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通论-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汉语通论-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汉语通论-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汉语通论-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汉语通论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填空

1、语言符号主要具有两大特点:(任意)性和(线)性。

2、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3、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4、现代汉语的方言很复杂,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大方言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晋语)、(平话)方言区。

5、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语汇)、和(语法)。

6、声音的四个构成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7、根据音色对音素作进一步分类,就可以得到(元音)和(辅音)两个音素类别。

8、《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之前,我国出现过许多记录语音的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两种是(反切)和(注音字母)。

9、《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10、(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已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11、国际音标具有以下特点:(精确)、(通用)、(实用)、(开放)性。

12、汉语传统音韵学按照有无介音或介音种类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四类,称为"四呼"。具体地说,"四呼"包括:(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呼。

13、普通话语音系统共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4、从文字体制上看,可将人类的文字分为三类:(音素)、(音节)、(语素)文字。

15、汉字字体从(甲骨文)、(金文)经(篆书)、(隶书)到(楷书),经过了几次重大改革。

16、"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17、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即(上下)、(左右)、(包围)关系。

18、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素)。

19、从不同角度,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语素进行不同的分类,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按音节数目的不同,将语素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语素;按能否单独成词,将语素分为(成词)和(不成词)语素;按语素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是否固定,将语素分为(定位)和(不定位)语素。

20、多音节语素主要有三种:(联绵)、(音译)、(拟声)语素。

21、一般来说,词应当具备以下特点:语音的(固定)性、语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22、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

23、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合成词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大类。

24、构词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是(词根),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是(词缀)。

25、根据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可将复合词分为五种类型:(并列)、(偏正)、(后补)、(支配)、(陈述)式。

26、按词缀位置的不同,可将派生词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前附式),二是(后附)式。

27、基本词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全民常用)、(历史稳固)、(构词能产)性。

28、一般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词:(新词)、(外来词)、(方言词)、(古语词)、(专门性词语)。

29、古语词有两类:(历史词)和(文言词)

30、文言词的使用可以依循两条原则:(必要性)原则和(可读性)原则。

31、专门性词语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专业术语)和(行业用语)。

32、(单义)、(概括)、(客观)、(国际)性是专业术语的几个重要特点。

33、常用的固定词语主要包括(成)、(惯用)、(歇后)、(谚)、(缩略)语。

34、成语的特点主要体现为(结构定型)、(形式整齐)、(含义丰富)。

35、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来源:(古代寓言)和(神话传说)、(历史事件)、(诗文名句)、(民间俗语)、(外语文献)。

36、缩略语的构成方式或称缩略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截取)、(抽取)、(数字)式。

37、对词义的性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词义具有(客观)、(概括)、(模糊)、(历史)性。

38、(理性)和(附加)义构成了一个实词的词义系统。

39、实词除了具有与概念相关的核心意义--理性意义之外,还有各种附加意义,如(评价)、(语体)、(理据)和(搭配)义等。

40、词义历时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词义的(缩小)、(扩大)、(转移)。

41、相同的语音形式表达不同的意义内容,就形成了(同音词)和(多义词),不同的语音形式表达相同或相近的意义内容就形成了(同义词)。

42、按照字形是否相同,可把同音词分为两类:(同形同音)、(异形同音)词。

43、按照意义相同的程度,可把同义词分为两类:(等义)、(近义)词。

44、同义词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理性)、(附加)意义和(用法)三个方面。

45、从反义词之间的关系来看,反义词可以分为两类:(绝对)、(相对)反义词。

46、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为词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实词),不能充当句法成分的,是(虚词)。

47、现代汉语的体词主要包括三类(名)、(数)、(量)词。

48、数词主要有(系数词)和(位数词)两种。

49、现代汉语的谓词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两类。

50、形容词可以分为表示(性质)的形容词和表示(状态)的形容词两类。

51、根据代词的替代功能的不同,可以把代词分为三类:(人称)、(指示)、(疑问)代词。

52、(连词)和(介词)都是用于表达结构关系义的,可以统称为(关系词)。

53、常见的实词和实词组合而成的短语主要有以下几种:(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同位)、(连动)、(兼语)、(量词)、(方位)短语。

54、按照补语所表示的意义的不同,可将补语分为以下几类:(结果)、(趋向)、(程度)、(情态)、(数量)补语。

55、句子的特殊成分主要是指(提示)和(独立)成分。

56、句型的划分是有层次的,第一层次的句型是(单句)和(复句)。

57、按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不同,可将联合复句分为(并列)、(连贯)、(递进)、(选择)复句等四类。

58、按偏正复句中偏句和正句逻辑语义关系的不同,可将偏正复句分为(因果)、(转折)、(条件)、(让步)复句等四类。

59、根据句子的语气类别对句子进行分类,分出的是(句类)。

60、按其语气类别的不同,可将句子分为四类:(陈述)、(疑问)、(祈使)、(感叹)句。

61、按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可将疑问句分为(是非)、(特指)、(选择)、(正反)句。

62、按句法结构类型,可将倒装分为以下几类(主谓)、(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倒装。

63、句式的选择主要是指以下几种句式的选择:(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松句)和(紧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和(书面语)句式。

64、语体有两大类:(口头)、(书面)语体。

65、书面语体包括:(文艺)、(公文)、(科技)、(政论)语体。

66、常见的修辞有以下几类:(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双关)、(对偶)、(排比)、(拈连)、(回环)、(顶针)、(仿词)、(反语)。

67、比喻有三种:(明)、(暗)、(借)。

68、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将二者联系起来的词语叫(喻词)。

69、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70、夸张可以分为(扩大)、(缩小)、(超前)夸张。

71、双关可以分为(谐音)、(语义)双关两种。

72、按上联和下联在意义上的联系,可将对偶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73、排比可分为(句子)、(句子成分)排比两种。

74、拈连可分为(全式)、(略式)拈连两种。

75、语言的规范化要解决的问题有两个:一是规范不(明确)的问题,二是规范不(普及)的问题。

76、汉字的标准化,就是在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使现代通用汉字做到(四定)。

77、现代通用汉字的"四定"是指(定量)、(定形)、(定音)、(定序)。

78、调查方言词汇的方法主要有四种:(翻译)、(解释)、(提示)、(举例)法。

79、根据内容、体例和作用的不同,可将工具书分为以下几类:(辞书)、(类书)和(政书)、(图录)、(百科全书)、(目录)、(索引)、(年鉴)、(手册)、(文摘)、(表谱)。

80、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产生了具有检字作用的(史籀篇)。

81、东汉许慎所编《说文解字》是我国第一部完备的字典,在编排方式上,它采用了(部首)法,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82、(尔雅)是我国第一部分类词典。

83、扬雄的(方言)是我国第一部以当时的通言解释方言词的方言词典。

84、刘向、刘歆父子首撰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分类解题目录--(别录)和(七略),班固在此基础上编撰我国第一部史志目录(汉书-艺文志)。

85、我国第一部类书是魏刘勋、王象等人奉敕编写的(皇览)。

86、隋朝陆法言的(切韵)是一部重要的韵书。

87、唐代和宋代,出现了许多专门性的工具书。(文艺类聚)、(初学记)等是唐代著名类书,(太平御览)、(册府元龟)、(玉海)等是宋代著名类书。唐杜佑的(通典)是我国第一部较完备的政书,宋郑樵的(通志)是继此而作的又一部政书。

88、明代的(永乐大典)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一部类书。

89、梅膺祚的(字汇)大力精简部首,并按笔画进一步排列部首和单字,为后代字典创立了新体例。

90、清代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康熙字典)、(佩文韵府)是辞书的集大成著作。

91、1915年在《康熙字典》的基础上编成的《中华大字典》,增加了很多近代方言用字和当时科学上的新用字。

92、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各种综合性、专科性和统计性年鉴大量出现,其中以上海申报馆的《申报年鉴》较为著名。

93、"字典"之名始于《康熙字典》,有"字书典范"之意。

94、《新华字典》是建国后编撰的一部质量较高的小型字典。

95、《汉语大词典》是当今世界上收录汉字最多,单字注音释义最为全面的一部巨型汉语语文工具书。

96、汉末刘熙所著《释名》,共收录先秦两汉词语1500多条。

97、《广雅》最著名的注本是清代王念孙的《广雅疏证》。

98、清朝阮元编著的《经籍诂》是一部大规模的汇集古书训诂资料的字书。

99、清朱起凤编撰的《辞通》,收双音词40000多条,专门解释古汉语中双音词的通假现象。

100、《辞源》是我国现代印行最早,规模最大的一部新的综合性词典。

101、《辞源》和《辞海》(旧版)的出版,标志着我国现代大型词典编撰的开始。

102、《中华大词典》是台湾省近年来编撰的最重要的一部大辞典。

103、一般的中文工具书,特别是字典和词典,最常用的排检方法有两种:(音序)、(形序)法。

104、音序法包括(汉语拼音字母)、(注音字母)音序法、(声部)编排法和(韵部)编排法四种;形序法包括(部首)、(四角号码)、(笔画)、(笔顺)法。

105、从汉字历史来看,形体不同的字主要有三大类:(古今)、(异体)、(繁简)字。

106、古代诗歌从形式上看,可以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近体诗)。

107、古体诗又称古诗,主要包括(四言)、(五言)、(七言)、(杂言)诗。

108、近体诗从形式上主要分为(律诗)、(绝句),另有超过八句的排律或长律。

109、古人有很多行文习惯比较重要的几项是:(委婉)和(用典);(变文避复)、(减字断取)、(避讳改字)。汉语通论简答题

1、语言符号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答:任意性和线性。

2、现代汉语是在怎样的历史文化背景下形成的?

