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论文章: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国路径

理论文章: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国路径

理论文章: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国路径
理论文章: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国路径

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国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下,摒弃过去偏重以经济标准作为衡量乡村价值的单向度评价指标,直面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诉求和乡土中国的历史现实,所提出的科学论断、理论判断和行动指南;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路径,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

深刻认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意义(弘利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经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人”的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愈来愈显示出乡村建设中对于“人”的重视,以及农业农村总体性发展的建设路径。可以说,实现乡村建设主体的全面健康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只有不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才能更好、更快、更高效地推动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在此种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乡村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强则农民强;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甚或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必将有效提升农民思想境界,提振农民精气神,提高农民生产生活价值,实现中国农民的品格重塑和中国农村的和谐稳定,推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表明,谋求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健康,必须改变就经济谈经济的狭隘思路,必须变“输血”为“造血”,必须处理好“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而事实上,只有“富脑袋”,才能真正实现“富口袋”;也只有“脑袋”真正富有了,“口袋”富才具有可持续性。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决定优胜劣汰的竞争性要素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要素成为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力量。乡村经济要发展,乡村产业要兴旺,就必须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到,乡村产业兴旺并不意味着对城市经济的简单模仿或机械复制,而是立足于乡村文化传统的视角,探索具有中国乡村特色、乡村属性、乡村风格的经济发展路径。可以说,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重要动力和持续动能。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弘利教育)构建乡风文明的乡村共同体,既要立足于村落本身的地域文化属性、家风民风村风传统和道德伦理习俗,又要契合现代精神诉求、文明发展必需和现代文化向度。只有尊重民风民俗,乡风文明才能接地气;只有契合现代文化精神,乡风文明才能促文明。同时,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生产生活空间,不仅需要建设利于生态循环、生态保护和生态友好型的产业体系,需要提供健全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更需要尊重乡村的文化传统、地域特色、产业属性和审美诉求。只有和谐健康、自然素朴,才能更加生态;只有设施完善、服务优化,才能更加宜居。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切实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既需要全社会范围内的法治氛围和导向,更需要提升农民的民主素养、

工作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思考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六大任务之一,是根据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的重要战略。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说明当前的任务是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而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乡村和城市之间不平衡;发展的不充分更多表现为乡村发展的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总体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 湘潭市是湖南省面积最小,人口倒数第三的地级市,所辖的县市只有湘潭县和湘乡市两个。但湘潭是重要的农业产区,湘潭县是湖南省第二大的粮食与肉类生产县,湘乡市也是全国肉类生产的百强县之一。但还存在小城镇建设滞后、农业现代化进程缓慢、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不完善、农业农村支持保护体系不健全、专业农业人才缺乏等困难和问题。湘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笔者建议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加快小城镇建设,发挥城镇功能辐射作用。小城镇作为沟通农村和大城市的中

间结点,在物资流通、人力周转、信息交流等方面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加强小城镇建设,充分发挥小城镇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辐射作用,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投入更多精力。一是要科学规划小城镇建设。要结合县(市)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战略,统筹县(市)区建设、小城镇建设、中心镇建设及村庄建设,科学布局,形成有利发展、方便生活的合理网络。二是要打造核心产业。加强与国家、省级规划对接,在《湘潭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2015—2020年)》的基础上,根据现有产业资源基础和有利条件,科学修编规划,将农业产业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规划及园区规划等相结合,制定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对具有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进行认证布局,建设一批湘莲、沙子岭猪等地理标志农产品和原产地保护基地。三是要抓好配套设施建设。重视市政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严格保证按照规划实施。构建全方位的便民服务体系,尤其要加大与居民每日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如中小学、医院等。以提高小城镇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和服务水平,使小城镇成为宜居宜业的重要区域,切实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就业就学就医难等问题。

