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要求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要求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要求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要求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提交资料要求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二○一三年八月二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提交资料要求

为做好2013年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地质环境项目资料管理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1〕60号)要求,现将2013年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提交的13项资料细化要求如下:

一、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是指项目竣工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县(区、市)国土资源局编写,内容包括: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下达预算文件、批复补助资金及配套资金、下达任务书等情况。

2.项目承担单位的名称、项目领导小组、项目负责、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等情况。

3.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名称、资质、级别及证书号、法人代表、该项目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上岗资格等情况

(二)项目进展

1.招标情况:详细说明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招标或委托情况。

2.设计情况:详细说明设计书中的每个单项治理工程内容、工程量、预算经费及总费用情况。

3.施工情况:施工方案、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完成的每个单项工程的工程量,治理后的覆盖面积、消除灾害及隐患点数量。

4.设计执行情况:列表对比设计的每个单项治理工程执行、完成情况,设计变更情况,并附原项目批准单位或设计单位同意变更的文件。

5.监理情况:监理方案、监理人员及资格、进驻时间,对施工单位及人员、原材料及构配件的质量、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施土机械设各、工程环境的控制,以及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管理达到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监理方法。

6.竣工验收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对每一完成阶段进行自验情况、管理部门初验情况、终验情况。

7.资料管理归档汇交情况:纸质、电子、影像、文件等资料分类整理归档,汇交情况。

8、治理工程照片集(包括施工前、中、后现场工作照以及施工过程中每一单项工程的照片,特别是隐蔽工程的照片等)

(三)资金使用情况

详细说明资金使用方向、使用额度和资金监管情况。

(四)取得的成效

具体反映出治理项目中每一子工程施工前、中、后照片,简要说明取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五)其他

1.制作多媒体汇报应当将治理工程立项、勘查、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招投标、工程变更、竣工验收等相关请示、批复文件通过扫描件制作,全面反映项目进展的每个环节和过程。

2.项目完成验收后,应对后期进行评估内容及时间进行安排。

二、项目立项批准文件(中央财政、省财政、省国土资源厅)。

三、经批准的项目设计(含勘查报告、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四、项目中标通知书及合同。

五、工程参加单位相应的资质复印件(参加单位包括勘查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

六、开工报告、施工日志、工程竣工图、竣工总结报告。

其中竣工总结报告由项目施工单位参照以下大纲编写:

(一)正文部分

1.工程概况

2.工程场地地质条件及施工依据

3.施工总体部署

4.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5、完成工作量(设计工程量与实际施工完成工程量对比表,并说明增减工程量情况)

6.工程质量评价及检测结果

7.工程竣工验收结论

8.工程质量保修承诺

(二)报告附图

工程竣工平面图:注明修改出图日期,加盖竣工图章。并要插表列明治理内容,每一单元的治理工程量,资金使用量及设计量。

(三)报告附件

1、施工许可证。

2、中标通知书或委托书。

3、开工报告。

4、工程总结竣工报告表。

5、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审批表。

施工单位可自行设计,但必须能够反映主要内容,且签章齐全。

七、工程监理报告。

工程监理报告由监理单位编写,包含以下内容:

(一)工程概况。

(二)监理合同和监理任务概述。

(三)监理机构组织与监理大纲概述。

(四)监理工作综述。

(五)工程质量控制。

(六)工程进度控制。

(七)工程投资控制。

(八)工程效果分析评价。

(九)工程实施中存在问题的处理意见和建议。

(十)对监理工作的评价和问题分析。

(十一)附件(合同文本、监理大纲、质检及竣工验收等主要签证的复印件,以及与报告有关的照片、录像资料等)。

八、施工质量评定及验收评定表(每一单项工程的竣工验收报验申请表)。

九、重大质量事故处理资料(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填写,有就填,无则不填)。

十、项目成果数据库(包括两部分:1.竣工报告、工程总结报告、监理报告等的电子文档;2.治理工程照片集电子文档)。

十一、工程进度付款凭证复印件及其汇总表,工程费用调整文件及其批准意见,工程决算及审计报告。

十二、项目承担单位对工程验收的意见(包括项目完成后的初验意见以及向省国土资源厅提交的终验申请文件)。

十三、其他必须提供的有关文件(由项目承担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填写,有就填,无则不填)。

附件:1.地质环境类报告编制格式。

2.地质环境类报告封面编制格式。

3.地质环境类报告扉页编制格式。

4.地质环境类报告目录编制格式。

附件1:地质环境类报告编制格式

A.1报告构成

报告按封面、扉页、单位资质、编制单位及人员基本情况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送审稿装订单位内审意见及内审人员名单)、目录、报告正文、附件和附图的顺序编排,封面、目录和扉页按附件2-4的样式编排。

A.2报告编写要求

报告内容完整、层次分明、语言简炼、重点突出、逻辑性强、引用资料数据无误、配套图表齐全。

报告文字使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规范字,用阿拉伯数字或科学计数法表示数量。

标点符号符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选用。文字后用单位名称表示,数字后面用单位符号表示,同一报告要统一。

引用的资料与成果应当正确,并明确其来源或依据。

报告原稿装订时,所有图表均应折叠整齐,大小与所用稿纸一致,装订部位一律位于左侧装订线处。

A.3报告格式

A.3.1层次划分与编号

报告层次分为章、节、条、项和小项等层次。章、节、条的编号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一律左起顶格书写,层次之间在数字右下角加圆点,如第1章,第2节,第3条,应写成1.2.3。项用带半括号的阿拉伯数字书写如1)、2)、3)……。小项用带半括号的英文小写字母书写如a),b),c)……。

章、节、条有标题,标题后面不应该有标点符号,并单独成一行,与正文分开,项根据情况可设或不设标题,但在同一章中必须统一设或统一不设标题。

章的编号应在同一文件内自始至终连续排列,节的编号应在所属章内连续排列,其余类同。

章和节下面不允许直接设项和小项,如遇到并列的语句时,可采用破折号加以区别。

A.3.2字体、字号与段距

章采用三号黑体字,节采用小三号楷体,条采用四号黑体,项、小项及正文采用小四号仿宋体,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段距采用1.5倍行距,可根据文字内容适当调整。