答:多元性的汉字文化的起源;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3、现代汉语共有哪几大方言区?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个方言区?

答: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南方言区、粤方言区、晋语方言区、平话方言区。我所在的地区属于吴方言区。

4、南京话、合肥话、九江话、南昌话、杭州话、上海话、重庆话、成都话分别属于哪个方言区。

答:分别属于北方方言区、北方言区、北方言区、赣方言区、北方言区、吴方言区、方言区、方言区。

5、同印欧系语言及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分别表现出哪些较为明显的特点?

答:同印欧系语言的比较中,在语音方面的特点是:没有辅音;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音节有声调。在词汇方面的特点是:词的结构有双音化的倾向;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语法方面的特点:

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有丰富的量词。

与古代汉语相比形成的特点主要有:1、语音方面:古汉语有入声,现代汉语普通话里没有。2、词汇方面:古汉语里单音节词占大多数,而现代汉语里则是双音节词占多数。3、语法方面:古汉语量词不发达,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数词和名词之间必须有量词;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多。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没有古汉语那么多,而且把词类活用作为一种修辞现象看待;省略在古今汉语里都能见到,但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更为复杂,成为古汉语比较明显的特点;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不是完全没有变化。

6、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要素,三者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答:1、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是彼此联系的。三要素之间相互协调,相互制约,共同处在一个整体之中:A、新词的构成必须符合汉语的构词规律;B、词和词之间必须按照汉语的结构规律才能组成句子,词汇必须经过语法的支配才能成为可以理解的句子;C、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基础,是词和句子的物质外壳。2、语音、词汇、语法三要素是相互作用的:A、作为语音现象的轻声、儿化,具有辨别词义和词性的作用,对词汇和语法产生影响。B、汉语语音音节结构发展单纯化的趋势,造成汉语词汇双音化的结果。C、词汇的双音节化促使了词义和词性的明确化。D、语法中的语序规则也促使了词义和词性的明确化。

7、语音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语音的社会性主要表现在语音的民族特征和地域特征以及语音具有系统性两个方面。

8、同其他记音方法相比,《汉语拼音方案》主要有哪些优点?具体用途是什么?

答:符号数目少,只有26个字母;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书写方便,有助于国际交流;字母音素化,标写语音准确灵活。用途:给汉字注音,帮助人们准确地识读汉字,有助于语文教学,也有助于矫正读音,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有力工具、作为少数民族制定文字的依据和基础;字典注音、图书编目、译写我国人名地名等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同时它也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电脑输入信息的主要符号之一。

9、国际音标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答:精确性;通用性;实用性;开放性。

10、每一个声母的发音条件分别是什么?

答: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前音:z、c、s舌尖中音:d、t、n、l舌尖后音:zh、ch、sh、r舌面音:j、q、x舌根音:g、k、h

10、韵母辨正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分清前鼻音韵母和后鼻音韵;分清ī和ǚ;分清单韵母和复韵母。

11、古今声调的对应规律主要有哪些?

答: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古清声母平声字读阴平,古浊声母平声读阳平,古清声母上声字和部分浊声母上声字读上声,古去声和另一部分古浊声母上声字读去声。古代入声调类在普通话里已经消失,其中古入声清声母字在普通话中分派到阴平、阳平、上声、去声4个声调里,古入声浊声母字在普通话中读阳平和去声。

12、普通话声母和韵母的配合规律主要有哪些?

答:b、p、m可以和开口呼、齐齿呼以及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相拼,不能跟撮口呼韵母相拼;f只能和开口呼以及合口呼中的单韵母u相拼。所有声母中,f能配合的韵母最少;d、t和n、l虽然发音部位相同,但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稍有差别d、t 只能跟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的韵母相拼,不能跟撮口呼的韵母相拼。但n、l 跟开、齐、合、撮四呼几乎都能相拼;j、q、x 可以跟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相拼,但不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g、k、h、zh、ch 、sh、r、z、c、s与j、q、x 正好相反,只能跟开口呼、合口呼韵母相拼,不能跟齐齿呼、撮口呼韵母相拼;零声母能跟四呼中所有的韵母相拼;所有声母中,能和开口呼韵母相拼的声母最多、能和撮口呼韵母相拼的声母最少、只有n l和零声母能和全部四呼相拼。

13、同音素文字、音节文字相比,作为语素文字的汉字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答:从书写形式上看,汉字是平面型方块体文字;汉字的形音义之间原本存在一定的理据;从汉字所记录的语音单位来看,汉字记录的语音单位是汉字的音节;从汉字记录汉语的方式上看,汉字记录汉语不实行分词连写;从汉字自身来看,汉字数量多,字形结构复杂;从汉字跟时间和空间的关系来看,汉字具有一定的超时空性。

14、汉字字体的演变主要经过了哪些阶段?各种字体主要具有哪些特点?为什么说隶书的出现是古汉字演变为现代汉字的转折点?

答:汉字字体的演变主要经过了甲骨文:字形由细瘦的线条构成,多直笔,拐弯处多是方笔,棱角分明,外形参差不齐,字的大小也不统一。金文:笔画肥大厚实、丰满圆浑。篆书:结构匀称、整齐,线条略带弧形,偏旁也较为固定,字形进一步趋于定型化。、隶书:隶书变古汉字的曲线线条为方折,变弧形为直线,从而形成

笔画,这就突破了古代汉字的基本体式,形成扁方形字体。隶书的笔画是平直的,笔势舒展,每个字都用"挑法",有波磔(即写捺笔有折波),字字有棱角。隶书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汉字字体的变化,文字学上一般称为"隶变"。隶变改造了小篆的偏旁,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大大降低了汉字的繁难程度,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楷书:隶书的波磔笔法被取消,笔画更加平直显化,字形方正,也更加简化,易于书写。

15、现代汉语语汇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数目庞大,成分多样;构成形式灵活;语义容量较大。

16、对词主要应从哪几个角度进行判定?

答:语音的固定性;语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17、汉语由单音节词占优势地位发展至双音节词占优势地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汉语语音形式的简化要求词的长度有所增加;表义的严密化要求一些多义词的义项有所分化;语言运用中的类化作用使得双音节词的主导地位愈发稳固。

18、基本词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答:全民常用性;历史稳定性;构词能产性。

19、创造新词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答:要有社会需求;要有语言基础。

20、成语的来源主要有哪几个方面?

答:古代寓言和神话传说;历史事件;诗文名句;民间俗语;外来文献。

21、在简称的使用中,主要应当依循哪些要求?

答:使用简称要以表义明确为前提;使用简称要讲求规范。

22、词义的变化主要有哪些类型?其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一是词义在语言交际中的变化;原因:词义的语境变化产生的原因。二是词义的历时变化,原因: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人的认识的发展深化、语言内部各要素的相互影响。

23、多义词产生原因是什么?

答:多义词都是由单义词发展而来的,这是语言系统中音义和词义发展演变的必须结果。

24、同义词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新旧词并存产生的同义词;普通话的词跟方言词构成同义词;外来词和自源词、意译词构成同义词;同一个事物的不同造词理据造出的词构成同义词;客观事物之间的细微差别和交际的特殊需要在词汇中的反映。

25、在语言表达中,反义词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凸现事物的矛盾对立,起到对比、映衬的作用;运用反义词可以构成对偶格,可以形成警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反义词的连用能起到加强语气、强调语义的作用。

名词解释

1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能自然感觉到的一个发音片段。

2元音是气流通过声门、振动声带后,在口腔中只受调节而不受阻碍所发出的响亮的音。

3辅音是气流在口腔里要受到阻碍,气流必须克服阻碍而发出的音。

4变调是指连贯的语流中,音素、声调、音节之间会由于相互影响而发生或大或小的语音上的变化。

5音素文字是以字母为书写单位来记录语言中的音素或者音位的文字,其中字母按照一定的拼写规则拼合成词,本身不表示词的意义的文字。

6音节文字是以音节为最小的书写单位,一个书写符号表示一个音节,不同的音节用不同的符号代表的文字。7语素文字是指书写符号所记录的不只是语言结构系统中的语音单位,而且还是一个有意义的构词单位,记录的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的单位—语素的文字。

8六书是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分析的汉字的六种结构类型,它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只能看作汉字的使用方式,即用字法。

