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斑马鱼卵法Water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the acute toxicity

—Zebrafish (Danio rerio) eggs method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2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干扰和消除 (2)

6 试剂和材料 (2)

7 仪器和设备 (4)

8 样品 (4)

9 分析步骤 (6)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8)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8)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8)

13 试验报告 (9)

14 废弃物处置 (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相关发育阶段 (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种鱼驯养及维持 (1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产卵盒示意图 (12)

附录D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鉴别 (12)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24孔细胞培养板试验布局设置方案 (15)

附录F (资料性附录)推荐的数据记录表 (16)

附录G (资料性附录)寇式法计算LC50 (18)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质急性毒性测定的斑马鱼卵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急性毒性的斑马鱼卵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和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

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验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分析测试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

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

究所和江苏国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斑马鱼卵法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水质急性毒性的斑马鱼卵法。

本标准适用于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急性毒性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文件或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有效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6920 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

GB/T 13267 水质物质对淡水鱼(斑马鱼)急性毒性测定方法

HJ 506 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

HJ/T 91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

HJ/T 16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鱼卵fish egg

指处于卵膜破裂前整个发育阶段的卵细胞,斑马鱼卵相关发育阶段见附录A。

3.2

稀释倍数 dilution level

原水样占稀释后水样总体积分数的倒数,一般用D来表示。例如,水样未稀释,则稀释倍数D=1;取250 ml水样稀释至1 000 ml(即体积分数为25%),则稀释倍数D=4。

3.3

最低无效应稀释倍数 lowest ineffective dilution

测试中不产生测试效应的最低稀释倍数,本标准指不少于90%鱼卵存活时水样的最低稀释倍数,用LID表示。

3.4

半数致死浓度 LC50

本标准中,半数致死浓度是指暴露48 h后使50%斑马鱼卵死亡的水样体积分数,用LC50

1

表示。

3.5

参比物质 reference substance

测试中,用于验证方法敏感性的已知阳性对照物质。

4 方法原理

使用24孔细胞培养板,在板对照、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控制的条件下,将4~128-细胞期的斑马鱼受精卵置于不同稀释倍数的水样中,在26 °C±1 °C的条件下培养48 h,根据鱼卵存活与死亡的统计数据求出LID或LC50值,表征水样的急性毒性。

5 干扰和消除

水样浊度或色度干扰测试终点判断,可用塑料滴管(7.11)缓慢从24孔细胞培养板(7.8)中吸出一定量的水样后再行观察,避免触碰鱼卵;观察结束后,若需继续暴露,则用塑料滴管(7.11)将原水样移回,恢复原有暴露体积。

6 试剂和材料

6.1 受试生物

6.1.1 种鱼

正常野生型斑马鱼(Danio rerio)呈银白色带蓝色水平条纹,成鱼体长可达3.5 cm左右。使用健壮、无疾病、无畸形、产卵量及受精率高的野生型斑马鱼作为种鱼用于产卵,鱼龄在6~24月之间。健康雌鱼腹部银亮,饱满膨大。健康雄鱼体型修长,腹部扁平,身体带有金黄色光泽。种鱼在产卵前6个月不予使用任何药物。种鱼驯养及维持具体条件及方法见附录B。

6.1.2 鱼卵

受精率≥70%,处于4-~128-细胞期(见附录A)。

6.2 试剂

除非另有说明,分析时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分析纯试剂。试验用水使用新制蒸馏水或去离子水,满足pH值6.5~8.5,电导率<10 μS/cm的要求。

6.2.1 浓盐酸:ρ(HCl)=1.18 g/ml。

6.2.2 氢氧化钠(NaOH)。

2

6.2.3氯化钙(CaCl2·2H2O)。

6.2.4硫酸镁(MgSO4·7H2O)。

6.2.5碳酸氢钠(NaHCO3)。

6.2.6氯化钾(KCl)。

6.2.7 3,4-二氯苯胺(C6H5Cl2N),优级纯。

6.2.8盐酸溶液:c(HCl)=0.1 mol/L。

量取8.3 ml浓盐酸(6.2.1),用水定容至1 000 ml。

6.2.9氢氧化钠溶液:c(NaOH)=0.1 mol/L。

称取4 g氢氧化钠(6.2.2),溶于少量水中,用水定容至1 000 ml。

6.2.10参比物质3,4-二氯苯胺储备液:ρ(C6H5Cl2N)=100 mg/L。

称取0.05 g 3,4-二氯苯胺(6.2.7),溶于少量标准稀释水(6.2.16)中,用标准稀释水(6.2.11)定容至500 ml,静置24 h,调节pH值至7.0。避光冷藏保存,储备液可储存6个月。

6.2.11参比物质3,4-二氯苯胺工作液,ρ(C6H5Cl2N)=3.7 mg/L。

量取3.7 ml 3,4-二氯苯胺储备液(6.2.10),用标准稀释水(6.2.16)定容至100 ml,使用前按8.2.1步骤平衡至26 °C±1 °C。该溶液作为阳性对照(9.6)水样,临用前现配。

6.2.12氯化钙储备液:ρ(CaCl2·2H2O)=11.76 g/L。

称取11.76 g氯化钙(6.2.3),溶于少量水中,用水定容至1 000 ml。可储存6个月。6.2.13硫酸镁储备液:ρ(MgSO4·7H2O)=4.93 g/L。

称取4.93 g硫酸镁(6.2.4),溶于少量水中,用水定容至1 000 ml。可储存6个月。6.2.14碳酸氢钠储备液:ρ(NaHCO3)=2.52 g/L。

称取2.52 g碳酸氢钠(6.2.5),溶于少量水中,用水定容至1 000 ml。可储存6个月。

6.2.15氯化钾储备液:ρ(KCl)=0.22 g/L。

称取0.22 g氯化钾(6.2.6),溶于少量水中,用水定容至1 000 ml。可储存6个月。

6.2.16标准稀释水。

将氯化钙储备液(6.2.12)、硫酸镁储备液(6.2.13)、碳酸氢钠储备液(6.2.14)和氯化钾储备液(6.2.15)四种储备液各25 ml混合,用水定容至1 000 ml。

标准稀释水用于3,4-二氯苯胺工作液(6.2.11)配制以及样品稀释(8.3),稀释前应按8.2.1步骤平衡水温至26 °C±1 °C并用空气曝气至溶解氧浓度达到空气饱和值。