A.3.3表格的格式

(1)表的用法

当用表提供信息更有利于报告的理解时,则宜用表。每个表在报告中均应明确提及。

(2)编号与表名

表格应有编号和表名。表的编号由“表”、“章号”和阿拉伯数值组成,例如第1章的第一个表应为“表1-1”,表的编号应在所属章内连续排列。表格边框用实线封闭,编号写在上部左顶线端,表名书写在表格上方居中位置。

当表格须转页续排时,应在随后的各页上应重复表的编号和表名,并在续表的编号前加“续”字,如“表1-2”的续表应为“续表1-2”,续表均应重复表头及与单位有关的陈述。

(4)表的注释

表的注释书写在表格底线下左起顶格。写上“注”字后加冒号“:”,再写上序号①、②……和注释文字,每条注释应另起行,编号对齐,除末条结束后加句号外“。”,其余各条结束后,可视情况加分号“;”或句号“。”,当同一条注释内容较长时应另行书写,移行时,与开始书写文字的位置齐平。

(5)表中的说明

表中文字说明,每句后面加标点符号,但最后一句不加标点符号。

(6)表中文字的规定

表中文字采用五号仿宋体,数字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如果表格大小与页面不符,可调整表中文字字号,但不应大于正文文字。

(7)其它规定

表头和表中各栏不允许出现斜线,某些栏无内容填写时用短横线表示,表中相邻参数(竖向计量单位)的数字或文字内容相同时,不得使用类似“同上”、“同左”或“``”的文字和符号,而应逐个填写或以通栏表示,通栏表示方法如表A.4。表格宽度应满幅编排。

A.3.3图的格式

报告中的图应有编号和图名,图的编号由“图”、“章号”和阿拉伯数值组成,例如第1章的第一个图应为“图1-1”,图的编号应在所属章内连续排列。编号和图名位于图的下方居中。

报告附图应有编号和图名,图的编号由“附图”、“顺序号”和阿拉伯数字组成,如“附图1-1”编号写在左顶线段,图名位于图的上方居中。图中应有责任栏,具体格式如下:

责任栏格式

报告中的公式应按章编号,并加圆括号“()”,书写在每条公式右侧。公式中的“式中”左起顶格书写,接着加冒号“:”,空一个字以后,接写符号的注释,符号与注释之间加破折号“——”,每个符号的注释内容较多需要回行时,文字在破折号后面对齐

附件:2:地质环境类报告封面编制格式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名称

(宋体,小二号,1.5倍行距)

xxxxxxxxxxxxx报告

(宋体,加粗,小初号)

(送审稿)

(宋体,二号)

承担单位:(宋体,加粗,小二号,2倍行距,公章)

编制单位:(宋体,加粗,小二号,2倍行距,公章)

提交日期:xxxx年xx月(宋体,加粗,小二号,2倍行距)

附件3:地质环境类报告扉页编制格式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名称

(宋体,小二号,1.5倍行距)

xxxxxxxxxxxxx报告

(宋体,加粗,小初号)

报告编制单位:(宋体,三号,2倍行距,公章)

项目负责人:(宋体,三号,2倍行距)

报告编写人:(宋体,三号,2倍行距)

报告审核人:(宋体,三号,2倍行距)

总工程师:(宋体,三号,2倍行距)

单位负责人:(宋体,三号,2倍行距)

报告单位:(宋体,三号,2倍行距,公章)

报告日期:(宋体,三号,2倍行距)

附件4:地质环境类报告目录编制格式

目录(宋体,加粗,三号字,居中)

0.前言(宋体,加粗,四号字)……………………………………页码0.1××××××(宋体,小四号字)………………………………………页码0.2××××××………………………………………………………………页码

1.××××××…………………………………………………………………页码1.1××××××………………………………………………………………页码1.2××××××………………………………………………………………页码

(目录中行距和正文行距均为1.5倍行距)

附件(宋体,小四号字)

1.××××××

2.××××××

附图(宋体,小四号字)

1.××××××图(比例尺)

2.××××××图(比例尺)

(以下供参考)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程序

1.治理工程验收分为竣工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在治理工程完工且质量评定与自验合格后,进行竣工初步验收;试运行一个水文年后,进行竣工验收。

2.工程质量按评定标准进行检验评定,工程质量等级划分为优良、合格等级。

3.治理工程验收按照工程实体完好性、质量评定结果、资料档案完整程度、工程治理效果、项目组织与资金使用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予以通过或不予通过。

4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由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分级负责组织。

中央财政支持项目,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竣工验收,并报国土资源部备案。省级财政支持项目由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验收,可委托或联合市(州)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验收。

5承担单位负责按规定组织治理工程项目的竣工初步验收。

6验收组由相关管理部门人员和专家构成,验收专家根据项目规模,自省地质灾害防治专家库中随机确定3~5名。

7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的基本程序:

(1)现场查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实体质量与运行状况,必要时对工程实体进行无损原位检测或破坏性检验;

(2)听取承担单位和施工、监理、设计、勘查、监测单位项目实施情况的汇报;

(3)查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档案,重点查看项目招投标文件、原材料半成品等检验报告、关键工序及隐蔽工程验收和施工记录、工程实体的检验报告、设计变更程序文件、重大质量事故处理记录、工程决算与审计、验收整改和工程监测、维护与运行情况等内容;

(4)讨论验收组验收意见,形成验收意见书。

8竣工初步验收

1)承担单位在工程完工一个月内,负责组织项目相关部门和参建单位进行竣工初

步验收。

2)竣工初步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完成治理工程设计要求(含经批准的治理工程变更设计要求)和施工合同约定的工程量及整改内容;

(2)工程使用的主要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和设备的合格证及进场复验报告齐全;

(3)按照质量评定标准进行了质量检验评定,其中抗滑桩、预应力锚索、锚杆等工程进行实体无损检测,检测报告齐全;