浅谈乡村振兴实施的路径

浅谈乡村振兴实施的路径 发表时间:2019-04-02T09:54:37.207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期作者:吴雅文 [导读] 摘要:分析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进一步介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创新科技,引进人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身份证号码:43038119910525XXXX0 摘要:分析了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含义,进一步介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路径,即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产业发展、创新科技,引进人才、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过程中,要把握农村产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有机融合,注重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将实现农民富裕这一目标放在突出位置,真正实现美丽乡村的振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含义;实施路径;农业;农村 一、乡村振兴的含义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现代化发展的战略体现,同时也是中国迈进新时代发展城乡经济的重大决策部署。乡村振兴的内涵要结合理论和实践去理解,同时也要从实际出发去贯彻落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农业、农村的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根据我国现有国情,农业与农村的发展是基础,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应当牢牢把握农业和农村的发展这个基础,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其次,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战略实施进程适时做出调整。始终坚持完善农村产业体系,推动农村产业发展;注重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关系;推进乡村优秀文化传承,加快乡风文明建设;健全农村治理体系,实现有效治理;提高农民生活水平,促进农民富裕。此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包括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应当发挥农村特色产业的优势,将农业现代化发展与农村产业发展有机融合,实现农村经济发展的大飞跃。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 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十分丰富,既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振兴,又包括治理体系创新和生态文明进步,是一个全面振兴的综合概念: 1.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解决好“三农”领域的问题,是决定着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改革顺利发展的重大问题,我们党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十九大报告把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与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和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共同作为优先发展的事业,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把“三农”工作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首要位置,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原则,在新时代必须坚持。 2.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两相对比,虽然同样是五个方面20个字,但除“乡风文明”外有四句话不一样,这四个方面已经根据新情况进行了调整,是根据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设定的一个新目标,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这个战略的实施将会为我国农业农村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3.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国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比以前单一的农业现代化涵盖的范围更加宽广,这是一个崭新的表述,是站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到新阶段的必然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涉及农村的经济、农村的政治、农村的文化、农村的社会、农村的生态文明各个方面的建设。 4.继续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巩固和完善r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三权分置”制度。要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这将有利于推进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和可持续发展。要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切实保障农民财产权益,不断壮大集体经济。要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三、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路径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首先要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全面推进农村改革,让农村换上新面貌迎接新变化。在政府引导方面,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政府应当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并贯彻落实政策。但同时,要明确政府的引导是为了与市场配合共同起作用,而不是限制市场的灵活与自由。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其一是要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制度;其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的深化,应当明晰集体产权,保障农民权益;其三是要将小农经营与现代化农业大生产发展有机结合,挖掘发展特色农业与规模化经营的潜力与优势。 (二)因地制宜,加快农村产业发展 由于乡村的气候、地形等条件不一,适合发展的特色产业不一,所以应当结合每个乡村自身的特点和可利用的资源情况,发展可持续的产业。产业的发展对乡村振兴有关键作用,其对人才培养、增加就业等有积极作用。加快农村产业发展首先要结合乡村实际情况选择主导产业,发挥特色资源优势;其次要促进农业与工业、服务业的协调发展,以农业为基础,推动工业和服务业发展;再次,要合理利用当下“互联网+”的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然,健全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必不可少,从而进一步推进农业现代化。 (三)创新科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新时代科技的发展对乡村振兴至关重要。当前,我国乡村普遍存在生活条件较差、教育水平较低、人才匮乏等问题,科技的创新和教育的进步是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前提。创新科技,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引进新技术、新设备,发挥科技在新型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资源节约、绿色发展。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应当加强教育,培养有利于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专业型人才。此外,应提供相关激励政策,吸引人才回乡村建设。 (四)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乡村振兴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绿色发展的理念,加强环境和生态保护,建设美丽绿色的乡村。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一是在乡村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中,千万不能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发展了经济,丢了环境,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不可取。二是要有意识地保护环境,重视乡村垃圾处理、污水排放以及秸秆焚烧等问题,合理利用资源,实现生态化发展。

理论文章:立足实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立足实际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党的十九大报告继承了党对“三农”工作一以贯之的重视并进行了创新发展,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农村工作指明了新方向,明确了新思路。襄阳 市X市区是传统农业大区,农业对X市而言,既是优势、也有短板、更存机遇。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 要我们结合自身实际,找准自身问题,突出X市特色,让党的十九大精神在X 市乡村广袤大地上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X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哪些优势 农业发展规模是我们的坚实基础。X市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全国粮食 生产先进县(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区)、全省著名的畜牧养殖大县(区)。 在粮食产量上,全区耕地面积166万亩,农作物播种面积339万亩,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31.5万亩,粮食总产量连续多年保持在28亿斤以上,创下了“十三连增”的历史记录。在畜牧总产上,全区现拥有规模养殖场(户)13628家,猪、牛、羊、禽出栏总量分别达到200万头、26.5万头、45万只和2850万羽;肉类总产26.8万吨,禽蛋总产 6.3万吨。在农业产业化上,我区现有以襄阳正大、襄阳鲁花为龙头的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81家,2016年全区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250亿元。 现有板块格局是我们的有力抓手。近年来,X市按照“全国一流、全省领先、全市样板”的要求,创建了国家级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业已形成“农村新社区、农产品加工产业园、高效农业项目区和农村机制体制创新”四位一体的板块格局,引领带动了全区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我们以激发镇域经济活力为抓手,推动农