9象形字是用模拟事物形状来表示字义的造字方式造出的字。

10指事字是用抽象的称号或者在象开字的基础上加提示性的符号来表示某个语素的造字方式造出的字。

11会意字是用汇合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字来构成一个字的造字方式造出的字。

12形声字是用一个表意成分跟一个表音成分合起来组成一个新字的造字方式造出的字。

13独体字是指只有一个部件构成的字。

14合体字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部件构成的字。

15部首是具有字形归类作用的偏旁,是专为汉字分类检索而设立的部目,即字书、字典(包括部分词典)中各部的首字。

16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最小的有意义或才说是能够区别意义的语言单位。既有特定的语音形式,又有独立的语义内容,是语素所应同时具备的两个条件。

17成词语素指能够单独成词的语素。

18不成词语素指不能单独成词因而更不能单用,只能作为构词材料,同其他语素组合成词的语素。

19定位语素指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固定的语素。

20不定位语素指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不固定的语素。

21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22离合词是指一种可离可合的语言单位,它们是在意义上具有整体性,在结构上却可以扩展的词。

23单纯词又称单语素词,是指由一个语素构成的词。

24合成词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词。

25词根是指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

26词缀是指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

27复合词是由词根加词根组成的合成词,其构造方式为组合式。由于词根通常都是不定位语素,所以也可以说,复合词是由不定位语素组成的合成词。

28派生词是由词根加词缀组成的复合词,其结构方式为附加式。是由不定位语素加定位语素组成的合成词。29成语是一种形式稳定而整齐、意义完整而凝练的固定词语,是固定词语的最重要的成员,也是语汇中最有特点也最难把握的一个部分。

30惯用语是在口语中通行的固定词语。

31歇后语是由前后具有解说关系的两个部分构成的口头用语。前一部分如同谜面,说出一种具体的事物或现象,给人以某种联想或暗示,后一部分如同谜底,对前一部分加以解说,揭示其寓意所在。

32谚语又称俗语,是流传于民间的具有教益或启示作用的口头用语。

33语境是语言环境的简称。对语境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的不同。狭义的语境专指上下文语境;广义的语境包括多种因素,如交际者自身的各种因素、交际的现场情景、交际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等。

34单义词只有一个义项的词。

35多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项而且这些义项之间又有内存联系的词。

36同义词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

37歧义是指在语言中出现的一个语言片段表达多种语义的现象。

38兼类词是指那些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的词。

39句类是根据句子的语气类别对句子作出的分类。

40兼语句是指由一个述宾短语和一个主谓短语套在一起,而且述宾短语中的“宾语”兼作主谓短语的“主语”这样的短语。

41异读词是指同一个词有几个不同的读音,而这几个不同的读音并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42比喻是利用本质上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一种修辞方式。

43比拟就是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者是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的一种修辞格式。

44借代就是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借用与之密切相关的其他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一种修辞格式。45对偶就是把一对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意义相关的词组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起来,表达相关、相对或相连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格式。

46排比就是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语势得到增强、感情得到加深的一种修辞格式。

47回环是把前后语句组织成穿梭一样的循环往复的形式,以表达不同事物间的有机联系的一种修辞格式。

48顶针又叫联珠,就是用前一句结尾的词语作下一句的开头,使前后的句子首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一种修辞格式。

49辞书就是解释字的形、音、义及其用法的字典,解释词语的概念、意义及其用法的词典,还包括古代的字书、韵书在内的工具书的统称。

50《说文解字》是由东汉许慎编著的,从形体结构出发解释字的本义,揭示汉字的构成规律,保存了文字的古音古训的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

51《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词典,也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一部以解释字义、词义为主要内容的字书。

52古体诗是指先秦汉魏六朝的诗歌,包括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等,形式相对比较自由。

53语音是指人的发音器官所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

54音高声音的高低。

55音强声音的强弱,又称音量。

56音长声音的长短。

57音色声音的品质、色彩的意思,指的是声音的特色。

58声调贯穿整个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而具有辨义功能的一种语音现象。

59调值是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是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

60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

61甲骨文是3000多年前殷商时代通行的文字,这种文字因为刻在龟甲和兽骨上所以叫甲骨文。

62金文把浇铸在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叫金文。

63篆书大篆指先秦时期的所有文字,小篆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用的标准字体。

64隶书是下级人员用于日常书写的辅助字体,这种字体起初接近小篆。

65楷书又称"真书、正书"楷书就是端端正正可做楷模的字体。

66行书是大约东汉末年以后今草和楷书盛行时出现的一种字体,它介于今草和楷书之间。

67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

68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

69部件构成汉字的各个部分,是构成汉字字形的基本单位,具有组配汉字的功能。

70基本词是词汇的基础或称核心部分,是指生命力较强适用面广、使用频率数高的那部分词。

71一般词指一种语言中除基本词之外的那部分词。

72新词指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创造出来的词。

73外来词指从其他民族语言中吸收的词。

74方言词指从方言语汇中吸收到普通话中的词。

75古语词指产生并通行于古代的词语。

76专门性词语指在特定的专业或行业领域内使用的具有固定含义的词语。

77缩略语是由一个字数较多的短语字缩成一个字数较少的词语。

78助词是附着在词或短语上,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词,大都念轻声。

79叹词是一种通常独立于句法结构之外,表示感叹或呼应的词类。

80省略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出现的语用现象,是指句子里原来该有的成分在一定条件下没有出现。

论述

举例说明普通话音节结构的特点。

①每个音节都有声调。如“高”是一声,“黄”是二声,“好”是三声,“坏”是四声;②每个普通话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如“鸟niao”,“皇huang”,最少可以有一个音素,如“五wu”;③元音在音节中占优势,具有较强的凝聚力。每个音节至少有一个元音(韵腹),如“五wu”。最多可以有三个元音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如“优you(iou)”;④韵母内部元音出现的位置及它们的组合关系有一定的规律。每个元音都可以充当韵腹;如果一个韵母包含两个或两个以上元音,一般总是开口较大、舌位较低的元音作韵腹。在韵头的位置上只能出现三个元音(i u v )。能出现在韵尾位置上的元音只有i 和u。但同一个元音i或者u 不会在同一个音节中既出现在韵尾位置上又出现在韵尾的位置,也就是说,它们在同一个音节中是互相排斥的;

⑤一个音节可以没有辅音,同时,辅音也不能单独出现作音节。在有辅音的音节里,辅音的位置比较固定,或者在音节开头,作声母;或者在音节末尾,作韵尾,充当韵尾的两个辅音是n和ng。没有两个辅音连续排列的形式。

举例说明《汉语拼音方案》对普通话音节拼写的具体规定

⑴y、w的使用。①i u ǔ三行的韵母在自成音节时分别使用Y W 。ī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要以Y开头。ī后如还有别的元音,就把ī该为Y。如:压、优、烟。ī后如没有别的元音,就在ī的前面加上Y。如:银、应。

②u行的韵母,在声母音节中,要以W开头。U后如还有别的元音,就把u改成W,如:问、娃。U后如没有别的元音,就在u前加上W,如屋。③ü行的韵母,在零声母音节中,无论后面有无别的元音,一律都在ü的前面加y,并把ü的两点省略,如月、远、于。⑵隔音符号的用法。a o e 开头的的零声母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时如果音节界限发生混淆,可以用隔音符号隔开。如:西安,皮袄。⑶省写。韵母iou、uei、uen前面有声母时要写成与辅音声母相拼时要写成iu、ui、un。ǖ行的韵母与j q x 相拼时,ǖ上两点要省略。如句、却、

选。⑷标调法。所有声调一律标原调,不标变调。①声调符号要标在主要元音上。如:要、广。②在iu、ui 两韵母中,声调符号应该标在后面的因素i 或u上,如绣球。③i上标声调时,要去掉上面的一点。如机器。

④轻声不标调。⑸书写规则。①按词连写规则。拼写普通话基本以词为连写单位,就是把一个词的各音节连写在一起,词与词之间分开拼写。如: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②短横的用法。短横—在汉语拼音中是一个连接符号,可以表示词语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层出不穷cengchu-buqiong。也可以用于书写或排印上的转行。

③大写。专有名词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几个词组成的专有名字,每个词的开头都要大写,且音节中应用短横连接。如:上海Shanghai、中华人民共和国Zhonghua Renmin Gongheguo、北大Bei-Da.每句话开头第一个字母、诗歌每行第一个字母要大写。标牌、书名、文章标题可全部大写,也可只将每个词开头的字母大写。

举例说明普通话最常见的变调现象

⑴上声变调。①上声+阴平/阳平/去声/轻声→半上+非上声:214→211。如:火车、海军、普通、指标、祖国、朗读、语言、旅行土地、广大、感谢、努力、手巾、点心、底下、尾巴。②上声+上声→阳平+上声:214→35。如:语法、粉笔、表演、稳妥、管理、影响。③上声+轻声(上声)→半上/阳平+轻声。如:五个、我的、锁上/小姐、打扫、老虎。④上声+上声+上声:只有第三个字念214,第一个字念34或21,第二个字念34。铁水管、纸老虎、老领导。

