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授课教案

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林乐昌武天林主编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版

第一章哲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

第一节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一、什么是哲学

1、哲学的字源学含义

哲学一词源于古希腊语,由Philos (爱)和Sophia(智慧)词组成,意为爱智慧。中国古代的哲字,就是智慧的意思,因此,经日本的学者西周的翻译,古希腊的爱智慧的学问就叫哲学。在亚里士多德的知识分类中,哲学又被称为形而上学。

2、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这是从哲学的研究对象角度下的定义,在理解这个定义时,必须首先弄懂什么是世界观,什么是方法论,世界观和方法论之间是什么关系,世界观和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3、哲学是关于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这是从哲学和各门科学的关系角度下的定义,在理解这个定义时,要注意哲学和各门科学的关系是一般和个别的关系,各门科学为哲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哲学的产生为各门科学的研究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4、哲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的统治思想,是为统治阶级提供理论武器,进行辩护和宣传的工具。哲学为社会的统治阶级提供一定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

二、哲学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个关系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

的本原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把哲学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

第二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存在,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在认识论上产生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区别。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首先是由哲学这门学科的性质决定的,不研究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不可能是哲学。

其次是由哲学发展的历史证明的,一部哲学发展史,就是围绕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展开斗争的历史。

再次是由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哲学理论体系中的地位决定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决定了哲学中其他问题。

最后是因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人类社会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它必须成为哲学的根本问题。

3、哲学的基本派别和党性原则

哲学的基本派别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哲学的党性就是其派别性。

我们所说的哲学的党性原则,指的是在哲学的基本派别斗争中,应当坚定地站在唯物主义立场上,反对和批判各种形式的唯心主义。

4、唯物主义发展的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哲学在历史发展中经历了三种形态:第一种是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第二种是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是辩证唯物主义。

唯心主义哲学的本质是把精神作为世界的本原,但它在表现形式上却是形形色色,归纳起来基本的表现形式是两种:一种是主观唯心主义;一种是客观唯心主义。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

唯物主义哲学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的社会实践;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既有社会历史方面的原因,还有阶级和认识方面的根源。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及其本质特征

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1、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和其他的哲学形态相比较,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我们所提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科学的性质,因为它是建立在当代的科学知识基础之上的。

2、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因为它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总结了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社会的知识和思维的知识。

正确地解决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科学是揭示某个领域特殊规律的学问)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因为它为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最有力的理论武器,代表了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条件

1、社会历史条件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具有历史必然性,一方面是社会发展的程度,在19世纪40年代已经比较充分地显示了社会发展中物质力量的决定作用,使人们唯物地认识社会历史现象有了可能。另一方面是无产阶级的成熟程度,19世纪40年代西方的无产阶级已由自在的阶级上升为自为的阶级,要求有自己的世界观来武装自己。

2、科学知识条件

19世纪中叶自然科学有三个伟大发现,这些知识成就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自然知识基础。另外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和法国复辟时期的历史学家的研究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提供了社会知识基础。德国的古典哲学,特别是黑格尔的辨证逻辑成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直接提供了思维方法。

3、理论思维条件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理论思维条件,或者说是直接的理论来源。其中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唯物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最大。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用实践的观点扬弃了自然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实践观点中既包含了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又吸收了唯心主义的能动性思想。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这种唯物主义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一切事物,它在事物的肯定性中发现了事物的否定性,因而认为一切事物的存在都是暂时的。它为无产阶级进行彻底的革命提供了理论武器。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不但正确地概括了各门科学知识,而且还建立了完整严密的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接受实践的检验,并在实践中不断的发展自己。它是开发的理论体系,不是封闭的理论教条。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阶级性。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它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是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立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武器。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无产阶级哲学。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伟大意义

1、正确解决了哲学和科学的关系问题,明确了哲学的研究对象。

2、建立了完整严密的科学体系,实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3、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次使劳动人民有了自己的哲学。

总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意味着旧哲学的灭亡,在人类认识史上是一次伟大的革命性变革。

第三节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代变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时俱进的发展历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诞生起,就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但以往的发展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方面,由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再到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时代潮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

一是20世纪50年代以后资本主义社会所发生的新变化;二是社会主义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所发生的变革;三是全球化浪潮所产生的新问题。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科技革命

现代科学技术提出了新的哲学问题,量子力学、系统科学、分子生物学、复杂性科学的成就向近代科学的决定论思想提出了挑战,非决定论思想崛起,引起了哲学中的非理性思潮泛滥。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当代哲学

一方面是科学主义思潮对“形而上学”的否定;另一方面是人本主义思潮对唯物史观的发难。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改革

1、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必要性(历史根源)鸦片战争、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可能性(文化背景)中国传统文化中唯物论、辩证法、知行合一的认识论、民本主义的历史观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

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新民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实践相结合,产生了毛泽东思想,特别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毛泽东的哲学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革相结合,产生了邓小平理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意义

3、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一方面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中国的社会主义

革命和建设、为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使中国社会

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了创造性的发展。

第四节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一、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

1、帮助我们形成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自己的共产主义信仰。

2、学会用唯物史观观察和思考社会问题,提高我们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助于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理论水平。

4、学会哲学思维,有助于我们从理论的高度理解和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

1、最根本的方法是理论联系实际

2、哲学理论学习还须特殊的方法

哲学理论是最抽象的理论,初学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必须掌握学习哲学理论的特殊方法,这样有助于我们很快地适应哲学学习。这里提出几点想法,仅供大家学习时参考:一是要准确理解概念,切忌含混不清;二是要全面掌握观点,切记孤立记忆;三是以理解增强记忆,切忌死记硬背;四是要活学活用理论,切忌本本主义;五是要广泛阅读,积累知识,培养理论兴趣。

第一章知识点、难点和重点

一、知识点

1、识记

(1)哲学

(2)马克思主义哲学

(3)世界观

(4)方法论

(5)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

(7)客观唯心主义

(7)主观唯心主义

2、理解

(1)哲学基本问题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3)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4)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意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和意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二、难点

(1)什么是哲学

(2)哲学基本问题

三、重点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2)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意义

第一章思考练习题

一、解释概念

1、马克思主义哲学

2、哲学

3、唯物主义

4、唯心主义

5、客观唯心主义

6、主观唯心主义

二、区别范畴

1、哲学和世界观

2、世界观和方法论

3、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

三、简答问题

4、哲学基本问题是什么?为什么?

5、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条件有那些?说明了什么?

6、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7、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是什么?

四、论述分析

1、试述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伟大意义

2、试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和意义

第二章世界的本质

第一节物质是世界的本原

一、人类对世界本原的探索历程

1、世界本原问题上的哲学分歧

世界本原问题就是对我们所看到的千差万别的事物共同本质问题的思考,归根到底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思考。思考的结果有以下几种答案:(1)一元论和二元论的对立

一元论认为世界只有一个本原,因而世界是统一的,这个统一的本原派生出万事万物,用这个统一的本原可以说明一切事物。大多数哲学家都是一元论者。

二元论则认为世界不是统一的,世界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本原,这些本原是相互独立的,它们之间不存在派生和说明的关系。在哲学史上只有少数哲学家是二元论者,有代表性的人物是笛卡儿和波普尔。

(2)唯物主义一元论和唯心主义一元论的对立

在一元论的阵营里,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精神,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看作是物质。

(3)唯物主义一元论内部的对立

在唯物主义一元论内部,由于对物质本原认识的差异,从而形成了不同历史形

态和不同哲学流派的唯物主义一元论。我们重点考察人类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世界的

物质本原所进行的探索过程,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这个探索过程中所处的历史地

位。

2、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这里所说的古代是指人类认识史上的古代,它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人类在这