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按照“一主两翼三重六特”的布局,大力实施“镇域经济振兴工程”,出台并落实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镇域经济对县域经济贡献率 达到35%。 传统农业品牌是我们的独特优势。X市的农业有地位、有形象、有品牌,很多产品在全省、全国都有影响。全区有“农”字号国家驰名商标3件(“万宝”牌菜籽油、“孔明菜”牌大头菜、“聚香达”牌食用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3件,国家集体商标4件,省著名商标17件,湖北省名牌产品6个。20多种农副产品在国内大中城市和大型超市占据重要位置。一大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快速发展,“X市精品名牌农产品”发展战略已经初见成效。 广阔的平台是我们的成长空间。X市区位优势明显,地理位置特殊,农业发展空间广阔。X市从东北两个方向半环襄阳市主城区,依托近郊的优势,紧紧盯 住市民的餐桌子、菜篮子、果盘子,实现生产地和消费地的无缝对接。此外,还 可以将农业和旅游深度融合,因地制宜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采摘农业等新 兴业态,拓展发展空间,让惠农富民的道路愈走愈宽。 X市如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X市农业农村发展,实现传统农业大区向现代农业强区转型跨越,要着重把握以下三个方面:质量变革,以内涵诠释X市品质。坚持产业转型与生态建设并举,经济发展 与乡村治理同步,实现乡村面貌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在演进的过程中实现三有:一是产业有支撑。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

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实施路径

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实施路径 摘要:在新时代建设背景影响下,国家将乡村振兴作为首要任务,从而致使农 村在发展过程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以及新的要求标准。因此,乡村振兴战略必须 从制度创新、产业发展、文化注入以及现代乡村治理体系四个方面进行规划,从 而完成预期的战略目标。鉴于此,本文主要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实施路径进 行详细的探讨说明。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实施路径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促使人们日益增长的实际需求与物质 水平不平衡,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有效解决这个矛盾问题,我国结合 乡村的实际发展情况,并且提出乡村振兴发展策略,从而对乡村经济滞后的短板 现象进行合理的解决。 1、对农村改革以及体制进行创新完善 农村改革和体制创新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动力,必须不断完善农村体制以及 市场化配置,并且在此基础上对市场相关要素进行激活,从而大大提高农村市场 水平,尤其是土地方面涉及的生产要素,必须对其加强重视和关注,保证乡村集 体经济顺利开展。因此,必须对农村现有的体制进行全面的改革和创新。现阶段,农村经济相对比较落后,而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农产品的生产水平相对比 较低,最终无法满足于农村发展的实际需求。除此之外,农村对旅游行业并未给 予足够的重视,致使乡村旅游在农业观光体验层面一直停滞不前,导致价值链比 较短。为了有效解决此问题,主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规划:首先,主要采用家庭 农场、农业种植企业等经营体系,促使土地快速流转,并且运用机械化、智能化 进行生产,不仅有效提升农产品生产效率,还可以解放劳动力;其次,对土地资 源进行合理规划,设置相应的集团商业用地,从而开展集体经济,而农民可以获 得相应的经济红利;最后,对农民宅基地三权分置进行落实,鼓励和帮助农民利 用限制的房屋开展农家乐、民宿等服务,从而获得经济效益。 2、利用特色资源推动产业发展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产业类型复制和模仿变得易如反掌,因此,要结合乡村当地特有的资源特色对农业产业进行合理的规划, 从而促使产业正常有序发展。首先,要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合理的培育,并且 利用当地特色农作物的优势建设相应的加工厂,例如食品加工厂酒厂等,从而对 农作物进行二次利用,促使农作物价值得到充分发挥,进而形成一条专业且具有 特色的农业产业链,不仅为农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可以带动农村的经济。 其次,由于各个乡村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环境的不同,促使乡村自然资源独具特色,各有千秋,因此,结合乡村特色资源发展旅游业是乡村振兴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对于既有农产品特色又有自然资源特色的乡村,必须对主导产业进行明确 的规划,加大宣传力度,从而吸引资本对乡村进行合理的开发。比如乡村可以建 设田园综合体,其主要以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将循环产业、创意农业以及农事体 验结合为一体,促使乡村快速发展。 3、注入先进文化及正能量精神助力乡村发展 先进文化不仅是乡村精神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乡村振兴的灵魂之力。先进 且优秀的文化会给乡村淳朴的民风以及秀丽的风景注入新鲜力,而乡村缺乏先进 文化的注入,则会增大全面振兴的难度。因此,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必须结合当地 的实际情况,对乡村优秀的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和传承,同时还要将先进文化注入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路径探索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6323256.html, 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与路径探索 作者:刘晓霞 来源:《文艺生活·中旬刊》2019年第05期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振兴乡村的主要内容。但在乡村文化建设市场化和产业化的进程中,乡村文化面对城市文化的冲击,出现了价值认同、发展方式和文化品位上的偏差。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建设乡村文化、建设好乡村文化,理应成为当下乡村社会发展的核心问题与价值诉求,是实现乡村振兴目标的具体行动。本文分析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探索文化建设的路径。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文化建设;困境;路径 中图分类号:F323;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14-0197-01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的文化建设内涵 乡村振兴内涵丰富,既要实现产业振兴,也要实现生态的振兴:既要实现社会振兴,也要基于实现生活振兴,更重要的是要实现文化振兴。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乡村文化建设的内生机制与乡村振兴建设的外在机制共同参与,凸显文化价值的作用,推动乡村的全面创新和发展,形成文化、产业和生态的多元融合发展。 二、乡村振兴视域下乡村文化建设的困境 (一)市场化——乡村文化价值认同上的偏差 面对改革开放以来经济为上的社会浪潮,乡村文化被裹挟到市场机制中。在村民层面,由于片面地不充分地认识乡村文化的价值认识,甚至停留在工具理性的层次,从而导致乡村文化在传承和创新上的模糊理解,也就导致乡村文化振兴失去内生的动力。 (二)产业化——乡村文化发展方式上的偏差 当下的乡村文化的发展方向出现产业化,将文化经过产业化的加工可以改变文化的本来的面目,文化可以被产业和商业所运用,但是文化是高于产业、商业的,文化不是产业、商业的工具,相反,文化是产业、商业的基础。文化可以发展成为一种产业,但不能变成一种商业化的,文化一旦成为商品,用来交易,那就已经不是文化的本身了。文化可以作为产业和商业发展的基础条件,也为产业、商业指明方向,文化让产业、商业的发展,不再囿于产业、商业本身,而有更大人文的关怀。

