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热学

热学

基于ANSYS有限元的热学力模拟分析全文

基于ANSYS有限元的热学力模拟分析全文 第1章绪论 1.1选题背景及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各个领域包括船舶,航天等对于新型高分子纳米材料的诉求越来越高,基于这种背景下,石墨烯(G)和碳纳米管(CNTs)诞生了。虽然二种材料从发明开始,就受到了极大的推崇,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它们也有一些缺陷,比如团聚现象;这一种现象在某些特殊的背景下应用,缺陷暴露的就更加明显了。因此,必众多学者从本质上出发,根据二种材料的最外层电子为4的特性,从共价非共价改性进行探索,进而拓宽了二种材料的应用。 并且基于实际情况的需求,由于离子液体(ILs)一些优良性能,比如不易挥发等;完美的契合了这些实际情况的需求,并且ILs对于石墨烯材料以及碳纳米管材料有着很好地改良作用,进而进一步得到了推崇。 本文最大的创新就在于对于三者的综合应用,本文选用的离子液体是绿色溶剂离子液体,选用此溶剂是因为其对于石墨烯材料以及碳纳米管材料有着物理吸附作用,物理吸附可以不破外这些材料本身的化学结构,并且使得二种材料在基体中具有之前没有的特性:分散性,进而得到导电润滑脂。这一新的研究,是一种三种元素结合起来的新的研究方向。最后,把本文比较了ILs改性后和未改性后的二种高分子纳米材料作为润滑添加剂的各项性能。 1.2 石墨烯 1.2.1 石墨烯的结构与性质 对于石墨烯(G)这样一种新型高分子纳米材料而言,本质是碳原子组成的

二维晶体,其各个维面是六边形蜂窝状。首次发现是在21世纪初期,是由Novoselov[1]等通过胶带法首次获得的。石墨烯具有一个特殊的离域大π键,其穿透了只有一个碳原子厚度的石墨烯。这一特性使得石墨烯具有强度高,导电性好[2]、几乎完全透明、比表面积大[3]、载流子迁移率高[4]。 1.2.2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对于石墨烯(G)获得的方法划分可以分为三种、石墨烯超声研磨法制取、石墨烯热剥离法制取、、石墨烯电化学法制取,三种方法具体情况如下:(1)超声研磨法 第一种方法主要是根据超声波的原理,使得完整的石墨内部承受超过其承受能力的剪切应力,进而其二侧会造成缺陷,也就得到了石墨烯;该方法对于石墨的剥落产生了极大地便利。但是这种方法也是有着一定的缺陷的,由于巨大的剪切应力会造成所使用的石墨片层不完整[5],进而影响生成的石墨烯的产量以及性能。 2010 年,Wang 等[6]最早采用超声进行剥离。从一种叫做三氟甲磺酰基形成的亚胺盐使用石墨烯超声研磨法制取得到,并且经过试验,最好的时候,获得了0.95 mgmL?1 的悬浮液,然后利用得到的悬浮液经过相应的离心干燥处理,就可以得到石墨烯片。基于Wang 等研究,著名学者Nuvoli 等[7]进一步改进,采用了改进的1-己基-3-甲基六氟磷酸盐,使用同样的方法,经过试验,最好的时候,获得了5.33 mgmL?1 的悬浮液。 Shang 等[8]在上面二者的研究基础上,直接物理层面的对于使用研钵和杵研磨,对于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硼酸盐进行了处理,进而进一步得到了相应的凝胶。然后加入化学原料二甲基甲酰胺以及化学原料丙酮,继续进行离心操作,然后对于所得物进行改造,就得到了需要的石墨烯。Shang 等改进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来说,可以一定程度的降低成本,操作也变得更为简单了,但是制取的产品会变得隔更加容易破碎。 (2)热剥离法 对于石墨烯的制取的研究从未停止,在2012年的时候,著名学者Safavi 等[9]通过对于大于或者等于12个碳阳离子的烃基链进行研究,发现了烃基链如果