展览馆、手表厂、海鸟馆、铁管厂。⑵去声变调。去声+去声,前字51→53.如:进步、正确、运动。⑶“一、七、八、不”的变调。①一本是阴平,在去声前读阳平。如:一概、一致。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如:一般、一连、一起。在重叠的单音节动词中间读轻声。如:听一听、谈一谈。②七八本是阴平,在去声前读阳平。如:七日、七项、八间、八瓶。③不本是去声,在去声前读阳平,如:不必、不顾。夹在词语中间读轻声,如:多不多,忙不忙。⑷形容词重叠变调。①单音节词重叠时,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可以读成阴平,也可读原调,但重叠带儿尾时,第二个音节一定要变阴平,如:常常、小小儿的。作后缀,构成ABB时,后面两个音节BB 一般读阴平,如:懒洋洋、绿油油。②双音节形容词AB重叠构成ABAB时,有时第二个A变成轻声,而第二个音节及其重叠部分BB变成阴平。如:漂漂亮亮、马马虎虎。

以“突然”和“忽然”为例说明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突然”为形容词,“忽然”为副词。形容词的语法特点:①可以作定语或状语,如:突然事件,突然站起来了。②可以受“很”修饰,如:很突然。③可以作谓语,但不能带宾语。如:这件事很突然。副词的语法特点:只能做状语,作动词和形容词的修饰语。如:忽然很冷。

举例说明词的兼类和活用、同音同形词的区别。

兼类词是指那些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的主要特征而词汇意义密切相关的词。如:“领导”兼作动词和名词,领导人民他是个好领导。同音词与之区别:意义上没有联系。如:把校徽别上去(动词)别喝水(副词)。词的活用现象与之区别:甲类词在特定的条件下,为了表达上的需要,偶尔用作乙类词,这就叫作词的活用。如:你这个人太实用主义了。

举例说明词义的性质。

对词义的性质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认识:①词义具有客观性。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客观事物正是词义所反映的对象。一般来说,有某种客观事物,才会有表示这个事物的词,词才有词义。词义的客观性同词义的主观性是对立统一的,词义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有机统一。词义既然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当然会含有人的主观因素。②词义具有概括性。词义是客观事物在人们意识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是概括的、抽象的。人类在认识过程中,把所感知到的事物的共同特点加以概括,成为概念,同时用一定的语音形式将其固定下来,就形成了词义。词义的概括性同词义的具体性是对立统一的。词义虽然具有概括性,但在交际中,词义往往又有一定的具体性,在具体的上下文和话语中,词义所指对象是明确的、具体的。③词义具有模糊性。在一般情况下,词义所指称的对象范围、量度等应当是清楚的,像一般事物的名称、一般动作行为等的内涵和外延都是明确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词义也具有模糊性。词义的模糊性是词反映的客观事物之间存在连续性和边界不清楚的表现,也是人类认识和感知差异的表现。词义的模糊性和明确性也是统一的。不仅一些词的意义有明确的所指和界限,而且即使一些词义具有模糊性的词,在具体交际中或上下文中,也有相对的明确性。

④词义具有历史性。语言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词汇又是语言变化中最明显的要素,作为词汇系统中的词义当然也是不断变化的,词义的这种变化就使得词义具有历史性。词义的历史性同词义的稳固性是对立统一的,词义的变化是绝对的,词义的稳固性是相对的。

汉语通论含答案

南京晓庄学院 连云港师专函授站 小学教育专业《汉语通论》试卷 班级学号姓名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方言中属于官话区方言的是() A.长沙话 B.南昌话 C.南京话 D.苏州话 2.d,t,n,l四个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都是() A.舌尖中音 B.舌尖前音 C.舌尖后音 D.舌根音 3.yanr(眼儿)是() A.两个音节,四个音素 B.两个音节,三个音素 C.一个音节,三个音素 D.一个音节,四个音素 4.在普遍话语音系统中,“子”都读轻声的一组是() A.笛子、原子 B.老子(古代哲学家)、虾子 C.帘子、桌子 D.瓜子、鼻子 5.下列几组中,不符合汉语拼音的拼写规则的是() A.优秀yōuxiù上海市shànghǎi shì B.论文luènwén方案fāngàn C.月夜yuèyè语言yǔyán D.中午zhōngwǔ高兴gāoxìng 6.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下面几组韵母都能同声母n相拼的有() A.uo o B.en uen C.ieüe D.ia ei 7.下列四个成语中,有错别字的是() A.一筹莫展 B.相形见绌 C.貌和神离 D.兴高采烈

8.“凹、乘、叟、幽”这四个汉字的笔画数分别是() A.六、十、八、九 B.五、十、九、九 C.五、九、九、十 D.四、十、十、九 9.“指头、船头、木头、念头”中的四个“头”() A.后两个是词根,前两个是词缀 B.前两个是词根,后两个是词缀 C.都是词缀 D.都是词根 10.下列各组同义词中,属于用法(句法功能)不同的一组是() A.突然、忽然 B.优秀、优异 C.幽静、幽寂 D.确切、贴切 11.下列各组词中,都是陈述式合成词的是() A.龟缩、漆黑、面授 B.眼花、性急、心虚 C.笔直、雪白、冰凉 D.春耕、秋收、数学 12.下列语言单位中,属于短语的是() A.青莱 B.黑板 C.看清 D.鱼跃 13.“他在黑板上写字”和“他在看书”中的两个“在”分别是() A.副词、介词 B.动词、介词 C.介词、介词 D.介词、副词 14.下列短语中,属于联合短语的是() A.繁荣经济 B.唱歌跳舞 C.上街购买 D.光明前途 15.下列句子中,是兼语句的是() A.我同意小李担任组长。 B.我推选小李担任组长。 C.我希望小李担任组长。 D.我知道小李担任组长。 16.下列各组词中,属于区别词的是() A.低级、简单 B.阶级、高级 C.家务、义务 D.医务、中级 17.下列句子中,属于并列复句的是() A.冬天过去了,春天就要来了。 B.什么时候功课做完了,什么时候休息。 C.小船在暗礁中穿梭,小心翼翼地寻找航道。

现代汉语作业答案参考

单项选择题 1、下面属于区别词的一组是(D ) A.煞白、干净B.老实、马虎 C.个别、伟大D.军用、彩色 2、后、半高、圆唇舌面元音是( D) A.a B.e C.u D.o 3、下面哪一组是借形的外来词语(B ) A.IT、啤酒B.DVD、景气 C.法西斯、逻辑D.卡宾枪、芭蕾 4、下列句子有了暗喻修辞格的是(B ) A.每朵花就像一张张笑脸。 B.头上的长发变成了一座富士山。C.我们主张打落水狗。 D.敌人像落水狗一样夹着尾巴逃跑了。 5、下面哪一条不是名词的语法特征(A )。 A.大多可以重叠 B.可以作宾语 C.可以作主语 D.大多可以与数量词语组合 6、下面哪一组是古词语(C ) A.妃子、幌子B.举人、官僚 C.监生、员外D.陛下、悄然

)A 、下面含有“的”字短语的是(7. A.他喜欢吃肥的。 B.他说的过程比较符合当时的情况。 C.他什么东西都吃。 D.这东西的确不能吃。 8、下列属于状态形容词的是(A)。 A.火红、喷香B.仔细、果断 C.深入、切身D.干净、高等 9、下面是存现句的是(D ) A.钱攥在他手里。B.有一个人在门外台阶上坐着。 C.钱在他手里攥着。D.门外台阶上坐着一个人。 10、下面哪一组是单纯词(C ) A.哥哥、蝈蝈B.舞蹈、圣经C.犹豫、坦克D.阿姨、姐姐 11、下面属于双宾语结构的是(A ) A.他借给我十块钱B.他借了我的钱 C.钱是他借给我的D.他向我借钱 12、汉字与拼音文字的最大区别是(B)。 A.表音节不表音素B.表意 C.不连写D.平面型 13、“对自己,学而不厌,对别人,诲人不倦,我们应取这种态度。”是( C) A.递进关系复句B.选择关系复句