理论文章: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国路径

探索乡村文化振兴的中国路径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举措,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语境下,摒弃过去偏重以经济标准作为衡量乡村价值的单向度评价指标,直面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发展诉求和乡土中国的历史现实,所提出的科学论断、理论判断和行动指南;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索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路径,提出解决“三农”问题的中国方案。 深刻认识乡村文化振兴的重大意义(弘利教育) 新世纪以来,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国家战略,经过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美丽乡村-“人”的新农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持续推进,愈来愈显示出乡村建设中对于“人”的重视,以及农业农村总体性发展的建设路径。可以说,实现乡村建设主体的全面健康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本质要求;农民既是乡村振兴的主体,也是乡村振兴的受益者,只有不断提升农民自身素质和能力,才能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可持续发展;只有以乡村文化振兴为抓手,才能更好、更快、更高效地推动农村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的发展。在此种意义上,我们有理由说,乡村文化兴则乡村兴,乡村文化强则农民强;没有乡村文化的高度自信,没有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就难以甚或不能实现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必将有效提升农民思想境界,提振农民精气神,提高农民生产生活价值,实现中国农民的品格重塑和中国农村的和谐稳定,推动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村经济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的重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经验表明,谋求乡村经济发展,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促进乡村经济繁荣健康,必须改变就经济谈经济的狭隘思路,必须变“输血”为“造血”,必须处理好“富口袋”与“富脑袋”的关系。而事实上,只有“富脑袋”,才能真正实现“富口袋”;也只有“脑袋”真正富有了,“口袋”富才具有可持续性。在当前全球化、市场化和信息化的社会背景下,决定优胜劣汰的竞争性要素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知识性、技能性、创新性要素成为重要的甚至是决定性力量。乡村经济要发展,乡村产业要兴旺,就必须提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养,培养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农民,增强农民的市场竞争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到,乡村产业兴旺并不意味着对城市经济的简单模仿或机械复制,而是立足于乡村文化传统的视角,探索具有中国乡村特色、乡村属性、乡村风格的经济发展路径。可以说,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需要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作为重要动力和持续动能。 乡村文化振兴是实现乡风文明、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重要支撑。(弘利教育)构建乡风文明的乡村共同体,既要立足于村落本身的地域文化属性、家风民风村风传统和道德伦理习俗,又要契合现代精神诉求、文明发展必需和现代文化向度。只有尊重民风民俗,乡风文明才能接地气;只有契合现代文化精神,乡风文明才能促文明。同时,建设生态宜居的乡村生产生活空间,不仅需要建设利于生态循环、生态保护和生态友好型的产业体系,需要提供健全完善的公共基础设施,更需要尊重乡村的文化传统、地域特色、产业属性和审美诉求。只有和谐健康、自然素朴,才能更加生态;只有设施完善、服务优化,才能更加宜居。实现乡村有效治理,切实推进乡村自治、法治、德治,既需要全社会范围内的法治氛围和导向,更需要提升农民的民主素养、