(4)承担单位完成治理工程项目竣工总结报告。竣工总结报告应重点说明项目来源、组织建设程序、实际完成工程量、工程质量检验评定、工程档案、资金使用、初步验收意见等内容,经项目负责人签字、承担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5)施工单位完成治理工程项目施工总结报告。施工总结报告应重点说明工程的组织实施、实际完成工程量、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施工档案、执行合同设计规范情况、工程质量自评价等,并附竣工图和典型照片。施工总结报告必须经项目经理签字,施工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6)监理单位完成治理工程项目监理总结报告。监理总结报告应重点对工程实施过程各项控制、保证工程质量的检查验收、见证采样检测、设计变更、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监理档案等进行说明。监理总结报告必须经总监理工程师签字,监理单位法定代表人审核、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7)设计单位完成治理工程项目设计总结报告。设计总结报告应重点总结施工图设计是否符合批复的初步设计、变更设计的必要性以及手续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执行设计情况及效果等。设计总结报告必须经设计负责人签字,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设计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8)勘查单位完成治理工程项目勘查总结报告。勘查总结报告应重点阐述,通过施工地质编录和验槽,对实际揭露地质条件的新认识和结论,原有勘查成果的准确性,以及变更设计的地质依据。勘查总结报告必须经勘查负责人签字,单位总工程师(技术负责人)审核、勘查单位法定代表人签字,并加盖单位公章;

(9)已按合同约定已办理工程款结算,并与施工单位签署的工程质量保修书,对施工单位编报的工程决算进行了审核;

(11)按照省厅要求,完成了治理工程资料的整理与立卷归档;

3)竣工初步验收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1)项目立项批准文件及任务书;

(2)经批准的项目设计;

(3)项目参建单位确定的文件、中标通知书及合同;

(4)工程参加单位相应的资质复印件;

(5)开工报告、施工日志、监理日志、实验检验报告、关键工序检验记录、重点工程的原始施工记录、工程竣工图等;

(6)工程施工质量评定报告及验收评定表;

(7)重大质量事故处理资料;

(8)工程进度款支付和费用调整依据,工程结算报告;

(9)编制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竣工总结报告;

(10)与工程有关的影像、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和成果数据库;

(11)其他必须提供的有关文件。

4)通过竣工初步验收的项目,验收组形成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

5)试运行达到一个水文年后,承担单位应及时向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提出竣工验收申请。

6)初步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申报竣工验收。

9竣工验收

1)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接到承担单位竣工验收申请后应及时组织竣工验收。

2)竣工验收需符合下列条件:

(1)竣工初步验收合格;

(2)试运行一个水文年后,治理工程达到设计要求;

(3)办理了工程项目决算,进行了项目审计;

(4)归档资料符合工程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

(5)验收所需提交的备查资料齐全;

3)竣工验收时,应提交以下资料:

(1)工程进度款支付和费用调整依据,工程决算及审计报告;

(2)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竣工总结报告、施工总结报告、设计总结报告、监理总结报告及运行期效果监测结论;

(3)承担单位对工程的竣工初步验收意见及其落实整改报告;

(4)与工程有关的影像、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和成果数据库;

(5)其他必须提供的有关文件。

4)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验收组形成竣工验收意见书(附录E)。

10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后,项目承担单位按要求做好项目工程档案归档工作(包括纸质文档和电子文档)。

工程档案由项目所在地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保存,项目立项审批、勘查、设计、竣工图、竣工验收总结、竣工验收意见书及工程资金管理等重要工程档案同时汇交省国土资源主管部门。

11通过竣工验收的项目,按要求进行治理工程的移交与维护管理。

竣工验收应准备的备查档案资料目录

序号档案名称

6

.5验收整改意见的落实和工程维护总结√√

7工程资金使用文件√√√√√√7

.1工程计量签证及附件、附图√√√√7

.2工程款支付结算文件√√√√√√7

.3决算书及审核、审计报告√

8声像、电子档案及其它√√√√√√8

.1声像、照片档案√√√√√√8

.2电子(光盘)档案√√√√√√8

.3其它√√√√√√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金世胜 安徽师范大学GIS实验室 二○○二年八月 第一章用户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公开化,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勘查、灾害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信息查询、浏览、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GIS可视化的优点,能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发生地质灾害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实时显示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及时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查询、图形显示、统计和简单的分析上。 一、需求概述 1、基础信息管理需求

数据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如何管好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的附加价值。 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首先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分析利用是建立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之上的高级应用。用户普遍反映,需要对地质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分析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该工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并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报表。只有实现了数据分析,才能充分挖掘出基础信息管理的功效,真正产生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地质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完成统计报表处理、属性数据查询等工作,但无法处理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从而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把各种环境信息同地理位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通过调查、交流,用户对GIS在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非常重视,希望结合当前地质环境管理重点工作将GIS用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结合GIS技术网上发布地质环境信息。 3、信息共享和发布需求 用户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数据查询环境,将各种数据源集成到一起。因此构建一个地质环境信息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心任务之一。 此外,为适应网络化的发展,建议开发WEBGIS,以便于普通用户用浏览器界面进行数据查询。浏览器界面具有美观、灵活、易用的特性,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大多数只具有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互联网上的浏览器应用正好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要求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提交资料要求 陕西省地质调查院 二○一三年八月二日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提交资料要求 为做好2013年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根据陕西省国土资源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地质环境项目资料管理的通知》(陕国土资环发〔2011〕60号)要求,现将2013年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时应提交的13项资料细化要求如下: 一、项目竣工验收报告。 是指项目竣工报告,由项目承担单位县(区、市)国土资源局编写,内容包括: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下达预算文件、批复补助资金及配套资金、下达任务书等情况。 2.项目承担单位的名称、项目领导小组、项目负责、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等情况。 3.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名称、资质、级别及证书号、法人代表、该项目负责人、主要技术人员上岗资格等情况 (二)项目进展 1.招标情况:详细说明勘查、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招标或委托情况。 2.设计情况:详细说明设计书中的每个单项治理工程内容、工程量、预算经费及总费用情况。 3.施工情况:施工方案、开工时间、竣工时间、完成的每个单项工程的工程量,治理后的覆盖面积、消除灾害及隐患点数量。 4.设计执行情况:列表对比设计的每个单项治理工程执行、完成情况,设计变更情况,并附原项目批准单位或设计单位同意变更的文件。 5.监理情况:监理方案、监理人员及资格、进驻时间,对施工单位及人员、原材料及构配件的质量、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施土机械设各、工程环境的控制,以及工程质量、施工进度、安全管理达到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的监理方法。 6.竣工验收情况:项目承担单位对每一完成阶段进行自验情况、管理部门初验情况、终验情况。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目录 一、概况 (2) 二、目的任务 (2) 三、治理情况综述 (3) 四、工程质量描述 (5) 五、结束语 (5)

