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考研真题答案、经验指南、笔记讲义、(汇总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考研真题答案、经验指南、笔记讲义、(汇总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考研真题答案、经验指南、笔记讲义、(汇总贴)
北京师范大学艺术学理论考研真题答案、经验指南、笔记讲义、(汇总贴)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779艺术理论、814电视及传播理论、929影视历史与理论)考研备考指南下载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779艺术基础理论考研复习指南.pdf(下载次数:704)

2014年北京师范大学814电视及传播基础理论考研复习指南.pdf(下载次数:215)

779艺术基础理论历年真题解析说明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

北师大艺术基础理论的出题风格日趋灵活,多为串联型、理解型的题目,且与当代现实联系紧密,很难在书上找到现成的答题。因此,历年真题是我们把握考点重点难点的法宝,在上考场前总结一套自己的答题思维体系。但纵观历年真题,虽说无法从书上直接找到答案,但总体来说不深奥不怪难,考生一般都能答出一些内容。

但是,“试题不深奥”和“能得高分”又不是一回事。试题不深,所以每个学生都能答上一二,但是想得高分,就要比其他学生强,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这容易吗?很多学生考完,感觉很好,可成绩出来却不到100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答得不全,没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我们要答出亮点,让老师给你高分,这并不容易。

2.考试题型与分值

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从2013年的艺术理论真题来看,艺术理论这门课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三种题型,名词解释共6道,每道10分;简答题2道,每道20分,为多选二的题型,即在几道题中选做2道;论述题1道,一道50分,为多选一的题型。

特别要注意的是,艺术理论这门课考试是可以选答的,因此不管是从复习时间来看,还是根据人的学习特点来看,都没必要面面俱到。在把握好艺术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重点选择一两种艺术门类进行案例复习,整理目前较为普遍性的理论热点即可。比如考电影的同学,可以重点看关于电影的题目,再选择一种艺术样式比如美术进行复习,没有必要把音乐、艺术设计、戏曲等艺术基础知识都吃透。

3.各章节的出题比重

北师大艺术理论没有考试大纲,因此没有重、难点的告知,但大家可以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掌握各个章节在整个考研中的重要地位。例如,2009年以前的考题偏向于对艺术基础知识的考察,即问你某个作品是怎么样的,因此,《艺术基础知识》这本书就成为考试重点。但是,2010年以后,考题逐渐偏向于理论,艺术基础知识只是用于答理论时的案例证明,因此,《艺术学原理》自然成为重点复习对象。虽然学校给出的参考书目中没有《艺术理论教程》,但考题中反复出现,并且大多是关于艺术品和艺术创作这两章的内容,因此,《艺术理论教程》的这两章就成为考试重点。

4.重要的已考知识点

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很多考点会反复出现,一方面告诉大家这是重点,另

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大家记忆重要知识点,灵活的掌握各种答题方法。比如,关于艺术起源与艺术的继承与创新的问题,2010年、2011年、2012年连续三年都在真题中出现,肯定是考试的重点。关于艺术与经济、艺术与技术的问题在2008年、2009年、2012年、2013年的考题中皆有出现,必定也是考试的重点。对于反复考查的知识点,一定不要局限于答案,而要对答案进行变化,考研是选拔高层次人才的考试,老师不会对一个问题反复让大家背书,因此对于灵活性的要求更高,需要大家养成良好的发散思维。

5.联系热点的出题方式

北师大的考题看似基础,但是往往基础的题目中,却蕴含着当年的热点,所以,在研究历年真题的时候,就应该揣摩这个题目是如何和热点联系起来的,比如2013年考题中出现了“电影产业与电影艺术的关系”、“中国电影历史上的叙事风格梳理”这样的考题,就和2012年的现实情况联系紧密。2012年,票房前三甲的基本是戏剧、3D一类的电影,而冯小刚的《一九四二》却票房败阵,这就使电影界重谈电影艺术与商业的关系。3D电影归属于奇观电影,与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戏剧电影又构成一组讨论,因此,讨论中国电影叙事的风格又提上日程。

6.反复变化的出题方式

很多考研试题中,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这个考点已经作为简答题考过了,就不会再考了;其实不然,有些老师认为出简答题远远不能体现该考点的重要性,因此有可能会把它变作论述题再拿出来考。这其实对每个考生都是公平的,如果有人就想着投机取巧,恐怕会吃些苦头了。因此,一些可能演变成论述题的简答题大家一定要重视。例如2013年艺术理论简答题中对电影产业与电影艺术的讨论,就有可能成为2014年的论述题。再如,考艺术起源,2010年考艺术起源的游戏说,2011年、2012年的考题直接考艺术起源,2013年就换成“有人说,舞蹈艺术起源于巫术说,谈你的观点”,其实这都是换汤不换药,掌握好知识并理解题意,万变不离其宗。

814电视及传播理论历年真题解析说明

1.命题风格与试题难易

北师大电视传播和基础理论的出题风格不深奥不怪难,考生一般都能答出一些内容。但是,“试题不深奥”和“能得高分”又不是一回事。试题不深,所以每个学生都能答上一二,但是想得高分,就要比其他学生强,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要答出别人答不出来的东西,这容易吗?很多学生考完,感觉很好,可成绩出来却不到100分,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没有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体系,答得不全,没有自己的思考。因此,我们要答出亮点,让老师给你高分,这并不容易。

2.考试题型与分值

大家要了解有哪些题型,每个题型的分值。从2013年的电视及传播基础理论的真题来看,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三种题型,名词解释共3道,每道10分;简答题3道,每道20分,共60分;论述题2道,每道30分,共60分。

名词解释、简答题与论述题的分数各相差10分,差距不是特别大,因此每一种体型都要答得全面,逻辑清晰,理论与案例相结合。名词解释切不可只答一两句话。

3.各章节的出题比重

北师大电视及传播理论没有考试大纲,因此没有重、难点的告知,但历

年真题上凸显出来的重点是非常明显的。传播学理论方面,关注与电视相关的传播学理论,如人际传播、大众传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电视理论方面,重点掌握电视新闻节目、电视娱乐节目、谈话节目、电视剧、频道专业化等内容。而关于史实、政策、技术方面的内容一般不列为考察对象,这就为我们看书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4.重要的已考知识点

考研专业课试卷中,很多考点会反复出现,一方面告诉大家这是重点,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大家记忆重要知识点,灵活的掌握各种答题方法。比如,关于电视新闻的发展趋势问题,2013年、2012年、2008年、2007年都在真题中出现,肯定是考试的重点。关于电视娱乐节目的问题更是在真题中,换着法子出现,比如2011年在论述题中考察娱乐节目的发展,2012年就在简答题中考察娱乐节目的发展,2013年《中国好声音》火了,于是在论述题中考察《中国好声音》这档娱乐节目的分析。对于反复考查的知识点,一定不要局限于答案,而要对答案进行变化,要针对近几年比较火的例子进行现实性的分析,千万不要只局限于书上案例。

