必须坚持为生产建设服务的方向,坚持超前与准确预报的原则。地质工作要以现场观测与综合分析为重点,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为手段,为煤矿生产建设各个阶段提供可靠的地质资料,解决矿井采掘中出现的各类地质问题。 1.2、地测科及技术科有足够的经过正规学习或培训的地质及水文地质专业技术人员和正常工作的装备。地质人员要不断加深地质理论知识的学习,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地质资料,熟悉矿井地质条件,建立矿井三维立体的地质概念,运用动态思维来分析解决问题。 1.3、地质工作执行的主要规程、规定、条例、图例有 《矿井地质规程》 《煤矿防治水规定》 《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暂行规定》 《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 《煤矿地质测量图例》 《煤炭工业技术政策》等。 地测科及技术科应具备各项技术规程的实施细则和技术补充规定。1.4、地测科及技术科必须有以下制度 地测科、技术科机构职责及岗位责任制,地质工作质量事故分析制度

资料定期分析、保管、提供制度、地质资料、技术报告的审批制度、技术例会等。 1.5、地质工作必须有年度工作计划,并要坚持定期会议制度,各时期工作有目标、任务、措施、并落实到人。 1.6、生产中遇重大地质问题时,地测人员应尽快入井进行写实,并在升井后立即绘制素描图和平剖面图,同时会同技术科经审核后通知地测科报送矿生产调度室和总工。有疑难问题时,技术科应组织相关人员到现场进行复核。 根据观测及调查资料综合分析,及时编制相关图件,向矿和主体公司汇报。 1.7、地测科的各种基础地质资料包括图纸、原始记录本、说明书、各种台账卡片等,要求内容齐全,有目录索引,做到查找方便,实现档案化管理。 1.8、所有地质成果图纸均应及时根据补充勘探成果。图件电子版和纸质版要求在成果资料出来后3日内修改完毕,未修改的图纸不得使用。 1.9、加强地质资料的发放管理,任何人不得随意对外提供地质资料及图纸。向外提供的一切资料、图纸、报表等,须经矿总工程师批准。 1.10、各种地质仪表器具必须保管好使用说明书,仪器日常保管与维护,应指定专人负责,做到各种仪器设备齐全、完好,保证地质工作能正常开展。 2、矿井地质工作

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附录一矿井水文地质主要图件内容及要求 一、矿井充水性图 矿井充水性图就是综合记录井下实测水文地质资料的图纸,就是分析矿井充水规律、开展水害预测及制定防治水措施的主要依据之一,也就是矿井水害防治的必备图纸。一般采用采掘工程平面图作底图进行编制,比例尺为1/2000-1/5000,主要内容有: 1、各种类型的出(突)水点应当统一编号,并注明出水日期、涌水量、水位(水压)、水温及涌水特征。 2、古井、废弃井巷、采空区、老硐等的积水范围与积水量。 3、井下防水闸门、水闸墙、放水孔、防隔水煤(岩)柱、泵房、水仓、水泵台数及能力。 4、井下输水路线。 5、井下涌水量观测站(点)的位置。 6、其她。 矿井充水性图应当随采掘工程的进展定期补充填绘。 二、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 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就是综合反映矿井充水变化规律,预测矿井涌水趋势的图件。各矿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相关因素绘制下列几种关系曲线图: 1、矿井涌水量与降水量、地下水位关系曲线图。 2、矿井涌水量与单位走向开拓长度、单位采空面积关系曲线图。

3、矿井涌水量与地表水补给量或水位关系曲线图。 4、矿井涌水量随开采深度变化曲线图。 三、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就是反映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图纸之一,也就是进行矿井防治水工作的主要参考依据。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在井田地形地质图的基础上编制,比例尺为1/2000-1/10000。主要内容有: 1、基岩含水层露头(包括岩溶)及冲积层底部含水层(流砂、砂砾、砂礓层等)的平面分布状况。 2、地表水体,水文观测站,井、泉分布位置及陷落柱范围。 3、水文地质钻孔及其抽水试验成果。 4、基岩等高线(适用于隐伏煤田)。 5、已开采井田井下主干巷道、矿井回采范围及井下突水点资料。 6、主要含水层等水位(压)线。 7、老窑、小煤矿位置及开采范围与涌水情况。 8、有条件时,划分水文地质单元,进行水文地质分区。 四、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 矿井综合水文地质柱状图就是反映含水层、隔水层及煤层之间的组合关系与含水层层数、厚度及富水性的图纸。一般采用相应比例尺随同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道编制。主要内容有: 1、含水层年代地层名称、厚度、岩性、岩溶发育情况。 2、各含水层水文地质试验参数。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详细]