个历史阶段形成了朴素的唯物主义物质观。下面介绍几种有代表性的人物和观点。

(1)古希腊时期哲学家的观点:

泰勒斯认为“水”是世界的本原;

阿那克西曼德认为“无限”是世界的本原;

阿那克西米尼认为“空气”是世界的本原;

赫拉克利特认为“火”是世界的本原;

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

(2)中国古代哲学家的观点:

西周时已形成的“五行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金、木、水、火、土”

五种元素,到后来宋明时期张载等哲学家提出的“元气学说”,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

结为“元气”。

万物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3)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缺陷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但它把物质归结为某种或

某些具体的

物质形态。这种物质观缺乏科学根据,只是根据生活经验所作出的一种朴素的

直观猜测,这种猜测混淆了物质和物质形态。

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这里所说的近代是指西方从15世纪到19世纪这段历史,人类在这个历史阶段上形成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它根据近代科学研究的成就,把物质看作是原子,并认为原子的属性就是物质的属性。

(2)这种物质观克服了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直观猜测的缺陷,有了科学的根据,并用这种物质观批判宗教唯心主义,具有历史的进步意义。

(3)这种物质观仍有缺陷,它的历史局限性表现为: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

二、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

1、恩格斯对物质观的科学说明:

恩格斯针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把物质归结为原子的缺陷指出:“原子决不能看作简单的东西或者甚而看作已知的最小的物质粒子。”他提出哲学所说的“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2、物理学革命引发的哲学危机

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有了突破性的发现,原子被打开了,放射性现象的发现使人们深入到原子的内部,比原子更小的电子等基本粒子概念的提出,给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造成危机,只有提出新的物质观,才能概括新的科学成就。

3、列宁对物质观的科学规定:

列宁根据新的科学成就,给物质下了一个经典性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4、列宁的物质定义的理论意义

(1)坚持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同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3)确立了哲学的物质概念,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缺陷。

三、物质的存在方式

1、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1)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运动是指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它包括宇宙间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因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运动是物质的本性和存在方式。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都是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不能分离,现代科学可以证明。

(2)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事物的静止状态,它把静止理解为运动的特殊状态,这种状态有两种具体的表现:一是机械运动中的位置没有移动情况;一是事物处在量变阶段上的相对稳定状态。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问题上,它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则是相对的。割裂运动和静止的关系会导致形而上学不变论和相对主义诡辩论。

(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

承认相对静止才能理解事物的多样性;承认相对静止才能区别和利用事物;承认相对静止才能认识事物的绝对运动。

2、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

(1)时间和空间的含义

辩证唯物主义的时空观认为时间是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时间是一维性的,而且是由过去、现在到将来一个方向流逝,因而具有不可逆的特性;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和方位性,现实空间具有三维性特性。认识时空的这些特性,对人类的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2)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物质运动和时间空间是不可分离的,首先,物质运动是时空的实在内容。离开特定的物质运动过程,时间就是一个无法存在、不可想象的东西,(如年、月、日等);离开运动着的物质,空间就成了空无一物、不可想象的虚空。其次,时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的过程必须有时间性,即过程持续的长短和过程发生的先后;运动着的物质必须有空间性,即存在着体积的大小和坐标的方位。

(3)时空的客观实在性和相对性

列宁说:“唯物主义既然承认客观实在即运动着的物质不依赖于我们的意识而存在,也就必然要承认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而时间和空间的客观实在性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为此就必须批判时空观上的唯心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也必须承认时空的相对性,即把时空的具体特性看作是可变的、有条件的。在时空的客观实在性和相对性的关系问题上,有两种错误的观点:一是借相对性来否定时空的客观实在性的唯心主义时空观念;二是反对相对性来固守形而上学不变论的绝对时空观。

(4)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时空观认为时间空间既是有限的,也是无限的,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时空是有限的,整个物质世界的时空则是无限的。承认整个物质世界在时空上的无限性,对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对时空无限性的证明则是一个无限的认识过程。

四、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或世界统一于物质是唯物主义对世界的本原问题所给出的答案,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原理。辩证唯物主义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更完满,它不但提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而且还认为必须依靠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来证明这个原理。

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辩证唯物主义首先坚持世界的统一性,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坚持一元论,反对二元论;

(2)其次坚持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一元论;

(3)最后辩证唯物主义提出了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在物质观、运动观、时空观、意识观、历史观等问题上把唯物主义观点贯彻到底。

2、物质统一性原理的科学和哲学证明

(1)科学依靠实证一方面要证明万物的同源性和客观实在性,另一方面要证明意识的派生性和物质根源性。

(2)哲学依靠世界观一方面要揭示“天国”的虚构性和现实根源性,另一方面要说明意识的依赖性和相对独立性。

(3)科学和哲学的证明都是一个无限的过程。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问题,必须依靠科学和哲学的长期发展来不断地证明。

第二节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一、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1、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承认自然界对人类的优先性,但它承认这些的目的则是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因为在它看来人类只有依靠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因此,实践活动就成为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要了解这个现实基础,就必须首先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1)实践是标志人的生存方式的哲学范畴。人类为了生存,首先必须进行生产劳动,因此,生产方式就成为人首要的生存方式。生产方式包括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人利用工具改造自然的活动;第二个方面是人和人因物质利益而进行的社会交往活动。为了进行生产劳动,人和人必须联合起来,结成社会组织,形成社会力量。因此,交往方式就成为人必要的生存方式。交往方式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交往方式;二是政治交往方式;三是思想交往方式。

(2)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改造自然的物质生产活动;一种是人类为了进行物质生产活动而发生的社会交往活动。显然,第一种实践活动是最基本的形式,第二种实践活动是在第一种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发生。除此之外,还派生出了两种实践活动形式:一是从物质生产活动中派生的科学实验活动;二是从社会交往活动中派生的改造社会关系的社会变革活动。

(3)实践活动的基本特征有三个:首要的特征是客观现实性。物质生产活动、社会交往活动、科学实验活动、社会变革活动都是客观的现实性的活动。无论是实践活动的构成要素、活动过程,还是实践活动的结果,都具有客观现实性;其次是主观能动性。人的实践活动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就在于人的实践活动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是在人的主观意识的自觉指导下进行的活动,是人主动发起的活动;最

后是社会历史性。物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必须是社会性的活动,孤立的个人不可能进行这些活动,而社会交往活动形成了人的社会性,使物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具有了社会性。实践活动的历史性表明,人类的实践活动总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因而实践活动必然具有历史局限性,同时实践活动也在不断地改变着历史条件,推动着历史发生变化。

2、人类和动物在生存方式上的区别

人类是由动物进化来的,但人类诞生之后,就逐渐地脱离了动物界,并最终和动物相区别,这种区别表现在生存方式上,就是人依靠实践活动而生存,动物则依靠本能活动来生存。具体地说这种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依靠自己的活动所创造的世界而生存,人创造的世界属于人类世界,人的实践活动就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动物依靠自己的本能而生存,这种本能不能创造世界,因而动物只能在自然的世界中生存,动物的本能只是自然世界的组成部分。

(2)人为了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生存,必须进行社会交往,组成人类社会,有了人类社会,才会有人类世界;动物本能的生存着,因而只须发生自然交往,形成一定的种群,这种种群维系着动物的生存和繁衍,保持住自然世界的一个物种。

(3)人类为了创造世界,就必须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不断地扩大社会组织力量,为此就要学习、创新、实验、进行科学研究,发展高新技术,就要改进、完善社会组织,进行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的变革;动物自然地生存着,因而它就只能按照“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去进化。