5.联系热点的出题方式

北师大的考题看似基础,但是往往基础的题目中,却蕴含着当年的热点,所以,在研究历年真题的时候,就应该揣摩这个题目是如何和热点联系起来的,比如2011年新浪微博火速占领市场,而传统媒体式微,于是2012年的考题就加了一个新题——试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竞争。再如,2006年《超级女声》很火爆,2007年的一道论述题就是分析这档节目并谈谈自己的看法。而2012年《中国好声音》火了,2013年的一道论述题即分析《中国好声音》。

6.反复变化的出题方式

很多考研试题中,有些同学可能认为这个考点已经作为简答题考过了,就不会再考了;其实不然,有些老师认为出简答题远远不能体现该考点的重要性,因此有可能会把它变作论述题再拿出来考。这其实对每个考生都是公平的,如果有人就想着投机取巧,恐怕会吃些苦头了。因此,一些可能演变成论述题的简答题大家一定要重视。例如,考察电视娱乐节目这一章的内容,2007年是分析真人秀节目《超级女声》,2008年让谈对真人秀节目的看法,2011年和2012年则谈娱乐节目的发展趋势,2013年再次分析真人秀节目。这些题目看似不一样,其实都属于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换汤不换药,掌握好知识并理解题意,万变不离其宗。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历年真题在备考中的重要性!真题不仅要好好研究,而且还要作为最重要的模拟题反复地训练,不要放在最后才来分析,而要伴随复习的始终。分析“历年真题解析”不只看答案,更要看答题的思路,总结出属于自己的一套答题思维模式,有时答案的思维方式比内容更重要。光分析“历年真题解析”还不够,更要把与真题属于同一层次,但是还没有考到的知识点,按照真题解析的答题思路自己答一遍,看是否能得心应手。

考试时要尽量做到“八大要求”:一是把名词解释当做简答题来答,把简答题当论述题来答,把论述题当成一篇小型论文;二是无论是简答还是论述,尽量分小标题,突出层次(层次清晰了,显得专业,能引导批卷老师去找给分点);三是突出关键词(老师一般批卷是找关键词的);四是可适当举例,特别是答题时理论不是很充裕的情况下,举例可以扩充卷面,形象生动;五是字体端正,卷

面整洁,写错了,不要去划掉,画成黑疙瘩是万万不可以的;六是结合实际分析的题目,一定要和实际相结合论述,辨析题目要运用辩证的思维回答,正反两面否要谈到,两方面分析;七是尽量用学术语言,这是老师看你是否已经入门的关键点,文辞优美但不要空洞无物;八是按照分值合理分配时间。具体答题细则如下:

(1).名词解释:名词解释一般位于试卷的第一部分,这种题型考的就是记忆和基础。在回答名词解释的时候以300字左右为佳。如果是A4的纸,以5-8行为宜,切忌不可只答1—2行。按照每个人写字的平均速度,一般需要8分钟左右。

(2).简答题:简答题一般来说位于试题的第二部分,基本考察对某些重要问题的掌握程度。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候要把课本重要问题梳理清楚,要比较扎实的记忆。答案最重要的要答得全面、有逻辑。

779艺术基础理论高分辅导讲义说明

北师大艺术理论高分辅导讲义(2014版),系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编撰的“艺术与传媒学院考研精品考研辅导资料”之一。艺术理论(779)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专业科目,对应需求专业有艺术学理论、戏剧与影视学、音乐与舞蹈学、美术学。

学校指定的考研参考教材《艺术学原理》与《艺术学基础知识》是两本非常优秀的教科书。但《艺术学原理》涵盖了艺术学、哲学、美学、经济学等学科内容,对于考研学子来说,阅读理解较为困难;而《艺术学基础知识》一书知识涵盖量巨大而较为分散。另外,北师大的出题风格较为灵活,多为串联型、理解型的出题方式,且与当代现实联系紧密。考生阅读参考书很难把握重点,也很难形成清晰并较完善的知识脉络体系。因此,如何把握考点重点难点、如何建立清晰而较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如何把握答题思路技巧,是本资料将告诉你的法宝。

从2013年的艺术理论真题来看,艺术理论这门课主要有名词解释、简答、论述三种题型,2013年的真题名词解释共6道,每道10分;简答题2道,每道20分,为多选二的题型,即在几道题中选做2道;论述题1道,一道50分,为多选一的题型。6道名词解释有5道来自张同道编写的《艺术理论教程》,1道来自《艺术学原理》。简答题与论述题的答案均分布在《艺术理论教程》《艺术学原理》《艺术学基础知识》的各个章节中,需要考生将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真题具体有哪些题,我们会在真题解析中具体讲解。从2010年以后的真题来看,“艺术理论”考试趋势逐渐偏向理论,《艺术学原理》以及补充的《艺术理论教程》自然成为考试重点。答题时,均需将理论与案例相结合,且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呈现。答题内容不必是书上的原话,可以用较适合自身的语言习惯表达,但不可口语化。

本资料的编撰以王一川教授的《艺术学原理》、王次炤教授的《艺术学基础知识》为根据,参考了北师大张同道教授编著的《艺术理论教程》,周星教授编著的《中国电影艺术史》以及北师大其他教师的学术文献,借鉴了出题老师的上课讲义,按照“教材导读一复习策略一考点梳理一历年真题一考题预测”的体例编排而成。“教材导读”指出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在考试中所占的权重,以及复习的基本思路。“复习策略”将重点问题单独抽出来,并告知具体复习方法。“考点梳理”是这套资料最核心的部分。对考点作了全面地讲解和深入地分析,通常汇

总多方资料按照体系框架对知识点进行逻辑性地梳理。“历年真题”汇总了艺术理论这门考试中曾经考察过的题目。“考题预测”是在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把还没有考察过的考点给大家指出来,用于查缺补漏。

本资料有如下特点:

1.“最全”。我们把艺术理论可能考到的知识点都全部列出,并做了详细的讲解;

2.“最简”。为不增加考生负担,对考点的讲解,尽量做到精简,除去了教材繁琐臃肿的语言,直击要害;

3.“最新”。根据最新的艺术理论规定修正课本,解决了教材滞后于现实的问题;

4.“最合老师口味”。此资料在指定教材的基础上,参考了北师大老师最新出版的教材和老师上课讲义,所以按此答题绝不会和阅卷老师的观点相左。

5.“最具实用性”。08年至今,北师大艺术理论考题的灵活性越来越强,本资料帮助考生梳理考试专题,直击题目要害,同时在学习中升华思想,灵活思维,以不变应万变。

814电视及传播基础理论高分辅导讲义说明

北师大电视及传播基础理论(814)高分辅导讲义(2014版),系北京师范大学优秀研究生编撰的“艺术与传媒学院考研精品考研辅导资料”之一。电视机传播基础理论(814)为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硕士入学考试科目,对应专业方向为戏剧与影视学的纪录片研究、电视栏目及频道研究、电视剧研究、影视市场研究