乡村振兴调研文章

以产业振兴为引领,促进乡村全面发展 试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我见—财政三处邓朝庆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按照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建设,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指明了方向。通过对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的深入学习,我们围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主题,分别采取调研问卷、现场走访等方式,对北界镇王宅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概况 1.环境状况:王宅桥村位于北界镇东北部,地处遂昌、衢州、金华三市交界。距龙丽高速公路北界出口13公里,杭金衢高速金华西出口35公里,与金华市婺城区塔石镇张村毗邻,距交界处1.5公里。平均海拔396米,森林覆盖率为89.6%,是一个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古村落,至今仍保存有王宅桥通往遂昌县城古称“七上八下的马戌岭”官道。在村内寨下自然村保留下来的历史300多年古村寨。

2.人口现状和产业基础:全村共有240户752人(其中:劳动力人口486有),农村党员38名。耕地面积608亩(其中:水田536.4亩),园地155亩,并且大多数是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垅田,一类畈田仅人均0.12亩,林地面积16620亩。本村产业除以保障自给自足的粮食外,农产品商品率极低,20—60岁的青状年劳动力绝大多数出门在金华、义乌、武义、龙游等经商或打工为主,2017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6082元。村级集体经济十分落后,属于村集体经济薄弱村,201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6.1万元。 3.乡村建设状况:近年来该村积极响应遂昌县提出并实施“经营山水、统筹城乡,全面建设长三角休闲旅游名城”的发展战略,以绿水青山依托,进行村庄整治、农村污水处理、村内步行街和休闲区以及原生态石斑鱼等打造文化休闲旅游区建设。曾先后被评为丽水美丽乡村,市级卫生村,县级先进党支部、五星级勤廉村、生态公益村建设先进单位,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示范村、十佳洁净村庄、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达标村,农村五好党支部、人口与计划生育规范化建设示范村及创业好搭档示范村等荣誉。

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

前瞻产业研究院二零一八年六月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路径 准确把握中国乡村振兴战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效率。首先是把握好乡村振兴战略与城市化战略的关系,其次是把握好“二十字”方针的科学内涵及其内在关系,再次是协调好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路径。 一、“五个激活”的驱动路径 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激活市场、激活主体、激活要素、激活政策、激活组织。这“五个激活”要通过深化改革来实现。换言之,乡村振兴战略必须靠改革来驱动,这是乡村振兴战略最重要的推进路径。 1、激活市场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乡村振兴 尤其是在实现产业兴旺中的作用。激活市场主要涉及两个层面的改革。一是推进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功能的改革。即以完善产权制度

和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为重点,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二是推进政府职能转换的改革。即改变政府干预与包办过多,进而替代市场的状况,以实现政府和市场的合理分工。就乡村振兴的诸多建设任务而言,如果没有市场作用的充分发挥,单纯靠各级政府主导和投入,乡村振兴所采取的举措充其量只是在短期内可行,长期不一定可持续。 2、激活主体就是要激活乡村振兴中的经营主体 首先,经营主体能否被激活取决于它是否是市场的主体。从这一意义上讲,激活市场是激活主体的前提,市场不活,主体一定不活。其次,激活主体还必须赋权于主体。换言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要通过产权制度和经营制度的改革,赋予广大农民更多的财产权益和经营权利,使其能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主体权利。 3、激活要素就是要激活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这些基本生产要素 激活要素实际上是市场能否被激活和要素所有者能否被激活的 基础与关键。因此,还是需要坚定不移地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的改革。 4、激活政策实质上仍要通过激活政府的途径来实现 这并不是要求政府无所不能,而是要求政府处理好与市场的关系。有为的政府应该既能在“市场失灵”时替代市场,又能在“市场有效”时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也就是说,政府的政策应该既能及时弥补“市场失灵”,又能有效发挥“市场作用”。 5、激活组织既与主体有关,又与制度有关