标准稀释水用于配种(9.1)、产卵及鱼卵初筛(9.2)、板对照和阴性对照试验(9.6)时,应按8.2.1步骤平衡水温至26 °C±1 °C并用空气曝气至溶解氧浓度至少达到空气饱和值的80%。

3

7 仪器和设备

7.1 冷藏采样箱:2~8 °C;

7.2 pH计:测量范围0~14,最小分度为0.1pH单位;

7.3 溶解氧测定仪:测量范围0~20 mg/L,最小分度为0.1 mg/L;

7.4 倒置显微镜或体视显微镜:最小放大倍数为30×;

7.5 冰箱:冷藏室2~8 °C;冷冻室≤-18 °C;

7.6 恒温培养箱或恒温室:26 °C±1 °C;

7.7 斑马鱼养殖系统:包括净水、储水、供水、水质控制及循环等系统;

7.8 市售24孔细胞培养板:每孔容积2.5~5 ml;

7.9 产卵盒:惰性材料,20 cm×10 cm×11 cm(见附录C),可选择市售;

7.10 温度计:0~50 °C;

7.11 塑料滴管:5 ml,口径大于3 mm;

7.12 一般实验室常用器皿和设备。

8 样品

8.1 样品采集和保存

根据样品性质及监测需要使用1 000 ml及以上容量的棕色玻璃瓶(或聚丙烯、聚四氟乙烯、聚乙烯材质的容器)按照HJ/T 91或HJ/T 164的要求进行水样的采集,水样沿瓶内壁缓慢倒入,并与瓶塞间不留空隙。

水样采集后,立即于2~8 °C避光运输和保存,并尽快进行试验,保存时间最长不超过48 h。水样若需长期保存,则上述水样采集后应尽快送回实验室低于-18 °C保存,保存前将水样充分混匀后按每1 000 ml容器盛装500~700 ml水样的量分装,保存期不超过2个月。

8.2 样品预处理

8.2.1 温度

低于-18 °C保存的水样,需在不超过25 °C水浴轻微振荡解冻,或在2~8 °C冷藏过夜解冻。受试水样在试验开始前,放置于恒温培养箱或恒温室(7.6)中,26 °C±1 °C避光平衡至恒温后用于试验。

8.2.2 pH值

按照GB/T 6920方法测定水样pH值。当pH值<6.5或>8.5时,使用盐酸溶液(6.2.8)4

或氢氧化钠溶液(6.2.9)调节水样pH值至6.5~8.5,尽量减少酸碱调节液的用量,以减少对水样浓度的影响。测定并记录调节后的水样pH值,按后续步骤进行水样测定。

当pH值的影响需要反映在试验结果中或者调节pH值会引起水样物理变性或化学反应时,则不调节水样pH值按后续步骤进行水样测定。

根据水样测定的实际需求,也可对pH值调节前、后的水样同时开展试验比较。

8.2.3 溶解氧

按照HJ 506方法测定水样溶解氧浓度,确保用于暴露试验(9.3)步骤中的每个稀释水样中初始溶解氧浓度不低于4 mg/L(大约50%饱和度)。若要充氧,溶解氧浓度不超过相应饱和溶解氧值。

8.3 样品稀释

按表1或根据实际需要配制稀释水样。

测定LID时,选择连续的4~5个(或2~3个)稀释倍数水样,保证最高稀释倍数水样鱼卵存活率≥90%、最低稀释倍数水样鱼卵存活率尽可能<90%。

测定LC50时,按一定稀释比(一般≤2)选择5个连续的稀释倍数水样,保证最高稀释倍数水样鱼卵存活率为100%或与之接近、最低稀释倍数水样鱼卵存活率尽可能为0或与之接近。

当上述要求不能保证时,进行预试验,以稀释比为10选择5个连续稀释倍数的水样,每一浓度以5粒鱼卵按9.3~9.6部分进行试验,以确定鱼卵存活率100%及0与水样浓度间大致对应的范围。

5

9 分析步骤

9.1 配种

收集鱼卵前12 h开始斑马鱼种鱼配种,将洗净晾干后的产卵盒(7.9)内缸套入外缸,插入隔板,加入约2/3缸标准稀释水(6.2.16),选取体长及鱼龄相当、性发育特征明显、健康活跃的雌雄种鱼,在左右两个隔间中分别加入1尾雌鱼和2尾雄鱼,盖上盖板,于恒温培养箱或恒温室(7.6)中避光放置过夜。

按以上步骤至少进行3组种鱼的配种、产卵。

9.2 产卵及鱼卵初筛

次日光照开始后,打开产卵盒(7.9)盖板,提取内缸,弃去外缸内的水后再放回内缸,沿内缸壁小心加入标准稀释水(6.2.16),以水面没过种鱼少许为宜,避免伤害种鱼。抽开隔板,让雌雄种鱼交配产卵,30 min后检查各缸种鱼产卵情况,分别收集已产卵各缸内相应鱼卵,用标准稀释水(6.2.16)冲洗至结晶皿中,在恒温培养箱或恒温室(7.6)中静置45 min 后,结晶皿以黑底相衬,侧面加以灯光观察,每个结晶皿中随机选取鱼卵20粒按照附录D.1的方法识别受精鱼卵,避免伤害鱼卵。统计每尾雌鱼所产鱼卵的受精率,至少选取3尾受精率≥70%的鱼卵混合备用。

9.3 暴露试验

将已配制好的不同浓度的稀释水样按附录E设置的试验布局加至24孔细胞培养板(7.8),每孔2 ml。

上述稀释水样各取60~70 ml于不同的培养皿中,用塑料滴管(7.11)在备用鱼卵中各取圆润、饱满、完整的20粒加入上述培养皿中,将各培养皿在倒置显微镜或体视显微镜(7.4)下逐一进行观察,选取4-至128-细胞期(见附录A)的受精卵,去除在细胞分裂时有明显异常(不对称或有囊泡)或者卵膜损伤的鱼卵。在已加入水样的24孔细胞培养板(7.8)对应孔中各加入1粒受精卵,盖上盖板。