汉语通论复习材料1.doc

汉语通论复习材料1 2010-02-19 20:34:571分类:电大材料|标签:无|字号大中小订阅 汉语通论 什么是民族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是民族内部共同用來交际的语言,是识别一个独立民族的主要标志z—。 汉民族共同语的产生年代还不能说得很确切,最晚在上古的夏商周和春秋时期就产生了。当时的民族共同语叫“雅言”,主耍流行于黄河流域,《诗经》的语言就是雅言,《左传》、《孟子》中都有一些用雅言解释方言的例子。我国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他有弟子三千,分别来口四面八方,其语言各异。孔子讲学时就用雅言而不用鲁国方言,我们可以说孔子是推广民族共同语的先驱。 汉代的民族共同语叫“通语”,也叫做“凡语”、“凡通语”或“通名”,西汉扬雄编著的《方言》就是用当时的民族共同语“通语”來解释各地的方言的,这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著作。元代的民族共同语叫“夭下通语”,周德淸的《中原音韵》记录的就是当时的民族共同语。 明清时代的汉民族共同语叫“官话”。“官话”最早用于官场,后来也流行于民间。老百姓也以会讲官话为荣,因为人们认为讲官话代表若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民国时期汉民族共同语叫“国语”。新中国成立后汉民族共同语叫“普通话”。 汉民族共同语和各个方言都来源于上古汉语,同出一源。普通话已于1982年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从此,普通话具有了明确的法律地位,成为全国通用的语言。 普通话同国语、华语是一回事吗? 这三种称说指的都是我国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屮国的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称“华语”。三种称说,名称不同,但实质相同;三者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当然,这三种称说从來源和使用范围上看,乂冇一定的差别。 “普通话”这个名称,在清末就已被一些语言学者使用。比如1906年,朱文熊在“切音运动”中就提出了推行与文言、方言相对的各省通用之语“著通话”的构想。后来,黎锦熙、瞿秋白、鲁迅等陆续对“普通话”有过论述。新屮国成立以后,为了尊重兄弟民族的语言文字,避免“国语”这个名称町能引起的谋解,1955年10月相继召开的“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和“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决定将规范的现代汉语定名为“普通话”,并确定了普通话的定义和标准。其中“普通”二字的涵义是“普遍”和“共通”。1982年我国宪法 更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国语”这个名称也是清朝末年提出来的。1909年(宣统元年),清朝政府设立了“国语编审委员会”;1910年,资政院议员江谦在《质问学部分年筹办国语教冇说帖》中提出了“用合声字拼合国语,以收统一之效”的主弓长。后來,北洋军阀政府和国民党政府都沿用“国语”这利淋说,台湾至今仍这样使用。 “华语”是新加坡和其他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对汉语通用语的称说。在那里,这样称说汉语是恰当的。如果在那里用“普通话”来称说汉语,那么它在表达同宗同源方面就不如“华语”那样强烈。如果在那里用“国语”来称说汉语,那就更不合适了。因为在那些国家里,汉语不一定就是官方语言,或者并不是唯一的官方语言。 普通话等于北京话吗? 相声大师侯宝林在《普通话与方言》这个相声段了中就形彖地指出了普通话同北京话的区别。 普通话是汉民族共同语,而北京话只是诸多方言的种。普通话是在北京话的基础上发展起來的,成为民 族共同语后就上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普通话的定义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棊础方言,以 典范的现代口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一般认为,这个定义是从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对普通话加以 规范。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指的是以北京音系为标准音,即北京话的声母、韵母、声调系统,而不包括北京话的土音:同时,普通话词汇也不包括北京话中的一些土话。 因此,方言区的人学习普通话一定要注意,不能完全按照北京人特别是老北京人的语音、词语來说话,要

古代汉语通论笔记词类活用

古代汉语通论(一)——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的定义: 汉语词类的划分古今基本一致,可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实词包括名、动词、形容词;虚词包括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词类的基本功能古今也基本一致。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中,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表达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功能,这类语法现象叫做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与兼类不同,兼类是一个词兼有不同词类的句法功能,这些功能是经常的而不是临时的。而活用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表现出来的某种功能。离开了这种语境该功能不复存在。 词类活用的类型: 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么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么的意思。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可变换为“以……为……”或“把……看作……”。二者的区别在于使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发生了变化,意动用法是宾语客观上没有发生变化而主语主观上认为它发生了变化或者对待的方式有所改变。 第一节词类活用的鉴别 鉴别一个词是不是活用成另一类词,可以从语义和句法两个方面来考察。通常词类活用会伴随词汇意义的改变。如果一个词语按照平常的意义解释不通时就要考虑是否为词类活用。另外,语法特征尤其重要:比如词语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跟那些词语组合,构成什么样的句法结构等。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及名词用如动词,都是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两个名词连用,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偏正关系,则其中必有一个名词或用为动词,一般是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蠹》)(王天下:统治天下。) 擅爵人,赦死罪。(贾谊《治安策》)(爵人:拿爵位给人。) 面山而居。(《列子·汤问》) 有时后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史记·留侯世家》) 2、名词、形容词在“所”字后。“所”是个辅助性代词,经常放在动词前面,构成“所”字词组,指代一定的对象,故“所”后的名词、形容词要活用为动词。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史记·陈涉世家》) 所罾:网到的(鱼)。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所高:推崇的(人)。 非博士所职。《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职,所负责的。) 3、名词、形容词在能愿动词后。能愿动词修饰的是动词,所以当名词、形容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时,活用为动词。如: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现代汉语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单选题) C1、“一对花瓶”、“你说的对”、“面对未来”中三个“对”代表: A、一个词B、两个词C、三个词D、只代表音节,不代表词 A2、下列各组词中全部是联绵词的是: A、仓猝、唐突、阑干、苗条、蝙蝠B、坎坷、蟋蟀、枇杷、卢布、拮据 C、详细、伶俐、逍遥、葫芦、蒙胧D、游弋、叮咛、摩托、喽罗、吩咐 B3、“惆怅”一词是:A、叠韵词B、双声词C、音译词D、非双声叠韵词 A4、“珊瑚”一词是:A、联绵词一个语素B、音译词一个语素C、偏正式合成词两个语素D、联合式合成词两个语素 D5、虚词的语法作用是____。 A、连接和附着 B、连接、辅助和引介 C、连接、附着和关联 D、连接、引介、附着和语气 D6、下列各项中____不是能愿动词的语法特征。 A、没有重叠形式 B、主要作状语 C、后面不能加动态助词。 D、可以带名词性宾语。 B7、下列各组词中都是时间名词的是____。 A、开始往往 B、目前刚才 C、顿时已经 D、刚刚现在 C8、下列短语中是定中关系的是____。 A、光线异常充足 B、逐渐富裕起来 C、新开放的口岸 D、请他上台讲话 D9、下列短语中是连谓关系的是____。 A、选老张为工会代表 B、怕自己过度紧张 C、苗条得像柳树一般 D、打电话报警 A10、下列短语中不是兼语短语的是____。 A、勉强挣扎着下地劳动 B、要求他马上赶到现场 C、动员各方面力量捐助灾区群众 D、担心他会做出错误决定 B11、下列句子中包含有“的”字短语的一组是____。 A、鞋袜和裤管被露水浸得湿淋淋的。 B、公园里每天清晨都有许多打太极拳的。 C、午后的太阳炙热地烤着柏油路,踩上去脚下软塌塌的。 D、我呆坐在昏暗和寂静之中,心里感到空落落的。 C12、下列不属于谓词性短语的是____。 A、高兴得哭了 B、极度恐惧 C、满腹的抱怨 D、十几米高 C13、“沙哑”和“沙发”中的“沙”: A、都是语素B、都不是语素C、前者是语素后者不是语素D、前者不是语素后者是语素

《汉语通论》第三次作业

《汉语通论》第三次作业 语法、修辞部分 一、填空 1、词的语法功能首先表现为词能不能充当句法成分,能够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不能单独充当句法成分的,是。 2、数词主要有和两种。 3、形容词可以分为表示的形容词和表示的形容词两类。 4、根据代词的替代功能的不同,可以把代词分为三类:(1)代词;(2)代词;(3)代词。 5、和都是用于表达结构关系义的,可以统称为。 6、句子的特殊成份主要指成份和成份。 7、按分句间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不同,可将联合复句分为复句、复句、 复句、复句等四类。 8、按偏正复句中偏句和正句的逻辑语义关系的不同,可将偏正复句分为复句、 复句、复句和复句等四类。 9、按其语气类型的不同,可将句子分为四类:(1)句;(2)句;(3) 句;(4)句。 10、语体有两大类:(1)语体;(2)语体。 11、书面语体包括:(1)语体;(2)语体;(3)语体;(4)语体。 12、比喻有三种:(1);(2);(3)。 13、比拟可以分为和两种。 14、夸张可一份为夸张、夸张和夸张三种。 15、双关可以分为双关和双关两种。 16、按上联和下联在意义殇联系,可将对偶分为、和三种。 17、排比可分为排比和排比两种。 18、拈连可分为拈连和拈连两种。 二、简述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 三、以“突然”和“忽然”为例说明形容词和副词的区别。 四、举例说明词的兼类和活用、同音同形词的区别。

