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视显微镜技术参数

体视显微镜技术参数

体视显微镜技术参数
体视显微镜技术参数

解剖镜(三目)技术参数

1.解剖镜(三目)

1.1.解剖镜(三目),可实现透射、反射变倍观察,主机采用特种合金材料,保证高的热稳定性和长时间的高精度调焦

1.2具备电动调焦驱动器,电动调焦可同时满足

1.2.1电动调焦范围≥350mm

1.2.2调焦立柱高度≥420mm

1.2.3最大载荷≥10kg

1.3通过移动式LCD控制元件进行电动操作,可同时满足

1.3.1具有操纵杆、滚轮、按钮和触摸屏的一体式设计

1.4变倍体外置电动控制器,与变倍体连接,需同时满足:

1.4.1具有变倍体调节旋钮,通过触感反馈可变速调节变倍范围

1.4.2实时显示变倍数值、分辨率数值

1.5光学系统:采用无限远光学系统,物镜、目镜独立色差矫正设计。

*1.6电动变倍体,可同时满足

1.6.1电动变焦比20.5:1,变焦范围0.78x~16.0x

1.6.2采用10x目镜时,系统放大倍数:7.8x~160.0x

*1.7具备透射光照明装置,可实现明场、暗场和斜照明(RC)观察,电动超薄底座

*1.8漫反射环形落射光照明:LED可手动及软件控制调整照明效果,配有环形漫反射光罩,可伸缩1.9多维相衬透射光照明系统,可使包括无色透明标本的图像具有浮雕的立体感,提供了更高对比度,在本配套中实现明场、暗场、斜射、浮雕相称、以及多维组合的照明方式,符合各类实验样品的照明需求

*1.10 1x平场复消色差物镜,最高分辨率525 lp/mm

1.11观察镜筒:低眼点三目镜筒,宽视野10倍目镜、视场数≥23 mm,双眼屈光度可调节

1.12平场复消色差物镜:

1.1

2.1 平场复消色差≥1x倍高分辨率物镜,工作距离≥61mm (1x APO平场复消色差物镜)

2落射明场照明系统

2.1长寿命LED冷光源漫反射环形光照明系统,采用弥散照明方式,配有环形漫反射光罩,可伸缩无明亮反射光点

2.3外置LED光源寿命≥50000小时

3同品牌高分辨率彩色制冷型相机

3.1彩色制冷型显微数码相机,芯片尺寸:1英寸

* 3.2 2000万物理像素成像系统

* 3.3 )量子效率:64%@525nm

3.4 传感器类型:彩色CCD

3.5 单元像素大小:≥3.45 μm x 3.45 μm

* 3.6)暗电流:-15ke-;(8)读出噪声:-4e; 像素下动态活图≥8-15 帧/秒

3.7 大于等于四端口读出,USB3.0 高速传输

3.8 冷却功能:具有芯片主动制冷

4. 成像工作站及成像软件系统

4.1 具备全面的图像管理功能:编档,标注,图像优化处理(色彩管理,自动暴光,亮度、对比度调节等)。

4.2 图像分析:标注,添加比例尺,长度、面积、周长等几何测量等。

4.3 图像及图像的备注信息和原始扫描条件可保存于同一文件,可以从保存的图片中重新调用实验条件

4.4 具有景深叠加模块:可以进行自动Z轴序列扫描后的景深叠加

4.5 具有直方图分析工具,可测量直线和任意形状曲线的强度分布,可测量长度、角度、面积。

4.6 显微镜控制、图像采集及分析在同一软件界面中实时控制。

4.7 免费图像浏览软件,可用于系统以外的任意计算机,以便于浏览、编辑与分析图像。

* 4.8 要求全系统软硬件(显微镜主机、显微数码相机和显微镜操控成像软件)均采用同一厂家产品。

5. 技术资料

5.1 详细的中英文操作指南,仪器维护的有关资料及质量认证书

6. 技术服务和培训

6.1卖方须到买方提供的现场免费安装、调试设备,进行操作试验,直至运行正常,为仪器操作人员提供免费的操作及维护培训。

质量保证

7.1测试验收合格后1年

生物显微镜

1、主要技术指标

*1.1 光学系统:HC无限远光学系统,具有轴向和径向双重色差校正,45mm国际标准齐焦距离,光学部件防霉

1.2 观察放大率:40X----1000X。

1.3 主机:合金结构,保证最大稳定性。

1.4 照明光源:LED发光二极管照明;坷垃照明,亮度可调节

*1.5 光源寿命:坷垃照明,全亮度可达25,000小时,冷光源,机体不产生温度,无热传导;

1.6 光源色温:恒定6000K°

1.7 物镜转换器:四孔物镜转盘;

*1.8 节能设计:2小时无光源操作,显微镜自动进入关机状态;

1.9 物镜:

1.9.1 4x平场消色差物镜;

1.9.2 10x平场消色差物镜;

1.9.3 40x平场消色差物镜;

1.9.4 100x平场消色差物镜;

显微镜种类及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种类及其使用方法 一、光学显微镜 光学显微镜是一种精密的光学仪器。当前使用的显微镜由一套透镜配合,因而可选择不同的放大倍数对物体的细微结构进行放大观察。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能将物体放大1500~2000 倍(最大的分辨力为0.2μm)。 (一)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附图1) 1.光学部分包括目镜、物镜、聚光器和光源等。 (1)目镜通常由两组透镜组成,上端的一组又称为“接目镜”,下端的则称为“场镜”。两者之间或在场镜的下方装有视场光阑(金属环状装置),经物镜放大后的中间像就落在视场光阑平面上,所以其上可加置目镜测微尺。在目镜上方刻有放大倍数,如10×、20×等。按照视场的大小,目镜可分为普通目镜和广角目镜。有些显微镜的目镜上还附有视度调节机构,操作者可以对左右眼分别进行视度调整。另有照相目镜(NFK)可用于拍摄。 (2)物镜由数组透镜组成,安装于转换器上,又称接物镜。通常每台显微镜配备一套不同倍数的物镜,包括:①低倍物镜:指1×~6×; ②中倍物镜:指6×~25×;