以上区别告诉我们,人类的存在方式和动物的存在方式有本质的不同,二者作为有生命的存在物,他们的存在被称为生存。但在生存方式上,前者是依靠社会实践方式而生存,后者则是依靠自然本能方式而生存。因此,我们说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二、实践与人类世界的关系

1、人类世界是人所创造的世界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自然前提,因而它承认自然界对人类的

优先地位。在这个意义上,它肯定了旧唯物主义的合理性。但它进一步认为,人类是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生存的,人必须生存在自己所创造的世界中。

(1)人类世界是人的活动所创造的世界,这个世界包括:人化自然界,即被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所改造了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即通过社会交往活动所建立的社会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精神世界,即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基础上,通过精神生产活动所产生的世界。

(2)物质生产活动和科学实验活动创造了“人化自然界”。被人类活动所改造了的自然物,成为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成为人们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人们直接依靠这种“人化自然界”而生存。

(3)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人们通过社会交往活动发生社会关系,并建立起社会组织机构和制度规范,形成人类社会。人们只有依靠社会力量才能使自然界发生“人化”。

(4)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过程中形成了人们的精神世界,精神生产活动形成了人们的主观世界,有了主观世界,人们才能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

2、人类世界的基本特征

人类世界是由人的活动创造的,因而它就具有不同于自然界的一些特征,其基本特征如下:

(1)人类世界具有“人为性”。自然界的存在和变化是自然的、自发的;人类世界的一切存在和变化都是人为的、自觉的。因为人类世界是人们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所创造的,是依靠人类的实践活动形成的。

(2)人类世界具有“为人性”。人是人类世界的目的,人类世界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而创建的世界,是以人为核心所建立的“为我性”关系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人才是自由的;自然界没有目的,也不以人为目的,“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3)人类世界具有“组织性”。这里所说的组织性,必须结合以上两个特征来理解,人类世界是人们自觉地组织起来的世界,是为了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主动建构的世界。因此,人类世界的组织性不同于自然界的结构性,因

为它具有人为性和为人性。

以上特征说明了人类世界不是自然发生的,而是依靠人的活动创造的。

3、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这里所说的现实基础,一是指直接根源,二是指物质原因,即实践是人类世界发生和存在的直接的物质的原因。

(1)实践活动首先造成了自然界的分化,使自然界一分为二,一部分成为“人造物”,即“人化自然物”,一部分仍然是自然存在物,即“自在自然”。人造物、人化自然物、人化自然界属于人类世界的组成部分,这是由实践活动直接创造的。实践活动还是“人化自然”和“自在自然”相统一的基础,通过实践活动,“自在自然”不断地转化为“人化自然”。

(2)实践活动还造成了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分化,把人类从自然界中提升出来,以人类社会的形式和力量独立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属于人类世界的组成部分,这也是由实践活动直接创造的。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统一的基础也是实践活动,通过实践活动,自然界才能成为人类社会的生存条件。

(3)最后实践活动造成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划分,形成了人类独自具有的意识或精神世界。精神世界属于人类世界的组成部分,它是由社会实践活动产生的。没有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人类既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产生意识,形成精神世界。在实践活动中,人们的主观世界才能不断地接近客观世界,达到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统一。

三、实践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在世界的本原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是唯物主义,但它是辨证的、历史的、实践的唯物主义。实践的观点涵盖了辨证的和历史的观点,因此,我们可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本原问题上的观点概括为实践唯物主义。

1、实践唯物主义在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上,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观点,要求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它还坚持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性的辨证观点,要求人们辨证地看待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充分发挥人的能动作用。这两个观点都包含在实践观点之中了,因为实践活动既要

求人们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又要求人们根据主观设想行事,既要实事求是,又要发挥能动性。

2、实践唯物主义在历史观上贯彻了唯物辨证的观点,它既承认社会历史也是一种物质运动,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同时也认为社会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人的意志对社会历史具有能动作用。这两个观点也包含在实践观点中,因为社会历史是由人类的实践活动创造的,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一方面形成了社会历史运动及其客观规律,另一方面也发挥和实现着人们的主观愿望和意志。

3、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承认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先在性,但他更进一步认为,只有实践活动才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自然界是人类世界的生存条件,实践活动是人类世界的生存根据。只有用实践唯物主义观点,才能正确认识人类世界,改造人类世界,推动人类世界的发展。

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使命不仅是正确地解释世界,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改造世界,使“现存世界革命化”,通过实践活动创造更理想更美好的人类世界。

第三节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一、意识的起源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反应是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质世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在自然界的发展过程中,随着物质进化程度的不同,也产生了不同的反应形式,意识是一种高级的反应形式,它源于低级的反应形式,我们把这种高级反应形式称为反映。根据已知的科学知识和资料,人们把意识看作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由最低级的反应形式逐步进化的结果,这个进化过程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从非生命物的反应特性到低等生物的直接刺激感应性。

(2)第二个阶段是从低等生物的直接刺激感应性到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

(3)第三个阶段是从高等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到人类的意识活动。

人的意识和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有本质的不同:首先是物质基础不同;其次

是反映形式不同;再次是反映内容不同;最后是反映功能不同。因为意识还是社会的产物。

2、意识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

意识虽然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但却不是自然而然的东西。自然进化只为人类意识的产生提供了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这是意识产生的自然条件。人类意识的产生还需要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它就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意识产生的社会根据。

(1)物质生产活动使意识的产生不但成为必要,而且也具有可能。人类的生存方式要求人们的反映形式必须能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因此,动物的感觉和心理活动必须进化为人的意识活动;而物质生产活动也能够产生高级的反映形式。

(2)社会交往活动使语言的产生不但成为必要,而且也具有可能。语言是社会交往的工具,是思维的物质外壳,是社会的产物。没有社会和社会交往,就不可能有语言,没有语言也就不可能有意识。

(3)在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交往活动中,类人猿的动物脑进化为人脑,有了人脑,意识的产生才有了物质基础。

二、意识的本质

1、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1)人脑是意识产生的物质器官。人脑和动物脑的区别不仅是量上的,而且更重要的是质上的。这种质的区别是由社会实践活动造成的。

(2)意识产生的生理过程和机制。人脑是如何产生意识现象的?科学研究告诉我们,意识活动的生理过程和机制是人脑神经系统的反射活动。最新的研究成果是人脑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传递生物电、处理信息流的过程。

(3)人工智能的创造和使用,一方面证明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们根据这个原理,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成功地模拟了人的意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意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现象,它的产生不仅仅是人脑中所发生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变化过程,我们不应该把意识看作是人脑的产物,只能把意识看作是人脑具有的一种机能。

2、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1)人脑具有意识的机能,这个机能的实现即意识的产生,必须有客观世界对人脑的刺激和人脑对它的反映。人脑是意识发生的生理基础,客观世界才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2)客观世界反映到人脑中,必然要进行加工改造,以主观的形式而存在,因而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但它加工改造的原料则是客观的,即意识所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

正确的意识和错误的意识都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它们的形式都是主观的,内容都是客观的。区别仅仅在于形式与内容是否统一。

三、意识的功能

1、意识是人类独有的精神现象,它有十分复杂的结构。从高低层次看,有潜意识和显意识之别,在显意识中又有感性和理性的区分;从反映的领域看,有认知、情感和意志,认知向外,情感指内,意志把内外结合起来,直接控制人们的行动。

2、意识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人的行为中、在人的生理活动中、在对客观世界的变化上都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1)意识使人的行为具有目的性、计划性和创造性。

(2)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可以起到控制和调节作用。

(3)意识支配人的实践活动可以改造客观世界。

3、正确发挥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正确处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在坚持物质对意识起决定作用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意识的能动性。既反对机械唯物主义抹杀意识能动性的观点,也反对唯心主义夸大意识能动性的观点。