五、注明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的词性。 1、(1)我和你一起看吧。() (2)小李和小张都是北方人。() 2、(1)老师已经和张明谈过一次话了。()(2)小张和小李都是安徽人吗?() 3、(1)等我跟女朋友商量一下再告诉你吧。()(2)小李跟小张都来过我家。() 4、(1)南端与苏州河相连。() (2)中国与埃及都是文明古国。() 5、(1)比任何一种说法都有说服力。() (2)他没法跟你比。() 6、(1)那是另外的问题。() (2)另外再补充两点。() 7、(1)请大家比较一下两个画面。() (2)最近比较忙。() 8、(1)他在教室。() (2)他在看书呢。() 9、(1)火车通过站台。() (2)通过学习我进一步提高了认识。()10、(1)他看起来精神很好。() (2)他挺精神的。() 六、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 1、花儿为什么这样红 2、我认真地看了两遍 3、学校同意张老师参加去北京的参观团 4、不知道他会不会答应让我去 5、我们必须把课上好

现代汉语复习题(要点总结)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作为民族共同语的基础的方言就叫基础方言。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既有多种方言,也有民族共同语。方言特点:本身也有一种完整的系统。语音,词汇,语法结构系统。语音的差异最大,词汇的差异次之,语法比较小。汉语地位:1.世界上历史悠久的,发展水平最高的语言之一。2.各兄弟民族的语言接受了汉语的许多影响。3.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4.与国外许多民族的语言相互影响。5.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语言之一。语素——词——短语——句子(手)人(有读音,有意义,最小的语素)(沙发)(无法拆后原来意义不变)(伟)(无法单独成词)现代汉语的特点:(一)语音方面①没有复辅音②元音占优势③有声调(二)词汇方面①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②双音节词占优势③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三)语法方面①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用形态②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③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④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富七大方言区:1.北方方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内部一致性较强,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占73%)。包含有华北东北方言和西北方言、西南方言、江淮方言2.吴方言(苏州话。占7.2%)包括上海、江苏省大部、浙江大部地区3.湘方言(长沙话,3.2%)。包括湖南大部分地区4.赣方言(南昌话,3.3%)。江西省大部分地区5.客家方言(广东梅县话,客家方言仍自成系统,内部差别不太大,3.6%)。 6.闽方言(最重要的是闽东方言,福州话。闽南方言,厦门话。5.7%)。主要包括福建和海南大部分地区 7.粤方言(广州话。4%)。语音的性质:一、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四要素:1.音高: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快慢。2.音强: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颤动幅度的大小。3.音长: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颤动的时间的久暂。4.音色:又叫音质,声音的特色。决定于物体颤动所形成的音波波纹的曲折形式不同。原因:1.发音体不同(胡琴,口琴,两人的声带)2.发音方法不同(摩擦,手指弹)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二、语音的生理属性。发音器官:1.呼吸器官(动力区)2.喉头和声带(声源区)。3.咽腔,鼻腔和口腔。(调音区)口音:音在口腔中共鸣鼻音:在鼻腔中共鸣鼻化音:在口腔和鼻腔共鸣三、语音社会属性语音是一种社会现象,可从语音表示意义的社会性看出来。1.同一个意义,在不同的语言或方言中用不同的语音表示,什么声音跟表示什么意义没有必然的联系,而是随着社会不同而不同,由全体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同样的语音形式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别:别去,区别,别离)同样的意义可以有多种语音形式。(头,脑袋)2.语音的系统性上。不同的语言或方言有不同的语音系统,从物理和生理属性角度看是不同的音,在语言中可能认为是相同的音。语音单位:一、音素——辅音,元音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元音(母音):气流颤动声带,在口腔,咽头不受阻碍形成的音素。a,o,e,i,u区别:1.受阻与否,主要区别2.紧张度。辅音,发音成阻部位特别紧张,元音,均衡紧张。 3.气流强弱。辅音较强,元音较弱 4.响亮度。辅音,声带不一定颤动,不响亮。元音,声带颤动,响亮。二、音节:由音素构成,是交谈时自然感到的语音单位。(几次紧张就有几个音节)三、声母,韵母,声调在音节里考察:声母:位于音节前段,主要由辅音构成。(22个)韵母:位于音节后端,由元音或元音加辅音构成。(39个)零声母:有的音节不以辅音开头,元音前头那部分是零。(爱)Yw开头 声母VS辅音所有的声母(22个)都是辅音(辅音声母21个)有的辅音不做声母,只做韵尾。Guang(光)中的ng. n既可作声母,也可做韵尾。韵母VS元音韵母有的由单元音或复元音构成:a. ia uai 有的由元音带辅音构成:an eng uan 辅音声母的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位置。1.双唇音(bpm)由上唇和下唇阻塞气流而形成。 2.唇齿音(f)上齿和下唇接近阻碍气流。 3.舌尖前音(zcs)舌尖抵住或接近齿背阻碍气流。 4.舌尖中音(dtnl)舌尖抵住上齿龈 5.舌尖后音(zh,ch,sh,r)舌尖抵住或接近硬腭前部 6.

古代汉语通论知识整理.

古汉语通论(一)怎样查字典辞书 一、汉语字典辞书编排的方法有三种: 1、按音序排列:现在通行的是汉语拼音字母次序排列。在汉语拼音方案公布之前的几十年内,有按照注音字母排列的。如杨树达《词诠》。在古代,大多是按平水韵106韵排列。如阮元主编的《经籍纂诂》。缺点:查字方便,但不明字音或读音不准时,就难以找到要查找的字。 2、按部首和笔画排列。把同一部首的字归在一起,部首的先后以笔画的多少为序。同一部 首的,笔画少的在前,笔画多的在后。缺点:字归属哪一部,多少画,不容易确定。 3、按编码排列。把汉字按照一定的原则,编出号码,通行的是四角号码检字法。缺点:字 角的归类要靠死记,如不常用,容易忘记。 二、汉语字典辞书注音方法 1、直音法:直接用同音字注音,如:“篙”,音“高” 2、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 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 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 3、注音字母和拼音字母注音。(读若:读音像,如琎,读若津;叶韵:通过临时改读字音, 以求韵文和谐的注音方法。叶同协,意思是和谐。如《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 可方思。朱熹:“方,叶甫妄反。”) 二、常用字典辞书及其使用方法

韵,入声17韵,共106韵。 三、《说文解字》的体例、价值和说文四家 《说文解字》的体例:简称《说文》,东汉许慎著。是我国规存最早的字典。全书分汉字为540部,开创了以部首统率汉字的字典编纂法,收字以小篆为主。收字9395个,另有重文1163个。 《说文解字》的价值:1、确定了“六书”理论;2、按照“六书”原则,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了按部首编排字数的体例;3、保留了小篆,便于从字形说明本意,并为释读甲金骨文提供了依据;4、保留了先秦词义和汉代训诂资料;5、保留了古音资料;6、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 说文四家: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四大家: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王筠《说文句读》,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使用字典或辞书时注意:1,看序和出版年月;2、细读凡例;3、注意书后有没有勘误、附

汉语通论 期末复习指导答案

汉语通论期末复习指导答案填空 1、语言符号主要具有两大特点:(任意)性和(线)性。 2、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3、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汉语) 4、现代汉语的方言很复杂,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大方言区:(北方)、(吴)、(湘)、(赣)、(客家)、(闽北)、(闽南)、(粤)、(晋语)、(平话)方言区。 5、语言的三要素是指(语音)、(语汇)、和(语法)。 6、声音的四个构成要素是指(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 7、根据音色对音素作进一步分类,就可以得到(元音)和(辅音)两个音素类别。 8、《汉语拼音方案》制定之前,我国出现过许多记录语音的方法,其中很重要的两种是(反切)和(注音字母)。 9、《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共包括五个部分:(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10、(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已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11、国际音标具有以下特点:(精确)、(通用)、(实用)、(开放)性。 12、汉语传统音韵学按照有无介音或介音种类的不同将韵母分为四类,称为"四呼"。具体地说,"四呼"包括:(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呼。 13、普通话语音系统共有四个调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4、从文字体制上看,可将人类的文字分为三类:(音素)、(音节)、(语素)文字。 15、汉字字体从(甲骨文)、(金文)经(篆书)、(隶书)到(楷书),经过了几次

重大改革。 16、"六书"包括(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前四种是造字法,后两种是用字法。 17、现代汉字有三种基本结构模式,即(上下)、(左右)、(包围)关系。 18、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语素)。 19、从不同角度,依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对语素进行不同的分类,比较常见的分类方法有以下几种:按音节数目的不同,将语素分为(单音节)和(多音节)语素;按能否单独成词,将语素分为(成词)和(不成词)语素;按语素在同其他成分组合时位置是否固定,将语素分为(定位)和(不定位)语素。 20、多音节语素主要有三种:(联绵)、(音译)、(拟声)语素。 21、一般来说,词应当具备以下特点:语音的(固定)性、语义的(整体)性、结构的(凝固)性。 22、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词分为(单纯)词和(合成词)两大类。 23、按其构造方式的不同,可将合成词分为(复合词)和(派生词)两大类。 24、构词语素在词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区别的,表示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是(词根),表示附加意义的虚语素是(词缀)。 25、根据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可将复合词分为五种类型:(并列)、(偏正)、(后补)、(支配)、(陈述)式。 26、按词缀位置的不同,可将派生词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前附式),二是(后附)式。 27、基本词的特点主要体现为:(全民常用)、(历史稳固)、(构词能产)性。 28、一般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词:(新词)、(外来词)、(方言词)、(古语词)、(专