几种热力学模拟软件比较

Thermo-Calc 概述:(原产地:瑞典)热力学计算软件的开拓者,软件开发历史比较悠久,因此软件功能比较完善和强大,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包括冶金、金属合金、陶瓷、熔岩、硬质合金、粉末冶金、无几物等等,产品主要包括TCC、TCW、DICTRA、二次开发工具和数据库。 软件功能:1、热力学——相图、热力学性能、凝固模拟、液相面、热液作用、变质、岩石形成、沉淀、风化过程的演变、腐蚀、循环、重熔、烧结、煅烧、燃烧中的物质形成、CVD 图、薄膜的形成、CVM 计算,化学有序- 无序等等。2、动力学(DICTRA)——扩散模拟,如合金均匀化、渗碳、脱碳、渗氮、奥氏体/铁素体相变、珠光体长大、微观偏析、硬质合金的烧结等等。 数据库:TC的数据库比较多,甚至可以说杂来形容,呵呵,TC自己做的最好的数据库应该是Fe,当然现在也有像Ni等等的自己开发的数据库,但是大部分数据库都是利用第三方的,如有色金属(Al、Mg、Ti等)是英国ThermoTech的。当然TC的同盟战线非常广,所以相应可用的数据库也就非常多,包括众多无几物数据库、陶瓷数据库、硬质合金数据库、核材料数据库等等。 优势:软件功能强大、用户群较大方便交流、软件扩展性能好、灵活性强、适用范围广。 缺点:操作界面不是很友好,很难上手,动力学(扩散)数据目前不是很全,计算引擎技术滞后(主要表现在初始值方面)。 适用范围:适合于科学研究,尤其是理论研究,从行上来讲非常适合黑色金属行业,当然陶瓷、化工等行业也是首选(因为其他没有软件有这方面的数据库和功能)。 Pandat 概述:(原产地:美国,全是中国人开发,呵呵)热力学计算软件的后起者,或者说新秀吧,呵呵!主要是抓住竞争对手界面不友好和需要计算初值的弱点发展起来的,目前主要是在金属材料也就是合金行业中发展,产品包括Pandat、PanEngine和数据库。 软件功能:相图计算、热力学性能、凝固模拟、液相投影面、相图优化以及动力学二次开发(注意二次开发要在C++环境中进行)等。 数据库:Pandat的数据库主要的优势还在于有色金属方面,尤其是Mg和Al的数据应该是全球最优秀的,除此之外还有自己开发的Ti、Fe、Ni、Zr等,以及日本的Cu和Solder数据库。 优势:界面非常友好,容易上手不要很多的计算机知识,计算引擎先进(其实就是算法比较好),可二次开发。 缺点:功能不是很完善,适用面比较窄(暂时只能用于金属行业) 适用范围:适合于科学研究,工程应用,但目前只推荐用于金属行业。

哈工大-传热学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哈工大-传热学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传热学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院系:能源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设计者: 学号: 指导教师:董士奎 设计时间:2016.11.7

传热学虚拟仿真实验报告 1 应用背景 数值热分析在核工业、铁道、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机械制造、能源、汽车交通、国防军工、电子、土木工程、造船、生物医学、轻工、地矿、水利、以及日用家电等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2 二维导热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2.1 二维稳态导热实例 假设一用砖砌成的长方形截面的冷空气通道,其截面如图2.1所示,假设在垂直于纸面方向上冷空气及砖墙的温度变化很小,可以近似地予以忽略。 图2.1一用砖砌成的长方形截面的冷空气通道截面 2.2二维数值模拟 基于模型的对称性,简化为如图所示的四分之一模

型。 图2.2 二维数值模拟 2.3 建立离散方程 此时对于内部节点,如图2.3: ,1,,1,,,1,,1=? ? - +??-+??-+??--++-x y t t x y t t y x t t y x t t j t j i j t j i j t j i j t j i λ λ λ λ 对于平直边界上的节点,如图2.4: 2 22,,1,,1,,,1=?+Φ??+??-+??-+??-? -+-w j i j t j i j t j i j t j i yq y x x y t t x y t t y x t t λλλ 对于外部和内部角点,如图2.5: 2 43220 2422,,,1,1,,1,,,1,,1,,,1=?+?+Φ??+??-+??-+??-+??-=?+?+Φ??+??-+??-?+-+-?--w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n m w n m n m n m n m n m q y x y x y x t t x y t t x y t t y x t t q y x y x x y t t y x t t λλλλλλ