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1、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世界本原问题上坚持实践唯物主义观点,这种世界观变为方法论,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

2、要坚持作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原则,最重要的是处理好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关系。不尊重和遵守客观规律,就不可能作到实事求是;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就不可能认识客观规律,也就难以作到实事求是。

第二章知识点、难点和重点

一、知识点

1、识记

(1)朴素唯物主义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3)物质

(4)运动

(5)静止

(6)时间

(7)空间

(8)实践

(9)意识

2、理解

(1)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缺陷

(2)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缺陷

(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观及其理论意义

(4)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5)物质运动和时空的关系

(6)实践和人类世界的关系

(7)意识的起源、本质和功能

(8)实践唯物主义世界观及其方法论意义

二、难点

1、列宁的物质定义

2、实践是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案)

邢衡高速邢台段LJSG-16项目部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事关“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建立。全国上下、政府各级对安全十分重视,但是近年来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分析其原因,尽管客观是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施工队伍的变化、历史遗留问题的凸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公众的安全技能缺乏、安全意识缺失也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和全民安全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作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和全民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安全管理队伍的重要手段。 一、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它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等文件。2004年,又出台了国家安监局第20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2006年,国家安监总局第3号令发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二、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定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电子教案

《网络信息安全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专业选修课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时数:46 其中实验/上机学时:32∕14 学分数:3 考核方式:考查 先修课程:计算机上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 后续课程:无 教学参考书: 段云所等编,《信息安全概论》(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3-09-01。 步山岳等编,《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5-9-1。 考试方式: 对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进行整体考核,要求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应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和个人能力。多环节成绩评定包括作业、讨论、实习、测验、论文和笔试成绩等。综合定量评价:平时成绩占30%,期末成绩占70%。 开课部门:计算机系专业基础教研室 课程简介:(200~500字) 本课程可以作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专业选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网络信息安全防范意识,掌握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的基本方法,加强对计算机安全重要性的理解;熟悉计算机安全的基本理论;了解当前网络信息安全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和对策;培养学生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的能力,为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积累初步的网络信息安全防范经验。 本门课程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目标: 本课程的开设是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遵循知识实用、丰富,新颖为原则。教学的主导目标是通过学习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基础理论,使学生初步掌握网络信息安全实用技能,为学生今后进行进一步学习、研究信息安全技术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将使学生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从理论、技术和应用等全方面认识信息网络。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计算机系统与网络基础知识;掌握信息安全理论基础;掌握信息加密、身份认证、访问控制、防火墙、VPN、入侵检测、安全审计等常用计算机安全防御技术;掌握安全协议基本原理及IPSec、SSL、SSH,X.509等常见安全协议;掌握Windows和UNIX的常用安全防御技术;掌握端口扫描、窃听等系统与网络攻击及防御方法。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具备计算机安全防御的技能,并能够依据实际需求,设计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教案三篇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家长学校教案三篇 教学目的: 通过交流教育方法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上有所感悟 教学内容: 第一是“无条件的爱” 做为父母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但是有意识的爱孩子,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种方法,当一个人被无条件地爱着的时候,他的自信心就会大增!自己会尊重自己,进而尊重别人。在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产生,即自我价值开始萌芽。而无条件地爱着孩子,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的最重要的方法。 第二是“鼓励” 美国有个大教育家说过一句非常偏激的话:“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我认为这句话当中80%的成份是真理。教育,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告诉你的孩子:“没问题!爸爸相信你!”你要每天不断地巩固。可是大多数家长恰恰相反——“你就是不行,谁家孩子都比你强得多!”这些家长仿佛是专门来为孩子泄气的。每位家长都应牢记: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 第三是“表扬” 表扬是孩子做对行为、取得成绩的时候,给他加油的核心方法。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我们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再做。所以表扬是家长经常要做的行为。孩子每天、每星期总会有优良的行为,或者取得小的成绩,比如用过东西放回原处,家长应及时的表扬,表扬会把行为确定下来。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被表扬,意味事情做对了,被认可了,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自信会增强。 第四是“确认” 一个行为是对的,不定期是错的孩子是不知道的,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哪些是错的。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家长要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清是非。实际上确认是家长帮孩子培养价值观的一系列过程。所以,家长要知道孩子不会自动的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这些都是学来的,是我们家长不断灌输的结果。比如

(安全生产)二年级安全教育备课

二年级安全教育备课 安全教育学期备课 一、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涉及内容广泛,包括:交通安全、社会安全、意外伤害、用电安全等方面的预防与措施;每一课都有“真实再现、行动在线、警示台、天天提醒、拓展延伸”等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相应的措施,让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安全的意义和价值。本册共九课,一学年授完。上学期学习前五课,下学期学习后四课。 二、教学目标 通过中小学阶段的安全教育,使我国青少年从小形成心中有安全意识,做任何一件事的时候头脑里首先闪现出安全二字。 三、教学重难点 1.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特点 营造浓厚的探索实践氛围。 2.以提升学生素养为目的,逐步培养其良好得到人文素养,塑造安 全意识。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应对危险的反映能力,培养其初步的自保能力, 形成其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教具学具 课本、课件、图片 五、课时分配 两周一课时,二课时一课

六、学情分析 本班学生特点班级纪律较差,课堂思维懒惰,加上知识基础不够牢固,学习态度不够端正,上课听讲注意力不集中,回答问题积极性不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引领学习积极的同学,由他们带动并帮助学困生,调动全班“比学赶帮”的积极性。同时,教师在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应做到: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精讲多练。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法、感情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 八、教学措施 1.教材内容编写上:安全方面面面俱到,凡是能够引起青少年安全隐患的地方尽可能一个不漏地涉及到,提醒到,进行案例教学,通过大量的事例进行安全宣传教育。 2.教学模式安排上:做到师生、家长互动式教学,教师讲课的同时,要按照大纲要求使学生回到家与家长进行互动学习,给家长布置作业,共同教育青少年重视安全。 3.教材内容安排上:安排有安全教育活动内容,由学校定期举行。如开展安全方面的演讲赛、辩论赛、小品赛、“安全在我心中”主体征文比赛、安全事故报告会、安全专题文艺演出、安全知识学习考试、安全知识竞赛等,让青少年在娱乐中感受安全文化的熏陶。 九、注意问题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学设计

《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选自《信息技术基础》(广东版)第六章第二节的内容。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及迅猛发展,人们的各种信息活动更多的通过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进行,信息安全越来越依赖于信息系统的安全,然而以计算机及网络为主体的信息系统有其本身的脆弱性,存在来自各方面的安全威胁,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所以制定信息安全的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是维护信息安全的基础,每个国家都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标准。学生应该了解和掌握国内外信息安全方面的一些法律法规,做信息社会的和谐公民。 之前通过对第六章《信息安全》第一节内容的学习,学生掌握信息安全的概念,了解一些信息安全产品,计算机病毒的特征和防治、计算机犯罪及防范等方面的内容,本节将从网络使用的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两个方面介绍在信息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不良影响,由此引发了对网络道德规范和信息安全法律法规问题。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教育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信息活动过程中应该注意到这些方面的问题,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会上网,能够使用搜索引擎搜索某一方面的信息。学生对网络有较浓厚的兴趣,但是对信息安全了解不多,信息安全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在使用计算机的过程中或多或少遇到过病毒,但大部分同学不知道如何正确处理;部分学生使用公用计算机的习惯不是太好,会恶作剧般地将其他人的文件私自删除或是篡改,对信息安全问题的严重性缺乏足够认识。高中的学生正是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时候,教师的教导就显得尤其重要,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关注着信息的发展,所以我们教师要给他们提供更多新鲜的东西,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进行自主学习。 ◆教学准备 1.根据教材分析,结合自身教学实例,上网搜索需要的材料,以便进行分析与讨论;2.依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 3.查阅“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及道德规范”方面的书籍,找出有用的相关内容,穿插在