③高倍物镜:指25×~63×;④油浸物镜:指90×~100×。 其中油浸物镜使用时需在物镜的下表面和盖玻片的上表面之间填充折射率为 1.5 左右的液体(如香柏油等),它能显著地提高显微观察的分辨率。其他物镜则直接使用。观察过程中物镜的选择一般遵循由低到高的顺序,因为低倍镜的视野大,便于查找待检的具体部位。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粗略视为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3)聚光器由聚光透镜和虹彩光圈组成,位于在载物台下方。聚光透镜的功能是将光线聚焦于视场范围内;透镜组下方的虹彩光圈可开大缩小,以控制聚光器的通光范围,调节光的强度,影响成像的分辨力和反差。使用时应根据观察目的,配合光源强度加以调节,得到最佳成像效果。 (4)光源较早的普通光学显微镜借助镜座上的反光镜,将自然光或灯光反射到聚光器透镜的中央作为镜检光源。反光镜是由一平面和另一凹面的镜子组成。不用聚光器或光线较强时用凹面镜,凹面镜能起会聚光线的作用;用聚光器或光较弱时,一般都用平面镜。新近出产的显微镜一般直接在镜座上安装光源,并有电流调节螺旋,用于调节光照强度。光源类型有卤素灯、钨丝灯、汞灯、荧光灯、金属卤化物灯等。 显微镜的光源照明方法分为两种:透射型与反射(落射)型。前者是指光源由下而上通过透明的镜检对象;反射型显微镜则是以物镜上方打光到(落射照明)不透明的物体上。 2. 机械部分包括镜座、镜柱、镜壁、镜筒、物镜转换器、载物台和准焦螺旋等。 (1)镜座基座部分,用于支持整台显微镜的平稳。 (2)镜柱镜座与镜臂之间的直立短柱,起连接和支持的作用。 (3)镜臂显微镜后方的弓形部分,是移动显微镜时握持的部位。有的显微镜在镜臂与镜柱之间有一活动的倾斜关节,可调节镜筒向后倾斜的角度,便于观察。 (4)镜筒安装在镜臂先端的圆筒状结构,上连目镜,下连接物镜转换器。显微镜的国际标准筒长为160 mm,此数字标在物镜的外壳上。 (5)物镜转换器镜筒下端的可自由旋转的圆盘,用于安装物镜。观察时通过转动转换器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 (6)载物台镜筒下方的平台,中央有一圆形的通光孔。用于放置载玻片。载物台上装有固定标本的弹簧夹,一侧有推进器,可移动标本的位置。有些推动器上还附有刻度,可直接计算标本移动的距离以及确定标本的位置。 (7)准焦螺旋装在镜臂或镜柱上的大小两种螺旋,转动时可使镜筒或载物台上下移动,从而调节成像系统的焦距。大的称为粗准焦螺旋,每转动一圈,镜筒升降10mm;小的为细准焦螺旋,转动一圈可使镜筒仅升降0.1mm。一般在低倍镜下观察物体时,以粗准焦螺旋迅速调节物像,使之位于视野中。在此基础上,或在使用高倍镜时,用细准焦螺旋微调。必须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斑马鱼卵法Water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the acute toxicity —Zebrafish (Danio rerio) eggs method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2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干扰和消除 (2) 6 试剂和材料 (2) 7 仪器和设备 (4) 8 样品 (4) 9 分析步骤 (6)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8)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8)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8) 13 试验报告 (9) 14 废弃物处置 (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相关发育阶段 (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种鱼驯养及维持 (1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产卵盒示意图 (12) 附录D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鉴别 (12)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24孔细胞培养板试验布局设置方案 (15) 附录F (资料性附录)推荐的数据记录表 (16) 附录G (资料性附录)寇式法计算LC50 (18)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质急性毒性测定的斑马鱼卵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急性毒性的斑马鱼卵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和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 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验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分析测试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 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 究所和江苏国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三目图像体视显微镜SX-3

三目体视显微镜SX-3 ■产品用途 SX-3高清晰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主要用于产品的宏观检验,能够检验断口内的裂纹(挤压裂纹、淬火裂纹、铸造裂纹)、裂口、纵向裂纹、焊接不良、疏松、氧化膜、气孔等宏观缺陷,同样适用于自然领域或工程领域三维物体的观察及工业电子领域的广泛应用,也是教育和科研单位的标准配备工具. ■性能特点: 1.SX-3高清晰体视显微镜是一种成正像的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 2.变倍方式为轮水平连续变倍,操作十分方便 ■显微镜技术参数 1.观察头:瞳距:55-75mm 360度旋转 2.目镜:10X 3.视场直径:23mm 4.物镜:0.63-5X 变倍比1:8 5.总放大倍数 6.3-50X 6.工作距离:110mm 7.照明: 上照明:入射照明卤素灯:12V15W 下照明:透射照明卤素灯:12V15W 8.磨砂玻璃板:1片 ■标准成像配置参数: 1.适配镜:直径:59mm,放大倍率:0.5倍,内调焦距:0~3mm 调焦后可锁紧 2.摄像机:高速USB2.0接口,可达480Mb/s 灵敏度:1V/lux-sec(550nm) 像素点尺寸:2.2μm x2.2μm 白平衡:自动/手动一键白平衡,帧率:40fps 图象采集分辨率格式:支持8种格式最大采集分辨率2592*1944 软件功能:图像显示、图像拍摄、录像和图象处理功能 ■仪器标准配置单: 1.仪器主机:1台 2.三目变倍镜机头:1只 3.10X高眼点平场目镜:1对 4.黑白塑料板、磨沙玻璃板:各1块 5.保险丝(2A):1只 6.电源线:1根 7.适配镜:1只 8.YH-300摄像头:1只 9.随机文件:1套 麦迪康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维护保养