学校指定的考研参考教材为《传播学教程》(第二版)、《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中国电视应用学》。其中,《中国电视应用学》是一本词典式全书,考研复习可不看此书。《传播学教程》和《当代广播电视概论》是两本非常优秀的教材,但是电视媒介生态风云变幻,考试内容紧跟时代的步伐,只看教材一方面难以抓住重点内容,另一方面不能应时应景,自然难以取得好成绩。本资料将帮助你较好地掌握考点重点难点、建立清晰而较完善的知识体系框架、把握答题思路技巧,大大减少你考研路上的弯路。

本资料的编撰以郭庆光教授的《传播学教程》(第二版)、陆晔、赵民教授的《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为根据,参考北师大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教授的学术论文以及其他学术文献,借鉴了出题老师的上课讲义,按照“教材导读一复习策略一考点梳理一历年真题一考题预测”的体例编排而成。“教材导读”指出这部分内容的位置,在考试中所占的权重,以及复习的基本思路。“复习策略”将重点问题单独抽出来,并告知具体复习方法。“考点梳理”是这套资料最核心的部分。对考点作了全面地讲解和深入地分析,通常汇总多方资料按照体系框架对知识点进行逻辑性地梳理。“历年真题”汇总了电视及传播基础理论(814)这门考试中曾经考察过的题目。“考题预测”是在历年真题的基础上,把还没有考察过的考点给大家指出来,用于查缺补漏。

阶段复习规划

戏剧与影视学电视方向要考两门专业课,一是艺术基础理论,一是电视及传播基础理论。艺术基础理论的内容较多,编者严格按照艺术基础理论复习指南上的阶段复习规划进行。电视这门课与时俱进的内容较多,因此在10月份以前

都穿插在艺术理论的复习中进行。比如,7月份时《中国好声音》火了,接着就找出关于《中国好声音》的论文进行阅读整理。真正集中复习这门课,是在10月份将艺术基础理论整理好一遍后。现在呈现我这门课的复习规划,以供参考:

⑴第一阶段:分析真题、勾画重点

一开始就看参考书而不分析真题,可能会没有复习方向感。因此,复习一门课的开始应该是看真题认清重点和方向。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分析电视及传播理论基础的真题,总结出这门课几个大的重点内容。比如,电视主要考点有:栏目、板块、频道专业化;新闻的发展;娱乐节目;电视剧;谈话节目;三网融合。传播的主要考点有:大众传媒;人际传播;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这些内容的考查角度无非就是五个方面:是什么、发展趋势、功能、评价、思考策略。

⑵第二阶段:研读参考书、搭建知识体系

这个阶段主要看《传播学教程》与《当代广播电视概论》这两本参考书,参考书不用挨着章节一个字一个字地看完,《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主要学习与电视有关的传播理论,这些内容分布在第四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主要学习第五章、第七章、第八章、第九章、第十章、第十一章、第十五章和第十七章。章节内部有的内容应当略看,有的内容应该补充,具体哪些该略看,哪些该补充,我们在高分辅导讲义中将详细说明。学习时辅以周星老师的博客,一是考试时有案例可说,二是以随时掌握电视媒介的生态变化。看参考书时,按照第一个阶段总结出的“是什么、发展趋势、功能、评价、思考策略”这五个方面对知识点进行搭框架式地复习,有些知识点的功能和评价可以合并在一起。考试时不管从哪个侧面考都漏不掉。高分讲义中将具体说明参考书的复习方式。

⑶第三阶段:阅读杂志,进行案例补充

我们在搭建知识体系时,通常“发展趋势”这一块都要补充新的内容和案例。电视媒介生态近些年风云变幻,每年都会出现新的案例和现象。参考书上的案例和现象无法跟随电视变化的速度,这就需要我们翻阅期刊杂志,补充知识体系中的空缺内容。

备考复习建议

⑴真题之归纳总结

考研试题不可能面面俱到,肯定有一定的侧重点,特别是对于自主命题的学校来说,侧重点更是明显。真题是最具参考价值的资料,因为仔细研读真题后,你会发现有一些章节是连续多年考查的,而这些章节自然就是我们常说的重点。有些专业不提供真题,这就需要考生找到本专业的师兄师姐,询问考题内容。光看真题解析还不够,要把真题重复率较高的所在参考书章节找到,看书时就重点看那些章节。参考书中往往一章或者一节中有几个小标,真题可能就考其中一个小标题中的内容,看书时就要特别关注与真题同一层面中的其他问题。在真题中总结了答题技巧、思维方式、重点章节,在阅读参考书目时就能有的放矢。如果平常阅读参考书时,就注重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不仅能迅速将参考书系统条理化,同时在进入考场拿到考题时,还能条件反射似的顺着思维方式答题。当然,真题是贯穿始终的,看参考书与最后专题复习时,都要凭借真题来复习。

当然真题解析及答题思路的总结,弘毅考研的高分研究生已经归纳总结成册,这就为考生们节省了不少时间,关键要把高分辅导讲义与真题解析的思路

吃透。

⑵搭建框架复习法

看第一遍参考书时大致是暑假以前,重点在于对知识点有个宏观建构体系。这里提一点,很多同学在看第一遍专业书时,逐字逐句研读,花费了过多精力,这是不可取的。考研是个持久战,建立起知识体系框架,把握好宏观,再仔细填充微观的知识点,打乱章节顺序建立知识专题,才是王道。

暑假开始后,就要进入研读的阶段,如果暑假前没有看完一遍参考书的同学也不要着急,暑假开始完全来得及。但是一个人无目的性地看书肯定是不行的,必须要借助与出题老师倾向一致的参考资料进行。上面提及到,考研是个持久战,看过的内容如果不及时复习很容易忘。我的做法是每天下午复习专业课,吃晚饭时就和一起考研的朋友互相回忆,晚上回家时如果想到哪个题目,也可以马上回忆。看书看到一定境界时,看到什么都能和书中的内容扯上关系,就立马回忆书中的理论或例子,甚至用学到的东西解释现实中的现象。

考研题目可能会比较灵活,一道题目可能会跨越几个章节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专题式地搭建知识框架,这是第三遍的复习方式。专题式复习也就是把参考书中分散在不同章节,而又论述的同一问题的知识点综合在一起。比如艺术理论中有一道题是论述电影产业和电影艺术的关系,这就是关于艺术产业的问题。参考书《艺术学原理》的第三、七、八章都从不同侧面论述了相关内容,综合在一起后,答题就不成问题了。弘毅考研艺术理论的资料编写及真题解析中都会总结出这些内容,恳请考生不遗余力地研读。