一、概况 **弃渣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官田村,距离徽州区政府地岩寺镇40余公里。弃渣场位于官田村西侧山沟,中心坐标为:经度:东经118°15′18″,纬度:北纬29°58′42″ 2013年6月下旬,徽州区连降大雨,其中6月30日徽州区北部杨村乡、洽舍乡、富溪乡、呈坎镇等三乡一镇范围内为特大暴雨,大强度的集中降雨造成山洪暴发,溪流小河水位陡涨,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形成大量地质灾害隐患,并引发众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弃渣场区域内受暴雨侵蚀及山洪冲刷,库区内回填的弃渣在山洪的冲刷下,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冲毁沟谷处的人工堤岸,泥石流冲出沟口并造成弃渣场外的河沟堵塞。 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黄山高速管理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并对现场进行了抢险处理,一方面对库区内弃渣进行清运,截止目前已清运出弃渣10万方;另一方面对沟口处的泥石流堆积物进行清运,将堵塞的河沟疏通。为避免极端天气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带来的巨大危害,彻底治理弃渣场安全隐患,2015年元月中旬,安徽省**委托**勘查院,开展**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工作。 我单位于2015年4月09日参与此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并有幸中标。 二、目的任务及工作量 1、本工程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按图进行施工。主要通过对泥

石流流通区进行支挡,阻挡泥石流物源(隧道开挖堆积的弃渣)的冲击,通知通过排导槽进行疏导,使水流及小量碎石通过排导槽排泄至受保护区域以外的地方,防止泥石流堆积物逐步堆积,威胁到高速公路连接桥的通过安全。 2、施工内容 该工程具体内容分为片石混凝土主拦挡坝、片石混凝土副坝、浆砌片石护堤、浆砌片石排导槽。 3、完成工作量 合同签订后,应业主单位要求,我单位于2015年4月15日进行了施工现场踏勘,并着手协调与当地村民村委的协调工作,此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碍,工程正式启动于2015年5月20日,工程正式完工时间为2015年9月20日。 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工程场地实际情况,我院主要完成工作内容及工作量如下表: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准确报送地灾应急信息

大同市国土资源系统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骨干培训授课提纲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准确报送地灾应急信息 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授课人:应急保障科科长王建国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2015年度大同市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骨干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安排,下面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地质灾害信息报送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应急值守 近几年,我们大同市国土资源系统在应急值守工作中,我感觉基本建立起硬件体系、制度体系、队伍体系,也基本履行了“平时值守”与“战时应急”的工作职能。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 (一)设置应急值守场所 做好应急值守工作,要加强值班室建设,不断提高值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可将日常值班、节日值班、特殊时期值班(汛期值班)统一整合,固定值班场所,值班室内必须配备有内外线都可用的值班电话,内外网都可用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值班桌椅、文件资料柜,以及供值班人员休息用的单人床等,并在值班室悬挂相关的制度栏和门牌。 (二)建立应急值守制度 值守应急总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以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重点;

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全面工作的正常运转为宗旨;以树立高度值守意识、坚守岗位、快速稳妥、不扩大事态、消除社会影响为基本原则;以做好协调督促工作、掌握进展情况,将所有原始材料整理成卷,在最短的第一时间内准确无误的报告领导和上级部门为目标。具体讲,要建立并坚持好八项工作制度: 一是应急值守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 二是应急职守信息报告制度; 三是应急值守记录制度。建立规范的值班记录簿;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应将发生的事项和处理情况在值班记录簿上作详细记载,记录应字迹清楚、要素齐全、详略得当;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应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处置过程;值班记录必须准确、及时、简明、完整;根据领导的指示意见,作好协调督促工作、掌握进展情况,将所有原始材料,整理成卷;值班记录簿须编号归档。 四是应急职守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交接班实行无缝隙交接,当班的事务原则上要处理完毕,未处理完毕的事务要履行交接班手续,说明已办和待办事项,保证值班工作正常、连续运转。 五是应急值守通报制度。定期通报本系统或行政区域内值班工作情况。 六是“月报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月25日前将当月发生的地质灾害统计后以月报表的形式逐级上报。在重要活动、重大会议、节假日及防火期、防汛期等特殊敏感时期,按照通知要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七是地质灾害速报制度。险情、灾情发生后1小时内电话报告,电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陕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目的和依据] 为保护和改善地质环境,预防和治理地质灾害,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依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省行政区域内进行地质灾害防治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地质灾害,是指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第三条[防治管理原则] 地质灾害防治应当坚持属地管理、分级负责、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和全面规划、突出重点的原则。 第四条[灾害分级] 地质灾害的分级包括灾情分级和险情分级。 地质灾害灾情按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的大小,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三十人(含)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千万元以上的; (二)大型:因灾死亡和失踪十人(含)以上三十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一千万元以下的; (三)中型:因灾死亡和失踪三人(含)以上十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上五百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因灾死亡和失踪三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一百万元以下的。 地质灾害险情按照威胁程度分为四个等级: (一)特大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在一千人以上,或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一亿元以上的; (二)大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在五百人以上一千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五千万元以上一亿元以下的; (三)中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在一百人以上五百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上五千万元以下的; (四)小型: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员在一百人以下,或可能造成经济损失五百万元以下的。 第五条[政府职责]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防治工作责

5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实施细则(试行)

附件5: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实施细则 (试行) 湖北省国土资源厅

目录 1.总则??????????????????????????? 67 2.规范性引用文件??????????????????????67 3.项目竣工验收??????????????????????? 68 4.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2 5.工程质量评定标准????????????????????? 76 附录A-1: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总结报告????108 附录A-2: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总结报告????112 附录A-3: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总结报告????114 附录A-4: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设计总结报告????116 附录A-5: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总结报告????118 附录A-6: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测总结报告????120 附录 B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122 附录 C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验收申请?????????129 附录D:竣工验收应准备的备查档案资料目录????????130 附录 E :湖北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意见书????132 附录F-1:分项工程基本要求检查表????????????138 附录F-2:分项工程实测项目检查评定表??????????139 附录F-3 :分项工程外观鉴定评定表???????????140 附录F-4 :质量保证资料检查评分表???????????141 附录F-5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汇总表?????????142 附录F-6 :分部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143 附录F-7 :单位工程质量检验评定表???????????144 附录F-8 :工程项目质量检验评定表???????????145 附录G:竣工图编制要求????????????????146 附录H:地质灾害治理项目工程量和有关指标????????147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我县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管理,规范地质灾害治理项目设立、监管、验收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并取得实效。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与《江西省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及文件规定,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暂行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县行政区域范围内县级财政专项资金支持得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调查研究等项目得立项、实施、验收与监督管理。 (一)地质灾害防治项目就是指对自然因素引发得山体滑坡、崩塌与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进行调查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与工程治理等项目。 (二)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主要就是指公益性得区域地质灾害、水工环地质等调查与项目研究。 第三条项目实施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政府采购、邀标)、工程监管制、合同管理制、公告公示制、财务决算评审(审计)制。 第四条地质灾害治理资金管理按照财政部门专项资金相关管理办法与彭泽县建筑部门公布最新得《工程造价信息》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第二章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立项