家长学校教案汇总

家长学校教案 教学目的要求: 1、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辅导孩子学习。 2、帮助家长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3、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家长们明白应该怎样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感谢家长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前来学习。 二、帮助家长们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1、 家长的榜样作用。父母是孩子的首任教师,是孩子首先模仿的榜样。父母的言行、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无时不刻地影响着孩子,可以说从孩子身上,我们总能找到父母的影子。 2、 家长是有目的进行教育的实施者。孩子基本素质的形成和家长的培养、教育分不开。古今中外众多名人成材的事例无不说明家庭和父母的作用。 3、 是家长要为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成长和学习知识的良好环境。这里说的环境包括物理环境和心理环境。能够满足孩子生活学习必要的物质条件和适合的场所,可以说是良好的物理环境;由家长高尚的品德、健康的心态和不断进取的精神所营造的家庭氛围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三、建议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21世纪社会变化更加剧烈、科技发展更加迅猛,因此,一个缺乏独立性的孩子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家长要树立现代教育观,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培养。 1、放手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孩子的独立性是在实践中逐步培养起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要认识到,年幼的孩子总是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着劳动的乐趣、独立做事的快乐。从不会做到逐步学会做,从做得不像样到逐步像样,这是必然的规律,也是必经的过程,从中孩子也获得了自身的发展。正因如此,家长就应放手让孩子锻炼,不要怕他们做不好,也不能求全责备,更不能包办代替。对于孩子独立去作的事,只要他们付出努力,无论结果怎样都要给予认可和赞许,使孩子产生自信。“我行”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是孩子独立性得以发展的动力。孩子自己做事常常做不好甚至失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再去做,绝不能动辄就说“我说你不行吧,就会逞能”,更不要见孩子做不好就动手代劳。当他们执意去做那些难度较大的事时,家长应予以鼓励并给予帮助。这样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加他们的锻炼机会,养成独立的行为。 2、培养孩子初步独立思考的能力。我国著名的儿童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们自己想。”遵循这样的原则教育孩子,就能培养其独立思考的能力。幼儿具有好奇好问的天性,对待他们所提出的问题,

《信息安全》教案

《信息安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信息安全知识。 2、能力目标:掌握常用的信息安全常识和技能。 3、情感目标:养成信息安全意识和防范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如何保障信息的安全。 教学素材: 1、各种病毒及防控电脑图片; 2、网络畅通的多媒体教室; 教学过程 一、课堂引入。 展示一些信息安全方面的案例。 情境:展示QQ留言。 最近一段时间没有上网了,昨天一上来,看见你一个劲的和很多人在聊天,说话的态度和语气似乎不像是你的风格,应该不会是你吧,可装得也够像的,我录了视频,你打开看看:http://.dsmark/share.exe 教师:请同学们帮老师拿个决定,要不要打开看看? 学生:议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作个简单调查:打开的缺少信息安全意识。 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是信息安全。 二、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 请同学们仔细阅读一下课本第62页的《危害信息安全

的因素》部分内容,读过之后,各小组进行讨论,总结一下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究竟有哪些? 他们的特点是什么? 每组找一位同学起来发表本组意见。 教师评价:同学们总结的都很不错 教师讲解: 1、计算机病毒的定义:计算机病毒不是微生物,而是一种人为制造的、能够侵入计算机系统并给计算机系统带来故障的程序。 2、计算机病毒的特征:传染性、破坏性、潜伏性和寄生性等特征。 3、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数据的破坏和对系统本身的攻击上,有良性病毒和恶性病毒之分。良性病毒危害较小,一般不会造成严重后果,如:通常表现为占用一定的内存和磁盘空间,降低计算机系统的运行速度,干扰显示器屏幕的显示等。恶性病毒则会破坏磁盘数据,发作时会覆盖或删除磁盘中的文件,有时甚至会破坏计算机硬件,使计算机瘫痪,如:CIH病毒可通过多种渠道传播,发作后导致计算机系统崩溃。 三、保障信息安全的措施 教师:既然危害信息的因素有这么多,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好信息的安全那? 学生:讨论对策 教师:

家长学校教案 邓一鸣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教学内容: 良好的家庭氛围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论阐述与实例分析,使家长了解什么是家庭氛围,认识到家庭氛围与孩子健康成长的密切关系。 2、通过对学生家庭情况进行了解,找出目前我校学生家庭氛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3、通过教师的指导和建议,使家长了解如何创造和谐的家庭教育氛围并能自觉执行。 教学过程: 一、引入主题: 美国纽约州有一个酒鬼兼赌徒马克斯?朱克,在他之后七八代的子孙中有300多人成了乞丐和流浪者,7人因杀人被处死刑,63人因偷盗被判刑,因喝酒死亡或成残废者竟多达400余人!“人种论”者认为“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打地洞”。然而当时的教育学家作出另一种统计是:美国纽约有一个儿童救护会,它收容和照顾的孩子大多是乞丐、流浪者及贫民窟的孩子,即当时所谓的“低能儿童”。由于救护会付出酬金,把孩子送到可靠的家庭里接受良好教育,结果在50年内总计收容的2.8万儿童中,有87%成为教授、医生、技工等有用之才。最有趣的是,前面提到的马克斯?朱克一个第九代孙,也被该救护会收容,送到一个有教养的家庭寄养。截至1917年所作

统计为止,他的操作和学习成绩都特别好。他已经20多岁,被舆论认为是“地方上的模范青年,前途大有希望”。 结论:人的未来发展成功与否不是取决于血统,而是取决于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教育。 二、什么是家庭氛围: 家庭氛围是指家庭组成的人、物、精神等方面给予人某种强烈的感觉或印象。家庭氛围有物质的、精神的,有显性的、隐性的。环境、氛围本身就是教育,教育必须要重视在一定环境与氛围中进行。良好的教育环境与氛围对于身心均未成熟的孩子的成长有决定性作用。1、环境氛围: 这里指家庭周围环境(包括邻里关系、居住生活区风气乃至社区的文化层次、居民的职业状况等等)与内部居住环境对子女的影响。 举“孟母三迁”的例子: 战国的时候,有一个很伟大的大学问家孟子。孟子小的时候非常调皮,他的妈妈为了让他受好的教育,花了好多的心血呢!有一次,他们住在墓地旁边。孟子就和邻居的小孩一起学着大人跪拜、哭嚎的样子,玩起办理丧事的游戏。孟子的妈妈看到了,就皱起眉头:不行!我不能让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了!孟子的妈妈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招待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表演得像极了!孟子的妈妈知道了,又皱皱眉头:这个地方也不适合我的孩子居住!于是,他们又搬家了。这一次,他们搬到了学校附近。孟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教案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局二四五队 安全生产教育培训 安全生产事关国家和人民利益,事关社会安定和谐,事关“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建立。全国上下、政府各级对安全十分重视,但是近年来安全重特大事故频发,分析其原因,尽管客观是由于经济的迅速发展、改革的不断深化、施工队伍的变化、历史遗留问题的凸现,但需要注意的是,社会公众的安全技能缺乏、安全意识缺失也有很大关系。因此,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和全民安全意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需要。 安全生产培训教育作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提高职工安全技能和全民安全意识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安全管理队伍的重要手段。 一、关于安全生产的各项法律法规 《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做出了明确规定: 第二十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一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第二十二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三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由国务院负责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的部门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确定。” 第三十六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教育和督促从业人员严格执行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第五十条规定:“从业人员应当接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掌握本职工作所需的安全生产知识,提高安全生产技能,增强事故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下发了《关于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及其它人员安全生产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等文件。2004年,又出台了国家安监局第20号令《安全生产培训管理办法》。2006年,国家安监总局第3号令发布了《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 二、安全生产的一般规定