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

乡村振兴战略:历史沿循、总体布局与路径省思 一、“发展”议题的时代切换:从乡村建设运动到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刻实践, 其所立基的问题意识和现实命题只有置于中国现代化这一“大历史”中才能完整地再思。在中国现代化的不同阶段, 具体有两次乡土重建的方案, 构成新时代下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前奏, 即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和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同的时代情境规限了乡土重建的现实任务和成就规模, 而在这接近百年的乡土重建探索中, 无论是乡村建设运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抑或是乡村振兴战略, 始终离不开“发展”这一主题词。三次不同的实践分别侧重于关注“发展”的不同方面。(一) 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如何实现发展?民国时期的乡村建设运动回答的是“乡村如何实现发展”的问题。这里的“发展”更多具有“社会转型”的意味。在20世纪前半叶, 西方现代化的冲击引发中国社会结构全 面震荡, 乡村表现出政治失序、经济破产以及文化失调的整体性颓败。晏阳初甚至认为, 中国农村问题表现为“愚、贫、弱、私”四大病症, 而“愚”是其他三种病的根源……在这几个缺点之下, 任何建设事业都是谈不上的。(2) “拯救乡村”成为这一时期知识分子的现实关怀。以晏阳初、梁漱溟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推动的乡村建设运动开始在各地勃兴。

乡村建设运动的核心是“人”的建设, 而改造“人心”是“人”的建设的原点。晏阳初将“平民教育”楔入乡村建设实验中, 目的是再造具有“知识力、生产力、强健力和团结力的新民” (3) 。而梁漱溟不仅坚持以文化“化人”的理念, 更力图以“乡村建设”作为兼蓄中国儒家伦理本位和西方职业本位的综合方案, 以此实现中华文化“老衰性”的创造性转化, 以“新的礼俗”作为乡村建设存在的基础, 继而实现乡村自救和社会结构再造。梁漱溟认为, 中国农村的根本出路在于“中西具体事实之沟通调和”, 这需要以建设一个新的社会组织构造———即建设新的礼俗为具体途径, (1) 其建设的路径并 不是激进式革命, 而是“逐步地让社会自身发生作用, 慢慢地扩大起来, 解决社会自身的问题”(2) 。费孝通也以乡村建设运动的根本问题, 即“以什么文化及其价值为准则或目标确立中国社会、文化、国家的变革方向”, 来审视中国乡村自救的现实路径。(3) 承袭“社区研究法”的费孝通主张, 乡村建设或乡土重建不能破坏原有社会的有机性, 必须在剖析社区的基础上实现总体性变革。据此, 费孝通提出关于中国乡村建设的方案, 即在农民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公平的乡村工业化, 并以分散化和自下而上的乡村工业化道路逐步复原中国乡土社会的完整性, 进而实现乡村的现代化转型。这种以保存乡村总体性和主体性为原则的乡土重建道路, 力图在中国向西方式现代化模式的直接转渡和传统复旧之间创造

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路径与思考

FUJIAN FINANC^福建 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金胃$ 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经验、 路径与思考 □汪祺臻 (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福建福州350004) 摘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确定了新时代做好“三 农”工作的总抓手。本文梳理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成熟经验,并从福建银行业服务乡 村振兴的现状出发,分析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进而提出银行业支持乡村振兴的路径和应遵 循的原则。 关键词:乡村振兴;普惠金融;银行业;农村金融服务 中图分类号:F83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740(2019)01-0011-07 ―、国际经验 (一)日本模式:农协互助金融+政策性农 村金融 日本的农协互助金融是指农林渔业协同组 合形成的农村互助合作金融。农协三级信用机 构之间既互相协作,又各自具独立性,经营自 主权较大。1947年,日本出台《农业协同组织法》,在全国范围内组建农协,农协会员既 是存款户又可以是贷款户。根据日本《临时利 率调整法》规定,基层农协存款利率可高于普 通银行,同时以优惠条件向农户发放贷款,且 一般不需要担保。农户贷款的用途并不限于从 事农业生产,还可用于非农业生产投资、消费 型的房屋建设改造等。此外,日本政府向农业 部门投人的各类补贴资金也会通过农协的窗口 发放,并提供汇兑、决算等服务;政策性农村金融是以日本农协为基础的合作金融的重要补 充,主要包括农林渔业金融公库资金、农业改 良资金和农业现代化资金。农林渔业金融金库 在政策性金融中处于核心地位,其是由政府根 据《农林渔业金融公库法》于1953年全资设 立,由最初为农地改造等农业基础设施及农业 技术基础项目提供信贷资金,逐步发展到涵盖 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产品加 工流通等各个领域的信贷资金投放,通过资金 投放引导农业产业发展。 (二)美国模式:商业银行+合作农业信贷 系统+政府农贷机构 美国农村金融体系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一是商业银行。美国的商业银行是遍布全国城 乡的独立私营机构,除受州政府部门管理外,还受到美国的联邦储备系统的监督管理,其主 要功能是发放中短期贷款。二是合作农业信贷 系统。美国借鉴西欧农业合作金融,于本世纪 初创办了具有美国特色的合作农业信贷系统。 收稿日期:2018-12-28 作者简介:汪祺臻(1966-),男,福建大田人,现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福建监管局筹备组成员。 福建金融 2019年第01期 11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