《现代汉语》Ⅰ作业(1)答案

广西师范大学 现代汉语作业1[《现代汉语》第一章现代汉语及其书写符号] 年级专业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 1.共同语共同语也叫民族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2.方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这种具有变异的地域性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3.双语现象:双语现象就是双重语言制,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正式场合同时使用两种语言的现象。双语现象是语言同化的先导或过渡阶段。 4.现行汉字:现行汉字指现在通用的汉字,就是《现代汉语通用字表》收录的7000个字(其中常用字2500个、次常用字1000个)构成的、用来记写现代汉语的书写符号体系。 5.隶书:隶书是产生于秦代、通行于汉代的一种汉字形体。隶书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隶书开始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 6.构字部件: 二、判断说明题 1普通话也就是北方话。 这个观点是错误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方话只不过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在广大的北方地区和西南地区的地域变体,它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普通话以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的语音系统作为语音系统,普通话的语汇也主要来自北方方言,典范的现代白话文也是由主要在北方方言区流行的近代白话文发展而来的,但我们终究不能把作为基础方言的北方话和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混为一谈。 2北京官话和江淮官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声母方面。 3.“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 “桃”和“沐”都包含部件“木”,而且两者都是形声字,但是,“桃”中的“木”是表意的形旁,而“沐”中的“木”是表音的声旁。所以,说“桃”和“沐”中的部件“木”表意相同是错误的。“肚”和“明”都包含部件“月”,而且“月”都是表意的,但“肚”中的“月”实际上是“肉”,跟肌肉有关,“明”中的“月”才是“月”字旁,跟月亮有关,所以说“肚”和“明”中的部件“月”表意相同也是错误的。 4.由于古今字音字意的演变,有的形声字的声旁不表音了,有的形声字的形旁也失去了表意作用。 三、简述题 1.如何理解共同语和方言之间的关系? 共同语是一个民族全体成员通用的语言。方言是局部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是民族语言的地域分支。 共同语对方言来说是一种高级形式,它从语音、语汇、语法等方面给方言的发展以积极的影响;方言在共同语形成之前可以是共同语形成的基础,在共同语形成之后是共同语的分支或变体,它的作用随着民族共同语的推广和影响的扩大而缩小。 2.为什么说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 随着口语的发展,从两汉时期开始出现言文不一致的现象,汉魏以后差异越来越大,一致延续到20世纪初叶。在这个漫长的时间里,人们口头讲的是发展中的汉语,笔头上写的却是文言文。这种言文不一致,很不适应社会和语言的发展。 (一)白话文的兴起、推广和新的书面语的产生。到了晚唐五代,一种同口语直接联系的书面语“白话”逐渐兴起,成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书面形式的主要来源,开始了一步步发展到现代白话文的历史进程。唐代的变文、宋代的语录、宋元的话本以及宋金元的诸宫调和元曲、明清的章回小说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这些重要的白话文文学著作是用北方方言或以北方方言为基础写成的。这些作品不仅在北方方言区流行,而且在非北方方言区也产生重大影响,因而加速了北方方言的推广。 (二)北京话的传播和新的口语的产生。与此同时,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也逐步传播开来,逐步取得了在各方言区之间作为交际工具的地位。这种形成中的共同语,明清时代称为“官话”,到了清末,“官话”正名为“国语”。 (三)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到了本世纪初特别是“五四”运动以后,掀起了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的“白话文运动”。文言文的地位终于被以北方方言为基础的白话文所取代,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著作的范围内取得了合法的地位。20世纪30年代开展的大众语运动正是五四以来的白话文运动的延续和发展,它促使现代白话文走向成熟。 从1913年起,中国政府开始系统地审订“国音”,在全国推行“国语”,开展了“国语运动”。“国语运动”和“注音字母”、“国语罗马字”、“拉丁化新文字”这些拼音方案的推广,又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促使北京语音成为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音。这样,北方方言的代表话北京话在全国范围内广为传播,逐渐发展为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口语形式。 “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促使现代汉语的书面语和口头语不断靠拢,最终达成一致。新中国成立后,从语音、语汇、语法三个方面确定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正式确定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3.《现代汉语》教材上说:“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你对这句话是怎样了解的? 隶书产生于秦,在战国时代秦国文字的简俗字的基础上形成。秦代的隶书称秦隶,笔画少波势,尚存篆意,是当时民间日常使用的形体。到了汉代,字形有了发展,称汉隶,成为汉代通行的汉字形体。 隶书与篆书相比,主要有以下特点:改造了篆书的偏旁,打破了篆书的形体结构;字形转为扁平,笔画进一步简化;变婉曲、圆转的线条为平直、方折的笔画,并显出波势,后期的隶书还运用挑法。 汉字的演变从此进人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开始了向现行汉字形体的过渡,并为现行汉字的形体奠定了基础。因此,隶书的出现是汉字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4.从构造上看,汉字有没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举例说明你对汉字结构的认识。 (一)汉字从结构上看有它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 所谓表层结构,就是指每一个汉字外部的构造方式。汉字都是由简单的笔画构成部件,单个部件或部件组合可以构成汉字,部件组合成汉字时可以是左右结构、上下结构或内外结构等结合方式。由于这些都是可以通过汉字的外部结构特征的分析得到的,所以叫做汉字的表层结构。 1

《现代汉语1》作业(2)

《现代汉语1》作业(2)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现代汉语(1)形成性考核册 专业:汉语言文学 学号: 姓名: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学院 (请按照顺序打印,并左侧装订)

现代汉语作业2 一、举例解释下列名词(10分,每小题2分) 1.多音多义字:一个汉字,有两种以上是不同读音,代表不同的音节,这样的汉字叫做多音节,多音节有两种情况: 2.一种多音字虽然有不同的读音,但字义完全一样,另一种多音字是多的,即读音不同,意义也不一样。 3.简化字:是指这样一些汉字,它们原来结构复杂,笔画多,后来在运用中,人们对它们进行了改造,简化,由此而产生的笔画、结构简单的汉字,简化字就是指经过简化的汉字。 4.合体字:是以偏旁为直接单位构成的汉字。 5.偏旁:绝大多部分的汉字,可以分析出两个以上的基本单位,这种构字的基本单位叫做偏旁。偏旁有笔画组成,是比笔画大的构字单位。 6.形声字:六书之一。"形"是指形符,或叫形旁,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声"是指声符,或叫声旁,其作用是标明字声母。 二.填空(20分,每小题1分) 1.文字是能指实际上就是(符号的存在或形式)。 2.汉字在语音上代表(音节),在意义上代表(语素)。 3.多因字“殷”在“殷红”中念( yan ),“角”在“角斗、角色”中念(jue ) 4.汉字的字体可分为(篆书)、(隶书)、(草书)、(楷书)四种,其中(篆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在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 5.篆书包括(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四种。 6.汉字发展是总趋势是(由繁趋简),结构越来越简化。 7.“日、月、人、手、木”等从古代汉字构字方式看是(象形),从现代汉字构字方式看是(独体)。 8.根据作用,偏旁可以分为按类,例如:“妈”字中的“女”是(表义)。 9.从结构单位来分类,汉字“穿、唱、肥、座”属于(合体字)。 10.形旁和字义联系有多种情况,例如“海、洋、河、流、泪”是(意义相关,但读音不同的形声字)。 三.单项选择题(10分,每小题2分) 1.现代汉语的基本笔画是在( B)阶段形成的。 A.篆书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2.下列说法只有(A)是不正确的。 A.文字符号的能指和所指与语言符号的能指和所指的内涵相同。 B.没有文字,不可能有书面语产生。 C.文字的最大作用是打破了有声语言的时空局限。 D.汉字是记录人类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 3.下列说法,( B)不是汉字的特点。 A.汉字具有开放性特点 B. 汉字记录声音和意义

古代汉语通论讲义(郭锡良)