第五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立项条件: (一)由于自然因素引发危害公共安全得地质灾害,造成人员死亡1人(含)以上或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得地质灾害,需要应急治理得; (二)由于自然因素引发得地质灾害(主要指滑坡、崩塌与泥石流),威胁人员超过10人(常住人口),潜在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需要而且能够进行工程治理得; (三)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应急勘查; (四)其她特定条件符合政府投入得地质灾害防治项目,依照有关规定,应由铁路、公路、航道、水利、市政等相关主管部门与厂矿企业负责治理得地质灾害,因工程建设等人为活动引发得地质灾害,不属于项目申报范围。 第六条地质环境调查研究项目立项条件: (一)经济社会发展或规划急需得基础性、公益性得区域地质灾害、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调查; (二)为提高我县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水平与能力得基础研究项目,引进、开发新技术新方法项目。 第三章项目申报实施管理 第七条地质灾害治理项目由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向县人民政府申报(以政府名义行文),申报单位即为项目承担单位。项目申报单位应编制项目施工设计与工程概算。

陕西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编制格式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管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查/设计技术成果报告的编制,保证技术报告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提交 1.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勘查/设计技术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家有关技术规范要求。 3、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委托)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附图件大小依据项目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勘查/设计技术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勘查/设计技术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勘查/设计技术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勘查/设计技术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技术成果格式 1、勘查成果报告格式(详见本规定附件1-1~1-9): 附件1-1:封面格式 附件1-2:扉页格式 附件1-3:单位资质 附件1-4:专家评审意见 附件1-5:评审专家组名单 附件1-6:报告目录格式 附件1-7:正文格式 附件1-8:报告附图(包括工程地质平面图、工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等) 附件1-9:报告附件(包括委托书、土工试验成果、钻孔记录照片等)2. 设计成果报告格式要求(详见本规定附件2-1~2-9) 设计成果由设计总说明(或设计报告)、图纸、工程投资估(或概)算书、设计计算书(另册装订)等四部分内容组成。 附件2-1:封面格式

地质灾害信息采集方法.doc

一外业巡查终端,建立地质灾害巡查系统,满足日常巡(排)查信息采集工作需要,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巡查防治工作[1-3]。 1动态巡查技术

动态巡查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地制定核查计划、分配巡查任务,实现对外业现场核查人员进行实时的监督和调度。外业核查人员通过具有GPS/北斗定位、陀螺仪等传感器的移动终端(包括民用手机设备),根据巡查计划或任务,对任务现场或者突发事件能够快速精准地采集现场信息,包括位置坐标、现场照片、视频、音频及其他属性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及时上传至服务器。外业/内业人员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或者计算机在线或者离线的方式调用卫星影像、地名地址、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用地报批等国土资源专题数据,并可以利用GIS 叠加分析对现场情况进行辅助判断并开展 后续工作[4]。

1.1动态监管的网格化技术 国土资源网格化动态监管以国土资源空间专题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土资源公共服务数据平台,通过行政区划将土地划分为省、市、县(区)、镇(街道)四级网格,并对网格按照行政区划代码进行统一编码,将网格内国土资源管理任务落实到相关国土资源单位具体负责人,以镇(街道)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单位对所负责辖区进行动态巡查,从而将所有国土资源纳入监管体系[5]。 1.2动态巡查业务模式

动态巡查技术以国土资源决策为核心,以各项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形成了2种闭合的动态监管模式。1)“自下而上”的动态监管业务模式是指各级国资源部门从发现、核查到处理、监督、评价的闭环在线管理模式。该模式积极调动基层力量对国土资源进行监管,有利于全面、实时了解国土资源信息,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馈快速、处理及时、高效的国土资源监管长效机制,实现国土资源精细化、动态化的管理[5]。2)“自上而下”的动态监管业务模式是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从任务分配、任务下发到核查、审核、监督、评价的闭环在线管理模式。该模式与“自下而上”模式不同,是由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一定的行政区域分配外业核查任务,外业核查人员通过移动终端,根据巡查任务对任务现场快速定位并精准采集现场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

陕西省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试行

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编制及资料要求(试行)为规范建设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以下简称评估报告)编制及备案管理工作,保证提交技术资料的完整性和统一性,特制定本要求。 一、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提交 1.评估报告应做到内容完整、真实准确、数据无误、图表清晰、重点突出、结论正确,建议合理、可行。 2.评估报告的编制章节和内容应符合国土资源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和省主管部门指导意见。 3、评估报告格式:正文、表格的幅面采用国际标准A4规格(个别表格也可采用A3规格,但应折叠成A4大小);封面应包括报告名称、建设单位、提交单位和日期(送审稿应在封皮的报告名称下方注明“送审稿”字样);扉页除有封面部分内容外,还需有报告编制单位、项目负责、报告编写人、审核人、总工程师和单位负责人签字栏;目录应包括正文目录、附图目录、附件目录及相应的页码;图件大小依据建设场地的规模而定,比例尺应满足其精度的要求,一律按A4规格折成手风琴式,图面朝里,图签向外;附图册和附表册幅面可为A 4、A3幅面(其格式要求详见本要求附件)。 4.评估报告中的文字、术语、标点、代号、符号、数字、图例、图式、单位等均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规范、规程的规定。 5.评估报告中的插图应注明图号、图名、图例、比例尺(图号、图名采用黑体置于图下部);插表应注明表号、表名(表号、表名采用黑体置于表上部)。 6. 评估报告附图、附件应按顺序排列,附于文字报告后;附图中应有责任栏(右下角)。 7、评估报告内容装订顺序:封面、扉页(责任栏)、单位资质、专家评审意见、