Public Management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文化振兴的路径探析 周靖方,刘金鸽 (河南中医药大学,河南郑州450046 )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是灵魂,乡风文明是保障一乡村文化振兴应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农村的思想道德建设、 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加强乡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大力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从而促进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 的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文化振兴;路径研究;传统文化 中图分类号:F32O.3; G127文献标识码:A 农业作为一个国家的根本,从古至 今都有“农业稳天下稳,农民安天下安” 的说法。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产业 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的新时代农村发展宏伟蓝图, 为今后一段时期的“三农工作”指明了 方向、提供了遵循。文化兴乡村兴,文 化强乡村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 届全国人大会第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 议时明确指出,要大力推动乡村文化振 兴,通过文化塑造人、影响人的功能, 使乡村逐步形成家风正、民风淳的良好 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农村地区社会文明 的程度,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发展 的必然要求“农,天下之大业也。”我国不仅 是人口大国,还是农业大国,农民大国。 面对农村基础薄弱、发展缓慢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始终重视农业、 农村、农民问题,为提高农村整体发展 水平,促进农业农村持续健康发展,先 后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的措施,农村 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与此同时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己发生转变,农村发展不平衡不 充分的问题,已然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 基金项目:2017年河南省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SJGLX075Y ); 通讯作者:刘金鸽; 会的短板,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成为我 们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党的十九大报 告首次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并写入党章,充分彰显了乡村振兴 战略的时代性。可以说实施乡村振兴战 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 必然要求,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 必然选择。2文化振兴是实施新时代乡村振兴 战略的现实需要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 家园。《管子.版法》有云:“万民乡风, 旦暮利之,”乡风是维系中华民族文化 基因的重要纽带。新时代下乡村振兴离 不开文明乡风的培育,而文明乡风的形 成则离不开文化的作用。乡村振兴战略 目标的实现,归根结底是靠全体人民共 同努力实现的,文化作为塑造人、影响 人的重要因素,将始终贯穿于乡村振兴 的始末,成为承载乡村振兴的坚强基石。文化是乡村之根、民族之魂。党的 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 强则民族强,实践证明没有高度的文化 自信,也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乡村 文化是乡村的根基,也是乡村的魅力所 在,是乡村振兴的软实力,振兴乡村文 化就是振兴乡村本身。乡村振兴是全面 的振兴,乡村文化建设不仅是我国文化 建设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我国 文化建设的短板,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 重点和难点所在,要把乡村文化建设作 为一个系统工程常抓不懈。振兴乡村, 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做到物质生 活与精神生活都富有,乡村文化建设作 为一种精神文明建设,既能够促进物质 文明建设,又能够进一步提高人民的幸 福感和获得感。新时代繁荣发展乡村文 化是对乡村文化的尊重与延续,是文化 自信的表现,是一种新的文化自觉,同 时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3乡村振兴战略视阈下文化振兴的 培育路径 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振兴,文化兴 乡村兴,文化强乡村强,新时代实施乡 村振兴战略必须充分重视文化的作用, 把乡村文化振兴当做乡村振兴战略中的 一个紧迫任务来完成。3.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乡 村思想道德建设 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文化建设过程中 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要切实抓好乡风 建设,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 建设发展大潮中去,与农民日常生活紧 密联系,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 收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效果,使之(编号: ? 31 ?