使用Solidworks进行热设计仿真

使用Solidworks进行热设计仿真 1 引言 通常对电子设备进行热分析主要有4个步骤:建模、确定边界条件、网格划分及计算、后处理。其中建模的工作量最大,要进行准确的热分析,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热分析模型,但在实际工程中模型往往非常复杂,很难精确建模。 一般建模的流程是先由结构设计工程师建立设备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模型,然后由热设计工程师在该CAD模型上进行适合热仿真软件的二次建模。二次建模的方法可以是由热仿真软件自带的转换程序进行CAD 模型导入,也可以在热仿真软件中手动重新建模。当模型热设计优化完成后还需要反馈CAD 模型修正信息给结构设计工程师,由结构设计工程师对CAD模型进行更改,完成整个设计闭环。在这个过程中,存在CAD模型的转换,不能完全重新利用,CAD模型需要修改乃至重新建模,这些都会占用设计人员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且限制于热仿真软件的建模能力,某些CAD模型需要简化或变通才能使用,而这些改变往往会影响仿真精度。SolidWorks三维设计软件具有结构建模和热仿真分析同时进行的能力和优点,能够克服上述缺陷,简化设计过程。 2 FlOEFD流体分析工具 Solidworks软件是结构设计工程师们广泛使用的三维设计软件,其具有良好的人机操作界面,强大的在线帮助系统,同时还有数量众多的设计插件,利用其中的FlOEFD流体分析工具能够很方便地进行热分析和仿真。 FlOEFD流体分析工具是Flomerics公司的产品,是可以无缝集成于主流CAD 软件中的通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分析软件,是针对工程师开发,因此工程师只需要很少的流体动力学以及热传导知识,无需更多理解数值分析方法,即可在熟悉的CAD 软件界面中完成热仿真分析。FlOEFD 流体分析工具在Solidworks软件中的嵌入式版本为流体仿真(FlowSimulation),是Solidworks软件中的一款插件。FlOEFD流体分析工具的分析步骤包括CAD模型建立、自动网格划分、边界施加、求解和后处理等,这些都完全可以在CAD软件界面下完成,整个过程快速高效。FlOEFD流体分析工具直接应用CAD 实体模型,自动判定流体区域,自动进行网格划分,无需对流体区域再建模。在做CAD 结构优化分析时,对一个CAD 模型进行一次分析定义,同类结构的CAD 模型只需应用FlOEFD流体分析工具独有的项目克隆Project Clone)技术,即可马上进行不同配置下的计算。 3 应用实例

单、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热力学仿真与研究对比分析

单、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热力学仿真与研究对比分析 空气源热泵以其使用方便、能源利用率高、不产生环境污染等特点在我国广大地区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东西和南北跨度较大,又受到海洋气流和西伯利亚寒流的交替影响,气候复杂多样。 面对复杂多样的气候,空气源热泵在冬季应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在长江中下游等夏热冬冷地区,由于冬季环境湿度较高,室外蒸发器结霜较为严重,导致蒸发器的换热效果严重降低,进而导致空气源热泵的整体的热效率下降和供热能力衰减;其次,在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室外环境温度很低,室外蒸发器的蒸发温度和蒸发压力也会变得很低,导致空气源热泵的压缩机的排气温度上升,使系统热效率下降和系统运行的不稳定性增加。 本文针对现在最为常用的单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在寒冷地区供暖的应用中所出现的问题,研究了一种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基于传热学和热力学第二定律,建立单、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的热力学仿真模型,对比了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优于单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特点。 本次研究对于空气源热泵的更新换代和在寒冷地区的推广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此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选取一种带有中间冷却器的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系统和普通的单级压缩空气源热泵为研究对象,分别建立他们的热力学仿真模型。 该仿真模型综合了空气的性能参数、制冷剂工质的热力学参数、部件的型号类别等方面,能够较为真实地反映出空气源热泵的工作原理和实际运行状况。在模型建立的方法上,采用动态分布参数法,使模型的计算精度更高。 同时引入PID控制算法,建立一种基于PID控制算法的全过程循环分布参数

模型,使模型的计算速度和精度大幅度提高。在制冷剂工质的状态参数和空气的状态参数的选取上,一方面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经验公式,并对比已有的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另一方面利用已有的实验数据,通过matlab工具进行拟合出较为准确的计算模型。 以建立的单、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热力学仿真模型为研究基础,分别改变模型运行的环境温度和蒸发温度等参数,使模型运行出计算的结果。通过对比单、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COP、压缩机的排气温度、冷凝器的换热量、空气的出风温度等性能参数,进而对比得出单、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性能。 通过调节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中间压力、蒸发器的换热管的长度、中间换热器换热管的长度等参数,再次运行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模型,分别得出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运行结果参数,得出使双级压缩空气源热泵的运行在最佳状态的中间压力、蒸发器换热管的长度、中间换热器换热管的长度等参数。提出一种新型的空气源热泵系统,该系统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温度,调节空气源热泵的运行方式。 当夏季、过渡季运行和冬季室外环境温度较高的情况运行时,系统调整为单级压缩模式运行;当冬季室外环境温度变得很低时,系统调整为双级压缩模式运行。此运行模式能够很好地解决空气源热泵对环境的适应性较低的问题。 本次研究针对空气源热泵在冬季低温环境运行时出现的问题,建立了一种较为可靠的热力学仿真模型,提出了一种方便可靠的运行方法,对于解决空气源热泵的适应性差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次研究对空气源热泵的更新换代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空气源热的继续推广应用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实用工程仿真传热学——例1-6