评审专家组名单、报告目录、正文、报告附图、报告附件。 8.评估报告最终稿应沿左侧胶装成册。 二、一级评估报告评审 申请评估报告评审时应提交的资料(按下列顺序整理) 1、评估报告评审申请表 2、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3、评估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4、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5、建设项目立项支持性文件 6、评估报告送审稿1份 三、一级评估报告备案 1、申请评估报告备案时应提交的材料(按下列顺序整理) (1)单位资质证书扫描件 (2)项目合同书或委托书 (3)地方主管部门评估项目备案登记表 (4)项目评审意见书(含专家组名单)、专家个人审查意见、专家现场考察书面意见 (5)评估报告评审情况记录及反馈表 (6)评估报告修改情况说明表 (7)参会人员签到表 (8)与项目相关的支持性文件 (9)评估报告终审稿和光盘各一式两份 (10)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备案登记表(不少于10份,其中需备案存档5份) 2、备案要求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概况 (2) 二、目的任务 (2) 三?治理情况综述 (3) 四、工程质量描述 (5) 五、结束语 (5)

、概况 **弃渣场位于安徽省黄L U市徽州区呈坎镇官田村,距离徽州区政 府地岩寺镇40余公里。弃渣场位于官田村西侧Lh沟,中心坐标为: 经度:东经118° 15' 18〃,纬度:北纬29° 58' 42〃 2013年6月下旬,徽州区连降大雨,其中6月30日徽州区北部杨村乡、洽舍乡、富溪乡、呈坎镇等三乡一镇范围内为特大暴雨,大强度的集中降雨造成LU洪暴发,溪流小河水位陡涨,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形成大量地质灾害隐患,并引发众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弃渣场区域内受暴雨侵蚀及Lh洪冲刷,库区内回填的弃渣在山洪的冲刷下,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冲毁沟谷处的人工堤岸,泥石流冲出沟口并造成弃渣场外的河沟堵塞。 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黄Lh高速管理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并对现场进行了抢险处理,一方面对库区内弃渣进行清运,截止目前已清运出弃渣10万方;另一方面对沟口处的泥石流堆积物进行清运,将堵塞的河沟疏通。为避免极端天气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带来的巨大危害,彻底治理弃渣场安全隐患,2015年元月中旬,安徽省**委托**勘查院,开展**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工作。 我单位于2015年4月09日参与此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并有幸中标。 二、目的任务及工作量 1、本工程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按图进行施工。主要通过对泥石流流通区进行支挡,阻挡泥石流物源(隧道幵挖堆积的弃渣)的冲击,通知通过排导槽进行

疏导,使水流及小量碎石通过排导槽排泄至受保护区域以外的地方,防止泥石流堆积物逐步堆积,威胁到高速公路连接桥的通过安全。 2、施工内容 该工程具体内容分为片石混凝土主拦挡坝、片石混凝土副坝、浆 砌片石护堤、浆砌片石排导槽。 3、完成工作量 合同签订后,应业主单位要求,我单位于2015年4月15日进行了施工现场 踏勘,并着手协调与当地村民村委的协调工作,此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碍,工程 正式启动于2015年5月20日,工程正式完工时间为2015年9月20日。 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工程场地实际情况,我院主要完成工作内容 及工作量如下表: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编制说明 1.2编制依据 1.3编制原则 第二章工程概况 第三章主要施工工艺及施工法 第四章施工部署 第五章质量保证措施 5.1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5.2质量保证措施 第六章工期保证措施 6.1工期目标 6.2确保工期的技术组织措施 第七章确保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7.1安全目标 7.2安全保证体系及施工安全、防火措施 7.3安全生产的针、原则 7.4安全生产管理制度 7.5安全施工保证措施

7.6安全事故紧急预案 7.7安全奖罚办法 第八章确保文明施工的组织措施8.1管理目标 8.2管理措施 8.3现场管理 8.4文明施工具体措施 8.6文明施工奖罚办法 第九章环境保护措施 9.5减少扰民和环境保护的奖惩办法第十章冬雨季施工措施 10.1冬季施工措施 10.2雨季施工措施 第十一章施工组织机构 11.2项目管理部门职责 11.3项目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第十二章施工总进度计划 12.1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附后)12.2施工进度计划网络图(附后)第十三章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13.1施工平面布置原则 13.2施工总平面布置

13.3平面管理措施 13.4临时建筑表 施工现场施工临时占地及临时建筑表如下: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机械设备表 附表二:主要材料用量及进场计划表 附表三:拟投入本标段劳动力表 第一章综合说明 1.1编制说明 首先,我单位保证完全接受招标文件提出的有关质量、工期、安全、文明施工等各项要求。 如果我单位有幸中标,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能力在本工程施工中完全按业主及设计要求,全力以赴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工作和施工现场总体规划部署,以完善的组织管理机构、格的岗位责任制、实事的工作作风,对本工程施工的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技术等面进行科学合理的组织安排,确保工程在合同工期优质、高效、按期全面完成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中规定的所有施工任务。 在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之前,我单位组织了有关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对施工图、地勘报告进行了仔细审阅,对招标文件及答疑纪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对施工现场进行了详细的踏勘,在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施工的因素后,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施工实力和综合能力编制出本施工组织设计。中标后,我单位将对工程的技术、劳动力、设备及材料等面进一步深化、细化及全面优化,以便使其成为切实可行的指导性强的技术文件,确保该工程优质、高效、安全、文明地完成建设任务。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报告

目录 一、概况 (2) 二、目的任务 (2) 三、治理情况综述 (3) 四、工程质量描述 (5) 五、结束语 (5)