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和维护保养 一、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正置显微镜 1、安放右手握住镜臂,左手托住镜座,使镜体保持直立。桌面要清洁、平稳,要选择临窗或光线充足的地方。单筒的一般放在左侧,距离桌边3~4厘米处。 2、清洁检查显微镜是否有毛病,是否清洁,镜身机械部分可用干净软布擦拭。透镜要用擦镜纸擦拭,如有胶或粘污,可用少量二甲苯清洁之。 3、对光镜筒升至距载物台1~2厘米处,低倍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光圈和反光镜,光线强时用平面镜,光线弱时用凹面镜,反光镜要用双手转动。若使用的为带有光源的显微镜,可省去次步骤,但需要调节光亮度的旋钮。 4、安装标本将玻片放在载物台上,注意有盖玻片的一面一定朝上。用弹簧夹将玻片固定,转动平台移动器的旋钮,使要观察的材料对准通光孔中央。 5、调焦调焦时,先旋转粗调焦旋钮慢慢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物镜贴近玻片标本,然后左眼自目镜观察,左手旋转粗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物像时停止,再用细调焦旋钮回调清晰。操作注意:不应在高倍镜下直接调焦;镜筒下降时,应从侧面观察镜筒和标本间的间距;要了解物距的临界值。若使用双筒显微镜,如观察者双眼视度有差异,可靠视度调节圈调节。另外双筒可相对平移以适应操作者两眼间距。 6、观察若使用单筒显微镜,两眼自然张开,左眼观察标本,右眼观察记录及绘图,同时左手调节焦距,使物象清晰并移动标本视野。右手记录、绘图。镜检时应将标本按一定方向移动视野,直至整个标本观察完毕,以便不漏检,不重复。光强的调节:一般情况下,染色标本光线宜强,无色或未染色标本光线宜弱;低倍镜观察光线宜弱,高倍镜观察光线宜强。除调节反光镜或光源灯以外,虹彩光圈的调节也十分重要。 (1)低倍镜观察观察任何标本时,都必须先使用低倍镜,因为其视野大,易发现目标和确定要观察的部位。 (2)高倍镜观察从低倍镜转至高倍时,只需略微调动细调焦旋钮,即可使物像清晰。使用高倍镜时切勿使用粗调焦旋钮,否则易压碎盖玻片并损伤镜头。转动物镜转换器时,不可用手指直接推转物镜,这样容易使物镜的光轴发生偏斜,转换器螺纹受力不均匀而破坏,最后导致转换器就会报废。(3)油镜的观察先用低倍镜及高倍镜将被检物体移至视野中央后,再换油镜观察。油镜观察前,应将显微镜亮度调整至最亮,光圈完全打开。使用油镜时,先在盖玻片上滴加一滴香柏油(镜油),然后降低镜筒并从侧面仔细观察,直到油镜浸入香柏油并贴近玻片标本,然后用目镜观察,并用细调焦旋钮抬升镜筒,直到看清标本的焦段时停止并调节清晰。香柏油滴加要适量。油镜使用完毕后一定要用擦镜纸沾取二甲苯擦去香柏油,并再用干的擦镜纸擦去多余二甲苯。 7、结束操作观察完毕,移去样品,扭转转换器,使镜头V字型偏于两旁,反光镜要竖立,降下镜筒,擦抹干净,并套上镜套。若使用的是带有光源的显微镜,需要调节亮度旋钮将光亮度调至最暗,再关闭电源按钮,以防止下次开机时瞬间过强电流烧坏光源灯。 (二)倒置显微镜倒置显微镜与正置显微镜的主要区别在于物镜位于载物台下方,这样有利于观察时在上方对样品进行一些实时操作。 倒置显微镜操作过程基本与双筒的正置显微镜相似,需注意以下几点:观察时可调节铰链式双目目镜至舒适的位置。组织培养液或水溅到载物台上、物镜上或显微镜镜架上可能会损伤设备。如果溅上后,应该立即从墙上插座拔下电源线,擦去溅出液或水。一定要轻柔转动光强调节钮,不要试图将旋钮转过终点位置。使用后一定要先将灯的强度调至最小再关电源。使用后要旋转三孔转换器,使物镜镜片置于载物台下侧,防止灰尘的沉降。 (三)实体显微镜又称体视显微镜或解剖显微镜。操作步骤基本和双筒正置显微镜类似:取用解剖镜时,移动需用双手,保持稳重。若需连镜箱搬动,应将镜箱锁好,同时镜箱的钥匙必须拔除。镜管上若有防尘罩,应取下并换上目镜及眼罩。将样品置于玻片上或蜡盘中再放到载物盘上待观察。拧开锁紧螺丝,把镜

全国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基本仪器装备标准(试行)

附件: 全国医疗器械检验机构基本仪器装备标准(试行) (2005年-2010年) 一、通用检测实验室仪器装备标准 1、物理化学检测实验室仪器装备标准 序号设备名称仪器设备技术参数数量(台/套) 测量范围:(mOsm/kg)0~3000; 1 1 渗透压仪 精度<500时:2mOsm/kg;>500时:0.5% 2 蠕动泵六通道 5 3 表面粗糙度样块Ra:0.05μm~6.3μm 1 4 扭转试验机扭矩:200Nm,精度:1% 1 5 声级计量程:25dB~140dB 精度:0.5dB;1 6 比重计(重表)精度:±0.1 1 7 比重计(轻表)精度:±0.1 1 8 表面粗糙度轮廓仪精度:±0.01μm 1 9 布氏硬度计精度:±3% 1 10 洛氏硬度计精度:±3% 1 11 邵氏硬度计精度:±1% 1 12 维氏硬度计30Kg,精度:±3% 1 13 显微硬度计量程:20~1000g,精度:±3% 1

14 超声波清洗器 2 15 尘埃粒子计数器≥0.3μm,精度:±6% 2 16 风量仪精度:0.1% 2 17 微压差计 2 18 澄明度测定仪照度:500~4000lx 2 19 非金属材料冲击试验机能量:50J,精度:±1% 1 20 蒸馏水装置 1 21 纯水装置出水电阻率:18.2兆欧/厘米 1 22 磁力搅拌机双向,加热 2 23 涡旋搅拌器 2 24 电冰箱 4 25 电导率仪0.00~199.9ms/cm 1 1400转/分,100目,200目,325目,400目 1 26 电动振筛机 等 27 电热恒温水浴锅精度:±1℃ 5 28 超级恒温水浴精度:±0.1℃ 2 测量准确性:pH±0.003; 29 电位滴定仪 1 滴定管精度:万分之一 50N,100N,1000N,精度0.5% 1 30 电子万能材料试验机 31 10kN,100kN,精度0.5% 1 千分之一 2 32 分析天平 33 万分之一 4