以上操作过程应在9.2部分鱼卵静置45 min后60 min内完成。

将上述24孔细胞培养板(7.8)于恒温培养箱或恒温室(7.6)中,按附录B的水温和光照条件进行48 h暴露试验。

9.4 鱼卵镜检

以卵凝结、体节未形成、尾部未分离及无心跳为测试终点,将上述暴露试验的24孔细胞培养板(7.8)置于倒置显微镜或体视显微镜(7.4)下按表2要求进行鱼卵镜检。

6

鱼卵暴露48 h后,出现任一测试终点情况则判定鱼卵死亡,统计每一稀释水样鱼卵的存活率和死亡率。

表2 鱼卵镜检观测要求

9.5 测试终点判定

测试终点按下列标准判定(参见附录D.2)。

a)卵凝结

凝结的鱼卵显微镜下内含物完全不透明,质地较硬。在肉眼观察下凝结的鱼卵呈不透明及灰暗的状态。

b)体节未形成

鱼卵卵黄囊外侧胚胎中后部,无体节者为体节未形成。

c)尾部未分离

正常发育的鱼卵,胚胎的尾部会伸长,与卵黄囊相分离。若无,则表明尾部未分离。若48 h后,胚胎尾部分离程度与24 h时相比未有明显变化,同样也判定为尾部未分离。

d)无心跳

斑马鱼卵胚胎心脏位于卵黄囊与胚胎头部间,观察该区域是否有节律的震动,若无,则表明无心跳。

9.6 对照试验

每批水样试验时,按附录E试验布局及9步骤进行对照试验。

a)板对照

以标准稀释水(6.2.16)为水样进行板对照试验。

b)阴性对照

以标准稀释水(6.2.16)为水样进行阴性对照试验。

c)阳性对照

以3,4-二氯苯胺工作液(6.2.11)为水样进行阳性对照试验。

以上9分析步骤中所涉实验室温度控制在26 ℃左右,恒温培养箱或恒温室(7.6)温度控制在26 °C±1 °C。

7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鱼卵存活率在90%及以上的最低稀释倍数,即为最低无效应稀释倍数LID。LID的结果应为整数,如LID=2。

水样LC50按附录G方法计算。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11.1 精密度

六家实验室分别对阴性对照水样(6.2.16标准稀释水),ρ=1.3 mg/L、ρ=3.7 mg/L、ρ=6.3 mg/L的高、中、低三个浓度自制3,4-二氯苯胺参比物质水样进行了斑马鱼卵急性毒性的测定,每个水样平均测定6次,前三者鱼卵存活率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0%~5.8%、4.5%~8.5%、9.7%~18%,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8%、3.5%、14%,重复性限为13%、16%、17%,再现性限为13%、17%、23%;后者鱼卵死亡率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0.0%~5.3%,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1.5%,重复性限为11%,再现性限为11%。

六家实验室分别对生活污水(LID=2)、工业废水(化工废水,LID=4)进行了斑马鱼卵急性毒性的测定,每个水样平均测定6次,当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水样均处于最低无效应稀释倍数LID时,鱼卵存活率实验室内的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5.3%~5.5%、5.3%~5.8%,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1.4%,重复性限为15%、15%,再现性限为14%、14%。

六家实验室对阳性参比物质3,4-二氯苯胺(LC50=3.1 mg/L)进行了斑马鱼卵急性毒性LC50的测定,每个实验室各测定6次,3,4-二氯苯胺LC50实验室内相对标准偏差为2.9%~13%,实验室间相对标准偏差为7.3%,再现性限为0.9 mg/L,重复性限为1.2 mg/L。

11.2 有效性及敏感性

六家实验室对阴性对照水样(6.2.16标准稀释水)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存活率介于90%~100%。

六家实验室对3.7 mg/L 3,4-二氯苯胺进行了6次重复测定:死亡率介于40%~60%。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12.1 板对照试验

培养48 h后,板对照组鱼卵不得死亡,否则相应24孔细胞培养板所对应的数据无效。

12.2 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试验

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试验结果符合下列要求,结果方为有效。否则,查明原因后重新进8

行试验。

a)阴性对照

培养48 h后,阴性对照组鱼卵存活率≥90%;

b)阳性对照

培养48 h后,阳性对照组鱼卵死亡率>10%。

13 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要求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信息:

a)样品的名称、性质、来源、保存方法及保存时间;

b)试验前样品的pH值、溶解氧浓度及前处理方法;

c)试验环境条件,试验用稀释水的性质,如水温、溶解氧等情况;

d)板对照、阴性对照和阳性对照试验是否符合质量控制规定的要求;

e)试验结果报告。

14 废弃物处置

染毒的斑马鱼卵放入冰水混合液(冰的体积不少于50%)中30 min以上进行灭活处理后按一般废弃物处置。具有急性毒性的水样、含有3,4-二氯苯胺的废液按危险废物处置。

9

10

(资料性附录)

斑马鱼卵相关发育阶段

合子期 新产鱼卵

卵裂期 4-细胞期 卵裂期 8-细胞期 囊胚期 128-细胞期

囊胚期 球形 囊胚期 穹顶 原肠期 30%外包

原肠期 75%外包 原肠期 尾芽 体节期 6体节

体节期 18体节 原基期 孵化期 幼鱼

(资料性附录)

斑马鱼种鱼驯养及维持

斑马鱼种鱼是获取斑马鱼卵的前提条件,为随时获取鱼卵需将斑马鱼种鱼维持在随时都可产卵的状态,以下为斑马鱼种鱼驯养及维持的条件(可参考GB/T 13267)。

B.1 用水

使用标准稀释水(6.2.16)用于斑马鱼种鱼的驯养及维持。自来水经物理、化学、生物复合净化处理(例如活性炭、反渗透膜等方法),用NaCl调节电导率至300~500 μS/cm后作为养殖水也可用于种鱼的驯养及维持。

B.2 水质

水中不应含有余氯,溶解氧饱和度应至少保持在80%,pH值介于6.5~8.5。

B.3 水温

26 °C±1 °C。

B.4 光照

每天16 h /8 h、14 h/10 h或12 h /12 h的光/暗周期,可随季节进行调整。光照强度540 lux 左右。

B.5 负荷

保证每尾种鱼1 1.5 g/L水的活动空间。

B.6 饵料

以市售丰年虫卵为种鱼饵料,按所购商品说明孵化虫卵后喂食。

B.7 产卵周期

三个月龄的斑马鱼可达到性成熟,选择鱼龄6~24月的雌雄种鱼配对,产卵后应分开饲养恢复1.5~2周才能重新配对产卵。为保证鱼卵的获取,应维持足够数量的种鱼。

11

(资料性附录)

产卵盒示意图

单位:cm 15

12

(资料性附录)