实用工程仿真传热学 序: 本人计划以传热学经典书籍《传热学第四版》、《工程传热传质学》等为参考,对书上的经典例题、习题,利用工程仿真的方法解答。由于经典教科书上的例题、习题物理概念清楚,有些有很强的工程应用背景,这些习题可以帮助学生、工程师更深入的理解传热学概念、方法,也更快的应用于他们的工程案例,解决工程问题。有些习题的源文件稍加修改后就能用于新的工程计算,这一模式对于学习和使用来说非常方便,本人也是在这种思路的启发下开始本工作。 最后以孔子的话结束本序,开始我们的乐趣旅程——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例1-6 人体降温 下文来自《传热学第四版杨世铭、陶文铨》page 23 这个讨论题很有趣,本人是看到题目是才知道人体颤抖能够产生大量的新陈代谢热量(能否颤抖减肥呢?哈哈)。还有人体热容量,看到这个问题,头脑中忽然一片空白,我的热容是多少呢?百度之,答曰人体热容与水接近。哦,明白了,人体大部分都是由水组成的,所以和水相近。假设我的体重是75kg,我的比热容是4200 J/(kg.K),则我的热容是3.15e5 J/K,与题目中给出的接近,原来如此啊。猜测差别可能是人体内还有化学反应吧,咱们这个问题后面再研究,暂且反推75kg的人体的比热容为6666.7 J/(kg.K)。先用工程方法估算一下人体的温降吧。 Amesim仿真模型

模拟人体材料设置,密度参考水的密度,比热容为反推值,导热系数在0维计算中不 起作用 人体质量块设置,重75kg,初始温度36.8℃

人体温度变化计算结果 讨论: (1)1小时后,人体温度从36.8℃降低到33.9℃。百度之,“体温在35.0以下称为体温过低。多见于早产儿及全身衰竭的危重病人。对体温过低病人的护理: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适当保温,使室温保持下24.0~26.0°C 为宜。” 所以,耐寒锻炼要适度,注意安全。 (2)传热学很有趣哦! (3)我们继续前行,欢迎交流哦!

ANSYS热力学分析

《ANSYS热力学分析》 环形焊缝冷却分析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目的] 1、学习ANSYS软件进行分析操作的基本流程;了解软件的用户界面,各个菜单项的功能、操作等。

2、掌握使用ANSYS建模、加载及其热处理分析的基本方法。 3、掌握钢球淬火模型的温度载荷的设置,会使用通用后处理器进行载荷的运算,并得到模拟的最终结果。 [实验环境] ANSYS 10.0 【求解步骤】 一、基本设置 1.选择“首选项”命令,弹出GUI过滤参数,勾选“结构分析”、“热分析”选项, 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 2.选择“前处理——单元类型——添加/编辑/删除”命令,弹出Element Types对话框,

3.单击Add按钮,弹出Library of Element Types对话框,在两个方框中依次选择Coupled Field、Vector Quad 13选项,单击OK按钮, 关闭该对话框 4.单击Options按钮,弹出PLANE13 element type options对话框,在Element degrees of freedom K1对应框中选择UX UY TEMP AZ,在Element behavior K3对应框中选择Axisymetric