电子显微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电子显微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中的作用 摘要:本文概述了电子显徽技术在纳米科学研究中的应用特点和适用范围,介绍了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原子力显微镜(AFM)等电子显微技术在纳米材料中的新应用和新方法。 关键字:电子显微技术纳米科学 纳米科学技术是在0.1nm~100nm尺度空间内,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运动规律与特性的高技术学科。纳米科学技术涵盖纳米物理学,纳米电子学,纳米材料学,纳米机械学,纳米制造学,纳米显微学,纳米计量学,纳米化学,纳米生物学,纳米医学。纳米科学技术是现代物理学与先进工程技术相结合的基础上诞生的,是基础研究与应用探索紧密联系的新兴高尖端科学技术。纳米科学和技术是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特性及其相互作用,并且对这些特性加以利用的多学科的高科技。纳米科技是未来高科技的基础,适合纳米科技研究的仪器分析方法是纳米科技中必不可少的实验手段。 电子显微技术是以电子束为光源,用一定形状的静电场或磁场聚焦成像的分析技术,比普通光学显微镜具有更高的分辨率。根据其所检测信号的不同,电子显微技术主要包括透射电镜(TEM)、扫描电镜(SEM)、扫描透射电镜(STEM)、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原子力显微镜(AFM)、电子探针(EPM)、俄歇电子能谱(AES)、场发射显微镜(FEM)和场离子显微镜(FIM)等。 目前,电子显微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纳米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使用电子显微技术可以获取高质量的图片,从而帮助我们理解纳米结构,以达到改进合成方法和提高性能的目的。将它与最新发展起来的测控技术相结合,实行原位纳米器件的加工、制造和性能表征,如纳米晶体化学组分的表征[1]。总之纳米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电子显微技术成为了纳米科学研究不可缺少的有力的工具。 1 扫描电镜技术 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简称SEM,是一种大型的分析仪器,是3 0 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电镜,是一种多功能的电子显微分析仪器,主要功能是对固态物质的形貌显微分析和对常规成分的微区分析,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医药、生物、矿产、司法等领域。SEM一般只能提供微米或亚微米的形貌信息,与TEM相比,其分辨率较低,因而表征结果不如透射电镜准确,但目前的SEM都配有x射线能谱仪装置,可以同时进行显微组织形貌的观察和微区成分分析,是当今普遍使用的科学研究仪器。李东等[2]

显微镜的组成与结构(大全)

利用光学原理把人眼所不能分辨的微小物体放大成像,以供人们提取微细结构信息的光学仪器。 简史 早在公元前1世纪,人们就已发现通过球形透明物体去观察微小物体时可以使其放大成像。后来逐渐对球形玻璃表面能使物体放大成像的规律有了认识。1590年,荷兰和意大利的眼镜制造者已经造出类似显微镜的放大仪器。1610年前后,意大利的伽利略和德国的J.开普勒在研究望远镜的同时,改变物镜和目镜之间的距离,得出合理的显微镜光路结构,当时的光学工匠遂纷纷从事显微镜的制造、推广和改进。17世纪中叶,英国的R.胡克和荷兰的 A.van列文胡克都对显微镜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1665年前后,胡克在显微镜中加入粗动和微动调焦机构、照明系统和承载标本片的工作台。这些部件经过不断改进,成为现代显微镜的基本组成部分。1673~1677年期间,列文胡克制成单组元放大镜式的高倍显微镜,其中9台保存至今。胡克和列文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动、植物机体微观结构的研究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19世纪,高质量消色差浸液物镜的出现使显微镜观察微细结构的能力大为提高。1827 年G.B.阿米奇第一个采用浸液物镜。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E.阿贝奠定了显微镜成像的古典理论基础。这些都促进了显微镜制造和显微观察技术的迅速发展,并为19世纪后半叶包括R.科赫、L.巴斯德等在内的生物学家和医学家发现细菌和微生物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在显微镜本身结构发展的同时,显微观察技术也在不断创新:1850年出现了偏光显微术,1893年出现了干涉显微术,1935年荷兰物理学家F.泽尔尼克创造了相衬显微术,他为此在1953年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古典的光学显微镜只是光学元件和精密机械元件的组合,它以人眼作为接收器来观察放大的像。后来在显微镜中加入了摄影装置,以感光胶片作为可以记录和存储的接收器。现代又普遍采用光电元件、电视摄象管和电荷耦合器等作为显微镜的接收器,配以微型电子计算机后构成完整的图象信息采集和处理系统。 工作原理表面为曲面的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的光学透镜可以使物体放大成像。光学显微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把微小物体放大到人眼足以观察的尺寸。近代的光学显微镜通常采用两级放大,分别由物镜和目镜完成。被观察物体AB位于物镜的前方,被物镜作第一级放大后成一倒立的实象A1B1。然后此实像再被目镜作第二级放大,成一虚象A2B2,人眼看到的就是虚像,显微镜的总放大倍率为:显微镜总放大倍率=物镜放大倍率×目镜放大倍率 放大倍率是指直线尺寸的放大比而不是面积比。在用人眼直接观察的显微镜中,可以在实像面A1B1处放置一块薄型平板玻璃片,其上刻有某种图案的线条,例如十字线。当实像A1B1和这些刻线叠合在一起时,利用这些刻线就能对物体进行瞄准定位或尺寸测量。这种放置在实像面处的薄型平板玻璃片通称分划板。在新型的以光电元件作为接收器的光学显微镜中,电视摄象管的靶面或其他光电元件的接收面就设置在实像面上。 组成

显微操作仪使用规程

显微操作仪使用规程 一、原理 采用显微操作系统(倒置显微镜/体视显微镜+显微操作器)将供体物(基因、细胞核或细胞其他成分)直接注入宿主细胞(去核卵母细胞、胚胎细胞或体外培养的细胞)中,研究供体物的功能或者获得转基因动植物的技术。 二、显微注射操作过程 2.1 针头装液 1、使用无菌的微量加样器从微注射针头的后部加入0.5~1μl的注射样品。 2、使用玻璃毛细管拉出毛细管针头,里面有与毛细管平行的细丝,有利于液体从后部向针头方向运动。只需在针头后部浸入1mm深度,不需使用手指或其他东西接触,就足以使少量的样品到达针尖部。 2.2 针头定位 1、将装液后的针头的游离端安在连接器上,然后旋紧连接器以固定针头,再将其固定到微操作仪的托针管上。 2、把载有待注射细胞的盖玻片转移到里面有缓冲培养基的平皿中,将其放在中央。 3、将培养皿放在显微镜载物台上,尽量将盖玻片上所画圆圈的一个对准光照的中心区,这时光的亮度最好。 4、用低倍物镜对准细胞调焦。 5、将针头推入视野中心,在视野中针头呈阴影状。 6、轻轻的落下针头,直至到达培养基中后停下。 7、通过显微镜观察,移动针头,必要时调整微操作仪,直到针头的阴影在视野的上方。然后确定针头的位置,使其约处在视野中心。 8、轻轻下调针头,直到针头变得清晰一些 9.调到工作放大倍数,调准细胞焦距,找到针尖。 10、如果找不到,重新使用低倍镜,尽量将针头调到视野的中心,重复上述的步骤。 11、小心下调针尖,直到其完全聚焦。 2.3 显微注射的操作 1、使用最低放大倍数(50×),把焦距对准位于盖玻片上注射标记区域的细胞平面上。用肉眼将注射针头对准到照度最亮处的中心,降下针头,直到进入培养基。把针头调入到视野的中心,轻轻放下针头,直到看清楚为止。然后将放大倍数调至工作倍数,即320×,对准细胞表面调焦。将针头调整到中心,下降针头,对准焦距。移动显微镜载物台,使针尖对准细胞核或核周的胞质。 2、小心落下针尖,使其进入细胞核或核周的胞质。 3、使用注射器施加注射压 4、轻轻上提针头,直到离开细胞。 5、移动显微镜载物台,找到下一个细胞,重复2~4步骤。 [注意事项] 1 在整个过程中,注射针尖应远离人员和实验室中的仪器。注射针在持针器上安装不牢时,注射器、管子及注射针内的压力,可能将注射针射出。