《信息安全》教学设计

《信息安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在现在社会中,信息无处不在,特别是网络时代的到来,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个更为严重的信息安全问题。因此,如何安全规范地进行信息活动,预防计算机病毒,防止利用计算机进行犯罪,以确保信息安全,这是信息活动过程中必须引起足够重视的问题。 2. 高一计算机基础中提出青少年要树立安全的信息意识,学会病毒防范、了解信息保护的基本方法;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性,养成安全的信息活动习惯。让学生能够合法安全的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 二、教材分析 1、要求学生了解计算机病毒防治的基本知识。 2、此节内容在计算机安排在职高基础教学中的计算机维护知识中,因为计算机病毒对计算机的正常运行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让以前对病毒没有足够认识的学生来说,学习这节是至关重要的。 三、学生情况分析 1、初中学习过信息技术,学生对计算机有一定的了解。 2、具备了一些信息收集、处理、表达能力。 3、会利用网络进行资料的查询。 4、对计算机病毒,信息安全还没有足够的重视。 四、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以冰河木马病毒为例了解病毒传播的途径及其破坏性; 了解常见的几种“毒王”级病毒的来源及破坏性; 经过讨论懂得怎样进行病毒防范; 通过案例了解计算机犯罪的危害,增强法律意识; 课余利用网络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育学生在互联网上从事信息交流时一定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问题,并懂得一定的

防范措施,对各种病毒要高度重视,要从自己做起,自觉的养成信息安全习惯,不能做有害社会和他人的事情。 五、学习方式 任务驱动,案例学习,小组讨论,自主探究方式。 六、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病毒的特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 难点:常见的计算机病毒感染后计算机显现的特点 七、课前准备 1、准备好带了http://ni***https://www.doczj.com/doc/683711375.html, 看看啊. 我最近照的照片~ 才扫描到网上的信息的窗口 2、网络畅通的多媒体教室; 八、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给学生展示上网时收到的一条留言信息:http://ni***https://www.doczj.com/doc/683711375.html, 看看啊. 我最近照的照片~ 才扫描到网上的。看看我是不是变了样? 请同学们帮老师拿个决定,要不要打开看看。 生:学生根据自己的习惯回答老师:自己一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想看的同学举手)制造悬念,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参与,同时也是对学生做个关于信息安全意识的调查。 2、演示木马的危害 在上课之前让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情: (1)点击“开始”——“程序”——“Symantec clint security”——“客户端”——点击“配置”,将“启用文件实时防护”前的勾去掉。 (2)到学校网站下载该条,并下载到自己的电脑里。看学生是不是会去点击,如果是赶快打开看的同学是没有任何信息安全意识的。教师在讲台用冰河软件搜索刚刚打开了“视频”文件的同学,并随意挑一个演示,此时学生的C,D,E全部暴露在老师电脑前,老师可调出学生正在操作的任何屏幕? 老师演示 让学生亲身体验病毒的危害,知道上网没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将会导致怎样严重的后果。 简单讲解木马病毒攻击的过程:动听的语言诱骗对方运行木马文件,从而达到入侵的目的。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

安全生产基本知识培训教案 教学目标:安全生产 让每一个人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在行动上落实安全生产,在业务上懂安全生产。 教学重点: 掌握安全知识,做到安全生产。 教学内容: 一、安全生产及其意义 1.概念:在生产的全过程中使与生产相关的人、财、物完整无损毁。 2.意义: (1)是企业稳定、健康发展的需要。 (2)是社会安定和谐的需要。

(3)是自身利益的需要。 (4)是产权人利益的需要。 (5)是完善科学管理的需要。 二、企业的安全管理 1.加强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 2.加强安全培训,培训目的是让每一个人在思想上重视安全生产,在行动上落实安全生产,在业务上懂安全生产。 3.完善安全生产的硬件和软件: (1)硬件:设备、设施、环境; (2)软件:与安全生产的相关制度、操作规程、安全记录。 4.经常组织安全检查

(1)检查形式: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专项检查、重点检查。 (2)检查内容:查思想重视程度、查管理制度(是否切实可行)、查生产过程(设备、设施、环境是否符合安全生产要求)。 四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群众没受到不放过;防范措施不落实不放过;责任者没有受到处分不放过。 三、影响安全生产的四大要素 1.人:最主要因素。对人的要求:(1)思想上重视;(2)业务上熟悉;(3)操作上规范。 2.设备:(1)选型合理;(2)安装规范;(3)状态良好。 3 环境:清新、舒适 4.管理:制度健全并严格执行。 四、常见的事故种类及预防 1.机械事故

(1)后果:设备、设施的非正常损害,人员伤亡。 (2)事故特点: a.发生频率高; b.影响范围小; c.损失相对小。 (3)引起原因:设备选型不对,年久失修,防护措施不好, 制度不健全,操作不熟练,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安全意识不强等等。 (4)预防措施: a.正确安装,合理使用。 b.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 c.经常保养、检查、检修。

信息安全 教案

信息安全 一、教学对象分析与教学设计 本案例的教学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高中学生他们的感知力和观察能力明显提高,在教学中为学生留出一定的选择空间,经常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自主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一般来说,由于生源原因,一些镇内的学生已经对电脑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已经接触了一些有关电脑病毒以及黑客方面的知识,一些学生甚至有过受病毒侵害的亲身体验。能对信息进行分类、归纳和整理。 3、另外一部分来自农村甚至其他一些乡镇的学生,由于初中学校的教学设备落后以及家庭情况较差的缘故,对于电脑的认识可能就是从进入高中才开始的。 二、教学需要分析与教学设计 让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比较容易,但是让学生利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就比较困难了,如果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则是难上加难。因为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割裂了这之间的本质联系。我认为,应该给学生创设一种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并且逐渐意识到养成某一习惯的必要性。同时,学生在合作交流中,不断了解别人、感受别人、理解别人从而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技能。 三、教学目标设置 1、知识目标 a、了解黑客与病毒的基本概念; b、了解电脑病毒与生物病毒的区别和联系; c、了解黑客的攻击手段及病毒的产生和传播渠道、防范等相关知识; 2、技能目标 a、通过对黑客、病毒的相关特性的了解,使学生基本掌握预防信息安全问题的基本方 法; b、通过要求小组成员一起搜集有关电脑病毒的知识,整理和判断所搜集的资料的过 程,培养学生的整理、判断资料的能力。 c、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体协作能力。通过最终个小组讲述自己的观点, 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 课题:孩子是在生活中塑造的 内容:孩子是在生活中塑造的 (一)关注学生的家庭生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学校是集中、具体实施教育的场所,但教育的一贯性要求学生在学校和家庭都要有良好的教育环境,一致的教育要求,所以,学校有责任和义务指导家庭,搞好家庭生活,创造和谐积极的家庭氛围,为孩子的成长开创一片沃土。 (二)“平等、民主、交流”是良好家庭氛围建立的不可缺少的条件。 “平等待人”这是现今社会人际关系的一条原则。它不仅适用于成人,更适用于成人与孩子之间,只有在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孩子才能获得真正的民主,家长应树立一种崭新的家长观:与孩子之间既有威、又有诚,让孩子有表达意愿,发表观点的空间,父母还应注意与孩子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这样,你才能准确获取教育信息,掌握教育的主动权,凡事不要“以己度人”,应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他生活中的诸多问题。 与孩子之间的关系只有定位在“平等、民主、交流”的原则上,家庭氛围才是和谐的,才能让孩子感受到这种和谐。 (三)丰富的家庭生活,促使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做为家长,有为孩子安排丰富多彩的家庭生活的义务,一家人可利用双休日,安排家人之间的亲情活动,或家庭间的,或外出游