5.单击OK按钮,关闭该对话框。单击close按钮,关闭Element Types对话框。 二、参数输入 1.选择“前处理/材料属性/材料模型”命令,弹出Define Material Model Behavior对话框。 2.依次双击“structural/Linear/Elastic/Isotropic”按钮,弹出Linear Isotropic Properties for Material Number 1对话框,如下:

pcb热仿真

热分析可协助设计人员确定PCB上部件的电气性能,帮助设计人员确定元器件或PCB 是否会因为高温而烧坏。简单的热分析只是计算PCB的平均温度,复杂的则要对含多个PCB和上千个元器件的电子设备建立瞬态模型。 无论分析人员在对电子设备、PCB以及电子元件建立热模型时多么小心翼翼,热分析的准确程度最终还要取决于PCB设计人员所提供的元件功耗的准确性。在许多应用中重量和物理尺寸非常重要,如果元件的实际功耗很小,可能会导致设计的安全系数过高,从而使PCB的设计采用与实际不符或过于保守的元件功耗值作为根据进行热分析,与之相反(同时也更为严重)的是热安全系数设计过低,也即元件实际运行时的温度比分析人员预测的要高,此类问题一般要通过加装散热装置或风扇对PCB进行冷却来解决。这些外接附件增加了成本,而且延长了制造时间,在设计中加入风扇还会给可靠性带来一层不稳定因素,因此PCB现在主要采用主动式而不是被动式冷却方式(如自然对流、传导及辐射散热),以使元件在较低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热设计不良最终将使得成本上升而且还会降低可靠性,这在所有PCB设计中都可能发生,花费一些功夫准确确定元件功耗,再进行PCB热分析,这样有助于生产出小巧且功能性强的产品。应使用准确的热模型和元件功耗,以免降低PCB设计效率。 1元件功耗计算 准确确定PCB元件的功耗是一个不断重复迭代的过程,PCB设计人员需要知道元件温度以确定出损耗功率,热分析人员则需要知道功率损耗以便输入到热模型中。设计人员先猜测一个元件工作环境温度或从初步热分析中得出估计值,并将元件功耗输入到细化的热模型中,计算出PCB和相关元件“结点”(或热点)的温度,第二步使用新温度重新计算元件功耗,算出的功耗再作为下一步热分析过程的输入。在理想的情况下,该过程一直进行下去直到其数值不再改变为止。 然而PCB设计人员通常面临需要快速完成任务的压力,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耗时重复的元器件电气及热性能确定工作。一个简化的方法是估算PCB的总功耗,将其

LED的电学、热学及光学特性研究_百度文库(精)

LED 的电学、热学及光学特性研究 2011-05-11 16:05:15 文章来源:明导国际我来说两句 (0 ? ?导读: LED 的发光性能不仅和其电学特性相关,还受其结温影响。因此,通过实际测试和仿真工具来研究其散热性能及热管理方法在LED 的设计过程中十分重要。本文对LED 的电学、热学及光学特性进行了协同研究。在仿真方面,完成了一个板级系统的电-热仿真;在测试方面,讨论了一个热-光联合测试系统的应用。 o关键字 o LED电学热学光学特性电-热仿真 ? 1. 简介 众所周知,LED的有效光辐射(发光度和/或辐射通量严重受其结温影响(如图一所示,数据来源于Lumileds Luxeon DS25 的性能数据表。 单颗LED 封装通常被称为一级LED,而多颗LED 芯片装配在同一个金属基板上的LED 组件通常被称为二级LED。当二级LED 对光的均匀性要求很高时,结温对LED 发光效率的影响这个问题将十分突出[1]。文献[2]中提到,可以利用一级LED 的电、热、光协同模型来预测二级LED 的电学、热学及光学特性。前提是需要对LED 的散热环境进行准确建模。

本文第 2 节中我将讨论怎样通过实测利用结构函数来获取LED 封装的热模型,并将简单描述一下我们用来进行测试的一种新型测试系统。第 3 节中,首先我们回顾了电-热仿真工具的原理,然后将此原理扩展应用到板级的热仿真以帮助优化封装结构的简化热模型。在文章的最后我们将介绍一个应用实例。 2. 建立LED 封装的简化热模型 关于半导体封装元器件的简化热模型(CTMs的建立,学术界已经进行了超过10 年的讨论。现在,对于建立封装元器件特别是IC封装的独立于边界条件的稳态简化热模型(CTMs,大家普遍认同DELPHI 近似处理方法[3][4][5]。为了研究元器件的瞬态散热性能,我们需要对CTM 进行扩展,扩展后的模型称之为瞬态简化热模型(DCTMs。欧盟通过PROFIT 项目[7]制定了建立元器件DCTM 的方法,并且同时扩展了热仿真工具[6]的功能以便能够对DCTM 模型进行仿真计算。当CTM 应用在特定的边界条件下或者封装元器件自身仅有一条结-环境的热流路径,则可以用NID (热阻网络自定义方法[8]来对元件进行建模。 2.1 直接利用测试结果建立LED 封装的模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