斑马鱼卵鉴别

D.1受精卵鉴别参考图

D.1.1未受精鱼卵肉眼的鉴别

肉眼观察下“发白、不透明、空壳”的鱼卵为未受精卵。

未受精鱼卵

正常鱼卵

图D.1.1 未受精卵肉眼鉴别

D.1.2受精鱼卵显微镜的鉴别

9.2部分转移至结晶皿并静置45 min后的鱼卵显微镜下受精情况的鉴别如下图。

发白、不透明鱼卵空壳鱼卵胚胎不发育的鱼卵

图D.1.2未受精卵显微镜鉴别

胚胎2-细胞期的鱼卵胚胎4-细胞期的鱼卵胚胎8-细胞期的鱼卵

注:进入胚胎发育卵裂期的鱼卵为受精卵,以上为典型者。

图D.1.3受精卵显微镜鉴别

13

D.2 鱼卵镜检测试终点鉴别参考图D.2.1 卵凝结

凝结的鱼卵

正常的鱼卵

D.2.1 卵凝结鉴别

D.2.2体节未形成

体节未形成体节已形成

图D.2.2体节未形成鉴别

D.2.3尾部未分离

尾部未分离尾部分离

图D.2.3尾部未分离鉴别

D.2.4无心跳

注:图中箭头所指为斑马鱼心脏所在位置,若未观察到该处有节律的震动,则表明无心跳。

图D.2.4 鱼卵无心跳鉴别

14

(资料性附录)

24孔细胞培养板试验布局设置方案

阳性对照(3.7 mg/L3,4-二氯苯胺)

板对照

阴性对照

水样

图E.1 24孔细胞培养板试验布局设置方案

15

(资料性附录)

推荐的数据记录表

F.1 斑马鱼卵急性毒性试验记录表

试验人员_______________ 复核人员______________ 审核人员____________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HJ □□□-20□□ 水质急性毒性的测定斑马鱼卵法Water quality —Determination of the acute toxicity —Zebrafish (Danio rerio) eggs method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201□-□□-□□实施生态环境部发布

目次 前言 (i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干扰和消除 (2) 6 试剂和材料 (2) 7 仪器和设备 (4) 8 样品 (4) 9 分析步骤 (6)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8) 11 精密度和准确度 (8) 12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8) 13 试验报告 (9) 14 废弃物处置 (9) 附录A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相关发育阶段 (10) 附录B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种鱼驯养及维持 (11) 附录C (资料性附录)产卵盒示意图 (12) 附录D (资料性附录)斑马鱼卵鉴别 (12) 附录E (资料性附录) 24孔细胞培养板试验布局设置方案 (15) 附录F (资料性附录)推荐的数据记录表 (16) 附录G (资料性附录)寇式法计算LC50 (18) 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保护环境,保障人体健康,规范水质急性毒性测定的斑马鱼卵方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地表水、地下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中急性毒性的斑马鱼卵法。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和附录G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法规与标准司组织制订。 本标准起草单位:常州市环境监测中心、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基准与风险评估国家 重点实验室。 本标准验证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环境分析测试技术中心、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生 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浙江省环境监测中心、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 究所和江苏国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本标准生态环境部20□□年□□月□□日批准。 本标准自20□□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由生态环境部解释。 ii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8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8号 环境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办法 《环境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办法》已于2006年12月19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第七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 二○○六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 环保行政复议行政应诉令 环境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办法 第一条为防止和纠正违法或者不当的具体行政行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规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复议与行政应诉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或者行政应诉案件,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对重大、复杂的环境行政复议案件和行政应诉案件实行集体审议制度。集体审议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主持,有关业务机构负责人参加。 第四条依法履行行政复议职责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为行政复议机关。 行政复议机关负责法制工作的机构,具体办理行政复议事项,履行下列职责: (一)受理行政复议申请;

(二)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取证,查阅文件和资料; (三)组织审查行政复议案件,提出审查建议,拟订行政复议决定; (四)处理或转送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审查申请; (五)送达行政复议法律文书; (六)对被申请人违反《行政复议法》及本办法的行为提出处理建议; (七)办理因不服行政复议决定提起行政诉讼的应诉事项; (八)对下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行政复议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 (九)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五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依照本办法申请行政复议: (一)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停止生产或者使用,暂扣、吊销许可证等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 (二)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颁发许可证、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或者申请审批、登记等有关事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没有依法办理的; (三)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有关许可证、资质证、资格证等证书的变更、中止、撤销、注销决定不服的; (四)认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违法征收排污费或者违法要求履行其他义务的; (五)申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履行法定职责,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没有依法履行的; (六)认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 第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行政复议机关不予受理并说明理由: (一)申请行政复议的时间超过了法定申请期限又无法定正当理由的; (二)不服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纠纷作出的调解或者其他处理决定的; (三)申请人在申请行政复议前已经向其他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或者已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他行政复议机关或者人民法院已经依法受理的;

环保设备管理制度

环保设备设施管理制度 GZ/LG**.**-2012 1目的和适用范围 1.1目的:确保***环保设备设施的有效运行和管理。本制度规定了环保设备管理职 责、管理内容以及环保设备设施相关的维护保养、维修管理、报废处理及更新等要求。 1.2适用范围:适用于***。 2引用 2.1引用文件 2.1.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主席令第22号(1989年12月26日发布) 2.1.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主席令第60号(2001年10月27日发布)2.2引用标准 2.2.1GB16297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2.2.2GB8978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2.3GBZ1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 2.2.4GB 8959 《铸造防尘技术规程》 2.2.5GB 1444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3职责 3.1生产制造部 3.1.1负责***范围内环保设备设施的归口管理。 3.1.2负责本***环保设备设施台账及设备参数的管理更新。 3.1.3负责环保设备设施维修及预算经费的管理工作。 3.1.4负责对环保设备配件的采购,以及易损件的备件做库存。 3.1.5负责环保设备技术改造、更新及含环保设备的大修计划的编制和计划的实施工 作。 3.1.6负责组织环保设备设施改造项目、设备更新和大修中环保部分的项目验收工作。 3.2安全部 3.2.1负责建立和完善环保设备设施管理管理制度,并监督各单位环保设备设施管理相 关的制度的执行情况。 3.2.2负责组织对各单位环保设备管理人员和相关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业务指导及培训。 3.2.3负责组织对环保设备运行全过程的监督管理及检查考核工作。 3.2.4负责审核环保设备设施的技术改造方案并指导新增环保设备的选型和效果验收。 3.2.5参加环保设备设施改造项目、设备更新和大修中环保部分的项目验收工作。 3.2.6负责编制环保设备设施运行管理记录。 3.2.7负责对环保设备设施的封存、报废处理的评定工作。 3.3各分厂 3.3.1负责贯彻执行环保设备设施管理制度及各项管理要求。 3.3.2各单位应指定环保设备设施责任人进行环保设备的日常管理工作。环保设施操作 人员必须了解有关环保设备的技术性能,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并做好运行情况记