任何专题性内容都是由几个问题组成的,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去总结:是什么、为什么、作何评价、怎么做。“是什么”这个一目了然,名词解释题肯定会用到;“作何评价”这一点要一分为二辩证地思考,一般问你怎么看待这一问题时,通常就会用上这个;在简答题和论述中,看到专业名词都要首先回答它是什么;有的简答题会直接问现象的原因,“为什么”当然就派上用场了;论述题中,如果你加上自己的思考,会给考试加分,而思考的东西一般都是要你补充该“怎么做”。如果对归纳出来的问题,都分成这四个方面来总结的话,文字性的专业课考试就不在话下了。

⑶关注老师的微博、博客内容

报考学院老师的微博和博客,也是出题、答题的重要信息。这就要先了解报考学院的导师名字,北师大没有公布硕士研究生导师名字,但是公布了博士生导师的名字,这些导师一般也会带硕士,你就在新浪微博中去搜索这些名字,加关注,新浪微博一般和新浪博客是联系在一起的,导师微博中一般会有他关注的问题,博客中的文章则可能具体论述这些问题。2013年北师大电视及传播理论这门课中,有一部分题目的作答能从艺术与传媒学院周星院长的博客中找到答案。

⑷踏实完成今天的计划

一些考研的同学没考上不是因为实力不够,而是因为心理负担过重。要做到一点都不担心考研结果是非常难的,编者排除负面情绪的做法是制定计划,规划好上午、下午、晚上看什么内容,看的内容一定要具体,每天只想做的事情做完与否,做到何种程度,而不过多思考结果如何。一般完成了计划就会比较踏实,晚上倒下床就能睡着。这样持续到考试结束,收获自然而来。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笔记:第10章 第十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本章重点: l 受众是特定的传播学意义上的概念,泛指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在大众传播领域里,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具体说就是读者、观众、听众。 l 受众对媒介的影响 ①决定着媒介内容的选择 ②决定着媒介的风格 ③决定着媒体改革的方向和进程 l 受众的特点 1、广泛性。指受众成员组合和地域分布上的广泛性。新闻媒介的高度开放决定了受众的广泛性。 2、混杂性。因为新闻媒介的受众广泛地分布在全社会的各个角落,就相应造成了受众成员的混杂性特征。 3、隐蔽性。受众对媒介是一种笼统的、隐蔽的存在。 l 受众新特点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尤为强烈。(受众对信息的需求比以往更旺盛)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受众对决策参考性信息需求增加)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需求的多元与分化。(受众呈现出多元与分化) l 受众的细分 六种分类方法: 1、按照接触的媒介类别分,可以划分为报纸读者、广播听众、电视观众,彼此交叉。 2、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受众群体内部可以按照性别、年龄、职业、地域、教育水平等再划分为不同的次属群体。 3、按照接触媒介的频率,可以分为稳定受众和不稳定受众。稳定受众是各个媒体的重点争取对象。 4、按照受众不同的信息需求,可以分为一般受众和特殊受众。主要是依信息需求的指向性的清晰程度来划分的。 5、按照接触新闻媒介的确定性分为现实受众和潜在受众。凡是已经确定使用新闻媒介的受众称为现实受众。凡是具备正常的媒介接触能力,但是还没有接触、使用媒介的受众称为潜在受众,即其具备成为媒介受众的可能性。 6、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可以分为核心受众和边缘受众。 l 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 受众定位就是确定媒介整体和所设栏目明确的传播对象,解决向谁传播的问题。包括一

美术概论考研大全

美术概论考研(大全) 16年考研僧总结 (2013专插本考艺术概论,2015年考研美术概论,艺术概论和美术概论考得内容有很多相像的地方。) 一名词解释 1有意味的形式: 2艺术典型 3论述 4如何理解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5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6主体意识 7美术创作 8审美意象的二重性 9灵感 10艺术创作过程 11艺术美 12主体意识 13美术创作p172 14审美意象的二重性p176 15灵感p191 16艺术创作过程 17艺术批评 18寓教于乐 19审美态度 20空间错觉 21形态p323 22形式形态 23装饰写实形态 24延迟模仿 简答题(美术概论内容): 一,从创作主体结解释美术 美术是人创造的,在整个美术创造活动中,人___创作主体的作用是第一重要的. (一)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二)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 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柏格森是直觉主义的代表.

(三)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和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 (四)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最早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由席勒系统化,由斯宾塞等进一步发展 (五)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中国传统美学画论中,宋代画家郭若虚,清代画家孔衍栻,元代文人花甲倪瓒. 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一)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中国六朝时期哲学家和画家宗炳. (二)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 达芬奇. (三)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等. 三,从美术本体___形式解释美术 (一)"有意味的形式"说 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的.开了视觉适于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媒介说 本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批评家棵莱门特.格林伯格首先对贝尔和弗莱的理论进行了清理,继承了他们的艺术本体论思想 (三)情感符号说 代表人物,德国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 (四)"异质同构:说 代表人物,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一,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提出四种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哲学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即是马克思说的“理论的方式”。 美术反应现实美。所谓“现实美“,即现实中的美的事物的美。 现实美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新闻学概论》考研第6版考研复习笔记和考研真题

一、新闻学 1定义 新闻学是以人类社会客观存在的新闻现象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研究的重点是新闻事业和人类社会的关系,探索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的特殊规律和新闻工作的基本要求。如都市报的兴起,网络新闻的特点;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新闻事业和社会稳定的关系,新闻传播对青少年的影响,报纸的消亡,媒介融合环境下记者的身份建构。 【案例分析】都市报的兴起 90年代中期,大型中心城市,类似晚报 代表媒体有:四川成都的《华西都市报》、湖南长沙的《三湘都市报》、陕西西安的《三秦都市报》等。 都市报的读者定位为市民,包括都市里社会各界、各个阶层的广义上的市民,也有的都市报把读者定位于“白领阶层”。 如《南方都市报》,就定位于18至45岁的大专以上的学历、年收入2万以上的广州市民。因此,都市报又被称作“市民报”。

都市报在报道内容和报道形式、报道角度上比较注重贴近生活,努力追求可读性和亲近度。新民晚报定位:飞入寻常百姓家! 广告为主要收入来源,报纸中刊登大量的广告。 自办发行为主,上门征订和送报。 【案例分析】记者微博使用特征与专业身份的建构 (1)专业新闻记者利用微博发布新闻的数量和频率高于普通用户 原因有两点,一是职业习惯使然,记者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对新闻信息更加敏感,他们习惯于主动寻找信息,并以合适的方式向外界散布他们认为重要的消息。另一方面则因为微博客的特殊形态。信息传播快速、简洁、直接,传播范围广泛。(2)微博作为信息的集散地,它带给新闻记者的报偿主要来自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记者在微博上发布重要的、但是无法在传统媒体上刊发的新闻信息。 第二,记者在微博上寻找新闻线索,追踪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最新动态,为新闻报道提供及时、新鲜的素材。 (3)记者使用微博进行自我展现从而完成身份的建构 将“记者”职业身份移植到微博上,表示博主要把微博作为社会职业的延伸,而非当作单纯的私人领域。 新闻学的中心议题是:客观社会的诸条件对人类新闻活动的决定、支配作用以及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2内容 新闻学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理论、历史、应用三部分,这三个部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