玩,让孩子既增长见识,有锻炼能力,有切身感受父母之爱,从而让其身心愉悦、健康地发展。 (四)参加家庭中的劳动,制订劳动岗位,是家长锻炼孩子最切实有效的方法。 人从劳动中演变过来,人类社会在劳动中不断发展,人们从劳动中锻炼了身体,锻炼了自己的意志力,培养了细心的习惯,全局安排的能力,所以,从小参加劳动,对孩子的成长十分必要。(五)在家庭生活中,家长应注意的几点: 1、在家庭生活中,对孩子要有一定的要求,家长应明确提出要求,并落实检查,不要“事事说,事事空” 2、当孩子出现错误时,家长应戒躁,但也不可小而视之,应有一个客观的态度,细心地负责,把准脉,对症下药。 3、在家庭生活中,家长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孩子来自各种家庭,他身上自觉地带着父母给他留下地烙印,家长当着孩子,尤其要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能想说就说,想做就做,你可以对你的行为负责,但你无权对你孩子的一生负责,尽管他是你生的养的,但他最终属于社会。

安全生产教育教案

安全生产教育教案 新民小学:张艺教学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安全生产? 2.了解安全生产的内容,让学生在生活中注意安全。 3.通过本次安全教育,让学生懂得珍爱生命,远离危险。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安全生产内容 教学过程: 一、基本概念 1、安全安全泛指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和不出事故 的状态。而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是指不发生工伤事故、 职业病、设备设施或财产损失的状况。也就是指人员 不受伤害、物不受损失。要保证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作 业安全就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杜绝违 章行为防止发生伤亡事故。 2、事故就是造成死亡、疾病、伤害和财产损失的 意外事件。事故就是以人为主体与能量系统关联中突 发的与人的期望和意志相反的事件也就是说事故就是 意外的变故或灾祸。 3、伤亡事故是指员工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 害和急性中毒事故。 4、危害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 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 5、危害辨识就是指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 的过程。 6、危险源就是危险的根源。是指可能导致人员伤 亡或物质损失事故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源一般 分为两类第一类危险源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 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如电能、有毒化学 物质等。第二类危险源是指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 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实效故障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物 的故障人为失误和环境破坏因素。 7、安全生产安全生产是指为了使劳动过程在符合 安全要求的物质条件和工作秩序下进行防止伤亡事 故、设备事故及各种灾祸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安全健

康和生产作业过程的正常进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从事的一切活动。 二、安全帽的作用和使用注意事项 1、安全帽的防护作用①防止物体打击伤害②防止高处坠落伤害头部③防止机械性损伤④防止污染毛发伤害 2、使用注意事项①要有下颌带和后帽箍并拴系牢固以防止帽子滑落或碰掉。②热塑性安全帽可用清水冲洗不得用热水浸泡不能放在暖气片上、火炉上烘烤以防止帽体变形。③安全帽使用超过规定的期限值或受过较严重的冲击以后虽然看不到帽体的裂纹也应予以更换。一般塑料安全帽的使用期限为3年。④佩戴前应检查各种配件有无损坏、装配是否牢固、帽衬调节部分是否卡紧、绳带是否系紧等确认各部件完好后方可使用。 三、安全色的含义及用途 1、安全色包括四种颜色红、黄、蓝、绿。红色表示禁止、停止的意思。禁止、停止或有危险的器件设备或环境涂以红色的标记。黄色表示注意、警告的意思。蓝色表示指令、必须遵守的意思。绿色表示通行、安全和提供信息的意思。 2、安全色的对比色对比色有黑白两种颜色黄色安全色的对比色为黑色红、蓝、绿安全色的对比色均为白色。黑色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图形符号、警告标志的几何图形和公共信息标志。白色则作为安全标志中红、蓝、绿色安全色的背景色也可用于安全标志的文字和几何图形及安全通道、交通的标线及铁路站台的安全线等。红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表示禁止通行禁止跨越等用于公路交通等方面的防护栏及隔离墩等。黄色与黑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表示特别注意。蓝色与白色相间的条纹比单独使用安全色更加醒目用于指示方向多为交通指导性导向标示。 3、安全线用以划分安全区域与危险区域的分界线安全线用白色宽度不小于60mm。 四、作业现场的基本安全知识 1、什么是违章指挥违章指挥就是指违反国家的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条例、规程、标准、制度及生产经营单位的规章制度的指挥行为。 2、出现违章指挥的原因①不从客观实际出发盲目追求完成生产任务②没有安全防护措施设备、人员、方法等条件不具备③安全意识淡薄不懂安全技术操作规程④不尊重专家、员工的建议强令或指挥他人冒险作业。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教案

计算机与信息安全 一、教材内容简析: 本内容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第二章管理计算机中第3节的内容。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家庭电脑和网络已是日益普及,保护用户信息安全的问题已经成为了大家关心的话题,而如何防范计算机病毒是维护计算机安全非常重要的方面。所以,对初一学生进行有关计算机与信息安全方面的基本常识(如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特征、危害等、信息安全意识)和杀毒软件的使用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教学对象分析: 本节内容的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学生都有相当一段时间的网龄,对网络和计算机安全有一定的认识,有一定的安全意识,但是还比较模糊,需要教师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安全的知识。 2、了解计算机病毒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人为制作的程序。 3、了解计算机病毒的一般特征、传播方式。 3、了解病毒对计算机信息安全的危害。 4、知道如何防治病毒。 5、知道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措施。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教师总结——讨论交流——实践尝试——学习检测”一系列活动,让学生逐步认识计算机病毒,学会采取相关的安全防范措施来防治计算机病毒,维护计算机中信息的安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帮助学生树立防范病毒意识,负责任、安全、健康地使用信息技术。 2、提高学生信息文化、道德修养,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教学重点、难点 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病毒防治意识、信息安全意识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室、魔灯平台

名字源于古希腊特洛伊战记,该病毒通过伪装诱骗用户下载执行,以窃取账号、密码、文件等信息,如冰河、灰鸽子、网络神偷等。(三)病毒的传播 计算机病毒是要破坏计算机正常工作的,但是它是怎么跑进电脑里的呢? 1、网络——重要传播途径 收发电子邮件、下载、文件传输、聊天等2、可移动存储器 U盘、移动硬盘、mp3等 (四)病毒的特征 教师解读计算机病毒的特征,用问题的方式了解学生队病毒特征的学习情况。 (五)病毒的危害 通过案例来了解一下计算机病毒的危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故意制作、传播计算机病毒等破坏性程序,影响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后果严重的,将追究其刑事责任。 强调:在以后的工作或生活中不能利用手中的知识做为违法事情。 计算机病毒的防治(一)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 1、隔离来源 2、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 (二)杀毒软件的实践 1、软件使用调查 在魔灯平台上投票,对各大杀毒软件的使用 情况,360、金山、瑞星、卡巴斯基…… 2、实践 学生按小组选择各大杀毒软件安装,并体 验使用 3、学生介绍 4、教师总结 杀毒软件不可少,并且要定期升级,但是不 万能 实践操 作 对不熟 悉的同 学提供 视频帮 助 提高学 生的实 践能力。