《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 《国家计委、国家环保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 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区物价局、环境保护局: 现将《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以下简称《通知》)转发给你们,结合我市实际情况,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具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资质的服务机构,在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服务时,应按《通知》的规定执行。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服务机构应在经营服务场所醒目位置公布服务内容和咨询服务收费标准。 三、对承担“三改”(改革、改组、改造)企业的环境影响咨询业务,要执行鄂价费字1998387号文有关规定,按咨询服务收费标准的70%收取。 四、开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服务业务的机构,应按省政府第108号令规定到市物价局办理《湖北省经营及服务价格收费监审证》,同时报市环保局备案,并按规定接受年度审验。 附件: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 二OO二年四月十五日 国家计委、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 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计委、物价局、环境保护局:

为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行为,维护委托方和咨询机构合法权益,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工作质量,促进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业的健康发展,现就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环境影响咨询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环境影响咨询内容包括: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环境影响报告表和对环境影响报告书(含大纲)、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技术评估。 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属于中介服务收费,应当遵循公开、平等、自愿、有偿的原则,委托方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可自主选择有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相应的环境影响评估机构负责对评价报告进行技术评估工作。 三、建设项目环境影响咨询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从事环境影响咨询业务的机构应根据本通知规定收取费用。具体收费标准由环境影响评价和技术评估机构与委托方以本通知附件规定基准价为基础,在上下20%的幅度内协商确定。 四、环境影响咨询收费以估算投资额为计费基数,根据建设项目不同的性质和内容,采取按估算投资额分档定额方式计费。不便于采取按估算投资额分档定额计费方式的,也可以采取按咨询服务工日计费。具体计费办法见本通知附件。 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机构从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评估业务,必须符合国家及项目所在地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环境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 六、编制环境评价大纲应符合以下服务质量标准:确定评价范围和敏感保护目标,选定评价标准,阐述工程特征和环境保护特征,识别和筛选污染因子、评价因子、设置评价专题,确定评价重点,选定监测项目、点位(断面)、频次和时段,确定预测评价模式和参数等。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应符合以下服务质量标准:建设项目概况,周围环境现状,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环境保护措施经济损益分析,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建议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等。

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规范条件

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环境监测仪器)规范条件 (征求意见稿) 为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加快推进环保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环保装备制造行业(环境监测仪器)高质量发展,壮大节能环保产业,制定本规范条件。 本规范条件中的环境监测仪器是指用于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固体废弃物、环境生物、环境放射性和环境噪声等领域监测及实验室分析所使用的专用仪器。 一、基本要求 (一)企业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取得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涵盖环境监测仪器制造。 (二)企业的生产工艺、装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不生产国家明令淘汰的产品,不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设备、材料和生产工艺。 (三)企业应具备研发、设计、生产所需要的固定场所,且与研发设计能力、生产制造规模相适应。 (四)企业应财务状况良好,财务数据真实可信,并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的有资质的第三方审计机

构,应能够出具近三年第三方财务审计报告(经营期不满三年的企业按实际经营期限提供相关材料,下同)。 (五)企业应具有良好的资信、公众形象和履约能力,依法纳税,近三年无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受到行政处罚的行为,无重大质量、生产安全等事故,无恶意低价竞标行为,无不正当竞争行为。 (六)企业近三年利润率平均值不低于6%。在线环境监测仪器生产制造企业近三年年销售收入不低于20000万元,实验室分析仪器制造企业近三年年销售收入不低于2000万元。 (七)企业的环境监测仪器销售收入应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50%以上。 二、技术创新能力 (八)企业应具有独立研发和创新能力,建有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或与大学、科研院所在技术研发方面形成稳定的合作机制。 (九)企业应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应占企业职工总数的10%以上。 (十)企业近三年每年用于研发投入的费用占企业销

1-6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

1-6 我国环境保护标准 1-6-1 空气污染 1-6-1-1 标准大气的成分 标准大气的成分见表1-98。 标准大气的成分表1-98 成分 相对分子质量 体积百分比 重量百分比 分压 (×133.3224Pa) 氮N2 28.0134 78.084 75.520 593.44 氧O2 31.9988 20.948 23.142 159.20 氩Ar 39.948 0.934 1.288 7.10 二氧化碳CO2 44.00995 3.14×10-2 4.8×10-2 2.4×10-1 氖Ne 20.183 1.82×10-3 1.3×10-3 1.4×10-2 氦He 4.0026 5.24×10-4 6.9×10-5 4.0×10-3 氪Kr 83.80 1.14×10-4 3.3×10-4 8.7×10-4 氙Xe 131.30 8.7×10-6 3.9×10-5 6.6×10-5 氢H2 2.01594 5×10-5 3.5×10-6 4×10-4 甲烷CH4 16.04303 2×10-4 1×10-4 1.5×10-3 一氧化二氮N2O 44.0128 5×10-5 8×10-4 4×10-3 臭氧O3 47.9982 夏:0~7×10-6 0~1×10-5 0~5×10-5 冬:0~2×10-6 0~0.3×10-5 0~1.5×10-5 二氧化硫SO2 64.0628 0~1×10-4 0~2×10-4 0~8×10-4 二氧化氮NO2 46.0055 0~2×10-6 0~3×10-6 0~1.5×10-5 氨NH3 17.03061 0~微量 0~微量 0~微量 一氧化碳CO 28.01055 0~微量 0~微量 0~微量 碘I2 253.8088 0~1×10-6 0~9×10-6 0~8×10-6 注:本表摘自《法定计量单位与科技常数》。1-6-1-2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分为三级。 一级标准:为保护自然生态和人群健康,在长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任何危害影响的空气质量要求。 二级标准:为保护人群健康和城市、乡村、动植物,在长期和短期接触情况下,不发生伤害的空气质量要求。 三级标准:为保护人群不发生急、慢性中毒和城市一般动植物(敏感者除外)正常生长的空气质量要求。 1-6-1-3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见表1-99。 空气污染物三级标准浓度限值表1-99 污染物名称 浓度限值(mg/标准m3) 取值时间 一级标准 二级标准 三级标准 总悬浮微粒 日平均① 0.12 0.30 0.50 年平均② 0.08 0.20 0.30 二氧化硫 年平均② 0.02 0.06 0.10 日平均 0.05 0.15 0.25 1小时平均 0.15 0.50 0.70 氮氧化物 年平均 0.05 0.05 0.10 日平均 0.10 0.10 0.15 1小时平均 0.15 0.15 0.30 一氧化碳 日平均 4.00 4.00 6.00 1小时平均 10.00 10.00 20.00 臭氧(O3) 一小时平均 0.16 0.20 0.20 注:本表摘自《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1996)。 ①日平均:指任何一日的平均浓度。 ②年平均:指任何一年的日平均浓度的算术均值。 1-6-1-4 中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 中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见表1-100。 中国居住区大气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表1-100 序 号 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序 号 物质名称 最高容许浓度 (mg/m3) 一次 日平均 一次 日平均 1 一氧化碳 3.00 1.00 18 环氧氯丙烷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H J/T169-2004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Environmental Risk Assessment on Projects 2004-12-11发布2004-12-11实施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 I