(完整版)《艺术概论》全书考试笔记

艺术概论(00504)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1)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政治、法律等制度;一是社会意识形态。 (2)几种不同的社会社会意识形态,它们的共性 (3)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4)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2、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各个统治阶级的道德总要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艺术家和他们的艺术创作,使艺术维护其道德规范进而维护其经济基础;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在于破坏旧的经济基础,建立新的经济基础。 3、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宗教对艺术的影响,从根本上说是对艺术的否定; 从世界范围和人类历史来看,宗教对艺术的影响无疑是很大的,宗教艺术占去了中外艺术史的很大一部分篇章。 4、艺术与哲学的关系 哲学作为一定的世界观,必然要对艺术创作活动发生影响,而艺术不但要反映一定的哲学观念,并且给一定的世界观的形成一积极的影响。美学观总要指导和影响艺术创作,而艺术创作实践又要反过来影响美学观的形成和发展。 艺术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实践性与主体性 (2)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 (3)形象性 (4)形式美与形式感 (5)创造性 (6)情感性。 罗丹提出“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 二、艺术与社会生活 (一)艺术来源于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反映 (二)艺术反映全面的社会生活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新闻生产和新闻选择 18.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决定新闻生产的因素 1.新闻生产的定义 新闻生产是指新近变动的事实经过加工形成新闻作品的过程。新闻是新闻生产者经过有

意识的加工的产物,新闻生产者从而建构了新闻事件,进而建构了现实。 2.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 新闻生产过程是各种力量博弈的过程。新闻生产产品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决定新闻生产的主要因素或者说在新闻生产中必须权衡的主要因素包括: (1)专业标准。新闻选择的基本标准,如新闻价值。 (2)法规。各国制定的新闻法规、新闻政策,这由各国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传统以及社会结构所决定,也就是国情。 (3)形势。包括国际形势、全国形势、地方形势。 (4)决策者。既包括最高的中央决定、主管部门的决定,媒体主持人的决定,也包括新闻从业者直接领导的决定。 (5)市场。广告客户的要求和受众(用户)的需求。 (6)媒体的定位。 ①媒体的性质。独立的或非独立的,商业性的或非商业性的。 ②媒体的诉求。商业利益、社会效益。 ③媒体的类别。综合性的、专业性的,全国性的、地方性的等。 上述6个基本要素中,前三个要素构成新闻语境,后三个要素构成新闻场域。新闻语境是指在特定的空间、特定的时间、特定的条件下从事新闻生产的环境。 二、新闻生产的场域 新闻生产的场域是指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新闻生产者与社会方方面面的客观关系。有三组关系在媒体日常的新闻生产中产生决定性影响。

1.政府、社会与媒体 依照党性原则,服从党的领导,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是中国传媒尤其是主流媒体的基本职责所在。但中国社会的多元利益格局已经形成,党和政府出台的各种政策、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会引发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因此在新闻报道中,如何在体现国家的一元意志和表达多元意见之中保持平衡,是新闻媒体都会遇到的问题。 2.资本、公众与传媒 传媒向社会提供内容,吸引广大受众(用户),从而吸引广告商来投放广告,传媒依靠广告收入来获取利润。这就是传媒“二次买卖”理论:把报纸卖给读者,把读者卖给广告商。如何对待受众,是在处理资本、受众与传媒三者关系时新闻媒体所要面对的问题。 3.政府、传媒与记者编辑 在中国的新闻体制下,政府管着媒体,媒体管着记者编辑,政府、媒体、记者编辑形成三方博弈。记者编辑在新闻生产过程面对着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 (1)来自政府具体部门的压力。媒体在日常运作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政府职能部门的压力,尤其是一些批评性新闻、公众投诉稿件。 (2)来自编辑部领导的压力。记者编辑受部主任领导,部主任受总编、副总编领导。内容取舍的标准以及内容取舍的最终裁定都在各级领导手里,尤其是一些重大事件的新闻稿,其终审权都由领导决定。 (3)非组织的社会关系压力,各种亲朋好友的关系稿,各色企事业单位的公关稿,利益攸关部门的红包稿等,都在向记者、编辑施压、诱惑,也就时刻考验着记者编辑的意志。

美术概论考研大全

美术概论考研(大全) 16 年考研僧总结 (2013 专插本考艺术概论,2015 年考研美术概论,艺术概论和美术概论考得内容有很多相像的地方。)一名词解释 1 有意味的形式: 2 艺术典型 3 论述 4 如何理解美术与宗教的关系? 5 为什么说生活是提供艺术创作的唯一源泉? 6 主体意识 7 美术创作 8 审美意象的二重性 9 灵感 10 艺术创作过程 11 艺术美 12 主体意识 13 美术创作p172 14 审美意象的二重性p176 15 灵感p191 16 艺术创作过程 17 艺术批评 18 寓教于乐 19 审美态度 20 空间错觉 21 形态p323 22 形式形态 23 装饰写实形态

24 延迟模仿 简答题(美术概论内容):一, 从创作主体结解释美术 美术是人创造的,在整个美术创造活动中, 人___创作主体的作用是第一重要的 (一)情感说: 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代表人物,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 (二)表现说: 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代表人物, 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 英国美学家科林伍德法国反理性主义哲学家柏格森是直觉主义的代表. (三)无意识说: 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 奥地利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依德和瑞士精神病学家荣格 (四)游戏说: 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最早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提出,由席勒系统化,由斯宾塞等进一步发展(五)自娱说: 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中国传统美学画论中,宋代画家郭若虚,清代画家孔衍栻, 元代文人花甲倪瓒. , 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一)理念说: 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代表人物,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和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 中国六朝时期哲学家和画家宗炳 (二)摹仿说: 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达芬奇. (三)巫术说: 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 泰勒,詹姆士. 弗雷泽,法国考古学家萨蒙. 雷纳克等. 三, 从美术本体___形式解释美术(一)" 有意味的形式" 说 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的.开了视觉适于领域中形式主义的先河.并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精选)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 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

“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2.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邵志择《新闻学概论》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新闻客观性)【圣才出品】