【理论文章】以改革创新促进乡村振兴

以改革创新促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首次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是未来促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总战略,也是未来我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真正做到乡村振兴,必须以改革创新的思路,清除阻碍农业农村发展的各种障碍,激发农村各类要素的潜能和各类主体的活力,不断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紧紧围绕农业农村同步现代化这一根本目标 进入新世纪以来,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头等大事。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和十八大,均立足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对“三农”工作提出要求、作出部署。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党的十七大强调,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过去十几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城乡二元结构明显仍是目前我国最大的结构性问题、农业农村发展滞后是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最突出的表现。从收入和消费看,尽管近年来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支出增长速度快于城镇居民,但2016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仍分别高达农村居民的2.72倍和2.28倍,城乡居民家庭家用

汽车、空调、计算机等耐用消费品的普及率差距仍然很大。从全员劳动生产率看,2016年非农产业达到人均12.13万元,而农业只有2.96万元,前者是后者的4.09倍。从基础设施看,2016年全国农村还有46.2%的家庭使用普通旱厕,甚至还有2%的家庭没有厕所;26.1%的村生活垃圾、82.6%的村生活污水未得到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38.1%的村村内主要道路没有路灯。从基本公共服务看,2016年67.7%的村没有幼儿园、托儿所;18.1%的村没有卫生室、45.1%的村没有执业(助理)医师。从社会保障看,目前农村低保、新农保、新农合保障标准也明显低于城镇居民和城镇职工。这还仅仅是数量上的差距,如果看质量,城乡差距就更大了。 根据党的十九大的部署,2035年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比以前的部署提前了15年;2050年要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比以前描绘的目标更高。尽管在未来3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过程中,农业农村还会发生新的变化、取得新的进步,但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仍将相当突出。从这个起点出发,我国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农业农村发展如何跟上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步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挑战。如果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那么也可以说,现代化不现代化关键看农业农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根本出发点就是要使农业农村现代化与整个国家现代化保持同步。 二、牢牢把握优先发展和融合发展两大原则 在城乡二元结构明显的背景下,要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与国家现代化同步,必须深化对“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这一重大论断的认识,真正做到“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特别是要贯彻新发展

理论文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三个重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把握三个重点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基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国情农情,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从而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务农重本,国之大纲。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是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矛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要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立足国情农情,统筹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城乡融合发展,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坚持高质量发展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主要任务之一,要坚持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农业农村发展的质量效益。 其一,要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显著改变几亿农民生产生活面貌,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的客观需要。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既要解决好“物”的问题,又要解决好“人”的问题;既要继续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又要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特别是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只有这样,才能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其二,要贯彻新发展理念,突出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要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将提升农村人力资本质量与调动亿万农民的积

乡村振兴论文3000字

乡村振兴论文 按照县委《关于开展“我为金寨乡村振兴建言献策”调研活动的通知》的要求,党校近期组织教职工并成立乡村振兴调研小组深入花石乡、吴家店镇、斑竹园镇以及桃岭乡,按照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采取访谈、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等方式就全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调研发现,全县以脱贫攻坚工作为抓手,围绕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示范县创建,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如茶产业、猕猴桃产业等),加大农业创新驱动力度,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农业产业体系初具规模,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产业脱贫有成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减少农业面源污染,发展绿色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深入开展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农村人居环境得到了改善;传承红色基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移风易俗等活动,倡导乡村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民间民俗文化,农民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开展农村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作为引航,实施党支部建设提升行动,开展对标创争,突出政治功能,构建完善村民自治、农村法治、农村德治三个体系,深入开展平安乡村建设,推进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推广应用综治信息化系统,进一步推进网格化服务管,乡村治理得到了改善;以金寨职业技术学院(金寨技师学院)为依托,大力培育乡土人才,围绕主导产品和产业,积极组织各领域的专家人才到村开展现场指导、科技培训等活动,扶持培养一批农业农村实用人才。 二、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在乡村发展方面取得了成绩,但同时也发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还未根本解决,城乡差距仍然较大,乡与乡之间、村与村之间

理论文章: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目前,我国的农业农村的发展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最大的发展问题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以及农村发展不充分,这也严重影响着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当下我们必须要着力地解决农业农村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地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的现代化。 1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形势下的战略需要 1.1 顺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历史性变化的需要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在此之外,美好生活需要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物质层面、精神文化层面、生态层面;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农村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浪潮,充分发挥农村在经济发展、粮食供

给、生态保护方面的作用。通过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业逐渐成为兴旺发达的产业,增加农民的收入,建设美好农村。 1.2 顺应我国现代化目标战略性提升的需要 无论是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来说,都必须要充实农业和农村的问题。农业和农村一直都是全面发展过程中的短板,农村的现代化建设也一直是我国现代化水平的体现。因此,为了顺应我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战略提升,必须要充分重视农业、农村的发展,加强乡村振兴,不断地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 2 实施城乡振兴战略,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的措施 2.1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现代化经济体系中,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一直是其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因此,在乡村振兴战略中,要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地延长产业链,提高产业的价值,创新发展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提高产业的附加值,打造优势的农业产业集群,积极地推动农村产业之间的相互融合。同时,还要积极地拓展农业的多种功能,积极地开发农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