通论! 古汉语的词序 一、词序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段 词序:也叫语序,是指语言中词语结合的先后次序。 汉语不靠词形变化表达语法意义,词序在表达语句含义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我打你。你打我。 打你、我。你、我打。 古汉语的正常语序:主语+状语+谓语+宾语+补语 赵太后新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大臣强谏。太后明谓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战国策·赵策》)二、谓语前置 所谓“谓语前置”,是指为突出或强调谓语,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这既是一种修辞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 (一)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而把谓语提前 1、谓语具有询问的意义 谁欤?哭者。(《礼记·檀弓下》) 少顷,东郭牙至,管子曰:“子邪?言伐莒者。”(《吕览·重言》) 2、谓语具有赞叹或惋惜的意义 美哉!室。(《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仁夫公子重耳!(《礼记!·檀公下》) 惜乎!子不遇时。(《史记·李将军列传》) 展矣君子。(《诗·邶风·雄风》) 3、谓语具有斥责和不满的意义 甚矣,汝之不惠。(《列子·汤问》) 久矣,夷狄之为患也。(《史记·匈奴列传》) 嘻!亦太甚矣,先生之言也。(《战国策·赵策》) 4、谓语具有祈求和命令的意义 助哉!夫子。(《史记·周本纪》) 来,尸虫!(柳宗元《骂尸虫文》) (二)为了押韵而把主语挪后 桃之夭夭,灼灼其花。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周南·桃夭》)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周南·关雎》) 三、宾语前置 在古代汉语中,谓语后面的宾语,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可以提到谓语的前面,这种现象叫做“宾语前置”。 汉语的基本词序:主语——谓语——宾语 宾语前置的语序:主语——宾语——谓语 宾语前置一般受到一定的语法条件的限制。 (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1、语法条件a.句子是疑问句 b.宾语是疑问代词 古汉语中的常见疑问代词:谁、孰、奚、曷、胡、何、安、焉、恶等

(2020年更新)《汉语通论(本科必修)》期末试题和答案

《汉语通论(本科必修)》2016期末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语言的三要素包括________和____。 2.根据音色对音素作进一步分类,就可以得到____ 和两个音素类别。 3.语言中最小的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是一 4.词义的历时变化主要有三种情况:(1)词义的____ ;(2)词义的____I(3)词义的 5.《》是我国现代印行最早、规模最大的一部新的综合性词典。 二、筒答(25分) 6.简述成语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来源。 三、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0分) 四、用框式图解法分析下列复杂短语(10分) 8.爸爸让我去门口的小超市买酱油。 五、用划线法分析下列多重复句(注明层次和关系。10分) 9.可以说,给自己的孩子取名字完全是个人私事,但是起个怪名字就不是了,因此世界各国对孩子取名的限制可不少。 六、指明下列语句所用的修辞格(10分) 10.比他们更眷恋合奏的是那两把小提琴呀!只有合奏的时候,它们才有机会相见。当人们的指尖轻揉在琴上,当琴弓和琴弦贴在一起,它们便回忆起了它们是两棵树的岁月,回忆起了它们幸福的爱的时光,回忆起了无数个早晨彼此脉脉含情的问好,回忆起了在落日余晖的照耀下那些缠绵又甜蜜的情话…… 七、将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 11.古人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一、填空(每空2分,共20分) 1.语音词汇语法 2.元音辅音 3.语素 4.扩大缩小转移 5.辞源 二、筒答(25分) 6.成语的特点主要体现为:(10分) (1)结构定型 (2)形式整齐 (3)含义丰富 成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来源:(15分) (1)古代寓言和神话传说 (2)历史事件 (3)诗文名句 (4)民间俗语 (5)外语文献

2017年电大《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参考)

《汉语通论》形成性考核册(作业答案参考)2006-09-30 一、填空。 1、(任意、线) 2、(汉藏) 3、(汉语) 4、(语音、词汇、语法) 5、(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 6、(国际音标) 7、(精确、通用、实用、开放。) 8、(开口、齐齿、合口、撮口) 9、(阴平、阳平、上升、去声) 10、(音素、音节、语素)11、(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12、(相离;相接;相交) 二、简述现代汉语形成的历史文化背景。 答:(1)多元性的汉文化的起源。(2)具有统一作用的汉字。(3)古汉语和汉文化。(4)传入中国的佛教文化。(5)社会动荡带来的人口迁徙。 三、现代汉语共有哪几大方言区?你所在的地区属于哪个方言区? 答:现代汉语大概有如下几个方言区:北方方言区、吴方言区、湘方言区、赣方言区、客家方言区、闽北方言区、闽南方言区、粤方言区、晋语方言区、平话方言区。金坛话属于吴方言区。 四、同英语及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各有那些方面比较明显的特点? 答:同英语相比,现代汉语有如下几个特点:(一)语言方面。1、没有复辅音。2、音节中元音占优势,复元音构成的音节多。3、音节有声调。(二)词汇方面。1、词的结构有双音化的倾向。2、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三)语法方面。1、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2、词类和句子成分之间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3、有丰富的量词。 同古代汉语相比,现代汉语的特点: 1、语音方面。古汉语里有入声,现代汉语里没有。 2、词汇方面。古汉语里单音节词占大多数,而现代汉语里则是双音节词多数。 3、语法方面。(1)古汉语量词不发达,数词可以直接修饰名词。而现代汉语中数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名词,数词和名词之间必须有量词。(2)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比较多。(3)省略在古今汉语里都能见到,但这种现象在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更为复杂,成为古汉语比较明显的特点。(4)古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序基本上是一致的,但不是完全没有变化,特别是动词和宾语的语序,古汉语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例如,否定句中的代词作宾语和疑问句中的代词作宾语,一般都以宾语前置为常。 五、同其他记音方法相比,《汉语拼音方案》主要有哪些优点?他的用途主要有哪些? 答:《汉语拼音方案》的优点是:1、符号数目少,只有26个字母;2、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书写方便,有助于国际交流。3、字母音素化,标写语音准确灵活。《汉语拼音方案》的用途是:给汉字注音,帮助人们准确地识读汉字,有助于语文教学,也有助于矫正读音,成为推广普通话的有力工具。方案在其他方面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少数民族制定文字的依据和基础;字典注音、图书编目、译写我国人名地名等都离不开汉语拼音;同时它也是当今信息化时代电脑输入信息的主要符号之一;另外,由于它采用国际上流行的拉丁字母,所以可以帮助外国人学汉语,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六、请写出每一个声母的发音条件(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答:b 双唇音、塞音、清、不送气。p 双唇音、塞音、清、送气。m 双唇音、鼻音、浊。f 唇齿音、擦音、清。d 舌尖中音、塞音、清、不送气。t 舌尖中音、塞音、清、送气。n 舌尖中音、鼻音、浊。l 舌尖中音、边音、浊。g 舌根音、塞音、清、不送气。k 舌根音、塞音、清、送气。h 舌根音、擦音、清。j 舌面音、塞擦音、清、不送气。q 舌面音、塞擦音、清、送气。x 舌面音、擦音、清。z 舌尖前音、塞擦音、清、不送气。c 舌尖前音、塞擦音、清、

汉语通论期末指导复习1答案

《汉语通论》综合练习(一) 一、填空题 1、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学会于1888年制定公布的记音符号,已成为最通用的记音工具。 2、一般来说,词应当具备以下特点;(1)语音的固定性;(2)语义的整体性;(3)结构的凝固性。 3、理性义和附加义构成了一个实词的词义系统。 4、按其语气类别的不同,可将句子分为四类:(1)陈述句;(2)疑问句;(3)祈使句;(4)感叹句。 二、选择 1、汉字所记录的语音单位是音节。 2、占现代汉字总数90%左右的是形声字。 3、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语素。 4、均为合成词的一组词是嗓子、人类、结实、索引。 5、“席卷”、“蚕食”、“鸟瞰”的构造方式均为偏正式。 6、“磨洋工”、“吃小灶”、“一问三不知”属于惯用语。 7、“皮”原指“兽皮”,现在泛指“人和其他生物体的皮”,这种词义的变化属于词义的扩大。 8、“教室里没有人”、“火车还没有进站”、“没有人相信”中的“没有”分别是动词、副词、动词。 三、名解 1、调值 调值,是各种声调的实际读法,是语音高低、升降、曲直、长短变化的具体形式。 2、同义词(举例) 是指意义相同或相近的一组词。如“父亲”和“爸爸”、“时代”和“时期”等。 3、《说文解字》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字典,由东汉许慎编纂而成。全书共14篇,加《叙》15篇,实收单字10516个。本书在编排上,首创了部首法。 四、简答 1、现代汉语语汇的丰富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第一、数目庞大,成分多样。现代汉语语汇究竟包括多少词语,很难给出一个非常准确的数字。不同来源、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词语构成了现代汉语的语汇系统,除了基本词之外,古语词、外来词、方言词及各类固定词语也常为人们所用,而数量众多的同义词的存在更是非常便于人们精密、细致地表情达意。 第二、构成形式灵活。语汇的主体——词的构成方式有很多种,而且有的构造方式是非常能产的,这就为新词的创造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第三、语义容量较大。现代汉语语汇中有大量的多义词存在,而且越是常用的词语,其语义含量往往就越大。同一语音形式表示多个意义,既能增强语汇系统的表义功能,又能使语汇系统得到简化。 2、汉字标准化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汉字的标准化,就是在对现代汉语用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整理的基础上,使现代通用汉字做到“四定”,即定量、定形、定音、定序。定量就是确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数量;定形就是规定每一个现代汉字的形体,是汉字在形式上统一、规范;定音就是确定每个汉字的统一读音;定序就是确定现行汉字的排列顺序,规定标准的检字法。 五、分析下列汉字的音节结构(10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