第六章 新闻客观性 6.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1.客观性相关概念 (1)客观报道(objective reporting ) 客观报道是新闻实践中的报道手法,是实际操作规程。 客观性相关概念 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客观性和客观报道 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9世纪与客观性相关的概念 20世纪20年代的新闻客观性 客观报道的要求 客观报道手法 客观报道的情形 使用客观报道的理由 客观报道是一种策略 客观性作为一种态度 对新闻客观性的评析 客观性作为一种方法 新闻真实性不等于新闻客观性 新闻 客观 性

(2)客观性(objectivity) 客观性是一种原则性的要求,或者是一种理想,是要求记者尽量达到的目标。 (3)客观主义(objectivism) 客观主义是一种新闻观念,是关于新闻是什么的一种判别标准,具有代表性的是李普曼的“形式彰明论”,它是观念层次的东西。 2.客观性相关概念的提出 据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的理查德·斯特雷克法斯教授考证,客观性和客观报道这两个词在19世纪并没有成为新闻界的日常用语,直到20世纪20年代,这两个词才进入新闻界。 比他更早而且第一个对客观报道进行界定的是纳尔逊·A.克劳福德,在他1924年写的《新闻职业道德》一书中,他明确提出把自然科学方法作为记者的工作方法,并认为这就是客观。 3.新闻界引进客观性的原因 (1)不相信人能够在作主观判断之前来收集事实材料。这种见识主要来自弗洛伊德和沃特森等人的心理学理论。 (2)即使人们能够收集并运用事实材料,宣传家也会加以操纵和利用,使得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事实”变成被污染的东西,也污染公众舆论。这主要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得到的教训。 (3)当人们不能在现实中使用事实材料来作出正确的判断时,传统意义上的民主就存在着极大的危险:人民做主就成了空话,真理最后终究能获胜也成了一句空话。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王宏建《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2

艺术发展论 第一节. 艺术的发生 .艺术发生学是研究艺术发生的原因及其过程的理论 (一)历史上关于艺术发生的几种主要理论 1.游戏说 十八世纪德国思想家席勒和十九世纪英同哲学家斯宾塞提出,认为艺术发生的真正原因是以外观为目的的游戏冲动。 游戏与艺术的相同点 1 都只有在满足了衣食住行的功利需要之后才有可以用过剩的精力从事这些活动 2 它们都是超功利的,不能满足实际物质需要,都能让人产生愉悦的情感 3 游戏中强烈的感情和欢快的节奏和艺术有关联 游戏与艺术的不同点 1 游戏的目的是发泄过剩的精力或是某种活动的练习,艺术却不同 2 游戏是短暂的,而艺术的生命力是长久的 3 游戏是个人的自娱,艺术是情感的交流,必须有观众。 所以游戏没有科学地、全面地揭示艺术发生的根源。 2.巫术说 英国人类学家泰勒提出,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巫术,而原始巫术根植于原始人万物有灵的世界观,有顺势巫术,模拟巫术,接触巫术3.劳动说 原始社会音乐和舞蹈的特征是节奏,而音乐和舞蹈的节奏又来源于劳动的节奏,特别是集体劳动中产生的节奏 (二)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生产劳动实践 艺术的发生动力不是单一的,劳动、情感、巫术、幻想等原始社会的一切,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制约,构成了一个系统,组成一个力。但不是每个动力因素都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其中人类的生产劳动实践决定其他因素的产生和发展,成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动力。 1 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人 2 生产劳动实践推动着思想和感情的产生,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一个必要条件 3 生产劳动推动着审美意识的产生和发展,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第二个必要条件 4 生产劳动实践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从建筑,造型,装潢,舞蹈,音乐,诗歌的产生可以分析出来 (三)艺术发生的历史过程 1 艺术发生的上限---人所创造的第一件工具 工具和艺术都是人创造的,艺术发生的前提和条件都是在人们使用工具改造自然的基础上产生的,工具促进了形式美感的产生 2 “准艺术”的发生 “准艺术”发生的标志是人体装饰,雕刻和岩画的出现 3 “准艺术”的繁荣 社会由狩猎经济向原始农耕经济转变,为了储存和加工粮食就产生了新的器皿—陶器应运而生,陶器的的出现对于史前艺术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4 “准艺术”的衰落与艺术的发生 真正的艺术产生的标志是实用价值下降、渗入等级观念、作为富人饰物或宗教祭器象征的玉器和青铜器艺术的繁荣和狞厉恐怖的艺风格的产生 第二节.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 一、历史上对艺术发展规律的研究: (一)艺术发展的模式论: (1)“草创——繁荣——衰亡”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规律:1..需树立以一个评判标准2.只适合主要艺术种类。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考研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独家资料

新闻学概论李良荣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性质 第一节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新闻媒介的共性:整个新闻事业比较其他事物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特性:一类新闻媒介比较另一类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新闻媒介的个性:一家新闻媒介比较其他家新闻媒介的基本特点 一.新闻媒介的共性: 首先,新闻媒介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和立法、司法、行政机构一样。同属上层建筑,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其次,新闻媒介作为以传播为主要内容的机构,和其他传播意识形态的机构、载体的区别在于: ①新闻媒介是反映现实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一切历史作品和教科书 ②新闻媒介使用真实的事实反映现实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电影、戏剧、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 ③新闻媒介是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变动的,这是它区别于书籍、杂志和文学艺术 ④新闻媒介是面向社会大众的,这是它区别于书信、内部简报、军事情报等 所以说新闻媒介的共性是:真实地、及时地反映世界新近变动的大众传播工具 新闻媒介的机构性质:是以采集和公开向社会提供新闻为主的传播机构。 2.新闻媒介的特性 ①从所有制方面来看: 私营:极个别独资外,绝大数新闻媒介是公开或内部股份制方式创办。 公营:由社会公众共同拥有的新闻媒介 国营:由国家直接控制或国家控股的新闻媒介 ②与政府与执政党关系方面来看 独立的新闻媒介:政治上标榜客观中立,只以国家、公众利益作为是非标准 官方新闻媒介:代表政府(或执政党)立场,宣传政府的施政纲领 半官方新闻媒介:名义上是独立运作的,但在重大政治问题、重要时刻往往代表政府发言,替政府宣传 ③从阶级性方面来看:无产阶级新闻媒介和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④从办报(台)方针方面:商业性报纸、政治性报纸、政企合一型报纸 ⑤从媒介的内容上看:严肃的高级报纸:以刊登硬新闻和评论为主 大众化的通俗报纸:以刊登娱乐、服务新闻为主 3.新闻媒介的个性 新闻媒介的个性是指媒体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的与众不同。 有鲜明个性的新闻媒介往往体现在: ①以新闻报道的迅速及时见长 ②以新闻报道的真实、客观、公正取胜 ③以发表具有独到见解的评论为世人瞩目 ④以编排的新颖活泼、具有独创性显得抢眼、以社区新闻、或国际新闻、或煽情新闻来显示个性 如,NBC以硬新闻见长,ABC以国际新闻见长,CBS以选举报道见长;《北京晚报》具有京派文化典雅、庄重、厚实的风格,《新民晚报》具有海派文化的实用、精致、活泼的风格,《羊城晚报》体现了岭南文化的开拓创新风格。 第二节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一.新闻事业的双重属性:新闻媒介具有形而上的上层建筑属性和形而下的信息产业属 性 我国新闻事业双重属性的外在表现(中国新闻事业运作方式):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极大地解放了新闻媒介的生产力,给新闻媒介带许多积极的变化:1)新闻媒介形成了积极竞争的态势 2)新闻媒介更加注重人才培养和设备更新 3)新闻媒介更加注重受众的反馈 4)新闻媒介更加重视自身管理,重视投入产出的效益,开源节流,发展壮大 二.新的转变带来的新的问题: 1.为争取受众,传播低级庸俗格调低下的节目 2.搞有偿新闻,甚至整个新闻版面标价出售给企业 3.在竞争中如何保持新闻媒介一定的品位,是我国新闻媒介需要解决的问题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完整版