光学仪器标准精选(最新)

光学仪器标准精选(最新) G1146《GB/T1146-2009水准泡》 G1185《GB/T1185-2006光学零件表面疵病》 G1224《GB/T1224-1999几何光学术语符号》 G2609《GB/T2609-2006显微镜物镜》 G2831《GB/T2831-2009光学零件的面形偏差》 G2985《GB/T2985-2008生物显微镜》 G3161《GB/T3161-2003光学经纬仪》 G4315.1《GB/T4315.1-2009光学传递函数第1部分:术语、符号》 G4315.2《GB/T4315.2-2009光学传递函数第2部分:测量导则》 G5702《GB/T5702-2003光源显色性评价方法》 G7242《GB/T7242-2010透镜中心偏差》 G7661《GB/T7661-2009光学零件气泡度》 G7895《GB/T7895-2008人造光学石英晶体》 G7896《GB/T7896-2008人造光学石英晶体试验方法》 G9246《GB/T9246-2008显微镜目镜》 G9247《GB/T9247-2008显微镜聚光镜》 G9917.1《GB/T9917.1-2002照相镜头第1部分:变焦距镜头》 G10050《GB/T10050-2009光学和光学仪器参考波长》 G10156《GB/T10156-2009水准仪》 G10810.1《GB10810.1-2005眼镜片第一部分:单光和多焦点镜片》 G10810.2《GB10810.2-2006眼镜镜片第2部分:渐变焦镜片》 G10810.3《GB10810.3-2006眼镜镜片及相关眼镜产品透射比规范及测量方法》G10987《GB/T10987-2009光学系统参数的测定》 G10988《GB/T10988-2009光学系统杂(散)光测量方法》 G11162《GB/T11162-2009光学分划零件通用技术条件》 G11168《GB/T11168-2009光学系统像质测试方法》 G11239.1《GB l1239.1-2005手术显微镜第1部分:要求和试验方法》 G12085.1《GB/T12085.1-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1部分:术语、试验范围》 G12085.2《GB/T12085.2-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2部分:低温、高温、湿热》 G12085.3《GB/T12085.3-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3部分:机械作用力》 G12085.4《GB/T12085.4-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4部分:盐雾》G12085.5《GB/T12085.5-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5部分: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G12085.6《GB/T12085.6-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6部分:砂尘》G12085.7《GB/T12085.7-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7部分:滴水、淋雨》 G12085.8《GB/T12085.8-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8部分:高压、低压、浸没》 G12085.9《GB/T12085.9-2010光学和光学仪器环境试验方法第9部分:太阳辐射》

日本尼康SMZ1000体视显微镜

尼康SMZ1000体视显微镜是最先进的立体显微镜,采用了先进的光学和符合人体工程学功能强大的组合。高NA目标和尼康独有的照明系统,尼康SMZ1000体视显微镜可以处理一些同样先进的成像技术复合仪器用户早已享受。 尼康SMZ1000体视显微镜主要特点 ?采用高视点目镜 高视点型目镜,具有极其广泛的视野。 ?镜筒的倾斜度 标准双目镜筒倾斜20度,让您观察样本,而无需向前倾。 ?缩放旋钮 缩放旋钮的功能clickstops,无需改变放大倍率的同时,以消除你的眼睛从目镜。 ?高功率光学 强大的10倍变焦比率产生尖锐的粘性和显示的图像最佳的对比度最低耀斑,出外围。 应用 ?细胞生物学活 ?再生研究 ?胚胎/ IVF ?毛观察 ?法医学 ?古生物学 ?塑料制造业 ?金属制造 ?汽车Mnufacturing ?医疗器械 ?光电 ?微电子 ?微机电系统 ?裂缝和故障分析 ?石棉 ?冶金 ?面料/纺织 ?复合材料 ?生物学 10:1的缩放比例 SMZ1000功能一个大10倍变焦比率,从0.8倍至8倍。这使您可以从4X到480X 的总放大倍率,取决于目镜和客观使用相结合。缩放旋钮的功能clickstops,无需改变放大倍率的同时,以消除你的眼睛从目镜。

高NA目标 在追求更清晰,更明亮的图像,尼康开发了一系列具有高NA和解析力高的目标。目标之一,该计划载脂蛋白1X,拥有不适用0.1和300线/ mm的分辨能力产生尖锐的粘性和显示的图像最佳的对比度最低耀斑,外围。 失真减少 我们处理通常用立体显微镜,即色差,在镜头失真相关的问题,造成表面的不规则图像,并解决双方的高度。现在,您可以查看出现在他们所有的辉煌,真实的生活色彩失真的立体图像。 镜筒的倾斜度 标准双目镜筒倾斜20 °,让您观察样本,而无需向前倾。这样可以减少在长时间运行的疲劳,减少对您的颈部,肩部和背部的压力。 镜筒选项 除了标准型,你可以选择使用低眼平或倾斜目镜筒。即使使用透射底座或插入一个中间管时的低眼点双目镜筒,使舒适的观察。倾斜目镜筒可以调整目镜倾角0 °和30 °和眼睛的水平之间摆动180 °目镜以及倾斜他们可以调整157毫米(6.2)。您甚至可以添加眼平立管你的身高定制您的显微镜 - 三个竖管,共为75mm。 摄影能力 分光器SMZ1000与各种摄影系统兼容:数字,35毫米,以及模拟或数字视频系统。 Epifluorescence附件 尼康开发的落射荧光附件,模型立体显微镜,允许容易观察下,如GFP荧光法活细胞的P - FLA2。荧光法和明法之间切换,方便快捷。使用滑动杆可切换四个过滤器可阻挡。如果您添加一个可选的照片端口这个附件,你可以安装一个显微照相系统或闭路电视摄像头,无需使用分光镜。由于100%的光传送照片端口,明亮的图像有保证。 Episcopic照明 SMZ的同轴episcopic照明采用了12V/100W光纤光源 - 光纤照明中使用相同的光源 - 在整个样品表面提供明亮的照明。 1/4-lambda板的厚度已经减少,最大限度地减少球面像差高NA目标。 OCC照明系统 尼康独有的斜相干Constrast(OCC)照明系统提供了高浮雕的无色透明的观察样本。折射率的差异,可以观察到的光的波长的1 / 30。 聚焦装置 对焦接口C的C - FMC的同轴粗/细聚焦的单位,能顺利沿光轴。它的防反弹机制使得重点的微调容易,更准确。