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及工作方法 第一节观测路线和观察点的布置 水文地质地面调查工作是针对勘查地区的地质、地貌、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是认识和掌握水文地质规律的必要过程.进行水文地质地面调查时,首先要布置好观测路线和观测点. 一、观测路线的布置 应用最短的路线取得最多的成果,原则上要横穿地层走向或地貌单元,具体还要结合好露头及水点分布等情况灵活掌握(即垂直地层走向,构造线;垂直河流、阶地;穿过湖河沼泽地段,井泉分布点及分水岭等).另外在露头好的地段,还应顺着构造线或河谷进行追索.总之应以看得多,见得全,最多获得地质、地貌及水文地质资料为原则.路线布置要有重点,又要照顾一般.在地质、地貌条件复杂或地质、地貌具有典型意义的地区,观测路线应当密些;相反在地质、地貌条件较为简单地区,观测路线可以适当稀一些. 二、观测点的布置 观测点应布置在观测线上最有意义的地方,即地层分界线、构造断裂带、破碎带、假整合面、不整合面、褶皱轴线,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变质岩分带区、阶地边缘,地表水体、井、泉、钻孔、自然地质现象(滑坡)发育处及标志层,典型露头及岩性,岩相变化带等处.地质地貌观测点不能均匀布置,应视有无意义而定,不定可有可无的点.水文地质点布置,除考虑不同地貌单项元,不同含水层外,还需考虑水点的均匀性.如果缺乏水点,则应考虑进行人工揭露,弥补水点之不足或水点的不均匀性. 三、野外填图及定点描述 1、野外地质填图 (1)地质填图所用地形底图的比例,应比成图比例尺大一级,如不具备条件,至少也需同等比例尺的地形图做底图. (2)在野外测绘过程中,要把观测点、线、试坑,地下水动态长期观测点等位置,准确地绘在地形图上;地质体、地质年代、构造线、地貌以及水文地质现象等,必须按规定的符号和线条勾出并严格区别实测与推测界线.

地质预报编制细则-团体标准

ICS73.040 D09 团体标准 T/SXDZ 041—2020 煤矿地质预报编制细则 Detailed rules for the compilation of geological forecast for coal mines (征求意见稿) (本稿完成日期:2020年3月20日)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基本规定 (1) 4 地质预报编写基本要求 (1) 附录A(规范性附录)地质预报编写提纲 (3)

前言 煤矿地质预报是矿井地质工作中一项重要工作,也是矿井安全生产中比较重要的工作环节。由于地质预报工作难度较大、准确率较低、制约因素多,往往导致地质预报成果的准确率难以保证。针对此类问题,煤矿企业要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健全地质保障长效机制,加强对地质预报的建设,确保地质灾害防患于未然。近年来,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在生产实践中,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煤炭地质保障长效机制,并且依据国家相关规程规范,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煤矿地质预报的管理文件及企业标准。同时一些国内及省内的知名技术服务单位为了完成山西煤矿的技术服务业务与相关煤炭企业协同完成了一些技术管理成果。 为了更好地帮助省内煤炭地质技术力量较薄弱的单位提升煤矿地质工作水平和技术水平,使得煤矿地质工作更有效地保障煤矿安全生产。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组织相关企业及专家依据山西省各大煤炭集团及相关企业有关煤矿地质工作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按照国家团体标准的编制要求,将一些针对性强、经过多数煤矿技术人员验证有可操作性、煤矿地质工作普遍适用、工作方法可重复的一些管理文件、企业标准、经验总结,汇总编辑成为协会团体标准,便于推荐给相关单位参考使用。 本标准附录A《煤矿地质预报编写提纲》是标准的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西省煤炭地质工程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主编单位: 本标准参编单位: 木标准主要起草人员: 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