一、概况 **弃渣场位于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呈坎镇官田村,距离徽州区政府地岩寺镇40余公里。弃渣场位于官田村西侧山沟,中心坐标为: 经度:东经118°15′18″,纬度:北纬29°58′42″2013年6月下旬,徽州区连降大雨,其中6月30日徽州区北部杨村乡、洽舍乡、富溪乡、呈坎镇等三乡一镇范围内为特大暴雨,大强度的集中降雨造成山洪暴发,溪流小河水位陡涨,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形成大量地质灾害隐患,并引发众多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质灾害。弃渣场区域内受暴雨侵蚀及山洪冲刷,库区内回填的弃渣在山洪的冲刷下,形成泥石流地质灾害,冲毁沟谷处的人工堤岸,泥石流冲出沟口并造成弃渣场外的河沟堵塞。 泥石流灾害发生后,安徽省交通投资集团公司黄山高速管理有限公司高度重视,并对现场进行了抢险处理,一方面对库区内弃渣进行清运,截止目前已清运出弃渣10万方;另一方面对沟口处的泥石流堆积物进行清运,将堵塞的河沟疏通。为避免极端天气下,泥石流地质灾害的再次发生带来的巨大危害,彻底治理弃渣场安全隐患,2015年元月中旬,安徽省**委托**勘查院,开展**治理工程勘查设计工作。 我单位于2015年4月09日参与此项目的招投标活动,并有幸中标。 二、目的任务及工作量 1、本工程任务 根据设计要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按图进行施工。主要通过对泥石流流通区进

行支挡,阻挡泥石流物源(隧道开挖堆积的弃渣)的冲击,通知通过排导槽进行疏导,使水流及小量碎石通过排导槽排泄至受保护区域以外的地方,防止泥石流堆积物逐步堆积,威胁到高速公路连接桥的通过安全。 2、施工内容 该工程具体内容分为片石混凝土主拦挡坝、片石混凝土副坝、浆砌片石护堤、浆砌片石排导槽。 3、完成工作量 合同签订后,应业主单位要求,我单位于2015年4月15日进行了施工现场踏勘,并着手协调与当地村民村委的协调工作,此过程中遇到一定的阻碍,工程正式启动于2015年5月20日,工程正式完工时间为2015年9月20日。 根据设计图纸,结合工程场地实际情况,我院主要完成工作内容及工作量如下表:

地灾项目竣工验收办法

地质灾害防治工程 竣工验收办法 (讨论稿) 2009 年 12 月

第一章 ?通则 第一条?为规范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以下简称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竣工(初步)验收工作,根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甘肃省境内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竣工(初步)验收活动。 第三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按本办法进行竣工(初步)验收,未经验收或者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主体工程不得投入生产或者使用;其他政府投资项目,不得审批下次项目。 第四条建设单位 1. 国家级投资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市(州)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建设单位; 2. 省级及省级以下投资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为建设单位; 3. 其他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投资方为建设单位; 4. 特殊项目可临时确定建设单位。 第五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竣工(初步)验收的依据 1. 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 批准的工程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变更设计文件; 3. 批准的招投标文件及合同文本; 4. 行政主管部门的有关批复、批示文件; 5. 国土资源部及国家相关部门颁布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规范、规程和技术标准。? 第六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验收分两部分,一部分是初步验收,另一部分是竣工验收。 第二章初步验收 第七条?初步验收由建设单位组织勘查、设计、监理和施工等单位进行。 第八条初步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合同约定的各项工程内容已完成;? 2. 施工单位对工程质量自检合格;? 3. 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评定合格;? 4. 各参建单位竣工文件准备齐全;?

5. 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工作总结完成; 6. 施工单位向建设单位提出了经监理单位审核同意的初步验收申请。 第九条初步验收的主要工作程序 1. 检查合同执行情况; 2. 检查施工自检报告、施工总结报告及施工资料; 3.检查监理资料、监理工作报告及质量评定意见; 4. 现场检查实体工程; 5. 检查工程完工数量是否与批准的设计文件相符,是否与工程计量数量一致; 6. 对合同是否全面执行、工程质量是否合格做出结论。 第十条参加初步验收单位的主要职责 1. 建设单位负责组织各参建单位完成初步验收工作,总结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经验,对工程质量是否合格做出结论。 2. 设计单位负责检查已完成的工程是否与设计相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 3. 监理单位负责提交监理资料,协助建设单位检查施工单位的合同执行情况,核对工程数量,科学公正地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 4. 施工单位负责提交施工资料,配合初步验收; 5. 建设单位聘请的地质灾害方面的验收专家协助建设单位总结修复、补救或缺失工程的整改意见;提出保证验收工程防灾减灾效能的建议;编写初步验收意见。 第十一条建设单位组织验收专家、监理单位按照评定规定(附件一)对工程质量进行评定,质量评定为合格与不合格。大于等于70分为合格,70分以下为不合格。 第十二条验收组提出的修复、补救或缺失工程的整改意见,由施工单位限期完成。验收组提出的保证验收工程防灾减灾效能的建议由建设单位组织实施。 第三章竣工验收 第十三条竣工验收在初步验收的基础上进行,是综合评价工程建设成果,对工程质量进行综合评价。 第十四条?竣工验收条件 1. 工程进行了初步验收并确认为合格工程; 2. 初步验收时提出的修复、补救或缺失工程已经完成; 3. 工程完工后运行了一个水文年;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一、概述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通过MapGIS开发平台和网络集成技术在互联网上实现了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的集中管理、远程浏览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该系统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效率和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图 二、系统功能 1速报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各类速报信息,包括速报信息显示、速报信息的统计、速报信息查询。

2群测群防信息管理 专门管理重点地质灾害信息,向相关机构人员展示地质灾害点的发展现状,包括群测群防信息管理、群测群防监测管理两部分。 3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信息管理 管理与各类地质灾害相关的工程项目信息,包括发标、招标、工程单位数据、工程进度数据、资金使用数据、项目相关文档等。 4防灾预案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类相关信息,包括应急任务职责分工;就援人员组织和设备物资准备;地质灾害影响分析;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5防灾规划信息管理 管理各类防灾规划信息,包括防灾规划信息显示、查询、录入等功能模块。 6地质灾害基础信息管理 管理各类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包括重点查看、数据查询、数据批量导入功能。 7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工作及相关信息,包括应急预警信息调查与监测、应急远程会商、应急决策、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组织指挥工作。 8地质灾害教育规范信息管理 管理与地质灾害预防相关的各类教育普及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条例、文件,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图册和地质环境公报等。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暂定