体视显微镜在理化检测中应用

体视显微镜在理化检测中应用在对材料等宏观特征进行检查时,经常遇到肉眼观察不清的情况,这会对试验判断造成很大的难度甚至出现误判,所以需要借助一些放大设备进行辅助观察,例如对疏松、偏析、气孔、缩孔、白点、裂纹、焊接质量情况等的判定。宏观低倍检验中遇到的肉眼观察不清的情况,运用体视显微镜基本能够解决,降低误判的概率。在失效分析工作中,在对断口分析时,体视显微镜是宏观分析的必备用具,借助体视显微镜能够更好的对失效件进行断口分析,寻找断裂源,进而持续有效的进行后续工作,断口分析结果直接影响到后续工作能否展开。 金相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在12.5X到2000倍之间;体视显微镜的倍数差异挺大,普通检验用的体视显微镜,倍数一般在0.5倍到100倍之间,如果是研究级的显微镜,在提高光学质量的同时,放大倍数也会提高到200倍到400倍左右。 体视显微镜可以进行连续变倍,方便调节合适的放大倍数;双目镜筒中的左右两光束不是平行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夹角,因此成像具有三维立体感,便于观察材料形貌;虽然放大率可高达200倍左右,但其工作距离甚长,在物镜前加上附加镜后,工作距离可达200mm;焦深大,便于观察被检物体的全层,在低倍率下,焦深可达5.6mm;视场直径大,在低倍率情况下可达65.7mm左右。 金相显微镜机架一般比较大,但由于金相显微镜是做高倍检验用的,它可以放置试样尺寸一般比较小,而且一般要求试样表面比较平,需要制样磨平抛光腐蚀;体视显微镜的机架尺寸一般比较小,但是如果配合大尺寸移动机架,它可以检查不同尺寸的试样,包括直接检查生产线上的产品,所以它对试样要求很低,也不需要专门制样,只要制样表面大概平就可以了。因为体视镜比较轻,体视显微镜调焦方式一般都是升降整个光路主机。 宏观断口分析的最重要目的,是确定裂纹源的位置及裂纹扩展方向,有时某些断口仅做宏观形貌观察就可以判别断口的类型及性质。用肉眼或低倍率光学仪器观察,可以看到特征条纹,而用电镜观察,却不一定能得到断口的显微形貌特征条纹。 断口分析的实验基础是对断口表面的宏观形貌和微观结构特征进行直接观察和分析,确定断口的特征;通常把低于40倍的观察称为宏观观察,高于40 倍的观察称为微观观察。断口分析的第一步就是用肉眼观察断口形貌特征及其失

显微镜部件验收规范 观察头

显微镜部件验收规范观察头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偏光显微镜的双目、三筒观察头部件(推拉式和铰链式),不适合于体视显微镜观察头部件。 2.技术要求 目距调节范围不小于55~75mm。 与所用的显微镜镜架配合后,应满足机械筒长160mm(或与之相当)的要求。 双目镜筒轴线应与观察头安装基面垂直,其偏差不大于10’? 左右两系统光谱色应基本一致,其明暗差不大于15%。 双目显微镜左右两系统像面图形方位差不大于40′。 在双眼瞳距为55mm~75mm范围内左右视场中心偏差: a)上下:0.2mm; b)左右外侧:0.2mm; c)左右内侧:0.4mm。 双目镜筒的光轴应平行,在瞳距为为55mm~75mm范围内的任意位臵上进行测量,其平行度公差为: a)水平方向的发散度,不大于60′; b)水平方向的会聚度,不大于30′; c)垂直方向的交叉,不大于30′。 双目镜筒左右两系统处于零视度时,两目镜筒端面高低差不大于1.5mm。 当观察筒作360°旋转时,左右目镜筒内中间像平面上像中心的位移不大于0.6mm。 外表应美观,具体要求如下: a.仪器的外表面不应有毛刺、划痕、锐边应倒棱,接合处应齐整,螺钉起子槽不应 有拧伤现象。 b.涂、镀层应牢固,不应有褪色、剥落和锈斑。相同的涂、镀层颜色应均匀一致。 c.光学系统成像应清晰,无妨碍的杂光。光学零件不应有明显的麻点、划痕、气泡、 灰尘和沉积物。 d.光路转换装臵应灵活可靠,重复性良好。 e.仪器的固定连接机构应紧固可靠。 f.可转动、滑动和倾斜的部位应稳定可靠。有定位时,定位应准确。 g.操作部位不应有因自重和添加附件而引起的位移。 h.制动限止机构应有效、可靠。 3.试验方法 目距调节范围:用出瞳高度计检查。 机械筒长: 3.2.1 试验工具 a. 标准机械筒长双目显微镜镜架; b. 标准齐焦距可调视度自准直分划目镜; c. 标准齐焦距自准直10X物镜,带可测轴向移动距离的平面反光镜; d. 直筒标准160mm机械筒长显微镜镜架。(后三项工具专用筒长测试仪均带) 3.2.2 试验程序 a. 将自准直分划目镜、带可测反光镜自准直10X物镜装上直筒标准机械筒长显微镜镜架,按常规先校正好分划目镜视度,调节物方平面反光镜位臵,直至到达标准物面,记下此时刻度。