信息化实训教学设计

7 年湖北省信息化 、* 训教学比赛 A / .增 ' r y A 实训教学设计方案

本课程是高职烹调工艺与营养专业的必修课。教材选用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食 品雕刻》。本次课选自《食品雕刻》项目七鱼类的雕刻任务四一一神仙鱼的雕刻 ,4课 本次课的授课对象是大一下学期学生,他们已掌握各种雕刻的基本技法;该阶段 的学生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有创新意识,喜欢动手操作;善于利用手机获取信息。 但因学习食品雕刻的时间较短,刀法不够娴熟,对作品的整体感难以把握。 美的情怀。 教学重点:神仙鱼的轮廓设计。 教学难点:神仙鱼的头部雕刻。 教学题目 神仙鱼的雕刻 课程名称 食品雕刻 学时安排 4学时 年级 烹饪2016 专业大类 旅游类 专业名称 烹调工艺与营养 所选教材 国家规划教材《食品雕刻》,主编:李茂华 时。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神仙鱼雕刻的流程; 能用合适的食材雕刻神仙 1.培养学生规范安全操作 教 学 目 标 2.领会食品雕刻中“形神兼 备”法则。 鱼。 意识。 2.激发学生热爱美、创造

教 学 策 略 教学手段与方法教学环境教学资源 采用信息化教学手段,使用翻转 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训教学中,以学 生为中心,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边 学边练,并利用信息化手段进行辅助 教学,使学生在操作中学知识,在练 习中学技能,实现做中教,做中学。 教学环节 任务 布置 查阅 神仙 课前自学鱼的 相关 资料 冷拼雕刻实训室:雕刻 刀具(主刀、U形刀、拉线 刀)、操作台、砧板、菜刀、 毛巾、创可贴、wifi、投影 设备、智能手机、实心南瓜 等 。 六、教学过程 教师行为 推送教学资源; 设计测试题。 U S H = Q \\ ■ IK 4 课程PPT 图片、动画、微 视频等。 学生行为 设计 意图 使学生在 信息化手段与作用 利用互联网自学。 4 课前明确 本次课的 学习内 容 。 利用电脑终端或移 动端的课程平台。

高中信息技术《信息安全》教案

信息安全 【教材分析】: 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如何保障计算机免受病毒、黑客的侵害。但偏重文字资料,没有涉及具体操作。 教材中的两个表格分别介绍了计算机病毒(传播途径、表现、常见类型举例)、常见病毒(病毒名称、病毒类型、表现形式或危害、变种情况)等内容。内容具有明显的实效性。可操作性不强。 【教学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经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已具备较好的操作技能,整体水平较高,可以快速地利用网络搜索到需要的信息。学生在生活中使用计算机经常遇到病毒,因此学生对病毒的危害有一定的体验基础,然而对病毒的查杀和处理方法缺少系统地认识,对其他的计算机安全知识也是一知半解,因此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教学,使他们真正认识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性以及黑客入侵带来的严重后果,以及常见的防护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危害; 了解黑客入侵的危害; 2、技能目标: 能够根据病毒爆发的迹象通过网络搜索获取查杀病毒的解决方法; 掌握病毒的常见防护方法; 掌握防范黑客入侵的简单方法; 3、情感目标: 意识到计算机在使用中存在多种信息安全的隐患,自觉地参与到维护信息安全实践中,保障信息的安全。 【重点难点】: 掌握应对病毒、黑客的常见防范措施。 【教学方法设计】: 在创设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的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 上课铃响,上课仪式后,教师计算机中的“关机”程序被远程计算机定时启动,立即打开大屏幕投影,“屏幕广播”教师计算机的桌面。教师和学生共同发现教师的计算机出现“倒计时关机”提醒画面。师:糟糕!我的计算机是不是有问题了?提示系统即将关机,请保存所有正在运行的工作,然后注销。未保存的改动将会丢失。离关机还有XX秒了,你们有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 生:老师中毒了。 师:我先退出屏幕广播,大家赶快到网络上搜索一下,病毒的名称是什么,怎样来解决? 生:上网尝试查找病毒名称和解决方法。 师:唉,我的计算机已经被关机了。大家抓紧时间,帮帮我。(重新打开教师计算机) 师:(巡视学生操作情况,隔一段时间)先询问学生查找的关键词,再视情况提示:查找时可以把病毒爆发的迹象作为关键词,在搜索的结果中选择权威网站信息。 生:上台演示搜索过程,师解说操作步骤。 师:可能是哪种病毒? 生:回答。 师:病毒的爆发迹象有哪些? 生:回答。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一)

家长学校授课教案(一) 教学目的: 1、通过家长学校授课,教给家长与孩子之间沟通的正确方法,从而配合学校作好对孩子的教育 2、教给家长一些教育孩子的策略,使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和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协调一致。 教学内容: 一、家长应当如何与孩子沟通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十分重要。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至关重要。我就如何与孩子沟通说以下几点: (一)身教重于言教 家长首先要注重自身的修养,树立自己的威信。一个不爱学习只顾自己吃喝玩乐的家长,一问三不知的家长,品行恶劣、行为庸俗、自私自利、不孝敬老人的家长是不会培养出好孩子的。 (二)要注意亲子教育 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但不一定经常沟通。大多数父母都是以忙为理由,忽视亲子教育。父母的亲子教育应走在孩子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前面,所以父母应全身心地投入孩子的教育,不断学习,提升教子能力,方可赢得孩子的尊重和爱戴。 (三)营造一种良好的知识环境 孩子学习要有一个好的小环境,不求高档,但求氛围,学生学习的时候要避免不必要的家庭闲谈,朋友聚会等等尽量少在家中接待。还有,就是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父母不要经常打架、吵闹,影响了孩子的心理发展。(四)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好习惯、坏习惯基本上来自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做到最多地欣赏优点,尽量地包容缺点,用放大镜看孩子,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都有自己的缺点的。父母无条件信任自

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五)多赞美、少批评 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家长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切记:赞美鼓励使孩子进步,批评抱怨使孩子落后。 (六)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注意考虑成熟,选择最佳地点和时机 最后请家长们记住以下几句话: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赏识才能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二、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说“不” 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当孩子提出某种不合理的要求时,家长与其迁就,毋宁说“不行”对他(她)更具有影响力。如今周末无人看管的孩子不知有多少,家长外出,本想把他们放到爷爷奶奶老人家当中,孩子们稍不满意时,他们便让步说:“那好,你就自己呆在家里吧!”孩子最初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满足,但久而久之,便会有被遗弃的感觉。随便对孩子说“可以”,是冷漠与放纵,而酌情说“不行”,才是真正的关心与爱护,父母表现出的坚定绝不容商量,尽管有时会招致孩子的大哭大闹,甚至叫着说:“我恨你!”但孩子正是在反抗的同时,也意识到父母的尊严和权威。孩子需要有一个对立面,才能分出美与丑。如果让他们漫无目标地挥动小拳头,他们会因没有信息的反馈而永远也分不清是与非。 如今让家长们说出“不行”两字,又的确不是件容易事,其难处在于父母过于宠爱自己的宝贝或根本没有时间。而教育专家则坚决主张家长说“不行”,必要时“还要适当惩罚”孩子。当然,这并非意味着回归旧传统,对孩子实施随意斥责、打骂的专制式管理。现代社会的“不行”,应该是大人与小孩子之间所达成的共识,是他们心与心的交融。对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切忌对孩子施以讹诈。 许多家长习惯说“吃不完饭不许看动画片!”这对孩子的影响其实很坏,因为他们会效仿家长,动不动就讲条件。 父母在向孩子许诺之前一定要三思,不能言而无信,答应孩子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如果兑现不了,应及时给孩子解释,向孩子道歉,并作自我批评,让孩子从内心理解和原谅父母,事后父母应设法兑现自己的承诺。因为孩子对大人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