目录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术语和定义 4 总则 4.1 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4.2 评价工作等级 4.3 评价工作程序 4.4 评价的基本内容 4.5 评价范围 5 风险识别 5.1 风险识别的范围和类型 5.2 风险识别内容 6 源项分析 6.1分析内容 6.2分析方法 6.3危险化学品的泄漏量 7 后果计算 7.1有毒有害物质在大气中的扩散 7.2有毒有害物质在水中的扩散 8 风险计算和评价 8.1风险值 8.2风险评价原则 8.3风险计算 8.4风险评价 9 风险管理 II

9.1 风险防范措施 9.2 应急预案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附录B (资料性附录) III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条例》以及《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将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管理范畴,从而有利于项目建设全过程风险管理,并提高环境风险评价工作及审查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的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法规和标准,以及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与安全评价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标准制定的,是作为环境影响评价单位进行环境风险评价时使用的技术规范。 本规范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境影响评价管理司提出,由国家环保总局环境工程评估中心负责起草,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归口。 本规范由国家环保总局2004年12月11日批准,2004年12月11日实施。 本规范由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解释。 IV

环保设备防腐规范标准[详]

1.概述 1.1本规范适用于公司所有环保工程项目碳钢、铸钢、低合金钢制造的定型设备(如减速机、泵、阀门、二氧化氯发生器、电气控制柜等)、非定型设备(如净水器、溶药投药箱、反应罐、溶气装置等)、管道、设备附属钢结构(包括斜梯、平台、栏杆等的防腐)生产过程中的涂漆质量控制。 2.引用标准 HG/T20679-90化工设备、管道外防腐设计规定 HGJ229-91化工设备、管道防腐蚀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8923-88涂装前钢材表面锈蚀等级和除锈等级。 3.防腐范围 3.1公司所生产的环保设备、管道、设备附属等钢结构都必须按本规范进行防腐。 3.2通常所有定型设备(外购设备)在制造厂已涂好底漆和面漆,不作为防腐设计的范围。但应根据用户的工程项目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向定型设备的制造厂商提出特殊的防腐要求。 3.3所有塑料、橡胶、玻璃钢(含外覆玻璃钢)、陶瓷及其它耐腐蚀材料制作的设备和管道均不需涂漆。 4.职责 4.1设计所对设备提出的防腐要求负责。 4.2工程部和工程队对防腐的全面实施负责。 4.4现场施工负责人对涂漆的环境、工艺材料、技术条件和人员的要求实施控制和监督负责。

4.5施工队从事防腐工艺过程的各类人员对涂漆质量负责。 4.6质检人员对现场进行监督,并对施涂后的质量检验负责。 5.大气对钢质件表面腐蚀程度的分类 5.1大气中腐蚀物质可分为腐蚀性气体、酸雾、颗粒物(包括盐、气溶胶、粉尘等),滴溅液体等。它们对钢质件的腐蚀程度可分为强腐蚀、中等腐蚀、弱腐蚀三类。分别见表1、表2、表3、表4。 注:表中作用量“较多”系指酸雾经常或周期性出现,且可能在金属表面发生凝洁。“少量”系指酸雾量少且易扩散,不能在金属表面发生凝洁。

环保设备运行管理办法

环保设施管理制度范本_环保设备运行管理办法 一、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三废”治理、综合利用以及与生产装置连接的环保设施和装置(以下统称环保设施)的管理。 (一)环保设施的范围 1、废气、废水、废渣、噪声的处理设施及设备。 (1)废水处理装置、中水回用装置。 (2)废气处理装置,除尘装置、废气回收装置。 (3)废渣贮存场,固体废弃物堆放场。 (4)噪音防治设施。 2、综合利用设施。 (1)以“三废”为主要原料生产产品的综合利用装置及该装置的废物处理设施。 (2)回收利用废水、废气、废渣中的有用物质生产产品的装置。 (3)废油、废热、废水回收设施。 3、凡属于以治理污染为主要目的进行技术改造、新产品开发所增加的生产装置和设备。 二、职责 1、验收合格投运的环保设施,转入生产单位固定资产体系,由所在部门负责环保设施的运行和管理,建立本部门环保设施台帐;每月将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报技术部。

2、环保设施所在部门负责环境保护设施工艺条件的控制管理,以确保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行。 3、技术部负责监督、检查各部门环保设施的管理,并建立公司环保设施台帐。 4、污水站按照环境监测计划对有关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进行监督性监测,监测结果报技术部,并留存一份。 5、车间和电仪车间负责对环保设施的维护、检修,以确保环保设施的长周期稳定运行。 三、管理内容 (一)环保设施的竣工验收 (二)运行管理 1、环保设施所属部门要执行技术部下发的生产设备管理和运行相关指标,确保环保设施与主体生产设施同时投入运行。 3、环保设施所属单位要建立设备、装置运行、处理效果、操作记录等管理和统计台帐。并前将环保设施的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每月按时报安全环保部。 5、环保设施所在部门应制定环保设施故障时的紧急应急措施。环保设施需要停运时,环保设施所属部门应首先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避免因设施停运造成环境污染,并及时向调度、技术部及主管领导电话报告,填写《环保设施停运申请表》,完善手续。 6、环保设施需要拆除、闲置,由环保设施所在部门填写《环保设施停运申请表》,报告技术部,由技术部向地方环境保护局报告并办理有关手续,经批准同意后,方可拆除或闲置环保设施。 7、停运、拆除、闲置环保设施,拖延报告或隐瞒不报一经检查发现,纳入公司综合考核,造成严重损失或污染事故的,按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三)环保设施检修管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添加时间:[2004-05-27]创建人:管理员 GB 3095-1996 (代替GB 3095-82) 国家环境保护局1996-01-18批准1996-10-01实施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为改善环境空气质量,防止生态破坏,创造清洁适宜的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特制订本标准。 本标准从1996年10月1日起实施,同时代替GB3095-82。 本标准在下列内容和章节有改变: -标准名称; -3.1-3.14(增加了14种术语的定义); -4.1-4.2(调整了分区和分级的有关内容); -5.(补充和调整了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和浓度限值); -7.(增加了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划分、标准分级、污染物项目、取值时间及浓度限值,采样与分析方法及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范围的环境空气质量评价。 2 引用标准 GB/T 15262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甲醛吸收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 8970空气质量二氧化硫的测定──四氯汞盐副玫瑰苯胺分光光度法