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验收、 移交、监测和维护暂行规定 为切实做好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下简称“治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移交、监测和维护工作,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四川省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参照《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施工质量验收办法(修订)》,制定本规定。 一、基本规定 (一)竣工验收阶段划分 治理工程竣工验收是指建设单位(或主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批准的施工图设计(包括经批准的设计变更文件)、建设单位与施工、监理等单位签定的合同等,组织各参建单位及有关专家,对治理工程建设全过程及每个阶段、每个部位(包括隐蔽工程和建筑材料等)的质量按有关规定进行的评定并出具验收意见书的法定工作程序。对招投标打包治理工程的竣工验收,以治理工程施工图设计项目为单位进行分别验收。 竣工验收分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两个阶段进行。 1.治理工程竣工后,具备竣工初步验收条件时,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工程竣工初步验收,并出具工程竣工初步验收意见书,验收意见若有整改意见应及时按照要求进行整改。初验合格后,在建设单位管理下,由施工单位负责进行治理工程试运行及其维护。 2.治理工程试运行期满,经治理效果监测,工程运行正常并符合设计要求,具备竣工最终验收条件时,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提出申请,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进行工程竣工最终验收,并出具工程最终验收意见书。终验合格后,由建设单位组织,施工单位向工程运行管护单位办理移交手续。

(二)竣工验收的依据 1.现行地质灾害防治行业标准及其它相关规定。 2.经审批或备案的勘查与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预算文件。 3.经审批的设计变更报告、图纸、预算等文件。 4.经监理、建设单位签认的符合规定的设计变更通知单。 5.招投标文件及合同文本。 (三)工程质量等级及评级方法 1.治理工程质量等级分为合格、不合格两等。 2.评定方法由竣工验收组依据有关规定综合评定。 (四)竣工验收组构成 1.竣工初步验收工作由县(市、区)国土资源局组织,市(州)国土资源局监督,邀请有关技术专家、县(市、区)发改委、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竣工初步验收组。竣工最终验收工作由市(州)国土资源局组织,邀请有关技术专家、市(州)发改委、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人员组成竣工最终验收组。 2.验收组成员人数应为单数,其中须有技术专家3-5人主要负责工程施工质量及技术审查。原则上,初步验收和最终验收技术专家分别由县(市、区)和市(州)国土资源局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专家库”中抽取。参加工程竣工最终验收组的技术专家应有一人以上曾参加过该项目初步验收工作。 3.省国土资源厅视情况派员现场指导竣工终验工作,并适时对竣工已验收项目进行抽验。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XXX集团有限公司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一、总则 (一)为保证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质量,控制治理工程工期,充分发挥治理工程投资效益,促进我公司经济持续康健发展,按照我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标准,结合我公司的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二)本办法以伟创工程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为基础。 (三)本办法适用于我公司开展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工作的所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项目。 (四)监理工作范围: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进度控制、投资控制、安全控制以及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组织协调。 (六)质量方针:科学管理、优质服务、持续发展。 二、监理的目标与质量控制 (一)、监理目标 1、进度目标:严格按已批准的施工进度计划控制日进度、周进度、月进度,确保总进度目标的实现。 2、质量目标:严格工序质量控制,确保工程质量合格。 3、投资目标:力求在造价合理,节约费用、控制预算投资限额内避免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引起的造价增加。 4、安全目标:杜绝巨大安全事故发生,减少大凡安全事故发生。 (二)严格执行监理工作制度 1、图纸会审制度 2、技术交底制度 3、材料检验制度 4、隐藏工序验收制度 5、轴线、标高的复验制度 6、会议制度 7、监理工作汇报制度 8、档案管理制度

(三)质量控制 严格做好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对项目的质量监督责任到人,由总监理工程师、监理工程师、监理员层层监督检查,确保项目高质量的完成。 (四)项目质量检查验收标准: 1.监理合同书、委托书; 2.《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国务院令第394号); 3.《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监理单位资质管理办法》(国土资源部第31号令) 4.其它相关技术标准以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相关规定。 (五)所属全体监理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坚持实事求是,严禁弄虚作假。 三、质量管理目标 (一)竣工验收通过率达100%。 (二)内部审核质量评分等级优良率达100%。

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及项目验收实施细则(doc79)

附件 重庆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 治理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及项目验收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切实做好重庆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及项目验收工作,依据《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竣工施工质量验收办法(修订)》(三峡地防办[2006]34号)、《重庆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工程治理项目管理实施办法》(渝办[2005]75号),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经国家批准实施的重庆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以下简称三期地灾治理工程)适用本实施细则。高切坡防护项目除外。 第三条三期地灾治理工程验收,以国家批准的治理工程项目为单位。 第四条竣工质量验收是指项目业主依据《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有资格的中介机构审查的有效施工图设计(包括经批准的设计变更文件),根据项目业主与勘查、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签定的合同,组织各参建单位及有关专家,在质量监督单位的监督下,对治理工程建设全过程及每个阶段、每个部位(包括隐蔽工程和建筑材料等)质量按有关规定进行评定验收,是法定的工程建设程序。 三期地灾治理工程竣工质量验收由项目业主负责,项目业主及各参建单位对工程质量及验收结论终身负责。 第五条三期地灾治理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分叁个阶段进行。 三期地灾治理工程完工后,先由项目业主、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在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下,组织治理工程质量预验收;预验收合格后,项目业

主在质量监督部门的监督下,组织参建单位进行竣工质量初步验收;在竣工质量初步验收合格,试运行一个水文年后进行竣工质量最终验收。 第六条三期地灾治理工程竣工质量验收后进行项目验收。 项目验收是指市、区县政府组织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国土、发展改革、建委、财政)人员及专家,组成项目验收小组,依照有关文件的要求对三期治理工程的项目管理、资金管理、质量验收等(包括规划、立项、勘察、设计、施工、质量、竣工质量验收等工作)进行全面的验收检查。 三期地灾治理工程项目验收分为项目初步验收和项目最终验收。 区县政府按照“任务、质量、资金、安全、审计稽查”等要求,对业主组织的竣工质量验收工作进行100%区县级项目验收;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市级相关部门进行市级项目验收,验收比例不低于50%。 第二章三期地灾治理工程质量预验收 第七条地灾治理工程质量预验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完成了施工图设计(含设计变更)及合同约定的各项工作; 2、各分部工程的质量均应验收合格; 3、质量控制资料齐全; 4、单位工程所含分部工程有关安全和功能的检测资料应完整; 5、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应符合相关专业竣工质量验收规定; 6、观感竣工质量验收应符合要求。 第八条单位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自行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检查评定,合格后,施工单位向项目业主申请治理工程质量预验收。 项目业主接到申请后,依据《重庆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竣工质量验收规定(试行)》(渝国土房管发[2006]81号),会同项目总监理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