Vision体视显微镜

Vision体视显微镜 产品简介: 1.无目镜光学系统解放了操作者 2.标准配置放大范围7-40倍,最大可以放大到160倍 3.变焦比6:1,缩短物镜可以增大工作距离 4.升降支架和万能支架,卤素灯光源,光纤传播 5.可配置视频,数码和35mm相机,及可移动载物台和测量载物台 产品详细介绍: 英国的Vision公司是专业化生产创新性显微镜的厂家,是新的显微技术领跑者。公司创建于1958年,最初从事军工、航空航天和赛车等行业的显微无损检测服务,后来成功开发了独有的视野扩展技术(Expand Pupil),一跃成为最具有创新精神和活力的显微设备制造商,获得了大量荣誉和奖章,目前全球有六家工厂。Vision产品被广泛应用于电子、仪器仪表、纺织、印刷、机械、临床和生命科学领域。 视野扩展技术的核心是高速旋转的圆盘,350万个70微米的单透镜组成,具有投射和反射功能,结构类似于昆虫“复眼”。目前Vision公司的产品包括下面几类: 实体显微镜(体视显微镜):LYNX,Mantis无目镜显微镜;Alpha,Beta的ISIS扩瞳实体显微镜;Vs8专用于PCB检测的无目镜显微镜。 测量显微镜:二维测量显微镜:Kerstel,Hawk; 三维测量显微镜 :Hawk(包括半自动,全自动三维测量显微镜)。 生物显微镜:DX40:三目观察头,高眼点38mm,屈光度校正双目镜(ISIS目镜),平场明视野消色差物镜,柯勒照明,可接照像设备。 Dx60:(倒置显微镜)双目镜,高眼点38mm,平场明视野消色差物镜,可配相衬物镜,可接相机,标准配置10倍ISIS目镜。 ISIS目镜:38mm的眼距使有视力缺陷的操作者方便带眼镜操作;解决视觉漂移问题;在径向和轴向的自由度方面比常规目镜提高8倍;可以与不同品牌搭配:Olympus,Nikon,Zeiss,Leica,Motic等。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实验时要把显微镜放在座前桌面上稍偏左的位置,镜座应距桌沿 6~7 cm左右。 2、打开光源开关,调节光强到合适大小。 3、转动物镜转换器,使低倍镜头正对载物台上的通光孔。先把镜头调节至距载物台1~2cm左右处,然后用左眼注视目镜内,接着调节聚光器的高度,把孔径光阑调至最大,使光线通过聚光器入射到镜筒内,这时视野内呈明亮的状态。 4、将所要观察的玻片放在载物台上,使玻片中被观察的部分位于通光孔的正中央,然后用标本夹夹好载玻片。 5、先用低倍镜观察(物镜10X、目镜10X)。观察之前,先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上升,物镜逐渐接近玻片。需要注意,不能使物镜触及玻片,以防镜头将玻片压碎。然后,左眼注视目镜内,同时右眼不要闭合(要养成睁开双眼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习惯,以便在观察的同时能用右眼看着绘图),并转动粗动调焦手轮,使载物台慢慢下降,不久即可看到玻片中材料的放大物像。 6、如果在视野内看到的物像不符合实验要求(物像偏离视野),可慢慢调节载物台移动手柄。调节时应注意玻片移动的方向与视野中看到的物像移动的方向正好相反。如果物像不甚清晰,可以调节微动调焦手轮,直至物像清晰为止。 7、如果进一步使用高倍物镜观察,应在转换高倍物镜之前,把物像中需要放大观察的部分移至视野中央(将低倍物镜转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中的物像范围缩小了很多)。一般具有正常功能的显微镜,低倍物镜和高倍物镜基本齐焦,在用低倍物镜观察清晰时,换高倍物镜应可以见到物像,但物像不一定很清晰,可以转动微动调焦手轮进行调节。 8、在转换高倍物镜并且看清物像之后,可以根据需要调节孔径光阑的大小或聚光器的高低,使光线符合要求(一般将低倍物镜换成高倍物镜观察时,视野要稍变暗一些,所以需要调节光线强弱)。 9、观察完毕应先将物镜镜头从通光孔处移开,然后将孔径光阑调至最大,再将载物台缓缓落下,并检查零件有无损伤,特别要注意检查物镜是否沾水沾油,如沾了水或油要用镜头纸擦净,检查处理完毕后即可铺上防尘布。 购买显微镜之前,首先先了解自己所要做的实验目的,针对选择合适的显微镜,因显微镜种类多。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使用方法:(一)显微镜的主要构造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构造主要分为三部分:机械部分、照明部分和光学部分。 1.机械部分 (1)镜座:是显微镜的底座,用以支持整个镜体。 (2)镜柱:是镜座上面直立的部分,用以连接镜座和镜臂。 (3)镜臂:一端连于镜柱,一端连于镜筒,是取放显微镜时手握部位。 (4)镜筒:连在镜臂的前上方,镜筒上端装有目镜,下端装有物镜转换器。 (5)物镜转换器(旋转器):接于棱镜壳的下方,可自由转动,盘上有3-4个圆孔,是安装物镜部位,转动转换器,可以调换不同倍数的物镜,当听到碰叩声时,方可进行观察,此时物镜光轴恰好对准通光孔中心,光路接通。 (6)镜台(载物台):在镜筒下方,形状有方、圆两种,用以放置玻片标本,中央有一通光孔,我们所用的显微镜其镜台上装有玻片标本推进器(推片器),推进器左侧有弹簧夹,用以夹持玻片标本,

显微镜部件验收规范 载物台

显微镜部件验收规范载物台 1.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生物显微镜、金相显微镜的载物台部件,不适合于体视显微镜。 2.技术要求 载物台工作面对镜管(座)安装基面的垂直度,对于低倍普及型应不大于10′;对于高倍普及型及实验室显微镜应不大于7′;对于研究用显微镜应不大于5′。 固定式载物台通孔中心与显微镜镜筒轴线应一致,偏离量不得大于0.2mm(?)。 使用机械式载物台或标本移动尺使标本在5mmX5mm范围内移动时标本像不应模糊,如需要重新调焦时,其调节量: a) 普及显微镜,不大于0.012mm; b) 实验室显微镜及研究用显微镜,不大于0.008mm。 机械式双向移动载物台相对于显微镜光轴的移动量为:纵向不小于±12mm,横向不小于±20mm。 2.5 载物台装压簧和移动尺用孔的尺寸和位置应符合下图的规定: 注:1. 4-φ4H11为用于装压簧的孔;2-φ3H11和M4-6H螺孔用于装移动尺的孔。 2. 对偏光显微镜移动尺的孔的位置可不按图中规定。 3.对普及显微镜,如果不需要移动尺,装移动尺的孔可以省去。 4.装压簧的孔可以为两个或四个孔;对于生物显微镜以外的其他类型的显微镜装压簧的孔可采用螺孔的形式,螺纹尺寸规定为M3。 5.载物台形状不作规定。 6.在特殊情况下(如载物台尺寸限制),有※记号的尺寸可不按本标准的规定。