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二章 第三章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第四章“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第五章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第六章 第七章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第八章(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第九章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第十章(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第十一章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第十二章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第十三章2、社会意识形态 第十四章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第十五章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第十六章 第十七章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圣才出品】

第三章真实性是新闻的本质规定 3.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1.新闻真实性的含义和要求

新闻真实性是指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情(what)、原因(why)和经过(how)都经得起核对。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2.与新闻真实直接相关的几组概念 (1)新闻真实和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新闻报道要真实地反映一个事件,必须注意它上下左右的联系。这就要求新闻工作者从事实的全部总和中去抽取事实,而不是带着固定的观点到现实中找例子,或者孤零零地表现一个事件。 (2)单个真实和整体真实(微观真实和宏观真实) 新闻真实性,不但要求每篇新闻都真实,而且要通过连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反映出整个现实的真实。这要求新闻工作者尤其是新闻媒介的负责人,从整个现实出发审时度势,决不漏报、瞒报重大新闻事件,力图做到新闻报道的平衡。 (3)新闻真实和本质真实 “本质事实”不能成为新闻真实性的衡量标准。新闻报道的真与假只有一个标准:是否符合客观实在。 (4)真实与真相 报道真实的新闻不易,揭示事情的真相更难。真相隐蔽在事件背后,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离我们最近的是真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 (5)真实性与客观性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是指传播主体在报道自身以外的对象时,不能用自己的意识、意志、

情感等改变对象本来的面目。客观性的具体内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作为新闻报道的客观理念,即传播主体在报道新闻事实时,要超越自己的爱好和兴趣,特别是自己的利益需要,将新闻事实的实际面目反映出来;二是作为新闻报道操作规范的客观方法,其核心原则是把事实和意见相分离。客观性原则是实现新闻真实的基本途径。 认识的客观性是历史的、具体的、相对的;确立客观的有限性观念,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科学的、符合新闻传播实际的态度。 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 1.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职业要求 新闻业承担着向社会提供信息的职责,这是人们决策的前提。没有真实可靠的信息,人们就无法即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客观世界,做出恰当的决策。因此,坚持新闻真实性是新闻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最高要求,新闻必须真实,是新闻工作的第一信条。 2.在我国坚持新闻真实的极端重要性 (1)只有坚持真实,才有助于党和人民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更好地改造客观世界。 (2)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坚持真理,我们的宣传报道才会有力量,人民才会跟着共产党走。 (3)只有坚持真实,才能切实加强党和人民的联系,才能使人民和党心连心。 (4)只有坚持真实,才能使我们的新闻事业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尊敬和信任,我们的新闻媒体才能具有权威和公信力。 (5)只有坚持真实,才能“让中国了解世界,让世界了解中国”,营造有利于中国发展的良好国际氛围。

新版新闻学概论笔记

新闻学概论笔记(高教、人民出版社) 第一章新闻本源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新闻是一种信息传播,是在人类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实践中,为适应人们的信息需求而产生的。 新闻传播活动发展的基本条件: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需求;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够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两种不同的起源观: 1.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需求,新闻传播的内容来自人类在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中所产生的种种事实。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队新闻的产生起着决定性作用。 2.资本主义新闻学把新闻起源这一社会现象归结为生理、心理现象,认为新闻是为了本能的需要而产生的。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一、新闻内容以事实为依据 1.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作用,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2.新闻只能根据事实描述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描述事实。 3.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于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不会随着人们的意愿而改变。 4.新闻所含有的各种性质(政治性,趣味性),也是被事实所决定的。新闻对事实有着绝对的依赖性。 二、新闻事实是经过选择的事实 事实是反映的对象,新闻是反映的产物。也就是说,新闻是一种源于客观事实,依附客观事实,为客观事实所决定、所派生的,同时又是经过选择、提炼、加工后的精神产品。 报道者对事实的选择是必然的,因为 1.首先是由事实的无限性和报道的有限性所决定的。 2.每家媒体都有自己特殊的定位、选择新闻的标准和感兴趣的重点领域。 3.对事实进行选择绝不意味着可以歪曲事实、背离事实、随心所欲地改变事实。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美术概论考研复习材料.docx

上编:美术的基本原理 第一章本质论 ★★ 第一节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 一、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简答题,2010年试卷,P25) (1)、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名词解释) ★★ (2)、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名词解释,考 试重点:从代表人物、观点、发展、本质四个方面来 作答,2007年试卷,P27) ★★★★ (3)、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名词解 释,P29, 2005、2006、2008 年试卷) ★★★ (4).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2007年、2011 年试卷,P30) ★ (5)、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名解) ★二、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 ★★★ (1)、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名词解释, P32, 2005 年、2008 年试卷) ★★ (2)、摹仿说:认为美术是对现实的摹仿(名词解释, P34, 2006年试卷) ★★★ (3)、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名词解释, P37, 2005 年、2009 年试卷) ★三、从美术本体一一形式解释美术

★★★★ (1)、“有意味的形式”说:艺术是“有意味的形式”。 (名词解释,P39, 2006年、2008年、2011年试卷) ★(2)、媒介说:艺术是媒介。(名解) ★★(3)、情感符号说:艺术是一种符号的形式。(名 词解释,P42, 2005年试卷) ★★★★(4)、异质同构说:用单纯的心理学和人类学的方法 去解释“人”和“艺术”(名词解释,P44, 2006 年、 2009年、2011年试卷) 四、马克思主义的解释 ★第二节美术的社会本质 ★ 一、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美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 筑。(简答题)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共性 ★(三)美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简答题) ★(四)美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 间环节”的关(简答题) ★1、美术与政治的关系 ★2、美术与道德的关系(论述或简答) ★(五)美术与宗教、哲学等意识形态的关系(论述) ★★★★ 1、美术与宗教的关系(简答题:简述美术与宗教的