GB/T 15432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测定──重量法 GB 6921空气质量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GB/T 15436环境空气氮氧化物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5环境空气二氧化氮的测定──Saltzman法 GB/T 15437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靛蓝二磺酸钠分光光度法 GB/T 15438环境空气臭氧的测定──紫外光度法 GB 9801空气质量一氧化碳的测定──非分散红外法 GB 8971空气质量苯并[a]芘的测定──乙酰化滤纸层析荧光分光光度法 GB/T 15439环境空气苯并[a]芘的测定──高效液相色谱法 GB/T 15264空气质量铅的测定──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GB/T 15434环境空气氟化物的测定──滤膜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GB/T 15433环境空气氰化物的测定──石灰滤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3、定义 1.总悬浮颗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icular,TSP):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0微米的颗粒物。 2.可吸入颗粒物(Particular matter less than 10 μm,PM10):指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微米的颗粒物。 3.氮氧化物(以NO2计):指空气中主要以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形式存在的氮的氧化物。

2012国家环保部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

环境保护部文件 环发[2012]11号 关于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保护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境保护局,解放军环境保护局,辽河保护区管理局,各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环境保护局,各派出机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第七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和2012年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我国大气污染治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我部批准发布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现就分期实施该标准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重要意义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新时期加强大气环境治理的客观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耗大幅攀升,机动车保有量急剧增加,经济发达地区氮氧化物(NO 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 s)排放量显著增长,臭氧(O3)和细颗粒物(PM2.5)污染加剧,在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总悬浮颗粒物(TSP)污染还未全面解决的情况下,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区域PM2.5和O3污染加重,灰霾现象频繁发生,能见度降低,迫切需要实施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污染物监测项目,加严部分污染物限值,以客观反映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完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健全环境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科学合理的环境评价指标,使评价结果与人民群众切身感受相一致,逐步与国际标准接轨,是探索环保新道路的重要任务。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以及《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完善空气质量标准及其评价体系,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工作要求。 实施《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是满足公众需求和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必然要求。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增加了环境质量评价的污染物因子,可以更好地表征我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反映当前复合型大气污染形势;调整了指数分级分类表述方式,完善了空气质量指数发布方式,有利于提高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工作的科学水平,更好地为公众提供健康指引,努力消除公众主观感观与监测评价结果不完全一致的现象。 二、分期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我国不同地区的空气污染特征、经济发展水平和环境管理要求差异较大,新增指标监测需要开展仪器设备安装、数据质量控制、专业人员培训等一系列准备工作。为确保各地有仪器、有人员、有资金,做到测得出、测得准、说得清,确保按期实施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现提出如下要求: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4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34号 环境信访办法 《环境信访办法》已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6年第5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原国家环境保护局1997年4月29日发布的《环境信访办法》同时废止。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 二○○六年六月二十四日主题词: 环保信访办法总局令 环境信访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环境信访工作,维护环境信访秩序,保护信访人的合法环境权益,根据《信访条例》和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信访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采用书信、电子邮件、传真、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依法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处理的活动。 采用前款规定形式,反映环境保护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称信访人。 第三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畅通信访渠道,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建议、意见和要求,为信访人采用本办法规定的形式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者投诉请求提供便利条件。 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得打击报复信访人。 第四条环境信访工作应当遵循下列原则: (一)属地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就地解决问题与疏导教育相结合; (二)科学、民主决策,依法履行职责,从源头预防环境信访案件的发生; (三)建立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环境信访工作机制; (四)维护公众对环境保护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政务公开; (五)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妥善处理,解决问题。 第五条环境信访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负责人应当阅批重要来信、接待重要来访,定期听取环境信访工作汇报,研究解决环境信访工作中的问题,检查指导环境信访工作。 第六条各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信访工作责任制,将环境信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

附件 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发展规划 环境保护部 二〇一三年一月 —3—

目 录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标准工作进展和问题 (7) (一)“十一五”环境保护标准工作主要进展 (7) 1.环境保护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 (7) 2.促进污染物减排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更加显著 (8) 3.对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支撑力度得到加强 (8) 4.标准制修订工作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 (9) (二)环境保护标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9) 1.标准体系的协调性和完整性有待加强 (9) 2.对环境管理重点工作的支持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10) 3.标准的宣传培训和实施评估工作不足 (10) 4.标准相关的科研工作和基础条件尚需加强 (10) 二、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基本原则 (11) 1.围绕中心,促进转型 (11) 2.突出重点,支撑减排 (11) 3.注重实施,拓展领域 (12) 4.标准统领,全面动员 (12) 三、规划目标 (12) (一)总体目标 (12) (二)具体指标 (13) —4—