2.6 外观和感官 a.外表面不应有毛刺、划痕、锐边应倒棱,接合处主尖齐整,螺钉起子槽不应有拧伤现象。 b.涂、镀层应牢固,不应有褪色、剥落和锈斑。相同的涂、镀层颜色应均匀一致。 c. 仪器的固定连接机构应紧固可靠。 d.可转动、滑动和倾斜的部位应稳定可靠。有定位时,定位应准确。 e.操作部位不应有因自重和添加附件而引起的位移。 f.制动限止机构应有效、可靠。 3试验方法 3.1 载物台工作面对镜筒轴线的垂直度: 3.1.1试验工具 a.自准直望远镜; b.平面反射镜(上下二面平行度1′); c.专用镜架(带标准镜筒)。 3.1.2试验程序 将被测载物台装上专用镜架,在标准镜筒内,插入自准直望远镜,被检载物台工作面上安放平面反光镜。观察反射回来的十字线影像和望远镜十字线的偏离值即为对镜管(座)安装基面的垂直度。 3.2 固定式载物台通孔中心与显微镜镜筒轴线一致性 3.2.1 试验工具 a. 标准镜架(带标准镜管); b. 专用载物台中心校具; c. 通用量具厚度规 3.2.2 试验方法 将被测载物台装上专用镜架,在标准镜筒上装上专用载物台中心校具,移动粗调,将专用载物台中心校具头部插入载物台中心孔内,用通用量具测量载物台中心的偏离量。 3.3 标本移动时物平面的离焦量: 3.3.1 试验工具 a)SY-2型血球检验标本片; b)标准镜架(带标准镜筒、10X观察目镜、40X标准物镜、转换器、照明系统) c)分度值为0.001 mm的量仪。 3.3.2试验程序 以40×物镜及10×目镜对标本片进行调焦,当标本片像清晰时,记下此时量仪上的读数及标本片的坐标位置(X向或Y向),然后沿X向或Y向移动标本5mm,如像的清晰度有改变,则用微调手轮重新调焦清晰,读取量仪上的读数,计算出前后二次读数差。检验时X 向及Y向应分别进行检定,同时每个方向应在2~3个位置进行测量,选择最大读数差为测定值。 3.4 移动载物台相对于显微镜光轴的移动量 3.4.1 试验工具 a. 标准10X物镜; b. 标准镜架(带工作台托架、标准镜筒、转换器、照明系统); c.十字分划尺; d. 十字分划目镜; 3.4.2 试验程序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中药粉末显微鉴别技术 第一 取样、制片、染色 节 一、取样 取样的代表性直接影响到结果的判断准确,因此必须重视取样的各个环节。 (一) 对照品 对照品粉末是检定供试品的参照物,其制备是显微鉴别的先决条件。有经验者,可自取标本,鉴定后制作,或购买药材经品种基原鉴定。还应注意有些药材的显微特征受生长年限及环境的影响,会产生一定的波动,所以对于供试品的产地、采收期、加工方法等也应当认真记录。 (二) 供试品 中药材 原药材应注意基原、产地、规格的完整性、清洁程度以及有无水迹、霉变或其他物质污染等情况,并详细记录。 (1)从同批药材包件中抽取有代表性的检定用样品。 (2)对破碎的、粉末状的或大小在1cm以下的药材,一般药材100g-500g;粉末状药材25g;贵重药材5g-10g;个体大的药材,根据实际情况抽取代表性的样品。 (3)将所取有代表性样品混合均匀,即为总样品量。 (4)前处理:将供试品捡净后,用量较小时,可以用乳体或小型电磨粉碎过《中国药典》6号筛(1.0μm-250μm)备用。 1、中成药 (1)取样:从各批号的箱、包、瓶中随机取样,记录好厂家、批号,从各包装盒中任意取1丸,每批号不得少于3次。各供试品留样保存,保存期限至少1年。 水丸无包衣时,可直接取2丸-3丸,乳钵中研成细粉后,取少量置裁玻片上,滴加规定的试液,搅拌均匀,使粘结的细胞、组织分离,再按粉末特征加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当试液处理后观察。 水蜜丸或大蜜丸;可直接用刀片横向切开取一薄片,或用小钢铲取一小块(约15mg)放置在载玻片上制片观察。 (1) 去包衣:中药片剂常见包衣为糖衣,隔离层常使用胶浆、糖浆和滑石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化妆品检验标准

附件2: 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化妆品检验机构 装备基本标准(2011-2015年) 一、编制目的 为加强和规范食品药品监督管理系统化妆品检验机构建设工作,满足依法开展化妆品检验检测工作需要,制定本基本标准。 二、适用范围 本基本标准适用于省级、地(市)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化妆品检验机构(下称省市级检验机构)设施、设备和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化妆品监督检验、快速检测设备的建设工作,是指导省市级检验机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和县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化妆品监督检验及快速检测设备建设的基本标准,各单位应结合实际情况参照执行。 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化妆品检验机构设施、设备建设工作,参照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化妆品检验机构设施、设备建设标准执行。 三、省市级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要求

省市级检验机构建设应当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围绕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的职责和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的有关要求,结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坚持科学、合理、实用、节约和资源共享的原则,正确处理好现状与发展、需要与可能的关系,确定检验机构设施、设备建设的规模,体现标准化、智能化、人性化等特点。 (一)总体要求 省市级检验机构应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规划实验室能力建设,省级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建设应包括理化、微生物、毒理学检验检测等,地(市)级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应包括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检测等,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应根据化妆品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按照国家化妆品卫生标准及相关技术规范等对实验室能力要求,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 2.应按照《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测与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ISO/IEC 17025)》和化妆品监督管理法律法规及相关要求,建立和实施与其所开展的化妆品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 3.应配备与其所开展化妆品检验检测工作相适应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人员应具有相关工作经验,并持续接受相关培训; 4.实验室应符合国家有关实验室质量、安全管理规定的要求,其设施与环境应当满足检验检测工作的需要; 5.应建立信息网络系统,具备化妆品检验工作所需的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传输及保证信息网络系统安全与稳定的条件、设施与设备。 (二)设施环境要求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