艺术概论笔记 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新闻活动)【圣才出品】

李良荣《新闻学概论》第5版笔记和考研真题详解 第一章新闻活动 1.1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1)报纸、广播、电视,在新闻学上总称新闻事业,在传播学上称为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或新闻媒介。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对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读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络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人们通过这些传播工具来了解国内外的重大事件。 (2)了解和传播新闻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也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 (3)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求得发展。在信息时代,中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地区比以往任何

时候都渴求信息,为沟通信息所进行的新闻活动也比以往任何年代更加频繁,也更加复杂多样。 二、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1.原始社会的新闻活动 (1)形式:用火做信号、用图画传递信息或口头语言。 (2)人类的新闻活动起源于原始社会,新闻活动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 (3)在原始社会,新闻活动是为了满足生存的需要。 (4)结论: ①客观世界的变动关系到人类的生存。 ②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了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需要。 ③人类从事新闻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奴隶社会的新闻活动 (1)社会条件 ①产生了阶级和阶级斗争,出现了日益庞大的国家统治机器。 ②出现了社会分工:农业与牧业,农业与手工业、商业,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2)发展原因 ①社会关系比原始社会复杂,奴隶主阶级的统治集团为了运转国家机器,上下左右就需要互通消息,使各部门协调一致,维护统治。 ②社会分工产生后,从事不同产业的人们出于交换产品的需要,就得彼此了解,尤其是商业活动,更需要大量的信息。 ③奴隶社会的生产比过去发展了,社会有了剩余产品,就有余力来养活一批采集、传递新闻(情报)的专职人员(首先是在军事上,以后用在政治、经济上)。

美术概论考试复习资料

美术概论复习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

达芬奇. (三)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法国考古学家萨蒙.雷纳克等. 三,从美术本体形式解释美术 (一)"有意味的形式"说 英国美术批评家克莱夫.贝尔和罗杰.弗莱提出的.开了视觉适于领域中形式主义 的先河.并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的实践和理论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二)媒介说 本世纪30年代后期,美国艺术批评家棵莱门特.格林伯格首先对贝尔和弗莱的理 论进行了清理,继承了他们的艺术本体论思想 (三)情感符号说 代表人物,德国恩斯特.卡西尔和美国的苏珊.朗格. (四)"异质同构:说 代表人物,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鲁道夫.阿恩海姆. 一,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 1,美术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2,美术以特有的方式“掌握”世界。马克思提 出四种方式:理论的方式、艺术的方式、宗教的方式、实践——精神的方式。 哲学的掌握”世界的方式即是马克思说的“理论的方式”。 美术反应现实美。所谓“现实美“,即现实中的美的事物的美。现实美可以分 为两大类:自然美与社会美。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存在的美,即自然事物的美;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即社会事物的美。至于人的美,则既有自然美的 一面,又有社会美的一面,而美德就是社会美。 美术家的主体性:在创作过程中美术家说了算。他在全部的艺术思维中具 有独立的,不受任何外界干扰的识别,判断,理解,分析,吸收批判和趋势 的能力和自由。尊重美术家的主体性即是对美术家人格的维护。因此,对美 术家来说,要保证自己的艺术主体性,首先要确立和保护自己在整个创作过 程中不可替代和不可侵犯的艺术地位。 1空间错觉美术作品必须占有一定的空间,即“虚幻的空 间”。2物象错觉及其他知觉——“差异原理”与“陌生 化”三、高级阶段(一)理解1、理解和前理解 接受者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总是建立在他过去对美术作品的理解,甚至包括对人 类文化理解的基础上。接受美学理论称此为“前理解”或“审美的期待视 野”。2、理解的循环 “整体只有通过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它的部分才能得到理解,而对部分 的理解又只能通过对整体的理解。”——狄尔泰3、理解中的还原和误 解(二)体验(三)回味 ?三、美术审美教育的意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创作论 美术家的主体性 1.美术家在创作中的地位和作用

马工程《新闻学概论》考研笔记梳理

新闻学概论笔记梳理

前言 马工程版本的《新闻学概论》讲的主要是马克思主义新闻理论,这本书理解起来并不难,需要有一个系统的框架并且背熟大小标题。 这份笔记对于几乎所有可能考察到的知识点进行了梳理,你可以放心使用,但由于内容比较多,且话语十分政治化,背起来可能会稍显枯燥,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分清主次: 1.厘清这本书最核心的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核心观点 2.超级重点:四、五、六、七、八章;重点:一、二、三、十二章;次重点:九、 十、十一章 3.在学习过程中注重融会贯通,而非仅看某一种资料,或只听信某一位学长学姐的经验,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然后将精华补充到自己的知识框架里 无论是看书还是看笔记,一定要带着逻辑思维去看,掌握上下文之间的联系,了解全章节乃至全书的架构。笔记资料只是辅助工具,最终有多少收获,仍要看自身。 期待与你在武理相遇!

目录 马工程新闻学 (1) 绪论 (1) 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1) 三、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学习方法 (1) 第一章新闻本源 (2) 第一节新闻起源于人类的信息需求 (2) 第二节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2) 第三节新闻的定义 (2) 第四节新闻的基本特征 (2) 第二章新闻真实 (3) 第一节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为什么说真实是新闻的生命?) (3) 第二节在新闻工作中坚持真实性原则(如何做到) (3) 第三节新闻真实是媒体公信力的前提(为什么) (4) 第三章新闻价值 (5) 第一节新闻价值的内涵 (5) 第二节新闻价值实现的过程(如何实现新闻价值) (6) 第三节新闻价值取向 (6) 第四章新闻事业 (8) 第一节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8) 第二节新闻事业的性质和功能 (8) 第三节中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与任务 (9) 第五章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和基本方针 (10) 第一节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10) 第二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如何理解、如何做) (11) 第三节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12) 第四节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 (13) 第六章新闻宣传 (14) 第一节新闻宣传的内涵、特点及作用 (14) 第二节我国新闻宣传的基本理念(简答) (16) 第三节新闻宣传要善于谋求动机与效果的统一(新闻宣传怎样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16) 第四节对外新闻宣传(试述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和基本要求) (16) 第七章新闻舆论导向 (18) 第一节新闻舆论的内涵和特征 (18) 第二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何做) (19) 第三节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怎样提高舆论引导能力) (21) 第八章新闻舆论监督 (23) 第一节新闻舆论监督的含义、功能和作用 (23) 第二节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和任务 (24) 第三节新闻舆论监督的原则与方法 (24) 第四节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责任(开展新闻舆论监督要坚守怎么样的社会责任) (25) 第九章新闻出版自由 (26) 第一节新闻出版自由的提出及其历史发展 (2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