四、规划任务 (13) (一)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 (13) 1.环境质量标准 (14) (1)水环境质量标准 (14) (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14) (3)声与振动环境质量标准 (15) (4)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15) (5)生态环境质量标准 (15) 2.污染物排放标准 (16) (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16)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17) (3)固体废物污染控制标准 (18) (4)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19) (5)核与电磁辐射安全标准 (19) 3.环境监测规范 (19) (1)环境监测方法标准 (20) (2)环境标准样品 (20) (3)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21) 4.环境基础类标准 (21) 5.管理规范类标准 (22) (二)环境保护标准实施评估 (23) 1.环境保护标准实施评估原则与对象 (24) 2.环境保护标准实施评估机制 (24) 3.环境保护标准实施评估内容 (24) —5—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40号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40号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于2007年9月7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第三次局务会议 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2月1日起施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局长周生贤 二○○七年九月二十七日 主题词: 环保法规电子废物令 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防治电子废物污染环境,加强对电子废物的环境管理,根据《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 产生、贮存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也适用本办法;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电子类危险废物相关活动污染环境的防治,适用《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有关危险废物管理的规定。 第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对全国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电子废物污染环境防治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第四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造成电子废物污染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控告和检举。 第二章拆解利用处置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拆解、利用、处置电子废物的项目,建设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应当依据国家有关规定,向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报批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以下统称环境影响评价文件)。 前款规定的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建设项目概况; (二)建设项目是否纳入地方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设施建设规划; (三)选择的技术和工艺路线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电子废物拆解利用处置环境保护技术规范和管理要求,是否与所拆解利用处置的电子废物类别相适应; (四)建设项目对环境可能造成影响的分析和预测; (五)环境保护措施及其经济、技术论证; (六)对建设项目实施环境监测的方案; (七)对本项目不能完全拆解、利用或者处置的电子废物以及其他固体废物或者液态废物的妥善利用或者处置方案; (八)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第六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应当向审批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该建设项目需要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验收。

环保设施管理规定

环保设施管理规定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环保设施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我厂环境保护工作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坚持推行清洁生产、实行生产全过程污染控制;实行污染 物达标排放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原则;坚持把环境保护工作工 作当做企业第一要务。实行一票否定制。 第二条环境保护工作的主要负责人,应对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行政一把手是环境保护第一责任人。 第三条配备与开展工作相适应的环保管理人员,掌管生产工艺技术及生产运行状况。 第二章环境监测工作 第四条每年根据公司下达的《环境监测计划》开展环境监测工作。检测时如有超标情况,要按照程序及时通知相关部门,不得私自 减少监测次数或停止监测。 第五条每月3日上报前一个月的《环境报表》 第六条生产办除开展常规监测外,要承担对突发性的污染事故的应急监测工作。 第七条外排污水和大气的监测外委进行。 第三章环境保护工作日常管理

第八条把环境保护工作纳入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中,实现全过程、全天候、全员的环保管理,在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的 同时,必须有环保工作内容。 第九条积极开展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普及环保知识,提高全员的环保意识。重点要做好“4.22世界地球日”和“6.5世界环境 日”的宣传工作。 第十条完善环保各项基础资料。 第十一条加强对外来施工单位施工作业的环境管理,承揽环保设施施工的单位,要持有上级或政府主管部门的施工许可证,在施 工过程要防止生产污染。施工后要达到工完、料净、场地清, 对有植被损坏情况的,施工单位要采取恢复措施。 第十二条染防治与三废资源综合利用: (一)对生产中产生的“三废”进行回收或处理,防止资源浪费 和环境污染,对暂时不能利用而须转移给其他单位利用的 三废,必须由公司安全环保部批准,严格执行逐级审批手 续,防止污染转移造成污染事故; (二)开展节水减污活动,采取一水多用,循环使用,提高水的 综合利用率。 (三)在生产过程中,要加强检查,减少跑、冒、滴、漏现象。 对检修中清洗出的污染物要妥善收集和处理,防止二次污 染。对检修中拆卸的受污染的设备材料要进行处理,避免 造成污染转移;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35号《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35号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已于2007年2月8日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7年第一次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 局长周生贤 二○○七年四月十一日 环境信息公开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推进和规范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简称环保部门)以及企业公开环境信息,维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获取环境信息的权益,推动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以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环境信息,包括政府环境信息和企业环境信息。 政府环境信息,是指环保部门在履行环境保护职责中制作或者获取的,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信息。 企业环境信息,是指企业以一定形式记录、保存的,与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环境影响和企业环境行为有关的信息。 第三条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推进、指导、协调、监督全国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第四条环保部门应当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客观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政府环境信息。 企业应当按照自愿公开与强制性公开相结合的原则,及时、准确地公开企业环境信息。 第五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可以向环保部门申请获取政府环境信息。 第六条环保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由办公厅作为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各业务机构按职责分工做好本领域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保部门根据实际情况自行确定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部门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环保部门负责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机构的具体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的规章制度、工作规则; (二)组织协调本部门各业务机构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三)组织维护和更新本部门公开的政府环境信息; (四)监督考核本部门各业务机构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五)组织编制本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指南、政府环境信息公开目录和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六)监督指导下级环保部门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七)监督本辖区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工作; (八)负责政府环境信息公开前的保密审查; (九)本部门有关环境信息公开的其他职责。 第七条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使用公开的环境信息,不得损害国家利益、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条环保部门应当从人员、经费方面为本部门环境信息公开工作提供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环境保护标准

发酵行业(酵母)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征求意见稿)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发布

目录 前言................................................................................................................................................ I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评价指标体系 (2) 5 评价方法 (8) 6 指标解释与数据来源 (9)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指导和推动酵母企业依法实施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制定酵母行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指标体系”)。 本指标体系依据综合评价所得分值将清洁生产等级划分为三级,Ⅰ级为国际清洁生产领先水平;Ⅱ级为国内清洁生产先进水平;Ⅲ级为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本评价指标体系将适时修订。 本指标体系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生物发酵产业协会、安琪酵母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圣琪生物有限公司。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联合提出。 本指标体系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会同工业和信息化部共同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指标体系规定了以糖蜜或淀粉水解糖为主要原料,采用通风发酵培养、分离、过滤等工序生产的酵母行业清洁生产的一般要求。本指标体系将清洁生产指标分为六类,即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资源能源消耗指标、资源综合利用指标、污染物产生指标、产品特征指标和清洁生产管理指标。 本指标体系适用于酵母生产企业的清洁生产审核、清洁生产潜力与机会的判断以及清洁生产绩效评定和清洁生产绩效公告,也适用于环境影响评价、排污许可、环保领跑者等管理制度。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2589 综合能耗计算通则 GB 11914 水质化学需氧量的测定重铬酸盐法 GB 18597 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25462 酵母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GB/T 1716 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GB/T 24001 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32099 酵母产品分类导则 HJ 535 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 CJ/T 51-2004 城市污水水质检验方法标准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编制通则》(试行稿)(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工业和信息化部2013年第33号公告)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标体系。 3.1 清洁生产 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 3.2 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 由相互联系、相对独立、互相补充的系列清洁生产水平评价指标所组成的,用于评价清洁生产水平的指标集合。 3.3 生产工艺及装备指标 酵母产品生产中采用的生产工艺和装备的种类、生产规模等方面的指标,影响到酵母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